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细说五代十国

作者:赵剑敏 字数:18558 更新:2023-10-09 10:27:38

《细说五代十国 赵剑敏著》细说五代十国:山河的裂变  在唐朝进人衰世后,面对生计的困迫,首先起来的是农民造反,裘甫起义、庞勋起义、黄巢起义以及其他此起彼伏的起义,弄得朝廷顾此失彼,不得不借助军队实力派、地方实力派、少数民族实力派帮着镇压。起义勉强被镇压下去了,然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冒出的各种实力派,加上原就存在的割据一方的方镇,变得更加尾大不掉。  到处是诸侯,沛、滑地区有朱温,河东地区有李克用,许、蔡地区有秦宗权,风翔地区有李茂贞,徐、泅地区有时溥,蒲、陕地区有王重荣,幽、沧地区有刘仁恭、刘守光父子,邪 充地区有朱宣、朱瑾兄弟,淄、青地仄有王敬武,魏、博地区有罗绍威,镇、冀地区有王熔,西川地区有王建,淮南地区有杨行密,杭、越地区有钱缪,岭南地区有刘隐,湖南地区有马殷,福建地区有王审知……这些尚是大诸侯,那形形色色的小诸侯,更不知有多少。他们纵横裨阖,忽而联手,忽而争斗,互相兼并,将战争一场场地连着打。战争的轮子不断转着,转到十世纪初左右,朱温成了天下最大的诸侯,他扫平许多对手,进军关中,掌握了唐朝的命脉,天拓四年(公元如7年),一脚踢开唐哀帝,自己走上了皇位。  将近三百年的唐朝结束了,代之而起的一个新时代,史称五代。  五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中国再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五代只是一种简约的说法,较全面的说法是五代十国,其实,在被唤作五代十国的时期,远非五个朝代十个国家。  五代十国指的是:在中原相继递承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在南方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及北方的北汉十个国度。这里尚未算北方的燕、陕西的岐、东北的契丹、云南的南诏、河西的曹氏等难以计数的大大小小的政权。  五代的时间跨度,一般从朱温代唐算起,到赵匡岚禅周为止,也即后梁开平元年(公元卯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义,年),实计五十四年。然而,十国的全部结束,并不与此同时,其中有六国是在北宋建立之后覆亡的,最后的北汉被灭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为五代结束后十九年。  黄仁宇对五代十国的历史作用,发表了这样一段看法,他说:“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里,五十四年不为过长。况且五代十国上接李唐下承赵宋,彼此都是连亘约三百年的大帝国,可见中国社会在这过程中虽经颠簸,并没有完全垮台;并且这五十四年内,尚可能产生若干积极的因素,这样才能……继续在历史进程中迈进。”(《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北京三联书店)  五代的特征是:每个王朝存在的时期短,更迭快;君主在位时间短,最短仅几个月;政权内部乱,政变多,兵变多,分裂多;外部战争频繁;后梁、后周为汉人所建,后唐、后晋、后汉三朝均为沙陀人所建。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为朱温(梁太祖)所建,定都开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被李存勖所灭。共历三帝,存在时间为十七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河南、山东二省全部,陕西、湖北二省大部,安徽、江苏、河北、山西、甘肃、宁夏六省一部分。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为李存勖(唐庄宗)所建,定都洛阳。清泰三年(公元936年),被后晋所灭。共历四帝,存在时间为十四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四省全部,甘肃东部、陕西、湖北、安徽三省北部。  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为石敬搪(晋高祖)所建,定都开封。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被契丹所灭。共历二帝,存在时间为十一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之地基本和后唐相同。  后汉: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为刘知远(汉高祖)所建,定都开封。乾枯三年(公元950年),被郭威所灭。共历二帝,存在时间为四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全部,河北南部,陕西、湖北、安徽三省北部。  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为郭威(周太祖)所建,定都开封。乾德七年《公元960年),为赵匡撒所禅代。共历三帝,存在时间为十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河南、山东二省全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安徽、江苏二省江北部分。  十国的特征是:除了北汉,九国尽在南方;出现的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建国之.地,有相承、有独立;版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存在的时间,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长;领袖名号,称帝、称王不一。  吴:杨行密在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被唐廷任为淮南节度使,从此据有一方。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杨行密第四子杨溥于顺义七年(公元927年)称帝(睿帝),国号吴,定都扬州。天柞三年(公元937年),被徐知浩所废。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三十六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省大部。  南唐:徐知浩废吴后,改名李异,同年登上帝位(烈祖),定都金陵。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火。共历三主,存在时间为三十九年二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江苏大部,安徽淮河以南部分,福建、江西、湖南三省及湖北东部。  前蜀:为王建所创,天复三年(公元卿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武成元年(公元907年〕走上帝位(高祖),定都成都。咸康元年(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共历二主,存在时间为二十三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四川全省,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东部。  后蜀:为孟知祥所创,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被后唐封为蜀主,次年称帝(高祖),定都成都。乾德三年(公元935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二主,存在时间为三十三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四川全省,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东部。  南汉:为刘隐所创,开平三年(公元909年)被后梁封为南平王,乾化元年(公元911年)进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险接位,乾亨元年(公元917年)称帝(高祖),以大越为国号,定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五十五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广东、广‘西两省,湖南南部。  楚:为马殷所建,开平元年(公元9年)被梁太祖封为楚王,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被唐明宗封为楚国王,改潭州为长沙府,建国称制。保大九年(公元951年),为南唐所灭。共历六主,存在时间为四十五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湖南全省及广西东北部。  吴越:为钱锣所建,以杭州为政治中心。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封越王。天佑二年(公元904年),封吴王。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被后梁封为昊越国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五主,存在时间为一七十二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浙江全省,江苏一部分。  闽:为王潮所创,以福州为政治中心。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王潮弟王审知(太祖)接兄之业,封琅邪王。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被梁太祖封为闽王。天德三年(公元945年),为南唐所灭。共历六主,存在时间为三十七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福建省。  荆南:又称南平,为高季兴所建,以江陵为政治中心。同光三年(公元925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为北宋所灭。共历五主,存在时间为四十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等地区。  北汉:为刘崇所建,乾拓四年(公元951年)割据河东地区称帝(世祖),定都太原。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为北宋所灭。共历四主,存在时间为二十九年。最盛时,领土据有今山西北部,陕西、河北部分地区。    细说五代十国:后梁  建立后梁的梁太祖朱温,是宋州杨山(今安徽杨山)午沟里人,乳名朱三,出生于乡间儒经塾师的家庭。  父亲朱诚早亡,朱温兄弟三人成了孤儿,随母亲投靠同县的刘崇,以帮佣为生。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朱温,为人狡猾,落拓无行,时常惹出一些祸来,被乡人视为无赖,多次遭到主人的责打。有日,他偷了炊釜逃出去,被刘崇追回,幸得崇母的保护,刁’免受一顿毒打:人们都看不起他,连他的家人也这样,惟有崇母对他别眼相看,说:“朱三非常人,应好生相待。”  唐禧宗乾符年间,黄巢率领饥民揭竿而起,朱温投人了起义军。在平常生活中到处被人不齿的朱温,换了玩命的环境,却得到了用武之地,他作战勇敢,每一仗都冲在前头,因功被提升为队长。  起义军攻克长安,黄巢任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他带领所部攻下了同州(今陕西大荔),被授为同州防御使。可没多久,朱温就陷人了困境。时逃亡在蜀的唐禧宗,号召诸侯会合讨伐起义军。当朱温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遭遇后,他屡战屡败,败得不敢再战。他不得已,向大本营连发十道告急文书,然均被负责这方面军务的孟楷扣压。  在幕僚谢瞳的劝说下,进退维谷的朱温,投降了王重荣。  听到朱温归降的消息,唐禧宗兴奋地说:“是天赐我也!”  转到了唐廷方面,朱温被赐名全忠,拜为沛州(今河南开封)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他反戈一击,和唐各路人马围住长安,与早先的兄弟们厮杀了起来。黄巢招架不住,杀出重围向南撤退,收降秦宗权继续对抗。朱全忠乘胜追击,在获得几次大捷后,率军开进了他的根据地—注州。  就在和故主大战的岁月中,朱全忠结下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仇敌。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唐嘻宗的命令,与朱全忠联合作战,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大败黄巢军。战役结束后,朱全忠尽地主之谊,邀李克用到汁州整军休息,摆设宴会招待。心高气傲的李克用,几杯酒下肚,说了些不恭的话。朱全忠表面不予计较,等客人回了释馆,令人纵火烧馆,同时出兵攻击。用句老话来说,也许是李克用命不该绝,正巧狂风暴雨大作,他趁着电光翻墙逃走,相随的几百部下全部催难。从此,两下拉开了几十年战争的帷幕,直到后梁灭亡。  黄巢兵败身亡,秦宗权接过反唐旗号,但他到处残害民众,为非作歹,并狂妄地自立了帝号。他仗着兵多地广,与朱全忠进行较量。朱全忠不顾势力悬殊,以弱击强,终于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把秦宗权打得龟缩在蔡州,为秦宗权日后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是军阀混战。朱全忠在这连绵不断的混战中,军事和政治双管齐下,蜜糖与大棒交替并用,纵横裨阖,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人,打击最主要的敌人,然后予以各个击破:他先后打得徐州时溥城陷自焚,郸州朱宣被擒斩首,充州朱瑾失地出奔,幽州刘仁恭丧师大败,魏博罗绍威倾心结纳,镇州王铬纳质请盟,定州王处直举手投降,襄州赵匡凝罢兵求和,青州王师范献款归附···  在这混战中,朱全忠有败有胜,胜多败少,他扬着胜旗,从一支平常的人马,打成了天下最强大的诸侯。   在逐鹿中原操得胜券后,他把视点投到了政治中心一一长安,从凤翔割据者李茂贞手中夺得唐昭宗,学着曹操的样子,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二他大杀宦官,结束了七十多年的宦官之祸;大杀宗室,彻底清除了唐的政治屏障;大杀士族,消除了长达几百年的门阀之风。为有效地控制天子,他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诸侯不服,缔结成同盟,起兵讨伐。他一边备战,一边抢先下手,指使人杀了唐昭宗,另立幼小的唐哀帝。  经过一段时期的过渡,朱全忠于开平元年(公元卿7年)四月,在唐旧官僚和部下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国号大梁(为有别于南朝梁,史称后梁),定都开封。梁朝是个小朝廷,一个仅以中原为基本范围的小朝廷,尽管小,但在以北方为政治重地的传统观念中,它成了正统的王朝。  地位变了,行事的方式相随而变,考虑事情的角度相随而变,一直以袅雄面目临世的梁太祖,站在正统的位置上,着手实行了一系列安邦治国平天下的措施,以期他流汗流血得来的国家能不断壮大,以致成为大一统的国家,并永远存在下去。  作为一个君主,他从以前偏军事的立场,转到了以政治为纲的立场,真正了解了惟有民众和土地,才是他根本的财富。他尽一切努力,恢复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使民众在战争的空隙中,得到一定的休养生息,也为整个国家提供必需的物质保瘴。  他认识到:打天下需要武将,而治天下则需要文臣。由此,他三令五申,加强地方官的权力和作用,强调所有的军人,不管职位多高、兵马多壮,地位都在所在地的地方官之下,服从他们的管束。  唐末骄兵悍将屡屡闹事,节度使尾大不掉,为防范这样的事情在他的治下重演,他对手中握有重兵的将领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一有可疑的苗子出现,他马上采取行动,或杀,或关,以防范于未然。  梁太祖皇袍加身的行为激犯了众怒,招致了更多的敌手,使他始终陷在战争的漩涡中。刘仁恭、刘守光、李茂贞、赵匡凝、王建、杨行密等,纷纷与他对着干。  其中战得最激烈、时间最长的对象,是他的宿敌李克用、李存渤父子,双方夹着黄河对峙,在建国前一直是后梁占据主动。  后梁建立的当年和翌年,两军展开了围潞之战。梁军长驱直人,将河东屏障潞州(今山西长治)包围得水泄不通。李存勖趁父亲新丧,自己刚即位,对方骄惰之际,发动偷袭,大败梁军:  开平四年(公元910年)至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双方再次发生柏乡(今属河北)之战。梁太祖为彻底制服河北三镇中的镇、定二镇,出兵北伐,晋军应二镇之求相救,会战的结果,梁军遭到重创,全线溃退,大伤元气,使晋军得以饮马黄河。  两次会战的失败,使后梁大伤元气,从优势转向劣势。  通观各个战场,梁太祖打过胜仗,且打过大胜仗,然这仅限于一时一地,没有帮助他实现战略性的进展。  梁太祖统治的年代,尽管在建朝后大不如建朝前,然而,后梁政权毕竟是在全国占主导地位,使诸侯望而生畏,奉为正朔的王朝。他鼓励农业生产,制约藩镇的骄横,建立了一些秩序。  不过与此同时,梁太祖逐渐转向昏昧,变得好猜忌、好杀戮、好色,且好色好到了儿媳的身上。从而把朝廷的政治关系弄得紧张暗淡,把家庭的伦理关系弄得乱七八糟,并把继承人问题弄得无比复杂起来。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立嗣无望的儿子郭王朱友硅杀了梁太祖,自登皇位。  梁太祖以生存为最高原则,没有任何政治信仰,为了生存,他参加起义军反对唐廷;为了生存,他转投唐廷打黄巢;为了生存,他覆灭唐廷,自己登上皇位。他有个性、有魅力、有手段、有闯劲,能吸引一大批人为他效命,能把许多诸侯打翻在地,成就一番大事业:  仅过了六个月,梁太祖另一子朱友贞以讨逆的名义,起兵诛杀了朱友玮,把.皇袍披到了自己的身上(史称梁末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梁末帝在上台后,为了减弱敬翔、李振等元老重臣对朝政的影响,起用了赵岩、张汉杰及张汉伦等新臣,将他们安排到重要的权位上。新贵压制元老,控制政柄,中饱私囊,把政治搞得相当的糟糕。  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爆发了以母乙、董乙为首的陈州(今河南淮阳)起义,但被镇压了下去。  内患除了起义,还有方镇。为解决方镇拥兵自重的问题,梁末帝将视点落到了河北重镇—魏博镇之上。当节度使杨师厚病死后,将魏博析为二镇,以分散其兵势。可这一举动,激起了魏博兵变,二镇归附了李存勖。这对后梁政权是个重创,使梁的实力更向弱势转去。  战场的形势,继续朝着有利于晋军的方向在发展,通过儿年在德胜(今河南淮濮)角逐,后梁丢失了河朔(黄河以北地区),地盘大为缩小。  此后,经过杨柳〔今山东东阿东北)一带的夹河大战,梁军节节败退。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十月,李存勖击败迎战的梁军,生擒梁大将王彦章,袭破开封,端了后梁的老巢。  梁宗室全部被诛灭,后梁灭亡。    细说五代十国:后唐  建立后唐的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亚次,艺名李天下,西突厥别部沙陀部人。祖父朱邪赤心,以破庞勋功,被唐鳃宗赐名为李国昌。父亲李克用,以破黄巢功,被封晋王,占有以太原为中心的河东地区。  出生于军人世家、唐末来到人间的李存勖自幼就跟着父亲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李克用破灭邢州割据者孟方立,凯旋回至上党(今山西长治),于三垂岗饮酒作乐,伶人旁奏《百年歌》,奏到衰老之段,声音悲枪,满座凄凉。他突然持须慷溉大笑,指着身边年仅五岁的李存勖说:“我老了,此是奇儿,二十年后,将代我战于此地!”  岁月流逝,李存勖长大了,骑马、射箭、读《春秋》、听音乐、赏歌舞、观徘戏,他精武懂文,风流调悦。  李存勖比他雄才大略的父亲更有见识。幽州割据者刘仁恭吃不住汁军的进攻,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准备拒绝。  李存勖进言劝说:“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十之七八,虽强大如魏、博、镇、定,莫不归附。自黄河以北,能和朱温抗衡的,惟有我与幽、沧,今幽、沧被朱温所困,我如不与其合力相拒,对我不利。图天下者不能计小怨,现彼有难,我解救其难,必感恩归顺于我。此是我复振之机,切不可失。”  李克用采纳了儿子的话,出兵救幽,阻止了朱温的蚕食。  父亲病故,李存勖接位做了晋王。这个位不好接,面对的是内外棘手的局面:在内部,他虽在叔父李克宁的支持下登上了位,然很多元老看不起他,他们团聚在李克宁的周围,怂恿李克宁取而代之;在外部,潞州被梁军造夹寨围了许久,旦夕有失陷的危险。  疾风知劲草,被内忧外患包围的李存勖,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概。对叔父的威胁,他采取了后发制人的手段,让李克宁死得无话可说。对潞州之围,趁着弥天大雾,挥兵分几路直扑夹寨,打得梁军措手不及,遗尸遍野,解了潞州之围。  梁太祖听到铁桶般的夹寨被破,惊得膛目结舌,半晌才吐出一句话:“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我家诸子乃豚大而已。”  棋逢敌手,李存勖接过父亲的衣钵,和梁太祖在大地这块棋盘上继续对奕着。经过近三年的拉锯战,双方又爆发了柏乡大战。这一战,李存勖再创奇迹,大败梁军,饮马黄河,改变了彼此的势力对比。  与此同时,李存勖在太原全而进行内政整顿,命令地方官举贤才,罢贪官,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枉,禁盗贼。这一系列安民利民措施的实行,使他赢得了民心,实现了境内大治,巩固了根据地。此外,他强化军队素质,制定严格的军纪,使他庵下的军队成为对民无扰、对敌奋勇作战的军队。  经过柏乡之战,晋军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几条战线上发起对梁的攻势,取得了显着的进展。  正在此时,幽州割据者刘守光对晋军产生了威胁。为消除后顾之忧,李存勖决定暂缓对梁的攻势,腾出主力,先解决刘守光。在大将周德威出色的指挥下,晋军步步紧逼,顺利地金]清了外围城池和据点,最后将刘守光包围在幽州城内、,李存勖亲临城下,一举拿下了幽州。  乾化五年(公元915年)初,梁的魏博镇主帅杨师厚卒,早想解决魏博镇尾大不掉的梁末帝,趁机实行分而治之,结果导致兵变。乱兵向晋求助,李存勖率军前来,平定乱兵,占领犷魏博镇。  魏博归晋,梁失去了河北屏障,李存勖马鞭遥指河南。  尽管李存勖马鞭遥指河南,但黄河以北仍是诸侯林立,契丹横行。由此,他不得不与诸侯战,与契丹战,直战到他控制了大局。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博加冕称帝,建国号为大唐(为有别于唐,史称后唐〕,改元同光,定都洛阳。以唐为国号,李存勖聪明得很:一则以示他不忘唐昭宗的教海,标榜忠孝,收拢人心;二则续接唐统,表示处于正统,以此号召天下。  同年十月,他挥师攻克开封,消灭了梁政权。  唐庄宗坐了开封,他的日子比朱氏好过,外面没有强大的敌人压迫他。在这相对好过的日子里,他松懈了,有点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的江山是铁打的,开始释放压抑已久的欲望,顺着自己的意做风流天子。他大召宦官,召到千把人,任为心腹,为他的生活和事务服务;他交接伶人,让他们出人宫廷,凌驾于百官之上;他重用敛臣,搜刮百姓;他放纵武将,施暴于地方;他大修宫室,广采美女;纵马于农田,打猎取乐;他充实内库,不顾军队粮晌无着,使得军士卖儿鬻女度日。  弄到这个地步,唐庄宗还自以为稳坐泰山。他受宦官、伶人挑唆,无端怀疑功臣、大将,任意加以杀戮。他依靠大臣郭崇韬平定前蜀,却听任刘皇后及儿子李继岌将这个大功臣给谋杀了。在郭崇韬以及另一个功臣朱友谦被诛后,朝中的将臣陷人了人人自危的境地,尤其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整日如坐针毡。  在如此形势下,对朝廷极度不满的魏州兵士推赵在礼为头,发动了兵变。久受唐庄宗猜忌的李嗣源,力争到领兵平叛的任命,可他到了魏州,却和叛兵合流,掉头打进开封,再逼向洛阳,唐庄宗被乱兵所杀;  唐庄宗凭着高度的军事素养、百折不挠的精神、奋勇作战的气概,继承父亲的遗志,通过无数次艰苦的战争,终于消灭了他们的世仇—后梁政权。然而,他只善于打天下,而不善于治天下。在灭梁后忘乎所以,没能吸取腐败的梁政权灭亡的教训,相反却变本加厉,重用宦官、伶人、敛臣,以满足自己的享受,把后唐搞得比后梁更腐败。再者,他没处理好与功臣的关系,最终激起兵变,招致了杀身亡家的大祸。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得了洛阳的李嗣源走上帝位(唐明宗),改元天成。  李嗣源,沙陀部人,本名邀估烈,无姓氏,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后,改名李嗣源。父亲为李国昌部将。父亲死后,年仅十三岁的李嗣源因善骑射。被李国昌看中,当了贴身侍卫。没过多久,又被李克用收到帐下。年轻的李嗣源雄壮、果断、厚道、深沉、恭谨,武艺高强,受到李克用的刮目相看,收作了养子。李克用有养子多人,李嗣源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养父在汁州遭到朱温袭杀,他不顾自身危险,帮着养父翻墙逃脱。行军打仗,他身先士卒,把捷报一一传向大本营。他所带的五百精骑所向披靡,人称“横冲部”。作为“横冲部”的首领,人称李嗣源为“李横冲”。  针对将军们争相自我夸耀的场面,“李横冲”曾说:“此辈以口击贼,我以手击贼。”  大将军李嗣昭和汁将葛从周激战,兵败退人青山口,敌扼制山路,步兵溃不成军。正在这当口,李嗣源率部赶到了,他解鞍居高列阵,双手左右比划,作调动部队状,把敌军弄得莫名其妙,然后飞身上马,直冲敌阵,逼得敌军退去,挽回了败势。这一仗,他身中四箭,血流至股,李克用亲自为他解衣敷药,抚着他的背说:“我儿真是神人,若非我儿,险些为葛从周所笑。”  青山一战,李嗣源名闻天下。  在李克用手下,李嗣源是战绩辉煌;在李存勖上台后,他依然是累建功勋。柏乡之战,他笑傲盛装而来的梁军.立擒敌二将;征伐刘守光,他运兵神速,连下数州;与梁军相拒于黄河,他巧计迂回,袭破邻州;梁军全力进逼,他与主力遥相呼应,俘虏了敌主帅王彦章。  在与梁军相持的最后日子里,敌大军在段凝的主持下云集黄河,李存勖慌了,慌得没了主见。许多将领认为不如避开敌锋,东进青、齐地区,李嗣源不同意这常规之见,建议直捣梁政治心脏—开封,使敌大军群龙无首而瓦解,他说:“王彦章之败,段凝尚不知晓,就是知道,为调整军事方案,须得三日。待其了解我攻击方向,再发救兵,数万人过河,舟船也非一日能备。此去开封,没有几百里,且前无险阻,列着方阵前往,也不费多时。开封一破,段凝还能有何作为?”  李嗣源说得在理,加上郭崇韬的意思,李存勖挥军指向开封。  自动请缨,李嗣源被命为先锋,带着千骑,先行扑向开封封丘门,他军事和政治攻势双管齐下,迫使敌门将开门出降。后到的李存勖见状大喜,手揽着李嗣源,以头相触,说:“天下当与你共之!”  论功行赏,李嗣源受赐铁券,被拜为中书令,任番汉内外马步军总管。   李嗣源和功臣们辅助李存勖打天下,可这个君主得了“天下”后,却对功臣们不安起来,逐渐想着法子开始拔刺,在拔去郭崇韬、朱友谦这两根大刺后,把注意点放到了李嗣源的身上。魏博镇一一此时称为邺都一一发生大兵变,大臣们纷纷推荐李嗣源领兵前去平乱,李存勖心存疑忌,没答应,然实在派不出比他更适合的人选,最后不得不让他挂了帅。  兵临邺都城下,尚未攻城,本军先发生了哗变,将士们“逼着”李嗣源反。李嗣源拗不过他们,被他们拥着进入城内,会合魏博兵,亮出了反旗。经过一阵折腾、挫折,具有高度组织能力的李嗣源,终于把多股部队凝聚在自己的帐下,气壮山河地一路南下,打进了开封。  李存勖在首都死于乱兵之中,李嗣源被百官们迎进了洛阳。他没有贸然登位,策略地先以“监国”身份控制政局,以观察天下大势,在时机成熟后,才接受了群臣们的再三“请求”。为表示他不是篡位,不是大逆不道,而是本朝的孝子忠臣,他驳斥了改国号的论调,继续沿用大唐国号。他说:“武皇(李克用)的基业就是我的基业,先帝(李存勖)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  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李嗣源在李存勖的灵前戴上了皇冠。  亲眼目睹李存勖是怎样失去了天下,年岁已高的唐明宗改弦更张,身体力行,实行了一套利国惠民的开明政策:他不好声色,拒受美人,将李存勖留下的千余官女放出宫外;他废除内库,把贡品全部归人国库;他驱逐伶人,清肃宫廷风气;他大诛宦官,杜绝再次炽起的宦祸;他穷治贪官,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奖励清官,以改善宫民关系;他不兴土木,以减轻黎民负担;他轻摇薄赋,与民休息。  唐明宗清楚,惟有民众,才是他真正的基业。他始终以民为本,把民众放在最要紧的地位,尽着心为民众考虑。听到宰相说谷帛价贱,民间少疾苦,他高兴地说:“我有何德何能,当与你们作好事,以报上天!”  行伍出身的唐明宗,是五代中一个较为难得的君主,虽然目不识书,却熟谙民风世情,加上接受了前朝的教训,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他减轻税收,清除宦官,诛杀敛臣,整顿法制,使民众得到了一定的休息,使社会生产有了一定的恢复。唐明宗行之有方,行之有道,在他的治下,出现了小康的局面。他懂得,除民众之外,官员也是他所不可缺的力量。因此,他上台之初,就做了两件轰动朝野的事:将臭名昭着的大敛臣孔谦推上断头台,争取民众的拥护;为郭崇韬、朱友谦平反昭雪,以获得官员的支持。  唐明宗有道有为,称得上是个明君,一个在乱世中难得的明君。  这个明君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尽管尽了努力,但根本无力结束乱世,他夜里焚香,对天长祝道:“我本番人,岂足以治天下。世乱己久,愿上天早生圣人!”  说唐明宗是明君,只是相对其他五代君主而言,他也有过失:起初重用枢密使安重诲,让他全权掌握政务,等到他闹出乱子,闹得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又轻率地将他杀了;立嗣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结果,次子李从荣趁他病危之际,发动兵变,准备以武力取得皇位,虽然这次兵变最后遭到了镇压,但成为了后来皇室成员争位的肇因。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兼并两川,成割据状,他征剿无力,一筹莫展。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唐明宗病逝于宫中。  在唐明宗病危之际,其长子李从荣误认为父皇已亡,带兵人宫,被视为行逆,兵败而死。  李嗣源的继承人,是他的第五子李从厚。这个年仅二于岁的皇帝(唐憨帝),于应顺元年(公元933年)即位,然只有四个月,就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坷给颠覆了。  李从坷取得皇位(唐末帝),改元清泰元年(公元934年)。  没出多久,李从坷和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唐末帝忌石敬塘尾大不掉,想方设法要夺去他的权力,削去他的势力。石敬塘全力抵制,抵制的结果是朝廷大军兵临太原城下。为打破重围,为反仆为主,进而做皇帝,石敬塘在桑维翰、刘知远等人不同程度的支持下,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年贡帛三十万匹,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作父为条件,引契丹兵人援。在契丹军队的驰救下,他粉碎了围攻,并把兵锋指向了洛阳。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细说五代十国:后晋  建立后晋的晋高祖石敬塘,人称石郎,祖上为西边少数民族。父亲桌披鸡,系李克用部将,因战功而任熔州刺史。石敬塘是桌扳鸡的次子,为表示自己是地道的汉人,自改此名。  子承父业,生于军营的石敬塘,长大后进人李嗣源的部队服役。他为人沉默寡言,有城府,喜读兵法,崇拜古代名将李牧、周亚夫。李嗣源喜欢这个年轻人,倚为心腹,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让他负责了能攻善战的“左射军”二  李存勖取得河北,受到梁上将刘部袭击,因来不及布阵,损失惨重。眼看将要全军覆没,随军的石敬塘带着十几骑,强行发起冲锋,横架打进敌阵,东驰西突,抑止了对方的势头,使本军转危为安。  石敬塘不但救过李存勖,在以后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几次救了他丈人李嗣源的命,救得丈人愈发看重他。  在浴血奋战的沙场,石敬塘是一员了不得的猛将。到了风云变幻的政坛,他是一个有眼力的谋略家。李嗣源受到李存勖的猜忌,领兵前去镇压魏博兵变,本部又发生哗变,他进退维谷,准备返归洛阳,向君主表明自己的心迹。  石敬u反对这种愚蠢的做法,认为不如趁此机会亮出大旗,以成大事,他秘密对丈人说:“岂有领军在外,军队发生哗变,主将独自无事之事?犹豫,乃是兵家大忌,不如就此南下。我愿率骑兵三百,抢先进攻沛州,此是天下要害,若一旦得手,大事必成!”  得到女婿的开导,李嗣源恍然大悟,下了决心。石敬塘领前部先行,李嗣源统大军继后,及时拿下了汁州。  李嗣源得了天下,石敬塘被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  爱将、驯马、功臣,集此三个特殊名分于一身的石敬塘,在新朝中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他先是入陕为最高军政长宫,以清廉立政,未到一年,境内得治。后义去魏博主政,当地民风瓢悍,讼事繁多,案子积累无数,他一上任,就着手处理,使得案子大减。  不管到哪里,石敬塘都带着一个头衔一一六军诸卫副使。这个职位,是禁军最高副长官。正使是李嗣源的儿子秦王李从荣,石敬塘了解此人,预测他早晚要出事,婉言推辞了这个职务,在众大臣的帮助下,转领河东节度使,去太原负责军政。  太原是北方重镇,也是后唐的发祥地,石敬塘赴任后,一边主持着对契丹的防务,一边管理着当地的民政。他生活简朴,不近声色,不设宴会,办公结束以后,常召幕僚谈论民间疾苦和为政得失。他办案精明果断,不为假相所迷惑,作出的裁决能令原告和被告都心悦诚服。  善能理政的石敬塘深得人心,声誉鹊起。  唐明宗逝世,他的第五子李从厚登位(唐憨帝),然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坷不服,没出几月,他在凤翔发动兵变,杀向洛阳。唐憨帝敌不过,开门出逃,在道上遇见正要去京师的石敬塘。石敬塘忖度了形势和朝中情况,于此之际。不但没伸手帮助这个小皇帝,反而把他囚禁在卫州,并将他的随从全部杀死:  李从坷图得皇位(唐末帝),环视整个领土,认为兵强马壮且深得人心的石敬塘对他的威胁最大,千方百计要把他调离太原,使他失去赖以依靠的根据地。面对唐末帝咄咄逼人的举动,石敬塘的方针是,先不予理睬,一旦逼得无路可走,他将联结契丹,共同对付朝廷。  他对部下说:“今天子疑我,见迫日急:我本无异图,朝廷自启事端。太原是险固之地,积粟甚多,若朝廷能宽待,我当奉事。如必要加兵,我将外告邻方,北构强敌。”  他称疾不行,唐废帝下令削夺他的官爵,调遣部队包围太原。  石敬塘按着他预先设计好的方案行动,派出心腹桑维翰到契丹和耶律德光谈判,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同意了契丹提出的屈辱条件:石敬塘拜耶律德光为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岁贡帛三十万匹。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今河北、山西的大片土地,其是:幽(今北京)、蓟(今河北蓟县)、像(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邱)、琢(今河北琢县)、檀(今河北密云)、顺(今河北顺义)、新(今河北琢鹿)、伪(今河北怀来)、儒(今河北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等地。  从这时起,契丹开始介人中原事务,在石敬塘发出求援信号的同时,掌握重兵的后唐重臣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也投靠了它,希望契丹帮助他们夺得皇位。耶律德光经反复考虑,把筹码押到了石敬塘的身上。  长兴七年(公元936年),耶律德光亲自领兵驰救,大破唐军。为控制中原,耶律德光决定扶石敬塘上台,建立一个亲契丹政权。  石敬塘假意推让了一阵,走上了耶律德光为他布置的宝座,成了“)L皇帝”,定国号为大晋(为有别于东、西两晋,史称后晋)、改元天福。“儿皇帝”四十五岁,“父皇帝”三十四岁,子大父小,演出了中国政治史上罕见的闹剧。  皇袍加身后,凭着契丹这座靠山,晋高祖向洛阳发起大反击。后唐军队节节败退,唐末帝举家自焚。  消灭、收降了后唐军队的有生力量,晋高祖定都开封。  晋高祖终于圆了皇帝梦,可这梦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燕、云十六州的拱手让人,使北方险要之地落人契丹之手,加上无穷无尽的进贡,使政府和民众背上了永难见天日的包袱。大将安重荣说:“贬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之耻也!”  “儿皇帝”不好当,晋高祖受尽了窝囊气,契丹使者来,趾高气扬,任意责骂和欺辱,他只能低三下四,鞠躬俯首,陪着说好话。朝廷中针对契丹的实力和无休止的压榨,形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他摇摆在两派中间,然终究未敢向契丹宣战,忍着窝囊气,继续当他的“儿皇帝”。  为讨得“父皇”的欢心,晋高祖“忍辱负重‘,,对契丹所有侮辱性的言语充耳不闻,对契丹所有挑衅性的行为视而不见,把源源不断的财富送往契丹,尽心竭力维持双边关系。  安重荣反对这样做,他以主战派领袖的姿态站了出来,命令其所部多方打击契丹。他的日的是,通过抗战,导致晋高祖政权垮台,从而使自己一圆皇帝梦。晋高祖在主和派代表桑维翰的提醒下,镇压了心怀异图的安重荣,把亲契丹的政策贯彻于他的有生之年。  从维护统治起见,晋高祖恢复了唐明宗的某些做法:发展农业,充实仓库,便利商贾,以通货财,使得中原地区稍许有了些生气。然在登位后,他自身的生活开始糜烂,穷极奢侈,宫殿全都以金玉珠翠为饰。为防止有人犯上作乱,制定丫如灌鼻、割舌、肢解、剖剔、炮炙、烹蒸等许多令人发指的酷刑。他不相信士人,认为士人多为子孙着想,由是大用宦官,致使宦官重新充满朝廷。  天福七年(公元X42年),晋高祖因契丹的压迫,郁抑得病而亡。  晋高祖靠着勇猛、权术,屡建功勋,成了唐明宗的东床快婿、后唐的政治高层人物。在其政治生涯前期,颇能洁身自好、体察民情。为民众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然在其政治生涯后期,为了保全自己,为了登上权力的巅峰,竟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以换取契丹的支持,鲜廉寡耻地做了遗臭万年的“儿息帝”,终于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晋高祖一直未立太子,病重弥留之际,把仅剩且年少的亲生儿子石重睿托付给宰相冯道,意欲让此子继位。可当晋高祖死后,手握重兵的景延广站了出来,说国家正当多难之秋,宜立年纪大的君主,从而自作主张,于天福八年(公元943年),把晋高祖的过继儿子一一一原来的侄子—石重贵(晋出帝)推匕了台。  石重贵早先是契丹看中的,然他上台后,由于对契丹的压迫忍无可忍,改变了从前“和”的方针,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着手修正对契丹的政策,提出对耶律德光称“孙”不称臣,以此改变对契丹的依附关系。针对耶律德光的不满态度,景延广强硬得很,抛出了军事对抗的言辞。  双方关系迅速恶化,耶律德光扬鞭南下,率契丹兵三进中原。  契丹军大举南下,向不再听话的晋政权发动进攻。晋出帝没有畏惧,派出军队迎击人侵的契丹兵。在战争的头两年中,晋军多次获得大捷,打得契丹军极为被动。  开运元年(公元外4年),发生了擅州(今河北淮阳)之战,晋出帝与景延广指挥晋军作战获胜。此年冬,再度发生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之战,晋军又告大捷。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在恒州(今河北正定)与契丹兵相持的晋将杜重威,也想依靠契丹的支持做皇帝,带领全军投降,并引契丹军杀向开封。  这一投降,导致了后晋的全面溃败,导致了后晋的覆灭,晋出帝与太后李氏成了俘虏,被押住北方。    细说五代十国:后汉  建立后汉的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后改名为青,他是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家世贫寒。  刘知远小时候,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且多病多灾,难养得很。大了之后,长成一副异相,面色紫红,眼睛多白,有凝重之态。他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到一个李姓大户人家当了L门女婿。倒插门后,他为女家牧马,有一天,马践踏了庙田,僧人恼怒,将他绑起来揍了一顿。  上门女婿不好当,身份太低,被人看不起。面对这个战争连绵不断的世界,刘知远为改变自己的前途,走卜了当兵吃粮的道路,投在李嗣源的手下。他上阵打仗勇敢,不久就被提升为偏将。李嗣源和梁军举行德胜之战,战斗打得激烈,参战的石敬塘突然马甲断裂,情况危险异常,刘知远冲了上去,以自己的战马与石敬塘相换,并断后保护石敬塘脱离了险境。事后,石敬塘感激他,把他从李嗣源那里要了过来。  石敬塘镇守太原,会朝廷发生政变,唐憨帝被迫出一亡,在道中与石敬塘相遇,一起进人屋舍密谈。刘知远为防出事,特派勇十石敢袖藏铁锤相随保护。结果两下闹了起来,刘知远带人闯了进去,将唐憨帝的随从全部杀死,再次救了石敬塘的性命。  两次相救,刘知远在石敬塘面前逐渐大红大紫,升为兵马总管—马步军都指挥使。他治军无私,不管士兵、将军一视同仁,治得全军上下一心。唐废帝疑石敬塘有反心,大军进围太原,他负责守城,把城守得固若金汤。持,刘知远和桑维翰力排异议,表示赞同。然当石敬塘准备以称子、割地的条件去谈时,刘知远认为这样做过于屈辱,反对说:“称臣可以,以子事父则太过分。厚赂金帛,足以让其出兵,不必答应割让土地,恐日后为中国大患,后悔莫及。”  石敬塘不听,刘知远只能听之任之。  契丹军帮助石敬塘粉碎了后唐的围攻,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耳阵律德光非常看重作战有方的刘知远,在和石敬塘分手时,他特地关照说:“此将军甚勇猛,没大过切勿相弃。”  后晋政权迁移到开封,建有大功并受到契丹关照的刘知远,和投降契丹的杜重威,同时被任为节度使。刘知远耻于和杜重威一起受命,杜门不出,以此表示他的不满。石敬塘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一气之下要剥夺他的军职。幸宰相赵莹说情,另派大学士和凝登府宣喻,刘知远才接受了诏命。  几经迁职,刘知远数年后被任命为太原最高军政长官,接管了这块北方最重要的领土。颇懂人情世故的他,到任后,公务不管,先忙着做了一件事:将当年揍他的僧人召来,好言抚慰。此事虽小,却为他赢得了度量大的美名,获得了当地的人心。  晋出帝子继父位后,景延广把持朝政,以强硬的姿态和契丹交了恶。朝臣畏惧景延广的权势,都嚓若寒蝉。身在太原的刘知远,也没向朝廷说半句话,暗中仔细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契丹的进犯将只是时间问题,由此,他积极扩军备战,以确保河东地区的安全。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河东强冠诸镇,马步兵共达五万人。  事情照着刘知远的顶见发生了,契丹终于打进开封,灭了后晋政权。在契丹兵大举南侵的过程中,刘知远没有作出任何军事姿态援助坐以待毙的朝廷。  耶律德光曾答应赵延寿做皇帝,也答应过杜重威做皇帝,可占领开封后,却把二人扔在一边,于开运四年(公元947年)二月,在开封为自己举行了加冕仪式,建立大辽,改元大同。  迫于眼下的局势,刘知远派出使者王峻去开封,向耶律德光献贺表。耶律德光见后晋残余势力中最具实力的刘知远来贺,高兴得不可名状,称之为“儿”,格外加恩,赐了他一个象征最高荣誉的木拐。  王峻带着木拐回太原,途中的契丹人见了,纷纷让道。  向耶律德光献贺表。其实只是刘知远的权宜之计,以争取时间,观望形势的发展。观望了一段时间,刘知远看到:契丹不可能在中原长久地呆下去,他们的掠夺政策和残暴行径,激起了中原民众和各路军队的反抗,他们早晚会撤出中原。  于此之际,他的部下多要求他登上皇位,以此号令四方,招集各路诸侯:刘知远没有急于登位,他刻意为自己粉饰道德形象,扬言要出兵救晋出帝,把他接来太原,奉为君主。  在他的集团骨干的挑动下,军士们云集广场,对主帅说:“今契丹攻陷京城,虏走了天子,以致天下无主。能主天下者,今唯有我王。宜先正位号,然后再出师也不晚。”说罢;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内心激动的刘知远,表面装着镇静,让人禁止士兵们这样做,他斥责道:“虏势尚强,我军威未振,当先建功立业。你们士兵知道什么?”  士兵劝进无效,将军又紧跟着劝,一劝再劝,郭威等人对刘知远说:“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同,此实乃天意。王若不乘此机取之,谦让不居,恐人心离散,到时反受其咎。”  话说得有理,刘知远同意了他们的看法。开运四年(公元叫7年),刘知远走上了皇位。  凭着政权的支撑,契丹军队任着性子地抢,任着性子地杀,任着性子地胡来,把中原民众逼进了地狱,逼得难以生存下去,逼得他们举起刀枪,打起了一场场自卫反击战,打得契丹政权天无宁日。做了中原皇帝的耶律德光,统治得很吃力,在勉力维持了一段日子后,以避暑为名,留下一个看守政府,带着文武百官及后晋归降人员向老家撤去,走到半路,他因病而亡。  为收拢后晋官民之心,刘知远表示继承的是晋高祖的事业,宣布将开运四年改为天福十二年。他一上台,就明令宣示以契丹为敌。  他下令:“各地为契丹搜刮钱财之事,立即停止;晋臣被迫为使者的,不予追问;各地的契丹人,全部处死二”  刘知远的登位,对中原反契丹的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耶律德光刚走,刘知远就开始向中原进军了,他指挥大军,攻伐依附契丹的势力,扫荡割据的诸侯,进展顺利。  看守政府的首领萧翰,面对契丹在中原大势已去的局面,毫无守志,无心恋栈,他找来唐明宗的儿子李从益,立为傀儡皇帝,以对抗刘知远政权,自己返归北方。。  李从益名为中原之主,其实,中原根本无主。刘知远进抵洛阳,派人前往开封秘密处死了李从益。随后,他带着军队夺取了中原,开进了开封,宣布以开封为东京,改国号为汉(为有别于以前以汉为名的政权,史称后汉)。为稳定新政权,他下令:所有契丹任命的官员,不论大小,一律安于原位,不得变更。  汉高祖仅做了一年的皇帝,就撒手而去。可在这短短一年的统治中,他以严刑治国,任用大批酷吏,草营人命,成为五代中最严酷的君主。他在临终前,将儿子刘承拓托付给了苏逢吉、史弘肇、杨那、郭威四个顾命大臣。  汉高祖长于权变,善于应对时事,然不太随波逐流,还知道一点民族自尊。他虽是石敬塘与契丹定盟的积极赞成者,却反对石敬塘割地称儿。他虽在耶律德光人主开封时献上贺表,却是虚与委蛇,以观形势的变化。他建立的后汉政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原民众反抗契丹的倾向。不过,他鼓励大臣用严而无当的刑法治国,使他的政权成了五代时最为残酷的政权。  刘承拓登台,是为汉隐帝。  刘承佑启用外戚亲信李业、聂文进、后匡赞、郭允明为新贵,以对付元老重臣的掣肘。新贵与元老斗,四个元老加上一个财政大臣王章内部也起了内江。  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给三地联兵谋叛,郭威被拜为西征统帅,率军平定了叛乱。接着,郭威在史弘肇的支持下,前往河北邺都主持对契丹的防务。朝廷的人事矛盾终于大爆发,爆发的结果是汉隐帝派人伏诛了史弘肇、杨邺、王章三人,并密令诛杀郭威等人。  郭威发兵反攻,汉隐帝抵御失败,死于乱兵之中,用刑厉害、征税厉害的后汉到此结束。细说五代十国:后周  建立后周的周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颈上刺有飞雀,人称“‘郭雀儿”。有人说,他本姓常,随母亲王氏改嫁郭简,才姓郭。  十八岁那年,潞州割据者李继韬招募勇士,郭威应征人伍。  郭威长得人高马大,性格倔强,好斗殴,嗜赌博,喜欢喝酒。有日,他去闹市游玩。当地有一屠户,以壮健蛮横出名,人见人怕。带着几分酒气的郭威走近肉庄,让屠户割肉,割得不如意,便叱骂。屠户知道郭威比他还蛮横,起初忍着,终于忍无可忍,拉开衣服指着腹部说:“你有勇,敢刺我吗?”郭威二话没说,一刀捅了进去。闹出了人命案,他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爱他的勇力和胆气,给放了。  李继韬为唐庄宗所灭,郭威被收进唐军。经过几年的折腾,他渐渐了解了社会,懂得了光凭蛮力是难以成事的,由此对文化产生了兴趣,闲时拿着军中的簿书翻阅。他人聪明,肚中有了些东西,对事情的看法便深刻起来,受到周围人的看好。他人缘不错,按照当时军中盛行的习俗,他和李琼等十人结了金兰,刺臂出血盟誓说:“凡我十人,龙蛇混合,他日富贵,毋相忘!”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