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

作者:卢善庆 字数:7275 更新:2023-10-09 10:20:16

①陈康:《书学概论》,武汉市古籍书店复印,第26页。②《艺舟双楫》,第141页、120页。③《艺舟双楫》,第141页、120页。④同上。⑤同上。⑥同上。-- 119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01人达事,能审时宜,辨轻重也①。由于阮元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见碑犹少,未暇发撝”②。到了乾嘉以后,金石学大盛;嘉道以后又新出土许多南北朝碑刻。包世臣在此基础上,继承了阮说,提倡碑学。康有为指出:泾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著为《安吴论书》,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③。康有为在阮元、包世臣的基础上,力主尊碑轻帖,推进书法美学理论的发展。《书法精论》一书评价说:“学秦篆汉书者,代有其人,而多以楷法为之,伤于板滞,清人始能近古。六朝碑版则己矣失传,至清郑燮、金农发其机,阮元导其源,邓石如扬其波,包世臣、康有为助其澜,始成巨流”。④特别一提的是,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中的书学理论,有其独到见解,在书法史上有重要地位,带有终结的意味。清代对书法的研究及著作,比明代更有成效,更趋专精。其中有偏重赏鉴的,如孙承泽《庚子消夏记》、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安岐:《墨缘汇观》等,有偏重于考据的,如万经①《广艺舟双楫》,第141页、120页、9页、10页。②《艺舟双楫》,第10页。③《广艺舟双楫》,第10页。④丁文隽:《书法精论》,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69页。-- 12040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万隶偶存》、王澍《淳化阁法帖考正》等,有偏重于书写技巧的,如汤武:《书法正传》、戈守智:《汉溪书法通释》、朱履贞:《书法捷要》等,还有偏重于书法史的,如厉鹗《玉台书史》、震钧《清人书人辑略》等。然而,包世臣的书论,属于兼收并蓄者。其中包括论书体、论书绝句、历下笔谈、国朝书品,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等。即使后来的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也不如包世臣这样“兼容并蓄”。当然,包世臣的著作也有不足和失之偏颇之处,正如后人所指出的:“论执笔之法,有所谓笔画有中线之说,自诩为创见;论碑帖则抑帖扬碑,而对孙过庭《书谱》则有所疵议,其删定之文,亦未为允当。”①这段评论,还是切中包世臣书论中的要害的,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①汤亦吾编:《书法丛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12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01第二部分 太平天国美学思想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凭借其从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等所取得的特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向中国渗透。清朝政府横征暴敛,增加赋税一至三倍以上。地主阶级加重压榨,兼并土地。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从1841至1850年(道光二十一年至三十年),各地起义达一百多次。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一说未形成组织),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他率众约二万人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经过二年的艰苦卓绝的征战,打倒南京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以太平天国为号。在与清王朝奋战的十多年中,攻克了六百多个城市,力量发展到十八个省,大半个中国都受到这场农民革命的洗礼,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入侵势力。最终虽则于1864年在清王朝和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下失败了,但它的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举世公认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而且“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 12260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①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在军事上、政治经济等方面给封建统治以摧毁性的打击,同样在思想文化领域也进行了激励的扫荡。这些都为洪仁美学思想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太平天国是中国和亚洲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农民革命的话,洪仁美学思想作为这一次农民革命的思想文化遗产,更能显出它的可佩和珍贵。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2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01第四章 洪仁洪仁(182—1864年),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最早的参加者之一。1851年金田村起义时,他奔赴广西,因太平军已经转移,只好折回广东。1853年,他被迫离开家乡,逃往香港,在外国传教士处教书。1854年,他准备取道上海前往天京(南京),又因中途受阻而未能遂愿,仍折回香港任教,直至1859年。在此期间,洪仁有机会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成为他后来美学思想来源之一。1859年春,在历尽艰难险阻和长途跋踄以后,他终于来到天京。他深受洪秀全的器重,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务,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资政新篇》,《戒浮文巧言谕》①及《军次实录》等书中,这些著作都是他执政时期撰写的。1864年6月,天京陷落,他从安徽护送幼主出走,不幸中途被俘。同年10月,在江西南昌慷慨就义。①《戒浮文巧言谕》,由洪仁、蒙时雍、李春发三人在1861年联合发布的。-- 12480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一节 美分高下,崇尚“新天新地新世界”洪仁的《资政新篇》,经过洪秀全亲笔修改,并作为太平天国的官方文书颁行。它集中反映了洪仁的政治、文化和美学思想。他认为,美(宝)可分为上、中、下三等,说:“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艳、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①在洪仁看来,这些事物之美,“非一无可取”,只能算作下等。诗画金玉不是不美,而是以“骄奢之习”的社会功用来衡量,也就不美了。所谓“中宝者,以有用之物为宝”。他列举火轮、火车、钟镖(表)、电火表、寒暑表等实用的东西,指出这些“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②所谓“上宝者,以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天圣神爷之风三位一体为宝。一敬信间,声色不形,肃然有律,以此能格其邪心,宝其灵魂,化其愚蒙,宝其才能也”。③这里所指的是精神美。“声色不形,肃然有律”,信仰这种精神美,既可以培养德育(“格其邪心,宝其灵魂”),又可以培养智育(“化其愚蒙,宝其才能”)。德育、智育同美育相一致,真、①《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②汤亦吾编:《书法丛谈》,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③《艺舟双楫》,139页、144页、145页、144页、121页。-- 12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01善、美也就统一了。从美(宝)学三等论中,可以看出洪仁用带着宗教色彩的语言,宣传太平天国的教义和信念,并用审美的标准培养最忠诚人物的德行,号召他们追求崇高的——上等美育,即精神美高于一切的理想目标。在洪仁看来,太平天国起义的目标,便是最美、最高的理想。这个最宝贵的理想,便是“复见新天、新地、新世界”,一切事物和行为都要符合这个目标。同时,洪仁认为代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各类物质产品,也是“正正堂堂”的,可以推广应用的,因此也是值得赞美的。换句话说,凡是对社会有用、推动时代前进的东西,就是宝贵的,同样属于美的范畴。古希腊美学思想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凡是我们用的东西,如果认为是美的和善的,那就都是从同一观点——它们的功用去看的。”①正因为这种功用是物质的、实在的东西,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工精心创造的结果,起到了“探造化之巧(善)”、“广闻见之精(真)”的作用,既有别于精神产品,也能够促进精神美的形成,因此本身也是美的。在这里,美与善、与真又统一起来了。洪仁之所以把诗画金石放在美(宝)的最下等,是因为这些东西的表面之美,与善、与真不相统一,已经沾染上“骄奢之习”,为有闲阶级所津津乐道。洪仁一再强调,美应该包含真和善,美便是真和善的统一体,如果离开了真与①《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页。-- 1260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善,染上“骄奢之习”,便无足称道了。他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把诗画金石列为美的下等的。法国启蒙运动的美学思想家狄德罗说过:“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①洪仁把美分为上、中、下三等的理论依据,就是真、善、美的统一论。他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强调政治理想,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批判建封专制统治服务的。当然,洪仁把美分成上、中、下三等,既有积极的一面,这是主要的。但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真善美相统一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把诗画金石列为下等,抹煞了诗画金石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看不到诗画金石也是精神产品的一部分,不甚妥当。由于当时阶级斗争非常激烈,他的这种见解,深深打上时代烙印,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是可以理解的。第二节 美的作用在于“以风风之”在《资政新篇》开篇的总论之末,洪仁曾以“以风风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者相结合作为治世的方略,并且提出:“三者之外,又在奉行者亲身以倡之,真心以践之,则上风下草,上行下效矣。”②洪仁美学思想,不是关在象牙塔里冥思苦想出来的,而①《绘画论》,《文艺理论译丛》,1985年第4期,第70页。②《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 12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1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适应斗争需要而提出的理论,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风风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者相提并论,正是抓住美的作用和特殊性。中国先秦的美学思想,都强调礼、乐并举①,后来出现的《礼记》一书,又增加了“刑”、“政”,并论述了“礼、乐、刑、政”四者和关系。洪仁“以风风之”的观点,是继承了礼、乐并举这一合理的成分。而“以法法之”、“以刑刑之”,正是继承了把“礼、乐、刑、政”统一起来的这一传统观点。他主张处于达官高位者,应当以身作则,自己要有美德,对那种“可耻之行”要态度鲜明地表示“鄙之忽之”、“怒之挞之”,然后才能取信于民,对百姓进行情感教育,使之“民自厌而去之”,“是不刑而自化,不禁而自弭矣。”②美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耳提面命的。它能够调动人们美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毅力,同“法”、“刑”那种强制性的规范不一样。洪仁强调要发挥美的作用,使美育变成人们自觉接受的东西,从上到下,人人模仿,上行下效,真正做到“以风风之”。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习惯势力的强大和社会各种坏风气的影响,人们头脑中“不美”的东西是很多的,他曾指出:“甚矣习俗之迷,贤者不免,况愚者乎?”但是,洪仁表示要以坚强的毅力和决心,改变旧风败俗,逐步清除人们头脑中所浸染的不美的思想,从而兴美革丑,修善去恶。他论述①参见拙作:《上古音乐美学思想里的中和精神》,《福建日报》1985年4月28日。②《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2册。-- 1282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说:夫所谓以风风之者,谓革之而民不愿,兴之而民不从,其事多属人心蒙昧、习俗所蔽,难以急移者。不得已以风风之,自上化之也①。接着洪仁举了诸如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吉凶军宾、琐屑仪文、养鸡斗蟋、打鹌赛胜、金玉粉饰之类例子,指出这些旧风败俗“皆小人骄奢之习”,“禁之不是成广大之体,民亦未必凛遵;不禁必为败风之渐。”②他认为要有多种措施,特别注意“以风风之”,大力提倡美好的风气,移风易俗。他在《克敌诱惑论》中指出:世上诱惑不能免,人心诱惑不能无。降生以后,未升以前,无处不是诱惑之境,无时不生诱惑之心③。而“迷惑”的心理状态的出现,往往为“良心绝灭于内,内为魔鬼之营;物欲锢结于心,心非上帝之殿”④,借用了宗教的语言。要解除人心的迷惑,引导人心到最美、最宝贵的未来前景上去,到有利民生的“美举”上去,到“有用之物”上去。但是,洪仁这些措施是不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他一面赞美社会新事物,赞美科学技艺,强调摆脱陈腐风气。另一①《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2册。②《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2册。③《洪仁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0—31页。④《洪仁选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0—31页。-- 129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1方面企图采用略加修改的西方宗教教义作为改变陈腐风气的思想武器。他贬斥九流,指责释、道两教为“诞妄之甚”,批评儒学为“罔知人力之难”,竭力倡导和推崇所谓“福音真道”和“上帝圣神”的教育、感化的巨大作用。他说:此理是以开人之蒙敝以慰其心,又足以广大之智慧以善其行。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则理明欲去。而万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究亦非人力所能强,必得上帝圣神感化而然也①。洪仁“以风风之”的本意,在于激发民众情感,动员他们起来对那些被他称为“妖魔”的封建王朝及其陈腐习俗进行彻底变革,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最后阐发的“非人力”所能决定,而要靠“上帝圣神感化而然”。这个“上帝圣神”,主要指太平天国“拜上帝会”组织,指太平天国政权。这两者,即“民众”与“天国”是统一的。洪仁的宗旨是号召人民跟着“天朝”政权,与封建陈腐的东西进行坚决斗争。由此可见,洪仁的美育思想是披上宗教外衣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洪仁的抱负和理想,他主张的“倡美举”、“以风风之”,不能得以彻底实行,这与太平天国后期领导集团内讧,终于引起内部变乱和残杀,造成革命形势逆转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内因,这个基本要素,远远超出了美学思想的范围。①《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第二册。-- 1304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第三节 美善与革新的必然联系《英杰归真》一书,是洪仁假托回答一个清朝降官而写的一部著作。书中集中反映了洪仁的美学思想,反复强调美善与革新的必然联系,详细阐述了善与美、新美与真美的内在联系。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他谈到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意图是“惟在革新凡例,俾人人共证天心,法至良意至美也。”他要达到的目标是“惟制度灿然一新,而名目仍然由旧,所当循名责实。顾名思义,扫除故迹而更张之,使万万年尽善尽美,以永垂不朽也。”在谈到太平天国社会时,他的设想是“我天朝万万年作人之治,所由黼国黼家,天道无不彰之美;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要布新,必须除旧,他强调扫荡“邪说妖氛”(不美的东西)的重要性:“我真圣主天王降凡作主,扫荡妖氛;凡一切制度考文无不革故鼎新;所有邪说异端自宜革除净尽,聿彰美备之休”。①“英杰归真”的“真”,既是真理、正义、自由和永恒的象征,也包含了人心返朴归真。洪仁把革新与美善联系起来,他认为革除旧制,实施新政,选拔人才,激发民情,都为了实现“天国”的理想社会,达到“至美”、“尽美”、“无不彰之美”、“聿彰美备”这样一种崇高的境界。在洪仁的心目中,革新与美善是存在必然联系的,两者相辅相成。①《英杰归真》,《太平天国》第二册。-- 13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1与此同时,革新与除旧也是必然联系的,不破邪风旧俗,新的制度、美好的东西也就不能确立。洪仁强调说:一切妖祥而行,又何敢自称为新乎?夫云净而月明,春来而山丽;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者也①。从这些贴切而又形象的比喻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洪仁关于革新与除旧的论述是辩证的,他的决心也是很大的。他所追求的美与善的境界,也就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的社会。1864年天京失陷后,洪仁保护幼主转战浙江、江西,不幸在石城兵败被俘,就义前在《自述》中大书道:人各有心,心各有志。故赵宋文天祥败放五坡岭,为张宏范所擒,传车送穷者,亦只知人臣之分当如此。……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叹流涕也,今予亦祗法文丞相已②。由此可见他的崇高的革命气节,为“归善”“归真”作了注脚;也可见,在他英勇就义的时候,正是为这种崇高的理想所燃烧着的,或者说用他自身生命,谱就了实现“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社会理想的一曲悲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洪仁在《英杰归真》中,从伪、恶如何转化为真、善的角度,谈到“新天新地”之中“新人”的塑造。他说:①《英杰归真》,《太平天国》第二册。②《洪仁自述》,《太平天国资料丛刊》,中国史学会编,第二册,第847页。-- 13261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若人人能悔罪改过,弃恶归善,弃伪归真,力求自新,转以新民;改邪术而行真理,去偶像而拜上帝,拆妖庙而建礼拜堂,化愚顽而归良正,脱俗见而遵新化;视听言行既殊,而耳目手足斯新。万物情理既真,而天地世界即新。前日之人行鬼路,今日则脱鬼成人;前日之人面兽心,今日则洗心革面;前日之旧染污俗,今日则咸与为新;前入魔鬼之网罗,几几地狱,今登光明之善域,赫赫天堂。鱼跃鸢飞,无非妙道;风云变态,尽是神思。这段生动论述,不仅阐明了“归真”、“归善”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改邪术而行真理,去偶像而拜上帝”,在“新朝”社会中做个“新民”,也就是“归美”。而且,洪仁对人、人才,包括那些“行鬼路”、“旧俗污染”者,即犯过错误的人,只要他们改邪归正,“洗心革面”,同样可以“归善”、“归真”、“归美”,登上“光明善域”和“赫赫天堂”。洪仁的美学思想是在战胜那些不美的东西后实现的,但是,他的“去伪归真”,“弃恶归善”,弃丑归美,不是通过社会实践,而是靠“天父上帝圣神感化”,这是不实际的。但他美善论的革新精神和无畏气慨,为后人树立了一代美学风范。第四节 “文以纪实”与“朴实明晓”洪仁关于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理论,并把它运用到文学艺术的领域,确立了“文以纪实”与“朴实明晓”的审美标准,力求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这是值得肯定的。它的-- 13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1矛头就势必指向那种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八股时文和“桐城”古文,而在形式上就提倡富有生命力的人民语言的语体文,在内容上就提倡具有思想性、战斗性的人民纪实文学,以为当时太平天国革命斗争服务。诚如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中,记他在天京亲见洪秀全所写教育群众的诗歌和太平天国严禁封建古文的布告和提倡语体文的实践说: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