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8

作者:卢善庆 字数:5482 更新:2023-10-09 10:20:14

⑧同上,第770页。⑨同上,第772页。同上,第818页。A B-- 8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陡坡峭壁、峡谷深潭、险溪瀑布、天堑云海,游人们是要有点冒险精神和攀登勇气的。游客们正是面对奇峰险境,不畏艰难,步步向前,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才能峰回路转,化险为夷,进入审美境界。阮元这样写道:客嗟行路难,人诚游山乐。及其升高梁,泼眼顿挥霍①。这种高山壮观确实使人顿开眼界,正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件事物必须和周围事物相比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崇高”。②阮元在登山时感受到“泼眼顿挥霍”,就是因为“南山与北山,万壑低于脚。”③随着人的升腾,情感也在升华,盘磴引来的必是“高情”、“壮气”,属于崇高美的范畴;自然山水美,诸如岚气、飞云、奇观、灵迹,也会诱导出游人优美的情感。阮元在《题董文敏摹赵文敏(难华秋色图)》中指出:带水长林,浮烟远岫,草窗松雪,风韻双清。吴兴山水,本以清远移人。然济南据岱狱之北,七十二泉随地涌出,汇为明湖,澄鲜渟彻,万荷竞发,流出城北,溹洄于华不注前。每当秋林初晴,横云断麓,正如此图画中矣。元两年历下,复到吴兴,思翁此帧,常悬行馆,单①同上。第819页。②《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5页。③同上。第819页。-- 860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椒秀泽,尚爱此山看不足也①。阮元这段题画记,远远超出题画论图的范围,而包括了作者丰富的美学思想。一面是“吴兴山水,本以清远移人”,即山水可以诱导游情;另一方面是“尚爱此山看不足”,即审美主体(游人)于情景交融中,生发眷恋之思,美感之情。阮元在其他的山水诗作中,也有类似的描绘:新茶一碗人清暇,不管西山下夕阳②。山根入海海连天,著我临崖思渺然;同是苍茫千古意,不知生后与生前③。面对大自然的美,不仅时光凝固了(“不管西山下夕阳”)而且生命也凝固了(“不知生后与生前”)。剩下的只是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审美氛围。(三) 崇“清”避“俗”与豪情乐趣。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功用,阮元直接继承了魏晋时期的山水美学思想,他曾说:深山泉石间,原始精神澡。若欲治身心,终当守我道④。①《揅经室集》,第763页。②同上,第814页。③同上,第753页。④同上,第863页。-- 8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17在孔子等人的儒家心目中,自然山水往往赋予人的精神比附和理想寄托,最典型的论述就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①。”它被人们概括为“比德”说。与这个“比德”说相对立的,便是魏晋时期的“畅神”说。自然山水之美不在于人的道德的比附或寄托,而是有其本身的独特的观赏价值,它对于人的精神有陶冶作用。阮元作过这样的描述:坐对天绅自怡悦②,为此林泉也畅神③。所谓“天绅”,就是从天上泻下来的带子,形成瀑布的形状。“坐对”瀑布,游人自然感到赏心愉悦,获得精神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自然山水既然有其独立的观赏价值,可以“畅神”,达到美的享受,也就有其本身的价值了。阮元所“畅”的“神”,是糅合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崇清避俗”,是一种豪情乐趣。在阮元一些山水诗作中,经常用“清”字来形容自然山水之美及作者的精神境界,诸如“清景”、“清游”、“清兴”、“清想”。这个“清”字,实际上来源魏晋时士大夫对人之神态的高度美学概括与抽象,即神蕴于形之中。当人们审美涉及到“骨”、“气”、“韵”等蕴神描形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层次时,“清”字便派生出许多新概念、新①《论语。雍也》。②《揅经室集》,第769页。③同上,第889页。-- 882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意境,呈现出各种色调和内涵的自然之态和人的风韵①。魏晋时的人物画和山水画,都讲究“寄托”,到唐宋时,这种风气日益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一篇托名王维的《山水论》指出:观者先观象,后观清浊②。清即超脱世俗,浊为凡尘俗世,与“清”相对立。苏东坡对“清”字曾作过这样的叙述: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③。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④。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⑤。“清”这个审美范畴,魏晋时代着重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清谈玄学”就是当时的风尚。到唐宋时代,则着重体现在山水美学中,其审美情味有了更加深入的开拓和发展。阮元深知,在自然山水中徜徉的游人有着一种“逆反心理”。那就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在喧阗的城市,在热闹繁①《世说新语。赏誉》中谈到“清峙”,《世说新语。容止》里说到“清举”。“峙”者,耸立也;“举”者,举止也。“清峙”、清举“,主要指风骨、仪容,都是称赞人的“神态”之美,亦即“神姿”之美,前者指静观,后者言动态。《世说新语。赏誉》中还说到“清通”、“清畅”,则从气质、气度方面称赞人的“神态”之美,形容神情豁达、气度不凡。②《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70页。③《苏轼论文艺》,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230页。④同上,第234页。⑤《纪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九,《为王定国所画烟江叠嶂图》,第30页。-- 89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37华之地,耳濡噪音,目染五色,心情撩乱,因而急需找到幽静的自然环境,投入佳境之中,宁静心情,调节精神生活。阮元说:但教识得林泉趣,自可消除市狱情①。情回意回得返真,世俗那得知其故②。“清”与“浊”相对,自然与野趣相依,“学为圃者,忘在官衙”③。朴实无华,任取天真,在一般世俗氛围和城市生活中,这种幽雅朴实的自然美,是无法寻觅的,只有置身在名山胜景中,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超脱,达到“情回意回”。应该指出,阮元对于自然山水美的欣赏及自然功用的论述,是以庄学、玄学为其思想基础的,如他所说的“情赏在无言”④、“坐此生道心”⑤、“缅怀老聃言,顺物守以冲”⑥,以及“访仙”、“禅悟”等,均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这种超脱和遁世的双重性,应予以认真分析。第二节 “文笔论”和语言形式美自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以后,古文在宋、元、明、①《揅经室集》,第903页。②同上,第912页。③同上,第694页。④《揅经室集》,第785页。⑤同上,第856页。⑥同上,第831页。-- 904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清时的文学领域中,取得了正统的地位。而骈文演变到宋代四六体阶段,已是衰落时期。但到了清代,由于桐城派墨守成规,作品内容空洞无物,古文体徒具形式,远远及不上唐宋八大家的气势。当时随着朴学的兴起,一般文人都学有渊源,修辞叙事,都有根据,这就有利于骈文的发展,所以汉学家不少人都是骈体能手,而古文家则倾向于宋学。如汪中、孙星衍、孔广森、洪亮吉等都是当时著名学者兼骈文大家。清中叶以后,随着骈体文的兴起,在正统的文学内部,出现了所谓“文笔论”派,企图从理论上为骈体文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对语言的形式美进行了研究。“文笔论”派提倡偶语、骈文,反对散体,在客观上对桐城派的文体进行挑战和否定。在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文笔论”的首创者便是阮元。他同龚自珍一样,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找到先进的理论武器,只能借用孔子和经学这种陈旧的思想武器。阮元曾竭力推崇孔子,以他为文学楷模,便是明显例证。他说:千古之文,莫大于孔子之言《易》①。孔子于《乾》、《坤》之言,自名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也……。孔子于此发明乾、坤之蕴,诠释四德之名,……以通天物万物,以警国家身心②。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01页。②同上,第100页。-- 91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57孔子自名其言《易》者曰“文”,此千古文章之祖①。孔子《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②以上这些论述,都表明了阮元以孔子作为“文笔论”的楷模和依据,严格地与那些“欲反孔子之道,而自命曰文”③的学人划清界线。不过,阮元与龚自珍有所不同,龚自珍从“经学”中拮取孔子等人的“微言大义”,而阮元推崇孔子,是从文学形式上进行仿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心有韵”说。阮元在《文言说》中认为: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金刻石,始传久远;其著之简策者,亦有漆书刀削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左传》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此何也?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使能达意,使能行远。此孔子于《易》所以著《文言》之篇也。古人歌、诗、箴、铭、谚语,凡有韵之文,皆此道也④。阮元认为,文章之初,先有韵语,“寡其词”,“协其言”,使之“易于记诵”,便于“行远”。这一论点,基本上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是合情合理的。诚如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所①同上,第103页,105页。②同上,第103页,105页。③同上,第101页④同上,第100页。-- 926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指出的: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杭育杭育”派的原始素材采自《吕氏春秋》一书: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謣,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者善矣,岂无郑卫之音哉,然不若此宜也①。这里,把前呼后应的“杭育杭育”,说成类似“郑卫之音”,同阮元的“文章之初,先有韵语”看法有相通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艺术本身也不能停留在“古人不及今人”的幼稚地步,就象鲁迅所讲的现在的新诗人如果要用《诗经。关睢》中的头几句话,作一首白话诗,“到无论什么副刊上去投稿试试吧,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②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寡词协音,只能是语言艺术形式美化的一条规律,不是语言艺术的形式美化的唯一准绳。阮元的错误在于他过于夸大了寡词协音,并以此作为衡量文学作品唯一准绳。①《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3页。②鲁迅:《门外文谈》。-- 9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77为此,阮元笼统地指责一切“单行之语,纵横恣肆,动辄千言万字”的作品,认为它们只是“古人直言之言,论难之语,非言之有文者也,非孔子之所谓文也。”①就是说,它们都不能算作“文”,或文学作品。他在《与友人论古文书》中指出:两汉文章,著于班、范,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若云后代之文,有能盛于两汉者,虽愚者亦知其不能矣②。两汉之“文”似乎就以班固、范晔为顶峰,为后人不可企及,并不符合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如果说指责一切“单行之语,纵横恣肆,动辄千言万语”的作品,是笼而统之的论述,那么对于汉之“文”的评价,涉及作家作品,则是很具体的论述。后者与前者相比较,其论述还以古视今,今不如古,又多了一层复古主义色彩。为了证明文必有韵的论点,阮元引用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中的“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作为根据,进而指出:梁时恒言所谓韵者,固指押脚韵,亦兼谓章句中之音韵,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③。显然,这里对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有韵为文”论述的补①《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00页。②《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07页。③同上,第102页。-- 9487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充。虽然梁时“有韵为文,无韵无笔”的说法比较流行。但是,并不为阮元引伸的用有韵无韵来区别“文”(文学作品)“笔”(其他作品),有违本意。梁时萧统曾招聚文学之士,编集《文选》30卷。就在这本《文选》中选入了很多无韵之文;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对于“文”“笔”的区别,也主要是从文学性质上的特点来着眼的,而不是拘泥于有韵无韵。阮元对于萧统编纂《文选》十分推崇,在《揅经室集。自序》中说:余三十余年以来,说经纪事,不能不笔之于书。然求其如《文选。序》所谓“事出沉思,义归翰藻”者,甚鲜,是不得称之为文也①。“义归翰藻”中的“翰藻”,指的是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美化。阮元用这么一个审美标准来衡量自己所有的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在《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中说:昭明所选,名之曰“文”。盖必文而后选也。非文则不选也②。既然梁时“文”的概念超出了“寡词协音”的范围,那么对“文必有韵”的“韵”,作出不只是押脚韵,而且也包含了“章句中之音韵”——“平仄”了。这个修正,把一些“不押韵之文”,包括《文选》中的很多无韵之文也容纳在内了。因此,阮元提出:①《揅经室集》,第1页。②《中国近代文论选》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05页。-- 95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7八代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顿挫抑扬,咏叹声情,皆有合乎音韵宫羽者;《诗》、《骚》而后,莫不皆然。……是以声韵流变,而成四六,亦祇论章句中之平仄,不复有押脚韵也。四六乃有韵文之极致,不得谓之为无韵之为文也①。韵者,即声音也;声音即文也。……然则今人所使单行之文,极其奥折奔放者,乃古之笔,非古之文也②。应该承认,“章句中之音韵”——“平仄”,同押脚韵一样,都是文学作品艺术美化的形式。骈文(四六)具有平仄音律之形式美。但是,这种平仄音律的形式美,已与古代易于记诵的协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距离。沈约在当时提出了音韵说,对律诗的形成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阮元却固守所谓“平仄音律”,并以此要求一切样式(戏曲、小说、散文等等)都应纳入这个模式,不免削足适履。至于“八代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