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正面抗日战场-第二部-烽火大地_UTF8-15

作者:关河五十州 字数:8553 更新:2023-10-09 10:16:06

我想,如果当时我能够把歌的名字——《义勇军进行曲》在心里默念几遍,也许我的看法会有所不同。聂耳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一定是饱含深情的。因为歌中描写的其实就是一支真实存在过的义勇军:他们曾在东北“发出最后的吼声”,把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惟其真实,惟其感愤,惟其激越,才能传之久远,打动人心(“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否则,不能解释“红歌”这么多,为什么只有它才能成为我们这个泱泱大族的代表歌曲。这支义勇军,就是辽东义勇军。在那个时代,辽东义勇军发展最快,风头最健,为各路义勇军之翘楚。吉辽地区的义勇军,都各有各的特点。比如说辽南义勇军,上层知识分子多,但中流砥柱却是绿林出身的老北风等人,辽西义勇军(黄显声等组织),以警察为骨干,有部分绿林加入,而辽东义勇军,领头的则大部分是军人,绿林人物很少。辽东义勇军的诞生,与两个人有相大的关联,或者可以说,是这两个人从一正一反两个方向成就了它。一个是于芷山,原任东边道镇守使,“九一八”事变后没多久,便带着家当投了日本人。日军在攻占锦州的时候,关东军差不多全集结过去了,帮着他们看家的伪军,除了张海鹏,就是这个于芷山。另一个人是于芷山部队的一个团副,叫唐聚五。唐聚五是东北讲武学堂第6期步兵科的,比黄显声低3届。他是那一期的保送生,也就是不用考试就可以进去读书了,而保送人,就是张学良。有了这层关系,他跟黄显声一样,都属于铁了心准备跟着少帅干的东北军少壮派。刚开始,于芷山因为把不准时局方向,没有贸然投敌。但当唐聚五所在的那个团的团长投降了日军,他主动请求带兵予以讨伐时,于芷山却不同意。人微不一定言轻,匹夫亦能救国。一气之下,唐聚五便跑到北平去找张学良告状(那时关内关外来去还很方便)。张学良当然支持他,马上升其为团长,要他回去相机行事。可这个团长当的实在是晚了一点,因为等唐聚五回来就职时,他发现于芷山已经带着省防第1旅降敌了。他紧赶慢赶,只追回来2个营。但就是这区区2个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后来发展到了37个师(当时称为“路”),有24万人之多,成为义勇军中数量最多的一支部队。由此可知,如果东北军缺一个组织部长的话,唐兄是绝对可以胜任的。人多,不一定都能打仗,何况也没有这么多的武器可以供他们使用,所以辽东义勇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拿大刀长矛的比拿步枪的要多得多,基本打法也和辽南义勇军差不多,即围着铁路打游击,拦拦火车,炸炸桥梁,那是家常便饭。由于辽沈铁路被过于“关照”,南满线上曾连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关东军甚至一度不得不考虑停止列车的晚间运行。除了进行铁路破袭外,辽东义勇军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火烧沈阳东塔飞机场(原属东北军)的飞机仓库,一晚上烧掉了14架日机,把日军飞行员心疼得直掉眼泪。对义勇军这种在自己家门口大闹天宫的做法,关东军当然不能不管,但苦于兵力不足,只能让于芷山的伪军先出马,给他打头阵。后者也不是省油的灯,趁势跟日本人要了一批上好的军火。让于芷山和关东军都没想到的是,这批武器拿到伪军手上没几天,就换了主人。义勇军进行曲及其作曲者聂耳辽东义勇军创建人唐聚五烽火大地(195)如同辽南的老北风爱把爆竹放在水桶里跟日本人玩恶作剧一样,唐聚五的辽东义勇军在对付于芷山伪军时也用上了这一招,而且更有创意。一是不用水桶了,用煤油桶,铁家伙一碰到炮仗炸得还要响还要欢。二是如果在一个固定地方放爆竹,效果还不够逼真,要逼真,就得搞成动作片。辽东的这些人脑子真够好使的,他们找来了驴子,把铁桶系在驴背上。鞭炮一点,驴子马上吓得四处乱跑,听起来就好象很多人端着机枪在冲锋扫射一样。三是大打“神经战”。辽东义勇军人多子弹少,舍不得用,晚上就拿爆竹在伪军耳朵边放,而且天天如此,乐此不疲,弄得跟义勇军打交道的伪军个个精神衰弱,萎靡不振,晚上不打仗的时候硬挺着,白天真打仗的时候却一个劲地要打瞌睡,结果当然不经揍。赖运输大队长于芷山所赐,辽东义勇军有好几支部队都鸟枪换炮,扛上了日本原产的“三八式”。这样送法,关东军再有钱也受不了,于是便挤出一股兵力前去督战。伪军“贱”,日军“贵”,从日伪军的排兵阵容上也能看出来:伪军在前,日军在后。枪弹无情,一般来说,先死的总是前面的人。谁知道这些伪军打仗虽然无能,保命却很有一套。义勇军的枪声一响,他们马上呼啦一声闪到了两边,就象事先商量好的一样默契。这可把后面的日军给害苦了,连找掩体都来不及,全都直挺挺地暴露在枪口之下。仅通化一战,日伪军就被打死1000多人,义勇军挖了一个超级巨坑才收拾干净。面对义勇军的燎原之势,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头大如斗。如果克他这个“本庄”的就一个“北风”那还好说,问题是现在不止一个老北风,东西南北风,都一个劲地从门窗里刮进来,把他冻得牙齿格格作响。满洲真不好呆啊。刚刚解决马占山、李杜这些大牯牛,以为可以喘口气了,却不知从哪里又跑出来这么多义勇军,赶也赶不尽,扑也不扑灭,可怎么是好。当时关东军能调配的部队应该说也不算少,除铃木旅团(驻齐齐哈尔)、村井旅团(驻辽阳)以及吉辽两省的铁路守备队外,还有一个很能拿得出手的仙台师团(驻哈尔滨)以及临时客串的朝鲜龙山师团(驻锦州)。但把这些主力的非主力的部队加一块,往东北一撒,马上就不见影了,根本就不够用,依靠它们,只能勉强控制一些大城市和铁路沿线。稍微偏远一点的,就只能采取补窟窿办法。这边发现义勇军了,派部队到这边去,那边又有了,再派部队到那边去,赶场子一样地到处乱跑。等到占领哈尔滨,连赶场子都来不及了。哈市周围,除了李杜、冯占海余部外,也冒出了义勇军。看到关东军在守备上已经捉襟见肘,参谋本部决定增兵东北,实际当家的真崎次长为此大开了绿灯。在此期间,虽然朝鲜龙山师团已打道回府,返回朝鲜,但来了第8师团(弘前师团)和第10师团(姬路师团),一进一出,反而多出了1个师团。等到“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日本又迫不及待地把第14师团(宇都宫师团)调过来,这样关东军就破纪录地达到了4个师团。此外,关东军飞行队也得到了国内增派的4个中队,加上原有的5个中队,麾下共掌握9个飞行中队。给的人多,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不仅要打大的,也要打小的,不仅要完全控制北满,也要确保吉辽的“治安稳定”。那段日子,重压之下的本庄繁确实比较烦(繁),比较烦,比较烦。更烦的还不止这一件事,有人告诉他:李顿调查团驾到。东北义勇军骑兵队东北义勇军步枪手烽火大地(196)和原来预期的相比,调查团已经是姗姗来迟了。李顿一行是3月14日到上海的。按照一般行程,如果坐火车,几天后就能出关。事实是,直到月底,他们也没能到东北。游山玩水去了?确实绕了一下,去过湖北四川山东天津,但时间不是很长,主要是按照国联的要求进行中国国内情况的调查。那关内调查完了,总该在东北现身了吧。又过了大半个月,还是没到。这真是奇了怪了。我看《曾文正公家训》中,曾国藩从北京到湖南,一路上行行止止,也没有火车汽车出租车,半个月也到家了。怎么这个调查团如此之慢?调查团的先生们,再心不在焉,也不能这么应付差事啊。要知道,全世界的目光都看着你们呢(那时候的所谓全世界,主要是指欧美和亚洲的几个小国家)。事实上,调查团早就到了华北,并会见了“九一八”事变的当事人之一——张学良。可是到了山海关却被一个东西卡住了,出不去。这就是所谓的顾维钧的“入满问题”。按照国联决议,调查团委员以李顿为首,由英美德法意五国代表各一人组成。除此之外,为协助调查团工作,中日双方还要各派一人出任顾问。这个顾问有两个要求。一是不能是政府成员。也就是公务员不能要,免得你假公济私。二是必须在外交上是一把好手。否则你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两个条件,有外交奇才之称、刚刚辞去外交部长一职的顾维钧全都符合,中国方面当然就选他了。谁知正要入“满”出关时,伪“满洲国”却意外地提出来,说别人都可以来满洲,只有顾维钧例外。在这个问题上,日伪其实纯属没事找茬。到现在为止,满洲国成立是成立了,可是热闹过后却发现无人捧场,也就是说没人愿意承认他们。本指望和第一站就到日本来的国联调查团好好说说“满洲国那些事儿”,可人家没好气地来了一句:满洲国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也没兴趣知道。此时的“满洲国”就像那个戴顶帽子就想装人样的猢狲一般,只好涨红着脸,躲一边去了。郁闷啊,一定得想点办法才行。事情交给了伪满“外交部”。这个部门的一把手叫谢介石。他是台湾新竹人。当年跑到满洲来碰运气的,除了日本人、朝鲜人,还有台湾人。那时候的台湾人其实也就是日本人。这个好象有些不对。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或思维模式来看问题。台湾割让那么多年,总督都换了好几个,而且客观地说,日本在台湾的治理还是不错的,也很注意收买民心。在这一点上,日本人要比蒙古人聪明多了。蒙古人即使是建立元朝后,在中原仍然是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好象这个家不是他的。日本人则不同,属于拨着算盘过日子、平时买个萝卜青菜都要记明细帐的那一类。虽然他一到中国大陆就会失心疯一样地乱打乱杀,可那是因为明知都不是自己的东西,糟蹋了也无所谓。台湾你试试看,锅碗瓢盆哪一样弄坏了,最后还得自己买单。这种傻事他可不干。我看到过一则回忆材料。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后,当地人发现来接收的民国政府并不像原先想像的那样好,很多人甚至都怀念起了日据时代。这恐怕是事实,虽然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读了以后可能心里会很不是滋味。谢介石为了出来混,还把他的日本国籍改成了中国国籍——抗战胜利后,理所当然地被作为汉奸抓了起来,这是他当初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彼时的谢介石却是台湾人的偶像。因为台湾是个小地方,像他这样,能在外面做到这么大官的,还是第一个。据说,当时沿着他的“成功足迹”,跑到满洲来求“发展”的台湾人有成千上万。有着中国国籍,却有着日本和台湾情结的谢介石,当然不会向着中国说话。不过一般情况下,外交部还轮不到他说话。他的下属比他还牛。一般情况下,他得听他下属的——外交部次长大桥忠一。在伪满州国,只要总长是中国人(或台湾人),次长是日本人,地球人都知道前者是摆摆的,后者才掌握实权。大桥认为,既然李顿调查团不把我们当棵菜,那就找借口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样才能显得我们“满洲国”是个人物,也才能引起国际的关注。可是怎么给颜色呢?李顿调查团里的那几个“鬼畜”所代表的国家都不是好惹的。想来想去,就只能找中国人的麻烦了,而且顾维钧早在巴黎和会时就出名了,日本人对他也相当忌惮。为了不让顾维钧入“满”,大桥找了一个纯属莫虚有的理由,说中国顾问一来,就会干扰公正调查,对“新政权”(伪满)不利。真是笑话,那日本顾问不还一路跟着去了上海吗?大桥的说法是:你说的是日本顾问,我这里是满洲国,跟我们不是一家的。他的如意算盘,就是要让调查团知道一下,我们“满洲国”不是无名小卒,也不是摆着看看的,我们是有力道的,是独立国家,想不让你进来就不让你进来。如果这事办成了,李顿调查团再回去一宣扬,伪满自然就会倍有面子,不怕其它国家不承认。调查团团长李顿生气了。堂堂调查团的顾问竟然不能一道进满洲,哪有这种规矩。他马上找芳泽外相:搞什么名堂你们?芳泽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副很吃惊很无辜的样子:我们这是两个国家唉,他们不一定能听我的(“长春政府并非服从日本政府”)。不过您老先别急,让我想想办法。他装模作样地发了份电报给日本驻长春领事(伪“满洲国”的“首都”在长春),让领事通过外交努力,在两国间进行斡旋(指伪“满洲国”和中国政府)。其实他与大桥在这件事上一直有电文往来,后者想怎么做、目的是什么,都要一一向他汇报。你们就做戏吧。顾维钧在北平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是调查团的人,随团出关入“满”那是我的正当权利,决无动摇。对此,李顿代表调查团全体成员表示坚决支持:既然日本顾问可以随同调查团在中国各地进行调查,那顾先生同样也可以。如果他不能去,我们也不去。这下子大桥没话可说了,毕竟他不敢把调查团的人都得罪了。李顿调查团到东京日本天皇会见李顿调查团溥仪抵达长春烽火大地(197)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进入东北的路线上挑起了剌。调查团本来是要走陆路,即从北平直接前往东北。大桥提出来,陆路的不行,你们得走水路,乘船从大连进入东北。在伪满成立以前,大桥一直干的是领事,因此对许多外交细节都很注意。他提的这个要求,实际上也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走陆路,必然要出山海关,沿途“刁民”甚多,保不准得让调查团看到什么他们不该看到的东西。而如果走水路,这些顾虑就没有了。因为大连自日俄战争后就一直被日本占领着,“九一八”事变时也没打过仗,比较“经得起看”。对这个提议,李顿起初不同意,但当调查团一行乘坐专列要出关时,却被驻在山海关的关东军给拦住了,说只要顾维钧在火车上,他们就坚决不会让车开过去。眼看时间越拖越久,实在耽搁不起了,调查团只得同意日本政府通过“努力做工作”而达成的妥协方案,即由李顿率调查团经山海关走陆路,顾维钧随调查团的另一部分人由中国方面派军舰护送至大连。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21日,调查团终于到达沈阳。看到顾维钧跟着调查团一齐出现在面前,大桥没皮没脸的劲头又上来了:我可是让姓顾的进来了,你们不得表示表示?“表示”的意思就是让他进调查团过把瘾。作为一个英国绅士,李顿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但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在别人屋檐下,有时低低头也是必要的,就应承了下来。来到东北后,一开始调查团并没打算与伪满政权进行接触。但关东军马上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使起了绊子,折腾来折腾去,就是让你知道,在这块地面上如果不跟伪满打交道,绝对不让你有好日子过。在这种情况下,李顿才感到如果坚持不跟伪满打交道,这趟调查任务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于是他首先登门拜访了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并说希望通过他与“新政府”(伪满)取得联系。看到调查团已经知情识趣,改弦更张,本庄繁当然很高兴,乐颠颠地就帮他去找人了。接下来,调查团逐一会见了“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方主要当事人以及伪满包括溥仪在内的部分高官。在会见过程中,李顿始终只认真聆听而不轻易表态。几天之后,他基本理清了头绪——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一共两个。第一,日本“九一八”当晚的行动究竟是挑衅还是自卫。第二,满洲国究竟是个什么东东。第一个是责任问题,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好处理。不是有一个柳条湖吗,去看看现场就知道了。第二个才是关键,也是最棘手的,它直接决定着满洲问题该如何对待,怎样处理。如果建立满洲国是东北人真实意愿的表示,当地人拥护它,那这就是中国的内政,国联不用插手,也插不了手。但假设后面还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黑幕和猫腻,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围绕满洲国问题的调查,一场看不见的暗斗已经悄悄布局。在这场斗争中,为了揭露事实真相,一些勇敢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仅在哈尔滨,就有5名中国人、2名俄罗斯人、1名朝鲜人因向调查团递交请愿书而惨遭毒手。至于被逮捕、关押并受到迫害的则更是不计其数。睿智如李顿,恐怕也想不到日本人会如此疯狂地掩盖事实真相。为了演好这场假得不能再假的大戏,板垣和土肥原,一个在沈阳,一个在哈尔滨,可都是机关算尽,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有一阵,甚至连最善此道的老特务土肥原都忙得晕头转向,经常神经过敏。那个身为伪满外交次长的大桥没羞没臊,厚着脸皮硬是要挤进调查团,当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监视和阻挠调查团的行动。除了这个家伙以外,关东军还派来了大批警察为调查团提供“保护”。一夜之间,调查团的周围几乎都变成了警察的世界。在所住宾馆里,除了调查团的人,其实都是警察。旅客是警察,服务生是警察,连来收垃圾的都是警察。不爽,想上街?告诉你,街上也一样,凡调查团能接触到的,无论是商店老板,还是饭馆小二,甚至一个剧场卖票的,他们的秘密身份都可能是:警察。实在受不了你们,钻厕所吧,这样你们总没办法了吧。别做梦,没准旁边蹲坑的正在给你做记录呢。这些警察除了要“保护”调查团兼客串群众演员外,还得去那些“可疑人士”的家门口站岗望风,以防止他们跟调查团接触。李顿登门拜访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烽火大地(198)所谓的“可疑人士”那也不是一点半点,凡是有两钱的中国商人大都划在此例(原因后面还要说到),所以到后来,警察都不够用,无奈之下,土肥原只好把一些土匪出身的人都找出来,扔件“满洲国”军装往他们身上一套:去,别闲着,给我放哨去。有人怕这些有“案底”的人乱来。土肥原的说法是,从现在开始,这些人就是满洲国士兵了,他们就算犯了罪,也跟我们日本无关!令人发噱的是,这帮土匪还真以为“皇军”老人家要重用他们,因此表现得十分敬业,让他们站岗就站岗,让他们盯梢就盯梢,眼睛都不带眨一眨的。就在李顿调查团离开东北后,他们还缠着土肥原给他们转正,说是再也不想当土匪了,要长期吃“公家饭”,干警察,把个土肥原弄得哭笑不得。满洲调查的焦点在哪里,李顿清楚,关东军也清楚。因此,一方是要尽力了解民意,另一方却是要拼命“制造”民意。民意也能“制造”?怎么不能。先是要去掉关东军痕迹,让调查团认为满洲已经是真正的“华人治华”。调查团没到沈阳之前,日本人就忙开了。原先满大街宣示“皇军军威”的标语都被刷了个干净,连日本宪兵队门口挂的木牌子都先摘下来,准备等调查团走后再挂。李顿一行无论是到沈阳还是哈尔滨,能够看到最多的人,除了警察,还是警察,而且清一色的不是中国警察,就是白俄警察(俄国人干这职业就跟印度人适合做巡捕和门卫一样),愣没一个日本人掺和在里面。至于当兵的,也都是伪满的中国兵,那什么日本关东军和宪兵队,就跟稀有动物一样,一般情况下绝难见到。他们都回日本去了?没有,哪能呢,都还在街上站着哩。只不过换了个马甲,披上了伪满洲国的军装。皇军变成了伪军,尽管很委屈,但暂时也只能这么受着。就这样,还是出了娄子。在调查团刚刚抵达哈尔滨时,一个负责警戒的日本宪兵(当然是穿着伪军马甲的)忽然向调查团冲了过来,手里还举着一封请愿信。旁边的日本军警顿时都傻了眼,赶紧一拥而上,生拉硬拽,才把他拖到一边。一审讯,原来这个日本宪兵是朝鲜人。他见国联来调查东北,就想到自己国家的惨状,便打算趁这机会找调查团鸣冤叫屈。用他信中的话来说,满州才不过被日本占领了几个月,国联就这么重视。我们朝鲜被日本吞并二十多年了,你们怎么连管都不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都能出这种事,真是防不胜防,可把老特务土肥原给累坏了。为了化被动为主动,他干脆也组建起了“请愿团”。当然,“请愿书”都是事先编好的,去的人只要签个名就行。除此之外,在见到李顿调查团后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也都规定好了。简单说来,就是只准讲“满州国”好,不准讲“满州国”坏,如果现场多说一句,少说一句,或者干脆不说的话,回来后枪毙!土肥原想想这样还不保险,声势不够大啊,于是又捉摸出了一个群众游行的点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管他是华人还是白俄,只要名义上跟日本人没牵连的,都被他赶到街上去游行。在日军的枪口下,大家迫于无奈,只好左手举“满州国”旗,右手拿“执政”画像(溥仪的),一边走一边高喊“满洲国万岁”。此举就是要让调查团看看:这里的群众是多么“热爱”我们的国家——满洲国啊。到这里,关东军认为应该万无一失了。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还怕个甚?!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号“聪明人”。在所有“措施”里面,土肥原们最自鸣得意的,大概就是把调查团所住宾馆围得犹如铁桶一般的警察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恰恰是这个地方,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大漏勺。这些警察当然不敢用日本人。离调查团这么近,要是谁急了,一不小心来上一句“八格牙鲁”,那就全露馅了。只能用中国人,至多也要是白俄或者朝鲜人。在派他们前去执勤时,土肥原们可是都交待过“纪律”了。这些人当面答应得很好,一转身就都变成了东北版的“余则成”。身为基层警察,他们平时没少受日本人的气,而且都清楚地知道这个所谓的满洲国实际是个什么玩意儿。于是,不仅他们本人成了揭露东北真相的活证人,而且主动张罗,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巧妙地帮助调查团秘密会见了许多相关人士。在东北调查期间,李顿调查团共收到各方来信1500多封,其中多数都是通过这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警察们转交的。就是那些被硬赶过来的“请愿团”,也会趁日本人不在场的机会偷偷给调查团递话:别看那信,都是日本人胡扯或被他们修改过的,“并不代表我等本意”,……在所有调查团成员中,被关东军“关照”倍至的自然是中国顾问顾维钧。他是享受“星级待遇”的,每到一个地方都被警察看得死死的,不准他这样,不准他那样。其他人可以出门,他则哪儿也不能去,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旅馆里。至于想见见东北的中国人,那更是连想都不要想,提都不用提的事情。但顾维钧是什么人,那是老江湖了。这点小伎俩,在他看来,简直有些弱智。你们不是不让我出去吗?行,出去我还嫌不安全呢,有你们在这里保护我最好不过。不能走路,不是还有张嘴吗,搞外交的靠什么,就靠一张嘴。只能做住家男人的顾维钧充分发挥了他名嘴的作用。李顿告诉他,很多受调查的中国人不敢讲实话。他就向这位调查团团长面授机宜:有人是肯,也敢讲真话的。谁?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