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脾气,有时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佐竹秀义果然做好了防范准备。不过,他倒也没打算进攻,只是带兵退回了金砂城里。金砂城,这是一个听起来比较坚固的名字。而事实上,这座城本身,比它的名字更加坚固。说它坚固,倒不是因为它的城墙有多厚,修得有多高,而是因为它的位置是在一座高耸的山崖之上。佐竹氏经营常陆国这许多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了这样一处位置绝佳的山崖,为自己修了这么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难攻,也得攻。第三章-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6.-关东最后一棵杂草——常陆国(2)源赖朝派出的主帅是三浦家的和田义盛,这是一位善打硬仗的将领,攻金砂城这样的任务正适合他。开打之前,两军的位置是这样的:金砂城的守军在山崖上,和田义盛的军队在山崖下。不是山脚下,而是山谷里。虽然不占地利,但这和田义盛毕竟是和田义盛,此人在武士圈里混迹多年,向来以胆大勇猛著称,这种场面难不倒他。对形势稍作分析,和田总指挥很快就找到了两条攻城妙计:一、射箭;二、爬山。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两条妙计很快显示出了严重弊端:一、山崖太高,箭射不了那么高;二、山崖太陡,实在是不好爬呀。正在山谷里的同志们一筹莫展之时,山上的同志们也没闲着。山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石头,尤其是大块的。于是,山下好不容易有几个兄弟爬到了半山腰,轰隆隆,无数大石滚将下来,那个场面呀,大家自己想象吧。山谷本就十分狭窄,让巨石这么一堵,就更没有路了。更糟糕的是,队伍被巨石从中这么一截,硬生生被分隔成几段。进,进不得;退,退不得,停在那里尴尬得很。山崖上的守军倒也人道,看到下面气氛变得尴尬,也就没有继续扔石头——他们改射箭。于是乎雄赳赳上阵的源军,就这样沦为了活靶子任人宰割。从上午混战到下午,源军虽苦苦支撑,无奈却毫无进展。眼看月亮都要升起来了,城头上的守军也暂时偃旗息鼓,和田义盛只好宣布收兵。硬碰硬显然是占不到便宜的,和田总指挥很快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第二天,源军并没有出现在金砂城下。确切地说,是白天没有出现。这一次他们把攻城时间选择在了晚上。和田义盛相信,城里的守军刚刚大获全胜,第二天又没见源军出现,晚上的守备必然懈怠。只要守军不从城头上往下射箭扔石头,源军攻上城去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夜间行军果然安全,源军已经到了山崖下,金砂城里仍没有半点动静。几声清脆的鸟鸣响过,大军立即开始了蹑手蹑脚的攀岩。由于无人干扰,攀岩工作明显顺利了许多,不多时,源军第一批队员已经爬到了半山腰,第二批队员也紧随其后……山顶的巨石砸落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源军显然低估了守军的敬业精神。事实上,山上的守军一直人手一块巨石,在屏气凝神地观看源军表演攀岩,只等第一批队员爬到半山腰,巨石便一齐出手,这样就能保证源军同时受到巨石和地球引力的双重打击。巨石之后是箭雨,守军的战术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已经足够让源军再次崩溃。和田义盛没料到山顶守军如此敬业,眼见败况已成定局,只好再次宣布收兵。强攻是攻不下的,源军终于认清了这一点。可不攻也是不行的,那么现在怎么办?关键时刻,上总广常又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原来这佐竹秀义有个叔叔,叫做佐竹义季,此人足智多谋,又极好钱财。喜欢钱就好办。上总大叔再次出马。上总广常:“义季兄你是个明白人,如今平氏不比当年,想必义季兄也已心中有数。”佐竹义季:“哎,是啊。”上总广常:“前几天富士川之战,源氏没费一兵一卒就大败平军,这叫什么?这叫天意!你我都得顺天意啊!”佐竹义季:“这……”上总广常:“现在投奔源氏才是大势所趋,这点关东武士谁人不知?可你那侄儿(佐竹秀义)竟如此不识时务,至今还在与我家主君作对。”佐竹义季:“是,那孩子从小就固执。不过不是我推托,上总大人,若要劝说那孩子改变心意,义季实难办到啊。”上总广常:“义季兄误会了,我家主君现已无和谈之意,此次派我前来,实是为了义季兄你啊!”佐竹义季:“为我?”上总广常:“义季兄应该明白,以我家主君的为人,只要你助我军拿下金砂城,今后主君必定不会亏待你。”义季兄果然是个明白人,一听说有好处,他立即舒展双眉,双颊带笑,忙不迭地点头应允,生怕应得晚了就会失去这次大好机会。再坚固的城池都有它的弱点,金砂城的弱点,就是它的位置。没错,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最大的缺点。第三章-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6.-关东最后一棵杂草——常陆国(3)不知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为一个难题苦思冥想找不到答案时,你很可能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这问题就根本简单得不是个事儿。比如一个熟鸡蛋,要你不借助任何外力把它立在桌子上,怎么办呢?反正我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觉得办不到,直到知道了答案才发现,哦,原来这么简单,把鸡蛋在桌子上猛磕一下不就行了嘛。金砂城不是地处绝壁之上吗?不是固若金汤吗?攻不下来是吧?解决办法很简单——不从这里攻不就行了嘛。佐竹义季告诉大家,在山谷的一边有一条小路,只要从那边逆势而上,绕一个大弯,爬个半座山,就可以来到山的另一面。而那一面,不是山崖。在佐竹向导的指引下,源军队伍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山的背面。不过到了这里他们并没有立即进攻,而是所有士兵一起开始摇晃树枝,一边摇一边喊杀,于是乎顷刻间整座山都好像被源军包围,10个人就像100个,100个人就像1000个。金砂城里的守军本就没料到敌人会找到后面这条路,而现在不但来了,还来势汹汹,真是意外,太意外了。其实要说战斗能力,佐竹氏已经多年没打过仗,手中兵力的主要工作就是守城,所以真要面对面打起来其实是不堪一击的。在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前,还未等源军的战斗力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守军便很快全盘崩溃,跑的跑、逃的逃,彻底放弃了抵抗。而所有人中逃得最快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家人佐竹秀义。源军杀入城中,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他,结果在全城挖地3尺也没找着他人影——人家早就逃往奥州了,谁让这里离奥州近呢。找不到当家的,和田义盛一气之下一把火烧了金砂城,宣告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当然,向导叔叔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念在他带路有功,源赖朝同意象征性地分给他两块领地,就此打发了。自然,这领地也是从佐竹家打下来的。至此,关东诸国最后一棵杂草也已拔除,一个关东地区的独立王国诞生了。对于这个事实上的王国,平氏自然视其如眼中钉,可是却有另一个远在京都?人在为它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第四章-初露峥嵘 1.-一个时代的结束(1)日本的关东,古代又被称为东国。如今,它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国。而最为东国的诞生感到高兴的,其实不是源赖朝,而是远在京都的“后白?法皇”。这个后白河法皇我们前面提到过,他于1179年被平清盛幽禁于狱中,至今仍未获得自由身。下面就让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法皇陛下。首先,为什么叫他“后”白河法皇呢?这个很简单,因为法皇陛下有个爷爷当年叫做白河法皇,这后来者的称呼前面自然就要加个“后”字了。爷孙俩的成长轨迹分别是:白河天皇——(退位)白河太上皇——(出家)白河法皇后白河天皇——(退位)后白河太上皇——(出家)后白河法皇现在大家也许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祖孙两位天皇为什么一会儿退位,一会儿出家呢??道有权臣逼迫他们退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其实不止是这两位天皇,事实上在这一时期的日本每一位天皇从走上天皇宝座的那一天起,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就是退位。没错,这是真的。原因就在于,日本古代外戚专权现象十分严重,外戚家通常十分强悍,强悍到外戚都能做到世袭。也就是说,一旦这家出了一个皇后,那下任皇后、下下任皇后……世世代代的皇后都要从这家出,直到有一天一个更生猛的角色站出来,干掉原有外戚家取而代之为止。因而天皇的位置,向来只是一个摆设。但是,有些天皇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很?望权力的。于是这些天皇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外戚不是总管着天皇嘛,那我退位当个太上皇,地位高一等,这样就能与外戚抗衡啦。所以,日本天皇退位,不是要让权,而是要抓权。当然,当了太上皇便能掌权,这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不过就算抗衡不过外戚,太上皇总还是比天皇说话有力度的。(就是两个都没什么力度的人里边,比较有力度的一个。)久而久之,太上皇在人们心中就成了真正的天皇,而天皇,反倒像个皇太子。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在日本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太子一当上天皇,就迫不及待地退?,因为就事实而言,退位才是真正的即位。后来由于佛教在日本逐渐深入人心,太上皇以及宫里很多王公大臣都流行出家(我们熟知的平清盛、伊东佑亲等人都出过家),出了家的太上皇,自然就成了法皇。但是大家不要误会,事实上他们的所谓出家不过是混个名号,除了头发要剃光以外其他都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该干吗还干吗。而这其实也不奇怪,日本的佛教本来就跟我们不一样,和尚娶妻生子也是很平常的事。所以说这后白河法皇出了家,但还是要理俗事。他的俗事就是他的皇权。其实,这位法皇比以往任何一位天皇都更?望权力。他虽有着日本天皇宿命般轻如鸿毛的地位,可是他的身体里却日夜奔淌着一股躁动的血液。他渴望做一位真正的皇帝,渴望在权力与美色中醉生梦死。法皇这辈子就崇拜一个人,谁呢?——唐明皇。为了表示对偶像的终极崇拜和向往,法皇甚至把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改名叫“杨贵妃”。“杨贵妃”的日本真名叫“丹后局”,“局”是日本古代对贵族妇女的尊称,所以“丹后局”也可以理解为“丹后娘娘”。虽然宠妃改名叫了“杨贵妃”,但幽禁生活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法皇在狱中用以排遣寂寞的主要方式就是和“杨贵妃?一起唱歌。当时日本最流行的音乐叫做今样歌,是一种古代的通俗流行歌曲。据史书记载,法皇和“杨贵妃”唱起今样歌来,常常可以一整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唱,不停地唱,唱到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是的,他苦闷。第四章-初露峥嵘 1.-一个时代的结束(2)他渴望李隆基那神仙般的生活,他也想带“杨贵妃”到华清池,一睹美人沐浴。他有太多太多的雄心壮志,然而现实却如一张大网,网得他伸不开?脚,困得他无法呼吸。在自由亦成奢望的日子里,他将雄心、梦想、抱负全部化作歌声。他要日复一日地唱,无休无止地唱,在声嘶力竭的歌声中,畅想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君王。就在这无尽的绝望中,东国崛起了。这让法皇再次看到了希望。他希望源氏与平氏互相制衡,最好是两虎相斗,斗到最后,他便有机会坐享渔翁之利。不过这只是他的希望,他并不知道远在关东的源赖朝意下如何。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他唯有等待,擦亮眼睛等待。源赖朝的想法不得而知,但平大人的想法却是明确的,关东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再也无?眼睁睁看着东国一天天做大做强了。源赖朝的势力为什么扩张得如此之快?平大人苦思冥想,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支持他的人太多。源赖朝的兵力几乎都是支持他的武士带去的,这其中不乏平氏倒戈的武士。只要失去了支持,他源赖朝自然就成光杆司令了。好,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先从近的开始。于是1180年,京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清洗运动。凡是住在京都附近,跟源家沾上点边的武士,随时都要面对这样一种危险:不知什么时候,一伙平军士兵就会冲进你家大门,烧你房子、占你领地、杀你妻儿…?当然了,关于你到底是不是真和源氏有关系,这一点既不由你自己说了算,也不因客观事实而决定,主要是平大人看谁像谁就是。除了武士,还有寺庙。日本的大寺庙一般都有很多僧兵,实力相当强大,当初以仁王和源赖政起兵反平时,京都著名大寺(圆城寺)就曾出兵相助。所以,寺庙也成了清洗的目标。一大批日本古老的、享有极高声望的大寺庙,在几天之内纷纷毁于烈火之中。其中,唐代曾经接待过鉴真和尚的东大寺和附近的兴福寺,一天之内就烧死僧兵100多人。是的,所有有可能,或者没可能支持源赖朝的武士、僧人,在一夜之间都被平大人逼得走投无路,只有在平大人鞭长莫及的地方才能找到一线生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个地方——关东。只是平大人并不知道这些。垂垂老矣的平清盛似乎思维已经不是很清晰了,搞了场大清洗,他觉得心里敞亮了许多。源赖朝,再也不会有人支持你了,你的气数快尽了。1181年2月,平清盛再次派出一支大军北上,打算一举扫平关东。这场战斗的结果怎样,我告诉你带队的是谁,你就知道了是平维盛,富士川之战那个平维盛。但平清盛仍然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看到战争的结局?1181年闰2月4日,64岁的平清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临终前,他留给儿子们一句话:就算我平家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和源氏斗到底。平清盛的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他死后,平家再无人可以支撑大局。关于平氏新任家督的人选问题,由于老大、老二都死得早,老三平宗盛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督一职。平宗盛有没有能力扛起平家这面大旗,这个大家见仁见智,但此人有个难得的优点我们不能不说,那就是宅心仁厚。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跑到狱中,亲手为法皇打开大门,然后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法?陛下,您快出来吧。这两年多来,委屈法皇您了。”就这样,蹲了两年大牢的法皇,在平清盛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以这种做梦都没想到的方式重获了自由。然而法皇想要的,可不仅仅是“自由”二字,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梦想。出来,只是第一步。赖朝爱卿,你是否是助我完成心中大志的最佳人选呢?第四章-初露峥嵘 2.-潜伏(1)与此同时,在关东,源赖朝正苦心经营他的东国。对于平氏的进攻,他的态度是:来了就打回去,打回去就算了,只要别进入我关东地界就行。日本?代区分关东,是以远江国(今静冈县西南部)为标准,远江国以东就是关东。所以每次平氏来讨伐关东,刚走到远江国就会看到大批源军早已恭候在此。不知该说源军的战斗力强还是平军太弱,反正打来打去,平军从未到过比远江国更远的地方。但源军也很厚道,从不痛打落水狗,每次都是见好就收。这种战术让新任家督平宗盛很恼火,眼睁睁看着威胁越来越大,自己却毫无办法。更可怕的是从目前这种交战状况来看,一旦源军冲出关东,平军极有可能难以应付。平宗盛的每一天都在焦虑与不安中度过。然而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他?心的事情却始终没有发生。这让平宗盛感到更加不安,他不相信源赖朝会安于关东一隅,而那里也早过了休养生息的阶段,那么他到底在等什么呢?难道他真的不想争夺平氏的关西吗?答案当然是“不”。不是不想,而是太想了。一个小小的关东怎能满足源赖朝的胃口?他要的又何止是关东关西,他要的是全日本。而现在不出兵道理也很简单:不是他不想,是他不能。为什么不能?原因有三。第一,因为此前,平清盛的结论是正确的:源赖朝的兵力,不管有多少,都是投奔他的高级武士带来的,离开了支持他的武士,他就是一光杆司令。?如上总广常,他一个人就带来两万兵力,他是尊称源赖朝一声主君,可他手底下的兵,你说更听谁的呢?对此,源赖朝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他知道,他自己有的只是一个“源氏正统”的名号。这个名号,人家认你还好,要是不认,你还真拿人一点辄都没有。而源赖朝心里更加清楚,随着聚拢到他身边的武士越来越多,大家的想法也就越来越不统一。有些人是希望跟着他灭掉平氏,重振源氏大旗,可是另外一些人,则根本没有这个想法。因为第一,灭平氏风险太大,大家不愿意去冒这个险;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这些人的心里?想着另外一件事——关东独立建国。这些投靠源赖朝的武士,虽然来自关东四面八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关东人。在日本古代,关东向来与京都朝廷联系甚少,本就少受朝廷约束,现在随着关东武士的势力越来越成气候,武士们独立建国的愿望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大家觉得与其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京都灭什么平氏,倒不如趁现在关东形势大好,彻底摆脱朝廷统治,把关东建成与京都朝廷平起平坐的王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源赖朝想借关东武士的力量灭了平氏,然后自己到京都去当第二个平清盛,那是想都不要?的。而源赖朝不肯挥师南下的第二个原因,是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奥州。如果他率大军南下时,藤原秀衡从北部的奥州打过来,到那时,源军就是南有平氏、北有藤原,是真正的腹背受敌。虽然源赖朝并不确定藤原秀衡一定会从北边打过来,但他却是不能不防。这第三个原因,可就说到了源赖朝的最疼处——他有一个竞争者。身为源氏正统的源赖朝,还会有什么竞争者吗?没错,不但有,而且近在咫尺。这个人说起来也不是外人,就是源赖朝二叔的长子源义仲,换句话说,也就是他的堂弟。1180?9月,就在源赖朝起兵后的一个月,源义仲便在距关东不远的信浓国(今长野县)举起了另一面反平大旗。这堂弟说起来也是个苦命的娃。本来他也是京都贵族出身,无奈两岁时爹爹便死于政治斗争,所以从小被抱到信浓国农村,由他父亲生前的一个旧相识抚养长大。信浓国的地理位置紧挨着关东。关东位于日本东海岸,东临太平洋,而信浓国就面向西海岸,西临日本海,日本人把那一带俗称为“北国”。有一首老歌《北国之春》,唱的就是那里。虽然与关东地处同一个纬度,但两地的气候却是大相径庭。信浓国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这第一就是海拔高。有多高呢?不用说别的,相信我说出那里的别名大家就清楚了——那里今天被叫做“日本屋脊”。也就是说,日本人眼里的信浓国大约就像中国人眼中的青藏高原。第四章-初露峥嵘 2.-潜伏(2)除了海拔高,这第二个特点就是雪多。事实上关东的冬天是不怎么下雪的,因为信浓国奇特的地理特点把同纬度的雪都留在了那里。那里的雪一般从秋天开始?,一直下到第二年4月,要是积雪一直不扫,平地积个3米高没问题。前面不是说川端康成去了趟关东,回来就写了篇《伊豆的舞女》嘛,后来他又去了趟源义仲的老家,回来也写了篇小说,叫做《雪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所以如果说关东是鸟不生蛋,那信浓国基本就是生命禁区了。我们的源堂弟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此地环境更加恶劣,民风也更加彪悍,所以源义仲虽不会读书写字,但从小便展露出了过人的武打才华。他的养父育有两男一女,源义仲小时候就把这三个孩子组织在了一起,加他自己一共四个人,专门到处替人打抱?平,因家门口有座“木曾山”(俗称“日本的阿尔卑斯山”),所以人称“木曾四天王”。待到1180年起兵时,源义仲虽不像源赖朝那样有父亲的家臣支持,但他靠着自己的一双拳头,倒也硬是走出了一条迅猛发展的道路,手中兵力很快达到数万人。当然源义仲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除了他本身比较能打外,也和源赖朝最开始高调宣称自己是“源氏正统”有关。那时源赖朝吸引了平军的全部注意力,以至于平氏一开始根本没注意到在北部的穷乡僻壤还有这么个家伙也在反平。待到发现其存在,慌忙去打时,人家羽翼已经丰满了。不过说实?,平氏固然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最不愿意看到这一切的其实不是平氏,而是源赖朝。对源赖朝而言,与日薄西山的平氏相比,同为源氏,且蒸蒸日上的源义仲,才是他真正的威胁。而这,也便构成了源赖朝不肯南下的第三个原因——他可不想再次冲在前面当炮灰。对于平氏,他不打,有人打。平氏和源义仲两败俱伤,就是他最想看到的结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源赖朝能做的,只能是稳固、稳固、再稳固,彻底确立自己在关东的统治地位。但是,如果就此妥协,那就不是源赖朝了。他当年有本事从一个重刑犯一步一步成为今天的?东霸主,明天就有办法一点一点拿下整个日本。只不过眼下,他还需要等,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不能出兵并不等于不能做别的,在等待的日子里,源赖朝也没闲着,他派人给法皇送了一封信。当然,是秘密地,决不能让梦想独立建国的关东武士们知道。信的大意如下:“法皇陛下,臣源赖朝虽占据关东,但绝无背叛朝廷、独立称王的念头。只因这里长年秩序混乱,臣才挺身而出,为法皇平定关东。现在关东既已平定,臣愿与平氏共同为法皇效力,源氏统管关东、平氏统管关西,不知法皇可否恩准?”法皇陛下拿到信,高兴得每?根汗毛都在颤抖。赖朝爱卿忠心如此,定会助我一展胸中大志,想必我后白河法皇在有生之年,还真有机会做一回真正的帝王!……即使此愿不遂,源、平两氏也能互相制衡,于皇室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好事,好事啊!法皇心中暗喜,但也自知说话不算数,便找来平宗盛商量。这个刚接班的平大人倒也实在,直接给了法皇一个掏心窝子的回答:“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不过,先父去世前特地嘱咐过,就算我平家还剩一个人,也要灭掉源氏。所以这个提议,宗盛万万不能同意。”听听,多实在,一句虚的都没有。提议没获准,但源赖朝很满意,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法皇:我源赖朝和平氏不同,平氏肆意专权,而我对法皇可是忠心耿耿的……您要是觉得平氏靠不住,可以来找我。“师出无名”是兵家大忌,讨伐平氏总得有个理由,而“奉法皇之命”无疑是最好的理由。源赖朝希望经过这封信的铺垫,等到有一天时机成熟、他要出手时,法皇会毫不犹豫地站在他这一边,给他一个天经地义的名号,而且保证只给他一个人。源义仲,我亲爱的堂弟,最后的胜利只能属于哥哥我一个人。和我争,你是想都不要想的。也许大?看到这里会想一个问题:既然同为源氏,不能合兵一处吗?要知道捆起的柴禾不易断,源义经不就投奔了源赖朝吗?答案是不能,打死也不能。原因有二:第一,源义仲与源义经不同,他不是源赖朝的亲弟弟,只是一个堂弟;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与源赖朝有杀父之仇。前面说过,源义仲两岁就死了爹,而他之所以两岁丧父,需要特别“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源赖朝的大哥源义平。换句话说,源赖朝的大哥就是源义仲的杀父仇人。杀父仇人的弟弟自然是无论如何不能投奔的。从1181年下半年开始,源仲的队伍一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势力范围已经突破了信浓国,开始步步向京都逼近。而就在这支北国源军胜仗连连的时候,源义仲并不知道,在不远的关东,有一位堂兄正在默默为他祈祷:义仲,加油!拿出你所有的本事,我祝你早日打进京城。第四章-初露峥嵘 3.-京城易主(1)义仲果然不负堂兄所望。1183年5月,一个爆炸性新闻打破了关东的平静。就在5月11日,源义仲率两万主力军在砺波山大败平军。这意?着什么呢?砺波山离京都已经近在咫尺,过了砺波山,京都便无险可守,源义仲的大军攻入京都,就是迟早的事了。这一天终于要来了。源赖朝平静的眼中闪过两道兴奋的光芒。这个堂弟攻入京都,他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到会发生什么事。那个大老粗,打打杀杀还说得过去,一旦进了京……呵呵,想到这里,源赖朝上翘的嘴角越发向上扬了扬,一个想法跃上心头。于是数天之后,一个消息忽然在京都传得沸沸扬扬——源赖朝要打进京都替法皇除奸,平氏很快就会彻底完蛋!不过谣言一传开,很快就有头脑清醒者表示怀疑。攻陷砺波?的明明是源义仲,要打进京都的,也应该是源义仲啊!关源赖朝什么事?然而异议一出来,市面上很快又有了解释。源赖朝是源义仲的堂兄,也是源氏正统,源义仲举兵反平,自然是奉了堂兄之命。所以灭平氏之功,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源赖朝的头上。传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在京都及其周围各国播散开去。源义仲知道这件事,是在率军赶往京都的路上,不过他倒并不以为意。谣言嘛,终究不过是谣言,我源义仲到底是不是奉了那源某人之命,待我进了京都,一切不言自明。信心满满的源义仲哼着小曲赶他的路。砺?山离京都实在是很近,6月底,大军眼看就要抵达京都城下。京都有20年没这么乱过了。20年前,这里也曾有过一场血腥的厮杀,那时满城哭号、生灵涂炭。涂炭过后,源赖朝便失去了他的父亲,源氏力量也从此在京都销声匿迹。20年后的今天,又一场源、平争霸似乎已经箭在弦上。而这一次,还会像上次那样惨烈吗?城北,是一路所向披靡的源军,随时可能攻城;城内,是焦虑不安的平军,他们很久没像今天这样被动了,恐慌的气氛犹如瘟疫,在平军阵营中迅速蔓延。然而要说此时最恐慌的,其实还并不是平军士兵,而是京都城里的老百姓,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懂得战争的可怕。无论谁胜谁负,战败的一方一定会在撤离之前大肆抢上一票,而战胜的,则会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抢掠,再接下来,就是一场同样严酷的统治,这是比较好的结果。如果稍微坏一点,双方都有可能抓百姓上战场,拿百姓当活盾牌,打败了杀几个百姓泄愤更是稀松平常。总之,杀人、占地、烧房子,一切皆有可能。自古百姓应对战乱,用得最多的办法就是跑,这一点日本人也不例外。6月底,战争还没打响,一些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农民已经开始拖家带口往城外逃了。7月初,源军正式抵达京都城外。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预想中的惨状并没有发生。因为平军没有给源义仲一个羞辱他们的机会,早在源军开始攻城之前,平氏掌门人平宗盛就已抢先一步,带着平氏一门所有将领和军队从南城门逃出,向西南方向撤退了。平军崩溃得快如闪电,快到源义仲眼睁睁看着平军撤退都不敢去追,他怕中埋伏。也许在以往的交战中源义仲确实中过平军的埋伏,不过这一次,他可真是冤枉了平军。替平军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回真没使诈。是的,这头骆驼已经撑到了生命的极限,一根轻轻的稻草也能把它压垮,更何况是一场战争呢。7月,平氏放弃了最后的抵抗,终于撤离了京都。虽说打仗屡战屡败,但从撤退速度来看,平军还不失为一支正规军。在撤退的过程中,他们还做出了一件比较值得称道的事——没有掠夺百姓。当然,不掠夺百姓不等于不掠夺别的,事实上,他们掠走的是一个人——天皇。5岁的安德天皇在平氏撤退当天被掠走,和他一起被掠走的,还有他的“三种神器”。什么叫“三种神器”?简言之,就是天皇登基时必备的三件宝贝:八咫镜、草薙剑、八尺琼勾玉。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类似中国皇帝的传国玉玺。有了这三样宝贝,天皇才是真正的天皇。平氏掠走天皇和这三样宝贝,就等于向全日本人民坚定而清晰地表达了一个决心:今天的离开意味着明天的归来,早晚有一天,我们平氏还会卷土重来。不过决心归决心,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反攻不是那么容易的。平氏前脚走,源义仲后脚就率大军“上洛”了。又一个名词解释:什么叫“上洛”?我们说过,日本古代的京都(今“京都府”),是按1∶1的比例模仿中国唐代长安城所建。长安城东西对称,所以京都自然也是东西对称。然后日本人又觉得,都城光建得一模一样还不够,连名字也要模仿一下。于是,整座京都城便从中间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面一侧叫“长安”,东面一侧叫“洛阳”。后来由于“长安”湿地较多,不适合居住,渐渐就荒废了,大家便都搬到了“洛阳”。第四章-初露峥嵘 3.-京城易主(2)所以,古代日本人进京不叫进京,叫“上洛”,就是“上洛阳去”的意思。不过,雄赳赳、气昂昂挺进“洛阳”的源义仲,犯了一个一般人看来?较低级的错误:他带的粮草只够大军吃到“洛阳”,刚到“洛阳”城门口,大家就没吃的了。孤军深入,粮草不足,从兵法上说,一般只有一个结局——必死无疑。但那是一般情况,源大将军可不是一般人,事实上他早就想好了解决之策:就地征粮。早就听说京城富裕,等杀到京城,全天下都是我的,想拿什么拿什么,还自带什么干粮啊。明白了吧?粮草啊,源大将军不是忘带了,而是压根儿就没想带。其实按说,富庶的京城人民拿点粮食出来拥一下军,本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不巧的是最近几年天灾不断,京城人?也很多年没吃顿饱饭了,哪弄粮食孝敬军爷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