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会史刘联柯 著第一部分蜀主刘备千里走单骑,被洪门供奉的关羽桃园三结义的张飞企图扣留关羽为己所用的曹操 李自成占据了北京,把明朝的官员都捉了来,有些卖国求荣的,李自成斩了。他久闻得吴三桂有爱姬名陈圆圆,乃是天姿国色,所以得了京师,便把这陈圆圆名沅,字畹芬,原是玉峰(今江苏昆山)歌伎(一说是姑苏名妓),被田畹用三千银子买了去献给崇祯帝。又一说,买圆圆的是周奎。我对于帮会史的感想 我之加入洪门——就是人们所谓帮会的一种,远在三十五年前,那时有业师王金奎及娄长庆说我们整个的民族,都在满清政府的统治下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副无形的枷锁终年摆脱不开;特别是我们名列帮会者,因为经常喊着“灭清复明”的口号,引起满庭的特殊的嫉恨,于是被呼为流氓匪类,被目为“大逆不道”,随时随地都有被捕杀头的可能,这是全中国甚至于全世界谁都看得很清的。 我明明知道帮会是最危险的一环,为什么偏要加入?因为我志在革命,而帮会是无革命之名而有革命之实的。 人们所说的帮会,系指“清”、“洪”、“理”三教而言,夷考其实,最初只有“洪门”,“清”与“理”皆是由“洪”蜕化而出的,正所谓“红花:指洪,白藕:指理,青荷叶:指清,,三教原来是一家”。 中国之有帮会,已经有三百年悠久的历史了,原因是明朝末年,正是流寇①横行的时代,东一群西一股的,谁也分辨不清,就中起事最早人数最多的是李自成——就是李闯那一股;它们乘着特种的机缘,竟把北京攻破,逼得崇祯帝缢死煤山,尸居余气的文武臣工,抱定了“有奶是娘”的谬见,一个个俯首投降,那时统率大兵住扎山海关的吴三桂,本来也要降的,后因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去,他才改变宗旨,借清兵讨李自成,这就是吴梅村“圆圆曲”里说的,“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结果李自成虽然剿灭,可是我们汉族世代传留的领土——中国,已经由吴三桂,双手献与满酋②了。 满酋们占了我们的中国还不满足,还要演出“扬州十日”“嘉定屠城”那许 多惨无人道的悲剧来。 因之整个的汉族,都恨满人入骨,特别是郑成功——就是我们洪门的武宗,洪英——就是洪门的始祖,王船山、顾亭林、张沧水、傅青主、黄梨洲诸先烈,他们认为亡国的大仇必须复报,而这异族称尊的专制政权,更有推翻的必要。 要想达成这种伟大的使命,无疑的先要集中群众的力量,得有相当的根据地,才能逐渐演进以底于成。于是决议,一方由郑成功率领所部的将士取台湾为根据地;一方由王顾张傅黄诸先烈苦心焦思创出这以“灭清复明”为主旨的革命组织来。首先在台湾立“金台山”,这山名系取金台招贤的意义,当时的龙头是郑成功。首先参加的也都是他手下的将士,后来全台民众差不多全体都参加了,这就是我们“洪门”“开山头”的来源。 由于清廷不断的仇视捕杀,致使“洪门”中人不容易得到充分活动的机会;于是变更策略,公推翁:岩,钱:坚,潘:清,三位去做间谍,另组“安清道友”——就是“清门”,帮助清军运粮,从表面上看它是辅佐清朝的,但其实却是“洪门”的化身。 “理教”的创立亦复如是。由“白莲教”、“天理教”、“八卦教”、演进到“义和团”、“红灯照”,以及现代的“理教”,同样是借着神道设教,戒除烟酒的名义,遮蔽革命的迹像;这从清末国父领导国民革命时,清洪理三教一致加入战线,努力革命,后来又在总裁领导下从事“清党”、“抗日”等工作,可以看得出来。我自入“洪门”后,因为借它遂行了革命志愿,并认识了很多的草莽英雄,我充分地感到满足与愉快,但也有一点使我不满,就是人们会盲目的效着满人的口吻,背地里称呼我们帮会为流氓。它忘记了帮会是革命的先锋队,为了争取民族的生存,曾流过很多的血牺牲过很多的头颅,始终没有受过任何报酬或代价尽义务不享权利,帮会对这一点的确是做到了。① 我早想把帮会革命的史实写成专书,献给社会,使人们对于帮会都有相当的 认识;但因职业关系,很少空闲的时间,因之屡作屡止而终于搁笔。 坊间原有一些关于帮会的书,但我买来一看,大多数“道听途说,不知所云”,自然也有一二种道着真实,可是它所知道的实在不够。这真使我感到非常的失望。 前年我在海外因与“洪门”诸兄弟“会哨”,获识刘联珂先生,畅谈之下,知道他是一个有学识,有思想,有志气,有胆量,勇于任事的忠实同志,他对于帮会的一切,知道的是太多了,我于健羡之余,便尽量的怂恿他着帮会史,而他也具有同心,于是摆脱一切,一心一意地从事写作,而我一向要做未能做到的帮会革命史,就在他的腕底很顺利很迅速地产生了。 至于本书所具的种种优点,读者自能细心地领会,我并没有多说的必要。 啊,天快亮了,我深切地感到需要片时的睡眠,再会罢,读者。 张子廉于韶关客次 1940年2月 ①中国的帮会在明末清初时崛起,其有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在辛亥革命的年代,一些帮会组织甚至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说明,民间帮会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江湖义气和一些流氓习气,对革命的战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尤其在随之而来的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帮会组织显得与革命的政党格格不入,要暴露出其落后,甚至反动的一面,有的成为反对革命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会道门,成为反动势力的帮凶。 ——编者注 ②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以辽宁省最多。其直系祖先为明代女真。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分布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统一为共同体,金太宗年间,下式改诸申(女真)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中央政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由清王朝的统治,女真人被简称满族。本书作者为民国初年学者,把满清王朝对中国的统治认为是外族的入侵,把满清统治者称为“满尊”。书中类似观点存在明显的偏颇和局限。为保持民国时期学术著作的原貌,这次编辑出版时对原著未作改动,信读者对书中类似有予鉴识和甄别。 ——编者注自言 我自加入帮会追随洪门先进刘克斌杨庆山诸大哥之后已经三十年了,我的主旨是要尽我国民一份子责任,联络帮会同志,发扬洪门精神,为国族的前途而奋斗。 谁都知道帮会是有悠久光荣历史的,可是没有相当的机会把它露布出来,因为过去满清政府是把帮会当做仇敌的,干脆说,帮会也确是它的仇敌,因为帮会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反清复明”。 因此满酋们对于帮会,不断地设法捕逮处以极刑———杀头,三百年来,也不知流过多少热血,牺牲过多少头颅,可是帮会的份子愈杀愈多,帮会革命的悲剧愈演愈烈,由于孙中山的起而领导,卒将满清推翻,使全民得到真正的自由幸福。 过去帮会的举动,好像很神秘的,原因是在专制政府统治仇视下,一切行动不得不格外严密,甚至语言文字都用一种特制的暗慌,借以避免满奴的侦查。 也正因为这样,帮会的组织才能日益健全,得到孙中山的青睐,促成最后的成功。 帮会做事,向来是埋头苦干,有功不居的,故在打倒满清后,一致地退回农工商贾的岗位,从事原来的职业,绝口不谈前事。 一九三一年,由于敌人的无故侵略,使五千万英勇的帮会同志,抚着过去亡国的创伤,不得不再度联合起来,在贤明的领袖蒋委员长领导下,和敌人作殊死战。① 我于民二十七武汉沦陷时流亡到海外,因为没有机会到前方去流血,只好在海外流一点汗,做一点文字宣传,使海内外同胞们,了解帮会过去革命的真相,策励今后奋斗的精神,同时认清做亡国奴的痛苦,连说话都不自由,旁的还用说吗*9芽这就是我写帮会史的动机。 亲爱的同胞们,你们同情我这样办吗*9芽请你再接受我一个万分诚恳的忠告,你们要想免做敌人的牛马,保持自由的幸福,只有一条光明的大道,就是集中意志,集中力量,拥护领袖,努力抗建。 刘联珂写于海外 1940年2月三把半香(图) 洪门中的弟兄们,没有一个不知道“三把半香”这句话,也没有一个不知道 “三把半香”这个礼节的,这礼节在洪门中弟兄们简直随时随地都用得着,它代表着洪门的无上尊敬,义侠。不论你在什么地方,对待人一定得用这个“三把半香”的礼节。自己要好的弟兄固不用说,即使是素昧平生的弟兄,见你施用着这个礼节,他就会确定你是同志,他会给予你许多帮助。“三把半香”是拿手指来代表的,小指是第一把香,无名指是第二把香,三指是第三把香,食指和大指接连成了一个圈,这一个圈,是代表在圆,食指和三个指头成为平行的 便只有半截,所以只能说是半把香,为什么要用这三把半香?这三把半香含蕴着什么意义,这都是一般人所要知道,也是洪门弟兄所应该知道的。三把半香纪念着四桩历史上有名的故事,这四桩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便是每一个洪门弟兄的好榜样。第一把香纪念着羊角哀和左伯桃,这把香,叫做仁义香。第二把香纪念着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这把香,叫做忠义香。第三把香纪念着梁山泊一百单八将,这把香,叫做侠义香。半把香纪念秦叔宝和单雄信,这把半把香,叫做有仁无义香。这四种故事也许是读者们所熟知的,可是正和一个人决不会见了白米饭讨厌的原故一样,让我来把这四桩故事再简略地介绍一遍罢。第一把香,纪念着一件惊人的舍命全交的故事:春秋时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贤纳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闻风而归,西羌积石山,有一个贤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了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那时候左伯桃已经快上五十年纪,因鉴于中国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一向没有做官的念头,后来听说楚元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士,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迳奔楚国而来,迤逦来到雍地,时值严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阵阵如刀如刺的狂风,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湿透了,勉强忍住寒冷前进,看看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远远望见远处竹林之中,有一间茅屋,窗中透出一点灯亮来,伯桃大喜,就跑到这茅屋前去叩门求宿,屋里走出一个书生来,四十四五年纪,知道了左伯桃的来意,便一口欢迎他进屋去。左伯桃进得屋内,上下一看,只见屋中家具简单,而且破陋不堪,一张床上满堆了一些书卷,左伯桃请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想救国救民的人,二人三言两语,便十分投机,大有“恨相见之太晚”的意思,两人便结拜做异姓骨肉。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材,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一日天晴,两人便带了一点干粮往楚国而去。晓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粮将要用尽,而老天又降下大雪来,左伯桃兀自思量,这点干粮,若供给一人受用,还能到得楚国,否则两个人都要饿死。他自己知道学问没有羊角哀的渊博,便情愿牺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想罢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块大石来坐着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来,左伯桃已经脱得精光,裸卧在雪地上,冻得只剩了一口气。羊角哀大恸而号。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粮带走,速去求取功名。言毕死去。羊角哀到了楚国得由上大夫裴仲荐于元王,元王召见关角哀时,羊角哀上陈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赐黄金百两,绸缎百匹。羊角哀弃官不做,要去寻左伯桃的尸首。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寻着之后,给左伯桃香汤沐浴,择一块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这里守墓。 坟和荆轲墓相隔不远,相传荆轲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灵不散,见左伯桃葬在他的旁边,鬼与鬼便起了纠纷。一夜:羊角哀梦见左伯桃遍体鳞伤而来。诉说荆轲的凶暴,羊角哀醒来之后:提剑到左伯桃坟前说道:“荆轲可恶,吾兄一人打不过他,让小弟来帮你的忙罢。”说罢,自刎而死。是夜:狂风暴雨,雷电交作,隐隐闻喊杀之声。天明:荆轲的坟爆开了。 这消息给楚元王知道之后,给他们建立了一座忠义祠,勒碑记其事,至今香火不绝。 徐州失散之后,关羽保定了两位嫂嫂,突围而走,这时候曹操派张辽在土山约三事劝关公归曹,曹操要买关公的心,封他为汉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赐金,下马赐银,美女十名,赠袍赐马,谁知毫无用处,当关公打听得刘备下落时,便封金挂印保着皇嫂而去,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才得相会。蜀主刘备千里走单骑,被洪门供奉的关羽桃园三结义的张飞企图扣留关羽为己所用的曹操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民国纪元前一千六百九十三年,西历二百十九年。关夫子在麦城升天。 二百二十一年,魏文帝受汉禅,改元黄初二年。刘备称昭烈帝,改元章武。这一年,孙权也称了吴王,刘备因为东吴有杀关羽之仇,欲屠其国而泄恨,誓死为二弟复仇,否则情愿一死。张飞听说大哥养精蓄锐,给二哥报仇,又是欢喜又是悲伤。所以他主张这次出兵,全用白色旗甲以志哀悼,张飞的部将范疆张达,因为没有用白旗白甲,张飞以为大大的不尊敬,把二人打一顿鞭子,疆、达二人怀恨在心,竟把张飞暗杀了,把首级拿到东吴去投降。刘备见两个兄弟都死了,直哭得死去活来,于是报仇的事愈弄愈大。 刘备出兵之后,连战皆捷,把仇人傅士仁、马忠、潘漳、糜芳等都捉到杀了,东吴见势头不好,把范疆张达囚了起来,和张桓侯的首级一起献给刘备,刘备见着范疆张达二人,恨不得剥了他的皮。 东吴情愿交还荆州,以求停战,刘备不肯,东吴又挟孙夫人。尚香,孙权的妹子,刘备的夫人。以求和,刘备因为只想替两个兄弟报仇,怎么也不答应。东吴急了,派陆逊为大将,起倾国之师,和蜀汉的兵打,这时候蜀汉军扎在彝陵,因为天热不过,就移到树林茂盛的地方驻扎,连营七百里,你想这人数可观不可观?陆逊采用火攻,七百里连营,尽付一炬,刘备忧愤成疾,在白帝城驾崩,这是章武三年的事。 桃园三结义,这故事在我国每个人的脑子里印象都很深,这弟兄三个的义气,谁不敬仰?关羽在曹营中备受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可是始终不移他的初衷,始终不辜负桃园对天立誓。这实在是我们应该效法的,刘备因为大仇未报,忍耐几年,一意养精蓄锐,起兵和义弟复仇,甚至甘愿冒着极大的险,割舍了孙夫人,为的是谁? 如今人往往把结义事看作儿戏,把盟誓视同等闲,今天是结拜兄弟,明天成冤家对头,甚至卖友求荣的鄙劣勾当也做得出,真是愧对古人,死有余辜的畜生了。所以洪门弟兄,绝对不准有以上的事情发生。 第三把香,纪念的是水浒一百单八将故事。这也是一般人所熟知的事情。 宋朝自从徽宗即位起,国家就没有平静过。。这时正是十一世纪的开始,民国纪元前八百十一年,一者是徽宗懦弱无能,荒废了朝政,二来朝中臣子,大都是不忠不义的东西,只要从蔡京一人的事就可想而知了。宣和三年。西历一千一百二十一年,民国纪元前七百九十一年,中国历史上大写而特写着一件事,便是宋江在东京闹事。 宋江是怎么一个人?我可以说看这本书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梁山泊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一百单八将的抱仁怀义,替天行道,这也是不用我说的事。这一百单八个人中间,各人出身不同,性格不同,逼上梁山的逼法也不同。可是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色,每一个人有他的本领,他们能够各自捐弃私忿,毅然决然的团结一致,创下了轰轰烈烈的大事,这也是洪门弟兄应该效法的一件故事。 三把香都讲过了,只剩下这半把香了,为什么称他做半把香呢? 山东齐州人秦琼,字叔宝,押了一十三名江洋大盗,去往潞州,只因半路上死掉了一名强盗,所以不得蔡刺史批票回文,秦琼穷途落魄,卖马当锏。幸遇着一位好汉,名叫单雄信,这单雄信家道富有,为人极其仁义,而且武艺超群,江湖上人都很敬重他。秦琼受了他不少好处。秦琼有难,他屡次派人拿许多钱去秦琼家中接济,再三安慰秦母秦妻,诸如此类,何止十百次。 后来,秦琼在唐王李渊处做将,单雄信因为与李渊有杀兄之仇,誓不合作,便在和李渊对立的窦建德、王世充处为将,各事其主。 西历六百十八年,民国纪元前一千二百九十四年,唐高祖登基、武德四年,秦王世民。即唐太宗,把窦建德、王世充伐灭了。单雄信、段达、杨公卿、郭士衡、张金童、郭善才这几个人也捉住了。秦琼、徐懋功、程知节等向秦王世民苦苦连保单雄信,可是李世民知道单雄信是个不屈不挠的丈夫,赦了他仍旧要和自己作对的,所以无论如何不准几个人的保本,就是单雄信也说,兄仇不报,不可算人,要杀便杀。 单雄信临刑的前夜,秦琼、徐懋功,程知节等给他轮流把盏,劝他饮酒,单雄信也知道性命快完结了,一点不介意,大喝大饮起来。秦琼、徐懋功、程知节等眼睁睁救不了好朋友,仰面大哭起来。秦叔宝搬来一个火盆,用刀割了股上的肉炙了给单雄信下酒,表朋友的诚心。 单雄信斩了,秦琼等自然好好给他安葬,整日以泪洗面,因为秦琼不能像羊角哀那样舍命全交,所以洪门中说:“秦琼哭回半把香。” 第一把香已经把纪念的故事约略的讲过,现在该讲这第二把香了。它纪念的古人是我们中国同胞们个个都知道的,桃园结义刘、关、张的故事。 东汉末叶,朝政日非,中山靖王之后,景帝的玄孙,荆襄王刘表的堂弟刘备,。献帝的叔父,所以称刘备为刘皇叔。很有大志,和蒲州解良人关羽。云长,涿郡范阳人张飞。翼德,三人在桃园结拜为异姓骨肉,对天盟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誓必振兴汉祚。。岁次甲子一百八十四年。那时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以妖术惑众,聚愚民几十万起事,。因为这些人都裹着黄巾,所以历史上叫他做黄巾贼。勇不可当。刘、关、张三弟兄同心协力大破黄巾,这样一来,国家也便渐渐地认识了他们弟兄三个了。 汉留之起源(1) 一千六百二十八年,这一年,是明朝末代帝王的崇祯元年。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这时候,朱家的子孙已经坐了两百六十年的龙庭了。 自从思宗(崇祯帝)登基起,天下就没有一天宁静过。崇祯元年,熏流贼大起,满兵击察哈尔,内忧外患,便接踵而至。在那种兵慌马乱的时候,比较差强人意的事,便是海寇郑芝龙的归降。现在让我来把郑芝龙的事简单地表一表: 福建,泉州南安县人郑绍祖,他在泉州当库吏,那时候的泉州太守名叫蔡善继。 郑绍祖有着一个自小玩皮淘气的儿子,这人就是郑芝龙,当芝龙十岁那年,他便给蔡太守赏识了。 郑家和府治后衙,只相隔一条小巷,在小巷里,许多和芝龙差不多岁数的小孩子整天价在那里乱窜,芝龙便是这些玩童的小领袖。一天,大家正在用小石子作战,芝龙一人敌七八个孩童,他见孩子们人多手多,吃不住那雨点似的小石子,正好屋檐下摆着一张木梯,芝龙便像猴儿似的爬上屋去了。 孩子们正在兴高彩烈掷石子作战的时候,蓦地里一声锣响,这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情——蔡太守回衙了。于是孩子们都跑回家去了,只剩下芝龙一个人在屋上,手里拿着一大把石子。 蔡太守走过来的时候,一颗石子不歪不斜地正打在他的额角上,蔡太守冷不防这颗石子飞来,所以不单是痛,而且还吃了一惊,他马上吩咐两个跟随:“谁家的玩童,恁地大胆,去给我抓来!” 两个跟随是“大人一呼,奴才百诺”。把眼向四周一瞟,却一个孩子也看不见,其中一个正在肚子里鬼打算盘,“啪”一颗石子又打在他的额上了。他抬头一看,郑芝龙若无其事地坐在瓦上。 “小兔崽子!你这没爷娘教管的东西,你这小忘八蛋……”这跟随气得七窍生烟,不知说什么好,便一连串骂了一阵,半晌,才说:“你识相点,快些下来,不然老子动手剥你的皮!” “剥我的皮!”郑芝龙人小口气大,“你凭什么剥我的皮!”“啪!”一颗石子又掷了下来。 这跟随恨不得把芝龙捏成一个馅儿饼,一口把他吞了,他见芝龙不下来,看劲儿是免不掉那“马快”手段了。他肚子里想着,大着脚步向梯子上跨,芝龙毫不懦弱,拾起瓦片就掷,说也好笑,一个是衙门里的跟随,一个是穷街陋巷的玩童,一个是山西彪形大汉,一个还是乳臭未退,居然在屋顶上演起全武行来,倒楣的是该屋人家,少不了事后得添买几百瓦去修筑。 这不用说,芝龙是给捉住了,那跟随也累得上气接不过下气来,对蔡太守说: “这小兔崽子将来不做强盗便做贼,人小胆子大,看看要捉住他时,让他在裤裆里溜了,大人您非把他重重惩治一下不可。” 蔡太守向这十岁孩子的五官一看,喝起彩来: “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准有前程。”又问了他的名姓,郑芝龙对答如流,蔡太守赞了他一番,从身上掏出五分银子,取张红纸包了,塞入芝龙的小黑手里,作个见面礼。从此以后,郑芝龙更加撒野,简直是个小地痞了。 蔡太守自作聪明,倒不如他的跟随说的实在,芝龙年岁大了,慷慨任侠,渐渐地把父亲一生辛劳仅有的积蓄都花个一干二净,后来弄得不是个光景,索性和他的兄弟芝虎,流入海岛当海盗去了。 那时,福建海面,有一个势力最大的盗魁,名叫颜振东,率众数千人,船一百五十多只,横行海上,专门劫掠富商大贾,却不肯欺负贫弱。——说句良心话,贫弱人家也没他们可以转念头的。——芝龙、芝虎两人,便投在颜振东的部下,臭气相投,振东对这两位弟兄,所以十分信任。振东死后,盗党蛇行无首,大家商议,要公推一人为长,各有各的主意,你推甲,他推乙,不能决定,忽然有一个人说: “自古做皇帝和做大臣的人,都是前世注定,是有天意的,所以,我们要推一个首领出来,不如祷告天地,让神灵指示一人。” 这话相当有效力,大家都以为求天地神仙是惟一的公正办法,可是,谁知道几时便有神仙驾临指示呢?再说罢,他们也都知道自己的身份,对神仙是不是肯光临指示,也很成问题。 一个人想出了办法,说是先祷于天,然后装一斛子米,米中插剑一把,各人向天祷告,要是谁祷告时剑从米中跃出,就推那人做首领。 当郑芝龙向天祷告时,剑从米中跃出了。也许是郑芝龙弄的玄虚,所以是真是假,也不用我们为之证辩。 郑芝龙做了首领之后,约法三章,第一条:众盗要是劫掠,须听首领命令,不能任所欲为。第二条:不准劫掠妇女。第三条:各大小头脑的眷属子弟,和众人一样待遇,表示平等。 郑芝龙雄据海上,无异海上阎王,官兵也不敢正视,熹宗天启六七年间,即崇祯前一二年,有人献议,以为芝龙本是侠盗,可以招抚,让他为朝廷出力,不但可以肃清海面,而且可以替国家得一良将,皇上照准,派他作书招抚的人,便是当年泉州太守蔡善继,芝龙接到善继的信后,大为感动,马上召集全体人马训话,说自己并不是贪爵爱禄的人,实在因为蔡太守对自己有恩,所以不敢不从,芝龙方始降明,同降的人不下数千,独有芝虎不降,这便是崇祯元年的事。汉留之起源(2) 芝龙降明之后,朝廷命为福建参将,并且加总兵衔,叫他和广东副总兵陈廷财共讨海贼刘香老,在广东海面大战数次,刘香老败死,芝龙虽然受朝廷官爵,依旧据海面自豪,生了两个儿子,便是郑成功和郑书丹弟兄俩。这位一代忠魂,发扬革命,切志光复社稷,排外兴汉,而建筑了洪门光辉的基础的郑成功,在后面就要提起他。 谁都知道明朝的江山,是灭亡在流寇手里的,而流寇李自成,也是中国人,中国人取中 国人的江山,也还说得过去,偏偏出来了一个标准混蛋吴三桂,因为一个爱姬——陈圆圆——给李自成占了,引狼入室,借清兵而驱流寇,汉室江山,遂为满人所得,这不能说不是千古憾事呀。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很有武艺,出身低微,倒不必说,可是志气很大;那时,明朝气数将尽,朝内朝外,大抵是些贪官污吏、贪生怕死的东西,而且天灾天祸,一天一天地厉害起来,陕西一带,赤野千里,东又荒,西又旱,大闹饥馑,老百姓无路可走,只得铤而走险,李自成就趁这个时期,招兵买马,作起乱来。其实,的确可以说他们是平民革命,只可惜他们的组织和认识差一点。崇祯元年,自成和不沾泥杨六郎等起事,不沾泥杨六郎时运不济,给参政洪承畴打败了。自成逃到山地避祸,有好几天不曾吃得东西,后来给乡间人救出,东山再起,又聚了一万多人起事,共推高迎祥为闯王,自成为闯将,闯王闯将之外,又立了许多名目,离奇怪诞,令人发笑,如老回回、扫地王、八金钢、破甲锥、闯塌天、邢红狼、混天王、黑煞神、混世王、乱世王、活地草、老曹操、左金玉、关索、过天星、混天星、独行王、一字王、射十万、混天飞、可飞天、黄老虎、满天星、托天王、上天王、小秦王、十反王、一盏灯、一座城、开山斧、通天柱、爬天王、混天猴、上天龙、独头虎、抓地虎、滚地狼、翻山鸱子、紫薇星等等,或者几个人为一部,或者一二十个人为一部,或离或聚,横行山西、河南一带,烧杀淫掳,无所不为,委实是这些饥民饿花了眼,见着大米饭白麦饽饽,成堆的绸缎和抬不动的金银,又谁心里不爱呢*9芽于是人数越聚越多,倾山倒海地闹起来,那些半年也没有关饷的官兵们,不用说剿,倒反而望风披糜,到崇祯十四五年间,人数不下百万,围攻开封,久攻不下,自成将城墙凿成大洞,挖去城墙中的泥,拿火药满塞洞内,大的有几十丈广,叫做“大放火”,小的广数尺,叫做“小放火”,火药爆炸,声震天地,不意城砖抛掷下来,压死了几千流寇。自成于是大愤,攻城益急,河南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树等,极力死守,可是到底支持不住,才用黄河决堤的急法,而自成已经知道,把人马移向高堤,可怜黄河之水排山倒海也似的滚来,中城积水两丈多,没有淹死一个流寇,倒把两万多百姓的生命白白牺牲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流寇至京师,直犯平则、彰义两门,城外三大营,都哗溃降贼,火炮驴马,都给自成夺去,所以就放炮攻城,襄城伯李国桢,匹马赶进皇宫,血汗沾衣,匆匆闯进宫门,守门太监还要叱他不懂规矩,李国桢怒气说: “现在是什么时候?君臣相见,也不知还有几次,还讲些什么规矩!” 李国桢见了崇祯帝,这时候崇祯帝因为刺激过度,只想痛哭,李国桢说: “京城危在旦夕,守兵都不中用,打起一个人来作战,一会儿又卧倒了,人心如此,大局怎能再维持下去?” 崇祯听说,简直想不出一个主意来,半晌,命宫中大小太监,都去守城,搜括库金二十万,作为犒军之用,百姓们也痛哭输金。 十八日,太监曹化淳大开彰义门,迎流寇入城,李国桢不知下落,崇祯知大事已不可挽回,召太子及永王、定王到前面,相与诀别,叫人送到国丈田畹和嘉定伯周奎家避难。召周皇后至前,相对太息,周皇后自尽,又召公主到面前,叹息地说道: “孩子,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之家!” 说罢,一剑把公主的左臂砍下,崇祯帝以为公主已死,可以免掉给流寇躏辱,拖着剑走了。又接连杀死了几个嫔妃,袁贵妃自缢的时候,绳子忽然断了,又给崇祯帝一剑斩死。召太监王承恩对饮,又换了衣饰,带了一柄三眼铳,同太监数十人到东华门,门不开,守城兵反而疑心是奸细,拿着刀对崇祯帝。帝只有嗟叹而已。 一行人走到成国公朱纯臣门前,想进去坐一坐,可是门子不放他进去,到安定门,门又不开,这时,东天已经发白了。 崇祯回到宫里,撞钟召集官员,可是一个也不来,才长叹一声,同王承恩去煤山,入寿皇亭,散发披面,自缢而死,还诏藏衣带间,诏文说: 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人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王承恩见崇祯殉国,自己也一死报主,悽风惨雨,真是伤心至极。 李自成占据了北京,把明朝的官员都捉了来,有些卖国求荣的,反而吃自成斩了。他久闻得吴三桂有爱姬名陈圆圆,乃是天姿国色,所以得了京师,便把这陈圆圆名沅,字畹芬,原是玉峰(今江苏昆山)歌伎(一说是姑苏名妓),被田畹用三千银子买了去献给崇祯帝。又一说,买圆圆的是周奎。帝不纳,仍旧赐给田畹,从此,圆圆便做了国丈府的校书美人,当年圆圆在玉峰的时候,便认识了吴三桂,英雄美人,一见生情,后来三桂奉旨往建西边防,还自作聪明,托人捉刀了一首律诗送给圆圆,崇祯二年,因为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三桂逃到满州(即今东北——编者注)避祸,又让明朝给要了回来,大宗伯董共昌等竭力保荐,朝廷便命他镇守山海关,这时吴三桂的风头出足,许多达官贵人,都来巴结他,田畹便是其中一个,一日,田畹请三桂赴宴,叫陈圆圆敬酒,两人枯井重波,眉来眼去,圆圆表示一副委曲多情的样子,引得吴三桂爱怜,借个题目,索性便向田畹讨了圆圆,田畹满肚子不愿,又想巴结这位新贵,也只得依从了。汉留之起源(3) 三桂得了圆圆,被那婆娘迷住了心,正在你怜我爱,如胶似漆的时候,圣上以边防紧急,命三桂即刻赴任。三桂委实不高兴,但是那时候的人,谁都知道君命难违,硬硬心肠,和圆圆分别了。 接着,李自成把圆圆占了,十分宠幸,吴家家人去报信给三桂,告诉他明朝江山完了,崇祯殉国,人民涂炭,全家被擒的事,三桂毫不在意,直等到家人说圆圆给自成占了,才大 发雷霆,决心借清兵和自成拼命,可怜这个混蛋,一不为社稷,二不为父母,却为一个妖伎把外邦人引进中原,便宜他们坐了近三百年的龙庭。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来复仇,为的是圆圆,可是他自己也舍不得撇开她,弄得毫无头绪,后来把所有的金银财宝运回陕西故乡,以为即使打不过三桂,将来也好留个余地。 吴三桂借了清兵,把李自成赶走,夺回陈圆圆之后,多尔衮奉爱新觉罗?福临代明而有天下——这便是清,顺治皇帝。(民国纪元前两百六十八年,西历一千六百四十四年。) 自从清兵入关,中华民族便遭受着蹂躏与杀戳,成为中华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当时的情形,我们看“扬州十日记”,和“嘉定三屠”两本书便可想而知的了,明朝的遗民,不断地苦苦抵抗,虽然没有能够把大势挽回过来,但是像史可法等等忠烈以身殉国的事,实在是可以和日月争光辉的史话。 顺治二年,南京陷落,明福王被执。明唐王立于福州,就是隆武帝。 顺治三年,清兵打进福建,郑芝龙和清兵通了气,按兵不发,郑成功向父亲苦苦劝谏,怎奈这老儿已经迷了窍,半句不听。 “爸爸”成功说,“你受了朝廷的爵禄,怎么不给国家出力呢?难道你不懂得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话吗?” “傻孩子,你懂得什么?连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一句话都不知道,还配来劝爸爸我?你不看看,现在清朝的势力多强,奋螳臂以挡车轮的无智之勇,干他有什么好处?你吓,你去读你的书,练你的武艺罢,爸爸的事你别管!——再说,我这么大岁数,所以如此做法,完全是为了你们呀。” “爸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把卖主求荣的罪加在儿子身上。那么我对你说,我不稀罕这出卖了国家和民族得来的高官厚爵,你也可以死了心啦!”成功带着怒气对父亲说,可是芝龙发怒了,厉声说: “大木(成功的乳名)!闭住你的狗嘴,你有什么权力能够来管爸爸!你这不孝的畜生,你给我滚!” “滚,我就滚!”成功是发怒了。“不过,我不愿意做一个比张邦昌、贾似道还不如的人的儿子!——我有什么权力来管爸爸?哼!选我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来说话,我不但可以管你,我还可以杀你!” 郑芝龙听了好笑,他是打定主意降清的了,你叫他怎样能够去采纳他儿子说的话呢?第二天,郑芝龙带了五百人跟随清贝勒北去,做他的卖国求荣勾当去了。 郑成功听说父亲降清,气得血往上冲,几乎晕绝,在晕迷中,他还能想到在这种时代,消极是毫无用处,悲哀更没有用处。强打着精神,召集兵将,讲说大义,兵将们都是些热血男儿,谁不感动,个个誓死效忠,但听成功号令。 郑成功于是脱下了儒冠儒服,拿到孔庙去烧掉了,祝告孔子道: “先师以孝教万世,我今为大势所迫,忠孝势难两全,特拿儒服还给先师,从此督率将士,力图恢复,不能再顾孝字了。” 于是,郑成功全身披挂,弃文就武,和满清①战斗起来。 要知道郑成功本来的名字叫森,乳名叫大木,他还有一个姓,是隆武帝赐给他的国姓“朱”,隆武帝爱他英雄忠义,才赐名成功,无疑是祝他成功的意思。 隆武每次召见成功,总抚着他的头说:“可惜我没有女儿,不然一定招你做驸马了。” 隆武待郑成功的确好,封他做招讨大将军,仪同驸马,赐他尚方剑,所以成功益发只想尽忠报国,出兵之后,奄有金厦二岛,历攻漳泉诸州,屡挫清兵,雄视海上,分为七十二镇,立储贤馆、储才馆、察言司、宾客司、印局、军器局。 设六官分理庶事,改中丞为思明州,劝学取士,得黄带臣等四十人,次第转六官属,或为监纪据官通判。又奉王忠孝、沈佺期为上客,军国大事,都请教王、沈二位。 这一年,隆武帝遭难。明桂王称帝,即位于肇庆,这便是永历帝。 郑成功的威名是清兵所怕听到的,清世祖顺治,想用封郑芝龙等的惯例,去劝降成功,逼芝龙写信给儿子,答应成功降清后,可以封为海澄公。并且可以割四府的土地给成功安插将士,赏许多金银财宝——一般人听了便禁不住诱惑的东西,可是给成功拒绝了,清朝又拿郑芝龙一家的生命作要挟,逼成功投降,芝龙苦苦地劝着成功。 郑成功再拿到他父亲的亲笔信时,委实痛苦得很,救了一家人的性命便救不了国,救了国又救不了家。 谁都知道国比家重,所以成功含泪挥毫,去信给他父亲,只写了几个字: “国事为重,儿不能尽孝矣!” 清廷拿到成功的信,便把郑芝龙全家和三族一并斩了。可怜这位郑芝龙,因一念之差,醉心利禄,不惜做出最对不起明朝的事,结果却是如此。汉留之起源(4) 永历帝深佩成功的忠义,正好此时,清兵大举侵犯,清世祖命贝子洛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了洪承畴,从湖南出发。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同了都统墨尔根、李国翰,旋汉中四川出发,都督卓布泰为征南大将军,从广西出发,改期在贵州会齐,大军三路进犯云南。永历帝大惊,立召文武百官,商议抵御之策,才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带领人马,入据长江流域,以绝南侵清兵的粮道。于是成功以黄廷为前提督,洪旭为兵官,郑泰为户官,留守金厦两岛。点齐军士十七万,以五万练习水战,五万练习马战,五万练习陆 战,一万人作为往来策应。挑选力能举五百斤的,披着铁铠,上面画着各种花纹,只留两个眼珠子,骑着砍马大刀,站在阵前,专砍敌人马脚,名叫铁人军。请张煌言为监军,大小战舰,连樯并进,浩浩荡荡,扬帆北上。 船进长江,取崇明,过江阴,六月初一到丹徒,初二到焦山,把战舰一字排了起来。这日成功下令祭天旗盖,袍服全用红色,军士都穿红衣,望去像是大火球,次日祭地,并礼山川岳渎,全用黑衣玄裳,初四日,穿吉服,祭太祖高皇帝。祭毕,大家又换缟素,祭崇祯及隆武帝,痛哭誓死,三军无不慷慨激昂。 清军自然气不过成功这支“海寇”,便大战起来,用尽方法,想尽毒计,耗尽人力物力,总是敌不过成功,清提督管效忠带了四千人抵敌,结果只剩得一百四十人,狼狈逃回南京,大叹一声,几乎气死地说: “我从清兵入关,大战十七次,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勇敢的军队。” 顺治十六年,永历帝因为在肇庆站不住脚,奔缅甸。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赶走红毛国人(就是现在的荷兰国),占据台湾,这一年,缅甸人执永历帝和皇后、妃子等等献给吴三桂,三桂营中军卒,见了永历帝,依旧拿皇帝的礼节待他。有一天,三桂见永历帝,直立不跪,帝肃然而坐,问他姓名,三桂说不出,惭愧得什么似的,竟不自然而然地跪下了。帝再问,好容易才说出个“吴三桂”来。 “你原来就是吴三桂。”帝说,“大明对你不算坏吧?” 吴三桂一言不发。 “现在既然被你拿住了。请你帮帮忙,解我到北京,让我见见祖宗的陵墓之后再杀我好吗?” “一定照办,一定……”吴三桂虽然是个浑蛋,虽然是杀人不眨眼的铁汉,可是现在当着永历帝的面,竟如一只蠢猪,脸急得雪白,过后吴三桂对人说:“我在百万军中,匹马出入,从来未曾有丝毫惧怕,现在见了永历,竟不寒而颤。天威咫尺的话,是不虚了?” 事情不像永历帝说的那样便当,吴三桂捉到了永历帝之后,立刻拜本请行献俘典礼,不意朝廷旨意下来,说恩免献俘,着即在云南处决,康熙元年(民国纪元前两百五十年,西历一千六百六十二年)四月十五日,三桂把永历帝和太子,抬出城外蓖子坡,用弓弦绞死。这日天气本来晴和,忽然阴霾,雷雨大作,军民都偷偷挥泪,就此天色晦暗了七天七夜。明朝到这时候,真正灭亡了。 再说郑成功在顺治十八年占领台湾,依旧抱旨复国后,日夜招兵买马,卧薪尝胆。等到知道永历帝和太子遇难之后,因为悲哀过度,竟得了病,不过这位忠良并没有因为病而疏懈了他的复国工作,这年九月间,他和部下的兵将结为兄弟,宣誓复明灭清,歃血为盟,就拿驻兵的金台山作为会盟之所,“金台山明远堂”便成了洪门开山立堂的开始。 在郑成功的心里,确定有这样一个组织之后才可以联络部下士卒的心。兵将的心里以为成功肯摆开自己的地位来和他们称兄道弟,个个都愿意受他的指挥。所以,金台山这支军队人数虽不多,但是可以说得上“大众一心”的一句话了。 郑成功所有的军队,基本组织就在“排”字上,从第一排到第十排。新进去的人便在第十排,(就是现在洪门中的“老么”。)平常称呼都叫弟兄。现在当兵叫当弟兄,就是这个出典。 这时候,虽说清朝已经一统中原,可是人心还没有死绝,郑成功在金台山举起复国的大旗,所以一呼百应,不多时,已经有四千多人加入,金台山的名字,便在中国响了起来。同时也多了清朝的一头心事。 明末时,给清朝作走狗的,大抵是那些“士大夫”阶级的人,他们的醉心利禄是郑成功所极端唾弃的,所以那时成功不大和士大夫合作,他爱实干苦干的弟兄。 郑成功为了要发扬复明的大志,知道只在金台山打主意是不行的,于是派了他的步将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李式开、胡德帝等向中国推进,这五个人是洪门始祖洪英的门徒,后来便称为洪门前五祖。洪门之起源(1) 上文谈的郑成功开金台山一事,实在是洪门中人所必须知道的。不过那时候郑成功一支人马并不叫做“洪门”,而叫做“汉留”,“汉留”两字意义的重大,大约读者各位都能够体会到,为节省笔墨起见,此处也不来多述。 “汉留”和“洪门”,名称上虽有区别,实际上都是一模一样,佛家所谓“一即二,二即一”。“汉留”名义范围较广,意思也好,为什么到现在反而知道 “汉留”的人少,而提 起“洪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中间,却有一个原因。推进反清复明运动,这五个人,后来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所以洪门中尊称他们为前五祖。这五个人,都是洪英先生的门生,洪英先生字启盛,是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人,崇祯四年的进士,入史可法幕,洪英先生与当时文人如顾亭林、黄宗羲、傅青主、王船山等,都很有交情。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五人,是洪英先生的最得意的门生,在此五人没有到台湾入金台山明远堂之前,却有一段悲痛的史话,旧事重提,现在讲起来,还使人惊心动魄得很呢。 读者大约没有忘记吴三桂借清兵的一段事罢?三桂因为一个陈圆圆,才甘心卖国,反而在敌人的铁骑下为虎作伥,中原人民谁不痛恨?这时我们洪门的始祖洪英先生还在扬州史可法幕,一天,史可法与洪英先生谈论国家大事。 史可法说:“想不到大明江山,还弄到如此地步,我真替许多百姓担忧,他们给满清鞑子杀戮得太惨了!” 洪英先生说:“大人,如今政事既然到了这样地步,总该想一个事半功倍的计划,来挽狂澜于既倒呀!”史可法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事半功倍的计划,谈何容易啊!” 洪英先生就把几日来他所想到的计划告诉史可法:“大人,想这次大明遭此浩劫,生灵涂炭,虽然是流寇作祟,实际还是吴三桂一人做的好事,听说三桂自从清师入京之后,心上也很不满意,一时想倒戈相向,又没有勇气,因为这个,多尔衮对他也很注意,无形中把三桂软禁了,我想三桂现在多少总有些懊悔当时的所作所为了,他人虽卤野荒唐,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总还该知道罢,我想现在大人若能派一个机警能干,谈吐风生的人去游说三桂,学当年王佐断臂游说陆文龙的故事,未始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罢。” 史可法一听洪英先生的话,心里也不免一动,他点头不迭,连连称赞说:“阁下这个计划,自然很好,不过三桂是不是能够游说得动,倒是一个问题。” 洪英先生道:“关于这一点大人倒不必挂虑,游说得动,当然最好,即使游说不动,也强过没有游说。中国人总是中国人,他自己做错了事,迟些早些罢了,他总会良心发现的。” 史可法一笑,说:“阁下的话很对,我总希望做错事情的人能够及早悔悟,等到老死的时候,即使悔悟也来不及了,既然阁下这么一说,倒不妨去试试看,倒是这个去游说的人谁能够胜任呢?” 史可法低着头想,洪英先生默默不语。 忽然,史可法把手一拍,笑了起来,说:“你看我这几天因为这扬州的事,把头都闹昏了,去游说三桂的人,明明站在眼前,倒去胡思乱想。” 洪英先生懂得史阁部的意思,连忙谦恭一番。 史可法说道:“这件事只有阁下前去最好,请不必推辞。” 洪英先生说:“为社稷,为百姓计,当然是义不容辞,不过恐怕樗栎之材,不能胜任,诸事还得请大人指教。” 史可法也勉励了两句,最后说:“阁下此去,一方面游说三桂,二来对于燕京军情民情,也要处处留意,将来借重的地方多着呢。” 洪英先生连声称是。退下准备一切,但等史阁部命令,就要启程北上。 蔡德英、方大成、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五人,一日给老师洪英先生召了去,洪英先生爱这五个人,犹如自己的子女一般,样样事情都开导他们,而且样样事情都不瞒他们.这天,洪英先生便把将要北上的事对五个学生讲了一遍,这五个人一听,很替老师担心,蔡德英马上问: “老师,此番你到北边去,有多少人同行呢?” 洪英先生说:“事属秘密,人多嘴杂,恐怕有些不妥,所以此去大约只有我一个人罢。” 马超兴听见老师要独自远行,十分放心不下。说道:“老师已经这样年纪,要一个人北上,叫学生们如何放心得下?” 洪英先生此时看见这些学生如此孝顺,心里十分欢喜,一想:平时不是白疼爱他们的呀,所以不免摸着胡子笑起来,说道:“古人云:老当益壮,太公年八十才辅文王,替周朝出了那么些力,干了那么些事情,我才这点年纪,一个人到燕京去一趟,有什么稀奇呢?” 马超兴听了老师的话,心里很有些惭愧,正想说什么,忽然师兄方大成恭恭 “老师的话很叫我们佩服,不过老师不是没有名望的人,而且如今兵荒马乱,走路人十分危险,再说扬州到燕京,路途几千里,风餐露宿,叫我们做学生的如何安心得下?学生不才,情愿跟随老师北上,以供驱遣。” 这句话说完,其余蔡德英、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四人也连忙站起,不约洪门之起源(2) 而同地说:“学生也情愿同去侍候老师。”弄得洪英连忙摇手,叫他们坐下。 洪英先生一半是觉得弟子们的孝道堪慰,一半是国仇使他悲伤,老人家起先还微微地笑了一笑,突然间晶亮的泪珠从他的眼眶里冒出来了,他含着眼泪对弟子们说: “你们听清我的话,我问你们,人生一世,以什么最重要?” 五个人齐声说:“以国家为重。” 洪英先生点点头说:“对了。我不是时常和你们说的吗。一个人应当把国家看重。譬如大明已经失陷的地方,那些百姓已经失掉了国家,他们的性命便握在满清鞑子手里,鞑子爱拿他们怎么杀戮就怎么杀戮,这亡国的惨痛,你们也该体会得到。我想你们一个个在史阁部下面做事,史阁部史大人是讲五伦八德的人,他的一切都在我之上,你们应该好好在他领导之下,为国效力,怎么说为了我一个人要到北方去走一趟,你们就要弃公就私,和我同去,这实在是我平时白教导,我便不认这种只顾私情不计国仇的学生。” 洪英先生的话越说到后面越激昂,眼泪越流得多。众人无不唯唯。洪英先生这才温和地说:“在太平年代,你们的意思可以叫我欢喜,但是,如今时代不同,你们不应该拿我一个人的平安为念,你们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蔡德英等五个人听了洪英先生一番训话之后,也只得唯唯而退。 有话便长,无话便短,洪英先生一日奉了史可法的密令,启程北上,一面想游说三桂,二来窥探敌情。洪先生一身老百姓打扮,背上一个包袱,一把雨伞,临时史可法又派了一个小厮同行,以免寂寞,真是晓行夜宿。一日,走近燕京地界了。 这北京原是个繁荣所在,凤阁龙楼,气象万千,虽然李自成这流寇素性无赖,把建筑物毁坏了不少,清兵入关猛攻京师的时候,城内城外,给大炮轰成的疤痕,也极可观,但是北京终究不失其为京师,自从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倒也大事修筑。不过河山变色,这一座好城池,已经不是中国人的了,洪英先生走到这里,看了那些鞑子装束和剃了半边头发的人,心里一阵伤心,又禁不住流了点热泪。 满清弁卫检查虽严,到底洪英先生机警,所以他能够平平安安地进了京师,择一家小招商住下了。店主余思明,身披重孝,整日涕泣不已,洪英先生觉得奇怪,胡乱搭讪几句之后,问店主死了什么人,余思明支吾对答,洪英更加奇怪,入夜,洪英先生便和店主又搭讪起来,洪英先生问起京师近状,余思明向洪先生看了半天,忽然呜咽起来,洪先生看了这样子,心里明白,对余思明说: “老哥,你有什么心事,此刻更阑人静,但讲何妨呢?” 余思明向洪先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呜咽着说: “先生,看您不是等闲粗俗的人,所以我也不怕您会向鞑子告发,我老实对您说,现在的京师不是往年的京师了。” 洪先生赶快接上问:“怎么样呢?” 余思明说:“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压根儿就不拿中国百姓当人,他们爱杀便杀,爱打便打,这日子,真不是人过的。想不到亡国的痛苦,一至于此。” 洪先生恐怕有人偷听。连忙摇手对店家,表示不要高声喧嚷,自己又到外边去察看了一番,好的是京师大乱之后,客人很少,时刻稍晚,街上便不见人迹了。洪先生这才走了进来,对余思明说道: “京师近状,兄弟虽在江南,倒也知道。不过我很怀疑,难道说这么大的一个京师,中国人就不想反抗吗*9芽” “反抗?谈何容易,鞑子们有的是枪和刀、箭和炮,叫老百姓们赤手空拳的,如何反抗?” 洪英先生点头称是,这时候,他注意到店家的装束,他问: “大约老兄有至亲丧在这次变乱中吧?” 余思明益发哭泣起来,抽咽着说: “兄弟戴的是国孝,先严先慈是早已亡故的了。只有内荆和三个儿子,是在这次变乱中死了的。” 洪英先生这时候才恍然大悟,不免安慰了两句,余思明又低低地说:“真不知何年何月,才有复兴的一天,现在若有一个热心的人肯出来反清复明,小老头儿即使肝脑涂地,也愿意跟他一起去共事的。” 洪先生听到这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心里暗暗地想:“中国百姓要是能够个个如此,是决计不会亡的。”满想把自己的身份和来此的计划告诉店东,为了安全计,终究隐忍下来,只是敷衍几句,说什么:“天色不早,还是早些睡罢。”余思明以为洪先生也是市侩之流,也不多啰嗦,出门去了。 明天,洪先生不免在大街小巷蹓跶蹓跶,一心观察京师民情,但见老百姓们个个垂头丧气,虽然清兵勒令开业,但是因为老百姓的心不服,所以生意冷落得很,在街上走着的,大多数是默默无言,好像有许多心事似的,只见清兵一个个如狼似虎,耀武扬威,个个精神焕发,说不尽的神气活泼,洪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得店去,思忖一番,感慨系之,自不待言。 一天,洪先生打听得吴三桂的住所,离自己住的招商客栈不远,吴三桂此时已封为平西王,一时盖造藩王府不及,就在大明国丈田畹的一个别墅里住下,作为临时的藩王府,拥着个陈圆圆,每天笙歌妙舞,十分逍遥,陈圆圆自从经过了李闯之乱,佳人的命运好,现在与三桂仍旧能够破镜重圆,所以她对三桂益发体贴,吴三桂此时已身入迷魂阵,国家大事,民族兴亡,完全置诸脑后了。洪门之起源(3) 洪先生虽然打听到吴三桂的私邸,怎奈戒备森严,轻易不得进去,真是无可奈何,回得客栈,想来想去,想不出个办法来,正好店家余思明从窗儿外走过,洪先生便把他请了进来,起先敷衍几句,无非“今日天气不错”一类的话,后来渐渐便谈到吴三桂身上去。洪先生来到燕京,转瞬间已有四五天,对店家的人格行为,已经了解。自己想:“看他也是个有义气的人,何不把自己的来意告诉他,他或者有些便利的地方。”主意打定,洪先生拉着店家的手说道:“看你老哥也不是没有血性的人,我有些话要和老哥商量,老哥请进来。” 说着,洪先生把店家拉到屋后,把自己奉命北来,游说三桂,窥探敌情的事一五一十地对余思明说了,此时店家忍不住惊喜参半。 洪先生说:“有许多事情,还得请老哥帮忙。” 余思明说:“吴三桂现在已经封王,威武得不得了,你怎么能见到他呢?” 洪先生说:“不瞒老哥说,兄弟就为这事为难得很。” 余思明低着头想什么似的,洪先生便坐在炕上喝茶,忽然余思明走过来附在洪先生的耳朵旁边,说道要见三桂,必须如此如此。洪先生一听大喜。 当晚,余思明代洪先生到一家小估衣店里去买了一件道袍,这件衣服也不知是从哪一个被杀死的道士身上剥下来的,隐约还留着几点血迹,横竖货色便宜,不上二十个小钱,也就不管是死人身上还是活人身上剥下来的了。 道袍买了回来,洪先生又和余思明计划了一番,鼓打二更,西风夜冷,大家便安置了。这夜店家心中着实欢喜,但等洪先生进行成功,他也预备举家南迁了。 洪先生躺在炕上,一时睡不着,看着窗外出神,月明人静,落叶有声,心里倒起了一番感慨,低低地哼一句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正在朦朦胧胧有八分倦意的时候,忽然窗外一道祥光,从帘子里走进来一位仙家,头戴披风,身着红色僧衣,赤着脚,一手拿了一根芦荻,和洪先生家里供着的一帧达摩佛像一模一样,洪先生知道是达摩光临,连忙下床磕头不迭。达摩道:“努力努力快努力,目下时局救不及,人心不死尽,光复总有份。” 洪先生听了不禁痛哭流涕,请求达摩以挽救时局之法,达摩不语,只向洪先生微笑,怎奈洪先生求得恳切,达摩道:“大树风吹倒,何必心内焦,种下小树去,日久一样高。”说罢,达摩在洪先生头上抚摸一番,化作一道瑞光,连影子也不见了,洪先生觉得还有许多话要对达摩说,现在达摩去了,心里一急,一觉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这时,洪先生似乎得了启示,心想:“这一梦太叫人奇怪,说是怪诞呢,为什么达摩所讲的都是原原本本,入情入理的话呢?“种下小树去,日久一样高。”这两句话明明涵蓄着许多意思,古人言“树木树人,大约达摩祖师是要我去训导一些有志之士,日后发扬光大,也好光复社稷。” 天色渐渐发白,洪先生无论如何睡不着了,才披衣而起,有顷,店家也起身了,小厮打水给洪先生盥漱已毕。洪先生并没有把所得的梦告诉店家,一面改扮道装,心里打算:“吴三桂要是说得动最好,说不动他也就罢了,反正总比不说好。” 看看日高三竿,京师也便热闹了起来。店家把早点端出,洪先生用了一点,此时店家拿进一条白布来,大约有三尺多长,尺把宽,洪先生懂得什么用处,便叫小厮磨墨,洪先生拉过笔来,在白布上写下几个大字:“麻衣神相”,把白布两头用小竹子系了,挂在一根长竹杆上,叫小厮拿着出门而去了。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洪先生装扮了一个相面道士在北京大小胡同乱钻,居然有好些人向他请教,所问大都是流年气色之类,洪先生原本懂得点星相之学,所谈十有九中,他又故作神秘,所以那些宿命男女,都当他是个活神仙,一传十,十传百,北京便有许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相面的道士,而谁也不知道这道士的道号是什么。更没有人能够看出这道士的本来面目。 这样过了几天,吴三桂府里的管家小厮们也有请教过洪先生的,这些管家小厮们有时在吴三桂跟前谈起,吴三桂竟十分相信,叫小厮们去把道士请了来,洪英先生这才会见吴三桂。 这天,吴三桂穿着便服,坐在太师椅上悠悠自得,洪英先生向前请安毕,吴三桂叫:“赐坐*9选”谁知洪英先生还没有坐下,两滴眼泪倒先掉了下来。 吴三桂看他这样子,心里别扭,说道:“你这个道人,为什么一句话不说便哭将起来*9芽” 洪英先生喟然叹道:“王爷,我哭的是明朝出了像王爷这样的良将能臣,可惜明朝未能重用,道人怎么不要一哭?” 吴三桂听了洪先生的话,心里一喜,他原是个粗人,喜欢人家给他戴高帽子,说道:“明朝主上昏庸,用人不当,当道的都是些没有种的东西,也难怪有这么一日。” 洪英先生不说什么,只是向吴三桂看,吴三桂给他看得心里难过,说道:“你尽看什么?” 洪英先生道:“看王爷的尊相,虽不能说后无来者,亦该讲一句前无古人了。眼前——” 吴三桂忙问:“眼前怎样?”洪门之起源(4) 洪先生道:“要王爷恕小道的罪,小道才敢奉禀。” 吴三桂道:“你尽管说好了,不必忸怩。” 洪先生便故意绕着圈子说话,骨子里都是些兴亡之道,一半激动,一半讥讽,借着“流年、气色”,规以大义,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扬州史可法,字宪之,一字道邻,大兴籍,祥符人,祖应元,黄平知州,有惠政,父从质,母尹氏,梦文信国入其舍而生可法,幼时即以孝闻,崇祯戊辰进士,历仕至副使,分巡安庆池州,监江北诸军。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能得士死力,以故所至有功,累升至南大司马。 史可法自从洪英北上之后,益发整顿军务,气势极盛,甲申年冬,满清发兵南下,传示江南百姓,多尔衮又致书史可法,中间有一段这样说: “君父之仇,不共戴天,闯贼手毒君亲,中国臣民,不闻加遗一矢,本朝念旧好,弃小嫌,严整貔貅,驱除枭獍,入京之日,首崇怀宗帝后谥号,卜葬山陵,悉如典礼,仁人君子,宜如何感恩图报,乃乘贼寇稽诛,王师暂息,即欲雄据江南,享渔人之利,独不闻春秋之义,君杀贼不讨,不书即位乎,且国家定鼎燕都,乃取之于闯贼,非取之于贵国,诸君子果能炳机烛理,切念故主,厚爱贤王,宜令削号归藩,国家当待以虞宾,永绥福位。南国安危,在此一举。毋贪瞬息之荣,为乱贼所笑……” 读者请看多尔衮此信,说得何等冠冕堂皇,又用轻,又用硬,他以为史可法一定心服了,谁知道史可法却不屈不挠,答书说: “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特为庸臣所误,致有闯贼之变,法待罪南枢,救援不及,即肆法市朝,以为泄泄之戒,岂足谢先帝哉,闻变之日,留都臣子,欲悉东南之甲,立殄凶仇,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君亡,社稷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今上非他,神宗之孙,光宗之侄,大行皇帝之兄也。即位之日,即令法视师江北;始知我大将军借兵破贼,扫清宫禁。贵国入都,即为先皇帝发丧成礼,普天之下,孰不感激,谨于今八月薄具筐篚,遣使犒师;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乃辱明谕,引春秋之义,来相诘责。夫春秋所言,特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不讨,不忍死其君父者立说耳,若赤县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害罹惨变,而犹拘牵不即位之说,坐昧大一统之义,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本朝正统相承,使世十六,存亡继绝,仁恩遐被,贵国不忘旧好,殴除逆乱,兵以义动,万世瞻仰;若乘我内难,窥我幅员,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也。语云:‘树德务滋,除恶务尽。’今逆贼尚稽天诛,正图报复;伏乞树同仇之义,全始终之德,会师追讨,共枭逆贼之头,以泄神人之愤,则贵国义声照耀千古矣,本朝报德,惟力是视。至法身陷大难,所以不及从先帝者,实惟社稷之故。传曰:‘竭股肱之力,继以忠贞。’目处今日,惟有鞠躬致命,自尽臣节,不知其他,惟贵国实昭鉴之。” 多尔衮得信,心中着实钦佩史可法,但是各为其主,只得仍旧进兵,到己酉夏四月十四日,史可法从白洋河失守,只得奔回扬州坚守,正在危急之中,忽传洪英先生归来了,史可法已经料到吴三桂谅来还执迷不悟,对洪先生此去,知道收效很少,等到洪先生来到,寒暄几句之后,果然不出史可法所料,吴三桂非但不听洪先生的意思,而且几乎要结束洪先生的性命,还是洪先生机警,溜了出来,还听得吴三桂像牛也似的在那里吼道: “大丈夫不能留芳百世,也该遗臭万年,我做我的事,与人什么相干。” 洪英先生总算能够在吴三桂的火头上脱了身,也真算幸运了。出得燕京,披星带月,往南方赶路,谁知道他到南方,南方也完全在满清的控制中了。 当时扬州人民的恐慌是可想而知的,四月十五日,史可法牌语告民众,中间有一句道: “内有一人当之,不累百姓。” 老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同心抗敌,怎奈那时清兵势力强盛,大有泰山压顶的样子,到底没有多少时候,扬州城破了,史可法拔刀自刎,不能死,给左右背了出小东门,正好清兵冲了进来;史可法大呼:“史可法在此!”清兵用乱箭射他,可叹一代忠贞,死在乱箭之下。吴梅村《鹿樵纪闻》中说可法给他们执见豫王,王欲降之,不顺而死。”大约吴梅村吃了满清的饭,如此掩饰罢了。 扬州陷落,满清杀戳之甚,令人不忍卒听,参阅“扬州十日记”便可以知道了。 当史可法殉国之时,洪英先生已经逃出扬州,召集史公旧部和蔡德英等五个门生,还拼命和满清对敌,到底满清兵马多,洪先生如何抵挡得住,到明福王弘光元年(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洪先生在三叉河苦战殉国,临死前对蔡德英五人把达摩托给他的梦讲了一遍,说道: “我死不足惜,只希望你们五人能够继续我的志愿,去投潞王也好,去投郑成功也好,总而言之,要好好为国家出力,我自信平时对你们很好,你们要能听我的话去做,我姓洪的也含笑九泉了。” 说罢,洪先生归西了,蔡德英等五人直哭得死去活来,誓死继承老师遗志,为社稷效力,此时清兵追杀得愈加利害,蔡德英等五人乃苦战突围而出,投奔潞王,谁知潞王不争气,降了清廷,蔡德英等五人才投奔台湾,在郑成功手下为将,灌输洪门精神,推进革命运动,洪门中对以上所说的几个人,都很敬重。洪门之起源(5) 始祖 洪英。 武宗 郑成功。 文宗 史可法。 闲话归原,这一面蔡德英等五人投奔金台山,给郑成功派到闽、粤、桂一带推进,坐船到了福建。一天,到蒲田县九连山少林寺,九连山奇峰重叠,的确是奇观,再加这少林寺建筑庄严,绿瓦红墙,真不亏中原名刹,蔡德英等五人到了少林寺,有知客和尚招待,领着参观了一番,五人不住连口称赞寺院的伟大,知客和尚见这五人举止不俗,也很注意,只见蔡德英喟然长叹道:“好好一座寺院,竟落在鞑子手里。”知客和尚听了点头,连忙请五人坐下,说一声:“各位请坐,待小僧去请方丈出来给各位谈谈。” 一会儿,从方丈室走出来一位老僧,眉毛头发胡子,都白得和雪一样了,却是精神抖擞,真个是神仙的模样,蔡德英等五人马上站了起来,方丈合掌走了过来,叫五人“请坐”。 和尚也坐了下来,各通名姓,知道和尚法名智通。智通原是明朝大臣,因为明末朝政日非,才急流勇退,到少林寺出家做了和尚,智通问各人来意,蔡德英却直言不讳道: “实不相瞒,我们都是洪英先生的门生,扬州一役,我们投奔了郑成功郑大元帅,现在是奉命到中原活动来的。” 智通和尚听说他们是洪英的门生,心里很是欢喜,说道:“原来五位都是洪先生的高足,不晓得令师近来身体如何?老僧在朝任事的时候,和令师也有往来的。” 五人听了智通和尚的话,忍不住泪簌簌流下,智通见这个样子,心中明白,连忙说道: “怎么说,难道令师寿终了吗?” 五个人一面拭泪,悲伤得一言不发,只是点点头而已,智通又问:“不知令师寿终在什么地方*9芽” 蔡德英便悲悲切切地把洪先生为国捐躯的事告诉了智通和尚,智通听了,心里也很难过,连说可叹。 智通又劝慰了五人一番,此时日已西下,智通叫和尚备饭留客,五人谦逊了一番,智通道:“不必客气,我还有话和世兄谈呢。”说着,拉了蔡德英便往方丈室去。 这一夜,晚餐过后,智通对五人说:“现在满清强盛,断非你们几个人就可以号召得起大事的,老僧以为不如暂且忍耐一时,且等机会的好。大凡做一件事,预先应该考虑、准备,我看五位世兄虽然生得一表人才,满腔热血,但是就武艺而言,不见得如何登峰造极,各位不动气的话,倒不如现在发奋用功,自强不息,在此地锻炼武艺,等到武艺练好,那时候义旗一举,一定可以成一番大事,目前,我们不如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待机而动的好,不知道各位高见如何?” 蔡德英等一听智通所言,头头是道,十分佩服,倒是听他的口气,敢莫寺中有些武艺超群的人呢,要不然,智通和尚的口气不会有这么大。蔡德英思量了一番,又不好说得。倒是智通见了明白,夜饭后,只见玉兔东上,照耀得如同白昼,猛听得钟打三下,智通对五人说:“各位请去后院看和尚练功。” 蔡德英等到得后院,只见院子里站着一百多个和尚,一个个体格魁梧,宛如生龙活虎,弄枪的弄枪,施刀的施刀,舞剑的舞剑,耍棍的耍棍,个个都武艺精熟、人人是英雄豪杰,把个蔡德英等五人看得眼都花了,拍手叫好不迭。 这晚,智通劝五人受戒,说做了和尚,倒是推进革命的妙法,因为当时清廷对于僧道是不注意的。这五个人此时已经低声下气,惟恐智通不收他们做徒弟呢。智通才替他们落发,从此蔡德英等五人在少林寺出家,练习武术。 有一天,蔡德英等五人正在练武,忽然有一个自称姓郑的人来拜会他,这个人生得虎腰龙背,眉清目秀,三十左右年纪,一望便知是个英武有为的少年,当下蔡德英把他接到里屋,请教上下,才知道他是郑成功的侄子、郑书丹的儿子。——此地得向读者加一句说明:原来郑芝龙给清廷问斩的时候,一家人都同他这个老奸贼杀了,只有郑成功逃在外边,郑书丹在广东经商,这弟兄俩总算幸免于难,这郑君达天生一副侠义性子,知道祖国给满清蹂躏,祖父给鞑子杀死,国仇家仇,奚能不报,这才同了妻子郭秀英,妹妹郑玉兰,和道德、道芳两个儿子飘泊出来,誓死报仇,又密知蔡德英等奉郑成功所派,在少林寺活动,这才千里迢迢,跑到少林寺来拜访,并求合作的。 当下郑君达把来意说明,蔡德英自然喜欢问道:“那么嫂嫂在哪里?”郑君达说:“在一个村庄上歇脚。”蔡德英不敢自主,便带郑君达去见智通老和尚,说明一切,智通老和尚很钦佩郑君达的志气。就叫君达把家眷搬到少林寺侧一个屋子里住下,这屋子有三间大小,门口几株古松翠柏,屋后一丛竹子,倒也十分清静,郑君达一家都感激智通老和尚的高情隆谊。由此郑君达一家在少林寺居住,郭秀英、郑玉兰同了两个孩子,有时也往寺里走动,这姑嫂两个真个出落得娉娉婷婷,似花如玉,郭秀英年纪稍可大了几岁,所以比郑玉兰高了一点,郑玉兰是二九年华,犹是小姑独居,瓜子形的脸蛋,白里透红,乌黑的眉毛下两颗水汪汪的眼珠,高高的鼻梁樱桃似的嘴,一说一笑,露出了小小的一个酒窝。额上披下来几根刘海发,耳朵边挂着一个发结,这样子,宛如仙子下凡,古人所说的沉鱼落雁,也不过如此了。所以每次她们姑嫂俩在寺里走动,总有多少僧人连口赞美,郑君达听了众僧的赞辞也欢喜得很。大凡心里高兴,无论做什么事都肯用心。所以郑君达在少林寺更加发奋努力,锻练武艺,暂且搁过一边。洪门之起源(6) 谁知道正因为郭秀英和郑玉兰生得俊,便引起一件惨剧来。原来少林寺中的和尚,也有个把“害群之马”。这人的武艺,在少林寺一百多个和尚里,轮到第七位,名叫马福仪,生得水牛一般,粗野得很。智通和尚爱他的武艺,所以即使马福仪有些差池,智通也不生他的气,倒反用言语去教导他,马福仪慢慢地倒也安稳无事,谁知道寺里忽然来了两位美人,像马福仪那种和尚,根本就是个“六根未除”的东西,如今见了郭秀英和郑玉兰,就像是猫儿见着两条鲜鱼,顿时起了歹心。 一天夜里,郭秀英因为点小事到寺里去找郑君达,此时君达和许多和尚正在院子里练功,等到郭秀英出来经过大雄宝殿的时候,不提防从神桌边冲出来一个人,这人正是马福仪,郭秀英心里一急,正待叫唤,却吃马福仪一把搂住,往神龛底下拖去,连口说:“好嫂子,别嚷,给人听见了笑话。”说时,一把将郭秀英的嘴掩住了。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听见后面有人叫“秀英”,而且越叫越近,马福仪听清是郑君达的声音,这才把郭秀英放了,一溜烟跑到后院练功去了。——原来郑君达自从郭秀英走后,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要对她说,所以连忙叫唤妻子,却没有料到,这一叫唤倒保持了郭秀英的贞操。 又有一天,马福仪又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了郑玉兰,这次是马福仪合该倒楣,却给智通和尚看见了,郑玉兰虽然还是白璧未污,可是小姑娘家是受不得委曲的,当日回家对哥哥君达一五一十地把马福仪的卑鄙行为说了,直把个君达气得七窍冒火说道:“这家伙竟如此无礼,我给方丈说去。” 郑君达跑到方丈室里,把马福仪调戏他妻子和妹子的事统统告诉了智通和尚,智通和尚叹口气说:“朽木不可雕也,一至于此,我已经把马福仪赶出山门了。”郑君达知道智通和尚心里也很难过,横竖马福仪已经驱逐出去了,也不必再说什么,便退了出来。 话分两头,再说此时西藏因不服清廷统治,藏兵和清兵冲突了起来,清师自以为兵精粮足,似乎有些轻敌,自古道“骄者必败”,这是常例,清兵竟给藏兵打得个落花流水,清廷闻报大惊,不得已才贴出黄榜,广求将才。一天,榜在福建地面上也贴了起来。智通一日召众僧训话,说道:“现在清廷出榜招贤,倒给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我想诸位不如趁这个机会混入清营里去,形式上说是报效清廷,实际干我们的反清工作,只要我们有朝一日能大权在握,指挥和组织得当,那时候率领三军,倒戈相向,可以成其大事,诸位意思如何?”众僧都说极是。于是由郑君达揭取黄榜,少林寺僧人从军,清廷因为见是和尚为朝廷效劳,倒也十分鼓励了两句,便浩浩荡荡往西藏进发。 做书的抄个近路:自从郑君达和少林寺一百多个和尚替清廷征西藏之后,捷报频传,藏兵大败乞和,清廷见郑君达等建下奇功,就用其制服异族将领的手段,用富贵去引诱他们,而郑君达等实在并不稀罕这些空名,不过是借机行事罢了。郑君达等凯旋之日,真个威武,清廷授郑君达以总兵之职,众僧不愿为官,仍旧回他们的少林寺,锻练武艺,智通十分欢喜。其时清廷赐对联三幅如下: 英雄居第一 豪杰定无双 不用文章朝圣主 全凭武艺见君王 出门朝见君王面 入寺方知古佛心 马福仪此时已顺清,等他知道少林寺众僧建功的消息,大为妒愤,再者,他是给智通和尚驱逐出来的人,自然怀恨在心。可恨这无耻的狗徒,竟向清吏陈文耀、张近秋二人告密少林寺的真相,说他们早晚总是清廷的心腹之患,陈文耀、张近秋一听,马上向清廷报告。——报告了这件事,还怕不官上加官,职上加职——把少林寺真相更夸张地说了一遍,结论是:“藏兵叛乱,少林寺僧人能平定他,少林寺僧人叛乱,那么何人能够抵挡与平定呢?”这一来,清廷准奏,当时就把郑君达看管,命陈文耀张近秋带领兵士三千,由马福仪作先行,他们自知“力敌”不是少林寺僧人的对手,马福仪便生了一条毒计,用火烧山。陈文耀、张近秋大为赞成,于是暗底把少林寺团团围住,把预备该处的干柴和菜油点着,向寺里掷去,一霎时火光冲天,少林寺化为乌有,这次浩劫,能够逃出的只有蔡德英、马超兴、方大成、胡德帝、李式开等十余人,其余一百多个和尚,都死在少林寺里。 蔡德英等十余人死里逃生,便建树了洪门不朽的伟业,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留在后面说罢。诸位对于洪门的起源,大概可以明了了罢。 郑君达同时在湖北被陈、张二人密派亲信人以请酒为名,用毒酒灌醉后,再用白绫子勒死,葬于襄阳丁山。前中后五祖(1) 蔡德英等十余人死里逃生跑出了少林寺,马福仪和陈文耀、张近秋并没有知道,以为他们一鼓脑儿死在寺里了。 蔡德英等走过一个山坡,因为火光极大,恐怕行走的时候被清兵看见,所以大伙儿只在背暗处摸索前进,心里头恨虽恨,却还不知他们这次厄难是马福仪所指使的。 也是马福仪恶贯满盈,蔡德英匆忙间偶一回头,却看见这狗彘不食的马福仪在山坡下指手划脚地叫清兵浇油添柴,嘴里骂道:“老和尚,你会把俺姓马的赶出少林寺,俺也可把你这和尚赶去酆都城,今天可叫你晓得俺的厉害了罢?” 因为风顺,马福仪驴吼也似的声音顺风吹了过来,蔡德英句句都听得准,心里暗暗说道:“原来这次事儿,是这个小子干的呀?”说着,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正好坡上有一块大石,从大石缝里可以看见坡下的人。蔡德英拿出袖箭,瞧个准,箭从石缝里穿了下去,只见马福仪“呀!”一声,仆倒在地上,蔡德英同马超兴等拔脚便走。———原来蔡德英的袖箭功夫是有名的,万无一失。还怕马福仪不死?蔡德英把马福仪射死之后,便一直向东南大道逃生。 张近秋、陈文耀见马福仪身死,不免大吃一惊,知道这事脱不掉少林寺里的人所干,心里不禁怀起鬼胎来,提心吊胆地唯恐自己也给袖箭射死,当时叫兵勇们四下查看一番,兵勇说:“见有十多个人,向东南大道去了。”陈文耀一听,心里起了一个“斩草除根”的念头。对张近秋说道:“趁这些贼秃走得不远,我们赶快追赶去。” 张近秋心里一想,自己给少林寺和尚也没有什么杀父之仇,犯不着去打死老虎,便对陈文耀说:“人家去远了,犯不着做什么难人呢?” 陈文耀附着耳对张近秋:“话虽如此说,可是俗说话得好:‘胆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怎么老兄连这句话也忘了吗?我们趁这个机会把少林寺和尚一网打尽,少不得升官发财,我们把这个好机会放过了,万一将来这逃去的几个和尚又作乱起来,八成儿我们这个顶子有些靠不住,到那时候,我们挨冻挨饿不要紧,你可得想想,还有我们的姨太太呢?叫她们可怎么办?老哥,你倒是思忖思忖看。” 这一席话提醒了张近秋,原来张近秋是再好色不过的人,家里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倒也有八九房姨太太,这些姨太太中,大半是清兵入关时抢掳得来之后转赏给他的。中间有两房姨太太有时打情骂俏地拉着张近秋几根胡子说过:“趁现在多刮些钱给她积蓄两文,防防后路,要不然,万一你老头子革职削官,我可只得另外嫁人去。”所以张近秋为将官以来,惟一的目标便是讨好清廷,鱼肉人民,好巴结姨太太们,不致有朝他革职削官另外嫁人,叫自己戴绿头巾子。现在听了陈文耀这一番话,不禁茅塞顿开,连连点领称是。可是谁也不肯下令追赶,大家你推我先走,我推你先行,足足推了半个时辰,还是不去追赶。张近秋不免向陈文耀道:“文翁既然说要去追赶这几个逃掉的人,却又为什么不一马当先呢?” 陈文耀呆了半天,说不出什么,可是他肚子里却这样想:“来的时候,有马福仪挡得住,现在马福仪死了,要是追赶前去,那两个野和尚竞其抵抗起来,那倒不是玩的,自己父母生下来的身体,去断送在和尚手里,总犯不着。”想虽如此想,说总说不出,这尴尬样子,张近秋满有数,说道:“老兄若是怕什么意外,不如叫几个参将率兵前去好了。” 陈文耀连忙点头叫好,立刻传令,叫参将率五七十人前去追赶,这里陈文耀又给张近秋谈了一通赚钱妙法,升官秘诀,反正少林寺已烧个一干二净,他们也不怕什么,便下了马在山坡下休息了。 谁知道去追赶蔡德英一班人的参将,也是个十分乖巧的人,他走虽然前走,心里却想道:“你们主将怕死不去追赶,难道我就不怕死?我们晦气,你们发财,这年头儿谁这么傻?”想到这里,便叫兵勇们在一个山湾里停住不走,隔了些时候,这才领着兵勇回来向陈文耀、张近秋打了一个千,诡说四处都已找寻过,连个人影子也没有,没办法,只得原队退回。 陈文耀心想既然不见人影,也便算了。正要想撤回军队,忽然一骑飞来,近前下马,送来一纸文书,陈文耀把它打开一看,原来是福建督抚来的一道命令,大约是说务须把少林寺僧人一概灭掉,如若遗漏一个,严惩不贷等等,陈文耀看完递给了张近秋,张近秋前后看了两遍,和陈文耀两个面面相觑,知道这公事是马虎不了的。没办法,只得提兵追赶。 这也是前五祖合该有难,一日给陈文耀、张近秋率领着兵勇赶上了,十余人抵死苦战,怎奈清兵多,十余人只得分头逃生,其中,只有蔡德英、马超兴、方大成、胡得帝、李式开五人始终在一起没有拆散。 陈文耀、张近秋因为责任攸关,拼命追赶蔡德英等五人,蔡等渐渐地迷了路,逃到一条大河边,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委实危险万分,蔡德英长啸一声,落下泪来,自以为必无生还了。———本来这五人都知道一点水性,怎奈这河太阔,又在涨潮的时候,水势很急,就是水性再好些,也要气馁的。 此乃是“吉人天相”,蔡德英等正在危急的时候,忽然从芦苇中摇过来一只小船,蔡德英马上求救,只见那舟子喜洋洋地把船摇了过来。———这时候,追兵已望得见了。———蔡德英等上了船,舟子把竹竿向岸边一撑,这船便撑过来三丈多远。再一篙,已离岸四五丈路了。前中后五祖(2) 蔡德英等才放了心,远远望见清军已赶了来,陈文耀、张近秋缩在后面,破口大骂,又威吓舟子快把船靠岸。蔡德英唯恐舟子听了他们的话把船靠岸,苦苦地央求舟子,舟子笑笑,一语不发,把五个人摇过了河。 河这面陈文耀、张近秋恨得暴跳如雷。 蔡德英等过了河,便叩谢舟子救命之恩,舟子便请五人到家一叙,五人恐怕追兵赶来,不敢担搁,舟子道:“此地既没有桥梁,船只也少,五位壮士可到草舍小坐,等明天赶路不迟。”五人以盛义难却,不便推辞,说声“倒要打搅”,跟着舟子去了。 不过半里路光景,杨柳岸,小溪边,盖立六七椽茅房,真个是世外桃源,蔡德英叫好不迭,舟子请五人入屋,这竹篱茅舍,虽比不得高楼大厦的辉煌,可是另有其可人之处,幽静得非凡,舟子让五人坐下,才一一通问名姓。到此时,才知道这舟子叫谢邦恒,也是明室遗老之后,避世隐居于此,每日驾一小舟,钓钓鱼,掮把锄头,种种菜,表面上虽然逍遥,心里头却满腔亡国的悲哀。当时蔡德英把经过的事对谢邦恒说了一遍,谢邦恒一半感动,一半痛恨,弄得老泪纵横,难过非凡。 谢邦恒在此地只用一个小厮作伴,此时,他吩咐小厮去溪头挖菜,又把钓来的鱼统统从篮子里倒了出来,又洗了两尾咸鱼,半只咸鸭,帮着小厮动手煮菜宴客,蔡德英见他这番热心,自知不能辜负,有心自己也帮着烧火洗菜,谢邦恒这才喜欢,说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要这样直直爽爽的,才是真男子本色呢。” 菜饭煮好,酒也倒了些出来烫热了。谢邦恒对小厮说:“去请吴先生、方先生、张先生、杨先生来饮酒,就说有客人在此,他们有酒,顺便带些来也好。”小厮答应着去了。 原来谢邦恒所邀的五人,也都是明室重臣之后,热血的志士,姓吴的名叫士佑,姓方的名叫惠成,姓张的名叫敬之,姓杨的名叫杖佑,姓林的名叫大江,一个个饱学五车,孔武有力,当时这五个人听说谢邦恒宴客,便一齐跑了过来,有的带一樽酒,有的带一只鸡,总之个个都没有空手来,谢邦恒见了大喜,叫大家坐下,互相通了姓名,蔡德英等五人一见吴士佑他们,心里着实欢喜,谢邦恒便取过壶来斟酒,大家谦让了一番,坐下谈心,各人即席慷慨陈词,无非是激昂的复国反清的话,大家听了投机,连说带吃,直把些菜汤也喝完了。后来又是吴士佑和方惠成回去搬了点现成菜和一樽酒来,这一席直吃到半夜才撤席,这一夜在谢邦恒家用稻草打了一个大地铺,十一个人一铺睡了,吴士佑等听蔡德英讲起洪英先生在世的故事,齐口称赞,又见蔡德英等人才出众,心里钦佩,便都加入了洪门,各位要知道这吴士佑、方惠成、张敬之、杨仗佑、林大江五位,便是我们洪门的中五祖了。 当夜,吴士佑等五人一致要求和蔡德英他们去创业,蔡德英自然欢喜。次日,吴士佑等五人收拾收拾,便同蔡德英向惠州而去,谢邦恒却仍旧留在这里,在水路上招纳同志。 一日,蔡德英等实在走得乏了,正好前面有一个大寺,蔡德英说:“各位休息休息再走如何?”各人齐口说好。于是一同向这个庙宇走来,到山门口,只见挂着的一块朱底金色匾上写着三个颜体大字,叫做“珠宝寺”。 蔡德英等轻轻地敲了几下山门,便有一个知客和尚迎了出来,蔡德英等打个问讯,知客和尚让众人入内,斟茶端座,十分殷勤,知客和尚又同了众人参观庙宇,不在话下。 且说这珠宝寺有五个武艺十分出色的和尚,第一个名吴天成,第二个名洪太岁,第三个名姚必达,第四个名李式地,第五个名林永超,因为他们也是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时又硬不出头,而心里却又要报复,诸君要知道这种人要是生在现在,至少可以出洋活动,而明末清初时又没有飞机、邮船可以到外国去,惟一的简易妥善之法,便是做和尚了,这五个人正和前五祖一样,以做和尚为幌子。所以他们仍旧用的在家姓名,外面有时请教上下,便胡乱说上一个。———这五人也是识文能武的热血志士,当时他们见蔡德英等十人来了,也看见他们有些两样,竟上去搭讪了起来,请教一番之后,怎奈蔡德英等心虚,未免露出了些破绽来,吴天成洪太岁等是何等样人,已经肚子里有数,当下吴天成就给洪太岁飞眼色,洪太岁会意,便上前一把将蔡德英扭住道:“好大胆,想来混过我的眼睛。”马超兴等十人见样子不像,预备动起手来,吴天成连忙拉开,此时洪太岁禁不住笑了出来,吴天成跑上去对蔡德英说道:“列位敢是从少林寺来的?” 胡得帝抢着上前,紧握住拳头说道:“是少林寺来的又怎么样?” 吴天成这才笑了出来,说道:“究竟我还有点眼力。” 这时洪太岁上前向蔡德英一躬到底地说一声:“得罪!”弄得蔡德英毫无头绪,吴天成连忙说道:“要不是洪哥这一来,怎么能断定你们各位是少林寺来的呢?”接着,拖众人入厢房而去。 此时,蔡德英等各人还怀着鬼胎,处处提防,唯恐给吴天成他们暗算的。 到得厢房,吴天成对众人说:“请各位不必多疑,而且还要请教各位的尊姓台甫。” 蔡德英等见吴天成十分和气,打谅说也无碍,便一个个向吴天成他们五人介绍了。吴天成连连说“久仰”,一面又介绍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叫众人认识。是夜,摆酒款待,各吐肺腑,真个是一见如故,十分投机,蔡德英又提起组织洪门的事,这吴天成等五人自愿参加,共同砥砺。这五个人,便是洪门中的后五祖了。前中后五祖(3) 大家正在谈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小和尚忽报大队清兵到来。这一下众人谁不吃惊?吴天成说:“清兵来此,无非又是为了搜查大哥的事,山寺后面有一个小小机关,倒可以藏身得住。”说着,拉了众人到后园去了。 这园很大,种着些花草树木,并且有好些太湖石堆成的假山,此时蔡德英等也无心欣赏园景,只见吴天成跑到一块大太湖石边,在地下一踏,那块太湖石马上开起一个洞来,吴天 成对着蔡德英等十人低低地说:“就从这洞里钻下去,不要出声。”蔡德英等没奈何,只得往洞里钻,心想:“这么小的洞,怎么能藏得十个人呢?”谁知下了洞去,虽然黑得厉害,看不见洞有多大,但是暗中捉摸,觉得这洞说小点也有三间房大,蔡德英正在里面摸索,忽然看见一块地上有些光,而且有风进来,他跑到那里向上一看,上面圆圆地一块天,他想这也许是个枯井了。十个人便默默地坐在地窑里,一声不响。 吴天成、洪太岁等把蔡德英等送到地洞里之后,马上吩咐大小众僧一齐安睡,以待动静。 吴天成他们故意脱下两件衫来,又叫各僧在袜里暗置一把匕首,一会儿,有人紧敲山门,吴天成便叫机警的小和尚去开,小和尚去开了山门,只装做无事的样子,陈文耀大约是上司催得急了,竟自己走上来问小和尚道:“有没有五个和尚在你们这里借宿?” 小和尚假痴假呆地说没有,这时候,吴天成等也出来了,合掌念佛,等到陈文耀问话,他推说不知,陈文耀便要搜查,吴天成就让他们搜查,查到花园里,陈文耀直在太湖石边打圈圈,吴天成不禁捏一把汗,陈文耀又跑到枯井边去,说:“这井下有什么机关罢?”吴天成的心勃勃跳,只得挣扎着说:“没有。”陈文耀对枯井看了又看,最后又拿两块干土掷了下去,方才叫兵勇们走开了。 陈文耀兀的沉吟:“这几个秃驴到那里去了呢?” 吴天成又假意问陈文耀追赶什么人,陈文耀从头至尾讲了一遍,吴天成骂道:“有这等事,出家人怎能不守清规呢?自己不好好参禅,倒去管国家大事,这种人真是佛门的败类。” 陈文耀听了,点头说道:“像师父讲的话,才不失为一个出家人呢!国家兴亡,乃是天理循环,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事,明朝像洪承畴、吴三桂、钱牧斋、吴梅村这些文人武将都乖乖地剃了头呢,这些人倒居心叵测,大言不惭起来,真可以说是个佛门中之败类了。” 陈文耀这样说,吴天成肚子里暗好笑,想道:“这瞎了狗眼的东西,你当老子是个好人,其实老子也入了蔡德英他们一伙哩。” 说着,陈文耀等领兵走了,到近处镇上安歇不提。这里,吴天成等陈文耀去远了,才把蔡德英十人叫了出来,蔡德英叩谢救命之恩,慌得吴天成、洪太岁等跪倒地上,还礼不迭,吴天成说道:“大哥们要这样客套,便不像自己道中人,真的折煞小弟了。” 于是,十五个弟兄们重新叙谈,蔡德英预备连夜逃走。吴天成知道此处也不便强留,倒也不说客气话,不过,夜已深了,再加陈文耀等率兵在前,黑夜里说不定冲上了。所以劝蔡德英等明朝再走。蔡德英亦以为是,当夜十五个人又煮酒论时局,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谈得起劲,真个“不知东方之既白”。 吴天成等五人也要同蔡德英等十人一起走,说道:“情愿抛弃珠宝寺,弟兄们在一起,和衷共济,共图大计。”当时蔡德英连忙劝道:“我们不应该都合在一起,因为目下即使比我们再多十百倍的人也是不能举事的,所以对于老弟所说,兄弟不以为然,珠宝寺地势很好,你们五位老弟应该留在此地,好好广招贤才,联络同志。作个根据地。”吴天成等也以为然。只是依依惜别,岁不我与。不觉天已大亮了。 吴天成等忙招呼小和尚打水给众人洗脸,吃点心。蔡德英又叮咛了许多话,这才一声珍重,与吴天成等五人辞别而去。吴天成听了蔡德英的话,招罗贤才,为洪门征求弟兄,承继革命大志,这且不提。 却说蔡德英等十人,一日行抵乌龙山,只因大家走得疲乏,便在山上席地坐下,忽见一个樵子,手提斧头,挑着一捆树柴,一路唱着山歌而来,胡得帝连连点头,赞道:“倒是砍樵生活的悠闲。”蔡德英听说,正色言道:“大哥讲什么砍樵生活的悠闲,等我们把鞑子赶跑了,干什么都比这悠闲呢。” 说着,那樵子渐渐走近了来,见有这一伙过路人在此歇脚,凑凑热闹,便也在蔡德英对面一块大石上坐下了,擦擦汗,便攀谈起来,知道这樵子是明臣吴烈之子,名叫吴廷贵,也是不愿降清,在这乌龙山做了一个樵子。蔡德英见不是外人,也便将各人的姓名和过去的事约略讲给这吴廷贵听了,正说得投机时,远远看见旌旗招展,隐隐的听到马铃叮当,各人心里,不免一惊,一起从石缝里往下看。好!原来正是陈文耀那厮,带着兵勇追赶过来了。 蔡德英等见势不妙,揖别吴廷贵,说声:“全仗老兄救命。”十个人向西南小径逃走了。这里,吴廷贵仍旧装作砍樵,唱着山歌。唱着唱着,清兵们早已赶上山来,耀武扬威地对吴廷贵道:“砍樵的,有没有看见一群和尚从这里经过?”吴廷贵说“有”,陈文耀马上走上来问:“他们向哪道而去,有没有兵器?”吴廷贵计上心来,撒个谎道:“往东北小路去了,并没有什么兵器,样子也很狼狈。”陈文耀听说没有兵器,而且样子也很狼狈,心里颇为高兴,马上叫兵勇们前走,往东北小路追杀,他自己骑了马在后面走,也是陈文耀的阳寿该完了,此时吴廷贵正好站在一个较高的地位,陈文耀虽然骑着马,可还比他低两尺多。吴廷贵一想起这些走狗们平时作威作福来,心上一光火,拉起板斧,便往陈文耀的天灵盖上劈了下来,“嚓”一声,陈文耀连哼也没有哼一声,便呜呼哀哉了。歃血为盟 蔡德英等十人又过一险之后,一路往高溪庙而来。 真是有话便长,无话便短,一日来至高溪庙,大伙儿便在这庙里歇脚。 这庙中的方丈,名叫觉成,已是八十余岁的老人了。庙中和尚不多,然而地方不少,而且十分清静,这些地方,便显得觉成和尚办事的精明能干了。 这蔡德英等十人住在庙中休息,大家谈起马福仪这厮来,个个痛恶,人人诅咒,当时大家议决,以后加入洪门的人,必须经过一种手续,来表明他加入洪门的决心和对洪门的忠实。为了这个手续问题,大家又讨论了许多时候,不是嫌轻,便是嫌重,最后还是蔡德英提议歃血为盟,大家赞成,蔡德英又说:“我们不妨也补一补这个仪式,也好叫后来加入洪门的人心服。”大家赞成。 说着,便跑到这高溪庙后面一个草地上去。这是一个夜里,星月满天,照耀得如同白昼,没有一丝儿风,草地边的松柏参天,大约都是一二百年前物。如此良夜,蔡德英等便设座于中,焚香点烛,先拜天地,次祭崇祯,再次祭洪英先生。由蔡德英等祷告已毕,便一个个轮流跪下盟誓———这誓约是否是目下流传的誓约,做书的不敢胡说,只得从略。———誓言大约是:同心协心,灭满兴汉,反清复明,挽国运于既倒,救生灵于涂炭。誓毕,各人腰里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向左臂上一刺,把血滴在预盛的酒里,大家饮干。 由此,加入洪门才有歃血为盟的仪式。 蔡德英等本来一路上受风霜,有几个不免生了感冒,所以竟在高溪庙养息了好几天。在这几天中,蔡德英决定同众人向江西赣州去活动。 等生感冒的弟兄病好了,大家这才赶路,向赣州进发。一天,在路上邂逅唐王部将黄昌成,问起来,知道黄昌成是特地同了钟文君到湖北襄阳丁山去吊郑君达的墓。相逢之下,悲喜交集,热泪泉涌。因为弟兄恩义,不容犹豫,于是大家一同到襄阳丁山祭吊郑君达的墓,一路谈谈说说,不觉到了襄阳。 一日,大家稍微买了一点酒菜,去吊郑君达,———自然是偷偷摸摸而去的。———走近墓边,只听得有两个女人的声音,在那里嘤嘤地哭泣,带哭诉苦,凄惨得不忍卒闻。蔡德英听得出是郭秀英和郑玉兰的声音,走上前去,叫一声: “嫂嫂! ”郭秀英连忙抬头看,见是蔡德英和几个不相识的,心里益发难过起来,哭得也便更悲惨了。 这时候,君达的儿子道德、道芳在旁边,这两个孩子还认识蔡德英他们,迭口叫着:“伯伯! ”蔡德英等看见这孤儿寡妇,个个心酸。祭奠一番,正待离开,忽然一队清兵风驰电掣地跑了来。 原来张近秋因为火烧了少林寺,马福仪和陈文耀又死了,便把一切功劳,都拉在自己身上,清廷见他办事能干,便命他做了湖北的督抚,今天蔡德英等祭奠郑君达墓的事,又给暗探探着了告诉了张近秋,张近秋一听蔡德英等又来了,乃调动三军,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杀奔前来。 蔡德英等看见,知道厮杀是免不了的,便准备动手,郭秀英和郑玉兰看见官兵多,自己又是弱不禁风,才把道德、道芳托给蔡德英,逃走去了。谁知逃不多远,给清兵看见,拼命追来,郭秀英,郑玉兰恐怕受污,便投河自杀了。所以,郑玉兰和郭秀英便成了洪门中的“三英”之二。尸体飘飘浮浮,一日给谢邦恒见到,便把这两具尸首葬在三叉河边。 蔡德英等十数人到底不是清兵的敌手,厮杀一场之后,终究只得逃走。这回张近秋可一步也不肯把他们放松,便拼命地追。 蔡德英等逃至欧家庙,正好珠宝寺吴天成等五人和谢邦恒、吴廷贵也来了。蔡德英这才放了心,商议分三路反攻清兵。蔡德英、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方大开、黄昌成六人为一路。吴士佑、方惠成、张敬之、杨杖佑、林大江、谢邦恒为一路。吴天成、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和吴廷贵为一路,调度完毕,分路进发,或藏山下,或在河边,或在林中,过了半个时辰,只见张近秋率领人马前来,藏在山下的先发箭,一声呐喊,大家冲了出来,可怜张近秋没有做得几日官,便给洪门英雄击死了。于是清兵溃散,洪门势力渐强,加入的不乏其人,渐渐地使清兵头痛脑涨了。第二部分 大家正想打一个磕睡,忽然见尸首蠕地动了起来,自己把盖在脸上的冥钱拉掉,睁开两只眼睛,坐了起来。这一来,吓得众人丧魂失魄,叫了起来。而苏洪光忽然讲起话来,说道:“我到底活了!”说罢,大笑不已。红花亭 做书的现在要在此地分开一条岔路来写了。也许读者看了会觉得零乱,不过作者有作者苦衷,虽然作者的写作技巧太劣,但是伟大的洪门事迹,也委实太复杂了。 当郑成功派蔡德英、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方大成向闽、粤、桂,一带活动的时候,另外又派了一位智勇双全,博学多才的陈近南向云、贵、川一带进发,这陈近南天生一副铜筋铁骨,学识又高,办事谨慎精明,所以他在云、贵、川十分活跃。而且,能得到士大夫 阶级的信任。 各位要知道,在明末清初洪门萌芽时代,对于专讲空话,纸上谈兵的士大夫阶级是比干实际工作的人看得轻,洪门所需要的是热烈的忠心,宝贵的义气,讲的是仁、义、礼、智、信。那时的士大夫阶级,着实有些意志不坚,所以洪门中并不仅征求这种人材。而士大夫阶级居然受陈近南熏陶,这就可以证明陈近南的本领了。 话休絮烦。康熙九年八月十五日,陈近南在四川雅州开精忠山,一时热血份子都翕然来归,陈近南便率众弟兄在四川各山地隐藏,训练,准备待机出动。 当时,精忠山有烧四牌名方宾良的,因为他老是歪着头给人讲话,人家便送了他一个绰号,叫做“弯帽根”。后来,人们平常都只呼他的绰号,而不叫他的名姓了。这“弯帽根”的加入精忠山,内中是有人指使的,指使他的是四川建昌镇台马赓武,方宾良便是他的心腹,因为他听见洪门这个组织厉害,特意派“弯帽根”加入以作内线,刺探究竟的,这也是“弯帽根”有本领,他装腔作势做出许多服从洪门的举动来,连陈近南也给他瞒过。 陈近南日日对众演说亡国的悲惨,激励大家反清复明,数月以来,个个都言听计从,独有这“弯帽根”不受感化,反把洪门的内幕统统去向马赓武告密了,马赓武一听洪门要造反,这还了得?便派大兵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把陈近南包围,总算吉人天相,陈近南终于逃了出来。一直到湖广的白鹤洞中出家了。 陈近南的出家无非是掩人耳目,他知道四川洪门弟兄尚多,便密令各弟兄分散活动,务必前仆后起,百折不回,不屈不挠。这些弟兄是清兵越杀他们,他们的决心便愈坚,丝毫不怕。马赓武把洪门围攻了一场,而洪门的弟兄却更多起来了。 陈近南在白鹤洞出家,自号“白鹤道人”,纵使清廷如何严缉,陈近南已改名“白鹤道人”,神不知,鬼不觉,谁还知道?所以陈近南在白鹤洞中,假痴假呆,活动得依旧相当厉害,而白鹤洞在那时,便成为洪门一切机密大事的聚会地,陈近南便成为洪门的主持人了。 这白鹤洞后面,有一个洞,既深且宽大,可容一百多人。洞里有一个亭,匾上写着“红花亭”三字,洪门中人议谈事情,都在这“红花亭”上讨论的,而“红花亭”三字,便成为会议的代名词,道中人听说“红花亭”三字,便知道今日有事开会。外人是无论如何摸不着头脑的。 “红花亭”三字,洪门中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海外洪门开香堂时,必定以“红花亭”居中,在香案上,放在最高位置。由此,便可见“红花亭”在洪门中的崇高了。神圣之战 蔡德英等分途向襄阳进发,在路上晓行夜宿,非止一日,一天来到襄阳。 他们此来目的,是来投奔万云寺主持万云龙的,即洪门中的达宗,这万云龙俗家名字叫作胡得起,浙江太昌府人氏,本来做潞王的部将,武艺高强,真个有万夫不当之勇,因为潞王在山东独立,清兵进伐,杀得潞王的军队瓦解冰消,这万云龙任他本领再高强,也是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了。气愤之余,才入万云寺为僧,暗地里仍旧做他的反清复明工作。这万云 龙和陈近南交情很好,无异手足,平时极有连络,也是当时洪门的领导者。 闭话少叙,却说这万云龙看见蔡德英等前来,自然十分欢喜,连忙吩咐小和 尚煮茶备饭,派弟兄四出放哨,以防给满奴知道,不在话下。 这万云龙虽在万云寺出家,可是外界的事也屡有所闻,比如少林寺被焚,众弟兄惨死等等,万云龙都知道一点,不过总未能够证实,现在蔡德英等来了,连忙问起,才知道完全是实,这一怒,发可冲冠,后来知道张近秋、陈文耀两个也已死掉,才算出了一点气,叹一口气道:“国仇私仇,不知报复,非为人也。” 这天夜里,万云龙率领蔡德英等去拜陈近南,这陈近南和蔡德英,也是很要好的朋友,相见之下,欢慰的情形,当然是意想中的事,陈近南见群贤毕集,便入红花亭,分派坐下,由蔡德英报告少林寺被烧一番经过,大家更把个满清恨如切骨,当时大家公推陈近南做洪门的主持人,万云龙掌握兵权,为全军统帅,蔡德英等前五祖为先锋,吴士佑等中五祖为左翼,吴天成等后五祖为右翼,至于黄昌成和妻钟文君、周洪英、谢邦恒、吴廷贵等都作为后备,公决以后从速训练,广招兵将,要买人心,准备向满清挑战。 于是,大家退出红花亭,各人去做各人的事,按下不提。 一日,有一少年专程往访陈近南,自称为明室之后,崇祯之孙,名朱洪竹,陈近南听说之后,一声启请,少年入内,陈近南让坐,问朱洪竹根底,宫中事情,流落经过,朱洪竹一一对答,半点不错,待讲到流落经过的事,不免声泪俱下。陈近南见他举止谈吐,绝非俗人,才又集洪门弟兄于红花亭,立朱洪竹为王。 由此,洪门实力更大,经一番训练之后,士气极旺,万云龙与众弟兄商榷,认为可以发动了。在康熙十二年五月十三日,由陈近南发号施令,洪门大军,向武昌进发,清兵见这支兵马,勇不可当,未战先已气馁,所以一路上大府小县,克服了不少。 清帅闻报,急得两脚发跳,眼看着洪门大军指日就要逼近武昌,武昌若失,湖北便完了,才调动了全省精良军队,由于成龙———武昌守将———率领抵敌,起先洪门军士因为士气振旺,战事上还站在主动地位,后来便渐渐地有些支持不下,于成龙调度有方,武艺又高,到后来,终究寡不敌众,洪门的军队给于成龙击败。而朱洪竹、万云龙两位,也在这一战中殉难了。 这时,清兵如狼似虎,追袭不遗余力,洪门弟兄就此溃散,陈近南机警,依旧逃到襄阳,在白鹤洞中做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