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简明世界通史(上)-11

作者:李纯武、寿纪瑜等 字数:24343 更新:2023-10-09 10:14:51

查理波拿巴约瑟夫 拿破仑 路易 耶罗姆(那不勒斯国王 (法国第一执政官 ( 荷 兰 国 王 (威斯特伐利亚国1806—1809年) 1800—1804年) 1806—1810年) 王 1807— 1814(西班牙国王 ( 法 国 皇 帝 (死于1846年) 年)1808—1814年) (死于1860年)(死于1844年) 1804—1814年)(死于1821年)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拿破仑(二世)死 统 1848— 1851于1832年) 年)(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1852—1870年)(死于1873年)约,欧洲大陆上出现了和平局面。1800年以后几年间,拿破仑政权在内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了军事独裁制度,但又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社会经济要求,把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稳定下来了。首先,拿破仑政府在重建秩序的名义下,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革命开始以来建立和实行的地方自治制度被取消了,中央任命的省长和以省长任命的市长和乡镇长代替了民选的地方官员。全国从上到下由集权的行政①根据这部宪法规定,新当选的第一执政官为拿破仑,第二执政官为法学家康巴塞雷斯,第三执政官为过去的大法官勒布伦。机构严格控制,而行政机构的统治权归根到底又由拿破仑一手总揽。整个国家机器听命于一个人的权力意志,所谓的中央集权实质上变成了个人集权。国家的各级官员和军队的将领都成了一个人的办事僚属,一时得心应手。但是把权力的基础置于一个人的意志上却是十分危险的。此外,拿破仑政权严格控制舆论,1800年查封了许多报刊,只允许听命于它的报刊存在,又建立了苛刻的书报检查制度。用人方面,拿破仑采取融合政策,对放弃自己主张的派系表示和解态度,从前享有特权的贵族和教士、革命期间被驱逐的人以至从前的雅各宾派都能进入政府,但是拿破仑绝不容任何人的反对。担任警察总监的富歇死心塌地为他防范和镇压反对派。其次,鉴于天主教的势力在法国根深蒂固,革命以来宗教问题又是社会动乱的一大因素,同时要利用宗教巩固统治,拿破仑改变了雅各宾派的反宗教政策,着手同天主教反抗分子和罗马教皇和解。1801年,他同罗马教皇签订教务专约。按照专约规定,法国政府承认天主教是法国绝大多数公民的宗教,教士的薪俸由国家支付;罗马教皇不要求发还革命期间没收的教会土地,并承认法国政府有权监督教士的活动。在这次妥协中,拿破仑坚持了天主教会从属于国家而不从属于罗马教皇的政治原则,但是他要借“神职宪兵”帮助维护统治的目的也是十分明白的。在他参与审订的《教义问答》里明确地说:“尊敬和侍奉皇帝就是尊敬和侍奉上帝。”第三,拿破仑特别要表现他自己是私人利益的保护人和立法者,亲自参与了法典的制订。1804 年,法国颁布了《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以后相继颁发了《商法典》和《刑法典》。这些法典排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法规,清除了从前司法上的混乱局面,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它们宣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他们的出身和财产如何;它们保障资产阶级私有制的神圣不可侵犯,包括广大农民的小块土地;它们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信教自由、选择职业的自由,等等。法典的规定远比当时欧洲封建国家的立法进步,但是比革命时期的一些立法却后退了一步。到后来拿破仑为所欲为,以个人的意志代替了法典。第四,拿破仑深知,统治一个国家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发展经济,增进人民福利。此外,他还想把对外战争的光荣同内部的繁荣结合起来,以炫耀自己的统治。为了取悦农民,他保证他们占有革命期间取得的小块土地。为了取悦资产阶级,他奖励工业发展,扶植长期停滞的对外贸易,平衡预算,实行健全的货币政策,建立关税以保护法国商品的竞争能力,设立法兰西银行作为政府的财务代理人。由于对外战争的掠夺,预算取得了平衡。在执政府和帝国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发展。除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以外,法国产生了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法国工业革命是从棉纺和毛纺部门开始的,到1812年共有二百多家机械纺纱厂,其中很多是大型的。到1811年,工业生产比1789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拿破仑政权鼓励发展工商业,增加就业机会;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继续实行《列沙白里哀法》,阻止工人结社和罢工。第五,拿破仑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法国需要有训练的军官带领军队,需要有能力的官员执行政策法令,需要有技术的人材发展经济。法国的教育体制因公立中学(Lycée)的设立而有所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都受到鼓励。1808年设立了法兰西大学。它一度很象是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为全国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并且监督各级学校。荣誉军团首次授勋拿破仑政权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完备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要求说,这是前进,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拿破仑的内政措施还有明显的倒退的一面。1802年,他建立了荣誉军团,由终身有爵位的人组成,自任军团长。荣誉军团不按出身门第而按军功授勋,这实际上是在建立新的等级制度。拿破仑曾说:“贵族政治总是存在的,在贵族中消灭了它,它会转移到中产阶级的富豪之家。”建立荣誉军团就是开始建立新的贵族阶级。帝国时期,荣誉军团制度发展成为新的世袭帝国贵族,各级文武官员受到不同等级的封爵,从亲王、公爵到伯爵、男爵、骑士。同时,帝国还订立了繁文缛节的宫廷仪式和法规。法国一位历史家说,拿破仑“在以专制制度取代自由之后,又用贵族政治来破坏了平等”。拿破仑政权的内政措施有进步的成分,其中也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有倒退的一面,倒退到某些措施同旧制度相结合。这就是这个政权的两重性。对外战争  英法的亚眠和约只是一个短期的停战协定,因为英法这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争夺霸权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英国本来只需要一个短暂的缓兵时机,而拿破仑也没有放弃通过战争胜利扩大个人权势的打算。亚眠和约以后,拿破仑在德意志、瑞士和意大利扩张领土的行径,给英国造成了决裂的借口。1803年5月,英法绝交,战争再起。1805年,英、俄、奥等国结合起来,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法国港口的侵英军事准备(设想图)这一次,拿破仑准备入侵英国。为此,他在多佛尔海峡法国一边的布伦和加来等港口集中了二千艘船只,十多万兵员,九千匹马和许多大炮。为了引诱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统率的舰队远离欧洲,他派出法国舰队驶向西印度群岛。纳尔逊识破了法国调虎离山的计策,法国舰队回航了。1805年10月,在西班牙西南海岸的特拉法加角,英国舰队歼灭了法国舰队。纳尔逊在这次海战中阵亡,而英国海军取得的这次胜利却使拿破仑入侵英国的计划彻底破产,只好望洋兴叹了。特拉法加海战见图版(44)那时候,奥国军队已经进入德意志南部,两支西进的俄国部队准备同奥军会合。拿破仑早已离开布伦,10月初率军十六万渡过莱茵河,到达德意志南部,乌尔姆一战击溃了奥军。这一战的胜利正发生在特拉法加海战的前夕。此后,法军乘胜前进,11月中占领维也纳,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的一周年,在奥斯特里茨击败了俄奥联军。奥斯特里茨战役的第二天,拿破仑传令嘉奖全军,命令中说:“士兵们,你们以不朽的光辉装饰了你们的军旗。俄皇和奥皇的十万大军,不到四天就被你们切断了或击溃了。”“这样,两个月时间,这个第三次同盟就被打败了,并且崩溃了。”俄军以且战且退的方式后撤。奥地利又被迫签订和约,割让了大量土地。战争的胜利使拿破仑沾沾自喜;国内的阿谀奉承使他飘飘然。对内他日趋反动,对外继续扩张。法国的对外战争此时已经从革命的战争变成了“帝 国主义战争”。①1806 年,拿破仑驱逐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的国王,把他哥哥约瑟夫扶植上去;使荷兰人拥立他弟弟路易为荷兰王国国王;把德意志南部和西部的十多个邦结合成为莱茵同盟,自称它的保护人;迫使德意志帝国即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撤销称号;又把一些被法国占有的地方强作帝国公爵的封地。这些侵略行为,激使他的敌国继续作战,9月,英、俄、普鲁士、瑞典结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805—1807年重大战役拿破仑和往常一样,以他用兵神速和集中兵力进攻的战术打击同盟国军队。1806年10月14日,在耶拿和奥尔施塔特同时进行的两个战役中,法军击溃了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不久进入柏林。法军占领普鲁士以后,在波兰同俄军相遇,1807年6月,在孚利德兰战役中击败俄军。到这时,法国军事力量的强盛达到了顶点。孚利德兰战役以后,俄法开始议和。7 月初,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拿破仑在提尔西特会面。会谈是在普俄交界的涅曼河上一只木筏上举行的。他们签订了提尔西特条约。亚历山大一世承认法国在欧洲所造成的政治上和领土上的变动,即承认它在中欧和西欧的领导权;拿破仑答应帮助俄国满足它对东欧和土耳其的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还答应成为拿破仑的反英同盟者。俄法结合,妄图瓜分世界:“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①至于普鲁士,在提尔西特条约中,它的领土被割掉了一半。拿破仑把普鲁士割让的易北河以西土地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小邦合并成威斯特伐里亚王国,派他的弟弟耶罗姆当国王,这个王国加入了莱茵同盟。拿破仑又把从普鲁士手中夺来的波兰领土组成华沙大公国,让自己的同盟者萨克森国王兼任大公。提尔西特会见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  提尔西特条约签订以后,拿破仑踌躇满志,权势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是法国的皇帝兼任他制造的意大利王国的国王,他是莱茵同盟的保护人和瑞士的仲裁人。他的兄弟几人分任荷兰王国②、那不勒斯王国和威斯特伐里亚王国的国王,而他又是他们的和华沙大公国的宗主。俄国是他的同盟国,奥地利和普鲁士被他打败,一时不得不听命于他。看来,他在欧洲的强敌就只英国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形势(1810年)英法之间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争霸权,争市场。英国早已对法国实行封锁。法国用武力对付英国已是鞭长莫及,于是改用经济手段,想把英国排出欧洲大陆的贸易关系之外。1806英法的抢夺(漫画)(拿破仑刀割欧洲,英国人刀割海洋)年和1807年,拿破仑两次发布命令,宣布封锁英国,绝对禁止同英国人作任何买卖和进行任何交往。如果在法国①参考《列宁选集》,第二卷,第850页。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1页。②荷兰国王路易,不听从拿破仑的命令,1810年荷兰并入法国。和它同盟国领土上发现英国货一概没收。这就是所谓的“大陆封锁”政策。拿破仑推行这一政策在法国和欧洲大陆诸国之间造成了新矛盾,引起了私人的不满和工商业资本家的责难。它没有起到从经济上掐死英国的作用,却为法兰西帝国造成了困难。英国军舰拦劫法国和中立国的商船,用走私的办法把英国货运到大陆包括法国。法军枪杀马德里市民(1808.5.3.)见图版(45)1807年,法国借口经济上依赖英国的葡萄牙拒绝参加大陆封锁,出兵葡萄牙,占领了它。1808年4月,西班牙政变,国王被推翻,他的儿子继位。法国又乘机干涉,出兵侵占了西班牙的许多地方。5 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爆发反法起义,各地纷纷掀起反抗侵略者的游击战争,7 月间包围了两万法军,迫使他们投降。拿破仑虽然把他哥哥约瑟夫从那不勒斯王国国王的位置上转到西班牙王位上,他自己也曾率领军队去镇压西班牙人民,西班牙人民①的反抗烈火却愈烧愈烈。法国统治下各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星火已经燃起来,这又是法兰西帝国的大隐患。法国军队在法国领土以外作战,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基础的破坏。在他们的冲击下,“神圣罗马帝国”倾覆了,几十个德意志小邦被取消了,从而减轻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割据状态;法军征服的地方,废止了封建农奴制法律,推行了资产阶级的法典,这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开头,拿破仑率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把他们看作革命军队衷心欢迎。他们相信法军会带来“自由、博爱、平等”,拿破仑也曾经以此为号召。1796年第一次进军意大利,他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法国人民是你们的朋友;怀着信心接近它吧,你们的财产、宗教、风俗习惯都会得到尊重。”“我们是作为宽宏大量的敌人而作战的,我们希望消灭奴役你们的暴君们。”事实同言辞相反,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物,送回本国;征发人力、物力,支持他不断发动的战争。他作战的目的本来是为法国在欧洲取得政治上、商业上和工业上的优势地位,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引起被征服和受压迫人民的反抗。1808年以后,这种反抗在西班牙、葡萄牙起来了,在意大利起来了,在德意志也起来了。欧洲民族主义精神产生于法国革命之中,传播到其他国家,最终导致拿破仑的覆亡。法俄签订了提尔西特条约,沙皇成了法国皇帝的同盟者。但是法俄之间仍然不断产生利害冲突。拿破仑扩张附庸国华沙大公国的领土,沙皇感到威胁,怕俄国占有的波兰领土会分离出去。俄国谷物一向大量输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廉价工业品,大陆封锁政策损害了俄国的利益,拿破仑也怕俄国再同英国结合起来反对法国。为了独自称霸,拿破仑决定进攻俄国。1812年6月,他率领“大军”五十万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俄国人坚壁清野,保存实力,回避决战,且战且退。法军统帅部看到远离基地作战很有失败危险,寻求速战速决。法军越东进,供应越困难。拿破仑的一个助手报告说:“看不到居民,抓不到俘虏,拾不到一根蔓藤。我们在俄国居民的心脏地带,但是我们象在大洋上的一条船没有指南针,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9 月初,发生在波罗丁诺的一次会战,双方都损失了几万人,但是法军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接近莫斯科了,拿破仑高兴起来,他号召:“前进,让我们打开莫斯科的大门!”法军进城了,那是一座空城。当天夜里,莫斯科起了大火,①拿破仑的妹夫缪拉继约瑟夫为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连烧了五天五夜。法军住在有计划破坏的空城里,找不到粮食。俄国不求和,严冬又到了。10月间,拿破仑命令法军西撤,一路遭到俄军的拦阻,人民武装的袭击,加上冻馁,死伤累累,“大军”成了零星残军,退出了俄国。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在报告里写道:“拿破仑率领四十八万军队来,回去的约有二万人,被我们俘虏的至少十五万人,缴获大炮八百五十门。”侵俄战争为法兰西第一帝国敲响了丧钟。1813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加了新的反法同盟。拿破仑征集新军应战,但是法军元气大伤,已经难以恢复了。10月间,在德意志境内的来比锡进行一次大决战。对被法国奴役的各国人民说,这是一次“民族之战”。法军在这次决战中败北,法兰西帝国和受它控制的附庸国家开始土崩瓦解。第二年4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西海岸的厄尔巴岛。在联军刺刀的保护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回到了法国王位上。统治法国、叱咤风云十五年的拿破仑,就这样垮了。他虽然把法国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欧洲各地,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基础,但是他用专制统治破坏了法国人民在革命中争得的自由,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激起法国人民的不满,招来了全欧洲的敌意。他一时权倾欧洲,随心所欲,终于众叛亲离,一朝覆亡。他的失败证明,时代已经前进了,专制主义的老路是行不通的。拿破仑的权势的覆辙就在这里。“百日”  战胜各国代表在奥国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谈判欧洲的分割问题。几个主要国家正为利害冲突相争不已的时候,传来消息,说拿破仑重返法国。事实是,1815年3月1日,拿破仑在法国南部登陆,北进路上,号召老部下集结起来。路易十八派兵阻截,士兵纷纷倒戈。波旁王朝不得人心的复辟,昔日拿破仑战争的光荣,都对拿破仑的胜利北进提供了帮助。3 月20日,拿破仑象凯旋英雄一样进入巴黎,法兰西帝国再生了。作为皇帝,他答应为法国人民建立真正的自由制度,通过真正的选举建立实在的议会。欧洲诸国再一次结合起来对抗拿破仑。1815年6月中旬,英国威灵顿公爵指挥的军队和普鲁士布洛克元帅指挥的军队,在布鲁塞尔附近的滑铁卢战场上,决定性地打败了法军。拿破仑再次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孤岛圣海伦岛,1821年死在那里。滑铁卢之战见图版(46)这就是历史上的“百日”,一个历史的插曲。第六章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第一节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维也纳会议的召开  1814 年春,拿破仑还在军事上作最后挣扎,但是他的立足点已经空虚了。反法同盟联军到达法国境内,直搏巴黎,3 月底进入巴黎。早在3月9日,奥地利、普鲁士、俄国和英国签订《夏芒条约》,约定①四国结成同盟,为期二十年;同意推翻拿破仑,不许他和他的家族重返法国王位;对欧洲领土的重新安排给予保证。拿破仑宣布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以后,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5月30日,法国同同盟国家签订了《巴黎条约》,规定法国本土以其1792年的疆域为界。这个条约还规定交战双方列强派出全权代表到奥国首都维也纳,举行国际会议,确定安排,以完成本条约的规定。从1814年9月到1815年6月,奥国首都冠盖云集。欧洲的王公贵族、高官显宦,怀着各自的目的,赶到维也纳,以庆祝“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这些人有个共同点,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的冲击,他②们“什么都没有学到,却什么也没有忘记”。他们忘不了他们的统治权,一心想恢复法国革命以前的政治秩序。他们忘不了寻欢作乐,举行了无尽无休的宴会、舞会。当时的维也纳,“通常豪华的娱乐一应俱全;有些还是很不寻常的。花钱象流水一般,仿佛占代传说中的金河冲溃了河岸一样。”有人嘲讽维也纳会议,说了一句令人牢记不忘的话:“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维也纳会议尽管如此,维也纳会议却是一次确定欧洲命运的会议,一次影响十九世纪欧洲局势的会议。出席会议的人很多,但是掌握会议的只是那几个巨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外相卡斯尔瑞,奥国外相梅特涅,普鲁士全权代表哈登堡。沙皇以欧洲的救世主自居,但是维也纳会议的主要角色要数梅特涅。梅特涅是一个典型的反动人物,憎恨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仇视革命,轻视人民,把民族主义看作极大的危险。法国虽是战败国,但是它的代表达列朗以其狡诈的外交手段,在会上利用矛盾,煽风点火,浑水摸鱼。他倡导的“正统主义”原则,正中大多数与会代表的心意。因为这个原则意味着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欧洲统治秩序,意味着反对民族民主运动。达列朗代表法国,挤入了英、俄、普、奥的行列,在维也纳会议的决策上起着作用。事实上,重大的决定都是在小型的秘密会议上讨论而由几个大国作出的。维也纳会议的重大决定  在维也纳,几大国各有自己的扩张野心,因此在重分欧洲领土的问题上矛盾重重,争吵不休。一个参与会议的奥国人说:“亚历山大驾临维也纳以后,就与奥国、英国和法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争执。”最严重的争吵起于萨克森①和波兰的领土瓜分问题。俄国同普鲁士达成①文件写的日期为1814年3月1日,有的历史著作指出这个日期是虚构的。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页。①德意志境内的一个邦,与普鲁士为邻。谅解,它同意普鲁士争取获得萨克森,而以普鲁士支持它取得华沙大公国为条件。奥国得到英国的支持,反对这种安排。法国站在奥、英一边,利用分裂形势,巩固自己的外交地位。会议在矛盾的激流中拖延。到1815年初,几大国由于利害关系结成两个集团:俄普一方对抗英、奥、法一方。后三国还结成秘密同盟。双方的分歧发展到以兵戎相见的地步。最后,俄普后退了。就是在这种争吵声中,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1815年的欧洲法国,造成了“百日”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维也纳的争吵。维也纳会议达成了最后协议,条约于1815年6月9日签字。维也纳会议重新分割了欧洲的领土。按照规定,波兰重被瓜分,十分之九的波兰领土包括首都华沙在内都被俄国占有。此外,俄国还占有芬兰和比萨拉比亚。德意志组成邦联,包括三十五个邦和四个自由市。奥地利在邦联里居首席地位,雄踞一旁的有同它争权的普鲁士。邦联内的领土调整,实际是听任普奥宰割。萨克森北部和莱茵省归并普鲁士。奥地利取得意大利的广大地区,重新占有了伦巴底和威尼斯。意大利仍然四分五裂:撒丁王国①取得热那亚;教皇国和那不勒斯王国得到恢复;在中部还分为几个小国:托斯坎那、帕尔马和摩地那。这种分裂是按奥地利的意愿造成的,这有利于它对意大利的控制。此外,会议承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同时会议又不顾有关民族的意愿,把比利时同荷兰合并,把挪威同瑞典合并。至于英国,从加强其海上霸权的目的出发,取得了这些土地:在地中海,占有马耳他;从法国手里夺得西印度群岛的多哥巴和圣路西亚以及印度洋上的毛里求斯;从荷兰手里取得南非的开普殖民地和锡兰(斯里兰卡)。按照会议推行的“正统主义”原则,许多国家被推翻的旧王朝卷土重来。波旁王朝不仅在法国而且在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王国复辟。萨伏伊王朝在撒丁王国复位,教皇又成为教皇国的首脑,德意志邦联的许多王公恢复了他们的统治,奥伦治王朝再次统治尼德兰。经过拿破仑的“百日”和滑铁卢的战败,法国只得再同同盟国家签订新的条约——第二次巴黎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的领土以其 1790 年的疆域为界;法国东北的十七个城堡暂由联军占领;它还得赔偿战费七亿法郎,归还掠自各国的艺术品。维也纳会议的决策者逆时代潮流而动。他们推行“正统主义”原则,一味维护封建君主和贵族的统治权力。他们重划欧洲领土,只顾大国利益,不惜违抗民族主义潮流,践踏民族意识,宰割弱小国家。因此,维也纳会议也是列强的一次分赃会议,它的许多决定为此后的欧洲造成了不安的因素。神圣同盟和欧洲的反动局面  维也纳会议以后,沙皇俄国一心充当欧洲的宪兵,妄想扑灭革命,扼杀民族运动。1815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发表宣言,倡议欧洲各国君主建立“神圣同盟”,以保卫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义。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响应倡议,同沙皇一起首先签署了宣言。他们以“至为神圣的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的名义,宣布他们维护现状的坚定决心,也就是表示了对任何地方发生的革命都要镇压的反动意志。欧洲大陆的各国君①领土包括庇蒙得和撒丁岛。主①相继签字参加。神圣同盟“是所有欧洲君主在俄国沙皇领导下反对本国人民的一个阴谋”。②1815年11月,英、俄、普、奥又缔结第二次四国同盟条约,相约在二十年里以武力维护巴黎条约和维也纳条约所作的安排,这既包括关于欧洲领土的划分,又包括关于排除拿破仑及其家族重登法国王位的决定。缔约国还同意定期开会,讨论有关的“共同利益”的问题。这就是采用定期会议的办法,维护它们确立的欧洲新秩序,从而把维护“神圣同盟”目的的手段具体化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控制欧洲局势的机器,一时似乎运转自如。开头,它们注视法国,看它是否不出乱子,是否按期交付赔款。1818年,四国在亚琛开会,对法国的局势表示满意,决定从法国撤出联军。同意法国参加“四国同盟”。会上,沙皇挥舞“神圣同盟”的旗子,要求同盟国家派兵,镇压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对拉丁美洲另有自己的打算,反对沙皇的建议。最后,沙皇只好以会议所号召的空泛的“道义的团结”为满足。四、五年间,欧洲陷于反动局面,各国统治者采用各种措施防止革命发生,防止自由思想传播。在奥地利,不经官方检查,不得印刷任何书刊;政府官员在海关检查外国书籍,以阻塞自由思想越境。在德意志,禁止学生非法结社,实行严厉的书刊检查制,政府派人住在大学监督讲课和学生的活动。甚至在多年有些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英国,政府也采取了严格的政策:1817年停止实行一百多年来沿用的《人身保护法》;1819 年颁布《六项法令》,极大地限制人民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维也纳会议的决策者和“神圣同盟”的头子们采用高压办法,似乎把欧洲的秩序巩固下来了。但是,时代的潮流毕竟是不可抗拒的。接踵而至的革命开始对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欧洲新秩序猛烈地冲击了。①除教皇和土耳其君主以外。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5页。第二节  革命新浪潮和神圣同盟瘫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运动  维也纳会议以后,“神圣同盟”所造成的欧洲反动局面是短命的。它不仅是荒诞的,而且证明是徒劳的。因为那种局面不仅没有造成各国内部不受扰乱的宁静,相反,从1820年到1848年,几乎在欧洲各地,暴动和革命此伏彼起。1820年,麻烦首起于西班牙。在那里,复辟的国王斐迪南七世(1814—1833年)停止实行宪法;重新确认封建主的特权;复活宗教裁判所,听任宗教压迫。他还宣布要收拾支离破碎的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局面,集合舰队准备载运军队去拉丁美洲,加强力量,镇压那里的独立运动。1820年1月,平地一声春雷,西班牙部队发动了革命,烈火迅速蔓延。革命者要求实行 1812年宪法。斐迪南七世慑于革命威力,同意革命要求,宣称自己为立宪君主。俄国沙皇听到西班牙革命的消息十分惊恐。他知道,如果西班牙革命运动传播开来,各国君主就没有安全可言,而“神圣同盟”也将土崩瓦解。他发出通报,倡议欧洲君主集会,宣告废除西班牙宪法。他声称,压制革命是欧洲列强公认的原则,是作为“神圣同盟”签字国的信条而存在的。沙皇的倡议遭到英国反对。英国外相宣称,英国只承担这样的义务:阻止拿破仑及其家族重返法国王位,维护维也纳会议所作的领土安排,没有责任去干涉别国内政。恰在同时,意大利半岛上的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都爆发了革命,要求民主,要求宪法。奥国首相梅特涅从维护奥地利控制意大利的目的出发,同意沙皇的倡议。1820 年,一次国际会议在特洛包①举行。会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对革命如疯如狂的仇恨情绪,诱导奥、普共同发出通告,重申三国决不承认人民有权限制他们君主的权力。英国再度表明它的立场,外相在英国议会讲话,表示同特洛包通告“缺乏共同的认识”。同盟国家之间的裂痕扩大了。而奥地利为了控制意大利,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于 1821年悍然出兵意大利,镇压了那里的革命,稳住了撒丁国王和那不勒斯国王的统治,也稳住了奥地利对意大利人民的奴役地位。1822 年秋冬,另一次国际会议在维罗纳②召开。议程上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本来是希腊的独立革命问题,但是会议开幕之前,西班牙的形势更紧张了,以致会议把注意力集中到西班牙革命问题上。会上,法国征询与会列强是否同意它派军队进入西班牙。英国反对武装干涉,阻止了同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去干涉西班牙。1823年,法国采取单独行动,派兵到西班牙,恢复了西班牙国王的反动统治,取消了西班牙宪法。“神圣同盟”虽然镇压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革命运动,凶相毕露,但是它本身也露出了破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的。希腊民族起义  就在奥地利军队镇压意大利革命的时候,希腊爆发了反对土耳其素丹的民族起义。四百年的外族统治,给希腊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痛苦和灾难。但是,希腊人民始终保持民族特点,为争取独立长期战斗不息。从十八世纪下半期开始,希腊资产阶级基本上以航海和商业起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加强,他们的民族觉悟也提高了。①在德意志境内。②在意大利北部。希腊这块欧洲文化的发祥地,自从马其顿王南侵以来一直命运多舛,先处在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后又遭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奴役。人们怀念古希腊光辉灿烂的文化,孕育着希腊“文艺复兴”的思想,渴望重振古希腊的声势,恢复希腊的独立。希腊杰出的诗人和革命家利加斯(1757—1798年)展开了大规模的革命活动和启蒙运动。希腊爱国志士在各地纷纷成立秘密团体,酝酿起义。1821年3月,他们在摩里亚半岛(即伯罗奔尼撒)点燃起义烈火,迅速波及整个希腊本土和爱琴海上诸岛。成千上万农民拿起棍棒、镰刀,纷纷加入游击队。他们摧毁土耳其地主的庄园,杀死土耳其政权的代表人物。1822年,他们召开议会,制订宪法,成立政府,宣布希腊独立。开奥斯岛屠杀见图版(47)土耳其素丹政府对希腊发动大规模的镇压,实行残酷屠杀。例如土耳其军在开奥斯岛的暴行骇人听闻。全岛十万居民幸免于难的不到二千人,其余的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卖为奴隶。反动的“神圣同盟”还斥责希腊人民的民族起义是反对“合法君主”的叛乱。梅特涅甚至提议进行干涉,帮助土耳其素丹。但是,各国人民对于外国统治下的希腊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其光辉的《哀希腊》的诗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感情:一方面哀叹希腊人民遭受外国压迫,一方面期待他们象古代希腊人反击波斯侵略那样奋起战斗:也好,置身在奴隶民族里,尽管荣誉都已在沦丧中,至少,一个爱国志士的忧思,还使我作歌时感到脸红;因为,诗人在这儿有什么能为?为希腊人含羞,对希腊国落泪。*        *        *我们难道只能对好日子哭泣和惭愧?—我们的祖先却流血。大地呵!把斯巴达人的遗骨从你的怀抱里送回来一些!哪怕给我们三百勇士的三个,让温泉关英勇的决死战复活。而今,希腊人民起来战斗了。拜伦亲身投①入,并且献出了生命。欧洲列强怎样对待希腊民族起义,一时成为欧洲的一个问题。“神圣同盟”各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英国外相坎宁刻画说:“各国为自己,上帝为我们大家。”它们由于利害冲突,意见分歧,各行其是,顾不得维护“神圣同盟”镇压革命和民族运动的信条了。在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国际局面下,希腊人民几经苦斗,于1829年赢得了独立。这一结果直接打击了“神圣同盟”,大大削弱了它。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沙皇俄国在国外充当“欧洲的宪兵”,在国内加强反动的农奴制,强化专制统治。但是,沙皇政府阻止不了封建制度①译诗转引自《唐璜》第三章第二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76页。个别词作了改动。温泉关决死战故事见本书《古代希腊》一章希波战争目。解体的进程,扼杀不了进步思想的发展。从反法战争结束以后,俄国国内并不平静,反农奴制运动开始出现高潮,从1816年到1820年,发生了领地农民骚动八十多起。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军队中发生了十五次兵变。俄国先进人士进一步看到了农奴制度的腐朽,认清了专制农奴制度是俄国发展的障碍。俄国革命家要求变革。由于俄国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弱,在革命最初阶段,一部分有教养的贵族先进分子起了带头作用。最早起来斗争的是一批青年军官。他们曾经出国作战,亲眼看到德国声势浩大的解放运动,法国尖锐的政治斗争,欧洲其他各国人民生活的惊人变化。他们在国外读到各种政治书刊,深受西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影响。他们热切地要求组织起来,积极开展活动。1821年,一些军官在乌克兰建立了“南方协会”,领导人是佩斯捷尔(1793—1826年),提出了推翻专制,建立共和,解放农奴并无偿地给予他们土地等要求。1822 年,在彼得堡成立了“北方协会”,领导人是军官尼穆拉维约夫和诗人雷律耶夫(1795—1826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废除农奴制度,但土地仍归地主所有。这些组织在各地组织分会,吸收会员,相机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见图版(48)1825年12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去。他没有直接继承人,皇室为决定人选使皇位中断半月之久,最后决定由亚历山大的一个兄弟尼古拉为继承人。北方协会决定利用统治集团发生混乱的机会举事,拟于 12 月26日把倾向革命的军队集中到参政院广场,一方面表示拒绝对尼古拉宣誓效忠,一方面迫使参政院发布文告,废除农奴制,实行民主自由,召开制宪会议。到时候,士兵迟迟才集中到广场上。起义开始了,又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尼古拉一世却抓紧时间调来首都卫戍部队,采用大炮轰击,把这次反对沙皇制度的公开起义镇压在血泊中。起义者死伤几百人,又有许多人被捕。半月以后,“南方协会”在乌克兰发动的起义也以失败告终。这次起义首先发生在十二月,所以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反对农奴制度的革命运动。由于俄国的革命条件还未成熟和贵族革命家的脱离群众,起义没有成功。但是它唤起了更多的人起来反对农奴制,反对沙皇统治。从国际上看,它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整个欧洲反对反动君主制度革命运动的一个环节。沙皇俄国是“神圣同盟”的支柱,貌似强大,实际上不过是银样镴枪头。法国“七月革命”  在外国刺刀保护下复辟的波旁王朝,一度实行白色恐怖,杀戮革命时期和拿破仑时期的活动家;广泛进行政治迫害,有近十万人被认为有政治危险而被革除了国家职务。亡命归来的贵族和教士,妄图恢复革命期间丧失的政治特权和财产,猖狂一时。国王路易十八(1814—1824年),就个人倾向说,宁愿做一个专权的统治者。但是他敏感,深知完全恢复旧制度是不实际的。他在1814年颁布的宪章里,一方面说:“法国的权力掌握于国王”,另一方面又把立法权授予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面对当时形势,复辟王朝不得不肯定革命时期所造成的变化,包括宗教宽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拿破仑法典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革命时期和拿破仑时期所实行的关于所有制性质和财产分配方面的主要变革,复辟王朝不得不承认下来。那些已经转到资产阶级和农民手中的地产,仍归新主所有。法国统治权操在贵族和教上手里,但是法国的经济仍然在沿着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1820 年以后,法国复辟王朝慑于西班牙的革命运动,政治上更趋反动。极端王党分子,在路易十八兄弟阿都瓦伯爵周围,形成极右反动集团,恨不得一朝就恢复到1789年以前的局面。1824年,路易十八死去,阿都瓦伯爵即位,称查理十世(1824—1830年)。从此以后,贵族和教士组成的反动势力更加猖狂。查理十世公然任命天主教教士管理国家教育。他又通过一项法律,规定拨付十亿法郎以补偿归国的亡命贵族在革命时期被没收的土地。这项法律使农民惊恐;又由于筹集这笔补偿金,把国债利息从百分之五降为百分之三,直接触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对于议会,如不听他摆布,他就任意解散它。他还任命顽固派中的顽固派波林雅克为首相,推行反动政策。对外,复辟王朝开始侵略北非的阿尔及利亚,1830年侵占阿尔及尔城。为了同贵族和教士的反动势力作斗争,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由一些自由派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组成的秘密集团烧炭党就准备起义,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波林雅克组阁,全国哗然。处于秘密状态的烧炭党支部和共和派团体都活跃起来。1830年3月,众议院对波林雅克内阁表示不信任,被查理十世解散。夏天举行新的议会选举,结果资产阶级自由派和君主立宪派击败了政府派,形势更加紧张。《自由引导人民》(名画)(在“光荣的三天”里,圣安东区的克莱辛姑娘奋勇争先,在街垒上高兴三色旗)见图版(50)查理十世顽固到底,决定镇压反对派。7月25日,他发布几项命令,宣布解散新选举的众议院,重新选举;减少议员人数,重定选举资格,以限制和取消工商业企业主的选举权;对报刊实行检查制度,以扼杀反对派舆论。7月26日晚间,巴黎人民在街头同警察发生了冲突,第二天街头示威发展成武装起义。巴黎工人和手工业者群起构筑街垒,圣安东郊区和其他工人区的街垒特别多。在“光荣的三天”(7月27日至29日)里,起义者占领了市政厅,在巴黎圣母院顶上升起了红旗。军队后来拒绝向起义者开枪。查理十世见大势已去,逃往英国。以巴黎人民特别是工人和手工业者为主要动力的“七月革命”胜利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由于工人缺乏组织、共和派软弱无力,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自由派手里。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决定把王冠授予奥尔良家族—波旁王朝旁系的路易菲力浦公爵。新国王代表金融贵族(即工商业和银行资产阶级的上层分子),被称为“钱袋子”的国王。经过“七月革命”,资产阶级君主制在法国确立起来了。法国“七月革命”在欧洲掀起了一阵风暴,横过比利时、意大利半岛、德意志和波兰。其中只有比利时取得了成果,达到了同荷兰脱离而独立的目的。“神圣同盟”国家中的俄奥很想干涉,但是自顾不暇了。比利时的独立,首先突破了维也纳条约的决定,打开了一个缺口。1815年以来,“神圣同盟”代表反动势力,力图阻挡当时的两股潮流——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它逆时代潮流而进,终于力不从心。它瘫痪了,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第七章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的殖民帝国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在三百多年的统治中,宗主国所关心的只是千方百计地盘剥和压榨殖民地人民,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的那样:“强盗行为和抢劫是西班牙寻运者在美洲的唯一目的”。①为了紧紧控制住它在美洲的属地,西班牙设立了庞大的殖民机构。1524年建立起来的“印度等地最高理事院”逐渐成为处理美洲殖民地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凡殖民地所发生的事情,最后必须由它裁决。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西班牙先后把它的美洲殖民地划分为四个总督区,它们是新西班牙(包括今之墨西哥和中美大部)、秘鲁(即今之秘鲁和智利)、新格兰那达(包括今之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拉普拉他(包括今之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此外还设立了五个自治都督府。正是②通过这一套复杂而又重叠的机构,马德里政府才牢牢地把广大的殖民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教会在殖民统治中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它是宗主国在美洲的重要支柱。殖民者刚一踏上美洲的土地,教会也就接踵而来。它的势力深入各地,并且和殖民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镇压和剥削殖民地人民。从 1569 年起,宗教裁判所便在各地建立起来,对稍有反抗的居民都施以酷刑,甚至活活烧死。教会在一些地方权力很大,俨然是国中之国。十九世纪初,墨西哥教会拥有的财产占全国不动产的二分之一,占全国耕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势力的过份膨胀甚至引起西班牙当局的不安,导致某些矛盾和冲突,但是共同的利益却又驱使它们狼狈为奸,一致维护残酷的殖民制度。殖民者首先垂涎的是美洲广阔的沃土。他们在“监护制”的名义下把大片印第安人的土地夺为己有,并迫使原来居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为自己无偿地进行劳动。西班牙国王随意把土地分授给殖民地的贵族、将军和冒险家,而这些“监护者”又自然成为土地的绝对主人。这种办法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分封制”、“授地制”没有什么两样。授地的规模是惊人的,在农业区最少为二千五百英亩,在牧业区最少为四千四百英亩。西属殖民地金矿井里的印第安人(此图原出自1590年出版的一本书,从纵断面反映印第安人挖金砂的情景)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西班牙殖民者确①曾到处疯狂地寻找所谓“黄金国”。为了开采在墨西哥和秘鲁的矿藏,他们驱使大批印第安人到矿山去做苦工(在墨西哥为成年人的百分之四十,在秘鲁则为百分之十四)。尽管这种叫“米他”的苦役表面上有一些限制,如一年规定为四个月,但由于劳动极为繁重,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据记①《马克思恩格斯档案》,第7卷,俄文版第100页。②设立都督府以后,委内瑞拉和智利分别从各自所在的总督区划出,成为都督府。其他三个都督府是危地马拉、古巴和波多黎各。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50页。载,在墨西哥和秘鲁矿井的周围终年躺满着印第安人的尸体,而殖民者却榨得了大量财富。仅以秘鲁为例;那里的矿井在三百年间为宗主国提供的金银便值二十五亿比索。殖民者还想尽一切办法来盘剥印第安人。如在秘鲁,每个十八到五十岁的男子都必须向国王交纳五到八比索的所谓年贡。但这只是字面上的规定,实际上却经常向不满十八岁和超过五十岁的男人勒索贡税,即使残废者也不能例外,到最后连妇女都无法幸免。又如在厄瓜多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少年均被列入纳税者的行列,但由于印第安人不识字,又不会保留收据,所以往往被迫重新纳税。与此同时,殖民当局还把印第安人并不需要的商品如眼镜等强行推销给他们,以牟取暴利。宗主国千方百计地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竟然规定凡它已有的产品便不准在殖民地再进行生产。如在新西班牙便严禁种植橄榄、葡萄、大麻、亚麻等作物,从1679年起,连养蚕也被禁止,并把所有的桑树都砍光。迷恋于重商主义的西班牙,希望通过对殖民地的贸易,为自己累积尽可能多的财富,顽固地推行垄断和限制的政策。在西属美洲殖民地各地区之间是禁止有任何商业上的来往的。至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则通过“双船队制”来进行,即每年从西班牙港口塞维利亚派出由商船和战舰混合编成的两支船队,分别驶向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大陆,在指定的港口(维拉克鲁斯、卡塔黑纳和贝里欧)进行贸易,然后再返回西班牙。这种办法既不灵活,效率又低,如秘鲁总督区的商品要由船队先运到巴拿马城,然后再用骡队转运到贝里欧和停泊在那里的宗主国船队进行贸易。庞大的船队在海面上来往旷日持久,还要冒被海盗袭击的风险,在经济上极不合算。但是“双船队制”作为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经济上的唯一纽带,竟然维持了两百多年。殖民者疯狂屠杀土著居民,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早在拉斯卡萨斯①的记述中,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幅可怕的残杀情景:“…小西班牙岛②是基督教徒最先踏上的一个岛屿,在这里开始了消灭和屠杀…基督教徒起初是毁灭和蹂躏,尔后则开始掳掠印第安妇女和儿童…基督教徒用自己的战马和剑矛在印第安人中间进行血腥屠杀,表现出极端残酷。”大规模的屠杀很快使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几乎绝迹,这种现象接着在其它地区也出现了。有人估计在西班牙人入侵后十二年,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便被屠杀了好几百万。虽然这个数字未必准确,但目击者和历史学家都确认,印第安人到处锐减,并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短缺。西班牙殖民者为了补充劳动力,又从非洲输入黑人供他们驱使。1502年,第一批黑人来到了西印度群岛,以后源源不断,很快分布到整个西属美洲。三百多年间,被贩运来的黑人奴隶,最低限度也有一千万人。黑人作为奴隶,到处遭到残酷的剥削和虐待,如在基多,规定黑人奴隶第一次逃跑时抽打一百鞭,第二次逃跑时切断右脚的两个脚趾,第三次逃跑时则处死刑。在智利也宣布黑奴在第一次“犯罪”时鞭打两百下,而在第二次“犯罪”时割去一只脚。强迫成千上万黑人远离故乡移到美洲大陆的历史充满着血和泪的故事,也是殖民者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①拉斯卡萨斯(LasCasas)(1474—1566年),西班牙教士,曾多次到美洲,于1516年受西班牙王室委派为印第安人的保护者。他同情印第安人,在许多著作中揭露了殖民者的残暴和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②即海地岛。巴西黑人奴隶在钻石矿场洗矿辽阔的巴西曾遭到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争夺,但是最终还是落到了葡萄牙的手里。葡萄牙在巴西的统治和西属美洲有许多类似之处。总督全权代表国王,总督府下设十三个都督区。在掠夺土地方面则推行和“监护制”相仿的“领主制”,所不同的只是领主一般均系葡萄牙贵族,因而拥有更大的权力。葡萄牙对殖民地同样实施限制的政策,如曾三次下令在巴西禁止盐的开采和买卖,结果盐的价格在巴西要比在宗主国贵上二十五倍。甚至到1785年,葡萄牙还禁止在殖民地从事一切工业活动。输入黑人,在巴西具有更大的规模,自1600到1750年就从非洲运入了三百三十万人。通过剥削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劳动,葡萄牙殖民者掠夺了大量财富,单单黄金从1700年至1801年就开采得一千吨;而从1500年至1822年巴西向欧洲输出的商品总值竟达五亿三千六百多万英镑。没落的葡萄牙正是靠巴西输血才得以苟延残喘的。在漫长而又黑暗的殖民统治岁月中,被压迫的印第安人和黑人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斗争。智利的阿劳坎人前后反抗了二百七十年,始终没有屈服过。他们曾迫使殖民者在头一百三十年就损兵折将达四万人,耗资几千万比索。从1633年到1695年,巴西的黑人聚集在丛林中,建立了巴尔梅尔斯共和国,①坚持斗争达六十二年之久。他们组成了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和殖民者血战到底,最后全都壮烈牺牲。独立战争前的殖民地社会  尽管宗主国采取了种种限制和掠夺的政策,但在三个多世纪中殖民地的经济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到十八世纪末,这种变化的迹象到处都可以看到。墨西哥的白银早就驰名于世,秘鲁的白银和水银生产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水平。在拉普拉他大草原上发展了畜牧业,还在十七世纪初就向外输出肉类和皮革了。即使是一向落后的古巴在十八世纪末也有了很大的起色,榨糖厂增加到了四百七十八家,糖的生产开始占当时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在巴西发展了采金业和畜牧业,质量优良的巴西木材一直畅销国外。十九世纪初,巴西还出现了制铁、纺织和制革等各种工业。此外,拉丁美洲各地普遍发展了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生产。这些产品有不少是运往欧洲的。这就使拉丁美洲的经济和世界市场发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随着时间的转移,拉丁美洲社会内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洲人、印第安人和黑人在开发美洲的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融合,逐渐形成拉丁美洲的各个民族。据比较可靠的估计,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人口,在1800年约为一千四百多万。社会的最上层是“半岛人”,他们直接来自宗主国,一般不在殖民地作长期停留,却都身居要职。尽管这些“半岛人”为数不过三十多万,但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大权都操在他们的手里。其次就是三百万的土生白人,也叫克利奥尔人。他们均系西班牙人的后裔,一般都是地主或中下级的官吏。土生白人和劳动人民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又都受到“半岛人”的歧视,要跻身到社会的最上层去是很困难的。在整个殖民统治时期,被任命为总督和都督的七百五十四人中,只有四名总督、十四名都督是克列奥尔人,其余七百三十六名都是半岛人。克里奥尔人对自①巴尔梅尔斯来自葡萄牙文palma,意思为棕榈树。己的政治地位很不满意,其中的一部分人便积极要求改变现状。再下面便是庞大的混血人种集团,他们约有五百多万人。其中有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叫墨斯提左人,西班牙人和黑人的混血后裔叫穆拉托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混血后裔叫桑保人。他们构成了社会上的广大劳动群众如手工业者、小贩、自由牧民等。由于都深受殖民制度的压榨,混血人种是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一支骨干力量。尽管殖民者推行人种灭绝政策,但印第安人在独立战争前仍占整个殖民地人口的一半左右。黑人人数不多,主要散布在西印度群岛、中美和南美的沿海地区。他们和印第安人构成了社会的最底层,在未来的独立战争中并肩战斗,起了最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巴西可以看到类似的情景。1808年时,巴西的人口估计为二百万至四百万之间,其中三分之一为黑人,五分之二为混血人种,白人为数不多,而白人中的地主、贵族更是绝对少数。除了社会最上层的一小撮反动份子外,其他阶层的人都越来越感受到和宗主国之间的深刻矛盾。在北美独立战争,特别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他们的民族意识与日俱增,到十八世纪末,“我们是美洲人”的说法已在殖民地广泛流行。随着欧洲大国争霸的日趋激烈,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势便江河日下,美洲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象巨浪一样冲击着腐朽的殖民统治。1780—1781年在秘鲁爆发了由图帕克阿马鲁所领导的大规模起义。六万名印第安人所组成的起义队伍在古城库斯科附近大败西班牙政府军,他们响亮的口号是“不独立,毋宁死”。印加子孙的胜利唤醒了被压迫的人民,震撼了美洲大陆。只是在集中大量正规军后,殖民政府才把起义镇压在血泊中。1781年,新格兰那达的市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税斗争。就是在沉寂多年的巴西,1789年也在米纳斯吉拉斯成立了密谋社,为首的是巴西解放的先驱者——牙医师若泽达席尔瓦沙维尔。尽管密谋失败了,但“拔牙者”的誓言——“假如我们都愿意,那末就能够使巴西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却始终鼓舞着巴西人民的斗志。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大陆,拉丁美洲独立的先行者米兰达,为了使西属美洲殖民地摆脱殖民枷锁,也在风尘仆仆,奔走于欧洲大国的宫廷。弗兰西斯科米兰达(1750—1816年)出身于委内瑞拉的一个有钱的土生白人家庭,曾在西班牙军中服役,升到上校。1781 年,他出任古巴都督的副官,后因同分立主义者交往受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指控,先后逃到美国和欧洲。他想借外国力量达到西属美洲殖民地独立的目的,先把希望寄托在沙皇叶卡特林娜二世和法国革命的身上,然后又求助于英国庇特内阁。1806年,米兰达试图在委内瑞拉登陆没有成功,然而这一举动却预告着西属美洲殖民地更大风暴的来临。海地革命——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  最早起来反对欧洲殖民统治并取得成功的是英雄的海地人民。海地岛①于1492年为哥伦布发现,随即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697年,海地岛的西部转归法国所有,东部仍属于西班牙。法国人称这个岛为圣多明各,西班牙人仍称它为小西班牙。海地后来便成为法国海外最富庶的殖民地。①根据印第安古语,“海地”(Haiti)意为多山的地方。独立革命前的海地岛,白人只有四万左右,其中又分为大白人和小白人。前者一般都是大奴隶主、大商人和大工场场主,盘踞在社会的最上层;后者大半是小奴隶主、小商人、律师和小手工业者。两者之间固然也有矛盾,但在维护奴隶制的问题上却是一致的。其次是三万名左右的穆拉托人。他们在经济上很有势力,然而在政治上却受到歧视,所以也有变革的要求。最底层的五十万黑人奴隶一向受到最残酷的压迫,他们每隔五年到十年就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或暴动,并组成名叫“马隆”的游击队在深山中长期坚持斗②争,以致殖民者不得不哀叹自己“简直是在火药桶上走路”。杜桑卢维杜尔1791年8月22日,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海地的黑人终于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最初的局面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美英政府公开支持殖民当局,西班牙也乘机插手,企图混水摸鱼;另一方面法国的立法会议,甚至国民公会都对黑人的斗争抱着冷淡以至敌视的态度。面临重重困难,起义队伍屡遭挫折。但在杜桑卢维杜尔(1746—1803年)的领导下,他们顽强地坚持斗争,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首先赶走西班牙殖民者,接着又在 1798年10月迫使英国撤走它全部的侵略军。到这时候,忙于欧洲战争的法国无法再进行干预,杜桑所率领的起义队伍事实上已经控制了整个海地岛的局势。1801 年,杜桑把西班牙人从海地岛的东部清除了出去,解放了整个岛屿。紧接着杜桑利用短暂的喘息时间,制定了宪法,大力发展经济,使某些农作物的生产接近革命前的水平。海地人民的胜利,使法国大资产阶级特别是1799年通过政变上台的拿破仑大为恐慌。拿破仑久已梦想以海地为跳板,建立一个美洲帝国,现在看到黑人起义打乱了他的计划,恼羞成怒,悍然在1802年派出两万多人的远征军前去海地“平乱”。原以为能够轻易取胜的法国侵略军很快就碰了壁。在阿尔蒂尼波特河畔,黑人浴血奋战了二十多天,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侵略军伤亡惨重。但黑人由于缺乏武器和弹药,也不得不撤出许多战略要地。到最后,侵略者竟运用诡计,借谈判的机会逮捕了杜桑卢维杜尔,并把他押送法国。1803年4月7日,这位海地人民的杰出领袖英勇牺牲在法国狱中。杜桑卢维杜尔的被捕和牺牲激起了海地人民更大的反抗。全体黑人手执武器,奋起保卫祖国。他们由杜桑的战友戴沙林等统率,继续顽强战斗,挫败法国侵略军。1802年底,侵略者只得龟缩到几个大城市中去,并且在1803年底遭到了全军覆灭的命运。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①。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诞生了。海地革命的胜利为拉丁美洲被压迫人民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它动摇了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揭开了伟大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序幕。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第一阶段(1810—1815)  1808年法国拿破仑派出法军,越过比利牛斯山,侵入西班牙,到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都被法国占领。宗主国政权陷于瘫痪,有利于殖民地的解放运动。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酝酿已久,遇此时机就一发而不可阻止了。1810年北起②马隆是法文Marron的音译,意为逃入森林的黑人。①1844年,岛的东部独立,称多米尼加共和国。墨西哥,南到阿根廷,到处树起独立大旗,拉丁美洲大陆的独立战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战争有三个中心,即墨西哥、委内瑞拉和拉普拉他地区。按其情况,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10年到1815年是第一阶段,各地相继独立而又相继挫败。从1816年到1826年是第二阶段,独立战争日益向高潮发展,而且取得了胜利。1810年9月16日,在墨西哥北部的一个偏远村落多洛雷斯,几千名印第安人揭竿而起,发出了“独立万岁!美洲万岁!打倒坏政府”的怒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它掀起了声势浩大、最具有人民性质的墨西哥独立战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四十七岁的教士伊达尔哥。从 1803年起,这位熟读法国启蒙著作的教士便开始主管多洛雷斯教区。他不顾宗教裁判所的威胁和迫害,团结了一批进步的军官和教士,宣传革命思想,积极准备武装斗争。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组织,终于从多洛雷斯开始了墨西哥人民漫长的斗争道路。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和混血人,踊跃加入起义行列。起义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就达到八万人。起义部队转战各地,所向披靡。伊达尔哥颁布了法令,宣布解放奴隶,禁止奴隶贸易,取消人头税,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起义军占领了瓜达拉哈拉,伊达尔哥在那里组织了自己的政府,并宣布把土地归还给印第安人。但是起义军坐失了攻占墨西哥城的良好时机,并在1811年初遭到了严重的挫折。接着内部发生分裂,这又加速了失败的到来。伊达尔哥本人在1811年3月被擒,英勇就义。兽性大发的西班牙殖民者竟陆续绞死了三百多名起义军战士。继承伊达尔哥革命事业的是另一位贫苦的教士莫雷洛斯。他以墨西哥的南方为活动的中心,并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来打击敌人。到 1811年底,莫雷洛斯的起义军已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并迫使殖民军退守几个大城市。起义军没收顽固派的地产,再把它均分给贫苦的农民;还在1813年9月14日召开的“美洲最高国民会议”上宣布取消奴隶制和种族歧视,建立统一的税收制度,并广开对外贸易。11月6日,大会又庄严通过了“墨西哥主权和独立宣言”。殖民政府惊慌失措,调集大批军队加紧镇压。莫雷洛斯坚持苦斗到1815年,最后失败,并为墨西哥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多洛雷斯教区的神甫──伊达尔哥在拉普拉他,最闭塞的上秘鲁①走在运动的最前面。1809 年,在拉巴斯爆发了起义,成立了革命政府。殖民者利用起义者内部的矛盾把它镇压下去。领导起义的穆里略在临刑前大声宣布:“谁也扑灭不了我点燃的火炬”。拉巴斯烈士用鲜血点燃的火炬很快就在拉普拉他引起了熊熊大火。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会议驱逐了拉普拉他总督,把政权拿到了自己的手里。在那一天,市民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上街游行,把克利奥尔人的领导人物马里亚诺莫雷诺等进步人士选入新建的洪他。①洪他积极活动,对手工业和商业采取奖励措施,出版报纸,开办学校。革命的影响扩大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了拉普拉他整个地区独立运动的中心。由于洪他内部不久就发生了分裂,莫雷诺被迫出使英国,死于途中。由①即后来的玻利维亚。①洪他是西班牙文gunta的音译,意思是委员会或联合会。于拉普拉他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又很不平衡,企图摆脱殖民统治的各种力量之间很快就开始了冲突,几个地区各自为战。巴拉圭于1811年宣告独立,走上了一条完全独特的发展道路。乌拉圭人民在阿提加斯的领导下于1811年举行起义,接着又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巴西的葡萄牙政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经过长期斗争才在1828年最终赢得了独立。而布宜诺斯艾利斯进兵上秘鲁的多次尝试都告失败,所以迟至1816年,才在图库曼召开的国民议会上最终宣告“拉普拉他联合省”的独立。②西蒙玻利瓦尔南美北部的独立运动是以委内瑞拉为中心的。这个地区的革命运动以及整个南美的解放战争都是和玻利瓦尔的名字分不开的。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在加拉加斯一个克利奥尔人大地主家庭,从小就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后来他又漫游欧洲,足迹遍及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当时,法国大革命后的欧洲正经历着深刻的改革,伴随着拿破仑战争的是欧洲各民族的觉醒。深受这些历史事件影响的玻利瓦尔于1807年回到自己的祖国,立即投身到解放运动中去。1810年,玻利瓦尔受秘密革命组织的委派到英国进行活动。当时,米兰达正在英国,玻利瓦尔热烈邀请他一同返回了委内瑞拉。1810年4月18日,加拉加斯人民推翻了殖民政府,组成革命洪他。接着在米兰达的直接领导下,又在1811年成立了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但由于没有发动草原上的牧民,再加上1812年加拉加斯的强烈地震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委内瑞拉共和国遭到失败的打击。百折不挠的玻利瓦尔退守新格兰那达,在得到一定的支援后又越过丛山进入委内瑞拉。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终于诞生了。但是玻利瓦尔并没有能巩固自己的基地,得到增援的殖民军迫使他放弃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又被扼杀。到了1815年,随着拿破仑帝国的瓦解,乌云在整个欧洲上空翻滚。回到西班牙王位的斐迪南七世在“神圣同盟”的支持下,决定用刺刀在美洲重建殖民秩序。为此他增派出一支多达万余人的政府军前往西属美洲。他们横行在新格兰那达、委内瑞拉,到处散布死亡和恐怖。起义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殖民军还是占领了波哥大和加拉加斯,到这时候除海地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少数地区外,拉丁美洲各地的独立斗争都遭受挫折,殖民统治的阴影又笼罩了整个拉丁美洲。西班牙美洲独立战争的第二阶段(1816—1826年)  1815年后,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进入了更艰苦的阶段。也正是在这些年代里,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玻利瓦尔在失败后流亡牙买加。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斗争,从挫折中他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尽管前途曲折,但殖民者终究是可以被打败的。在著名的《牙买加来信》中,他预言万恶的殖民统治必然崩溃,在广阔的美洲大陆上将出现许多繁荣昌盛的共和国。接着他又避难到海地,受到了更为热情的接待,取得独立黑人的慷慨援助。海地为斗争中的拉美人民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②它名义上包括前拉普拉他总督区的所有地区,实际上巴拉圭、乌拉圭和上秘 鲁没有参加。1826年,“拉普拉他联合省”改组为阿根廷联邦共和国。1816年12月,玻利瓦尔带着一批勇士在委内瑞拉重新登陆,他随即宣布解放奴隶。接着玻利瓦尔在奥里诺科河畔建立起军事基地,并扩建了自己的队伍。他知道加拉加斯驻有重兵,便决定先进军新格兰那达,然后再完成解放祖国的大业。1819年6月,他亲率两千五百名战士翻越高耸入云的安第斯山脉。那是一次艰苦的进军。为了避免同山间的西班牙殖民军的岗哨发生接触,他们选择了最难走的羊肠小道。很多战士习惯于平原上的奔驰,缺乏爬山经验,一登上空气稀薄的高山就头晕目眩,不少人坠入万丈山谷,还有许多死于饥寒。玻利瓦尔排除万难,坚持前进,终于把安第斯山抛在背后。1819年8月初,他的军队同西班牙殖民军在波耶加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取得了胜利,然后挥师直捣波哥大,一举加以占领。1819年12月,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宣告成立,①玻利瓦尔被选为这个共和国的总统和最高统帅。1821年初,玻利瓦尔利用西班牙国内发生革命的有利局势并经过充分的准备,再次越过安第斯山,进兵委内瑞拉的北部。在卡拉博博平原,他以优势的兵力击溃了殖民军,乘胜解放加拉加斯。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玻利瓦尔又命令自己年青的助手苏克雷将军分兵进击厄瓜多尔。1822年5月22日,起义军在皮钦查战役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迎来了厄瓜多尔全境的解放。就在玻利瓦尔连年征战的时候,圣马丁在南美南部接连获胜的捷报也频频传来。对西班牙殖民军实行南北夹攻,最后一击的时刻终于来到了。何塞圣马丁(1778—1850年)对南美的解放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出生在乌拉圭河畔,父亲是西班牙官吏,七岁时随家迁西班牙,后来成为一名军官,在西班牙军队中服役,抗击过拿破仑的军队。由于接触到来自南美的爱国志士,他早就向往南美的解放事业,遂于1812年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多次战役中,他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能,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远大的眼光,认识到南美各地区在解放斗争中是休戚相关的。于是他摆脱了内部的纷争到西部库约省去积蓄力量,为解放智利作准备。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