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集(完整版)-27

作者:冯国超 字数:17678 更新:2023-10-09 10:08:33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 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 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 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恶劣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 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恶劣的环境。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 义、不怕牺牲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 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 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文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起义领袖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 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这一来可把元王朝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 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说: “我是大宋宰相,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卖国,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 土,反落得被俘受辱。我死了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你的忠心,我也完全了解。事到如今,你如果能改变主意, 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哪有服侍两朝的道理。我不死,哪还有脸去见地 下的忠臣烈士?”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么样?”文天祥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求一死,别的没有什么可说了。”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才叫侍从把文天祥带出去。第二天,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这一天,北风怒号,阴云密布。京城柴市的刑场上,戒备森严。市民们听到文天祥将要 就义的消息,自发集中到柴市来,一下子就聚集了一万人,把刑场团团围住。只见文天祥戴 着镣铐,神色从容,来到刑场。他问旁边的百姓,哪一面是南方。百姓们指给文天祥看了。 他朝着正南方向拜了几拜,端端正正坐了下来,对监斩官说:“我的事结束了。”公元12 83年一月,这位四十七岁的民族英雄终于牺牲,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了他一身的浩然正 气。上下五千年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视吸收汉族的读书人,帮助筹划朝政大事。他重用一个汉 族谋士刘秉忠。忽必烈称帝和定国号为元,都是刘秉忠的主意。后来,刘秉忠又向忽必烈荐 引了一些朋友、学生,也一个个担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员。其中有一个是元代著名科学家 郭守敬。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他祖父郭荣学识渊博,不但通晓经书,对数学、天 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那时 候,刘秉忠和他的朋友张文谦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讲学,郭荣把他孙子送到刘秉忠那里学 习。郭守敬在那里认识了许多爱好科学的朋友,学问就长进得更快。忽必烈统一北方以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决定整治水利,征求这方面的人材。张文谦 把郭守敬推荐给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召见郭守敬。郭守敬对 北方水利情况十分熟悉,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 条,就点头赞许。最后,他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 呢。”接见以后,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过了两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带去整治水利。那里经过多年战乱,河道淤塞,土地 荒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郭守敬到了西夏,经过详细勘察以后,发动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 的渠道、水坝,还开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时间,这一带九百多万亩农田灌溉畅达,粮 食丰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为了加强大都到江南的交通运输,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测水路交通情况。经过郭守敬 的勘测、设计,不但修通了原来的运河,还新开凿了一条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这样,从 江南到大都的水路运输,就畅通无阻了。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 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 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 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 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 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 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 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 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 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 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 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 (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 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 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 的历法,叫《授时历》。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 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 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华夏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china8.com.cn]上下五千年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元世祖在位的时候,成吉思汗时期开始建立的庞大的蒙古汗国,已经分裂成四个汗国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皇帝在名义上还是四个汗国的大 汗。在那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 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兄弟俩常常 到国外去做生意。蒙古汗国建立以后,他们带了大批珍宝,到钦察汗国做生意。后来,那儿 发生战争,他们又到了中亚细亚的一座城市——布哈拉,在那儿住了下来。有一次,忽必烈的使者经过布哈拉,见到这两个欧洲商人,感到很新奇,对他们说: “咱们大汗没见过欧洲人。你们如果能够跟我一起去见大汗,保能得到富贵;再说,跟我们 一起到中国去,再安全也没有了。”尼古拉兄弟本来是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听说能见到中国的大汗,怎么不愿意?两人就跟 随使者一起到了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忽必烈听到来了两个欧洲客人,果然 十分高兴,在他的行宫里接见了他们,问这问那,特别热情。尼古拉兄弟没准备留在中国,忽必烈从他们那儿听到欧洲的情况,要他们回欧洲跟罗马 教皇捎个信,请教皇派人来传教。两人就告别了忽必烈,离开中国。在路上走了三年多,才 回到威尼斯。那时候,尼古拉的妻子已经病死,留下的孩子马可·波罗,已经是十五岁的少 年了。马可·波罗听父亲和叔父说起中国的繁华情况,十分羡慕,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尼 古拉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不放心,就决定带他一起走。尼古拉兄弟见了教皇之后,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来。路上又花了三年多,在公元12 75年到了中国。忽必烈已经即位称帝,听到尼古拉兄弟来了,派人从很远的地方把他们迎 接到上都。尼古拉兄弟带着马可·波罗进宫拜见元世祖。元世祖一看尼古拉身边多了一个少年,诧 异地问这是谁,尼古拉回答说:“这是我的孩子,也是陛下的仆人。”元世祖见到马可·波罗英俊的样子,连声说:“你来得太好了。”当天晚上,元世祖特地在皇宫里举行宴会,欢迎他们。后来,又留他们在朝廷里办事。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很快,十分赏识 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元世祖喜欢了解各地风俗人情,过去,朝廷使者到各 地去视察,回来的时候,问他们风俗人情,都讲不出。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 考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元世祖听了,直夸马可·波罗能干。以 后,凡是有重要的任务,元世祖总派马可·波罗去。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 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他在扬州呆过三年,据说还在那里当过总管。日子一久,三个欧洲人不免想念家乡,三番五次向元世祖请求回国。但是元世祖宠着马 可·波罗,舍不得让他们走。恰好那时候,伊尔汗国国王的一个妃子死了,派使者到大都来 求亲。元世祖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尔汗国国王做王妃。伊尔汗国使者认 为走陆路太不方便,知道尼古拉他们熟悉海路,就请元世祖派尼古拉他们一起护送王妃回 国。元世祖只好答应。公元1292年,尼古拉兄弟和马可·波罗就和伊尔汗国使者一起,离开中国乘海船经 过印度洋,把阔阔真护送到了伊尔汗国,经过三年的跋涉,才回到威尼斯。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当地人长久没听到他们的消息,都以为他们死在 国外了。现在看到他们穿着东方的服装回来,又听说他们到过中国,带回许多珍珠宝石,都 轰动了。人们给马可·波罗起个外号,叫做“百万家产的马可”。没有多久,威尼斯和另一个城邦热那亚发生冲突,双方的舰队在地中海里打起仗来。马 可·波罗自己花钱买了一条战船,亲自驾驶,参加威尼斯的舰队。结果,威尼斯打了败仗, 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热那亚人听说他是个著名的旅行家,纷纷到牢监里 来访问,请他讲东方和中国的情况。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都记 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 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 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这本书一出版,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 为马可·波罗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打那以后,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阿拉伯的天文学、数学、医 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来;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在这个时期传 到了欧洲(中国的另一个大发明造纸术,传到欧洲要更早一些)。上下五千年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由于元世祖采取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措施,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十分繁荣。但是这种繁荣 只使蒙古的王公贵族和地主官僚得到好处。为了满足蒙古贵族过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 要,元世祖还任用了一批管理财政的大臣,帮助他搜刮财富。这批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 枉法,无所不为。元王朝还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 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 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就是原来在南宋地区的各族人民。四个等级的人政治地位和待 遇不同,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多 得数也数不清。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 来越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当时,在大都流行着一种戏剧,叫杂剧。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 治,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平现象。大都有个读书人叫关汉卿,从小喜爱音乐戏剧,会吹箫弹琴,还会唱歌跳舞。关汉卿在 京城太医院当过官,可是他对医术不感兴趣,对编写剧本却特别热心。那时候,演戏的人社 会地位很低,关汉卿却跟他们混得挺熟;有时候他自己也上场演出,扮个角色。因为他对音 乐戏剧很有研究,所以编出的戏也就格外精采。在大都,一班贵族和普通百姓都喜欢看戏,关汉卿编的戏剧不是为了光给贵族消闲作 乐,而是常常帮百姓说话。他把看到的,听到的人民的悲惨遭遇,写进他的剧本里。《感天 动地窦娥冤》(也叫《窦娥冤》),就是他的杰出的代表作品。《窦娥冤》的主要人物是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 章还不起债,又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费,把她卖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 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 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 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张驴儿怀恨在心。过几天,蔡婆婆害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偷偷地在汤里 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 忽然要呕吐,不想喝,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了几下,就咽了气。张驴儿毒死了自己父亲,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楚州知府桃杌(音wù)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把窦娥抓 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是她下的毒。窦娥受尽了百般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桃杌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老, 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了供。贪官桃杌把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把她押到刑场去处死。窦娥眼看没有申冤的地 方,她满腔悲愤地咒骂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 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华-夏-网--整.理'-提=.供]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 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 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 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窦娥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死刑, 贪官桃杌也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个戏剧所写的未必是真人真事,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但是它反映了在 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所以,千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受到 人们的喜爱赞赏,关汉卿也成为人民称颂的戏剧家。上下五千年221 一只眼的石人元朝从成宗以后,又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 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 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他祖父是个教书先生,曾经利用传教的形式,暗地组织农民反 抗元朝,被官府发现,充军到永年(今河北邯郸东北)。韩山童长大以后,继续组织白莲会 (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 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百姓们 都盼望着有那么一天,弥勒佛真会下凡来。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又碰上接连下了二十多天大雨,洪水泛滥,两岸 百姓遭受严重水灾。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 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 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日日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 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 一支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 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 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 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说的真的应验了,既然石人出来,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来到了。不用说,这个石人是韩山童事先偷偷地埋在那里的。百姓被鼓动起来了。韩山童有个伙伴刘福通,对韩山童说,现在元朝压迫百姓那么厉 害,百姓还想念着宋朝。如果打起恢复宋朝的旗帜,拥护的人就会更多。韩山童很赞成这个 主张,就跟大家宣布,说韩山童本来不姓韩,而是姓赵,按辈分排起来,还是宋徽宗的第八 代孙子;刘福通也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他们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睛,百姓们听了,也 不由不信。韩山童、刘福通挑选个日子,聚集了一批人,杀了一匹白马,一头黑牛,祭告天地。大 家推韩山童做领袖,号称“明王,并约定日子,在颍州颍上(今宏徽阜阳、颍上)起义,用 红巾裹头作为起义军的标记。正在歃血立誓的时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派兵士把韩山童 抓去,押到县衙门杀了。韩山童的妻子带着他儿子韩林儿,逃脱了官府追捕,到武安(今河 北武安)躲了起来。刘福通逃出包围,把约定起义的农民召集起来,攻占了颍州等一些据点。原来在黄陵冈 开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也杀了河官,纷纷投奔刘福通的队伍。因为起义兵士头上裹着红巾, 当时的百姓把他们称做红军,历史上把它称做红巾军。不到十天,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多万 人。元王朝听到刘福通声势浩大,吓慌了神,赶忙调动了六千名色目人组成的阿速军和几支 汉军,镇压红巾军。阿速军本来是元王朝的一支精锐的队伍,但是那时候,已经十分腐败, 将领们只知道喝酒享乐,兵士们到处抢劫。一碰上红巾军,还没交锋,主将带头挥着鞭子, 骑马向后逃奔,嘴里还不停地叫喊着:“阿卜,阿卜!”(阿卜是走的意思。)下面的兵士 一看主将临阵脱逃,也都四散逃窜。过了一个月,刘福通的红巾军又连续攻下了一批城池。江淮一带的农民早就受到白莲会 的影响,听到刘福通起义,纷纷响应,像蕲水(今湖北浠水,蕲音qí)的徐寿辉,濠州 (今安徽凤阳)的郭子兴,都打起红巾军的旗号起义。也有不打红巾军旗号的,像江苏北部 的张士诚。公元1354年,元顺帝派丞相脱脱集中了诸王和各省人马,动用了西域、西番的兵 力,号称百万,围攻占领高邮的张士诚起义军。高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起义军正在危急的 时候,元王朝突然发生内乱。元顺帝下令撤掉脱脱的官爵。百万元军失去了统帅,不战自 乱,全军崩溃。元军溃散以后,刘福通的北方起义军趁机出击,大破元军。第二年二月,刘福通把韩山 童的儿子韩林儿接到亳州(今安徽亳县)正式称帝,国号叫宋。韩林儿被称为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以后,分兵三路,出师北伐。西路军由李武、崔德率 领,进攻陕西、甘肃、宁夏、四川;东路军由毛贵率领,从山东、河北,直逼元朝京城大 都;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等率领,从山西打到辽东,配合东路军攻打大都。三路北伐军都取得很大的进展。毛贵的东路军一直打到元大都城下。刘福通亲自率领大 军攻占了汴梁,把小明王韩林儿接到汴梁,定为都城。红巾军声势浩大,元王朝大起恐慌, 纠集地主武装加紧镇压,三路北伐军先后失利,汴梁又落在元军手里。元王朝又用高官厚禄 招降了张士诚,刘福通保护小明王逃到安丰(今安徽寿县)后,受到张士诚的袭击,公元1 363年,刘福通在战斗中牺牲。北方起义军经过十二年的战斗,终于失败。上下五千年222 和尚当元帅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郭子兴本来是定远(今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因为出身低微,经常受地方官吏的敲 榨勒索,心里气忿不过,加入了白莲会。他拿出家里的钱财,摆酒杀牛,结交江湖好汉,只 等一有机会,就杀死那批贪官污吏,出口恶气。公元1352年,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就和四个朋友一 起,带着几千个年轻人,趁着黑夜,打进濠州城,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 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元王朝派大将彻里不花带兵围攻濠州。彻里不花害怕红巾军,不敢攻城,在老远的地方 扎下营垒,却派兵士在城外捉了一些百姓,当作俘虏向上级冒功请赏。城外的老百姓遭到迫 害,过不了日子,纷纷逃到城里投奔郭子兴。郭子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有一天晚上,濠州的红巾军正在城门边巡逻。忽然城外来了一个青年和尚,说要投奔红 巾军。守门的红巾军兵士怀疑他是元军派来刺探军情的奸细,一面把他捆绑起来,一面派人 报告郭子兴。郭子兴一听,心想也许来的真是投奔他的好汉,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只见那个被 捆绑起来的和尚,虽然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却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郭子兴一看,心里 十分喜欢,马上命令兵士松了绑,把和尚带回元帅府。那个投奔郭子兴的青年和尚,名叫朱元璋。他父亲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一个贫 苦农民。朱元璋十七岁那年,淮北地方闹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和蝗灾,接着又蔓延了瘟疫。朱 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接连传染上了疫病,咽了气。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连买口棺材 的钱也没有,亏得邻居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把父母埋葬了。朱元璋失去了父母亲,生活没有着落。邻居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到附近的皇觉寺当小 和尚,混口饭吃。这样,朱元璋就出了家。那种寺院里的小和尚,其实是给人使唤的佣人。 朱元璋每天伺候师父、师兄,起早摸黑,扫地,上香,敲钟,做饭,日子过得挺苦。但是,那个日子里要在皇觉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原来,皇觉寺是靠收租米过日子的, 这年灾情严重,皇觉寺收不到租米。朱元璋在寺里呆了才五十天,眼看要断粮了。师父、师 兄们一个个离开寺院到外面化缘去,朱元璋也被打发出门,带着小木鱼和钵头到淮西一带流 浪讨饭。过了三年,濠州的灾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他才又回到皇觉寺。又过了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朱元璋在寺里不断听到外面传来的消息,一会儿是刘 福通占领了颍州,一会儿是芝麻李占领了徐州。到了年底,又听到濠州也被红巾军占领了。 朱元璋早就听到弥勒佛要下凡救世的传说;现在又听到红巾军到处起兵,元兵节节败退,心 里想,穷人出头的日子到了,就离开皇觉寺,到濠州来投奔郭子兴。郭子兴跟朱元璋一谈话,发觉他口齿伶俐,十分赏识,马上叫他脱下和尚的袈裟,换上 兵士服装,把他留在身边当个亲兵长。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以后,马上表现出他的才能。他打仗勇敢,又有计谋。郭子兴把他当 作心腹看待,出去打仗,总要先跟他商量。在起义兵士中,朱元璋的声望渐渐提高了。郭子兴有个好朋友姓马,在郭子兴起兵那年病死。马公临死的时候,把他的孤女托给郭 子兴照顾。郭子兴把女孩带回家里,交给妻子张夫人抚养,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郭子兴一直想给她选个好女婿,这一回,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就跟张夫人商量,要把马公的 女儿嫁给朱元璋,张夫人一听也十分赞成。这样,皇觉寺的小和尚就做了郭元帅的女婿,地 位也不同了。在起义军中,大家都称他“朱公子”。濠州的红巾军里,连郭子兴在内,共有五个元帅。五个人平起平坐,不分高低,谁也管 不了谁。除郭子兴外,另外四个元帅都有点江湖气,不讲纪律。郭子兴渐渐看不惯他们,他 们也嫌着郭子兴。日子一久,矛盾越来越深,四个人就合在一起,排挤郭子兴。有一次,郭 子兴差点被他们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把郭子兴救了出来。朱元璋发现起义军的几个将帅胸襟狭窄,在他们手下干事,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回到老 家,招兵买马。他少年时候的伙伴徐达、汤和,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都来投奔, 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七百人,后来,又袭击元军,招降了一批元军。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军,整顿纪律,加紧训练,把手下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 队伍,声势大振。定远有个文人李善长,是个很有计谋的人,也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很有学问,就 留他在起义军里当谋士。有一次,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全国到处都在打仗,什么时候 才能太平呢?”李善长说:“秦朝末年,也这样大乱过。汉高祖是平民出身,因为他气量大,能够用人 材,又不乱杀人,只花了五年时间,就统一天下。现在元朝政治这样混乱,天下土崩瓦解, 您何不向汉高祖学习呢?”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一心一意想学汉高祖刘邦。朱元璋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连续打下滁州、和州。小明王韩林儿在毫州称帝那 年,郭子兴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做了副元帅。郭天叙没有什么指挥的经验,加上红巾军中大多将士都是朱元璋的亲信,朱元璋名义上 是副帅,实权全掌握在他手里。没多久,郭天叙在攻打集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被叛徒 杀死,朱元璋就当了名副其实的元帅。朱元璋独掌兵权以后,率领大军大破元朝水军,渡江攻打集庆,集庆五十多万军民投 降。朱元璋进了集庆,出榜安民,把集庆改名应天府。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作为 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上下五千年223 鄱阳湖大战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 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 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 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 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新来的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 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 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满心喜欢。两个人又商量了一阵,把计策定了下来。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跟陈友谅是老相识。朱元璋把康茂才找来,对他说:“这次陈友谅 来进攻,我要引他上钩,没有你帮助不行。请你写封信给陈友谅,假装投降,答应做他的内 应;再给他一点假情报,要他兵分三路攻打应天,分散他的兵力。”康茂才说:“这事不难。我家有个守门的老仆,给陈友谅当过差。派他送信去,陈友谅 准不会怀疑。”康茂才回到家里,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写了信,连夜叫老仆赶到采石,求见陈友谅。陈友 谅见了老仆送来的信,果然并不怀疑,问老仆说:“康公现在哪里?”老仆回答说:“现在他带了一支人马,驻守江东桥,专等大王去。”陈友谅连忙又问:“江东桥是啥样子?”老仆说:“是座木桥,容易认得出来。”陈友谅跟老仆谈了一阵,吩咐左右摆上酒菜,让老仆饱饱地吃了一顿,才打发他回去。 临走的时候,陈友谅对老仆说:“你回去跟康公说,我马上就去江东桥,到了桥边,我叫几 声‘老康’,请他马上接应。”老仆回去后,把陈友谅的话全向朱元璋回报了。朱元璋连声叫好,当夜派人把江东的木 桥拆掉,改成一座石桥。朱元璋从陈友谅的逃兵那儿得到情报,弄清楚他们进攻的路线,就让大将徐达、常遇春 等分几路在沿江几个重要关口埋伏了人马。朱元璋亲自统率大军守在卢龙山(今南京狮子 山),布置兵士准备好红黄两面旗帜,规定了信号:举起红旗就是通知敌人已经到来,举起 黄旗就是命令伏兵出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陈友谅自投罗网。陈友谅自从老仆走后,立刻下令全体水军出发,由他亲自带领,直驶江东桥。哪想到到 了约定地点,竟没见木桥,只有石桥。陈友谅的部将们都起了疑心。陈友谅想,别管他是石 桥还是木桥,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到石桥旁边,一连喊了几声“老康”,也没人答 应。陈友谅这才想到自己上了当,急忙命令船队撤退。朱元璋发现敌人中计,立刻叫兵士举起黄旗,发动进攻。一霎眼间,战鼓齐鸣,岸上伏 兵一起杀出,水港里的水军也加入战斗。陈友谅受到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子乱了套,被杀死的和落水淹死的数也数不清,两 万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的将士俘获。陈友谅在部将保护下,抢了一条小船,总算逃 了命。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甘心,他养精蓄 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 南昌)。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 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朱元璋的水军,却 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朱军都失败了。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那天傍晚, 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 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 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在陈友谅突围的时 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 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公元1366年,他用船 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 把小明王淹死。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 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 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 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上下五千年224 刘伯温求雨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 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 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 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 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 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 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 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 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不过他懂得天文, 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 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基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 杀无辜的人。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刘基严格执法。有一次,丞相李 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但是刘 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亲信杀了。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刘基乘机跟明太祖说:“战争中的死 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把这些事办了,说不定能下雨。”明太祖一心求雨,当然很快批准了刘基的要求,抚恤了将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 刘基虽然办了一件好事,但是靠这种办法劝谏,毕竟靠不住。这一次,他的预测不准,过了 十天,还是烈日当空,一滴雨也没下。这可使明太祖生了气,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边说坏话,叫刘基不能不害怕。这时候,他妻 子在家乡得病死去。刘基请个假回老家了。其实,明太祖对刘基是特别器重的。有一次,明太祖要拜刘基为丞相。刘基连忙推辞 说:“选丞相好比挑栋梁。要挑个大木材,如果用小木头当梁柱,房屋就有倒坍的危险。”后来,明太祖撤了丞相李善长的职,又想请刘基出来当丞相。刘基说:“我性子褊急, 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当不了这样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材,希望陛下好好物色。”刘基回到青田,过着隐居生活,从来不跟人谈起他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一再求见,都 被刘基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便服,装扮个乡下人去拜访刘基。刘基正在洗脚,见来 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来人请进屋,热情地留饭。刘基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刘基大吃一 惊,连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百姓。打那以后,再也不跟县令见面了。刘基住在家乡,仍旧很关心明朝的政事。有一次,明太祖派人到青田向刘基问天象吉 凶。刘基说:“冬天刚下过严霜冻雪:接下来便是阳春季节。现在国家已经安定,希望陛下 施政稍为宽和一点。”上下五千年225 胡维庸案件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 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 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负担。 以后,他又招集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的劳役和赋税;要各地驻军屯田垦荒,做到 粮食自给。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 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但是明太祖总不放心那些帮助他开国的功臣。他设立一个叫做“锦衣卫”的特务机构, 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者家里有什么动静,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谁被 发现有什么嫌疑,就有被打进牢狱甚至杀头的危险。明太祖对待官员极其严酷,大臣上朝的时候惹他发了火,就在朝廷上被按在地上打板 子,叫做“廷杖”,也有被当场打死的。这种做法弄得一些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每天上朝 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地向家里亲人告别。如果这一天平安无事,回到家里,亲人就高高兴兴 庆幸他又活了一天。公元1380年,丞相胡维庸被告发叛国谋反,明太祖立刻把胡维庸满门抄斩,还追究 他的同党。这一追究,竟株连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明太祖一发狠心,把那些有胡党嫌疑 的人全杀了。学士宋濂,是明朝开国初期跟刘基一起受明太祖重用过的;后来,又当过太子的老师。 宋濂为人谨慎小心,但是明太祖对他也并不放心。有一次,宋濂在家里请几个朋友喝酒。第 二天上朝,明太宗问他昨天喝过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备了哪些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 明太祖笑着说:“你没欺骗我。”原来,那天宋濂家请客的时候,明太祖已暗暗派人去监视 了。后来,明太祖在朝廷上称赞宋濂说:“宋濂伺候我十九年,从没说过一句谎言,也没说 过别人一句坏话,真是个贤人啊!”宋濂六十八岁那年告老回乡,明太祖还送他一幅锦缎, 说:“留着它,再过三十二年,做件百岁衣吧!”胡维庸案件发生后,宋濂的孙子宋慎也被揭发是胡党,于是株连到宋濂。明太祖派锦衣 卫把宋濂从金华老家抓到京城,要把他处死。这件事让马皇后知道了。马皇后劝明太祖说:“老百姓家为孩子请个老师,尚且恭恭敬 敬,好来好去,何况是皇帝家的老师呢。再说,宋先生一向住在乡下,他孙子的事他怎么会 知道?”明太祖正在火头上,不肯饶恕宋濂。当天,马皇后陪明太祖吃饭。她呆呆地坐在桌边, 不沾酒,也不吃肉。明太祖感到奇怪,问她是不是身子不舒服。马皇后难过地说:“宋先生 犯了死罪,我心里十分难受,在为宋先生祈福呢。”马皇后是跟太祖年青时候共过患难的夫妻,明太祖平时对她比较尊重,听她这一说,也 有点感动,才下令赦免宋濂死罪,改罚充军茂州(今四川茂县)七十多岁的宋濂,禁不起这 场惊怕,再加上路上劳累,没到茂州就死了。过了十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维庸往来密切,明知胡维庸谋反不检举揭发,采取观 望态度,犯了大逆不道的罪。李善长是第一号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亲家。明太祖大封功 臣的时候,曾经赐给李善长两道免死铁券。这一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可是明太祖一 翻脸,把李善长和他的全家七十几口全部处死。接着,又一次追查胡党,处死了一万五千多人。自从胡维庸案件发生以后,明太祖觉得把军政大权交给大臣不放心,就取消了丞相职 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的尚书(官名,部的长 官);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右、中、前、后五个都督府,分别训练兵 士,需要打仗的时候,由皇帝直接发布命令。这样一来,明朝皇帝的权力就大大集中了。事情并没到这里结束。过了三年,锦衣卫又告发大将蓝玉谋反。明太祖杀了蓝玉,追查 同谋,又有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受株连被杀。这两件大案,几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扫而空,明太祖的专制和残暴在历史上也就出了名。上下五千年226 燕王进南京明太祖一面杀了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 一部分藩王还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 反引起了一场大乱。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音wén)以长孙的地 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 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音dì)一向带兵驻守北平(今北京 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更不服气。朱棣在明太祖的儿子中是比较精明能干的。据说有一次,明太祖叫朱允炆对对子,出的 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音shān)。”明太 祖嫌他对的不好,马上沉下了脸。朱棣正好在旁边,就接嘴说:“孩儿倒也想了一个下 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朱棣说:“日照龙鳞万点金。”原来龙是皇帝的象征。朱棣的 对语,无非是想讨明太祖的欢心。明太祖听了,连声夸奖朱棣对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 炆放在眼里了。朱允炆虽然老实,对朱棣瞧不起他,毕竟还看得出来。皇太孙的东宫里,有个官员叫黄 子澄,是朱允炆的伴读老师。有一次,朱允炆一个人坐在东角门口,皱起眉头长叹气。黄子 澄见他心事重重,问太孙为什么发愁。朱允炆说:“现在几个叔父手里都有兵权,将来怎么 管得了他们。”黄子澄跟朱允炆讲了一个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接着说:“当时吴楚七国诸侯这样 强大,但是到他们发动叛乱,汉景帝一出兵,他们就垮了。殿下是皇上嫡孙,将来也不怕他 们造反。”朱允炆听了,心总算放宽了一点。公元1398年,明太祖死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明惠帝,历史上又叫建文帝 (建文是年号)。当时京城里就听到谣传,说几位藩王正在互相串联,准备谋反。建文帝听 了这消息害怕起来,把黄子澄找来说:“先生可记得那次在东角门说的话吗?”黄子澄说:“陛下放心,我怎么会忘记呢!”黄子澄退出宫门,就找建文帝另一个亲信大臣齐泰一起商量。齐泰认为诸王之中,燕王 兵力最强,野心又大,应该首先削除燕王的权力。黄子澄不赞成这个做法,他认为燕王早有 准备,先从他下手,容易打草惊蛇,不如先向燕王周围的藩王下手。周王朱棣(音xiā o)是燕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开封。如果先把周王除掉,就好比砍掉燕王的翅膀,下一步 再除掉燕王就不难了。两人商量停当,就向建文帝回奏。建文帝听了很高兴,就找个由头派 兵到河南把周王朱棣抓起来押到南京,削去王位,充军到云南。接着,又查出三个藩王有不 法行为,把他们一个个削去王位。燕王早就暗中练兵,准备谋反。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装发了精神病,成天胡言乱语, 有时候还躺在地上,几天不起来。建文帝派使臣去探病,那时候正是大热天,燕王却坐在火 炉边烤火,嘴里还不停地叫冷。使臣一回报,建文帝也相信燕王真的病了。但是齐泰、黄子澄却怀疑燕王装病,他们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属抓起来,一面又 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带兵逮捕燕王,还约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员当内应。不料张信是站 在燕王一边的,反向燕王告密。燕王得到消息,就把王府里充当建文帝内应的官员全抓起来,宣布起兵。燕王是个精明 人,知道建文帝毕竟是法定的皇帝,公开反叛,对自己不利,就找个起兵的理由,说要帮助 建文帝除掉奸臣黄子澄、齐泰。历史上把这场内战叫做“靖难之变”(靖难是平定内乱的意 思)。燕王本来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下有一支经过训练的精兵。他起兵南下,很快攻下了一 些据点,许多州县的官员纷纷投降。建文帝害怕起来,撤了齐泰、黄子澄的职,想要燕王退 兵。燕王哪肯罢休。这场内战,差不多打了三年,到了公元1402年,燕军在淮北遇到朝廷派出的南军的 抵抗,打得十分激烈。有些燕军将领主张暂时撤兵,燕王说:“这次进军,只能进,不能 退!”没多久,燕军截断南军运粮的通道,发起突然袭击。南军就一败涂地了。燕军势如破竹,进兵到应天城下。建文帝见形势紧急,一面要将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 向燕王求和,愿意割让土地,请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绝。过了几天,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京城终于被燕军攻破。燕王带兵进城,只见皇宫大火熊熊,正在燃烧。燕王赶快派兵把大火扑灭,已经烧死了 不少人。他查问建文帝的下落,有人报告说,燕兵进城之前,建文帝下命令放火烧宫,建文 帝和皇后都跳到大火里自杀了。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到了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打那时候起, 北京一直成为明朝的京城。上下五千年227 三保太监下西洋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 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 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城外去了; 别的地方传来的消息更离奇,说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还做了和尚,说得有鼻子有 眼睛,使明成祖不得不怀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万一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 马,用朝廷的名义讨伐他,岂不可怕。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 地去秘密查问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这一找,就找了二 三十年。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那时候,我国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发展起 来。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 下建文帝的下落,岂不是一举两得。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