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亚欧商业的复兴中古的阿拉伯商队【中古时代亚欧商业的比较】亚欧两洲的商业交通,自从中国张骞的西通月氏以后,就已由中亚粟特一带的商人为媒介,开始往来了。当时商品以中国的丝织品和东方的香料为最主要。上古以来安息和波斯所以始终和罗马相争,一部分虽然原于领土和宗教的冲突,一部分却亦原于中亚商人的从中作祟。关于这几点我们在前面已曾述过。到了中古初年,亚欧两洲都各有北方蛮族的南下,不久又各有阿拉伯人的兴起为难,此后千年间又有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屡次西进,始终把东亚和西欧两洲的交通隔绝起来。因此当时国际的商业多操在阿拉伯人的手中,而欧洲人又因中古初期社会混乱,无力购买东方的奢侈品。所以当时中国和西亚的商业虽因有水陆两道而盛极一时,而欧洲的商业却只限于本地的各城市。【欧洲商业的复兴】但是到了十世纪时,亚洲的回教帝国虽已衰落,而阿拉伯人的商业则因为有北非南欧一带做他们的市场,所以继续地发展。同时欧洲南部意大利的商人亦因地处转运中心之故,受到阿拉伯人商人之赐,而大得其利。欧洲的商业到此乃逐渐复兴。后来意大利商人所以竭力资助十字军的东征,目的就想夺取阿拉伯人在亚欧两洲商业上垄断的地位。目的虽未达到,但是从此地中海东部的商业霸权,已渐渐握诸意大利各城商人的手中了。加以十字军人自东方回去之后,往往带归东方华美的物品。并宣传东方一带富裕奢侈的情形,欧洲人的生活在当时本极简陋,到此自然神往。因此不但他们的需要为之增加,就是东游的兴致亦为之激起了。【当时的商品】当时欧洲人最需要的商品莫过于东方的香料,如胡椒、生姜、豆蔻之类;凡是富贵人家,无论酒肉之中都非调以香料不可。而胡椒一项必须向埃及的阿拉伯人购来。其次为东方的宝石,当时欧洲人认为除装饰外并有强身防病的特效,所以亦非常珍重。此外如樟脑、麝香、蔗糖、檀木之类都是亚洲东南的特产,为欧洲人所需要。总之中古时代以前,亚洲实为世界的宝藏。到如今英文中还是叫瓷器为“支那”、细纱为“大马士革”,可见欧洲人倾心东方物品的一斑。至于丝织品,自中古初年中国蚕桑方法传到欧洲以后,地位已不如古代那样重要了。【当时的商道】至于当时亚欧两洲通商的大道大概有三条:北道自中国西部和印度北部由陆路会于撒马儿罕和蒲华,再分沿里海南北岸以达黑海或波罗的海。中道由中国,南洋群岛和印度沿印度洋以达波斯湾,再溯底格里斯河以达巴格达,再由巴格达经陆道以达地中海。南道则先由印度洋以达红海,再由陆道以达埃及北岸的开罗和亚历山大城。欧洲意大利人乃在这几处地方贩运过去售诸欧洲人。中古末年意大利诸城所以盛极一时,原因就是在此。但是意大利的商业霸权,到十五世纪末年时,因为地中海西部有劲敌的兴起,另寻通商新路之后,就此一蹶不振了。现在让我们再述这种探险事业的经过和这种事业所产生的影响。《世界简史》 上册(二) 地理上的发现第四节地理上的发现【马可·波罗】在东西两洋交通史上最早的而且最有名的,除中国汉代的张骞外,要推马可·波罗了,这个人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过。马可·波罗原来是威尼斯的商人。他的父亲约于一二六○年东游中国,很受元人的优待而归。第二次马可·波罗伴同他的父亲第二次再游中国,曾任元廷的要职。当他一二九五年回到威尼斯时,就把他东游二十年的经验写成一种游记,内中描写日本的黄金怎样丰富,马六甲和锡兰岛的香料市场怎样繁盛,欧洲读者无不拍案惊奇。发现东方航路的热忱因之大为激起。【中国郑和的西航】当十五世纪初年西欧各国人士正开始探险东方的时候,中国的明成祖亦有遣派郑和西航的举动,为中国人移殖南洋诸岛的先声。原来明成祖既然篡夺惠帝的帝位,心中很疑惠帝逃亡海外,于是分遣许多官员到南洋和西域诸地去追踪他,各外使中以郑和的游踪为最广,最有名,而且恐怕在中国人的殖民事业上亦最有影响。他的西航自一四○五年(明成祖永乐三年)起到一四三三年(明宣宗宣德八年)止,前后计共二十八年,凡西航七次,所到的地方东从马来半岛起,经由马六甲、苏门答腊、印度、阿拉伯,直到非洲的东岸。当时和他同航的有阿拉伯人和中国福建、广东诸省人。中国人多留居南洋诸岛自立为王。此后移住的人日多一日,南洋群岛实际上就变成中国人的殖民地。其后南洋群岛的政治虽然陆续为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所夺,但是各岛工商业上的经济权却仍旧操在中国人的手中。达·伽马【葡萄牙人的发现】同时欧洲西南部的葡萄牙人亦开始努力于东方航路的发现。原来当十四世纪中叶时,他们已经发现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s)、马德拉(Madeira)岛和亚速尔群岛(Azores)。至于非洲西部海岸一带前此欧洲人都只走到撒哈拉沙漠为止,以为自此而南是一片穷荒的大地不宜居人。自从十五世纪初年以后,因为有亨利亲王的奖励,葡萄牙人的航海事业大有进步。但是直到一四四五年才有几个冒险家在沙漠之外看见一个海角。角上草木繁茂,苍翠满目,因此他们就叫它为绿角(CapeVerde)(或译为佛得角)。自从绿角发现之后,从前欧洲人以为非洲南部纯属沙漠那种旧观念完全打破了。此后三十年间,葡萄牙人渐向南方冒险前进,希望可以得到一条直通印度的航路。最后迪亚斯(Diaz)于一四八六年环航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TheCapeofGoodHope)。再过十二年(一四九八年)达·伽马(VascodaGama)因受哥伦布(Golumbus)发现美洲的感动,竟向南环绕好望角,再北向以达桑给巴尔(Zanzibar),再由阿拉伯的领港引导他横渡印度洋直达印度西南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葡萄牙人的东进】葡萄牙人于是和印度各酋长缔结通商条约,并于一五一○年在果阿(Goa)诸地建设商站。一五一二年葡萄牙人再东到爪哇(Java)和马六甲诸地建筑炮台。当时南洋诸岛中的中国商人已经为数很多,逐渐和葡萄牙人交易,因此葡萄牙人更向东北而进。于一五一七年第一次走到中国的广东,再北上到厦门、宁波等地交易。后于一五六三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向中国租借广东南部的澳门做他们东方商业的根据地。同时又东到日本肥前平户等地建设商站。西洋人在亚洲东方各国如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创立租借地,就在此时由葡萄牙人开端。自从一五一五年后凡一百五十年间,东洋的商权几全为葡萄牙人所独霸,葡萄牙亦就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个最强的国家。哥伦布【意大利诸城市商业的衰落】当时欧洲人对于东方航路的发现非常热心,他们最主要的动机就是想取得亚洲东南部各地所出产的香料。他们纷纷向各方面进发,有向南环航非洲的,有向西希望直达印度的,有向欧洲东北而进希望环航亚洲北部的,自从美洲发现以后又有向美洲极北和极南两端以寻求直通东方的航路的。前仆后继,真是盛极一时了。我们现代人对于当时欧洲人这样热心于东方香料的获得,实在有点难以索解。大概当时各地运输不便,冰的利用又还未发现,所以要想保存食品全赖香料。而且腐烂的食品加上香料亦可以比较的可口。这恐怕就是中古末年欧洲人珍视香料的最大的原因。自从葡萄牙人直接把东方的香料由海道运到西欧各地以后,僻处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诸城,如威尼斯和热那亚等,都因为不能再去垄断东方的商业,就此一蹶不振;而大西洋岸诸城市从此代兴了。【哥伦布发现西印度】原来当中古时代,凡属有知识的人都已经相信地球的形状是圆的,所以他们就断定向西航行一定可以直达东方的印度。但是他们对于地球的形式和大小,还是以公元一五○年时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学说为标准。他所计算的地球较现代我们所知道的约小六分之一。加以马可·波罗夸张他的东游路程故意说得很远,欧洲人当时又绝对不知道有美洲的存在,因有这种种原因,所以欧洲人都以为从欧洲向西横渡大西洋以达日本,路程一定不远。于是到一四九二年时意大利热那亚城的哥伦布(一四五一——一五○六年)果然得西班牙王的赞助有西航的举动。他本从事航业多年,海上经验极富。这时他就置备三只海船希望在五周之内向西达到黄金满地的日本。航行三十二天之后,他竟到了圣萨尔瓦多(SanSalvador)岛。自己以为已经走到东印度了。从此再西向发现古巴岛(Cuba),他以为这就是亚洲的大陆。后来再到海地(Haiti)岛,他以为这就是日本。此后哥伦布在大西洋上还有三次的航行,而且曾经向南沿南美洲东岸航行到奥里诺科(Orinoco)河口;但是他去世时,还不知道他自己所发现的是一个新世界,并不是意想中的亚洲。后来意大利人亚美利哥(AmerigoVespucci)屡到南美北境,归做游记,于是欧洲人就以他的名氏为新大陆之名。【麦哲伦的环航地球】自从达·伽马和哥伦布诸人航海伟业大告成功之后,复有葡萄牙人麦哲伦(Magellan,一四七○——一五二一年)于一五一九年到一五二二年间环航地球一周。他受西班牙王查理五世的资助,于一五一九年八月向西渡过大西洋,再沿南美洲东岸绕过南端麦哲伦海峡转入太平洋,一五二一年四月航抵菲律宾群岛(ThePhilippines),和土人战斗而死,他的船只仍于一五二二年九月安然回到西班牙。这次麦哲伦的航行,实在比哥伦布的成绩还要伟大。此后欧洲人对于各处新地情形逐渐熟悉,北美洲沿岸一带探险的事业以英国人为最努力,先后凡一百多年,始终想寻出一条西北航道以达香料群岛。【西班牙人征服美洲】西班牙自经哥伦布寻得美洲和麦哲伦环航世界以后,就于十六世纪初年,和葡萄牙人分道扬镳,专向西从事于美洲的征服。当时美洲方面原已有两个开化的民族:一个就是中美洲墨西哥地方的阿兹特克人,一个就是南美洲秘鲁地方的印加人。阿兹特克人所建的帝国于一五一九年为西班牙的科尔特斯(Cortes)所征服;西班牙人在美洲长驱直入印加人所建的帝国于一五三○年为西班牙的皮萨罗(Pizarro)所征服。我们在前面说过,移居美洲的西班牙人当时多系不学无术的商人和热心传道的教士,专心致志以获得金银和传播宗教为目的,对于土人的文化未尝加以科学的研究。而且他们对于土人,屠杀摧残不遗余力;因此土人的语言和文化就都完全消灭,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就代兴于美洲。此后西班牙的势力满布于北中南三美洲各地,美洲的金银财富源源流入西班牙,西班牙就于十六世纪中叶以后,继葡萄牙之后为世界上唯一的强国。后来西班牙人又于一五六九年从墨西哥西渡太平洋,占据菲律宾群岛,把美洲的芋草和银币带到远东,在中国明代末年传进中国。十六世纪末年,南美洲北岸一带常有欧洲各国海商往来于其间。他们除经营商业外并亦贩卖奴隶或劫掠商旅。其中尤以英国人为最多,西班牙自美洲运归的金银常在途中受他们的劫掠,这是英国将来压倒西班牙雄霸大西洋的滥觞。【荷兰和英国势力的东渐】自从十六世纪末年以后,荷兰以新起的国家亦努力于东方商业的发展。十七世纪初年创设东印度公司以经营南洋群岛中苏门答腊和爪哇诸岛,以爪哇的巴达维亚(Batavia)为他们活动的中心。不久又占领南非洲的好望角、印度的锡兰和南洋的西里伯斯岛(Celebes);一面又和中国与日本通商,到十七世纪末年,葡萄牙人在东洋的商业霸权已尽被荷兰人夺去。同时英国人亦于十七世纪初年创立东印度公司,以经营亚东的商业和葡萄牙人与荷兰人竞争。但是在中国、日本和南洋诸地,都常受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排挤,不很得手。后来他们专心在印度地方经营发展,为覆灭印度的开端。【基督教的广传】自十六世纪初年东方航路开通之后,东西两洋文化的沟通因此又开出一个新局面。第一,就是天主教的广传。当时欧洲适有改革基督教会的运动发生,新旧两派教徒竞争很烈。旧教徒为维持旧教,扩充势力起见,纷纷向西方的美洲和东方的亚洲努力传教。基督教中的旧教(就是中国人所谓天主教)在美洲和亚洲诸地势力远比新教(就是中国人所谓耶稣教)为大,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旧教徒到东方来传教的要以耶稣会中人(Jesuits)为最早而且亦最为努力。最初想到中国来的为沙未尔(StFrancisdeXavier),他于一五四二年到一五五二年间东游印度和日本,后来在到中国的途中去世。《世界简史》 上册(二) 1579年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1579年来中国传教的利玛窦【天主教的传入中国】到了一五七九年,又有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aRicci)东来中国传教,往来中国南方各地多年,直到一六○○年(明万历二十八年)才到北京开教。从前唐代传入的景教和元代传入的“也里可温”,虽都是基督教,但都不是正宗。真正基督教正宗一派的东传要以这次为嚆矢了。不久又有庞迪我(DiegodePantoja)和熊三拔(SabuthiusdeUrsis)等相继东来传教,当时有名的官吏如李之藻、徐光启、杨廷筠等都靡然向风。天主教的势力一时很盛。到了十七世纪中叶的清朝初年,又有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vonBell)、南怀仁(FerdinandVerbiest)诸人的东来,供职于北京的钦天监,颇得清帝的信用。一时南部各地,天主教很是盛行。这是现代中国有天主教的起源。【东西学术思想的交换】但是东西交通复兴后的影响,除天主教广传外,还有东西学术思想的交换。利玛窦辈既以西洋的地理学、舆图学、天文学、算学、光学、人体学等,经中国学者李之藻等合作翻译,输入中国;并亦以西洋的艺术如音乐、绘画、建筑等;以及应用的物理器械如报时钟、千里镜、西琴和西洋大炮等携到东方。至于哲学思想方面,他们所介绍给中国的,却始终没有脱中古时代欧洲繁琐哲学的窠臼。其实当时的欧洲,除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基督教的神学以外,原亦还没有现代所谓新思想。因此当时中国人多以西洋人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和印度佛教相同的高尚理想,很看轻他们。同时中国的学术亦渐由这班教士传入欧洲,耶稣会中人所译的《四书》等著作达四百余种之多。中国的庭园风趣亦多传入欧洲。所以十八世纪中的欧洲自由思想家如法国的伏尔泰(Voltaire)和孟德斯鸠(Montesquieu)诸人的著作中常有受中国思想影响的言论。这是东方哲理西传的开端。这种东西文化的沟通,虽规模不如各种宗教的广播来得宏大,但亦是研究世界文化史者所不可不注意的史迹。不过因为当时中国学者的接受西学多由间接得来,不能彻底;而一般教士对于中国的敬孔祀天又当作异端,不肯通融;所以这次东西文化的沟通到了十八世纪初年,就因双方冲突而暂告停顿。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才又复兴。【世界大势的剧变】十五世纪末年地理上的发现,除产生出上述几个世界文化上有关系的结果外,恐怕要以上古以来亚洲黄种民族继续向西压迫的进程,从此告终的一点为最足注意。此后不但欧洲人的势力逐渐向东方的亚洲侵入,而且亦向西侵入美洲,向南侵入非洲,几乎全世界都有被欧洲白种民族囊括以去的危险。此后亚洲各古国多因受欧洲人的侵略而逐渐衰亡;至于美非各洲文化落后的民族亦渐趋消灭而成为欧洲民族的奴隶,他们的领土多归入欧洲各国的版图。此后欧洲人因为势力日强,遂亦以先进国自命,认为有开化其他有色民族的责任。现代所谓“白人的负担”这句话,就成为帝国主义侵略退化民族的豪语。世界史到此已由中古时代而转入近世了。不过我们在叙述近世史以前,还不能不先述中古近世过渡期间欧洲方面的宗教革命和战争。《世界简史》 上册(二) 意大利的衰落和西班牙的隆盛第八编欧洲的宗教革命和战争第三十章查理五世和路德第一节意大利的衰落和西班牙的隆盛【法王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法国自经路易十一(LouisXI)一番经营之后,中央政权极形巩固。所以他去世后其子查理八世(CharlesVIII,一四八三——一四九八年)即位时因为国力已强,很想扩充领土于国外,而意大利就成为他的目标。当查理八世统率军队侵入意大利时,意大利诸城市不很尽力抵抗,因此法国军队曾一时占领那不勒斯(Naples)。但是法国兵士走到意大利南部以后,很受当地妇人、醇酒的陶醉,军纪荡然;加以法国的仇敌又正想联合起来以抵抗法国;因此查理八世一败之后就退归法国,再过三年亦就去世了。【入侵的结果】此次法王查理八世的入侵意大利,好像一种很无谓的举动,但是所产的结果却很重要。第一,自经此次法军入侵之后,意大利的弱点完全暴露出来。境内诸城市并不能构成一种民族国家去抵抗外侮。因此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和德国等常常侵入意大利,想把它收归自己的版图。就中西班牙和奥地利尤为成功,而意大利半岛的大部分亦始终附庸于他国,直到十九世纪后半期,由意大利人自己统一起来成为独立的国家。第二,法国人侵入意大利时,对于意大利的文化和艺术非常羡慕。因此法国的贵族都把中古的堡垒改为宏敞舒适的别墅。意大利的新文艺亦逐渐传入法国、英国和德国;而希腊文的研究亦风行于北部的欧洲,此后意大利不但在政治上做外国侵略的目标,就在西洋学术上亦永远失去领袖的地位了。【西班牙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回教徒侵入西班牙和建设西大食帝国的情形,我们在前面已经述及。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西班牙的居民大部分都改奉回教。当十世纪时,欧洲各地正在极混乱、极黑暗的境中,独有西班牙的回教文化盛极一时,影响及于北欧基督教诸国很大。格拉那达一城有居民五十万人,有宏大的宫殿,有宏大的大学,有礼拜寺三千处,有公共浴场三百处,在当时恐怕为世界上唯一文化的中心了。西班牙的回教建筑——阿尔罕布拉宫【西班牙基督教国的兴起】但是欧洲的基督教徒终因在种族上宗教上抱有种种成见的缘故,所以始终不愿回教徒永远占领西班牙。原来自从一○○○年以来,基督教徒就已在西班牙北部建设几个小王国。就是卡斯提尔(Castile)、阿拉贡(Aragon)和纳瓦拉(Navarre)。就中以卡斯提尔为最强,排挤回教徒亦以它为最力而且最早。当一○八五年时它已恢复托莱多(Toledo)。此后西班牙的历史几乎全是基督教徒和回教徒血战的陈迹。到一二五○年时卡斯提尔的领土已扩充到西班牙半岛的南岸,而且包有格拉那达和塞维尔(Seville)诸大城。至于基督教徒所建的葡萄牙在当时已和现在差不多。西班牙的回教徒此后困守半岛南端格拉那达(Granada)还有二百年。直到一四九二年时经过长期的围攻,格拉那达才陷落基督教徒之手,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半岛残余的势力到此乃完全消灭。【西班牙成为欧洲的强国】西班牙立国后第一个名王就是卡斯提尔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这个人。她于一四六九年和阿拉贡王太子斐迪南(Ferdinand)联婚。这两国的合并实为西班牙隆盛的开端。此后一百年间,它的武力和国势在西欧要算第一。原来西班牙半岛完全被基督教徒恢复的一年,亦就是哥伦布受女王伊莎贝拉的资助发现美洲的一年,西班牙的海外富源骤然开辟。凡墨西哥和秘鲁诸城中的财物以及中美洲的银矿,都被西班牙的官吏和商民劫掠一空运归母国,因此西班牙竟成为十六世纪中欧洲最强最富的国家。【异端法院的复活】但是西班牙的基督教徒对于回教徒和犹太教徒都加以极严厉的压迫,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纷纷逃出国外,西班牙反因此失去国中最勤俭的一部分国民,大伤元气,伊莎贝拉为排斥异教徒起见,甚至恢复异端法院(Inquisition)。数十年间被拘被烧的人数以千计,在西洋史上常留一个虐待异教的恶名。《世界简史》 上册(二) 查理五世治下的日耳曼第二节查理五世治下的日耳曼【查理五世的帝国】查理五世于一五○○年生于根特城(Ghent),年二十即位称皇帝,治下领土的广大为查理曼以后的第一个人。他的领土并不是用武力征服而来,实在因为祖上种种王室婚姻所遗的巨产。这种种婚姻原都是出于查理五世的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I)的主张,他是哈布斯堡族(Hapsburg)中人。我们要了解一五○○年后的欧洲史,不能不略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哈布斯堡族诸帝的事业。【日耳曼诸王不能建设强国的理由】日耳曼历代诸王始终不能建设一个强盛的国家,这和中古时代法国和英国发展的情形适成反比。他们虽然自称皇帝,但是因为要维持这个称号反引起许多困难,关于这一层我们在前面已经述及了。他们因为要想维持意大利和日耳曼两处的领土已经虚费了不少的精神,加以意大利的罗马教皇常常怀有猜忌的意思,组织同盟以阻碍日耳曼势力的发展,因此日耳曼的元气反大受损伤。而且日耳曼帝位的承继不用世袭制而用选举制,皇帝的权势因此更加衰弱。原来日耳曼的帝位虽然多系父子相继,但是凡新帝即位必须经过一番选举的手续。因此国内握有选举权的诸侯,往往在选举之前,要求皇帝当选后,不得干涉他们特权的享受和领土的独立。因此当时日耳曼境内四分五裂,成为许多小国各据一方的局面。【十六世纪时的日耳曼】所以十六世纪时代的日耳曼和现在的德国大不相同。计有小国二三百个之多,大小不等,性质各殊。大的为公爵、伯爵和主教住持的封土,其次有独立的城市,最小的为骑士的领地。骑士的领地往往只有一座堡垒和附近一个小村,一年所入不足以维持骑士一家的生活。因此骑士往往以劫略商民和行旅为谋生的方法。日耳曼既然小国林立,当然常起纷争;而所谓皇帝亦绝无实力足以维持国内的秩序。【皇帝的称号由奥地利王室世袭】当时日耳曼的诸侯以奥地利的公爵为最重要,他们是哈布斯堡族中人。而日耳曼的选侯(就是操有选举皇帝权利的诸侯)亦往往选举他们为皇帝。因此皇帝的称号实际上渐由哈布斯堡族中人世袭起来。但是哈布斯堡族中人大都注意于本族领土的扩充,而不热心于日耳曼帝国的统治。所谓神圣罗马帝国事实上早已徒有虚名了。【查理五世的领土】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儿子菲利普(Philip)于生查理五世(CharlesV)后六年就去世了(一五○六年),他的后因忧愁成病不能治国,因此查理五世就承继了许多重要而且复杂的领土。查理五世的岳父为阿拉贡的婓迪南(Ferdinand)。婓迪南于一五一六年去世,查理五世因此就于十六岁做第一个“西班牙王”。但是当他还没有到二十岁时,又有许多困难的问题发生要他去应付。原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很想他的孙能够承继他的帝位。一五一九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日耳曼的选侯就选查理五世为皇帝。因此查理五世以西班牙王兼任日耳曼的皇帝。【沃尔姆斯公会】日耳曼向来有一个国会叫做公会(diet),开会没有一定的日期,亦没有一定的地点,因为日耳曼原来是没有都城的。公会由各邦诸侯、主教和城市等选出代表组织而成。查理五世于一五二○年第一次到日耳曼时,他在莱茵河上沃尔姆斯城(Worms)所召集的会议,就是这个公会。公会中最重要的事务,就是讨论怎样处置马丁·路德反叛基督教会的举动。《世界简史》 上册(二) 基督教会的腐化第三节基督教会的腐化【基督教会的分裂】查理五世在位时代的最重要事情就是西部欧洲各国对于罗马教皇的反叛。中古时代的教会因此瓦解,而新教徒亦从此出现于欧洲各国;他们宣布脱离教皇而独立,而且排斥中古教会所主张的许多信条。大概除英国以外,凡是罗马帝国旧壤中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日耳曼和奥地利的南部都继续忠顺罗马教皇和教会。至于日耳曼北部诸邦,英国、荷兰、丹麦、挪威和瑞典等国都先后变为信奉新教的国家。从此以后,欧洲的教徒分成两派;旧派自名为“正宗派”(Catholic),亦就是我国所谓“天主教”;新派叫做“抗议者”(Protestant),亦就是我国所谓“耶稣教”。这次宗教的分裂在欧洲方面引起了十六、十七两世纪中许多惨酷的战争和虐杀。伊拉斯谟【当时人不满教会的原因】欧洲人反抗教会的运动实在开始于日耳曼。当时日耳曼人原来仍旧笃信基督教,但是他们看见罗马教皇差不多全由意大利人充任,而且教皇在日耳曼方面所征收的捐款数目这样巨大,他们总觉得有些不甘心。加以日耳曼境中所有重要的宗教职务都全由罗马教皇一个人去支配,任职的人又往往是意大利人,他们住在意大利坐享巨大的收入,而对于职务则置之不顾。此外并有以一人而兼任许多职务,专以增加个人的收入为目的。这种种情形当然都是日耳曼人所不能容忍的。但是他们却仍旧不想脱离罗马的教会或打倒罗马的教皇。他们所希望的就是流入罗马的款项应该减少,教会中人应该公忠而尽职。【伊拉斯谟】当查理五世在位初年,抨击教会的人本已不一而足,就中最有名而且最有影响的一个就是伊拉斯谟(Erasmus,一四六五——一五三六年)。他本是荷兰人,不过曾经居住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耳曼诸地多年。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一种叫做《愚人的赞美》(PraiseofFolly),书中对于当时一般的信仰和习惯抨击很力。他以为人民的教育改良以后,一切迷信自然会消灭下去。倘使人人都能够自己去读圣经,那一定大有利益。而且他以为欧洲到了此时,宗教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他看见当时各国的君主大都是竭力奖励文化的人,所以他以为和平的改革极有希望。不料当他年老时,日耳曼的路德忽有用激烈的手段改革教会的举动,这是他很痛心的一件事。马丁·路德第四节路德和他的主张【路德的少年时代】路德(MartinLuther)生于一四八三年,本是一个穷苦矿工的儿子。他的父亲很想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律师,所以送他到大学中去研究法律。不料他在大学毕业后,忽然自己改变宗旨,决定出家去做修道士。他当时对于自己的性灵常抱一种忧虑,以为自己已经没有方法可以拔出地狱。最后他忽然想到,我们唯有笃信上帝才能得救,如仅仅想做一个好人绝是不够。路德为人纯笃,因此得到修道院中住持的尊敬。后来萨克森公创办威登堡(Wittenberg)大学物色教授的人才时,就有人荐举路德可以担任哲学的讲席,路德因此就成为大学的教授。后来他对于大学中所讲授的一部分学理渐形怀疑。他的重要主张以为人性极恶,无论怎样决不能满足上帝的意思。我们只有悔过的一途,而且要笃信上帝。因此路德对于教会中人所主张的种种“善事”(goodworks)如参与瞻礼(mass)、常做祷告、圣地进香和崇拜圣物等,都以为是不必要而且有流弊的举动。他这种种主张当时并没有人去注意。直到一五一七年当他三十四岁时,他忽然做出一件惊人的事情,在西洋史中竟开了一个新页。【赎罪券论文】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及,中古末年罗马教皇有重建圣彼得礼拜堂的举动,因为工程浩大费用很多,所以教皇利奥第十为筹集巨款起见,设法推销一种赎罪券(indulgence)于日耳曼。所谓赎罪券就是一种由教皇颁发的执照,凡领有这种执照的人,将来死后他的灵魂在炼罪所(purgatory)中可以免除一部分或全部的苦痛。一五一七年十月,教皇派多明我会中的修道士德兹尔(Tetzel)在威登堡附近一带地方宣传这种赎罪券的功用。路德听见他的议论,觉得和基督教的真义实在不合。他就仿当时流行的习惯,把他自己对于赎罪券所抱的意见写成九十五条的论文,贴在礼拜堂的门上请大众和他讨论。他当时本来并没有攻击教会的意思,而且亦料不到有惊世骇俗的结果。他的论文是用拉丁文写成的,这可见他的目的只是求知识阶级中人能够加以注意。【致日耳曼贵族的通告】路德的短篇著作中,第一种最有名的就是他那篇《致日耳曼贵族的通告》(AddresstotheGermanNobility,一五二○年)。他在这通告中竭力劝导日耳曼的诸侯和骑士应该努力于教会的改革,因为我们要等教皇和主教来做这种事情,那是无望的了。他说教士阶级并没有什么神圣的性质,如果做教士的人不能尽职,那么国王当然可以加以免职的处分。而且路德还说,对于为非作恶的教士应该视同常人一样加惩罚,这是国王的权力,亦是国王的义务。通告的后面并列举当时教会中种种腐化的情形,他以为要希望日耳曼的隆盛,非将这种腐化的情形廓清不可。他亦明白自己对于宗教所抱的见解实在包含一种社会的革命。他主张修道院的数目应该减剩到十分之一,院中的僧侣如果对于清修的工作已经失望可以自由还俗。他并指出远地进香和圣节假日太多所发生的种种流弊,以为大有妨碍于一般人民日常的工作。他又竭力主张凡教士都应该婚娶成家和常人一样。国内各大学都应当加以改良,至于亚里士多德亦应该摈弃于校门之外。【路德的被逐出教】路德抨击教会的信仰如此的严厉,所以被逐出教这一件事原来早在他的意中。但是直到一五二○年的秋季,罗马教皇才下令痛责路德的主张为离经叛道驱逐出教,并限令他于六十天之内自行纠正。路德到此乃决定提出一个公开的抗议,于是召集学生来参观一种所谓“诚虔的宗教盛典”。他在威登堡大学的墙外堆了一大堆的柴木,用火烧起来,于是把教皇的谕旨,一本教会的法律和一本中古神学的书全部放在火中烧掉。【路德赴沃尔姆斯公会】当查理五世于一五二○年第一次到日耳曼去召集公会时,教皇的代表竭力恳求他立即以异端的罪名惩罚路德。查理五世虽然明知路德的确有罪,但是他觉得如果处置过于操切,实在有些危险。因为路德在当时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英雄,而且又受萨克森选侯有力的拥护。其他日耳曼各邦的诸侯对于路德虽然没有特殊的感情,但是对于路德能够揭穿教会中种种腐化的情形却很引为快事。查理五世再三商酌之后,决定召路德到沃尔姆斯公会中,面见日耳曼的代表和皇帝,声明他是否是许多异端文字的著作人,对于教皇所禁止的见解是否还是坚持到底。路德到会之后,自承会中所举出的书本都出他的手笔,而且有时不免过于激烈。不过他说教皇所颁布的命令有时实在违反纯正基督教徒的良心,而且日耳曼人民所受教会官吏的掠夺实在最甚,这是没有人会否认的。倘使公会中人能够从圣经中寻出辩证来反驳他的主张,他一定可以欣然承受,否则他就只好维持原来的主张了。【沃尔姆斯的议决案】路德的态度既然如此的强硬,所以沃尔姆斯公会不得不议决驱逐路德于教会之外(一五二一年)。议决的理由:就是路德藐视而且诽谤教皇,藐视教士,而且怂动俗人浸其手于教士的血中,否认自由意志、教人放纵、藐视权力、鼓吹禽兽生活,实为教会和国家的大蠹。此后无论什么人都不许诵读或出版路德的著作,亦不许以食物、饮料、或住处给他。而且下令通缉解由皇帝究办。但是当时人都不赞成这个议决案,所以没有人想去执行它。查理五世又于会后就离开日耳曼先后差不多十年之久,专意于西班牙的政务和战争的进行。《世界简史》 上册(二) 日耳曼的宗教革命第三十一章西欧各地的宗教革命第一节日耳曼的宗教革命【路德翻译圣经】路德从沃尔姆斯公会退出归家,在途中由他的至友把他秘密的带到萨克森选侯的瓦尔特堡(Wartburg)堡垒中,以便避免皇帝或公会的加害。他在此地住了好几个月,专心把拉丁文的《圣经》翻成德文,以便利一般研究《圣经》的人的诵习。【宗教革命的开端】前此欧洲的知识阶级虽然常常讨论教会的改革,但是实际上始终没有什么切实的举动。主张改革的人中有稳健的,亦有激烈的,他们的界限原不十分清楚。他们都以为教会实在有改良的必要,但是他们各有各的目的。各邦的君主很赞成路德的主张,因为他们可以借口改良获得教会资产和收入的管理权。各地的农民亦很赞成路德的主张,因为他们读过德文本的《圣经》以后,才知道《圣经》中并没有农奴应该继续缴纳旧日赋税于地主的话。当路德正在瓦尔特堡中翻译《圣经》时,一般人民就开始去实现他的主张。一部分修道院中的僧人和女尼竟违背誓言实行还俗,而且分别婚嫁了,这在旧派的信徒眼中看来,真是一种罪大恶极的举动。各地的学生和民众纷纷打毁礼拜堂中的神像,有的甚至反对弥撒礼的举行。所谓弥撒礼为旧派基督教会中一种最隆重的仪节,其性质和佛家的水陆道场差不多。路德听到这种纷扰的情形,心中极感不安。他不赞成这种骤然的而且激烈的举动。他于是在威登堡公开演讲,主张凡属宗教仪节的变更应该由政府主持,民众不应该自由行动。但是此时的民气已经很是激昂,没有方法可以缓和了。1524至1525年间的德国农民战争【农民的战争】当一五二五年时,各地的农奴多以“上帝公平”的名义纷纷起来复仇。他们所提出的要求一部分很是合理。他们所表示的意见要以所谓《十二条》(TwelveArticles)最为有名。他们声明,《圣经》对于地主向农奴征取种种徭役并没有明文的允许,而且大家既然同是基督教徒,他们此后不应该再受农奴的待遇。但是当时有一部分比较激烈的分子主张打倒为非作恶的教士和贵族。因此有许多堡垒和寺院被农民烧掉,有一部分贵族并被他们杀死。路德最初对他们很表同情,不过力劝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后来因为他们不听他的话,他就变更态度竭力反对他们。他宣言这班暴民罪大恶极,请政府用武力去平定他们。果然各邦政府分头用极残酷的方法对付乱党,而贵族阶级中人亦乘机大肆报复的手段。一五二五年的夏季,叛党的领袖阵亡,农民被杀而死的竟达万余人之多。【日耳曼南北两部宗教上的分裂】日耳曼在当时原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查理五世又正和法国相争,无暇执行瓦姆斯公会的议决案。自经这次农民的叛乱,境内各邦大小的诸侯对于改革教会的意见更是难以一致。后来南部各邦决定仍旧忠顺教皇崇奉旧教。至于北部各邦的君主则采用路德的主张,脱离教皇改奉新教。这种宗教分裂的情形在现在德国还是如此。当时日耳曼既然没有一个中心的权力可以决定全国的信仰问题,所以当一五二六年斯拜亚(Speyer)公会开会时只能议决,由各邦的君主凭良心去办理。到一五二九年,查理五世在第二次斯拜亚公会中要求大家执行瓦姆斯公会的议决案,日耳曼北部改信新教的诸侯和城市提出抗议表示反对。这就是新教徒所以叫做“抗议者”的原因。【奥格斯堡公会和信条】自从沃尔姆斯公会闭会以后,查理五世就始终住在西班牙主持对于法国的战争。直到一五三○年他才回到日耳曼在奥格斯堡(Augsburg)再开公会,希望解决了宗教的问题。他叫新教徒把他们的信条用书面提出来做讨论的根据。这篇文字的起草者为路德的至友梅兰克森(Melanchthon)这个人。这是历史上一篇很重要的文字,叫做《奥格斯堡信条》(AugsburgConfession)。梅兰克森秉性谦和,所以他在这篇文字中把新旧教的异点说得极其微小。他说双方对于基督教的见解根本上完全相同。不过罗马旧教徒所遵行的习惯如教士鳏居和种种斋期,实在不近人情应该打倒。【查理五世的调和运动】同时查理五世亦叫反对新教最力的神学家对于新教徒的见解加以反驳。他以为旧教徒的论调非常允当,下令新教徒一律承受。他又下令此后新教徒不得再和旧教徒为难,所有的教徒从旧教徒手中夺去的寺院和财产均应物归原主。不过他允许在一年之内必劝罗马教皇召集一个宗教大会,以便大家开诚相见徐图改进的方法。【奥格斯堡和约】奥格斯堡公会后的十年间,查理五世又因从事于南欧的战争无暇北顾。他为获得新教徒的助力起见,所以对于宗教方面不能不取放任的政策。同时日耳曼各邦赞成路德主张的君主又日有增加。最后查理五世和新教的诸侯会经有过一次短期的战争,不过实际上并不怎样激烈。到一五五五年乃有奥格斯堡和约的缔结。规定日耳曼皇帝治下各邦君主各城市和各骑士,都可以自由决定本地的信仰。不过教会中人如大主教、主教或住持等一旦改奉新教,那么必须交出各人管下所有财产。至于一般民众必须遵奉本邦所定的宗教,否则只有迁地的一法。而且当时他们亦只有两种信仰——罗马旧教和路德派新教——可以选择,此外就别无他种宗教可以崇奉了。【信仰自由的缺乏】我们于此可以明白奥格斯堡和约的结果,除各邦君主外,对于一般民众并没有以信仰的自由给予他们。原来自从罗马帝国末造以来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这种办法在当时实在是非常的自然。当时人实在梦想不到信教是可以自由而且可以不受政府的干涉的。以上所述的就是四十年间日耳曼方面宗教改革运动的经过情形。《世界简史》 上册(二) 瑞士的宗教革命第二节瑞士的宗教革命【瑞士同盟的起源】自从路德去世以后的一百年间,西部欧洲各国,除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地绝对不受影响外,差不多都以新旧教的纷争为他们历史上主要的问题。瑞士、英国、法国和荷兰诸国都有过一种宗教的革命,因此产生纷扰、战争和变化。我们要了解这几国后来的发展,不能不先述他们宗教革命的经过。现在先述瑞士。瑞士立国于欧洲中部阿尔卑斯山的中间,当中古时代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当十三世纪时,洛桑湖(Lucern)滨的三个森林州已经组织一种同盟去抵抗哈布斯堡族的侵略。这个小同盟就是瑞士立国的起点。后来其他各州相继加入同盟,势力渐大,所以哈布斯堡族并吞瑞士的野心始终不能实现。日久之后,瑞士各州和帝国的关系逐渐疏远起来,终于一四九九年脱离日耳曼皇帝的管辖自成独立的国家。瑞士同盟最初虽然由日耳曼民族组织成功,但是后来同盟领土扩大之后,国内并亦包有许多意大利人和法国人。所以瑞士人并不是一个界限分明的民族,因此瑞士同盟的力量和组织并不十分的雄厚而严密。【茨温利的改革宗教运动】瑞士改革宗教运动的第一个领袖为少年牧师茨温利(Zwingli)这个人。比路德小一岁,于一五一六年时就在苏黎世(Zurich)湖滨宣传基督的福音。但是洛桑湖畔诸州深恐失去他们原有的势力,所以竭力去拥护罗马的旧教。瑞士的新旧两派教徒第一次在一五三一年战于卡珀尔(Kappel)地方,茨温利因此阵亡。各州对于宗教的意见始终不能一致,所以瑞士境内到如今还是保持着新旧两派并峙的局面。加尔文【加尔文和长老会的起源】瑞士的宗教改革家中,除茨温利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他的主张在英美两国的宗教上影响尤大,这就是加尔文(Calvin)这个人(一五○九——一五六四年)。他的运动以日内瓦(Geneva)为中心,现在新教中所谓长老会(PresbyterianChurch)一派的组织和主张就是他的成绩。他本是法国人,少年时就很受路德主义的影响,笃信新教,后来因为法国政府有压迫新教徒的举动,不得已逃往瑞士。不久著了一本《基督教原论》(InstituteofChristianity),为阐明新教教义第一部有条理的著作。他于一五四○年应聘到日内瓦从事于改良城市的工作。他就把教会的事务委托一班长老去办理,因此他这派的新教徒就有长老会的名称。后来传入法国和苏格兰的新教都属这一派。第三节英国的宗教革命【沃尔西的均势观念】英国亨利八世(HenryVIII)于一五○九年即位时,年只十八岁。当时主持国事的为红衣主教沃尔西(Wolsey)这个人,他深信要谋国势强盛在和平而不在战争,要得到和平莫过于维持欧洲大陆上均势的局面,以免互相侵凌互相冲突的危险。所以他竭力劝阻英王不要参加欧陆的战争。这个均势观念为以后欧洲各国外交政策上一个最重要的立足点。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亨利八世初娶阿拉贡的凯瑟琳(GatherineofAragon)为后,后只有一女而无子,而且年龄又比英王为大,所以英王为王储关系早已有离婚再娶的意思。后来宫女中有一年只十六岁的安妮·博林(AnneBeleyn),容貌艳丽,英王极其爱慕,很想娶他为后,因此离婚的意思更加坚决。亨利八世命沃尔西劝罗马教皇准他离婚,教皇不许。于是英王大怒,于一五二九年下令免沃尔西的官职,一面令国会把英国对于应缴教皇的一部分税课取消。同时并秘密和安妮·博林结婚,国会亦宣言此次结婚为合法。这是英国公开反抗罗马教皇的第一步。【英国叛离教皇的经过】英国的国会又于一五三四年议决,凡国内所有教士的职务,应该由国王派人处理,不再隶属于罗马教皇;凡国内所有教会的收入亦概归国王享受。不久并宣言英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的首领。因有这种种议决案,英国的教会就完全和罗马教皇脱离关系了。不过我们此地要注意,亨利八世并不是一个新教徒。他虽然因为婚姻的关系和罗马教皇绝交,但是他并不承受当时新教徒的教义,而且事实上曾经压迫过新教徒。所以英国的宗教改革最初的动机并不在教义,而在英王的婚姻问题。【爱德华六世和新教】亨利八世既娶安妮·博林为后又只生一女而无子,于是他又和新后离婚,再娶西摩贞(JaneSeymour)为后,乃生爱德华六世。亨利八世当时决定将来去世时应先由爱德华六世继位。如爱德华六世无后,那么由第一后喀德林的女儿玛利(Mary)和第二后安妮·博林的女儿伊丽莎白(Elizabeth)两人依次去承继他为英国的女王。一五四七年亨利八世去世,爱德华六世即位。幼王在位虽然不过六年(一五五三年卒),但是政府中人大都赞成新教的教义,所以他们向欧洲大陆方面请许多新教徒来英国宣传新教。国内教堂中的神像和彩色玻璃多被打毁。教会中高级的位置亦多由新教徒去补充,凡教士均得自由婚娶。这种举动为英国真正改信新教的开端,引起此后国内新旧教徒间许多的纷扰。【玛利和旧教】一五五三年爱德华六世去世,传位于他的女兄玛利。玛利从小就受旧教的教育,极其信仰旧教。原来当时的英国人大多数还是倾向旧教,所以玛利要想和罗马教皇言归于好并不是一件十分违反民意的事情。后来玛利又和西班牙王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二世(PhilipII)结婚,腓力二世原来是一个笃信旧教的人,因此英国旧教的势力很有恢复原状的希望。一五五四年英国的国会和罗马教皇的教使果然在形式上恢复原来的关系。此后四年间玛利就尽力去压迫国内的新教徒,杀死二百七十余人,就中以工匠和农民居多。这是英国史上宗教压迫最残酷的一次。但是当时被杀的新教徒往往视死如归,反使得许多态度不明的人改信新教。玛利死后,伊丽莎白和詹姆斯一世(JamesI)相继即位,一反前王的政策,专以压迫旧教徒为事,终使英国变为信奉新教的国家。《世界简史》 上册(二) 旧教的改良和耶稣会第三十二章欧洲的宗教战争和科学时代的开始第一节旧教的改良和耶稣会【特兰托公会的议案】我们在前面已经述及北部日耳曼、英国和一部分瑞士怎样叛离罗马教皇改奉新教的情形。但是西部欧洲的大部分还是爱戴罗马教皇笃信向来的旧教。罗马教皇为自动改良教会并解决教义上的异同起见,于一五四五年在日耳曼和意大利交界的特兰托(Trent)地方召集了一个宗教大会。这次大会差不多开了二十年才告终了(一五四五——一五六三年)。当时议决凡是违反正宗教义的信仰一概禁止,凡是罗马教会所许可的原理一概尊崇。教皇应尊为教会的元首。凡教徒果能奉行善事,一定可以增加得救的希望;所以倘使和路德一样单单主张笃信上帝,那就要永受诅咒。古拉丁文本的《圣经》应视为最纯正的本子,其他一概不许出版。大会中人并提议请罗马教皇编订一种《禁书目录》(Index),把旧教徒不应诵读的书籍一一著录,以免误入歧路。这种目录屡有增订,直到如今还是继续发行,为这次大会中一件最有名的议案。【旧教改良的结果】特兰托大会虽然不能调和新旧教的争执,但是新旧教徒对于教会种种不满意的地方却亦改良了不少。大会议决,此后凡主教都应该以身作则亲自讲道,不得再和从前一样,可以深居简出,置一切教务于不顾。凡主教委任境内的牧师都应该慎选贤能,不得滥竽充数。自经这次会议以后,教会中的人才果然比从前改进得多,教会中从前许多腐化的习惯亦因此革除了不少。【罗耀拉】当时又有一种强有力的团体发现出来,专以拥护罗马教皇和旧教教义为职志,因此旧教教会的势力更加为之振起,大有中兴的气象。这个团体就是西班牙人罗耀拉(IgnatiusLoyola,一四九一——一五五六年)所创设的耶稣会(SocietyofJesuits)。罗耀拉于一五三八年召集同志到罗马城,组成正式的团体,并得到教皇的承认。罗耀拉原从行伍出身,所以对于绝对服从一层非常注重。凡是耶稣会中人不但对于罗马教皇应该视同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绝对服从,就是对于上级的团员亦应该视同传达上帝命令的人绝对尊重。教皇如有驱遣,那么无论道路怎样遥远怎样困难,亦要冒险前去。现代耶稣会的势力所以非常雄厚,就是因为它的组织和训练都是非常严密的缘故。【耶稣会的活动】凡是耶稣会中人都绝对以清贫的和诚笃的生活自守。他们大部分都是牧师,到处宣扬教义、提倡崇拜、感化民众、代人忏悔。同时他们亦最初见到感化青年的重要,所以广设学校,提倡研究,以便养成一班笃信正教的信徒。不久他们的势力就弥漫于欧洲各国的学术界。他们的教授法非常得宜,所以当时就是新教中人,亦往往叫他们的子弟就学于旧教徒所设的学校。而且他们不但厚植势力于欧洲各国,就是对于世界其他各地的传教事业,亦远较新教徒为活跃。东方的印度、南洋群岛、中国和日本;美洲方面的巴西、秘鲁、墨西哥和北美洲,都是他们活动的范围。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及过的沙未尔就是罗耀拉的最初一个同志。新教徒看见耶稣会中对于传道的事业这样的努力,非常惶惧。于是他们就把耶稣会中人认为最危险的劲敌,加以种种极不堪的恶名。其实耶稣会创设的宗旨原很高尚,会中人的德行亦很有令人可敬的地方,所以新教徒所说的话不很公允。后来耶稣会中人在十八世纪时往往兼营大规模的商业,和各国政府发生冲突,遂于一七七三年为教皇所解散。但是自从一八一四年以来这个团体又重新恢复起来了。《世界简史》 上册(二) 腓力二世和荷兰的独立第二节腓力二世和荷兰的独立【尼德兰的起源】当时辅助罗马教皇和耶稣会合力以阻止新教发展的人,要以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西班牙王腓力二世为最有力。查理五世因为患痛风的病症,所以年纪虽然未老,亦不能再执行政务了。他就把哈布斯堡族在日耳曼方面原有的领土传给他的弟,把西班牙、米兰、二西西里王国(KingdomoftheTwoSicilies)和尼德兰(Netherlands)诸地传给儿子。腓力二世于一五五六年即位之后,拥有西班牙在美洲的富源,声势本极煊赫,料不到国内的困难反从尼德兰方面发生出来。尼德兰在当时原分为十七省,包有现代荷兰(Holland)和比利时(Belgium)两国的地方。北部的居民勇敢耐苦,长于务农。他们因为地势低下,所以建筑石堤,防止海水的冲入,开垦了许多沙地。南部的居民长于货殖,所以南方一带数百年来工商业都是非常发达。这就是荷兰、比利时两国未曾分裂以前的情形。【腓力二世对于尼德兰的态度】腓力二世在尼德兰境中的种种措施都是很不得当,因此尼德兰的居民对于西班牙人都极其不满,大有叛离自立的心思。后来腓力二世又主张整顿异端法院的工作,想把反对旧教的教徒完全扑灭了。腓力二世的虐政继续的施行了十年。尼德兰人忍无可忍,于是一五六六年时有贵族约五百人联名向腓力二世提出抗议,要求改良。【阿尔发公爵的苛虐】不料腓力二世不但不肯顺从民意,反派一以手腕残酷著名的阿尔发公爵(DukeofAlva)前往统治,希望乱事不至于发生。阿尔发公爵自一五六七年到一五七三年间统治尼德兰,非常苛虐,他的军队又极其蛮横无理,所以尼德兰在此时已成为一个恐怖的世界。当时尼德兰人就拥出一个民族英雄来做他们革命的领袖,这就是奥兰治亲王威廉(William,PrinceofOrange)这个人(一五三四——一五八四年)。在西班牙人的眼中看来,威廉不过是一个潦倒不堪的贵族,哪能带领一班未经训练的农夫和渔民来和强大的西班牙对抗呢?【奥兰治亲王威廉的起事】当威廉兴兵起事时,他很得尼德兰北部诸省的拥护,就中最主要的一省就是荷兰(按现在荷兰人仍自称为尼德兰,但是英国人则仍用荷兰省的名去概括尼德兰的北部,我国通常亦就沿用英名称为荷兰)。尼德兰北部的居民纯属日耳曼族,多信新教,从事于农渔两业的为数较多;南部的居民和法国人同种,多信旧教,从事于工商两业的为数较多。这是南北两部将来所以分裂的主因。当战事初起时,威廉本来失利。后来荷兰的水手竟战败西班牙的海军,夺得战船卖给信奉新教的英国。因此荷兰和西兰(Zealand)两省中的城市都起来拥戴威廉做总督,为后来荷兰立国的起点。【荷兰共和国的起源】阿尔发公爵克复了一部分的城市,把市民屠杀很多,甚至妇女和儿童亦都不能幸免。因此反激起了南部旧教徒的公愤,亦起来叛乱。但是这次乱事是暂时的,因为腓力二世改派态度较为和平的总督前来处理时,南部信奉旧教的诸省亦就俯首就范了。因此北部诸省就继续在威廉指导之下,不愿再承认腓力二世为王。一五七九年北部七省重新组织了一个强固的乌得勒支同盟(UnionofUtrecht)。这个同盟的公约就是后来荷兰共和宪法的蓝本。二年之后,荷兰乃正式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不久荷兰人并选举威廉为世袭的总统。腓力二世深知威廉实在是荷兰叛乱的戎首,以为把他扑灭了,乱事自然可以平定。所以西班牙政府宣言如有人能刺杀威廉,国王一定给以巨额的赏银和高级的爵位。威廉果然于一五八四年被人刺死。【荷兰的独立】荷兰人原来心想英国人或法国人能够加以援助,但是始终失望。最后英女王伊丽莎白派兵援助荷兰。腓力二世大恨,于一五八八年时遣派有名的“无敌舰队”(invinciblearmada)去攻打英国。这个舰队在途中被英国人和大风浪击沉了一大半,因此西班牙人就没有余力再去征服荷兰了。加以西班牙此时虽然富源很大,但是因为军费浩大,国家几乎陷落到破产的境地。所以西班牙要想恢复荷兰的领土可说已经绝望。不过西班牙对于荷兰的独立直到一六四八年才正式加以承认。《世界简史》 上册(二) 法国的宗教战争第三节法国的宗教战争【法国新教的起源】十六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史,几乎全是新旧教徒流血纷争的事迹。法国王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I,一四九四——一五四七年)对于宗教的事情原来不很关心,但是他对于新教徒那样放纵自恣,却以为亵渎神明,罪在不赦,因此他就下令禁止新教书籍的流通。约当一五三五年时新教徒被焚而死的不少,加尔文的逃往瑞士就在这个时候。后来法兰西斯第一的宗教专制日趋极端,竟把住在阿尔卑斯山麓的异端农民杀死了三千多人。弗朗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一五四七——一五五九年),对于新教尤其反对,因此被焚而死的新教徒计有数百人之多。亨利二世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查理九世(一五六○——一五七四年)即位,年只十岁,因此意大利佛罗伦萨城中望族出身的母后,美第奇的喀德林,出来摄行国政。【胡格诺教徒和他们的目的】当时新教徒在法国境中已成为一个有力的团体。他们在法国史上叫做胡格诺(Huguenots),这个名词的原意已不可考了。他们所主张的教义和加尔文一样。他们的首领为科里尼(Coligny),他是一个有势力的贵族,同时法国南部纳瓦尔(Navare)小王国的国王亦很赞助他们,这个国王就是他日法国有名的波旁王朝(Bourbons)的始祖。新教徒中既然是贵族中人居多,他们当然免不了要想获得政治上的权力;因此法国的新教徒不但是一种宗教的团体,而且亦是一种政治的团体;而他们所争夺的亦往往以取得政权为主要目的。【胡格诺战争的开端(一五六二年)】当时旧教徒的首领为吉斯公爵(DukeofGuise),亦是一个有势力的贵族。他于一五六二年的某礼拜日经过法西镇(Vassy),看见新教徒千余人聚会于谷仓中正在做礼拜。他的军队进去干涉,双方大起冲突,徒手的新教徒因此被杀的很多。这次惨杀的消息传到各处以后,新教徒都愤激起来,因此引起法国国内三十多年的战争和纷扰。双方手段的残酷和人心受累的重大,与中古时代英法两国百年战争时的情形差不多。【圣巴托罗缪节日的惨杀(一五七二年)】当时法国查理九世和母后喀德林对于新教徒都很交好,新教首领哥利尼亦很得政府的信任。掌握政权几和内阁总理一样。查理九世很想把新旧教徒联成一个团体,同心协力去抵抗西班牙人。不料他这个联合的计划竟被旧教首领吉斯公爵用一种极可怕的手段把它破坏下去。旧教徒故意向母后进言哥利尼包藏祸心应该扑灭。他们于是派人去暗杀他,结果哥利尼仅被刺伤而未死。母后喀德林因为知道法王和哥利尼友谊很厚,深恐哥利尼或把母后参与暗杀的事情告诉法王,于是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向法王谎言新教徒有阴谋起事的举动。当时政府和旧教徒决定于一五七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圣巴托罗缪节日(St.BartholomewsDay)大举杀戮国内的新教徒。果然二天之内巴黎新教徒被杀而死的竟达二千人。各省的旧教徒亦闻风而起,共又杀死了万余人。这真是人类文化史上罕有的惨案。【亨利四世改奉旧教】惨杀事件发生之后,法国的内乱重新再起,加以当时又有争夺王位的纷争。国内的情势更加混乱。最后信奉新教的纳瓦尔王亨利于一五八九年入即法国的王位称亨利四世(一五八九——一六一○年)。新王即位之后国内敌人很多,加以战争经年,国力异常疲惫。他觉得为迎合人心起见,非改奉多数人民所信仰的宗教不可。因此他就于一五九三年重新改奉旧教。但是他对于新教徒却亦不忘旧情,所以一五九八年在南特(Nantes)地方颁布所谓《南特敕令》(EdictofNantes),用法律去保护他们。【南特敕令】根据《南特敕令》的规定,凡喀尔文派的新教徒在从前有过新教徒的村镇,仍得照旧举行新教的仪式,唯巴黎和一部分别的市镇则在例外。新教徒得和旧教徒一样同享政治上的权利,而且亦可充任政府中的官职。新教徒并得保留一部分市镇建筑炮台,以便防御别人的攻击。【黎塞留】亨利四世措置有方,国势渐振,不幸亦和荷兰的威廉一样,正在为国操劳的时候被刺而死。当他的儿子路易十三(LouisXIII,一六一○——一六四三年)在位的时代,法国最大的政治家黎塞留(Richelieu)起握政权,把法国造成一个极其强盛的国家。他是一个旧教徒而且由罗马教皇任为红衣主教。他为伸张王权免除危险起见,取消《南特敕令》中特许新教徒筑有炮台的市镇,以便减削新教徒的实力。此外他在欧洲国际的政治上亦得到胜利,关于这一层我们在后面叙述三十年战争时再述。《世界简史》 上册(二) 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第四节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伊丽莎白治下的英国】法国在十六世纪中因为国内新旧教徒间有长期流血的战争,所以弄得国力非常疲惫。至于当时的英国正在女王伊丽莎白的在位时代(一五五八——一六○三年),不但伊丽莎白国内太平,就是外来的忧患亦复设法排去。国内的畜牧工商等业莫不称盛一时,产出一种富有资财的中产阶级。海上商业尤其发达,英国的海商足迹几遍于世界,寻觅航路,劫掠西班牙的商船和殖民地,有时并亦经营贩奴的事业把非洲的黑人卖到美洲去。人民的起居饮食都比从前舒服多了。欧洲的酒和美洲的烟都风行一时。不过吃饭的器具虽然有盘、匙和刀,但是还是以手指为主要的工具;因为当时他们还不知道用叉。伊丽莎白时代并亦产出许多著名的著作家,如莎士比亚(Shakespeare)、培根(FrancisBacon)、斯宾塞(HerbertSpencer)等都是英国学术史上的冠冕。诗歌、戏曲和科学都是非常发达。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加以较详的叙述。【英国国教的建立】当一五五八年女王玛利去世时,英国的政府又再成为一个新教的政府。伊丽莎白原极倾心于新教。但是她却不赞成加尔文所主张的长老会的组织,而仍旧保留许多旧教的特点。例如旧教中主教和大主教等的制度仍旧继续维持。这就是现代新教中所谓圣公会(AnglicanChurch)的一派,它的地位刚介于新教的路德派加尔文派和旧教的中间,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兼有新教精神和旧教形式的基督教。至于苏格兰的新教却是纯粹属于长老会的一派。【旧教徒的反叛】但是当时英国国内仍旧有许多旧教徒希望把伊丽莎白推翻了,把旧教重新恢复起来。他们暗中拥戴苏格兰的女王玛利斯图亚特(MaryStuart)为领袖。后来苏格兰人因为玛利的行为不正,有杀夫的嫌疑,所以把她驱逐出国。她于是逃到英国求救于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就把她软禁起来。但是旧教徒的活动并不停止。他们于一五六九年在英国的北部大举起事,目的在于释放玛利去承继英国的王位。同时罗马教皇亦下令驱逐伊丽莎白于教会之外。幸而当时旧教徒对于法国和西班牙所盼望的援助都不能实现。法王查理九世正和国内新教的首领哥利尼交欢,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又正在应付尼德兰的乱事,都无暇来对付英国。因此英国的内乱不久就平。后来旧教徒又想以爱尔兰(Ireland)为大本营,派兵前去占领;结果仍被伊丽莎白的军队所打败。英国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和西班牙的破裂】旧教徒的起事虽然屡次失败,但是他们仍旧一面希望西班牙的援助,一面希望玛利能够承继英国的王位。伊丽莎白为铲除祸根起见,于一五八七年把玛利杀死。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为贯彻他那光复旧教的政策起见,于一五八八年派他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这个舰队驶进英国海峡以后,忽遇暴风,英国的海军又随后追去。结果西班牙一百二十艘的战船一共只有五十四艘能够逃回本国。【腓力二世政策的失败】西班牙王腓力二世于一五九八年去世。他的恢复旧教的政策可谓完全失败。英国自从打败无敌舰队以后,即永远成为新教的国家。法国国内宗教战争终了之后,新王又很宽待新教徒,不愿再容西班牙的干涉。腓力二世自己的领土中又有信奉新教的荷兰从此立国于欧西为强盛的国家。至于西班牙本国亦因为腓力二世措施失当连年战争的缘故,国势大形衰落。美洲的金矿开发已尽。所以海外的富源亦日形竭蹶。所以自从腓力二世去世之后,西班牙就由第一等的强国降为第二等的国家以迄于今。第五节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的开始】新旧教徒间最后一次的大冲突,就是十七世纪初半期在日耳曼境中所举行的“三十年战争”(一六一八——一六四八年)。原来日耳曼境内自从一五五五年的奥格斯堡和约缔结以来,新教徒的人数日有增加,新教诸侯对于教会财产的劫夺亦复继续不已。波希米亚(Bohemia)甚至奥地利境内亦有不少的新教徒,这在哈布斯堡族诸皇帝和耶稣会中人看来,实在有点危险。波希米亚于一六一八年决定,由莱茵河伯国(Palatinate)方面欢迎一个笃信加尔文教义的诸侯来即王国。但是新王入国仅过了一个冬季就被日耳曼的皇帝逐出国外。这种举动在新教徒眼中看来认为一个很重大的失败,于是信奉新教的丹麦(Denmark)国王就出来干涉。他在日耳曼的境中转战了四年,但是终于一六二九年为皇帝的名将华伦斯坦(Wallenstein)所败逃归国中。残酷的三十年战争【交还教产的命令】日耳曼的皇帝看见旧教徒的军队迭次战胜波希米亚和丹麦的军队,胆气因此大壮,乃于一六二九年下一个交还教产的命令,规定凡日耳曼全境新教徒在奥格斯堡和约以后向旧教徒方面夺来的资产一概交还旧教徒。而且新教徒中唯有路德一派可以举行礼拜的仪式,其他各派一律禁止活动。当华伦斯坦正想实施这个命令的时候,国内的政局因为瑞典王南下干涉的缘故忽然为之一变。【瑞典王国的起源】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上日耳曼民族所建立的挪威(Norway)和瑞典(Sweden)以及日耳曼以北的丹麦等三个小王国,大概都立国于中古初期查理曼在位的时代,为时已经很久。不过他们向来在欧洲大陆的政局上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前面不去提及他们。直到一三九七年这三个王国联成一个卡尔马同盟(UnionofCalmar),同奉一个君主。当日耳曼境中宗教革命将要发动的时候,卡尔马同盟因为瑞典脱离独立的缘故忽然破裂。瑞典独立运动的领袖为古斯塔夫第一(GustavusVasa),他本是贵族出身。独立成功之后,他就于一五二三年被选为瑞典的国王,同年新教引入瑞典。于是政府中人没收教会的领土,压服国内贵族,因此瑞典就逐渐成为一个极其隆盛的民族国家。【古斯塔夫第二入侵日耳曼】当旧教徒正在三十年战争中战胜新教徒时,瑞典王古斯塔夫第二(GustavusAdolphus)忽然带领军队南侵日耳曼,他一面想解放日耳曼境中的新教徒,一面亦想在日耳曼境中得到一块领土。他在莱比锡(Leipzig)附近果然大败日耳曼旧教同盟的军队。此时华伦斯坦再行召募新军,于一六三二年和瑞典王大战于卢曾(Lützen),瑞典军又大胜日耳曼军。但是古斯塔夫第二本人却因为深入敌军战线的缘故,竟为敌兵所杀。不过瑞典的军队却并不撤退,仍旧在日耳曼境内到处骚扰。至于以残酷著名的华伦斯坦亦于一六三四年为部下所刺死。【黎塞留的参加】此次战争到此本已可以结束了。但是法国名相黎塞留为谋伸张法国的势力起见,竟又遣派法国军队前往日耳曼和哈布斯堡族的皇帝为难。于是一六三五年时战端重启。法国、瑞典、西班牙和日耳曼的军队因此又骚扰了十余年,日耳曼的元气因之更受损伤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参加这次战争的人既然很多,他们的目的又是各不相同而且互相冲突。所以和约的缔结非常困难。各国的代表差不多磋商了四年之久,才于一六四八年在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地方签订和约。和约中规定奥格斯堡和约中所特许的信教自由,应该包括日耳曼境内的加尔文派。凡新教诸侯在一六二四年以前所占有的领土均得照旧保留,各邦的宗教亦仍由各邦君主自行决定。日耳曼境内各邦都得和境内或境外各国缔结条约,这种规定实际上竟把神圣罗马帝国解散了。日耳曼北境的一部分地方割诸瑞典,不过在名义上仍旧为日耳曼帝国的一部分,因为瑞典此后在日耳曼公会中享有三个表决权。日耳曼皇帝并以梅斯(Metz)、凡尔登(Verdun)、图勒(Toul)和所有阿尔萨斯(Alsace)地方的权利割让于法国。最后和约中并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日耳曼所受战争的影响】日耳曼从这次战争受到的恶影响真是一言难尽。乡村完全被毁的数以千计。各地人口有减到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一般人民因饥饿或军人肆虐而死于非命的或流为匪盗的,不可以数计。因此日耳曼直到十八世纪末年,还是一个民穷财尽文化幼稚的国家。《世界简史》 上册(二) 科学时代的开始第六节科学时代的开始【新科学】当三十年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候,欧洲西部亦有一部分人埋头实验室中,专心致志的从事于科学的研究。他们研究所得的结果竟把我们的世界完全改造了。他们的力量真比自古以来所有战争的力量不知要大了多少倍。所以我们现在对于三十年战争中的英雄虽然早已忘却了,我们对于这少数的学者却仍旧念念不忘,加以崇拜。这一班学者所以能够改造世界,就是因为他们能够用一种新方法去研究宇宙中的事物。他们觉得欧洲中古以来各大学中所哥白尼有的书籍中,往往含有未曾证实的学说,不可置信。他们以为要谋学术的进步,决不可钻在故纸堆中去做古人的奴隶;我们必须亲自动手去实验,加以思维和调查,然后去寻出自然的定律。他们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科学的方法,用这种新方法得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新科学。【哥白尼的发现】波兰的天文家哥白尼(Copernicus,一四七三——一五四三年)于一五四三年出版一种著作,内中他反驳当时各大学中太阳和恒星围绕地球而旋转的主张。他说太阳实在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围绕它而旋转;至于恒星所以好像环绕地球,就是因为地球在地轴上自动旋转的缘故。他这个学说就是现代举世公认为正确的太阳系学说,但是在当时,无论是新教徒或者旧教徒,却都以为这是违反《圣经》的邪说,非打倒他不可。伽利略【伽利略】不久又有一个意大利的科学家名叫伽利略(Galileo,一五六四——一六四二年)于一六一○年用一个小小的望远镜看出太阳面上的黑点,他以为这些黑点足以证明亚里士多德主张太阳完全不变的学说实在不确;而且并证明太阳亦有自转的运动。他又在比萨的斜塔上掷下物件,证明亚里士多德主张百磅重的物件落下时比一磅重的物件落下时要快一百倍的话,实在是无稽。当时大学中人和教会中人都以为他的新说离经叛道足以贻误青年,所以叫异端法院把他监禁起来,而且禁止他的学说。【培根的理想国】同时英国亦有一个极伟大的新学者培根·弗兰西斯(FrancisBacon,一五六一——一六二六年),常常于公务之余,著书立说,以说明人类怎样能够增进他们的知识。他对于推翻师说和依赖实验的新科学主张最力。他说:“我们就是古人,并不是那班生在世界尚幼人类尚愚的时代的人。”他晚年又著了一本未完的书叫做《新阿德兰的斯》(NewAtlantis)。书中描写欧洲航海家在太平洋上所发现的一个理想的新阿德兰的斯岛。岛上有一个理想的国家,这个理想国中最主要的机关为所罗门院,这是一个大规模的科学研究院,以研究学术改良人类状况为宗旨。培根死后五十年,英国政府在伦敦所建设的王家学会,就是培根这种理想的实现,到如今还是不失为英国学术研究的中枢。【科学社的建设】科学研究社的设立要以意大利为最早。后来英国有王家学会的设立,法国有法兰西学院的设立。其他各国如日耳曼和美国等亦先后继起设立同样的机关。这真是世界史上空前的创举。他们的目的和希腊的学校或中古的大学都不相同,注意在新知的获得,不在旧学的商量。从此以后,欧洲学术的进步一日千里,因此并产出一种改革的精神,为现代西洋文化日有进境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