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安就雷被应征参军一事,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离开王国。 这下子,雷被傻了。然而,他马上想到了一招。 雷被此招,不是什么高招。按兵法上来说,叫走为上策。公元前124年,雷被先是逃到长安,将刘迁告发。说刘迁太不象话,竟然阻拦他参军报国。 雷被一话传到刘彻耳里,刘彻两话不说,派出两拨人,准备抓人。这两拨人,一拨人是廷尉,一拨是地方的河南郡守。他们的意见是,先将刘迁抓回长安,然后异地审讯。 消息马上传回淮南王国,刘安和王后当即乱了手脚。这时,刘安和王后商量一夜,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太子刘迁一旦被抓回长安,肯定是狗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如果中央真派人来抓人,不如撕破脸皮,反他娘的。 于是,刘安命令王国随时待命,准备发兵。 然而,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这就是,刘安等了十余天,竟然迟迟不见中央派人下来要人。难道是中央雷声大,雨点小不行? 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首先是河南郡下达抓捕令,传到寿春县。可是寿春县县长助理(县丞)却将他扣下来,没有传达下去。也这就罢了,这县丞还向中央提了一个要求,可不可以不要异地提审太子?没想到的是,刘彻竟然答应寿春县丞要求,就在本地提审太子。 刘安听到太子可以本地侯审的消息,心里落了一块石头。可以看出,刘彻不想为难他,就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既然你让我一尺,我就让你一寸吧。于是,刘安暂时按兵不动。 计划不如变化。就在这时,有个人对太子本地侯审的要求提出了异议。 这个人,就是淮南王国国相。国相认为,太子本地侯审,不合规矩,更不谨慎。所以,这个太子刘迁,一定要异地提审。不然,雷被就白告了,中央也白忙活了。 半路上冒出个抬扛的,这是刘安始料不及的。想了想,刘安决定委身低腰,向国相求情,希望国相放太子一马。 放太子一马,就等于放刘安一马。放刘安一马,就等于放刘彻一马。不然,逼得急了,我刘安真反了,到时我不好,你不好,大家都不好。那又何必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国相一根筋,拒绝了刘安的请求。 意外,实在意外。 不整你,还以为老子是啃树皮的。刘安怒了。但是,他没有发兵,也没有杀人,而是准备了一份材料,将国相告到了中央。然而,更更让刘安想不到的是,这份该死的材料,竟然将刘安本人,拖下悬崖。 刘安的材料送到中央,刘彻转交给廷尉。廷尉动作很快,马上将淮南国相抓到长安来审。一审,竟然审出一大堆问题,国相也将刘安准备谋反的迹象,加盐加水,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 这才真正是,你让我一个过得不好,我让你全家死得难看。 三,造戏游戏 然而,当淮南王国相将刘安告发后,首先激动的不是刘彻,竟然是汉朝那帮公卿。汉朝这些高官,向来对阴谋砸他们饭碗的诸侯王,都是深恶厌绝的。所以,他们口水统一,一齐向刘彻喷射:不管如何,抓起刘安那个败家仔,审了再说。 刘彻拒绝了。 刘彻从容地安慰他们道:你们不要着急。淮南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不能由国相说了算。这样吧,我先派个人去调查调查。然后,咱们再重新开会讨会。 然而,当众公卿在朝会上叫喊要抓刘安时,消息已经传回淮南王国。谁替刘安搞到了情报?刘陵。刘安不是白培养这个宝贝女儿的,他的钱也不是白烧的。更要值得肯定的是,刘陵搞情报的功夫,那是没得说的。 现在怎么办呢?火都烧到眉毛上来了。这时,太子刘迁却站出来了。刘迁说道:形势比人强,如果中央胆敢来抓人,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杀掉使者,反娘的。 刘迁这个主意,刘安同意了,王后也同意了,所有同谋都同意了。于是,他们各就各就,等待刘彻派人来查。果然,说等,就来人了。 负责调查刘安的是汉朝中尉。这个中尉,没有姓,只有一个名字叫宏。我们就叫他中尉宏吧。让刘安感到很意外的是,中尉宏没有像朝会上那帮撕人肉的公卿那般嚣张。相反,这位大汉使者相当和气,也相当客气。 更更让刘安感到意外的是,中尉宏一见到他,就双手作揖,连连祝贺。然后,中尉宏又换幅脸色,大骂雷被不是东西,给淮南王惹麻烦了。宏先生这招,搞得刘安一愣一乍,真不知道他葫芦里装的什么酒。 事实证明,这位中尉宏是真的和气,也是真的客气。他在淮南王国装模作样的转了两圈,找了几个无关重要的人,问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然后,就打道回府汇报情况去了。 刘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中央使者那个样子,就是走走过场的。应该没事吧。刘安是这样想到。是应该没事了。刘迁也这样说道。或许,是真的没事了。大家都这样叹道。 刘安等人都上当了。 中尉宏回到长安后,向刘彻汇报刘安有关情况。据中尉宏调查,的确没有找到刘安谋反迹象。然而,这都是不重要的。众公卿及办理此案的官使,已经准备好牙齿,狠朝刘安一个伤口咬去。 刘安的这个伤口,就是阻拦雷被参军一事。于是,他们一起向刘彻上书,奏道:淮南王阻挠雷被参军,抗旨不从,理应斩头弃市。请陛下不要手软,千万不要宠坏了刘安这只老狐狸。 刘彻笑了,态度坚决地说了一句话:不行。 众公卿一听,继续发起进攻。他们又对刘彻提议道:既然陛下舍不得诛杀淮南王,至少也得将他废了。 刘彻又回答:这也不行。 众公卿只好再次退步,又说道:就算不废王,也得削他几块土,以示惩罚吧。 这次,刘彻终于同意了。然而,他却打了一个折扣。公卿们提议请削刘安五县,他只批准削了两个。 闹了半天,汉朝这些高官总算没有白忙活。尽管只削刘安两个县,但也够本了。于是,刘彻下诏削地。负责将圣旨传达给刘安的人,仍然是中尉宏。然而,当中尉宏宣布削地一事时,刘安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就怒了。 在刘安父子看来,他们一直寻找机会想反他娘的。所以,刘安能不反中央,就已经够给中央面子了。现在反下来一道诏书,说是中央给我面子,只削我两县。好啊,没想到你们还留有这一手。你们做初一,就没怪我做十五。 于是,刘安父子决定,这次无论如何,是一定要反了。 事实是,刘安父子这次是准备真反了。因为,他不但搬出了军事地图,放出狠话。同时,连皇帝玺及丞相等两千石高官的印章,都叫人刻好了。 更重要的是,刘安父子还搞定了一直反对他造反的人才。现在,这个人才也准备支持他造反了。这个人,就是传说中伍子胥的后人,伍被。 三、终于反了 刘安搞定的这个人,名唤伍被。你可以不知道伍被,但是你不能不知道他的祖先。伍被有一个很牛的祖宗,他的名字就叫伍子胥。伍被到底是不是伍子胥的后人,这句没有说得准,连班固也只能说是听说而已。 不管如何,伍被的才能是货真价实的。刘安除了修书外,还要做一些有预谋造反的工作。所以,他挂修书之名,广招天下英才。在刘安招来的那些人才中,其排在第一的招牌人物,就是伍被。 伍被因为名声大,所以混得开。因为混得开,所以消息比较灵通。他听说刘安不准备当修书教授,准备下海造反,他第一个表示反对。可他多数反对,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无效。 伍被吃力不讨好就罢了,竟然还被拉下水了。其被刘安拉下,过程大约如下: 首先,刘安决定试探伍被的底线,召他来见。刘安一见伍被,突然喊出一声:将军请上来坐。那一声将军,叫得伍被全身直冒凉气。果然,刘安也不避讳,直接说要伍被帮出谋划策造反。 伍被一听,全身都凉透了。他无比伤感地对刘安说,大王你怎么活得好好的,无端地想做这般杀头灭族的事。当年,我的老祖宗曾经劝诫吴王,吴王不听。现在,我劝你,你也不听。看来,我只能坐等你的坏消息了。 有必要交待一下,尽管刘安脑袋里装着许多圣贤书。但是,他头上却安了两只猪耳朵。他这两只猪耳朵,因为愚蠢,所以容易被骗。自从田蚡成功骗过他不少黄金后,其属下也纷纷跟着学。于是,宾客每从长安出差回来,想报销出差费的,就到刘安那里说一句话,保证大大有赏。 这句话就是:陛下无子,长安很乱。 事实上,那时候卫子夫已经替刘彻生了一个儿子,而且长安的治安也很好。但偏偏是,刘安偏要听相反的话。有些宾客脑袋没有转过弯的,一回说陛下有子,长安很美,也很好的话。对于这种人,想得到刘安一个子儿,门都没有。 所以,对刘安这种掩耳盗铃的德性,只要是不傻的人都懂得先骗了再说。而伍被竟然偏要装出一幅替天说话的道德君子,当然是要让他受不的。于是,刘安当场跟伍被翻脸,传命令将伍被父母关了起来。 想要父母,还是想说真话,那你就看着办吧。这是刘安留给伍被的一句话。 三个月后,伍被再次召见伍被。他第一句话就问:将军您想好了吗? 伍被苦笑,还没想好。 事实上,伍被的确是没想好。本来嘛,他是不准备跟刘安穿一条裤子造反的,但是他现在被绑架了。反,自找死路;不反,亦是自找死路。所以,两头都不是人,他真的很为难。 一个人,总是有弱点的。只要点中他的死穴,他就休想动弹。刘安以为,伍被父母在手,伍被又在淮南王国寄食多年。怎么说,他没有理由死脑一根筋,要顽抗到底。 于是,刘安再问:你真的不肯答应我的要求。 伍被痛苦地沉默着。这仿佛是一种被架在火堆上,无法挣扎的苦楚啊。 良久,只见伍被缓缓地说道:我不会答应做你的将军。但是,我可以替你谋划。你也知道,搞策划,这是我的特长。 刘安终于笑了。 伍被接着说道:要想造反,不知你有无考虑过中央两拨牛人。一拨就是汉朝公卿,一拨就是由大将军卫青率领的数万雄兵。你也知道,汉朝那帮公卿,向来都是不好惹的。自晁错开了一个狠拿诸侯开刀的先例后,他们都纷纷效仿。所以,首先不得不防着他们。 刘安笑了。只见他摇摇头,说:你多虑了。老实告诉你吧,公孙弘那帮公卿,根本就不放我眼里。在我看来,他们简直是一群带着帽子的猴子(沐猴而冠)。不过,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汲黯。要搞定汲黯,根本不可能。 伍被:你别忘了,还有大将军卫青。 刘安沉默了。想造反,卫青才是真正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关卡。这时,伍被又说道:汉朝大将军卫青,作战勇猛,体恤士兵,人人都想替他卖命。所以,淮南王您如果想举事,必然先派人解决了卫青再说。 怎么解决?当然是暗杀。暗杀卫青?简直就是白日做梦。既然都白日做梦,还造个什么反呢? 绕了一圈,伍被明是策划,事实上是白策划。他就想告诉刘安,他做的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为了让刘安明白这个道理,伍被又摆出了一个事实:淮南王相对于昔日吴王刘濞来说,谁更有钱,更具有实力?吴王。今天下相对于昔日来说,哪个时候更强大?当然是现在。过去吴王那么强悍,对付不怎么强悍的汉朝中央,都不是对手。何况是现在,您淮南王这个不如吴王的,要造强势的皇帝刘彻的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伍被一话,犹如一针穿孔,直抵本质。刘安哭了。 刘安终于知道,发发牢骚,是可以的。想真造反,那简直是拿生命做毫无意义的赌博。然而,已经晚了。因为,有人已经将刘安造反的事,告到了中央。 出人意料的是,将刘安告发的人,是他的孙子刘建。刘建要告他这个爷爷,主要是他爷爷不把他老爹当人看。刘建老爹,名唤刘不害,是刘安长子,估计是个弱势的男人,所以刘安一点都不喜欢他。既然不喜欢,太子的位就轮不上他。没想到,王后和太子刘迁,得到好处也不谦虚一下,简直也不将刘不害当人看。 这下子,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刘安,王后,太子刘迁都不将我们刘不害老爹当人看,我刘建凭什么将你们当人看呢?于是,强势的刘建决定替弱势的老爹报仇出气,就将刘安造反一事捅到了长安。果然不久,刘彻又派人来问侯刘安一家子来了。 这下子,刘安想不反,也不得不反了。 四、兄弟散场 汉朝廷尉抵达淮南王国之前,刘安紧急召来伍被,问:开弓没有回头剑,你说现在怎么办? 伍被反问刘安,你真的准备造反? 刘安肯定地点点头。 伍被说,造反可以,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一下,千万不要后悔。我听说吴王刘濞曾经就很后悔,希望你不要是第二个。 不知是愤怒,还是绝望,刘安突然情绪激昂,跳起来喊道:“你不要拿吴王来说事,我既然选择了,就永远都不会后悔。” 刘安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吴王懂得什么叫造反吗?你知道吴王为什么失败吗?他坏就坏在,该守的地方没有守住。像成皋这么重要的军事地势,竟然没有拿下,笨透了。按我的想法,阻绝成皋要道,据三川(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之险,号召诸侯一起行事。多人都认为,按我这种设计,成功概率有九成,为什么从你嘴里喷出来的,从来都没有一句乐观的话。” 请注意刘安说的一句话,号召诸侯。请问,有诸侯听从刘安的号召吗? 答案是,有的。 能响应刘安造反的人,就是衡山王刘赐。刘赐是什么人?刘安的亲弟弟。刘安四兄弟中,能活下来造反的,就只有他们俩。然而阴谋造反之前,刘安和刘赐俩的兄弟关系,从来都没好过。至于俩人为什么不好?没人知道。我们能知道的是,俩人一直吵吵闹闹。后来,刘赐听说刘安要造反,自己先就高度紧张起来了。 他之所以紧张,就是害怕刘安第一个将他吞了。事实上,刘赐不仅是防着刘安,他也准备给汉朝中央点颜色看看。刘安为啥喊着要造反?那是因为,汉朝中央欺负死了他老爹,现在又要欺负到他头上来。刘赐为啥也要跟风?缘由竟然跟刘安相差无机。 汉朝中央怎么个欺负刘赐,说来话长。事情经过大约如下: 首先有个叫卫庆的人,懂方术。他听说刘彻也略懂方术,想上书请调往中央工作。刘赐听说后,很是不满。想出一个阴招,治了卫庆的罪。然而,内史认为刘赐做法不妥,不应该治人家的罪。内史是中央任命的,刘赐拿他没辙。只好上书到中央,将内史告了。内史也不服,反告刘赐。 中央的司法部门,准备组织人马抓捕刘赐。但是,刘彻不许。按汉朝法律,诸侯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命。两千石以下的官员,诸侯们可以任命。刘赐有罪,也不能全便宜了他。于是,刘彻削夺了刘赐任命地方官的权利,凡是两百石以上的官员,他都没有资格任命了。 就是这个陈年臭事,搞得刘赐一直对刘彻耿耿于怀,做梦都想赐刘彻两脚。从那以后,刘赐就纠集一帮人,整天在夜里喝酒观天象,策划造反。 那时候,刘赐想单独干一票大的。所以,他连皇帝印及三公九卿的印章,都叫人刻好了。没想到,刘安也想造反,且两人关系紧张,属于同行竞争,所以不得不防着对方。 可就在这时候,刘安竟然登门求见。更没想到的是,刘安主动提出,了结兄弟俩恩怨。更更没想到的是,刘安还提出一个议案,兄弟伙一起承包造反工程。 造反犹如打架斗殴,总是人多益善。刘赐同意了刘安的方案。 回到伍被先生现场。刘安吼出那段志在必得的话后,伍被突然明白,刘安是铁了心要来赌这场球了。天要下雨,嫁要嫁人,随他去吧。 最后,伍被叹息一声,又说道:大王您如果真反,臣有一计,不到万不得已,可以一用。 可以告诉大家,伍被的这个计策就是,像刘赐那样,伪造天子,丞相等公章,以造假用。伍被是这样认为的,凭靠刘安兄弟造反,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所以,必须纠集多个诸侯国。可是,只凭刘安之实力,根本是拉不动诸侯的。那怎么办?那就使用离间计,离间诸侯和汉朝中央。 要使离间计,必须用上假丞相等印章。以丞相及御史大夫的名义,将诸侯各国的豪杰及有钱人,通通迁往朔方郡。以此激起诸侯国的怨恨之意,然后再派人游说各国,煸风点火,以此作乱。 伍被一计,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实践操作性很差,也很麻烦。再且,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刘安只好对伍被说,假公章我可以先刻好,但是不必用它来调兵。留着以后等我当皇帝的时候用就是了。 刘安之所以能说出此话来,是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一套可行方案。这套方案就是,他已经派人假犯罪逃亡长安,投奔卫青。一旦他造反号角吹响,就可行刺卫青。一旦卫青成功,举大事可成大半矣。 认真研究刘安这套方案,的确很简单,也很实用。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悬着很。刺杀卫青?你以为你是荆轲,还是张良?你会降龙十八掌吗?如果没有,能搞定卫青,那不是扯淡吗? 退一万步来说,刺杀了卫青,那又怎么样。汉朝还有李广等等一堆名将。这帮人久经沙场,匈奴都被他们打得鬼哭狼嚎,小小的淮南王和衡山王,就想搞定他们。那更是胡扯加胡扯。 以上这个道理,相信伍被是懂的。可是,伍被却什么都不想说了。因为,他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后路。 眼看廷尉专史即将抵达淮南王国,刘安说了那么多,等了那么久,却迟迟不见他行动。刘安为什么不见行动,那是因为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他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是,要想造反,必须先除掉中央的耳目。这些人就是淮南王国国相及其他两千石以上高官。什么时候杀,怎么个杀法,刘安还没有一个底。 马上的,刘安就有底了。因为他听说,中央特派员,就要到家门口了。于是,刘安决定召国相,内史以及中尉等人开会。只要他们一来,立即开刀,发兵造反。 刘安动作已经慢了。到了开会那天,两千石高官中,只有国相一个人到场。内史叫人传话,说他出差在外,不方便来开会。中尉的传话更加露骨:我刚刚接到命令,不可以见王。 怪谁呢。你慢了,就不要怪人速度快。那怎么办?只有一个人,杀还是不杀?刘安的想看是,只杀一个也没用处,干脆再等等吧。 事实上,大势去矣,再等也是白等。这时,太子刘迁出来说话了。他对刘安说道:“我们现在动手,已经太慢了。既然廷尉说抓人我一个人,就让他抓吧。至少这样,还可以保存父王。” 刘迁之所以能说出这话,是因为他已经做好准备。那就是自杀。因为,他已经将准备一起刺杀中尉的同谋,全部杀光。只要他自己一死,就死无罪证。那么,也就有可能不会牵涉到刘安。 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傻逼的想法。更傻逼的是,刘安竟然同意了刘迁。果然,刘迁自杀。没想到,他被人救下,没死成。这时候,他听到一个消息,伍被招了。 千料万料,都没想到伍被会背叛。刘安傻了。当然,伍被不是傻子。他不但主动招供,还加油加盐的将自己怎么阻拦刘安谋反,最后被刘安逼良为娼的事抖出来。这就是伍被为自己准备的后路。 汉朝专使迅速行动,包围刘安的王宫,搜出了一大堆造反的工具。人证物证俱在,刘安只得认了。搞定了刘安,还有刘赐。事实上,刘赐此时也招了,正在被软禁在王宫,等待发落。 关于怎么处置这两个傻逼的造反兄弟,众公卿,皇室,以及诸侯们都集中在一起开了一个会。在会议上,反响最激烈,态度最坚决的是刘氏诸侯们。赵王彭祖,胶西王刘端,都纷纷表态:刘安兄弟乱天下,蛊惑百姓,背叛宗庙,大逆不道,理当伏法。 诸侯们意见统一,理直气壮,刘彻只好同意。然而,当刘安和刘赐闻听人头不保,俩人接续自杀。 据统计,因为刘安兄弟造反,被牵扯到的有数万,被杀头的,有数千。在这场清查叛党分子中,公孙弘和张汤最是积极和涌跃。于是,他们连刘彻默认放过的两个重要人物,都不能放过。第一个人,就是告发刘安以自保的伍被。刘彻认为,伍被是被逼的,而且他也带戴罪立功了,放过他吧。但是张汤却上奏,主张砍头。 张汤的理由是:伍被是刘安集团中首要的出谋划策者,如果不杀他,说不过去。 第二个准备被刘彻放过的人,是内朝骨干庄助先生。庄助和刘安私交甚厚,每当刘安前来长安,总要贿赂庄助。于是多少年以来,庄助也收了刘安不少礼。 在廷尉张汤看来,刘安不是白送礼的,庄助也不是白收礼的。他们肯定是秘密交易,那就是庄助借助在皇帝身边工作的机会,向刘安提供情报。心腹之臣,竟然以造反之王私交,如果不诛,留下榜样,将来恐怕就难办了。所以,张汤认为,谁可以活,但庄死必须死。 最后,刘彻只好同意诛杀以上两位。刀起头落,尘埃落定。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无聊又无趣的造反戏子,到此终于彻底收场了。 第四十一章 不世出的霍去病 一、李广难封 公元前122年,四月九日。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刘彻封卫子夫生子刘据为太子,刘据时年七岁。同年,五月三十日。这是一个晦气的日子。有日食,匈奴万余骑兵攻入上谷,杀数百人。这笔帐,刘彻记在了心里。 第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三日。这是一个不祥的日子,丞相公孙弘薨。孔子说,老而不死,谓之贼。公孙弘这只早睡早起,却晚起晚落的老狐狸,终究还是死了。 若干年以后,有人总结公孙弘一生,他在汉武时期至少得了两个第一:老年崛起,位至丞相,以丞相之位获封侯,此在汉武年间是第一;善始善终,并保得自家性命自然死亡,此在汉武年间亦是第一。 公孙弘薨,丞相一位空缺。有肥缺,永远不愁没人填。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二十二日,对两个人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此俩人,一个是张汤,一个是李蔡。御史大夫李蔡被拉上当了丞相,廷尉张汤又被拉上填了御史大夫的位。 官场如戏场,从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李蔡和张汤升至高位,他们是乐了。同时,至少有两个人,心情极度郁闷。此两人,一个是李广,一个是汲黯。 汲黯郁闷,那是没得说的了。在汲黯的眼里,他犹如一只拍子,张汤犹如一只苍蝇。拍子追着苍蝇打,没想到苍蝇越窜越高,竟然窜到他头顶上拉屎。这是他万万始料不及的。 李广和李蔡,堂兄弟关系,没有政见之仇。李蔡升官,李广心情灰暗,不为别的,只为忌妒。忆当年,俩兄弟同时出道,一起为郎,事奉文帝刘恒。再后来,李广因为才勇两全,先登一步,爬到了两千石的高位。 然而,李广的理想不是那丁点工资,他的终极目标是建功立业,以获封侯。可是打了这么年,输多赢少,侯位仍然遥遥无期。 反观李蔡,他一直跟在李广屁股后面跑。但是奇怪的是,他跑得很稳。尽管李蔡到了景帝刘启年间,才领了和李广一样高的工资。但是,李广却缺了李蔡身上的两样东西,稳的品质和好运气。再后来,刘彻封李蔡为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右贤王。那次战役,李蔡有功,终获侯位。 不但李蔡封了侯,李广属下许多将领也纷纷跃上侯位。就他一个人,多年以来一直还赖在将军之位上。对于一个以打杀为职业的武将来说,没有获封,往轻处说是面子问题。往深处说,那是人生一件很耻辱的事。于是,难封侯位,从此就成了李广心头永远的痛。他一生都无法抹灭这一块伤痛,所以他的牢骚永远都发不完。 有人给李广总结了他难封的原因,是因为他曾经杀降。古之有训,杀降不降。然而杀降之事,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不应该是李广难封的全部理由。于是,又有人说,李广难封是因为不会做人,平反七国之乱时,不应该接受梁王刘武的将军印。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问题的本质。没错,李广是犯了年轻的错。但是多年以来,汉朝中央也不见得将他冷处理,而是一再起用。所以说李广不会做人而难获封,此个命题难以成立。 我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李广的性格。此个性格毛病,是太过于勇敢。李广敢打,这是大家公认的。这话N多年前,文帝刘恒也说过。但是敢打,不一定就是能打。封侯和我们今天评职称,那是一样道理。今天之职称,想评教授,必须基本硬件,那就是得有上档次的论文或者著作等东西。 按汉朝封侯制度,想被封侯,必须得有武功作品。李广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有哪件战争作品他是能拿得出手的?屈指数来,几乎没有。用今天的话来说,没有作品,也想评职称?所以对李广来说,没有武功,你就甭想提封侯。 然而,只要战争没完,李广的封侯梦,就有可能再被实现。马上的,机会就来了。 公元前121年,三月。上面已经讲到,去年匈奴万人杀入上谷,欠了汉朝一笔血债。这笔债,刘彻记在心里。现在,该是讨债的时候了。于是,刘彻决定派个人去要债,并且叮嘱,给匈奴多算点利息,让他们尝尝借高利贷的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此次,被刘彻派出去要帐的人,是霍去病。今年,霍去病二十一岁。为了保证高利贷能收回来,刘彻配给霍去病一万名保嫖。这些保嫖,全是骑兵。他们的出发地点定在了陇西郡。想收债,找霍去病。事实证明,这话是没错的。霍去病此次出征,犹如神雕突击。转战六天,竟然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 霍去病为何跑那么远?嗅觉告诉他,山的后面藏着好东西。 果然,霍去病发现了躲债的匈奴。对于匈奴人来说,这个霍去病简直是个灾星。惹不起,竟然也躲不起。霍去病骑兵挺进,犹如狼群遇见了羊群,血流遍野,战果甚丰。仅只捕获及格杀的人头就有八千九百余人。 更可观的是,干掉了两个匈奴王,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以及他文武两套班子成员。更更为可观的还有,连匈奴人用来祭天的金人神像,也被霍去病抢走了。 胜利的歌声,被风吹到了长安。刘彻笑了。刘彻相当满意这次要债行动,他奖励霍去病两千户采邑。 夏天,刘彻又要命令霍去病出门收债。刘彻认为,去年的债和利息是要回来了。但是去年以前的利息,还没要够。 于是,刘彻又派两支部队分道攻击匈奴。一支是,让霍去病和公孙敖率数万骑,从北地郡(今甘肃省庆阳县西北马岭镇)出发;另外一支是,让卫尉张骞和郎中令李广率军从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出发。出发后,霍去病和公孙敖分道前进,张骞和李广亦分道挺进。李广亲率四千兵打前锋,张骞率一万骑在后。 机遇和挑战并存。然而,李广的坏动气又来了。此次坏运气,一半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半则是主观因素。所谓客观因素,是他不幸的又碰上了匈奴的主力部队。对方有四万骑兵,而李广才四千兵力,力量极是悬殊。 主观因素是,李广跑得太快,而张骞跑得太慢,误事了。只能算李广倒霉了。然而倒霉也得打。因为,匈奴四万骑兵已经从四面,向李广包围过来了。 此情此景,李广仿佛回到了八年前关市之战。那时,李广被生擒,死里逃生。此时,又次陷入狼穴。李广,你怕了吗? 如果怕了,那就不是真正的李广了。然而,李广的骑兵是真的怕了。要想让一群大活人,面对强劲而毫无畏惧之情,除非将他的眼睛蒙上。李广太熟悉战争了,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那是留给不怕死的军队。如果还没开战兄弟们就怕了,这战输定了。 突然,老将李广马上想到了一个办法。 当时,李广儿子李敢,也随军征战。首先,李广将李敢唤来,给他布置一道作业。这道作业的难度很大,就是命令李敢带几十兄弟,去匈奴阵里跑一圈,然后顺利跑回营中,算是完成任务了。 所谓,虎将无犬子。李敢接过命令,两话没说,带着自己的兄弟就冲出去了。没多久,他回来了。数了一下人数,一个不少。 李广相当满意李敢完成作业的程度,紧接着,李广将军队拉出来,装出很自信的样子,对士兵吼道:兄弟们,匈奴人都是纸老虎,没什么可怕的。请相信我们的实力,只要咱们团结一致,没有打不赢的战。 李广的话,让他的四千兄弟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我们既然是来要债的,就要有要债人的气势。怕他个鸟呀。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敌人。过去,李广是这样认为的;现在也是这样认为的;将来,他一样是这样认为的。 战争开始了。 首先发起攻击的是匈奴。而匈奴最低成体的攻击,就是放箭。满天的飞箭,像密密麻麻的蝗虫,朝李广的军事庄稼地扑来。这时,李广也发起还击。汉军的飞箭也破空而出,飞向匈奴。 在茫茫大原上,没有树林,没有山丘,亦没有地洞。四万骑兵放的箭,对于四千人放的箭,可想而知,李广士兵中奖率远远高于匈奴人。果然,这一回箭放完,李广说损兵过半。损兵过半,就意味着李广所剩不到两千人了。 如果再拼一回飞箭,李广肯定全军完蛋。然而,这时李广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停止放箭。 李广不得不停止飞箭。因为,他们的箭快要完了。更要命的是,打后卫的张骞还没有赶到。该死的张骞,不会是迷路了吧。 不管怎么样,李广必须撑到张骞来救他。于是,李广又命令,所有士兵将箭上弓,没有命令,不得放箭。李广停箭,匈奴也停箭了。战场暂时恢复了宁静。可怕的宁静。 当士兵们悲观地望着李广的时候,李广正在徐徐地拉开大黄。所谓大黄,就是一种特制的巨弓。这仅不亚于现代战争的高射炮,此箭射程远,威力猛,只要大箭放出,对方一中奖,马上扑地无救。当然,这种大箭是必须考验臂力和射箭技术的。好箭配高手,这大箭实在太适合李广了。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李广将目光锁死了匈奴的将领。事实上,李广的射箭技术,真不是吹出来的。他连串放箭,一下子搞定了数十人。匈奴被骇住了。 这时,天正在黑下来,匈奴决定休战。汉军士兵看着逼急的匈奴,像潮水一样慢慢退下,他们心里终于狠狠地舒了一口气。 事实上,这一回合打下来,李广的士兵已经面无人色。然而,他们却惊奇地看到,他们的头儿李广,竟然还意气风发,若无其事的笑了。李广这一幕,全折服了兄弟们。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广神态自若,显有作秀嫌疑。因为,真正的决战在于明天。他必须留信心留给兄弟,他必须撑到张骞部队支援。要赌博,就要赌到最后一分钱。 果然,第二天天明,汉军打起来了。此次,双方直面攻击,骑兵挥刀对砍。这一砍战下来,李广又损兵一半。损兵一半,意味着李广不到一千兵了。 就在这时,张骞部门赶到了。 二、不世出的霍去病 张骞的部队一赶到,匈奴左贤王的见机不妙,马上率队开溜。怎么说,李广运气还不是最坏的。他必竟撑到了最后,更重要的是,他以惨重的代价,换得了一个惨重的胜利。匈奴倒下的,比李广倒下的兄弟还多。 尽管张骞救了李广一命,但他迟到了,怎么说都是理亏。然而没想到的是,此时另外一个人也找不到自己人了。这个人,就是公孙敖。霍去病和公孙敖约好会合时期,却不见人来。于是,霍去病就断定,公孙敖肯定迷路了。 那怎么办?霍去病当机立断,不等公孙敖,独自率军深入敌境。目标,祁连山。 霍去病和李广是一个脾气,敢打。但是,霍去病跟李广不同的是,他不但敢的,也能的。还有一个不同的是,霍去病的运气永远都比李广的好。除此之外,霍去病还有一个硬件,那是李广赶不上的。那就是,霍去病率领的是特种部队,其战斗力远远高于其他将军。 如果再往下比,我认为李广还有一样东西赶不上霍去病,那就是战争的嗅觉。霍去病仿佛是沙漠中的响尾蛇,天生具有感应红外线的本能。此种本能,竟然是其他物种无法具备的。而霍去病,正是靠着这种灵敏的本能嗅觉,总是如愿以偿地找到对手。 在霍去病看来,打战犹如出海打鱼,真正的大鱼,永远藏在大海的深处。所以他认为,祁连山的背面,肯定深藏着大鱼。从陇西郡走祁连山,路程不算特别近,但也不算特别远。然而,霍去病突然转头,选了一个不寻常的路线。 老实说,这是一条弯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值得冒险的弯路。 人类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患有或重或轻的惯性思维。匈奴人以来,汉军如果奔袭而来,必须走近路。所以,只要将近路拦路设卡,做好警报,谅他也得不不到什么好处。 没想到他们错了。霍去病竟然采用迂回战术,绕了一个大圈,从背后偷袭他们。 霍去病走的这条路线大约如下:西渡黄河,越贺兰山,直奔西北,绕过居廷泽(今甘肃省额济纳旗东),然后折向西南,穿过小月氏部落(今甘肃省祁连山南麓),然后就将铁网撒在了祁连山上。 当匈奴人回头看头上的铁网,已经慢了。霍去病的利剑,正朝他们的心脏刺来。这次,霍去病战果无比辉煌:俘虏匈奴单桓王及相国都尉等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小王七十余人。 到此为止,不到一年的时间,霍去病连赢两场大战。以最小的成本,赢得了最大的战争胜利,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仅就这次点战果,霍去病再被封五千户,其属下将领,犹如当年卫青属下将领一样,纷纷被封侯。 我认为,为封侯而战,从来都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他永远是为国家荣誉而战。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才是霍去病毕生的追求。这个声音,响彻汉朝的上空,激荡千古,绵延不绝。 霍去病此翻远行打荡,河西匈奴只残存不到十分之三。死的深埋入土,活的还在战战兢兢。秋,有消息传入长安,说匈奴浑邪王要率数万人来降。数万是多少万?据说,至少四万,十万封顶。 如果说,匈奴王率几百,甚至几千人来降,刘彻都不会放在心上。然而,当匈奴一下子报出这么多数据来,就叫人不得不多留条心了。刘彻以为,匈奴可能有诈。 可能有诈,不排除真的投降。刘彻想了想,决定将接降的任务,交给了霍去病。他已经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匈奴真降,就接回来;如果是假降,就别怕霍去病又要出手太狠。 事实上,匈奴是真降,而不是假降。此次来降的,有两个王。一个名唤浑邪王,另外一个名叫休屠王。他们为什么要投降,主要还是因为霍去病。 霍去病干掉祁连山三万余兄弟,匈奴单于心痛得快说不出话。于是,他就准备召浑邪王和休屠王回去杀了。没想到,匈奴属下这两个王不是傻子。他们打听单于要杀他们,俩人一算计,决定投降汉朝,先保住脖子上这颗人头再说。 既然是真降,那当然是好事。然而好事多磨,这时候,匈奴在半路上,竟然出事了。 首先,是休屠王后悔了。我想,他之所以后悔,不为别的,只为眼前这支数万人的军队。他当时的心情,大约可以用这么一句话形容:做人可以窝囊,但不能这么如此没用啊。 想当年,咱们冒顿单于铁骑破汉边,高祖都要委身受气,每年都要贿赂多少公主和特产。那时候我们多风光啊,想抢东边就抢东边,想抢西边就抢西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想到,这好日子就像这满天飞沙,一夜之间全黄了。现在,打不过人家也就算了,竟然还落到了率着数万人主动送入长安。不可思议,实在不可思议。 然而,让休屠王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面。浑邪王听说他反悔,两话不说,抽出快刀,砍下人头。然后,又将休屠王的部队全并到了自己旗下。 这时,霍去病的军队已经渡过黄河。他远远地看见浑邪王的军队,朝他移来。两军移到一定距离,双方都保持着警惕,远远相望。就在这时,又出问题了。 这个问题就是,浑邪王部队中,有许多将领怕了。 匈奴将领之所以怕了,是因为远望过去,霍去病不像是迎降来的,反而是杀人来的。于是,他们越想越怕,干脆拍马就想溜号。这下子,本来是好事,一下子就坏了。 匈奴人自乱阵脚,这是霍去病始料不及的。长得派头,不是他的错。错的是,匈奴人被他打怕了。我相信,眼前这一切,汉朝的将军们也迷惑了。然而就在这时,霍去病却表现出惊人的决断:亲率一队,朝匈奴军队冲去。 擒贼先擒王,在匈奴人大乱之前,霍去病必须找到他们的头。在纷乱之中,霍去病以极快速度找到了匈奴头领,这个人当然就是浑邪王。然而,浑邪王却告诉霍去病,这不关他的事,是匈奴其将领自己逃跑的。 此时,汉军也尾追霍去病而来。霍去病挥起利剑,下了一道命令:务必将所有落跑匈奴人截住。于是,汉军四面出击,追着回头跑的匈奴狂砍。这一趟,汉军砍下八千首级,终究吓唬住了匈奴。 这时,霍去病对浑邪王说,我先让人送你先走一步。你的兄弟,我会叫我的兄弟慢慢给您护送过河。 浑邪王依了霍去病。霍去病的部队像牧马一样,赶着四万匈奴人渡过黄河。消息马上传入长安,刘彻一听,先是狂喜。很快的,他就发现问题来了。 先不说如何安置匈奴,光迎接就是一个大问题。战争片看多的人,都知道,凡是投降的,或者是被当俘虏的,除了其头目能得到优待外,其他人往入都不得好下场。但是,当我们的目光越过两千年的烟云,就会惊讶地发现,咱们汉朝皇帝,其对待匈奴俘虏政策是多么的宽厚。 首先,为了迎接匈奴这批长期啃风沙的朋友,刘彻准备了两万辆马车。然而刘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不缺车,但是缺马。车缺了,可以连夜赶工,马缺了,连夜喂大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 政府没马,那就买马。 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期间,汉朝民间已经盛行养马。当时国家有钱,人民也有钱。于是,人民不但爱骑马显摆,还要以马为攀比。那时候,长安人最不屑骑的,就是母马和幼马。如果你回到汉朝,有勇气骑这两等马上街,我敢保证,你逛一趟街回来,你的汉朝朋友都将装作不认识你了。 刘彻要买马这笔钱,摊派到长安县长头上。但是,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县官没钱。领导逼着要交马,没钱怎么办?被皇帝逼急的长安县长,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没钱买,那就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