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公十八年(前年),鲁文公薨了。鲁文公的太子是公子恶,公子恶还有一个同母弟弟叫公子视。襄仲把叔仲惠伯请来,商量继承人的事情。为什么找叔仲惠伯,一来,两人关系不错,二来,也能通过叔仲惠伯侧面刺探三桓的态度。“叔啊,有什么好商量?公子恶是嫡长子,他继位有什么问题吗?”叔仲惠伯直接表态,他没弄懂襄仲是什么意思。“理是这么个理,可是事不是这么个事。你说你姑姑生的那不是嫡长子吗?啊?凭什么啊?你姑姑在齐国受到不公平待遇,咱们就该忍气吞声吗?啊?”襄仲的嗓门越来越大,好像还很生气。“叔啊,我没弄明白啊。咱们一码是一码行吗?你说的这两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呢?”叔仲惠伯越弄越糊涂了。“你怎么这么糊涂呢?我还以为你是最明白的呢。你说,齐国人欺负咱们鲁国人,咱们不应该欺负齐国人吗?”“那,这事情跟齐国人有什么关系?”“怎么没关系?咱们鲁国人在齐国生的嫡长子被齐国人杀了,齐国人在鲁国生的嫡长子是不是也应该被杀掉?”“噢。”叔仲惠伯恍然大悟,原来,公子恶的母亲就是齐国人,说起来,还是齐懿公的侄女。襄仲的意思很明显,要杀掉公子恶,让他老娘也承受跟子叔姬同样的痛苦。“叔啊,这不行啊。齐国人不仁义,咱们不能不仁义啊。再说了,公子恶的老娘是齐国人,公子恶是鲁国人啊,咱们这不是杀自己人吗?”“啊,公子舍不是齐国人吗?齐国人杀他,我们为什么不能杀公子恶?”襄仲的逻辑有点怪,可是他就坚持这个逻辑,好像也歪说歪有理。“叔啊,你杀了公子恶,准备让谁当国君啊?”“公子倭啊。”“噢。”叔仲惠伯现在算是第二次恍然大悟了,他脱口而出:“难道,那个传说是真的?”什么传说?原来,在很多年前,就有一条八卦新闻,说是鲁僖公为自己的儿子向楚国求婚,于是楚成王的女儿嫁到鲁国。而派去迎亲的就是东门襄仲,楚成王的女儿漂亮得一塌糊涂,东门襄仲又风流倜傥得无坚不摧。于是,两人在路上就先爽上了,算是东门襄仲替侄子先把了一道关。后来到了鲁国,楚成王的女儿就成了鲁文公的夫人,可是跟东门襄仲还时不时重温旧梦。而这个夫人,就是公子倭的母亲顷熊。说来说去,归根结底,东门襄仲是要借着给子叔姬报仇的民族情绪,来为自己情妇的儿子谋利益。民族情绪,历来就是这样被利用的。“原来如此,既然这样,这是你的家务事,找我商量什么?”叔仲惠伯说完,拍拍屁股,走了。——绯闻引发的谋杀案在为了女人而奋不顾身这一点上,东门襄仲并不比公孙熬逊色多少。所以,即便没人支持,东门襄仲也决定要去做了。襄仲按照自己的计划下手了,一切顺利。襄仲下手够狠,一口气把公子恶和公子视都给杀了,立公子倭为国君,就是鲁宣公。“你回娘家吧,鲁国人民不欢迎你。”襄仲也不等齐国来要人,实际上他知道齐国也不会来要人,直接把公子恶的老娘给赶回齐国了。“狗日的东门襄仲,杀了太子立了庶子,真不是个东西啊,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啊,你八辈祖宗的,呜呜呜呜。”公子恶的老娘一路哭,一路骂,绝望地回到了齐国。鲁国人很同情公子恶的老娘,称她为“哀姜”。立了鲁宣公,又赶走了哀姜,东门襄仲的心情是相当的好。可是,流言起来了,或者说绯闻起来了,绯闻的大致内容就是:东门襄仲跟宣公的老娘搞婚外恋,宣公可能就是他们的私生子。东门襄仲并不知道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他认定了这是叔仲惠伯散布出去的。“狗日的叔仲惠伯,我那些事他都清楚,要是四处给我散播,我的名声不就都毁了?不行,我要想办法。”东门襄仲很恼火,鲁国人士很在乎面子和名声的。想什么办法?自古以来,有两个字是总被用到的:灭口。所以,很多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东门襄仲派人去请叔仲惠伯,说是宣公有事情找他商量。叔仲惠伯想都没想,接受了邀请,可是,家里的总管公冉务人来劝他了:“惠伯啊,我看不能去。最近关于东门襄仲和太后之间的绯闻很多,我听说东门襄仲认定都是你散布的,这次无缘无故来请你,我看危险。”“不会吧?是国君请我啊。”惠伯不以为意,他丝毫不怀疑东门襄仲,怎么说,大家都是亲戚啊,而且平时关系也不错。“如果真是国君请你,不去也得去了。可是,这分明不是国君请你啊。”“这个,你太多疑了。”叔仲惠伯最终还是去了宫里。襄仲在宫里杀死了叔仲惠伯,然后把他的尸体藏在马粪里运出宫去。第二天,叔仲惠伯的尸体被发现。当天,公冉务人带着叔仲惠伯一家老小逃往蔡国避难。——三桓的反击三桓家长会再次召开,还是紧急会议。与会者是孟孙难、叔孙得臣和季文子,家长会的议题只有一个:叔仲惠伯被害,我们怎么办?“两位兄弟,惠伯无辜被害,全家逃亡。我们身为他的兄长,不能坐视不管。据我所知,惠伯是在宫中被害的,害他的就是东门襄仲。惠伯被害,就是在向我们三桓挑战。两位,我们该怎么办?”孟孙叔难率先开口,这里他的岁数最大。“我看,我们三家联合出兵讨伐东门襄仲。”叔孙得臣与叔仲惠伯的关系最近,因此也最激进。“行父,你看呢?”孟孙难问季文子,他本来是个谨慎的人,不过在父亲的事情上,与东门襄仲之间有些积怨。季文子想了想,说:“两位哥哥,这件事情我看不要鲁莽。惠伯在宫中被害,显然不是东门襄仲一个人能做到的,必然牵涉到国君。贸然出兵,情理上说不过去。我看,我们一面加强戒备,料东门襄仲也没有胆量对抗我们三家。另一方面,把惠伯一家接回来,看东门襄仲有什么动作,再作决定。”现在,在共同对付东门襄仲这件事情上,三桓高度一致。不过在策略上,季文子要谨慎一些。“好,照你说的办。”孟孙难决定。叔仲惠伯一家被从蔡国接了回来,非常高调地接了回来。三桓就是要给东门襄仲看看,要想对着干,放马过来。东门襄仲怎么办?老实了。通过公孙熬的事情,再通过这一次三桓的坚决迅速的反应,他看清楚了,三桓是异常团结的。东门襄仲亲自前往叔仲惠伯家中,代表鲁宣公进行慰问,同时宣布叔仲惠伯的儿子继承父亲的一切待遇。“孩子,我们一定会查处凶手,给你爹一个说法的。”襄仲假惺惺地表示,其实,人人都知道凶手就是他。东门襄仲服了软,三桓家族算是放过了他。但是,三桓家族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起来,与东门襄仲甚至鲁宣公之间的对立公开化了。“只要东门襄仲和鲁宣公支持的,就是我们反对的。”三桓确定了这样的斗争原则。第一二九章卖国者东门襄仲鲁宣公登基的当年,鲁国的邻国吕国发生了政变。原来,吕纪公已经有了太子公子仆,后来又想废掉公子仆而立公子季佗。结果公子仆杀了父亲,带着吕国的财宝前来鲁国投靠,把财宝都献给了鲁宣公。鲁宣公非常高兴,无缘无故得到这么多财宝,谁不高兴?他决定给公子仆大夫的待遇。“给公子仆一个城邑,今天就给他。”鲁宣公向季文子下了命令,这事情属于季文子的工作范围。季文子也没回答,扭头走了。回到家里,季文子把司寇叫来了。司寇是干什么的?最高法院院长啊。“去,把公子仆驱逐出境,立即执行。”季文子下令。当天,公子仆被驱逐出境。“流氓啊,流氓国家啊。收了我的财宝,还把我赶走,什么东西啊。狗日的鲁宣公,我问候你八辈祖宗。”公子仆一路哭,一路骂,把账都算在了鲁宣公身上。——三桓的报复鲁宣公很恼火,太没面子了。被骂是其次,关键是自己的命令被当成了放屁。恼火归恼火,宣公不敢来硬的,于是,派人去责问季文子为什么公然与他作对。“太史公啊,麻烦你去帮我解释下。”季文子都懒得去见鲁宣公,把鲁国太史里革给派去了。看看,太史都成了三桓的人,鲁宣公还怎么混?于是,太史里革就代表季文子来解释这件事情了。里革是鲁国最有学问的人了,一旦开口,嘴里的圣贤语录就像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先大夫藏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里克的嘴皮子一开,两个时辰过去了。首先,里克告诉鲁宣公,季文子的做法都是藏文仲当年教的。随后,引经据典,从周公说到尧舜,说明公子仆罪有应得,影射鲁宣公包庇罪犯。最后表扬季文子“虽然没有获得什么贤人,但是至少驱逐了一个坏人”。两个时辰过去,鲁宣公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本来是要给季文子难看,如今反而被训斥一通。“叔啊,打住吧,我知道错了。下回再有这种事情,财宝不要给我,直接给季孙家送去,看他怎么办吧,唉。”鲁宣公服了,他知道季文子是在报复自己,可是自己没有办法。下马威,鲁宣公刚刚登上宝座,就被季文子来了一个下马威。这一段故事见于《左传》,《国语》中也有,名叫“里革更书”,不过两段故事不尽相同。三桓,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可以公然对抗公室了。这一年,是鲁文公十八年,也就是前年。事实证明,襄仲在权力斗争这个方面并不高明。他杀了叔仲惠伯,从而引起公愤,从而让政敌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在这一点上,东门襄仲杀叔仲惠伯很像当年郤家害死伯宗一样。——卖国眼看着三桓咄咄逼人,越来越不把自己和鲁宣公放在眼里,东门襄仲坐不住了。要跟三桓彻底翻脸,自己还没这个底气。可是就这么忍着,也不是个事。怎么办?东门襄仲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来找鲁宣公商量。“主公,三桓是越来越嚣张了,咱们怎么对付他们呢?”东门襄仲先提出问题。“那,是啊,怎、怎么对付他们?”鲁宣公也正愁呢。“我倒有个主意。”东门襄仲开始解答问题。“说说。”“就凭咱们要对付三桓,确实有点难,可是,咱们可以找外援啊,咱们只要有齐国撑腰,还怕他们吗?”原来,东门襄仲想借助齐国的力量。“那,那怕是不行吧,咱们杀了我哥哥,不是得罪了他们?”“那怕什么?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咱们把济水之西的土地割让给他们,还怕他们不支持咱们?”“那,那不成了卖国了?”“卖国怕什么,该卖的时候就得卖啊。”“可,可是那是我的土地啊。”“这不是废话吗?别人的土地你也卖不了啊。卖国也是要讲资格的,不是人人都卖得了的。”“那,那,那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卖国,你还能安心当你的国君;不卖国,说不清哪天就当不成国君了,就亡国了。要不卖国,要不亡国,你选哪个?”“那,那还是卖国吧。”鲁宣公权衡利弊,同意了。历来,卖国都是有理由的。历来,卖国也都是不需要理由的,需要什么?资格。又要卖国,又不能引发三桓的警觉,怎么办?东门襄仲想了一个办法。他首先派人去齐国求亲,然后堂而皇之地去齐国迎亲,这样,三桓就不会认为他到齐国去是为了卖国了。这招也亏东门襄仲想得出来,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了,还要去求亲。东门襄仲的办法很顺利地实行了,鲁宣公元年春天,东门襄仲亲自前往齐国迎亲,新夫人是齐国公族。到了齐国,东门襄仲没有直接去老丈人家迎亲,而是奔向了高家,他知道,眼下高固在齐国最有权势,找他比找齐惠公要好。两人相见,寒暄之后,东门襄仲直接话入正题。首先说明国内三桓横行,国君危殆,希望能够得到齐国的支持;之后表示,可以把济水之西的土地无偿割让给齐国。高固原本还想说说哀姜的事情,敲诈东门襄仲点什么,如今不用他说,东门襄仲自己给送了大礼。高固心头高兴,不过,不能表现出来。既然东门襄仲自己伸脖子上来挨宰,不宰白不宰。“嘿嘿,东门兄啊,你说的事情我一定给你全力去办。可是,你知道,这年头好人难做啊。这件事情就算我没有得好处,人家也会说我从中吃回扣了。所以啊,不如真的弄点好处。你说济水之西的土地给齐国,可是我得不到啊。唉,说实在的,我能得点什么?”高固也没客气,直截了当索要贿赂。“这个这个。”东门襄仲当时有点傻眼,他就没想到卖国也没这么简单。他是带了点财宝过来,可是那是给老丈人准备的。要给高固,他还真舍不得。好在,高固看中的也不是他的财宝。“你看,让你这么为难,那算了吧,济西的土地我们也不要了,该帮的忙我还照帮,好不好?那什么,我今天挺忙。”高固说着话,似乎要送客了。“别介别介,我正想呢吗。你看,我就带了些迎亲的彩礼,要不,都给你?”东门襄仲豁出去了。“那,那怎么行?那你在老丈人面前不是很丢人?况且,我也不缺钱呢。”高固拒绝。“那,那你要什么,直说吧。”“我听说贵国国君的妹妹非常漂亮,正好呢我老婆死了,嘿嘿,咱们再结一门亲事怎样?”高固笑嘻嘻地说了,原来他看上了鲁宣公的妹妹。“可是,她岁数还小啊。”“没关系,我等啊。”“那好,成交。”别以为卖国就容易,卖国通常都要搭上贿赂,财产的或者性的。随后不久,鲁宣公前往齐国拜会齐惠公,正式割让济水以西。“狗日的卖国贼。”三桓气得牙痒痒,鲁国人民也都很气愤。——打击卖国者有了齐国的撑腰,鲁宣公和东门襄仲的腰杆子硬了许多,不仅在三桓面前底气足了,就是对盟主晋国也怠慢起来。到宣公三年夏天的时候,晋灵公被赵盾所杀,晋成公继位。按理,盟主国的君主继位,如果鲁国不是国君亲自前往祝贺的话,也要派人前往。可是,鲁宣公自己不肯去,因为自己上任之后就没跟晋国打过交道,晋国对自己肯定很恼火,到时候去了被扣押了怎么办?鲁宣公不去,按理就该东门襄仲去,东门襄仲更不敢去,他知道赵盾心黑手狠,自己去了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是个问题。鲁宣公和东门襄仲不都敢去,那么就该三桓去了。问题是,鲁宣公和东门襄仲又担心三桓去了跟晋国人达成联盟,那不是更糟糕?“奶奶的,谁也不去了。”鲁宣公最后下令。三桓本身就对鲁宣公和东门襄仲跟齐国人勾搭不满,如今该去晋国也不去,三桓都感到很愤怒。他们看出来了,鲁宣公和东门襄仲是在处心积虑对付他们。“奶奶的,看来不给他们点颜色看是不行了。”三桓商量,他们决定要有所表示了。鲁宣公喜欢吃鱼,常常派人出去打鱼。这一天打鱼的人哭丧着脸就回来了。“鱼呢?”鲁庄公问。“别提了,鱼没打着,连渔网也没了。”“啊?遇上鳄鱼了?”“不是,鱼网被人剪烂了。”“敢剪我的渔网?胆儿肥了?遇上强盗了?”“不是,是季文子的人剪的。”“又是这个王八蛋,欺人太甚。”鲁宣公气得差点吐血,一拍桌子站起来,就想出兵攻打季文子,可是想了想,还是坐了下来。“来人,把季文子给我找来,我要当面质问他。”季文子来了吗?季文子又把里革派来了。“主公,渔网的事是吗?这事啊,不怪季文子,怪您啊。”里革没等鲁宣公提问,先说了。鲁宣公一看又是这位老先生,当时就软了,为什么?里革是太史,自己惹不起。而且里革说出话来一套一套,道理不道理无所谓,听也把你听晕了。果不其然,里革开始长篇大论,从上古时期开始说起,纵论打鱼与季节的关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个季节正是母鱼怀孕下蛋产卵的季节,你却屠杀孕妇,断了鱼的后代,你缺德不缺德?鲁宣公听得一愣一愣,好不容易里革说完了,鲁宣公连忙说了:“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国语》)什么意思?您老人家是在帮我改正错误啊,那渔网剪得好,剪得及时,让我懂得很多道理,我要派人去把烂渔网收回来,收藏起来,让我时刻警醒。得,低头认错了。这一段,见于《国语·鲁语·里革断罟匡君》。到这个时候,鲁宣公和东门襄仲感觉恐慌。弄来弄去,还是干不过三桓。怎么办?进一步巩固与齐国的关系。鲁宣公五年春,鲁宣公在东门襄仲的陪同下再次访问齐国,高固趁机提出求亲,获得鲁宣公的认可。到了秋天,高固亲自来到鲁国迎亲,算是给鲁宣公撑面子。冬季,高固再次来到鲁国,将当初老婆出嫁时候所用的娘家的马匹车辆送回来,这叫“反马之礼”。别说,鲁宣公的一系列动作很奏效,三桓老实了很多。鲁宣公特地从齐国进口了新渔网去打鱼,季文子也不剪网了,里革也不来说“你缺德不缺德”了。——卖国者之死可是,好日子总是很容易到头的,就如坏日子总是望不到头。鲁宣公和东门襄仲仅仅过了一年多的舒心日子,好日子就到头了。鲁宣公七年冬天,晋国召开盟会。从前装聋作哑还行,盟会来了,邀请函送到了,再装聋作哑可就不行了。怎么办?鲁宣公硬着头皮,去了晋国。叫东门襄仲陪同,东门襄仲说痔疮犯了,走一步就满屁股血,哪也不能去。叫三桓陪同,三桓说了“早年我们要求去,不让我们去;如今让我们去,嘿嘿,没门。”没办法,鲁宣公就这么去了。这时候,正好是郤缺刚上任。“鲁国人来了?当初我们国君登基,他们连个屁都没有,好意思来?别参加盟会了。”郤缺够狠,不仅不让鲁宣公参加盟会,还给软禁起来了。鲁宣公被扣,鲁国国内可就热闹了。三桓趁机发起反击,四处散布“这是鲁国外交政策的全面失败”、“东门襄仲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一类的言论。一时之间,东门襄仲成了过街老鼠。鲁国人说谁没有头脑都不说笨或者傻了,直接说“你这人真东门襄仲”。鲁宣公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被放回来,回到鲁国。鲁宣公松了一口气,但是回到宫里的时候,他大吃一惊,因为人们都穿着丧服。“啊,谁死了?”鲁宣公忙问。“呜呜,太后昨天薨了,呜呜。”原来,宣公的老娘没了。“啊,这,快请东门襄仲来。”鲁宣公有点没主意,赶紧请东门襄仲。“东门襄仲也卒了,跟太后一天。”得,一天之内,鲁宣公失去了最信任的东门襄仲和最亲的老娘。东门襄仲是怎么死的?一种说法是郁闷而死,另一种说法是东门襄仲和太后是在偷情的时候屋里烧着火,但是由于柴太湿以至于烟雾太多,于是两人被双双薰死。这样说来,由于偷情而被熏死的祖师爷就是东门襄仲和鲁宣公的老娘了。不管怎样,东门襄仲死了。于是,东门襄仲的儿子公孙归父接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斗争现在,斗争从上一代传到了下一代。基本上,现在鲁国分为两派。鲁宣公和公孙归父是亲齐派,三桓是亲晋派。鲁宣公十年,鲁宣公前往齐国进行国事访问。齐国这时候正想要跟晋国争夺北方的领导权,因此齐惠公特地作个姿态,将济西的土地还给了鲁国。正因为有了这个成果,三桓这次无话可说。鲁宣公十二年,晋楚第二场大战,也就是邲之战爆发,晋国大败。公孙归父从中看到了机会,什么机会?铲除三桓。宣公十四年,公孙归父前往齐国访问。在齐国,公孙归父先后会见了齐顷公(惠公已经鞠躬尽瘁)和大夫晏弱,很遗憾高固这段时间得了肠炎,上吐下泻而且总是不好,因此,公孙归父始终没有见到高固,自己的计划也就无从向高固谈起。无功而返。三桓不是傻瓜,三桓当然不是傻瓜。公孙归父联络齐国人去了,而晋国新败,无法指望,怎么办?三桓一商量,楚军正在围攻宋国,干脆,跟楚国人拉拉关系。此时,孟孙难和叔孙得臣都已经鞠躬尽瘁,孟孙谷的儿子孟献子和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侨如(就是宣伯)接掌两家。“叔,咱们怎么办?”孟献子和宣伯向季文子请示。“怎么办?他们找外援,咱们也找外援。”季文子说得很坚决。“找哪个国家?”“楚国,楚王正在宋国呢,我们可以去见见他。”于是,孟献子来找鲁宣公了。“主公,我听说小国要免于被大国问罪,就要主动去朝见他们,贿赂他们。如果等到他们来问罪,那时候再献宝可就来不及了。如今楚国在进攻宋国,屁股歪一歪就能歪到鲁国来,咱们还是赶紧主动去朝见吧。”孟献子提出来要去朝见楚庄王。“好啊好啊,说得对啊。”鲁宣公很高兴,他也觉得这个主意很正。接下来,按照规矩,谁出的主意,就派谁去。孟献子就等着鲁宣公给分派任务了,可是鲁宣公不傻,他知道三桓在打什么算盘。“好主意啊,我这就派公孙归父走一趟。”鲁宣公说。孟献子有些傻眼,费了半天功夫,合着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结果,公孙归父去了宋国朝见楚庄王,楚庄王当然很客气。回到鲁国,公孙归父大肆渲染,说是楚庄王盛情接待,请求与鲁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会派人来学习周礼等等,总之,反正没人看见,可以尽情地忽悠。三桓听得后背冒汗,不知道公孙归父究竟得到了楚庄王什么样的支持。这下,鲁宣公和公孙归父更牛了,底气更足了。第一三〇章三桓的胜利“狗日的三桓,咱们现在要加大打击力度了。”有了齐国和楚国的支持,公孙归父自信满满,他要为自己的父亲出一口恶气。“怎么整?”鲁宣公也觉得可以羞辱三桓一把,也把心头的恶气出一出。公孙归父早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想法,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套想法会衍生成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并且改变历史的进程。“主公,三桓占了鲁国一大半的土地。这还不说,他们还有大量的私田,这些私田他们是不上税的,结果他们现在比主公还有钱了。我看,咱们要颁布法令,管他私田公田,咱们按田收税。”这就是公孙归父的主意。不要小看了这个主意。——初税亩按照周朝的规矩,土地是国有制的,也就是所有土地都归周王。后来事实上诸侯的土地都归了诸侯,成了集体所有制。但是现在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按照周朝的规定,公田里每十亩中就有一亩的收成要上缴国库,这一亩的位置是固定的,其余的部分属于拥有这些土地的大夫和他们所雇的农民。问题是,要上缴国库的这亩地越种越差,产量远远低于其他的地块。直接结果就是,公室的粮食收入越来越少。第二个问题,除了公田,还有大量的新开垦的农田属于私田,这些私田大部分属于贵族们,私田则根本不用交税。三桓家族就拥有大量的私田,这些田没有税收给国家,但是三桓收租。其实不仅鲁国,各国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其结果就是国家越来越穷,卿大夫们越来越富。“这,这个,如果这样的话,岂不是公田和私田一样了?岂不是等于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地位?”鲁宣公有点犹豫,祖上留下来的规矩,不敢说改就改啊。“主公,管那些干什么?只要打击了三桓,主公您有好处,为什么不做呢?”公孙归父倒是个实用主义者。“好。”鲁宣公下定了决心。《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前年),初税亩。鲁国农业税收改革,不再划分公田私田,所有土地一律按十分之一的份额交税。按现在的解释,初税亩等于宣布了土地私有化。这究竟是不是土地私有化的象征且不去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鲁国初税亩之后,各国诸侯纷纷效仿。——公孙归父的阴谋三桓最近的日子有些郁闷,除了剪了鲁宣公的一张渔网之外,其余任何实惠都没有,反而被初税亩了,眼睁睁看着鲁宣公从自己这里抢走大笔的税收。怎么办?三桓再次召开家长会,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忍。人家鲁宣公和公孙归父现在有齐国和楚国作后盾,惹不起啊,不忍怎么办?三桓没脾气了,鲁宣公和公孙归父的脾气就越来越大了。鲁宣公十八年,公孙归父觉得动手的机会到了。“主公,依我看,现在是机会下手了。”“什么机会?”“铲除三桓。”“啊,铲除?咱实力不够啊。别看你说的跟齐国楚国关系怎么样,那都是虚的啊,别人不知道,咱自己不知道吗?忽悠别人行了,别把自己也忽悠了啊。”鲁宣公苦笑着说,虽然这一段时间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可是心里还是发虚。“怕什么?我去联络楚国人,让楚国人帮忙。”“楚国人?不行不行,引狼入室啊。三桓固然可恶,可是还是一家人啊,楚国人要是来了,咱们亡国的可能都有啊,不行不行不行。”鲁宣公当即否决。“别啊,主公你是不了解楚庄王。庄王这个人很厚道,你看看,陈国本来都亡国了,人家都给恢复,再看看宋国和郑国,人家楚王不也都原谅了?主公你放一百个心吧。”鲁宣公一听,再一想,别说,公孙归父说得很对,楚国是个可以信赖的国家。“那,那你要是去楚国,三桓肯定起疑心,说不定等你回来,我都变遗体了。”“主公不要担心,我们就说是联络楚国人进攻齐国,骗过三桓。”“那好,就这么定了。”三桓,危在旦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一句伟大的格言,因为它很正确。鲁宣公十八年夏天,公孙归父来到楚国,朝见楚庄王之后就开始忽悠,基本上就是控诉三桓如何在鲁宣公的脑袋上拉屎,三桓就是三个斗越椒,鲁宣公想学习楚庄王的忍的精神,可是忍了这么多年,由于没有庄王的胆略,至今还在被三桓欺负,因此请求楚庄王主持正义,替鲁国铲除三桓。楚庄王原本对于战争已经没有兴趣,不过还是被公孙归父忽悠得云里雾里。“既然如此,我们在秋收之后出兵。”楚庄王答应了。——东门家族鲁宣公和公孙归父开始做准备了,隐隐然,鲁宣公觉得自己就是鲁国的楚庄王了。三桓听到了一些风声,他们很恐惧。有什么办法吗?什么办法也没有。季文子召集了几次家长会,也是没有结果。从夏天到秋天是很快的,到了秋天,从楚国传来一个消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看对于谁来说。“楚庄王死了。”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三桓设宴三天,大肆庆祝。鲁宣公和公孙归父哭了三天,好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傻眼了吧?哈哈哈哈。”三桓在庆祝之余,开始谋划反击了。“傻眼了吧?怎么办?”鲁宣公和公孙归父也开始讨论对策,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没有退路了。讨论的结果就是:请晋国人帮忙。“咱们跟晋国人的关系一般般啊,晋国人会帮忙吗?”鲁宣公很担心,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那就是自己跟楚国人眉来眼去,晋国人恐怕很生气吧。“没办法了,死马当做活马医吧。”公孙归父也只能这样回答了。秋收还没有结束,公孙归父上路去了晋国。晋国这时候谁掌权?郤克。郤克与士会的最大区别是:士会说话很客气,就算拒绝你,也会很委婉;郤克说话很不客气,如果拒绝你,一定会用最严厉的口气。“你还好意思来?楚国人不是对你很好吗?啊?你来干什么?替楚国人刺探情报?告诉你,晋国不欢迎你,晋国人民不欢迎你。趁我还没有想清楚是不是要扣留你之前,给我消失掉。”郤克看见公孙归父就气不打一处来,一通臭骂,把公孙归父骂了出来。公孙归父灰溜溜从晋国回国,走到宋国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噩耗:鲁宣公薨了。“坏事了。”公孙归父暗自叫苦,这个节骨眼上,鲁宣公薨了,自己又在外面,鲁国不是都成了三桓的天下?确实坏事了。自从公孙归父去了晋国,三桓就开始行动了,世界上没有人会坐以待毙。鲁宣公胆战心惊,从前还有公孙归父给壮胆,如今公孙归父也不在,自己随时可能被三桓干掉。另一方面,鲁宣公对公孙归父去晋国不抱希望,本来晋国人就不喜欢他们,再加上现在是郤克执政,这个刻薄的家伙是最记仇的,他能给公孙归父什么好脸?鲁宣公天天晚上做恶梦,几天时间瘦了十几斤。终于,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薨了。三桓弹冠相庆,相约来到朝廷。按着规矩,六卿决定谁来继位,公孙归父不在,于是三桓和臧宣叔、子叔声伯(公孙婴齐,宣公的侄子)一道宣布太子继位,就是鲁成公。大事商量妥当,三桓就开始发难了。“各位,当年东门襄仲废嫡立庶,结果导致诸侯都瞧不起我们,晋国人因此与我们疏远,这些,都是东门襄仲的责任。之后,东门襄仲还卖国求荣,把汶西的土地割给了齐国人。再后来,公孙归父千方百计挑拨我们和宣公的关系,跟楚国打得火热。各位,新账老账要算个总账,大家说怎么办吧?”季文子辈份高资格老,说话也没客气。孟献子和宣伯双双响应,要求严惩东门家族;声伯没话可说,他也不喜欢公孙归父,可是也不愿意落井下石。“老臧,你的意见呢?”宣伯问,有些威逼的味道。“哼,既然你们要铲除他们,我还有什么好说?把他们全家驱逐出境就是了。”臧宣叔说,他为公孙归父不平,但是他也知道驱逐东门家族总比灭门要好。当天,司寇臧宣叔宣布:东门家族为不受欢迎的家族,立即驱逐出境。东门家族被驱逐到了齐国。公孙归父在路上得知噩耗,痛哭一场,前往齐国避难去了。机关算尽,最终落得个流落异乡。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中,三桓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两面讨好公孙归父的逃走,意味着鲁国的政治格局重新划分。声伯接替了公孙归父的位置,实际上代表公室。三桓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季文子在朝廷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鲁成公尽管也对三桓存有戒心,但是看见父亲和公孙归父的下场,他决定还是以和为贵。亲晋派的三桓得势之后,鲁国外交政策必然地进行了修正,从鲁宣公时期的投齐联楚修正为全面投靠晋国。鲁成公元年,鲁国派出藏宣叔前往晋国,修复与晋国的关系,与晋国结盟。鲁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齐国和楚国对鲁国的不满,之后,齐国进攻鲁国并夺取汶阳,鲁国向晋国求援,晋国郤克领军出兵援鲁抗齐,于是就有了晋齐鞍之战(见第三部第章),鲁国夺回汶阳。当世界上有两个老大的时候,世界人民就很难有安生日子过了。投靠了晋老大,楚老大就很生气。鞍之战刚刚结束,晋军收兵回朝抱老婆去了,这边楚老大出动了,子重领军。根据老大尽量不打老大的国际事务原则,楚军先是攻打卫国,随后屁股歪一歪,移师鲁国的蜀地,要找鲁国出气。晋老大走了,楚老大来了,鲁国人慌了。紧急内阁会议。“各位,怎么办?怎么办?”鲁成公没主意。“赶紧找晋老大来帮忙吧。”臧宣叔建议,听口气,就带着嘲讽,他是亲齐派,很讨厌晋国人。“老臧,你太不耿直了,明知道晋国人刚走,不可能来救我们。”宣伯回了一句,他知道晋国人的德行,所以随后加了一句:“奶奶的,超级大国都是纸老虎。”晋老大很显然是靠不住的,那么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了:向楚国人求和。“宣叔啊,要不,您辛苦一趟,走一趟楚军大营?”鲁成公也看清了形势。“别介。楚国人已经出来很久了,我们不去他们也要撤军了。如今让我去轻而易举得到这个功劳,嘿嘿,我可不敢。” 臧宣叔刚才被宣伯抢白,此时翻翻白眼,拒绝接受这个任务。鲁成公干瞪眼,这里人人都能不尿他。说起来,孟献子这个人很实在,看鲁成公下不来台,藏宣叔和宣伯又互不买帐,他挺身而出了。“这样,我去吧,算我捡个功劳。不过,楚国人是很贪的,我不能空手而去。”孟献子主动提出要去楚军大营。就这样,孟献子去了楚军大营求和。其实,楚国人也并不一定要打鲁国,他们是要这个面子,你晋国打了我的盟友齐国,我就打你的盟国。孟献子带着金银珠宝前去求和,子重很爽快地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而且不收金银珠宝,楚国人高风亮节?才不是。“金银珠宝你们拿回去,我们不缺这个,你们给我们木工、裁缝、织工各一百人就行了。另外,派个公子去我们那里做人质。”子重看重的是人,技术工人,楚国最需要的就是技术工人。无可奈何,第二天,鲁国如数送上楚国要求的技术工人以及鲁成公的弟弟公子公衡作为人质。这就行了?不行。楚国人随后在蜀地召开盟会,楚国子重、齐国晏弱、宋国华元、卫国孙良夫、郑国的公子去疾、陈国的公孙宁、蔡景公、许灵公参加盟会,因为是在鲁国的地盘上,鲁成公只得亲自出席。可以说,除了晋国,全世界都参加了这次盟会,而晋国睁只眼闭只眼,假装不知道。——新外交政策鲁国现在开始检讨自己的外交政策,既然晋国靠不住,是不是应该投靠楚国呢?内阁会议。“狗日的晋国人靠不住,是不是我们干脆投靠狗日的楚国人?”鲁成公开门见山,提出议案。“切。”所有人反对,鲁成公弄个大红脸。对于鲁国人来说,对于周公的后代们来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们甚至都不愿意跟楚国人打交道,当然更不可能投靠他们。“晋国人靠不住,楚国人就能靠得住?”孟献子反问了一句。“不怕杀错人,就怕站错队啊,各位,要好好商量下。”季文子说话了,他辈分最高,适合于总结发言。臧宣叔咳嗽了两声,发言了:“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平衡政策,在齐国、晋国和楚国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这样,就谁都不得罪。”“我反对,谁也不得罪就是谁都得罪。”宣伯表态,所有人中,他是最死硬的亲齐派。“我也反对,我们是弱国,不是我们想不站队就能不站队。”孟献子发言,他比较厚道。三桓中的两桓都表示了反对,不过把总结性表态留给了季文子。于是,季文子说话了:“这个,制定外交政策,首先要弄明白谁是我们的敌人,然后才能确定谁是我们的朋友。楚国和晋国虽然强大,虽然蛮横,可是他们离我们都很远,都不接壤,他们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敌人是谁?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才是敌人。我们的邻国之中,齐国比我们强,动不动找我们练兵,动不动来抢地抢人。这么说吧,亡我之心不死。毫无疑问,齐国才是我们的敌人。”说到这里,季文子特地看了臧宣叔一眼,意思是你连谁是敌人都没弄明白,瞎发言干什么?喝了一口水,季文子继续说。“下面看看我们该站在哪个队。如果站在楚国这个队的话,一旦齐国人入侵我国,我们就要向楚国求援,可是楚国并不挨着齐国,他们无法攻击齐国。如果要攻击齐国,就势必穿过我国,与齐国交手。伙计们,让楚国人出入我国腹心,是不是等于引狼入室?啊?再来看看晋国,一旦齐国人入侵我国,我们向晋国人求援,晋国军队很快就能穿过卫国进攻齐国,一来距离近,二来不会穿越我国,我们不必承担风险。鞍之战,就是现成的例子。伙计们,站哪个队,我就不说了,大家看吧。”季文子的一番分析入情入理,无可辩驳,就连臧宣叔也频频点头。大家还看什么?什么也不用看了。“好,投靠晋国人,散会。”鲁成公宣布。鲁国人的新外交政策确定了。关于季文子,这里顺便说说。季文子是个很谦恭很温和的人,考虑事情也很周到。人们都说,季文子身上有他爷爷季友的影子。季文子第一次出使是去晋国,那时候他只有二十岁,没有经验。在出使之前,季文子狠狠地学了一段时间,各种礼仪都学完了,以免在国外出丑。临行前,他又特地向主管丧礼的官员打听诸侯丧礼的规矩。“问这干什么?”官员问他。“万一用上了呢,到时候再学可就来不及了。”季文子回答,原来,他听说晋襄公身体不太好。正因为季文子在出发前作了准备,在他抵达晋国之后,恰好赶上晋襄公去世。结果,季文子的表现十分规矩,连晋国人都要向他讨教。季文子表面上很伤心,心里很高兴,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高兴。后来,鲁文公又派了东门襄仲来晋国,与季文子一起参加了晋襄公的葬礼。“嗨,鲁国人,不愧是礼仪之邦啊。”晋国人感慨,却不知道鲁国人其实也是现学现用的。第一三一章擦掉一切陪你睡外交政策确定之后,相应的行动就都顺理成章了。鲁成公三年,鲁国参加晋国组织的联军进攻郑国;随后,鲁成公前往晋国,对于晋国帮助他们夺回汶阳表示感谢。年底,晋国的下军佐荀庚到鲁国访问,同时卫国的上卿孙林父也来鲁国访问。于是,面临一个问题:谁排位在前?“荀庚是晋国的下卿,孙林父是卫国的上卿,谁该在前面行礼呢?”鲁成公问大家,这不仅仅是个礼仪的问题。“大国、次国、小国,三种国家的级别是分别差一级的,晋国是大国,卫国是小国,所以卫国的上卿也就相当于晋国的下卿。再加上晋国是盟主,所以,应该是荀庚在前面行礼。”臧宣叔给了个答案,其实,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能让晋国人排在卫国人的后面吗?于是,鲁成公先接见了荀庚,第二天才接见孙林父。——非我族类第二年,也就是鲁成公四年(前年),鲁成公在季文子的陪同下对晋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以确定与晋国之间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令鲁成公失望的是,这一次他在晋国受到轻视,这时候正是郤克执政,根本不把鲁国人放在眼里,不仅处处以恩公自诩,而且总是讽刺鲁国人跟楚国人结盟。没办法,在人家的地盘上,也只能忍气吞声。好不容易等到晋景公接见,晋景公也很不礼貌,一副我是老大你是跟班的架势,弄得鲁成公十分恼火。夏天去的,秋天才回到鲁国。路上,季文子还宽慰鲁成公呢:“晋景公真不是个东西,不得好死。奶奶的他们称霸要依靠诸侯,却这样不把诸侯放在眼里,什么东西?”鲁成公窝着一肚子火回到了曲阜,又召开内阁会议。“伙计们,晋国人太操蛋了,咱们投靠楚国算了。”鲁成公要改变外交政策,想想也是,满腹希望去投靠组织,满以为组织上能给点特别的优待,谁知道热脸贴上冷屁股,能不恼火吗?别人没说话呢,季文子第一个发言了。季文子第一个发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问题就别讨论了。“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未可以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左传》)”什么意思?这样翻译:晋国虽然让人失望,但是还是要跟他们混。晋国是超级大国,大夫之间和睦相处,离我们又近,诸侯都听从他们的,我们不能背叛他们。《志》中说道:不是同族,必然不能同心同德。楚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不是我们的同族,怎么能真心帮助我们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来源于此。季文子的话把道理都说明白了,鲁成公也知道,可是他还是难解心头之气。臧宣叔见鲁成公没表态,他发言了。“主公,国家弱小,就必然被人轻慢,这就是弱国无外交啊。想想看,就算您去了楚国,恐怕待遇还不如去晋国呢。这年头,别为了一点个人屈辱就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吧。季文子说得对,咱们啊,就算死皮赖脸,也只能跟着晋国混了。”鲁成公这下彻底没脾气了,他认了。从此之后,鲁国确定了一个一百年不变的外交方针:打死也要跟晋国混。伴奏主题曲:香水有毒我曾经爱过这样一个男人,他说我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我为他保留着那一份天真,关上爱别人的门。也是这个被我深爱的男人,把我变成世上最笨的女人,他说的每句话我都会当真,他说最爱我的唇。我的要求并不高,待我像从前一样好,可是有一天你说了同样的话,把别人拥入怀抱。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你赐给的自卑,你要的爱太完美,我永远都学不会。——擦掉一切陪你睡百年大计确定了,行动起来就更加坚决了。鲁成公八年,晋国为了讨好齐国,晋景公派韩穿到鲁国,要求鲁国把汶阳给齐国。怎么办?擦干一切陪你睡。鲁国虽然不愿意,还是乖乖地把汶阳交割给了齐国,其实,汶阳的土地一直是鲁国的,后来被齐国抢走,再后来晋齐鞍之战,鲁国重新拿了回来。如今,又给了齐国。在送韩穿回晋国的时候,季文子终于忍不住还是抱怨了一通,尽管是抱怨,也是偷偷摸摸小声对韩穿说的,生怕没面子。“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今有二命曰:‘归诸齐。’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左传》)季文子这段话说得有理有据,可惜,马后炮没意义。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大国处事要公平合理,才能当盟主。大家心存敬畏,才会忠心耿耿。汶阳这地方,本是我们的地盘,仰仗贵国的力量夺了回来,而如今又夺走给齐国,你们这不是不讲信义吗?谁还愿意跟你们混?七年当中,先给我们,然后又夺走,什么玩艺?男人说话不算数,女人就会离开他。霸主如果朝令夕改,大家怎么能长期拥护他呢?咱们老交情了,所以我才敢私下对你说。韩穿听完,确实有些尴尬,哼哼唧唧没说什么。其中,‘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几句诗颇有意味,我们来看看出处。虻虻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音千)期,子无良媒。将(音枪)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音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音士),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音商),渐车帏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音杭)。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音细)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畔。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来自于《诗经·卫风·氓》,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译成“女的不爽,男的就走人。男的想不通,就去外面包二奶。”典型的望文生义。真正的意思是“女人没做错什么,全是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男人三心二意,丧尽天良。”此诗编入如今的高中课本,因为比较有趣,顺便带出。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妙龄少女被一个男人诱惑,然后嫁给了他。谁知婚后生活并不如意,男人又在外面拈花惹草,女人抱怨自己生活艰辛,做牛做马,追悔莫及。发誓总有一天要冲出樊笼,与男人分道扬镳。这首诗正告天下的女人:男人没有好东西,山盟海誓都是骗人的,嫁给他们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了。隆重建议,剩女怨妇们全文背诵。——新鲁国爱情故事擦掉一切陪你睡。鲁成公八年,晋国人要讨伐郯国,派士燮来要求鲁国出兵。鲁成公有些不大愿意,因为鲁郯两国也算得上世亲。所以,季文子找了几个乱七八糟的理由,请求暂缓出兵。结果士燮一点面子也不给,直接说了:“别人都按时出兵,你们凭什么暂缓?要是你们不出兵,嘿嘿,别怪我们翻脸不认人。”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擦掉一切陪你睡。鲁成公派宣伯出兵了。鲁成公十年秋天,鲁成公亲自前往晋国访问。那一年正好是晋景公掉粪坑里淹死了,结果晋国把鲁成公强留下来参加葬礼,直到冬天才把鲁成公放回来。鲁成公很恼火,鲁国人民很气愤。但是,又能怎么样?擦掉一切陪你睡。说说声伯的故事。声伯的的父亲是鲁宣公的哥哥公子肸,公子肸年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两个人一见钟情,再见就发生了一,夜,情。山盟海誓之后,两个人就住在了一起。可是,那个姑娘出身贫寒,与公子肸不门当户对,因此不能明媒正娶进来。“亲爱的,虽然我不能正式娶你,可是我决不再娶别人,你就是我的唯一。”公子肸发誓。“我不在乎,只要有你,我什么都不在乎。我,我,我擦掉一切陪你睡。”姑娘也很动情。还好,父亲鲁文公挺开明,并没有棒打鸳鸯,而是睁只眼闭只眼,默认了这个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