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戚继光-9

作者:张笑天 字数:68173 更新:2023-10-09 10:07:18

史蒂夫又回来了。他好像对苹果公司所有的一切并不陌生。他要把苹果公司重新拉回到正常的“轨道”。史蒂夫接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后,就参加了1998年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苹果世界产品展销会,在会上他又像以前一样发表了冗长而又富有激情的主题演讲。就在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假装演讲完了,然后又回到麦克风前,就好像加一个脚注似的又补充了一句:“噢,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了,苹果公司又开始赢利了。”在这个胜利的时刻,苹果世界产品展销会的观众比以前任何时侯都更加钦佩史蒂夫·乔布斯。因为,史蒂夫来到苹果公司才几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心爱”的苹果公司又重新赢利了!当然,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巨大的公司带出困境。几乎所有的功劳都应该归于吉尔·阿梅里奥,但他没有得到任何观众和新闻媒体的赞赏,他几乎被完全遗忘了,他在拯救苹果公司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成就被深深地掩盖住了,而且还覆盖了一层又一层,甚至被完全忽视。史蒂夫又一次“在别人栽好的树下乘凉”了。如今,史蒂夫对曾经攫取了吉尔的成就没有丝毫的愧疚与难堪。史蒂夫并没有因为对他最好的朋友表现出善意而让别人忘不了他的,相反,他是以这种方式让人记住他的。 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能否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对于一个赌徒来说,这简直就好像是一场赌博:但由于迪士尼公司的摄制组对这部动画片的未来并没有一致意见,因此谁也不知道哪种预测更加准确,或者说更有可能发生。所有的这些不确定很快就“确定”了。《玩具总动员》的首映日期选在了星期三,也就是1995年感恩节的前一天,首映地点是在设施豪华的好莱坞酋长石剧院,这家剧院位于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在美国,一部电影如果能在好莱坞剧场里首映(即使是在中午首映),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就好像能够在美国《名利场》( Vanity Fair)杂志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一样。但《玩具总动员》的首映式却显得有点平常。电影放映到最后,当致谢名单开始出现的时候,观众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但这又能意味着什么呢?这些观众都是电影界的热心观众,他们看电影时都非常礼貌,即使不喜欢这部电影,也会鼓掌的。在评论人员对这部电影作出评论的时侯,皮克斯公司的动画电影制作人员好像还处在一片迷茫之中,《华盛顿邮报》时尚栏目的编排人员评论道:“这是一部一定要看,一定要谈论,也会一定想再看一遍的电影。”在所有的评论中,没有比这句评论更精彩的了。电影界报纸《综艺》的评论是相当关键的,因为在好莱坞里每个人都能读到这份报纸,因此这份报纸的观点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是否会去观看这部电影。《综艺》报的评论使皮克斯公司所在地爱莫利维尔市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振:“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趣而动人的故事,可以说,故事的情节丝毫不亚于这部电影的技术含量。精彩的故事情节再加上高超的制作技术一定会给这部电影带来很高的票房收入,也会给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电影制作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在评论人员对《玩具总动员》进行评论的时候,史蒂夫·乔布斯也在举行着自己的“首映式”。他把旧金山的雷吉斯剧院租了下来,这家剧院是仿古型的,模仿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精美、典雅的电影剧场。史蒂夫邀请了一些老朋友、公司下属职员、高技术领域的精英、支持者和一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来观看电影。史蒂夫这次好像和以前判若两人,安排得相当周到,他要求在请帖上写的是“穿半正式晚礼服参加晚会”。但有些人还是穿着非正式的服装来了,他们认为史蒂夫只是做做样子,不会认真的。在他们这些人的观念中,史蒂夫在任何场合都是穿着黑色T恤衫、牛仔裤和纽巴伦运动鞋,他们认为史蒂夫也希望他们如此着装。但史蒂夫的出现却让他们吃了一惊,他穿着一件男士无尾半正式晚礼服!而且和史蒂夫一同前来的劳伦娜也显得光彩照人。她穿着一件典雅的黑色晚礼裙,金黄色的头发披散在肩上,她那棕褐色的皮肤也透出健康的气息,就是和任何超级模特相比,她也毫不逊色。她的光彩足以引起在场的每一位亿万富翁的嫉妒。埃德·卡特穆尔冒着被史蒂夫责怪的风险把他以前最亲密的伙伴阿尔韦·雷·史密斯也请来了,埃德曾经和阿尔韦一起创造了动画电影的辉煌,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玩具总动员》才有可能被制作出来。埃德想邀请他体验那幸福的时刻,虽然阿尔韦还非常憎恶史蒂夫,但他还是答应了。阿尔韦和很多人一样,也对“史蒂夫式”的行事风格深有体会,这也是他离职的最主要原因。当电影放映结束的时侯,史蒂夫走上了舞台。《福布斯》杂志的记者朱莉·皮特是这样描述那一时刻的:“史蒂夫又回到了舞台的中央,我认为,这是他努力攫取的结果。史蒂夫独自在舞台上献艺,整个硅谷都对他无比佩服。约翰·拉塞特已经成了幕后的人物,史蒂夫是不会与他共享这个舞台的。”要想嘲笑史蒂夫很容易。但在这个时候,他的确成就了自己梦想中的辉煌,这种理想是他从孩童时期就一直想实现,却又一直实现不了的。  史蒂夫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偶像。  第三部 东山再起  9、 亿万富翁  我认为皮克斯有机会成为下—个迪士尼,当然不是代替迪士尼,而是成为另一个迪士尼公司。——史蒂夫·乔布斯在1995年秋天,当皮克斯公司公开上市临近的时候,史蒂夫又在不自觉中创立了一种商业模式。随后,皮克斯公司成为了这种模式的开创者。这种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某种情况下,一家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型公司为了尽快发展,可以吸收大量的投机资金:当然,在现在这个电子商务兴起的时期,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为了皮克斯公司的公开上市,史蒂夫开始向一些投资公司寻求支持,但他得到的是他们的冷嘲热讽。他们告诉史蒂夫,他们只想把资金投入到很快就能赚钱的公司。要想得到他们的资金,首先就应该把公司多年良好的赢利记录拿给他们看,另外还要求公司有着平稳的管理方案。在那个时候,几乎所有有威望的投资商、银行家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时有一家叫网景通信公司的却尝试着要打破这一投资传统。在信息技术这个很小的世界里,有很多事情都是非常巧合的。网景通信公司的创建者吉姆·克拉克就曾经和阿尔韦·雷·史密斯、埃德·卡特穆尔一起工作过很短的一段时间,那还是在纽约长岛,也就是在皮克斯公司的前身——长岛动画制作组里。网景通信公司从事商业运营已经有一年了,它提供的软件系统能够帮助人们连接到互联网——这个当时还不大为人所知的领域。网景通信公司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没显现出赢利的趋向,然而,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界上,众多的商业媒体却看到了网景通信公司发展的潜力。各类媒体的记者争相描绘网景通信公司的美好发展前景,这也导致了网景通信公司的股票价格迅速飙升。该公司的股票开始交易的时候,每股的交易价格是28美元,但在当天交易终止的时候,每股的价格翻了整整一倍。吉姆·克拉克持有的股票也上升到了5亿美元。当时的史蒂夫注意到了另外一个情况,很多小型的投资公司都一直在寻找着投资机会。史蒂夫本能地认识到,应该把注意力转到这个方向上来。他没有去同纽约一些知名的大型投资商洽谈,而是与当地的一些小型投资公司取得了联系。最后,他选择了以旧金山为基地的罗伯逊一斯蒂芬斯投资公司,这家公司称自己是“时尚投资公司”。皮克斯公司的公开上市也为史蒂夫开辟了一个很好的个人发展前景。当然,在这件事情上,史蒂夫还是相当小心的。他不希望出现一些不好的后果,因此他就去找投资公司的一些负责人,并问他们如果对皮克斯公司投资的“领头”公司不是类似高盛集团这样的大型投资公司,而是罗伯逊一斯蒂芬斯这样的小型公司的话,他们是不是还照样投资呢?史蒂夫在听完这些负责人的回答后,他的信心也大增了。“他们都说西海岸的这个家伙还是不错的。有一半的投资公司都答应了,因为他们感觉加利福尼亚的公司还是值得信任的。”史蒂夫说。罗伯逊—斯蒂芬斯投资公司很高兴能与皮克斯公司合作,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桑福德·罗伯逊说:“纽约的大型投资公司已经把‘蛋糕顶上的奶油都刮去了’,剩下的好东西已经不多了。”而这一次,该是他们放手一搏的时候了。史蒂夫在这件事上处理得那么容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时间概念。因为在《玩具总动员》首映后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皮克斯公司的股票就要公开上市。史蒂夫在这个时候不会指望只采取一些小“动作”就能把事情搞定,他已把这些事情分派给皮克斯公司各个部门的主管,这些主管正穿梭于美国各大城市,想让当地的股票经纪人或者投资公司把皮克斯公司的情况更多地介绍给他们的顾客。史蒂夫则腾出手来与迪士尼公司在吸引投资上展开竞争,史蒂夫希望在某个时候美国的每个投资商都知道皮克斯公司。皮克斯公司公开上市的时间是在1995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二,这是《玩具总动员》首映后的第6天。这一天的早晨,在旧金山市,皮克斯公司精心挑选出来的几名高级职员来到了罗伯逊一斯蒂芬斯投资公司的办公室里。皮克斯公司的股票正式按预定时间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交易代码是“PIXR”,上市的具体时间是美国西海岸时间上午7点整。皮克斯公司在他们的交易大厅里都做了相应的安排,以使来访者能够很快看到结果。皮克斯公司的前主管帕姆·克尔温说:“罗伯逊一斯蒂芬斯投资公司在那一天显得格外引入注目。”她回忆说,参加皮克斯公司股票交易的重要人物有埃德·卡特穆尔、高级财政官拉里·利维、约翰·拉塞特、拉尔夫·古根海姆和比尔·里弗斯。“史蒂夫虽然比这些人晚到了一会,但总算在股票交易时及时赶到了。”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上市价格预定是每股22美元,但史蒂夫的财政顾问认为每股的合理价格应该在12美元到14美元之间。史蒂夫知道上市时的股票价格越低,则意味着皮克斯公司获利就会越少,因为一旦皮克斯把原始股卖出去,以后股票再升值的话,那些钱就会装进投资商和投机者的腰包里,而皮克斯公司是不会直接受益的。因此,史蒂夫一直坚持股票上市的高价格,在他的坚持下,别人也没话可说了。最后,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上市价格就定在了每股22美元。但股票上市的高价格也意味着高风险。因为可能投资方认为,皮克斯公司现在是一家非赢利的公司,是不值得他们投入很多资金的。如果在股票上市第一天结束的时候,皮克斯公司的股票还没有销售出去的话,史蒂夫就会面临着被羞辱的局面,另外还会带来不小的损失。股票销售不出去还会让所有的投资方感到害怕,他们会抛售皮克斯公司的股票,这样股票价格就会迅速下跌。史蒂夫·乔布斯当然在判断市场方面有不少的经验,NeXT公司生产的电脑产品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但这一次,史蒂夫的预计却是非常正确的。几乎是在刚开始的时侯,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就显示了皮克斯公司良好的股票交易态势。皮克斯公司的人员坐在他们的电脑旁边看着一排排坐着的投资者。“他们中很多都是支持皮克斯公司新股上市的,帕姆说:“他们在做交易的时候会彼此打手势。因此我们在那里就可以看见或听见股票价格上升的—切动向。”当时的场景依然生动地展现在帕姆的脑海里:“皮克斯公司的员工在那时已经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了有10年了,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每个员工都在那里合计着依照当时的股票价格,他们的股票期权到底能值多少钱。我们都非常兴奋,于是,就和史蒂夫—起喝他喜欢的欧德瓦拉胡萝卜汁以示庆贺。”等到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交易即将终止的时候,每股的价格上升到了49美元,比原先交易的价格高l倍还多。好像突然之间,史蒂夫·乔布斯账面上的财富就达到了让人惊羡的程度,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巨头一一至少是硅谷的。当然,并不是史蒂夫对钱毫不在乎,在世界上只有像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拉里·埃利森这样的令史蒂夫嫉妒的超级大富豪,才觉得钱无所谓。在当日交易结束的时侯,上市的股票价格有一点回落,但仍然高达每股39美元。史蒂夫·乔布斯成了亿万富翁。在皮克斯公司里,有4个人(他们这4个人是埃德·卡特穆尔、约翰,拉塞特、拉尔夫·古根海姆和动画技术主管比尔·里弗斯)没有经过史蒂夫的慷慨赐予也从皮克斯公司的首日股票上市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迪士尼公司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坚持这4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当时双方签署的长期协议,也就是说如果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获得成功的话,他们这个动画创作组就会根据合同规定为迪土尼公司制作其他动画电影。迪士尼公司为了得到他们的承诺,与他们每个人签订了一份参与制作动画电影的收益协议,也就是说他们都可以从动画电影的利润中获得一小部分收益。但史蒂夫在筹划皮克斯公司公开上市的时候就了解到,他们这几个人不会轻易就放弃收益协议的,但在另一方面,投资者也不会接受皮克斯公司自己的职员获得应该属于股民的利润的做法。史蒂夫对他们几个人签订的收益协议大为不满,他一直在想办法诱使他们放弃收益协议,但糟糕的是,史蒂夫并没有一个有利的谈判地位,因为他也得遵守这4个人签订的收益协议。最后他们的收益协议生效了,史蒂夫拥有皮克斯公司的3 000万股股票,这占到皮克斯公司所有股份的75%。当然,他还想拥有更多的股份,但受到他们的收益协议的限制,也只得放弃了部分股权。而他们4个人的收益就相当可观了,在第一天的股票交易中,仅约翰·拉塞特自己的股票价格就达到了3 100万美元。然而,他们4个人也经受着内心情感的矛盾冲突,因为这次公开上市对大部分皮克斯公司的员工来说太不公平了。史蒂夫对皮克斯公司的其他员工非常吝啬,因此很多员工都在抱怨史蒂夫的不公平。公司的少数员工突然之间就暴富了,而其他人,甚至一些跟随公司多年的员工却没有获得多少好处,他们感到的只是心寒。史蒂夫本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向他的员工多施点恩惠,以奖励他们对他的忠诚,还可以鼓励他们长期在公司工作。但史蒂夫没有这样做,因此很多员工一直在抱怨史蒂夫吝啬,同时也把矛头对准了少数获益颇丰的人。但一位皮克斯公司的前主管就不那么认为,他碰巧在很多人都在谈论皮克斯公司股票公开上市的时候离开了公司。“史蒂夫是从自己的支票簿上开支票雇用公司员工的,因此在我看来,如果公司员工认为‘他们没有获得自己应有的股份’就有点言过其实。当然,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员工都倾向于认为他们应该获得更多的股票期权。”他认为,对于其他公司来说,在你得到雇用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你是否有权利获得公司的股票期权,应该获得多少,并且什么时候这些股票期权才归你。这些内容都在双方的合同文本中已写得非常明白了。他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每个人可能都会说:‘真是不公平——有些人竟然得到的比我还多。’”当然,可能有些首席执行官比较慷慨,但正如这位皮克斯公司的前主管所说的,史蒂夫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钱投入到皮克斯公司。即使他的投资在短期内毫无获得收益的可能性,他也依旧投入。曾经有两次,世界500强的某些企业参与了进来,他们想并购皮克斯公司,但他们所提供的并购资金都不如史蒂夫投入的资金多:史蒂夫可能非常顽固,他甚至顽固到宁愿把自己的钱投入到并没有很好收益的公司,而不把钱投入到获益最好的公司。一位考虑周到、理性的投资者绝对不会像史蒂夫那样投资的,如果一个领域的投资不合算,他会趁着自己还剩余一些资金时,适时地削减相应的投资,以求获益最大。但史蒂夫却没有这样做。现在史蒂夫的固执终于有了回报:“他赌赢了,”这位皮克斯公司的前主管说,“他投入到皮克斯公司的资金有5 000万到6 000万美元。这次赌博他赢了。皮克斯公司的有些员工的股票期权也达到了几十万美元。“如果史蒂夫不喜欢给他的员工更多的股票期权,你们会从内心深处责怪他吗?”这位主管说。在皮克斯公司第一天上市的股票交易中,有1 170万股股票转手出卖,这也使得皮克斯公司成为纳斯达克历史上第二家交易如此火暴的公司。总的来说,网景通信公司和皮克斯公司的公开上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思维观念和心态,这种观念和心态就是不要看一冢公司如何赢利,而要看这家公司发展的潜力如何。从1995年到2000年,在这5年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期,受投资公司和创造新的投资渠道的股票经纪公司的推动,公司股票的价格几乎失去了控制。商业投机理念在皮克斯公司公开上市的时侯并没有正式形成。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下降到了每股28. 50美元,这只比它首日上市的价格高出一点点,远远低于了大多数投资者购买的价格。在1998年的投资市场上有几个自称“莫特利傻瓜”(莫特利傻瓜(MoIley Fools),他们创建了莫特利傻瓜沦坛,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线上投资论坛,他们公开穿成鸡冠花的模样,突显本身以“傻瓜行径”能够在华尔街的“智慧”之地成为股市新贵。在当时,这个投资站点接受访问的次数居整个互联网之首。——译者注)的年轻人用一种平平淡淡的语言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如果你早早地起来,抢先把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买了下来,我们保证你一整天都会心情不好,甚至在几年之内都会这样。在3年以前,皮克斯公司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首映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公开上市了。在第一个星期之内,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是每股25美元,但在一年之内,却下降到了每股12美元。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之久,只有在最近《虫虫特攻队》(A Bug's Life)上映后,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才又达到了—开始公开上市的价格。”虽然在当时史蒂夫手中拥有的钱几乎可以让他为所欲为了,但他的财富还没达到10亿美元。不管怎样,史蒂夫如果要想像拉里·埃利森和比尔·盖茨那样富有,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拉里是史蒂夫的好朋友,他很崇敬史蒂夫,也非常希望能像史蒂夫一样有那么好的舞台形象和魅力,而史蒂夫则嫉妒他的财富。比尔·盖茨则是史蒂夫长期的对手,史蒂夫好像认为,盖茨不应该获得那么大的成功。但他现在这样考虑还有什么意义呢?史蒂夫·乔布斯很快又碰到了让他笑逐颜开的事,这就好像他在一张赌桌上押了一注赌资,却赢了两次。通过皮克斯公司股票公开上市,使他不仅步入了超级富豪的行列,而且《玩具总动员》也给他带去了巨大成功——在好莱坞里,这种成功足以让史蒂夫变成一个商业巨头。在《玩具总动员》公开上映的第一周里,全美国剧场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了2 900万美元,已经和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或本不差上下了:随后,《玩具总动员》的票房收入继续攀升,成了当年收入最高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这部动画片的票房收入达到了3.5亿美元,另外还有l亿美元的电影录像带租金收入。史蒂夫·乔布斯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态度强硬的谈判对手,每次谈判他都有一种一定要赢的信念,因此他显得很无情:当史蒂夫和杰弗里·卡曾伯格坐在一起商谈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将要签订的协议条款时,他就穿着一件宽大的外衣,显得很盛气凌人,但在谈判过程中他却一直指望着同伴为他出谋划策。因此在另一方面,史蒂夫又显得有些外强中干——他的外在表现虽然很强硬,但在内心深处却软弱得很。然而,史蒂夫从来不认为一份协议是“铁定的事实”,不论这份协议有多么错综复杂,也不论这份协议在尾页中有多少人签名。电脑芯片制造商里克·施里纳和他的投资专家戈登·坎贝尔就曾经和苹果公司签订协议,把他们的资金投到了VLSI芯片的研发中,但后来苹果公司取消了与他们公司签订的协议,转而研发装配在麦金托什机上的速度更快的芯片。为了减少公司损失,他们不得不花费很多诉讼费强迫史蒂夫对他们赔偿。现在史蒂夫正准备把另一份协议书也扔进“废纸篓”里:就是那份他与迪士尼公司签订的协议书。在史蒂夫看来,现在皮克斯公司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协议书也过时了,应该重新签订。随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票房收入猛增,史蒂夫的手中也有一张很硬的“牌”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家拥有资产超过l5亿美元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而且他个人还拥有数亿美元的皮克斯公司的股票。总之,史蒂夫认为,他的谈判地位已经改变了。史蒂夫打电话给迈克尔·艾斯纳,并要求和他谈一谈。当艾斯纳发现史蒂夫想要对他说什么的时候,他愕然了。他和史蒂夫已经签订协议了!而且各项条款都是不能更改的!史蒂夫这个狂妄的年轻人,这个好莱坞世界的局外人,他还是电影业界的一个新手,竟然要与在好菜坞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艾斯纳平起平坐!史蒂夫·乔布斯当然有自己的“撒手锏”,他手里掌握着“一颗最精美的钻石”——约翰·拉塞特。艾斯纳知道这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财富”!约翰·拉塞特在皮克斯公司的几次危难中都安然无恙,他的动画电影创作技能也日臻完美,他制作的动画电影可以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甚至还会达到10亿美元以上。虽然乔布斯和艾斯纳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他们两个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两个人都是“一路打拼”才到了公司的顶屡,两个人都有很高的智力和非凡的预见力,两个人都拥有天赋的商业经营头脑和优秀管理能力,两个人都珍视忠诚,并把它看做是他们周围的人所应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两个人都曾经报复过他们觉得已经不值得信任的人,两个人都有把他们认为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同事辞退的经历。现在,史蒂夫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的鼓励下,他要向艾斯纳提出3个要求。首先,皮克斯公司对为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有完全自主的制作权。这样的话,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皮克斯公司的制作人员就不需要再到伯班克请示迪士尼公司对电影的设想、人物,故事情节、场景以及一些细节的看法了。第二点则是史蒂夫想要把“皮克斯”注册成一个品牌名,这样有助于拓展皮克斯公司的商品销售渠道,这些商品类似于迪士尼零售店里的小商品,迪士尼公司依靠销售这些小商品每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大约100亿美元。可以想象,如果皮克斯公司能够经营这种商品的一半或者1/3,他们的收入就会比电影票房的收入还要高。史蒂夫提出的第三点要求对使皮克斯成为公众所熟知的品牌大有益处。史蒂夫坚持在所有与电影有关的产品上,比如DVD包、快餐店里的搭卖品、玩具以及其他产品,印制的皮克斯商标要和迪士尼公司的商标一样大。这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有多少人能注意到一种玩具、游戏产品或者说玉米面豆卷包装盒上的商标大小呢?但要知道,每一件产品的商标都被无数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久而久之,一种产品的品牌就牢牢地印在了公众的脑海里。史蒂夫有着那种天生的商业经营头脑,他站得高也看得远,他认为依靠这一副业,就会有数十亿美元的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皮克斯公司。如果说史蒂夫提出的前两条要求对艾斯纳来说很难办到的话,那么第三条更让艾斯纳想都不敢想:史蒂夫想要的是,对于皮克斯公司制怍的动画电影收入,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五五分成!对于这件事的结果,史蒂夫·乔布斯和迈克尔·艾斯纳都有怒不可遏但也无可奈何的可能性。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是谈判高手,都知道如何发现对方的弱点,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迪士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创建的基础理念就是,如果你想同迪士尼公司做生意,你就必须赞成迪士尼公司的合作方式,也不要讨论什么是“公平”的。然而,迈克尔·艾斯纳却对史蒂夫让步了。好菜坞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对史蒂夫让步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史蒂夫个人或他的谈判艺术,而是因为约翰·拉塞特令让皮克斯公司捞取一点利润,总比让史蒂夫一怒之下撕毁协议,然后再寻求与另一家电影公司合作要好得多。心中愤愤不平的杰弗里·卡曾伯格一定会拿出极具诱惑力的协议条款把皮克斯公司从迈克尔·艾斯纳的手里拉过去。这种可能性对艾斯纳来说简直太难以接受了,他连想都不敢想。随后,皮克斯公司与迪士尼公司签订的协议条款总共涉及7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玩具总动员2》、《虫虫特攻队》,另外还有4部没有确定下来的动画电影。新协议规定,迪士尼公司仍旧有拍摄电影续集的权利。在电影界里,许多顶级的动画电影制作人也是仅仅要求15%的电影票房收入,而史蒂夫现在竟然要求50%的票房收入。后来,皮克斯公司的市场部主管,和史蒂夫·乔布斯关系比较密切的帕姆·克尔温说:“在史蒂夫的运作下,我们能够和对方平等地谈判了。”她认为这次皮克斯公司谈判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史蒂夫的“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以及不怕丢脸”。甚至在《玩具总动员》公开上映之前,皮克斯公司的动画电影制作人员就开始准备制作《玩具总动员》的续集《玩具总动员2》。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这种想法有点不可恩议。他们的计划是直接制作出《玩具总动员 2》的录像带,而没有打算在剧院里放映,当然这样做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这种做法也与皮克斯公司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卡特穆尔说:“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们整整工作了9个月的时间才提交作品,但最后又被否决了。我们只得重新制作,虽然知道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但也明白,达不到好的效果,只得重做。因为时间紧迫,我们有几个工作人员都累倒了。事后,我想:‘我们的公司不能再这样运转下去了。’”皮克斯公司并没有这样持续下去,他们改变了公司发展策略。皮克斯公司动画电影制作组把下一部电影锁定在《虫虫特攻队》上。这部电影刚好赶在1998年感恩节假期前制作完成,迪士尼公司决定再次在感恩节前夕公开上映这部动画电影。皮克斯公司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能借助《虫虫特攻队》的成功有力地证明《玩具总动员》并不是侥幸才获得成功的。事实证明,《虫虫特攻队》在那个感恩节假期里又一次打破了票房收入纪录,达到了4 650万美元,突破了皮克斯公司《玩具总动员》的票房收入。《虫虫特攻队》从公开上映到这一年的年底这么短的时间里,成为了1998年赢利最高的电影,《玩具总动员》获得了奥斯卡两项提名奖,即最佳配乐奖和最佳剧本奖,另外还颁给了约翰·拉塞特一个特别成就奖,以奖励他带领皮克斯公司动画电影制作组努力不懈,制作出第一部电脑动画电影长片。而《虫虫特攻队》又给动画电影制作增添了一个音乐类的奥斯卡提名奖。在皮克斯公司的大力宣传下,再加上他们还有两部动画电影正在制作过程中,皮克斯公司的股票在一年的时闻里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扬,一度突破了每股60美元。史蒂夫手中持有的73%的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值也上升了,达到了14亿美元。在这一年的5月份,他与劳伦娜的第3个孩子出生了,他们给她起了个名字叫“伊夫”。在90年代未期,乔布斯家族的女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史蒂夫与克里斯·安一起生的女儿丽莎已经用丽莎·布伦南·乔布斯(Lisa BrennanJobs)这个名字了,虽然她从小就缺少父爱,但现在她已成长为一个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年轻女孩。乔布斯聪明的头脑好像也遗传在了丽莎的身上,她在哈佛大学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史蒂夫对音乐的爱好也遗传在了丽莎的身上,这一点也增加了史蒂夫对她的喜爱。丽莎还尝试过作曲,有的歌曲甚至还亲自演唱。在一次硅谷举行的慈善演义会上,丽莎和一支知名的乐队同台演出。丽莎身材苗条,还长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外形没有特别类似史蒂夫的地方,但她的名字就足以引起在场高技术领域的观众的兴趣。丽莎在这次演义会上选择的歌曲也与她父亲所取得的成就有相关联的地方,这支曲目就是特蕾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决不低头》(Talkin’bout a Revolution)。虽然丽莎的演出有点像业余演员,但还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史蒂夫的妻子劳伦娜也赢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赞赏。她已经越来越像其他女性特别欣赏的那种类型了,当然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除了她靓丽的外表和健美的身段(即使在她生完3个孩子之后也依然如此)之外,她还才智过人,并且兴趣广泛,另外作为史蒂夫的妻子,有很多钱当然不在话下。劳伦娜还有一个特点与其他女性不同,她认为一位好妈妈并不一定就是那种家庭主妇型的。由于劳伦娜不需要出去工作赚钱,而且通过她经营管理天然食品的经历也向别人证明了她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因此她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意愿做一些事情。劳伦娜比较欣赏美国开国元勋教育他们孩子的方法:一旦家里有了足够的钱,你就应该把时间、技艺和你的能量用在公共事业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劳伦娜于1997年创建了分轨制大学(College Track,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或需要安排课程),这是一所非赢利性质的大学,主要为那些可能没有机会升入大学深造的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后来,劳伦娜担任了这所大学的校长。乔布斯一家还对美国民主党的好几位候选人提供过支持,因此他们和克林顿总统的关系非常好。后来,当阿诺德·施瓦辛格作为共和党人参加竞选并赢得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时候,劳伦娜也为史蒂夫·韦斯特利(Steve Westly)举办了一个富有政治色彩的午餐庆功会,因为韦斯特利作为民主党人也通过竞选赢得了加利福尼亚州审计长的职位。韦斯特利曾经担任过加利福尼亚州中央委员会的副主席,他还被看做是有希望当选未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的候选人,而且还有可能竞选更高的职位。由于当时施瓦辛格是受人欢迎的超级影星,因此他能轻松获得选举的胜利,但他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所有的职位都安排给共和党人担任。就这样,韦斯特利赢得了州审计长的职位。史蒂夫·乔布斯有过支持获胜者的经历。在这一回合中,劳伦娜的表现说明她也能这样做。在这段时间里,杰弗里·卡曾伯格一直待在他的梦工厂里“卧薪尝胆”,他非常希望能够创建自己的动画电影王国,而且还要在规模和影响上胜过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位曾经在卡曾伯格身边工作过的迪土尼公司的主管说:“对于杰弗里,你首先应该知道的是他知道的事情并不多,不像那种知识面很广的人。但他是一个学东西很快的人,对于动画电影的一些知识,他都是从日常制作经验中学会的。有时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卡曾伯格处理问题时往往显得很幼稚。”“他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感的人,也是一个我始终无法理解的人。”这位主管说。在与迪士尼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会见时,卡曾伯格总喜欢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这屋子里的人能够经营通用汽车公司的话,效果会更好。”“卡曾伯格的有些话真是相当奇异,甚至艾斯纳也感到很生气,有时他会委婉地请卡曾伯格出去回避一下。”约翰·拉塞特感到有必要与卡曾伯格建立一种长期的友谊关系,因为他知道卡曾伯格是支持他们的动画电影事业的,他以前就对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当时,我们打算为迪士尼公司制作动画电影时,他就非常信任我们。”拉塞特回忆道。因此,即使卡曾伯格离开迪士尼公司去了梦工厂,拉塞特还是与他保持著联系。早在1995年秋天,当约翰·拉塞特刚开始构思动画电影《虫虫特工队》的时候,他和这部动画片的编剧安德鲁·斯坦顿就去拜访过卡曾伯格,并向他介绍了这部动画电影的某些情节构想,卡曾伯格听了后非常高兴。“我们把《虫虫特工队》的很多东西都给他说了。”拉塞特说。杰弗里满怀热情地听着约翰所说的话。他还问了约翰一些关于《虫虫特工队》的内容。他询问约翰这部动画电影的上映日期,约翰告诉他,这部电影预计还是在一个假期前上映,比如在感恩节前夕。约翰·拉塞特对卡曾伯格说的这些话至少是不明智的。当然,这并不是杰弗里不想回报约翰对他的朋友之谊,可能他也的确把约翰当做好朋友看待,但在另一方面,约翰也不应该忘记他和杰弗里之间还有一种竞争关系。根据迪士尼公司一位前主管的说法,迈克尔·艾斯纳曾经传授过卡曾伯格一些获取其他公司信息的方法,因为艾斯纳认为,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获取对方的情报信息是发现获胜机会和辨明对方弱点的一种工具,如果利用好了这一点,就可以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地击败对手。有一次,艾斯纳参加迪士尼周末电影制作组的例行会议。一位负责客户关系的职员提到了她有一个朋友是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的主管,并且她还说,她的这位朋友也在打算制作同样的一部电影。艾斯纳马上就问她这部电影的制作情况。这位女职员说,她的朋友没有告诉她相关的信息。艾斯纳注视着这位女职员并说道:“你同他睡过觉吗?”他告诉她:“我并不在乎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做,你只要把相关的信息搞到手就行了。”当时,这位女职员并没有对艾斯纳的建议感到恼怒,但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艾斯纳是多么重视获取对手的情报信息。还有一次,当艾斯纳向公司的几位主管讲述他和一名同事越过栅栏到一个地方获取情报信息时,他发出了爽朗的笑声。那一次他们被发现了,有好几只警犬追着他们两个人咬,在这紧要关头,他们拼命奔跑,终于在警犬赶到前越过了栅栏。这两个小故事都是确凿、真实的,这也说明杰弗里·卡曾伯格已经从迈克尔·艾斯纳的身上获得了不惜代价获取对手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对卡曾伯格来说,他让拉塞特说出动画电影《虫虫特工队》的一些情况并不是对他们之间友谊的亵渎,只不过就是一种简单的商业策略。多年以来,在好莱坞世界里一直有这么一种看法,要想制作出一部栩栩如生的动画电影,只需把《伊索寓言》(Aesop’s fable)中关于蚂蚁和蚱蜢的故事稍微改编一下就行了。在约翰·拉塞特拜访完卡曾伯格后,梦工厂就决定了购买太平洋影像公司(Pacific Data Images) 40%的股权,太平洋影像公司是旧金山一家富有开拓精神的电影制作公司,但当时它正处于困境之中。后来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卡曾伯格告诉太平洋影像公司,他要与他们签订一份协议,这份协议包括向他们公司融入资金。卡曾伯格答应太平洋影像公司,他将资助他们制作一部动画电影,只要这部动画电影能够顺利制作完成,并能赶在《虫虫特工队》正式上映之前公开上映。太平洋影像公司制作的这部动画电影还得遵循“蚂蚁和蚱蜢”的制作思路。卡曾伯格要与他的好朋友拉塞特展开竞争,他也要制作一部有关昆虫的动画电影,而且他还必须确保他制作的动画电影比拉塞特的提前搬上电影屏幕。一位曾经与卡曾伯格工作过好几年的电影业界的主管并不认为卡曾伯格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甚或恶毒之处。“杰弗里做这些事情都是非常讲究策略的,”这位主管说,“他会从同一个角度看待两部电影的制作计划,他绝对不愿意让自己制作的动画电影晚于另一部公开上映。他会把他的想法告诉给每一位参与动画电影制作的人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制作的动画电影必须能够首先上映。’”“动画电影《小蚁雄兵》 (Antz)就属于这种情况。卡曾伯格做出制作《小蚁雄兵》的决定,主要是想让这部动画电影能够在《虫虫特工队》之前公开上映。这种策略的运用是卡曾伯格驾轻就熟的,”这位主管又补充道,“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以前曾经与迪士尼公司有着不和谐的关系。”这一次,卡曾伯格已经筹划好了击败竞争对手的策略 他几乎把所有知名的影星都找来为他的动画电影配音。这些影星有珍妮弗·洛佩兹、莎郎·斯通、丹尼·格洛弗、吉恩·哈克曼,丹·阿克罗伊德和安妮·班克罗夫特。卡曾伯格甚至说服了电影界最难以沟通的“天才人物”伍迪·艾伦与他合作。《小蚁雄兵》公开上映的时间是在1998年10月2日,这个时间整整比皮克斯公司的《虫虫特工队》上映时间提前了6个星期。等到《虫虫特工队》上映的时侯,《小蚁雄兵》已经有8 400万美元入账了。但约翰·拉塞特和史蒂夫·乔布斯却笑到了最后。约翰又一次制作了一部让观众非常着迷的动画电影。到1998年年底的时候,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统计出来了,《小蚁雄兵》的票房总收入是8 700万美元,但却比《虫虫特工队》的票房收入少很多,后者是1.14亿美元。再到第二年的1月份,据电影界时事通讯的报道,《虫虫特工队》的票房收入已经达到1.5亿美元,成为第4部票房收入极高的动画电影。一年以后,经过重新制作的《玩具总动员2》已经准备发行了。埃德·卡特穆尔吹嘘道:“一般这种动画电影制作出来需要4年的时间,而我们只需要9个月的时间就制作完成了。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但喜爱电影的观众却不会考虑电影的制作到底花了多长时间。皮克斯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制作出优秀的动画作品吗?是不是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呢?当然不会。观众都急切地盼望着观看下一部动画电影中的伍迪、巴斯光年以及其他的玩具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观众都是排着队走进了电影院,座位也是坐得满满的。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它又刷新了《虫虫特工队》在一年前创下的纪录。在好莱坞里,一般人都认为,一部电影的续集肯定比不上它的原创作品。然而,《玩具总动员2》却成为第一部超过其原创作品的电影动画续集。不少孩子都要求看很多遍。皮克斯公司一连制作了3部获得巨大成功的动画电影,在一些人的眼里,他们已经把史蒂夫·乔布斯和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放在一起了。凭着巨大的成功,史蒂夫又获得了一种优势地位,而且这一次不同凡响。在好莱坞里,奖励往往给予电影制作人,而赞美之声往往给予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以及电影公司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已经获得了电影界大人物的威望和地位。他是一位真正的巨人。好莱坞世界里,一直有人在猜测,史蒂夫究竟要如何发挥他的优势地位呢?史蒂夫在NeXT公司成立初期从来不从公司里领取薪水,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他结婚为止。在皮克斯公司,有一些年份他也只领取50美元的薪水,有些时候甚至根本就没有。即使在苹果公司里,当公司开始赢利,苹果公司能够为它的首席执行官提供薪金的时候,史蒂夫从公司里获得的薪金也只能满足他的医疗费用。按照常理,苹果公司董事会要求史蒂夫接受公司的一笔大额股金,但史蒂夫总是拒绝。一位作家计算过,从苹果公司的利润中,史蒂夫应该至少拿到1 0亿美元,但这些钱他一分也没要。“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资本家”这个标签好像并不适合他。事实上,用这种标签定位他也是相当可笑的。然而,史蒂夫很明白成为一个只领取薪水的职员和成为—位公司的拥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对于他来说,好像接受薪水是一种索然无味的事情,他的养父保罗·乔布斯才这样做呢。史蒂夫是不想重复这样的事情了。在2000年1月,苹果公司董事会终于说服了史蒂夫让他接受公司的赠与。这个决定是在苹果公司连续赢利9个季度以后做出的,董事会感到应该对史蒂夫慷慨一点了。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埃德·伍拉德在一份声明中宣称:“在史蒂夫回到苹果公司并担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富两年半的时间里,苹果公司的市场总资本就从原先的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160亿美元。”伍拉德继续宣布,为了对史蒂夫表示感谢,公司董事会决定给予史蒂夫两项奖赏。第—项就是给予史蒂夫1 000万股苹果公司的股票期权,以当时的价格计算这些股票相当于8.7亿美元。第二项奖赏虽然从金钱上衡量只及第一项的1/1O.但这一项奖赏却非常实用,也让史蒂夫非常高兴:奖品就是一架湾流v型商用喷气式飞机。这架飞机可以乘坐20位乘客(虽然通常情况下只乘坐8位乘客),飞机的航行速度大约每小时500英里,不用中途加油就可以从旧金山飞到伦敦。这架飞机并不是苹果公司拥有的飞机,而是作为一件个人礼物赠给史蒂夫的。苹果公司还代史蒂夫付了这架飞机的个人所得税。总体来算,这架飞机最后花去了苹果公司9 000万美元。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史蒂夫的这个转变——从一直不接受公司董事会的赠与到突然既接受公司的股票期权又接受喷气式飞机这样大型的礼物,说明史蒂夫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史蒂夫已经从他以前自己选择的空间狭小的办公室搬到了设施豪华的首席执行官办公套房,这样他就能和吉尔·阿梅里奥一样看到外面绚丽的风景了。他又开始在专门为腿脚不便的人设置的停车场停车了。而且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他又变得言行无礼、傲慢自大,还常侮辱别人。 实际上,史蒂夫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在2001年,随着《怪物公司》(Monsters.Inc.)的公开上映,皮克斯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司的运营模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在好莱坞里有人就质疑:皮克斯公司是否改变得太多,转变得太快了?公司规模如果这样膨胀下去,是否会有损他们制作的电影质量呢?2001年11月,皮克斯公司终于可以让这些怀疑的人闭口不言了。在前9天的上映肘间里,《怪物公司》的票房收入就突破了1亿美元,这种高速增长的票房收入又创造了动画电影的一个新纪录。这部动画电影还获得了3项奥斯卡提名奖,其中就包括最佳动画长片奖。就这样,《怪物公司》成为了第3部高票房收入的动画长片。皮克斯公司接连制作了4部动画电影,而且都是获得了巨大成功、屡次刷新票房收入纪录的4部动画电影。对于皮克斯公司所取得的成就,评论家们交口称赞,观众也对它抱以极大的热情。杰弗里·卡曾伯格曾经宣称他才是动画电影的“拥有者”。现在看来,如果可以把“动画拥有者”的头衔冠子某个人的话,这个人可能就不是杰弗里·卡曾伯格了。史蒂夫·乔布斯当时说:“我认为皮克斯有机会成为下一个迪士尼。”如果在几年前,史蒂夫说出这样的话,其他人一定会认为他在放“烟幕弹”,只是一座“空中楼阁”。然而,可能史蒂夫“下一个迪士尼”的说法有点太谦虚了,因为媒体很快就报道了出来,皮克斯公司的收入已经突破了25亿美元,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制作公司。  史蒂夫·乔布斯已经把自己的印记深深地烙在了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种产业领域里,但还有更广阔的领域等着他去开创呢。  10、 开创新领域  苹果公司就是一支团队。  ——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开始意识到,如果为苹果公司开创一个新领域,就有可能把苹果公司的业务部门分成两半。如何能找到一个好的途径,既能不分裂公司,又能开创一个新领域呢?史蒂夫最终想到要把苹果公司生产的麦金托什机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把这个项目作为一个要优先实现的目标。史蒂夫仔细分析研究苹果公司的衰败之后,他意识到苹果公司必须要抓住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浪潮。在开始的时候,苹果公司总是吹嘘自己的电脑用起来如何方便,但这种使用上的方便没有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现在苹果公司必须要生产出一种更加实用的电脑。史蒂夫设想的这种电脑在设计上要非常独特,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也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现在的计算机用起来还是令人生畏的,”史蒂夫抱怨道,“它们太复杂了,也不能执行我们想要它执行的指令,甚至连它能执行的指令都做不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汽车工业在经过了近1OO年的发展之后,人们仍然在走创新发展之路。电话的发展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但即使这样,电话生产商也做出了令人称赞的技术革新。”史蒂夫却没有看到在他的公司里有什么大的技术创新。“我重新回到苹果公司的目的就是不想再让苹果公司处于一种‘昏睡’状态之中了。苹果公司的这种状况让我想起20世纪70年代的底特律(美国著名的汽车城),那时美国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船速差不多。”史蒂夫绝对相信,只要把苹果电脑方便的性能和麦金托什机的精美设计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苹果电脑就能够再次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角逐者”。史蒂夫没有提到他想要做的这些创新并不是从他开始的,实际上,史蒂夫是按照他的前任吉尔·阿梅里奥所提出的设想进行创新的。“我们重新规划了新产品研发方案,把原先的方案削减了70%还多,”史蒂夫说,“而剩下的这30%几乎都是精品了。”然而事实上,阿梅里奥巳经制订出了把原先的研发计划削减80%的计划,到史蒂夫接任他的时候,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史蒂夫引以为豪的另一个较为全面的研发项目是研发一种新型的面向低端用户的麦金托什机,他解释说:“我们有很多用户,我们研发的很多产品也都推向了市场。我们密切地注视着电脑产业界的风吹草动。但最后,由于各方面情况复杂的原因,要想设计出面向大众的产品还是相当困难的。以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展示给用户的时候,他们才明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史蒂夫说的这些话又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因为在史蒂夫正式上任之前,吉尔就同埃伦·汉考克一起开始了研发低端电脑的项目。“在史蒂夫上任的时候,这种低端电脑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设计出来了,”阿梅里奥说,“史蒂夫给这种低端电脑起了个名称叫iMac,他把所有的功绩都占去了。”阿梅里奥在任时的一位工程设计主管说:“在史蒂夫接任首席执行官之后3年时间内研发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从阿梅里奥在任的时侯就开始研发了。”如果从以前的视角看一下史蒂夫,可以看到他很多好的思想理念还是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他还会相信自己的能力,还将带领他的员工挑战他们自己。另外,他还会以产品雅致的外形、与众不同的风格吸引用户的眼球,还将会有所创新,但创新的步幅不会太大。然而,现在的史蒂夫却和以前不一样了,他已经历3家不同的公司了。现在,在他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后,他已对公司的组织状况和高科技人员了如指掌。下面他要采取的关键一步就是,要创建市场部、销售部、生产部和财政部等各个管理部门,以管理整个公司的事务。史蒂夫把这一步骤看做是解决苹果公司各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敌视、缺乏交流的一剂良药,因为以上这些情况在苹果公司里存在很长时间了,史蒂夫非常担心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史蒂夫拒绝再与约翰·斯卡利认定的美国天高国际广告公司合作,而重新与佳德广告公司合作,这家公司在1984年为苹果公司制作了一次效果非常好的广告,史蒂夫还对产品研发人员非常重视,他给这些人员提供工作上的一切便利,因为他知道,稳住这些技术人员,而不是让他们跳槽到微软公司,是苹果公司将来研发新一代麦金托什机的关键。史蒂夫最善长的技能之一就是公司的经营管理。从他上中学在海尔蒂克做工开始一直到为了苹果Ⅱ电脑的零部件主动和其他公司讨价还价,再到现在研发新型麦金托什机,史蒂夫对这些管理细节非常熟悉。他不仅对产品的外形设计、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的细节非常熟悉,他还对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有一番心得。史蒂夫一方面重新树立了苹果公司员工的审美观,另一方面又重新制定了生产和库存方面的管理政策。在他上任的那个季度,吉尔已经把苹果公司的库存量削减到了4亿美元。 9个月后,当苹果公司报告1998年财政年度的收入时,史蒂夫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苹果公司的存货量下降到了7 500万美元。史蒂夫后来说,管理库存方面的经验是他从吉尔那里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尤其是吉尔把他从迈克尔·斯平德勒那里继承下来的20亿美元的库存量变成了15 亿美元的现金。吉尔这种处理库存的能力给史蒂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这其中的功劳应该属于弗雷德·安得森,是他给史蒂夫上了很好的一课。”吉尔说。当然史蒂夫并不愿意采取那种保守的,又有点不敢公开的财政管理政策,但这种政策实行起来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在1998年财政年度,苹果公司的销售额下降到了59亿美元,但史蒂夫能够一直维持着让苹果公司赢利的局面。在那一年史蒂夫主持苹果公司经营情况分析会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与会人员都信心大增的话一一“我们会回来的。”这句话实际上是电影《终结者2》中施瓦辛格说的一句台词,表示的意思是“我们会重新取得辉煌的” 。奇迹正慢慢开始出现,苹果公司正在恢复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产品也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苹果公司情况的好转主要是由iMac电脑带来的,这种型号的电脑体积不大,有着颜色明亮的塑料边框,非常漂亮,而且价格也不贵,每台售价只有l 300美元。iMac电脑装配也较完整,它可以联机上网。iMac电脑的推出日期是1998年5月6日,这个时间非常保密,只有几位核心人物知道这个具体的时间,这是史蒂夫惯常用的把戏。iMac电脑吸收了麦金托什机设计的精华,把这种设计风格带到了一个新的年代,但也还有原先邪种“史蒂夫式”的设计风格。 iMac电脑里没有软盘,机箱里面仅有一个CD存储驱动器,虽然可以有较大的存储量,但无法写入数据随便带走。在史蒂夫的设计理念里,传送文件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电子邮件,他把以前电脑中一直使用的软盘给忽略了。史蒂夫以前这样做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可这一次他却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仔细看一下,你们就会知道这样设计的好处。以前人们比较青睐于软盘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没有人支持把存储最仅有1MB的软盘转换成存储量可以达到4GB的存储器。如果人们想使用小一点的文件,他们只好借助于压缩驱动器,但这种驱动器价格又太贵,不适合于装配在普通用户的电脑上。另外,也没有人支持装配这种压缩驱动器,因此更没有必要把这种价格很高的驱动器装配在每一台电脑上。人们对软盘青睐的第二个原因是:软盘可以装载应用软件。但现在CD盘也能具备这个功能了,而且比软盘更好,更便宜。”这一次史蒂夫自己也认为他的观点比电脑市场的精英人士的观点还要正确——但这一次他是真的正确。他是百分之一百一十的正确。软盘早巳落伍,不被需要了,iMac电脑也根本没有安装这种软盘驱动器。在多年以前,麦金托什机研发组的市场部经理在描述他们的市场开发状况时总是说:“史蒂夫每天早上都在镜子里看着自己,然后问自己需要什么。”现在的情况依旧是这样,但现在不是史蒂夫自己了——史蒂夫已经要求苹果公司的其他员工每天早上也要“照一下镜子”,而且史蒂夫也能听进他们的意见了。iMac电脑的研发成功只是苹果公司获得快速发展的一个因素,其他产品也好似雨后春笋般的在生机勃勃的苹果公司里被研发出来了。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升级换代也是每隔几个月就进行一次:苹果公司还研发了iBook电脑,这是一种用户一直期待的便携式iMac电脑。这种电脑还提供“无线服务”一一也就是说能无线上网,因此使用这种电脑时在家里和办公室里就不需要布置线路了,苹果公司这种技术上的变革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足以令用户感到满意。在技术变革方面,苹果公司带来的影响最大,当然像戴尔公司,康柏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也进行了类似的技术改进。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苹果公司就销售出去了200万台iMac电脑,而且销售势头还很强劲。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把苹果公司列入到可以长期赢利的公司里了。但史蒂夫在实施公司的一些大的发展战赂时并没有获得成功。1998年史蒂夫决定从3Com公司购买奔迈电脑公司(Palm Computing)的Palm Pilot生产线,他认为只有这样做,苹果公司才能不必经过研发过程就能生产出便携式电脑。但苹果公司与奔迈电脑公司的谈判却破裂了,史蒂夫又想购买Hand-spring公司。同样,苹果公司与Handspring的谈判也是无果而终。—位与史蒂夫谈判的主要负责人说,他与史蒂夫谈判简直是他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史蒂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对当前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有什么看法,他的回答反映出他已是“一家之主”了,也反映出他的地位发生变化后,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了,史蒂夫说:“最有价值的事情不仅仅是你创建了一家公司或者让你的公司为公众所熟知。就像当你成为一位父亲或母亲的时候,虽然孩子的出生是一个非常大的奇迹,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你能够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并帮助他们成长。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不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创建了这样的公司,而是太多的人不能够坚持下来。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创业过程中,随时部有可能遇到绝望和痛苦,比如当你不得不裁减公司员工的时候,当你不得不裁撤公司的研发项目的时候,当你要应付出现的各种困境的时候。但也只有经过这样的历练,你才能明白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价值定位到底在哪里。”史蒂夫也亲眼目睹过不少人从一开始创业时就非常富有,但他也感到这些人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创业体验”,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他们自己的真正价值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管理好他们创造的新财富的想法和目标”。这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是他多年被抛弃在“荒野”之外的一个收获,也和他从傲慢与无知的孩童时期就铸成了一种敢于承担、无所畏惧的个性品质有关。约翰·斯卡利曾经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职位—一掌管苹果公司的研发部门,但还是被他愤怒地拒绝了。后来,也只有在他经历了创业的种种磨难后,他才明白他所走过的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即使这是上天给予史蒂夫的惩罚,但上天也是仁慈的,他能够允许史蒂夫重新回到自己创建的公司。—位没有经过层层选拔就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人,如果能够带领公司开创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他可能会非常容易地得到人们的赞誉和鲜花,对于史蒂夫·乔布斯来说也是这样的。现在他要重新创业了,他不仅要让这个全美国甚至全世界最引人瞩目的,最有生机,活力的产业发出震撼的声音,而且他还要像拯救“濒临灭绝的恐龙一样”把世界的电脑产业带出低谷。当史蒂夫·乔市斯担任苹果公司的临时首席执行官的时侯,他下令终止研发的产品中就有牛顿掌上电脑(Newton),这种电脑是世界上第一台PDA(个人数字助理)产品。这种产品在推向市场的时候还显得功能不是很完备,但后来慢慢发展成一种使用功能相当完备的电脑产品,而且这种电脑的成本和销售收入也渐渐趋于平衡,发展前景也非常好。当时约翰·斯卡利把牛顿掌上电脑研发组从苹果公司分离了出去,也就是说让牛顿掌上电脑研发组变成—个附属于苹果公司的公司。史蒂夫上任一开始是把牛顿掌上电脑研发组又拉回到了苹果公司,后来又一想,干脆就把这个研发组解散了。因为对于史蒂夫来说,牛顿掌上电脑是一个很大的瑕疵:它不是由史蒂夫自己创造的。更为糟糕的是,它是约翰·斯卡利的成果。对于史蒂夫来说,他完全有理由把这种产品打压下去。在对待其他研发项目上,史蒂夫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苹果公司里,有一个非常值得研发的项目是在吉尔·阿梅里奥任苹果公司总裁时提出的。这个项目涉及到电脑产品的设计风格,该设计风格是整台计算机被设计成只有一台显示器,计算机的所有部件都装配在这台显示器的一个面积不大的空间里。这种描述很像史蒂夫于2004年推出的G5 iMac电脑,也很像苹果公司硬件研发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想的电脑开发项目,在当时,吉尔认为这种设计非常完美,设计出来的电脑外形一定非常漂亮、美观,一些不愿意使用电脑的公司首席执行官们也肯定会喜欢上这种型号的电脑的。但当后来史蒂夫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后,这个项目也被他否决了。史蒂夫一直是一个内心有着激烈矛盾冲突的人,他一方面给别人的印象是更加稳重、更加成熟了,然而在同时,他的一些行为也表明以前的史蒂夫的脾性和做事方式仍旧存在。虽然史蒂夫能够很容易地就把一些研发项目终止了,但为了能够重振苹果公司的雄风,也为了让苹果公司一直处于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前沿,他也需要加大对新一代项目的研发力度。当然,史蒂夫要利用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继续研发新一代的麦金托什机。但这还不够,他还在寻找其他一些研发规模更大,而且能够在某一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发项目。史蒂夫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重新“复兴”苹果公司,而且还有助于全体员工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虽然这种精神现在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它的作用在将来会显现出来的。“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他说。最终,史蒂夫的目光落在了音乐领域上。他认为,别人可以把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研发项目开发成一种新型的PDA,苹果公司在音乐领域就不能做出类似的成绩吗?史蒂夫在2001年接受《财富》杂忑的布伦特·施伦德采访时说:“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认为我们不研发牛顿掌上电脑简直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做法。在这里我不撒谎,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我也一直在反思,掌上电脑真的有用吗?现在在一个会场上,究竟有多少人手里拿着一个掌上电脑呢?不论在这里还是在迪士尼公司,还是皮克斯公司,据我所知,使用这种电脑的人在一年前曾经达到50%,但现在已经减少到不足lO%了。这种掌上电脑的兴盛和衰败都是非常迅速的。”“我在这里并不是不尊重那些从事PDA研发的人员。我只是说相比较而言,我相信人们更加需要音乐的享受。从事音乐领域的产品研发绝对不是一个冒险的做法。”史蒂夫的客户关系人员一定会对史蒂夫这种让人听起来不顺耳的言辞大为不满。但对任何一位商业界人士来说,好的思想理念要远远胜过优美的语言。可以说,在商业领域,好的思想理念永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史蒂夫一方面终止了很多的研发项目,另一方面却竭尽全力地寻求能给苹果公司带来革命性创新的研发项目。最终苹果公司开发了一种称为Soundjam MP的软件产品,这—款软件是由和苹果公司联系密切的Casady and Greene公司(简称C&G公司)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的。在1992年的一天,一位叫杰夫·罗宾的年轻程序员突然来到C&G公司,他想把自己开发的一种应用软件卖给C&G公司,这家公司的总裁特里·昆斯约见了这位年轻人。特里当时认为这种应用软件并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但鉴于杰夫对这种软件非常有信心,特里也就同意让杰夫在C&G公司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最后,杰夫开发出来一种应用软件,名叫ConflictCatcber,虽然这一软件在C&G公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这种软件却在麦金托什机的用户中流行开来,而且—连3年获得了“最受欢迎的应用软件奖”。不久,杰夫在苹果公司谋得了一个职位,但后来他又离开了,因为他还想从事软件项目开发。他又一次去了C&G公司,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开发高性能的MP3播放软件。在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还没有正式出现之前,应用这个软件可以在电脑上播放数字音频文件。经过杰夫的不懈努力,再加上C&G公司在产品的设计特征和设计标准方面给予了他相应的帮助,终于成立了一个SoundJam MP软件(简称SoundJam软件)开发项目。苹果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个研发项目也非常热心,他们积极为这个项目出谋划策。“他们对我们正在开发的项目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开发的软件非常适合用在麦金托什机上。”特里说:在SourudJam被开发出来后,很快就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MP3播放软件,它的市场销售额迅速占到了麦金托什机销售额的90%,而且还将会为C&G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一位名叫亚当·恩格斯特的人盛赞SouncdJam软件是“一步到位”的解决方案,它集转换、编码和播放MP3音频文件于—体,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软件系统。在很短的时间里,这家只有3个人组成的小公司人数迅速增加到了40人,每年的利润额也达到了550万美元,这其中绝大部分利润来自于Soundjam软件。 C&G公司的发展道路看起来“铺满了鲜花”,首先公司把所获得的利润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杰夫仍旧待在G&G公司里开发新产品,另外每隔三四个月就得开发出Soundjam软件的升级版本,同时他还要为ConflictCatcher软件升级。然而有一天,“苹果公司就像一头重达800磅的大猩猩闯了进来”。苹果公司想要购买Soundjam软件的专利权,而且出价也不是很低。“苹果公司的要求是,”特里说, “要么把专利权卖给他们,要么他们会开发出一种与SoundJam软件竞争的产品,然后把我们挤垮。”但在事实上,由于受人力,物力所限,苹果公司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发出与SoundJam软件相竞争的软件产品,尤其是史蒂夫已经秘密地对苹果公司的相关人员讲过:在圣诞节销售旺季的时侯要及时把这种产品推向市场,但C&G公司却对此一概不知。对C&G公司比较有利的一点是,苹果公司暂时没有禁止C&G公司出售他们的SoundJn软件,因此,在苹果公司正式购买Soundjam软件的专利权后,C&G公司还可以销售他们的产品。然而,随着苹果公司慢慢地把谈判进行下去,情况开始对C&G公司越来越不利。苹果公司并没有马上“抢夺”C&G公司的软件产品,当然也没有立即动摇C&G公司的根基。他们想要杰夫·罗宾成为苹果公司软件开发小组的主要成员,准备把SoundJam软件转变成苹果品牌的音乐软件产品。特里认为,杰夫并不喜欢苹果公司的工作氛围,因为他在那里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苹果公司提供给杰夫的职位又是他无法拒绝的。(杰夫在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后一定是喜欢上了苹果公司的氛围了,因为在写作这部书的时候,他还一直待在苹果公司里。)苹果公司从C&G公司“掠夺”的人才并不仅仅是杰夫一人。C&G公司以它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声誉,这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有一个高效的质量保证测试小组负责产品质量问题。苹果公司把C&G公司两名最优秀的产品质量测评人员给“挖”了过去,而且还挖走了C&G公司的产品开发的负责人。对特里来说,把他的研发负责人挖走是一个难以下咽的“苦果”,因为这位负责人是他同苹果公司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资本。特里度假回来时发现,两家公司的协议已经签署了。苹果公司不仅仅赌赢了一场,而且还把所有的赌资都赢去了。在苹果公司的“掠夺”下,C&G公司的人员骤减,而且受协议的限制,他们也不能再开发新的软件产品了。更为糟糕的是,C&G公司也不能确定苹果公司还能允许他们销售多长时间的Soundjam软件。甚至,C&G公司也不能向任何人谈论他们与苹果公司签订的协议,因为其他大公司也会对数字音乐领域的产品感兴趣,为了避免苹果公司的竞争对手获得苹果公司在这方面的研发信息,苹果公司禁止C&G公司向任何人泄露他们的协议条款。对特里来说,在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与苹果公司签订协议还是一个好消息,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苹果公司为C&G公司敲响了丧钟。苹果公司扼杀了一个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公司,一个会给任何一家公司带来成功发展希望的公司。用特里一句相当富有色彩的话说,“苹果公司又一次把他们的‘幼崽’吃了”。有一天,苹果公司“终于”说出—句:限你们60天之内停止出售SoundJam软件。两年以后,C&G公司就彻底地“关门大吉”了。与此有关的是,在1998年,圣迭哥大学的一位毕业生肖恩·范宁借着技术发展的潮流创建了一家他称为mp3. com的公司,并提供良好的储存和互换音乐文件服务。这家网站创建后,仅在开始的36个小时里就有数万名用户登录了网站。很快这家网站上就储存了数百万首可供彼此交流的音乐作品。在当时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这家公司开业仅16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到1999年7月份,它的创建者获取的利润就达到了140万美元。但这家公司的音乐存储站点“my. mp3. com”既不稳定也没有什么规律性,于是肖恩·范宁决定自己编写一套实时的(接到指示立即执行的)电脑编码程序,这种程序能够在互联网上找到其他用户硬盘里的音乐文件,在其他两个同伴的帮助下,肖恩在1999年6月初开发完成了一种版本的音乐下载软件包,然后在1999年9月,肖恩离开了严冬笼罩的波士顿来到了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他在那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Napster公司。尽管他的一些朋友还怀疑是不是有人愿意共同分享他们的音乐文件,但到第二年的10月份,Napster公司就已经有3 200万用户了,而且每周还以100万用户的速度在增长。肖恩开发的软件明显要比用户在MP3商业下载网站上找到的软件要好,而且也比其他一些有竞争力的网站的软件好。当然,Napsler公司的两项服务都还有比较大的麻烦:他们这种做法就等于让人们免费下载他们以前必须花钱购买的音乐作品,这项服务也等于剥夺了音乐作品出版行业的利润来源,也让艺术创作者们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简单一点说,就是Napster公司和它的mp3.com网站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音乐界公司和企业也是竭力反对N8pster公司的服务方式,他们认为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的公司就会成为多余的了,而且还有完全消失的可能。在2001年1月9日,在乔布斯做演讲的时候,麦金托什机“忠实的信徒”和史蒂夫的一些朋友都整齐地排或一条线站在那里。在那一天,还有5 000多观众不顾旧金山恶劣的天气,纷纷赶到了莫斯克尼中心的演讲大厅里听史蒂夫在苹果200 1年世界产品展示会上做主旨演讲。另外还有大约3.5万人通过互朕网收听或观看了史蒂夫演讲的现场直播。史蒂夫·乔布斯的演讲已经被看做是一个大型事件了。如果你知道史蒂夫演讲幕后的一些事情,你会感觉到史蒂夫的表演的确让人“捏着一把汗”。在史蒂夫演讲前,苹果公司的有关人员都会为他安排好彩排时间,但史蒂夫很少参与彩排。也有人为他准备好了演讲稿,他也从来不看一眼。他总是与公司技术人员在一起,讨论如何展示他们的产品,要把他们产品的哪个方面展示给在场的观众。这才是史蒂夫真正关心的地方。你可以认为这是史蒂夫在做表面文章,但对史蒂夫来说,一场成功的产品展示会所带来的效果绝对不亚于一种新型苹果电脑的设计风格或者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带来的效果。史蒂夫在演讲中要依靠展示活动的设计人员及技术工作人员,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时间上的分毫不差,灯光也要按照他所要求的方式移动,总之—切都要达到他所要求的最佳展示效果。无论走到哪里,史蒂夫·乔布斯都有那种离奇的本能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他就像早年好莱坞传说中的巨星一样,能最大限度地带给观众巨大的影响力。有一次,史蒂夫在展示苹果公司一台重要产品——苹果公司的第一台激光打印机时,他的展示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展示开始后,史蒂夫在现场把打印指令输入了电脑,但奇怪的是打印机没有任何反应。很显然,这是出现了技术上的故障:这台打印机就像一块大铁块,待在那里毫无动静。史蒂夫面对这种情况却没有显现出任何畏缩的神态:他继续做他的演讲,全神贯注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几名穿着白衣服的技术人员从幕后来到前台开始检查打印机的接头、线路、电源和软件。过了一会他们就找到了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迅速地把它修好,就退下去了。史蒂夫平静地继续做展示,一切就好像计划好了一样。这样的场景绝对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而且也是无法忘记的。在2001年年初举行的苹果世界展示会对苹果公司的发展来说,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史蒂夫创造了一个词条来形容苹果公司,叫做“数字化中枢”。史蒂夫创造这个词条的真正含义是想要把苹果公司的产品扩展到其他数字领域,比如音乐领域和数码摄影领域。史蒂夫宣布的这种新产品,是史蒂夫希望把苹果公司带到音乐世界的一种产品,它就是“iTunes”。它当然不是音乐领域首先开发出来的产品,它的某些特征还和它的原型产品Soundjam相类似。事实上,苹果公司急于想把这个项目开发完成,它就把SoundJam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也给忽略了,因此,C&G公司开发的Soundjam在性能上要比iTunes更优良。史蒂夫在每一个他参与开发的项目上都很重视产品外形的美观大方、便于使用,而且还要有艺术美感,iIunes也不例外。史蒂夫在苹果世界展示会上说得很清楚了,iTunes突然成了同类产品中“独领风骚”的产品了。使用iTunes产品,麦金托什机的用户就可以把CD盘上的音轨复制到自己的电脑上,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播放任何一首作品。用户们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MP3音乐。(只有麦金托什机的用户才能这样做,只是后来才出现了Windows版本的iIunes,在开始的时候,这种产品只提供给苹果电脑的“忠实客户”。)iTunes另外一个更加方便的特征是,使用便携式MP3播放器的音乐爱好音,比如使用的是RioMP3播放器,可以使用iTunes下载音乐作品到播放器上。一位澳大利亚的新闻记者在澳大利亚时间凌晨3点看到了一段互联网直播,他的精神为之一振,因为他被直播的苹果公司iTunes软件的一个重要特征深深吸引住了。“最好的一个新闻是,”他写道, “就是iTunes能够做到免费下载。”史蒂夫在展示会上告诉满怀激情的观众:“苹果公司做出了最大的努力,让这个复杂的东西使用起来更加简便,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还会更加完美,功能更强大。iTunes的功能要比任何一台自动唱片点唱机(投币后自动操作的留声机,装有选听唱片的按钮。——译者注)的功能都强大,我们希望它极其简便的用户操作界面能够带领更多音乐爱好者步人到数字化音乐变革的时代中。”  苹果公司凭借iTunes就进入了音乐变革的时代,这是史蒂夫把互联网与苹果电脑相结合迈出的创造性的一步。但世人也很快得知,史蒂夫·乔布斯并不仅仅是加入了这个音乐变革的时代,他还要重塑这个时代。  11 “我的地盘”“iPod、 iTunes有些人注定是会赢的。——德瑞博士只有在苹果公司于忙乱之中开发了一个项目,并且奠定了它在数字化音乐领域的地位的时候,史蒂夫和他的员工才开始密切地注视着这个音乐世界。但一些音乐爱好者只是把音乐作品下载到他们的电脑上播放,而另一些人则把他们的歌曲传送到RioMP3播放器上,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开车、购物甚至慢跑的时候听音乐了。便携式播放器的出现使随身听的体积缩小到只有衣服口袋那样大。音乐爱好者不仅仅可以从一张CD唱片上听音乐,而且也比从无线电台上收听音乐更加有乐趣了,因为从电台收听音乐时,每听一首歌曲都会出现一段烦人的广告或者谈话节目。看起来好像音乐市场已经存在着一个成熟的市场了,然而用户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史蒂夫的员工向他汇报的数字显示:音乐领域播放器的销售量是很少的。为什么这些公司的销售量不好呢?苹果公司的副总裁克雷格·乔斯维克把原因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产品的质量低劣,让用户厌烦”。史蒂夫认为:“大量事实、证据显示,MP3播放器的生产商根本就不懂得软件产品。”史蒂夫又取消了苹果公司的一些研发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的研发产品与苹果公司的中心生产目标—一MP3播放器并不相符。既然现在想法、目标都确定了,史蒂夫也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他要认清当前市场的发展潜力,然后加以掌控。在史蒂夫看来,这不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追赶”游戏,好像这个领域的其他公司都不具备与之争锋的实力,整个“竞技场”只有他才是最终的赢家。苹果公司已经有了iTunes这个音乐领域了不起的音轨录制系统,而且也继承了史蒂夫·沃兹尼亚克那种以少而小的电子元件创造产品奇迹的经验,因此,现在的情况对苹果公司非常有利——在PDA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音乐播放器应该不是多么困难的事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苹果公司的这个决定非常富有远见,同时也创造了辉煌。史蒂夫俨然把自己看做是引领苹果公司经历这场音乐变革的“时尚先锋”,他看到了这场音乐领域的变革的可能性,他认为:“音乐爱好者现在更愿意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作品,再把它们传送到iTunes上,然后就可以欣赏音乐了,而不是去商店里把CD唱片买回来。”苹果公司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商店——苹果零售店,该零售店每年在电脑和软件方面的经营收入是10亿美元。“为什么不增加一种音乐产品呢?”史蒂夫一直在想。即使目标还相当长远,但在音乐商业领域创建一个滩头阵地,就能在这个他以前认为不可企及的产业领域打下一片新的天地。当然,史蒂夫打一个电话便能听到爱尔兰摇滚乐团U2领唱博诺的声音,他也可以轻易通过超级摇滚巨星以提高苹果电脑的品牌价值,然后把苹果公司的产品销售给喜欢超级摇滚乐歌手米克·杰格的观众。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史蒂夫就像一位喜欢欣赏获奥斯卡奖电影的普通观众一样,他喜欢坐在人行道旁边的露天大看台上观看电影银幕上那些以前的大人物在那里漫步谈笑。苹果公司应该从哪里着手呢?事实上,苹果公司已经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音乐播放器的设计方案。史蒂夫也不总是知道苹果公司下一步要采取何种计划,但巧合的是,有一天,一位在高科技领域作巡回咨询的年轻咨询员来到了苹果公司,他向苹果公司的人员展示了一种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的“手拿式”音乐播放器。正如现在有些人士所说,这个音乐播放器在当时真是一个高科技领域的杰作。但这一杰作只有重新掌管苹果公司的史蒂夫才能认识到它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而以前的史蒂夫是不会接受这种他先前曾经强烈反对的产品的。电脑硬件方面的专家托尼·法戴尔曾经在General Magic公司(由以前麦金托什机研发组里的成员创建的公司)里研发过一些产品,后来他又去了飞利浦公司。从飞利浦公司辞职后,托尼就打算自己创业了,他尝试着去一些公司兜售自己的商业创业理念——研发一种可以结合网络资源、从网站上下载音乐的MP3播放器。托尼试着游说了几家大型公司,都无功而返,但他的商业创业理念却是苹果公司一直梦寐以求的。史蒂夫把监管苹果公司音乐播放器研发项目的总任务交给了苹果公司的硬件产品最高主管乔恩·罗宾斯坦一人们一般叫他罗宾,他是一位极其精明的硬件产品商业负责人,是史蒂夫把他从NeXT公司—起带过来的。罗宾明白,这是一个他自己无法应付得了的产品研发项目。罗宾头脑里想的是,如果他能与托尼合作的话,那么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因为在音乐播放器研发方面,托尼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如果和托尼合作,那么研发进程会大大加快。但当罗宾说想要和托尼见上一面时,苹果公司里和托尼有过接触的员工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找寻到他的踪迹:他正在山坡上滑雪呢。在与托尼会见后,罗宾让他在苹果公司的一个有大约30多人的研发小组里做事。但托尼将要进行的工作是任何人都帮不了的,因为史蒂夫·乔布斯已经规定了产品的严格标准,托尼设计出来的产品必须相当独特,用起来也要方便,为了使产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设计出来,史蒂夫给托尼制订了一个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和以前史蒂夫规定把SoundJam开发成iTunes的时间表一样:产品都应该在圣诞节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就研发出来。这样的话,当时离史蒂夫规定的时间还不到12个月了。当然,如果按照史蒂夫规定的那么少的时间和经常变化的要求,托尼是有困难的,即使最优秀的人才也曾被史蒂夫的要求压垮。然而,托尼却接受了罗宾的提议。对于托尼来说,几个月以来,他一直在寻找与他合作研发MP3播放器的公司,现在苹果公司已经答应了这件事,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啊。托尼决定以加利福尼亚州靠近圣克拉拉市的一家名叫PortalPlayer的公司生产的播放器为基础设计他们自己公司的产品。而有些人认为,托尼的这种想法有点特别,同时也是一种冒险,因为PortalPlaver当时还是一家从事商业生产不足两年的公司。但这家公司的负责人队伍却是一流的,而且该公司还得到了风险投资专家戈登·坎贝尔的支持,戈登在很多年以前就曾经和史蒂夫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合作过。现在,戈登经常在硅谷出现,他有一个善于选择创业成功者的好声望。托尼对PortalPlayer公司的情况也了解清楚了,他知道该公司正在设计至少两种类型的MP3,其中一种播放器和香烟盒的大小差不多。 PortaIPlayer公司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曾经对记者说,苹果公司对PortaIPlayer公司的人员采取鼓舞的策略,他们说:“MP3播放器的研发是重塑苹果公司的一大举措。从现在起10年之内,我们的公司将会成为一家音乐领域的商业公司,而不是一家电脑公司。”设计MP3播放器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设计出优美的外形,以及如何把产品的尺寸缩小,在达到以上两种要求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不增加产品的耗电量。这有点像在钢丝绳上骑着自行车穿过尼亚加拉大瀑布,而且还要做出各种惊险的动作一样。即使有不少难以克服的障碍,不过托尼发现,虽然PortalPlayer公司的产品还没有彻底设计完成,但他们的电子产品的设计还是相当超前的,他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设计。但PortalPlaver公司的管理人本·克瑙斯却认为,他们公司设计的播放器原型相当“丑陋”。“尤其是其中一款,是由那些硬件研发人员设计的,看上去就像有多个按键的调频收音机。”他说。克瑙斯预料到:“我们设计的产品对苹果公司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卖点。我们已经把产品的硬件和软件都设汁开发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因为史蒂夫·乔布斯和乔恩·罗宾斯坦急着要把这种产品推向市场。等到苹果公司真正插手进来的时候,PortalPlayer公司已经被公认为是MP3设计领域的“领军先锋”了。IBM公司,再加上其他大部分位于亚洲的数十家公司都是他们的顾客。IBM公司需要的产品是那种光滑的、黑色的、如口袋大小的音乐播放器,而且还能与蓝牙耳机配合起来使用——这一特征是今天的iPod用户梦寐以求的。史蒂夫·乔布斯虽然同意与PortalPlaver公司开展合作,但他却非常重视产品的知识产权,这就意味着PortalPlaver公司只要与苹果公司合作就不能销售自己的MP3播放器。PortalPlayer公司能答应这一点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托尼·法戴尔预计这种MP3播放器可以重塑苹果公司的发展道路,就凭这一点,苹果公司就能“引诱”PortalPlayer公司做出这个决定,就这样,在那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PortalPlayer公司在美国总部和印度分部的全体工程技术人员都在忙着研发苹果公司新一代MP3播放器。史蒂夫·乔布斯一直密切地关注着MP3播放器的研发进程,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市场开发人员总希望他的产品能够设计得完美无瑕,因此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会对产品提出最高的设计标准。在接受www.wired.com网站的采访时,本·克瑙斯回忆道:“史蒂夫想用他们设计的播放器欣赏某一首他想听的音乐时,如果—连接几次按钮都没有声音,他就会非常生气。”有时候,史蒂夫也会直接给设计开发人员提意见,比如,“播放器的声音不够大”,“音乐的音调不合适”,“播放器上的菜单反应速度太慢”。每一天,史蒂夫都会依照自己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设计改进意见,克瑙斯说。但有时史蒂夫与其他设计人员的想法是不一致的,比如,在音量控制器的设计上,史蒂夫要求扩大音量控制范围,但克瑙斯却说,他们设计的MP3播放器的最大音量要比其他任何型号的播放器的音量都要大。克瑙斯对此解释说,史蒂夫的听力可能出现了问题,史蒂夫的一些亲近朋友却认为这绝对不可能,他们还为此与克瑙斯激烈地争辩了一番。由于史蒂夫设定的产品研发时间非常短,所以设计人员没有时间使用专门定制的芯片。在播放器最终设计出来后,幸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可以设想,如果设计人员在开始的时候就从零起点设计这种播放器,也许这种MP3播放器的音质还可能更好一点,重量还可能更轻一点,或者说电池的持续时间还可能更持久一些,但遗憾的是,设计人员使用的都是现货供应的零部件。史蒂夫已经进入事业成熟期的另外一个标志是,他能够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世界,而不是停留在他自己喜欢的世界里。在苹果公司成立之初的时候,在一些创造性事务方面,他往往要寻求别的公司支持,比如,像产品的设计和公司广告制作。对于其他不重要的事务,史蒂夫也一律遵循“拿来主义”的理念。但史蒂夫规定,对于技术方面的创新一定要在苹果公司内部完成。如果他的技术人员确实不能够完成,他们会雇用其他公司的人员来苹果公司帮助他们。史蒂夫不允许到苹果公司以外的地方进行科学技术研发。一个人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只能成为过去的奴隶。史蒂夫一直在努力不当过去的奴隶。罗宾斯坦和法戴尔在设计苹果公司的MP3播放器时,他们的设计链依靠的是现货供应的配件,然后按照一流的装配方式把这些零部件组装在一起,甚至关键的零部件,比如数模转换器(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器件)都是从别的生产商那里采购的。一些特殊的部件,比如微型硬盘驱动器,他们使用的是日本东芝公司的标准硬件产品,虽然苹果公司在第一年几乎是垄断了这家公司的这种硬件产品,但别的公司要想买到这种硬件产品也是相当容易的。(如果你打开MP3播放器iPod的设置菜单,并且选择“法律声明”选项,你会发现iPod的版权是归PortalPlayer公司拥有的,而其他不少硬件也是从别的公司获取的。)史蒂夫对MP3播放器设计技术的热情(抑或是狂躁)显得超乎寻常,他的这种热情要比他在负责苹果Ⅱ电脑研发,要求电脑焊接线笔直、完美的时候还要高。在这种MP3播放器推向市场的时候,有关专家小组在《设计链》(Designchain)杂志上撰写了一篇文章,对这种播放器的设计技术给予了高度赞扬,他们认为播放器的内部设计绝对是“一流的”。设计iPod播救器外形的是技术创造天才乔纳森·艾弗,他是苹果公司产品设计组的副总裁。早在l0年前,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英国人曾经来到苹果公司,他对苹果公司设计的很多产品都非常赞赏。乔纳森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他的同事和一些用户的称赞,他们认为乔钠森的设计很有未来眼光,他设计的iMac电脑也有鲜明的特征。然而,乔纳森在设计领域还非常不知足,他甚至宣称:“计算机产业界的设计水平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乔纳森认为,苹果电脑公司是一个极好的工作场所,因为这里的老板和他一样对高水平的设计非常欣赏。他还认为,史蒂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设计人员”。在早期,当乔纳森·艾弗为苹果公司第一种笔记本电脑——精美的强力笔记本电脑( PowerBook)设计外形时,他评论道:“人们对我的外形设计的期望值太高了,都让我有点惊慌失措了。”在2001年,他甚至面临着更高的期望——然而这一次不是公众对他的期望,而是他的老板史蒂失·乔布斯对他的期望。“从很早的时候,我们就想把产品设计得非常自然、非常完美,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你几乎都不会想到这种产品是被人设计出来的。”乔纳森说。“就像从事这项产品设计的其他人员一样,我也是绞尽脑汁地思考我的设计方案,不仅仅因为这是一种挑战(这的确是一种挑战),也因为我乐意为此付出我的努力,”他说,“只是到了后来,在产品基本成形的时侯,我们研发这种产品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这个世界上,能有几家公司在一年内完成一种全新品牌的研发项目,创造出具有突破性成就的产品,而且又能让这种产品的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呢?然而苹果公司却做到了。很多富有创造才能的人说话都是结结巴巴的,当他们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技术创造时往往会语无伦次。史蒂夫这个辍学的学生如果也是这样的人,其他人当然也会体谅他的,然而他说话却不是那样,而是相当深刻。在1996年的一次采访中,史蒂夫说:“‘设计’这个短语是非常有趣的,有些人认为设计意味着产品的外形如何。当然,从某些方面来说是这样的,但如果你从深屡次上挖掘一下它的含义,你就会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是如果要想把一种产品设计好,你就要真正抓住这种产品的‘灵魂’所在。你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这种产品。史蒂夫接着说:“要想真正完全了解某件东西需要一个入积极地投入……然而,大多数人不愿意花费时间这样做。”然后他又给记者讲述了一个他自己家里的故事,借以说明他那种让员工“胆战心惊”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史蒂夫说,设计不仅仅是“想到某种新东西”的问题。他详细描述了他们一家在选择一台洗衣机时所做的种种考虑。有一点可能让任何人都想不到:亿万富翁乔布斯家里没有一件质量非常好的家用电器。在买大件物品时,他们全家都要参与进来讨论这件事。史蒂夫说的这次所做的重大的决定就是,他们是购买欧洲生产的洗衣机,还是美国生产的洗衣机。史蒂夫认为,欧洲生产的洗衣机工作效率更高,用水量只是美国生产的洗衣机的1/4,而且这种洗衣机洗衣时还比较轻微,震荡不大,因此使用寿命也长,美国生产的洗衣机洗同样多的衣服要比欧洲的洗衣机多花—半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家里讨论,到底应该购买哪种品牌的洗衣机。我们大约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讨论这件事。每天晚上在吃饭桌上(想象一下,他们竟然每天晚上在吃饭桌上讨论购买洗衣机的问题!),我们一直围绕着洗衣机的话题讨论个没完。这个讨论就是一个‘设计过程’。”最后,他们一家终于做出决断——购买欧洲生产的洗衣机。当然,史蒂夫一家的这个讨论绝对不仅仅是购买洗衣机的问题,史蒂夫想要他的孩子们或者还有劳伦娜多考虑一下“设计”一件事物的问题。史蒂夫非常希望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讨论再做出相应的决定。史蒂夫认为:“购买这台新洗衣机是我们全家在近些年里最愉快的一次购物,这些小家伙们对整件事情都做了认真的思考。通过购买洗衣机,让他们体验到了一次真正的‘设计’。”史蒂夫在故事结束的时候说了一句颇让人吃惊的收尾语:“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兴奋度远远超过了这么多年来我见过的任何一件高科技产品给我带来的兴奋度。”这句话说明了史蒂夫的真正想法。尽管人们好像已经淡忘了史蒂夫在负责麦金托什机设计的时侯,总是不现实地向人许诺机器推向市场的时间,但这一次,iPod播放器却在史蒂夫计划的时间内设计出来了。在8月,有几台设计出的原型机已经准备送去测试。这种原型机在设计上还是显得不够大方,另外史蒂夫要求对这种产品极其保密,因此,它们只能被各自密封在加固的塑料盒子里,这样就比机器实际的尺寸大多了——几乎和鞋盒子差不多大小:原型机的控制线也胡乱地被缠在塑料盒子外面。对于一般的机器来说,滚动轮都应该在一合机器的侧边,屏幕在机器的顶部,但在人们看完这些盒子后,没有人能够说出机器的控制系统到底在机器的哪个位置。史蒂夫要求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在这种产品正式发布之前,保持对其他公司的一种相对优势的竞争地位,但这在另一方面更增加了史蒂夫对产品保密性的偏执追求。在iPod播放器正式发布的时侯,史蒂夫给他安上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标签”——只有著名的音乐界人士才使用这样的播放器。因此,在iPod的产品发布会上,有好几使著名的音乐界人士就被这一“标签”吸引过去了,他们非常高兴地为这种播放器拍摄录像短片以宣传这种产品。甚至在苹果公司里,参与这个项目研发的人员都对研发这种产品相当有激情。设计组的负责人艾弗说:“在这个产品设计组里,我真不知道还有哪种产品能像iPod播放器一样可以激起我们设计人员如此热烈的情感。”在研发过程中,哪一个项目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iPod播放器的研发也不例外。研发过程后期,在电子系统的设计参数已经敲定后,对iPod播放器进行常规测试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大麻烦——关闭电源后,机器还是在消耗电池能量。如果在睡觉时间把电源关闭,第二天早上机器就没有电了。实际上更糟糕的是,在关闭机器3个小时的时间内,机器的电池就会被消耗尽。根据PortalPlayer公司的设计人员本·克瑙斯的说法:“在iPod播放器的生产线建立起来后,苹果公司的研发人员对这个研发项目都非常紧张,因为在这8个星期里,他们一直认为,他们研发的MP3播放器只有3个小时的播放时间。”等到这个问题彻底解决的时候,本也失去信心了。他在产品发布日期之前辞职了一段时间,因为他认为这种产品还会有再次失败的可能性。“我也许不该辞职的,但在当时遇到这种情况,你是不可能不这样考虑的。”他说。时间离10月iPod播放器的发布会越来越近了,但在每天商业新闻播报中,播发了一则不好的消息,这则消息让苹果公司里参与这一项目研发的人员有些郁闷。位于美国圣克拉拉市邻近苹果公司的芯片生产巨头英特尔公司宣布,它将关闭消费电子产品生产部。英特尔公司拥有大量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和市场开发人员,但该公司负责人却认为,他们始终不能确定生产消费电子产品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而他们这个生产部门研发的产品之一就是便携式MP3播放器。英特尔公司的这个决定给苹果公司MP3播放器的发布投下了一个很大的阴影。然而随后,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阴影寸在离iPod播放器的发布会仅有一个月的时候,在美国却发生了9·11事件。美国的一些电视台上反反复复地播放着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被摧毁的恐怖镜头。科学技术的泡沫已经破裂了,高科技产业也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之中;英特尔公司已经宣布他们不在生产消费电子产品了;苹果公司与音乐产业界的其他公司的纷争也此起彼伏,为了争夺音乐的知识产权,他们甚至上诉到了法院;美国人仍旧生活在浑浑噩噩的状态之中,他们还没有从恐怖分子对他们本土袭击的惊恐状态中清醒过来。以上这些就是iPod播放器产品发布前的大体状况。在这种极为不利的背景下,苹果公司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产品——MP3播放器iPodo史蒂夫·乔布斯还在尽情地运用着他的“迷惑”策略,然而事实上,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他向聚集在位于库比提诺的苹果公司总部的人群发表讲话的时侯,他极富激情地讲道:“我们为什么不向音乐界发展呢?我们都喜欢音乐,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难道不好吗?”苹果公司曾经是一家保守不住任何秘密的公司,在那里什么事情都不会保密得很长久,不论是关于哪一位主管即将被解雇,还是关于哪一种新产品的详细信息。史蒂夫重返苹果公司后严厉地止住了这股风气,虽然过程相当困难,但这也彻底改变了苹果公司原先那种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从此,那种被解雇后向一些记者透露“小道”消息的现象也一去不复返了。虽然这对一些人来说相当严酷,但这种策略却在苹果公司获得了很大成功。因此,在一则报道关于iPod播放器发布的消息里,作者认为这一时刻会给公众带来“非同一般的感受”。在2001年10月23日星期二,苹果公司把它成立以来研发的最成功的一种产品推向了市场。事实上,这种成功足以改变苹果公司作为一家计算机公司的特色,当然,这需要时间来证明。在iPod播放器发布的那一天,关于多耗费电池电量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它可以连续播放10个小时的音乐。机器的机身是白色的,但又不是那种普通的白色,整个机身是那种光亮的,鲜明的、让人炫目的,而且能够吸引人眼球的白色。该播放器有32MB的内存,这要比Palm Pilot系列产品的存储量大得多。 iPod播放器内置了一个容量达5GB的硬盘,替代了其他产品广泛使用的闪存,因此,这种播放器可以储存l 000首歌曲。“苹果公司研发出了新一代的数字化音乐播放器,它能够把你的全部音乐都放在你的口袋里,不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这里面的音乐。”史蒂夫吹嘘道:“用iPod播放器欣赏音乐难道不很‘酷’吗?”史蒂夫对着人群大声讲。史蒂夫在解说iPod和iTunes之间的兼容性时说。”iTunes之中有iPod,而iPod之中也有iTunesc”这种播放器使用最方便,最了不起的一个特色是:它的软件和硬件的兼容度非常好,用户只要把iPod播放器和电脑连接就可以自动地从电脑上下载音乐文件。接着史蒂夫·乔布斯又详细介绍了这种产品的方便使用之处,这一特征是史蒂夫向研发组设计人员和工程师们特别强调的。一些了解史蒂夫的人也认为,史蒂夫肯定能把握好这一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在使用性能上,iPod播放器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再需要一本厚厚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了。史蒂夫说:“使用iPod播放器,你再也不必每天都听同样的歌曲了。”史蒂夫在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这样的话竟然会变成现实。一些业界评论人士却对iPod播敏器提出了批评,尤其是对它那高达399美元的价格,这要比其他富有竞争性的同类产品的价格高出很多,当时有不少体积小的MP3播放器,也有可以储存大量音乐的MP3 。但iPod播放器却可以集二者之长于—体:体积小而容量大。然而,市场一开始对iPod播放器的反应却是矛盾的:这种产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市场上现有的MP3价格,甚至有些人还认为iPod是短语“Idiots Pricc Our Devices”(傻瓜定的产品价格)的缩写。iPod播敏器的外形首先让人想到了苹果公司以前研发的牛顿掌上电脑,当然,它的价格要比牛顿掌上电脑低得多。但史蒂夫依旧遵从着“丘吉尔的号令”继续前行,“绝不,绝不,绝不放弃”。iPod播放器开始时的销售量还是鼓舞人心的,但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史蒂夫和其他研发人员一直在研发新版本的iPod燔放器,并在2002年3月研发出了可以储存2 000首歌曲的iPod,紧接着在7月又研发出“大众”版本的iPod播放器,这些用户原来都是微软公司的销售客户。在这之后,iPod播放器的销售量猛增。在2002年的秋季,苹果公司销售出去14万台iPod,在圣诞节期间又销售出去20万台。到第二年的7月,苹果公司的首席财政官弗雷德·安得森宣布,在计算机公司之中,苹果公司是除了戴尔公司以外唯一在产品销售上赢利的公司。iPod这种小型口袋式音乐播放器的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过了苹果公司主打产品——麦金托什机的销售量,史蒂夫开始预计iPod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的销售额可以达到苹果公司总收入的一半。相应地,史蒂夫对苹果公司的部门适当做了一些调整,现在看来这些调整是对公司生产特色的一种改变。史蒂夫在苹果公司单独创建了一个iPod播放器研发部门,并要求乔恩·罗宾斯坦放弃原先硬件产品研发负责人的头衔,去负责管理iPod播放器和其他音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论是由于极端的好运,还是纯粹由于他对音乐的爱好,或者是由于他那令人称奇的预见力,总之,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金矿”。生活中,很少事情是完全的好运或者纯粹的厄运。史蒂夫在以前也从来没有想到,他在音乐产业领域的发展会如此顺利。史蒂夫·乔布斯曾经被人称为是“沉迷于甲壳虫乐队的忠实‘歌迷’,对于林格·斯塔尔(甲壳虫乐队的鼓手)为什么不能得到充分的赏识,他能说得你耳朵磨出老茧来。除了甲壳虫乐队以外,史蒂夫还对鲍勃·迪伦情有独钟,因为史蒂夫比较欣赏那种怀旧的音乐。虽然如此,这并没有阻止他邀请一位音乐风格只能吸引他的孩子而自己却没有什么兴趣的音乐界人士。这位音乐界人士就是花花公子式的人物德瑞博士(Dr.Dre,美国著名歌星),他经常创作hip-hop类的音乐作品,有一段时间他还成为一名说唱界的黑社会——匪帮说唱(匪帮说唱是说唱音乐的一种,匪帮说唱的内容多与都市犯罪案有关,充满暴力、色欲感受,这是反映现实的一种音乐途径。匪帮说唱于20世纪80年代东期在美国兴起,在美国大受欢迎,唱片销路甚高,而不少匪帮说唱乐手本身也真的参与现实中的各种犯罪案件。——泽者注)的艺人。史蒂夫之所以决定邀请德瑞博士,是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商业目的:他想获取德瑞博士音乐作品的版权,其中还包括他在Death Row唱片录制公司录制的作品。获取版权以后,德瑞的作品就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而在德瑞博士接受史蒂夫的邀请乘飞机飞往库比提诺的时候,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决定他不仅要获得德瑞新录制的音乐作品的下载权利,还要获得Death RoW唱片录制公司早期所有作品的下载权利。但是德瑞博士早就坚定地公开表示过,他绝对不会签字放弃他任何作品的互联网下载权利。他提出的理由和一些音乐产品公司所给出的理由一样:互联网自由下载会给他们的音乐产业很大的威胁,也会对自己的收入影响很大。史蒂夫的魔力和魅力能够让很多人屈服于他的要求,他甚至能够让很难对付的新闻媒体人物站起来为他大声欢呼。要知道那都是新闻记者啊!现在,与史蒂夫坐在—起的是曾经做过匪帮说唱艺人的德瑞博士,这两位看起来非常不相配的人物在会议室里紧张地商讨了一个小时。在会见结束后,德瑞博士就宣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人注定是会赢的。”最后,德瑞博士与史蒂夫签署了协议,把他新录制音乐的版权完全出让给苹果公司。德瑞博士对苹果公司比较热心的产品就是他们的iTunes音乐商店。史蒂夫和相关研发人员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iTunes音乐商店组建完成,当然,在组建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与其他音乐公司的合作问题,包括索尼公司、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环球音乐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和BMG唱片公司,这5家公司在世界上都算是大型的音乐公司。等到德瑞博士推出他的样本唱片的时候,史蒂夫已经和这5家公司签订好了协议,这项协议完全满足了苹果公司即将推出项目的要求。iTunes音乐商店是第一个能够从网上下载音乐作品的服务系统,也是第一个经过音乐产业界认可的网上服务系统。史蒂夫当然知道他们公司的这种数字服务系统将会永远改变音乐作品出售和流通方式。像以前一样,史蒂夫还是轻松地掌控着音乐产业发展的“脉动”。可以说,史蒂夫向音乐产业领域进军的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因为在那一年,音乐产业领域面临着亏损的局面,产业利润比去年下滑了8个百分点。其中一个原因是用户抵制音乐产品的结果。用户们发现与其花15美元或20美元在音乐商店里购买一张音乐CD盘,还不如以同样的价格或者更少一点的价格购买一张DVD大片光碟,另外这种大片光碟里有还附带有6个特别有趣的小节目,甚至他们还可以参与到节目之中。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由于有相当多的用户通过非正规渠道在互联网上交换音乐文件,这也导致了音乐产业遭受了很大损失。Napster公司就在其中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收到了其他公司的不少起诉书。到2003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却愈演愈烈,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 Napster公司算得上是一家存储量巨大的音乐作品库,但它的服务系统采取的却是那种“点对点”(用户与用户之间交换)的方式。整个系统就像是音乐爱好者为搜寻自己喜欢的音乐而“约会”的场所,它能帮助音乐爱好者互通有无,很像一种“电子式的一夜情”。当史蒂夫面对着苹果公司近年来前所未有的赢利状况(而且预计利润还会继续增长)而笑逐颜开时,一些大型音乐制作公司却忙着裁减数干名员工,并且还大力抨击一些公司和用户对他们的数百万首音乐作品的侵权行为。因为他们的这些音乐作品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交换或者下载,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种非法的、一直持续不断的侵权浪潮在全世界蔓延。史蒂夫·乔布斯对这种侵权、盗版行为是不会陌生的,不要忘了,20年前在研发麦金托什机的时候,他还当过“海盗船队”的“队长”呢。史蒂夫早己预见到他很快会涉入到一种险象环生的场景之中。因为音乐作品盗版、侵权行为是网络下载的根本问题,而对于他的iTunes音乐商店和iPod播放器来说关系更为重大。史蒂夫对这个同题也相当重视,因为他知道任何创作者要想创作出一首作品就一定要付出心血、汗水甚至是泪水。和绝大多数普通人相比,音乐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更加珍视,敏感度也更高。 “在我们这个产业领域,苹果公司是少数重视知识产权的公司之一,”史蒂夫说,“我们知道音乐作品来之不易,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音乐作品的知识产权。”为了阻止侵权行为:苹果公司采取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当然不是那种音乐产业界赞同的,且相当严厉、一切归罪于用户的限制性措施,但也不容许像大学校园里那样可以随便下载,交换音乐作品,苹果公司所采取的办法是向音乐爱好者收取一定“特许使用金”,这样就允许他们交换和下载音乐作品了。如果能给予用户一种恰当的选择,史蒂夫相信大多数人会按照正常的渠道下载音乐作品。“‘盗取’音乐作品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他说,“我们相信大多数用户是诚实的,他们愿意为获取的音乐偿付费用。”史蒂夫相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挑战,要想不诚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研发iPod播放器的时侯,史蒂夫指示研发人员不但要按照他的要求设想出一整套使机器易于操作的设计方案,同时他还要求研发人员在机器内部设置一些障碍,免得用户随便与别人共享他们的音乐文件。使用这样的播放器,你可以高速度地把你自己电脑中的音乐文件拷贝到iPod播放器上,但不要指望把你的音乐文件上传到别人的电脑中,或者从别人电脑上把音乐文件下载到你的iPod播放器上。史蒂夫解释说,你要是强行让你的播放器在别人的麦金托什机上运行,系统就会警告你,如果你继续下载音乐文件,那么你原来已经储存在播放器里的音乐文件就会被全部删除。然后,当你再次把播放器与自己的电脑相连时,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事实上,iPod播放器的这种设计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把戏”,要想破解也不是很困难的事,但很多计算机硬件研发人员是不知道的。不过,史蒂夫可能知道破解这种系统的小窍门,因为毕竟他小时候就破解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计费系统。)针对iTunes音乐商店的特征,苹果公司制订了整套新的防侵权措施,这其中就有他们自己创制的音乐文件格式AAC(高级音频编码)。苹果公司之所以创制这种音频编码主要是因为其他编码格式不能够很好地防止侵权、盗版行为。另外,他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使用iPod播放器的用户能够购买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因为苹果公司没有把这种音频编码授权给其他公司。从iTunes音乐商店里购买到一首音乐作品后,如果你想把它上传到“点对点”软件或者一些可以非法进行音乐作品交换的网站,那么你就会发现上传路径已经被堵塞住了。AAC音乐文件采用了数字化加密技术,这样就阻止了音乐文件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有一些喜欢非法盗取音乐文件的人一定会感到非常沮丧,他们也可能尝试过要把音乐文件刻录成CD光盘,然后以MP3的格式把这些文件上传到他们的电脑中。当然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这样做却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经过这样转换一下,音乐作品的音质就变得非常差了,也就没有人再喜欢听了。史蒂夫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办得很好。在2003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史蒂夫又来到了莫斯克尼中心,这个地方从位于硅谷中心的苹果公司总部开车往北,也就是一个小时的路程。史蒂夫还是像往常一样站在观众面前,依旧是容光焕发、精神振奋。他向在场的观众宣告:iTunes音乐商店终于获得了合法经营权。史蒂夫一这个音乐产业界的局外人,已经达成了一些评论界人士认为不可能达成的协议:他己和几家全球顶级的音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史蒂夫对于达成这项协议有着迫切的愿望,因此他亲自处理了这件事。—般情况下,对于像签订协议这种需要经过反复考虑的大事情来说,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都会拿出一个大体的意见来,而剩下的工作就是让他们的下属对协议进行评估、研讨,以确定到底这个协议能不能签署。而同史蒂夫谈判的首席执行官都是一个说法——“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份协议的”,然后,他们要做的不是让他们的下属做这件事,而是自己亲自与史蒂夫讨价还价。即使对史蒂夫来说,突破美国音乐产业领域发展的瓶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国唱片业协会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希拉里·罗森就解释说,大型唱片公司的高级主管们都非常害怕那些在过去对音乐产业“一窍不通”的计算机产业界的人士。“音乐产业领域关注的重点就是如何开创一个有利于音乐产业蓬勃发展的新途径,这也是很多人的看法。而在以前,信息产业却没有这样的产业标准。”因此,当史蒂夫打算向音乐产业界发展事业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怀疑,他能否获得成功呢?”希拉里认为,史蒂夫的成功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原因是很平常的,甚至还有点好笑:“苹果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小,相应的它所冒的风险也是很低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并非是预料不到的:“这件事情能够突然改观完全是史蒂夫的个人力量使然,他那成熟的个人魅力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使苹果公司的境况发生了改变。”然后就是史蒂夫对一些细节问题的注意,希拉里观察到了史蒂夫一个非常让他赞赏的方面:“我与史蒂夫第一次会面的时候,他只是给我看了苹果公司音乐商店的大体情况,当时我们是在一间会议室里交流的,苹果公司的几名员工也在座,他们是刚刚带着用户对音乐商店的反馈信息回来的。在史蒂夫与他们讨论时,针对在iIunes音乐商店上一块仅有3平方英寸的区域,如何排列3个词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史蒂夫竟然与这几位设计人员反反复复地讨论了有20分钟。这说明他对设计上的细节问题都是很注意的。”另外,史蒂夫极大的热情也帮助他在与音乐产业界高级主管们谈判时获得了一个优势的地位。“对于高科技领域的一些人来说,”希拉里说,“音乐就是他们的软件。史蒂夫就是一个狂热的音乐迷。在音乐产业界的人看来,这是他非常独特的一面。”有很多人都认为,是环球音乐公司首先与史蒂夫签订的协议,但在事实上,“史蒂夫在开始的时候与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罗杰·埃姆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以说,罗杰第一个跳上了‘史蒂夫的贼船’”。有一位参与谈判的公司主管从内部人士的角度谈了对这次协议签署的看法。他说,这5家音乐公司都非常担心史蒂夫提出的在互联网上自由下载他们的音乐文件的想法,他们害怕苹果公司会“扯他们的后腿”,他们要在对协议文件中的每一个细节感到满意后,才有可能使谈判顺利进行下去。然而,这时史蒂夫却出现了。随后,就出现了一种说法:“音乐公司败倒在史蒂夫的‘脚下’,史蒂夫想要什么它们就默许给他什么。苹果公司‘这趟列车就要出发了’,这些公司的每个人都在‘诅咒’他们的公司已经被‘捆绑’在‘这趟列车上了’。对这些公司来说,‘天平’(谈判)第一次向另一端倾斜了”。史蒂夫与5家公司谈判的情况大体都是这样的。在要求匿名的情况下,这位主管描述了音乐产业领域一位知名度颇高的高级副总裁为史蒂夫超凡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的情形,当时这位副总裁还是其中一家音乐公司的核心谈判人物。在谈判期间,每一次公司的情报收集人员看到这位副总裁的时候,他都在高谈阔论史蒂夫各方面的情况。他完全被史蒂夫吸引住了,他那种兴奋的神态就好像是发现了自己的“挚爱”或者至少是自己一生的“至朋好友”。这位情报收集人员说,如果史蒂夫要求,这位副总裁也会在会议室时里众多人的面前,跪下来为史蒂夫亲自擦拭皮鞋。其他公司的负责人也很快打算与史蒂夫签署协议,因为史蒂夫所提出的各项条款对他们来说意义太重大了。索尼音乐娱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拉克就是他们其中一位。“在史蒂夫提出他的协议条款后,我在不到l5秒钟的时间里就在心中决定把音乐文件的下载权出让给苹果公司。”他说。史蒂夫这位亿万富翁,这位全球公司的傲气十足的的总裁,正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与此同时,一些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执行官都纷纷赶到库比提诺接受史蒂夫的“检阅”。史蒂夫与这5家音乐公司签署协议后也不会阻止这几家公司创建他们自己的音乐在线服务系统。他们不仅仅与苹果公司竞争,而且彼此之间还要竞争。环球唱片公司与索尼公司联合创建了Pressplay在线音乐服务系统,与此同时,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和BMG唱片公司也联合百代唱片公司和ReaINetworks公司创建了MusicNet在线音乐服务系统。他们这几家公司没有想到共同合作以解决音乐界当前面临的真正问题,他们唯一意见一致的地方就是,Pressplay在线音乐服务系统不允许把自己的音乐文件传给MusicNet在线音乐服务系统,反过来说,MusicNet在线音乐服务系统也不允许把音乐文件传给Presspl8y在线音乐服务系统。更为糟糕的是,两种服务系统制定的规则迎合的都是商业人士和音乐创作人士的利益,而很少考虑到普通用户的利益。其中一家服务系统允许用户把音乐文件下载到电脑中,但需要用户每个月交纳一定的费用,如果哪个月用户停止了交费,他们就无法下载了:而且用户还只能在一台电脑上播放音乐作品。另一家服务系统允许用户刻录CD音乐盘,但这些音乐文件只占他们音乐文件的一小部分。两家服务系统都不为数百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用户提供畅通无阻的下载服务,而苹果公司的iTunes音乐商店却是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的。史蒂夫站在了iTunes音乐商店的发布会现场,现在,他可以向世界宣布他拥有了这份难得的协议了。这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有了这份协议,苹果公司就可以宣布“数字化音乐消费时代”已经到来了。在iTunes音乐商店正式“开业”的时侯,共储存了20万首音乐作品,每一首作品付费99美分就可以自由下载,付费1O美元就可以下载一个音乐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99美分的价格真是太划算了。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还有一个更好的情况,iTunes音乐商店上的不少音乐作品都是以前没有发行过的,比如像米西·埃利奥特,谢乐尔·克罗、鲍勃·迪伦和爱尔兰摇滚乐团U2的作品。史蒂夫宣称,用户可以从iTunes音乐商店上下载到老鹰乐队的音乐作品,这支乐队的作品的网络下载权在以前从来没有转让过。史蒂夫还告诉热情高涨的观众,他将亲自向一些难以沟通协调的大腕明星或乐队发出合作请求,比如滚石乐队等。史蒂夫还用了一些时间抨击其他网络下载服务系统。“那种非法的、‘点对点’式的下载系统的确可以为你提供下载服务,但那是一种‘偷盗行为’。”史蒂夫感觉到,他这样说就能把“最顽固的用户”拉在他这一边,随即他又来了一个转折: “所以,你最好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同那些东西拴在—起。”对于那些基于收费服务的在线音乐服务系统,比如前文提到的那种音乐服务系统,史蒂夫取笑道:“他们制定的这些僵硬的政策就好像把用户看做‘随时都会盗用他们音乐作品的犯罪分子一样’,你如果想购买他们的音乐下载权还不如去购买CD 唱片。”通过与苹果公司签署协议,那些音乐公司的主管们原以为他们已经与史蒂夫交上朋友了,可没想到的是,史蒂夫竟然如此抨击他们的公司。在iTunes音乐商店发布会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财富》杂志就登载了一篇对史蒂夫的采访文章,史蒂夫在这篇采访文章里说,音乐公司里没有人去考察音乐市场,也不去征求用户的意见,“你们愿意每个月都要为那些你们认为已经付过费的音乐作品再次付费吗?”如果说史蒂夫·乔布斯在以前就以极度夸张的热情推销他自己负责研发的产品,那么这一次他也恰好做到点子上了。史蒂夫确实是这样的,正如新闻记者彼得·刘易斯所说:“史蒂夫迈着脚步,吹着号角,独自一人探寻着音乐产业界的辉煌明天。”很快,iTunes音乐商店的营业额占了以正常渠道下载互联网音乐的营业额的70%以上。一年以后,iTunes音乐商店就销售出去了8 500万首音乐作品,这一数字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同时,在这一年,它也被《财富》杂志命名为“2003年度最佳产品”。很少有人有一种魔力能够把一种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种企业文化的象征,而预计哪种产品会获得一种文化象征地位也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一种产品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认可度,那么承认它的象征地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2004年夏季,当史蒂夫·乔布斯开车行驶在纽约麦迪逊大街上的时侯,他注意到每个街区都有入耳朵上戴着白色的耳机。回到苹果公司后,史蒂夫说:“我当时想:‘哦,我的上帝啊,iPod播放器真的开始流行了。’”新闻记者们也对iPod播放器的流行作了全方面的报道。有一位记者采访了密歇根大学的一位教授,这位教授说:“当你走在校园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耳朵上戴着iPod播放器耳机的人数差不多占总人数的2/3。”而这位教授自己也是这多数人中的一员。“当我的学生们看见我也戴着iPod播放器耳机时,他们会心地笑了,这就好像我们心灵相通一样。 ”这位教授说。iPod播放器的设计者乔纳森·艾弗在伦敦也发现了同样的事情。“不论走在伦敦的大街上,还是从地铁里出来,你始终都会发现有人在摆弄着iPod播放器。”乔纳森本人也成了英国文化娱乐界的象征。就因为乔纳森参与设计了iPod播放器和一些电脑产品,他在2004年被评为“英国文化娱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挫败了他的角逐对手伊万·麦格雷戈和J·K·罗琳;要知道J·K·罗琳可是《啥利·波特》(Harry Potter)的创作人啊,而一位电脑设计者的声望竟然超过了她。在苹果公司最兴旺发达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麻烦事。英国的苹果公司和美国的苹果公司竟然要对簿公堂——英国苹果唱片公司控告美国苹果电脑公司侵占他们的商标使用权:但“公堂”上的法官却不管这一套,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iPod播放器迷。可以想象,判决结果明显有利于史蒂夫的苹果公司。法官认为,这是公正的判决,但在以后苹果唱片公司还是一直起诉苹果电脑公司。(英国的苹果唱片公司专门发行“甲凳虫乐队”的作品,由甲壳虫乐队4名成员所拥有。该公司于1968年成立,标志是一个完整的英国产苹果。时隔8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1976年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主要从事个人电脑的制造和销售,它的苹果标志是横条形色标被人咬了一口。——编者注)大约在同时,苹果公司宣布了夏季的财政状况:利润升高了37%,iPod播放器的销售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升高了500%。苹果公司销售一台iPod播放器所赚取的利润竟然和销售一台麦金托什机所赚取的利润差不多,但不要忘了iPod播放器的生产成本要比麦金托什机低得多。有风靡于音乐界的播放器做“开路先锋”,苹果公司第四季度的赢利是近10年来最高的。史蒂夫·乔布斯承认自己简直是“砍喜若狂狂”。史蒂夫还不断借助于iPod播放器推出新项目。在圣何塞市举行的一次被外界称为“既是新闻发布会又是摇滚音乐会”上,史蒂夫与爱尔兰摇滚乐团U2领唱博诺站在了—起。他们两个人手里都拿着一种新式的限量发行的iPod播放器,这种播放器的外壳颜色是那种黑红相间的设计,显得非常独特。史蒂夫首先向观众宣布: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将出售U2摇滚乐团的一整套、多达400多首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包括从U2乐团尚未公开发行的唱片集里选取的一部分,另外还有20多首没有公开发行并且很少见的作品。博诺称这次发售是“对音乐爱好者大脑的一次非常洗礼”。同时,这一次发布也可以说是鲍勃·迪伦(鲍勃·迪伦与爱尔兰摇滚乐团U2领唱博诺是忘午之交。——译者注)私下录制音乐的电子版作品赢得公众注意的一次难得的机会。苹果公司在电视台制作了一则关于iPod播放器的商业广告,这则广告是以U2摇滚乐团最新单曲唱片《晕眩》(Vertigo)为基调的。广告的画面背景光彩炫目,伴随着《晕眩》的音调,几名摇滚歌手边唱边跳,身影时隐时现,让你的感官感觉到震颤、刺激,同时也让你感受到了iPod播放器的魅力。虽然为别的公司拍摄这样的广告需要收取2 000多万美元的拍摄费用,但参与制作苹果公司的这则广告他们不收取任何费用,因为这则广告对他们乐团本身也是一种宣传,毕竟iPod播放器的名声太响亮了,博诺说。苹果公司通过这则广告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使他们的iPod播放器有了很好的销路,而他们的乐团也同时获得了更加响亮的名声。爱尔兰摇滚乐团这种免费为苹果公司拍摄广告的做法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那些受“史蒂夫·乔布斯效应”影响的人们是知道其中缘由的。史蒂夫给自己订下的一个目标就是能够“抓住”几个音乐界的“响亮人物”,特别是那些拥有大量音乐作品的音乐界人士。现在,史蒂夫凭借其超凡的个人魅力和说服力轻易取得了成功。史蒂夫·乔布斯把iPod播放器称誉为“21世纪的随身听”:比尔·盖茨也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良好的发展,他计划,产品要像日本索尼公司的Betamax盒式视频录像机一样成功,但索尼公司的Betamax盒式视频录像机在技术上采用了盒式录像机( VCR)技术,虽然这种技术比较先进,但最终还是败在了VHS(家用录像系统)的“脚下”,索尼公司的VCR技术实际上也名存实亡了。史蒂夫满怀信心地想把苹果公司从一家只生产电脑的公司转移到音乐娱乐领域,因为他明白,是音乐领域为苹果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也使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现在的同题是,比尔·盖茨和他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也要加人进来,他们也有同样的目的。微软公司不但紧紧抓住了他们销售量巨大的软件产业,而且他们还把目光对准了音乐娱乐产业,也想从这中间获得一份丰厚的利润。iPod播放器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但微软公司的产品也是深受用户喜爱的,而且微软公司的规模更大,它希望能够像以前一样再次赶超苹果公司。这一次,从微软公司向音乐产业发展来看,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比尔·盖茨不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事情已经在个人电脑领域发生了,我当时选择的策略就是非常正确的,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比尔·盖茨说。但消费电子市场却与循规蹈矩的商业市场环境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微软公司纵然有比尔·盖茨的亿万财富也有可能被史蒂夫·乔布斯赶超。当几种与流行、时尚的iPod播放器相竞争的播放器产品同时打入市场的时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虽然这些播放器没有苹果公司的iPod播放器那样时髦,有那样精美的外形设计,但育一点它们却占有优势,它们的价格便宜。从另一方面看,iPod播放器只能播放苹昊公司音乐商店里的音乐,而与之竞争的播放器可选的音乐资源范围要宽广得多。因此,苹果公司也不会永久占据这一“领地”,在2005年年初,iPod播放器销售下滑的趋势就出现了,苹果公司不得不削减播放器的销售价格。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愿意花多少钱购买iPod播放器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世界上,商品之间的差别已变得越来越小,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商也越来越多,相应地,人们选择商品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用户愿意花费50美元购买一件出色的产品吗?苹果公司的推断却是肯定的,可能用户们不愿意花费上千美元购买一件出色的产品,但要用户在1 00美元之内购买—件不错的产品,他们还是乐意的,尤其是苹果公司的iPod摇放器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用户反响度和使用体验”,而且iPod播放器的某些特色是其他产品始终无法达到的。苹果公司已经有了多年的软件、硬件和网上服务系统的运营经验,这种经验对于生产出极其出色的音乐播放器是必需的,而世界上没有哪家公司有这么多的良好经验。而且,其他公司也没有史蒂夫·乔布斯。在其他播放器产品对iPod播放器构成的竞争局面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史蒂夫和他的研发小组成员们能否想出一种妥善的应对方案还有待细心观察,但也不要打赌说这根本不可能。史蒂夫·乔布斯向音乐产业领域的“进军”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蒂夫从来就不是一个甘于平凡、默默无闻的入。在苹果公司成立没多久,他就因为嫉妒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研发苹果Ⅱ电脑上的成功,而决心也研发出自己的电脑以证明自己的才能——先是麦金托什机,后来就是NeXT电脑。在音乐产业领域,史蒂夫最终也是非常走运的。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他能够成功地打入这个非音乐产业界人士很难打人的音乐“领地”,而且他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它加以重塑。当音乐产业领域处于利润下滑而不得不裁减员工数量时,当非法下载音乐作品已经明显地危及到音乐产业的生存安全时,史蒂夫赶到了。他是一名音乐界的局外人,甚至在今天看来,他也算不上一个音乐迷,但史蒂夫所做出的成就却是巨大的:他已经把他从事的第二产业的面貌彻底改变了。但从长远来看,他的事业仍旧没有完成。12 巨人之争史蒂夫·乔布斯在《时代》周刊上露过脸,他得到了华尔街的赏识。他是接管迪士尼公司的最佳人选。——迪士尼公司的一位主管在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合作之初,史蒂夫·乔布斯和迈克尔·艾斯纳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出现了。在2003年,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FindingNemo)公开上映之前,在与迪士尼董事会成员会见时,艾斯纳就预计说:“皮克斯公司要走下坡路了,我看过皮克斯公司制作的这部小丑鱼动画电影的片段,它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他还说:“这部《海底总动员》和以前的《玩具总动员》、《怪物公司》相比简直差远了,票房收入也肯定不会高。”艾斯纳好像是故意夸大皮克斯公司的失败之处,因为他很快要与史蒂夫·乔布斯进行两家公司重新修订协议的谈判,宣扬皮克斯公司“走下坡路”的状况可以增加他讨价还价的砝码。如果《海底总动员》的票房收入很低,史蒂夫也会从他以前在皮克斯公司最兴旺时期的优势地位上跌落下来。这样史蒂夫就不会像上一次谈判那样强硬了,他也无法争取更利于皮克斯公司的协议条款了。艾斯纳竭尽全力地想维护迪士尼公司的利益,因为在2003年第一季度,迪士尼公司的利润下滑了41 %。艾斯纳认为,如果《海底总动员》的票房收入很低,虽然从短期看迪±尼公司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但从长期看,迪士尼公司将会在皮克斯—迪士尼协议中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海底总动员》是关于一个小丑鱼父子的故事,小丑鱼在一次离家出走的时侯被一位潜水员抓走了,小丑鱼的父亲非常焦急,为了能让全家团聚,他忍受着长时间的恐惧和焦虑去寻找他的儿子。《海底总动员》在这一年的夏季公开上映了,虽然不是在黄金时间上映的,但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在这部动画电影上映的那个周末,票房收入就达到了7 000万美元,在年底的时候,票房总收入差不多有3.7亿美元。皮克斯公司又创造了几项新纪录:《海底总动员》成为票房收入最高的动画电影长片,也是好莱坞历史上第9部总收入最高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也获得了多个奥斯卡提名奖,其中包括最佳剧本提名奖、最佳音效剪辑提名奖、最佳原作配乐提名奖和2003年度的最佳动画片奖。从《海底总动员》的制作安排来看,这部动画片给人的印象也是相当深刻的。约翰·拉塞特负责动画电影制作的全面工作,但他也非常愿意帮助那些富有才华的动画电影制作人或为动画电影业的精英人士。《海底总动员》就是由安德鲁·斯坦顿导演的,他也在奥斯卡颁奖晚会接受了颁奖。拉塞特向人表明了,他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动画制作人,而且还是一位慧眼识英雄的“领导人物”。《海底总动员》获得了如此大的反响,史蒂夫的优势地位又加强了,也可以说,他又从艾斯纳的手中夺取了一些优势。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了4个百分点。其他电影公司也都想参与进来与皮克斯公司合作,比如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但被皮克斯公司拒绝了:索尼公司也有与皮克斯公司合作的打算。“谁不想与蒸蒸日上的皮克斯公司合作呢?”索尼公司的女发言人说。迪士尼公司则对史蒂夫的自负态度非常生气。“他现在就好像是一只骄傲的公鸡,”迪士尼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说,“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你,他的‘毛’是否能被别人‘拨光’。”如果说史蒂夫是一只骄傲的“公鸡”的话,那么艾斯纳只能算一只受伤的“孔雀”了。“这牵涉到他们之间的个人问题。”迪士尼公司的一位前主管如是说。一些人还说,艾斯纳已经明显感觉到,史蒂夫“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成功以及史蒂夫的“名人”效应对他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史蒂夫·乔布斯在《时代》周刊上露过脸,他得到了华尔街的赏识,他是接管迪士尼公司的最佳人选。”这位主管说。史蒂夫曾经开玩笑说要把迪士尼公司从艾斯纳那里“偷走”,可在2003年5月,也就是《海底总动员》上映前夕,就有消息说史蒂夫现在完全能够把迪士尼公司购买下来。史蒂夫马上意识到,记者很可能把他的玩笑话当真了。当有记者问起史蒂夫这件事时,他回答说:“任由别人说去吧。”史蒂夫的这种态度就好像他就是一位国王。艾斯纳当然知道应该如何打击一下史蒂夫。“皮克斯公司有约翰·拉塞特,但我们没有。”迪士尼公司董事会主席说。艾斯纳知道,是约翰而不是史蒂夫把皮克斯公司推向了辉煌,并且获得了如此高的票房收入。他也知道,他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新闻媒体上狠狠地打击一下史蒂夫。不过,艾斯纳还是善意地提出了一些友好的建议,井邀请史蒂夫到位于湾区的印度饭店共进晚餐。当有记者问史蒂夫印度咖喱烤饼是否能改善他们两位首席执行官的关系时,史蒂夫嘲弄地回答道:“我们只是一起吃了顿晚餐。”在2003年秋天,艾斯纳和史蒂夫还一起去观看世界职业棒球大赛。又有记者问史蒂夫他们两人是否和好如初,史蒂夫还是轻蔑地回答道:“有时候,棒球比赛也只不过是棒球比赛而已。”史蒂夫的确想签订一份类似乔洽·卢卡斯与福克斯影业公司签订的协议,可对于他来说,这就好像一座空中楼阁。卢卡斯自己投资、自己制作动画电影,当然动画电影的著作权归他完全所有,他只需付给福克斯公司发行电影的费用。以电影产业的标准衡量,福克斯公司与卢卡斯签订的这个协议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福克斯公司从中也能得到一些利润分红,而且同卢卡斯合作,福克斯公司也能在动画产业界获得一些特许经营权。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与艾斯纳的谈判,史蒂夫签约雇用了卢卡斯影业公司的前总裁戈登·拉德利做他的“队友”。拉德利向史蒂夫献计说:“为了束缚住艾斯纳的手脚,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要不然,拉德利警告说,双方的谈判拖延下去,签订的协议肯定对皮克斯公司不利。“我们已经规划好了,”史蒂夫说, “我们要完全拥有《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和《汽车总动员》(Cars)您的著作权,而且也要拥有以后制作动画电影的著作权。”史蒂夫所说的这两部动画电影是皮克斯公司与迪士尼公司在重新谈判中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史蒂夫说:“我们提供給迪士尼公司的协议条款,要比与其他电影公司签订的条款不利得多,比如,我们要支付高额的发行费,还要遵守长期的承诺条款,而且在他们的主题公园里他们还可以免费使用我们的人物造型。”史蒂夫是公开说这些话的,事实上,他希望得到动画电影收人的92%,在谈到他与迪士尼公司签订的发行协议时,史蒂夫说:“你必须租用一个发行渠道。”史蒂夫所想的是利用迪士尼公司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是真正想与迪士尼公司公平合作。史蒂夫也一定知道艾斯纳对他的回答是什么。如果同皮克斯公司签订协议放弃这些权利(这其中不仅仅包括票房收入,还有与电影有关的商品特许经营权,商品的搭卖权,以及拍摄电影续集的权利),迪士尼公司就会损失几亿美元的收入。即使是为了挽救一个非常值得签订的协议,也没有哪一位首席执行官愿意做出如此大的牺牲。“我们不打算把‘市场’租用给任何人。”艾斯纳说。他想要的是一个平等的合作伙伴,因为在他看来,是迪士尼为动画电影带来了高额利润,而不是皮克斯。皮克斯公司与迪土尼公司的谈判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阿尔·戈尔却打算要介入其中。在2003年,身为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参加了苹果公司董事会。戈尔想在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中间做一个调停人,以和平地解决皮克斯公司与迪士尼公司之间的矛盾。戈尔认为,他能解决两家公司之间的问题,因为他与两家公司都有一定的联系,虽然这种联系是徽弱的。在万圣节前夕,迪士尼公司曾经向他和他的夫人赠送过《美女与野兽》的化装服,,并且戈尔在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还与艾斯纳讨论过一些法规的制定问题。于是,戈尔打电话给迪士尼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前民主党参议员乔治·米切尔,鼓励他要促使两冢公司的谈判尽快完成,米切尔又马上打电话给艾斯纳。但戈尔的努力并没有什么效果,还增加了艾斯纳的不满。看来,仅仅一位副总统是无法说服艾斯纳纳的。实际上,皮克斯公司与迪士尼公司之间的纷争就是史蒂夫和艾斯纳之间的纷争。早在2003年,史蒂夫就一直对迪士尼公司各个阶层的主管说,他与迈克尔·艾斯纳是无法合作的。“只要艾斯纳在迪士尼公司,我们两家公司的关系就不会改善。”史蒂夫对迪士尼公司的一位主管说。史蒂夫的这种看法也与正在迪士尼公司这个奇妙王国董事会里酝酿的一次权力斗争不谋而合。沃尔特·迪士尼的侄子罗伊·迪士尼认为,艾斯纳应该离开迪士尼公司了。有一天,罗伊去位于帕洛阿尔托市的史蒂夫家里与史蒂夫共进晚餐,史蒂夫就给了罗伊一些暗示性的警告。史蒂夫的意思好像是说,如果谈判破裂,他有可能终止与迪士尼公司的合作。如果他真这样做了,将会给迪士尼公司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损失。罗伊有理由这样考虑。现在对迪士尼公司来说,“一把大斧”正高悬于空中,而“护林员”恰恰是史蒂夫·乔布斯。在2004年1月,皮克斯公司突然单方面终止了谈判。“在经过10个月谈判挫折后,我们要结束与迪士尼公司的谈判。”史蒂夫说。“挫折”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出口的,说出这句话,史蒂夫的立场就很明确了:两家公司的谈判是不友好的,皮克斯公司成了艾斯纳“独裁统治”的牺牲品。不论公正与否,史蒂夫的表态就好像暗指,是迪士尼公司和艾斯纳先失信于皮克斯公司的。在以前谈判的时候,史蒂夫在宣布退出谈判之前,他绝不向另一家公司公开发出警告。即使颇受史蒂夫器重的迪士尼公司摄制组主要负责人迪克·库克也不知道史蒂夫计划要“拾起行囊,继续前行”了。史蒂夫实在不能忍受迪士尼公司把他“心爱”的皮克斯动画电影的角色和字幕占为已有,因此他对当前与迪士尼公司签订的协议相当不满。“我们对迪士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电影感到恶心,”他说,“只要你看一下他们拍摄的续集的质量,比如《狮子王l?》 (The Lion King 1?)和《小飞侠》 (PeterPan)的续集,你就知道他们的水平有多么差了。”史蒂夫认为,迪士尼公司从来没有给皮克斯公司的电影创作贡献过力量。“事实上,多年以来,迪士尼公司很少与皮克斯公司在电影制作方面合作,”他说,“我们与迪士尼公司的合作仅限于在电影的市场发行方面,而不是在电影的制作方面。”史蒂夫甚至也贬低迪士尼公司在动画电影市场开拓方面的努力。史蒂夫一方面称赞迪克·库克和他们富有开拓精神的市场开发人员,但另一方面他又暗指迪士尼公司出现了利润下滑的局面,并且补充说:“即使市场人员非常优秀,—个蠢材也不会获得成功的。”换句话说,史蒂夫认为,迪士尼公司连自己的产品都经营不好。史蒂夫对迪士尼公司发出了最后攻击,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现在在动画电影界,我们认为皮克斯品牌是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也是最值得信任的品牌。”史蒂夫说。他还提到,迪士尼公司的发展也表明,作为一个商标,皮克斯已经超过了迪士尼,现在是皮克斯而不是迪士尼更能让电影迷们信服,也对他们更有意义。史蒂夫想要的就是能够反映他们之间这种状况的协议条款。迪士尼公司“舔舐”了一下自己的“伤口”,开始做出回击了。迪士尼公司合作与交流部的高级副总裁塞妮娅·穆卡称:“史蒂夫的这些表态是很不合适的,他的说法也让人遗憾,他不但攻击、侮辱我们公司,还在谈判破裂后点名损害我们公司的名声。我们希望他能好自为之。”史蒂夫这种对迪士尼公司“史蒂夫式”的攻击完全是他自负的反映。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The Lion King 2: Simb’s Pride)就一直列在DVD销售排行榜上,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续集也相当成功,《小姐与流氓2:狗儿逃家记》(The Lady and the Tramp Ⅱ :Scamp’s Adventure)的DVD光盘在上架后的前6天里就销售出去300多万张。史蒂夫攻击迪士尼,说迪士尼面临困境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而这一方面和利润相比是一种难以确定的东西。史蒂夫认为,迪士尼公司没有动画电影创造能力。“你只要把皮克斯公司最新制作的3部动画电影和迪士尼公司最新制作的3部动画电影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哪家公司的制作水平更胜一筹。”他说,令史蒂夫耿耿于怀的是,他在与艾斯纳角逐的过程中曾经受过艾斯纳的伤害,在一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春天,艾斯纳在美国参议院商业委员会上作证说,苹果公司所宣传“自选、自制、自刻”(Rip、Mix、Burn)口号就是一种允许、鼓励用户进行盗版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艾斯纳和其他娱乐产业的主管们都对作品的电子复制和互联网文件共享非常担心,他们憎恶苹果公司为盗版用户充当帮手的行为。电子盗版不仅严重损害公司的利润,而且还能玷污公司的商标形象。在互联网上随便交换电子版的电影作品虽然不能给电影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一在网上传播的绝大部分电子版的好莱坞电影作品的质量还是非常差的,也不清晰,而要下载一部高质量的电子版电影作品需要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但即使这样,也不让人放心,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艾斯纳和其他好莱坞的“大腕”们紧张地注意着这种状况的发展变化。Napster公司己经让音乐产业界苦不堪言了,它几乎让整个音乐产业垮了下来,同样的后果也会发生在电影产业界。艾斯纳的证词让史蒂夫很是焦躁不安。其实,艾斯纳这样傲也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史蒂夫是迪士尼公司在电影业界的合作伙伴。但为什么艾斯纳不但在电影产业界,甚至在其他产业界也攻击他的合作伙伴呢?史蒂夫认为:“‘自选’这个词所蕴涵的意义就是把CD盘上的音乐作品选取出来,然后存储到你的硬盘上。‘把CD盘上的音乐作品选取出来’就好像从一个母体上取下一件东西,然后放到硬盘上。迈克尔·艾斯纳,……却由于认识与经历上的差异,认为‘自选’就意味着‘自盗’。后来,在别人向他讲明了这句口号意味着什么时,艾斯纳却还为自己辩解。”皮克斯公司在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合同签订过程中也对艾斯纳没有好感。当艾斯纳拿到合同,并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时,他对每一个逗号、句号,甚至是“i”上面的小点都根据自己的意思解释,因为他坚持认为,制作电影续集不能仅仅指望、信任与一家小型电影公司签订的合同。然后,艾新纳又做了一件让皮克斯公司人员不能原谅的事情。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艾斯纳公开吹嘘说,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公司相比占有很大的优势。现在,史蒂夫也可以大声吹嘘了。史蒂夫与迪士尼公司谈判的观点好像与股民的想法非常相符。曾有消息说,在史蒂夫有可能终止谈判时,皮克斯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而迪士尼公司的股票价格却在下降。股民虽然能量有限,但至少是坚定地站在了皮克斯公司—边。艾斯纳在早些时候也说过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公司有分离的可能性,“……但同时,我们也是不能分离的团队。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我希望史蒂夫也知道。”“皮克斯公司与我们合作可以获得最高的利润,而我们只能获得一半的利润。”艾斯纳说。麦卡尔平投资公司的丹尼斯·麦卡尔平总结了皮克斯公司和迪士尼公司无法脱身的困境。“皮克斯公司要是打算和其他公司合作真是太傻了,因为他们与迪士尼公司签订的合同已经生效了。反之,迪士尼也是一样。”在1998年至2001年间,皮克斯公司给迪士尼公司摄制组带来的利润占到他们经营收入的45%,而美林投资公司则认为这一数字是35%,《华尔街日报》把艾斯纳的这种困境归结为:“对迪士尼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艾斯纳来说,他应该更加积极地推进与皮克斯公司的合作,因为他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皮克斯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比如)才能获得很大的利润,而迪士尼公司近年来制作的电影却没有多么好的反响效果。”丹尼斯·麦卡尔平在提到史蒂夫和艾斯纳时说:“如果你可以把他们两个关进一间屋子里,他们毫发无损地出来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事实上,史蒂夫·乔布斯与迈克尔·艾斯纳之间的这种冲突几乎是注定的。在这场争斗的一边坐着的是史蒂夫,他在加利福尼亚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加利福尼亚是美国科学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迷幻音乐这两种文化激荡的中心。他喜欢鲍伯·迪伦和计算机。他憎恶电视,甚至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一定会认为电视就是一种毒害你心灵的东西,它会使你变得沉默寡言,也没有了创造力。”对史蒂夫来说,电视是迄今为止最腐蚀人的一种技术成果。史蒂夫崇尚科学技术,因为是科学技术激励他思考、创新,他把他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计算机世界,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在他看到由于互联网可以共享文件,以至于导致了音乐领域和技术领域彼此激烈碰撞的时侯,他就尝试着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苹果公司的iTunes音乐商店就是他的创造梦想的一个顶峰。“这在音乐产业领域应该算是—个历史的转折点。”史蒂夫说。史蒂夫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切,实际上,他的创造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就像在皮克斯公司里,他能够让技术和艺术融合为一体。他的努力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场斗争的另一边坐着的是艾斯纳,他在美国的戏剧表演和娱乐业之都曼哈顿长大。他开始上大学时学的是医学预科,但又转到文学领域。后来,他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做了一次暑期工后,就想着在娱乐产业界发展了。和史蒂夫不一样,艾斯纳喜欢电视。 艾斯纳曾经说过,每当他想要看电视时,他父亲就要求他“每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就必须要读两个小时的书”。“我来自曼哈顿……当你想看电视时,却要求你先去读书……说实话,我真是有些厌烦。”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艾斯纳和史蒂夫一样,也感到眼花缭乱。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艾斯纳从来没有创建过自己的公司,或者说,他从来没有展示过创造性的一面。而史蒂夫在21岁的时候就已经与他人合伙创建了苹果电脑公司。艾斯纳有着创造性的头脑,但没有实现的机会,而史蒂夫却实现了。史蒂夫与艾斯纳之间的不同是逃不过新闻媒体人的眼睛的,“虽然从个人方面说,艾斯纳可能是迪士尼公司最大的股份持有者,但这和公司创始人的作用是无法相比的。”克劳德·布罗德塞在《综艺》杂志上写道。当史蒂夫表现得粗野、无礼时,公众可以纵容他。毕竟,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艾斯纳却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对艾斯纳来说,他与皮克斯公司关系破裂恰好是他在迪士尼公司里处境相当不利的时候。当时,艾斯纳面临着公司内部一些负责人的敌视,他们主要是斯坦利·戈尔德和罗伊·迪士尼,其中罗伊·迪士尼是待在公司里的唯一的迪士尼家族成员。艾斯纳对公司内的批评感到非常恼火,他要求公司董事会强制执行公司关于董事会成员年龄限制的条款。他的目的非常明确:这一条款只让一位成员受到限制——罗伊·迪士尼的年龄已经有73岁了。他的好朋友、商业合作伙伴、董事会成员斯坦利·戈尔德在抗议中提出辞职,和罗伊一起离开了公司董事会。在罗伊·迪士尼看来,艾斯纳逼迫他辞职是一种迪士尼公司企业文化的堕落。他决定辞去动画电影制作部主席和迪士尼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职务,在辞职信中他写道,迪士尼公司已经失去了“核心目标、创造性能最和优良传统”。在他提出的批判意见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所有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包括顾客、投资者、雇员、发行人和供应商,都感觉到整个公司是贪婪的,没有生机活力,总是想着如何尽快赚钱。”另外,他还列举了艾斯纳的其他“罪状”:“试图提高美国广播公司黄金时间的收视率,但没有成功;在迪士尼公司主题公园建设上故步自封,没有大胆投资;公司里技术方面的专家流失严重;不能够与富有开创性的公司(其中就包括皮克斯公司)建立并巩固良好的合作关系。”从字面上看,这份辞职信更像是对艾斯纳直接的抨击。罗伊·迪士尼和戈尔德通过创建一个他们称之为“SaveDisney,com”(意思是拯救迪土尼)的网站发起了一场驱逐艾斯纳的运动。这个网站名字的含义是相当明显的:如果你是一位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如果你是一位迪士尼公司的影迷,或者说如果你对保留《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传统非常关心,那么你就加入到拯救迪士尼公司的行动中来吧,把艾斯纳这个“邪恶的篡位者”驱赶出去。根据罗伊的说法,多年以来,迪士尼公司就一直在艾斯纳的“独裁体制”统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说,“每一件事情都是由艾斯纳自己作主,即使花一点小钱也不例外。”罗伊甚至引用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的一些文件对艾斯纳提出批判,他宣称,迪土尼公司对主管人员的工作补偿数额巨大,虽然在近3年里,迪土尼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50%,但公司主管们带回家的补偿金额总数却达6 800万美元之多。罗伊还批判道:一在1984年后,一些善于大胆创新、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管理人士和管理方案,已经在‘独裁的国王’(指艾斯纳)和得到授权的‘国王朝臣’(指公司董事会)的‘帝王体制’统治之下,被一种自命不凡、缺少活力的管理体制替代了。”迪士尼公司的这种状况和皮克斯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皮克斯公司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那种联系相当紧密的、有着强烈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皮克斯公司之所以能形成这种企业文化主要是缘于约翰·拉塞特那种随心所欲的行事风格,再加上史蒂夫那种几乎不干涉他们内部事务的立场。在皮克斯公司里,计算机产业与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即使皮克斯公司搬到了爱莫利维尔市一座大楼里后,它们的这种关系也没有“疏远”。皮克斯公司的大楼是一座经过修复的大型仓库建筑,总投资有8 800万美元。大楼里面安装了豪华的照明设备,墙壁上设计了精美的图案,有一个室内羽毛球场,砖砌的比萨饼烤炉,一个室内游泳池,另外,还可以提供美味的食品(当然是素食了)。在大楼顶部还有一个直升飞机起降台,主要是供史蒂夫的直升飞机使用,因为史蒂夫要经常在帕洛阿尔托,库比提诺和爱莫利维尔之间飞来飞去。在整座大楼的中部有一个中厅,是公司全体员工集会的地方,在大楼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间“情调休闲室”,是用不锈钢建造的,主要用来供皮克斯公司的员工工作间歇时休息使用的,这也体现了这座大楼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在《海底总动员》DVD片尾的花絮里,皮克斯公司的动画制作人员录制了一段“选丑比赛”,安排这个节目就是想鼓励公司员工在公司未来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加强交流、合作,搞好彼此之间的团结。在这个花絮里,男性员工都留着长胡子(有的甚至还刮了一半留了一半),而女性员工则化妆得相当夸张,从她们的眼睑到眉毛都化成了霜状的蓝色。在这之后,皮克斯公司员工的穿戴、化妆越来越奇异了。选丑比赛果然起到了作用,不但提高了公司的凝聚力,而且互助的合作精神也发扬了出来。史蒂夫经常批评其他公司把产品研发人员和市场开拓人员混杂在一起,他还说:“当一家公司的产品研发人员无法推动公司向前发展时,那么这家公司就会失去竞争力。”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史蒂夫——这位不懂动画艺术的首席执行官,很少对皮克斯公司的动画制作进行微观管理。而在迪土尼公司里,迈克尔·艾斯纳就被帖上了“微观管理人”的标签,新闻媒体也多次这样批判他。迪士尼公司的一位前动画制作主管讲述了在拍摄—部由埃伦·伯斯汀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的过程中,艾斯纳在处理这部电视剧的预告节目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拍完预告节目后,艾斯纳宣布他要亲自把便条交给电影制片人。(在好莱坞世界里,“便条”指的是电影、电视摄制组或广播公司给节目制作人员提出的要求对节目加以调整的批评、建议,这是一部电影、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一个相当正式的程序,但很多制片人或剧作家是反对这种便条的口)在通常情况下,广播公司或摄制组的负责人都会把便条交到他们上司那里,然后再由上司传达意见,但这一次却不一样。当制片人走进艾斯纳的办公室时,艾斯纳像往常一样非常友好地、温和地和这位制片人说话,还说了一些称赞他的话。然后,他才把话题转到他想要说的事上。他说节目的结尾让他很迷惑,尤其是那一段关于妈妈和女儿在储藏室里发现她们家的猫又生下了几只小猫的情节。然后他又解释道,在这个情节里选择猫这个角色是错误的,“狗更加有灵性,而且和人的关系也更亲切些”。他说,如果在结尾部分小动物不是小猫,而是小狗,那么这个节目将会更加精彩。艾斯纳——这位大公司的老总竟然要花费时间把电视预告节目中的猫变成狗!类似这样的事情完全能够解释艾斯纳和罗伊·迪士尼之间摩擦的原因,因为罗伊既是公司董事会的成员,还是动画电影制作部的主席,但艾斯纳我行我素的作风让他非常不满。在罗伊被艾斯纳赶出迪士尼公司之前的几个星期里,罗伊得知公司将召开一次新动画电影拍摄计划会议,但没有入告诉他要参加这次会议。于是,他就打电话要求艾斯纳给他解释清楚。艾斯纳没有任何道歉的意思,而且他说得还很清楚,没有邀请他参加这次会议并不是把他疏漏了,而是罗伊根本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罗伊还是一再要求参加。艾斯纳对他说:“我想应该在门口安排一个警卫了。”在与皮克斯公司进行棘手的谈判期间,艾斯纳与史蒂夫的关系发生了破裂。于是,艾斯纳就命令不允许任何人(包括罗伊)去访问皮克斯公司电影摄制组。艾斯纳这样做大概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在未经他批准的情况下与史蒂夫单独会谈,这样会泄露公司秘密,从而削弱他的谈判地位。艾斯纳也不想让史蒂夫或约翰用“甜言蜜语”哄骗“马其诺防线”这边的迪士尼公司的人员。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史蒂夫宣布同迪士尼公司谈判终止后,罗伊马上站到了皮克斯公司这一边,罗伊从来不愿把“迪士尼品牌”和“迪士尼公司”放在一个句子里。“迪士尼品牌的东西我们都没有了,”他说,“我们的品牌是白雪公主,米老鼠、唐老鸭、高菲狗,以及所有可爱的男孩、女孩们。 ”虽然罗伊在表面上是这样说,但“拯救迪士尼运动”并不仅仅为的是拯救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公司的关系或者把迪士尼公司从“独裁体制”的束缚下解救出来。在罗伊和斯坦利这个看似正当的批判理由下面隐藏着一个考虑缜密的策略。罗伊和斯坦利的离职很像历史上的一幕,当1984年他们在驱逐当时的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恩·米勒的时候,就曾经采用过悲愤辞职的策略。辞职并不是一种完全的退却,而是一种谈判策略。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皮克斯公司在与迪士尼公司的较量中也采取了一些策略。《综艺》杂志的克劳德·布罗德塞认为,史蒂夫采取的策略是“送给他们足够的绳索”。由于艾斯纳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皮克斯公司将来可能不会与一家不同的公司合作,但却会与一个不同的首席执行官合作”。当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对他们的股票运作情况不满,而且股票价格下降时,罗伊和斯坦利就“发动”了他们这场“战争”的第一次“袭击”。史蒂夫也计划开始采取措施了,他要给这个“迪士尼王国”来一次“原子弹袭击”。“袭击”过后,艾斯纳可能会为了保全面子而疲于奔命,也会因此放弃原先的针对《超人特工队》和《汽车总动员》的主张。如果“胜利果实”更大一点的话,艾斯纳就有可能被赶出迪士尼公司,也就是说艾斯纳完全彻底地失败了。现在对艾斯纳而言,他已经面临着一种“双输”的局面:如果他把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公司之间的协议“搞砸”了,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就会攻击他失去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合作伙伴;但如果他按照史蒂夫的要求与皮克斯公司签订了协议,邪么华尔街的股民也会谴责他将来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命运的利剑”已经深深地扎在了艾斯纳的心里。此时,距2004年3月迪士尼公司一年一度的大会召开越来越近了,而罗伊和斯坦利也已经“集结”好了他们的“部队”。罗伊和斯坦利给迪士尼公司的股民散布了一封不长不短的信。“我们将要对迈克尔·艾斯纳投反对票,”他们写道,“我们还要对乔治·米切尔、朱迪思·埃斯特林和约翰·布赖森投反对票,因为他们分别代表着不称职的管理、不称职的权力运用、不恰当的补偿方案以及堇事会独立性的缺乏,所有这些都正在危害着迪士尼公司股民的长久利益。”迪士尼公司的年度会议如期在美国费城召开,在大会上,罗伊的话虽然只是象征性的,但也明显地带有一种威胁的口吻:“我过去说过……如果我要有足够的步枪,我会用它们来解决这个问题。”罗伊很快又把话转到了现实世界,他继续说道:“曾经有人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问我,什么时侯我们才能清洗完‘洗手间'。我想,将来不论谁接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象征性的,他总应该换一换公司里的电灯泡吧。”罗伊的这句话让人一听就知道,他暗指驱逐艾斯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罗伊的这些话与他在辞职信上对艾斯纳的指责很不一样。罗伊真是把艾斯纳当做“肮脏的厕所”吗?或许一位相当有逻辑、条理性的分析人士也会忽视这一点:这实际上是罗伊的宣传攻势,目的就是在人们的心目之中塑造一个完全失败的首席执行官形象,因为他把富有创造力的合作伙伴都给“赶跑”了。根据罗伊的说法,艾斯纳常常压制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如今在公司里,如果有人想试探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艾斯纳就会把他们‘一棍子’打回去。”最后,迪士尼公司的股民对艾斯纳进行信任性投票,其中反对艾斯纳的不信任投票占到了令人吃惊的43%。结果是,董事会成员一致表决把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两个职位分离开来。这样就逼迫艾斯纳辞去了公司董事会主席的职务,但给他保留了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这件事的发生好似在突然之间,迪士尼公司的发展前景变得无法预料了。艾斯纳还会继续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吗?或者说他最终也会辞去这个职务吗?对很多投资者来说,这件事的发生让他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艾斯纳认为,迪士尼公司现在的情况与在1984年“迪士尼王国”危难之际他走马上任时的情况大不一样。“2004年与1984年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它们都有一个数字‘4’。”艾斯纳说。对史蒂夫·乔布斯来说,罗伊·迪士尼与迈克尔·艾斯纳之间的激烈冲突简直就是一个天赐良机。这件事把艾斯纳置于公众的压力之下,如果在此时两家公司签订协议一定会有利于皮克斯公司。即使史蒂夫还需要经过一段“坐山观虎斗”的权衡过程,以寻求与一个不受艾斯纳控制的迪士尼公司合作,但现在明显的情况是,史蒂夫巩固其优势地位的机会又增大了不少。与此同时,皮克斯公司将要公开上映它那最具有冒险性的电影——《超人特工队》。在开始创作《超人特工队》之前,皮克斯公司就像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密封实验室,有一些天才般的动画电影制作精英和执导精英在这个“实验室”里辛勤工作。“在最近10年里,”史蒂夫说,“我们公司已经成长为创作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这些技能只有你在公司里才能获得,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得到的。当然,我们雇用的员工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懂的,因此,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提高技能。皮克斯公司员工的特点是人数少而人员精,我们喜欢保持这样的特色。”当一个电影制作组故步自封且不能采纳其他人意见的时侯,它就已经潜伏着某种危险了。很多人认为,迪士尼公司摄制组制作的动画电影不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最高管理阶层内在的本性,正是这种本性制约了迪士尼公司的动画电影向观众喜爱的方向发展。有些人就指责迪士尼公司受“九大元老”管理风格的影响:公司里的这些元老都是在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手下“打天下”的,他们当时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他们的参与下,迪士尼公司制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但现在他们却抵制创新思想。在他们看来,现在这些20多岁的动画制作人员需要磨炼几十年才能制作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作品,他们这种思维定势明显地窒息了动画电影制作中的创新思维。皮克斯公司也会变得沾沾自喜吗?它也会像迪士尼公司一样失去创新的优势,再把他们原先成功的电影作品重新“复制”一下吗?人们会很容易想象到,一家公司的迅速成功会使自负的心态恶性膨张,甚至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也会因此而黯淡下来。现在皮克斯公司还处在《玩具总动员》和《海底总动员》一鸣惊人的兴奋与喜悦之中,但约翰·拉塞特却异常冷静,他一直坚守着自由创新的公司管理思路,努力让这种思路变得冷静清晰、牢不可破。在谈到苹果公司的时侯,史蒂夫说:“我们的制度就是没有什么制度。”然后他又补充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一个过程。”过程和制度之间是有区别的,过程代表的是随意性、自发性和冒险性,但在注重过程的同时,还应该承认固定性的作用,以及纪律、规则的重要性。 在2000年,正当皮克斯获得很大发展,公司人员都在重视过程的时侯,有一个“局外人闯进”了皮克斯公司,他就是布拉德-伯德。在皮克斯公司制作《虫虫特工队》的时侯,约翰·拉塞特就打算把布拉德·伯德拉入到皮克斯的阵营,但当时布拉德却忙着为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制作动画电影《钢铁巨人》(The lron Giaut,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也是一部动画电影杰作)。有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一部未得到正确评价的动画电影长片,但这也不妨碍布拉德与皮克斯公司合作。布拉德没有使用过电脑制作动画电影,但他制作的动画电影的效果却和电脑动画电影没有多少差别。布拉德是皮克斯司所需要的人才,约翰·拉塞特最珍视他的一点是:他有制作优秀动画电影的热情。从多方面看,他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象。布拉德从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动画电影制作,当时他还未成年(仅有15岁),就被迪士尼公司富有传奇色彩的动画电影大师密尔特·卡赫尔招入门下。“但是一旦迪士尼失去了活力,”布拉德说,“再看他们拍的电影,就像滑稽演员麦克·巴瑞尔(Mlike Barricr)所说的,简直就是在看一位大厨师正在烤制热狗。”总体来说,迪士尼公司拍摄的电影在视觉效应上还是绚丽多彩的,但正如布拉德所说,他们的拍摄理念是残缺不全的。在迪士尼公司的资助下,布拉德完成了在加州艺术学院动画电影制作专业的学习,正是在这时,他在艺术学院碰到了约翰·拉塞特。在毕业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回迪士尼公司任职;二是接受挑战,参与动画片《辛普森一家》( TheSimpsons)的拍摄制作,但布拉德也明白,《辛普森一家》拍摄组的电影制作理念是非常出色的,但制作技术却远不是一流的。虽然布拉德想投身于动画电影事业,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制作理念”,去参与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的拍摄。当然,要是约翰·拉塞特处于布拉德的境地,他也会毫无疑问地做出和布拉德相同的选择。布拉德的经历也证明了,他就是皮克斯公司非常珍视、非常希望吸纳的人才。他全身心关注的是动画电影的制作理念而不是利润率的大小,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而不是固守于一成不变的准则或方案。在约翰·拉塞特告诉布拉德,皮克斯公司的“大门”已经完全为他敞开了,布拉德也就毫不犹豫地迈进了皮克斯公司的“大门”,开始制作动画电影《超人特工队》。这部电影是一部电脑动画长片,叙述了一个超级英雄家庭的故事。在电脑动画电影中,人的形象是非常难以塑造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动画电影中出现的都是小动物或者怪物,而人的角色却很少出现的一个原因。假如你向一家电影制作公司推荐一部完全以人为角色的电脑动画电影,尤其是如果这家公司又是顶级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那么你的行为无异于是在“自杀”。但约翰却非常乐于接受这一挑战,他想让皮克斯电脑动画电影制作组冒一次险,也想挑战一下动画制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才能极限。在皮克斯公司里,拉塞特经常要他的动画制作人员挑战动画电影制作的各种困难,但这一次他们要挑战的却是一种几乎无法实现的极限。皮克斯公司已经同意了制作《超人特工队》,而且还是第一次把它交给一个刚刚到来的“外人”。“我们考虑了所有的方面,”埃德·卡特穆尔说,“就是想寻找比我们更加优秀的人才,他能够做我们不能做的事情。我们要找的人绝不是那种只能重复我们‘声音’的人。”布拉德接受了这份挑战后,感到非常兴奋。“我已经准备好了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但实际上,从来没有人给我创造这么一个机会,只有在皮克斯公司的负责人约翰·拉塞特、埃德·卡特穆尔和史蒂夫·乔布斯的共同协商、努力之下,我才有了这个机会。”布拉德说。布拉德真的决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了。《超人特工队》是皮克斯公司的第一部PG级(建议家长引导,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的动画电影,而他们以前制作的都是G级(所有年龄的人均可以看)的动画电影。没有人知道这种电影能否获得很好的票房收入,尤其是它的放映时间可以达到115分钟。成人和儿童都喜欢观看这种电影吗?儿童家长们是否会强烈反对这种电影呢?皮克斯公司决定让一切由观众们来评判。布拉德制作的这部电影把整个皮克斯公司都推到了一个技术上的极限。很显然,对皮克斯公司来说,这是一部要么获得巨大成功要么遭受很大失败的电影。同时,这部电影又是皮克斯公司在与迪土尼公司关系破裂后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史蒂夫·乔布斯需要这部电影成功,因为这样可以使皮克斯公司保持一个相对的优势地位,他在与迪士尼公司以后的谈判中也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也需要这部电影获得丰厚的利润,以偿付其高额的制作成本。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大人物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几位公司主管同时对他的攻击之下,迈克尔·艾斯纳在9月份宣布,在2006年他与公司的协议到期的时候,他就准备辞去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务。而且,自前些时候他被罢免了公司董事会主席以来,他也从来没想着恢复这一职务。与此同时,纽约市的几名律师开始对迪士尼公司提出群体诉讼,起诉公司不法、不当行为,以及公司总裁艾斯纳在公司管理上没有采取最有利于股民利益的措施。律师们与一些自愿参与诉讼的股民签订了协议,起诉迪士尼公司在辞退奥维茨时付给他1.4亿美元的赔偿金。当艾斯纳在法院正面临难堪的“揭露”和“煎熬”时,皮克斯公司的动画电影《超人特工队》又创下了一个新的票房收入纪录。在上映的第一个周末,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了4 550万美元。皮克斯公司也毫无疑问地向公众表明,它不需要固定的模式,皮克斯公司的“魔力”也不限于公司里一两名优秀的动画电影制作天才,它还能在公司以外发现顶级的动画电影制作人才,就像布拉德·伯德,也能支持这样的人才制作出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超人特工队》打破了所有的动画电影制怍模式,完全以人为角色,第一次把级别提高到PG级,面向成人观众,而且获得了观众和评论人士都非常喜欢的效果。对史蒂夫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意义更加重大:皮克斯公司不依靠迪士尼公司的投资也能制作动画电影了。对皮克斯公司来说,考虑到电影发行方面的因素,独立的财政收支是非常重要的。史蒂夫也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目标:“如果下两部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还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好,我们预计在2006年,皮克斯公司将有8亿到1 0亿美元存在银行里,而且这一款项完全是我们作品的净收入。”现在又该是史蒂夫向迈克尔·艾斯纳提议重新谈判、重修协议的时候了,而且这一次又是完全按照史蒂夫的时间表进行的。在2004年1月史蒂夫与迪士尼公司谈判终止后,以丰富多彩的行话、俚语著称的商业杂志《综艺》就报道:“皮克斯公司把‘迪士尼王国’打‘瘸’了,以至于在接下来的10个月里,‘迪士尼王国’都走不了了。”史蒂夫也嘲弄似的说:“迪士尼公司如果不能够与皮克斯公司分享将来的成功将会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啊。”艾斯纳对这件事情的评论还是相当得体的,他称赞皮克斯公司动画电影制作组在约翰·拉塞特的带领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他希望皮克斯公司在将来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迪士尼公司非常愿意在基于双方都接受的协议条款下继续合作。”他宣称。他也承认:“皮克斯公司非常明白它自己正在走的路,它也会很快成长为一家独立的公司的。”可以看出,艾斯纳所用的“非常明白”这个词指的是,他已经承认了史蒂夫的政策决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到这个时候,皮克斯公司的5部电影在全世界的票房收入已经达到了25亿美元,销售出去了价值达到1. 5亿美元的DVD光盘和录像带。虽然这种势头可能很难维持,尤其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没有了迪士尼公司的支持,但皮克斯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毕竟达到了每年30%。然而,在这场“巨人之争”中,两个人都既是获胜者,又是失败者。迪士尼公司失去了巨额的收入,而史蒂夫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合作伙伴。这场“巨人之争”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尽管艾斯纳对两家公司的冲突表现得语气平和,但乔布斯和艾斯纳之间就像艾斯纳和奥维茨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他们“互射沾有毒液的箭”、“互相投掷石块”、互相凌辱,就好像真的在进行一场战争一样。然而,史蒂夫的胜利又是一种“苦乐参半”的局面。他、约翰·拉塞特和皮克斯公司的全体员工都会有一种尊严被损害的感觉,因为他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巴斯光年和伍迪以及《玩具总动员》的其他角色融入迪士尼公司动画电影制作组的作品《玩具总动员3》里。迪士尼公司有权这样做,因为根据两家公司签订的协议条款,皮克斯公司所有动画电影的续集拍摄权利都归迪士尼公司所有。更为糟糕的是,荏2005年1月艾斯纳宣布——他就好像一直在寻找着机会深深地“扎史蒂夫一刀”似的——两家公司将对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3》的剧本进行创作竞赛,但结果是迪士尼公司一位初学者赢得了竞赛的胜利。一位初学者竟然打败了皮克斯公司!史蒂夫与艾斯纳的冲突让人想起了奥维茨与艾斯纳的冲突,这时罗伊·迪士尼闯了进来,他也给了艾斯纳重重的一击。“在一年多以前,”罗伊说,“我就警告过迪士尼公司董事会,我们认为迈克尔·艾斯纳在与皮克斯公司的关系上处理得不恰当,我们也说过这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已经相当危险了。”最后,史蒂夫赢得了关键的一场战争。艾斯纳将会比原先预定计划提前一年下台,迪士尼公司新的首席执行官鲍伯·艾格将有可能更好地处理两家公司之间的关系,并引领两家公司朝着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与此同时,即使没有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公司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下几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不论将来发生了什么事,不论皮克斯公司是与迪士尼公司携手前行,还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史蒂夫·乔布斯都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不论是谁执掌迪士尼公司,他也是一家综合性两业公司的总裁,他也就不可能成为动画电影界“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的头衔应该归史蒂夫·乔布斯。当然,即使史蒂夫是站在了约翰·拉塞特的肩上才拥有了这样的荣誉,人们也动摇不了他的辉煌地位。史蒂夫成了不折不扣的电影业界巨人。即使是站在奥林匹斯山的希腊诸神,也免不了会受到伤害。即使史蒂夫是—个大人物,有着巨额的财富和辉煌的成功,也免不了受到各种灾祸或疾病的缠绕,这一点他和普通人一样。在—个星期天,也就是2004年8月1日,史蒂夫·乔布斯给他的朋友、同事和雇员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这样的:我的同伴们:我个人有一则消息非常想告诉你们,我想要你们亲自从我这听到这则消息。在这个周末我在医院做了一个成功的手术,医生把我胰脏上的恶性肿瘤切除了。我患的是一种叫做胰岛细胞神经内分泌瘤的罕见胰脏癌,在医生每年的胰脏癌诊断病例中,患病概率只有1%,若能够即时诊断(我的就是),可以由外科手术摘除肿瘤并得到治愈。另外,我已不需要接受任何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了。病例中最常见的胰脏癌叫做胰腺癌,到目前为止这种癌还不能治愈,而且从确诊开始,病人也只能存活大约一年左右。我之所以提一下这一点是因为,当人们听说“胰腺癌”的时候,往往就认为这是不治之症了,我要感谢上帝,因为我得的不是这种病。我会在8月份里静心修养,预计在9月份就会重返工作岗位。我不在的这段时间,我已经要求副总裁蒂姆·库克负责苹果公司的日常事务了,因为苹果公司不能“一日无主”。在8月份,我要是有什么事情还会给你们打电话的,我希望在9月份就能见到你们了。史蒂夫在信件的最后,史蒂夫为了说明他还没有失去销售技能和幽默感,他又加上了一句附言。附言:我是在医院的病床上,用我17英寸的强力笔记本电脑和Airport Express无线联网设备给你们发这封电子邮件的。在美国,每年都有3.2万人被查出患的是胰腺癌,像史蒂夫那种胰脏癌也就有几百例。当发现这种胰脏瘤,并完全切除后,病人就可以正常生活了,但这也不是完全可以保证的,霍华德医生强调说:“你可以说有100多人是这种情况,但你不能说人人都是这种情况。这其中可能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具体比例是多少呢?据调查,得这种病的人有50%可以活5年以上。史蒂夫预计他可以提前回到工作岗位也绝不是白日做梦。在9月初,也就是他手术过后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又出现在苹果公司的会议上,他又显得活力四射了,就好像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样。虽然史蒂夫与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建者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之间的矛盾怎么也无法愈合,但至少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两人又有了接触。沃兹还对他的老朋友说:“你看上去气色好多了。”史蒂夫在手术后如此迅速地回到工作岗位的原因在几个月后就明了了:苹果公司要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推出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延续iPod播放器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史蒂夫那种有点离奇的梦想——把计算机产业从微软公司那里“挖”过来。当然,任何熟悉史蒂夫·乔布斯创业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有着实现自己离奇梦想的方法。13 辉煌时刻一大批他的仰慕看、众多的投资者、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数以亿计的电影爱好者和数字化时代的年轻人都已经交得没有耐心了,因为他们都想看看史蒂夫下一步将征服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2005年开始的时候,史蒂夫又出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苹果公司iPod播放器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史蒂夫也将会出现在旧金山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展示会上。他已经完全战胜了胰脏肿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还向他以前的老对手杰夫·拉斯金宣告了这件事。皮克斯公司也依靠《超人特工队》获得了巨大成功,这部动画电影荣获了那一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在奥斯卡颁奖晚会上,史蒂夫第一次表现出了谦卑有礼的态度,他让这部动画电影的编剧兼导演布拉德·伯德出现在了聚光灯下,接受奥斯卡的颁奖。史蒂夫在公众中的声誉也达到了一个极点。成为一名善于展示的能手的一个标志就是,他能让面前的观众感到炫目,他能够展示,他最具魅力的一方面,他能够让观众热情赞美他所创作的作品,他也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演讲让观众很长时间都在回味他那迷人的风采。一位福音传道者还可以做另一件事情:他能信心百倍地向别人传道,以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史蒂夫·乔市斯就属于数字化时代典型的“福音传道者”。他也能够信心百倍地向用户推介他的麦金托什机,让那些对电脑不了解的,不相信的人都认识到麦金托什机的“魔力”。但要做到这一点,也要注意,你的产品得是“过硬”的!在2005年1月,史蒂夫·乔布斯不再采用原来的策略向用户销售没有多少软件支持的麦金托什机了,也不采用老一套的市场管理模式和具有1984年风格的销售广告了,他也放弃了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里只依靠自己精彩的口头表演来吸引用户的做法。自从麦金托什机在1984年推向市场以来,苹果公司也真该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了。回溯到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当时史蒂夫的好朋友、亿万富翁拉里·埃利森就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将会使个人电脑更加复杂,这种电脑会使用价格昂贵的处理器和复杂的操作系统。最终,人们想要拥有的个人电脑就是那种什么事情都能处理的电脑,这种电脑可以被称做“精简型电脑”:这是一种简单的,可以使用浏览器浏览互联网的电脑,而且这种电脑还应该装配存储量巨大的硬盘,以储存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文件。当然,苹果公司的麦金托什机在很多方面是具备这些特征的:在这一点上,麦金托什机就像是汽车产业界的“宝马”,它有着能量巨大的微型处理器,视频技术先进,而且在市场上销售的电脑中,它的页面设计功能和图像处理功能是最好的。多年以来,苹果公司唯一获得成功的商业部门就是负责高端图像处理和出品的部门。苹果公司一直对这种技术情有独钟,也从来没有降低产品价格,而且还经常扩展它们的功能。在这些技术之中,苹果公司的视频技术是最前沿的。假如说拉里的预言是正确的,在将来,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都是可以高速(或者使用宽带)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电脑的软件包也会弃之不用,会被一种指令的程序所替代。最重要的“应用程序”将会由一些门户网站,比如雅虎或Google提供。如果苹果公司能成功的话,它也能生产出“精简型电脑”,让用户更好地体验苹果电脑的魅力。苹果公司要采取的第一步就是创建属于苹果公司的门户网站,iTunes音乐商店是苹果公司迈出的第一步,随后还会出现iMovies电影商店、iCtuds贺卡商店和iPhotos图片商店。要想使用这些应用程序,通过操作连接互联网的麦金托什机就可以做到,苹果公司的员工通过创建这些应用程序也会有一种已经建立了自己“社区”的感觉。当iTunes音乐商店推向市场之后,接下来还应该采取一些更好的方案,因为iTunes音乐商店不仅支持麦金托什机,还支持其他个人电脑,它可以引导使用iPod播放器的用户从其他电脑的操作环境中转移到苹果电脑上来。苹果公司与惠普公司签订协议,生产基于微软操作平台的,印有惠普公司商标的iPod播放器。(但后来该协议没有执行下去。)虽然惠普公司从来没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但史蒂夫一直也没有放弃与其他公司合作推出新版iPod播放器。在微软公司总部雷德蒙德,技术人员研发出了MSN网络服务系统,还有其他一些终端用户应用系统,他们对苹果公司的一些技术发展并没有太注意。然而,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开发的服务系统有很大的不同。苹果公司的服务系统是面向客户的,以娱乐为主;微软公司则缺乏这方面的吸引力,它似乎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在这方面,苹果公司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开创自己的道路。很快,苹果公司研发出了一种互联网浏览器——Safari(取“旅行家”之意),随后把它推向了市场,麦金托什机现在可以不使用微软公司的IE浏览器也能浏览互联网了。史蒂夫在重返苹果公司后与微软公司签订的协议也不像当时那么重要了。现在,苹果公司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可以在一个叫做“,Mac”网站上找到,苹果公司的这个门户网站为麦金托什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包括网络硬盘存储、文件备份和软件自动升级)。苹果公司还有它的龙头产业——“iPod王国”。价格便宜的音乐播放器的成功让史蒂夫改变了对每件事的看法。在苹果公司新研发的G5高端电脑销售状况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iPod播放器的销售量对苹果公司2005年度的财政状况影响重大,现在,iPod播放器的销售额仍然与苹果公司电脑的销售额不差上下。史蒂夫也开始考虑,以后的路到底该如何走呢?“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时代,”吏蒂夫在2005年初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我们不用胶卷就可以拍照,而且还能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还可以把文件存储在能随身携带的音乐播放器上。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体现在你的汽车和厨房里。苹果公司要尽最大努力研发出能够让用户满意的高科技产品,我们还要教会他们怎么样使用这些高科技产品。软件是相当关键的一部分,事实上,软件就是用户的使用经历。既然史蒂夫想要成为数字技术的传播者,他就应该努力开拓,然而,现在传统的个人电脑价格还是那么便宜,微软公司还是“软件之王”。史蒂夫如何改变这一切呢?第一步就是研发出eM8c产品,这种型号产品的特点是整合了电脑主机和显示器,把它们装配在一起,然后再装配上一个键盘和一个鼠标,但不把这两个设备放在机箱里边。这种设计理念是个人电脑一个非常流行的设计方案,iMacG5电脑就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案。这种型号的电脑还采用平板设计方案,配置了速度最快的处理器,主机和显示器装配在同一个单元里。这种设计方案是非常成功的,但所有这些都还是一种预言。毕竟,麦金托什系列机的价格还是比普通的个人电脑贵得多,苹果公司所做的重点应该是推动更多的用户加入到使用麦金托什机的行列中来。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