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临时航空兵团一部在承德,主力转场至天津,协同地面部队进攻,并随时准备与中国空军作战。由于北平市内日本侨民尚未迁移完毕,而且前面所发最后通牒的期限是28日正午,因此驻屯军决定将攻击时间推迟至28日执行;同时,决定在对北平发动总攻之前,于27日对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第29军驻军发动袭击。28日上午8时,日军步兵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南苑第29军营房展开进攻,主攻部队第20师团由南苑东南角和西南角展开攻击。集结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同时向南苑进攻,切断南苑守军的北平方向的退路。在日军陆军及航空兵协同攻击下,南苑守军第29军特务旅2个团、第38师114旅2个团及师部特务团、骑兵第9师3个团,以及高炮营、装甲汽车大队等共计约2万人左右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通信设备很快被炸毁,联络中断,指挥失灵,部队各自为战,秩序一片混乱。至下午1时,南苑战斗结束。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在混战中壮烈殉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向北平方向突围时,于大红门附近受敌截击,也英勇牺牲。当南苑战斗激烈之际,已经进到涿县地区的第132师第1旅和第2旅,在师长赵登禹连发电报催促增援的紧急关头按兵不动,贻误了战机。当南苑战斗进行之时,第37师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因丰台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已前出到南苑与北平之间担任阻击,丰台只有少数日军守备,因而在第37师的攻击下受到损失。南苑战斗结束后,当日下午3时,驻屯旅团返回丰台,将攻击丰台的第37师部队击退。此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也已攻占了清河镇,驻防该地的冀北保安部队第2旅退至黄寺。日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沙河。28日下午2时,宋哲元召开军政首脑会议,讨论部队行动问题。会上决定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当日晚,宋哲元率第37师离开北平赴保定。宋到达保定以后,于30日电报蒋介石,提出:“刻患头疼,亟宜休养”,并将第29军军长的职务交冯治安代理。29日拂晓,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进攻北苑与黄寺的独立第39旅和冀北保安部队。战至下午6时,黄寺被日军攻占。30日,在日军操纵下成立了伪政权北平维持会,在北苑的独立第39旅旅长阮玄武投敌,在城内的独立第27旅亦被日军解除武装,张自忠躲进德国医院。北平沦陷。当日军主力大部集中北平作战时,留在天津的日军除驻海光寺的军司令部及直属5个步兵小队外,还有步兵3个大队、临时航空兵团和兵站各部队,全部兵力约5000人。他们分散守备在天津总站、东站、东局子飞机场和日本租界等处。第29军在天津地区的部队尚有第112旅(驻小站)、独立第26旅(驻马厂一带)。天津的防务由第38师副师长兼市公安局局长李文田负责。廊坊被日军占领后,平、津间交通已断,天津局势紧张。李文田于28日下午7时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对日作战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师属手枪团团长祁光远、市政府秘书长马彦罛、天津市保安队队长宁殿武、天津警备司令刘家鸾、第112旅旅长黄维纲和独立第26旅旅长李致远。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应立即向天津日军发动攻击。最后李文田决定了攻击战斗部署:以天津保安队1个中队在宁殿武队长指挥下攻取东车站;手枪团配属独立第26旅1个营和保安队3中队,在祁光远团长指挥下攻取海光寺日本兵营;独立第26旅配属保安队第2中队,由李致远旅长指挥攻取天津总站及东局子日军飞机场;天津市武装警察负责交通、通信联络。攻击时间为29日凌晨1时,总指挥部设在西南哨门。29日凌晨1时,各部队按照指定任务同时向日军发动攻击。由于采取了突然袭击手段,因此攻击开始后进展较为顺利。独立第26旅迅速攻占了总站及东局子飞机场,烧毁了10余架日机,并攻进航空兵团司令部,缴获了大量机密文件(包括日陆军航空兵正在使用的电报密码本等)。事后日本参谋本部追查这一重要失密事件,航空兵团参谋长今泽舍次郎大佐及有关人员均被撤职查办。保安队第1中队也很快攻占了东车站。惟海光寺日军由于工事坚固、炮火猛烈,未能攻克。战斗至当日下午,日军临时航空兵团开始对中国军队及其驻地进行轰炸。在日军飞机轰炸和其地面部队火力反击下,第38师各部队间联络中断,指挥失灵,形成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损失越来越大。增调的援军第112旅又迟迟不到,于是李文田部队在当日下午3时开始撤退,天津沦陷。第29军进攻天津日军时,驻通县的伪冀东保安队在张庆余、张砚田的率领下反正。张庆余是伪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指挥,张砚田是第2总队指挥。该部原系于学忠的两个团。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张庆余曾秘密派人与第29军联系,商定在开战时举行起义。29日凌晨2时,该保安队向驻通县的日军和伪冀东自治政府发动突然袭击,捉获了伪主席殷汝耕,击毙了日军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及所属日军数十人,并消灭了日军守备队、汽车队大部和全部日本顾问,也牵连杀死了一些日本侨民。然后于下午4时撤离通县,带着殷汝耕,准备将其送往北平;但当到达北平附近时,保安队得知第29军已全部撤退,只好经北平西郊向保定方向转移。转移途中,在北苑、西直门之间遭到日军的袭击。混乱中,殷汝耕逃走。第29军的第38师在天津的反击和通县伪冀察保安队的起义,使日本遭到一定的损失。日本“中国驻屯军”为解除后方的威胁,急令第20师团第39旅团长高木义人率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回援天津,同时向关东军求援。关东军立即派兵力约1个大队的先遣队赶赴天津;随后又以第1师团的第2旅团为基干,配属了炮兵、骑兵及工兵,组成第2混成旅团,车运天津增援。增援日军相继于7月30日至8月1日到达天津。此时,天津地区的中国军队已撤至静海以南地区,北平地区的中国军队已撤至涿县、固安、永清以南地区。日军占领平、津后暂停进攻,拟俟第二批侵华日军的3个师团到达后再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055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平津作战简析TOP----------------------在平津作战中,第29军广大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击,曾出现许多感人事迹。如第219团团长吉星文多次率部以肉搏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负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指挥战斗。但第29军主力在北平地区仅战斗1天即遭重创,牺牲高级将领2名,伤亡官兵5000余人,被迫放弃北平。北平作战中歼灭日军甚少。据日军统计,仅死伤511人。连同天津作战,据日本军方当时发表的数字,自7月27日至8月3日,日军不过死伤1233人(其中军官89名)。日军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地、空协同作战火力异常猛烈,固然是中国军队迅速失利的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第29军最高领导对情况判断失误。他们既未认清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又不理解国内形势的发展及亿万军民强烈要求抗战的意愿,企图委曲求和,希图局部解决,维持冀察的原有局面,以致丧失了宝贵的时间,且未作充分、有力的战备和应有的部署。宋哲元到达保定后,于7月29日致电蒋介石请求处分。其电文是:“哲元身受国家重托,自主持冀察军政以来,日夜兢兢于国权保持,乃至卢案发生,终不能达到任务,实有亏于职责,并负钧座之属望,拟请予以处分,以免贻误,而挽国危。”宋哲元在8月3日公开对外发表《我军抗战经过》,文中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及平津作战经过后又自责“处置不当,实应受国家严重处分”,〔说明宋哲元已认识到自己对平津作战失败负有责任。“七七”事变发生时,宋哲元正在山东乐陵家乡,得知事变发生后并未返回部队。当中央已派出第26路军及庞炳勋、高桂滋部北上支援其作战,并于7月9日、10日两次电催后,才于11日离开家乡。但作为华北最高军政长官,他既未返回华北军政中心的北平去筹划抗战,也未到中央令其开设指挥部的保定去指挥部队,却去天津与日军新任的司令官香月清司进行求和的接触、谈判。7月15日、17日,何应钦两次致电宋哲元,分析日本和谈阴谋及形势之严重,令其在北平、南苑、宛平集中兵力、构筑工事,作持久抵抗之准备,但宋哲元无动于衷。当他接受了香月清司的无理要求,将第37师撤出北平、禁止中国人反对日本侵略,而日军仍向苑平第29军进攻时,仍未采取任何有效的战备措施。宋哲元接到何应钦15日要其“切实注意计划”的电报后,曾令秦德纯拟制了一个防守北平的局部作战计划(其内容基本上是7月28日作战命令中第一路军部分),作为预先号令发给高级将领。但由于中央和地方实力派的矛盾,由于诸将领中存在着主战和主和两派,相互争执不下,而宋哲元又是主和的。在这种情况下计划根本无法执行,形同废纸(这种和、战不一的情况,在南京政府中也存在)。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日军发动进攻时,第29军并不清楚日军究竟有多少兵力,更谈不上了解日军的作战计划和主要突击方向,就连一般的判断都没有。平津之战展开以后,军部对28日南苑战斗的情况不了解。直到当日下午,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逃回城内才知道了南苑战斗已经失利。28日下午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留张自忠在北平与敌周旋,宋哲元到保定。但北平所留部队和天津的第38师、察哈尔省的第143师究竟应该如何作战,并没有明确决定,实际上是交由张全权处理。张于29日到冀察政务委员会就职后并未指挥部队作战。这天北苑和黄寺战斗正在进行。位于天津的第38师是听到南苑战斗并收复丰台的传闻后才于29日对日军发动攻击的。通县伪军反正也是在与第29军毫无联络的情况下发动的。在28、29两日平津地区展开大规模作战期间,位于察哈尔省及南口至张家口铁路沿线的第143师部队竟然没有任何行动。这些事实都说明当时第29军指挥方面的混乱程度。我们从卢沟桥事变前后第29军的全部情况来看,平津之战迅速失败,与其说是军事上指挥不当,不如说是其领导人幻想苟和的结果。这种幻想苟和的思想贯串在卢沟桥事变以来的全过程。甚至28日军事会议的决定仍然是幻想苟和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在日军进攻、平津危急的情况下,宋等只率第37师后撤,而其余部队未动,让张自忠留北平与敌周旋呢?这实际上还是想满足日军最后通牒中所提的要求,幻想求得日军停止进攻,维持冀察原局面。他们不了解日军最后通牒中所提要求仅仅是发动全面战争一种形式。即使是完全承诺了日军的要求,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仍然是要进行下去的。这是从平津之战迅速失败中应总结的历史教训。附表2-4-1平津作战中国军队战斗序列表(1937年7月)冀察绥靖公署主任、第29军军长宋哲元第29军副军长秦德纯、佟麟阁参谋长张樾亭—特务旅旅长孙玉田第37师师长冯治安第109旅旅长陈春荣第110旅旅长何基沣第111旅旅长刘自珍独立第25旅旅长张凌云第38师师长张自忠第112旅旅长黄继纲第113旅旅长刘振三第114旅旅长董会堂独立第26旅旅长李九思第132师师长赵登禹第1旅旅长刘景三第2旅旅长王长海独立第27旅旅长石振纲独立第28旅旅长柴建瑞第143师师长刘汝明第1旅旅长李金田第2旅旅长李曾志独立第40旅旅长刘汝明(兼)独立第29旅旅长田温其保安旅独立第39旅旅长阮玄武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第1旅旅长张德顺第2旅旅长李殿林骑兵第13旅旅长姚景川冀北保安队司令石友三第1旅旅长陈光然第2旅旅长吴振声注:第143师未参加平津之战,其他各师有的旅也未参战。附表2-4-2平津作战日军战斗序列表(1937年7月下旬)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参谋长桥本群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步兵第39旅团高木义人步兵第40旅团山下奉文独立混成第1旅团酒井镐次独立混成第11旅团铃木重康驻屯步兵旅团河边正三。----------------------056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平、津沦陷后的形势TOP----------------------第29军从北平撤退的消息传到南京后,蒋介石于7月29日上午和下午召开了两次特别会议,讨论了第29军从平、津撤退以后政府的方针,决定派徐永昌为保定行营主任,将平汉、津浦铁路北段划为第一战区。蒋介石自己兼任战区司令长官,统辖5个集团军: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担任任丘县以东、惠(丰桥)保(定)线阵地防御;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担任平汉线方面作战;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担任胶济路方面作战;白崇禧集团担任浦口以北、兖州以南、砀山以东至海州地区的防务;顾祝同第5集团军担任鲁西运河以西至黄河南岸的防务。令刘汝明所部和高桂滋所部合编为察省守备军团,以刘汝明为总指挥,负责收复绥东、察北;汤恩伯军向宣化、怀来集结为预备军。以上察省守备军团和预备军统归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骑兵第6师归马占山指挥,集结于大同。骑兵第3师与骑兵第7师合编为骑兵军,何柱国为军长,使用于察北地区。会后,蒋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在军事上说,宋(哲元)早应到保定,不宜驻在天津。余自始即如此主张。余身为全国军事最高长官兼负行政责任,所有平津军事失败问题,不与宋事,愿由余一身负之。余自信必能尽全力负全责,以挽救今后之危局。须知平、津情势今日如此转变,早为国人有识者预想所及。日人军事政治势力之侵袭压迫由来已久,故造成今日局面,绝非偶然。况军事上一时之挫折,不得认为失败,而且平津战事不能算为已经了结。日军蓄意侵略中国,不惜用尽种种之手段,则可知今日平、津之役,不过其侵略战争之开始,而决非其战争之结局。国民只有一致决心共赴国难。至宋个人责任问题,不必重视。”谈到今后对日方针时,蒋说:“自卢沟桥事变发生,余在庐山谈话会曾切实宣告:此事将为我最后关头之界限,并列举解决此事之最低立场,计有四点,此中外所共闻,绝无可以变更。当时余言我不求战只在应战。今既临此最后关头,岂能复视平津之事为局部问题,任听日军之宰割,或更制造傀儡组织。政府有保卫领土主权与人民之责,惟有发动整个之计划,领导全国,一致奋斗,为捍卫国家而牺牲到底。此后决无局部解决之可能。国人须知我前次所举之四点立场,实为守此则存、逾此则亡之界限,无论现时我军并未如何失败,即使失败,亦必存与国同尽之决心,决无妥协与屈服之理。总之,我政府对日之限度,始终一贯,毫不变更,即不能丧失任何领土与主权是也。我国民处此祖国之存亡关头,其必能一致奋斗到底!余已决定对于此事之一切必要措置,惟望全国民众沉着谨慎,各尽其职,共存为国牺牲之决心,则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也。”中国军队按照29日蒋召开的特别会议决定的部署,于8月上旬迅速进行调整。7月30日,驻绥东地区的第13军汤恩伯部向张家口挺进。8月2日,担任察南地区防御的傅作义、刘汝明、汤恩伯决定,将察南地区防御分为两个部分:汤部担任南口至赤城方面的防务,刘部担任张家口方面的防务。8月5日,汤部第13军第89师主力进到居庸关和南口,骑兵第1军进到绥东地区。宋哲元部第1集团军整编后展开于津浦路北段地区。刘峙部第2集团军向保定、石家庄线集结,其中第26路军孙连仲部进到琉璃河、马头镇地区展开防御。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占领平、津后,于8月1日决定主力集中在平津地区,保住北宁铁路,一部占领长辛店及独流镇,防备中国军队的反攻,以等待国内师团到来后再向华北内地发展进攻。根据这一方针,日军以第20师团主力占领长辛店,掩护全军集中;驻屯旅团集结于丰台和南苑;独立混成第11旅团集结于西苑附近,向南口方面警戒;混成第2旅团占领独流镇附近,掩护全军集中;军直辖步兵第77联队保护北平。----------------------057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日本政府放弃“不扩大”方针TOP----------------------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战火由华北蔓延到华中,战争由局部发展到全面。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武装侵略中国政策的必然趋势。在日军即将占领北平、天津的7月29日,日本参谋本部制定出《对华作战计划》,就已准备将战争扩大到华中。其作战方针规定:“根据情况,以一部分兵力在青岛及上海附近作战”。8月9日发生了“大山勇夫事件”。10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确定向上海派遣陆军部队。13日,日本政府再次召开内阁会议,会后以内阁官房长官谈话的形式发表了在上海方面采取行动的声明。就在这一天,中、日两军在上海发生冲突,淞沪战役随即展开。8月15日,日本政府公布了《帝国政府声明》,污蔑中国“轻侮帝国,非法暴戾已极”,称扩大对华作战是“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明确提出了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根本排除中国的抗日运动和消灭妨碍“日、满、华三国间融和提携”的“所由发生之根源”。这实质上是一篇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宣言书。接着,日本政府于17日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放弃以前“不扩大”方针的决议:“一、 放弃以前所采取的不扩大方针,筹划战时形势下所需要的各种准备对策。二、为了适应事态扩大的经费支出,在9月3日前后召集临时议会。”8月21日,参谋本部决定,除已向华北派出的第20、第5、第6、第10师团外,再增派第16、第108、第109师团。8月24日,又增派第14师团至华北。同日,日本内阁通过动员案,并于8月31日组建成华北方面军。日本海军则于9月5日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日本政府为了使全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在上一届特别议会结束还不到1个月,便于9月3日又召开第72届帝国议会。在5日的议会上,近卫首相作了施政方针演说,提出:“对中国军队断然采取行动,积极而全面地给以重大打击”,尽可能迅速地给中国军队以彻底的打击,使其丧失战斗意志;“中国方面如仍不觉醒,继续顽固抵抗,则日本长期战斗下去亦在所不辞”。这次议会标志着日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以全力侵略中国。在11月间,日本设立了作为战时最高统帅机构的“大本营”。至此,日本已完成了全国的战时体制。----------------------058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中国大本营的设立和战略方针的确定TOP----------------------中国政府为了应付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坚持长期抗战,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开始筹组指挥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机构。军政部在7月下旬拟定了大本营组建及各战区划分的方案。平、津失陷后,大本营的组织机构已秘密地逐步形成,战争指导方案也在酝酿和讨论之中。7月底,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召开国防会议。会议除军事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和部分地方高级将领外,还邀请中共代表参加。8月9日,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前往南京出席国防会议。毛泽东针对当时日军正准备在华北扩大侵略战争的形势,向国防会议提出了《对国防问题的意见》,由周恩来等交给了国防会议。其主要内容为:“甲、第一防线张家口、涿州、静海、青岛等处,重点在张家口,应集中第一次决战兵力。乙、第二防线保定、大同、马厂、潍县等处,应集中优势兵力,相机增援第一线,并准备第二线决战。丙、至太原、石家庄、沧州等处,仅能作第三防线,决不能只顾此线而不集中兵力于第一二线。丁、目前关键是第一防线。戊、总的战略方针暂时是攻势防御。应给进攻之敌以歼灭的反攻,决不能是单纯防御。将来准备转变到战略进攻,收复失地。己、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发动人民的武装自卫战,是保证军队作战胜利的中心一环。”8月11日,中共代表团出席了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召集的会议,又向会议提交了《确立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提案的要点是:“1. 战略的基本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但应抓住适当时机予以全线之反击,而根本地把日寇从中国赶出去。2. 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3. 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应在决定的地点,适当的时机,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与兵器,实行决然的突击,避免持久的阵地消耗战。4. 在必要的战略要点或政治经济中心,设立坚强之工事,并配置足够的兵力,以钳制敌人。5. 一切阵地的编成,避免单线的构筑,而应狭小其正面,伸长其纵深。在守备部队的作战要领,亦应采取积极的动作,一般的应反对单纯的死守的防御,只有积极的动作起来,才能完成守备的任务。6. ……在战役的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7. 广大地开展游击战争。其战线应摆在敌人之前后左右,以分散敌人,迷惑敌人,疲倦敌人,肃清敌人耳目,破坏敌人之资财地带,以造成有利条件,有利时机,使主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只有在上述作战原则之下,才是保持持久战的有效方法和消灭敌人,取得抗战胜利的手段。”周恩来、朱德还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指出:中央方针系全局布置,加紧华北抗战甚为正确,依此坚强决心。进行整个部署,动员全国军民,方可得最后胜利。周恩来认为:主战场在华北方面。作战方针上应展开于黄河北岸抗战,否则交通运输有被敌截断之可能,所以第一、二战区要培养独立持久的能力。在华北由阵地战转为平原与山地之扩大运动战。正面防御不可依赖一线及数线之阵地。因我兵力不如敌人,突破一线则影响第二线。所以正面宜筑集团工事,这样虽突破一点而不影响其他,而由侧面扰乱之。其次用游击战术,交通大道则坚壁清野,在其侧面山地则不退,且组织民众,以军事人才指导。周恩来对国防会议的职能、中央机关的缺点、预备军的使用与军区划分、部队编制和政治工作等方面也发表了极为正确的谈话。朱德在发言中指出:战略上需要持久防御,但在战术上应采攻势。正面兵力拥挤必受损失,必须伸至侧翼活动,因敌人作战不可离开道路。我则应离开道路以行运动战。敌必固守其后方阵线,故我宜尽量破坏其后方。游击战为抗战中之重要者。破坏敌人后方,牵制敌人,敌不能不以大兵力守其后方。朱德对战时政治工作、战区划分、预备军的动员与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叶剑英在发言中指出:战略上虽采内线,但战术上仍应取外线,随时包围敌人。所以集团防御战争、广大游击战争、广大民众之运动战应以此原则进行作战。叶剑英认为:日军战略展开,必先取得上海、青岛、天津、北平和张家口五点。我之重点应置于平绥线,可破坏敌人整个计划。叶剑英还对战争持久问题、武装民众问题、粮食供应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出席会议的还有山西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湖南省主席何键、第5路军副总司令白崇禧、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湖北省主席黄绍、云南省主席龙云、前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等。这次国防会议是采取谈话会形式。山西省主席、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于8月2日抵南京参加会议。但因华北战局紧张,他未参加正式会议,于8月6日下午5时将意见发表后便急忙离南京赶回山西。他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在政略上抵抗日本的侵略,在战略上实行持久战。在战术上求得第一次会战的胜利,以正世界视听,尔后再将军队疏散,实行持久战。在战斗时避敌火力,利用地形,使其飞机、战车、大炮失去作用。刘湘发言指出:“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日本人的军事力量虽然比较我国为优,但必须利用交通线,始能发展其所长。离开交通线,其军队调动难,给养补充更不容易。我等只要采取正规、游击两种战术,在交通线两侧与前后方,与敌周旋,即作持久战……由中日战争发展到国际战争,是可能的。抗战最后胜利,必属我国。”他还说:“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12日,国民政府国防会议决定成立大本营,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行使三军最高统帅权。后因未对日宣战,成立大本营事未对外公开,实际上仍以军事委员会作为抗战最高统帅部。8月13日沪战爆发,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之领土主权,已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责任所在,自应尽其能力,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并维护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主权之任何部分。”15日,蒋介石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并正式组成大本营,将全国划分为4个战区(8月20日颁布时又增为5个战区)。国民政府于8月20日以大元帅蒋中正(即蒋介石)的名义下达了大本营训令第一、二号,颁布了《国军战争指导方案》(附后)和《国防作战指导计划》。在《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中指出:“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国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方案》规定了大本营的组织系统。在作战指导方面提出:“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因此将军令、军政、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划为六部,分担任务。各部应本主旨,适切运用,紧密连系,俾获最后之胜利,为共同一致之最高原则。”《方案》将全军分为5个战区:河北省和山东省北部为第一战区,蒋介石兼司令长官;山西省、察哈尔省、绥远省为第二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江苏省长江以南和浙江省为第三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福建省、广东省为第四战区,何应钦兼司令长官;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南部为第五战区,蒋介石兼司令长官。《方案》中指出:“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预期第一期作战到1937年10月下旬为止。对此期间内各战区、海军、空军、各预备军及直属部队、后方勤务部队的作战任务以及政略、财政、经济、宣传、民众组织训练都作了规定。《国防作战指导计划》中有关作战指导方略、军队运用、战区划分等内容与《战争指导方案》完全一致,对各战区的作战任务又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于当时的战场主要在华北和淞沪地区,所以对第一、第二、第三战区的作战任务规定得更为具体。《国军战争指导方案》和《国防作战指导计划》确定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但由于日军进攻猛烈,战争发展迅速,形势变化很快,对各战区所规定的某些作战任务未付诸实施,因而失掉实际意义。在举行国防会议期间,国民党于8月12日召开了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防最高会议,作为战时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构。蒋介石为这个会议的主席。按照其职责,他可以不按平时的程序处理一切事务。至此,中国也进入了战时体制。四、 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与红军改编战争形势迅速发展,使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迅速建立起来。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在庐山与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继续谈判。蒋介石宣布承认陕甘宁边区,但在红军改编方面尚有分歧,谈判陷于僵局。淞沪战役展开后,蒋介石于8月19日表示同意中共方面的主张,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并发表了红军改编的命令。9月22日,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他说:“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且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惟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予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和蒋介石的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毛泽东对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的建立作了高度的评价。他在9月29日发表的《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共产党的这个宣言和蒋介石氏的这个谈话,宣布了两党合作的成立,对于两党联合救国的伟大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根据与国民党所订协议,于8月22日将在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第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下辖各师的领导干部是: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第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参谋长周士弟,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整编完了后,八路军即东渡黄河,进入华北前线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发令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共编4个支队:第1支队,司令陈毅,副司令傅秋涛;第2支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粟裕;第3支队,司令张云逸(兼),副司令谭震林;第4支队,司令兼政委高敬亭。1938年5月,新四军挺进苏南,在大江南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附录:大本营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1937年8月20日)大本营训令令字第一号兹颁《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仰即遵照实施之,此令。大元帅蒋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国军战争指导方案一、 本大元帅受全体国民与全党同志之付托,统率海、陆、空军及指导全民为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及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对于侵犯我国主权领土与企图毁灭我民族生存之敌国倭寇,决以武力解决之。二、 大本营之组织如系统表(见附表第一)。三、 大本营对于战争指导,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因此将军令、军政、财政、经济、宣传、训练划为六部,分担任务。各部应本主旨,适切运用,紧密联系,俾获最后之胜利,为共同一致之最高原则。四、 为统帅指挥之便利计,将全军区分为五个战区,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五、国军对敌第一期作战预期至本年10月下旬为止。各部在此期间内应达成如后之任务,以确立我第二期对敌作战之基础。甲,第一部第一战区迫近该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二、第三战区之作战得从容展布,但如敌军企图真面目与我决战时,则应毅然尽全力以防制之。第二战区打破敌军惯用包围行动之企图,使其对我第一战区不敢放胆施行正面之攻击,同时牵制热河以东之敌军,使其对青岛、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第三战区迅将目下侵入淞沪之敌陆、海军及其空军陆上根据地扫荡扑灭,以准备敌军再来时之应战,同时对于浙江沿海敌可登陆之地区,迅速构成据点式阵地,阻敌登陆,或乘机歼灭第四战区除对敌海、空军之扰乱成战备态势外,应充分准备参加第一期之作战。第五战区本战区之特性,为对敌强行登陆之作战,故以立于主动地位,确占先制之利,根本打破敌军登陆之企图,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一要义。纵使敌军一部先行登陆,务必迅速围攻而歼灭之,不使后续兵团借此为安全登陆之掩护,此为作战指导上之第二要义。必要时在指定地区的范围内,扼要固守,绝对限制敌军之进展,运用机动部队而歼灭之,以确保我国军南北战场连系之中枢。海军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以内之敌舰,并绝对防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空军空军应集中主力协同陆军先歼灭淞沪之敌(以敌舰及炮兵为主要目标),尔后任务另指定。第一至第四预备军除命令所指示者外,各依指定地区,迅速集中完毕后,根据各区前方会战之经验,各自实施(必要时可与中央各军事学校联络)适当之战时教育,并保有随时应战之机动性。诸直属部队与预备军同。后方勤务部队直接受第一部指导,适应各战区之要求,完成通讯交通诸设备,充实弹药器材各项补充。对积极运输之要领,务必分散配置,顾虑对空遮蔽,以免敌空军及炮兵之轰炸,且能不失时机补充前方,并考虑第二期作战之物资充足为要。乙,第二部政略内求社会内部之安定,以树立长期抗战之基础;外谋国际舆论之同情,使敌国受到孤立无援压迫。丙,第三部安定金融,整理税务,紧缩支出,筹发公债及募集外债。丁,第四部扩张产业,广辟资源,以极力讲求自给自足之方法。纵使国际间之交通被敌国遮断,我国军与民众战时生活上必需之资源,不因此而受重大之威胁。戊,第五部使民众晓然与抗战之重要,非努力抗战,即不能保我种族之生存,并使国际认识我国抗战系为保障世界和平,以期获得国际同情与援助。己,第六部以军事化之目的,组织及训练民众,使人人皆有为国牺牲决心与技能,并防止汉奸、间谍之暗中活动与蔓延。六、 为达成上项任务起见,如何策定方案、预定实施步骤,参谋总长督令第一部与各战区司令长官、海军司令、空军司令、各预备军司令长官、各直属部队长官等,分别详细核定候核,其余各部,即自行酌定。同时发表“大本营组织系统表”如附表第一,“国军战斗序列”如附表第二。----------------------059第三部分:“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中国军队防守华北的作战部署TOP----------------------平、津失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判断日军必将向中国内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为适应全面抗战的形势,迅速组建了新的统帅机构,划分战区,调整部署。当时判断日军进攻的重点(也即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在华北方面。而“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规定第一战区的作战任务是:“近迫该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以吸引其主力,俾我第二、第三战区之作战,得从容展布。但如敌军企图(以)真面目与我决战时,则应毅然尽全力以防制之。”第二战区的作战任务是:“打破敌军惯用包围行动之企图,使其对我第一战区不敢放胆施行正面之攻击,同时牵制热河以东之敌军,使其对青岛、淞沪之作战不能转用兵力。”中国统帅部对平绥铁路线十分重视,认为“平绥路为第二战区之生命线,亦中苏连络之生命线,更为我国军旋回作战之能实施与否之中枢线,应以南口附近为旋回之轴,以万全、张北、康保等地方为外翼。要固守南口、万全,国军作战方有生机;要攻略张北、赤城、沽源,国军方能展布。如南口、赤城、沽源之线始终为国军保有,则平、津方面之敌,决不敢冒险南下,故本战区之作战任务为:第一步,以该战区现有之兵力,最低限度必须固守南口、万全之线,以俟第一战区转移兵力之到达。第二步,第一战区转移兵力到达后,向赤城、沽源之线转移攻势。第三步,依战况之推移,对于山西东北方面,厚积兵力,以期永久固守。”为加强华北的防御力量,统帅部从8月上旬开始急向华北调集兵力,调整部署。至8月中旬,各部队的部署已基本上就绪。第一战区方面,以津浦路北段为右地区,由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部防御,部署于静海、马厂、固安、霸县、雄县地区;以平汉路北段为左地区,由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部防御,一部位于琉璃河、高碑店地区,主力位于房山、保定、徐水地区;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部为第1机动兵团,位于北平以西地区,准备策应平绥路上昌平、南口的作战。第二战区方面,以第35军、第13军等部组成第7集团军,由傅作义任总司令,汤恩伯任总指挥,部署于察哈尔地区,阻击沿平绥路东段前进的日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部,位于晋北地区,防御平绥路西段;阎锡山自兼总预备军总司令,位于太原地区。另外,第8路军(于9月12日改为第18集团军,划归第二战区)总指挥朱德部为第2机动兵团,部署于蔚县、涞源一带,准备策应平绥路上宣化及万全方面的作战,并负责袭击日军的后方。华北防御作战第一、第二战区中国军队的战斗序列如附表3-1-1、3-1-2。附表3-1-1中国军队第一战区指挥系统表(1937年8月初)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蒋介石(兼)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副总司令冯治安、万福麟第29军军长宋哲元、第37师师长冯治安(兼)第38师师长张自忠第132师师长王长海冀北保安队司令石友三冯治安(代)第67军军长吴克仁第107师师长金奎璧第108师师长张文清第53军军长第116师师长周福成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91师师长冯占海万福麟(兼)骑兵第4师师长王奇峰骑兵第9师师长郑大章第1军团(第26路军)军团长孙连仲第27师师长冯安邦第30师师长张金照第31师师长池峰城独立第44旅 旅长张华堂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第52军第2师师长郑洞国第25师师长张耀明军长关麟徵第3军第7师师长李世龙第12师师长唐淮源军长曾万钟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第17师师长赵寿山第47师师长裴昌会独立炮兵第7团团长张广厚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14军第10师师长李默庵(兼)第83师师长刘戡第85师师长陈铁军长李默庵第14军团(第27路军)第42师师长柳彦彪第169师师长武士敏第38军教导团军长冯钦哉第32军军长商震第141师师长宋肯堂第139师师长黄光华第142师师长吕济第15军第64师师长武庭麟第65师师长刘茂恩(兼)军长刘茂恩第40军第39师师长马法五补充团团长李振清独立第46旅旅长鲍刚军长庞炳勋独立骑兵第14旅旅长张占魁注:第29军于1937年9月6日扩编成第1集团军,下辖第59、第68、第77军以及第181师、骑3军。第59军军长张自忠,下辖第38师(黄维纲)、第180师(刘振三)。第68军军长刘汝明,下辖第119师(李金田)、第143师(李曾志)。第77军军长冯治安,下辖第37师(张凌云)、第132师(王长海)、第179师(何基沣)、第181师(石友三)、骑3军(郑大章)。附表3-1-2中国军队第二战区指挥系统表(1937年8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阎锡山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35军第211旅旅长孙兰峰第218旅旅长董其武第2补充团军长傅作义(兼)第17军第21师师长李仙洲第84师师长高桂滋(兼)军长高桂滋第61军第101师师长李俊功独立步兵第2旅旅长方克猷独立步兵第7旅旅长马延守第200旅旅长刘谭馥军长李服膺第66师师长杜春沂新编步兵第4旅旅长于镇河第206旅旅长孙福麟独立步兵第1旅旅长陈庆华新编步兵第5旅旅长安华亭新编步兵第6旅旅长王子修新编骑兵第2旅旅长石玉山第68军第119师师长李金田第143师师长李曾志军长刘汝明第13军第4师师长王万龄第89师师长王仲廉军长汤恩伯第19军第70师师长王靖国(兼)第72师师长梁春溥军长王靖国第94师师长朱怀冰第117师师长李兴中骑兵第1军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骑兵第2师师长孙长胜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骑兵第3师师长徐梁骑兵第7师师长门炳岳骑兵第10团军长何国柱炮兵司令周玳辖炮兵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第27、第28各团及战车防御炮营、装甲车队等空军北正面飞行支队(陈栖霞)辖第7大队及第28、第29两个中队,共有飞机63架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第115师师长林彪第120师师长贺龙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注: ① 晋北危急时,第14集团军从第一战区调至晋北,归第二战区指挥,参加该方面作战,并增加了郝梦龄的第9军。② 第61军军长李服膺于平型关战役后撤职,改由第72师师长陈长捷升任,该师师长改由梁春溥充任。③ 第13军军长汤恩伯并任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刘汝明任副总指挥。----------------------060第四部分:华北作战南口地区争夺战TOP----------------------平绥铁路自北平经察南的张家口、晋北的大同,至绥远西部的包头,是联系华北与蒙疆的大动脉。平绥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那一带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关隘重叠,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天险之一。从南口经居庸关后,从宣化到张家口,是一个东西狭长的盆地,平绥铁路纵贯其中,并有公路相平行,形成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干线,而平绥路南口两侧为筑在高山上的内外长城。山上只有羊肠小道,所以南口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的说法。日军要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南口当然是它的必争之地。而中国军队要保卫察、晋、绥三省,就必须固守南口。所以南口的得失关系重大,南口作战成为保卫察、晋、绥的关键性战役。为巩固平绥线,蒋介石于7月30日就电令位于绥东地区的汤恩伯所部第13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31日,蒋介石致电第29军第143师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令炸毁青龙桥及八达岭一带铁路,勿为敌人利用,并星夜赶筑国防工事;当日,又致电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和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令第84师高桂滋所部迅速向张家口集中,协助刘汝明固守察省。8月2日,蒋令第21师与第84师合编为第17军,高桂滋兼军长,归汤恩伯指挥。当日拂晓,汤恩伯从集宁乘专车,于14时抵达张家口,在郭磊庄车站与刘汝明、高桂滋举行军事会议,商定了南口、张家口及独石口一带的防务配置。决定部署如下:1. 西自洗马林,沿蠢恳台、神威台、常峪口,东迄关底止,副总指挥由第143师兼师长刘汝明担任,其主力控制于宣化、张家口。2. 自龙虎关起,沿赤城至宁疆堡,由第84师师长高桂滋担任,其主力控制于雕鹗堡、赤城等地。独石口由副总指挥刘汝明派骑兵部队警戒。3. 自清安堡起,沿永宁、延庆至南口止,由第13军之第89师担任;第4师位置于沙城以北地区,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以上各项决定,约定8月5日完成。8月3日,汤恩伯根据郭磊庄决议,在他的集宁总部下达第一道防御配备令。其要点为:1. 第13军以下花园、沙城为根据,前线在南口沿长城线以北,左亘宁疆堡,对河北、热河方向构成防御线。2. 主决战方向保持于怀来—南口线,及怀来—延庆—永宁线。3. 决战日期,伺敌向我进攻,发现其弱点时即行转移攻势。4. 第89师为第一线部队,由右自南口沿长城线,左亘宁疆堡构筑坚固之防御阵地而固守之,师部驻康庄、怀来间。该师对石凤山、马黄峪、龙门口一带酌为警戒,并严密搜索敌情,随时注意该方面之变化;对居庸关、南口、永宁城、延庆、怀来、青龙桥一带,更须扼要坚固设防。5. 第4师为总预备队,位置于沙城及下花园,并于夹河亘侯家堡、杨家山、黄羊山、清宁堡、黑岱山之线构成对东北之阵地。6. 炮兵第27团开到怀来待命。7. 各部队铁路运输,先行运兵,续运行李辎重,必要的弹药装具随部队行进。第13军部署于河北边境,其兵力、火力远不如日军,但全军将士决心力抗强敌。8月1日,第13军约2.8万人自绥东开拔。出发前,大家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全部抛掉了,“除了在战场所需要的武器之外,别的什么也不带,以示决心”。8月2日,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南口、张家口一带及其间的交通要点。白天火车不能行驶,中国军队的运输只能改在夜间。8月5日,王仲廉的第89师全部到达前线,旋即接替第29军刘汝明部在南口、延庆等地的防务。第89师接防后立即侦察地形、构筑工事,决定利用南口一带多崇山峻岭、关隘重叠的复杂地形,配置纵深阵地,缩小南口正面防御阵地,固守两翼高山,将南口车站、龙虎台、大红门等地改为前进阵地,而将主阵地移至南口两翼山麓、山腹。其具体设防地点是:第265旅第529团附工兵1个连,进驻南口至居庸关及右翼苏村口、唐峪口,左翼关公岭等地;第530团(欠1个营)担任得胜口防务;第265旅控制第530团的1个营,位置于青龙桥;第267旅(欠第533团)附骑兵连,守延庆、永宁城、靖宁堡等地;第533团控制在康庄附近,为总预备队。另派工兵1个连在右翼陈家堡子南之山口,对白羊城警戒,师部进驻康庄南之榆林堡;责成通信营营长骆东藩星夜完成通信联络。王万龄的第4师在右翼布防,师部设在横岭城;汤恩伯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怀来。部队一开进防地,马上着手修筑工事。但由于布防于高山深隘之中,山石坚硬,时间又紧,只能挖一些简单的壕沟掩体,或仅“堆石为垒,聊作遮蔽而已”。高桂滋的第84师原定先期到达,在龙关、赤城、宁疆堡一带布防。但由于在张家口过境时遭日机轰炸,并遇种种自然障碍,8月7日才全部到达南口战场其应布防地区。阎锡山7月31日电令炮兵第27团调归汤恩伯指挥。自陕北赶到的第17军李仙洲第21师原定8月12日由汾阳上车,经同蒲、平绥路运往南口,由于敌机的轰炸,平绥线运输力减弱,其先头部队于14日到达怀来,后续部队于8月19日才到达。这时战况紧急,战场人员伤亡严重,第21师部队陆续到达后不得不逐次投入战斗。自晋南驰援的朱怀冰第94师,预定8月10日开到南口战场,但直到13日部队才运到柴沟堡。幸亏其先头团14日晚赶到延庆,增强了得胜口的守备力量。朱怀冰师的作战地区是永宁、延庆、三道关、宁疆堡之间,兵力仅五六千人。8月6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最近敌必向我南口猛攻,此时兄部只有一心对当面之敌作战,不可再顾虑多伦、张北之敌。”8日,蒋又致电汤:“察南布置应注重固守据点,对于长城各要口,应配备相当兵力防御,如遇敌主力来犯,则退守据点为最重要。此时除南口应死守不失外,其他如怀来、宣化、延庆、龙关、涿鹿、桑园堡尤为重要。”第13军于8月7日晨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后,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军指挥所设在怀来。8月8日,中日两军即展开了前哨战。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独立混成第11旅团8月11日攻击南口。在攻击之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8月4日便开始派出小分队对南口镇实施战役侦察;8日拂晓对得胜口、9日对虎峪村实施武力搜索;从10日起,以兵力一部攻击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高地。由于龙虎台是南口的屏障,所以中日两军从8月11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中国守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中国守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坚强阻击,日军受挫。在南口镇西侧向长城线实施助攻的日军坂田支队也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顿兵于阵地之前。至8月16日,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南口战斗展开以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于是命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的防御准备,并命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同时令第1军团派一部兵力进至房山西北地区,掩护第14集团军前进。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加入战斗,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首先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在坂田支队左侧展开,增强向长城线上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在此之前,汤恩伯已令第4师一部在长城线上的横岭城占领阵地;16日,又令新到达前线的第94师第564团与第21师第122团合编为吴绍周支队,在石峡附近沿长城线占领阵地。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随之,日军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长城线上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攻击的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翼侧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在此情况下,汤恩伯又令第4师第12旅加入横岭城附近地区的战斗。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策应平绥路东段的作战,曾命令刘汝明第68军和赵承绶骑兵军分向崇礼、张北、尚义、商都和化德一带伪蒙军攻击。但“察军对张北之攻击(令)仍迟迟未下。且其攻击部署,系临时收编之夏子明各部担任前线”,而刘汝明军的“基本之143师,仍分驻张垣、宣化、涿鹿一带,多未使用”。到8月18日,因日军逐渐增加,察军退取守势;加之张家口地势北高南低,平绥路在此拐弯,向北突出,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另派或增加有力部队夺取张北,驱除日军,才可确保张家口、掩护平绥路。鉴于以上情况,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但阎锡山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傅作义经一再考虑,仍拟维持原计划,以应事机。阎锡山又派王靖国军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迫不得已,表示服从上命,遂停止了向张北方向的进攻,将全部兵力运往南口前线。日军第5师团加入作战,使中国守军第13军防线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8日,傅作义率第72师及第100旅、第211旅和独立第7旅由柴沟堡增援南口地区作战。蒋介石急令卫立煌部迅速向周口店一带集中,并增援南口、怀来地区作战;另令位于平汉、津浦路的一部向平、津之间出击,以配合卫立煌军北进;令汤恩伯:“如万不得已,我军务要固守怀来等据点,勿使失陷。”接着又致电汤:“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19日是南口作战最激烈的一天,双方在黄楼院、禾子涧、沙锅铺、850高地一带反复争夺。一日之间,中国军队伤亡1200余人。这天,在居庸关方面,日军也倾全力攻击,并突入居庸关南门,后被守军击退。自晋南驰援的朱怀冰第94师,预定8月10日开到南口战场,但直到13日部队才运到柴沟堡。幸亏其先头团14日晚赶到延庆,增强了得胜口的守备力量。朱怀冰师的作战地区是永宁、延庆、三道关、宁疆堡之间,兵力仅五六千人。8月6日,蒋介石致电汤恩伯:“最近敌必向我南口猛攻,此时兄部只有一心对当面之敌作战,不可再顾虑多伦、张北之敌。”8日,蒋又致电汤:“察南布置应注重固守据点,对于长城各要口,应配备相当兵力防御,如遇敌主力来犯,则退守据点为最重要。此时除南口应死守不失外,其他如怀来、宣化、延庆、龙关、涿鹿、桑园堡尤为重要。”第13军于8月7日晨全部到达南口地区后,按照预定计划进入阵地,军指挥所设在怀来。8月8日,中日两军即展开了前哨战。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独立混成第11旅团8月11日攻击南口。在攻击之前,独立混成第11旅团从8月4日便开始派出小分队对南口镇实施战役侦察;8日拂晓对得胜口、9日对虎峪村实施武力搜索;从10日起,以兵力一部攻击南口车站及其东侧的龙虎台高地。由于龙虎台是南口的屏障,所以中日两军从8月11日开始,在这里进行了反复争夺。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支援下猛攻南口守军阵地,另以1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地区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中国守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但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中国守军利用山地有利地形坚强阻击,日军受挫。在南口镇西侧向长城线实施助攻的日军坂田支队也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顿兵于阵地之前。至8月16日,日军的进攻仍然毫无进展。南口战斗展开以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于是命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的防御准备,并命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的防御作战;同时令第1军团派一部兵力进至房山西北地区,掩护第14集团军前进。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加入战斗,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首先以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在坂田支队左侧展开,增强向长城线上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量。在此之前,汤恩伯已令第4师一部在长城线上的横岭城占领阵地;16日,又令新到达前线的第94师第564团与第21师第122团合编为吴绍周支队,在石峡附近沿长城线占领阵地。17日,日军步兵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的最高峰1390高地。随之,日军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长城线上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攻击的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翼侧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国军队的退路。在此情况下,汤恩伯又令第4师第12旅加入横岭城附近地区的战斗。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策应平绥路东段的作战,曾命令刘汝明第68军和赵承绶骑兵军分向崇礼、张北、尚义、商都和化德一带伪蒙军攻击。但“察军对张北之攻击(令)仍迟迟未下。且其攻击部署,系临时收编之夏子明各部担任前线”,而刘汝明军的“基本之143师,仍分驻张垣、宣化、涿鹿一带,多未使用”。到8月18日,因日军逐渐增加,察军退取守势;加之张家口地势北高南低,平绥路在此拐弯,向北突出,形成不利因素。只有另派或增加有力部队夺取张北,驱除日军,才可确保张家口、掩护平绥路。鉴于以上情况,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但阎锡山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傅作义经一再考虑,仍拟维持原计划,以应事机。阎锡山又派王靖国军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迫不得已,表示服从上命,遂停止了向张北方向的进攻,将全部兵力运往南口前线。日军第5师团加入作战,使中国守军第13军防线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8日,傅作义率第72师及第100旅、第211旅和独立第7旅由柴沟堡增援南口地区作战。蒋介石急令卫立煌部迅速向周口店一带集中,并增援南口、怀来地区作战;另令位于平汉、津浦路的一部向平、津之间出击,以配合卫立煌军北进;令汤恩伯:“如万不得已,我军务要固守怀来等据点,勿使失陷。”接着又致电汤:“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19日是南口作战最激烈的一天,双方在黄楼院、禾子涧、沙锅铺、850高地一带反复争夺。一日之间,中国军队伤亡1200余人。这天,在居庸关方面,日军也倾全力攻击,并突入居庸关南门,后被守军击退。23日夜间,汤恩伯下令再次调整部署、紧缩战线、固守据点:居庸关为第1固守点,归第21师及第89师守备;横岭城为第2固守点,归第72师及第4师守备;延庆为第3固守点,归第94师守备;怀来为第4固守点,归独立第7旅守备。汤严令:非有命令不得移动或放弃。蒋介石得到汤恩伯的退守各据点的报告后,于25日上午电告汤恩伯:“我军既退守各据点,务令各级主官激励所部死守勿退。”25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中日两军在这两点上展开激烈战斗。当日下午3时,日军坦克冲入居庸关。守军虽伤亡很大,但仍占据山岭有利地形与日军作战。当日占领水头村的日军攻击怀来城南之十八家。在该地防守的独立第7旅一部退守怀来。日军随即在飞机、炮兵支援下攻击怀来。这样,长城线上各点守军已处在日军前后夹击的态势下。25日晚间,汤恩伯将战况紧急电告蒋介石。蒋于26日上午复电汤:“我军必须死守现地,切勿再退,否则,到处皆是死地,与其退而死,不如固守而死,况固守以待卫军联络,即是生路。此时惟一生机,惟力图与卫联络之一途而已。”可是,卫立煌军一部虽已经到达大村,汤恩伯仍未与其取得联络,而居庸关、横岭城告急。于是,汤恩伯于26日下午1时30分下令全军突围。日军当即发起追击。其第5师团一部当天占怀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一部于27日占延庆。当卫立煌所部第10师于26日进至镇边城时,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27日,汤恩伯所属部队奉令退蔚县、广灵、涞源。当居庸关、横岭城、镇边城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战、日军第5师团陷于苦战之际,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令刚从天津回到张北的混成第2旅团(附堤不夹贵等2个大队及伪蒙军一部)于8月20日向张家口发动进攻,当夜即突破刘汝明第68军防守的长城防线,占领了神威台。保安第1旅旅长马玉田阵亡。22日,日军继续向万全方向进攻,击退守军第143师后,于24日进至张家口西南高地,并占领了孔家庄车站,切断了平绥路。此时,傅作义率领增援南口方面的2个旅返回张家口,立即向占领高地的日军组织反击。他们曾给予日军以相当杀伤,但反击未能奏效。刘汝明所部向天镇、蔚县撤退。傅作义退守柴沟堡。8月27日,张家口失陷。日军混成第2旅团向下花园方向追击,与西进的第5师团会合,张家口以东平绥铁路及其以北地区完全为日军控制。----------------------061第四部分:华北作战天镇、阳高战斗与大同失陷TOP----------------------日本“中国驻屯军”在南口、居庸关地区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阻击,进展极为困难之际,为了华北会战进行顺利,日本参谋本部于8月21日决定再增派第16、第108和第109师团到中国;24日,又将原来预定开赴东北的第14师团也开赴华北(这4个师团均为两旅团制,其中第14、第16师团为常备师团,第108和第109师团为特设师团)。同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增兵动员令。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说明增兵的原因是:迅速、彻底地给中国以沉重打击,以便早日使国民政府屈服、早日结束战争。8月3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式组成(日“华北方面军”战斗序列见附表3-2-1)。寺内寿一大将任司令官,下辖第1、第2两个军及直属部队,总计8个师团。连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4个混成旅团及航空兵、炮兵等特种部队,侵入华北的日军共约37万人。“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组成后,于9月4日开始统帅日军作战,并作了方面军的作战部署:“方面军的目的在于以主力消灭保定、沧县的敌人,迅速进入易县、定兴、霸县、马厂附近准备攻击,同时以第5师团迅速进入蔚县附近,准备对保定平原的作战。”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判断日军占领南口、张家口一线后的作战行动有两种可能:第一,以一部兵力从蔚县向广灵佯攻,主力沿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切断我军晋、绥联络线;第二,以一部兵力向天镇实施牵制攻击,主力向广灵进攻,截断我军雁门后路。日军的主攻方向究竟是指向大同还是广灵?难于决断,因此中国军队采取了一个机动的作战方针:“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如敌以主力进攻广灵时,在广灵地区的守军应固守待援,以总预备队主力应援该方面作战,位于东井集的部队向广灵敌侧背威胁,以使战斗成功;如敌以主力指向大同、进攻天镇时,天镇守军拼死待援,以大同附近之总预备队向天镇推进,位于浑源附近的兵力渡桑干河,向天镇右翼实施侧面攻击,牵制敌人,俟敌顿挫后,从天镇两翼夹击之。根据上述作战方针,第二战区部队部署如下:第13军汤恩伯所部第4、第89两师由于损失惨重,到安阳整补;其第94师开马黄峪,归卫立煌指挥。第68军刘汝明部在蔚县一带依山作战。第17军高桂滋部位于广灵布防,该军仍归汤恩伯指挥。晋绥军各部:1. 第6集团军第33军之独立第3旅布防灵丘,第73师布防广灵,第85师控制大营,第34军之第203旅布防东井集与浑源,第196旅控置应县,第71师控置岱岳,新编第2师控置砂河。2. 第7集团军第61军之第101师固守天镇,第200旅布防阳高,独立第7旅控制大同以东地区;第35军新编第6旅固守兴和,新编第5旅控制隆盛庄,第218旅固守集宁,第211旅控制归绥,独立第2旅和205旅控制大同、丰镇。3. 预备军第72师拟控制应县,第209旅控制怀仁以北地区,第215旅控制雁门一带,独立第1旅控制平型关一带,第66师控制太原附近;骑兵军主力在商都、尚义、化德等处布防,一部守大庙、百灵庙。4. 司令长官部行营进驻雁门关南之岭口。按照这一部署,在华北战线的左翼可以形成一个由商都、兴和、天镇、蔚县到涿县的半圆形防线。可是,正当由南口、张家口一线撤退下来的部队调整部署之际,日军第5师团不惜战斗减员,不顾军需补充困难,按照方面军“迅速进入蔚县附近,准备对保定平原的作战”的命令,于9月6日即向蔚县方面发起进攻。蔚县地区是第一、第二两战区部队作战的分界线和枢纽。原定在此防御的第68军刘汝明所部已奉命到津浦线方面,归于第1集团军,这里便形成了一个无兵防守的空隙地区,而预想已经从陕西关中地区出动东渡黄河的第8路军进入这一地区参战还为时尚早。于是,阎锡山以急电请求蒋介石派兵固守涞源,并要求第68军待第8路军到达接防以后再行转移归建。日军第5师团于9月6日,从宣化、新保安、怀来附近分3个纵队开始向花稍营(今化稍营)、西合营一线进攻。其左纵队步兵第11联队前进途中在桑园附近为河水、烂泥所阻,师团长即令其以一部留于该地掩护师团主力左侧,其余并入中央纵队前进。中央纵队第9旅团和右纵队第21旅团于9月9日进抵花稍营与西合营一线。尔后,第5师团长即令中央纵队第9旅团攻击广灵附近的中国守军阵地。右纵队第21旅团从阳原附近向广灵之西实施迂回。此时,在蔚县担任防御的第68军部未与进攻的日军接触,即于9月10日擅自撤退。汤恩伯立即令第17军高桂滋部从广灵派一个团跑步前往蔚县填防。该团于11日跑步到达距蔚县七八里时,日军骑兵第5联队已进入蔚县县城。同日,日军第9旅团第41联队进占涞源以北的伊家堡和同沟。至此,日军第5师团已完成了方面军所赋予的“迅速进入蔚县附近”的任务。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得知上述情况后,即令正在后撤的第68军暂留有力一部在水宿亘小四庄之线占领阵地,对桃花堡、西合营警戒;并令第3军曾万钟部派1个团自易县出发,赶往涞源布防。在广灵方面,汤恩伯将第84师配置于六棱山、火烧岭一带;第21师主力配置于豹峪、洗马庄一带,阻止日军进攻。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在占领张家口以后即向天镇方面进攻。阎锡山判断日本关东军主力将分3路从兴和、天镇、东井集进攻大同,他决定诱敌进入大同东面的聚乐堡“国防阵地”地区,集结强大兵团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间和北翼的绥东丰镇、兴和间,发动南北钳击,并以骑兵集团向张家口挺进,实施“大同会战”,于是命令第61军在西湾堡、天镇、阳高地区阻止敌人前进。第61军军长李服膺接到在天镇、阳高方面固守的任务后,立即在该地布防。9月3日,集结在永嘉堡的日军独立混成第15旅团一部,向位于砖窑村的第61军警戒阵地发动攻击,战至黄昏退去。4日,该旅团在30余架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又向天镇城东的李家山、罗家山发动攻击。激战1日,形成对峙。6日,日本关东军向天镇守军发动全线攻击,攻占城东南的盘山。7日拂晓,守军除天镇城内第299团坚守城垣阻击敌人外,其余全被日军冲垮,向后撤退。8日晨7时,6架日机轰炸阳高。同时,日军分南、北两路向镇宏堡、聚乐堡一线追击。此日,日军除混成第15旅团占领镇宏堡外,其余主力向聚乐堡攻击,并令军预备队第11联队也加入战斗。10日,日军围攻阳高城。守城部队第414团受到严重伤亡,城被日军攻陷。第61军军长李服膺即率部(除仍在坚守天镇的第299团外)撤退至聚乐堡以南的瓜园村休整。防守天镇城的第299团曾在10日打退日军的两次进攻。11日,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天镇东北城角击毁。其步兵乘势猛冲,仍被守军击退。但是守军已连续苦战数日,城内粮弹均缺,遂突围。天镇城终被日军占领。在此情况下,阎锡山的“大同会战”计划已成泡影,便下令各部队向大同以南、桑干河南岸的山地转移。阎锡山在下令部队转移时,曾留1个旅在大同城附近依城野战,2个旅占领大同以西山地阻敌西进。这实际上是一个放弃大同的部署,所以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9月13日未经战斗便进入晋北重镇大同。日军占领大同后,关东军的作战告一段落,接着部署攻占大同附近的地区。独立步兵第11联队于17日占丰镇,于24日占集宁。独立混成第1旅团于17日占领大同西南的尚希庄,于18日交防给混成第15旅团,尔后向绥远方面进攻。占领南壕堑的日军河村支队于9月19日占领兴和,接着向凉城方面进攻。24日,该支队在从右玉方面进攻的松井支队的协同下进占凉城。至此,察南、绥东和大同周围的晋北地区全部沦于敌手。三、 作 战 简 析平绥路东段的作战中,绝大多数的中国军队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尤其是南口地区的争夺战更为突出。但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战斗,南口、张家口等战略要地终于被日军攻占。中国军队的失利,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就作战指导方面而言,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指挥不统一,难以协同作战;二是刘汝明指挥严重失当,贻误了战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统帅部对敌情的判断从总体上说是比较准确的。早在7月中下旬,即已开始全国性的抗战部署。对平绥路东段的作战部署,从7月下旬也已开始。蒋介石在南京还召见了汤恩伯,令其率部至南口地区布防。但平绥路东段地跨第一、第二两个战区和河北、察哈尔两省,参战部队又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实施统一的指挥,才能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正确、及时地指挥作战,使参战部队协调一致地行动,充分发挥整体力量,夺取战斗的胜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蒋介石不是从作战的需要出发来建立部队的指挥系统,而是更多地考虑派系和人事关系。7月31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询问:“将来向冀察出击时,汤军等部可否由兄统率指挥,请兄密计之。”可8月1日蒋介石任命汤恩伯为第7集团军前敌总指挥,而汤对所辖部队并不明确。因此8月2日在张家口决定南口、张家口防御计划时,是汤和刘汝明及第84师师长高桂滋以协商方式解决的,并由汤请刘任副总指挥。8月3日蒋介石致程潜关于修正战斗序列的手令中说:“抽晋绥军3师至4师向冀、察两省进击。该路以傅作义为集团军总司令。一切以阎副委员长妥商决定。”可见这时傅作义的指挥权还在商讨之中。南口作战展开之后,蒋介石才要求傅作义“迅发所部,以复察北,以固张圉,一面援助汤军……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此后方明确傅作义为第7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为副总司令。由此可见,第7集团军虽然名义上以傅作义为总司令,由他负责平绥路东段的作战,但实际上是3个指挥官各自指挥各自的部队、各自独当一面:汤恩伯负责河北南口地区的作战,刘汝明负责察哈尔张家口地区的作战,而傅作义则统率预备队。这样的指挥关系怎能保持密切的协同?如南口危急时,汤恩伯曾致电刘汝明,请将其驻在涿鹿、怀来的1个团向南口方向稍作移动,必要时请其增援,但刘汝明连电报也不回复。再如8月23日,第二战区派1个旅增援南口,汤恩伯令其派1个团接十八家防务,该团长竟托词拒绝,见南口危急,于25日返回山西。而且当平绥路东段激战之际,第一战区也并未按照大本营颁发的《国防作战指导计划》中规定的“为限制敌军之自由转移,兵力于平绥路及使我第二战区在平绥路方面作战之便利起见,应即派有力之一部近迫当面之敌,实行柔性之攻击,同时抽调在平汉路北端部队约三师归第二战区长官指挥,向怀来、万全之线以北转进”等任务执行。8月18日蒋介石曾电告刘峙:“南口危急……先使李默庵军星夜向南口西南方急进,夹击敌背,以解南口之危。”但刘部在由涿县北进途中遇到日军阻击和永定河水阻拦,即未能前进,致日军得以由镇边城迂回至第13军防御正面的后方。刘汝明拥兵自重,不顾大局,为保持其既得的察哈尔省地盘,曾数次阻止赴南口抗战的部队通过张家口。7月25日,第13军参谋长吴绍周至张家口洽谈南口防务问题,刘汝明说南口仅有日军骑兵骚扰,已被击退,日军没有大规模行动,并以未接中央命令为借口,不同意第13军过境去南口布防。7月31日,第13军副参谋长苟吉堂再去张家口联系过境问题,刘汝明又以“恐大军过境,日方借以启衅”为由,阻止第13军通过张家口。第13军被迫在西湾堡、永嘉堡下车等候。直至蒋介石派鹿钟麟做说服调解工作,刘汝明才答应第13军过境去南口抗战,但要求部队不得在张家口停留,不能在宣化设军部。当第13军被允许通过时,日军已开始轰炸平绥路,运输困难。至8月3日,第13军方有约3个团的兵力到达南口,耽误了近3天的防御准备时间。以后在南口告急时,刘汝明又拒绝由陕北米脂驰援的第86师过境,致使第86师不能参战。热河失陷,平津沦丧,察北落入日军之手,南口已三面受敌。守住张家口、解除后顾之忧,就成为坚守南口的必要条件。而守住张家口又必须占有张北、商都、尚义等外围屏障。中国统帅部和第一战区曾命令傅作义部和刘汝明部攻占各该地。预定8月13日夜同时发动袭击。当时日军在察北的兵力极为薄弱,主要是伪蒙军防守。傅作义部于14日占领了商都、尚义,全部完成了任务,而刘汝明则延迟一日方开始行动。当准备进攻张北时,刘汝明又中了伪蒙军李守信的缓兵之计,相信并同意他暂缓攻一日即反正的要求。而在此两天内,日军已调来大批援军,转取攻势。此时刘汝明仍不将其分驻于张家口以南的主力调至前线抗战,反而向傅作义请兵,以致傅不得不自率主力返援张家口。由于时机已误,南口方面既削弱了防御力量,张家口方面的反击又未能奏效,张家口终于在8月27日失陷。平绥路东段的作战虽然失败了,但也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发表短评说:“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又说:“我们不否认南口的失守,对整个抗战战局是增加了一个困难,也不否认察绥咽喉的放弃,是增加了黄河下游各省的危险。然而,南口抗战的英勇,全国民众对南口抗战的后援与拥护的热烈气象,给了我们证明,不管多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华民族绝不会灭亡!”----------------------062第四部分:华北作战中日两军在河北省北部地区的作战计划TOP----------------------平汉铁路北起北平,南至汉口,是贯通华北、华中的大动脉。其北段的涿县(1913年涿州改涿县,习惯上仍称涿州)、保定,是河北的战略要地。当日军第5师团和察哈尔派遣兵团在平绥铁路东段展开进攻的时候,华北方面军也在积极准备向平汉路涿县、保定地区发动进攻。其第1军的第20、第6、第14师团于8月下旬在北平地区集结后向南推进,先后占领了良乡、黄村以南的庞各庄、榆垡地区。当日军占领了平绥路东段地区、解除了西北侧后的中国军队对其主要作战方向的威胁后,日方面军司令部于9月4日制定了《会战指导方略》。其主要内容为:(一) 以消灭保定至沧州一线附近的中国军队为目的。为此,将会战的重点放在河北省中部的平汉铁路沿线,决战的时间为10月上旬。(二) 第1军在第14师团到达后,迅速从东南方向攻击近处中国军队的主力,并予以歼灭。(三) 在第1军歼灭中国军队先头兵团时,华北方面军的主力应尽速进入易州(今易县)、定兴、白沟河镇(今白沟)、霸县、马厂附近一线,准备尔后向保定、沧州攻击。(四) 第1军要以急袭的方式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并以一部绕到中国军队阵地后方的交通要点,截断其退路;第1军主力在东面压制中国军队,并与第2军会合,在正定至沧州一线以北地区围歼中国军队主力。(五) 第2军在第16师团到达后进入马厂附近,准备攻击保定附近的中国军队。(六) 第5师团主力应从山西方面迅速到达河北蔚县及涞源附近,切断望都以南的平汉铁路线,同时开辟通向平汉路方面的补给线。(七) 航空兵团配合第1军作战,侦察中国部队的主力,搜索中国军队在保定、沧州附近的行动。日军第1军遵照方面军的作战计划,于9月11日下达了攻击命令。要旨是:(一)第20师团(配属独立机关枪第4大队、战车第1大队、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野战高射炮2队)应于15日日落后开始行动,攻击当面之敌,在涿州北面地区消灭中国军队后迅速进入易州南面地区。(二)第14师团(包括战车第2大队、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迫击炮第5大队等,缺步兵第50联队)应于14日日落后开始行动,进入涿州南面地区,切断第20师团正面中国军队的退路。(三)第6师团(包括独立轻装甲车第6中队、独立机关枪第9大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迫击炮第3大队等,缺牛岛支队)应于14日日落后开始行动,攻击当面的中国军队,在固安南面地区将其消灭后进入定兴附近地区。(四)军预备队(步兵第50联队)位于良乡。向涿县、保定地区进攻的日军主力第1军的右翼保障部队第5师团于9月11日到达蔚县地区;左翼保障部队的第2军第10师团也于11日占领了津浦铁路线上的马厂和青县,并以一部兵力于13日进驻青县以南的兴济镇。这样,在第1军向涿县、保定进攻之前,已像两只钳子伸向保定平原的两侧。而第1军3个师团在北平以南、永定河以北地区已集结休整了近1个月的时间。中国军事委员会在平、津失陷后已调整了华北地区的军队部署,8月12日又划分河北省地区部队的防守地境,并令军、政部门赶筑防御阵地。8月20日,成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由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统一指挥平汉、津浦两线作战。军事委员会判断日军使用兵力于津浦线的可能性不大,认为当时南口作战正在进行,日军如得胜,可能以主力指向晋北,直逼太原,期自侧翼取得战略优势而不在正面进攻,日军如果在南口作战不利,则很可能沿第一战区正面进攻,而置主力于平汉线上。故为击破日军的前进,应以平汉、津浦两铁路线为纵轴,以防守部队沿两线作纵深、疏散、据点式、多层次配备,以机动部队置于侧翼,相机协力防守部队包围、歼灭进攻日军。第一线各部队应组织游击部队越过永定河,深入平汉线以东地区;组织民众破坏交通,以牵制敌军行动。并以强有力的机动部队侧击南口、万全方面的日军,以协助该方面守军。军事委员会据以上方针,部署了第1、第2集团军在右、左两地区的防御任务。此后保定行营结合当面情况的实际变化,拟定战区北面(正面)作战的计划。其中有关平汉路作战的要点为:(一) 指导计划本战区北(正)面,为阻止日军南下,并摧毁其攻击企图,应以必要兵力,坚强配置于津浦、平汉各阵地线,进行坚强之抵抗,以有力的机动部队,控制于易县以北山地,准备以后之攻击。(二) 指导要领1. 各在其地区内,就现有城寨、村镇构筑据点,以必要之兵力守备;另以有力机动部队,控置于易县以北山地,相机攻击敌军之侧背。2. 无论敌动向如何,须不断施行攻击,并力求多迂回敌之侧背。3. 各级部队长应控制有力之预备队,相机施行大规模之逆袭。4. 各部队应固守城寨及据点,非有命令不得后退。5. 骑兵担任前方警戒,主力控置于适宜地点,依战况袭击敌人之侧背。(三) 兵团部署1. 右地区(从略)。2. 左地区指挥官: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辖第1军团、骑兵第10师、步兵第47师、第3军、第52军各部队。任务是:第1军团附骑兵第10师,在固安(不含)、琉璃河、房山、黑龙关之线,确实占领阵地,并以便衣队扰敌之侧背;步兵第47师在涿县附近,准备支援第1军团战斗;第3军在高碑店、涞水、易县一带地区构筑阵地,并准备尔后之作战;第52军在新安镇(今安新)、漕河头、满城、保定一带地区构筑工事,并准备尔后之作战。上述计划下达后,各部队分别调整部署。8月25日,日军攻占南口地区,各部队当面的敌情发生了变化,军事委员会所拟第一战区作战计划未能实施,战区的注意力转向晋北。为支援晋北、平汉线方面作战,空军一部于9月14日编组北正面支队。以原第6大队大队长陈栖霞任支队司令,下辖空军第7大队及第27、第28中队,司令部设于太原。洛阳、西安、南阳、绥德为基地,太原、太谷、临汾、汾阳、长治为前进机场,归由第二战区指挥。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于9月9日拟定了准备北进反攻北平的作战计划,但因第68军刘汝明所部自蔚县南撤,涞源告急,徐永昌指令第3军第12师的3个团开赴涞源、紫荆关防守,又得知日军将发起向保定方面的进攻,因此北进方案未能实施。该集团军随即作出以下防御作战部署:(一) 第26路军守房山、歇歇岗亘其西北高地一带,及周口店、长沟峪、鞍子山、黑龙关一带阵地,不准放弃。(二) 第47师在涿县、马官屯、长沟镇一带构筑工事。(三) 第3军除派一部向涞源应援外,大部仍在定兴一带构筑工事。(四) 骑兵第10师全部推进至柳河营、河西务附近,并警戒西杨村(不含)、长安城、马头镇一带。(五) 骑兵第14旅仍协同第3军在新城附近构筑工事。(六) 第52军仍在安新、漕河头、保定、满城一带构筑工事。二、 涿县、保定地区作战(一) 作 战 经 过9月14日,日军第1军的3个师团齐头并进,向涿县、保定地区发起进攻。日军第14师团在发起进攻之前派出7个侦察组,在9月13日夜间潜入守军阵地侦察,发现阵地上兵力很少,并有撤退征候。14日,第14师团长决定不等到日落,而提前于上午9时开始攻击前进。11时,该师团突过永定河线,并继续向前攻击。第6师团亦于同日14时45分开始渡河攻击。守军第91师的东、西杨村阵地被日军的飞机、大炮击毁,该师第540团遭受严重伤亡。东西魏村、朱各庄、杨各庄等地被日军占领。下午3时,第91师的援军在北相、谷庄一带与进攻的日军激战。在河西务至望海楼附近进攻的日军被守军第47师击退。骑兵第10师在长安城、大朱各庄、北村等地也与进攻的日军展开激战。在日军大举攻击的情况下,第2集团军命第26路军除巩固原阵地外,以第31师主力(一部固守涿县)会合第47师从涿县东进,在望海楼和东、西苇坨之线越过大清河迎击当面日军。第3军(附骑兵第14旅)除以一部防守紫荆关、涞源及守备高碑店外,另一部迅即从定兴、高碑店东进,经东、西双铺附近渡过大清河,包围攻击西进的日军左侧背。日军第14师团于15日拂晓进到拒马河沿岸,16时开始西渡拒马河,当日夜间全部渡河完毕,尔后立即向松村店方面追击。第6师团在牛坨镇地区通过难以通行的低洼潮湿地带,17日傍晚进到辛桥附近的拒马河左岸地区。第20师团于15日11时40分开始攻击房山以北第26路军的阵地。战至16日,日军攻占了房山南面的阵地。17日,日军进入涿县西面地区。第2集团军根据蒋介石电话指示,令第47师协同第31师第1团驱逐进占南良沟的日军,并以一部兵力守涿县与松村店之间阵地;令骑兵第10师在涿县东北地区搜索;令第3军迅速派兵一部由大清河与平汉线中间地区向柳河营、酱各庄方向前进,迎击当面日军。这时,日本“华北方面军”命令第1军一举攻占保定。17日,第1军以第14师团向石板山附近、第6师团向满城北面的大册河北岸各派出先遣队,并命令在千军台的牛岛支队主力到高碑店附近,作为军的预备队。18日21时,“华北方面军”又命令第1军突破保定附近守军阵地后向正定追击;第2军的第10师团向德州进攻;其余部队向正定方向追击,切断平汉线上中国军队的退路;第5师团主力迅速经涞源进入保定方面。第1军司令官于18日令第20师团进入方顺桥附近;第14师团突破满城附近守军阵地后进入保定以西地区;第6师团沿平汉铁路进攻,消灭保定附近守军后向石家庄追击。截至9月18日,中国第2集团军所属第47师、新44旅、第30师、第31师已被日军击溃,失掉了战斗力。第27师集结于涞水东北的新庄、魏村、横歧村一带。第3军第7师在新城东北与日军对峙。该军第12师的3个团转移至高碑店附近。集团军即令第3军在大清河右岸从大、小柴营起至陈各庄之线拒敌前进。第26路军自高碑店北、陈各庄至娄村镇一线拒敌。但这一命令实际上等于一张废纸。这时中、日两军已形成混战,而卫立煌指挥的第14集团军也从张圹镇南撤。这样,守军迅速趋于溃退。第2集团军急令第52军所属3个师加强安新、漕河、满城一线的防御。日关东军飞行第16联队的15架战斗机掩护第12联队8架重轰炸机于9月21日轰炸太原时,中国空军第28中队长陈其光率7架驱逐机迎击,将日本陆军视为“军宝”、号称“空战大王”的第16联队第1大队长三轮宽少佐所驾95式战斗机击伤,迫降于太原附近大盂的农田中,三轮宽被当地农民击毙。21日夜,日军第14师团突破守军满城北面阵地,于22日黄昏时追击到保定西南地区。第6师团于22日下午3时半突破漕河西的守军阵地,23日上午10时进到保定外围。第20师团也向保定展开追击。22日晚,蒋介石电令第2集团军固守保定、满城各据点。集团军即令第52军务须固守保定、安新两城及其附近地区,第3军务须固守满城及其西北一带高地,第47师及河南省保安第3团归第52军关麟徵军长指挥,第3军应协力反攻当面日军,第27师位于完县北方各高地,掩护军主力侧背并策应满城方面作战。第52军以第2师、第47师各1个旅,第17师补充团,第169师第4团担任保定城防,第17师主力在保定以东沿阜河关、仙人桥占领阵地,第47师的另1个旅在保定城以西经赵家庄、五家、埋店、高昌村、小汲村之线占领阵地,第25师(仅4个营)及第17师的1个团为军预备队。9月23日,日军开始向保定及其两侧地区发起攻击。第20师团一部在当日进至保定南面的方顺桥附近,第14师团进入保定西南地区切断了保定守军的后路。第6师团对保定城垣攻击,但因炮兵未及时赶到,攻击未得逞。24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对保定城发动攻击。先以炮兵实施了1小时轰击,在城墙上打开了2个突破口;上午8时,步兵第11旅团开始突击,11时40分占领了城墙一角。这时,刘峙为增强第52军守城决心,电告关麟徵:“奉委座电令:郑、赵、裴各部须固守保定,无令不准撤退,务望排除万难,勉力撑持为要。”可是第52军各师在强敌攻击下纷纷自动后撤,保定遂于24日失守。第3军则根本未遵守固守满城及其西北高地的命令而自动后撤。9月23日晚,保定行营参谋长林蔚遵照蒋介石意旨,对第2集团军各部作了逐次撤退的部署。但当时各部撤退混乱,在日军飞机大肆轰炸下,部队仓皇失措,交通阻隔,互不联系。到9月25日,各军纷纷南渡滹沱河,退至石家庄附近。这时蒋介石令参谋总长程潜兼代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职务,刘峙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保定行营及第2集团军总司令部撤销,并以第32军、第17师、第47师、独立第46旅编成第20集团军,以商震为集团军总司令,拟在正定附近滹沱河畔与日军作战。25日,程潜在获鹿同刘峙会商了今后的作战计划。日军第1军司令官于23日决定以一部兵力迅速向南追击,主力在保定附近集结休整后向石家庄追击。23日,第20师团步兵第80联队第3大队占领望都。25日,日军主力从保定地区出发,27日到达新乐,然后在此暂停休整,准备向石家庄进攻。(二) 作 战 简 析涿县、保定地区的作战时间仅10余日,即以日军的胜利、中国军队的溃败而结束。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向华北内地进攻中,将平汉线作为主要突击方向,企图在保定地区消灭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的主力。为达此目的,首先在平绥路东段地区作战,同时以第2军第10师团进到津浦线的马厂与青县地区,保障了方面军主力第1军向涿县、保定地区进攻的翼侧安全。在第1军3个师团集中完毕、两翼保障部队进展顺利的条件下,方面军提前1个月命令第1军发动进攻。第1军在进攻时以全军3个师团集中向涿县、保定方向突击,迅速击败中国守军,接着包围保定,迫使守军溃败。这都反映了日军在战役指挥方面的长处。中国第一战区第2集团军虽在平、津失陷后即在平汉线北段进行了防御准备,在作战中,有的部队作了英勇抵抗,但仍然迅速失败,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战区形同虚设,各集团军各自为战。平汉、津浦两线未能及时组织第1、第2集团军的协同动作,如津浦线守军首先失利,第2集团军未能及时派出兵力侧击和袭击日军后方及侧翼。反之,日军利用沿津浦线的发展,派出兵力侧击涿县、深县守军,对我平汉线北段作战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加以两集团军通信条件极差,情况不能及时交换,互不了解,形成各集团军各自为战局面。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战争初期蒋介石虽自兼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但未组成长官部,因而徒有虚名,不能密切掌握平汉、津浦两集团军的协同动作,致使敌军深入,对自己的翼侧毫无顾虑,平汉线守军的侧翼反而受到日军更大的威胁,守军的每道防线均不能作较长期防守。2. 指挥官怯懦,未战先逃,影响士气。负责平汉线方面的最高指挥官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懦弱无比,保定作战时未战先逃,对战事影响很大。国民政府监察院张华澜等人在1937年10月26日弹劾,指出:“豫皖绥靖主任(原职)刘峙惧怯畏死,未经激战,遂下令总撤退,一溃至石家庄,致使全冀皆失,而豫晋两省,交受其祸……旬日之间,败退达千里。自古至今,丧师失地未有如是之速者矣。”由于刘峙未战先逃,军心士气大受影响,致使形成溃退局面。3. 虽有计划、准备,但因部队调动频繁而不能实施。平汉线虽事先拟有防御计划,也划分了三线阵地,预先构筑了半永久和野战工事,如防守得力,攻、防并用,可以逐线抗击,消灭入侵日军,达到迟滞、消耗敌人的目的。但作战上只争取正面防御,后方机动兵力过少,以致出现徒有阵地、无兵防守的局面,或出现正面过宽、防守力弱的形势。平汉路方面只有孙连仲所部在永、固、房、涿及其附近地区依托既设阵地和日军进行了激战。其后,关麟徵在保定附近率第52军及第169、第47两师作了短暂的坚决抵抗,敌我伤亡均重。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称涿州、保定会战为双方在平汉线上的第一次会战,战况激烈,日本参战兵力为88500人,战死1448人,重伤4000人。----------------------063第四部分:华北作战津浦路北段作战TOP----------------------(一) 战 前 情 况日军第2军占领津浦线上的马厂、青县以后,遵照方面军“迅速进入沧县以南,之后以主力准备向保定南侧前进”的命令,决定以第10师团迅速占领沧县,尔后以一小部追击东光以南地区的中国军队,同时以主力准备向西转进。但在9月18日晚得知保定中国守军退却,且滏阳河水涨及津浦沿线大面积水淹,因而改变部署。第10师团转向德州进攻。第2军所属第16师团于9月11日在塘沽登陆。第109师团(欠1个旅团)同日配属第2军。在津浦线方面防御的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请假,由冯治安代理总司令指挥作战。从马厂、青县撤退后,第1集团军以第40军、第49军在姚官屯一带布防。原第29军各师退于沧县附近,改编为第59、第68、第77三个军。其中第68军刘汝明所部位于第二战区,正在向冀南撤退。石友三的河北保安第1、第2旅改编为第181师。这时,蒋介石将在上海方面指挥作战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调到津浦线,将津浦线北段地区划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战区司令长官,统辖第1、第3集团军等部,负责指挥津浦线方面的防御作战,长官部设于德州以北的桑园。原在固安、霸县、雄县的第53军划归第一战区。第六战区各部队的战斗部署为:第181师沿娘娘河至兴济镇一线占领、掩护阵地,并破坏铁路、公路,阻塞运河航道,尔后撤至泊头附近总预备队位置;第59军及第132师占领李天木、辛庄、八里庄至铁路西孝子墓及黑龙港河西岸坦理镇、刘各庄一线阵地,并由第59军派出1个团占领韩村镇、常郭镇东侧阵地,掩护该军右侧背;第3军团(第40、第49师)占领马落坡、姚官屯、东西花园、赵官营至黑龙港河一线阵地;第67军接防大城、文安地区;第77军(欠第132师)位于泊头以南地区,为集团军总预备队;第27师在沧县以东地区集结待命。冯玉祥之所以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主要原因是津浦路沿线各部队多为冯的旧部。蒋介石接受白崇禧的建议,为指挥便利才组建第六战区。但由于种种原因,冯的旧部并不愿接受冯的领导。9月15日冯玉祥履任之初,在济南令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派兵北上,以加强沧县地区的防御。韩以山东防务紧张为由,拒绝北调其部队。16日,冯玉祥至第1集团军司令部会见宋哲元,商讨作战问题。宋仅在专车上与冯会面,并以已请准病假为由,当天即乘专车去泰山“养病”。第1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以前方情况紧急为由,也不肯见冯。冯玉祥有令难行,这对第六战区的作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二) 作 战 经 过津浦路正面方面,日军第10师团9月18日起从马厂、青县间开始向第181师阵地进攻,当日中午攻占兴济镇;尔后继续攻击前进,击败守军的节节抵抗,于9月21日开始进攻第59军主阵地。激战两昼夜,突破了守军第一线阵地,于23日开始向姚官屯等地第3军团第二线阵地进攻。日军先以航空兵机群对守军阵地、后方及两翼进行连续轰炸、扫射,炮兵则集中火力对守军阵地实施压制及破坏射击,然后再以坦克及装甲车掩护步兵攻击前进。守军阵地多被击毁,部队伤亡较大。当日上午,日军突破了姚官屯及东花园阵地。第3军团令第109师第654团、第653团分别向姚官屯和东花园。增援激战至17时,守军将突入姚官屯车站、姚官屯、东花园的日军逐出,恢复了阵地。9月24日拂晓前,日军主力在炮兵及航空兵火力支援下,沿铁路两侧地区向大姜庄、姚官屯、东西花园阵地猛攻。守军与突入的日军用刺刀拼杀,混战在一起。这时军事委员会电令第六战区:“姚官屯及东西花园之阵地,我军须固守,不可放松一步。”为固守阵地,冯玉祥除命第一线部队死守外,又命令第59军以1个旅的兵力策应马落坡、张辛庄,令砖河的集团军总预备队派1个旅策应一线作战。14时,日军向第109师的阵地连续发动进攻。守军顽强苦战,但东花园终被突破,大姜庄、姚官屯亦相继失守。在姚官屯、东花园战斗吃紧之时,第3军团军团长曾令已进至沧县以东八里屯地区的李必蕃第23师迅速开至一线支援,但该师迟滞不前,致战机丧失。至20时,守军阵地全线动摇。第49军第109师一部固守沧县城,其余各部向捷城河岸撤退。由于是夜间,各部队与日军胶着混战,失去控制与联络。守军第105师第313旅沿黑龙港河南撤,完全失去了联系。25日凌晨,姚官屯方向的日军追至沧县城郊,经数小时交战,守军撤退,沧县失陷。日军跟踪追击。为取得喘息时间,第1集团军代总司令冯治安下令将运河决口,造成沧南的泛滥,结果南撤的军队大半在泛区水中活动,根本无法守沧河南岸阵地,于是又纷纷向盐山、莲花池、南皮、冯家口一线撤退,形成混乱。文安、大城方面,9月15日,日军第10师团一部向郝庄、中赵扶守军阵地进攻。第67军在大城东北的姚马渡、北赵扶向进攻日军的侧背实施反击,将进至子牙河西岸及由子牙镇乘20余艘汽艇来援的日军击退至子牙河东岸。这时日军第16师团已到达天津以南地区,于17日在津浦路西侧地区加入战斗。(早在5日晚,其第30旅团即已占领了南赵扶、姚马渡、白杨桥等地。)9月21日开始,日军第10师团和第16师团并肩沿津浦路两侧向守军阵地全线发动猛攻。经激战,日军第16师团于22日攻占大城。日军第10师团进至泊头镇以南地区。9月25日,军事委员会电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各部队务于桑园、德县以北择地固守,并集结兵力,力图反攻。”冯玉祥奉令后,命盐山、南皮线上各部队进击日军侧背,以减轻东光、连镇一带第77军的压力。27日,日军第16师团占领献县,第10师团分3个纵队从运河东西两侧及津浦铁路以东向德县进攻。10月1日,第40军1个旅袭击泊头镇;第49军2个旅攻占冯家口、夏口,并跟踪日军,向东光方向进击,但东光方面的部队却先两日(9月29日)放弃东光,沿运河南撤百余里。占领东光、连镇的日军于10月1日攻占桑园。10月3日,日军向德县城进攻。第81师运其昌旅长率第485团抵抗,终因援军迟迟不到,于夜突围撤退。德县沦陷。日军参谋本部于9月25日命令(“临命”第542号)“华北方面军”的作战地区(不包括航空部队的作战地区)为石家庄、德州一线以北地区;参谋次长另电告“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尚未判明苏联态度之前,必须考虑到今日过分向南方用兵将造成的抽调困难问题。因此,目前限制贵军的作战地区为石家庄、德州一线。”至此,日军第16师团及第109师团转用于平汉线方面,第10师团停止整顿,津浦路北段作战基本结束。同时,第1集团军所部撤向冀南,转隶第一战区;第67军及第49军调至淞沪战场;第3军团(仅第40军)调至海州,转隶第五战区。第六战区撤销。(三) 作 战 简 析津浦线是日军进攻的次要方面,使用的兵力仅2个多师团,中国军队如指挥得当,攻、防兼用地逐次抵抗、消耗,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战绩,但以败退告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将不用命及抗战不力。蒋介石自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时,津浦线各将领多为原西北军系,对其怀有戒心,为保存实力,对其命令,有利者听之,无利者阳奉阴违。以后另立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宋哲元、韩复榘出于私心,竟公开反对,对冯的命令置若罔闻。各部队中、下级军官和士兵虽作战英勇,但高级将领则以保存实力为主,作战时采取敷衍态度。冯玉祥就曾总结津浦线作战说:“在姚官屯之线,庞(炳勋)、刘(多荃)颇能苦战,此后与敌稍一接触,随即自行后退。长此以往,不仅全军覆灭,甚且国破家亡。”又如李必蕃的第23师,当奉命支援庞炳勋沧县地区作战时,故意迟迟不前,致庞部不得不放弃阵地。最典型的是山东省主席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拥兵自重,抗不遵命。当平汉、津浦两线日军深入时,军事委员会曾命令他及时机动兵力,支援津浦线作战,以牵制日军对平绥、平汉线的进攻,韩却按兵不动,因而失去战机,影响战局。此外,在阵地编成上,缺乏防御纵深和有力的机动部队,也是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阵地正面过大,兵力分散,部队采取一线式配备,没有战术深度,防线处处薄弱,中间一点突破,全线随之崩溃。如在姚官屯附近的战斗中,第39师阵地被突破,第38、第105、第131师并没有被击破,却全部动摇。由于第37师、第178师及石友三部的第181师也是一线布防,不能及时机动增援,以致主阵地被迅速突破;尔后又逐次以1个师守冯家口、1个旅守泊头、1个旅守东光,再被日军各个击破。应该肯定的是:在沿津浦线作战的广大中下级军官、士兵艰苦奋战,忠勇无比,伤亡官兵达六七万人。战斗的激烈程度是可以想见的。附表3-3-2津浦铁路北段沿线作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1937年9—10月初)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副司令长官鹿钟麟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第19军团冯治安第59军宋哲元(兼)第38师黄维纲第180师刘振山冀省保安队直属各团第77军冯治安(兼)第37师刘自珍第132师王长海第179师何基澧第181师石友三第39师庞炳勋(兼)第3军团庞炳勋第40军庞炳勋(兼)第49军刘多荃第105师高鹏云第109师赵毅骑兵第3军郑大章(廉)骑兵第9师郑大章骑兵第4师王奇峰第67军吴克仁第107师金奎璧第108师张文清第23师李必蕃第12军孙桐萱第81师展书堂第20师孙桐萱(兼)注: 9月下旬第六战区撤销,第1集团军归第一战区指挥;津浦路作战归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隶第五战区。附表3-3-3津浦路北段沿线作战日军指挥系统表(1937年9月)华北方面军第1军 司令官香月清司冈崎支队第5师团混成战队第14师团土肥原贤二第6师团谷寿夫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第2军 司令官西尾寿造第10师团矶谷廉介第18师团中岛今朝吾第108师团下元熊弥第109师团山冈重厚第四节晋北作战与平型关作战一、 察南、雁北撤退平绥铁路东段作战失败之际,阎锡山于9月11日下令各军于桑干河南岸布防。其命令的要点是:(一)第34军杨澄源部速将其第196旅、第203旅移驻桑干河南岸,右接新2师左翼,经后子口至瓮城口(含)间布防;第19军王靖国所部在瓮城口(不含)至应县间布防。(二)第61军李服膺部驻瓮城口、北楼口,并在北楼口至小石口(不含)间布防。(三)第71师郭宗汾部在应县南小石口至小峪口之间布防,师部驻繁峙。(四)第72师陈长捷所部开回句桂山接防,在广武西约10公里处的八岔口至杨方口东的达达庄之间布防。9月13日,阎锡山又令第34军留新编第2师在大王村掩护广灵守军侧后安全,第196旅和第203旅酌留2个营警戒后子口、瓮城口,该军军部及主力移防狼峪口至水峪口之间,构筑工事,作积极防御准备。同时发布如下调整部署的命令:(一) 第35军应在青禾岭经项家山、阳方口、右板沟迄利民堡之线布防。(二) 第19军在水峪口(含)经广武、八岔口、青禾岭(不含)之线布防。(三) 第72师原防务由第19军接替,该师作为总预备队集结代县附近。(四) 第71师原防务由第34军接替,该师集结繁峙待命。(五) 第61军左翼阵地延伸至小石口西的狼峪(不含)、浑源东20公里,经恒山凌云口、黄沙口、康峪至北楼口(不含)之线,扼守坚固工事。汤恩伯指挥的第17军和第73师正在广灵与日军对战。第34军留在浑源北大王村、后子口、瓮城口之线的部队应与汤部取得联络。(七) 独立第3旅在灵丘方面作战,应将其兵力集中于重要方面,目前宜以伊家店至焦庄间为要点。预计第18集团军在两三日内可到达灵丘。(八) 18集团军已到砂河以东,向灵丘急进。在此之前的9月12日,空军司令周至柔电告阎锡山,由陈栖霞率领的空军4个中队北上,可于15日实施战斗。此时,空军为协同晋北和平汉线作战,于14日编组为北(正)面支队,设司令部于太原,以洛阳、西安、南阳机场为基地,以太原、临汾、长治为前进机场。其隶属部队有空军第7大队和第29大队(欠三分之一)。9月14日,阎锡山将各军作战地境划分如下:汤恩伯和刘茂恩所部之间为大西戈山、寒水村、王庄堡、麻地坪、清水沟、大草坪之线;刘茂恩和李服膺所部之间为砂河镇、长柴沟、康峪、小辛庄之线;李服膺和杨澄源所部之间为伏连坊、沙渠、北河种之线;杨澄源和王靖国所部之间为二磨坊、石门峪、张头铺之线;王靖国和傅作义所部之间为上马围、红河、军道坡、上沙楞河、一半村之线。线上各点属右方部队。15日,阎又将部队区分为左、右两个地区。左地区部队为第61军、第34军、第19军、第35军,傅作义为总司令;右地区部队为第33军、第17军、第15军,杨凌源为总司令,孙楚为副总司令。第18集团军、第71师、第72师为预备军。原在绥东、察北地区的赵承绶骑兵军这时退至朔县、神池方面,门炳岳所部退至集宁方面,和马占山挺进军共同警戒绥东。----------------------064第四部分:华北作战广灵、灵丘间的战斗TOP----------------------日军第5师团占领阳原和蔚县后,于9月11日以第21旅团向广灵进攻。该旅团除从蔚(县)广(灵)大道实施正面攻击外,还以一部从北面向火烧岭、南面由蔚县经后门峪实施迂回。汤恩伯令第17军的第84师在火烧岭一带、第21师主力在广灵城东的豹峪、洗马庄一带阻击日军。9月12日晨,日军2000余人从南徐堡向火烧岭第84师阵地猛攻,并以一部向火烧岭以西地区迂回。汤恩伯即令第21师的1个旅在六棱山、乱岭关(广灵城西)布防。此时正面攻击广灵的日军亦向洗马庄第21师的阵地压迫。13日,日军继续向火烧岭西面刘家沟一带的第84师阵地攻击。该师第499团与日军展开激战。同时,广灵城东的日军猛烈攻击洗马庄和西加坪第21师和第73师的阵地。西加坪与南方高地之间的战斗尤为激烈。在此地防守的第424团与日军奋勇肉搏,因伤亡甚重,阵地被日军突破。第423团在团长吕超然率领下对日军实施反冲击。吕团长奋不顾身,身先士卒而阵亡。同时,由蔚县经石门峪南进的日军也向刁泉(灵丘东北约40公里)一带独立第3旅的阵地攻击。激战终日,日军被该旅击退。14日,独立第3旅再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但在广灵方面,守军则受到日军的严重压迫。第73师伤亡尤重。在此情况下,阎锡山命令汤恩伯和刘奉滨:如不得已时,可将第17军和第73师部队撤至广灵南面的牛角岭、直峪、上村关一线,东与独立第3旅、西与第15军防线衔接,“缩短防线,扼要固守”。当日,汤恩伯命令弃守广灵,第73师转移于井林、长城梁、郭卯尖地区,第84师转移于周图寺、香炉台、鳌峪地区,第21师转移于上白羊、石仙、岔口村之线。在大王村、后子口、瓮城口掩护和警戒的新编第2师等部队亦奉令经浑源南面的凌云口后撤。广灵城即被日军占领。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于14日占领广灵后,当即派4个大队分别向浑源和灵丘追击。阎锡山于15日严令第73师师长刘奉滨在广灵南山坚守阵地,不得再退,否则以军法论处,并严令第17军在新的防御线固守。向灵丘方向追击的日军于15日猛攻直峪口(广灵南山口)。在此占领阵地的第73师在师长刘奉滨督战下与日军肉搏五六次,损失严重,刘师长也在指挥作战中负伤。该师被迫向后转移阵地于义泉岭北之东、西高地。阎锡山下令:“如能将敌击退,着即赏洋两万元。”同日,灵丘东面独立第2旅阵地也受到日军攻击,但将日军击退。向浑源追击的日军于16日占领该城,并接着向城南的唐家庄、郝寨进攻,被在该地防守的第15军第64师击退。当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向灵丘、大营方向进攻之际,日军第1军从9月14日起向保定地区展开进攻。18日,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处于平汉线主攻方面右翼的第5师团留精锐部队一部于山西省北部,主力迅速经涞源进入保定方面作战。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除令第9旅团于19日占领涞源外,亲率1个联队留在蔚县准备指挥主力向保定方面转移。这时因发现中国军队在内长城线上布防,所以决定以一部兵力进入大营镇附近,保障师团主力顺利转移。9月20日,板垣命令在广灵的步兵第21旅团长指挥第42联队第2大队及野炮兵1个大队向灵丘进攻。在灵丘前线阻击日军的第73师被迫转移至龙泉寺、白咀子、1826高地至大西沟一线。独立第3旅撤退至灵丘以南山地。灵丘城即被日军占领。至此,日军已迫近内长城附近。----------------------065第四部分:华北作战第二战区的决战计划TOP----------------------当日军第5师团进攻广灵、灵丘,指向内长城线之际,阎锡山制订了一个把日军放进平型关以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其方针是:诱敌深入至砂河以西地区,从恒山、五台山两方面发动钳击,并截断平型关要隘,歼灭敌军于滹沱河上游盆地里。据此,阎又按他的决战设想,再次调整军队部署:在平型关正面,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由孙楚副总司令负实际指挥之责)指挥第33军、第17军,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第3旅、第73师、独立第8旅,迄于平型关正面;北亘团城口,并列第17军的第84师和第21师。以上部队首先凭险阻敌,然后主动向南转移,隐入五台山,成为南机动兵团,待机出击。在北侧雁门山,以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控制第15军于恒山外,以第34军在北娄口、大小石口、茹越口之间布防,重点置于茹越口。以第19军及第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水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一线阵地,重点置于代县、雁门关之间。第35军控制于阳明堡,对雁门关作重点策应。在砂河及繁峙城之间的决战地带,以独立第200旅残部在砂河镇东占领广大正面,对平型关方面侵入之敌逐次抵抗,诱敌向繁峙城深入。预备军在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吸引敌军至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的夹击。第35军作为机动兵团在宁武集结,向代县东进,连同第15军为北机动兵团,由傅作义指挥,从繁峙北翼展开。待第200旅将敌诱至繁峙主阵地前时,南北机动兵团立即对敌发动围攻。第33军的第85师和第73师抄击平型关,截断敌人的后方联络。阎锡山对以上计划部署十分得意,自诩为:“布好口袋阵,让敌人进得来,出不去。”他派高参前往平型关、团城口、恒山,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指示;又把屡违节制、不肯力战的李服膺军长从砂河召到行营拘押起来,传令各军,以肃号令。当时已经到达山西前线的第8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将阎锡山的上述决心报告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于9月21日给彭的电报中说:“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放弃平型关,企图在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砂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这种分析与预见,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阎锡山的砂河决战计划,是把日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判断在平型关。但是,在平型关方面指挥作战的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认为日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不在平型关,而是在雁门关,当前向灵丘进攻的日军只不过是一支起牵制作用的游动部队。因此,他不同意把据灵丘的日军放进平型关内,而主张以第17军和第33军,以及已经进入平型关附近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师扼守平型关、团城口,相机出击,配合雁门关方面主战场作战。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同意孙楚的意见,并亲自到岭口向阎锡山陈述。第19军军长王靖国也极力赞扬孙楚的见解。因此,阎锡山的决心发生动摇,即批准了孙楚的建议,以当时在平型关、团城口的部队固守这一地区,并将第17军的第21师向北翼延展,与恒山第15军相连接,掩护恒山东侧。孙楚遵照阎锡山新的指示向所属各部发出坚守平型关、团城口并相机出击的命令。然而第17军军长高桂滋对命令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仍按照阎锡山的原定计划作将日军放进关内打的准备,打算在日军攻击时见机即退。----------------------066第四部分:华北作战第二战区的决战计划TOP----------------------当日军第5师团进攻广灵、灵丘,指向内长城线之际,阎锡山制订了一个把日军放进平型关以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其方针是:诱敌深入至砂河以西地区,从恒山、五台山两方面发动钳击,并截断平型关要隘,歼灭敌军于滹沱河上游盆地里。据此,阎又按他的决战设想,再次调整军队部署:在平型关正面,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由孙楚副总司令负实际指挥之责)指挥第33军、第17军,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线上,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第3旅、第73师、独立第8旅,迄于平型关正面;北亘团城口,并列第17军的第84师和第21师。以上部队首先凭险阻敌,然后主动向南转移,隐入五台山,成为南机动兵团,待机出击。在北侧雁门山,以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控制第15军于恒山外,以第34军在北娄口、大小石口、茹越口之间布防,重点置于茹越口。以第19军及第34军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水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的一线阵地,重点置于代县、雁门关之间。第35军控制于阳明堡,对雁门关作重点策应。在砂河及繁峙城之间的决战地带,以独立第200旅残部在砂河镇东占领广大正面,对平型关方面侵入之敌逐次抵抗,诱敌向繁峙城深入。预备军在繁峙城的南北线上,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为支撑点,吸引敌军至主阵地前,以利于南、北机动兵团的夹击。第35军作为机动兵团在宁武集结,向代县东进,连同第15军为北机动兵团,由傅作义指挥,从繁峙北翼展开。待第200旅将敌诱至繁峙主阵地前时,南北机动兵团立即对敌发动围攻。第33军的第85师和第73师抄击平型关,截断敌人的后方联络。阎锡山对以上计划部署十分得意,自诩为:“布好口袋阵,让敌人进得来,出不去。”他派高参前往平型关、团城口、恒山,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指示;又把屡违节制、不肯力战的李服膺军长从砂河召到行营拘押起来,传令各军,以肃号令。当时已经到达山西前线的第8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将阎锡山的上述决心报告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于9月21日给彭的电报中说:“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放弃平型关,企图在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军队已失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砂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这种分析与预见,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阎锡山的砂河决战计划,是把日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判断在平型关。但是,在平型关方面指挥作战的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认为日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不在平型关,而是在雁门关,当前向灵丘进攻的日军只不过是一支起牵制作用的游动部队。因此,他不同意把据灵丘的日军放进平型关内,而主张以第17军和第33军,以及已经进入平型关附近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师扼守平型关、团城口,相机出击,配合雁门关方面主战场作战。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同意孙楚的意见,并亲自到岭口向阎锡山陈述。第19军军长王靖国也极力赞扬孙楚的见解。因此,阎锡山的决心发生动摇,即批准了孙楚的建议,以当时在平型关、团城口的部队固守这一地区,并将第17军的第21师向北翼延展,与恒山第15军相连接,掩护恒山东侧。孙楚遵照阎锡山新的指示向所属各部发出坚守平型关、团城口并相机出击的命令。然而第17军军长高桂滋对命令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仍按照阎锡山的原定计划作将日军放进关内打的准备,打算在日军攻击时见机即退。----------------------066第四部分:华北作战平型关大捷TOP----------------------9月21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第21联队第3大队和配属该旅团的第11联队第1大队从灵丘出发,以大营镇为目标,沿灵丘到平型关的公路追击向后撤退的第73师部队。22日晨,该部日军在蔡家峪附近与正在破坏公路的新编第11团的1个营遭遇。该营与日军战斗半日,遭受严重伤亡后撤退。接着,该部日军又与第84师派往蔡家峪地区的掩护部队1个营遭遇。日军将该营击溃后即向平型关进攻。在平型关阵地前,日军与守军独立第8旅第623团前进阵地上警戒的1个连发生战斗。该连伤亡过半,被日军击溃。当日夜,日军猛攻东、西跑池南北侧各高地。守军第623团第2营第5、第6两个连坚守阵地,与日军战斗,经数番肉搏,阻止了日军的攻击。进占浑源的第21旅团第21联队主力(欠第3大队)于21日经小道沟、西河村向大营西北地区进攻。22日,该部日军联队也加入了平型关方面的战斗。23日晨,日军一部绕蔡家峪转攻团城口。第17军第502团迎击日军,阻止了日军的攻击。该团团长在指挥战斗中负重伤。日军随即以一部迂回东、西跑池南北高地。独立第8旅在此防御的2个连全部殉国,高地被日军占领。孙楚急令第17军以2个团及第73师一部、独8旅1个团向敌反击。各反击部队与日军激战,至下午1时将敌击退,收复东、西跑池及其附近高地。进攻团城口的日军也在当日16时停止了攻击。同日,阎锡山计划用总预备队中的第71师附新编第2师共8个团的兵力从公路以北地区向东西跑池、小寨间迂回,侧击日军的右侧背;以第18集团军第115师从平型关东面的山地夹击日军,断敌后路;以第72师和第35军的2个旅为总预备队,由傅作义任出击总指挥。阎当时电告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8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阎并电令第71师师长郭宗汾:“该师即时集结,于晚间速向大营东北地区前进,归孙副总司令指挥。”还电令第72师师长陈长捷:“该师迅速向砂河前进待命。”这一出击计划原定在24日实施,但因部队行军疲劳而改为25日。24日9时,傅作义、杨爱源与第18集团军第115师的联络参谋商定了25日拂晓出击的具体作战计划。策定作战指导如下:(一) 正面以第71师附新编第1师为主攻部队,第84师仍固守原阵地。(二) 第71师以1个团自团城口至2141.96高地间沿山麓向东攻击,再向南旋回,以蔡家峪、小寨为攻击目标;以2个团由2141.96高地至西河口间向东攻击,并掩护团城口正面攻击部队之左侧背,截断敌向浑源撤退之道,以王庄堡为攻击目标;以1个团为预备队,由团城口附近前进。(三) 独立第8旅以一部协同第71师攻击,以辛庄为攻击目标。(四) 第115师担任敌后各地之攻击,以东河南、蔡家峪为目标。上述计划由第6集团军总司令部发布命令。同日19时,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幕僚进驻大营指挥。24日晨,日军继续向平型关、东跑池、1886.4高地和讲堂村守军阵地猛攻。两军激战终日。第73师第393团击毁日军坦克数辆。在当日战斗中,仅第17军的伤亡即达千余人。25日,第18集团军第115师从平型关东北山地向日军侧后发起攻击,驰名中外的平型关战斗由此展开。第115师作为第18集团军的先头部队,于8月25日向陕西省三原以北地区出发,经韩城东渡黄河,至山西省侯马镇乘火车沿同蒲路北上,经太原到原平下车。第343旅和独立团在师长林彪和旅长陈光率领下,经繁峙、大营,于9月19日抵平型关东南的上寨、下关地区集结。师直属队和第344旅在副师长聂荣臻和旅长徐海东率领下在侯马镇登车,途遇洪水骤涨而迟到;在原平下车后经五台、龙泉关、龙王堂到达下关,与先到的部队会合。该师按照阎锡山的命令,原准备在广灵、灵丘地区阻击日军,但因第33军和第17军部队迅速败退到平型关地区,因而在阎锡山总的作战意图下,决定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23日,该师接到于25日出击的计划后,决定在平型关东北山地从侧面伏击向平型关正面进攻的日军。计划以第343旅担任小寨村至老爷庙地区的主要伏击任务;以第344旅第687团在东河南至韩家湾一线阻敌援军;以师属独立团和骑兵营前出到灵丘至涞源间活动,打击敌交通运输;以第688团为师预备队。9月23日午前,第115师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夜晚,部队从上寨、下关地区进至距平型关东南15公里的冉庄隐蔽集结。24日,营以上干部到前线侦察地形,并至连队进一步动员做好战前各项准备。24日夜,第115师主力冒雨按照预定计划向战地开进,25日拂晓前到达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的山地设伏。在团城口地区防守的部队连日遭日军的攻击,多次求援。当18集团军第115师准备在平型关侧后出击时,孙楚严令第17军坚持抵抗日军的攻击,以第71师由团城口出击,配合第115师歼灭日军。但是第17军军长高桂滋率所部于24日擅自放弃了团城口阵地,使日军占领了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跑池一带长城线上约2公里的地段。第71师奉令准备越过东、西跑池线的第84师防御阵地,以关沟为目标,出击平型关敌后。该师部队于25日拂晓前通过涧头、迷回向前开进时,突然遭到已经占领团城口、鹞子涧的日军猛烈的炮火袭击,引起部队一片混乱。拂晓后,日军居高临下,北从鹞子涧,南从东、西跑池,将第71师部队压迫在迷回、涧头一侧。此时第18集团军第115师已经展开,向关沟、老爷庙、小寨地区的敌人伏击,牵制了鹞子涧地区日军的行动,才使第71师部队在迷回、涧头间稳定下来。平型关东北山地的第115师部队隐蔽设伏时,日军第21旅团后续部队第21联队第3大队和辎重部队一部沿公路向平型关前进。由于雨后道路泥泞,车行缓慢,队伍拥挤。伏击部队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开火,发起冲击。第685团第5连和第686团第1连首先冲到公路上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其他部队也迅速冲杀过去。骄横的日军遭到意外打击,不知所措。被击毁的汽车、马车充塞道路。日军行军纵队顿时混乱,兵力无法展开,进退维谷。慌乱的日军想凭借汽车、水沟和老爷庙有利地形进行抵抗。第115师各团第2梯队迅速越过公路夺占老爷庙等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起来。此时敌机飞临战地上空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但由于两军纠缠在一起展开近战肉搏,敌机无法发挥其作战效能。激战至午后,辛庄、老爷庙、小寨村一线山谷中的日军全部被第115师消灭。随后第115师部队向东、西跑池之敌进攻。至晚,占领了东、西跑池以北的1886.4高地和东跑池以南的阵地。敌已陷入包围之中。但由于第17军的撤退和第71师被日军压迫在迷回、涧头之间,被围残敌得以乘夜从晋军阵地突围而逃。在蔚县指挥作战的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得知平型关方面第21旅团第21联队被围的情况后,急令当时在蔚县的第21旅团第42联队(欠第2大队)增援。该联队于26日到达平型关后立即投入战斗。由大同南下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十川支队经浑源也前往增援,在平型关北侧的团城口地区进入战斗,协助第21旅团作战。第18集团军第115师撤出战斗,转移阵地。26日,日军与守军第71师和独立第8旅在1886.4高地一带展开激战。在当日下午4时后,敌对双方形成混战状态。27日,第71师在迷回、涧头间受到日军的包围,处于苦战待援的境地。第18集团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全歼日军1个大队,打死日军1000多人,打伤2000多人,击毁汽车100多辆,缴获炮1门、步枪300多枝、机枪20多挺、山炮弹3000多发及大批军用品,取得了中国抗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的胜利。----------------------067第四部分:华北作战东跑池、鹞子涧战斗TOP----------------------占领大同地区的日本关东军闻知中日两军在平型关展开激战,决定从茹越口方面发动进攻,以协同第5师团进入代县附近,命令混成第15旅团和混成第2旅团迅速击破当面的中国军队,进入繁峙,独立混成第1旅团主力迅速进入朔县。混成第15旅团于9月25日从尚希庄出发,当日到达应县,26日向茹越口发动攻击。该地守军第34军第203旅顽强抵抗,激战终日,敌攻击未逞。第34军为增强该地防务,命令第196旅派1个团移至铁角岭策应。日军混成第2旅团于25日从浑源出发,于26日攻击下社。该旅也受到当地守军的阻击,攻击未能成功。阎锡山因受到第18集团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斗胜利的刺激和鼓舞,认为在平型关外作战大有可为,因而决心彻底放弃原来把日军放进关内在砂河会战的方针,于26日晚间向五台朱德总司令、大营傅作义总司令、砂河杨爱源总司令发出了如下命令:“(一)平型关正面之敌连日与我激战,已被我击退,本日敌由浑源、灵丘增援甚众,其一部约2000余(人),炮20余门,向茹越口一带进攻,似有进入关内之企图。(二)6集团军应联合18集团军及总预备军,迅速击破攻平型关之敌。7集团军之杨澄源军应竭力抗拒茹越口一带之敌。其余各军固守阵地,以待我主力转移反攻该敌。(三)各集团军应本以上要旨妥筹部署,即行开始动作。”阎并令陈长捷部新组成的第61军速援平型关,傅作义负平型关方面指挥的全责。第61军各部于27日到达平型关、团城口前线附近。傅作义急令其先头部队第217旅解救第71师在迷回、涧头之围。第217旅以第434团攻击包围涧头日军,并协同守涧头的第71师一部向迷回东进。包围迷回的日军增加兵力反扑。第217旅全部展开,继续进攻迷回。这时鹞子涧日军南下增援迷回,东、西跑池的日军也冲下山来向第217旅右侧攻击。第61军即令展开于齐城以东地区的第208旅进到第217旅右侧迎击西跑池之敌。接着第217旅和第208旅在2个炮兵营的支援下向敌发起攻击。包围迷回之日军分别向鹞子涧、东西跑池撤退。第71师迷回之围遂被解除。此后,两军在东跑池南形成相持状态。28日,占领迷回北山的第217旅第434团,在夺取迷回胜利的鼓舞下,未等主力行动便一举攻占鹞子涧,又占领1886.6高地。日军此时从团城口、关沟两面夹击鹞子涧。日军首先攻占1886.6高地,然后向鹞子涧全力攻击。双方在村内展开肉搏。最后,陈继贤团长以下全团(除一个通信排和部分伤员外)官兵壮烈牺牲。为此,旅长梁春溥受到戴罪立功的警告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