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日本帝国的兴亡-18

作者:汤重南 字数:52182 更新:2023-10-09 10:03:33

山本五十六这位曾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立下头功的“名将之花”的凋谢,给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的嚣张气焰以沉重的打击。  日本举国上下都笼罩在对未来悲观失望的气氛里。  丢失阿留申群岛  1942年6月的中途岛作战中,为了迷惑美军、隐蔽作战的真实意图,日军在出动联合舰队进攻中途岛的同时,还派兵占领了太平洋北面的阿留申群岛西端的几个小岛。其中的阿图岛位于阿留申群岛的最西端,距日本千岛群岛最北部不到1600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日军在岛上部署了2576名官兵。阿图岛以东270多公里处的基斯卡岛,也驻有日军6000人。  在以后的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军主要是采用阻击日军海上运输船队的办法来削弱阿留申群岛上的日本占领军。由于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都集中在南太平洋战区,美国海军在北太平洋占有明显优势,因此,自1943年3月起,月军对阿图岛和基斯卡岛的补给只能靠潜艇来进行。  这样一来,驻守阿留申群岛的几千名日军处于冰天雪地、饥寒交迫之中,对战局的发展已起不到多大作用。尽管这些岛屿的价值不大,但对美国来说,一想到还有美国领土被日军占领,就感到不是滋味。美英联合参谋部希望收复阿留申群岛,以便日后苏联对日宣战时能在这修建航空中继基地,开辟一条通往西伯利亚的航线。  此时,美军的兵力主要集中在阿达克岛和阿姆奇特卡岛(后者位于基斯卡岛东南约105公里处)。在这两个岛上,美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修建了机场,而进驻这两个机场的美军飞机很快就切断了基斯卡岛同日本之间的海上运输线。  与此同时,日军大本营为了挫败美军日后反攻的企图,决定在基斯卡、阿图岛上修建航空兵的陆上和水上基地。为此,新上任的阿图岛守备队队长山崎保代大佐将兵力配备的重点放在岛的北岸霍尔茨湾和奇恰科夫湾地区。  至于南岸马萨卡湾地区,决定选择其后方的山岳地带作后退的部署,海岸则只作警戒配备。然而,建设机场占去了大部分人力和资材,再加上地质坚硬,导致构筑的防御阵地未超出野战工事的范围,弹药的储备量也只能供一次会战的消耗,军需品的集聚还不到计划量的1/3。  美军利用飞机的侦察结果,发现了阿图岛上的日军远比基斯卡岛上的要少,况且机场尚未建成,几乎没有什么岸防工事和防空设施。因此,美军北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官托马斯·金凯德少将决定暂时绕过基斯卡岛,以主力部队直取阿图岛,从而有效地孤立和瓦解基斯卡岛上的日军。  5月11日,美军步兵第7师1.1万人,在3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5艘运输舰和1艘护航航空母舰的掩护下,抵达阿图岛海域。美军先派飞机向岛上守军投撒劝降信,但被山崎大佐拒绝。美军见守军未有投降迹象,便准备从南岸的马萨卡湾和北岸的霍尔茨湾同时登陆。12日上午10点30分,美军开始向岛上实施猛烈的舰炮火力突击。紧接着,1000名官兵在霍尔茨湾登陆,2000名官兵在马萨卡湾登陆。  山崎见美军分南北两路来攻,便放弃岸边防御工事,退往山岳地带顽抗。  日军扼守山口,凭借隐蔽的火力点阻止美军集结而不向东撤退。美军南北两路会师后,却无法突破日军的防线。金凯德一气之下,撤换了地面部队的指挥官,将所有的预备队都调上前线,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苦战,才将日军压迫到阿图岛东北角的奇恰科夫湾一带。  日军大本营根据战情发展得出结论:紧急运送武器资材和增援兵力已不太可能,不仅是船队运输本身没有把握,而且届时阿图岛守备队是否存在也大有疑问。即使反登陆能够实现,如果夺回作战不能一举成功时,鉴于瓜岛和缅甸方面的作战教训,很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大本营基于以上判断,不得不放弃夺回作战的念头,于21日决定将防线后撤到千岛群岛以南。为此,暂令阿图岛守军继续坚持战斗,伺机利用潜艇撤退,同时尽快将基斯卡岛守备队撤退到千岛、北海道方面。  同一天,日本海军第5舰队的19架飞机对美军舰队进行了毫无成果的攻击。从此以后,山崎大佐再也没有见到增援部队的一兵一卒。一个星期之后,困守在奇恰科夫湾附近高地上的日军不仅断了口粮,而且炮弹已经打光,轻武器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了。  29日,山崎大佐召集起残存的1000余名官兵,在向大本营发出诀别电报之后,于深夜向美军阵地发起自杀性反扑。他们突破美军的夜间哨兵线,击毁了一所美军野战医院和一个军需补给仓库。半数人在进攻中被击毙,另一半人将手榴弹塞进腰间皮带里,把自己炸死。次日清晨,除了28名日军被俘外,山崎大佐的守备队全部阵亡,美军收复了阿图岛。  阿图岛的失守使日军大本营加快了撤退基斯卡岛守备队的步伐。为了保持机密和维持战斗意志,大本营最初只是命令撤退伤病员和文职人员,声称撤退的目的是要去掉战斗的累赘和节省粮秣。到6月21日,日军潜艇出动了18艘次,装运官兵820人。  在撤退战斗部队时,大本营又声称为了在阿留申群岛方面进行新的积极作战,要以最小限度的兵力防守基斯卡岛,而抽调该岛主力于其他方面。7月29日,日军第5舰队以巡洋舰“那智”号为首的19艘舰艇,利用浓雾天气和进行封锁的美军舰队返航补充燃料的机会,悄悄抵达基斯卡岛,仅用50分钟就将剩下的5183名官兵转移到舰艇上,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返回千岛群岛。  8月15日,待庞大的美国海军编队将3万多名美、加军队运到基斯卡岛时,才发现该岛已没有一个日本人。  就这样,日军以威胁美国北太平洋正面、制止美海空军攻击日本本土、切断美苏对日战略合作和占领美国本土等宏大的政略和战略为目的,于1942年6月对阿留申群岛西部的占领,在13个月后,历经阿图岛守备队的全军覆没和从基斯卡岛的撤退,终于宣告结束了。  鏖战所罗门群岛  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伊”号作战并没有给美军造成多少损失,反而使他自己命归黄泉。美军则快马加鞭,开始实施所谓的“硬币”作战计划。该计划要求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南太平洋战区在1943年12月31日之前分别在新几内亚岛和所罗门群岛陆续实施不下13次的两栖登陆。麦克阿瑟的部队将首先占领莱城和萨拉莫阿,然后沿新几内亚岛北岸向西推进。哈尔西的部队则以进攻新乔治亚岛为开端,沿所罗门群岛北上。美军的两支部队就像两把钳子一样,分左右两路击垮日军防线,最后将日军东南方面防线的核心——拉包尔团团围住。  日军在中所罗门群岛有两个机场,一个在新乔治亚岛的蒙达角,另一个在科隆班加拉岛的韦拉河河口。日军经常从这两个机场对瓜达尔卡纳尔岛进行袭扰。  哈尔西的首攻目标就是蒙达机场。考虑到蒙达机场位于新乔治亚岛海岸附近,有日军重兵把守,攻击难度很大,而该海岸以南5海里处有个伦多瓦岛,在伦多瓦岛上设置重炮即可炮击蒙达机场。因此,哈尔西派遣美国陆军第43师的6000名官兵,于6月30日在伦多瓦岛登陆。驻守这个弹丸小岛的小股日军当即被彻底消灭。同一天,另一支美国军队没遭到抵抗就在新乔治亚岛南端外的万古努岛上登陆。  美军在伦多瓦岛登陆后仅仅用了27个小时,就架起了重炮,开始向蒙达机场进行隔海炮击。7月2日,美军自伦多瓦岛出发,越过海峡,在蒙达机场附近登陆。  负责防守新乔治亚岛的日军东南支队长佐佐木登少将一面组织防御,一面向拉包尔告急。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获知美军开始反攻,焦虑万分。  中所罗门群岛是拉包尔所在的新不列颠岛的重要屏障,一旦失守则东南防线很难守住。于是,他打电报给联合舰队新任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大将,请他出动军舰护送增援部队前往新乔治亚岛。佐佐木支队长得到增援后,信心大增。  美军虽然顺利登陆,但一进入丛林地带后,令人乐观的战况突然发生变化。约有4500名日军依托坚固的环形阵地,阻击美军达一月之久,使其无法前进。哈尔西十分生气,撤换了地面部队的指挥官,把一切能够使用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佐佐木见美军人多势众,实在是无法抵抗,只得下令放弃蒙达机场,撤到西北面的科隆班加拉岛去。  美军为攻占新乔治亚岛动用了3.2万名步兵和1700名海军陆战队员,阵亡1136人。哈尔西不禁想到,太平洋上岛屿星罗棋布,要是像新乔治亚岛这样扫清所有岛屿上的日军,还不知要牺牲多少美国军人。于是,他决定模仿金凯德将军在阿留申群岛作战时运用的战术,对日军防守严密的据点围而不打,将主力用在日军防守薄弱的地方。哈尔西将此战术命名为“蛙跳战术”。  佐佐木支队长自新乔治亚岛撤到科隆班加拉岛之后,即率1.5万名官兵日夜抢修工事,准备与登陆美军大战一场。正在这时,忽然传来美军在西北面的韦拉拉韦拉岛登陆的消息,佐佐木不禁大惊失色。日军在韦拉拉韦拉岛仅设有一个驳船中继站,守军不到600人。一旦该岛失守,科隆班加拉岛就与日军防线后方失去了联系,成了孤岛。佐佐木急忙拍电报给拉包尔,请求今村均派兵夺回韦拉拉韦拉岛,安定他的后方。  然而,第8方面军司令官另有想法。今村认为,在美军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守住科隆班加拉岛是不可能的。日军大本营也认为应将防御重点放在北所罗门群岛上,尤其是要大力增强布于维尔岛上的陆海空兵力,将其作为守卫拉包尔的最后一道屏障。  9月28日,饥肠辘辘的日军开始从科隆班加拉岛撤往布干维尔岛。佐佐木想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而成的坚固工事倾刻间变得一文不值,除了哀叹数声外,别无话讲。10月6日,韦拉拉韦拉岛上的残余日军也被驱逐舰接到布于维尔。  布干维尔岛位于所罗门群岛的西北部,长204公里,宽37—65公里,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呈小提琴状,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在本岛和附近小岛上有日军机场四个,另外还有一个机场正在修建中。山本五十六就是在该岛上空被击毙的。日军丢失中所罗门群岛之后,加强了布于维尔岛的防御。7月下旬向该岛增调了南海守备队,9月中旬又从中国战场抽调陆军第17师团编入第8方面军。至美军登陆前,布干维尔及其附近岛屿共驻有日军6万人。  大部分日军部署在该岛南部的布因、卡希利地区和附近的肖特兰岛。一部分部署在北边的布喀岛和布宁地区。  日军虽然对美军前来攻击布于维尔岛早有准备,但在判断美军登陆地点方面出了很大的差错。日军认定美军进攻布干维尔岛是为了获得能够轰炸拉包尔的航空基地,因此将兵力布置在几个机场周围。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哈尔西并不愿意冒人员伤亡巨大的风险,去夺取日军的机场,他宁愿自己修建新机场。这样,他就毫无必要在日军机场附近登陆,而是把目光对准了日军防御力量薄弱的布干维尔“琴身”腰部南缘的奥古斯塔女王湾附近的托罗基纳角。日军要想反击,就必须越过群山连绵、地势险峻的地区,穿过原始森林后才能到达这里。美军的不利因素是该地周围除了惟一的一块平地以外都是一片沼泽,修建机场的难度比较大。  1943年10月起,美军第5航空队对拉包尔反复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所罗门航空队则轰炸了布干维尔地区的日军机场,从而彻底掌握了战区制空权。  为了转移日军的视线,哈尔西于10月27日命令新西兰部队攻占布干维尔岛和韦拉拉韦拉岛之间的莫诺岛,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第2营攻占布于维尔岛东南方的什瓦泽尔岛。  日军布干维尔岛防线最高司令官、第8舰队司令鲛岛具重中将不知其中有诈,果然派遣数千援军前往什瓦泽尔岛。美国海军陆战队见日军援兵已到,假意与之周旋了一个星期后就撤走了。在莫诺岛上的新西兰部队见日军注意力转向什瓦泽尔岛,便不失时机地修筑了一个简易机场。  哈尔西见日军已经上当,便一方面命令斯坦顿·梅里尔海军少将率领第39特混编队前去炮击北面的布喀和布宁,另一方面则出动海军陆战队第3师,于11月1日早晨在奥古斯塔女皇湾登陆。日军在当地只有270名官兵防守,稍作抵抗之后便被歼灭,美军当夜就占领了登陆场。  绞岛得知美军主力登陆后,叫苦不迭。他根本不可能从陆路派出援军,只得把希望寄托在第5战队司令官大森仙大郎少将率领的载运1000名抗登陆部队的军舰编队上。  这样一来,一场大海战便在奥古斯塔女皇湾爆发了。大森的军舰编队有轻重巡洋舰各2艘、驱逐舰6艘,其火力远胜于梅里尔的4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但是,经过后半夜的激战,日方竟被击沉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另有4艘军舰受重创,美方只有1艘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受伤。更为重要的是,日军的抗登陆部队未能派上用场,而是和败下阵来的大森舰队一起返回了拉包尔。  鲛岛无奈之中再向联合舰队求援。古贺峰一随即命令栗田健男中将率领一支更强大的巡洋舰驱逐舰编队自特鲁克南下,同时又抽调173架舰载机飞往拉包尔。于是,一支庞大的日本海空力量集结在拉包尔,随时准备南下增援布干维尔岛。  哈尔西此时手下却无合适的兵力可派。梅里尔的特混编队已经南下去补充燃料,所有重型巡洋舰又都被召回到珍珠港的第5舰队。只有缺乏水面舰只掩护的第38特混舰队的“萨拉托加”号和“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还可以一试。哈尔西为了使奥古斯塔女皇湾滩头的美军部队免受血洗,决定铤而走险。  11月5日,96架美机从第38特混舰队的航空母舰上起飞,扑向拉包尔的辛普森港。美国海军飞行员们穿过阵阵爆炸的棕色高射炮火,对停泊在港内的栗田舰队发起攻击。联合舰队的舰载机起飞拦载时动作缓慢,有25架在第一轮袭击中就被击落。这次袭击炸坏6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美国飞机只损失了10架。这场空袭不仅使美军在奥古斯塔湾内的登陆运输船队不会遭到日军水面舰只的袭击,而且使辛普森港成为“珍珠港第二”。  受到沉重打击的古贺峰一恼羞成怒,一方面命令栗田率领残余舰队返回特鲁克,使再度来空袭的美机扑了一个空,另一方面下令实行“吕”号作战,派舰载机对布于维尔海域的美舰船进行攻击。然而,“吕”号作战比山本的“伊”号作战损失更惨。转到拉包尔的173架舰载机损失了121架,机上人员死亡86人。尽管古贺和山本一样因“战绩优异”受到大本营的“慰勉有加”,但他再也无力挣扎,只能带着剩下的52架飞机逃回特鲁克。从此,日军再也没有在东南防线使用海军水面舰队。  43年底,己有4.4万名美军和2.3万吨补给物资送到布干维尔岛上,日军已被包围在一个22平方海里的区域之内。供战斗机和轰炸机之用的简易机场也宣告建成,它离拉包尔仅仅400多公里。美军的轰炸机从这里起飞,便可轰炸日军东南方面防线的各个地区,拉包尔的左翼失去屏障,美军的作战目的完全达到了。  浴血塔拉瓦  当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率军扫清新几内亚岛上的莱城和萨拉莫阿的日军、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哈尔西率军沿所罗门群岛北上的时候,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也将进攻矛头指向了中太平洋的吉尔伯特群岛。  吉尔伯特群岛位于马绍尔群岛东南、所罗门群岛东北,横跨赤道,介于美、澳两洲交通线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群岛由马京、塔拉瓦、阿贝马马等16个珊瑚礁组成,陆地总面积430平方公里。日军于1941年12月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的主要岛屿,在马京环礁上建立了水上飞机基地,在塔拉瓦环礁及其以西的瑙鲁岛上修了飞机场。1943年初,日军开始使用塔拉瓦环礁上的新机场,对美、澳之间的交通线形成了更大的威胁。至1943年7月,日军在塔拉瓦环礁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驻吉尔伯特群岛的日军增至5300人,其中马京环礁有700人,塔拉瓦环礁有4600人。  7月20日,日军为加强吉尔伯特群岛的防御,任命柴崎惠次海军少将为群岛守军总指挥。柴崎是日本海军有名的基地防御专家。上任后,他看中了塔拉瓦环礁西面2公里处的贝肖岛,认为它是塔拉瓦最好的防御门户。他立即在该岛上构筑25个炮台,把在新加坡缴获的英军8英寸岸炮配置在炮台上。沿海滩布满地雷、混凝土三角体、珊瑚石礁、蛇蝮式铁丝网和木栅等障碍物。障碍物后面是由100多个碉堡、机枪阵地、坦克固定火力点、混凝土地堡以及椰子树干堆成的防波浪海堤构成的防御体系,形成控制海滩的交叉火力网。柴崎把所有工事都构筑在两米深的地下,上面铺着沙石、椰木和波纹钢板,一般的炮击轰炸都奈何它不得。  在贝肖岛中央,朝鲜劳工修筑了一个有三条跑道的机场。跑道四周是高射机枪阵地,有100多挺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必要时可以平射攻击机场的敌步兵。  贝肖岛西北侧环礁的切口与塔拉瓦咸水湖相连,沿这条水道,运输舰船可以把货物运到小岛跟前。但是,贝肖岛向咸水湖的一边有道很宽的礁盘,使船只无法直接停靠在岸边。柴崎让人用椰木修筑了一道600米长的栈桥,无论潮涨潮落,船只都可以停靠在栈桥北端的码头上卸货,十分方便,咸水湖成了一个巨大的避风港。  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的柴崎口吐狂言:美国人即使派遣100万大军打上100年,也别想占领塔拉瓦。  美国虽然没有派遣100万军队进攻塔拉瓦,但它投入的海空力量却是非常强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代号为“电流”的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计划后,尼米兹任命在中途岛海战中有出色表现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中将担任此次作战总指挥。美军预定兵分两路。负责占领马金环礁的是北路突击部队,它由陆军第27师第165团6472人组成,海军掩护舰队编有4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13艘驱逐舰、1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护航航空母舰及10艘运输舰和登陆舰;负责占领塔拉瓦环礁的是南路突击部队,它由曾在瓜岛浴血奋战过的海军陆战队第2师1.8万人组成,海军掩护舰队编有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及117艘运输舰和登陆舰。另外,以4艘新式快速航空母舰、5艘轻型航空母舰、久经沙场的“萨拉托加”号和“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3艘防空巡洋舰、21艘驱逐舰组成的第50特混编队,负责空袭吉尔伯特群岛周围岛屿上的日军飞机场,轰炸塔拉瓦和马金两环礁,并随时准备截击日本联合舰队。  1943年9月18—19日,美国陆海军飞机空袭了吉尔伯特群岛,以减轻日机对东南方的埃利斯群岛的美军航空基地的压力。这次行动的成果比预期的要大。此后,日军仅在马金环礁上留下四架侦察用的水上飞机,其余飞机立即从塔拉瓦环礁全部撤走。这次空袭还诱使日军的守岛部队耗费了大量弹药,在很长时间里都难以得到补充。  11月20日,战斗在吉尔伯特群岛打响。在北面的马京环礁,美军攻击的目标是布塔里塔里岛。在登陆过程中,美军舰炮和舰载机的火力支援都很得力,陆军第27师第165团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但是,由于部队是由国民警卫队改编而成,缺乏作战经验,战前训练也缺乏针对性,因此,登陆后的美军每当受到几名狙击兵和一两挺机枪的阻击,就几个小时不敢前进。夜间,偶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神经过敏,开枪乱射一气,甚至丢弃阵地。就这样,直到23日,占绝对优势的美军才完全占领了布塔里塔里岛。日军除陆战队1人、工兵和劳工104人被俘,其余全都被歼灭。  在南面的塔拉瓦环礁,美军的主攻目标就是柴崎少将坐镇的贝肖岛。20日凌晨3点30分,乘坐坦克登陆舰的第一批美军登陆部队开始爬上两栖登陆车。在运输舰上,运载第二批登陆部队的登陆艇也作好了下水准备。一小时后,这支登陆舰队抵达贝肖岛以北8公里、位于航道入口外面的集结地点。  柴崎已经发现了美军的庞大舰队。清晨5点7分,贝肖岛上空升起了两颗红色信号弹,日军的岸炮群向美军舰队开了火。美军的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立即用威力极大的舰侧炮予以回击,很快就压住了日军的炮火,并使岛上的弹药库和木造营房起火燃烧。日出后,美军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舰载机飞来进行轰炸,但是它们的7分钟攻击时间太短,而且炸弹未能穿透防护层达两米的地下工事。  美机飞走后,炮火支援舰群先是对整个贝肖岛进行了75分钟的破坏射击,然后又对预定的登陆滩头进行了45分钟的猛烈射击。与此同时,两艘扫雷舰在烟雾的掩护下首先进入塔拉瓦咸水湖,以便清理出一条通道。随后跟进的是两艘驱逐舰,它们将为两栖登陆车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  8点整,舰炮开始向内陆延伸射击,登陆部队却因逆风的缘故离岸边还有15分钟的航程。柴崎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把部队调到了面对咸水湖的北岸。在第一批美军的两栖登陆车冲上礁盘后,柴崎一声令下,日军中小口径的火炮和机枪立即开火,礁盘上的美军登陆车纷纷被击中燃烧,跳进水里的美军官兵纷纷中弹倒下。冲在最前面的美军突击队见地路可退,只得冒着枪林弹雨向栈桥冲去。在消灭了栈桥桥头上的日军碉堡并打退日军的反扑之后,总算是占有了一个立路点。  到中午时分,已上岸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还不到1500人,他们都躲在沙滩上那道高1.2米的防波堤的下面。威廉·霍金斯中尉带领他的一个排的士兵跟在一辆两栖登陆车后面,摧毁了一个日军机枪掩体,从而越过了那道防波堤。尽管受到了侧翼日军的猛烈射击,美军还是把突破口向西、南两个方向扩大了。由于美军对贝肖岛的潮汐情况了解有误,乘坐登陆舰的第二批登陆部队受阻于礁盘边上,官兵们只得跳进齐胸深的水里,背负着沉重的装备,靠涉水和游泳穿过日军子弹和迫击炮弹横飞的浅滩。当太阳落入西边的海平面时,登陆的5000名美军中伤亡者约占1/3。  日军虽然也损失过半,柴崎仍打算利用夜幕的掩护插入美军阵地后方,分割包围美军,但是他的通讯器材被白天的美军炮火打坏,故而无法发动协调一致的进攻。他只好派出零零散散的敢死队到防波堤和被击毁在礁盘上的登陆舰里占据狙击阵地。第二天黎明,当登陆艇开始运送美军后备战斗部队时,海潮仍然太低,不能把登陆艇浮过礁盘。陷蔽在登陆艇残骸堆中的日军狙击手的子弹加强了岸上碉堡的火力。在天亮后五个小时登陆战里,美军的伤亡人数超过了头一天上午的比例。已登陆的美军仍然没有足够的大炮和坦克摧毁日军的防线,饮水、口粮和医疗品已所剩无几。  正在这紧急关头,反复无常的海潮终于在中午前后上涨了,而且连续三个小时没有退下去。各种登陆艇、两栖装甲车一拥而上,冲过礁盘,一举抢滩成功。新上岸的美军在坦克和大炮的支援下从贝肖岛狭窄的腰部横插过去,占领了机场主跑道,将日军防线切成两段。  被困在碉堡里的柴崎惟一的希望就是等待援军。然而,在他殒命之前,只有16架鱼雷轰炸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袭击了位于塔拉瓦以西约30海里的美国航空母舰特混大队。日机被击落11架,但有1架日机投射鱼雷,击中了“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令其不得不返回基地抢修。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因在所罗门群岛之战中损失了大量的飞机和军舰,已无力再派主力前去救援,只是派出了9艘潜艇,但在半道上就被击退。  援兵未至,柴崎却等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22日上午,他发出了一封诀别电报。日军剩下的碉堡被坦克、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逐个摧毁。美军的推土机用沙子封锁了柴崎的大碉堡的入口,然后从上面的通风口灌进汽油,用一颗手榴弹引燃,柴崎同他的300名士兵同归于尽。直到23日下午,美军才彻底占领了贝肖岛。  美军占领了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环礁和塔拉瓦环礁后,消除了日军对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海上交通线的威胁,为即将开始的马绍尔群岛登陆战役提供了一个实施空中支援的重要基地。美国海军终于获得了前往遥远的东京途中的第一个岛屿“踏脚石”。  第44章“绝对国防圈”崩溃  “绝对国防圈”  1943年夏、秋两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进展。在苏联战场,以斯大林为最高统帅的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德军向西赶去。在北非战场,盟军继在突尼斯将德军赶出非洲后又实施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并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新政府宣布向盟国投降。墨索里尼后来虽被德军救出,但已经丧失了斗志,整日唉声叹气,无所作为。  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自取得南方资源地带后又进行了一年多的扩张进攻,却接连在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受到重创,面对盟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毫无还手之力。  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日军大本营于9月15日决心改变过去的作战方针。9月30日,包含新作战方针的“战争指导大纲”在御前会议上通过。新作战方针的要点就是确立了一条需要绝对确保的防卫圈,即所谓的“绝对国防圈”。该防卫圈北起千岛群岛,南下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特鲁克群岛、贝劳群岛、新几内亚西部,然后向西经过荷属东印度,直抵缅甸。其设定目的是:阻止盟军对日本本土及大东亚圈内重要资源地区的侵袭,确保日本与东南亚重要资源地区的陆海空运输的安全,在政略上控制大东亚圈内的各主要民族,保持内线打击盟军的自由。  在这次御前会议上,尽管东条英机首相和陆海军两位总长都向天皇裕仁保证,有信心守住“绝对国防圈”,但日本薄弱的国力却无法给军国主义分子们撑腰。船舶问题仍然是令他们头痛不已的难题。御前会议刚刚结束,随着盟军在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展开新的攻击,日本政府、陆、海军三方又围绕着征用船只的问题争吵不已。  就在东条首相无计可施、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了首次会晤。在开罗会议上,盟国将领们讨论了1944年的进攻计划,决定除了在缅甸发动反攻以外,在太平洋上也要两路并进:麦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部队将沿新几内亚北海岸向西推进,从棉兰老岛进入菲律宾,尼米兹的中太平洋部队则去攻占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两路进攻部队将在吕宋—台湾—中国大陆三角圈内会合,然后北上进攻日本。  12月1日,旨在显示盟国团结对抗日本的《开罗宣言》公告天下,全文如下:  罗斯福总统、蒋介石大元帅和丘吉尔首相与各自率领的军事及外交顾问一起,结束了在北非举行的会议,兹发表下列一般性的声明:  将来对日本国的军事行动,由各军事使节协商确定。  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人民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  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适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日本统治集团获知《开罗宣言》的内容后,如闻晴天霹雳,明白盟国是要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不存在半途议和的可能性。然而,就像一个即将溺死的人见到一根稻草也要紧紧抓住一样,军国主义分子们在苏联未参加开罗会议一事上大做文章,自我安慰,断定在对日问题上美、英、苏之间的意见尚未一致。因而,他们一直认为,当战局发展到不得不停战议和的地步时,由苏联出来为日本说话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孰不知,在开罗会议后举行的由美、英、苏三国首脑参加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滔滔不绝地赞扬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并且明确表示,一旦打败纳粹德国,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日本统治集团怀着无法预知未来的不安心情迎来了1944年。  元旦刚过九天,为了配合自去年9月起就在缅甸西北部与日军作战的中国驻印军,英国第15军向缅甸西部若开地区的日军发动了局部攻势,从而率先向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发起挑战。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命令第28军以一个师团从正面阻击,一个师团担任预备队,以第55师团迂回英军后方。由竹内宽中将率领的第55师团曾在长沙会战中遭受重创,但来缅甸后在攻打毛淡棉、锡当河等一系列战斗中却战果辉煌,只是在东吁之战中曾受到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的迎头痛击。2月6日,日军将第7英印师合围。但是,英军组成环形防御阵地,依靠空中支援坚守了半个月。而日军由于缺乏空中支援,地形不利,又受到英军后续部队的攻击,反而陷于英军的反包围,伤亡很大。2月17日,竹内宽只得下令部队分散成小股,穿越丛林撤退。英军在这次作战中击毙日军约7000人,俘虏500人。这是英军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取得对日军作战的胜利。  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也已开始对日本“绝对国防圈”的前卫线展开攻击。该前卫线在西南太平洋方面,是西从新几内亚东部的马丹地区起,往东经丹皮尔海峡地区及新不列颠岛的拉包尔,连结布干维尔岛的蜿蜒约1000公里的漫长一线;在中太平洋方面,是由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形成的防线。  在新几内亚东部,盟军自1943年9月中旬占领莱城和萨拉莫阿之后,又在胡翁半岛的东端芬什哈芬登陆。日军第20师团沿胡翁半岛北海岸向东反击,企图夺回芬什哈芬。日美双方进行了两个月的拉锯战,最后,日军因海空力量不足,粮食、弹药几乎断绝,被迫向西北方向的马丹撤退。到1943年年底时,盟军不但控制了胡翁半岛,而且还东渡丹皮尔海峡,在新不列颠岛西部登陆,进攻矛头直指该岛东部的拉包尔。日军第8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惟恐拉包尔丢失,导致日军的这条东南防线彻底崩溃,急忙调集兵力,企图把登陆盟军赶下海去。然而,盟军并未被赶走,倒是把日军一直向东赶到新不列颠岛的中部。麦克阿瑟深知拉包尔防守严密,要想攻占它肯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于是,他勒兵不前,掉头北上,于1944年2月底在阿德默蒂尔德群岛登陆。到3月下旬,美军已基本肃清了群岛上的日军,并且修建了海空基地。日军“绝对国防圈”东南前卫线上的主要堡垒拉包尔完全处于盟军的海空控制下。负责防守拉包尔和布干维尔岛的日军第17军失去了弹药和粮食来源,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中。  在中太平洋方面,继攻占吉尔伯特群岛之后,尼米兹指挥的美军又把矛头对准了“绝对国防圈”前卫线上的另一个据点马绍尔群岛。日军判断,该群岛的外围岛屿会首先受到进攻,于是抽调兵力加强外围岛屿的防御。但是,经过周密的侦察,尼米兹决定实施“大胆掏心”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先打核心岛——夸贾林环礁,以动摇日军全盘防御部署,而后再四面出击,各个击破。这一战术恰好击中了日军的弱点。1944年1月30日,美军登陆部队在强大海空火力的支援下,绕过外围岛屿,直指夸贾林环礁。美陆战第4师和步兵第7师从环礁南北两端上岸。日本守军8000人猝不及防,被美军炮火和飞机炸死大半,残余部队虽奉命死守到底,但也只能在夜间发动零星反击。在美军第58特混舰队的700架飞机和强大舰炮火力的攻击下,夸贾林一带的日军航空兵几乎被全歼,只有9架飞机西逃特鲁克。2月4日,美军占领了整个环礁。除100名日军和165名朝鲜劳工被俘外,其余日军全都被击毙。从2月17日起,美军逐次攻占了埃尼威托克等防御薄弱的环礁。为了避免伤亡过大,对设防坚固的沃特杰、马洛埃拉普、贾鲁伊特和米利四个环礁,美军只以海空军实施压制和封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始终未去占领。  美军占领马绍尔群岛的主要岛屿后,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正面的外围防线,获得了控制太平洋中部的舰队停泊场和空军前进基地,并使日军在这一海区的最大的海空基地特鲁克面临直接的海空威胁。日军为了赢得重建其消耗殆尽的航空兵的时间,不得不放弃“绝对国防圈”前卫防线,不再为该防线上的各岛守备部队增援兵力和粮食,让其在毁灭之前尽可能多地消灭盟军。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认为,作为“绝对国防圈”上的要冲的特鲁克已暴露在美军的攻势之下,便于2月10日下令将联合舰队的大部分海军船只撤往日本和贝劳群岛,并将舰队司令部也移到贝劳,仅留下第4舰队的舰只、西南方面舰队和东南方面舰队的飞机,以便保护当地的海军部队和基地的货船。  2月17日和18日,美军在马绍尔群岛最北端的埃尼威托克环礁登陆的同时,以四个航母特混编队对特鲁克实施了集中的突袭,一举击毁日机270架,击沉、击伤作战舰只各9艘,击沉各种辅助船只34艘。美军损失飞机25架,“勇猛”号航空母舰被日军鱼雷机重创。  古贺峰一见特鲁克受到美机的袭击,急忙将拉包尔剩余的飞机全部调往特鲁克。这样一来,日军“绝对国防圈”东南方面前卫防线已没有一架飞机,拉包尔几乎丧失了它的全部价值。当地的3万名海军和7万名陆军孤立无援,靠几块白薯地勉强活着。在布干维尔岛,百武晴吉中将率领第6师团的1.5万官兵,向奥古斯塔皇后湾附近的盟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后,打死263名美国兵,自己却损失了5464人。忍饥挨饿的幸存日军退到山林地带,一面打游击,一面种田谋生。  面对盟国兵进“绝对国防圈”的紧张局势,东条首相对陆海军统帅部的作战指挥极为不满。为了摆脱政府、陆军、海军三者之间在以船舶问题为焦点的军需物资方面的争夺,东条于2月18日访问内大臣木户幸一侯爵,提出:为了加强陆海军的一元化统帅体制,希望实现如下方案:  一、陆军参谋总长由自己取代杉山元兼任,设置大将级次长制,以解决负担增大的问题;  二、要求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辞职,由岛田海军大臣兼任或由丰田副武大将继任。  第二天,木户谒见夭皇裕仁,上奏了东条的意见。天皇担心兼任会影响统帅权的确立,因为自1878年参谋本部独立以后,从未有陆军大臣兼任参谋总长之事。东条的自荐使天皇想起了日本的幕府时代,当时的幕府将军就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架空了天皇,直到明治维新才结束了这种状态。可是,目前美军进攻势头不减,确实需要统一政府与军队的领导,依靠集中权力来度过难关。为了避免东条专权威胁皇权的消极作用,天皇委派与皇族关系密切的后宫淳大将与奏彦三郎中将共同担任参谋次长。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在得知东条的想法后,不顾东条的反对,使用统帅部的帷幄上奏权,单独觐见天皇,声称身为首相兼陆军大臣的东条再兼任参谋总长,将会使军事行政同统帅混淆起来,违背传统制度之处甚大,危害涉及的范围非常大,等于回到了幕府时代,决不能允许。天皇裕仁的胞弟、在参谋本部任职的秩父宫也两次写信反对这种做法。但是,天皇对日益不利的战局苦无良策,便以“下不为例”为理由压制了反对意见。  大权在握的东条英机雄心勃勃,试图力挽狂澜。他开始调兵遣将,加强“绝对国防圈”上的各个战略要点。然而,时不我与,他上任没多久,盟军就开始在辽阔的战线上向“绝对国防圈”发起了进攻。  新几内亚失守  在日军“绝对国防圈”上,新几内亚西部是必须确保的地区。为此,1943年11月,日军大本营将在中国东北的第2方面军调往东南亚,负责保卫新几内亚西部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由阿南惟几大将率领的第2方面军下属两个军,其中的第2军部署在新几内亚西部。在其东面,属于第8方面军的第18军正在荷兰迪亚(今查亚普拉)、威瓦克一线固守,随时准备反击盟军的进攻。  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从特鲁克撤往贝劳后,仍不肯放弃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决战的想法,和参谋人员一起制定了“Z作战计划”。根据该计划,联合舰队将把美国第5舰队诱至贝劳北面的菲律宾海,使其处于日军的岸基战斗机的攻击范围内,在进行舰队决战之前就因空袭而丧失战斗力。  1944年3月底,美国的航空母舰特混编队从马绍尔群岛出发,打算像上个月突击特鲁克那样,前去袭击撤到贝劳群岛新基地的日本联合舰队。当美军西进部队被日军巡逻机发现后,古贺峰一急忙命令水面舰艇离港躲避,自己和参谋人员于3月31日晚乘坐两架飞机西逃菲律宾南部的达沃。途中,突遭特大暴雨袭击,古贺的座机迷航坠毁,机上人员无一生还。联合舰队参谋长福留繁的座机降落在宿务岛附近的海面上。菲律宾游击队将福留中将从海中捞起,同时缴获了装有“Z作战计划”的公文包。游击队后来虽因日军以平民作人质而不得不释放福留,但绝密文件则送到了麦克阿瑟那里。  古贺未交好运,没来得及从贝劳撤走的日军飞机和船只也难逃恶运。在自3月30日起连续三天的空袭中,美军摧毁日机150架、补给舰和油轮17艘。在联合舰队集结起来实施反击之前,美军特混编队又空袭了附近的雅浦群岛,然后迅速返回马绍尔基地。这样,贝劳群岛一带的日军至少暂时陷入瘫痪状态,消除了对麦克阿瑟部队右翼的威胁。  在阿德默勒尔蒂群岛获得了海空基地的麦克阿瑟,决定采用哈尔西在所罗门群岛作战中屡试不爽的“蛙跳战术”,绕过设防坚固的威瓦克,直接攻打西边800公里处的荷兰迪亚。在美军精心设计的欺骗行动的迷惑下,日军一直以为威瓦克是美军的进攻目标。甚至3月底、4月初美军对荷兰迪亚进行的三次大规模空袭也未能使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中将清醒过来。  4月22日,在强大的舰队炮火的支援下,美军第41师在荷兰迪亚登陆,第24师在西面35公里处的塔纳梅拉湾登陆,第41师的一个团夺取了位于荷兰迪亚与威瓦克中间的艾塔佩。守军大部分是属于后方勤务与补给兵站的部队,没有战斗力和装备,刚一交战便败退到山里。  美军的登陆如晴天霹雳震醒了日军,安达中将方才明白,他的第18军已经被截断退路,孤零零地留在新几内亚东部。安达见粮食储备一天天在减少,只得率部向西攻击艾塔佩,妄图杀开一条血路。但是,麦克阿瑟早已预料到日军的企图,在艾塔佩布下重兵,将6—8月间发起进攻的日军予以重创,使其不得不退回威瓦克,去过忍饥挨饿的日子。  防守新几内亚西部的第2方面军本想派兵东进,收复荷兰迪亚,但却被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制止。寺内认为荷兰迪亚无险可守,且粮草不足,便指示阿南惟几大将坚守荷兰迪亚西边270公里处的沙米地区,不要轻易地浪费兵力,坐等美军来攻。  果然,麦克阿瑟在夺取荷兰迪亚之后,仍觉得机场不敷使用,遂决定在沙米防线西南海岸的瓦克德岛登陆。5月17日,约两个师的美军在30艘舰艇的支援下,在瓦克德岛及其对岸的特莫、阿拉列附近登陆,并将瓦克德岛上的600名日军全部歼灭。  负责防守沙米防线的第36师团闻知美军登陆后,田上八郎师团长命令第224联队长松山大佐和第223联队长吉野大佐率部前去实施反突击。谁知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日军反而败下阵来,退回沙米防线。  美军占领瓦克德岛后,立即由工兵部队加长了岛上机场的跑道,使其可供重型轰炸机使用。麦克阿瑟本想直接进攻沙米,但在获悉田上中将已将它构筑成金城汤他后,遂决定再度实施“蛙跳战术”,将进攻矛头指向沙米防线以西200多公里处的比亚克岛。  比亚克岛位于鸟头湾的出口处,是新几内亚岛西端鸟头半岛的天然屏障,北面就是贝劳群岛。5月初,联合舰队新任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判断盟军将从新几内亚这个惟一的方向发动攻势,因此制定了“阿”号作战计划,把日美海军决战的地点从菲律宾海改到贝劳群岛与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域。为此,他不但在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岛、达沃岛和棉兰老岛集结舰队,而且特别重视拥有三个机场的比亚克岛的防御。很明显,交战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以比亚克岛为基地,都会大大加强已方海军部队在这一海域的突击力量。  5月27日,美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登上比亚克岛,起初未遇到有力的抵抗,便“情绪很好地”向机场方向前进。没过多久,负责守卫该岛的第36师团第222联队长葛目直幸大佐一声令下,日军突然从山洞中和悬崖上向大摇大摆行进的美军猛烈射击,战斗演化成一场惨烈的拉锯战。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认为,如果夺回比亚克,就能把美国太平洋舰队引到那一带海域,从而实现与之决战的目的。于是,丰田大将下达了向比亚克实施增援和反登陆的“浑”号作战计划。6月2日黄昏,运载第2旅团的日军舰队从达沃港拔锚出发,但第二天就被美国第7舰队的4艘潜艇发现。当日军舰队驶过塔劳群岛后,其行踪被美军侦察机和潜艇发现,为避免遭到已有准备的第7舰队的伏击,日本人只好返航。6月8日,6艘日军驱逐舰运送约600名兵员,企图进行第二次增援,但第二天就遭到美军轰炸机的攻击,1艘被炸沉,其余5艘在美军舰队的追击下向西逃窜,在返回达沃港时又被美军潜艇击沉1艘。  两次增援均告失败并未使联合舰队放弃“浑”号作战。第1机动舰队司令小泽治三郎中将派遣字垣缠中将率领“大和”号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以及巡洋舰、驱逐舰等出动,除了将增援部队运到比亚克岛之外,还担负着将美国第58航空母舰特混舰队诱入预定海域进行决战的任务。  正当日军这支强大编队全速向比亚克岛方向前进时,美国第58特混舰队开始向马里亚纳群岛发起进攻。联合舰队最初还以为美军会在空袭之后就撤走,但到第三天才发觉美军是想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丰田副武急忙下令停止“浑”号作战,准备在菲律宾海全力实施“阿”号作战。6月13日,小泽中将亲率联合舰队主力从塔威塔威驶向马里亚纳,宇垣则将运送增援部队的编队留在新几内亚正西方的巴占群岛,自己率领战斗舰只北上,以便在菲律宾以东海面与小泽会合。  日军在企图从海上增援的同时,还从日本本土、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地抽调航空兵,派往新几内亚岛及其西北面的哈马黑拉岛。由金凯德中将领导的第7舰队发挥对空炮火的威力,积极拦击相继赶来增援的日军飞机,使其不致在比亚克岛上空或周围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日军将主要海空力量都用于对付美军对马里亚纳群岛的进攻,麦克阿瑟在比亚克岛受到的阻力大大减轻了。6月19日,一个多师的美军发起总攻击。退守西山洞的葛目大佐知道战局已不可挽回,遂焚烧了军旗。22日深夜,葛目带少数人员逃出西山洞,在西北方高地一线修整阵地。美军很快就跟踪而至,并展开残酷的战斗。7月1日,绝望的葛目自杀身亡。剩余的官兵根据阿南惟几的训令,逃进深山,从事游击战。  7月2日,麦克阿瑟的部队在比亚克岛西边的农福尔岛登陆;7月30日,美军又在鸟头半岛登陆。所到之处,日军纷纷丢盔卸甲,逃进山林地带,除了放放冷枪以外,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样,美军西南太平洋部队在三个多月里向西跃进1600多公里,并沿整个新几内亚海岸建立起一系列海空军基地,使得日军不得不龟缩在菲律宾与荷属东印度群岛一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坐等最后灭亡的日子的来临。  马里亚纳惨败  马里亚纳群岛在琉球、台湾和菲律宾以东,北望硫黄列岛,南临加罗林群岛,有大小近百个岛屿,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一条长约680公里的绵亘弧线。其中最大的岛屿为关岛、塞班岛、提尼安岛和罗塔岛。该群岛是日军阻遏美军从中太平洋进军、保卫日本本土的重要门户,也是美军向西太平洋和远东展开进攻的必经之地。  马绍尔群岛失守后,日军大本营十分恐慌。他们判断,美军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是向菲律宾发展。在此之前,美军必将攻占特鲁克、贝劳、雅浦等群岛,以扫除补给线上的障碍。根据以上判断,大本营决心在积极准备在菲律宾地区实行决战的同时,迅速加强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特鲁克群岛和贝劳群岛一线“绝对国防圈”的防御力量。1944年2月下旬,日军把中太平洋的陆军兵力统一编成第31军,由小畑英良中将指挥,由中国战场和日本国内向该区抽调3个步兵师团,使总兵力增至5个师团、8个旅团。日本联合舰队也重新进行了改组:将整编中的第1航空舰队的飞机增至1180余架,分别部署于马里亚纳、加罗林和菲律宾等基地;将第2、3舰队合并为第1机动舰队,辖航母9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3艘、驱逐舰28艘,于5月下旬集中于菲律宾南部的塔威塔威基地待命。但由于日军认定海战将在贝劳群岛以南的水域展开,因而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工程没有抓紧进行,预计要到1944年11月才能完成。因此,至美军登陆时,该群岛的工程构筑刚进行了一半,火炮掩体还未建好,铁丝网、地雷也没有铺设。日军在该群岛的守卫部队为2个步兵师团、2个警卫师团,共6万余人。空中掩护为海军第1航空舰队的岸基飞机共478架。海军只有少数舰艇担任警戒和运输任务。  美军在攻占马绍尔群岛以后,决定绕过坚固设防的加罗林群岛,直取马里亚纳群岛。美军登陆兵力为3个陆战师、2个步兵师和1个陆战旅,总人数达12多万人,组成两个登陆突击编队:北部登陆突击编队在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登陆:南部登陆突击编队在关岛登陆。支援作战的舰只共640余艘,其中第5舰队各型舰只550艘,第58航母特混舰队舰只90余艘。空中掩护作战由航母飞机1000架和第7航空队岸基飞机620架负责。  5月29日和6月20日,美军两个突击编队先后从珍珠港和马绍尔群岛出航,驶向马里亚纳群岛。6月6日,担任航空火力突击任务的第58航母特混突击编队从马绍尔群岛出击。同一天,由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  6月15日上午8点左右,在舰载机和舰炮对马里亚纳群岛实施了三天的狂轰滥炸后,美军第一批登陆突击部队在塞班岛南部海滩登陆。日军的滩头工事尚未完成,兵力不足,抵抗微弱,再加上第1航空舰队岸基飞机已被击落和炸毁了147架,失去了制空权,因而美军当天晚上便占领了登陆场,上陆部队达2万人。夜里,日军第43师团发动了小股反击,但被美军击退。  16日晨,坐镇第58航母特混舰队的斯普鲁恩斯上将收到潜艇发来的有关日本舰队来袭的报告,遂命令南部登陆突击编队推迟在关岛的登陆,并迅速从该编队抽调了8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来加强第58航母特混舰队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贝劳群岛北方海面,小泽舰队与宇垣舰队会合,开始向塞班岛西方前进,准备与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决战。根据原定计划,决战将由岸基机和舰载机相配合。然而,第1航空舰队已经覆没,其余岸基机也在关岛和塞班岛上空被美军战斗机击落,丧失了作为一支决战兵力的能力。因此,参加“阿”号作战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只占原定飞机总数的20%,为即将开始的决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6月18日黄昏,美国舰队发现了西南355海里处的日本舰队。指挥第58航母特混舰队的马克·米切尔中将建议连夜把舰队开到靠近日军舰队的地方,以便在次日凌晨与之交战。但是,斯普鲁恩斯决定不去迎击日本舰队,留在原地掩护陆军对塞班岛的进攻。19日晨,在“大凤”号航空母舰上的小泽治三郎中将向舰队官兵训示:“皇国兴废,在此一举!”自7点30分起的一个小时内,由第1航空战队的129架飞机、第2航空战队的49架飞机、第3航空战队的78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批攻击队起飞出击。10点左右,由第1航空战队的18架飞机、第2航空战队的64架飞机组成的第二批攻击队起飞出击。  上午10点,美军雷达发现日机由西飞来,航母特混舰队在向日本舰队所在方向继续前进20分钟后,转向迎风航行,使450多架战斗机全部升空。接着,米切尔命令所有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起飞,前去轰炸关岛机场,使日本舰队不能利用该机场实行穿梭轰炸。当日军第一批突击机群飞抵距美军舰队70海里的空域时,与美军战斗机群相遇。美军的“泼妇”式战斗机利用性能优良的电波指示器对缺乏训练的日机编队进行突袭,一举击落日机25架。  其余日机冲向美国航空母舰,但又遭到第二群“泼妇”的拦截,又有16架坠入海中。只有一架日机轰炸并击中了“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造成多人伤亡,军舰却未受到多大损伤。随后的几批日机依然未能逃脱“泼妇”的阻截。仅有两架轰炸机击中“邦克山”号航空母舰,另有一架日机撞到“印第安纳”  号战列舰的舰舷上。就这样,小泽在几个小时内损失了193架飞机,只击落美机17架。  虽然美国飞机这一天没有向小泽的第1机动舰队投下一颗炸弹,该舰队却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旗舰“大凤”号在第一批攻击队刚刚起飞后不久就遭到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攻击。一架“彗星”式飞机驾驶员奋不顾身地向一枚直冲“大凤”号而来的鱼雷扎去。但是,另一枚鱼雷炸碎了“大凤”  号的前升降机,致使油舱破裂,婆罗洲原油的油烟和爆炸性瓦斯充斥全舰。  下午3点20分,随着一声爆炸,“大凤”号的飞行甲板像火山爆发一样飞向空中,这艘航空母舰迅速下沉。小泽司令官刚刚转移到“羽黑”号重巡洋舰上,“大凤”号就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舰上1650人随它一起沉入海底。  中午时分,美军“棘鳍”号潜艇向“翔鹤”号航空母舰连续发射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这艘曾经参加过珍珠港、珊瑚海、圣克鲁斯群岛等海战的老资格航空母舰顿时升起熊熊大火。下午3点左右,火势蔓延到弹药舱,只听得一声巨响,“翔鹤”号被炸得粉碎,沉入海底。  远在日本本土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不得不承认“阿”号作战已经失败,随即向小泽发出了后撤的命令。小泽虽然在夜幕的掩护下已向西北方后撤,但仍不肯就此罢休,企图在第二天用他剩下的100架飞机与美国舰队一决高低。  第二天下午3点40分,斯普鲁恩斯收到发现小泽舰队的报告后,在10分钟里就让216架美机升空去追击日本人。当美机追上日本舰队时,西方的海平线已经吞没了半个太阳。小泽拼凑了75架飞机起飞,在高射炮火的配合下击落了20架美机。其余美机突破了日军火力封锁网,将轻型航空母舰“飞鹰”号击沉,击伤“瑞鹤”号、“隼鹰”号、“龙凤”号和“千代田”号航空母舰。小泽见大势不可挽回,只得收拾起残兵败将,仓皇西逃。  持续两天的马里亚纳海战,日军有395架飞机损失,3艘航空母舰和3艘补给船沉没,4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和1艘加油船受损。  美军有117架飞机损失,2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受损。两相对比,美军大获全胜。参战的360架日本舰载机中只有25架保全下来,日本舰队至少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6月17日夜,斋藤义次中将的第43师团再次向塞班岛上的美军阵地发动反击,在即将到达海滨时,由于美军动用大炮和坦克发射猛烈的炮火,日军战斗力消耗殆尽,不得不撤往北方。斋藤意识到,得到增援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于是,他下令死守,决心要美军为夺取塞班岛付出沉重代价。美军三个师开始由南向北稳步推进。到7月初,日军已退到塞班岛北部1/3的地方,制高点达波特山已经失守,粮食匮乏,士兵们靠嚼食草根树皮坚持战斗。  7月5日,身为马里亚纳群岛守军总司令官的南云忠一中将与斋藤义次联名发出了“我们将以全部牺牲来筑成太平洋上的防波堤”的诀别电文。第二天上午10点,斋藤剖腹自杀,南云在向剩余官兵宣读进行自杀性总攻击的命令后,开枪自杀。  残存的4000名日军连夜聚集在海岸附近。7日拂晓,在一片喊杀声中,漫山遍野的日军向美军防线一批接一批地扑来。挥舞着军刀的军官们全然不顾机枪的扫射,带头发起了拼死的冲锋,而士兵们只是凭着匕首和棍棒向前冲杀。连伤病员也拄着拐棍,一跛一瘸地参加了冲锋。这是日本帝国陆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凶残的一次拼命的冲锋。狂叫不停的日军踩着堆积如山的尸体冲过了美军的前沿阵地。最后,由伙夫、打字员和基地人员匆忙拼凑起来的小队伍也上了阵。经过两个夜晚的拼死冲锋,日军基本上全军覆没,美国人不得不出动推土机来掩埋日军尸体。  9日,约4000名日本老百姓逃到塞班岛北端的悬崖边。美军翻译和被俘的日本人通过广播向人群喊话,请求他们不要跳崖自杀。但是,经历了20多天刀光血影生活的日本人已经听不进去任何话了。绝望的日本人开始跳下150米高的悬崖,父亲们把孩子扔下去后跟着往下跳,母亲们则背着孩子跳入惊涛骇浪中。  下午4点15分,斯普鲁恩斯上将宣布占领塞班岛。美军死伤14111人,31629名日军官兵中因被俘而活下来的不超过1000人。将近2.2万名平民失去了性命。  塞班岛战斗结束不到两个星期,美军又陆续对关岛和提尼安岛发起攻击。日本守军在丧失海空优势的情况下,无法挡住美军的凌厉攻势。8月3日夜,提尼安岛的战斗率先结束;8月11日,在关岛上指挥作战的第31军司令官小畑英良中将死于战阵中,日军有组织的抵抗至此遂告结束。  马里亚纳战役后,日军失掉了通往加罗林群岛的航空中继站。美军在该地建立潜艇基地,可以破坏日本本土与南方资源地带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建立航空基地,可以使B—29远程轰炸机轰炸东京附近的工业地区。对日本来说,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是结束这场战争的开端。  东条下台  马里亚纳群岛的战事日渐吃紧,使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潜藏的矛盾变得表面化了,人们不满的矛头对准了独揽众多权力于一身的东条英机。但是,东条认定只有举国一致才能度过难关,便对所有公开反对他的人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监狱里关满了被宪兵队逮捕的持不同政见者,有些人甚至因拥护基督教或煽动政治上的反对意见而受到酷刑致死。  然而,来自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意见却并未停止。一些激进的青年军官甚至计划采取谋杀的手段干掉东条。以近卫文麿、若槻礼次郎、平沼骐一郎、冈田启介海军大将这四位担任过首相职务的所谓“重臣”①为中心,开始谋划倒阁。  因对美国的强大实力心怀恐惧的近卫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辞去了首相职务,由东条英机替代。从那以后,近卫一直在默默地观察时局的变化。日军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败,使近卫认识到,日本是绝对无法打败美国的。在身为贵族的近卫看来,日本一旦战败,那些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很容易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会联合社会上不满现状的势力,起来打倒天皇制,①另外三位重臣是广田弘毅、米内光政海军大将和阿部信行陆军大将。  赤化日本。怀着这种想法,近卫很早就开始在其他重臣之间进行串连活动,阴谋策划将缺乏远见而又独裁专权的东条赶下台,将其作为军事失利的替罪羊,以转移国内人民对现状不满的注意力。  近卫的想法与若槻、平沼不谋而和。他们一致认为,更换内阁是挽救日本的前提条件,但对以后如何走向和平却又苦无良策。冈田大将和米内大将因是海军高级将领,对凡事依东条意见而行的海军大臣兼军令部总长岛田繁太郎极为不满,再加上对战争未来的发展有着相对清醒的认识,故而也加入了近卫的小圈子。  剩下的两位重臣广田弘毅和阿部信行大将对东条本人倒没有什么恶感,但都希望通过更换内阁达到振奋人心、用更好的方式进行战争的目的。  七位重臣组成阴谋集团后,决定将进攻矛头对准东条内阁的薄弱环节—  —岛田海军大臣,以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于是,海军内部借助马里亚纳海战中未得到陆军岸基飞机有力支援一事出现了“岛田在干什么”的呼声,弄得这位大臣整日在人前灰溜溜地抬不起头来。  生性耿直的东条最初并未意料到这股呼声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人们对海军在马里亚纳之战中败北不满的反映。由于岛田一直忠诚地支持他,东条一时难以下定撤换他的决心。  7月13日,东条前往木户幸一内大臣处,向这位曾推荐自己出任首相的天皇亲信请教应对之道。木户此时已经掌握了重臣们企图打倒东条的情况,他本人对东条扭转战争颓势的能力也信心不足,但他还不愿意立刻就一语点破内中玄机,于是就向东条提出了三项条件:一、总长与大臣两者分开,以健全统帅部机能;二、更换海军大臣;三、邀请重臣入阁,组成举国一致的内阁。  这三项应对之策实在是老谋深算。前二项可以使东条内阁最易受人攻击的薄弱处化为乌有,最后一项通过让重臣们入阁分担决策责任,从而堵住这些反对者的嘴巴。  东条得到指点后,立刻遵计行事。他辞去了参谋总长的职务,本想提升与天皇关系密切的后宫淳大将,但在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决定起用关东军总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将为后任总长。  在前去劝说岛田辞职时,东条几乎难以开口。倒是岛田已经知道事难挽回,便欣然从命,还荐举了吴镇守府长官野村直邦大将继任海军大臣。岛田本人仍留任军令部总长之职。两人分手时,平日里素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东条竟失声痛哭起来。  在东条为了巩固自己的内阁而四处奔走时,一心要打倒他的重臣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决定在第三项条件上大做文章。近卫等人不但拉拢一些对东条不满的内阁成员(如岸信介国务相、重光葵外相),而且商定对东条邀请重臣入阁一概加以拒绝,从而迫使其实行内阁总辞职。  果然,重臣们的努力很有效果。当东条请岸信介单独辞职时,岸信介一口回绝,并且建议东条不妨辞去首相一职。东条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任关东军参谋长时的这位好朋友会反戈一击,两人随即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受到挫折的东条又派人找到米内大将的门上,米内以种种理由表示了拒绝。东条只好把主意打到广田和阿部身上。广田按照和其他重臣的约定,拒绝了东条的建议;缺乏政治头脑的阿部大将却含含糊糊地答应了下来。  17日夜,七位重臣在平沼男爵的家里聚会。阿部大将仍然不明事理地发问道:“仅仅谈论倒阁是不负责任的。我们有什么把握能成立一个更好的内阁呢?”  平沼一语道破天机:“倒阁与否,下届内阁是强是弱,都不是问题的要害。”关键是要找到一只替罪羊,以转移国民对连续败战责任的追究。  会议开到最后,他们搞出了一个除阿部外大家都很满意的决议,其中声称:“此时(部分)改组内阁,对前途多难的时局毫无裨益。必须建成一个能掌握全国人心、打开当前局面的举国一致的强有力的内阁。”  散会后,冈田专程去拜访木户,向他通报了重臣会议的经过和内容。木户见事已至此,便答应第二天将重臣们的意见呈奏天皇。  第二天拂晓时分,东条接到了有关重臣们聚会的情报,并且得知木户内大臣已经同意向天皇转奏重臣们的意见。走投无路的东条明白大势已去,遂于上午9点30分进宫请求觐见天皇,奏明内阁总辞职的想法。  天皇已经从木户那里了解了此事的来龙去脉,便象征性地安慰了东条几句,同意内阁实行总辞职。  就这样,维持了两年八个月的东条内阁在历经荣耀与责难之后倒台了。  达到倒阁目的的重臣们随即推出小矶国昭与米内光政联合组阁,最后由小矶出任首相。天皇裕仁特意给小矶和米内下达了圣谕:  望卿等协力组织内阁,尤其要达成大东亚战争的目的,并需努力避免刺激苏联。  然而,小矶国昭并不比东条英机高明半分。失道寡助的日本在军国主义分子们的带领下,在既定的轨道上,继续向灭亡的深渊滑去。  缅甸受创  缅甸战场自1942年5月日军将英、中军队赶出缅甸直到1943年年底,没有什么大的作战行动。1943年8月,美、英协议成立独立的东南亚司令部,由英国的路易斯·蒙巴顿海军上将任司令,美国的史迪威任副司令。史迪威主要负责中国驻印军的事宜,并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年年底,盟军在印缅战区的作战部队是:英国第14集团军,下辖第4、第15和第33军,分别部署在印度东部的英帕尔、科希马地区和南部的若开地区;中国驻印军,司令为史迪威,下辖新编第1军和第6军,共5个师,驻印度北部利多地区。  此外,在云南怒江东岸和日军对峙的有中国国民政府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下辖4个军。  1944年2月,日军驻缅兵力也由5个师团增加到8个师团。新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为河边正三中将,辖3个军1个旅团:第33军(辖第18、56师团,军司令官为本多政材中将)负责守卫缅甸北部和东部,第28军(辖第2、54、55师团,军司令官为樱井省三中将)驻守仰光和若开地区,第15军(辖第15、第31、第33师团,军司令官为牟田口廉也中将)驻守以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地区,独立混成第24旅团驻守丹那沙林地区。  早在1942年春、夏之季,日军大本营正陶醉在初期作战取得的出乎意料的成功之中,便制定了一个向印度东部阿萨姆邦进军的计划,企图攻占英帕尔、科希马、迪马普尔等要地,以清除英军未来反攻的基地,切断美国经印度向中国运输战略物资的路线(这条路线即著名的“驼峰”航线,它西起阿萨姆邦的汀江机场,向北进入西藏,然后折向东方,穿越怒山山脉、横断山脉及大小凉山,到达昆明)。然而,该计划由于日军接连在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遭到巨大打击而被搁置起来。  1943年3月,驻缅日军组织系统大调整,新设立了缅甸方面军,第18师团长牟田口廉也被提升为第15军司令官后,开始积极支持进攻印度东部的计划。素有“小东条”之称的牟田口认为,他的第15军防御面积过于宽广,时刻得准备对付来自云南、利多和英帕尔三方面盟军的反攻。如果仅仅采用防御战术,是无法在未来的战斗中取胜的。必须先发制人,将对手的反攻根据地予以占领,以进攻战术来达到保卫缅甸的目的。  另外,自2月中旬起英军著名的游击部队“温盖特旅”潜入缅甸北部,在第15军的防地活动两个多月,最后在日军重兵围剿时竟轻松地返回印度。  这件事正好印证了牟田口的观点。而且,在追击“温盖特旅”时,牟田发现在缅印边境地带作战并不像以前预想的那样困难。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予以准备,是能解决道路的恶劣、补给的困难和地形的艰险等影响作战成败的一系列关键问题的。  8月,印度境内出现了有利于日本的政治态势。印度国大党在孟买召开大会,通过了《要求英国撤出印度的决议》,全面展开了不合作运动。日本巧妙地利用了印度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鼓励一些傀儡人物高唱“印度独立”  的口号,给英国殖民当局制造麻烦。英国人对昔日殖民历史不作任何反思,当即宣布国大党为非法,逮捕了国大党全部领袖和积极分子4万多人,使矛盾愈益激化,印度陷入了一片混乱局面。  牟田口的计划得到南方军总司令部的支持。7月,寺内总司令官派遣稻田副参谋长赴大本营,陈述英帕尔战役的必要性,得到了对开始进行“乌”  号作战准备的批准。  8月末,在眉苗的第15军司令部,召开了各师团长参加的秘密会议,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第33师团将从南面向北面印度境内的英帕尔发动进攻,而东面的日军则向西越过亲敦江之后,第15师团直扑英帕尔,第31师团向其北面的科希马进攻。牟田口之所以要占领科希马,就是希望第31师团继续西进,进攻阿萨姆平原的门户——迪马普尔。牟田口并不满足于仅仅占领英帕尔,但为了不在表面上与大本营批准的“乌”号作战方案相违背,他在第15军的计划中只是说,占领英帕尔后应确保控制其西边的山脉,为以后的作战作准备,从而暗示了最终目标是占领整个阿萨姆邦并与盟军决战。  1944年1月7日,日军大本营以“大陆指第1776号”发出如下指示:“南方军总司令官为了防卫缅甸,得在适当时机,击溃敌军的防御,占据英帕尔附近印度东北部地区。”  接到命令后的牟田口中将考虑到每年5—10月为缅甸季,便决定在2月11日纪元节——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即位进攻。可是,预定用于进攻的第15师团千1943年11月到有关命令后,只能依靠徒步行军前往1700公里以外的亲敦江畔。牟田口无奈之中只得一再推迟进攻日期,不过,他认为仅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乌”号作战,因而不顾师团长们的反对,仍然信心十足地进行备战工作。  第33师团长柳田中将是情报官出身,遇事讲求合理性,对英帕尔作战信心不足。牟田口认为他缺乏战斗意志,对其不予信任。第15师团长山内中将是美国军事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绅士派头,却因他的师团姗姗来迟而被出身下层社会的牟田口斥为胆小鬼。第31师团长佐藤中将任少佐时属于“统制派”,与当时属于“皇道派”的牟田口中佐曾是死对头。这三位师团长都对牟田口轻视部队补给极为不满,因而对英帕尔作战能否取得成功深表怀疑。  况且,盟军已于1944年年初开始对缅甸发起反攻。在缅甸北部,史迪威率领中国驻印军的新22师和新38师已经沿胡康河谷南下,连克新背洋、达罗、孟关,重创日军第18师团。  3月5日,由温盖特准将指挥的第3英印师的两个旅突然开始在第18师团的后方、伊洛瓦底江东岸杰沙附近空降着陆。该师精于游击战术,在前一年曾使日军大吃苦头。日军第5飞行师团根据空中侦察结果立即向第15军建议停止“乌”号作战,转而对付这支空降部队和中国驻印军。但是,倔强的牟田口在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的支持下仍然坚持实行“乌”号作战,只是从第18、第15和第56师团各抽出一个大队,令其前去扫荡英印空降部队。  3月8日,第33师团开始向北攻击;15日,第15、第31师团携带几千匹马匹、活牛、活羊、大象,横渡宽达1000米的亲敦江,向西边的国境线冲去。由日本傀儡钱德拉·鲍斯领导的7000名印度国民军也参加了日军的进攻。牟田口狂妄地宣称:“陆军现在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在进攻开始后的三个星期里,日军进展得十分顺利。南路的第33师团分成三个突击队,最右边的山本支队于3月31日进到缅印边境芒累,左边的两个突击队成功地包围了撤退中的第17英印师。当时,拥有1000多辆汽车的第17英印师正以纵队之形行进在通赞南北一带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和曼尼普尔河的深山峡谷之间。其间,作间大佐的第214联队曾经插进第17师后撤路上的一个要害地点吐特姆,但错以为英印军已经通过此地北撤,便放弃了吐特姆。及至发觉错误,为时已晚。负责在通赞西北处的辛格尔截住英印军退路的第215联队,在笹原大佐的率领下,自3月13日起与第17英印师和南下增援的第23英印师第37旅展开了将近10天的激战。为了表达必胜决心,笹原向柳田师团长发报声称,“销毁了密码本,处理好了军旗,以不惜玉碎的决心为完成任务而迈进”。柳田错误地认为第215联队即将全军覆没,便于23日命令该联队撤退,致使已成囊中之物的第17英印师带着数百门由汽车牵引的大炮,匆匆逃回英帕尔。据事后调查,第215联队当时仅损失了15%的兵力。  25日,对补给问题始终忧心忡忡的柳田面见牟田口军司令官,声称三周的时间不可能占领英帕尔,建议停止作战。牟田口正陶醉于占领通赞后的狂喜之中,怎肯就此罢休,当即下令继续追击,并且撇开柳田,通过第33师团参谋长田中进行督战。东面第15师团的本多挺进队于3月21日占领乌克鲁尔,28日又占领了密宣,从而切断了英帕尔与科希马之间的两条通道。在第15师团北面的第31师团,以3000名官兵组成宫崎支队,冲破英军空降部队的阻击,于4月6日冲进了科希马。这样,第33师团从南面、第15师团和第31师团从北面形成了对英帕尔的包围。然而,第31师团并没有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分兵西进,去占领50公里外的迪马普尔。该地是阿萨姆铁路的军用物资中转站,当时只有一个连在防守。英军统帅蒙巴顿勋爵接到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中将的求援报告后,立即从第5和第7英印师中抽调部队前去增援,终于及时在迪马普尔和科希马之间布好了防线。仅仅带了20天口粮的日军到4月中旬已经感受到补给缺乏的可怕,第31师团未能占领迪马普尔又使日军错过了从英印军那里获得粮食弹药的机会。开战以来,第15、第31师团未得到一驮军需品的补充,山炮的弹药几乎用尽。由于连日激战,官兵们的伤亡和疲劳与日俱增,战斗力迅速下降。北线这两个师团的官兵们仅以当地土着在向阳山坡上种植的陆稻勉强充饥。到4月末,各师团的战斗力已减到40%左右。  反观英印军,虽然被包围在英帕尔和科希马地区,但却在掌握制空权的前提下得到大量的援兵和物资,从不为缺少弹药、粮食而发愁,前线官兵们有时还能得到甜酒和换洗的衬衣。  5月初,科希马地区的攻守已经易势。第2英国师在第5和第7英印师部分兵力的支援下,将日军第31师团赶到科希马城外一条长达6公里的山脊上。第31师团与南面的第15师团的联系也被切断,各部队陷入孤立状态。  牟田口见北线日军已不可能取得更多的战果,便决定将进攻重点放在从南路进攻英帕尔方面。5月初,第33师团长柳田被撤换,由田中信男少将接替。牟田口从已划归军部直辖的山本支队调出坦克和重炮联队,又从新调来的第53师团调来两个步兵大队,5月13日,在英帕尔西南约20公里处的比辛普尔山地西侧一带,发起总攻击。40天的殊死战斗却未能使日军向英帕尔前进一步。联队长、大队长纷纷阵亡,坦克联队也被英印军炮火消灭,第33师团的战斗力下降到30%以下。孤注一掷的总攻击以失败收场。  5月末,印缅国境一带进入雨季,出现了河水泛滥、道路崩坍的征兆。  31日,第31师团的佐藤中将实在抵抗不住英印军的攻击,开始放弃科希马,向“能够得到补给的地点”撤去,只留下宫崎支队固守科希马和英帕尔之间的西边通道。牟田口虽然在事后追认了该师团的撤退,但要求佐藤率部前往第15师团的南翼,加入进攻英帕尔的战线。然而,佐藤得知在乌克鲁尔也无法得到补给后,就率领全师团向东面的亲敦江撤去,在日本陆军史上开了“抗命撤退”的先例。  6月5日,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与牟田口在第15军司令部会面。  牟田口虽然心里清楚已无法挽回败局,但仍旧打肿脸充胖子,表示要将“乌”  号作战进行下去。河边知道败局已定,但也不愿意率先提出撤退。于是,日军前线官兵们不得不继续与占有绝对优势的英印军交战。  6月上旬,佐藤师团长被罢免,不久就被押回东京接受军法审判,以精神异常者的身分被编入预备役;6月下旬,第15师团长山内中将也被解职,两个月后因患肺结核死去。至此,参与进攻英帕尔的三个师团长全都被撤换,“这种不祥事件,在具有光荣传统的日本陆军史上向无此例”。  6月20日,第2英国师仅用半天时间就击溃了宫崎支队的抵抗。在密宣附近的第15师团松村联队没有想到宫崎支队溃败得如此之快,在英军的背后攻击下也溃不成军。24日,第2英国师和第5英印师在密宣会师,从而打开了科希马和英帕尔的西边通道。随后,英印军又兵分两路,向东边通道上的要地乌克鲁尔挺进。  第二天,无计可施的牟田口不得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承认失败,向河边发出了请求停止“乌”号作战的电报。东条英机获悉英帕尔作战失败后,数日愁眉不展。  7月中旬,第15军的“退却作战”开始后立即就演变成一场大溃败。各师团的伤病员都在2000人以上,即使用全部兵力也无法抬着护送,况且那些非伤病员也大都患有痢疾、疟疾和脚气等病。大部分行动困难的士兵只得选择了自杀的办法。徒步行走的伤病员中,在沿途密林中力尽而倒下的,被浊流吞没下落不明的不计其数,“真是鬼哭啾啾,凄惨万状”。时值雨季高峰,旱季里干涸的河道此时也是洪水奔流。日军的渡河器材、设备寥寥无几,于事无补。在英印军的一路追击之下,日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其悲惨状甚至超过自瓜岛亨德森机场败退下来的同伴。  渡过亲敦江后,牟田口清点残兵败将。在参战的10万人中,死亡3万余人,2万名伤病员逃往缅甸内地农村,剩下的5万人里还有一半以上的病号。  武器装备损失殆尽,第15军的军纪和士气陷入了最坏的状况。东京大本营撤掉了牟田口的职务,将其编入预备役,最后让他担任预科士官学校校长的闲职。  日军在缅甸战场上受到的打击并不仅仅在英帕尔一地。在缅甸北部,日军第18师团退守孟拱河谷后,得到了从后方医院返回的2000多名补充兵员,再加上由第56师团和第2师团增援来的四个大队,方才收住了后撤的脚步。  在孟拱河谷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南高江,加迈和孟拱两大重镇隔江对峙,攻守相望,互为犄角。第18师团长田中新一在这一带布下重兵,而且还储存了不计其数的军需物资。  史迪威将军的目光并没有仅仅盯在加迈和孟拱上。他充分发挥了他的战术想象力,于4月21日作出了一项最大胆的部署。他命令廖耀湘率领新22师向加迈方向攻击前进,孙立人率领新38师沿加迈左侧向孟拱迂回。另以模仿“温盖特旅”成立的美军“抢劫者”部队的三个营和刚刚开赴前线的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绕道北侧的崇山峻岭,直插孟拱东面60公里处的密支那。这一部署将彻底打烂日军的防御体系,把日军防线撕成碎片,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果然,事态的发展正如史迪威预料的那样。5月17日清晨,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密支那进行了长时间的密集轰炸。上午10点,中美联合突击队向密支那以西约1公里的飞机场发动猛攻。机场守军猝不及防,很快就被消灭。  下午,大批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机及滑翔机,在机场上降落。中美联军随即向密支那发起进攻。  密支那的初步胜利,切断了孟拱、加迈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大大鼓舞了中国军队的战斗热情。6月中旬,日军第18师团不得不放弃加迈。田中师团长率3000余名残兵,在第53师团的接应下,向南仓皇逃窜。25日,孟拱被新36师占领,日军损失1600余人。  鉴于第18师团基本上已被打垮的事实,河边方面军司令官决定放弃缅甸北部。第33军司令官本多中将根据河边的命令,派第53师团占领莫宁东西一线,第18师团撤到英多以北地区。  河边的决定使在密支那防守的以水上源藏少将为首的5000多名日军成为一支孤军。位于伊洛瓦底江与仰密铁路终点交叉处的密支那,是缅甸北部中印空陆联运的要冲。由此南下八莫,南坎,可与滇缅公路相接,因而也是中印陆路交通的要冲。此地一旦失守,八莫就难以保住,第33军驻扎在中国云南境内的第56师团的后路也将被切断。  7月12日,在约40架B—29轰炸机和庞大的战斗机群的支援下,中美联军对密支那发起了总攻击。日本守军既无增援又断补给,很快就丢失了外围阵地,退入市区,展开了街巷争夺战。8月1日夜,水上少将令丸山大佐率领800名官兵向伊洛瓦底江东岸撤退,伤病员则登上竹筏,顺江南下,前往八莫。安排完一切事务后,灰心绝望的水上少将以自杀向天皇谢罪。  8月3日下午,响彻密支那市区近三个月的枪炮声终于平息下来。在孟拱一密支那战役中,日军死伤2.5万人,中美联军亦伤亡近2万。9月2日,中印公路正式修通密支那。密支那的通车使“驼峰”航线的航程缩短了一半左右,运往中国内地的援华物资成倍地上升,中国持久抗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加强。  就在史迪威率部攻打加迈、孟拱的同时,也就是牟田口的第33军在英帕尔阵地前碰得头破血流的同时,在缅甸东边中国云南境内,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5月11日凌晨1点,在长达200公里的怒江大峡谷的东岸,2500名中国工兵将事先准备好的渡江工具——橡皮舟、冲锋艇、汽油桶和竹筏子拖入吼声如雷的江水中。在100多名经验丰富的美军军官的帮助下,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的5万名官兵陆续在七个渡河点开始强渡怒江天险。  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面对人数占优势的中国远征军的进攻并不慌张,因为他的情报机关已经破译了中国军队的密码。他有针对性地将师团主力调配到左翼的腾冲一带,扼守高黎贡山脉顶峰,挡住了霍揆彰的第20集团军两个军的进攻。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  远征军代总司令卫立煌上将很快获悉了日军调动兵力的情况,当即修改作战方案,第20集团军继续摆出攻击姿态迷惑日军,第11集团军的三个军则向日军的右翼秘密运动。6月1日,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约7万人在被炸毁的惠通桥下游地区横渡怒江,向龙陵境内的松山发起进攻。  松山为龙陵县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扼滇缅公路要冲,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驻守松山的是第56师团下属腊勐守备队,配备有115毫米榴弹炮、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1620名。日军利用险要的地势和精心构筑的牢固工事,打退了中国远征军的多次进攻。  宋希濂见松山不能很快拿下,就率领第11集团军主力绕过松山,直捣龙陵县城。松山师团长发觉右翼防线情况危急,便留下第148联队固守腾冲,将师团主力南调,在龙陵一带与中国军队形成拉锯战。  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为了对付中国远征军的进攻,制定了“断”  作战计划:决定让牟田口的第15军撤离英帕尔战线,第18师团撤往英多,将第2师团和第48师团的部分兵力派给第33军,集中力量在云南方面采取攻势。本多军司令官得到援军后,便决定将主力集结在芒市周围,企图消灭龙陵周围的中国远征军,解开松山和腾冲之围,然后掉头北上去对付中国驻印军。  本多的如意算盘打得虽然很妙,但他的“断”作战开始仅一个星期,松山、腾冲的日军就被中国军队消灭。中国远征军左右两翼连成一片,合力向进犯到龙陵的日军猛攻。本多的部队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在密支那的中美联军也开始了对八莫的正式围攻。  1944年的最后一个月份,本多政材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得不派兵前去营救八莫守军,然后率领残兵败将退守缅甸内地。  1945年1月20日,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冉冉升起在中缅边境重镇畹町的上空,从而宣告了日军永远被逐出滇西。一个星期后,卫立煌率领的中国远征军和郑洞国率领的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的一个小镇芒友胜利会师,中印公路正式开通。  缅甸日军历经一年的战斗,在东、北、西三个方向上都遭到沉重的打击,损兵折将10万人以上,再也无法恢复元气,只得龟缩在曼德勒、仰光一线,等待着末日的来临。  第45章莱特决战  “捷一号作战”  小矶国昭内阁成立后,重新研究了战局和以后的作战方针。日军大本营认为,鉴于马里亚纳群岛的失守,帝国在太平洋中部的绝对国防圈的一角被突破了,而且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损失过大,日军所处的形势大为恶化。  他们判断,美军将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不停顿地向自日本本土至南洋各战略要地的绝对国防圈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并企图尽快在日本本土登陆。美军的作战重点将是加强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和切断日本与南方资源地区的海上运输线。针对上述判断,日军大本营决定,下一阶段作战要以确保日本本土和南方资源地区为中心,在本土、南方诸岛、台湾和菲律宾地区,随时集结陆海空的军事力量,与来犯的美军实行决战,扭转战局。日军急于进行决战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帝国的国力自1944年年初开始就渐趋低落,下半年情况更趋明显。飞机、钢材、铝、燃料、船舶的生产均有大幅度的下降,一般工厂的缺勤率为20%,有的将近50%。因此,对于1944年年底以前的决战,军方自认“还可以勉强应付”。一旦到了1945年,就根本没有能力发动有力的攻势,只得坐以待毙了。  下旬,大本营制定了“捷号作战”的决战计划。其中,菲律宾地区的决战为“捷一号作战”,日本本土一台湾一南方诸岛之间的决战为“捷二号作战”,本土方面(北海道除外)的决战为“捷三号作战”,东北方面(千岛、库页岛和北海道)的决战为“捷四号作战”。“捷一号作战”的措施是,在菲律宾群岛方向成立第14方面军,由黑田重德中将任司令官,下辖第35军(由4个师团、2个旅团组成)以及5个师团、1个旅团,约23万人。  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接到大本营下达的作战命令后,即研究制定具体作战计划。寺内和他的参谋们认为美军随时可能在菲律宾登陆,最有可能的登陆地点是在菲律宾南部,因此准备集中兵力于南部抗击美军。然而,东京的参谋本部则认为,菲律宾任何一个岛屿都适合登陆作战,不可能准确预言美军会从何地发起进攻,与其把军队分散到南部各岛,不如集中兵力于交通便利的吕宋岛。寺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很快就制定出菲律宾决战的“捷一号作战计划”。  “捷一号作战计划”的主旨是:决战以海军及航空作战为主,地面决战限于吕宋岛。详细内容是:当美军航空母舰舰队靠近登陆地点、试图取得制空权的时候,日军航空部队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把主力消耗在迎击航空母舰的战斗中,而是保存兵力,对美军登陆部队和运输船队进行全力攻击。地面兵力的重点放在吕宋地区。在菲律宾中南部的作战中,以现有兵力协助空、海军作战,粉碎美军推进空、海基地的企图。  负责守卫菲律宾的第14方面军司令官黑田重德中将估计美军在莱特岛和棉兰老岛登陆的可能性最大。他虽然觉得“捷一号作战计划”集中主力于吕宋岛的设想不太妥当,但还是按照南方军总部的命令进行了部署。黑田指令第35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立即制定出菲律宾中南部的防御计划。  铃木中将的见解与黑田相同。考虑到黑田不可能增派主力部队,铃木只得根据手头现有的兵力来制定计划。在美军来攻时,第35军必须确保的航空基地有棉兰老岛的达沃和德尔蒙特、莱特岛的塔克洛班、内格罗斯岛的巴哥洛等。根据上述情况,铃木制定了以“确保达沃附近及莱特的航空基地,策应空、海作战,歼灭敌军”为方针的作战计划。具体如下:以第100师团坚守达沃方面;以第16师团坚守莱特湾方面;以第30师团主力及第102师团的一部,作为机动兵力,随时用在重点方面,趁美军登陆时将其歼灭。  正当日本人调兵遣将、准备与美国人决战的时候,美国人内部却在为马里亚纳战役之后的战略方针争论不休。7月26日,罗斯福总统亲临珍珠港,聆听尼米兹海军上将和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对下一阶段作战行动的看法。  尼米兹和麦克阿瑟都同意首先攻取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麦克阿瑟1942年就是从那里逃到澳大利亚去的。分歧在于攻占棉兰老岛后的作战目标是什么。尼米兹认为,应绕过菲律宾的其他岛屿,向台湾发起攻击。占领台湾有利于拦阻东印度群岛地区的石油、锡、橡胶和其他重要物资运往日本,也有利于美军日后与中国军队合作在大陆修建一些空军基地,支援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麦克阿瑟则声称,台湾是日本人统治了50年的殖民地,居民对美国怀有敌意,而菲律宾人则忠于美国。如果在北面打台湾,南面打棉兰老岛,菲律宾就会得不到外界供应,日本人就会让菲律宾人和美国战俘活活饿死,罗斯福总统本人在第三次竞选总统的前夕将会因此受到舆论的谴责。而攻打莱特岛和民都洛岛并在吕宋岛登陆后,同样可以加强海空军对日本资源交通线的封锁。  麦克阿瑟不仅从军事上而且从政治上阐述了进攻菲律宾群岛的必要性,从而说服了急于谋求第三次竞选总统的罗斯福。9月8日,以马歇尔为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拟定了下一阶段的作战时间表,准备提交有美、英首脑出席的魁北克会议最后通过。这份时间表的内容是这样的:  9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新几内亚和棉兰老岛南部之间的莫罗泰岛;中太平洋部队攻占贝劳群岛的佩利留岛和恩古卢岛。  10月5日,中太平洋部队攻占雅普群岛和乌利西岛。  10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攻占莫罗泰岛和棉兰老岛南部之间的塔劳群岛。  11月15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棉兰老岛南部登陆。  12月20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在莱特岛登陆。  1945年2月20日,西南太平洋部队和中太平洋部队在吕宋岛联合登陆。  9月上旬,由哈尔西率领的第3舰队来到菲律宾附近海域,开始对莫罗泰、贝劳群岛和菲律宾中部岛屿进行空中攻击,争夺制空权。由于日军机场的防空设施不够完善,许多飞机在地面上就被击毁,在“捷一号作战计划”  中用来对付美军登陆部队和运输船队的空中打击力量损失惨重。目光敏锐的哈尔西觉察到日军防御力量的薄弱,立即向尼米兹发出电报,建议取消夺取雅普群岛、贝劳群岛、塔劳群岛、棉兰老岛的计划,尽快集中陆海军部队进攻莱特岛。  尼米兹同意不占领雅普群岛,但坚持要进攻贝劳群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就此问题征求了麦克阿瑟的意见,麦克阿瑟表示同意尼米兹的看法。于是,马歇尔决定取消雅普群岛、塔劳群岛和棉兰老岛的登陆作战计划,命令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组成联合部队,提前两个月,于10月20日实施莱特岛登陆作战。  9月15日,麦克阿瑟在第7觑队司令金凯德的旗舰“纳什维尔”号上观看他的2.8万名士兵登上莫罗泰岛。由于航空兵及海军部队事先对该岛进行了猛烈的火力夹攻,使岛上500名日军仓皇逃进山里。美军工兵部队在岛上及时修建了两个轰炸机机场和一条战斗机跑道,为掩护进攻莱特岛的左翼部队作好了准备。  在贝劳群岛的恩古卢岛,陆军第81师的两个团用三天时间里控制了岛上大部分地区,开通了两条6000英尺长的飞机跑道。  自9月15日开始的佩利留岛登陆战打得很激烈。1万名日军守备队员隐藏在纵横交错的岩洞中进行反抗。美陆战第1师使用火箭筒、炸药包、远程火焰喷射器等,苦战一个多月,才基本上消除了岛上的日军。美军此役伤亡1万人,其中死亡2000人。  与此同时,美军兵不血刃轻取了乌利西岛,为太平洋舰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锚地和补给基地。  面对美军在菲律宾附近海域的频繁打击,日军大本营判断在菲律宾正面发生决战的可能性最大,随即决定把作为决战兵团留在上海的第1师团编入第14方面军的战斗序列,派赴菲律宾方面。10月5日,在中国东北担任第1方面军司令官的山下奉文调任主持“捷一号作战”的第14方面军司令官。这位素有“马来之虎”之称的名将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曾征服了马来亚和新加坡,具有高超的丛林战指挥水平。山下一到达马尼拉,就召集下属,表示要以顽强的意志作出万无遗憾的努力。  在莱特湾战役打响之前,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命令第38特混舰队向北行驶1000海里,开到日本人认为是自己本上的一部分的冲绳。10月10日,美机出动1396架次,消灭了100架日机和大量船舶。第二天,美军挥戈向南,对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地区的日军航空基地展开攻击。从12日起,哈尔西连续三天向台湾发动了攻击,袭击运输船只、机场和岛上设施。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此时正在台北,决定对美军特混舰队发动航空决战。他调集了能找到的全部飞机,向出没于台湾以东海面上的美国航空母舰部队扑去。13日黄昏,专门为夜战设计的30多架轰炸机贴着海面飞到了第38特混舰队的上空。“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左舷中弹起火,但火势很快被扑灭。“堪培拉”号重巡洋舰遭到鱼雷攻击,舰身穿了一个大洞,海水大量涌入,该舰失去行动能力。  在旗舰“新泽西”号上的哈尔西不忍放弃“堪培拉”号,他决定派一条军舰,以每小时4海里的速度,将其拖回1300海里外的乌利西珊瑚岛去。为了引开日本人的注意力,美舰载飞机于第二天袭击了台湾岛上的日军机场,从中国大陆起飞的109架陆军B—29轰炸机也轰炸了高雄地区。  在丰田副武看来,美国舰队的撤退完全是日军飞机打击所致,他因此命令剩下的全部轰炸机去追击美军的“残部”。10月15日,由107架日机组成的机群追上了南撤的美国舰队。轻巡洋舰“休斯敦”号被一枚鱼雷击中,舱内进水,但排险作业队堵住了缺口。该舰和“堪培拉”号一样,被拖了回去。  在台湾以东海面上展开的这场四天航空决战中,丰田损失飞机600余架、舰船26艘,哈尔西只损失飞机89架,2艘巡洋舰受伤。然而,日军大本营海军部发表的航空作战成果却是击沉美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或驱逐舰1艘,击伤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或驱逐舰1艘、舰种不详的13艘。消息传开后,日本国内从上到下深信不疑。裕仁天皇颁发敕语嘉奖了联合舰队。在东京、大阪召开的国民大会上,小矶首相振臂高呼:  “胜利就在眼前。”天皇甚至传谕放假一天以庆祝胜利。  纸终究难以包住火。虽然对美方的损失一时调查不清楚,但日本人对自己的损失还是心中有数的。经过台湾海面航空作战,驻扎在菲律宾的陆军航空兵还剩下200架飞机,而海军航空兵则只剩35架飞机。用这点兵力根本无法阻止即将到来的美军对莱特的大举进攻。可以说,“捷一号作战计划”中规定的航空决战注定将以日方的失败而告结束。  美军登陆莱特  1944年10月16日,麦克阿瑟登上“纳什维尔”号重巡洋舰,向莱特岛进发。跟随他的是由沃尔特·克鲁格中将率领的第6集团军20万官兵;负责运输和掩护任务的是托马斯·金凯德中将指挥的第7舰队的700余艘舰船;威廉·哈尔西中将的第3舰队负责牵制和消灭日本联合舰队,并以舰载航空兵配合夺取莱特岛上空和附近空域的制空权;乔治·肯尼中将指挥的战区空军担负夺取与保持制空权、攻击和摧毁日军航空兵和海军的任务。同行者还有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  为了保障登陆部队的侧翼安全并为舰队导航,美军第6突击营于17日先后占领了莱特湾口的苏禄安岛、霍蒙宏岛和迪纳加岛。随后,美军的扫雷与水文测量大队和水下爆破队在火力支援舰大队的掩护下,进入莱特湾,执行扫雷和轰炸登陆场的任务。  设在苏禄安岛上的日军观察哨将美军的动向向指挥部作了报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敏感地意识到美军已经按预定计划开始进攻菲律宾,只是对登陆地点还不太肯定。18日,莱特湾有风速达到每秒30米的暴风雨。  防守莱特的第16师团观察到多艘美舰驶进菜特湾,但却判断是为了躲避暴风雨。直到莱特岛上的塔克洛班、普劳恩、圣帕布洛等重要机场遭到美机几乎连续的波状攻击后,牧野四郎师团长才判断美军肯定要在莱特登陆。情报逐级上奏后,日军大本营认定在指挥作战全局上需要发动“捷一号作战”。军令部总长及川古志郎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入宫上奏,在获得天皇的同意后,于18日傍晚下达实施“捷一号作战”的命令。裕仁天皇同时谕示陆海军两总长:因系决定皇国兴废的重大战争,望陆海军真正形成一体,向歼灭敌军目标迈进!  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19日对第35军司令官铃木宗作中将发出命令:“举全军兵力,力求歼灭在莱特登陆之敌。”  就在菲律宾日军按照以前“捷一号作战计划”的规定、准备集中主力在吕宋岛与美军进行陆海空总决战的时候,大本营陆军部却提出把地面决战改在莱特岛进行,理由是:美军航空母舰舰队在台湾海面航空战中受到严重打击,日军地面部队向莱特岛调动的可能性增大了。如果不在莱特进行决战,任凭美军占领菲律宾中南部,那么在将来的吕宋岛决战中,日军地面部队将面临从临近岛屿起飞的美军飞机的强大打击,决战结果不容乐观。基于以上理由,大本营决定就在莱特岛与美军实行总决战。  山下奉文在接到命令后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事先没有决战莱特的精神准备,相应的作战计划也没有制定,仅靠增援兵力是无法取胜的。南方军总司令官寺内寿一元帅对山下的解释不予理会,声称歼灭骄敌的良机已到,决定向莱特增派第1、第26师团  及第68旅团等,企图以优势兵力歼灭登陆美军。山下无奈,只得将决战意旨下达给铃木军司令官。  20日天刚放亮,聚集在莱特湾内的美军战列舰开始炮击北起塔克洛班、南至杜拉格的登陆地段。随后,巡洋舰、驱逐舰和炮舰驶近莱特岛,在近距离实施更猛烈的炮击,整个海岸线成了一片火海。  9点45分,上千艘登陆艇拥向海岸滩头,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打响了。美军兵分两路,北路突击部队第10军下辖第1骑兵师和第24步兵师,目标是夺取帕罗和塔克洛班及其飞机场;南路突击部队第24军由第7、第96步兵师组成,主要目标是占领杜拉格机场。当天战斗结束时,北路美军建立了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登陆场,南路美军的登陆场仅有11平方公里。  下午1点多钟,麦克阿瑟身穿一套崭新的咋叽布军装,嘴里叼着一杆玉米轴烟斗,戴着一副墨镜,乘坐一条驳船向岸边驶去。驳船上除了各级军官和新闻记者之外,还有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和罗慕洛将军。在距岸边几十米的地方,驳船放下了舷梯,麦克阿瑟将军一行涉水上岸。  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美军的舰炮仍在向内陆的日军射击,美军的飞机在空中轰呜而过,附近不时传来机枪的扫射声。通讯兵在滩头架起了一台无线电发射机,并把它与“纳什维尔”号上的大功率主发射机相连,准备向全世界转播美军登陆莱特的实况。下午2点钟,麦克阿瑟将军拿起麦克风,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  这里是“自由之声”广播电台,我是麦克阿瑟将军。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托万能之主的福,我们的军队又站在菲律宾这块洒着我们两国人民鲜血的土地上了。我们为摧毁统治你们的残余敌人,为恢复不屈不挠的力量的基础——你们民族的自由,回来了!  向我靠拢,让巴丹和科雷吉多尔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扬光大。当战线向前推进到你们所在的地区时,你们要挺身出来战斗,利用每一个有利的机会打击敌人。为了你们的家园和家庭,战斗!为了你们的后代子孙,战斗!为了你们神圣的死难者,战斗!不要害怕,让每一只手臂都坚强如钢,神圣的上帝为我们指路,跟着他,去争取正义的胜利!  在随后的两天里,麦克阿瑟的四个师在没有遇到激烈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杜拉格飞机场,解放了塔克洛班地区。23日,麦克阿瑟率领高级军官们来到塔克洛班省议会大楼,正式宣布成立以奥斯梅纳总统为首的菲律宾文官政府。美国国旗和菲律宾国旗同时在旗竿上升起,预示着日本对这个岛国的统治即将结束。  舰队大决战  就在菲律宾文官政府成立的这一天,日本海军倾全力与美国海军在莱特湾开始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舰队大决战。日军若在这场战斗中取胜,将会使美军的进攻计划受到严重影响,莱特岛上的陆地决战的前景也将对美方不利。  丰田副武拿出了他的看家力量——机动部队本队、第1游击部队和第2游击部队。部署在濑户内海的机动部队本队由4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和“千代田”号)、2艘航空战列舰(“日向”号和“伊势”号)、3艘轻型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指挥官为小泽治三郎中将。部署在新加坡林加港的第1游击部队司令长官是栗田腔男中将,该部队分为三个战队,其中有两个参加这场海战:第:战队由栗田亲自指挥,拥有5艘战列舰(包括世界上最大的2艘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第3战队的司令官是西材祥治中将,拥有2艘战列舰(“山城”号和“扶桑”号)、1艘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部署在琉球群岛的第2游击部队由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司令为志摩清英中将。  根据“捷一号作战计划”,第1游击部队为主攻部队,其第1、3战队将分别经由莱特岛北、南两面的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苏里高海峡,分两路迂回菜特湾,夹击美军进攻部队。第2游击部队则南下与第3战队会合,共同冲击苏里高海峡。机动部队本队的任务是把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编队诱出莱特湾,使其向北远离战区而无法掩护美军登陆部队,为第1、第2游击部队闯入莱特湾创造有利条件。  10月20日,就在美军登陆莱特的同一天,栗田率领第1游击部队到达文莱。栗田根据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来的命令,决定南北两路舰队于25日黎明冲入莱特湾。22日清晨,第1游击部队驶出文莱。正午前不久,日本舰队在婆罗洲北海岸外的茫茫海面上分路前进。栗田率领第1战队取道北上,穿过险恶的巴拉望岛暗礁区,经锡布延海、圣贝纳迪诺海峡,从萨马岛东面南下,向莱特湾进发;西村率领第3战队向东驶向苏禄海,经苏里高海峡,北进莱特湾。  由于日本海军前不久更换了密码,参战舰队又实行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因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在战前没能掌握“捷一号作战计划”的详细内容。然而,23日零时16分,在巴拉望岛西面海域巡逻的美军潜艇“海鲫”号的雷达发现了北上的粟田舰队。艇长麦克林托克中校立即向第3舰队司令官哈尔西作了报告,随后和一同巡逻的“鲦鱼”号潜艇紧紧跟在日舰的后面。  清晨4点50分,美潜艇接近日舰,“海鲫”号上的全体人员都已进入战斗岗位。5点25分,麦克林托克从潜望镜中辨别出粟田舰队的旗舰——“爱宕”号重巡洋舰,便果断下令发射鱼雷。  6枚鱼雷向“爱宕”号猛扑过去,其中4枚击中侧舷。霎时间,栗田的这艘旗舰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开始下沉。栗田和他的部下只得跳入海中,游到赶来救援的驱逐舰那里。被救起的栗田把指挥部挪到“大和”号巨型战列舰上,指挥其他舰只向美潜艇展开反击。  此时,“鲦鱼”号击沉了“摩耶”号重巡洋舰,“海鲫”号又击伤了“高雄”号重巡洋舰,迫使其掉头返航。面对日军深水炸弹的猛烈攻击,美潜艇巧妙地逃离了战场。遗憾的是,“海鲫”号在一个海图上没有标明的水域搁浅,受到日本俯冲轰炸机的攻击,无法继续扩大战果。尽管如此,美国人还是赢得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第一个回合的战斗。他们以1艘潜艇的代价,摧毁了日本3艘重巡洋舰并暴露出日军的进攻主力。不过,由于日军的战列舰未受损伤,栗田仍然率领部队继续前进。  从北面南下的小泽舰队获悉栗田舰队遭到美潜艇攻击,赶紧一再发出明码信号,故意要引起哈尔西的注意,诱使其航空母舰北上。然而,美军侦察机被哈尔西派到面面去监视栗田舰队了,因此没有发现小泽主动提供的“诱饵”。  此时,在莱特湾及其附近海域,美国海军正严阵以待。金凯德的第7舰队的炮火支援编队辖有6艘战列舰和若干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由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指挥,守在苏里高海峡的东口。由18艘护航航空母舰及一些驱逐舰组成的三个“达菲”大队由托马斯·斯普拉格少将指挥,担任防潜、防空和支援登陆的任务。哈尔西的第3舰队的三个特混大队分别进至吕宋岛东部海域、圣贝纳迪诺海峡附近和莱特湾附近。  24日清晨,哈尔西向西、西北、西南三个方向派出侦察机。8点10分,第2特混大队向西飞去的侦察机发现栗田舰队正从民都洛岛南端向锡布延海挺进。哈尔西立即下令北面的第3大队和南面的第4大队向中间的第2大队靠拢,准备以全部航空兵力攻击栗田部队。半小时后,第4大队向西南方向飞去的侦察机在棉兰老岛以西的苏禄海又发现了西村舰队。该大队出动飞机予以攻击,击伤日军战列舰和驱逐舰各1艘。之后,该大队奉命向北靠拢,把防守苏里高海峡的任务完全交给金凯德的第7舰队。  8点37分,哈尔西通过舰艇间超高频无线电对讲机,向三个特混大队的司令官下令:“攻击!重复一遍:攻击!祝你们成功!”  攻击机群刚刚起飞,美军雷达上就发现有三个庞大的飞机群正从西南方向迅速接近。这是自吕宋岛起飞的日军180架飞机。哈尔西当即命令一部分飞机改变航向,截击日机,其余美机继续飞往锡布延海攻击栗田。  由于日军富有作战经验的飞行员在中途岛以来的历次作战中已经丧失殆尽,新飞行员因燃料缺乏大大影响了训练质量,战斗素质普遍很差。因此,空战一开始,美军就占了上风,日机仓皇逃窜,美军“泼妇”式战斗机紧追不舍,快到马尼拉时才返航。一直躲在浓浓的低云和雨幕中的美军航空母舰,为了接收战斗机,离开了雨云区。不料,日军第二攻击波的80架飞机又蜂拥而至。  轻型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上空只有8架战斗机在掩护母舰回收飞机,见日机群扑来,便前往迎击,竟一口气击落28架日机。但是,有一架日军俯冲轰炸机突然从云层间冲出来,准确地将两颗550磅的炸弹投在“普林斯顿”号的甲板上。炸弹穿透飞行甲板后爆炸,将甲板上的飞机炸得七零八落,并引起熊熊大火。  10点2分,“普林斯顿”号上的鱼雷舱被烈焰引燃,发出霹雳般的巨响,炸得美军官兵血肉横飞,舰面上升起一缕300米高的黑色烟柱。除了灭火队以外,全舰人员不得不弃舰逃生。  “伯明翰”号巡伴舰前来救助。但是,汹涌的海浪竟使两舰舰舷发生大碰撞,“伯明翰”号上的两门120毫米舰炮连同炮座都被撞翻在甲板上。  “莫里森”号驱逐舰在送灭火队上“普林斯顿”号时,两烟囱之间的上层建筑与航空母舰的突出部卡住了一个多小时,舰桥被撕去一大截。  黄昏时分,“普林斯顿”号舰尾的弹药舱被余火引爆,一阵惊天动地的大爆炸不仅令该舰彻底瘫在海上,而且给旁边的“伯明翰”号造成649名人员伤亡。美军只得用鱼雷将“普林斯顿”号送入海底。该舰是自所罗门战役中“大黄蜂”号被击沉以来美军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日本人这次微小的胜利无法弥补他们的巨大损失。10点40分,美机第一攻击波飞抵栗田舰队上空,它们把目标对准了“武藏”号战列舰。该舰全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为7.28万吨,装有9门460毫米口径的巨炮,射程达42公里。全舰共有大小火炮152门。该舰重销厚甲,舷部装甲厚达410毫米,号称“永不沉没的战舰”。  粟田部队没有战斗机护航,只得依靠高射炮火抵挡美机。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有两颗炸弹和一枚鱼雷击中“武藏”号的右舷。一阵猛烈爆炸后,巨舰右舷横倾3度,但仍然能继续前进。为它护航的“妙高”号重型巡洋舰没有410毫米厚的装甲板的保护,挨炸后只得返回文莱。  12点3分,第二攻击波的24架鱼雷轰炸机又飞临日本舰队上空。“武藏”号又中三枚鱼雷,前甲板和左舷被打坏,巨舰略向左横倾,但航速未减。  13点25分,第三攻击波的29架美机蜂拥而至,把“武藏”号团团围住。  巨舰连中四颗炸弹和三枚鱼雷。这一连串打击开始产生效果,舰首外甲板被撕裂,海水涌入,舰首低沉。“大和”号也中了两颗炸弹,舰身突然倾侧。  “长门”号损失了一座炮塔和一个锅炉房。此外,有两艘驱逐舰也丧失了战斗力。  栗田见情况危急,赶紧向丰田副武发报,请求支援:“第1游击部队正在锡布延海苦战,预计敌之空袭还要增多,请陆基航空部队和机动舰队火速进攻估计在拉蒙湾方向上的敌人航空母舰舰队。”  粟田还下令使用460毫米口径的巨炮发射一种特种开花炸弹,这种开花弹本来打算是用于莱特湾的舰队决战的。14点30分,第四攻击波的65架美机又发动了空中攻击。9门巨炮开火了,军舰剧烈抖动起来,仿佛发生了地震,但没能挡住美机。7枚鱼雷先后击中“武藏”号的左右舷,摧毁了宝塔形的塔台,许多军官顷刻毙命,舰长也负了伤。这艘军舰虽然严重倾斜,但仍能以12海里的时速前进。  栗田见“武藏”号难于跟上编队,便命令两艘驱逐舰留下陪伴巨舰,他自己则率舰队主力以22海里的时速向东前进。  15点20分,第五攻击波的100架美机向“武藏”号发动最后的攻击。  当巨舰被第17颗炸弹和第19枚鱼雷击中时,前甲板已没入水中。栗田当即命令“武藏”号撤退。然而,巨舰的倾斜度越来越大,明显无法返回文莱,甚至无法到附近的小岛上搁浅。全体舰员只得弃舰逃生,惟有舰长与巨舰一起沉入海底。  被美军飞机打得心惊胆颤的栗田,预感到在前面狭窄的海峡里舰队将受到更沉重的打击,于是下令掉头西行。他向丰田拍电报解释说:“..即使勉强冲入,也徒只提供敌人靶子,难操胜算,所以认为以暂时退出敌机空袭圈外,策应友军取得战果为宜..”  可是,栗田西航一个多小时后,见美机未来追杀,再加上夜晚即将来到,他的胆子又变大了。他命令舰队再次转向,重新驶向圣贝纳迪诺海峡。此时,丰田司令长官也发来训令:“确信天佑,全军突击!”栗田别无选择,只得继续向东挺进。  远在栗田舰队东北方的小泽一直在为美军迟迟不上钩而着急,他只好派出“伊势”号和“日向”号航空战列舰连同另外5艘军舰南下作为诱饵。  16点30分,就在哈尔西重创栗田舰队的同时,美军侦察机发现了小泽部队的主力。一直想消灭日本航空母舰的哈尔西不知有诈,立即调集全部兵力,高速向北驶去。哈尔西认为,栗田舰队已受重创,即使冲进莱特湾,也不是金凯德第7舰队的对手。只要消灭了小泽的航空母舰,美军从此就不必担心来自海上的威胁了。就这样,尽管下属一再提醒要注意圣贝纳迪诺方向,哈尔西还是一意孤行地率领舰队北上,在圣贝纳迪诺海峡东口没有留下一兵一卒。  粟田得知小泽已经成功地引诱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北上后,大喜过望,立即在“大和”号旗舰上发出一道措辞强硬的命令:“冒全军覆灭的危险,我舰队决定向美登陆滩头实施突击,一举歼灭敌人。”由于受美机空袭影响耽搁了半天的航程,栗田电令西村放慢从南路进击莱特湾的速度,将预定的钳形攻势推迟至25日11点以后。  西村接到电报后不予理睬,仍然命令舰队全速航行。在西村舰队西面60海里处行进着志摩舰队。两位司令官之间没有任何协同关系,志摩清英只是奉联合舰队的命令,跟着西村舰队经苏里高海峡冲向莱特湾。  负责阻击南路日军的是奥尔登多夫少将。他根据金凯德的命令,把6艘战列舰在海峡北口一字排开,4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28艘驱逐舰在战列舰的翼侧前方占据了有利阵位。还有30艘鱼雷快艇在海峡南口待机行事。  将近23点,“时雨”号驱逐舰在苏里高海峡南口外发现3艘美国鱼雷艇并开炮驱散了它们。25日晨1点30分,西村舰队进入宽约10海里的海峡南口。北面50海里外就是麦克阿瑟的登陆船队。又有3艘鱼雷艇从黑暗中冲出来,向日本驱逐舰施放鱼雷,但部一一错过目标,倒有1艘鱼雷艇被击毁。  西村舰队以单列纵阵前进,以驱逐舰“满潮”号、“朝云”号、“山云”  号为前卫,以战列舰“山城”号、“扶桑”号和驱逐舰“时雨”号及重巡洋舰“最上”号为本队随后而行。  2点40分,美军驱逐舰首先发现日舰。15分钟后,日舰也发现了美军,但美军第1梯队驱逐舰率先发射了鱼雷。这27枚鱼雷很快就将“山云”号和“满潮”号送入海底,“朝云”号受重伤退出编队,“山城”号和“扶桑”  号战列舰也中弹受伤。西村不肯服输,用探照灯和照明弹照亮目标,以迅速的炮火进行拦阻射击,击退了美舰。  奥尔登多夫见西村舰队继续北上,便派出第2梯队驱逐舰进行鱼雷攻击,再次击中“山城”号。西村眼看着“山城”号舱内大量进水,赶紧命令各舰各自前进,攻击美舰。  当残余的日舰驶达海峡北口时,西村才发现他钻进了美国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弧形炮火圈。奥尔登多夫一声令下,所有美舰同时开火。西村当即被炸死,“山城”号上烈火熊熊。不出10分钟,它就翻身沉入海底。3.47万吨级的“扶桑”号被骤雨般的炮弹炸得千疮百孔,4点30分沉入大海。“最上”号重型巡洋舰也燃烧起来,失去战斗力,回身向南逃跑。西村舰队最后剩下的一艘驱逐舰“时雨”号也中了一发炮弹,行动艰难。  恰在此时,由志摩清英率领的第2游击部队冒着大雨赶到战区。在海峡南口,美国鱼雷艇重创了轻巡洋舰“阿武隈”号。冲在最前面的旗舰“那智”  号刚刚发射了8枚鱼雷,就与慌不择路的“最上”号撞在一起。“那智”号舰首的左面被撞掉一部分,最高时速减为20海里。志摩见战事对己不利,急令转舵后撤。在逃跑过程中,美军追击部队击沉了受伤的“朝云”号。一群美国“复仇者”式飞机追上了掉队的“最上”号,一颗炸弹命中目标,日军被迫弃舰而去。  苏里高海峡的一场夜战,标志着日军南路进攻莱特湾的企图彻底破产,日本取胜惟一的希望就是经圣贝纳迪诺海峡南下的栗田舰队了。  25日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栗田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他的舰队已经顺利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沿着萨马岛东岸南下,逼近了莱特湾。  此时,在栗田舰队和莱特湾之间的只有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编队。这种所谓的“吉普航空母舰”装甲薄,速度慢,火力弱,每艘舰上只有28架舰载机,根本不是栗田舰队的对手。  6点44分,“大和”号上的观察哨看到东南20海里外的天际出现了四根桅杆,不久便看清它们是航空母舰的上层结构。栗田以为那肯定是第3舰队的一支航空母舰分队。其实,那只是由斯普拉格少将率领的第7舰队的“达菲3”大队,由6艘护航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和4艘驱逐护卫舰组成。  斯普拉格的侦察机也发现了日本人。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但他也清楚美军运输舰正云集在莱特湾,他不能转身逃避。他毅然决定用他的微小力量抵抗日军。  6点58分,“大和”号以18英寸的主炮率先开始射击,其他日舰也冲上去开火。为了确定弹着点而装了染料的炮弹雨点般打向美舰,淡红色、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的水柱冲天而起。  美军驱逐舰为了保护护航航母,不断施放烟幕。斯普拉格见日舰的火力甚猛,只得转舵向南撤退。他一面命令舰载机迅速起飞,一面用明码电报向金凯德求援。可是,金凯德的主力舰队尚在苏里高海峡填弹加油,哈尔西的第3舰队正在遥远的北方猛追小泽机动部队本队。斯普拉格除了呼叫“达菲2”和“达菲1”大队的舰载机前来支援外,无法得到其他援兵。  随着美军舰载机越来越多地飞到战区上空,栗田更加坚信他是在与哈尔西的第3舰队作战。他一面组织高射炮火抵挡美机,一面命令火炮将攻击目标对准美军护航航母。  7点16分,斯普拉格见日军将攻击火力集中在航空母舰上,只得忍痛下令他的三艘驱逐舰回身缠住日舰,指望靠丢车保帅、牺牲驱逐舰以赢得时间,等待不知道在哪里的增援部队的到来。  在“约翰斯顿”号驱逐舰的带领下,“希尔曼”号和“霍尔”号冲向日军舰阵。美舰5英寸火炮不是日舰14和16英寸火炮的对手,它们只得大量发射鱼雷。“熊野”号重型巡洋舰的舰首被击毁,被迫退出战斗;“铃谷”  号也被炸弹击中,退出战斗;“羽黑”号在躲避鱼雷时却被炸弹击中,无法继续参战。美方的“约翰斯顿”号中了3发炮弹,甲板和舰桥陈尸无数,但还能用5英寸火炮予以还击;“霍尔”号主发动机被打坏后,陷入了“金刚”夸战列舰和好几艘重巡洋舰的包围,至少中弹40发,但仍坚持发射了500发炮弹,最后因弹药库爆炸而下沉。  栗田的战列舰紧紧咬住斯普拉格的护航航母不放。美方旗舰“方肖湾”  号被击中6次,仍然坚持战斗。“冈比亚湾”号在轮机舱被击中后就停驶,成了靶子,于8点45分开始下沉。“加里宁湾”号连中敌弹15发,勉强保持航速,继续撤退。  在这关键时刻,已是弹痕累累的驱逐舰和驱逐护卫舰再次冲入日舰阵中,掩护航空母舰。“约翰斯顿”号冲向“矢矧”号,令它中弹12发,但自己也被团团包围,舰上人员一直战斗到海水淹没了炮口时才弃舰逃生。“希尔曼”号舰首被一颗重型炮弹击中,海水淹没了前甲板,依靠往弹药舱注水的办法才免遭沉没。  美军的顽强抵抗令栗田舰队也有不小的损失。重巡洋舰“铃谷”号、“筑摩”号和“鸟海”号都遭舰载机重创,无法继续参战。栗田考虑到日舰的损失和燃料问题,决定停止追击,向莱特湾进击。9点11分,他发出北上集中的命令。  栗田虽然撤走了,斯普拉格却没有脱离险境。从吕宋岛飞来的九架日军“神风”敢死队飞机向美舰发起了攻击。其中一架“神风”飞机一头撞在“圣洛”号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大火引起舰内一连串的爆炸,导致“圣洛”号沉入海底。  就在斯普拉格拼死抵挡栗田舰队时,哈尔西已经追上了小泽舰队。这次轮到日本人的航空母舰陷入灭顶之灾了。小泽本来还拥有108架舰载机,但他知道无法与占压倒优势的美机相抗衡,就把它们派往菲律宾与基地航空部队会合去了,只留下了13架。  8点20分,美军第一攻击波的180架飞机飞临小泽部队上空。日舰的全部高射炮对空射击,仍然挡不住俯冲下来的美机。昔日参加偷袭珍珠港的六艘航空母舰的惟一幸存者“瑞鹤”号受到格外的关照,连中数颗炸弹和鱼雷。  巨大的飞行甲板上烈火熊熊,浓烟遮天蔽日,舰体向右倾斜。负责保护航空母舰的13架飞机也全部被击落。  9点30分,第二攻击波的170架飞机抵达后,对残存的三艘轻型航空母舰发起攻击。“千岁”号不但受到美机的轰炸,还受到美舰的炮击,很快就下沉了。“千代田”号在36架美机的攻击下连中数弹,严重倾斜。驱逐舰“秋月”号也被击沉。  在“新泽西”号舰桥上指挥作战的哈尔西派出第二攻击波飞机后,正准备用重炮全歼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却收到了金凯德的告急电。第7舰队司令官询问原来准备用于防守圣贝纳迪诺海峡的第34特混舰队究竟在什么地方,并请求速派快速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南下支援斯普拉格。远在珍珠港的尼米兹也打破不干预战场指挥官的惯例,给哈尔西发去电报。密码员出于保密起见,在电报的开头和结尾加上了一些无意义的句子:“火鸡下水。GG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现在何处?RR全世界都想知道。”“新泽西”号的译电员去掉了电报的开头一句话,却保留了最后一句话。哈尔西看到这份似乎含有训斥口气的电报后,气得把军帽狠狠摔在甲板上。在与幕僚们商量近一个小时后,哈尔西才决定亲率第34特混舰队和第38特混舰队第2大队南下,打击小泽部队的任务则交给一直在舱里睡觉的第38特混舰队司令马克·米切尔中将。  11点20分,哈尔西所要追捕的目标——栗田舰队剩下的15艘军舰已经集合完毕,再次编为圆形阵向莱特湾进击。形势对栗田极为有利,斯普拉格已经远远躲开,奥尔登多夫鞭长莫及,其他两路日军的毁灭为栗田创造了取胜的最佳机会。一旦他冲入莱特湾,停泊在那里的几十艘登陆艇和运输船必然在日舰重炮的轰击下粉身碎骨,失去后援的美军登陆部队不一定能顶住日军的反扑。  就在这决定莱特湾内美国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粟田却另有考虑。他认为,与美军护航航空母舰群交战,耗费了时间,错过了与南路日军互相配合的时机;中午前截听到的美方电话声称航空母舰的增援要在两个小时之后,因此美运输船队很可能已撤出莱特湾,日舰冲入湾内很可能找不到作战目标;从截听到的电话中还得知美方舰载机已在塔克洛班机场着陆,如果日舰驶入狭小如池的莱特湾,将受到大量美机的集中攻击。鉴于以上考虑,12点33分,栗田下令停止进击莱特湾,向北去迎击美国航空母舰舰队。  此令一出,“捷一号作战计划”中的海上决战注定将以日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整整一下午,米切尔指挥美军舰载机对七零八落的小泽部队进行了三轮攻击。14点30分,“瑞鹤”号沉没。一小时后,“瑞凤”号也葬身海底。  到17点时,“千代田”号、“多摩”号、“秋月”号遭到同样的命运。虽然损失惨重,但小泽感到安慰的是终于吸引住了美军特混舰队的主力。只要栗田部队抓住机会,冲入莱特湾,小泽本人虽死也无憾。  握有决定这场史无前例大海战胜负的王牌的栗田,此时已经率领舰队行进在北上途中。他迎来的并不是美国的航空母舰,而是美军舰载机的多次打击。“大和”号多处中弹,整个舰队的燃料也所剩不多。栗田只得下令撤退。  晚上9点30分,这支强大舰队的残部通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向西逃走。午夜时分,哈尔西赶到圣贝纳迪诺海峡,得知栗田已平安撤走,十分气愤。恰巧,掉队的日军“朝野”号驱逐舰企图穿越海峡,哈尔西将暴风雨般的炮弹集中射向日舰,“朝野”号转眼问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莱特海战打断了日本海军的脊梁骨,从此它一蹶不振。在这场战斗中,日方被击沉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6艘潜艇,损失飞机约400架,伤亡官兵7400人;美方被击沉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损失飞机100架,伤亡官兵2800人。美国海军的空中力量再次证明是海战中决定性的因素,“巨舰利炮”的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莱特失守  日本人在海上打输了,但在陆上仍不服输。22日,山下奉文下令:“国军举陆海空的全力,务求在莱特决战,第35军应集结最大限度的兵力,歼灭当前的敌军。”第35军司令官铃木宗作对战局的判断很乐观,他认为,在塔克洛班、杜拉格占据桥头堡的美军只有两个师,而日军除了岛上现有的第16师团外,再派去第30、第102、第1师团,以四个师的兵力足以将美国人赶下海去。于是,他制定了在塔克洛班平地决战的计划,主要内容是由第16师团掩护战线右翼,主力部队在莱特岛西北部的卡里加拉地区集中后向东挺进,在塔克洛班地区歼灭美军。  由于金凯德的护航航空母舰大队和哈尔西的第38特混舰队需要撤回基地进行休整和补给,美方只能依靠肯尼中将的陆基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但时值雨季,莱特岛上的机场变成一片泥沼,只有塔克洛班的机场勉强可以使用。  美军工兵部队在松软的泥土上铺上一层钢板,才在27日接待了肯尼的第一批34架战斗机。但由于机场容量大小,再加上日军不断空袭,肯尼无法将更多的飞机增援到岛上。这样,日军实际上掌握了莱恃岛的制空权。他们大肆空袭金凯德的舰队,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同时频频攻击美军地面部队,使之前进受阻,并有效地掩护了山下奉文向莱特增兵的行动。到10月底,日军已将第30、第102师团运到了莱特。  然而,美军在岛上的兵力比铃木最初想象的要强大得多。北路美军在10月底已前进到卡里加拉地区,南路美军也己占领了塔那恩、达加米、普劳恩和杜拉格地区。日军第16师团虽然在普劳恩西方高地至达加米西方高地一带据壕固守,但已失去有组织的战斗力。铃木无奈之下只得取消原来的作战计划,等待从吕宋岛来的增援兵团到达后再在卡里加拉地区举行决战。  11月1日,日军第1师团和第26师团的先遣队今崛支队在莱特岛西岸的乌目港登陆。第1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王牌部队,有“玉”师团之称,它组建于1874年,参加过日中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师团作为日军战略预备队,一直驻扎在中国东北。1944年夏夭,日军因南洋告急,才将该师团调往上海短暂训练后,运至菲律宾抵抗美军的反攻。  2日夜,第1师团长片冈董中将命令今田义男少佐率领先遣队向卡里加拉前进,师团主力次日沿2号公路北上。3日凌晨,先遣队与从卡里加拉西行的美军第24师部队在加波堪遭遇。短暂交火后,今田抵挡不住,撤进2号公路南面的山里。  片冈获悉日美两军交战的消息时,刚刚带领两个小队抵达里蒙北面的高地。里蒙是个有几十幢茅屋的村子,2号公路就在那里沿着陡峭的山坡上行,然后向右绕过巍峨的山岭,再逐渐向下伸展到海岸边的卡里加拉。片冈命令山岭那一边的今田挖壕固守,同时传令南边的第57联队迅速北上增援。  美军本可以抢在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消灭今田先遣队,冲上山顶,占据有利地形,但第6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担心日军会从海路在卡里加拉登陆,包围孤军深入的第24师。因此,他让弗雷德里克·欧文师长停止前进,等待第1骑兵师到达后再行进攻。这样一来,宝贵的战机就一去不复返了。  等美军调整好部署准备发起攻击时,第57联队已在宫内良夫大佐的指挥下在山顶上修筑好了野战阵地。5日清晨,强大的火力突击过后,美军开始向山顶进攻。莱特的地面决战就这样开始了。日美双方以里蒙周围的山岭为中心,反复展开激战,以至于美军将该处山岭称为“断颈岭”。  美军虽然一时未能突破“断颈岭”,但却粉碎了日军在卡里加拉—哈罗—达加米—普劳恩—线集结兵力进行决战的计划,迫使莱特的日军被分成里蒙和普劳恩两个方面。山下奉文预感到莱特决战的前景不妙,于9日向南方军陈述意见:“莱特作战现在已到中止的时机。即使继续作战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反而只会给今后的吕宋作战造成困难。”  寺内元帅听到这个意见后,于10日召开南方军及第14方面军的联合幕僚会议。寺内认为,第1师团的顺利登陆表明美海军力量在莱特海战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日军正好应该利用绝佳战机,将莱特作战进行下去。山下只得收回自己的意见,重新研究《莱特决战指导要领》。  战役的主导权正在逐渐地由日本人手中转移到美国人手中。麦克阿瑟调来第32师和第11空降师,使岛上美军兵力增至18万人。哈尔西的第3舰队再次出征,于11日派遣300余架飞机在乌目湾对即将登陆的日军第26师团进行了致命的打击。美军仅以9架飞机的代价,取得了炸沉所有运输舰和5艘驱逐舰的胜利。第26师团近一半兵力葬身海底。  11月中旬,美军在莱特岛上的陆上兵力达七个师,空军基地达五个,制空权已落入美军之手。日军增援部队及军需品运输极为困难,地面作战逐渐受到强大的压力。在北线,美军第1骑兵师横越皮纳山峰向西进攻,掩护第24师的翼侧,防止日军进攻塔克洛班。23日,刚刚上陆的第32师接替第24师突破“断颈岭”防线,给日军第1师团沉重的打击。在南线,美军第96师在达加米一普劳恩一线与日军对峙,第7师则顺着西海岸2号公路北上攻打乌目。  山下奉文发现第35军有全面崩溃的危险,遂决定孤注一掷,在南线发起攻击,占领普劳恩、圣帕布洛机场群,最后视情况向东北方向的塔克洛班实施总攻击。具体作战方法是空降部队先在美军机场着陆,然后与发起攻击的第16、第26师团会合。  铃木接到命令后,立即进行作战准备。第26师团正在抵抗美军第7师的进攻,只得留下两个大队的兵力与美军激战,掩护师团主力向普劳恩方向运动。第16师团的任务是在12月5日进攻普劳恩北机场,但铃木在与空降部队协商后将进攻日期改为12月6日,而第16师团因通信故障未能接到修改后的命令,仍在5日发起进攻,结果一败涂地。  6日傍晚,由白井恒春中佐指挥的第3伞兵联队的356名伞兵,乘坐26架运输机,向普劳恩飞去。他们原定在北机场集中,但由于天黑和美军高射炮火的拦截,只有白井和60名伞兵在目标地点着陆,主力则在普劳恩东面的圣帕布洛机场着陆。在北机场,白井的兵力单薄,只得撤退到附近的树林里,碰巧遇上了第16师团的残兵败将。在圣帕布洛着陆的伞兵主力在破坏了机场设施后又冲到北机场,与白井会合。他们惟一的希望就是等待第26师团的来到。可是,该师团只有一个大队开到普劳恩的攻击范围内,而这些筋疲力尽的士兵又被美军第11空降师的一个营截住并击退了。白井坐等援军不到,坚持三天后,终被美军四个营彻底消灭。  12月7日,就在日军还在为“普劳恩机场进攻战”的失败而痛心疾首的时候,在麦克阿瑟的精心策划下,新调来的美军第77师突然在乌目港南面3英里处的伊皮尔登陆。由于铃木认为莱特西海岸是处在西面的宿务岛的日本海军的保护之下,因此该段海滩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物,防守兵力也极为薄弱。  美军一上岸,就把进攻矛头指向了乌目港。乌目港一旦落入美军手里,不但南线日军将无路可逃,北线日军也将成为翁中之鳖。  铃木得知美军抄了他的后路,大惊失色。他一方面急令第26师团回攻伊皮尔、第16师团回援乌目,一方面向山下奉文请求增援。然而,第35军的战斗力已经大为减弱,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10日,乌目港被美军占领。在山下派来的援军中,第68旅团在莱特岛的西北角圣伊西德登陆,远水解不了近渴;第30师团第77联队在帕隆邦港上岸,但此地到乌目有35英里的盘山道,行军困难;11日,载有第8师团的3000人和900吨弹药物资的运输船队刚刚接近菜特西海岸,就受到美军“海盗”式飞机的袭击,5艘运输舰中有4艘被击沉,剩余日军在帕隆邦仓促登陆。  12月15日,当铃木还在忙于调集部队、企图夺回乌目港的时候,麦克阿瑟派遣两个团的兵力在吕宋岛南面几英里处的民都洛岛登陆。该岛只有1000名日军,很快就被美军消灭。美军占领民都洛岛不但一举切断了山下奉文与菲律宾中、南部各岛的联系,而且直接构成了对吕宋岛的威胁。日本人不得不决定放弃除吕宋岛之外的菲律宾各岛屿了。  22日,山下奉文电告铃木宗作:“第35军司令官从现在起应在菲律宾中南部继续持久抗战,以支撑将来国军反攻。”25日圣诞节,美军攻占了日军在莱特岛上的最后一个主要港口,将铃木堵在北面的山区里。麦克阿瑟立即宣布,除了一些次要的扫荡残敌行动外,莱特战役已告结束。  虽然由艾克尔伯格指挥的美军又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才彻底消灭了莱特岛上负隅顽抗的日军,但在1945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日本人对菲律宾的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一点已是不容争辩的了。  莱特一战,日军除1000人撤离、800余人被俘外,其余约7万人被击毙或病饿至死。美军亡3500人,伤1.2万余人。小矾国昭首相曾准确地把菜特之战比喻为1582年决定由谁来统治日本的天王山之战,美军的胜利恰好验证了小矶的观点。日军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力量与美军相抗衡,只剩下被动挨打的份了。  第十编末日降临(1945年)  第46章兵败如山倒  “马来之虎”被擒  1945年春,日本军国主义已处于日暮途穷的困境。在亚太战场上,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美国远程轰炸机对日本各大城市的空袭活动日益频繁,麦克阿瑟的部队已占领了吕宋岛西南毗邻的民都洛岛,岸基轰炸机开始重点轰炸吕宋岛上的马尼拉地区和克拉克机场;英、美军队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也发起了反攻;在中国大陆正面战场上,日军1944年进行的所谓“大陆打通作战”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队正开展局部反攻;东南亚各国人民抗日武装斗争进入高潮,日本占领军处处被动挨打,“大东亚共荣圈”已陷入崩溃。由于长期对外侵略扩张,日本的国力已濒衰竭。国外资源供应断绝,国内工业濒于瘫痪,粮食匾乏,人民不满,军国主义分子们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但是,侵略者是不愿意放下屠刀、束手就擒的。1945年初,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日军大本营相继发布了《决战非常措施纲要》和《帝国陆海军作战计划大纲》,提出要竭力搜刮中国和东南亚各地的战略物资,不惜一切手段增加重要军需物资的生产;同时确定下一步的作战重点是挫败美军继续向日本本上接近地的进攻,确保从菲律宾的吕宋岛经中国的台湾和上海、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至南千岛群岛的前沿防线,并准备抗击美军直接在日本本上的登陆。日军大本营的如意算盘是:在前沿岛屿拖住美军,进行持久的消耗战,同时请苏联出面斡旋日本同英、美的妥协。  令军国主义分子们气馁的是,本来抱以厚望的对苏工作迟迟不能取得进展。相反,苏联领袖斯大林大元帅却利用1944年11月6日十月革命胜利27周年纪念日发表演说,首次称日本为侵略国。斯大林在演说中说:  根据历史经验,侵略国、攻击国对新战争的准备总是比被侵略国、被攻击国方面做得充分。例如“珍珠港事件”和在其他太平洋诸岛所看到的攻击,日军对香港、新加坡的最初进攻等事实,决不能认为是偶然的,这表示侵略国的日本比坚持爱好和平政策的美、英两国,对于战争有完全的充分准备。  斯大林的演说无异于给日本统治者当头棒喝,小矶首相本想提出抗议,怎奈没有实力为后盾,最后只得作出决定:“以沉默的抗议为宜。”挨骂却不敢吭声,充分体现了日本帝国已经衰弱到何种程度。  就在上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一场规模庞大的战役在菲律宾吕宋岛揭幕了。  1945年1月,麦克阿瑟在莱特岛正加紧准备他在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登陆战役。登陆行动由下辖第1军和第14军的第6集团军实施,共20万人,其中作战部队有13万人,另外还有一支8万人的预备队。  参战的舰船将达1000艘以上。麦克阿瑟决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主力部队就在当年本间雅晴的日军登陆的同一地点——林加延湾登陆,上岸后即沿宽阔的平原向马尼拉进军。少量部队在苏比克湾西北海岸和马尼拉湾南面的纳苏格布登陆,以封锁巴丹半岛和科雷吉多尔岛,并准备从北面和南面奇袭马尼拉。西南太平洋部队的岸基机和舰载机将负责掩护并压制吕宋南部的日军机场,哈尔西的第3舰队负责压制台湾和吕宋北部日军机场,盟军共有飞机1000多架。  日军大本营在莱特决战失败后仍不甘心,决定把“捷一号作战”的范围扩大到整个菲律宾。但是,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遭到了第14方面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将的强烈反对。山下认为:日军已经失去制空权,若与美军在平地会战,肯定会招致全军覆灭的下场;吕宋岛上的运输力量非常薄弱,部队无法进行机动作战;粮食缺乏极为严重,自1944年11月中旬起,日军每人每天的主食仅有8两;菲律宾老百姓极为痛恨日军,一旦美军登陆,老百姓都会参加游击队。  鉴于以上理由,山下断定:在山地构筑能够自给自足的据点,尽量拖住前来进攻的美军,使之推迟对日本本土的进攻,是第14方面军惟一能够实行的作战方案。于是,大本营、南方军、第14方面军的幕僚首脑经过商谈,同意了这个将决战改为持久战的作战方案。可是,小矶国昭首相不知内情,仍在向日本国民大肆宣扬菲律宾全境就是当年曾决定日本兴亡命运的天王山。  等到美军登陆后,山下奉文的部队一直没有进行决战的态势,小矶方才知道决战早就取消了,一下子被搞得狼狈不堪。  山下奉文的持久战计划的核心是在吕宋岛上建立三大据点,重点放在确保吕宋北部的重要地区。在三大据点中,“振武集团”(以第8、第105师团、河岛兵团为基干)负责坚守马尼拉东面的山岳地带,拥有10万人的兵力;“建武集团”(以第1挺进集团长指挥的航空地勤部队为基干)负责防守克拉克机场西边山地,拥有3万人的兵力;由第14方面军主力15万余人组成的“尚武集团”则在吕宋岛中部构筑一道防线,从西边的林加延湾到东边的巴勒湾,部署着第19师团、第58独立混成旅团、第23师团、第2坦克师团和第10师团;另外,第103师团负责防守吕宋岛北端的阿帕里,以防美军截断日军退路,第105师团则放在主阵地的后面。  1945年1月9日拂晓,已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的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在林加延湾登陆。美军除受到北侧高地上日本迫击炮兵的抗击外,几乎未遇抵抗就上了海滩。到了傍晚时分,5万多名美国部队和装备安全上岸,控制了纵深6.5公里的滩头堡,麦克阿瑟把南进解放马尼拉的任务交给第14军,北面的第1军则负责保卫其侧翼和后方不受日军攻击。其实,山下奉文已经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美军完全可以把兵力集中用于进攻日军主力上,但麦克阿瑟希望能举行一个像戴高乐进入巴黎那样的入城式。他一再敦促派遣快速突击队向马尼拉闪电推进,以至于第6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将军认定麦克阿瑟是想在1月26日他的生日那天进驻马尼拉。  在碧瑶指挥部里的山下并不想让麦克阿瑟的图谋得逞。他命令第23师团、第2坦克师团和第58独立混成旅团向南发起攻击。麦克阿瑟急忙调来两个师来增援第1军,进行大规模的反击。面对重型坦克和大炮装备齐全的美军,日军的攻击很快就变成只有招架之势了。  为了加速吕宋岛战役,麦克阿瑟下令派遣更多的预备队。1月29日,第38师和第24师的一个营在巴丹半岛以北的圣安东尼奥登陆,攻击“建武集团”的后背;31日和2月3日,第11空降师和第24师的主力在马尼拉湾南面的纳苏格布登陆,向东北方的马尼拉攻击前进。在第14军的攻击正面,麦克阿瑟命令刚刚从林加延湾登陆的第1骑兵师和第27师迅速南下,直冲马尼拉。2月3日黄昏,第1骑兵师的摩托化特遣部队冲进马尼拉圣托乌斯大学的校园,解救了关押在那里的3700名盟军俘虏。  美军的神速进军切断了海军少将岩渊三次和他的1.6万名水兵及海军陆战队员的退路。虽然山下奉文曾下令将所有军队撤出马尼拉,但岩渊奉他的上级大河内传七中将的命令,返回马尼拉去摧毁海军仓库和港口设施。岩渊发现被包围后,立即将3750名治安部队控制在自己手下,开始搔扰市区,把马尼拉变成了战场。他们逐屋逐屋地进行战斗,对城市居民犯下了最为严重的战争罪行。在这个战场上,有10万菲律宾人、近2万名日本人和1000名美国人死亡。马尼拉4/5的地方被摧毁,只有华沙遭的罪比它多。在惨遭杀害的10万名菲律宾人中,许多妇女在死前被强奸,孕妇则被剖腹,男人被割掉生殖器,婴儿的眼珠被挖出,他们的脑浆喷溅到墙上。屠杀持续了近一个月。2月26日,罪大恶极的岩渊自杀身亡。第二天,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卡南宫宣布,“将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共和国政府”,并希望它能够成为“东方的民主堡垒”。  在攻打马尼拉的同时,美军还出动飞机和舰队对科雷吉多尔岛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当时,岛上有日军守备部队5400多人。2月16日,美军第503空降团的2000人在该岛西部高地降落,来自巴丹半岛的约1000人的部队则在马林塔隧道附近的东面登陆。  日军虽顽强抵抗,并以40艘装载炸药的汽艇向美军舰艇发动自杀性攻击,但都干事无补。到2月底,残存日军用炸药炸毁隧道,冲出来和美军拼命,结果都被击毙。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