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射击冠军的水平。 饭塚在101师团人称勇将,他的死对前线日军的士气打击沉重。 这一部分中国军队方面的记录来自于独九旅的官兵回忆,并不是日本方面的材料。(160师在庐山拼得太狠,下来部队收容,缩编为独立第九旅,是十二集团军的王牌部队。)遗憾的是,虽然有此记载,却没有击毙饭塚的中国老兵的名字。日本方面的记载,则提到饭塚这个人实际为人不错,对朋友义气,在军校助人为乐,喜欢思索,还能写诗…… 还是不要提这个了吧,谁叫你来中国打仗?谁叫你带101联队打进南京城?谁让你叫个名字作犯中国吾狼? 言归正传,钢盔反光暴露了饭塚的目标,算是这铁帽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吧。不过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太平洋战争逐岛争夺,日军才用在钢盔上涂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进了其反光性能。 然而,钢盔也不是全无用处。 青木一直没有提到自己为什么对钢盔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但是,我在他这本书里看到的一个例子,按我的分析,应该正是他自己的经历。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4)这个例子说的是在1945年,山东一支日军出发讨伐,走到路上已经天晚,于是找了个山村宿营。 问题是日军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村子表面平静,实际上却是八路的一个重要据点。八路发现日军进来,一枪没放,悄没声地溜到了打谷场,埋伏了下来。 干吗选打谷场呢?您一会儿就明白了。 吃完晚饭,按照条令的规定,日军小队长吹哨召集部下晚点名,地点就是打谷场——这村子唯一平坦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您看八路会选地方不会? 大家都跑出来晚点,一个初年兵(新兵)手忙脚乱出了笑话。原来日军条令规定,晚点穿军便服即可,而这个新兵没有记住,居然戴了顶沉甸甸的钢盔来晚点。 日军哄笑。笑声未绝,忽然雷声霹雳,电光四射。下雨了?哪里,是八路扔出了手榴弹! 青木认为,有理由认为这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理由有二,第一,这支八路投弹动作准确,而且肯定都是把手榴弹拉火后等上两秒再扔,结果手榴弹各个凌空开花,空场上的日本兵连杀伤死角都找不到;第二,这支八路用的手榴弹不是那种黑火药,一炸两片的边区造手榴弹,而是缴获自日军的四十八瓣卵形弹! 这种弹虽然投掷距离不如国军的德式手榴弹,可是破片多,散布广,对露天的日军杀伤极大。这个小队的日军结果全灭,绝大多数人死于击中头部的手榴弹片。没死的只有一个,就是那个犯糊涂戴着钢盔跑来晚点的新兵了。钢盔挡住了大多数弹片,这个小兵只是肩部负了弹片伤。 据胶东的朋友对史料分析,这应该是许世友将军的五支队,转移中打的一场顺手牵羊的战斗,而且打了就走,决不拖泥带水,让日军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青木是通过这个例子,说明钢盔的优点。他没有提这个新兵的姓名。然而,根据他自己的履历,青木是1944年加入日军第59师团的,1945年的战斗中,他当然依然是初年兵。而他所在的部队在增援文登的战斗中,小队上下官兵全灭,只有青木一人带伤幸免…… 我很怀疑这里面提到的初年兵就是青木自己,虽然没有更多的证据。 另一个例子,青木就说得明白 就是他自己中队的事情。这个,是不戴钢盔的恶果。 谁不戴钢盔呢?是青木中队里面一个叫井口的老兵油子。 这日本军队里面,十分讲究资历,老兵不但欺负新兵,甚至对军纪也往往当作耳旁风。青木的中队长年轻,打仗也差强人意,就有些镇不住场,于是老兵就越发恣横起来。 井口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这个老兵在中国打了三年仗,杀人不眨眼,中队上下都有些怕他。这井口从来自己不打洗脸洗脚水,都是新兵伺候,稍有不如意就逼新兵下跪,一边背阵中训一边互打嘴巴,美其名曰教育。更令人厌恶的是井口十分贪婪,新兵家中寄来的食品,都是他先品尝,吃剩的才能给新兵。而补给的砂糖、罐头,也都是他来分,他一个人要占好几个人的份,新兵还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正在分发补给来的香烟,村子周围忽然枪声大作——八路来袭击了!因为战事紧急,鬼子们抄起枪就打,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别的日本兵都扣上钢盔,开始还击,只有那个井口在那儿犹豫。原来这家伙太贪了,抢了好几个新兵的配给,一大堆香烟,全都放在钢盔里。 青山的说法,这个井口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行军中香烟不好保存,放在衣服口袋里不是揉碎了就是弄湿了,没法抽。一般日本兵分上三根两根,转眼抽完也就完了。但井口每次都强夺新兵的配给,弄来的香烟吸不完。他也有办法,就放在钢盔里,往背后行李上一扣,走一路下来也照样好抽。 日本军队的军律不是出门必须戴帽吗? 井口是老兵嘛,而且一贯骄横,当官的还真不敢管他。 这次,井口还有点儿舍不得把抢来的香烟倒掉。这家伙非常蛮横,让一个新兵把自己的钢盔摘下来给他。新兵不愿意摘,又不敢不摘,正犹豫呢,那井口早被八路一枪击中倒了下去。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5)卫生兵赶来想抢救,已经不需要了,井口被一枪正中脑门,八路的子弹不像日本子弹那么精良,穿透力不够,只能打出一个盲贯,弹丸在井口的脑袋里翻跟头做豆腐脑……结果可想而知,老兵油子井口当场毙命。 人家都戴钢盔只有井口光着头,估计这井口鬼子怪异的形象引发了八路的误会,把他当成指挥官了,早说山东八路盛产神枪手…… 看来这鬼子的钢盔啊,真是戴不戴一样的成问题。 不怕吃败仗的大阪兵团——记日军中的另类第四师团 对万家岭会战有印象的朋友,或许会记得那一仗被薛岳将军打得七零八落的日军第106师团。这个师团因为有大量原来在大阪摆摊卖菜的预备役官兵,而被称为大阪商贩师团。 大阪部队战斗力弱,在日军中算是有名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部队,却还不是106师团(该师团的正式征兵地不在大阪,只是补充了大量的大阪兵而已)。在《现代史研究》第六期(1998年)中,看到一篇日本军事历史学家关幸辅的文章——《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看完之后,忍不住要把它翻译过来。关的原题是《日本一弱かった師団》,自以为这题目的翻译还是比较贴切的。 下面就是翻译后的文章,因为篇幅较长,作了一些节选,并加了一些自己的注解。 如果看伊藤正德的《帝国陆军之最后》或者山岗庄八的《太平洋战史》,二战中的日本军队无一不是勇猛顽强、宁死不屈的精锐之师[萨评:或者应该翻作个个都是亡命徒比较好?]。然而,在陆军混过的老兵,评价起来和历史学家不大一样,至少有一支部队,就以皇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而著称。这就是番号一直保留到今天,自卫队还在使用的大阪第4师团。 大阪第4师团,代号淀[萨评: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其他的日本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师团是勇、第九师团是武等等。第4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最初是战国美女淀君,更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属于日军中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下辖四个联队,标准甲等配备。其核心为第八联队,因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败不怕的八联队之勇名(?)[萨评:这个带括弧的问号来自原文,不是萨加的]。 从那儿以后,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虽然中间战事不断,第4师团却一次都没上过前线。不过,这并不等于第4师团没有表现自己勇敢精神的机会。昭和8年(1933年),第4师团二等兵某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和执勤警察发生冲突。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日本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4师团的武勇可见一斑。 昭和12年,也就是1937年,因驻华日军兵力吃紧,日本陆军大本营将第4师团调到中国东北,划归关东军序列。第4师团的战斗力已经在Go-Stop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惜,这种勇猛无前的例子只此一例。倒是对第4师团军纪散漫、精神不振的报告屡屡上达天听。怎样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日军大本营倒是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萨评: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理论,这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于是调名将山下奉文[萨评:绰号马来之虎,在新加坡打得英将柏西瓦尔乌江上吊的那个]担任第4师团师团长。从此,该师团主力即开始在北满的山野中精训。 名将带队,精训两年,转眼到了1939年,东北发生了一件重大战事——苏日诺门坎之战。关东军和朱可夫将军的苏蒙联军打起来了,而且战况不利,军部下令驻扎在伪满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 仙台师团,就是前面提到的代号勇的第二师团[萨评:日军著名的精锐师团,最后在增援瓜达尔卡纳尔岛航渡途中碰上了个美国航空兵部队叫仙人掌,一通狂轰滥炸,整个师团下了饺子,和鲨鱼勇猛搏斗去了]。的确名不虚传,其先遣队新发田第16联队勇往直前,从海拉尔到诺门坎,徒步行军四天赶到,当天就投入战斗[萨评:随后就被苏军打了个落花流水,死伤惨重]。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6)与此相反,第4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急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萨评:激动得有道理]的联队长怒而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萨评:联队长改行当大夫,有前途的职业啊]。饶是如此,出动部队的编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海拉尔到诺门坎,第二师团走了四天,第4师团却整整走了八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凑巧的是,第4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苏日宣布停战了……立刻,掉队的第4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萨评:这个是萨的意译,原文的意思是骤然充满活力]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地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4师团,成了最威武的部队,丢盔卸甲、伤兵满营的第二师团和人家简直没法比。只是关东军报道部的上层实在看不过眼,把报纸呈上来的《我无敌皇军第4师团威势归来》的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4师团威势归来》。外行看来意思相差不大,当兵的看了,对第4师团的名声肯定是没什么好处……[萨评:看来司令官虽然重要,毕竟不能扭转乾坤,可怜山下奉文在日军中称为斗将,这次成了将雄熊一窝。] 不过,第4师团这一仗没有损失对日本军部来说倒是个好消息。因为当时华中地区的日军正和中国军队第九战区斗得难解难分,急需增援。于是顾不上追究,急调第4师团南下增援。大阪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日军精锐11军中的一员。 其实,第4师团的名声,中国军队早有耳闻,其原因是早在1938年初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日军。当时,中国军队从徐州突围向西转进。[萨评:李宗仁司令长官的得意之作,四十万大军巧妙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虽说李长官的战术动作果断利落,毕竟机动能力和已经半机械化的日军无法相比,突围虽然成功,但已经是人困马乏,重装备也丢失很多,战斗力锐减。]在过鲁苏皖边境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国军队忽然发现同一条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日军部队,数量最少一个大队! 因为部队已经十分疲惫,士气低落,这支中国军队发现敌军之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向附近的山区逃离。以当时日军的士气和作战习惯,中国军队几乎肯定会遭到追击,而以当时中国军队的状态,一个大败仗恐怕是跑不了的。 奇怪的是,很久也没有发现日军的追兵。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日军如临大敌地布置了警戒哨,但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地烧起饭来! 时间紧迫,绕道的话说不定就会被日军合围。中国军队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一路平安。 这支日军部队,就是抽调第37联队、第70联队各一部组成的第4师团南进支队。对于为何没有和中国军队开战,该部队的部队长声称:没有得到对中国军大部队进行截击的命令。而这个严格遵守作战纪律的部队,上报情况就略微的慢了一点,等命令到达的时候,中国军队早就没了影子。 消息传到中国军队耳朵里,大阪的日本兵不会打仗这样的说法就流行开来。于是这次第4师团南下,每次参战,中国军队一听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倍增,踊跃突袭逆袭,各部抢着和第4师团交战。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有力打击下,刚到前线的第4师团猝不及防,确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萨评:的确不负众望]。这样的情况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11军司令部抱怨: 有第4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第11军看看的确是这道理,自此同样是甲等配置的师团,前线出现的番号就总是第3、第13这样的师团,而第4师团就专心在后方待机了。中间出了个军司令官不信邪,派第4师团在长沙会战中打主攻。结果第4师团一进长沙就被赶了出来,全线溃败,司令官灰头土脸地回了日本。[萨评:这个司令官,可能说的是阿南惟己。阿南是个死硬派,脑袋一根筋,打到吃了两个原子弹,天皇都要投降了他还准备发动政变和盟军死磕,结果兵败自杀。守长沙的国军是老虎仔薛岳所部精锐,也只有阿南这种榆木脑袋会用第4师团当主攻。]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7)长沙会战中第4师团的表现给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结果就是淀兵团成了丧门星,哪个军都不敢要。大本营只好将其改为直辖部队,长期驻扎上海。[萨评:这下第4师团的兵有的吹了——老子当兵就在甲种师团,开战时候属于关东军——精锐,仗打起来在11军——还是精锐,最后11军装不下我们了,只好改大本营来直辖……]这回中国军队就想打第4师团都够不着,无奈又发生了第4师团人员向中共军的新四军倒卖药品的事情,让大本营十分懊恼。 虽然说第4师团窝囊,毕竟是甲种师团,老兵多,有经验的下级军官多。当时日军前线各师团和中国军队作战损失很大,急需补充训练有素的人员。既然第4师团作为整体作战不利,上司便不时抽调其人员补充到其他师团,也算是物尽其用。然而,这些人员的作用可就不好说了。 第106师团本来出身就离大阪不远,所以第4师团的补充官兵来了以后很容易适应,而他们的老乡也不时从第4师团过来探望。106师团的官兵很快就发现他们之间的告别很新鲜。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挨拶)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第2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如果战况较好,就说武运长久,如果情况不妙,就说九段坂见 [萨评: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不过这句九段坂见明摆着咒对方挨枪子儿,大有打死你我也不说的精神]。然而,第4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其词却是:保重贵体 [萨评:原文御身大切,也可以翻译作身体第一,或者干脆就是保命最重要],让听到的106师团军官们哑然。 还有一部分兵员转到了第68师团和第34师团,这两个师团在衡阳和芷江打了几场苦战。战斗一开始,第4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当然,也有些人循规蹈矩地投入了战斗。这一段时间的战斗中国军队投入了极大的力量,师团损失很大。芷江一战,从第4师团转来的中队长就战死了四个。负伤的老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至于自己不愿意参战的原因嘛,也有老兵这样解释——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佯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嘛,那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说得豪气干云。 其实说第4师团所出都是窝囊废也不全面。由第4师团预备役官兵组成的独立第15工兵联队,由横山大佐率领,就在马来半岛立下功勋。伊藤正德《帝国陆军之最后》中,提到这个联队在修复盟军炸毁的桥梁涵洞方面作用极大,大阪兵无能只是误传,至少以这个联队而言,其献身精神使军部、师团部的高级军官都乘夜前去表达感谢和敬佩,其无我奉公精神极其令人钦佩……[萨评:看来,这个联队的确干得不坏。不过,说到底,修桥补路这种活儿,和上阵打仗终究还不是一码事儿。]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各部都投入到对盟军的作战中,第4师团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大本营有意将该师团配属南方军,但南方军只是很勉强的将其列入预备队,仍然驻扎上海。直到1942年4月,才将其调往菲律宾,和第5、第18、第21师团一起,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这一仗第4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第4师团转了性,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经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 活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 然而,这个胜利却给第4师团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在其故乡大阪更是号外频飞,一副幸亏派出了第4师团,才打垮了巴丹敌人的得意。仅有的遗憾是,事后发现大阪的商贩们利用这个庆祝胜利的机会大肆倒卖战时配给物资,乘机大做生意。[萨评:前方、后方都是这样地对待大东亚圣战,可见大阪人的性格还是很有一致的地方。] 对第4师团的底细,还是大本营知道的清楚,所以对于怎样使用它实在是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计。由于第4师团名声在外,在各个战区都不是很受欢迎,于是直到战争结束,这支部队始终在后方各地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日本战败的时候,这个师团正在泰国的曼谷附近休整。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8)第4师团骑兵第4联队的官兵于《我等的南方回想记》一书中描述,战败的消息传来,我所在的中队正在待机,士官以上的人员都到队部开会,其中‘进入山区战至最后一兵’者有之、‘天皇的诏书不能不奉者有之。最后,部队本部带来命令,才不得不确定投降了 。这种情况下依然要战到最后的一兵一卒,战斗精神可谓踊跃坚决。然而,第4师团的复员却异常顺利。当全体面色红润、身体健康的第4师团官兵出现在码头上时,本土那些营养不良、形容枯槁的日本人都十分吃惊 [萨评:有一种说法说第4师团有军官通过贿赂押送的美军,利用复员的军舰运送泰国大米到日本走私出售获得暴利,也大大缓解了大阪在日本饥饿时代中的困难]。统计下来,第4师团是南方军部队中战死最少、装备资财保留最完整的部队。负责管理的美军对这个师团的评价是为人认真,爱好和平。而第4师团回国后,也马上体现出其为人认真,爱好和平的特点来——第二天就有大批官兵一天时间也不浪费地跑到美军兵营前,整齐地摆开摊位兜售战争纪念品了。 第4师团以及其他的大阪部队,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呢?要说关西人不会打仗也没道理,因为同样出身关西的京都宇都宫师团就很能打。原战车小队长福田,即作家司马辽太郎有一个很好的分析。他认为这个原因是大阪地域的独特文化造成的。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普通平民即农民,土地和人身都依附于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尊崇对上级的效忠、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这也是日本军队的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阪却有点儿不同,这个地方是随着商业发展起来的,居民多与商业有关。所以对大名掌握的土地并不像农民那样看重,对大名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围绕着税收、捐税等,大阪的平民几百年如一日的和大名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是完全谈不上了。 于是,作为领主的领主,天皇的地位也就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二战中的大阪人毫不否认自己会为大日本帝国 、为天皇而死,然而,大阪人却不会急着去为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所以……能不死还是不死。看待命令,大阪人也习惯的要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于是在第4师团内部有所谓无益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的三不要原则。或许商人的本性,决定了大阪人根本就不适合参军吧。 后面还有一些罗嗦的评价和辩解,限于篇幅,就不翻译了,只有最后一小段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 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第4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的一系列战争和事变都不会发生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最后战败的事情了吧…… 中了大彩的中将师团长 有人说抗战中杨成武炮毙阿部规秀属于中了彩,因为一共就打了四发炮弹即击毙一个中将旅团长,近乎神话。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几十万发炮弹把山都修成了梯田还拿不下一个三角山高地呢,对比一下,杨总长的效率高得不可思议。其实,八路的炮兵穷惯了,从红军时代就因为炮弹稀缺而绝舍不得浪费,把炮弹当金蛋来用,四炮打一个目标已经非常奢侈了。 按照日军的回忆,杨成武绝非中彩,打阿部规秀的四发炮弹极有章法,第一发测距,第二发打远,第三发打近。阿部的幕僚们都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家伙,已经预料到第四发炮弹会很有威胁,只是没想到八路会打得那样准,正砸在日军这一群人脑袋顶上开花。阿部又摆了个站军姿的架势,于是当场来了个大剖腹。伪军将领李守信回忆阿部是个大个子。可能打仗的时候大个子反应总是慢一点儿,您看中国军队的将军陈矮子陈诚,内战外战枪林弹雨多少年,就从来没出过这种危险……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9)这种不含任何高科技的精确打击武器,神似今天的斩首行动。站在院子里的阿部一命归西,院子的主人,关在屋子里的一家太行农民却毫发无伤。 这户太行农民极不厚道,后来在阿部旅团长归天的地方砌了个鸡窝,据说是要公鸡叫,母鸡叫,让老鬼子永世不得安生 。 但是,打仗的时候,什么事儿都可能发生。抗战中,确实发生过一起与此类似的中彩事件,地点在江西德安附近的隘口镇。而且中彩的主儿比阿部规秀身份还要高些,乃是大日本皇军101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伊东政喜是也。 伊东政喜,日本大分县大分郡竹中村人,时年58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毕业,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攻城战并获得战功。此后他进入日本陆大学习,并先后担任近卫炮兵联队联队长、三岛旅团旅团长等职务,1934年晋升中将军衔。七七事变以后,在侵华日军中指挥第101师团,参加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 1938年,101师团奉命投入武汉战役,沿庐山山麓西向攻击,意图从星子方向进逼德安,企图包围中国军队第九战区薛岳所部的侧后,切断南浔线。老虎仔薛岳敏锐地注意到了日军动向,立即挥军阻击,双方连续展开激战。 1938年10月30日,日军大本营发布公告,承认第101师团师团长伊东中将在中国江南前线指挥作战时,被中国军队击伤,现在恢复良好云云。10月31 日,日本《每日新闻》刊登了前线特派员的报道,证实这位武勋卓著的中将是在9月28日指挥所部攻打xx高地时,遭到中国军队山炮还击而负伤的。当时,一发炮弹在他前方十米山坡的反斜面处爆炸,将其击伤。这位中将重伤倒地,经前线医护急救后,于10月1日送入野战医院。最危险的伤害是这发炮弹的一块弹片从伊东的右侧下颌穿入其头部。说起来伊东相当幸运,因为这块弹片恰好从他的血管和神经之间穿过,没有造成致命伤。但这一炮也着实让这位师团长吃尽苦头,直到报道发表的时候,依然躺在医院中。 伊东所部第101师团,从番号看是100开头的特设师团(征集预备役部队组建的师团)。但它与其他特设师团不同,其人员实际是东京第一师团的预备人员,属于地地道道的关东军老兵,所以战斗力很强,一直被日军作为主力使用。从淞沪战役开始,和中国军队颇打过几次硬仗,死伤惨重。以它的核心部队第101联队而言,三个大队长中,第一大队长高见顺三郎、第二大队长卯野穣二郎先后战死,第三大队长川崎秀一负伤。第一任联队长加纳治雄在上海阵亡后,第二任联队长饭塚国五郎也在庐山被击毙。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说起来,饭塚和加纳最后都授予了少将军衔,打完了少将打中将不是很正常吗,怎么伊东负伤还叫做中彩呢? 实在是因为他挨的这一炮太离奇了。 当时在隘口和伊东师团对战的,是中国军队第25军的两个师,论装备和训练本来不是101师团的对手,但中国军队巧妙地利用了当地庐山山地的险峻地形,以逸待劳,将日军死死挡在德安外围,使它苦战十几天无法取得进展。双方堪称棋逢对手。 以儒将著称的伊东,碰上了怎样一个对手呢? 伊东此战的对手,中国陆军第25军军长王敬久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从履历看,王敬久是江苏人,学生出身,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毕业生,指挥德械师,深受蒋介石的信任,是早早封侯拜相的年轻将领。这个履历很容易让人产生公瑾当年的感慨,当时也真有多位小姐对其憧憬万分,专门赶去要嫁的事情。而不幸这位王将军实际是个地地道道的粗胚,生得五孔朝天、其貌不扬不说,还举止粗俗、满口脏话、毫无礼貌,吃饭喜欢蹲在地上吃,开会喜欢蹲在椅子上开。几位要嫁的小姐看到这位将军要么一见面就花容失色,宁可进戴笠的集中营也不嫁,要么嫁了以后大喊退票,落荒而逃。连他的部下也以军容不整著称,比如他手下最得意的冷欣师长,就以在日本投降仪式上大挖鼻孔而上了新闻。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10)要说对上这样的对手,儒将伊东肯定心里觉得窝囊。 然而,就这两个粗胚,却偏偏颇会打仗。八一三上海战事起,率87师直捣日租界的,就是王敬久。这一次,1938年8月20日,101师团开始进攻,冷欣一个师在星子和伊东恶斗了七天七夜,直到工事全毁才撤退到隘口二线阵地。 而这个隘口,王敬久亲自坐镇,伊东政喜一打就是一个月,第101师团伤亡惨重,硬是拿不下来。 所以,焦急的伊东才会上前线亲自观察中国军队的布防,试图找出破绽。 不过,伊东是个很谨慎的将领——儒将嘛,所以,他并没有直奔一线阵地,而是选择了阵地侧方的一个高地,来观察双方的战斗情况。当时双方正在进行激烈的炮战,这里应该是一个安全的所在。 然而,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发生了。他们刚开始观察,就飞过来了一个炮弹。 报告文学《血染长江之战》里面曾经这样描写伊东的负伤——中国炮兵可能是打得太好了,也可能是打得太孬了。要是这一炮是对着伊东打的,那就打得太准了,正在他头顶开花,要是这一炮是对着日军阵地打的,那就打得太孬了——方向都不对了,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从当时中国军队的记载来看,并没有发现伊东一伙观察员的光临。那么,答案只能是第二个了,只能说粗胚王敬久手下的糙炮兵开炮跟中国足球队射门似的…… 您说,这伊东政喜是不是中了大彩? 对伊东政喜本人来说,这一次虽然受了些痛苦,还算有惊无险,他最终养好了伤,继续率领第101师团,担任镇守南昌的任务。倒霉的是,这位伤刚好的将军,上任就碰上了中国军队反攻南昌之战——这是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极少的几次大规模反攻,伊东又一次中了大彩。这一次第101师团被打成了残废,不久就在日军的整军中被取消了番号。 而击伤伊东这个大彩,对于第九战区来说,却另有重要意义。因为伊东负伤,群龙无首,第101师团在隘口的攻击整个停顿下来。9月,薛岳调集李汉魂、叶肇等部开始反攻,日军转入守势。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看到指望101师团突破已经无望,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改派第106师团松浦淳六郎所部发动了又一次大规模穿插作战,试图从中国军队布防的一个缝隙奇袭德安,结果在万家岭陷入中国军队的重围。此战,第106师团几乎被中国军队全部歼灭,仅一千余人得以逃脱,史称万家岭大捷。 看来,伊东中的这一炮,还可以称作万家岭大捷的序曲呢,的确意义非凡。 一个日本兵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 这份资料,是在帮一位朋友查阿部规秀的相关资料时看到的,是日本老兵回忆文集中的一篇。 那一次,发现这个被杨成武炮毙于黄土岭的日军中将原来在日本政坛也是个极不安分的家伙。二二六事变里面就有这位阿部规秀大佐的身影。 不过,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一些侵华日军的回忆文章,随手一翻,看到下面的一段,一个叫做斋藤的日军士兵纪录他在前线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回忆。 记得有文章写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军和德军士兵在堑壕中互相谈话的轶事。然而,我仍然难以想象在那场战争中,中日两国的军人会有类似的交流。 直到,我看完这段对话。 那么,就翻译一下吧。 日军士兵斋藤在修水前线作战,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走了。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汽油桶漂向了对岸。 这时,他发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 因为都没有带枪,双方谁也没有办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那个汽油桶,取出一个水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这日本兵鬼使神差地用日语问了一句:好吃吗?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11)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 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个下级军官或者士官。出于好奇,这个日本兵继续好奇地问:你们过得怎么样?发的钱多吗? 那个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到饷了。大概是觉得这个日本兵挺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可能被自己人打死哦。沉默了一下,又说道: 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 说完,带着汽油桶慢慢走向树林中去了。 这是个广东兵,看起来很瘦。斋藤在回忆的最后说。 不吃猪肉的日本兵 说起日本鬼子来感觉总是老松井那样狡猾的,或者是毛驴鬼子那样凶狠的。其实日本兵也不是铁板一块,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两天看日本兵的回忆,看到一个叫桥本的老鬼子写的文章,觉得应该翻译过来给大家看看。 这桥本,是一个不吃猪肉的日本兵。 这不是毛病吗? 桥本的毛病是这样落下的。 1940年,作为帝国陆军一等兵的桥本,结束了在国内的训练,被分配到中国派遣军,在距离北京200公里的石家庄附近的据点驻防。 这个地方,虽然据点附近的村庄被日军控制着,但是中国军的游击队,经常在周围活动,据说单独行动的日本兵给剁成一块一块的事情也有发生。 可是,桥本是个新兵,对这种事情没有概念,所以最初并不紧张。 日本军队,如同二战中其他国家的军队,要求驻军就地解决给养问题。当然,书面上还要说明:尽量现金购买一类的字样。实际上侵华日军根本不理会这种官样文章。 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对日军抱有相当的敌意,日本兵一进村,村民们就逃得一干二净,找不到愿意帮他们筹集给养的人。不过,日军根本就没打算买,田里没有收走的麦子蔬菜,圈里没有带走的鸡猪,拿走就是给养。 也是,把猪四腿一绑,抬了就走可比和老乡磨牙省事多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绑猪这种活计,从乡村出来的士兵当然不算回事,放到城市兵手里,也一样出笑话。 桥本,就是这么个城市兵。 刚到驻地没两天,队长命令一等兵桥本和两个上等兵出去搞当天的给养。这三个日本兵,就奔了日军控制下的附近村庄。 村子就在炮楼底下,安全是没得说。但是一见日军的影子,老百姓又跑得一个不剩了。 正好,见什么就自己动手啦。那两个老兵熟门熟路,满不在乎,看呐,猪,那里好大的一头猪哦!托福啊,哼,哼,今天晚上有烤猪肉吃啦! 桥本,你,去把那个猪抓过来! 是,是! 嘴上答应着,这桥本心里一个劲儿的犯嘀咕。原来他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从来也没有摸过猪,更别说逮了!没办法,军令如山,桥本咬着牙跳进了猪圈,接下来就是一场搏斗,出了一身大汗终于用绳子把猪脖子捆上了。——看到这儿笔者颇为奇怪,那猪有脖子吗?这个捆法,显然是够外行的啊。 走,快走! 一头大汗的桥本拉着绳子,给猪下命令。 大概那猪也想得明白——我跟你走?那到地方不就是要我的命吗?!所以这畜牲横拉竖拽,就是不挪窝,猪屁股往下坐,跟这小鬼子耗上了。 嗨,桥本,你小子连一头猪都收拾不了吗?两个老兵在一边说风凉话,算啦,帮你小子一把,就在这儿杀了带回去吧。 老兵上来把猪的前后脚都按住了。 嘿,桥本,拿刺刀,往心脏上捅! 啊?刺刀往心脏……上捅~~? 八嘎,快动手啊,屠宰场不是每天都这么干吗?你小子今天晚上不想吃烤肉了?想,想啊,好长时间没吃到肉啦…… 那还啰嗦什么?这么点儿事都办不了,你还能干什么?! 话说到这个份上,桥本可就没法说不字了,他硬着头皮抽出了刺刀。 喂,快一点儿,就按着猪腿也不容易呢,这家伙劲儿挺大,要跑呢。为了按住猪,两个老兵都伏下了,用身子压着猪不让它乱动。 桥本来了一个深呼吸,然后一闭眼…… 呀!!!!! 一刀向猪刺去!他瞄的是心窝——实际呢,猪正好一挣扎,刺中的是猪屁股! 这一刀刺的好深啊,桥本觉得自己的手都刺进去了。 只听那猪一声狂嗥——嗷!!!!!猛地一挣。 两个老兵再也按不住,手一软,那猪带着刺刀蹦了起来,把桥本拱了个仰面朝天。 哎,哎,站住! 桥本和两个老兵连滚带爬地开始追赶。问题是猪有四条腿,鬼子呢?只有两条,显然是猪要灵活些。另外,猪很明白今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这股拚命的劲头上来,三个鬼子硬是抓它不住。只见它在院子里一阵乱跑,等鬼子起来取枪,它早已经一跃窜出了矮墙,逃进一人高的庄稼地里去了。这下子,傻子也知道想抓住它要费老力气了。 浑蛋,这下子只能让它跑了啊。 八嘎,就这样逃了啊,今天的副食只能是田里的蔬菜了吧。老兵虽然沮丧,桥本的麻烦可大了,前辈,不要开玩笑啊,这头猪,这头猪,它把我的刺刀带走了啊!这,我怎么回中队啊? 刺刀,和步枪一样,也是皇军的武器啊,居然让猪给夺去了!假如是和敌军拼死奋战,把刺刀拼掉也还罢了,居然是让一头猪给抢了逃了,中队会怎么看?这不是军人的耻辱吗?要是这样,送上军事法庭当作典型枪毙也不是不可能啊。 啊,这怎么办啊,前辈,这样子我怎么回去啊。桥本不禁哭出声来。 两个老兵和一般日本的长官还不一样,都挺善良的。 好啦,桥本,这样吧,我们到别的村子找给养去,你就不要去了,专心去找那头猪,我们回到中队,会给你多上些芝麻的(日语说好话的意思)。 那头猪肯定也负了重伤,不会跑远的,大概就死在附近了。刺刀可一定要找回来啊。 两个老兵安慰了一番,继续执行任务去了,桥本和他们告别,独自去找猪。 可是,村落的每个角落差不多都找遍了,那头猪的影子就是见不到。 跑到哪儿去了啊!? 天色渐渐晚了,周围也暗了下来。 不管怎样,晚点名的时候总要回去吧,真倒霉啊。 桥本急得不知所措。 正在这时,他听到旁边农家有人用半生不熟的日语说话了:长官,太君。 桥本回过头去,看见一个岁数挺大的农民,旁边正有一头杀好的肥猪。他知道这一带日本军队占领了几年,当地居民能说几句日语的不少,倒也不奇怪。 咦,这不会是我们跑的那头吧?桥本觉得心都怦怦直跳了。 太君,这个猪,你的?(生硬的日语) 是啊,是我这里跑掉的啊!桥本看到猪屁股上长长的一道伤口。 噢,我看到,就抓来杀好了,太君要的话,十块钱就拿去吧。(生硬的日语) 好的,但是猪身上的刺刀,你也还来! 你说什么?(中国话) 看来这老农的日语听不懂这个,桥本就手舞足蹈的表演起来。老农看懂了,点点头,对桥本说:你的刀,我没有。(生硬的日语) 没,没有?八嘎…… 在老张那里,他拿去了,我们去要回来?(生硬的日语) 好的,走吧。桥本焦急地催着老农,跟在他屁股后面走。老农穿过村落,继续往前走。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13)还要走啊,这是去哪里?看看离开了据点控制的范围,桥本有点儿不安。 老农不说话,作个手势,意思是:就在前面。 现在,连田地也走过了,前面出现了一片树林。桥本更觉得不安了,问道:喂,你这是去哪里啊? 老农还是没有回答,反而啪,啪地打了两下响指。 树林深处,突然蹿出来四五个持枪的便衣! 不等桥本反抗或者逃跑,就把这堂堂的大日本皇军缴械了。 这些人簇拥着魂飞魄散的桥本,穿过树林,进入一条山谷。不知道走了多久,林间谷底出现了一些洞穴(窑洞 – 笔者按)。原来,这里就是八路军游击队的总部了。桥本被带到了游击队长的面前,队长是个目光锐利的胖子,大家都叫他——老张。在老张的桌子上,搞笑地扔着桥本那把刺刀。 这个,是你的刀?张队长问。 ……桥本一言不发,虽然曾经折在一头猪手里,帝国武士的尊严,还是要坚守的嘛。 你的姓名? 桥本一等兵,别的,哼,我什么也不会说! 张队长笑眯眯地看着桥本,他的日语相当流利:谁问你啦?不用你说,也知道你是xx步兵部队的对吗?你们的中队一共320人,中队长皆川大尉,小队长楠少尉,对吗? …… 桥本都被他搞糊涂了,好像游击队比他还了解据点的情况,他简直不晓得这个胖子还不知道些什么了。 好啦,桥本君,不管怎么说,我们见面也是缘分啊,怎么样,和我们一起工作吧? ……这个进展好像太快了。 想回去?也不是不可能啊,别着急,不是要你马上回答,这样吧,给你一两天,好好考虑一下吧。 警卫员把桥本带了下去,一边有几个窑洞,桥本就被关在其中一个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