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4

作者: 邢群麟 聂晓晴 字数:29832 更新:2023-10-08 23:14:20

(本章完)第68章 历史死结9第八章历史死结9国民党部队离奇失踪之谜在我国抗日战争初期的南京保卫战中,一个团的中国部队在撤入南京东南30余里外的青龙山山区时神秘失踪,从此再无消息,直到现在真相也未被查明。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进逼南京,近2O万国民党军队云集南京城内外,参加首都保卫战。守城部队中有许多是从别的战场临时抽调过来的。其中,72军、74军、93军等部队是从湘沪战场边战边退,来到南京城外布防的。还有几个师,是最高统帅部从四川、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紧急抽调来的。这些部队虽然同仇敌忾,士气高昂,但装备太差,只有步枪、机枪、手榴弹及少量迫击炮无法形成坚固的防御战线。而乘胜进攻的日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拥有重炮、装甲车、坦克,还有大队飞机助威,张牙舞爪,不可一世,一路乘胜追击,气焰非常嚣张。激战中,由于双方力量悬殊,中国军队损失惨重。据当地人回忆,损失最为惨重的是远道开来的川军某师。他们的枪弹多为劣质品,不堪使用,显然是被混入国民党军队后勤供给部门的日谍和汉奸暗中做了手脚。如此条件下,官兵们的血肉之躯怎能抵挡得住日寇疯狂的枪弹呢?因此该部虽然奋力抵抗,最终还是几乎全军覆没。该师的一个团因担任阵地左翼京杭国道一侧对敌警戒的任务,未直接参加战斗。在总体战事失利后,该团团长为保住有生力量,于是带上全团2000余官兵急行军向南撤退。然而,在进入绵延十几千米的青龙山山区后,该团便失去了联系,从此再无音讯,消失得无影无踪。攻占南京后,日寇总指挥部在统计侵略战果时,发现中国守军有一个整团未被歼灭或俘虏,也未放下武器进入城内的由万国红十字会划出的难民区,而是毫无声息地转移走了。可是从别的部队的报告来看,该团似乎又没有突破日寇的两道包围圈。日军经过调查也没发现这支部队的下落,感到十分蹊跷。重庆国民党作战大本营于1939年统计作战情况时,也注意到这一怪事,在寻找未果后,将其列为“全团失踪”。军令部还查出该团团长名叫伍新华,四川天全县人,川军讲武堂毕业生,原为川军刘湘部下,参加过军阀混战,有作战经验,1934年在南京中央陆军大学中级班受过一年培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部、军令部都派出专人对此做专项调查,但仍未查清楚真相,最终不了了之。根据军事专家研究推测,这个团在当时不可能突围。因为日酋松井石根大将采用了大迂回战术,于1937年12月1日出动两个精锐师团从上海南边的杭州湾登陆,包抄了中国大军后方。12月10日,这支日军的一部在南京东南部重镇汤山与沿无锡、镇江、句容一线打过来的,然后又同日寇主力会师,从三面对南京实行大包围。中国军队中只有93军等少数部队,趁日军尚未合围之际撤出包围圈。而在这之后,没有一支成建制的中国守军能冲出日寇严密的封锁圈。古往今来,曾发生了无数失踪事件。可是,像南京青龙山这样整支部队的人员较大规模的集体失踪着实让人费解。在南京地区,不少关注这一神秘失踪事件的人倾向于认为与青龙山山区的溶洞有关。20世纪7O年代初,在开发苏南煤田的高潮中,人们无意中发现过几个洞穴里有几顶锈烂的军用钢盔、朽坏的步枪和几具骸骨,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当地乡亲们介绍,山区中有许多很深的洞穴,还有一些洞穴因洞口隐蔽或被山洪暴发的泥石浆掩埋住而未被人们发现。传说其中一座山的山岩下就有很大的溶洞,因为如用铁锤敲击某一处岩壁,可隐隐听出空声回音……或许,当年川军部队为了躲逃日寇的追杀,躲入了山里某一巨大的洞穴,后因敌机轰炸震塌了洞口,致使全体人员被困洞内,最终窒息而死,全部葬身于洞中;也有可能当时这个团化整为零突围逃生,只有部分人逃出了封锁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对UFO现象的关注,有人持“外星人劫持说”。或许在地球之外的某个星球上,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出于好奇心或其他一些实际的目的,它们或是驾着飞行器从外太空闯入,或是在地球上人迹罕至的地带建立了隐秘的基地,经常劫持地球生物,作为它们研究的标本。可是,许多专家学者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分析之后,认为以上观点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雁过留声,鸟过留毛”,如果外星人真的在地球上出现过,而且又活动地那么频繁,它们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丝一毫站得住脚的、能真正证明外星人“光临”过地球的任何可靠证据。总之,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抗战初期一团国民党军队在南京东南郊青龙山地区神秘地失踪事件,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开的谜。(本章完)第69章 冤假疑案1第九章冤假疑案1项羽“火烧阿房宫”之冤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庞大的秦帝国,随后他以举国之力开始了三项巨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始皇陵与阿房宫。阿房宫被称为“天下第一宫”,它的规模甚至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壮观。但是,两千多年后,人们仍然感叹于秦长城的雄伟和始皇陵的肃杀时,阿房宫却因为战火的焚毁,过早地离开了人们的视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看到阿房宫如此奢华,联想到秦王朝残暴的统治,不由得恨由心生,一怒之下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曾经这样感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意识是说楚人项羽的一把火,令阿房宫化为焦土。人们似乎对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事情深信不疑。这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说法,令许多人信以为真。但是在阿房宫建造2000多年后的今天,考古学家却提出: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也没有被火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和试掘,发现阿房宫前殿的夯土台基上没有火烧过的痕迹,也没有见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有的瓦当及瓦当残块。阿房宫队负责人、中国社会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称,考古队经过细致的考古,没有传说中的阿房宫,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也遭到否定。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说法,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也将阿房宫的突然消失归咎于项羽,但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能完全是诗人的一种臆想。通过考古发掘,专家在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通过考古工作,发现项羽当年烧的只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指的应该是秦咸阳宫而非阿房宫。传说中的阿房宫遗址就是后来人们看到的前殿遗址,这在古文献中记载颇多,但从发掘来看,阿房宫的前殿其实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其他工程尚未动工。考古工作中,专家既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也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墙、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及廊道和散水及窖穴、排水设施等等。于是专家们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阿房宫只建成了有东、西、北三面墙的夯土台基,三面墙所围范围内并没有秦宫殿建筑,因此,阿房宫当时并没有建成。为了印证考古发掘得出的结果,专家再次考证了历史典籍。当初秦始皇下令修建阿房宫的时间是公元前212年,但在公元前209年,他就突然病死在了出巡的途中。在这之前,阿房宫和秦始皇陵是同时进行的两大工程,为了尽快安葬秦始皇,秦二世不得不决定停止阿房宫的工程,抢建秦始皇陵。从秦始皇计划修建阿房宫那天算起,阿房宫前殿的工程总共历时不到4年。这座巨大的宫殿,在短短的几年是很难完成的。而且,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火三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可能是后人对古文献的错误理解。《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在咸阳屠杀民众,“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所说火烧秦朝宫室的地点在咸阳。《史记》中其他各篇更明确地说火烧秦朝宫殿的地点是咸阳。《高祖本纪》说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秦始皇本纪》也说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秦咸阳是秦朝首都,所烧毁的也是首都宫殿,根本不是秦朝时代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不过也有专家说,在现有地方没有发掘出阿房宫,并不能说明就没有阿房宫,或者阿房宫没有建成,可能只是前殿没有建成而已,也可能是建在了别的地方。不管阿房宫有没有最后落成,都已经随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在历史之中,但阿房宫留给我们的无尽的想象和震撼,仍将持续。(本章完)第70章 冤假疑案2第九章冤假疑案2谁动了秦始皇陵墓秦始皇为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陵墓,这座陵墓内的宝物引得后人不断遐想,无数人想打这座陵墓的主意,但都因为陵墓的精妙构造而无功而返。在历史上记载:第一个挖秦始皇陵的是项羽。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相争之时,刘邦曾列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项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水经注?渭水》中说得更详尽:“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言之凿凿,似乎项羽掘秦始皇陵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项羽还从秦始皇的陵墓中盗运走了无数的财富。但是,众所周知,秦始皇对他的“身后事”非常重视,这寄托着他“万世”的愿望,而秦始皇陵里的地宫之深、构筑之固、警戒之严都是空前的,项羽要想开掘它,绝非易事。根据后人对于秦始皇陵墓的勘测,能够让人们简单了解一下陵墓的修建情况:当时,秦始皇为了修建皇陵,尤其是地宫,采用了最好的建筑材料,使用了最优秀的工匠,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地宫中又有防盗的“机弩矢”和大量的水银。另外,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为防止泄露墓内的秘密,还把参与地宫工程的工匠,也都活埋在墓道内。而且水银蒸发后有剧毒,对盗墓者有生命威胁。可见,秦始皇陵的安全防盗措施是非常周密的,可谓万无一失。要想发掘它,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近代,一支陕西考古队的考古结论也证明了“项羽并没有盗发秦始皇陵”。他们围绕陵冢、陵园进行大规模的钻探,结果秦陵地宫上的封土(封土是帝王地上墓穴上方堆土丘的形状和规模)没有发现局部下沉的迹象,夯土层也没有较大的变动。只在整个封土上仅发现两个直径不足1米、深不过9米的小盗洞,而这两个盗洞又远离地宫。假如项羽带领30万人来掘墓,怎会只留下区区两个盗洞?另外,从现已发掘、钻探的地宫周围的一些随葬品看,西墓道耳室仍保存着完整的铜车马队,而装置铜车马的木椁也没有遭到火烧,属于自然腐朽。北墓的耳室也同样保存着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与史籍中记载的“三十日运物不能穷”相悖,项羽不会“大发善心”留下任何值钱之物,即使拿不走,也会对它们进行破坏。而且假如项羽当年真的放火焚烧了地宫,那么地宫内的水银也早已挥发四散,但今天的科学试验证明,陵内的水银依然存在。所以,种种迹象和资料都表明:秦陵地下宫殿不但未遭大规模的洗劫,也同样没有被焚烧的可能。项羽的头上一直顶着“火烧阿房宫”和“盗掘秦始皇陵”等一些罪名,遭到后人唾骂。这很有可能是汉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给项羽编造的谎言,令项羽在历史中蒙上不白之冤,遮掩住英雄的光芒。如今,有关“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已被证明是莫须有,而“掘墓”的“黑帽子”也应该帮他摘下了。(本章完)第71章 冤假疑案3第九章冤假疑案3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的真相梁武帝萧衍作为名人,有两个优点最为后世口口相传,一是高寿,二是不近女色,清心寡欲方能延年益寿看来有些道理。在《梁史》中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公元513),萧衍就开始不与女人同屋了。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就有将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这对于一男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更不要说是一位整日深处绝色女人堆里的皇帝了。但萧衍果真是如史册上记载的那样,精通武功,又文采斐然,是一个文武双全,不贪图美色,励精图治的有为帝王吗?萧衍"禁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萧衍是真的禁欲还是另有隐情?其实剥开历史的迷雾,便能发现,这一切不过是一个谎言而已。萧衍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终年86岁,唯一能和他比岁数的皇帝大概只有乾隆了。作为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中梁的开国皇帝,萧衍还是有几分智慧的,史书上夸赞他“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并且还提到在萧衍39岁那年,齐帝萧宝融禅位于他,这完全是一个谎言,禅让并不存在,萧衍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十分有手腕,能够篡位成功。当上皇帝后的萧衍勤政爱民,史书上记载他不爱女色,除了将贵嫔丁令光留在京城外,其他嫔妃都撵走了,跟各自分封在外的儿子去一起住了。皇帝一旦荒淫便会无度,而萧衍居然能如此克制,所以不少人认为他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好皇帝。实际上,他本人的案底并不清白,也是一个荒唐皇帝,在南北朝时期,南强北弱的情况下,他为了自己的宏图伟业,不顾实际情况和民生民机,多次北伐,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他自己最终也没能打赢这场仗,还使得自己的国力越来越弱。通过这件事情就能看出,萧衍对外不能够做到明确领导,对内治理的一塌糊涂,在个人生活上也是十分混乱。萧衍虽然没有像宋度宗赵禥刚当皇帝那样,一次宠幸三十名女子的记录,但他也能算是花天酒地,淫乱后宫的皇帝了。他的生活奢侈腐糜,不但大修宫殿,还将住处搬到了前朝帝王萧宝卷的豪华寝宫里,享受着前朝皇帝的美女。南朝皇帝十分奢靡,尤其是萧宝卷更为荒唐,他有一名宠爱的妃子叫做潘玉儿,因为小脚犹如莲花般美丽,被萧宝卷十分宠爱。为了讨好她,萧宝卷大修宫殿,将其装修的富丽堂皇,还对潘玉儿的居所阅武堂内,各个房间和宫殿进行了超豪华装修。潘玉儿所经之路,都铺上雕有莲花文饰的纯金地板,称是"此步步生莲华也"。后世便有言传,说中国古代女子裹小脚的习俗就是仿潘玉儿的"三寸金莲"而来。萧衍看中了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想要占为己有,后来在大将军王茂的力谏下,才狠心将潘玉儿勒死。不过他随后又看中了后宫中的第二号美女余妃,幕僚范云和王茂一起劝说,这个女人和潘玉儿一样是红颜祸水,留不得,他才将余妃杀死。但对于其他女人,萧衍并没有放过,他身边的女人除了给他生过孩子的,除了原配郗徽外,少说还有7位女人,至于没有生育的女子,那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萧衍四十年不近女色的真相背后,其实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夜夜生欢。所谓的萧衍文治武功的赞歌,都是统治者为了流芳百世,自己给自己脸上贴的金。(本章完)第72章 冤假疑案4第九章冤假疑案4狸猫换太子是场闹剧清末小说《三侠五义》中描写了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中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事发生在北宋真宗年间。在真宗晚年,他的两个妃子刘氏、李氏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工于心计的刘氏将李氏刚生下的孩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并污蔑李氏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氏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寻回流落民间的母亲,母子团圆,仁宗加封包拯,团圆结局。而刘氏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故事流传很广,近年来又有内容相近的电视剧重现这段故事,善良的人们在为李氏的不幸掬一把泪时,也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误区,对这段故事深信不疑。殊不知,这则故事经过剧作家们的“戏说”,与历史的真实已相去甚远。仁宗赵祯,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在位时期名臣辈出,人才济济。总体而言,仁宗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关于他的身世,世人众说纷纭,仁宗究竟是真宗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亲生,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几乎众口一词,认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刘皇后之子。据《宋史?后妃传》记载,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生下仁宗后,进为才人,后为婉仪。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此时真宗正忧心如焚,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当时仁宗刚生下,还在襁褓之中,即被刘德妃抱走,并把仁宗认为自己的儿子,和杨淑妃共同抚育。而李婉仪却失去了亲自抚育儿子的资格。宋仁宗即位后,李氏“默处宫中,与众婢无异”。其他人因畏惧刘太后的威势,也不敢对仁宗道出真相。因此,仁宗一直以为自己是刘太后所生,呼之为“大孃孃”,称杨淑妃为“小孃孃”。母子间一直感情融洽。直到明道元年,李氏病重,才被封为宸妃,不久即病故,享年四十六岁。1034年,刘太后死后,24岁的仁宗才开始真正执政,这个秘密也就逐渐公开了。至于是谁最早告诉仁宗实情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杨淑妃(此时已为章惠太后)劝他说:“此非帝母,帝自有母。”杨太妃自仁宗幼年时期便一直照料其饮食起居,仁宗对她也极有感情,杨太妃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中说出实情是极有可能的。另一种说法是皇叔赵元俨告诉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赵元俨自真宗死后,过了十余年的隐居生活,闭门谢客,不理朝政,在仁宗亲政之际,赵元俨突然复出,告以真相,应该是情理之中。总之,仁宗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在愤怒、悲伤的同时,马上派兵包围了刘后的住宅,要查清事实真相后做出处理。他怀疑自己的母亲死于非命,一定要打开棺木查验。当棺木打开,只见以水银浸泡、尸身不坏的李妃安详地躺在棺木中,服饰华丽,仁宗这才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祷告。其实,刘太后在李妃死后,最初是准备用一般宫人的礼仪治丧,但宰相吕夷简力劝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就必须厚葬李妃。刘后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皇后的服饰装敛、发丧,并用水银宝棺。生母虽然厚葬,却未能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无限愧疚,他把刘氏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把李氏追谥为庄懿皇太后。至此,真相大白,在这场“夺子案”中,刘妃、李妃确有其人,但其事绝非传说的那样,也没有出现狸猫的影子,只是后人对刘太后的做法进行进一步加工,才有了后来“狸猫换太子”的传奇。另外,在仁宗认母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包拯的参与,因为这件事发生在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的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直到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29岁的包拯考中进士,在大约40岁时才离家去天长县任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怎么能帮助仁宗寻找生母呢?(本章完)第73章 冤假疑案5第九章冤假疑案5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赫赫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乾隆又是在民间传闻最多、被文艺作品演绎最多和官方文献记载疑点最多的皇帝之一。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其中人们最爱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身世之谜了。谜题之一: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在哪里?据史书记载,乾隆认为自己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东北安定门内,是著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原是雍亲王的府邸,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府,当时并不叫雍和宫。乾隆登基后,把他父亲雍正的画像供奉在这座府第里的神御殿,派喇嘛每天诵经,后来这里就改名叫雍和宫。乾隆曾经多次以诗的形式表明自己是生在雍和宫,如“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指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的东厢房。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乾隆的儿子嘉庆帝无论在给父亲的祝寿诗中还是最终的遗诏中,都把父亲的出生地写成避暑山庄,这着实令人费解。 嘉庆元年(1796年)八月十三日,乾隆帝86岁大寿,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跟随去了,写下《万万寿节率王公大臣行庆贺礼恭纪》诗庆贺。诗中提到乾隆的出生:“肇建山庄辛卯年,寿同无量庆因缘。”其诗下注云:“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嘉庆在这里明白无误地点明皇父乾隆诞生于避暑山庄的都福之庭。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帝突然在避暑山庄驾崩。在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以嘉庆名义撰写的《遗诏》末有“皇祖降生避暑山庄”一语,就是说乾隆当年就生在滦阳行宫,即避暑山庄。新继位的道光帝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命令以每天600里加急,将已经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改写后的《遗诏》,把原来说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说成乾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乾隆帝到底是出生在北京雍和宫,还是出生在承德避暑山庄?至今学术界没有定论,仍然是一个历史的疑案。乾隆就是这么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不但他的出生地闹不清楚,甚至就连他的母亲是谁人们也产生了怀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乾隆的亲生母亲是钮祜禄氏。《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乾隆是大孝子,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并把它绘画叫《慈宁燕喜图》,侍奉母亲三次上泰山,四次下江南,多次到塞外避暑山庄。还别出心裁,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他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叫金发塔。乾隆爱写诗,在他的诗中,有不少是称颂生母钮祜禄氏养育之恩的。然而坊间却不这么认为,关于乾隆生母的传说很多。最为逼真的一个传说称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的夫人。陈世倌与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时,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人们说雍亲王为登上皇位,便将自己的女儿与陈家儿子调换,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民间甚至传说,乾隆登基后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而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这是明显的“假公济私”,为的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乾隆皇帝身世之谜就如同他的“十全武功”一样出名,历来让人议论纷纷,然而,这一切只是人们的推测,毕竟缺乏确凿的史书记载,不可完全当真。(本章完)第74章 冤假疑案6第九章冤假疑案6大清皇帝为何接连绝后同治皇帝载淳,十九周岁死去的时候,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虽然野史曾提到过皇后阿鲁特氏已怀有龙种,但正史中得不到任何依据,便无法作数。掐指一算,同治皇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举行大婚典礼,死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这期间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居然无法留下自己的一点骨血,实属怪事。光绪皇帝死的时候三十八岁,居然身后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光绪皇帝于光绪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虽然他在政治上难以有所动作,是慈禧控制下的傀儡皇帝,但在婚姻中,还是有一些自主权利的,慈禧并不会去干涉他的私生活。而且作为一国之君,他起码有着皇后妃子,几名女子陪伴,而且还有宠爱的珍妃常伴身旁,性生活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但膝下无子,却是让人费解的。而作为光绪帝继位人宣统帝溥仪,这位末代皇帝活了六十一岁,但也是没有孩子留下。晚清接连三任皇帝都没有留下子嗣,的确是够让人震惊了。接连三朝皇帝都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这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平常人家来说如此,对于帝王家更是如此。一个皇帝没有生育能力,这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三朝皇帝个个绝后,爱新觉罗氏皇族到底怎么啦?对此人们纷纷展开探讨,但因为当时的有关史书、传记并未对此事记载过多,而且时隔太久,研究起来很难下手,这三位皇帝不生育,成为一团疑云,后人只能凭借猜测分析,通过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当时的情形。清末三朝皇帝都未生儿育女,与满洲皇族的婚姻习俗有关。按照满洲皇室的婚姻习俗,丈夫死后,妻子是可以嫁给小叔子,或者丈夫家其他的男性,这种原始的婚俗,将女人当做一种交配工具。而也正是这种习俗,令大清的皇室血统发生了变化。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前曾嘱咐:“俟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他是要将自己的妻子交给自己的儿子。不止努尔哈赤这样,其他皇室成员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皇太极时代,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亲弟弟,但豪格娶的嫡妻博尔济锦氏,却是多尔衮妻子的妹妹,在豪格死后,这位嫡妻博尔济锦氏又被多尔衮纳为妻子。之后为了对付明朝,皇太极积极推进满蒙联姻,想要强强联合,攻入中原大地。在大清朝建立后,皇太极便册封妃嫔,其中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博尔济锦家族,还有三位后妃的辈分算起来是姑侄。有人统计,皇太极在位期间,满洲贵族仅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就达十八次之多。顺治与皇太极一样,也是多次近亲结婚或是乱伦婚配,顺治的皇后和淑惠妃,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表妹。为了政治,满族与蒙古族部落的联姻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金国大汗、大清国皇帝、王、贝勒等贵族不仅娶蒙古女子为妻,还把自己的女儿都嫁出去,这些混乱的婚姻是导致后来大清帝王不孕的一个原因。当然因为近亲结婚而导致后来帝王的身体病变,只不过是一个猜测而已,至于这三位帝王为何绝后的真正原因,还有待考究。(本章完)第75章 军事外交1第十章军事外交1被神佛化的蔺相如战国赵惠文王当国君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一块和氏璧,可谓是稀世珍宝。秦昭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垂涎美玉,便提出要拿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美玉。赵惠文王担心其中有诈,不敢贸然答应,开始秦国实力强大,断然拒绝又怕遭到打击报复。这时,蔺相如毅然担负起了出使秦国的任务。当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到秦国后,秦昭襄王果然想白白得到和氏璧,而不愿意奉献出城池,蔺相如通过自己的机智,博得了和氏璧的完璧归赵,当他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对他赏赐有加,还破格提拔他为上大夫。不久后,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无法与秦国抗衡,秦昭襄王约赵王去渑池会谈,蔺相如再次请缨,主动陪同,他在渑池据理力争,使得霸道的秦昭襄王无言以对,没有达到霸占赵国城池的目的。这两件事让蔺相如在历史中蒙上光辉的色彩,成为了出色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但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其实细细探究,并非如此。渑池会盟前几年,秦国虽然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递增,但赵国也并不弱小,作为后起之秀,赵国的实力也是得到了空前的壮大。秦国想要一通天下,而赵国也想称霸中原,两国相争,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两国分别从军事和外交上抗衡,不断与其他几国进行联盟或者征战,为的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好待有一日,能够以最强的实力成为中国的霸主。但是两国你争我夺,最终也没有谁能真的以绝对的实力强过对方,后来在公元前279年,筋疲力尽的两大强国决定在渑池会盟,谈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这次会盟的气氛并不如史书上所写的那样明争暗斗,而是十分和谐。即便没有蔺相如从中周旋,也能最终和解而散。渑池会盟本就是两国为了寻求和平制衡点而召开的,不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虽然在会盟期间,秦国的使臣曾出言侮辱赵国,遭到蔺相如的反击。但这些小事并不能妨碍两国谈和的最终目的。渑池会盟为蔺相如带来的光辉被后人过于夸大,这次会盟是秦赵两国在实力基本平衡下的一次战略会谈。即便赵惠文王没有蔺相如相陪,他也不会遭到秦国的扣押或者非礼遇的对待。(本章完)第76章 军事外交2第十章军事外交2名妓也能打好“政治牌”李师师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坊的王寅的女儿,但王寅在她三岁时,将其寄名佛寺,寺院里的老和尚认为她与佛门结缘,而佛门弟子被人们尊称为“师”,所以,李师师这个名字便由此得来。后来,王寅因获罪死于狱中,李师师便无家可归,被经营妓院的一个人收养,从此流入风尘,但李师师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样样精通,一时之间成为了汴京城内,文人雅士,富家公子追逐的对象。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政和间,汴都平康之胜,而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可见李师师的名字在当时有多大。不但词人周邦彦为她着迷,就连当时的天子宋徽宗也是李师师的常客,而更有甚者,梁山“一把手”宋江也看中李师师的名气,想借她与朝廷商讨招安梁山好汉之事。宋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十四傍晚,宋江带领几名弟兄,潜入汴京城内,他们要找到李师师,通过李师师来与宋徽宗达到招安的平衡点。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宋江虽然落草为寇,但他与皇帝的“民间情人”搭上关系,自然不愁今后招安道路的不通畅了。选择“曲线救国”这条道路,宋江是明智的。而作为宋江与宋徽宗之间的搭线人,李师师的口才与政治头脑更是可见一斑。宋江派出燕青先行刺探,燕青向青楼老鸨许下重金,希望能让她同意李师师见宋江一面。看在钱的份上,老鸨自然不会拒绝,可惜第一次会面,由于宋徽宗的突然到访,被迫中断。但宋江由此见识到了李师师敏锐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他更坚定了要将这条道路走到底。第二次的见面,宋江给李师师的见面礼是一百两黄金,虽然宋江并未明确提出自己来求见李师师的意图,但李师师早已明白,天下没有白拿的好处。她巧妙设下公关计,待到宋徽宗再次来到她这里时,便对宋徽宗多次讲到梁山好汉的仁义与诚意,好让宋徽宗先听闻梁山的一些好话,然后日后说起招安的事情也有了铺垫。最关键的一点是,李师师为宋徽宗引荐了燕青,燕青凭借几首小曲轻易地打动了宋徽宗,讨来了免罪圣旨,还探得了口风,为宋江日后被招安做出了准备。李师师在宋江与宋徽宗之间不过是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但却是不可小觑的。作为风尘女子,李师师有着与其他妓女不同的头脑和手腕,她不但征服了当朝天子,更利用天子对她的宠爱,充分打好“政治牌”,在交际与外交场合上,李师师是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子。(本章完)第77章 军事外交3第十章军事外交3豆腐渣工程毁灭忽必烈的壮志忽必烈雄心勃勃,南征北战,想将全世界都踩于脚下。公元274年,忽必烈率兵,想要征服日本,但在海上却莫名遇到大台风,令忽必烈无功而返。回到中国后,不甘心失败的忽必烈于公元1281年,第二次东征日本,依然是遭遇台风,无法登陆日本,忽必烈只得再次返回,日本逃过一劫。后来,便在日本流传开来这样一个故事,说在元朝时期,蒙古入侵者的船只在“神风”的阻挠下,才没有进入日本。日本对神风顶礼膜拜,数百年间,他们一直认为是“神风”救了他们。但是在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的一项考古文章中,科学家们却提出了,当日组织忽必烈的并非是什么“神风”,而是元朝船舰的拙劣的造船工艺和设计,令元朝船队在海上行驶时,葬身大海。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忽必烈东征日本,他命风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立,以900艘战船,1.5万名士兵,远征日本。一开始,元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对马、壹岐两岛,继而侵入肥前松浦郡。日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守不住阵地了,但是当日军退到大宰府附近时,元军却在一次夜间的暴风雨中,军舰被海浪打翻了两百余只。按说军舰应当是最坚固的材料制造,暴风雨应当不会对其造成什么影响。但当台风来临,暴雨倾盆的时候,元军将舰队停泊在博多湾口,船只在风雨中飘摇撞击,无法保持平衡,而相互撞击的力度,使得许多船只破损,进而导致了沉没。那次之后,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兵力大损的元军不得不退回本土,日本才逃过一劫,那次战役,日本的历史上称之为“文水之役”。第二次的东征,依然是相同的原因,元军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看似是上天帮助日本,但从后来对打捞上来的蒙古战舰的残骸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战舰做工粗糙,质量十分低劣。很多战舰上的铆钉过于密集,这就说明这些材料是反复利用过的,需要加固才能不至于碎裂。而根据史料记载,这些战舰大部分都是忽必烈命令高丽王朝建造的,高丽王朝并不热衷修建战舰,他们认为修建战舰会增重他们的兵役,因此建造军舰时,并不认真,很多情况下都是敷衍了事,质量自然不能保证。军舰的粗制滥造,无法抵御海浪的冲击,再加上台风来袭,暴风雨加剧,更让这些本就脆弱的船只无法进行战斗。忽必烈估计无法想到,自己的雄心壮志,最后竟然是破灭在豆腐渣工程上的。(本章完)第78章 军事外交4第十章军事外交4太平天国沦为邪教组织落第秀才洪秀全最初在创立拜上帝教的时候,并未想着去装神弄鬼,他走的还是正规的宗教路线。洪秀全将西方宗教本土化后,利用宗教悲天悯人,救苦救难的理论,令百姓们信服于他。但当他决定举行金田起义之时,另一位领导者冯云山被清军逮捕,洪秀全忙于营救工作,便将全权事物交给了杨秀清。为了笼络住涣散的军心,杨秀清带着迷信思想出场了,他装神弄鬼,和萧朝贵冒充“天父”,“天兄”附体,以示他们是上天派下来的救世主,这才稳定了起义军的军心,保证了金田起义的成功。虽然这只是一个应急措施,但却不可避免的将太平天国拉入迷信、骗人的把戏中去,靠着一些诸如降童术,请玉皇大帝下凡尘这样的蒙骗,恐吓的茅山道士使用的手段,一步一步令信徒被洗脑。这样还不能说太平天国已经是邪教组织了,但紧接着,在洪秀全的教令下,还有靠着杨秀清、萧朝贵冒充“天父”,“天兄”的威名,让信徒们主动奉献自己的财产,声称要实行财产公有化,洪秀全鼓吹“越寒天、越退衣”、“眼前不贪安怕苦,后来上天堂”这样的一番言论,让信徒们不但自己将财产交公,还让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来奉献财产。这样一番威逼利诱的花言巧语之后,参加了太平天国的人将自己的财产全部交出,还将房屋烧掉,表示死心塌地,断绝后路的跟随太平天国,一起反抗清军。不但男人参军,就连女人也成为兵源。这样并非是说明太平天国上下齐心,反而是表明这是一种牵连的状态。一家人都参军,这样家人之间就形成了连环牵制的状态。男人出问题找你家女人算账,女人出了问题就找孩子算账,这样就不敢有人想逃跑,他们的命运只有两种,一是胜利,二是战死。太平天国的教徒们就这样被洪秀全等几位领导者掌控手掌心之中,攥住教徒的生死权力之后,他们进行了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方针。便是命令教徒长期放弃并禁止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夫妻之间说几句话都会被杀头。洪秀全在《天条诗》说得十分详细具体,“第七天条:不好奸邪淫乱……男有男行,女有女行,不得混杂。凡男人女人奸淫者名为变怪,最大犯天条。”所谓的“淫”、“淫乱”、“奸淫”,是指男女发生的肉体关系,这在太平天国的队伍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是被看做触犯了天条。在《禁律》中就规定:“凡夫妻私犯天条者,男女皆斩。”对待初犯了天条的男女,处罚是很严厉的,要判死刑。如果不是夫妻的话,更为残忍,要被“点天灯”,便是自脚至头捆扎起来活活烧死。虽然洪秀全对待教徒如此严厉,但他们这些所谓的领导者却全部都是妻妾成群,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所以在太平天国后期,有人就对此提出明晰的说法,“盐也没得食,钱也没得使,他们的头子尽自己快活。”暗示了太平天国走向末路的缘由,其实就是领导者的骄奢隐逸造成的。初衷是为了解救百姓出水火的太平天国,在后期的胜利中,领导者被冲昏了头脑,洪秀全拿着教徒的钱财肆意挥霍,大兴土木,还抢掠民财、穷奢极欲。太平军进入天京后,洪秀全就开始命人修造天王府,所用的砖头全部是从明故宫、庙宇、民房拆取搬来的,建筑工人主要是来自随军的妇女,儿童,老人。这些人进行的都是无偿劳动,为日后埋下了民怨。在大兴土木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内部兴起起了攀比之风,天京诸王豪贵也上下争奢赛富,纷纷开始比富。东王杨秀清每次出行要乘48人抬的大黄轿,夏天出门的时候,轿子底下会设有玻璃注水养金鱼的装置,达到减少闷热的效果。至于天王洪秀全,那场面就更为隆重盛大了。宫内有美女牵的金车,宫外常备64人抬龙凤黄舆。为了适应豪华的铺张,宫内专设典天舆一千人、典天马一百人,还有典天锣、典天乐等等。不但如此,在生活用品上,天朝各官员也是追求奢华,互相争斗攀比,一身衣服就能抵过一户中产阶级一年的收入了。洪秀全用的马桶都是纯金打造的,如此的太平天国,早已不是当初刚起事时的农民起义军了,而是靠欺诈民脂民膏,建立起的一支腐朽队伍。洪秀全他们搜刮来的财富全部用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这样的太平天国如何能不算是邪教呢?(本章完)第79章 军事外交5第十章军事外交5清朝首富难敌鸦片倾轧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最近一千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个人,其中就有六名中国人入选,而清朝末年的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提到伍秉鉴的入选,就不得不提当时的大背景。17世纪末期,康熙皇帝不再闭关锁国,他暂时放松了贸易政策,让来中国经商的外国商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广东作为那时的门户城市,一下子被推到了贸易的风口浪尖上,于是在1686年的春天,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他宣布“凡是家事富裕的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银子,就可以作为官商,包下对外贸易。”这本来只是李士祯促进贸易活动的一个举措,万万让他想不到的是,这项规定居然能为日后中国催生出来一位超级富翁。当时的广州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让他们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并替政府征缴关税。这些中国商人被称作了“广州十三行”,以高效率,守信誉深受外国商人的欢迎,但在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闭关锁国政策再一次落实,仅保留了广州一个地方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这一个政策,令“广州十三行”成为了全国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区域,无形中使得广州形成了贸易垄断,从而给行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这之后的一百年里,广东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全国40%的关税收入,所以这些行商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时流传一句名言叫做“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当时还有一个故事,在1822年广东十三行街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时,有4000万两白银被火融化,而当这些银水流入水沟时,居然出现了长达一二里的奇特景象。可见这十三行的财富有多少。而在这广东十三行里,最著名的一家应当算是怡和行,他的主人伍秉鉴也是在那时扬名天下。伍秉鉴(1769~1843),祖籍福建,世代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成立了怡和行。一直到1801年,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这年他三十二岁,正是而立之年。伍家的事业也是在伍秉鉴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壮大的。伍秉鉴的经营理念十分超前,他不但同欧美各国建立贸易关系,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东印度公司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常向伍家借贷。而伍秉鉴也是乐于帮忙。这让伍秉鉴在世界的商界享有美誉和极高的知名度,而伍秉鉴的产业巴罗万象,他不但在国内拥有房地产、茶叶业、商铺等,还积极发展国外产业,在美国有铁路,政权等多方面的投资,怡和行俨然一个跨国集团。在伍秉鉴的苦心经营下,怡和行成为广州十三行的领军商行。据1834年,伍家人人自己估算财富,他们的财产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50亿人民币,在当时可算是世界首富了。但末世难留英杰,伍秉鉴的巨额财富注定难以久留。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的爆发,正是伍秉鉴的跨国财团达到鼎盛的时期,虽然伍秉鉴向清政府捐献了巨款,换取了三品顶戴,想以官位保护他的商运。但可惜他的事业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国运的衰落跌入低谷。因为所进行的与对外贸易,伍秉鉴多次被清政府罚款,他还多次遭到了林则徐的训斥和警告,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所有广州的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个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面对国弱敌强的压榨,同一年,伍秉鉴含恨病逝在广州。在他死后,曾经富甲一时的广东十三行也逐渐走向衰落,清政府无能去抵抗外国侵略者,便对行商进行榨取,许多行商破产,鸦片战争不但摧毁了一位世界首富,还令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广东行商随着炮灰也化为了灰烬。(本章完)第80章 军事外交6第十章军事外交6清军败亡的罪魁祸首清朝末期,国力严重衰退,尤其是兵力,更是变得不堪一击。遥想当日狂喜率领皇家军队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那时的清朝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可是在清朝末年,这支武装却脆弱不堪,探究原因,就不得不从头说起。清朝的军制基本分“八旗与绿营”。这是满族人自己的军队,所谓的八旗则是正黄、白、红、蓝四旗和镶黄、白、红、蓝四旗。“八旗”是在清兵入关之前就有了的,后来,随着军事战争的扩张,又将蒙古族人编为蒙八旗,将在进关前收降的明朝军队编为汉八旗。这一共便是二十四旗。这些军队一直是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养兵需要强大的国力来支持,可是到了道光年间,国力衰退,已经无法支持这支庞大的军队了。道光二十年,清朝的军队人数总额为80万人,是清朝初年的三倍多。但那时的清军,面对内忧外患,国内暴动,洋人侵袭,却是无力反抗。有人说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无法有精良的作战能力,是因为清政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所以,清军才对付不了强人的枪炮。但是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在道光年间,中国的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32.9%,也就是说,清政府并不差钱。但清政府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弊端,便是制度极度的腐化,军队人心涣散。八旗兵是清政府的主要军力,大多是精锐部队。可是在清朝平定天下后,八旗子弟便纷纷贪图享乐,不再勤奋练兵,八旗子弟开始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成了纨绔子弟。八旗子弟最该学习的骑马射箭,他们都抛到了脑后,反而是那些风流快活之事,让他们乐此不疲。这种状况随着清朝的发展,愈演愈烈,到道光时期,许多武官不再起码,而是改为坐轿。自身的惰性令八旗兵渐渐成为了不堪一击的军队。还有贪污腐败也是清朝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清朝后人,贪污成为了官场的一大风气,人人不论官大官小,都一心想着发财富贵,无人再问津军事了。兵士们一心玩乐,自然不会认真训练,练兵便成了敷衍之事。很多战场上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兵士们在训练期间,为图省事,则当做游戏来做,一点都不上心。还有满足最重视的骑射技能,在道光期间,兵士们更是荒废起来,许多人压根就不会骑马,那时甚至出现了“十人上马半数落,呲牙咧嘴腿骨折”的荒唐现象。还有在晚清时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不但普通百姓吸食,就连清兵也是纷纷吸食鸦片,尽管有禁烟令,但治标不治本,许多兵士吸食鸦片,导致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上阵杀敌,林则徐当日说“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能居安思危,清朝军队犹如一盘散沙,最终在外敌的大炮攻击下,灰飞散去,为那个时代落下帷幕,提前奏响了挽歌。(本章完)第81章 军事外交7第十章军事外交7北洋海军“不差钱”的工资表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小皇帝同治继位,因为年幼无力,慈禧与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辅佐政事,清朝进入了女人当家的时期。在这以后的20多年里,中国社会还算是稳定和平,但在1885年8月23日的时候,这短暂的安逸被打破。当日在福建海面的马江,法国海军与中国的北洋舰队作战,仅仅四十分钟,中国舰队就被击沉,这件事情对于清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举朝上下一片愤慨,众大臣提议重建海军,重振声威。一遇到重大状况,女人总是显得慌乱无章,慈禧当时既想出口恶气,又害怕得罪外国人,变得矛盾重重,此时,一个男人坚决的站了出来,力抗此事,替慈禧解了燃眉之急,他便是鼎鼎大名的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李大人的办事能力一流,不过三年时间,便将海军风风火火地建立了起来,而且还排到了世界的第七位,亚洲第一位。这支北洋海军成立不久,便出现了满员,甚至超员的问题,许多绿营兵,甚至是八旗子弟,都纷纷要求去当北洋海军。有些人为了能进入海军系统,不惜砸锅卖铁,请客送礼,很是下血本。不过区区一个北洋海军,居然能吸引这么多兵源,其中还不乏高干子弟,这个答案恐怕只有李鸿章自己能够解释——北洋海军的薪水高。军人是用来打仗护国的,以生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所以,要有足够的动力,才能让他们奋勇向前,不退缩败阵。而海军的要求也是更为严苛一些,不但需要懂得打仗,还需要懂得航海技巧。所以,想要进入北洋海军,都必须是正经的水师学堂毕业,也就是所说的科班出身。想要加入北洋海军,不但要会读书识字,还需要掌握舰艇知识,更需要懂得作战技巧,可谓是文武兼备,这样的人难以寻觅。所以,高薪的制定,也是为了能吸引到综合性人才来为海军所用。李鸿章在这一点上还是很有远见的,他力导高薪养兵,希望能以此作为海军的战斗力之一,所以,在一开始创办海军的章程时,他就明确下达了指令,北洋海军的薪水要高于其他军种。针对此,北洋海军的薪水进行了提升,军官的年薪分为两部分:一是“年俸”,二是“船俸”,也就是基本工资和年底分红。不但如此,还取消了其他军队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薪、蔬、烛、炭、心红、纸张等薪水分类的名目。这样下来,北洋海军的薪水就很可观了,根据记载,大概标准为:海军提督一年收入大概为8400两白银。海军总兵一年收入大概为3960两白银。海军副将一年收入大概为3240两白银。海军参将军的一年收入大概为2640两白银。这都比其他军种里,同级别的官兵多个三两倍,而且不止如此,北洋海军还有其他的额外收入,例如,军舰的维修费用也可以有部分划入海军的薪水中,叫做“行船公费”,大到煤炭装卸,采购物资,小到购买油漆,更换国旗,都能让海军捞到油水。这笔费用根据舰艇的吨位大小各不相同,吨位越大,油水就越多,例如北洋舰队的几支主力舰船“定远”、“镇远”的行船公费每月各有850两,而其他一些小吨位的舰船就会少个二三百两。这些费用都是政府买单,李鸿章为了弘扬海军,不惜大下血本,令北洋海军在当时是名噪一时的“不差钱”部门,人人挤破头皮都想进去捞一把。因为不但军官的工资高,就连士兵们也是薪资丰厚,当时的北洋海军士兵的薪水按等级来分是这样的:一等水手月薪10两白银。一等炮目是20两白银。岸上勤杂人员月薪为3两白银。鱼雷匠月薪24两白银。电灯兵月薪30两白银。不论是打杂兵还是技术兵,就连在岸边当差的人,一个月工资也有三两白银,要知道当时的人均收入可都不高,当时,一家农民的年收入大概为40两白银,一个工人的年收入大概为50两白银,两相对比,就充分说明了北洋海军官兵的高薪已经远远高过了平常百姓的年收入。李鸿章想通过高薪制度,吸引人才,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水军,但往往天不遂人愿,这支海军轰轰烈烈展开到1895年的时候,便消失在了世界上,有着最好的武器装备,最精良的战舰设备,最高昂的官兵薪资,却在中日海战时,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日本战舰就全军覆灭了。强大的军队需要用钱来完善,但仅仅有钱,也是买不来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的,李鸿章不明白的正是这个道理。(本章完)第82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1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1太监“变身”全过程揭秘“太监”文化一直被人们所关注,这群特殊的人是如何从男人走向阉人的,期间所要经历的是怎么样的身心折磨。而与成人才去净身当太监来比,那些五六岁,甚至还尚在襁褓中,全无反抗意识的男童被净身,就更具有悲剧性了。根据清代笔记《宸垣杂识》记载,凡是愿意进宫当太监的人,必须要有地位的太监引荐才行,还需要签订婚约,意思是把自己当成女人嫁入皇宫,这一生无论生老病死,就永不得出宫了。这纸婚书还有一项条款便是要生死无怨,一切后果全由自己负责,相当于是签下了生死文书,表明是自愿净身,将来是生是死都不能追究,免得将来出麻烦吃官司。进宫当太监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这净身所需要的10两银子费用自然是出不起的。所以,他们便要立下契约,等到孩子在宫里混发达了,再按月还贷,直到将钱还清为止,相当于如今的按揭式付款。偿还这笔钱需要的月份少,但利息很大,如果混的不好的太监,只怕会终身偿债。除了要提前背起这项债务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必须带着的,一是送给刀子匠的礼物,一般是点荤腥或者一瓶水酒,二是手术期间所用的物品,包括30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及半刀窗户纸。30斤米是净身者随后一个月的口粮,其余东西都是用来保暖用的,阉割之后怕受到风寒,所以就要准备这些东西,玉米棒可以当柴火用,将炕烧暖,而窗户纸则是糊窗户,至于芝麻秸烧成灰后用来垫炕。准备这些之外,刀子匠要准备两个新鲜的猪苦胆、臭大麻汤和麦秆。猪苦胆和臭大麻汤可以让被手术者减轻痛苦,而麦秆的作用就是帮助排尿。当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就要选一个天气始终的日子,先让净身者清理掉粪便,因为净身后一个月是尽量的,恐怕那些排泄物会让伤口感染,丢掉性命。在进行手术之前,也要进行一番对话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当被手术的人蒙上眼睛,脱掉衣服,用半卧姿势仰倒在床位上,手脚像一个“大”字被绑得结结实实之后,就会有人再用白布将被手术者的下腹及双股上部用白布绑紧、固定。进行手术的人问:“你是自愿的,永不后悔吗?”被手术的人回答:“是。”手术的人问:“断子绝孙便和我没关系吧。”被手术者回答:“是的。”这样才能阉割,被阉割的人在手术后三天不能喝水,也不方便吃饭,这样可以减少排泄,防止伤口发炎。常有人因为无法忍受口渴和伤痛,就在这期间丧命。而熬过这三天的人,也需要疗养一百天左右才能够痊愈。那些更小的孩子一旦被父母决定送入宫中当太监,则会被一种特殊的保姆先负责照顾,她们会用一种特别的手法,轻巧的搓揉婴儿的小睪丸,每天三次,并随着婴儿成长而逐渐加大力度,就这样慢慢破坏掉他的生殖机能,让孩子的生殖器便渐渐萎缩,长大后就会显出女性特征,没有喉结,双乳突出,臀部隆起,声音尖利,走路扭捏。一个太监就这样被催生而成了。而那些被切割下来的阳具,则是被称之为“宝”。通常刀子匠会将这东西藏起来,不会给被净身的人。然后随后进行一番加工,将这些“宝”放入罐子中,然后用红布包好,放置在房间的高处,寓意着“高升。”等那些被阉割的人发达后,再用银钱赎回来,这样刀子匠就能从一个人身上挣到两笔钱了。而那些赎回自己“宝”的太监也将这个过程看得十分隆重,就好像娶媳妇一样喜气洋洋,太监们将其称为“骨肉还家”。在太监死后,这“宝”就会随着太监一起被埋葬,表示虽然生前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死后依然可以完整的入土,来世投胎也就能依然是个男人了。由此来看,阉割要经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但从历朝历代来看,自愿入宫当太监的人都不在少数。有些穷苦的人家,因为付不起那几两白银的手术费,就干脆自己拿刀进行自宫,这项手术风险极大,有着一锤子买卖的意思。如果运气好,阉割成功,又能得到那些后宫妃子的喜爱,那便算是赌赢了,不但能为自己赢得后半生的安稳,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大权在握,呼风唤雨。但也有些人在阉割之后,还是无法入宫,这些人大多便下场悲惨,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在街边乞讨为生,还要受尽别人的白眼。在古代,阉割手术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明代天顺年间,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一次精选了虏获的苗族幼童1565人,将他们阉割,准备送呈朝廷。结果,幼童疼死、病死者竟达329人。后来,阮让又买了一批幼童,前后共计阉割1894人,死亡率接近20%。如此集中而大量的死亡,显然同阉割手术失败或手术后的并发症有关。(本章完)第83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2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2中国古代的食人记录天下无论是兴还是亡,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在中国历史上,即便是在盛世,一旦发生什么旱灾水灾,有点天灾人祸的时候,就都有可能引发人吃人的事件。白居易的诗歌中“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一句,就是真实的写照。盛世都如此,那到了国家战乱的时候,百姓的命就更不值钱了,更是可以随意践踏,任人采取。唐僖宗中和三年,黄巢与秦宗权联军攻打陈州。史书上记载,当时“贼围陈郡三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可见黄巢起义军吃人的方法有多残忍。每天要杀死数千人,而且还要将这些人活生生的磨碎,连着骨头和肉一起咽到肚里,。作为一个吃人的行家,黄巢的这个吃人方法,不能不让人胆寒。当时的百姓很苦,军队打仗围攻城池,粮草很快就吃完了,当草根和能吃的东西都吃完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用黏土做饼充饥,但饿死的人数还是很快增长。为了活命,军队便将百姓贩卖,像对待猪羊一样将那些无辜的百姓驱赶,屠杀,在当时的朝廷军和起义军混战时期,饿死冻死的人不计其数,活下来的人,身上的肉也早就已经被大片大片的割下来,拿去卖了。当时市中卖人肉,一斤值100钱,狗肉一斤值500钱。在战争时期,用人肉充饥的事情时有发生,《旧五代史》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军阀刘守光围攻沧州的时候,“城中大饥,人相篡啖,析骸而爨,丸土而食,转死骨立者十之六七” 。城中饥荒,人们相互食用,到处都是白骨,当然,这些都是因为过分饥饿的无奈之举,但也有些人是刻意为之,例如东晋五胡十六国时,前秦苻登领兵征战时,他把杀死的敌人叫做“熟食”,让自己的兵士吃这些敌人的肉,他还宣称,“你们早上杀敌,晚上就有肉吃,还怕挨饿吗,只有吃掉这些死人的肉,将来才能更加勇猛的战斗。”隋末唐初,自称迦楼罗王的朱粲率领二十万部众在汉水,淮河附近杀伤抢夺,没攻破一个城池,便将全部的物资拿尽,如果有拿不完的就毁掉。而看到如果没有什么可以抢的,他就将妇女,儿童作为粮食,让士兵烹饪。他还说:“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我何所虑。”崇祯末年,河南和山东出现了蝗灾与旱灾。草根树皮吃干净之后,人吃人的现象也出现了,明朝笔记中记载了一个血淋淋的故事。一位周姓青年,到河北献县一带的饭店里去吃饭。老板看了看厨房,说肉已经吃完了,要这位客人稍等片刻。接着就让店小二拖出两位妇女到厨房去,先行做一个蹄髈出来,周姓青年只听得一声惨叫,到厨房一看,妇女的胳膊已经被剁了下来。这个年轻人觉得于心不忍,便将其余健全的女性买回家去做老婆。当然,这只是一个笔记故事,真假不得而知,但也可以从中窥得当时的情景一二,依然有着现实的影子。纪晓岚的笔记体文字《菜人》中有一句话为:“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在乱世中,人的命运的确是要比猪狗还不如的。宋朝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在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不但把人肉的各种价格和不同年龄的人肉有着不同的名称都写了出来之外,还将人称之为“两脚羊”,意思是人不过就是两只脚的羊,可见,吃人在那个时代并不是特别罕见的事情。生于恐怖的乱世,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贵族都是一种不幸。谁都有可能被同伴吃掉的可能。在饥荒年代,人的尊严和道德底线,都抵不过一顿饱饭的价值,而在古代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那时的被害者是多么的麻木不仁,似乎被吃掉就是应该多。(本章完)第84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3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3朱元璋陪葬妃子的死法古代有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即用活人殉葬。秦汉以后,帝王陪葬不用活人,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到明代,殉葬却又再次出现了,在《大明会典》中记载,朱元璋曾经有40多个妃嫔“活活”殉葬。其实,朱元璋用活人殉葬的做法早已执行过,早在他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朱元璋就命两名王妃殉葬。1398年,朱元璋病死,以40多名妃嫔殉葬,这些妃嫔当中,有不少还为朱元璋生育过子女。许多人的名字都可以一一考证:天俪、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等。对于被殉葬的妃嫔,狡猾的朝廷从精神上给予褒奖。明孝陵的殉葬妃嫔,都得到了在孝陵殿内设置的一个“龛”,供后人祭祀。对于这些妃嫔的死法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吊死:殉葬时,由侍臣太监们将她们召集到一庭院内一同去赴宴。宴毕,引进一殿堂。殿堂内事先放好一个一个小木床,殿梁上系好绳套。妃嫔们自知死期已到,哭声震响大殿。这些美丽的妃嫔颤巍巍地登上木床,有的甚至需要人搀扶才能爬上去。她们把头伸进绳套,太监、侍臣拉紧绳索,挪开木床,将她们一个个吊死,残忍之极。另一种是往她们的血管里打入水银。水银打入体内不到一分钟,这些妃嫔们全都中毒死亡。但外人看起来,她们还是和活人一样,只不过是睡着了而已。明成祖朱棣死时,殉葬的妃嫔也有30多个。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明英宗临崩时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嫔妃殉葬制度才就此废除。虽然不用活人陪葬了,但奢华的陪葬品却是少不了的。在慈禧的陵墓里,但是她棺材里光“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白银,更不用说其他。慈禧的陵墓修建的富丽堂皇,规模虽然是与东太后慈安的一样,不过里面却是别有洞天,慈禧的陵墓装修费用和陪葬品的总价值高达数亿两白银,堪称大清朝之最。李莲英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看起来让人瞠目结舌。慈禧的棺材里,底部铺的是厚7寸的金丝织宝珠锦褥,上面点缀无数,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慈禧的尸体上盖着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面是用明黄缎捻金织成,上面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不但如此,在这被面上海镶嵌有820颗珍珠。在遭到盗墓后,这些珍珠全部被盗墓者驱走,被子被弃于地上,这条价值连城的被子在1979年,人们再次进入慈禧陵墓后发现,原来在被面里面,居然还有6000粒珍珠,颗颗都很值钱。慈禧身上的穿戴也是毫不含糊,他头上戴的凤冠,镶嵌着一颗重四两的珍珠宝石,像鸡蛋一样大,大概价值白银1000多万两。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更是值钱,据传闻,一到夜间,这颗夜明珠发出的光芒能照射百步,十分罕见。慈禧脖子上带的3挂朝珠,两挂是珍珠的,一挂为红宝石的,都是绝世罕见的好宝物,还有她身上穿的金丝礼服,绣花串珠褂,手执玉莲花一枝。陵墓里摆放的佛像都是玉石和金子打造,当陵墓和棺材都摆放好之后,人们发现还有空隙,便直接将珠宝倒了进去,填补空余的地方,这些大概就价值223万两白银。虽然慈禧并没有要活人为她陪葬,但她这些陪葬品,无一不是剥削活人所得来的,所以说,古代帝王,达官贵人的陪葬制度,其实都是在剥削劳苦大众的血汗。(本章完)第85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4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4中国古代人命价值几何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十八日的上午,咸丰帝在北京玉泉山清音斋和福建布政司张集馨谈起了福建械斗的事情,咸丰问:“械斗是何情形?”张集馨答:“大姓欺凌小姓,而小姓不甘被欺,纠数十庄小姓而与大族相斗。”咸丰问:“地方官不往弹压么?”张集馨答:“臣前过惠安时,见械斗方起,部伍亦甚整齐。大姓红旗,小姓白旗,枪炮刀矛,器械具备。闻金而进,见火而退。当其斗酣时,官即禁谕,概不遵依。”咸丰问:“杀伤后便如何完结?”张集馨答:“大姓如击毙小姓二十命,小姓仅击毙大姓十命,除相抵外,照数需索命价,互讼到官。”咸丰问:“命价每名若干?”张集馨答:“闻雇主给尸亲三十洋元,于祠堂公所供一忠勇公牌位。”人命就这样被明码标价,张集馨所说的价钱换算到今日的价格,也就是不过两千块人民币。而明朝还不是将人命标价的首创者,用钱物赎罪甚至赎命,一直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尚书?舜典》中便有了“金作赎刑”的说法。在金国就有规定:“杀人偿马牛三十。”而在汉朝,如果犯了罪,买爵三十级就可以免去死罪。不过最完整的命价等级资料,是西藏噶玛丹迥旺布当政时期和五世达赖时期制定出来的。人命在这里被划分为了三六九等,从无价到草绳各不等。上上等:藏王等最高统治者,无价或者与身体等量的黄金。上中等:善知识、轨范师、寺院管家、高级官员命价三百至四百两。上下等:中级官员、僧侣命价二百两。中上等:一般官员、侍寝小吏、官员之办事小吏,命价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两。中中等:中级公务员,命价五十至七十两。中下等:平民,命价三十至四十两。下上等:无主独身者、政府的勤杂人员,命价三十两。下中等:纳税的铁匠、屠夫、乞丐,命价二十两。下下等:妇女、流浪汉、乞丐、命价草绳一根。这套完整的命价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价格,在后来的民国时期,人命不但有了价格,还有了一套专业的术语,蔡少卿在《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写道,那时的土匪绑架人后,如何用钱换命的:如果土匪绑架的是一名富家女子,就叫做“请观音”,如果是男子,就是“拉肥猪”如果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子,便称之为“抱童子”。除了名堂有所讲究之外,赎票的价格和付款时间也都有限制。如果绑架的未婚女子,要求在天黑之前回去的,则是所谓的“快票”,便要当天付款,如果现金不够,鸦片、粮食、武器、马匹等均可以抵偿。土匪勒赎票价的高低在于被绑架者家庭的状况,如果家庭殷实,那么多是现金,如果家境一般,则多是物品。总之就是要用物来交换人命,也可以称为是买命。土匪掌握了人质的性命,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当时实际的社会状况来换取金银。在平民普遍贫穷的时候,绑架就会逐渐变得无利可图,这时的人命也就不那么值钱了,绑匪则会降低标准。但如果是在物质丰腴的时代,绑匪则会开出高价,可见,人命应该如何计价,也是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的。(本章完)第86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5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5十三次规模巨大的人口大灭杀中国古代每逢改朝换代,总会伴随着残酷至极的大屠杀,在一片血流成河后,迎来一个崭新的国家,这种大规模的屠杀通常都是战争造成的。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人口大屠杀,计入史册的大概有十四次。1.秦末农民起义战争秦朝的统治十分严苛,秦始皇本人就十分残暴,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颗陨石落下,有人在上面刻上了:“始皇死,土地分。”六个大字,秦始皇大为震怒,他下令将陨石坠落所在地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居民都杀害了。而后始皇驾崩,秦二世更加昏庸无道,农民无法生存,便纷纷举起起义大旗,从公元前205到公元前195年西汉建国初,大概十年左右,秦朝的人口消减了70%。人口的锐减,尤其是青壮年的男劳力更是少之又少,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有所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口的这次大规模锐减都是由于战争造成的。2.汉武帝讨伐匈奴发起战争汉武帝文治武功,将汉朝推向了鼎盛时期,但他同时也好大喜功,几次讨伐匈奴,令海内虚耗,人口锐减,大越一半的汉朝人口死亡。3.西汉末年的连年混战西汉末年战争不断,到东汉初的时候,人口损失惨重,在战争前,西汉大约有5959万人,但到了东汉初期,人口只剩下了2100万人,损失了大约有65%。4.三国时期汉朝末年,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人口迅速由5007万锐减到了140万,大部分都是死于战争,还有部分是死于贫困和饥饿,经过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到公元221年的时候,人口已经不足90万,有诗歌对那时期的场景进行了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经历了三国大动荡后活下来的人,不足原来人口的百分之一,这次人口大灭杀是最为惨烈的,一直到了公元265年,人口才逐渐恢复到了767万。5.西晋八王之乱公元291年之后,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八王为争夺皇位,在洛阳相互攻击打杀,战乱历时16年之久,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许多城镇被毁,还造成了瘟疫和蝗灾,令“流尸满河,白骨蔽野”。6.南北朝混战南北朝时期,君主大多不思朝政,只想自己淫乐,而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加大苛捐杂税,令民不聊生。后赵的皇帝石虎为了大兴土木,不断征集劳力,还压迫百姓,令许多百姓不得不自缢来逃脱苛捐杂税。而当前燕进围邺城,后赵的数万宫女,不是饿死,就是被士兵当做食物煮着吃掉了。连年混战,还有不断的杀戮,令人口锐减,关中地区的人口仅余原人口的1%~2%。7.隋朝时期征讨役民隋炀帝为了满足骄奢淫逸的生活,征集大量劳力为他修建宫殿,还进攻高丽,死伤无数,人口当时损失率为73%。8.安史之乱安禄山发动的政变令唐朝转瞬即衰,长达八年的江山争夺战,使得黄河流域人烟断绝,白骨累累,人口由5292万变成了1699万。9.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以黄巾军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军,大开杀戒,当时有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还有不断的混战也令全国人口损失惨重。10.两宋与金,元之战在宋朝和金元两朝的战争中,人口损失率高达91%。蒙古大军对汉族平民的屠杀,都被作为世界纪录,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11.明末混战明末清初是个十分混乱的时代,国内混战54年,明朝末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清世祖的时候就仅剩了1400万人,都死于了战役或者动乱之中。清军入关后,为了让汉人臣服,进行了残酷的屠杀政策。皇太极在破锦州的时候,大肆屠杀,城中堆积的尸体就有13万之多。12.白莲教起义乾隆时期,民间的白莲教起义,与朝廷对抗九年,双方相互残杀,损失人口达一个亿之多,清朝也正是从此后走向衰落。13.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后,洪秀全领导的起义军与曾国藩的湘军相对抗,十几年的时间内,人口锐减过半,太平天国爆发前期,中国的人口为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人口只剩下2.3亿人。这些大规模的人口灭杀是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难以磨灭的疤痕,封建王朝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人口锐减中逐渐走向衰亡。(本章完)第87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6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6秀色可“餐”:美女的不同吃法根据历史上吃人的例子统计,美女被吃不在少数,而且吃美女有很多种方法,有直接煮熟;也有将美女放在铁架子上烤熟的;还有更为残忍的是将美女捆绑起来,用热水在美女身上反复浇注,当皮被烫起来的时候,用竹扫帚刷掉美女身体外层的苦皮,再割下肌肉烹炒而食;有的是把美女砍成若干块,用盐腌上,随吃随取……隋末的朱粲,是一位吃人的魔王,隋末动荡,他乘机起兵,每攻打到一处城池,他必定要让士兵抓百姓到军营,当作食物吃掉。他说人肉是最美味的食物,只要有人,就不愁他的军队没饭吃。而朱粲最喜欢吃女人的肉,他常下令,让士兵将柔弱的妇女抓回军营,蒸熟后分配给士兵当饭。与朱粲同样残忍的还有五代时的赵思绾,他和朱粲是一丘之貉。他领兵占据长安时,由于城中没有食物,他便将妇女儿童杀死最为军粮分给各部。每当犒军时,他就杀上数百人。赵思绾爱吃人的肝脏,尤其是美女的肝脏。他捉到美女就将其绑在柱子上,用刀割开独自,割下肝脏,令厨子为他烹饪炒熟,而当他饱餐完毕后,被割下肝脏的美女往往还活着,惨叫不止。据史料记载,赵思绾从作乱到败亡,共吃人肝六十六副。这二人的事迹与十六国时,石虎的太子石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石邃凶残无比,毫无人性,他不但喜欢奸淫妇女,还更喜欢将妇女吃掉。他十分喜欢奸淫美貌的尼姑,白天将尼姑奸污,夜晚就将尼姑杀死,然后将尼姑的肉和牛羊肉一同煮食,并且把肉赐给左右的人一起品尝人肉的滋味。东晋孙思作乱时,擒获县令就把他剁成肉酱,而且还把县令的妻子女儿一同杀死,肢解成块后烹饪煮熟,他还让左右一起与他同食,谁不肯吃,他就把谁一起吃掉。美女本是秀色可餐,令人疼惜的,但在动荡的年代,居然真的成为了餐桌上的食物,被人吞食,令人不忍细想。但即便不是在动荡岁月,也有人将美女送上餐桌,隋朝的时候,诸葛昂和高瓒是一对豪侈凶残之徒。他俩相互攀比,都想赢过对方,每天都宴请对方,千方百计的夸耀自己的财富,想超过对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一天,高瓒宴请诸葛昂,把一对十来岁的双生子烹熟,头颅、手和脚分别装在盘子里,端上宴席。客人们见到吃的食物竟然是人肉,都想要呕吐,唯独这两个人喝酒吃肉,十分高兴。后来,作为回请,诸葛昂宴请高瓒到家中吃饭,他让自己的一名爱妾为高瓒敬酒,这名爱妾不知何故,嘴角忽然笑了一下,顿时诸葛昂暴怒,他训斥了爱妾一番,就让她退下了。众人没有想到,不过一会,这名爱妾就被当做菜端了上来。只见这名美女被整个放在大蒸笼里蒸熟,摆成盘腿打坐的姿势,放在一个十分大的银盘子中,脸上居然还涂抹着脂粉,身上用锦盖着。诸葛昂亲手撕她大腿上的肉给高瓒吃,然后他自己将美女的乳房扯下来塞进嘴里,大吃大嚼,一点也不在乎。后汉蔡王刘信也是一个极端残忍的家伙,他掌管禁军时,只要有人犯错,他就将犯错者的妻子孩子抓起来做成食物,逼迫犯错者吃自己亲人的肉。而且刘信自己也十分喜欢吃人肉,他常将一些美女抓来,亲自将美女宰割,扔进锅里煮熟,看到美女身首异处,手足分离,刘信居然还能够听音乐喝酒,毫无怜悯的神情。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西钦州知州林千之得了一种怪病,有一个大夫告诉他,吃童女的肉可以令他的病好转,于是他便四处抓捕童女,然后回来制成肉干,叫做“地鸡”。而相传契丹的东丹王李赞华最喜欢喝人血,他常将身边的侍女身上刺个洞,用嘴对着伤口吮吸血液,丝毫不顾及侍女的痛苦。女人在封建社会时的地位很低,但居然被拿来当做食物食用,想想实在是惨不忍睹的事情。(本章完)第88章 惨无人道的瞬间7第十一章惨无人道的瞬间7史上第一残虐帝王北齐开国君主文宣帝高洋在称帝之前担任京畿大都督之职,在他担任都督之职时,愚钝憨厚,只知道埋头工作,就连妻子被哥哥调戏也是假装看不到。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能让他保得平安,他便什么也不管。但千万不要以为高洋是一个愚钝的蠢人,其实,这一切都只是高洋的计谋,他就是要用自己愚钝的外表蒙蔽所有的敌人,好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崭露头角。一直到高洋的哥哥被杀死之后,高洋才开始办事认真,处理事情有条有理起来,原来他一开始是怕自己太过露出锋芒,遭到哥哥的妒杀。现在他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看到高洋把管辖内治理的井然有序,东魏帝元善便封他为大丞相,都督全国的军队,还承袭了他哥哥的爵位,当上了齐王。封王后的高洋一反常态,逐渐露出心机,四处网罗力量,组织自己的势力。最后,一直隐忍的高洋终于在累计了足够的实力后,逼得东魏帝元善禅位,然后他自立为帝,国号为齐,历史上称为北齐。当上了皇帝的高洋一改勤政爱民的脸孔,开始变得昏乱妄为,嗜酒成性,甚至时常大发兽性,让人无法理喻。喝多了的高洋常脱光衣服,在地板上大叫大嚷,滚来爬去,一点也没有帝王的仪态。不但如此,他还常常披头散发的拿着刀去街上随便砍人,肆意杀戮。在夏天的时候,高洋一旦发癫便躺在滚烫的地上晒太阳,而在冬天的时候,他又脱得一丝不挂,在风雪中狂奔,他自己发狂还不算,也要随从效仿他,令左右的人苦不堪言。常做荒唐的事情还不算,高洋还十分好色凶狠,有一次他喝醉后,便想强奸父亲的小妾尔朱氏,结果尔朱氏宁死不从,希望高洋不要乱伦,高洋便用刀捅进尔朱氏的下体,看到尔朱氏临死前痛苦的挣扎,他反而得意洋洋的大笑。看到自己的儿子这样残暴,高洋的母亲劝说他,让他不要荒淫,岂料高洋听后勃然大怒,声称如果母亲再敢管他的事,就要把母亲嫁给胡人。当时的胡人粗鲁残忍,如果他们得到一个女子,便会兄弟几个日夜奸淫,后果可想而知。高洋对待自己的母亲都敢如此,他对其他女人就更不会留情了。高洋看中了清河王高岳的一个姓薛的相好,强行带入宫中,封为妃子。薛妃很懂狐媚之术,让高洋倍感新鲜,对薛妃十分宠爱,之后薛妃又将自己的姐姐也介绍进宫,姐妹二人整日与高洋欢好,让高洋常常一连数日都无法下床。但就是这样的宠妃,当高洋得知薛妃与高岳仍然藕断丝连的时候,他便当着高岳的面,将这两姐妹剁成了八块,然后将她们的尸体砍碎,将她们的血液掺入酒里,逼群臣喝下,还让乐师剔去薛嫔大腿的筋肉,用白骨做成乐器。每次召开宴会的时候,高洋就让乐师弹奏乐曲,表示对薛妃的怀念。高洋还有个丑恶的癖好,就是喜欢淫人妻女,他常去大臣家里,挑逗大臣们的妻女,面对反抗者便处死,如果奉承的人,就加官晋爵。崔进是三朝重臣,他的小妾李氏生得唇红齿白,颇有几分姿色。崔进死后,高洋前去吊唁,看到李氏便当着治丧者的面调戏李氏,李氏不从,极力反抗,劝高洋要尊重死者,不要太过无礼。遭到拒绝的高洋恼羞成怒,他命人将李氏杀死,然后还亲手割下李氏的头颅,扔进阴沟。高洋的皇后李氏有个姐姐是魏亲王元昂的妻子,高洋对她十分青睐,为了得到李氏,高洋找了个借口把,元昂召进宫,用乱箭射死。然后乘李氏设置灵堂的时候,高洋假意前去吊唁,却在灵堂之上,将李氏奸污了。高洋的种种作为令朝廷百官都不敢私藏美人,但凡有了美女都送往了后宫,供高洋享受,高洋不但淫人妻女,还肆意侮辱民女,他常到民间,看到哪家有漂亮姑娘,便不由分说拉去奸污。百姓们是敢怒不敢言。到了三十岁,高洋便已经是因为纵欲过度而不能吃饭了,他每天只能靠喝酒度日,最终死于酒坛之中。历史上像高洋这样淫乱凶残的帝王十分少见。有人认为高洋是酒后才乱性,也有人认为高洋是被手中的权力冲昏了头脑,不管如何,北齐帝高洋,可算得上是历史上第一大残虐帝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