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2

作者: 邢群麟 聂晓晴 字数:31157 更新:2023-10-08 23:14:19

刘文静为李世民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想造反不能大张旗鼓,那样会引人耳目,遭到其他起事者的反扑,这一切要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暗度陈仓方能最后水到渠成。第二、李渊虽然手中握有很多兵马,但兵马还是越多越好,成功的几率才能越大,所以还需要多招兵马,到时候攻取长安,将各地的兵马汇集一处,不怕不能成事。第三、吸纳人心,现在各地豪杰都纷纷起来造反,这些人手中的权力都可以为己所用,只要能让他们归顺,到时候矛头都指向大隋王朝,那江山必定就是李家的了。听罢刘文静的一番分析,李世民成竹在胸,此刻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彻底的说服李渊起事。而这也是个比较棘手的事情,李渊秉性固执,对于皇权一向不敢造次;对国家一向恪尽职守,想要让他明目张大地举起起义的大旗,实在是有些困难。而李世民虽然是李渊的得力助手,但李渊并不是十分的信任他,所以李世民便买通了李渊最信任的人——裴寂,为他帮忙。此人时任晋阳宫副监,最会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深得李渊的信任,二人同朝为官,关系十分要好,常在一起通宵达旦地饮酒、下棋、做游戏。李世民知道,只有裴寂能够说服李渊,但如何能够让裴寂帮他这个忙,李世民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裴寂自小清贫,父母双亡,受尽了他人的白眼和欺负,这也是他性格圆滑世故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经历让裴寂一直想飞黄腾达,不甘居于人下的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和李渊要好,也是他巴结权贵,攀龙附凤的一种表现。李世民有个叫高斌廉的朋友经常和裴寂一起赌博,于是李世民就让高斌廉故意输给裴寂,这样一来,裴寂心里高兴,什么事都好说了。果然,当李世民向裴寂提出要求时,裴寂不假思索的答应。而裴寂也并没有直接去找李渊,他先是找了两位美女,随后才去找的李渊,看到有美女送上门,李渊乐得享受。而裴寂也乘机向李渊讲出了李世民的计划,听到老友相劝,也看到李世民的确是准备妥当了,李渊终于同意起事。隋大业十三年三月,李渊起兵于太原,兵锋直指长安,这次“一夜情”居然促成了唐朝的建立,隋朝的灭亡,不能不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本章完)第22章 宫闱情色3第三章宫闱情色3强汉盛唐背后的“脏”“乱”“脏唐烂汉”被用来形容汉唐这两个鼎盛的朝代,有些匪夷所思。但习惯这两朝的宫廷生活,伦理关系,的确是配得上这个说法的。在汉代,从刘邦开始,对男女两性关系便不再正统,刘邦后宫妃嫔不再少数,而他贪恋美色的同时,也会专宠男人。比起男女通吃的刘邦,汉武帝刘彻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位期间,四方广招美色,因为佳丽太多,为了解决这些美女的住房问题,刘彻修建了“建章宫”。这座宫殿长有30多里,里面有许多房间,每个房间容纳一个美女,大约有18000人供刘彻淫乐。这些美女最小的15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八九岁,刘彻就在这美女宫中夜夜笙歌,最终被掏空了身子,一病不起。至于汉成帝刘骜更是离谱,他宠爱赵飞燕与赵合德姐妹二人,为了讨好这两姐妹,一次,宫里的许美人生下孩子,他竟然将孩子带到赵合德面前,亲手扼死,只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用来博得美人欢颜,这位帝王后来纵欲过度,才不过四十岁便秃顶驼背,气力不足。为了继续淫乐,赵飞燕找到了春药供其服用,最后因为用药过量,汉成帝死在了美人身上。至于唐朝后宫中的男女关系,则是更脏乱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之后,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霸占,在他登基后,还将杨氏封为嫔妃,哥霸弟媳的闹剧上演在后宫之中,丝毫不避讳。而唐高宗李治则与自己的父亲李世民的妃子武则天走到了一起。还有唐玄宗李隆基,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硬是横刀夺爱,将杨玉环接入宫中。这些违背伦理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唐朝后宫中的。后宫中的帝王如此,后宫中的女人更是如此。武则天登基当上皇帝之后,与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共同享用男宠,而与她们一同看齐的还有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武则天的贴身女官上官婉儿,她们背地里也是风流快活。韦皇后与自己女儿的丈夫有私情,因为李显常年体弱多病,无法令韦氏满足,而女婿一表人才,令韦皇后不禁眼红女儿的艳福,便干脆用皇后的权力命令女婿侍寝,母亲与女儿共同享用一个男人,这在唐朝并不少见。韦皇后的女儿李裹儿从小就生性风流,早先她与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勾搭成奸,有了身孕,最后不得不下嫁给武崇训。结婚不到六月,她便生下了一个男孩,后来武崇训被太子李重俊杀了后,耐不住寂寞的李裹儿又与武延秀眉来眼去,勾搭成奸。《旧唐书》记载:“武崇训为安乐公主婿,即延秀从父兄,教引至主第。延秀久在外域,解突厥语,常于主第,延秀唱突厥歌,做胡旋舞,有姿媚,主甚喜之。及崇训死,延秀得幸,遂尚公主。”李裹儿与韦皇后都是厉害之人,她们担心自己专宠面首之事败露,李显会惩罚她二人,便干脆先下手为强,将李显毒死,最毒不过妇人心,在这母女二人身上真是得以完全的体现。汉唐之脏乱,丑陋行径,在今日看来都是禽兽之所为,可是在那些封建朝代的宫廷之内,却是不间断的上演。(本章完)第23章 宫闱情色4第三章宫闱情色4唐朝望族不愿与皇室结亲唐朝风气开放,男女之间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拘谨,但唐朝却有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士族们都不愿意娶公主为妻。在《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附《杜传》中写道:“(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娶了公主就是当朝驸马,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但唐朝的士族们却都“皆辞疾不应”,一个个装聋作哑,这些士族并不是傻子,有机会能飞黄腾达,成为皇帝的女婿,这种好事可不是天天都有的,轻易是不能放过的。所以,他们放弃娶公主必然是有苦衷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服丧之礼的规定。在唐朝的时候,斩衰是最重要的一种,齐衰次之。《新唐书》卷二十《礼乐十》规定:妻死,夫服“齐衰杖周”之礼(指居丧持杖周年)。可反过来,如果是公主死了,丈夫就必须为之服斩衰三年。唐文宗时,就有人就曾遇到这一问题。在《新唐书?杜佑传》所附《杜传》记载:“开成初,(杜)入为工部尚书、判度支。属岐阳公主薨,久而未谢。文宗怪之,问左右。户部侍郎李珏对曰:‘近日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愿为国戚者,半为此也。杜未谢,拘此服纪也。’”李珏向文宗提出这种现象以后,文宗惊愕之余,下诏改制:“(文宗)诏曰:‘制服轻重,必由典礼。如闻往者驸马为公主服三年,缘情之义,殊非故实,违经之制,今乃闻知。宜令行杖周,永为通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这个驸马为公主服斩衰三年的情况才得以改变,公主是金枝玉叶,男人们是可望而不可即,与其每日生活在皇室的阴影下,不如娶民间女子更为自在些。更何况望族本来就是名门,不需要攀龙附凤,也照样显贵。第二点就是门第观念,在唐朝的时候,门第观念十分被重视,唐朝人所看中的门第不但要有显赫的家世,还要有优良的家族文化传统、家法门风以及令人钦羡的婚姻关系。这诸多的要求令公主出嫁成了难事。许多望族人家虽然也想攀附高门槛,但也很排斥这种皇室的文化传统、家法门风,所以不愿与皇室联姻,他们既不愿意嫁女于皇室,也不愿娶公主为妻。最后一条便是公主大多不修妇礼。唐朝文化开放,公主豪侈、骄纵者有很多,其中更不乏妒悍、残暴者。在《新唐书?诸帝公主传》中对唐代公主的描述有长广公主“豪侈自肆”;合浦公主“负所爱而骄……见(浮屠辩机)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魏国宪穆公主“恣横不法,帝(按:指德宗)幽之禁中”;襄阳公主“纵恣,常微行市里。有薛枢、薛浑、李元本皆得私侍”;宜城公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且断巽发”。试问哪个男人敢将这样的女子娶回家,在重视妇德的封建社会,没有哪个男人可以忍受戴绿帽子,即便是能够荣华富贵也不行。更何况那些望族们本身也很富贵,不需要去追求那些荣华,这也就是唐朝公主公主难以嫁出去的缘由。其中不修妇礼是士族之家不愿与皇室结亲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章完)第24章 宫闱情色5第三章宫闱情色5史上最短命的职业皇帝一向都是养尊处优,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其他方面,都比其他人优厚的多。但纵观中国近四百多位帝王,他们的平均年龄居然不到40岁,其中许多皇帝还都是在青壮年时期就死掉,而病因大多是和身体虚弱有关。这也难怪,皇帝的后宫有着全天下搜集来的绝色美女,享乐自然成为了帝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帝王有“夜夜不空过”的说法,就是每夜都要宠幸一名妃嫔。为了能够夜夜享乐,许多帝王便服食春药。清乾隆年间毕沅编著的《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八十)上所记载了一件事情:“帝自为太子,以好内闻;既立,耽于酒色。故事,嫔妾进御,晨诣閤门谢恩,主者书其月日。及帝之初,一日谢恩者三十馀人。”讲的是南宋度宗赵禥刚当皇帝时,就依靠吃性药,一夜之间竟然与30多个年轻美貌的宫妃性交。但从科学的角度上来看,以一夜12小时、30个宫妃来算,赵禥与妃子每一次交欢的时间平均为24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是如何能够在自然的生理状态下完成这一过程呢?人们认为如果不借助药物,他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过程的。而在后世许多记载中,对皇室盛行吃春药也多处可见,孙静庵所著的《栖霞阁野乘》有一则“圆明园内发现之房中药”,就可以证明春药在宫中算是平常药物,随处可见,这也能证明了春药在皇宫中是十分流行的。在历史上,最出名的几位嗜春药的皇帝有六位。汉成帝刘骜。汉成帝喜欢女色,他的后宫中有绝色的大美人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自从得了这一对姐妹花,汉成帝夜夜隐逸,但最终由于纵欲过度,弄得腰都直不起来,汉成帝的性能力大不如前。为了能够为汉成帝诞下子嗣,成为汉家的掌控者,赵飞燕找人配制春药,在后汉人所著的《飞燕外传》中写道,赵飞燕研制出的壮阳药名叫慎卹(xù)膏,药效十分厉害,汉成帝吃下后,果然雄风再起,对赵氏姐妹也更加宠爱了。不过可惜,即便如此,赵飞燕姐妹俩也依然没有生下孩子。反而是汉成帝夜夜欢娱,最终累死在龙榻上。南朝齐明帝萧鸾。萧鸾为南京六朝时期皇帝,他服用春药一直是个秘密,直到他临死前御医才得知。萧鸾派御医寻找白鱼入药,旁人才得知这位皇帝原来是因服食壮阳中毒导致无法尿尿,需要白鱼做药引子。在《资治通鉴?齐纪七》(卷141)记载:“上性猜多虑,简于出入,竟不郊天。又深信巫觋,每出先占利害。东出云西,南出云北。初有疾,甚秘之,听览不辍。久之,敕台省文簿中求白鱼以为药,外始知之。”意思是白鱼入药方名为“白鱼散”,主治小便不通。刘鸾长期服用壮阳药导致无法排泄,必须要白鱼来解决病症。武则天作为中国的女皇帝,史学家认为她也有服食性药的可能,《资治通鉴?唐纪十九》(卷203)记载:“十一月,丙戌,诏罢来年封嵩山,上疾甚故也。上苦头重,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鸣鹤请刺头出血,可愈。”这里出现“头重”、“不能视”的症状,很有可能是纵欲过度症状。不然武则天当皇帝后年纪那么大,后宫还是有许多男宠,如果不服食性药,她如何能够宠幸那些人?唐宣宗李忱。《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记载,“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根据史书上记载的李忱的死因是因为背上生了恶疮,这种应该是壮阳药补过头的恶果。李忱死时50岁,但他依然夜夜笙歌,很有可能是在服食壮阳药。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也是最热衷玩弄女人的帝王之一,为了保持体力,不免会日日服用性药,而且明朝后宫里,帝王服食性药十分普遍。这些帝王长期的纵欲,透支体力,令身体过早衰弱,古代帝王的平均年龄偏低也是可以解释的了。(本章完)第25章 宫闱情色6第三章宫闱情色6宫廷内的性丑闻古人非常重视伦理道德,但在汉朝,却发生了一桩政治婚姻的惨剧:10岁的外甥女嫁给了舅舅——汉惠帝,成为皇后。这个闹剧究竟是谁导演的呢?汉惠帝刘盈是刘邦的长子,其亲妹妹鲁元公主嫁给赵王张敖后生有一女张嫣,张嫣本是刘盈的嫡亲外甥女,但在刚满10岁时便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后。这桩荒唐的婚事其实是由皇太后吕雉一手操办,强加于汉惠帝和张嫣,她美其名曰“亲上加亲”,实际上是便于自己控制大权。一开始,汉惠帝坚决不同意。吕后说:“张嫣是你的外甥女,血统高贵无人能与之相比,而且容貌品德超绝古今。而舅舅娶外甥女不在五伦之列,你没听说晋文公娶文嬴的事情吗?”因为那年张嫣刚10岁,太后害怕人们议论,便让她自称是12岁,无论“问名”、祭告祖庙诸礼都这样说。年满20岁的汉惠帝刘盈娶10岁的张嫣,抛开乱伦不说,年龄的巨大差异也让汉惠帝难以接受。三年后,刘盈抑郁而终,12岁的张嫣开始了悲惨的寡妇生活。据说,直到汉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春三月去世时,36岁的张嫣还是处女。皇后无子,吕后便让她假装怀孕,然后将一位美人的儿子作为皇后之子,并把美人杀掉。这个儿子后来继位当上了皇帝,他获悉真相后很是不满。吕后又将他废掉,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在历史的进程中,为了争夺权力而不择手段的人还有很多,后梁太祖朱温有两房风情万种的儿媳妇,他们的丈夫为了能够继承皇位,便允许这两个女人与自己的父亲发生关系。而朱温来者不拒,他将自己的儿媳妇招入宫中,轮流侍寝,这桩宫廷乱伦的事情,令人无不为之侧目。后梁皇子用妻子去性贿赂父亲,这种丑恶的乱伦淫行在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朱温是唐朝宋州砀山人,他最早参加国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后来中途变节,投降了唐朝,被唐僖宗赐名全忠。公元907年,朱温率兵灭唐建立后梁称帝,改元开平,又改名为晃,庙号太祖,建立了后梁王朝。虽然朱温推翻了唐朝,但他却并没有想着如何巩固地位,反而是天天骄奢隐逸,最后在其他对手以讨贼兴复唐朝为口号下,被彻底消灭。为了争取权力,不惜违背伦理,可见权力对人心的蛊惑有多大。(本章完)第26章 宫闱情色7第三章宫闱情色7帝王“断背”之隐私同性恋的现象古已有之,早在商周时代便有记载,而在春秋汉代之后,同性恋活动便更是屡次见于史书之上。其中让人吃惊的是,被美女团团围绕的封建帝王,不少都有“分桃之爱”、“龙阳之好”。根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的皇帝几乎个个都有同性情人,如文帝与邓通、哀帝与董贤、成帝与张放等等。皇帝有同性恋人虽然是不能说的秘密,但却最终随着历史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汉文帝是开创“文景之治”的英明皇帝,他一生厉行勤俭,连一件穿破了的衣服也舍不得丢掉,但却为了男宠邓通而不惜大下血本,他在邓通身上花的钱不计其数,二人不但出双入对,还更是同床共枕,因为仗着汉文帝的宠爱,邓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富可敌国,而为了报答汉文帝,邓通也是想尽办法讨好他。一次,汉文帝的后背生了一个脓疮,脓血流个不停。邓通便天天进宫去,用嘴为汉文帝将脓血吸出。文帝大生感动,对邓通也是愈加的宠爱,但邓通专宠却引来了其他人的敌视,在文帝死后,邓通便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在贫困交加中死去。董贤,字圣卿,云阳人。他的父亲董恭曾经做过御使。一开始董贤不过是哀帝身边的舍人,没有得到过过多的注意,直到有一天,董贤正在执勤,被哀帝看到,发现董贤比六宫粉黛还要绝色,当下便十分喜爱,要董贤做他的随身侍从。从此董贤便成为了汉哀帝的男宠,汉哀帝为了他,甚至愿意将江山拱手相送,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十分柔情。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汉哀帝恨不得让董贤时刻陪伴在自己身边,一刻也不离开。据说,董贤不仅长得像个美女,就连言谈举止也十分女性化,史书上记载道他是:“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十分宠爱,一次午睡时,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要起身,但又不忍心打扰董贤,便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典故便在这里。董贤与哀帝的感情十分好,哀帝每次想到自己死后没有董贤的日子,就十分伤心,于是他命人在自己已经建好的皇陵旁边又建了一座坟墓,用来当做董贤的坟墓。哀帝想和心爱的人生则同床,死则同穴。但是没有想到,哀帝死后,董贤立刻遭到王莽等其他大臣的弹劾打击,董贤想到自己很可能会大祸临头,便干脆在家中自杀,既是躲避灾难,也是为哀帝殉情。他们之间的恋情算是最痴情的一对同性恋了。而在清代的帝王中,也有一位皇帝有同性恋的嫌疑,他就是乾隆。据传乾隆还是太子的时候,一天他去宫里办事,看到了雍正皇帝一名娇艳动人的妃子正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出于好玩的心理,乾隆便过去悄悄地从后面捂住那妃子的双眼,他本是想和那名妃子开个玩笑,却没想到妃子受了惊吓,用梳子朝后砸了过去,正好砸在乾隆的脸上。乾隆感到疼痛就松了手,第二天雍正皇帝看到乾隆脸上有个小伤痕,便问他是怎么回事,开始乾隆不肯说,在雍正皇帝的斥责下,他才说出事情。没想到这件事情后来被太后听说了,她怀疑那个美貌的妃子调戏太子,有失大体,便下令将那名妃子赐死。听到这件事情后,乾隆很难过,他把一根手指染成红色,在妃子的脖子上点了一下,希望能够作为来生相认的记号。乾隆登基后,他一次想要外出,却在仓促之间找不到黄盖,便问左右这是怎么回事。当时负责抬轿子的和珅忙出来解释,乾隆见到和珅便觉得有几分眼熟,后来偶然间看到和珅脖子上的淡红色指痕,便断定和珅是那个美貌妃子转世,便对和珅宠爱有加。而和珅在乾隆的扶持下,地位也是逐日上升,二人关系十分亲密,外界一直传闻二者之间有着断袖之癖。但史料中并未翔实记载,乾隆帝这段秘密,也只是后人捕风捉影猜测得来,不足为确信。(本章完)第27章 宫闱情色8第三章宫闱情色8太监深宫里的变态举动太监淫乱,这在后宫中数以千万计的太监中并不多见,但论说起来,也不在少数。作为不再是健全男性的群体,太监性欲的宣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教坊歌妓;二是宫女;三是奸掠他人妻女。但与君主进行同性恋或者是与后宫妃嫔进行通奸关系,还真是不多见。在《万历野获编?宦寺宣淫》中记载道:“比来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识三数人,至纳平康歌妓。今京师坊所谓两院者,专作宦者外宅,以故同类俱贱之。”可见,太监虽然经过了阉割,失去了男性最基本的功能,但他们依然对“性”有一定的要求。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太监虽然被阉割,可是他们的性腺依然是存在的,性激素也仍然会继续分泌。而且,太监生活的后宫之中,宫女妃嫔与皇帝之间的性事也不会避讳太监,有些太监则是负责妃嫔侍寝的事情,他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对其形成刺激,更诱发了生理欲望。而他们自身不同常人的条件,则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畸形的发展。据末代太监孙耀庭所讲,他早年在贝勒府当差时,偷看过“春宫图”,就会兴奋至极,彻夜难眠。而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他也了解得不少于正常的人,他在侍奉末代皇后婉容时,看到婉容吃饭时,对着偏冷的食物不肯下咽时,就知道她来例假了。在《石允常传》中,也记载了相应的事件:则国初更有异者。允常为浙之宁海人,举进士,为河南按察佥事,微行民间,闻哭声甚悲,廉知其女为阉宦逼奸而死。因闻之朝,捕宦抵罪。此洪武末年事。景泰初年,大同右参将许贵奏:“镇守右少监韦力转,恨军妻不与奸宿,杖死其军。又与养子妻淫戏,射死养子。”事下巡按御史验问。天顺元年,工部左侍郎霍瑄又奏:“力转每宴辄命妓,复强娶所部女子为妾。”上怒,始遣人执之。天顺六年,守备大同右少监为贵,收浣衣局所释妇女为妻,为都指挥杜鉴所讦。贵服罪,上命宥之。天顺七年,协守大同东路都知监右丞阮和娶妻纳婢,又拷掠军士甚酷,为其所讦。命锦衣官密察得实。上亦命宥之。在《宋史?宦者传》中,就记载了一个名叫林亿年的太监,在退休之后,将妓女当做自己的妻妾养在家中。还有一名叫做陈源的太监,因为与妓女淫乱被他人发现,以至于让人怀疑他身份的真实性。客观来说,太监们虽然惨遭阉割,但他们依然具有男性的意识和相应的要求,可能他们满足自身需求的方式在常人看来有些极端,但考虑到他们自身的情况,也不得不产生同情。太监与娼妓厮混,也会有某些太监得到后宫妃子的宠爱,恩赐他们与某个喜欢的宫女结成“对食”,达成畸形的夫妻关系。平日里,结成“对食”的太监和宫女就会吃住在一起,一切看起来与寻常夫妻没有两样。深宫中,这些被压抑的宫女作为太监的重要性伙伴,与太监在后宫深处,遮遮掩掩的做过许多无法见光的事情。(本章完)第28章 床头政治1第四章床头政治1“上岗”次数最多的皇后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可以说是终身制的职业,一旦当上,便不会更改。不过也有偶尔的例外,便是被推翻下台,或者是归天死去。如果是后者,那自然有后继之人,可要是前者的话,那便是很少有人能够再重新上岗。毕竟面对这种抢手而又富有诱惑力的职业,谁都不可能轻易让别人强大机会。所以,皇帝和皇后一旦下岗,那便可以说是永无翻身之日了。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特别,她一共被废了五次,但又奇迹般的被立了五次,而且还有幸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两国皇后的女性。这个女人就是白痴皇帝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在西晋时期,最讲究出身门第,不论是做官还是嫁人,只要家庭背景好,那便一切都好说。当时天下最著名的七大家族便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泰山羊氏、晋陵杜氏、清河崔氏、琅琊诸葛氏、阳夏谢氏。这位羊皇后就是泰山南城人,出身其中之一的泰山羊氏。虽然身份也算高贵,但最初却是与皇后之位无缘的。晋惠帝还在太子之位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妻子,他的原配贾南风是个凶狠的丑女人,霸占权位,还贪图男色,搞的宫廷内外是鸡飞狗跳。最后因为谋杀太子落下口实,难堵天下的悠悠众口,被赵王司马伦毒杀,葬身于八王之乱的熊熊大火中。贾南风一死,皇后的位子自然就空了出来,在新皇后该谁当的这个问题上,灭掉贾南风的赵王司马伦最有发言权。不过可惜司马伦智商不高,便将这种大事交给了他的心腹孙秀,而孙秀恰好与羊献容的外祖父孙旂是同族人,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等美事自然要留给自家人。孙秀为了能赢得赵王司马伦的欢心,也为了能和皇室攀上关系,便极力推荐,让立貌美如化的羊献容为新皇后。羊献容就这样被羊家人送入了皇宫,开始了和傻皇帝共同度日的岁月,进宫后的羊献容并没有像她的家人那样显得得意洋洋。她每天不是发呆就是睡觉,毕竟,贾南风钻营权术,追捧美男,丝毫不在乎和一个傻丈夫过日子的感受。但羊献容不一样,她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傻子必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而她也不会去结党营私,所以,她的婚姻生活这样看来是很无趣的。在羊献容当皇后的日子里,八王依然在闹腾的风生水起,他们的互相吞并,这也牵连到了羊献容的命运。很快随着赵王司马伦被齐王平定后,与赵王关系密切的羊献容被剥夺了她和惠帝的后代继承皇位的权利,但齐王好景不长,在他的部下抓捕长沙王时,长沙王率领百余人逃入了宫中,与羊皇后等原赵王的势力联合起来,最终将势力反扑过来。而后将齐王操控,羊皇后也得以重新上位。但随着羊皇后父亲的去世,羊皇后再次被废,但是不久羊皇后的亲信、宫廷将领陈珍等就再次复立羊皇后,并挟持晋惠帝讨伐成都王。随着八王实力的此消彼长,羊献容不断被废被立。直到最后支持她的东海王打败了政敌,才确实保住了她的皇后位子。但不久后随着晋惠帝的病逝,政局出现再一次的变动。帝王驾崩,皇位空缺,四面八方的王爷都对龙椅垂涎三尺。羊献容担心自己儿子年幼,周围虎视眈眈的人太多,会妨碍她当上皇太后,于是她便赶紧找到了前太子清河王,催促他赶快即位登基,可惜她的计划失败,皇位最终被攻陷洛阳的刘曜登上,而她也成为刘曜的妻子。身处乱世的羊皇后就这样被几个武夫玩弄于股掌之上,说废就废,说立就立,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永兴元年二月,被废;七月,复后位;八月,被废后;十一月,复后位……一共上岗五次,下岗五次。刘曜有一次问羊献容:“我比起晋惠帝来说,如何?”羊献容毫不含糊地告诉他:“你比他强多了,简直不能相提并论,他是亡国的昏君,而你是男子汉大丈夫。”的确,比起白痴皇帝来说,刘曜也的确算得上是英明神武了,但羊献容的这番话多少也含有谄媚的成分,毕竟作为一个前朝皇后,她需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后来在刘曜的宠爱下,羊献容不但当上了皇后,还能干预朝政。可惜好景不长,嫁给刘曜之后没几年,羊献容在生产后得了产后风而死,获谥献文皇后。皇后是封建时期,每个女人至高无上的荣耀,坐上这个位子那自然是风光无限,但像羊献容这样上上下下,五起五落的女人,堪称传奇。从最有身份的女人一下变为最不值得一提的庶人,又从庶人变为皇后,这期间的起起落落,带来的辛酸只有羊献容个人能得知。(本章完)第29章 床头政治2第四章床头政治2唐玄宗不立皇后之谜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立下折冲府的一位姓王的果毅都尉的女儿为皇后,果毅都尉是五品的武官,所以这位皇后也算是将门之女。最初的时候,王皇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她将门虎女天生的气魄,协助李隆基扳倒韦皇后,斗赢太平公主。可以说,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军功章里有王皇后的一半。随着李隆基在位时间的推延,他与王皇后之间的感情便也越来越淡了。王皇后读书不多,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王皇后没有子嗣,这更让李隆基对她不重视起来。之后,李隆基宠幸起了一位姓武的妃子,这让王皇后着了急,为了挽回李隆基的心,她只要一有机会,便会在李隆基面前,说那位妃子的坏话。可是事情并没有想王皇后期盼的那样发展,李隆基不但没有远离姓武的妃子,反而是对王皇后日渐心生厌烦,逐渐产生了废黜皇后的想法。王皇后为了挽回唐玄宗的感情,不敢再强硬态度,而是选择了打感情牌。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王皇后与唐玄宗是共同患难,一路走来的。虽然唐玄宗一直有废黜王皇后的心思,但一时找不到理由,也没有动作。一日,唐玄宗去探望王皇后,王皇后乘机诉苦:“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这里是提到当日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一次过生日去到了王皇后家里,正巧王皇后的父亲好赌,将家里积蓄都输光了。为了不怠慢李隆基,他便将自己身上的紫半臂脱下来当了,买了面回来给李隆基做了一碗长寿面。既然王皇后都提到了这样的往事,李隆基自然不好再提废后的事情。可惜王皇后自己不争气,看到得宠的武氏儿女成群,她忍不住去求神灵帮忙,找到一个名叫明悟的和尚做法。王皇后做法的第二天,李隆基便得知了,他一询问,得知皇后的咒语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李隆基顿时大怒,要做天皇后,那不是要学武则天吗?这下不论王皇后再怎么辩驳,都无济于事,李隆基将王皇后打入冷宫,从此再不过问,不过两年,王皇后便郁郁而终。皇后的位子空了出来,按理说,应当立最得宠的武氏为皇后,可是李隆基却迟迟不肯有动作。原因便是这一幕与之前的武则天当皇后的一幕太相似了,废王立武,这一切都是70年前的历史重演。大臣们纷纷阻挠,理由有三:其一,武家与李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如何还能让武姓母仪天下。其二,太子已立,武氏若当皇后,必然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倒是难免动荡。其三,不愿意历史重演。大臣们担忧的也有道理,唐玄宗便放弃了立武氏为皇后的念头,最后,他只得封武氏为惠妃,算是补偿。而后,也便打消了立皇后的念头。(本章完)第30章 床头政治3第四章床头政治3美女宰相的私生活武则天作为载入中国史册里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在中国历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她身旁的红人自然要算作是上官婉儿,虽然武则天没有给上官婉儿明确的封号,但上官婉儿追随武则天身边那么多年,大小事都监管,实际上已经属于手握实权的“女宰相”了。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官,能够权倾朝野,成为除了武则天外第二个铁腕女人,在中国的封建历史舞台上,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罕见异常。因为封建王朝是不允许女人干政的,上官婉儿能够掌权,一方面是因为她资质绝佳,天赋灵犀,具有难得的才华和学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善于驾驭权术,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去换取权力。在权力问题上,男女的欲望都一样强烈,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因为得罪了武则天,在朝廷里排错了队伍,全家被斩首,惨遭灭门。而上官婉儿那时因为年纪太小了,便随同她的母亲郑氏做了朝廷的“官奴”。虽说是侥幸保全了性命,可是地位十分卑贱,她从小便吃尽了苦头。上官婉儿的母亲毕竟出身大户,知书达理,很有远见。她精通诗文,在上官婉儿很小的时候,她便婉儿读书识字,而婉儿也是冰雪聪明,一点就透,不过才四五岁就能做的一手好诗词。很快,上官婉儿的才学便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将上官婉儿招进宫里,考问了她一番,十分满意,便将其留在了自己身边,让她担任掌管诏书的贴身秘书,那一年,上官婉儿刚刚14岁。从此,涉足政坛的上官婉儿便一步一步走向了权力的核心。但政坛毕竟难以捉摸,上官婉儿虽然聪明伶俐,可有些规则依然搞不清楚,一次她惹怒了武则天,令武则天勃然大怒,如果不是爱惜她的才华,就要把她斩首示众了。为了惩罚上官婉儿,武则天在她额头上刺上了一个乌黑的犯罪标志。容貌上的损毁并没有阻碍上官婉儿的前途,在她16岁的时候,就与太子李显发生了关系。但上官婉儿的这次投资显然失败了,李显被废,远戍钧州、房州,并没能为上官婉儿带来任何利益。于是上官婉儿继而将目标瞄上了武则天亲侄子武三思,她为武三思说了很多好话,令武三思在朝中地位急速上升,而上官婉儿巴结武家人,排挤李家人的做法,也遭到了李氏一族的痛恨。很快,李显翻身,705年,唐中宗李显又从衰老的武则天手里接过了皇权。上官婉儿再次投身过去,念着旧情,李显将上官婉儿册封为“昭容”,按《旧唐书》的说法,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一人、妃子三人,属于“九嫔”的第二名。但上官婉儿还是不满足,她继续寻求靠山,很快,他赢得了韦皇后的信任,韦皇后生性风流,上官婉儿便为其引荐情人。她将细皮嫩肉的武三思推荐给韦皇后,很快得到韦皇后的赞扬。上官婉儿的势力也愈加强大,在这一段时间,她的地位如日中天,无人敢惹。在上官婉儿红得发紫的巅峰阶段,她倡议天下大兴文学之风,还主张举办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她是红人,为了讨好她,各地纷纷支持,就连皇宫里也是热闹的举办赛诗会。帝后王公率先垂范,而文采了得的上官婉儿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焦点。李显的宠爱和韦皇后的信任令上官婉儿大红大紫,许多人纷纷找她拉关系,权力的日益增大,令上官婉儿也忘乎所以,她那时还很年轻,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她开始为满足自己的私生活而想办法。为了能方便自己的私生活,上官婉儿在宫外秘密购买私宅,和一些公子哥们勾搭在了一起。《新唐书》说:“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上官婉儿不但将这些公子哥纳入房中,还为他们谋求私欲,让他们做了显赫的官员。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崔湜,崔湜年轻英俊,但上官婉儿已经是年过四十,红颜易老,面对这样一个半老徐娘,崔湜居然满腔热情,不但自己服饰上官婉儿,还将自己的朋友也引荐过来,很快,崔湜被上官婉儿推荐为朝廷命官,还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步一步高升到了宰相的位子。可惜好景不长,就在上官婉儿醉生梦死的时候,李隆基接管了政权,景龙四年(710年)的夏天,李隆基操纵的宫廷政变爆发。一夜之间更换主子,上官婉儿自然是难逃厄运,被杀死于血泊中,那年,她刚刚47岁。(本章完)第31章 床头政治4第四章床头政治4驸马爷是皇家的“装饰品”古代读书之人,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考中状元,如果被皇帝看上,选为驸马,那可真是天底下再难找的好事了。能成为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驸马自然是仕途畅通,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了。其实,这样想便大错特错了,事实上,驸马没有那么风光,当驸马也不是一件美差,这从“驸马”一词的由来便可见一斑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有一次,他的车队经过博浪沙(今河南原阳)时,被一个大铁锥袭击,幸好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后来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效秦始皇的做法,亲自选定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选择女婿的原因是因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万一发生意外,女婿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个牺牲品,而皇族是不会去乘“副车”的。这样,由于皇帝的女婿担任替身乘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世代沿袭下来。因此,驸马虽能攀上皇亲,却无法摆脱“替身”的命运,甚至比公主地位都矮了一大截。公主养尊处优,是天之骄女,而驸马大多是平民出身,就算是达官贵人的公子,那也比不了皇室的尊贵。公主下嫁时,皇帝必定会为公主盖一间新宅第,这些新宅第有些是觅地新建,有些则根本就将驸马原先旧家拆了重建。公主下嫁,嫁妆非常丰渥。她会带来大量的财产与官吏、官署、仆人一起进门,所以做驸马的人住的房子就住在公主府里,公主府的一切财富,官吏、奴仆,都是属于公主,由公主直接指挥,驸马在公主府中的地位类似附庸,完全没有主权。一切都要听从公主的吩咐。在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缺少尊严的驸马日子并不好过。在家中要过着没有发言权的日子,在外面,驸马也并不能大展拳脚,翻阅了驸马的历史,就会发现,担任过重要官职的驸马人数屈指可数,他们在政治仕途上并不太顺利。因为按照惯例,驸马一般最初被指定担任统制外的虚衔,明朝时,朱元璋进一步规定:驸马终生不得在朝为官。原来,驸马并非一份好差使,不仅仕途受限,而且在妻子面前都小心翼翼,低声下气,远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风光。如果令妻子不高兴,甚至可能被休掉,驸马说到最终不过是皇家的一个装饰品,任凭公主们摆弄。(本章完)第32章 床头政治5第四章床头政治5明代公主屡次被无赖骗婚明代的皇室有一个奇怪的规定,便是公主婚配,所选取的夫婿必须是民间优秀的男子,不许和文武大臣的子弟结成夫妻。原因很简单,依据前朝之鉴,明朝皇帝害怕外戚干政,自己的江山落入异性之手。便要堵死“强强联姻”这条路,来断绝大臣们干涉朝政的威胁。这个规定令明朝出现许多平民驸马爷,倒是也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威胁,却引来了另外一个隐患。因为公主虽然只能“下嫁”给老百姓,但毕竟是金枝玉叶,皇家的血脉,所选的夫婿一定要德才兼备,品行端正,能够配得上皇室的尊严才行。可是皇家总是深处深宫之中,无法亲自到民间去挑选乘龙快婿,为公主选女婿这件事情,就只能交给下人去办,而最得力的助手救赎宦官。托人办事总是不太稳妥的,其中多少会有些差池。遇到心地良善的宦官,自然会尽心尽力为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爷,但如果遇到一个唯利是图,贪图便宜的宦官,那他就会以权谋私,从中收受贿赂,看谁给的钱多,便帮谁说好话。这样就给民间男子通过贿赂宦官,向皇室骗婚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点小钱,将来娶了公主可就能一辈子大富大贵了,这笔买卖在当时看来十分划算,于是,许多民间骗婚之辈便打着挂羊头,卖狗肉的旗帜通过贿赂宦官,诈娶公主,谋求富贵。而且这种事情在明朝居然屡禁不止,堪称历史奇闻。明弘治八年(1495),民间有个大款叫做袁相,他想成为皇亲国戚,便贿赂当时负责公主婚娶的太监李广,请他帮自己说说好话。李广收了钱,自然便在弘治皇帝面前大说袁相的好话。弘治皇帝没有怀疑李广的话,便同意招袁相为女婿,将德清公主嫁给他。正当袁相欢欣雀跃的时候,有人向皇帝告发了袁相和李广之间的事情,上了当的弘治皇帝立刻找人调查,果然发现这个袁相并没有李广说的那么好,骗皇帝的女儿当老婆,这犯的可是欺君之罪。当下恍然大悟的弘治皇帝恼羞成怒。他严惩了这两个玩弄他的人,恶气是出了,但公主的婚期已经说定,就算不嫁给袁相,也要另选新驸马才行。于是,弘治皇帝又赶紧全国物色,替公主另外寻觅下了一个德才兼备的驸马,才算了结了这场闹剧。这次皇室被骗案及时告破,也算是有惊无险了。但之后的嘉靖皇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嘉靖六年,永淳公主要招选驸马,经过太监们的一致推荐,皇室选中了一个名叫陈钊的民间男子,就在永淳公主即将“下嫁”的前几天,嘉靖忽然得知一个了一个消息说,陈钊的母亲是二婚,而且还是别人的小妾。让堂堂的大明公主嫁给一个小妾的儿子实在是有失体统,于是嘉靖二话不说马上悔掉了这门亲事。但公主的婚期已经昭告全国了,皇帝一言九鼎,说出话的就不能反悔了,要想推迟婚期总要给老百姓一个理由,如果说皇帝被一个小妾的儿子骗了,那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为了挽回皇室的尊严,嘉靖效仿弘治皇帝,开始进行全国海选,想要挑选一位如意驸马,一番千挑万选之后,终于挑中了一个叫谢昭的男子。这次,嘉靖皇帝亲自接近,结果他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谢昭居然是个秃顶的丑八怪,不知道他对多少太监进行了贿赂,才能被推荐过来。但婚期不等人,再去民间选驸马已经来不及了,迫于无奈,嘉靖只得将女儿嫁给了这个谢昭。这桩婚事,举国震动,当时的老百姓编造了一曲民谣,专门列举了当时十件好笑的事情,最后一句便是嘲弄皇室招驸马:“十好笑,驸马换个现世报。”明曲中有一首《卖狗悬羊》,写的是挂羊头,卖狗肉这样表里不一,有名无实的欺诈行为,作者薛论道将其演绎的十分生动有趣,能够博人会心一笑。【双调 水仙子】卖狗悬羊从来浊妇惯撇清,又爱吃鱼又道腥,说来心口全不应。貌衣冠,行市井,且只图屋润身荣。张布被诚何意?饭脱栗岂本情?尽都是钓誉沽名。作者薛论道用通俗的预言,将这种虚伪的人情做了细致的揭露,他认为不贞洁的女人虽然放荡,但却很擅长表明自己的清白,这种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行为不正是那些骗婚的男人吗?那些骗婚的男子,哪个不被说成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但事实上却是相貌丑陋,名不副实,想打着“挂羊头卖狗肉”的旗号蒙混过关。而这件事情居然在明朝成为了无法禁止的事情,真是古今奇闻。(本章完)第33章 床头政治6第四章床头政治6史上最有名的惧内帝王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的,古代有四大美女让人遐想,便也会有四大丑女令人咋舌,不过嫫母,钟离春,孟光,许阮氏虽然貌丑,但却是德才兼备,在青史上留下了一段段美誉佳话,而偏偏在晋朝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个丑女人,不但人丑,心更丑,因为她的作怪,不但横行后宫,还祸国殃民,将晋国推向了覆灭的边缘。这个女人就是晋朝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有多丑,史书记载为:“丑而短黑,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就是说她是五短身材,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巴属于天包地形状,而且眉毛上还有一大块的胎记。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让晋惠帝司马衷怕得要命,一生笼罩在她的阴影下,不敢有丝毫的反抗。司马衷智商很低,是晋国的白痴皇帝,被立为太子后,司马炎考虑到他的头脑,一度想废了他。一次,司马炎出了一份试卷给他,司马衷不会答,便让身边的侍从官员代为答题,时任太子妃的贾南风阻止了此事,她说:“这样答题,皇上一眼就能看出是旁人代写的。”司马衷不知如何应对,贾南风想了想,便找了几位不通文墨的太监来答题。后来这份试题交到司马炎手中后,他一看试卷虽然答得差劲,但还算是合情合理,自己的这个傻儿子虽然笨,但还不至于情理不明,便放心地将皇位留给了司马衷。可以说,司马衷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全是贾南风的功劳,而后贾南风自己也是居功自傲,丝毫不把司马衷放在眼里。司马衷虽然贵为天子,但他依然十分怕贾南风,贾南风不允许司马衷亲近别的妃子,谁要受到恩宠,她便会将其处死,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便用长戟将妃子捅死。司马衷对贾南风惧怕的要命,再也不敢和别的妃子有染,而贾南风则四处搜罗俊美少年,供自己享用。丝毫不避讳司马衷的耳目。贾南风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还在于她手握重权,司马衷犹如傀儡木偶,被贾南风握在手里,要他往东,他不敢往西。凭着权力令皇帝每日毫无自由,胆战心惊活着的皇后,古往今来,只怕贾南风还是第一人。而在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后,同样能够管束住皇帝,她就是隋文帝的妻子独孤皇后,独孤皇后虽然比起贾南风来要端庄贤淑的多,但有一点她与贾南风十分类似,便是好嫉妒,隋文帝杨坚对她是又爱又恨又怕。独孤皇后,古代共有三位,即北周明敬皇后、隋文献皇后和唐元贞皇后(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她是后来追认的)。这三位皇后是亲姐妹,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她们的父亲还是“三朝国丈”独孤信,作为西魏北周的宰辅,独孤家的显赫地位在历史上无人比肩。排行老三的独孤皇后知书达理,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奇妒无比,杨坚虽然爱她的知书达理,但对她的妒忌也是十分厌恶。抱着又爱又怕的心态,杨坚和独孤皇后斗了一辈子。独孤皇后对杨坚盯得很紧,杨坚每次上朝,她总是同辇而进。上朝的时候,她待在后阁里,一旦认为皇帝有什么失当,马上递条子指出来。退朝后,二人又一起返回寝宫。她这样做,除了要做“贤内助”,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想看住杨坚,防止他做出其他事情来。但百密一疏,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独孤皇后防不胜防,叛臣尉迟迥有个孙女非常美貌,杨坚曾于仁寿宫偷偷临幸。这件事情虽然隐秘,但终究还是败露了,独孤皇后十分气恼,乘着杨坚去上朝,便命人将尉迟迥的孙女杀了。得知此事后,杨坚虽然生气,但也不敢拿权大势大的独孤皇后怎么样,只能一个人生闷气,加上之前长期“惧内”积攒下的火气,最终杨坚忍无可忍,闹了一出“离家出走”的滑稽剧。他一个人骑马狂奔二十多里,跑进了一处山谷中,似乎连皇帝都不想做了。幸亏,大臣杨素、高颎追了上去。杨坚含泪长叹:“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便劝道:“陛下,怎么能因为皇后那个女人而丢下万里江山、天下黎民呢?”终于,杨坚火气消退。他回宫后,独孤皇后也有所收敛,不再那么嚣张了。但是高颎没有想到,他那句劝解的话却已为自己留下了祸根,后来他就死在独孤皇后手里。因为不忍皇后的管束,而逃离皇宫,也算是皇室内的一宗家丑。皇帝是一朝天子,无人敢管,这两位帝王却被自己的妻子束手束脚的管了一辈子,实属罕见。(本章完)第34章 床头政治7第四章床头政治7三十年不将祖母下葬的皇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75岁的孝庄太皇太后离开了人世。但这位对大清朝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人却并没有被康熙安葬,本来按照惯例,孝庄应当与皇太极合葬于关外昭陵,但事实上,孝庄却被一直停放在顺治孝陵之侧,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服父丧27个月之后,才动工兴修昭西陵。三十多年的时间,康熙始终不葬祖母,虽然事后雍正解释为康熙与祖母感情笃深,不忍下葬,但于情于理,这话始终说不通。在中国传统的丧葬礼节中最讲究“入土为安”。感情深才更要及早入土安放,但康熙却没有这样做,这其中必有迫不得已的隐衷。根据史书记载,孝庄太皇太后在临终之时,告诉康熙,太宗的陵寝奉安已久,而且已有孝端皇后合葬,就不要再为自己重新动土了。况且自己还挂念着顺治和康熙父子,所以希望在顺治孝陵附近安陵。当然,这只不过是史官的一面之词,不免有美化太后之嫌,难以全部信服。孝庄死后,康熙执意要在宫中为祖母守孝三年,后来因为众位大臣的反对,他才只戴孝两年。康熙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出于孝道,二是出于不可告人的伤痛。这话要从皇太极宾天西去说去。皇太极死后,留下一个6岁的孩子福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婆,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兄弟多尔衮。福临的母亲孝庄通过一番努力,让福临顺利被拥立为新皇帝,这种权力斗争的微妙结局,与福临的母亲所做的努力分不开。当时最有能力继位的要算是多尔衮,但他为何会甘愿让一个毛孩子当皇帝,这就要提到福临的母亲孝庄太后了。孝庄为了保存皇太极的事业,不得不做出有悖伦常的事情,下嫁多尔衮的事情虽然没有得到考证,但失身想必是无法避免的了。这一点让孝庄碍于世俗礼法,无法与太宗合葬,但这是家丑,无法明说,康熙心里虽然明白太皇太后的苦衷,却也是只能吃个哑巴亏。这也大概就解释了为何康熙为孝庄戴孝两年的事情,却迟迟不肯将其下葬的缘由。顺治七年(1650年)时,张苍水所写的七言绝句《建夷宫词》引起了轰动,从中也能窥得太后不肯下葬的缘由。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掖庭犹说册阏氏,妙选孀闺作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这首诗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但如果真如诗中所言,孝庄下嫁给多尔衮,封摄政王为“皇父”的话,那应该有颁诏文,公告天下才是,但却并没有这样的信息从宫中传出。所以孝庄与多尔衮之家你的关系便成为了清初的疑案之一。一直没有可靠的史料佐证能证实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但从蛛丝马迹的推测中,后人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孝庄生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在她十三岁的时候,投靠皇太极,而那时多尔衮也不过十四岁的年纪,二人从小朝夕相处,青梅竹马,产生情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皇太极却娶走了孝庄,多尔衮很可能出于报复,或是旧情未了,借着权势,逼迫孝庄下嫁,这也是有可能的。还有一说是,摄政王多尔衮在逼死政敌豪格后,娶了豪格的福晋,来自科尔沁蒙古草原的博尔济吉特氏。但是民间却以讹传讹,传说当今皇太后,同样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下嫁多尔衮,文人们还写成文章,编造了种种传说,生动描绘了皇太后和摄政王的亲事。野史中所载的大婚恩诏,显为文学笔法,系好事者杜撰,自不足信。不论史书如何记载,孝庄三十年后才下葬,此事千真万确,所以,后人才对太后下嫁这件事议论纷纷,不过事关皇族尊严,在清代档案和典籍中没有任何记载。大清诸朝对她尊崇备至,极尽歌功颂德之事,在陵寝祭祀方面也把其放在首位,如真有太后下嫁之事,清皇朝为何能自取其辱呢?有人认为,那是因为后来清朝统治者觉得这件事不光彩,于是销毁了有关档案,删改了史籍中的记录。据说到了乾隆时期,纪晓岚在整理清宫档案时,觉得这一事件有辱皇家尊严,因此奏请皇帝批准,从档案中删去这一部分内容,从此,再没有人提起这件事。不过,皇后下嫁的故事却广为流传。(本章完)第35章 床头政治8第四章床头政治8靠十个女人夺得皇位的帝王皇帝是古代竞争最为激烈的职业,这个职位待遇高,权力大,而且还是终身制,可以世袭,所以,前仆后继的竞争者有如过江之鲫,但胜利者却寥寥无几,毕竟皇位只有一个,想要从这么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没有点非常手段是不行的。宋孝宗赵昚所使用的手段便是十个貌美如花的处女。作为南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赵昚并非嫡出,他本来的名字叫做伯琮,不是前任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而是赵匡胤的后人,是赵匡胤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自从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宋朝的皇帝便没再从赵匡胤的后人中出现过,按道理,赵昚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但从1127年,宋钦宗胁迫宋徽宗困守东京汴梁时,局面才有了转变。当时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一鼓作气,攻进了宋朝的首都,将这两个皇帝全部俘虏,同时还抓走了宗室、大臣、后宫嫔妃共计三千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辱”。对于宋王朝来说是耻辱,但对于赵昚来说却是一个机会。当时侥幸逃过一难的康王赵构在在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创立了南宋,也就是日后的宋高宗。但宋高宗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就遭到了叛乱,他唯一的儿子在这次叛乱中丧命,而后在建炎二年,金兵攻入了宋高宗所在的扬州城,当时他正和一名妃嫔温存,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受到惊吓,从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眼看着香火难以为继,为了保住赵家的香火,宋高宗从老赵家后人中千挑万选,选出了一名候选人,就是赵昚。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宋高宗为赵昚安排了最好的老师,而后在赵昚成年后对他又是不断的加封,但就是不肯将他封为太子。因为宋高宗始终不死心,他一直试遍各种偏方,想要生出自己的子嗣,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却是毫无效果,宋高宗也只得把心思放在了赵昚身上。而不立赵昚为太子还有一个原因,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十分喜欢的一个人,名叫赵琢,也是从小在宫中养大,韦太后想立赵琢为太子,宋高宗十分为难,为了更清楚这两个人谁才是帝王之才,宋高宗想出了一个测试的办法,他派人挑选了二十名绝世美女,分别给赵琢和赵昚送去,想测测这两个人的人品和定力。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当宋高宗将这二十名美女重新召回的时候,结果出乎意外,他发现送给赵昚的十个美女还是货真价实的处女,而送给赵琢的已经不是处女了。通过这件事情,让宋高宗最终立了赵昚为太子。其实,并非是赵昚的定力好,而是他有一个好老师史浩,此人深谙帝王之心,他告诉赵昚千万不要碰这十个美女,这很可能关乎他将来一生的前程。听了老师的话,赵昚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最后赵昚就这样赢得了宋高宗的青睐。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619年)九月,金国再次南下进犯,受到南宋的抵抗后,金国退去,但此时,宋高宗一直奉行的求和政策受到了军民的一致声讨,迫于压力,宋高宗终于将皇位让了出来,赵昚才算正式登上了龙椅。这个用十个女人换来皇位的男人可以说是南宋一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三十六岁登基,大力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一心想要收复失地。但可惜那时的南宋早已朝中无人,几次征战相继失败,面对残酷的现实,赵昚不得不放弃收复失地的想法,转而将精力放在内政治理上,他从政府、农业、军事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展开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南宋焕发出了难得的生机。在赵昚的积极治理下,南宋颓废的气象一扫而光,后世将他治理的这段期间称之为“乾淳之治”。国富兵强后,赵昚还是想要收复失地,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所看重的大将军虞允文病死四川,此后他手下再也没有能够北伐的大将,于是,赵昚也就一直致力于内政,直到去世。(本章完)第36章 皇帝之死1第五章皇帝之死1齐桓公的离奇下场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与公子纠争夺君位取得胜利,做了齐国国君。即位后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苦心经营40年,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最富有的国家。在外交上,齐桓公首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借以团结中原各诸侯,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任盟主达40年之久,成为春秋时期最有实力的第一个盟主,文治武功盛极一时。本以为作为一代霸王的齐桓公荣华富贵且不论,善始善终应不是奢望,但是,谁能料想到,最先成为霸主的齐桓公的下场竟然是被活活饿死。公元前643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到他病榻前探望并询问国家未来之事。管仲交代说:“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人绝不能接近和信任。”这三人是齐桓公身边的宠臣,齐桓公问:“易牙把他亲生儿子烹了给寡人吃,表明他爱寡人超过爱他儿子,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人世间最大的亲情莫过于爱子,他对亲生骨肉都不珍惜,怎么会爱国君呢?”齐桓公又问:“竖刁割自己的皮肉进宫侍候寡人,证明他爱寡人超过爱自己,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他对受之于父母的皮肉都不爱惜,怎么会爱国君呢?”齐桓公再问:“卫国公子开方放弃太子之尊到我手下称臣,他父母死了也不回国奔丧,这表明他爱寡人超过爱父母,为什么不能信任?”管仲说:“最亲近的莫过于父母,父母死了都不回国奔丧,这样对待父母的人怎能奢望他对您忠诚?”齐桓公虽口头应承,但是行动上却没有遵从,继续让这三个小人在宫中主事,待到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重病,易牙、竖刁等认为机会到了,便用桓公的名义张贴了一张布告,禁止任何人入宫,并堵塞齐宫大门,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出。齐桓公病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连想喝口水都不能,这时,卫公子却带走千户齐民降归了卫国。最后,这位称雄一世的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了蛆也无人收葬,一代霸主竟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齐桓公的晚年悲剧就像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世人要注意身边的小人,不要看到别人对自己非常好,就感动得一塌糊涂,而应用常情、常理去推理,才可以下结论,不让小人乘虚而入。(本章完)第37章 皇帝之死2第五章皇帝之死2被当做菜来处理的皇帝一提到木乃伊,很多人一下子就能想起古埃及的木乃伊,殊不知,中国古代也有木乃伊国王。此人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7年,25岁的耶律德光成为契丹国的第二代可汗,此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连年战乱,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野心勃勃的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想要吞并中原。9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比自己小10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为条件,换取耶律德光出兵帮他消灭后唐,并建立了后晋小王朝。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因为不甘心后晋财富源源不断流入契丹国库,石重贵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并以此为借口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在开封建立大辽,自立为帝。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我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公元947年,45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染上一种热疾,太医让他远离女色,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你们都是不学无术,我得了热病,正要女色泻火,怎么能远离女色呢。”终因纵欲无度,在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呜呼。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的述律太后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当时正是炎炎夏日,气温极高,保存尸体谈何容易,着实难坏了伴驾的文武大臣。正在文武大臣和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位御厨出了个主意:把皇帝做成“羓”。“羓”到底是什么呢?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多喜食牛羊肉,有时候杀了一头牛或羊后,一时又吃不掉,碰上夏天,牧民就把牛羊的内脏掏空,用盐卤上,就成了不会腐烂的“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腊肉”。这个主意一出,虽然有把皇帝当牲畜处理的意思,但无奈之下,文武大臣和太医们也只好采用厨师的方法,把皇帝做成“羓”运回上京,所以可怜的耶律德光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帝羓”——木乃伊皇帝。(本章完)第38章 皇帝之死3第五章皇帝之死3死在“断背山”上的多情皇帝自古帝王都是多情的种子,因为他们对女人的要求可谓是有多少就能满足多少,他们是皇帝,拥有再多的老婆也没人干涉。所以,中国历史上也就出现了不少因为不制止异性恋情而断送江山的皇帝。例如在少数,夏、商、西周、北齐等朝代,都是因为君主迷恋女色而丢了祖宗基业,但有一个政权的丢失,却是因为帝王迷上了一个男人。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帝国,皇帝苻坚和十六国时期的第一帅哥慕容冲之间的情恨纠葛,让这个政权被摧毁了。作为前秦开国君主苻洪的孙子,苻坚出身五胡之一的氐族,他性格古怪,从小就很早熟,年龄与情商的增长一点也不成比例。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就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摆脱困境,在他八岁的时候,他的言谈举止就十分成人化,在一堆孩子中间,显得格外扎眼与不协调。不过虽然思想很成熟,胡人野蛮成性,作为一个马背上成长起来的民族,他们成天就只知道杀人和吃肉。而苻坚却很不一样,他在八岁的时候,居然主动找到自己的爷爷,希望能给自己找一位老师,教自己读书识字。虽然对孙子的要求很诧异,但苻坚的爷爷还是为他找了一位老师。苻坚很刻苦,很快便学得了一身的好本领。在苻坚长大后,统治前秦帝国的是他的堂兄苻生,苻生是一个生性残暴,喜欢嗜杀的君王,每日上朝的时候,便要把杀人的铁钳、钢锯随身携带,如果哪个大臣说话不中听,或者不听他的话,当下就大开杀戒,血溅当场。这样一个皇帝必然不会受到欢迎,苻生上台不过数月,便成为了全民公敌,人人都想诛之。在公元357年,苻生和苻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了保全自己,苻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政变,将苻生消灭,成为了新皇帝。号“大秦天王”,定年号“永兴”。在东晋十六国的君主中,苻坚是少有的英明皇帝。他曾被著名历史学家陈登原评价为:“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苻坚也的确是有所作为,他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便基本统一了北方,令前秦帝国达到了巅峰时期。随后苻坚便率军进攻前燕,在公元370年的时候,前燕陷入了困境,新皇帝慕容暐年轻气盛,任意妄为,排挤能臣,导致朝中无人,最终在苻坚强大的攻势下,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当时前燕的皇室许多人都成为了前秦的俘虏,除了皇帝慕容暐,被前秦俘虏的还有他的弟弟中山王慕容冲和妹妹清河公主。前燕这个国家属于鲜卑族,这个民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皮肤出奇的白,不论男女老少,都是细皮嫩肉的,这个民族的人也被称之为“白奴”。其中被苻坚掳走的慕容冲和清河公主虽然当时只有十二三岁,但都算是鲜卑族人里的极品。尤其是慕容冲,虽然是男儿身,但却生得唇红齿白,面如璞玉,令苻坚为之神魂颠倒。自从见到这姐弟俩,这位战功赫赫的前秦皇帝对后宫六千粉黛便全都不放在眼里了,独独对这掳来的鲜卑族的姐弟俩给予厚爱。将他们一起送进宫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宠幸起来。长安百姓们还对此编了两句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从王爷到男宠,对于慕容冲来说显然是无法磨灭的仇恨。苻坚强迫他入宫的那天起,慕容冲的心里就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在苻坚享受着与慕容冲的恩爱时,他所倚重的宰相王猛看不下去了,规劝一番,才使苻坚极其不舍地把慕容冲放出了皇宫,做了平阳太守。苻坚本是爱慕慕容冲的,但慕容冲却将这段经历视为了奇耻大辱。在十四年后,慕容冲卷土重来,于公元三八五年打到长安城下。慕容冲攻势强悍,苻坚眼看城池守不住了,便拿出二人当年温存的旧衣服派人给慕容冲送去,希望能感动旧情人,结果却遭到了慕容冲的拒绝。这位多情帝王不得已留下太子苻宏当替死鬼,自己领兵逃到五将山,但不幸被羌族首领姚苌杀死。而慕容冲攻进长安后,在城里大肆屠杀,一洗当日的耻辱。苻坚最终只怕也无法想到,自己是死在当日的一番多情之上。(本章完)第39章 皇帝之死4第五章皇帝之死4赵匡胤猝死的背后赵匡胤是一个踌躇满志的皇帝,他登基建立北宋时,中国还没有完全的统一,在灭掉南唐之后,赵匡胤希望借着北征的机会,灭掉北汉,实现全国统一的愿望。公元976年八月,他以党进、潘美、杨光义为先锋大将军,兵分三路北上,到十月底,赵匡胤的部队就已经攻到了北汉首都太原城北。眼看北汉就要覆灭,中国统一大业完成在即,赵匡胤却忽然暴毙身亡,关于他死亡的原因,在史册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只是说他死时五十岁,于万岁殿逝去。作为北宋的开国皇帝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去,不能不说是北宋的一大疑案。于是,关于赵匡胤死亡的版本便有了许多的说法,其中最为流传,也是最为靠谱的一个便是“斧声烛影”的传说。不过这个版本也有几个不同的说法。据传当夜天气不错,满天星斗,赵匡胤便找来他的弟弟赵光义喝酒谈心。不料酒喝到一半,突然狂风四起,突降冰雹,赵匡胤和张光义便将酒席搬进屋子里继续进行。当时侍从都在门外等候,屋子里一直亮着烛光,后来侍从们看到烛光下有闪烁的身影,还有斧头砸在地板上的声音。等到过了片刻,又听到了赵匡胤的呼噜声,等到五更时分,便没了声息,赵光义走出,突然宣布,赵匡胤去世了。另外一个说法便是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已久,一日,赵匡胤病重,赵光义晚上去探望的时候,赵匡胤正昏睡不醒,赵光义便起了色心,调戏起了花蕊夫人,结果惊醒了赵匡胤,盛怒之下,他拿起斧头要去杀赵光义,不过力不从心,反而被赵光义杀死,夺了江山。最为贴近真实的一种说法即赵匡胤被赵光义下毒杀害。兄弟二人在从陈桥兵变开始,到创立北宋,一直是互相帮助,作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赵光义一直希望在赵匡胤死后,能继承皇位。但赵匡胤并没有传位给他的意思,反而想传给自己的儿子德芳,于是赵光义就趁赵匡胤出兵北汉的时机,下毒杀害,夺取了皇位。还有一种说法则为赵光义平反,当时赵匡胤在世时,就已经按照母亲的吩咐,决定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而且他还将诏书放于密室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如果是这样,那赵光义根本没必要杀死赵匡胤,赵匡胤应当是因病猝死的。这种说法有明显的偏袒意味,很可能史官按照赵光义的意思填写,其实若从情理上来说,赵匡胤被杀的可能性更大。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已经有了儿孙,按照中国传统的皇位继承习惯,没有传弟不传子的理由。就算赵光义劳苦功高,但在赵氏族中功高者远不止他一人,而且赵匡胤死时不过五十岁,死前夕还在指挥北征北汉的事,身体丝毫不见有不舒服的征兆,关于赵匡胤的身体状况也没有正式的史料记载,猝死一说难以让人信服。“斧声烛影”这个故事有着诸多的疑点,赵光义虽然是赵匡胤的弟弟,但自古君臣有别,赵匡胤是否愿意将他留在宫中过夜值得推敲。故事中谈及的斧声,其实就是一柄杖头饰有玉片的金权杖发出的声音,这个东西难以杀人,最大的可能,还是赵匡胤被打算篡位的赵光义毒杀了。(本章完)第40章 皇帝之死5第五章皇帝之死5唯一被老婆气死的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一生雄才伟略,功绩显赫,却偏偏在最后被自己出轨的老婆气死,英雄迟暮,结局总忍不住让人叹息。说起拓跋宏来,他也算是吃尽苦头,才登上帝位的,皇室中的帝位争夺战十分激烈,虽然拓跋宏最终坐到了龙椅上,但他却还要听命于当时的冯太后,冯太后为人雷利,对权力把持的十分严苛。在冯太后掌权的那些年里,北魏此处安插了她的党羽,而且国计民生也都是冯太后一个人说了算。不过冯太后管理井井有条,对北魏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长远的影响,也为拓跋宏日后管理北魏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在拓跋宏长大成人后,冯太后为他娶了皇后,便是冯太后的侄女冯媛。拓跋宏与冯媛一开始的感情很好,但冯媛自己却不知道珍惜,毁灭了这段感情。说起缘由,要说太和十四年九月(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后,拓跋宏掌握大权,他当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北魏再次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之上。不但开始迁都,将北魏的首都从平城迁往中原洛阳,为了能够顺利迁都,拓跋宏决定御驾亲征,荡平南齐,统一中国。御驾亲征自然要带着大军和满朝文武了,于是,浩浩荡荡的三十万大军便向洛阳开拔。等到了洛阳,大臣们想回也回不去了,只得留下中原,拓跋宏顺利迁都。迁都后,他又推行汉化改造,不但衣食住行上全部汉化,语言也要学习汉语,但冯媛却不肯这样做,她坚决不说汉语。这件事情,让拓跋宏十分恼火,经过几次沟通无效后,他便于太和二十年七月,废掉冯媛的后位,降为庶人,再瑶光寺养老。废掉皇后后,拓跋宏很快又选出了新的皇后便是与冯媛同父异母的姐姐冯润。冯润小名妙莲,当年是和冯媛一起进宫服侍拓跋宏的,之所以她当日没有成为皇后,只是因为她的母亲不是正房,冯润与拓跋宏的感情非常好,但可惜自身有着一种顽疾,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为了不被传染,拓跋宏也不得不让她远离皇宫。废掉冯媛后,拓跋宏一直对冯润念念不忘,正巧冯润的皮肤病被调理的差不多了,拓跋宏便将她接进了皇宫。冯润早年虽是善解人意,知书达理,但时光无情,她离开皇宫这几年,拓跋宏并不了解她的变化。冯润回宫后,看到当日只对自己一往情深的拓跋宏后宫多了许多宠妃,自然无法忍受,她设计除去了拓跋宏身边的妃子,让拓跋宏专心致志的只宠幸自己。可是拓跋宏志在大业,很少有时间陪冯润,时间一长,冯润便寂寞难耐,她开始寻觅合适的情郎,先是找到了一个假太监高菩萨,二人勾搭成奸后,冯润又四处拉帮结派,利用手里的权力四处为自己寻觅更好的情人。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冯润还要帮自己人做坏事,他的弟弟北平公冯夙一直垂涎于拓跋宏的六妹彭城公主,冯润便自作主张让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彭城公主不从,便逃离洛阳,去向前方作战的拓跋宏告状。听到自己的皇后如此胡作非为,拓跋宏自然是非常生气。正巧那时他因为劳累过度,早已疾病缠身,冯润的事情更让他病情加重。班师回朝后,拓跋宏便处置了冯润,将其关押起来。一直到几年之后,拓跋宏因为久病未愈,即将离世之前,才下令将冯润赐死。不过拓跋宏十分念旧情,让她仍以皇后身份厚葬,不要败坏了冯家的名声。可以说从某种角度来讲,拓跋宏的早逝,与冯润的胡作非为有着一定的关系,正是冯润的胡闹,才使得拓跋宏心情郁结,疾病恶化,最终病逝。(本章完)第41章 皇帝之死6第五章皇帝之死6明末后宫三大悬案“明宫三案”悬而未解,成为历史上的疑案,所谓“明宫三案”就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梃击案”的“梃”就是木棍,“梃击”就是以木棍打人,这个案子之所以能成为明末的疑案,记入史册,是因为打的这个人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太子,他就是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之一。朱常洛的母亲是名宫女,万历皇帝并不喜欢她,所以,朱常洛也得不到万历的喜爱,虽然他比朱常洵年长,理应被立为太子,但因为朱常洵是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所生,万历想将朱常洵立为太子,不过怕违反祖制,又受到朝臣的反对。万历皇帝便迟迟19年,没有立太子。在群臣的压力下,朱常洛直到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19岁才被立为太子,但他依然处在阴影之中,怕被万历罢免。就这样战战兢兢生活着的朱常洛,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日,经历了“梃击案”,这一年太子朱常洛33岁。那天傍晚,蓟州男子张差,手拿枣木棍,从东华门直奔内廷,打伤守门的太监,闯入太子居住的寝宫,直到前殿才被捉下。后来万历命人审理此案,张差居然供出,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和刘成命令他去打太子的。案情一下子便牵扯到了郑贵妃,为求自保,郑贵妃找到皇太子朱常洛,号啕大哭,请求太子宽恕。看在郑贵妃是自己父亲的宠妃,朱常洛没敢深究,不过是把张差处死,两个太监庞保和刘成在内廷秘密打死,将此事草草了解算罢。案子虽然解了,好像是皇帝的家事,但实质上是国事,反映出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到底这攻击太子的人从何而来,是否真的就是郑贵妃派的人,谁也说不清楚。这件事情始终疑云重重,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梃击案”之后,又发生了“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病死。太子朱常洛终于继位,他改国号为泰昌,减轻赋税,大赦天下,还为军队补发资金,一时之间,朝野感动。本以为新皇帝还会有大作为,但没想到朱常洛才登基十天,便一病不起了。朱常洛病重,御医为他多次诊断,却没有起色。据说朱常洛得的是急性肠胃炎,一天要腹泻好几十次,后来,鸿胪寺的正卿李可灼自称有仙丹妙药,朱常洛就派人将他叫到宫里。李可灼诊断了一番,就给朱常洛吃了一颗红丸,此丸药据说是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李可灼的心头最爱。这番话听起来有些虚假,但吃过红丸的朱常洛,病情的确是有所好转了。于是,为了巩固,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又吃了一颗红丸,结果第二天就死掉了。继位一个月的朱常洛因为吃了两颗药丸,莫名其妙地死掉了,死因一时之间扑朔迷离,这个因“红丸”引发的宫廷案件,史称“红丸案”。朱常洛的突然驾崩引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吃红丸死的,有人说是劳累过度死的,还有人说是纵欲过度死的,总之争争吵吵,一直争吵了八年,成为了明朝的第二大后宫疑案。泰昌帝死后,尸骨未寒,又发生“移宫案”。朱常洛死后,长子朱由校继位,那年他16岁。所谓“移宫”,便是从一个宫殿搬到另一个宫殿,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分为“避宫”、“移宫”。“避宫”是朱由校为了夺回皇权,与西李进行的一场争夺住所大战,朱常洛有“东李”、“西李”两位选侍,朱由校托付给西李选侍照管,西李为了控制朱由校,要求他与自己同居一宫。但朱由校不同意,这才有了后面的“避宫”、“移宫”之说。“明宫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牵涉到了万历、泰昌、天启三代皇帝,是宫廷斗争引发的朝堂之争,这三件案子加速了宦官专权,还成为党争题目,令整个大明朝廷乌烟瘴气,一步步走向坟墓深处。(本章完)第42章 皇帝之死7第五章皇帝之死7藏私房钱而丢掉性命的皇帝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7岁受遗命继承皇位。即位初年,崇祯帝为了减省国库的开支,便下令大幅度的裁撤边防驿站、免官税。他带领着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勤俭节约的大运动。作为倡导人和带领人,崇祯皇帝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衣服破了舍不得换新的,让宫女缝补一下接着穿。以至于有一天他在听讲官讲书时,觉得内衣的袖子破损不堪,有损颜面,便不得不时不时地要将袖子塞回去掩饰一下。皇帝一般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喝的琼浆玉液,崇祯皇帝却是家常便饭,十分简朴。但就是这样一位事事从简的皇帝,私藏的小金库书目却是非常的惊人。甲申年正月(1644年1月),李自成起兵后,在西安建立了政权,随后便有无数百姓蜂拥而至投靠他,不多时便召集了百万人马。李自成带着这百万大军贡献了平阳和太原后进逼北京。面对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崇祯皇帝慌了手脚,他当时赶忙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商量如何将关外的吴三桂调入关内。当时面对崇祯的恐慌,吴襄先给他算了一笔军费账:如果要调吴三桂入京来保卫京城安全,就需要一百万两白银作为军费。但国库空虚,账面上显示的银子只有区区四十万两,远远低于需求。所以,他恳请崇祯慷慨解囊,将自己的小金库拿出部分银子,当做军费,以解燃眉之急。但令所有大臣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居然拒绝了这个请求,他宁愿将自己的私房钱藏起来,也不愿意拿出来去做着护国护家的大事。当时,满朝文武全都上疏恳求,希望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银内帑以充军饷。但崇祯却向大臣们哭穷到:“内帑业已用尽。”皇银内帑,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钱,对于节俭的崇祯皇帝来说,让他拿出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银子来当做军饷,无异于剜他的肉,喝他的血。军饷迫在眉睫,但国库没钱,崇祯又不愿意自己掏钱,在这个六十万两白银的偌大资金缺口上,崇祯动起了歪脑筋,他想让大臣们出这笔钱。吝啬如铁公鸡的崇祯打算号召大臣们为这次战役募捐,崇祯虽然小气,但脑子还不算笨,他知道自己都舍不得出钱,让手下人出钱就更难了,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决定率先做好榜样。于是,他派了太监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国丈嘉定伯周奎,让他捐十万两白银,好歹表示皇室出钱了。却没想到,这位岳父看到女婿的危难,却也不肯伸出援手,声称自己没有钱,两厢僵持不下,最后还是太监徐高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一个太监都明白朝廷危难近在眼前,作为皇帝的岳父应当勇敢承担起责任来,这不但是为了皇帝解围,也是为了天下大事,一旦起义军攻入,即便有再多的银两,也是于事无补,还不是会落入起义军的腰包。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周奎无奈之下只好答应拿出一万两银子,万事开头难,既然有人开了头,那接下去就好办了。看到皇帝的老丈人都捐钱了,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不掏腰包了,于是各家都拿出几百几千两来用做军饷。不过,虽然这军饷东拼西凑的凑了一些,但吴三桂却迟迟没有来解救崇祯,反而做了清廷的内应,令大明王朝颠覆于一夜之间。当然这都是后话,单说这崇祯皇帝失去江山,逃入民间后,李自成攻占了北京,他从崇祯皇帝的宫内搜出了许多白银。这些白银的具体数额在工部员外郎的官衔管理节慎库的赵士锦的《甲申纪事》一书中曾有提到过:“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为了节省着一百五十万白银而丢掉了无法用银子估计的江山,崇祯皇帝连着一笔简单的账都算不过来。甚至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还对着文武百官感伤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想不通为何自己对待旁人也不算薄情,却笼络不到人心,或许从他藏私房钱这件事情就可以窥得一二吧。(本章完)第43章 皇帝之死8第五章皇帝之死8光绪死因之谜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突然“驾崩”于北京中南海,死时年仅次38岁。11月15日,掌控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皇帝和太后一前一后死亡,相隔不到20小时,轰动北京,震动中国。光绪皇帝的死亡很不寻常,他年仅38岁,正当盛年,虽然从小身体羸弱,但并无生命之忧。最让人们感到疑惑的是,光绪恰恰死在慈禧死的前一天,这惊人的巧合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慈禧从中作梗。之前因为“戊戌变法”而逃亡到海外的保皇党,一边为光绪吊丧,一边大肆声讨慈禧太后与袁世凯,指责他们是谋害光绪的主犯;国内众人也狐疑满腹,流言纷纷。光绪皇帝的死引起许多猜测,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关于光绪帝的死因,历史上有许多不同说法,但大都与慈禧太后有关:说法之一:慈禧知道将不久于人世,害怕自己死后光绪皇帝重新掌权,推翻自己的历史,于是派人毒死了光绪帝。这是最常见也是后人最认可的一种说法。据传清末名医屈桂庭多次给光绪帝看病,他在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根据这种说法,光绪是被毒死的,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太后,她掌控政权,又严密控制光绪帝,为保政权最可能下毒。说法之二:袁世凯曾在戊戌变法中出卖光绪帝,他怕慈禧死后,光绪报复自已,于是通过太监用剧毒药物害死了光绪帝。据末代皇帝溥仪回忆:“我亲耳听到一个侍候光绪帝的老太监讲:‘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送的。’”说法之三:太监李莲英胡作非为,罪恶滔天,在得悉光绪帝的日记中载有西太后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的消息后,与慈禧一起毒害了光绪。说法之四:光绪帝体质虚弱,据医学专家根据光绪帝生前的病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中医学理论,推断光绪帝是因为严重肺结核病加上其他并发症而死的。说法之五:光绪帝从小身体虚弱,而且有严重的肾亏,他从几岁起就受慈禧的压制,长期生活在紧张之中,又遭受一连串的挫折和打击,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引起一系列呼吸道、消化道、等并发病症,最后病亡。然而,猜疑归猜疑,流言归流言,谁也无法提供光绪被害的确凿证据,究竟哪一个说法更接近于事实呢?光绪帝的确切死因到底是什么?史学界关于光绪死因的辩论从未停止,怀疑谋杀说和正常死亡说几经交锋,却一直没能形成学术定论。因此,光绪的死因似乎成为历史上一个无法破解之谜。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进展,光绪帝死因终于在他死后百年之际得到破解。科学家通过提炼光绪帝头发中的元素含量,经过科学测算,发现他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后来,又按照规范的法医检验要求和方法,提取了光绪遗骨及衣物样品测试,结果肩胛骨、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内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再对光绪棺椁内、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最后他们得出结论:光绪头发上的高含量砷并非为慢性中毒自然代谢产生,而是来自于外部沾染;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尸体的胃腹部,尸体腐败过程进行再分布,侵蚀了遗骨、头发和衣物。而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因此,专家认为,光绪帝是死于砒霜中毒。可以肯定的是,光绪帝是被下毒谋杀的,那么谋害他的最大犯罪嫌疑人就是慈禧。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积怨太久,仇恨太深,早已到了势不两立,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地步。慈禧曾多次想害死光绪帝,慈禧极为害怕自己死后,光绪报复她,让她死后不得安宁、死不瞑目,所以她可能预先设计毒死了光绪。光绪帝在死亡前一天,向全国发布诏令,命令各地总督巡抚寻找名医名方,推荐进京,为皇帝治病。这件事起码说明了两点,一是皇帝这时非常清醒,不像一个意识模糊、即将升天的人;二是皇帝对治好自己的病充满信心。但是就在第二天皇帝就突然死了,令人感到奇怪。更让人奇怪的是,就在同一天,清朝廷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两道诏令。第一道:命醇亲王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疏房读书。第二道:授溥仪之父载沣为摄政王。光绪帝早已无权力,不可能任命自己的接班人,那么最有可能下这道命令的人就是慈禧。慈禧一定,要光绪帝死在她之前。果然,诏令下达第二天,光绪驾崩。第三天,慈禧也驾鹤西去了。当然,这只是光绪中毒最大的可能性,下毒之人或许也永远不能确定,因为一切关键人物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谋害光绪帝阴谋一定与慈禧有关,最大罪嫌疑人也是慈禧。(本章完)第44章 龙椅上的奇闻1第六章龙椅上的奇闻1不当帝王当和尚的闹剧不当帝王当和尚,听起来有些不可理喻,但中国历史还的确就是有这么几位皇帝,脱下龙袍,换上僧袍,走下殿堂,走进庙宇。身为一国之主,先后几次舍身佛寺为奴,再由臣僚用高价“赎”出。这种咄咄怪事的主角,乃是梁武帝萧衍。萧衍,兰陵(今常州西北)人,501年发兵攻入建康(今南京),灭齐建立梁朝。他原来信奉道教,但称帝三年后,便下诏宣布自己舍道事佛。他广建佛寺,仅京城建康一处,寺院就多达500余所,僧尼10万余人。他本人也被称为“皇帝菩萨”。由于他的倡导,汉地僧尼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几次北伐失败后,为博取美名,他曾多次出家当和尚,只是他当和尚纯粹是作秀,并非真的皈依佛门。527年,萧衍到当时建康最大的、僧侣有数千人的同泰寺进香,忽然脱下龙袍,当起了和尚,说是舍身佛寺,为国家祈福。不过,三天后,他又灰溜溜地回去了。此后不到两年,萧衍第二次舍身同泰寺。他对大臣们的哀求置若罔闻。两个多月后,大臣们终于明白皇帝的心意:给同泰寺捐钱。于是,大臣在捐钱一亿万后,才把他“赎”了出来。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