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华奇书全集》TXT-4

作者:洪应明 字数:6475 更新:2023-10-08 23:08:28

随缘素位 无入不得经文概述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现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前期,关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学术界争论较大。韩非认为是老聃,司马迁指出也可能是太史儋,但后来很少有人从后说。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就是老聃。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此外,还有许多版本流传 。据统计,石刻14种,以唐太宗时虞世南校写的石刻《老子》为最古,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次之。唐写本《老子》残卷,散见于各地保存的敦煌经卷中,为数颇多。木刻以宋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为早,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有影印本。明《正统道藏》搜集《道德经》本文及汉、魏、唐、宋、金、元、明注本,总计有41种之多。历代解老、释老者不下千百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战国末的韩非《解老》、《喻老》;汉代河上公《老子章句》;魏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何晏《老子道德论》;唐代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宋代道士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王安石《老子注》(已佚);明代焦竑《老子翼》;清代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近现代有朱谦之《老子校释》、高亨《老子正诂》、任继愈《老子今译》等。《老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它为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和儒家对立的道家学派。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作者简介:老 子  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考证关于老子的姓字,历来说法不一。《庄子》称他为老聃,书中的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都把老子视为前辈,这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笔下的老子。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中《曾子问》篇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代的知礼守礼的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体上把老子描写为道家,其中搀入老莱子和太史儋两个名字。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为聃,故称老聃。但其他一些学者对《老子》一书是否为老聃所作也有疑问。当今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老子其人可能生活于春秋末年,《老子》一书却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探讨老子哲学,只能以《老子》一书为依据。  哲学思想:道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①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②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③道是无。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无”。  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认识论  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他还宣扬“涤除玄览”的直观方法,教人们洗心内照。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  社会历史观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以“道”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对于历代的思想家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战国末年的韩非,利用并改造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认为“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法则。战国时期形成到汉初盛行的道家学派的黄老之学,也利用老子的“道”缔造自己的学说体系。将“道”和法家思想直接联系起来。导源于老子的黄老自然主义对无神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汉唯物主义者王充著《论衡》,亦取道家自然之说。  东汉时,道教形成,五斗米道规定信徒诵习《老子》五千文。道教发挥《老子》原有长生久视之说,河上公《老子章句》着重宣扬“自然长生之道”。《老子想尔注》亦言“不知长生之道,身皆尸行耳”。练形长生,成为道教哲学的中心思想。魏晋玄学盛行时,《老子》为三玄之一,何晏作《道德论》,王弼撰《老子注》,发挥唯心主义本体论。  魏晋以后,引道入儒,儒、道合流,老子思想对后世儒家特别是革新派改良派如王安石、魏源、严复等产生一定影响。2000多年来,对老子哲学历代有各种各样的解说和注评,有的接近原著本义,有的不拘原著,肆意发挥。老子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它在哲学、政治、人生诸方面,都曾发生过积极的或消极的重大影响。  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道 德 经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第五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八章第五十九章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第六十七章第六十八章第六十九章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三章第七十四章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