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醒狮-11

作者:郑其葆 字数:27504 更新:2023-10-08 23:07:02

李大钊伫立在窗口思索着。  苏俄十月劳工革命胜利地夺取了政权的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李大钊经常沉浸在对苏俄十月劳工革命的思索里,他大量地翻阅中文的和外文的各种各样反映苏俄十月劳工革命的文章和书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而且,他还结合苏俄十月劳工革命胜利的实际,又对照着反复学习了从日本带回来的那本辛德秋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他感受到了卡尔·马克思这个大胡子德国犹太人和他的朋友恩格士一起创立的关于劳工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确实是劳工群众摆脱奴隶枷锁,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真理之说。苏俄十月劳工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知灼见的明证。尽管马客士主义学说的实现,普天下劳工大众自身彻底解放,可能还是遥远的,还要历经无数次的风风雨雨,历经无数次的千回百折,甚至还要反反复复,但方向和路标已经出来了,曙光已经在地平线上隐约闪现。这就是希望!有希望就定会有未来!  李大钊越思索,心中越觉得豁亮。对苏俄十月劳工革命,他已经从浮浅的了解,进入到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了。他决定把自己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感受写出来,写成文章发表,和社会一起来商讨。  《法俄革命之比较》是他计划中的第一篇。  空中,一片灰白色的云块飘来,遮掩住了皎洁的明月,天地间立时也黯淡了下来。但很快,明月又冲出了云块的包围,原又露出了自己皎洁清亮的玉面。云块如像被战败了似的,很快地消散开来,逝没了,把蔚蓝色的夜空原又交还给了明月。明月银辉灿灿,闪闪烁烁,天地间原又是一片晶莹通亮。  李大钊心中也是一片通亮。  轻盈的脚步声传来。  不用回头看,李大钊知道,是夫人纫兰。  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和李大钊同乡,也是在广阔的冀东平原上,用渤海的海水养大的。她是一个苦家子出身,善良、贤慧、文静、柔顺,而又不失刚强。她比李大钊大,大六岁,与李大钊成亲后,她一直以姐姐待弟弟一样关心、体贴着李大钊;操持家务,督促着李大钊读书学习。李大钊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又无兄弟姐妹,从小就被垂老的祖父李汝珍抚养着。祖父对大钊十分宠爱,管教也十分严厉。赵纫兰是老人的好帮手,深得老人喜欢。老人病故后,夫人赵纫兰就成了一家之主。李大钊从小就喜欢读书,勤学好钻,善于思索。他目睹清王朝的腐败,目睹袁大头的倒行逆施,目睹劳苦民众在封建主义和军阀的专制统治下的悲惨遭遇,立志要为中华神州的新生奋战不息。纫兰夫人非常了解丈夫的心志,她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不管家里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她都默默地自己承担起来。每次李大钊辞家远行时,她都暗自把伤情的泪水强压在心底,嘱咐丈夫多保重自己。就那一年李大钊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辞别夫人纫兰以及爱儿葆华、爱女星华,东渡前往日本求学时,纫兰夫人也只是强忍着泪水,说了一句话:  “你就放心地去吧!家里面有我呢!……”  十多年来,纫兰夫人一直就这样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和一颗刚强的心,把这个苦难的家承担了起来,为李大钊解除了不少后顾之忧。  对李大钊寻求真理的活动、刻苦的学习和研究,纫兰夫人不仅从各方面予以支持,而且还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这已经成为习惯了,每当李大钊在书斋里看书、写文章、思考什么问题到深夜时,纫兰夫人在那边房子把葆华、星华安顿睡好后,就开始给丈夫做一点简单的夜宵,再泡上一杯香喷喷的热茶,送过来,就像是今天晚上这样。  纫兰夫人把点心和香茶放在书案上,又轻轻走到窗口来,站在李大钊身后,给李大钊加拨了小件衣服,轻声说:  “夜晚风大,小心受凉!”  李大钊转过身来,看着未到中年,却已经是满脸皱纹,显得很是苍老的夫人,充满了感激之情,而同时又有些伤感,把夫人一把搂在了胸前,轻声地,有些哽咽地说:  “纫兰,让你受累了!太苦了你了……”  纫兰夫人轻轻摇摇头:“快别这样说!”完后,又催促道:“快去喝点,吃点!不要又放凉了!”  “好!”李大钊点点,坐到了书案前去喝茶、吃点心。  那边房子传来了两个小家伙翻身、说梦话的声音,尤其是星华,可能做什么恶梦了,大声喊叫了几声。  纫兰夫人笑了笑:“我过去看看!”  说完,就过去了。  李大钊吃了点东西,喝了几口热茶,思路又回到了眼前书案上的文稿上。他的脑海里又浮现起各种报刊书籍里所描绘的苏俄十月劳工革命胜利后的情景以及中国和外国对苏俄十月劳工革命的各种不同的态度和议论,他思索了一下,提笔写道——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新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  ……  二  《法俄革命之比较》一文写完后,李大钊准备送到《言治》季刊上去发表。和每一次写完一篇文章一样,他准备先放上一天,然后再仔细地看一看,修改修改,最后认真地誊写上一遍,再送去发表。  他干什么都总是这样一丝不苟的。  文章第二天被放了一天。第三天,正好是个休息日,李大钊没去学校,就在家里修改和誊写那篇文章。  利用了一个上午,李大钊把文稿又仔细地看了两遍,认真地作了一些修改,然后誊写了出来,中午一过,他给纫兰夫人说了一下,就拿上誊好的文稿到《言治》季刊编辑部去了。  李大钊走后,赵纫兰安顿好让葆华、星华读书、写字,就里里外外收拾了一下房子,又把院子扫了一扫,又洗了几件衣服,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又开始拉风箱、捅炉子准备晚饭。  有人在轻轻地敲院子的门。  “星华,去看看,是谁来了?”赵纫兰一边一手拉着风箱,一手用铁条捅着炉子,一边朝屋子里喊了一声。  “哎!”小星华一边答应着,一边蹦蹦跳跳地从屋子里跑出来,去开院子门。  门打开一看,门外有三个人:是来过他们家的杨昌济杨怀中杨伯伯和邓仲澥哥哥,还有一个不认识的哥哥。  杨昌济杨伯伯是和爸爸一起在北大工作的,是教伦理学和伦理学史的教授,经常来家里和爸爸讨论一些她小星华根本听不懂的关于新旧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邓仲澥哥哥是和赵瑞芝、许德珩、张国焘、高尚德几个哥哥、姐姐一起经常来的,是来向爸爸请教什么打倒孔家店和关于苏俄劳工革命方面的问题的。这杨伯伯和邓哥哥,小星华都认识。另外那个哥哥,身穿长布衫,高高的个子,宽宽的额头,炯炯有神的眼睛,梳着个中间开缝的分头,她小星华从来没有见过。  “妈,”小星华连蹦带跳地朝赵纫兰跑去,“是杨伯伯他们来了。”  “哪个杨伯伯?”赵纫兰一边拉着风箱,弯腰捆着炉子,一边问道。  “就是那个‘打——板——子——伯伯’。”小星华回答说,而且还调皮地故意拿腔作调地学着杨昌济教授,用湖南话把“打板子”三个字拖得长长的。  杨昌济教授每次来李大钊主任家,总是抚摸着小葆华、小星华的头,拖着长调子说:“不好好读书、写字,伯伯就要打——板——子——喽!”由此,小兄妹俩就把杨昌济教授称之为“打——板——子——伯伯”。甚至有时候当面都调皮地这样叫杨教授。  “对,打——板——子——伯伯。”杨昌济教授哈哈笑着,走进了院子。  “噢,杨教授。”赵纫兰让小星华代替自己拉风箱,忙站起身来,招呼杨昌济。  杨昌济问:“李主任在吗?”  赵纫兰回答说:“去《言治》编辑部了。他新写了一篇文章,给送去了。快回来了。”  杨昌济向赵纫兰介绍邓仲澥:“认识吧?这是李主任的学生,叫……”  杨教授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那边正用两只小手用劲拉风箱的小星华,大声地顽皮地把下面的话接了过去:  “叫邓仲澥。邓仲澥哥哥,我们早就认识了!”  纫兰夫人笑着瞪了顽皮的小女儿一眼:“大人说话,小孩子不准随便插嘴!”  “本来嘛!邓仲澥哥哥,你说是不?我们早都已经认识了吧?”  邓仲澥点点头:“是的,我们早都已经认识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呢!是吧?”  小星华点点头:“嗯。”  “那我呢?”那个小星华未曾见过的高个子的哥哥朝小星华笑着问,“我们是不是好朋友?”  小星华抬头望着:“我还不认识你呢!”  大家都笑了起来。  那个身穿长布衫的高个子转身,上前,对纫兰夫人自我介绍地说:  “学生毛泽东,字润之,刚从湖南长沙来。”  杨昌济补充介绍道:“是我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时的学生。”  赵纫兰笑着点点头:“知道。经常听守常提起过。都请屋里坐吧!守常马上就回来了。”  纫兰夫人把杨昌济、邓仲澥、毛泽东让进到了李大钊的书斋里,请各位落座后,又各给端来了一杯茶:  “你们都请喝茶,都坐着先等一会儿。他马上就回来了。实在对不起,我还有点事……”  杨昌济说:“夫人匆需客气!夫人请去忙吧!”  “好,那你们都先坐着等等!”  纫兰夫人很谦意地笑笑,出去了。  毛泽东打量了一下书斋,这是一间很朴实的书斋:不很大的房间,一张陈旧的书案,一把已经有些破损的藤椅。在书案和藤椅对着的正面墙壁上,挂着一幅足以表达书斋主人心志的、以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写成的、笔法龙飞凤舞、笔锋遒劲有力的对子大条幅。除此而外,再就是一个旧茶几,几个旧沙发,再就是靠墙立着几个被各种书籍和各类报刊杂志塞得满满的简陋的书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代与陈独秀齐名、同为学界巨匠、一代先哲的李大钊,就在这样一间简陋的小书斋里,为中华有识有志之士点燃着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明灯!还有,刚才他进门时,也没有想到,在老槐树下,那一手拉着风箱、一手用铁条捅着炉子、身上是一身乡下村妇打扮的妇人,竟就是在外界社会上广为誉称美谈为中华女性贤淑美德典型的李大钊教授的夫人赵纫兰!  啊,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这位忧国忧民的学师先哲为国家和民族的一片赤子之心呢?  从湘江河畔来的毛泽东不胜感慨。  正这时,外面传来了小星华脆亮的喊叫声:“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爸爸,那个‘打——板——子——伯伯’杨伯伯来了,他们都正在书房里等着你呢!”  “噢?”他们听见李大钊主任一边向书斋走来,一边笑着向小女儿逗趣地问道:“今天,杨伯伯没有说打你板——子——吗?”  “没有。杨伯伯说。只要我好好读书、写字,杨伯伯就不打我板——子——。”  三  李大钊走进书斋。  杨昌济、邓仲澥、毛泽东站起相迎。  “你们来了?”李大钊热情地招呼道,“坐,你们都请坐!都请喝茶!”  “李主任,”杨昌济向李大钊介绍毛泽东,“这就是我前些日子向你提到的我在长沙的那个学生。”  “李主任好?”毛泽东向李大钊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自我介绍道,“学生毛泽东,字润之”。  “杨教授向我介绍过你了。”李大钊点点头,“润之同学,请坐!”又向杨昌济和邓仲澥说:“都快请坐!你们都快请坐!”  四人都各自落座。  纫兰夫人给李大钊端来了茶,又给杨昌济三人的茶杯里续上了茶水。  “喝茶!都请喝茶!”李大钊再次让茶。  杨昌济喝了一口茶,说:“润之同学是今天早上到的,一到就急不可待地让我带上来见你。”  李大钊很理解地笑笑。  毛泽东诚挚地说:“润之这次来北京,就是想在北大这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陈独秀学长和您的身边,亲身深切感受一下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和各种新的思潮,想能学得一点东西,回去后,能对我们湖南的新文化运动有所促进。”  李大钊很赞赏地望着毛泽东:“你的情况,杨昌济教授已经对我详细介绍过了,你在湖南搞得还是很不错的。你在哲学教本上所写下的那‘吾国三纲者必去,而与宗教、资本家、君主国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的旁批,不是曾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生中广为传颂吗?”  毛泽东不好意思地笑笑:“李主任过誉了。那是学生在听课时一时兴起,胡乱批下的一点浅见而已。”  李大钊笑笑:“不,批得很有见地,也很深刻。当然,这仅仅是你的读书之感。听杨教授讲,你读书很是用心,对所读之书善思善钻,能深入分析,尤其敢于批判,这就很好。这是一种学习上的求实精神。很难能可贵!”  接着,李大钊还高度赞赏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创办工农夜校的事和“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的事。  去年暑假,毛泽东和几个同学一起,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步行一千多里路,考察了湖南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广大乡村,回来后,又考察了一些工厂,深感广大劳工劳农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禁锢下,缺少文化,便以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教育研究部的名义,创办了一个工农夜校。  也是在去年,毛泽东为了征求和聚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效力于国家与社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以“二十八画生”名义,写下了大约三百字的征友启事,首句为“嘤鸣求友”,尾署为“二十八画生启事”,言之“二十八画生要求和有爱国热情的青年做朋友,邀请能耐艰苦、有为国家与民族牺牲决心的志士与其联络”。信封上特地醒目地注明:“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后来,这个启事被张贴在长沙的各个城门口,也被登载在报纸上,毛泽东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奋发有为的血性青年,指点江山于湘江畔中流橘子洲,激扬文字于岳麓山枫林爱晚亭。  “二十八画”正是“毛泽东”三个字的笔划总数。  这些情况,李大钊主任也都是从杨怀中杨昌济教授那里得知的。  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很高的评价,使毛泽东感到很振奋,但同时也有点不大好意思,毛泽东脸红红地对李大钊说:  “这些也都是学生一时冲动所为。这次来北京,学生一定要向李主任、陈独秀学长及其他学师们虚心请教,向北京的学友们虚心学习,恳望李主任对润之能不吝赐教为盼。”  李大钊笑着说:“吝赐两字言重。学习是双方的。守常愿与润之同学一起相学相长。”  杨昌济感慨地说:“李主任过谦了。润之同学乃一习业中的学生,怎可能与李主任妄言相学两字呢?”  李大钊笑笑:“孔丘不是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吗?我们打倒孔家店,指的是要催毁其封建专制主义和那旧的害人的纲常之说,并非是要把他孔老二一棒子彻底打死,他的许多说得很有道理的话,我们还是要认真地去听一听的。怎么,我说的对吧?”  李大钊说完,朗朗笑了起来,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杨昌济也笑着点着头,很表赞同地说道。  “李主任,……”待大家笑声散去,毛泽东轻声叫了李大钊一声。想说什么。  “怎么?”李大钊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略微迟疑了一下,说:“学生这次来北京学习,学生想一边学习,一边能找点什么事情干干,这样从经济上能补贴一下,学生希望李主任给予鼎立相助。”  “噢,这个,杨教授也已经给我说过了,我也已经安排好了,你就到我那里当一名图书馆助理员吧?愿意干吗?”  毛泽东高兴地二一适连声地说:“愿意干!愿意干!谢谢李主任!谢谢李主任!”  “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不复杂。也不是很忙,只是协助地接待一下学校老师、学生借阅图书,空闲时间比较多,你可以大量地阅读一下各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进行自修学习,从理论上充实和提高一下自己。另外。也可以广泛地接触一些老师、同学,平时也可以经常到他们中间去走走。交换交换学习心得和对局势的看法。最近,许多去巴黎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给他们同学都来了信,都谈了许多很新也很深的感受,你可以找他们去谈一谈。你们湖南那面留法勤工俭学的情况怎么样?我听说也是你在积极组织,好像是已经组织了一批去了。”  毛泽东点点头:“是的,第一批已经去了,人数不多,七八个人。现在我正在着手准备组织第二批。”  李大钊笑着问:“你没打算出去一下吗?”  毛泽东思索了一下,很深沉地说:“能出去一下固然是好,能增长见识,能开阔眼界,尤其是法兰西又是很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和民族,而且在那里还可以较多地了解一些关于苏俄十月劳工革命各方面的情况,这都有助于我们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但是,学生认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还是要以研究本国实际为主。学生想目前还是暂时留在国内,认真深入研究一下我们神州中华过去和现状的实际为好。由此能寻求一条适合我神州中华的救国救民之路。”  李大钊两眼倏然刷地一闪亮,他感觉到杨怀中杨昌济教授的这位高足,确实是一位相当有思想的有为青年。他灼亮而锐利的目光凝视着毛泽东,审视地凝望了一会儿,问毛泽东:  “苏俄十月劳工革命方面的情况,你知道多少,能谈谈吗?”  毛泽东脸一红,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实在惭愧,知道的不多,也只是知道个一鳞半爪。我们那里,不像上海、北京消息这么灵通。我们那儿消息还是比较闭塞。图书馆里,也很少有这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杂志。有些情况还都是从《新青年》上看到的,或者是仲澥他们这一些同学写信去讲述给我们的。”  “有一本书,叫《共产党宣言》,你读过吗?”  毛泽东摇摇头:“没有。不过我听说过。我们那里还没有中文译本。有一次,我在一位老师那里见到过这本书,是英文版的,我看不懂。我想在这里也能学上一点外文,先打下一点基础,回去我再往深里自学,以便以后也能看一点外文书籍。”  李大钊点点头。  毛泽东以一种渴望的目光望着李大钊:“李主任,我正就特别想从苏俄十月劳工革命和《共产党宣言》这两个方面向您请教。”  李大钊笑笑:“我们一起来学习吧!还是我刚才那句话,我们一起来相学相长。”  毛泽东很坦诚地说:“可是,目前,在这两个方面,我还是一无所知的。”  李大钊语重心长地说:“由不知到知,这对你来说,将是一个学习上的飞跃。我经常给仲澥他们这些同学讲,学习,决不可是简单地读读书而已,更主要的,是要用脑子去思索。就像你那样,要善于思索。在思索的同时,各方面的东西,相同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对立的,都要接触一些,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从对比中去寻求真理,这样也才能深入进去。最近,我们学校各派都在积极地准备筹建许多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还准备筹创一些各种类型的月刊杂志。他们就是以各自相异的宗旨,代表着各派观点各自不同的思潮和思想倾向。完后,可以让仲澥同学带你去校园里看看墙上的各种各样的揭帖,可以到各派中去聊一聊,听一听他们各自的看法。噢,对了,听说你在长沙也搞了一个青年社团,以学生和中小学青年教师为骨干成员,名称好像是叫‘新民学会’,听说搞得还是挺不错的,特别在声援瑞芝同学抗婚上起了很大作用,是吧?怎么样?能说说你们的那个‘新民学会’的情况吗?”  毛泽东点点头,介绍说:“我们的这个青年社团是在‘嘤鸣求友’的基础上扩大而建立起来的,之所以起名为‘新民学会’,是源自于‘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的意思。我们这个学会是‘以砥砺品行,研究学术,讨论时事,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为宗旨,要求每个入会的会员必须是心意诚恳,人格光明,思想向上。愿意献身于社会的有志青年。”  李大钊说:“那你们这个‘新民学会’和我们这里的‘少年中国学会’很相似嘛!还在有些方面,和我们这里德珩同学、仲澥同学他们的国民社以及斯年同学、家伦同学他们的新潮社,也都有相近之处。异地志合二不约而同,都想到一块儿去了。看来,咱们神州中华这头沉睡着的雄师,业已该到苏醒的时候了!”  第二十一章  毛泽东带来了赵瑞芝已得到彻底自由的特大喜讯。同学们都向赵瑞芝热烈祝贺。李大钊讲述了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后女性当家做主的情况,使得几位新时代女士激动不已……  一  毛泽东这次来北京,还带来一个令人欢欣的大好消息:孔府孔德仁同意解除赵瑞芝同他儿子——孔府大少爷孔文义的婚姻关系。  这位孔丘孔大圣人第四十六代侄孙,是被迫发表声明,同意解除他儿子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的。  在杨昌济教授写去信之前,毛泽东就已经听说湘水县孔府孔德仁用结婚来给病得奄奄一息的儿子冲喜的事儿了,因为那场办砸了喜事、新娘子新婚之夜从新房出逃,不仅仅在湘水县、湘阳和临近的几个县里,掀起了一阵风波,以至在省城长沙都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了。毛泽东听说以后,对赵家二小姐这样勇敢的抗争精神深为钦佩,极为赞赏。当天晚上,在给工农夜校讲课的时候,他还给听课的劳工劳农学员们专门讲了讲。第二天,在岳麓山下,潆湾寺旁的刘家台子,新民学会会员林彬也就是蔡和森的家里,新民学会例行的学习讨论会上,毛泽东又把赵瑞芝逃婚事件作为中心议题,和其他会员们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一致赞同通过在社会上宣传和给报纸写文章,给予赞扬和声援。毛泽东和蔡和森、何叔衡几个同学,还专门去湘水县作了实地调查,在湘水县街头还作了一次题为《男子女子都是一样的人》的演说。  杨昌济教授去信之后,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商议,决定在继续扩大宣传的同时,再适当地采取一些对那位孔大圣人第四十六代任孙能有一点压力的行动,软硬并举,迫使他同意解除婚约,还赵家二小姐以完全的人身自由。  经过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新民学会会员分成两批,毛泽东、何叔衡带上十几个会员,蔡和森、肖三带上十几个会员,分头前往湘水县和湘阳县,在那两个县的街头上分别组织比上次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三人在湘水县街头的演说更大规模的、为时三天的宣传讲演活动。他们在满街张贴标语、揭帖,在街头、巷口发表演说,痛斥儒家的“三纲”和“忠、孝、节”的封建奴隶道德,痛斥吃人的封建礼教。尤其是,毛泽东带人还专门在孔府孔德仁的大门口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蔡和森带人也特地在赵府赵钦恩的大门口进行宣传。两家人被紧关在冰寒沉重的黑色大铁门里,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那里团团打转,都又急又气,但又都无可奈何。宣传和讲演分别在湘水县和湘阳县搞了三天,孔府的人和赵府的人也都是三天几乎不敢出门。  尤其是孔德仁,不止是像热锅上的蚂蚁,还更像是一只被困在铁笼子里的老狼,两眼闪着森然的凶残骇人的绿光,发辫和胡须都乱蓬蓬的,像发怒的狼的身上的杂毛一样,乱奓着竖着,恶狠狠地龇着牙,咧着嘴,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着,时本时还把手里拿着的一张报纸恶狠狠地甩上几下,嘴里呜呜呜地像狼那样低吼上几声,是在发怒,在示威,也是在凄惨地低声嗥叫,在绝望地呻吟。  他确实是惨了。大儿子孔文义去日本东京治病,病是治好了,但也“治”出了歪道,在那里不知中了什么邪,连着来信要同那位赵家二小姐赵瑞芝彻底解除这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的婚姻,而且一封比一封说得厉害,口气也一封信比一封信显得硬,显得坚决,特别让孔德仁气得七窍生烟的是,那孔文义,那不肖逆子,还在这张报纸上正式登报声明,坚决解除与赵家二小姐的婚姻。还让孔德仁怒不可遏的是,那不肖逆子为了表示他要与赵家二小姐彻底解除婚姻的决然,他竟在最后来的一封信和这张报纸上登的声明,都明确地宣布他已与一东洋女子同居了。信里还随同着寄来一张照片。报纸上刊登的声明旁边,也随同登着这张照片。  逃婚出去,在北京大学上学的赵瑞芝那边呢,不用说了,那赵家二小姐从来就没有承认过自己是孔府的大少奶奶。她能在新婚之夜逃走,她就绝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一直都那么硬。她绝对地是要以硬对硬地抗到底的!这是毫无疑义的!  现在,这长沙又来了这么一伙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学生,很明显的,是冲着他孔德仁来的。那个高个子、留着分头的青年学生,上一次就带着两个同学来过一次,闹腾了一下,走了,这一次又来了,带着更多的同学来了,看样子还要大闹腾一下。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这三面夹击,把个孔德仁打击得蒙头转向,他气急败坏,但又无可奈何,最后,他打发管家去长沙报馆,登报声明同意儿子与赵家二小姐彻底解除婚姻关系。  多少年来,他就干了这么一件聪明事。  因为他也看出来了,这是社会潮流所向,这是大势所趋,想阻挡是阻挡不住的!  孔德仁同意儿子与赵瑞芝彻底解除婚姻关系,这就意味着赵瑞芝彻底地从所有的枷锁和铁链中解脱出来了。  她完全自由了。  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这个消息让人欣喜欲狂的呢?!  这是天大的喜讯!  赵瑞芝高兴,同寝室其他那几个姐妹们,比她赵瑞芝还更高兴。  由陶美玲牵头,漆小玉、林丽萍她们一起吵吵嚷嚷地非得要赵瑞芝破费,办一桌筵席,请她们吃一顿,美美高兴一下,以示庆贺。  赵瑞芝看着实在是拗不过,就笑着答应了。  正这时,张国焘突然跑来,说是有紧急事情,让她们赶快都到教室去一下。  二  赵瑞芝、漆小玉、陶美玲、林丽萍她们刚一走进教室,一阵热烈的掌声爆然而起,把她吓了一大跳。  教室里已有许多同学。课桌都被拼合成了几个大方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色鲜味香的菜肴和美酒。黑板上画着一只快乐的小鸟正在辽阔的长空中展翅飞翔,画的上方醒目地横写着一行遒劲有力的大字:  “热烈庆祝可爱的小鸟又回到了广阔的自由的天地!”  一切都很清楚:赵瑞芝从那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婚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了自由,她本人高兴,那些女同学们高兴,男同学们也是特别地高兴,他们悄悄地精心安排了眼前这欢庆喜宴。  宋维新忙前忙后地正忙着摆凳子。  孔文才也被特地邀请来了,也在忙着帮着搬凳子,拿东西。  他们两人看见赵瑞芝,都高兴地点头打了个招呼。  这两位老兄,今天是显得特别的高兴,特别地充满活力,特地都穿上了平整的新衣服,两人的眼睛都迸发着灼亮炙人的目光,脸上也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发自内心的、狂喜的光彩——忙这忙那着,笑呵呵的,好像还情不自禁地低低地哼唱着什么歌。那架势,就像是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尽情地大力释放着欣喜欢乐的能量。  除孔文才而外,傅斯年、罗家伦等一些外班的同学,也都被邀请了来。  “快,里边请!里边请!”张国焘在前面热情地把几位女同学往里边让着。  高尚德也过来招呼说:“你们先请到里边坐一坐!仲澥同学他们去请陈学长和李主任去了。另外,德珩同学、还有从湖南来的那位毛泽东毛润之同学,等一会儿也跟他们一起来。”  正说着,邓仲澥陪着陈独秀学长、李大钊主任、杨昌济教授、胡适教授以及许德珩、毛泽东等人也都来了。  热烈欢迎的掌声如轰雷响起,经久不息。  邓仲澥过来轻声地问张国焘:“国焘同学,怎么样,人都来了吧?”  张国焘把教室里的人都扫视了一下:“嗯,我看是差不多了,基本上都来了。”  “那就开始吧?”  张国焘点点头:“好吧,开始吧!”  张国焘扬起头,提高声调,大声地向大家招呼道:“大家都请入座!大家都请入座!”  张国焘作为这次欢庆喜宴活动的发起人和积极组织者,俨然是位指挥千军万马的三军大统帅,在威令四方,调兵遣将,安排人们分头入座。  邓仲澥招呼陈独秀学长、李大钊主任、胡适教授、杨昌济教授以及许德珩同学、毛泽东同学入座。  其他人也都陆续依次落座。  赵瑞芝、漆小玉和宋维新、孔文才、高尚德等同学在一桌。陶美玲、林丽萍被傅斯年、罗家伦硬拉到他们桌子上去了。邓仲澥、许德珩、毛泽东就和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坐在一桌上。  张国焘来回走了走,朝四处审视了一下,觉得差不多了,大家基本上都坐好了,便咳了几声,清了清嗓门,可着嗓子大声宣布道:  “诸位,注意啦,请安静一下!请安静一下!现在,我宣布欢庆喜宴正式开始!”  人们立时都安静了下来。  张国焘接着说道:“今天,在这里,是我们班上男同学一起凑钱办的这一场欢宴,主要是热烈庆祝我们的赵瑞芝同学彻底地从封建婚姻的枷锁中解脱了出来,成了一只可以自由翱翔的小鸟,就像那黑板上写的那样,又回到了广阔的自由的天地……”  雷鸣般的掌声四起。几十双眼睛都带着最热烈的祝贺,投向满脸通红的赵瑞芝。尤其是宋维新和孔文才,以特别热烈而欣喜的目光,深情地望着赵瑞芝,使劲地鼓着掌,不停地鼓着,两人把手都鼓红了。还在使劲地鼓着。  满面通红的赵瑞芝,心狂跳着,心里涌满了欢欣而又激动的情波。  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很久,才慢慢息落下去。  张国焘接着又说道:“今天,前来参加我们欢宴,和我们一起向赵瑞芝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的,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陈学长,李主任,杨教授、胡教授以及孔文才同学。许德珩同学,当然还有我这个理科学生等外校外班的同学而外,还有刚从长沙来的、长沙《新民学会》的发起者和组建者,以‘二十八画生’约集有志青年献身国家与民族而闻名的毛润之毛泽东同学……”  雷鸣般的掌声又起。  张国焘讲:“……这次赵瑞芝彻底获得人身自由,毛润之同学和他长沙的《新民学会》及其会友们起了极大的作用……”  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毛泽东站起来向大家行礼致意。  赵瑞芝心里充满感激之情地望着这位湖南老乡,这位湖南青年学生领袖。  “现在请我们的陈学长和李主任给我们讲几句话!大家欢迎!”张国焘说完,带头鼓起了掌。  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起。  “守常先生,你先讲上几句吧!”陈独秀对李大钊说。  李大钊笑笑,摆摆手:“还是请仲甫先生先讲一讲!”  “那好吧,我先来说几句。”陈独秀在热烈的掌声中站起,端起了桌上的酒杯,“首先,我提议,让我们为向瑞芝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干一杯!”  “好,干一杯!”  “干一杯!”  立时,人们都站了起来,举起了酒杯。  “干!”  “干!”  各席间都是觥筹交错,杯杯相碰。有的情激豪饮,一饮而尽;有的虽欢欣但不胜酒力,只是少许酌饮,说声“尽量,尽量”,各席间气氛都十分欢快活跃。  张国焘眼睛一直盯着赵瑞芝手中的酒杯,扯着亮嗓门大声地说着:  “瑞芝同学,今天可是我们男同学专门为你获得自由而准备的欢庆喜宴,而且,刚才陈学长也特地为祝贺你而建议干杯的,你可不能偷奸摸滑,让我们失望呀,啊?你要拿出你逃婚、抗婚、敢于向封建专制势力、向孔家店宣战、誓死血战到底的那股子巾帼英杰的劲儿来,干!把这杯酒一口喝下去,干掉!”  赵瑞芝脸红红的,望着张国焘,很是难为情地恳切请求地说:  “我不行,我不能喝。国焘同学,真的,说实在的,我一点都不能喝。”  李大钊笑着说:“国焘同学,瑞芝同学实在不能喝,就不要勉为其难了吧?我看……”  张国焘不依不饶地说:“李主任,您可不能偏心了呀!瑞芝同学是我们新时代女性的典范。新时代女性在喝酒上也应该向封建专制势力来一个宣战!瑞芝同学这杯酒一定得喝!”  “国杰同学,……”赵瑞芝再一次恳求地望着张国焘。  孔文才望着陈独秀:“陈学长,您给帮忙说个情吧!”  张国焘很坚决地:“谁说情也不行!今天我们男同学作东道,我是东道主,我说了算!其他谁说都不行!瑞芝同学,拿出你巾帼英杰的气魄来,一口干掉!”  “国焘同学,我实在是不行。”  宋维新伸手准备接过赵瑞芝手中的酒杯,笑着问:  “我代瑞芝同学干掉,行不行?”  “不行!不行!”张国焘拦挡住不让宋维新去接赵瑞芝的酒杯,“任何人都不能代!”  “实在不行,那,”赵瑞芝望着张国焘,吭哧了一下,嗫嚅地说,“我就稍微抿一口吧!”  “行了,行了,就让瑞芝同学抿一口吧!”  “再不要为难瑞芝同学了!”  “东道主也好,酒官也好,也都得按实际情况来。让瑞芝同学抿一口就行了吧!”  “就是,让瑞芝同学抿一口就行了。再别吭哧到这儿了,陈学长还等着要讲话呢!后面李主任也要讲话呢!”  大家都七嘴八舌地替赵瑞芝说情。  一看情况如此,张国焘这次也聪明了一点,不再妄自坚持了,作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道:  “好吧!抿一口就抿一口吧!就只是把瑞芝同学可以照顾一下,别人可再不能照顾了!你们几位:小玉同学,美玲同学,丽萍同学,都干掉!新女性就要像个新女性的样子!”  赵瑞芝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漆小玉、陶吴玲、林丽萍知道这一关怎么也绕不过去,索性心一横,闭着眼睛,都端起了酒杯,头一仰,一饮而尽。  “好,好,好样儿的!”  “太棒啦!像个新女性的样子!”  大家都鼓掌赞赏。  张国焘也点头笑着说:“嗯,这还差不多!”  热辣辣的酒入日下肚,赵瑞芝尤其是漆小玉她们三个,呛得满脸通红,泪眼昏花的,连连咳嗽不止。  “吃点菜!快吃点菜!”李大钊笑着让几位女同学快吃点菜,以菜压一压酒的辣劲儿。  陈独秀也笑着赞同地说:“对,吃点菜会好一点的。大家也都边喝,边吃,边听我说吧!”  张国焘扯着大嗓门儿仰起头,朝其他几个桌子喊着说了一句:  “大家都别客气!为迎接我们新女性时代的到来,尽情地欢乐一下吧!大家边喝,边吃,边听陈学长讲话。大家欢迎!”  掌声热烈地响起。  陈独秀讲道:“刚才国焘同学说了一句很好的话:迎接新女性时代的到来。对,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奋力缔造一个新女性的时代。所谓新女性的时代,就是说,借助于‘德先生’和‘赛先生’,高扬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彻底打掉封建专制主义对女子的禁锢,也还给她们一个自由的天地,让她们和男子一样,昂首挺胸地在社会上做人,而不再做牛,做马,做工具,做依从于男子的附属品,要像西洋女子那样,自立自强起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中坚分子以及社会栋梁之材中的一分子。瑞芝同学敢于从高墙黑门里冲出来,敢于奋起,敢于抗争,为中华女性争取解放作出了榜样,希望在座的几位女同学向瑞芝同学学习,并能通过你们,将我们所有的中华女性都从封建专制的黑暗之中唤醒,奋起,抗争,革命,齐心合力地来共同缔造我们中华民族的新女性时代!”  陈独秀慷慨激昂地讲着。他从缔造中华新女性时代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眼下国民们应共同努力实现的社会目的,又以赵瑞芝被迫以成亲冲喜、被用大红双喜花轿抬进了活人坟墓,再次深恶痛绝地痛斥了封建专制主义、吃人的封建礼教残害女性的罪行,尤其以‘冲喜’为例痛斥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与迷信相勾连在一起,欺骗、愚弄民众的罪恶之举。他再次强调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礼教是把国家和民族拉向后退、拉向黑暗深渊的恶鬼之绳索,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礼教与民主、科学水火不相容,要想使国家与民族走向进步,必要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坚决地、毫不容情地彻底摧毁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礼教。他说:  “……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社会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国家与民族之新生,之强盛,不可不坚决以西洋式道德、西洋式生活状态、西洋式政治来替代没落腐朽的封建之道德、封建之生活状态、封建之政治。那也就是,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旧礼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讲完后,李大钊以赵瑞芝逃婚、抗婚、来北京上学成为新女性,最终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争得了自身的彻底解放为例,强调女性只有奋起斗争,才能真正争得自身自由和解放,他以苏俄十月劳工革命胜利后的妇女情况为例,讲道:  “……封建专制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落后的标志之一,而女性的彻底自由与解放,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标志之一,所以,我们在奋力于国家和民族进步强盛之时,在奋力高举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进行猛勇战斗的同时,如刚才陈学长所说,还要奋力缔造一个中华新女性的时代。在这方面,苏俄给我们树立起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苏俄在建立起赤旗的国家之前,在唤醒劳工奋起革命的同时,很注意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也唤醒女性与劳工一起奋起革命。在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和克伦斯基政权的血战中,许多女子都拿起了刀和枪,和男子一起冲锋陷阵。十月劳工革命胜利之后,许多女子和男子一起参加了国家的管理,有的还成了中央和各省的国民代表和议员,还有的成了中央和各省的一些部门的军政长官,和男子们一样,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像每一次李大钊介绍苏俄十月劳工革命情况一样,人们都感到新奇,都带着极大的兴趣,认真地听着,以至都忘记了喝酒、吃菜。  赵瑞芝、漆小玉、陶美玲甚至还有林丽萍她们这几个人,更是带着一种冲动,带着一种振奋,也还更带着一种渴望,仔细地听着,时不时地觉得有一种灼烫的热流从心底涌腾而起,在全身奔流着,掀卷着冲天的巨波……  三  几位女士回到寝室后,一直还沉浸在被李大钊主任的讲话所激起的灼烈的亢奋之中。  陶美玲往床铺上仰面一躺,充满神往之情而又不无遗憾之态地长叹一口气,说:  “唉,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像苏俄那样就好了!刚才李主任讲,苏俄为我们、也为全球树立起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可怎么去学呢?谁能带着我们去学呢?”  漆小玉也往床铺上一躺,说:“如果我们国家真的能像苏俄那样,那我们还真的能神气一下呢!瑞芝妹——咱们的赵瑞芝小姐,说不定还能当总理呢!”  赵瑞芝脸一红,笑着对漆小玉说:“小玉姐真会取笑人!当总理,还当大总统呢!’”  漆小玉一本正经地说:“当大总统怎么啦?当大总统也不是就没有这个可能!”  赵瑞芝从床铺上拿了一本书,边走到桌子旁边坐下,边脸红红地笑着说:  “咱们好好看看咱们身上,都有没有当总理、当大总统的细胞?”  漆小玉很不服气地说:“怎么没有?像你,文有文才,武有武才,身上当个总理的细胞还不绰绰有余?”  陶美玲一下从床铺上坐了起来,惊奇地大声问:“怎么?瑞芝姐还有武才?我怎么不知道?”  漆小玉笑笑:“新婚之夜,敢于抗婚并逃婚出逃,与封建专制势力勇猛抗争,不屈不挠,这种大智大勇的抗争精神,不是武才是什么?”  “嗯,倒也是的。”陶美玲头往后一仰,原又躺了下去,“小玉姐,那你说,我是个干什么的料儿?将来我能当个什么?”  “你嘛,”漆小玉故意做出一副思索考虑天下大事的样子,皱起眉头,拖着腔调,半天也不说出个所以然,“嗯,你嘛,……”  几个人都等待着听着。  “你嘛,……”漆小玉故意卖着关子不说。  “说嘛,小玉姐!我能当个什么?”陶美玲着急地催促着,一下子又坐了起来,望着漆小玉。  “你嘛,”漆小玉正儿八经地说着,“最适合当个总理夫人。”  “总理夫人?”陶美玲很是感到不解,眼睛扑闪扑闪着,“当谁的总理夫人?”。  “当然是当我们赵瑞芝赵大总理的夫人唆!”  “让我当瑞芝姐的夫人?”陶美玲惊奇至极,很快,惊奇又变成了戏谑的惊喜,两眼灼灼闪亮,“好,我就当瑞芝姐的夫人!”  陶美玲边说着,边一蹦子跳下床来,步履轻盈地走到赵瑞芝面前,用很夸张的动作向赵瑞芝道了个万福,又以一种戏腔娇滴滴地,嗲声嗲气地说道:  “总理大人,奴妾这厢有礼了。天色已晚,月已过中天,请总理大人安歇吧!”  说完,自己先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漆小玉、赵瑞芝她们也都笑得前仰后合。  笑了一阵子,大家慢慢都平下气来,陶美玲很是认真地问漆小玉:  “小玉姐,好好说,将来我们国家要是真的像苏俄现在那样了,我们这些女子也真的能趾高气扬地参与国家管理了,我到底是能当个什么?我不至于就真的只能当个什么总理夫人吧?”  漆小玉认真地审视了一下陶美玲,想了一想,说:“你嘛,说真的,我看当个外交总长最合适了,起码也可以当个外交次长。”  “这还差不多!”陶美玲高兴地点着头,“哎呀,小玉姐,你可真是太了解我了!太了解我了!我最最喜欢搞社交活动了!”  漆小玉提醒道:“哎,我的美玲小姐,外交和社交可是两码子事呀!你可别以为你原先的那些参加个舞会呀,参加个什么社交圈子的活动呀,就是外交了!”  “这我知道。但总的来看,还是大同小异吧!外交还不就是国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社交吗?”陶美玲说着,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朝一直沉闷不语地斜靠在自己床边坐着的林丽萍望了一眼,问漆小玉道:“哎,小玉姐,你说到那时候,咱们的林妹妹能干什么?能当个什么?”  赵瑞芝、漆小玉这也都才想起林丽萍,两人都朝林丽萍那边望去。”  漆小玉说:“咱们的林妹妹嘛,我看可以当个……当个大戏院的老板,或者当个大戏剧家。  “为什么?”陶美玲一下没反应过来。  “为什么?”漆小玉笑着说,“咱们的林妹妹,活脱脱的一个美人胚子,活脱脱的一个‘林妹妹’的胚子,不就是个天生的当个大戏院老板或者当个大戏剧家的料吗?”  陶美玲拍手赞同道:“对,这倒也是的!”  漆小玉问林丽萍:“怎么样,丽萍妹,你去当个大戏院老板或者去当个大戏剧家吧?”  林丽萍低着头,轻声地嗫嗫嚅嚅地说:“我才不去干那个呢!”  漆小玉问:“那你想当个什么?”  林丽萍低声说:“如果咱们中国真的有那么一天,真的就像苏俄现在一样,把我们女性真正都当人,都能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那我就去当个兵。”  “什么?什么?你想当个兵?”陶美玲吃惊得一下瞪大了眼睛。  林丽萍一下把头抬起来,以前一直是布满了悲苦和忧郁的双眼,此时迸发出了一种灼亮的火花——一种燃烧着的愤怒之火的光焰;声调低低的,但很决然,也很有力度地说:  “就是,我要去当个兵!我要用手中的枪,把那些东洋鬼子——那些披着人皮的狼,一个个都斩尽杀绝!省得他们再不停地害人!”  林丽萍的话音很低,但清楚地听得出来,这一字一句都是从紧咬着的牙缝间挤出来的,充满着一种悲愤至极的令人发怵的寒气。  第二十二章  欧战的胜利,到底是谁人的胜利?威尔逊的“十四条”,会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公理确实战胜强权了吗?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激昂地指出:欧战的胜利,应该是庶民的胜利,是世界劳工的胜利!  一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李大钊从午休的沉睡中惊醒,他急忙下了床,走出书斋。夫人纫兰前面已经去开院子门去了。  来的是学校的一位老工友。  老工友气喘嘘嘘地说道:“李主任,实在对不起!今天本来是您的休息日,不该来打搅您,可是蔡校长一定要我来请您务必马上到学校去一下,说是重大的紧急事情要商议。”  “大概是什么事情,您知道吗?”  老工友嘿嘿笑笑:“我也说不准。临出门时,好像蔡校长对陈学长在说什么什么‘欧战已于昨日正式宣告结束’,以及什么什么‘德国最后宣告战败,协约国宣告胜利’……”  “噢?”李大钊双目倏然一亮,感到惊喜,对老工友说:“您前面先回去告诉蔡校长,我随后马上就来。”  “好。那我先走了。”老工友走了。  很快地,李大钊回屋子穿好了衣服,跟夫人纫兰打了声招呼,也出了门。  李大钊叫了一辆洋车,向马神庙北京大学驶去。  洋车车夫奋力拉着洋车小跑着。洋车的车轮在路面上驶过,沙沙作响。  街面上气象焕然一新,看来老工友所说的消息是确实的。欧’战的结束,德国的战败,“协约国”的胜利,这一消息像骤然爆开的花炮一样,给这座也算是“协约国”参战国之一的中华民国的国都北京城,披上了一身五彩缤纷的节日的盛装。到处都彩旗飞扬,到处都鞭炮齐鸣;人们都左一群、右一伙地汇聚在街头巷口,说说笑笑着;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一阵阵地在这古都的上空回旋震荡着。  “老师傅,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李大钊望着热闹欢庆的街面,有意识地问了问正在奋力拉车的洋车车夫。  “先生,您不知道?”洋车车夫边拉车跑着,边回过头来看了李大钊一眼。  李大钊笑着摇摇头:“不知道。”  洋车车夫热情地介绍道:“今天早上从大总统府传出来消息,说我们和洋毛子以及洋毛子和洋毛子之间的仗打完了,不再打了,这场仗结束了,而且,我们国家还算是个赢家呢!”  说到“是个赢家”,洋车车夫从语气和神态上都显得很自豪的样子。  十字路口来来往往的人多,车多,洋车稍微跑慢了一点。过了十字路口后,洋车车夫边拉着车跑着,边又说了起来:  “说是说,这确实是件大好事儿。想想看,自打西太后慈禧老佛爷坐了龙廷后,咱们就从来没有在那些洋毛子面前当过赢家,一直都是当输家,在那些洋毛子面前,像个龟孙子似的,点头哈腰,摇头摆尾,又是割地,又是赔钱,像清爷爷似地把那些洋毛子请上来,骑在我们中国人头上屙屎屙尿,让我们受尽了欺负。现在,我们总算也当上了赢家,那些洋毛子该不敢再欺负我们了吧?!该把强占我们的地盘都还给我们了吧?!我们中国人在那些洋毛子面前,也该昂一昂头、挺一挺胸了吧?!先生,您说说,这还不是件大好事儿吗?!”  说得多好啊!一个一天到晚靠使劲地卖苦力挣一口饭吃的洋车车夫,竟用如此朴素而又实实在在的语言,表述了一个多么深切的内蕴!  李大钊心头倏然掠过一股激动的情潮。  这位弯腰驼背、衣衫褴楼的洋车车夫,在用朴实的话语,满怀悲愤地表述着半个多世纪来中华民族的屈辱‘也满怀期望地表述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名神州华夏儿女,切盼神州中华自强和自豪起来的心境。  不是吗?鸦片战争,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东西方洋人列强高举着枪炮蜂拥而至。中英《南京条约》开了个头,紧接着,就是租界,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还有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以及与英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等十一个国家的《辛丑条约》等,中国一次又一次当着输家,一次比一次输得惨。而那些东西方洋人们,越来越凶狂、越来越贪得无厌地到中国来刮钱占地,耀武扬威。半个多世纪来,神州这片伟大而神圣的沃土,就一直在东西方洋人列强的铁蹄的践踏下呻吟着。  这一次,是在欧洲大战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在以德国为首的德、意、奥三国同盟军事集团和以英国为首的英、法、俄三国协约军事集团后来又有美国参加的狗咬狗的争斗中,由于英、法、俄、美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较大,迫于英、法、俄、美的势力影响,中国无形中就作为协约军事集团的成员国,派了些劳工前往法国挖战壕、当搬运工而参战。德、意、奥宣告战败,中国无形中也就成了战胜国之一。  不管怎么说吧,半个多世纪一直作为输家被洋人们踩在脚底下,现在终于在德、意、奥这三国洋人面前成了一回赢家。  赢家总归是赢家,该扬眉吐气一下了!  你看国人们的那个兴高采烈的劲儿,一个个完全都就像是百年不遇地中了个头彩似的,狂喜到了极点。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行商的,教书的,以至有些坐车的,坐轿的,都是在笑着,脸上笑开了花,浑身都洋溢着欢快。  李大钊坐着洋车沿着街道行驶着,在路过东单牌楼时,见牌楼北边石头牌坊那儿围着一大群人,闹哄哄的,吵吵嚷嚷着。  “那边怎么啦?出了什么事儿了?”李大钊问。  洋车车夫把车拉得慢了一点。  “推倒它!”  “推倒它!”  人们都在喊叫着,满怀着义愤大声地喊叫着。  “推倒它!”李大钊听见其中有一个似乎有点耳熟的女人尖利的喊叫声;随着喊叫声,李大钊又看见一个熟悉的女青年的身影一闪,是赵瑞芝班上的那个被称之为“枝花”的学生陶美玲。  陶美玲旁边是一个李大钊也很熟悉的男青年的身影,也是赵瑞芝她们班上的,那个很有绘画天才的学生宋维新。  “咦?他们也在那儿?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了?”李大钊觉得很奇怪,但很快,隐隐约约地又意识到了什么,“老师傅,咱们也过去看看!”  石头牌坊,这是一般北京老百姓的通常的称呼,官方称之为克林德碑。  克林德何许人也?  克林德是义和团运动时期德国驻华公使。当时,东西洋人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逞凶施虐,为所欲为,在国人民众中激起了极大的愤慨。怒火中烧,神州激荡。以庄户人为主的反洋人列强的义和团运动,在神州各地轰轰烈烈地兴起,疾风暴雨般地漫卷于长城内外。老佛爷慈禧太后那期间正想废除光绪皇帝,准备庚子年立大阿哥溥囗为帝,结果遭到各国洋人们一致反对。老佛爷对洋人怀恨在心,利用义和团对洋人的怒气和仇恨,对洋人宣战,鼓励义和团捕杀洋人,声称“果能生擒洋人一名,男则赏银五十两,女则四十两,幼则三十两。”赏令之下,群情激昂。恰逢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坐轿前往总署,路经东单牌楼北边时,被一急于领赏的满洲兵丁枪杀。这一下子,那些早就垂涎于神州这片沃土的东西洋人列强们,可是来劲了,他们想争抢神州这片沃土正愁没有借口呢!这不正是瞌睡给了个枕头吗?老佛爷原本想以义和团压一压洋人,可洋人稍一逞凶,老佛爷那惧洋媚外、想卖国求荣的本性就又露出来了,她忙又一方面派荣禄和李鸿章到洋人那里去赔情告饶,以重金赔偿洋人的所谓“损失”,另一方面命令官兵协助洋人八国联军剿灭义和团,竭尽全力去讨好洋人,紧接着,为了进一步让洋人欢心,以便使她能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让李鸿章与洋人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沾满了屈辱的血和泪的《辛丑条约》,除了规定了中国要向武装侵略了中国、血洗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的八个洋人国家赔偿战费四万万五千两白银,规定了清朝政府必须负责严厉镇压民众的爱国运动,永远严禁任何人任何组织进行反洋人的活动,“违者处以死刑”,这也就是明文规定了“爱国有罪”而外,还专列出条款规定了“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德林)大臣被戕害一事……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敕丁,德、汉各文……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在其碑文中,竭力美化吹捧克林德这个日耳曼老洋毛子,而对她老佛爷西太后不久以前还曾称道为“忠勇可嘉的义民”的义和团,却极尽恶毒污蔑咒骂之能事。碑文中说什么“德国使臣克林德,秉性和平,办理两国交涉诸务,尤为朕心所深信。囗本年五月,义和拳匪闯入京师,兵民交证,竟至被戕陨命。”  传言,在为克林德立这石碑的事情上,北京名妓赛金花自称是出了大力了的。当时,克林德的老婆很是骄横霸道,蛮不讲理,李鸿章代表老佛爷不管怎么认罪赔罪,她都不依不饶,后来赛金花以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情妇的身份,前去劝说克林德的老婆。赛金花把罪责都推到义和团身上,提出给克林德建立牌坊的建议,以此来向德国和克林德家赔罪。  据说,赛金花当时对克林德的老婆说:一你们外国人替一个为国牺牲的功臣作纪念,往往都是建造一个石碑,或者铸造一座本人的铜像;我们中国,则最光荣的,就是竖立一座牌坊。你们都在中国多年,都看见过许许多多为忠孝节义的人所立的牌坊,那都是能够万古流芳、千载不朽的形象。我们给贵公使建立一个特别大的牌坊,把贵公使一生的辉煌业绩和这次遇难的情况,全都以我们大清国皇上的名义刻写在上面,这也就是我们皇上给贵国和贵公使及你们贵公使亲属赔了罪了。”  结果,让赛金花这么一说,克林德的老婆也就同意了。  此后,听说赛金花到处洋洋自得地说:“是我这样七说八说,克林德夫人才点头答应了的。这也算是我替国家出力办了一件好事。条约里面的第一条就是我办的这件事呢!”  赛金花挺洋洋自得的,她还觉得挺光荣,岂不知这件事实际上就是给华夏神州又打下了一个极大耻辱的印记。因为这显然就是中国战败、国人们奋起反抗洋人列强而被镇压了下去的记录。北京人根本就不把这个牌坊叫什么克林德碑,而叫作石头牌坊。每个中国人每当走过这里时,脑子里闪现的不是那个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的德国老洋毛子,而是那些被血腥杀害了的义和团忠勇英杰和北京那些无辜的国民们。  石头牌坊前面围满了人。  “推倒它!”  “推倒它!”  人们不停地吼喊着,还有力地挥动着双拳,群情一片激愤。  拉着李大钊的洋车在人群后停下。李大钊下了洋车。  “推倒它!”  “推倒它!”  李大钊从人群的侧面走近牌坊,只见几个法兰西士兵在拆除牌坊。  宋维新看见了李大钊,忙拉着陶美玲从人群中挤了过来,到了李大钊跟前。  “李主任,您也来了?”宋维新惊喜地问道。  “你们怎么在这儿?”李大钊问,“这是……”  由于激动而满面红光闪烁的陶美玲抢着回答说:“我们两个上街转,走到这儿,刚好碰上这几个法兰西士兵奉命要将这所谓的克林德碑拆除,将石头牌坊搬迁到中央公园去,要改名为‘公理战胜碑’。这是多么令人欢欣的事儿呀!您看国民们都特别高兴,都在这里欢呼助威,并动手帮助法国士兵一起拆除。这耻辱的印记总算要抹去了。”  是啊,这耻辱的印记总算要抹去了!  李大钊胸中感到一阵热血涌腾……  啊,耻辱的印记!半个多世纪来,东西洋列强的大皮靴,在肩上的枪和腰上的马刀的陪伴下,在神州大陆上横行施虐,印下了一个又一个污黑的、对中华民族是奇耻大辱的印记。卑躬曲膝,摇尾乞怜,割地,赔款,划分租界,门户开放,“宁与洋人,不与家奴”,伟大的中华民族早已失去了自我!今天,能不能从抹去所谓的克林德碑这一耻辱印记开始,让中华民族一个一个地彻底洗去自己身上的耻辱的印记,在那些不可一世的东西洋列强们的面前,也昂首挺胸地站立起来呢?  二  所谓的克林德碑拆除了。石头牌坊从东单牌楼北边搬迁到了中央公园,并正式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从表面上看,印在华夏神州上的这一个耻辱的污点,的确是抹去了。  公理战胜碑醒目地立在中央公园。  公理战胜碑!  确实是公理已经战胜了吗?  自此后,神州华夏是否真地能彻底洗去自己身上所有的耻辱的印记,在那些如狼似虎的东西洋列强面前,真正昂首挺胸地站立起来?  那天从东单回来以后,李大钊激动之余,又开始冷静地深深地思索一些问题。  他听到也亲眼看到,这些日子,一些同学和一些老师,还有其他一些国民们,在欣喜若狂地欢呼“公理战胜”的同时,觉得这都应该归功于美国,认为美国是这次“公理战胜”的主要原因,起了决定性作用,是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是救世主。就是在克林德碑被拆除、石头牌坊搬迁到中央公园、并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的当天晚上,一些同学、老师和其他一些国民们,在中央公园欢庆了一场,完后,又提灯游行,到段祺瑞官邸前表示祝贺,又到美国公使馆前面欢庆了一番,还热情地高呼:“美利坚合众国万岁!”“威尔逊大总统万岁!”  这些国民们对美利坚合众国和威尔逊大总统如此崇服,是因为威尔逊的那个“解决武力”的办法,认为正是那个“解决武力”的办法,也才有今天的“公理战胜”,进而也才会有不久之后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和平谈判会议——巴黎和会。  有人就说:“欧战的胜利是协约国及美国的大战的成功,是美利坚合众国威尔逊大总统的‘解决武力’之办法的成功。”  还有人就说:“威尔逊大总统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才取得了‘公理战胜’和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由此,中国也有希望挽半个多世纪来国际上之失败,甚至自此后,中国还有可能将与英法美西洋列强并驾齐驱。”  与此相同的,还有人说:“……有美利坚合众国和威尔逊大总统,在将来的巴黎和会上,我国关于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的提案定能成功,而且,我们还定会有许多获益……”  不要说有的普通国民们对美国和威尔逊寄予这么大的信任和期望,就连有的名士和学界巨子也对美国和威尔逊及其“解决武力”之办法连连赞誉称道。  梁卓如梁启超,这位当年在戊戌“百日维新”中曾显赫一时的学界名士,到处游说,称此次欧战是“为世界之永久平和而战也”,说威尔逊大总统在“解决武力”之办法中的“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之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吾国人热望此联盟之成立,几乎举国一致,此吾所敢断言也。此同盟最要之保证条件,即在限制军备。故吾谓我国为表示此热望之真诚起见,宣率先厉行裁兵。盖侵略主义既为天下所共弃,此后我友邦断无复有以此加诸于我。”  梁启超就不说了,此公当年变法之勇早已丧失,现在沉醉于孔学之中,与新文化运动相对垒,有此论也不足以为怪,倒是让他李大钊深为惑然不解的是,胡适博士也到处宣传说:“这一次协约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来。”与此同时,还有那陈独秀陈学长竟然也声称:“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和他的‘解决武力’之方法,都很光明正大。威尔逊大总统可算得上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他和他的‘解决武力’之方法,定将有利于中国”  威尔逊和他的“解决武力”的办法,真的对中国会这么好吗?  所谓“解决武力”的办法,是威尔逊在今年年初提出来的。  一月八日,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的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一个“十四条”。  “十四条”的核心就是“解决武力”。从表面上看,这个“十四条”确实还有那么一点“公理”的味儿,什么“凡外交事项,均须开诚布公执行之”,“保绝对的航海自由”,“对于殖民地之处置,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以及建立“国际联盟”,等等,都是那么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让人感到前景的光明,岂不知,若细细推敲揣摸一下这“十四条”中的话中之话,不难明了,所谓外交事项的“开诚布公”,仅谓“航海自由”,所谓殖民地处置的“绝对的公道”,以及所谓的“国际联盟”,后面都隐藏着“美国利益”、“以我美国为中心”这样的大号字样。所谓外交事项的“开诚布公”,反对秘密条约,其实就是反对没有美国参加并妨碍美国扩张的那些洋人列强之间的秘约;所谓“航海自由”,其实就是想取代英国在海上的霸权;所谓公道解决殖民地问题,其实就是想占据别的洋人列强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包括中国在内;所谓建立国际联盟,其实就是想树立起他美利坚合众国在世界盟主国的地位。在这个“十四条”的最后一条,不是明目张胆地写着他美利坚合众国要统率世界洋人之列强国家,来反对劳工革命取得胜利的苏俄和世界上的一切劳工革命运动吗?!  像这样的“十四条”,像这样的“解决武力”之方法,会对中国有什么好处?  李大钊沉浸在复杂的深思之中。他思索着,分析着;分析着,思索着。  确实是公理已经战胜了吗?  中国能真正地在那些东西洋列强们面前昂首挺胸地站立起来吗?  欧战的胜利,到底是谁人的胜利?  三  被认为是“公理战胜”的欧战胜利,真的还在神州掀卷了一股节日的欢腾的热浪。  徐世昌大总统专门发布了一项命令:为了欢庆欧战协约国的胜利,中国政府将以参战国资格,在北京举行三天三夜大庆。  从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三天三夜,就和欧战胜利、德国宣告战败的消息刚传来的那天一样,一派普天同庆的节日景象。气氛甚至比那一天还要广泛,还要热烈。街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彩旗飘扬,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落,震耳欲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欢欣鼓舞,喜笑颜开,都觉得以后再也不会受那些洋毛子的欺辱了。  政府在故宫内的太和殿前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在北京的北洋军都参加了阅兵典礼,由大总统徐世昌率领国务总理、陆军部长等官员检阅,并请各国公使都参加了观礼。阅兵后,又一起到中南海总统府参加了欢宴。绿酒红灯,轻歌曼舞,好不热闹。  徐世昌以及幕后的段祺瑞他们,洋洋自得,耀武扬威,一副欧战中战胜国的首脑的架势。岂不知,当时中国并没有派一兵一卒参加欧战,只是派了些华工前去助战。北洋政府不过是在借他人之光而自炫而已。  有人对此以诗讽刺道:  自家面目自家知,  粉饰徒能炫一时;  漫说邻家西子色,  效颦总不掩东施。  也有相当一部分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如李大钊、蔡元培等人,还有一些青年学生,如许德珩、邓仲澥、高尚德等人,对北洋政府的这种借他人之势而自我虚妄之举很不以为然,尤其是对中国以这种所谓战胜国的虚名,能否真的与英、法、俄、美等其他那些洋人列强的战胜国一样,能与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能废除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彻底洗刷掉那些被强制印在自己身上的耻辱的印记,表示着深切的忧虑。  尽管众说如此纷纭,如此相异,但国民们出自于对未来的热切的希望,其欢欣鼓舞还是发自于内心的,还是真诚的。  在官方的庆祝而外,民间各团体也举行了各种欢庆活动。北京大学在许德珩、邓仲澥、高尚德、赵瑞芝等同学的积极组织下,在天安门前广场上和中央公园举行了讲演大会。  李大钊几天来一直在深深思索着:“确实公理已经战胜了吗?”“中国能真正地在那些东西洋列强们面前昂首挺胸地站立起来吗?”“这次欧战的胜利,到底是谁人的胜利?”尤其是这最后一个问题——“这次欧战的胜利,到底是谁人的胜利?”——是当前迫切需要那些欣喜若狂地欢庆欧战胜利的国人们要彻底明了的问题。  李大钊看了看手中昨天熬了一夜写就的讲演稿,脑海里又像昨天晚上奋笔疾书写这篇讲演稿时那样,闪现出俄国十月劳工革命的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国家诸如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劳工也学俄国劳工的样儿奋起革命的情况,他不由得感到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他站起身来,迈着沉稳而坚实有力的步子,走上了讲演台。  他炯炯闪亮的双眼,透过眼镜镜片,环视了一下这天安门广场上黑压压地拥满在讲演台四周的、来自北大和各个学校的学生们、老师们以及其他各界的国民们,尽力平稳着自己激动的情潮,音色深沉而又极富有内蕴地讲演说:  “今天,在这里,我也来谈谈关于欧战的胜利。这几天,我们大家都在欢庆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我们究竟是在为谁个庆祝?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很多人都认为,战胜的是协商国,即也就是英国、法国、俄国、美国等这些洋人列强国家,当然也还有我们中国这被上述洋人列强国家牵着鼻子走的参战国。其中,也还有些人认为,战胜的,主要的应该是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它的威尔逊大总统,因为正是由于美国的加入和威尔逊大总统的‘解决武力’之高见,才有了战胜。我不这样看。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上述那些洋人列强国家的联合的武力,而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个洋人列强国家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而是全世界的庶民!”  李大钊讲着,讲着,激昂而亢奋起来,讲演稿也不看了,把讲演稿放在了一边,自由而随意地讲演开来,不时地有力地挥动一下手臂。  “由此而说来,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者哪一国中的政府和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我们也不是为打败德国人而庆祝,我们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和侵略主义而庆祝。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们只要看一看这场欧战到底是怎么样爆发起来的,就会明了了。”  李大钊从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洋人列强军事集团形成,讲到了萨拉热窝事件导致的塞尔维亚问题,又讲到了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和马恩河会战、东普鲁士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以至又讲到最后美国的参战、威尔逊大总统的“解决武力”之办法。在分析了这些情况后,李大钊说:  “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了他们本国资本家军国主义政府的野心,不惜在大战正激烈进行的时候,爆发起了劳工社会革命,以防御这种资本家军国主义政府之间的战争。现在,这场欧战结束了。这场欧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结果:一个是政治的结果,一个是社会的结果。政治的结果是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社会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军国主义战败,而劳工主义战胜。”  李大钊主任透彻而精辟的分析,使听讲演的国民们都为之一新,为之一振。  赵瑞芝、漆小玉、陶美玲、林丽萍以及宋维新、孔文才也都跟着许德珩、邓仲澥、高尚德、张国焘、傅斯年等他们一起来参加讲演会,也都深深地为李大钊主任的那朴实而内蕴丰厚有力的语言和对问题的透辟的分析所钦佩,所崇服,对一些问题也较过去更明了了许多。  李大钊的题为《庶民的胜利》的讲演讲完之后,蔡元培又发表了题为《劳工神圣》的讲演,他在表示非常赞同李大钊主任关于“劳工主义”的讲演后,在自己的《劳工神圣》为题的讲演中,又一次高度赞扬了劳工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说:“欧战的胜利。应是世界劳工的胜利。”他预言道:“此后的世界,将全是劳工的世界!”  第二十三章  欧战的胜利,并不只是谁胜利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问题,是中国前途与命运的问题。李大钊又发表了《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劝说陈独秀另外联合创办《每周评论》。北大学生准备创建平民教育团。  一  欧战的胜利,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洋列强诸国联合武力的胜利?还是庶民的胜利、劳工的胜利?是所谓“公理的胜利”?还是人类新精神的胜利、民主主义的利益?  北大校园里又一次掀起了论战的热潮,到处都在辩论,到处都有人在慷慨陈辞地演讲,墙壁上的揭帖也是一层覆盖一层的。而且,北大校园里关于这类问题的论战和校园外其他学校以及社会上关于这类问题的论战,都交混汇合在了一起。北大的学生也成群结队地出去,去散发揭帖,去演讲,去参加辩论:外校的学生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人士,也时不时地来到北大校园,看揭帖,听辩论,有时也参加了进来进行论战。  这几天,赵瑞芝虽然没有像张国焘、漆小玉、陶美玲、宋维新等有些同学那样,去到处演讲,到处去参加辩论,而且演讲完、辩论完,漆小玉、陶美玲由张国焘和宋维新陪送回来后,几个人还余兴未尽,还要慷慨激昂地议论上好长一阵子,但赵瑞芝也深深沉浸在对这类问题的思索之中。  欧战的胜利,并不单纯是个谁胜利,谁战胜了谁的问题,这是个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问题,对我们中国来说,就是中国将来到底向何处去、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这是李大钊主任那天从天安门广场回来的路上,对赵瑞芝他们几个提出的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那天,在天安门广场的演讲会上,李大钊主任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讲,蔡元培校长作了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讲,尤其是大钊主任在演讲中又一次介绍了苏俄劳工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情况,把劳工革命和欧战的结束内在地联系在了一起,还把劳工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也内在地联系在了一起,使赵瑞芝觉得自己在认识问题上,还从来没有这样深刻过,也从来没有这样透彻过。在回来的路上,蔡元培校长有事先走了,大钊主任也没有叫洋车,就和赵瑞芝、许德珩、邓仲澥、高尚德、漆小玉他们几个步行回校,边走边谈,从欧战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谈到了中国,谈到了东西洋列强对神州中华的欺凌和宰割,谈到了鸦片战争,谈到了《南京条约》后神州中华的悲惨境遇,又谈到了东西洋列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的烧杀抢掠,谈到了几乎使神州中华亡国灭族的《辛丑条约》,谈到了欧战相互争斗的两大军事集团都想宰割和瓜分神州中华的罪恶企图,由此而谈到了欧战的所谓“胜利”后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问题。这些都是赵瑞芝这几天所深深思索的。  赵瑞芝这天又在寝室里坐在窗前思索着。  这天正好又是个星期天,是又一新的一期《新青年》出版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正是《新青年》讨论会的例行日子。  赵瑞芝是昨天在饭厅里吃中午饭时拿到这新的一期《新青年》的,是宋维新带给她的。  这一期《新青年》全文刊登了李大钊主任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庶民的胜利》演说词和以这一观点为基调、以苏俄十月劳工革命为旁证的、论述更为详尽的长篇政论文章《Bolshevism的胜利》(《布尔塞维主义的胜利》),还全文刊登了蔡元培校长的《劳工神圣》的演说词。  赵瑞芝拿到手,翻了翻,三下五除二把饭吃完,回到寝室,连午睡都不睡了,就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得非常投入,整整一下午都在看,这天早上一起来后又在看。  李大钊主任在他的《Bolshevism的胜利》一文中,进一步透彻而精辟地分析论证了欧战所谓“胜利”的实质,他指出,这场欧战,虽然是协商国的那几个洋人列强国胜利了,但他们心里都很虚,因为他们明白,是他们自己国内劳工的革命,特别是那几个同盟国国内劳工的革命,促使了欧战的结束,也无形中使他们这几个协商国获取了胜利,与此同时,他们也充满了一种恐惧,害怕“他们的政治命运,也怕不久和德国的军国主义同归消亡”。接着,他介绍道:所有洋人列强国家国内的“革命的情形和俄国大抵相同,赤色旗到处翻飞,劳工会纷纷成立,可以说完全是俄罗斯式的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式的革命。像这般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所以说,这场欧战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布尔塞维克主义的胜利,是赤旗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第二十世纪新潮的胜利!”关于布尔塞维克主义,李大钊主任在文章中介绍道:“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为宗旨的”,“俄国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和每次读李大钊主任的文章一样,赵瑞芝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抑制不住的亢奋,尤其是这一次,正当她处于朦胧迷雾中茫然而不知所向的时候,使她能透过了迷雾而看清了周围的一切以及前面的路,使她心中实落了许多,而且也给她增添了许多勇气和力量,使她信心猛增,浑身洋溢起一种灼热的激越。  下午要去参加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昨天晚上漆小玉回来说,许德珩同学委托高尚德同学来通知说,地点是在图书馆红楼。  每次《新青年》例行讨论会,出于胆怯和羞涩,赵瑞芝都光是听别人发言,自己很少发表看法,只是有时候被主持讨论会的许德珩同学点名,或者有时候被李大钊主任或陈独秀学长点名,实在推辞不过去了,才嗫嗫嚅嚅地说上几句。今天,不知怎么,赵瑞芝很冲动,很想在下午图书馆红楼的讨论会上,对李大钊主任的《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两篇文章精辟透彻的论述,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深切的体会。  这个主意一定,赵瑞芝立时又有些紧张,她想了想,为了到时候不至于心怯而慌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应该列上个简单的提纲,到时候扫上一眼,可以提醒一下自己,于是,她拿出了笔和纸,对照着两篇文章开始列提纲。  刚写了两行,粗重的敲门声传来。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