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另一种历史-22

作者:铁血熊猫 字数:20605 更新:2023-10-08 23:06:07

"然后?然后……等待新的命令。"  "您没听清楚。我是征求您的看法。"  "我认为,我军可以就地转入防御了。守住用鲜血换来的土地。蒋介石拒绝我们的停战呼吁。有迹象表明他在调集兵力准备反扑。最近空中战斗还是有点激烈,他们使用了美式重型轰炸机。我们的米格和雅克在高空性能上需要改进,一时还收拾不了他们。"  "你说--转入防御?为什么?"  "我们已经结结实实地教训了中国人--我是说,那些南京的反动派。转入防御态势,可以为我们赢得时间。"  "赢得时间,用来干什么?"  "建立一个独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呀。我们不是为这个才来的么?"  贝利亚点点头。"是的不错,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但现在,我们还要建立新疆--不,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  华西列夫斯基惊奇地望了他一会,"这个,我没想到,贝利亚同志。"  "没想到不行啊。在我们和这个东方大邻居之间,必须保留足够的缓冲地带。苏维埃的建设才能少受干扰。"  "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该就此止步?"  "止步?等着敌人反攻回来?那样战争就没有期限了。你看你的地理态势,"贝利亚走到巨幅地形沙盘面前,"前方完全没有地形屏障!身后也没有城市、居民区作为你的后勤支撑点。再者说,如果不能真的把对手打疼了,他怎么会跪下来向你求饶呢?难怪蒋介石拒绝停战。"  "您是对的,人民委员同志。这些我也曾想到过。就地转入防御,确实在地势上不够有利。问题是,原有计划中的兵力……不够我们继续发动进攻。"  "部队士气怎么样?"贝利亚转问。  "高涨,人民委员同志。打胜仗的部队,还会低落么?"  "那么你们可以作出新的计划了。兵力问题,我会直接告诉莫斯科。"  "那么,根据您的意见……"  贝利亚摆摆手:  "不,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不要说是什么我的意见。我本人没有什么意见。军事上我是外行。我也没有权力提出计划。决定是由你们来作出的。"  华西列夫斯基咬了咬嘴唇:"好的,贝利亚同志。我们会尽快拿出让您和斯大林同志满意的计划来。"  "那么祝你们成功。趁敌人还在愚蠢做梦的时候,果断行动。我一周后回来,下午还要飞到远东,那边问题也棘手呢。"  一位少校副官轻轻过来,低声汇报:"司令员同志,午餐准备好了,罐焖羊肉、黑鱼子酱、上等伏特加……"  (513)  烟台。芝罘半岛,海滨疗养院。  阳光和煦的小楼。窗下的写字台上,海因茨·古德里安正在用放大镜观察一份设计图纸上的琐碎细节。  夫人玛格丽特·戈尔妮里里外外忙活着,擦拭桌面、整理书籍、熨烫衣服、准备早餐……眼角眉梢都流露着与丈夫久别重逢的喜悦。  古德里安来到中国半年,一直在沈阳的兵工厂和设在赤峰的坦克训练营地之间奔波往返。  忙碌和紧张,以及沈阳的严寒,使他的心脏病发作了两次。因而,朱德总司令根据他提供的线索,指示陈毅的欧洲留守处,秘密找到他的妻子玛格丽特,接来中国,照顾他的生活。并特意安排他到这个相对温暖的地带疗养。  神秘地离开战败的故乡德国,使得古德里安免去目击战后那些屈辱场景的痛苦,免受那些来自不同方面的追究和问责。  在异国他乡,在这遥远的东方,他可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事一些自己喜爱的研究,而不必荒废那本已不多的时间。  对于战争责任,他并不幻想逃避。但秉性顽固的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大不了的战争责任。无非是战胜国对战败国将领的一些司空见惯的查处、追索罢了。如果良知能告诉自己真的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会用手枪来审判自己。  现在,躲藏在这个遥远、陌生但渐渐开始熟悉的角落,听着爱人--三十三年的发妻给他讲述久别无音讯的苦恼,和盟军数次前来搜捕、查询而不得的幽默小故事,他心里涌起一阵宽慰和促狭的快感。  "玛格丽特,我和他们玩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捉迷藏!哈哈,有意思。"  "也包括对我啊。这个玩笑可是太大了。"玛格丽特嗔怨。  "对不起玛格丽特。我是身不由己。他们,中国人,一言不发就把我们送上飞机。我以为会被送到欧洲什么地方,甚至苏联也不排除。随便吧,当时我很困。懒得去想前途,就睡着了。可是,一觉醒来,居然--居然看见了金字塔!天哪,这是埃及?"  (514)  古德里安陷入回忆,玛格丽特安静地听他叙说。  "接下来就是海上旅行,坐军舰。形状奇特的日本军舰。一路的东方情调,异国风光。是啊,印度、新加坡,还有朝鲜。这下子我才明白,上帝啊,他们把我运到了中国。"  "一路没被发现?不许你下船么?"  "下船?有。在印度或者锡兰,地点我不能确定,还是上岸活动了几小时。一个海边小港口。我们吃了……天哪,现在还记得--咖喱!味道真是受不了。"  "印度?锡兰?我听说,那些是英国人的地方啊?"  "可是没见到他们。那港口由中国士兵把守。说来好笑,我们被换了衣服。一种宽松的长袍,从头到脚!倒是很凉快,还理发、刮脸,戴了一顶草帽。我该那时拍张照片!本以为是印度长袍,可对比后发现不一样。他们说,这是中国的标准礼服,叫做……嗯,大褂?是的,大褂!"   "我可没有你幸运,一路的飞机坐得我腰酸腿疼。唯一可以惊叹的,是看到了喜马拉雅山,小时候课本上就说过,那是世界屋脊啊。我想我跑这么远的路,受这么大的罪,都是为了那个没有音讯的人!"  玛格丽特半喜半怨,又问:"这么说,没有人--我是说英国人、美国人或者苏联人,知道你们来了东方?"  "我们在船上被告知,身份是中国某个北方交通大学或者机械工厂聘请的教授或工程师。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就放下来。中国人看来没有恶意。事实上,当那个年轻的中国将军让我坐进他的坦克车,我就知道他不会为难我。你知道他是谁吗?共产党里最有权势的将军之一呢,年轻人。"  "可是他们抓你的时候,却一定知道你是谁。"  "现在看来是的。这一切是计划过的。"古德里安表示同意,"他们需要我,仍然是为了--战争,他们自己的战争。上帝,人类还没有改变杀戮的嗜好。可以鄙视的是,我自己也对此还没有厌倦!一听说可以在这儿继续训练坦克部队,我的眼睛就放光……"  "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玛格丽特叹了口气。  "何况还可以研制新坦克!……这下我有机会把过去几年犯的错误纠正了!我积累的经验可以派上用场了,凝结我们心血的'E系列'可以有出头之日了!人人不是都渴望这样的机会么?"  "那么,真的是这样么?"玛格丽特看着丈夫因兴奋而发红的脸色。  "他们很放手!上帝呀,没有什么元首不断地干预我!我有自由呢!他们对我讲明意图,我毫不迟疑就答应了,跟我来的那些人也是!何况,待遇还满过得去,比他们共产党人的薪水还多。"  玛格丽特走上前来,依偎在他身边:  "对我来说,只要有了你,我就心满意足了。一切都不重要,只是答应我,再也别发作心脏病……"  (515)  轻轻的敲门声。  那位在德国留学、并在克虏伯工作多年的中国翻译兼助手,刘先志中校进来报告:  "顾总工※,对不起,可以打扰吗?楼下,林彪和粟裕两位将军来访。"  古德里安做个鬼脸:"来吧玛格丽特,见见那位抓我和送我来中国的年轻人。"   ※古德里安的中国代号。  楼下客厅里,双方简短寒暄过后,古德里安直奔主题:  "两位将军。装甲部队的编制和训练按部就班,第一期9个月的战术课程已经结业。赫伯特的主持没有大的纰漏。装甲武器的设计和样车试验也完成了,预生产10辆,在沈阳601厂,都符合设计要求。"  他转身请夫人从书房拿来两个精巧的坦克模型。  "你们的要求是,强调机动性和大行程,以及火力。并且要求,适应中国道路和桥梁--似乎是路桥不够坚固?"古德里安说着,指指其中一个较小的、没有炮塔的模型:  "这一种,代号E15,是一种突击炮。时速达到70公里,越野也不慢。它的底盘可以改装轻型坦克,以便追击步兵。"  扁扁的E15只有四个负重轮,发动机前置,一门75炮向后缩进,两挺机枪,线条简洁。  "这一种,战斗坦克。代号是E30,是在我们原来的E50(50吨级)设计基础上缩小改进的;保留了机动、火力和通用性,但减轻了装甲防护--两者不可兼得啊。履带加宽了;至于速度和越野性能,目前没有对手超过它。"  客人们在观察,古德里安继续介绍:  "可以加装夜视系统,以便夜间作战。携带油箱行驶350公里,是你们现有那些美国坦克的一倍。只是感觉……脆弱了点。好像,你们和苏联有些相似,不太计较人力损失?或许我说得过于直率。"  E30倾斜的装甲、低矮的、长六角形的炮塔、翘起的尾巴、看起来象一只更加灵便的"豹子"。  (516)  刘先志翻译转达以后,林彪没有吭声,翻来覆去看那两个模型。粟裕中将面带欣喜地说:  "顾总工,在沈阳,我们已经看到样车。中央军委还授予了命名--坦克是'麒麟'1型,突击炮是'啸天犬'。有点象你们的动物命名法。我们强调的还有一点:操作简便。你研究过苏联坦克装甲武器,一定对此深有体会。此外,操纵系统上要求用中文标明。"  "感谢啊!玛格丽特,我们的孩子有了中国名字!关于操作系统这一点,我已严加注意,尽量简化。士兵操作试验时没有出现棘手问题。中文标明么,更是理所当然。"  古德里安情绪很高。玛格丽特也在旁边欢悦地微笑。  只有林彪脸色凝重。  "顾总工,投产还有什么困难?"  "工人和技术力量这些,我们可以解决,日本造船厂来的那些电焊工,水准也不错。美国这批'大陆AVD'600马力发动机有些方面强于我们的'梅巴赫'。只是数量……目前合同上的300台恐怕不够消耗。至于钢材呢,除了装甲钢需要进口一些,其它的鞍山厂产品质量合格。"  对着林彪的目光,古德里安提出问题:  "林将军,现在需要决定的,还是我上次报告书中要求明确的那一点:我们的--或者说你们的新坦克,马上就要定型投入批量生产了,请告诉我,它的对手究竟是谁?--是M4谢尔曼?萤火虫?还是T34、JS2、SU100?这将涉及到选装武器--到底是使用75炮管,还是88炮管?"  停了一下古德里安加以说明:  "要知道两种武器的重量和体积不同,它们会影响装甲厚度、坦克性能、产品定型等很多方面--我还是要直率地说出来。"  林彪凝眉思索。刘先志轻声补充道:"我们从克虏伯的山中仓库运回来的88炮管,约有600支。身管长度不一,有56倍径和71倍径几种……"  "75炮管有多少?"粟裕问道。  "75好像没有从仓库直接缴获,大多是从废旧武器上拆下来的,也有600多吧。设计E15'啸天犬'时已经考虑了。只是'麒麟'没有决定。"  沉默多时,林彪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我意见,上88。"  粟裕点头:"有备无患。即使装甲轻点,用战术弥补。"(517)  沈阳。三经街十七号。  连续一个多月的生病、失眠和高烧不退,使毛泽东不能召集和参加党内的会议。而遵照医嘱他又不得不大量减少吸烟,这使他心情烦躁。  这段时间,恰恰又是最重要、最敏感的时期。  全党和他本人,面临着空前的、从未经历过的考验、压力和抉择。这场病来得可真不是时候。  ……在遥远的西北边疆,中苏发生冲突、乃至国民党军队遭到打击之初,中共一直埋头于战后恢复建设、土地改革、国际往来和国内组建联合政府,并没有对战事过度分散精力。  甚至党内还弥散着一种乐观情绪。认为这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蒋介石可是得到了足够教训,应该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无能,与苏联达成协议,承认共产党的客观存在和力量对比,回到联合政府的谈判框架中来。  但蒋介石疯狂的强硬,和苏联毫不妥协的持续压力,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短短几周里形势变得很微妙。一时间,国际国内的目光,都聚集在本想置身事外的沈阳来了。  党内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蒋介石胆敢挑衅苏联红军,我们正好可以凭借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在苏联支持下,杀向南京、打过长江,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甚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  另一种是,苏联这次带有十分明显的领土要求。蒋介石虽然仍旧抱守反共立场,但在坚持民族利益、不肯出卖国家领土这一点上,倒是赢得了一定的民意民心和国际同情。况且他这次没有主动挑起内战,如果由我们来打响内战第一枪,很难在广大人民中间争取信任,甚至会被某些对立舆论利用,搞不好背上"新时期汪精卫"的恶名。  争论越来越激烈。朱德每天把整理过的会议纪要带到毛泽东病榻前,两人久久沉默对坐,脑海里翻腾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远在马赛参加国际会议的周恩来,也小心翼翼来电,探询中央态度……  (518)  毛泽东郁郁地翻阅着床头的报刊。  国内相当一批民主党派、"第三势力",已经议论纷纷。  《大公报》社论:  "抗日战争时期,是共产党充当了民族解放先锋队,义无反顾地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我们希望这次在抵抗苏联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中共也拿出上一次的勇气和良知,站在抗俄斗争最前线!"  《文汇报》社论:  "在举国全面抗日的前夕,1936年,中共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了民族利益,不惜'逼蒋抗日'。……这一次,在苏联长驱直入,侵吞我国大片领土、威胁我国心脏腹地的民族危亡关头,国内有识之士,是否要上演一出'逼毛抗俄'呢?"  著名"七君子"之一王造时的《前方日报》也社论:  "事到如今,战争是不可逃避的了。只有在抗战的血光中能找到我们民族的新生命。"  该报还发表一封致中共的公开信。信上据称"反映了中国民意"。签名的有沈钧儒、章乃器、夏公仆、沙千里、王造时等几十位各界名流。  至于南京《中央日报》,更是一味的谴责之声。典型论调是:"汪精卫的幽灵,正在沈阳上空徘徊。"  另一面,哈尔滨《劳动者报》声明:  "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已在中国人民头上盘踞二十余年。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的腐败和对人民的盘剥变本加厉,各地'接收大员'发国难财的无耻行径,举不胜举。这个统治集团势必把中国人民拖向灾难的深渊。  "面对这样浅显的事实,我们有什么可犹豫的?--同伟大的劳动者国家、世界未来的希望--苏联站在一起,用中国工农红军和苏联红军的钢铁步伐,踏破蒋家王朝的迷梦,在世界东方迅速建立一个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国家,让共产主义旗帜在中国升起吧!这才是我们劳动者和共产党人正确的、必然的选择!……"  只有《新华日报》保持着引人注目的沉默。  军队内部也出现骚动。请战书纷纷地打向中央军委--只是要求参战的方向完全不同:一部分要求"南进",一部分要求"北进"。  低层的军事会议上,有人掳胳膊挽袖子,有人拍桌子砸板凳,就差当场干仗了。最后在各级政委的劝阻下达成共识:  "耐心等待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党中央的一声令下。"  第三种考虑也在若隐若现--置身事外,保持独立。  但只要稍加权衡就明白,这更是一种自杀政策,在国内国际都站不住脚,民心、公理、正义、援助都会丧失殆尽,而且,几乎马上就会造成党内分裂。  ……岸英也来信了,述说他和弟弟岸青近日回国。  床头上放着一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书,书名上赫然写着:《怎么办?》  病榻上的领导人头痛欲裂。  一边是阶级嘱托;一边是民族大义。  这是建党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时刻。(519)  旧金山。联合国筹备处。  两个潜在的常任理事国大举交火,使国际社会颇感挠头。  因为初期事态发展局限于亚洲大陆腹地,令人感觉遥远,国际上虽然常有报道,但总体反映尚麻木。毕竟大战方歇,世界需要恢复。  战端稍歇,美英开始调停。4月初,贝文外交大臣和斯退丁纽斯国务卿分别约见了苏联和中国外长。表达对两个前盟国之间战事的关切,探索双方底线。  苏联在恢复实现蒙古独立前提下,有接受停火的打算。但中国政府不妥协,一定要退还全部被占领土,并作出战争赔偿。  两个月下来,调停无效。  但中国在地面上迄今还没有发动什么象样的攻势。两处广袤的战场,都是中国传统地理概念上的"塞外",大规模兵力调动需要时日。  除了空中,1946年4月的中国西北边疆,出现暂时平静。  (520)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中东铁路宾馆。  这座地道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建于1903年,座落在火车站的近旁。  道路直通的远处,那个叫做"南岗"的山坡上,可以遥望到宏伟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高耸的塔尖。那是世界少有的一座极其宏伟的、全木结构的东正教建筑。※   ※该建筑焚毁于1966年文革 "破四旧"运动中。  中东铁路宾馆在日占时期还一直叫做"大和旅馆"。之所以选择它,就是因为距离火车站的近便。  会谈3个小时之后,一个身材魁梧、戴眼镜的中年干部走下楼梯,轻轻地推开宾馆后门,走到夜色中的桧柏丛边,在料峭的春风中掏出手绢,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随后他快步走到霁虹桥一带的栏杆旁边,钻进一辆等候在那里的汽车。酒店二楼窗口,一身便装的贝利亚元帅目送着他的客人消失在夜色中。  他慢慢回身,穿上大衣,戴好围巾、皮帽,吩咐道:  "好啦,我们'铁路巡视代表团'使命结束,夜车返回吧。另外给莫斯科发电,那边,可以安排王明同志启程了。"  铁甲列车上,贝利亚元帅闷闷不乐。  两年前,日本即将投降、苏联出兵之时,红军在满洲的进击路线是沿着中东铁路--日本人叫"北满铁路"展开的。25万的红军兵力,由牡丹江和满洲里两个方向,东西对进,在哈尔滨会师。  日本投降后,根据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承认苏联对于北海道和千岛的占领,以及苏联以股份形式享有北满铁路一定时期--十年的使用权。  同时,进入中国东北的苏军在1945年底前完成了撤军。只保留一个铁路警备旅,在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沿线分开驻扎。  该旅拥有两列铁路装甲巡逻车。贝利亚搭乘其中一列,当夜离开哈尔滨。  他不满意自己的这次东方使命。根据那位神秘高层人物的透露,中共态度始终不明朗。虽然没有明显的敌意,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善意。  对于苏联政府几次积极的、充满热情的建议,富有诱惑力的建议,始终没看到他们有把这抛出的绣球接过去的意思。想约见一下毛泽东的要求,也被"毛正在生病"的理由搪塞掉了。  那么,出现各种前景的可能性都存在。  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需要周密地估计到每一种前景。贝利亚人民委员想,必须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在远东这个战略方向上。  (521)  蒙古。乌兰巴托。  1946年4月20日,春季"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人民军总司令霍尔洛·乔巴山在这里宣布:  "时至今日,共和国领土全部得以收复,8万名蒙古人民军--其中绝大部分是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已从欧洲战场全部回到祖国。随时准备消灭敢于来犯之敌。"  同时他宣布,蒙古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   ※见于同期乔巴山讲话录。  他感到高兴的事情还有,不久的将来,乌兰巴托也会通铁路了--从苏联境内贝加尔湖东岸的俄罗斯城市乌兰乌德,到苏蒙边境的蒙古城市恰克图(原名买卖城)的200公里铁路已经铺轨。  蒙古境内的300公里,也开始修建路基。  当天,蒙古骑兵第二旅把抓到的数万名中国战俘,押送到铁路工地。手持摩辛纳甘步枪的蒙古人民军士兵。乔巴山元帅与布琼尼元帅交换服装留影乔巴山元帅(中)(522)  苏联。乌拉尔山,叶卡捷琳堡。  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斯大林元帅视察了这里的工业地带,并在这个用前俄国女皇名字命名的城堡中,召开了新的最高统帅部会议。  会议原计划在伊尔库茨克举行。  很少离开莫斯科的斯大林元帅本来也想趁他有生之年,看一眼他辽阔的东方国土,看一眼他从24岁被沙俄政府流放那次以后,就再未涉足的、令人回忆的西伯利亚,凭吊一下200年来那些俄罗斯勇士开拓者们的业绩,增加一点对于沙皇巨大遗产的感性认识。  可专列一过乌拉尔山,就感觉不对了。  车窗外偶尔瞥见的人影中,亚洲面孔开始增多。有些小火车站里,积压的军用物资和军火列车随处可见。  如果有敌对分子引爆这些军火,那么……熟知敌方和己方运用暗杀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斯大林元帅,历来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为此,他从不乘坐飞机;除了绝对必要,也很少离开莫斯科。偶尔乘坐专列,警卫工作极其森严。  斯大林同志当下命令:停车。顺便检查乌拉尔地区工业发展状况。同时通知,会议改在在叶卡捷琳堡召开。  这个距离,相对莫斯科来讲,对于远东的将领们已经是近了一大节了。  (523)  叶卡捷琳堡会议上,莫洛托夫委员首先介绍欧洲形势:  战后,各国普遍正在进行着恢复性的努力,医治战争创伤。  欧洲的边境是这样划定的:  --苏联与波兰的边境,按照德黑兰协议,划分在寇松线。东普鲁士大部纳入苏联领土。  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为两国,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两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放弃布拉格的交换是:对战败德国的首都柏林,苏联派出一个集团军,对柏林东区的一部分,进行象征性占领。东柏林于是成为莫斯科的一块"飞地"。  此外,主要由中国人担负作战和解放的匈牙利,却莫名其妙地被得到英国人支持的、有战犯和法西斯分子嫌疑的前铁腕人物、77岁的霍尔蒂·米科洛什海军上将窃取了政权,并成立了临时政府。这无疑是英国人捣的鬼。当然这位霍尔蒂早年也曾计划过投靠苏联。  关于霍尔蒂,有一则广泛流传的对话。这个人当年追随希特勒,对美国宣战。新到任的美国公使对此很不理解,于是问道:  "匈牙利是一个共和国吗?"  "不,它是王国。"  "那么你们有国王吗?"  "没有,我们有海军上将。"  "那么,你们有舰队吗?"  "不,我们没有海洋。"  "你们选择了战争。是因为你们有什么要求吗?……应该,是对美国了?"  "不,不是。"  "是对俄国吗?"  "不,也不是。"  "可你们究竟对谁有要求呢?"  "对--罗马尼亚。"  "那么你们也要对罗马尼亚宣战了?"  "不,先生,我们是盟国。"  "上帝啊!为了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你们竟对美国宣战么?"  "是的先生。这就是常人所不理解的、极其复杂微妙的国际政治啊……这是一种古老的智慧。"  (524)  从莫洛托夫的介绍中,人们得出基本印象:1946年的欧洲,弥漫着一片"铸剑为犁"的气氛。人类渴望和平。对抗和角力只是一股暗流。  由于战争的结束带有嘎然而止的特点,盟军后期的任务只是受降,也就无从再释放他们的冲击潜力。  西方对他们的势力范围没有不满;正忙于磋商他们自己之间的利益分配。这些收获果实的家伙们,迅速地丧失了战斗意志。他们的家庭、民众和政府,都不再支持新的战争行为。  不满的是苏联。代价和收获不成比例。  可是眼下提出重新划分欧洲版图,苏联找不出理由,也还没有靠实力支撑的底气。恰在此时,东方--蒙古和中苏边境,出现了危机。  危机往往也是契机。苏联那些还没有着手大量复员的、千锤百炼的军队,找到了释放胸中一口恶气的出口。  斯大林在最高统帅部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基本判断:  --西部边境,短时间内不会有危险。苏联对欧洲采取攻势虽然力不从心,采取守势却是绰绰有余。  问题是西伯利亚、中亚和远东。  收回了蒙古,顺手在助攻方向上还袭夺了新疆之后,按说可以罢手,带着优势心理与对手坐在谈判桌前。  毕竟连年用兵,久战疲惫,任何国家都需要喘息的时间。  但偏偏碰上蒋介石这么一块牛皮糖。  他在使用他的所谓"政治智慧"-在我们看来纯粹是一种东方式的阴谋诡计。不过确实是历史少见的谋略或者伎俩:所谓"不战、不和,不进、不退,不降、不死,不打、不停。"--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种"无赖战法"。  可是必须承认,这是一种有效的战法。是一个有回旋余地的弱国,对付一个进攻型强国的合理招术。日本,就是这样被他们拖死的。对这类招术,我们目前还未能破解,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观其一生,这个蒋,玩弄这类把戏可谓炉火纯青!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往往东方人才具有。毛不是也写过《论持久战》吗?"持久战"用于日本这样小而强横的国家,可以说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而苏联不是日本。如果是一对一的持久战,即使一百年,胜利也无疑属于苏联。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身处的世界。  这是一个潜藏着敌意的世界,也是一个除了远东,苏联还有大量其他义务和利益的世界。因此我们要面对的决不仅仅是一个中国。  由此得出结论,那就是:我们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和中国打什么持久战。  必须速战速决。趁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还没有清醒过来、作出反应之前,同时赶在中国远征军大量回国参战之前,胜利地结束对华战争。迫使对手谈判、签字!  "这次统帅部会议,就是要拿出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斯大林同志结束了他的战略指导。(525)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梅尔。  病中的史迪威一早就坐在门廊下的楼梯口,等待他的客人--乔治·巴顿上将和马克斯韦尔·泰勒少将的来访。  客人们准时到达。  "哈罗,乔!"巴顿老远就高声打招呼。仍是那么神气活现,穿着经过自己剪裁的、略显夸张的军装,身材高大,嗓门尖锐洪亮。"我的上帝,你怎么能坐在这里?这是风口啊,你会着凉的,乔!"  "乔治!两年不见,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起来?"史迪威回敬着,向他们张开双臂。这时发现,泰勒正忧郁地注视着他的面庞。  "怎么啦马克斯,不认识我这张老火鸡脸了?"  "将军,您比我上次见到你时……又瘦多了。"泰勒伤心地说。  史迪威挥挥手,"这不重要,马克斯。既然你们来了,快告诉我,有些什么消息--好消息或者坏消息?"  "好消息几乎没有。坏消息就是--第三次裁军方案下来了,军队将彻底恢复和平体制,总数保持在100万人以下,我的101师也在裁撤之列※。艾克当了参谋长,他还是决定保留82师……我很难过,我们全师都很难过。"※史实:101师战后遭裁撤。50年代中期恢复。  史迪威同情地把手放在泰勒肩上:  "行啦马克斯。你不是即将就任西点第40任校长么?是我们母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吧?还是麦克阿瑟?至少,军队还是欣赏你的……前些日子国会那边还通知,让我去就任什么'退伍军人委员会主席'这种伤心劳神的差使!"  "见鬼。乔,不要答应他们!"巴顿在一旁高声抗议道。  "是啊乔治,我就知道你是这个态度。"史迪威笑起来脸上和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我对他们说:不行。我干不了这个。我会生病的!结果,我真的生病了。"  "还有一些坏消息。有的你可能已经知道,例如,中国和苏联,在蒙古打起来了--规模还不算小。"  "又是见鬼!"巴顿再次抗议道,"马克斯,这怎么是坏消息呢?蒙古啊!该死的、我可爱的蒙古!战争!没准它会再次证明我们生命的意义。这是好消息!呵呵,呼隆隆隆……"他用双拳比划着驾驶的样子,向着泰勒开去,嘴里依然不停:"蒙古啊,广阔!任你驰骋!这种感觉……马克斯,你难道会拒绝她么?"  "乔治啊乔治……你到底60岁还是16岁……"史迪威呵呵大笑。  巴顿兴致不减:"真正的坏消息是那些吃闲饭的国会议员!他们还在大口地吞食和平麻醉剂!鼓动国家袖手旁观,无视危险!或者说……"他突然压低嗓门,警惕而诡秘地巡视一下四周,"或者说,是我们麻木不仁的总统先生,杜鲁门总统。他当兵时间短,不了解军人的想法……"  "别探头探脑的,乔治,这里没有别人。"史迪威让巴顿放心。   (526)  他们走到客厅沙发上坐下。  "是啊,人们普遍对这场冲突漠不关心,对战争失去了兴趣。何况又是那么遥远、偏僻的内陆腹地。"泰勒说。"报纸偶尔报道,也是在第四版角落里。"  "但对于我们--我们三人来说,那里并不遥远。我们都在那儿打过仗。"  史迪威苍老的下巴上,又勾勒出坚硬的线条。  "我在欧洲,耳朵里灌满了苏联坦克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凶猛的神话……"巴顿再次开腔。  "你以为不是吗,乔治?关于这一点不必怀疑。"  "总要见识一下才能判定。"巴顿心有不甘。  "你不会有机会的,乔治。随便想想就知道,美国不打算卷入。那里没有美国利益。"史迪威叹了口气。  "那么,我退出这该死的现役!作个志愿兵总可以吧?以个人身份去!他们喜欢我--我是说,我那些兵,那些伙计。他们会说:嗨,那个经常满嘴胡说的高个子老头!回来吧!--他们手里握着梭标,等我回去参加战斗。乔你知道的,这个梭标--就是红缨枪,汉语里意味着军队啊!就是这样。"  "可你的那些兵,没有参战啊!你去那里帮助谁呢?"泰勒饶有兴趣地问。  巴顿惊奇地愣了半晌。  "什么?没有参战?怎么会?该死的,怎么可以这样?战争,已经开始了呀!他们没有听到召唤么?这是真的吗?他们也被和平主义药水给麻痹了么?"  "天哪乔治!你难道不看报纸,也不听广播吗?"  巴顿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段时间我迷在马球里……这次休假很长。一般来说,我看看头版新闻,毕阿特丽丝呢,她又喜欢听音乐……你知道,她会抢走收音机,很磨人的……"  "喂喂,志愿兵,"史迪威道,"你去了,连投靠谁都没有搞清楚。难道你,你想跟着花生米干?"  "这个么,也……可以考虑啊!呵呵,乔,你先别摇头,"巴顿兴奋地想起什么:"那位大元帅--你叫他花生米?什么道理?他可是送给我一幅很珍贵的中国画呢,我的客人们知道,作者叫做郑板桥啊--这足以证明他对我的好感。大元帅不会拒绝我的。"  "你会上当的,乔治。"史迪威摇头。"花生米不懂得战争。他会把你的手脚捆死,让你急出病来。而且你会发现,你没有坦克--至少,没有足够的坦克。在苏联人面前你无处施展,最终甘拜下风。"  (527)  叶卡捷琳堡。女皇行宫。下午,统帅部会议继续。  战时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在地图前,就当前军事态势和各种选择作出阐述。  "在蒙古方向,我后贝加尔方面军已前出至扎门乌德和索仑一线,蒙古全境得到收复。  "在新疆方向,我中亚细亚方面军,攻克迪化(乌鲁木齐)以后,原准备依托博格达山脉构筑防御阵地,因为不断受到当地马步芳匪军的袭扰,崔可夫大将命令追击。日前占领了哈密。  "前锋机械化部队在甘肃边境'星星峡'追上并击毙了匪首马步芳--这是个蒋介石用重金收买的地方匪首,也是得到南京政府番号的游击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敌人完全没有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概念,甚至象7年前波兰军队对付德国人那样,用骑兵向坦克发起冲击。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类似的敌人我们碰到不少次,估计以后还会送上门来。"  会场上传来轻松的笑声。  "空中作战,我们也处于优势,但不如地面来得大。对手装备了美国飞机,航程更远,高度也有优势。少数飞行员空战技能不比我们差。上个月我们企图捣毁敌人前进机场的努力没有奏效。"  "不过他们从空中打击坦克的能力比较弱。"中亚细亚方面军司令员崔可夫大将补充道。  "现在问题是,面对蒋介石既不肯认输、又不肯决战的策略,我们怎么办?有三种选择。"朱可夫继续分析。  "第一是转入防御。等候敌人来攻,然后加以粉碎。但问题是目前我军面对的都是开阔地带,需要建立漫长的战线,这就要求大量兵力。而这一带又格外的人烟稀少,非常不适合大部队驻屯。可是减少兵力,就会给敌人反扑机会。我军再次集结、反击,容易形成拉锯。这样战争势必长期化,完全不符合斯大林同志'速战速决'的战略指导。  "第二是继续进攻,寻求决战。这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本质精神。只有把蒋介石打疼了、打坍了、打怕了,他才会跪地求饶。现在的战线完全没有威胁到蒋介石要害部位,所以他不肯投降谈判,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朱可夫同志,你看应该打到那一线呢?"斯大林从嘴边取出烟斗问道。  "我想是这里,和这里,"朱可夫在地图上划出两个线段。  "蒙古方向,至少要突击到军都山脉。这才能形成可以据守的防线。控制这里,威胁北平。西边,新疆方向,根据侦察报告,敌人在兰州、西宁一带才有重兵集团防守,所以,我们该筹划在那儿进行一场大的围歼。"  "这样一来,我们补给线又要再拉长1500公里,特别是西线。"华西列夫斯基不无忧虑。  朱可夫摇摇头:"别担心,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前方不远,中国人给你准备了一处补给站--玉门油田。产量不算高,但足够崔可夫大将的坦克完成冲击歼敌。他是我们当中最熟悉中国--也最熟悉兰州的指挥员。"  "那么朱可夫同志,你说的第三种选择是……"布琼尼元帅插言道。  "第三种,就是撤退。在敌人没有认输投降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就这么撤走,中苏边境将永无宁日。所以实际上没有第三。"    (528)  特邀代表科涅夫元帅走近地图,仔细观察一阵:  "我很早就听说,中国过去的边界是长城。他们修了这道墙把自己和外国隔开。这道墙所在的位置大体上利于防守--我是说利于他们,也利于我们。"  "现在是帮助他们恢复这条国境线的时候了,这样两全其美。"贝利亚接话。  会场上再次发出笑声。有人加了一句,"索性一鼓作气,打到南京去吧!"  斯大林没有笑,皱皱眉头,用烟斗敲一下面前的会议桌:  "沙文主义不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本次作战目的,只是回击挑衅,教训一下有潜在的法西斯细胞的蒋介石。中国是个大国,有几千年历史积淀。摧毁它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和摧毁俄罗斯一样。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所以我说,只是帮助他们恢复长城国境线。"贝利亚及时澄清道。  斯大林没理他。继续说:  "这次作战目标完全是军事的。打个比方说,好比一场扩大许多倍的哈拉欣河之战。"斯大林看了一眼朱可夫,"要象那样,打得日本人从此不敢挑衅!当然这次是中国反动派。我们呢,拿回理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的意见,要有短期内再次歼敌50万到75万的战役目标,才能达成战略目的。"  "我们按这个精神去做计划。"华西列夫斯基谨慎地说。  "时间上是不是也明确一下?三个月,应该可以吧?"朱可夫问。  "三个月……兵力需要增加。"华西列夫斯基保持谨慎。  "再宽限10天。100天,不能再多了。"斯大林口气不容置疑。"9月初收尾。时间再长的话,机会就是敌人的了。那样中国远征军就会赶回,并从容完成部署。虽然你们分析说他们战斗力有限,可我们也不必冒这个险。"  随后斯大林部署道:  "攻击所需后续兵力问题,朱可夫同志负责组织。铁木辛格,和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继续负责监视欧洲。"  (529)  下午一直没说话的卡冈诺维奇这时轻轻地问道:  "斯大林同志,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考虑……用中国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军队打击蒋介石?至少可以配合我们?"  斯大林心事重重地放下烟斗,转头看着米高扬。米高扬低下了头。  "这正是我们的心病所在。现在的中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他们从起家时就掺杂了太多的农民成分和农民意识。前几年我们忙于卫国战争,没有关注这个党的彻底改造。我们培养的干部没能在他们的中央占据主流或者核心位置。现在,对于我们多次诚恳的、绝对有吸引力的建议,毛泽东和他的政治局一直没有给予正面答复。"  "我觉得,他们好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铁托……"莫洛托夫喃喃道。  "某种意义上,比铁托更危险。"  "那么他们能够保持中立……作个旁观者么?"  "我们给了他们明确提醒和警告,至少要求做到这一点。"米高扬分工负责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那么他们能够做到了?"卡冈诺维奇再次问。  "不能这样想,"斯大林摇头,"要从最坏处作准备。中国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个党有成为敌人的可能。必须严密监视。"  "他们不想借此机会打倒蒋介石,夺取全国政权吗?"  "缺少民众支持的政权难以巩固。他们比我们……更讲究人心向背。"  "据我观察,他们过去还是很会作群众工作的,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连这点民众基础也没有了么?"  "不一样了。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了。现在认为我们是--外族入侵。"  "建议提供物质援助。我们,还是可以挤出一点武器--现役的、甚至是先进的,而不是以前那些过时的--支援和装备他们。"卡冈诺维奇负责国防工业。  米高扬摇头。"试过了,他们没有表示出兴趣。"  "哼!美国。美国到底给了他们些什么?"伏罗西洛夫愤愤道。  "情报现在不准确。总之多于我们,也可能远远多于。他毛泽东访问了美国,却没有请求访问苏联。"米高扬说。  "这样说来,这次作战岂不是变数很大?留有这么一个不确定因素……我们还能排定那些准确的时间表吗?"卡冈诺维奇存有不安。  "我们这么伟大的红军,总还不至于让天平失衡吧?"米高扬具备信心。  (530)  斯大林灵活地转动一下手中的烟斗:  "对于这个不确定因素,方针就是:力求配合,争取中立,确保无害。需要密切监视。前两点米高扬同志再作工作。第三点,"斯大林抬起头:  "科涅夫同志?"  地图前的科涅夫元帅拿起指示鞭:  "我来汇报一下军事上对于--对于华北民主联军的准备。现在基本就绪,并且我们有时间。从双方地理态势上看,满洲,是个适合向心突击作战的地形。情报说,目前对方只有70万军队在满洲,其余大多在回国的路上……"  他讲了15分钟,然后回答了20个各种细节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掌握中共动向,以便下决心?"最后一个问题是莫洛托夫问的。  斯大林把目光转向贝利亚:"拉甫连季·巴甫洛维奇?"  "这一点我来负责。"贝利亚胸有成竹,简洁答道。  散会前,贝利亚轻声问道:  "最后一项,斯大林同志,就是那位……毛岸英上尉,已经安排他们到了赤塔。下一步?"  "按照原计划,送回沈阳。"  "可是斯大林同志,这本是一个重要砝码,或者说,一个很好的、可以充分利用的人质……"  斯大林不耐烦地挥挥烟斗:"我们不搞那一套。不在道德上留下污点。"  "好吧。那么相信他--会用他在苏联的见闻,影响他的父亲。"  "对,应该相信年轻人的觉悟。道义上我们不能输分。"531)  1946年5月3日。乌苏里江。虎林,虎头要塞。  这里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时期,关东军为抵御和进犯苏联,强征中国劳工,修建的一系列钢筋水泥结构的、坚固的大型筑垒地域。  这样一批要塞沿着乌苏里江和黑龙江3000公里的国境线重点分布,从东段的东宁、绥芬河、虎林、富锦,到中段的黑河、呼玛,一直到西段的海拉尔、满洲里,共有几十处,坚固程度不等。  抗战胜利后,华北民主联军陆续从日军、或击溃日军的苏军手里,接管了这些要塞。但因为过去并非主要备战方向,进驻的只是一些低级别的边防守备队,武器则是日本留下的旧式火炮枪械。  随着边境气氛紧张,驻守兵力换防为第三兵团要塞旅。  纵队副司令兼旅长胡奇才准将,近来不断接到前沿哨兵报告:江对岸苏联小城达利涅列琴斯克附近的铁路线,日夜不停地奔驶着列车,十分反常。  各个要塞旅,此时按照编制,接受北满军区和三兵团司令部双重领导。胡奇才于是把情况分别报上去。  北满军区答复:"友军正常调动,不必大惊小怪,切忌挑起事端"。  三兵团答复是:"密切监视,随时上报,作好准备,不可轻举妄动"。  口气不同,处置相似。胡奇才命令战防炮营,为新获得的6门88毫米反坦克炮,构筑阵地。  (532)  同一天。嘉峪关。国军前进机场。  从西安调防到这里的守备队团部参谋胡图丹上尉,正在对勤务兵发牢骚--战争年代,他的晋升何其缓慢,同期入伍的蓝信发干事已升为少校主任。还是马屁术学得没人家好啊……  "老胡!俄把球你,罕在这儿谝闲传!"蓝主任说到就到,风风火火闯进来。"赶快撤离!个驴日的,老毛子进攻了!"  "慌什么慌什么?什么情况?给个明白话儿!上峰还没下命令呢!"  "星星峡守备团被包围了!侦察机发来电报,玉门关外,安西一带,戈壁滩上尘头大起!分明是装甲部队!靠谢代蒸那个怂师,哪里挡得住?赶紧,收拾东西!"  "安西……那也还400里地呢嘛!哪儿就到了?把你急成这样。"胡参谋嘴上说着,也不由得站起来,纸片洒了一地。  "四百是华里!人家是坦克!两天就压了你的鼻子!你咋?你想当俘虏啊?跟你家胡长官去?要不俄说你胡家,咋尽出俘虏哩……"  "你给我住嘴!胡长官落难,看把你乐的。好歹你也在人家手底下吃过粮不是?" 胡上尉弯腰收拾保险柜,又缓和一句:"我说老蓝……主任啊,咱不等等上峰的命令?"  "上峰甚哩上峰?俄把你个糊涂蛋,俄今天就是上峰!"蓝信发一边取下墙上图纸一边说,"俄这是提前传达哩,你懂不?联队和航空站的命令随后就到!你懂不?你个不知好歹的,怨不得你升官慢……笨哩。"  胡图丹一边捆扎文件,一边嘴里还是不服:"嚯嚯,'俄就是上峰'?官大一级压死人呐?……把你神气的,哪天弟妹来了,别又在媳妇面前跪搓板啊?"  "口水咽肚里吧,馋死球你!谁个让你娶不上媳妇……"  说话间,远方传来隆隆爆炸声。  (533)  同日。绥远前哨,百灵庙。  瞭望哨的报警枪声,惊醒了地下窝棚里沉睡的那顺排长。他愣了一下,揉揉眼睛,翻身坐起。里边有两个兄弟也醒了,正竖着耳朵聆听。  那顺他爹是蒙古族,娘是山西"走西口"过来的汉人。原在傅作义长官手下的35师当骑兵,前些日子开战,马都打死了,董其武师长命令他们改为边境守备队。  那顺钻出窝棚张望。  一看可不得了,一辆庞然大物的坦克正向哨所的瞭望台撞去,三层楼高的大圆木架子咔嚓一声就倒了,开枪报警的哨兵一骨碌滚落在履带下边,坦克眼都不眨地碾过去,居然连一点栽歪都没有……  好么,不吭不响就摸上来啦!  那顺大喊一声:"弟兄们抄家伙!"随即跳进一个单人掩体,抓起长条箱里存放的巴祖卡火箭筒。  一串子弹打得他四周冒起一片烟泡。  (534)  西安。临潼。1946年5月。  西北战事吃紧,蒋委员长携夫人重新莅临这个他本不愿意再次涉足之地。  十年前那场意外的变故,扰乱他多少计划!每每想起,他就觉得那些当事人的不可饶恕。  但是眼下不同。身边是御林军--杜聿明、汤恩伯两大兵团;头上有国军庞大机群;而身份--抵御侵略、矢志报国的民族领袖,这一切,保证了那段"西安事变"的历史不会重演。  薛岳从兰州几次发来告急电报:苏军正以凶猛势头,突破河西走廊,节节进击。连日里,克酒泉、下张掖,兵锋直指武威。  看来这一路是苏军进攻的主力。它的司令官竟然是崔可夫!这可是五年前担任自己顾问的苏联武官哦。他甚至还会说一些汉语,并且了解中国、了解我本人……真是世事难料啊!  另一路苏军,从蒙古南下,攻占了包头、河套平原,正在归绥(呼和浩特)城下激战。  傅作义千呼万唤,要求增援。  除了调给他一批晋绥军旧部,委员长这里没有富余兵力去增援他。李宗仁部队刚刚归国,需要休整;龙云的滇军也是这个借口--而且情有可原,毕竟远航归来,起码和家人团聚也要给点时间嘛。  至于已经回国的那些驻日占领军,委员长可舍不得。74师、38师、22师……这些久经战阵、辛苦装备的王牌师,是自从1937年淞沪会战损失掉那些德械师之后,重新呕心沥血攒起来的家底,今后还指望他们派上大用场呢。他们正和关麟征52装甲军一起,监视着北方--华北,共党。以防不测。  委员长心情并不焦躁。  绥远沦陷了,又怎么样?兰州沦陷了又怎么样?对中国仍然只是疥癣之患、肌肤之痛。中国的重心不在那里。即或是日本当年,拿下了满洲,拿下了华北,拿下了南京,拿下了武汉,又怎么样呢?还不是乖乖吐出来!  委员长坚信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等着他。他的政权,要靠战争巩固,他的江山,必会浴火重生。这个古老的民族是个苦命民族,而且人口太多……  (535)  兰州方向,战云压城。  委员长的内部战略指导是:逐次抵抗,有序撤退。  面对苏军咄咄逼人的势头,硬抗势必吃亏。这他早有对日作战经验。  国军向来不缺少防御和"转进"专家;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中国也不缺少回旋的余地。把敌人的补给线尽量拉长,到他自己难以为继的时候,养精蓄锐的国军将士再动手。  之所以叫做"内部原则",是因为这些指导不能公布出去,只能昭示给少数将领。战略指导,别人可以顺嘴随便说,但是领袖不可以--民言可畏呢。  老百姓往往以为,将士之责就是守土,大片国土沦丧就是失职;他们把战争看得简单了。战争是以最后的胜利来衡量的。没有实力,在不该拼的时间和地点拼光了,拿什么去获取最后胜利?  所以委员长打算到前线看一看。  这个时候在兰州露面,国际国内,都会引起巨大反响:  --中国在抵抗!委员长在前线!这本身就是几个师、几十个师的力量!……那么美国怎么办?共产党怎么办?你傅作义又该怎样作?呵呵,题目就这么简单明确地端到他们面前。  此外,还可以给苏联一个错觉:国军会在兰州与他们决战。实际上我们金蝉脱壳,把部队撤到天水关以东--陇海铁路的尽头※,依托那里的地势天险和运输便利,趁苏联坦克洪流阻滞山谷、无可奈何之际,在麦积山一带挡住攻势,然后,坐守待变。※当时陇海铁路西段只能通到天水。1949年以后修建天水-兰州段。  哼,共党还在拖。拖吧,拖得越久,在全国面前丢的分数越多。这次真够他们艰难的了。  昨天,他们在南京的代表林伯渠还在辩解:中共区域内并无战事,确保着一方国土安全;至于西北和蒙古,那本该是国民政府的守卫责任……结果,激起国内舆论界一片呼声:打倒新分裂主义!打倒新军阀!中华一统,反对卖国……哼哼,共党在政治上完全处于守势了。  国际上,路透社、合众社、美联社……也是一片讥讽之声。更不要说南洋华侨那些愤激的言论。  哦呀。雨农遗计,庐山庙算,今朝开始灵验!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