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另一种历史-14

作者:铁血熊猫 字数:18835 更新:2023-10-08 23:06:02

"庆贺占领要地延安。贵部备尝艰辛,终克顽敌,遂奉伟功。此诚圣上威严,然统帅有方,将士勇武,亦宣吾皇军之威于天下。值兹彻底完成作战目的迈进之秋,遥致庆贺,并祝武运长久"!  报纸上贴满了冈村的照片:一张镶有银灰色大理石的桌面,正襟危坐着神态安详的冈村宁次。他留着茂密的平头,长方形脸上架着一副玳瑁宽边圆光眼镜,乌黑的短髭中,露出一种大人物纡尊降贵的适度微笑。  这位军中骄子穿着大将衔军服,胸前简单地装饰了一枚金鵄勋章。  报纸介绍说,冈村将军日常喜好阅读书报,广交朋友,视野宽广,健谈善听,精通棋类,记忆力非凡,而且现在还是个鳏夫等等。  天皇的召见也随后到来。  冈村有条不紊地料理好华北、特别是平津地区的防务,乘坐一架"昭和零式"运输机回国。抵达时,天皇的弟弟们-秩父宫、闲院宫、梨本宫、朝香宫各殿下所差遣的武官纷纷到场迎接。  10月10日,冈村被召进宫拜谒天皇陛下。然后又拜受皇后陛下亲手缝制的围巾,拜领侍从长送下的赐金。还在铃木专属副官伴同下,参拜了皇宫内殿,并拜受御赐神酒。  随后,冈村宁次大将被提名为皇军教育和训练总监--这是"重臣"东条英机等人为他安排的退路。  尽管获得了这非常时代的一份殊荣,但是善于审时度势的冈村,已经预料到,这将是日本的最后一次攻势作战。  不过,小矶内阁的"九月胜负手",取得了"击退米国、拔除支共,完胜、中兴"的宣称效果,引得百姓和国会一片欢呼喝彩,内阁支持率高涨。  (303)  中太平洋。关岛。  就在千岛群岛和亚洲大陆风起云涌之际,美国太平洋舰队传来捷报:  哈尔西将军放弃千岛群岛的交换砝码是--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中将夺取了马里亚纳群岛。  关岛、塞班、提尼安,在9月底分别被美国海军占领。  原来,趁着日本在千岛力拼"胜负手"、而对中太平洋防守空虚之际,第50特混舰队发动了尼米兹策划已久的、代号为"征粮者"的马里亚纳战役。  这个适当削减了计划规模的作战,却再次突破了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并对匆匆赶来救援的小泽治三郎舰队那已不多的海军航空兵,进行了一次"马里亚纳猎火鸡"式的有力打击。  日本又减少了300多架飞机和一批新老飞行员。守岛部队2万多人战死,400人投降。斋藤义次司令和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相继切腹自杀。  就此,盟军获得了中太平洋极其有利的前进基地。南云忠一 海将(304)  大西洋。比斯开湾。  自从1943年3月1日金海军上将提议召开了大西洋护航会议,新任德国海军司令卡尔·邓尼兹那战无不胜的潜艇"狼群"战术就快走到尽头了。  曾在"吨位战"中名噪一时的三大王牌艇长--普里恩、克里斯玛尔、舍普克纷纷葬身鱼腹之后,德国"狼群"中再也无法产生那样一批天才。  盟军的招数是,将一批大型运输船改装成护航航空母舰。  在"以鹰群对付狼群!"的口号下,潜艇软肋暴露无余。  进入8月,大西洋空潜战持续97天,德国潜艇被击沉26艘,击伤17艘。这就是著名的"比斯开湾潜艇大屠杀"。  这以后一段时间里,在德国潜艇的"通气管"装备出现之前,艾森豪威尔不再为德国潜艇的袭扰而烦恼了,横跨大西洋的运输航路开始畅通。  (305)  10月,华北,晋西南发生一场关键性战斗。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由129师扩编而成的"太行、太岳"两支换装后的野战纵队,跨越两省,千里奔袭,经过4昼夜激战,攻克了日军重要的前线兵站--山西运城和侯马。  这一战,歼灭了守军小原一明少将的第3混成旅团和万余名伪军,打掉了牛岛满第22军团的后勤基地。  消息传到北平。刚回到司令部办交接的冈村宁次闻讯大惊。立即意识到:后勤既失,前功尽弃!  看看刘伯承所部的神速攻坚,可以说土八路再也不是昔日吴下阿蒙。  其实在"凯"号--进攻延安作战发起之前,冈村已审视到己方的后勤不利态势--要翻过吕梁山、渡过黄河,这就决不是参谋部门在地图上按直线距离计算的250公里攻击半径那样简单。  可是碍于大本营"胜负手"的坚定命令,以及保持奇袭效果,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寄望于皇军的强悍,和速战速决战略意图的实现。  遇到意料之外的顽强保卫之时,他预感情况不妙--在这个地域旷日持久,势必出现后方危机。可是战役目标--油田和机场没到手之前,他又怀着一丝侥幸:或许再有几天……  此刻危机终于临头。他有一种从悬崖上缓缓下坠的感觉。不由得责怪自己部署不周,疏忽了后勤防御配置。但他更明白,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之炊啊--为了达成作战目标,那点宝贵的日军兵力都尽可能拿去用于进攻,留下小原旅团已是犹豫再三--如果这支兵力在前线,也许延安就会早几天攻克……  而那些人数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华北治安军",即使担任防御,也是一群废物。他唯独困惑的是,同样的中国人,怎么到了共产党手里就变得会打仗、不怕死、守纪律了呢?  冈村火速致电军团长官牛岛满中将,收兵回防、就地搜集各类物资、并即刻作好被包围的准备。  当晚,在与棋道老友片山先生循例手谈、纹枰对弈之时,他破天荒地在一场屠龙之战面前,中盘认负了。  片山不解:历来重视胜负的将军,缘何如此?冈村心事重重而答:  "眼位不足,大势去矣!"  (306)  11月初,第7集团军傅作义部从北线转入反攻。  数万日军困守延安。在这座被严格"坚壁清野"的空城里,找不到粮食,更找不到须臾不可缺少的弹药。空运是不可能的,天空不属于日本。自从中菌盛孝阵亡,华北没有出现过日军战斗机。  胡宗南兵团正确遵循委员长的命令,恰到好处地"相机而动"。  久战疲惫、后勤中断的日本22军团,枪炮子弹都已枯竭,此时不麾兵相向、坐收渔利,更待何时?  于是胡上将大张旗鼓,顺势举兵,以30万人包围了日军南翼三个师团。  安达二十三参谋长飞抵延安东关机场,亲临指挥。但面对重围中丧失机动能力的22军团,亦无良策。  6万日军顽抗近两月,弹尽粮绝,拼刺刀的力气都没有了。陆续赶到的美机终日轰炸,胡部趁势掩杀。  危急之时,冈村以现代军人意识,秘密电告代理司令的安达参谋长,为了数万将士生命,在缺乏弹药等起码抵抗手段之时,允许局部投降。  这是完全违背日本军界主流认识的一个反潮流的进步性背叛。也开了东洋武士军事史的一次先河。  同时冈村暗示:"即令有拜,背北面南"。意思是如果投降,应选择向包围南翼的胡部缴枪。  不肯执行命令的牛岛切腹自杀。安达中将没有出卖长官,自己承担了责任。被俘后受到优待。但不久悒郁而死。  胡兵团11月20日进入延安,接受了4万日本伤兵的投降。还顺便缴获了3面军旗!--这是抗战史上破天荒的空前胜利,缴获日本军旗未曾有过。  一时间,鼓噪之声铺天盖地,胡长官成了两个月前冈村宁次一样的明星。西安和重庆的街头巷尾敲锣打鼓,纷纷传诵着蒋委员长的夸赞:  "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   胡宗南上将 白崇禧上将  (307)  上述战场之外,国军尚有余力,实施了河内、海防战役。  11月,白崇禧指挥桂系9个师,击溃了交趾的日军33师团,收复越南北部,提前打通了出海口。而处处吃紧的日军,只能坐视"南支那的沦陷"。  委员长在赴开罗途中向胡宗南、傅作义和白崇禧三位上将颁发嘉奖令。顺便还向华北战区发一份"激励电报":  国府"表彰刘邓129师克复运城、侯马",同情中共机关"转进大同、以保平安,并期:勿丧斗志";同时责令胡、傅等部"固守延安及陕北,不使再丧敌手"。  同一时期的地中海,也有一场大规模武装行动。  10月19日,盟军发动了因缅甸作战而推迟100天的西西里登陆。英美联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月内拿下这个大岛。  西西里之战,轴心国再显脆弱性。  11月17日,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召见墨索里尼,宣布他为"意大利最遭人痛恨的人",随即废黜,并将其送入救护车予以拘禁。几天后,墨索里尼被送往荒无人烟的马达莱纳岛。  巴顿回味了一遍同英军并肩作战的感觉,隐隐地有一种"被歧视感"。亚历山大的偏袒,和蒙蒂明显的抢功行为让他闷闷不乐。他有点怀念那些尊称他为"高老头"的质朴的中国士兵。(308)  尼罗河畔。开罗。  1943年11月22日,开罗会议如期召开。主题是讨论亚太战争的态势和走向,以及战后有关安排。  会前,总统次子埃里奥特中校问起父亲对战后局势的看法。罗斯福说:  "美国将不得不出面领导。并运用斡旋进行调解。解决他国间的分歧:俄国和英国在欧洲;英国与中国、中国与俄国在远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强国,而且不妄求。  "英国在走下坡路,中国仍在18世纪状态,俄国猜疑我们,使我们也猜疑它。美国是能在世局中缔造和平的唯一大国。这是巨大的职责,实现它的办法是面对面地与这些人会谈。※"  此时的罗斯福总统,踌躇满志。   ※引自《罗斯福传》。  蒋委员长也容光焕发。赴会之际宣布:国府日前收复了"被共党抛弃的延安",以及原法属的河内市和海防港。  新一轮胜利使他倍感风光。会议上的讲话也有了分量:  过去,在盟国坚持"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前提下,发挥中国积极性是不现实的。而今,力量配置取得一定的欧亚平衡,因此中国可为盟国多所贡献!  华北代表周恩来的发言颇有新意:  如果能够提前打败日本,华北联军可以参加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作战。  周还透露,这一精神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史迪威将军提出过"的。  这些表态引人注目。  (309)  老牌政治家丘吉尔迅速捕捉到中国有意参战欧洲的信息。  在尼罗河游船上,同蒙巴顿上将的交谈中,首相准确判断了这种前景:  "你注意到了吗,迪基?中国人这个意向,很可以因势利导。那些廉价的兵员和鲜血是别国所不具备的。这种可能性将大有助于我的地中海战略。"  蒙巴顿赞同首相的乐观情绪,认为:  "说到廉价兵员,即使训练印度士兵,成本也高于中国士兵。特别是印度人无从获得多年的实战经验。此外过分武装印度还可能助长独立倾向。"  首相进一步分析:  "而中国军如果参加巴尔干战役,完成后它又不会常驻欧洲,是吧迪基?这十分重要-胜利后士兵会要求回家,在那里他们不会产生归属感。中国政府也无力维持海外驻军的庞大开支。"  蒙巴顿深深点头:"那么温斯顿,是否可以在'拉链作战'--收复马来亚的行动中,邀请部分华军参加?"  "哦,你认为必要么?你战区里还有多少日本兵?"  "加上苏门答腊,大约50万。其中一批是不太稳定的傀儡军。鉴于我们没有在东南亚投入大量兵力的可能,我手中的部队,主要该担负技术性较强的迂回登陆作战。那么陆地需要一轮攻势吸引日军向泰国方向支援--可能的话温斯顿,最好中国人来作这件事。您认为呢?"  "想法不错,迪基。总之,你同蒋大帅的关系,比韦维尔相处得好多了,他们喜欢你。这事要一步一步来。"  就此,丘吉尔首相一改往日立场,主动向中方示好。  会议第三天他来到大元帅住地,与蒋氏夫妇融洽会谈三小时。他没有闲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那些无用话题,而是率直中肯地谈成了一笔交易。  返回后,他富有预见地指示蒙巴顿:  物色并武装一支中国军队-例如桂系、滇系这类"非嫡系"部队。为参战巴尔干埋下伏笔。  次日,彬彬有礼、贵族举止的蒙巴顿勋爵与委员长继续晤谈。  蒋已心中有数。当即同意--以缅甸换防名义,调出云南地方军龙云部6个师,10万余人,归中缅印战区蒙巴顿司令官指挥并补给,以参加印度支那收复作战。  委员长满意地评价:这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箭双雕。  人们惊异于中英抛弃宿怨后的迅速接近,但还不了解内幕--首相有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允诺:  除支持蒋委员长在战后对国家的统治地位之外,他还要帮助重庆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的"海军。  这一点没有作为正式协议,但成为一项领袖之间的私下谅解和商定。  (310)  开罗会议期间,各项国际活动之外,蒋委员长的随员吴国桢市长还记录了一些非正式交谈的花絮。  吴国桢,少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曾与周恩来是同窗好友,并有结拜之谊。后赴美留学,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和公共管理学博士;回国后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汉口市市长;此时正在重庆市市长任上。此番由于他流利的英语和欧美阅历而随行与会。※   ※史实:吴国桢确曾参与开罗会议。  他在《随笔》中写道:  某日会间闲暇,蒋公谓恩来先生曰:共产国际既已解散,何不重归政府?  周答:我军始终处于政府领导下。虽无粮饷,抗战不停,坚持一线。作战次数、歼敌数量,均属上乘。而牺牲尤巨。  蒋问:何以不经国家同意,擅自表示向欧洲派出远征军?  周答:国家者非一人之国家。国共双方,在抗日、反法西斯、反侵略旗帜下统一政令。如以"国家"为说辞,试问国家多年无饷无援,听凭我军自生自灭,"国家"义务何在?至于"擅自",如今参战方式多种,即令自发组织志愿军,亦属可能,世界早有先例,并无"擅自"可责。  蒋曰:如此,岂不乱套?国家利益谁来代表?  周答:如有民选联合政府,自当按民主表决结果行事。蒋公之所患,盖以一人而天下也。二十世纪民主潮流不可抗拒,委座之观念实为旧时代之产物。  委座乃拂袖而去。  ……某日,何应钦部长戏言:  "恩来啊,谈谈,贵党前日丢失延安,转进山西大同之感想?"  周答:"无足为怪。一如委座之放弃南京武汉,转进重庆而已"。  何窘。史迪威大笑。  ……某日,在美国代表团居所、开罗西郊亚历山大·柯克别墅,罗斯福总统指周恩来其人,问蒋公曰:此人怎样?  蒋答:过去同我合作过。其人可,其党不可。  罗劝告:中国应组成联合政府。  蒋公良久对曰:共党,实为赤色苏俄在中国之傀儡,不可不防。  罗斯福笑谓:两者相去甚远!中共只是一些土地改革者……  《随笔》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会间,罗斯福总统希望丘吉尔首相作出归还香港、允许印度独立等承诺。  首相愤然:"我不适合作大英帝国葬礼执行人"。  (311)  11月27日,英中美三国《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它是这次会议最主要的成果。  "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谋求利益,也无意于扩张领土。……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外,日本亦将被逐出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长期作战。"  开罗会议期间,中美方面关于对日战争讨论中的主要军事作为,就是批准了"逆戟鲸"作战方案。  这是一个以海军为主的行动。尼米兹海军上将为此欢欣鼓舞。麦克阿瑟将军却因为他的"滑膛枪手"计划--攻打吕宋,没有受到重视,而大发雷霆。  陆军部长史汀生亲自写信劝慰,并表示相信:这位将军无疑会解放菲律宾。同时主动承担了陆军向海军让步的责任,以免"这位道格拉斯迁怒于那位乔治……"陆军(战争,WAR)部长:亨利·史汀生(曾经的国务卿,"不承认主义"的坚持者)(312)  耶路撒冷上空。1943年11月27日。  开罗会议结束,罗斯福总统一行乘C-54"圣牛"号专机前往德黑兰。  飞越巴勒斯坦时,他提出一个要求:  "以后也许不会再飞这条航线了,"他希望飞行员布赖恩少校低飞。"当你飞临圣迹时,尽你的胆量贴近兜兜圈子。"  飞机越过贝尔谢巴井泉、濯濯童山,来到伯利恒。布赖恩把飞机倾侧,一只机翼几乎触及地面。  罗斯福凝视着耶稣诞生的小教堂,遗憾不能降落。接着是圣城耶路撒冷。不到一分钟,那些神圣建筑尽收眼底。总统向随行医生麦金太尔报出它们的名称:  "大卫墓。天国之门……耶稣拱顶、受难地,坡上是伊斯兰陵墓……大马士革之门。圣母教堂,哭墙……"  橄榄山顶,耸立着升天教堂。  "圣牛"接着掠过死海,然后是泛光的加利利海,海上正在撒网的渔民……  (313)  伊朗高原。德黑兰。  11月28日下午,总统车队驶进苏联使馆的绿色大门。  这是幢大而无当的建筑,像是一所百万富翁的豪宅。年久失修,不复昔日光彩。曾经富丽堂皇的门据上油漆显出裂纹,墙上灰泥大块剥落,泥草露在外面,像个破洋娃娃肚子里的木屑。  纳粹离去前,在墙上涂抹的"卐"字符号赫然在目,留下一种讽刺意味。  罗斯福下午3点从美国公使馆搬到这个新住所下榻。这是斯大林出于安全考虑的好意。一刻钟后,斯大林前来造访,以示东道之谊。这是两人首次会晤。  正式会前举行了一个赠剑仪式:  首相从伦敦给元帅带来一柄"斯大林格勒"之剑。仪式简短而动人。  一位英国上尉高擎着那柄修长笔直的宝剑,由丘吉尔作了一席感情充沛的简短发言,斯大林用俄语致答词。  接着,首相庄严地双手托剑,大元帅接过,俯首吻了一下精美的剑柄,缓慢地把剑从鞘中抽出一段来,然后迅速插入,交给伏罗希洛夫。仪式到此结束。  不过,总统在这种气氛中略感受到了冷落。--而且这不仅关乎他个人。于是恰如其分地抢回了一个镜头:他要求试一下宝剑。  宝剑拿在手里感觉不到重量,倒像是手臂的延伸。平衡称手,精美绝伦。  总统当下赞道:"登峰造极的杰作!"夸张地把剑高举,劈下,雪亮钢刃随即发出一道寒光。  (314)  下午4时,在铺着奶油色呢绒的大型圆桌旁,德黑兰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罗斯福被推举为会议主席。他说:作为在座三人中最年轻者,我不揣冒昧地欢迎诸位年长者。  他宣布,会议是朋友间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所谈论的一切均不宜公开。  丘吉尔表示:这里体现的是世界上从未见过的力量和权力的集中,而人类幸福的命运掌握在与会者手中,大家将不致辜负上帝所赐予的这一良机。  斯大林说:这次兄弟般的聚会体现了一个伟大时机,这时机亟须与会者明智地使用各自人民所赋予他们的权力。  德黑兰第一次会议为期200分钟。  由于有上月召开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作为预备,会议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欧洲战争的前景。  对于苏联来说,美国租借物资向缅甸航线分流,特别是卡车、无线电两项的减少,造成了严重后果。  由于盟国推迟西西里作战,使德军没有了后顾之忧,结果,库尔斯克战役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德军虽被击溃,但未粉碎。曼施泰因使用"逐次抵抗"策略,带领德军缓慢地撤到第涅伯河流域。  北线德军,也转入波罗地海沿岸国家边界上预设的"豹"防线。苏德战线进入僵持的冬季调整期。  因此,怎样开辟、何时开辟"第二战场",成了斯大林咄咄逼人的主题。※  对此罗斯福表示赞同:"大规模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不应该因为其他次要的军事行动而推迟。"  丘吉尔不然,仍坚持着眼于地中海。  斯大林不满,质问:"英国是真正相信霸王战役,还是说说而已,让俄国人放心?"他要求美英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答:不能作此保证。  双方争执激烈,以致斯大林愤然对莫洛托夫说:"我们走吧!在这里没有事好干了,前线还有许多事要做呢!"在罗斯福的调解下会议才得以进行下去。 ※※注释处为依据德黑兰会议史实。  晚上8点,罗斯福以主人身份在住所举行三方晚宴。  谈到处置纳粹德国时,罗斯福认为,"原则是不使德国人思想上留下'帝国'这个观念的痕迹"。  斯大林认为这不够:"必须使这个帝国本身永远无力再把世界拖入战争"。  (315)  1943年12月初,马里亚纳,关岛。  尼米兹海军上将在这里下令:"逆戟鲸行动"开始!  作战要点是:  从集结地关岛出发,一次性向中国大陆运送物资和武器20万吨、卡车7500辆。作战飞机250架。  船队包括35条"自由轮"和"胜利轮",规模属于中等-却恰好类同于在北冰洋被德国潜艇袭击、造成巨大损失的PQ-17船队。仿佛要刻意印证:同样规模的物资,对于中国抗战的意义。  物资登陆地域:中国北方连云港附近、南方温州港附近。  "逆戟鲸"行动强调:使用超大舰队护航。并寻机歼灭敌军拦截舰队。  这次作战有"迫敌决战"的意味。  为此太平洋舰队倾巢出动。尼米兹派出全部6艘"埃塞克斯"级和9艘"独立"级航母,以及护航母舰。海军飞机超过2500架。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编队也是空前规模,总数逾700艘。  尼米兹手里只留下一支老式的"企业号"特混编队,作为后备机动。  护航舰队分为南、北机动作战群,运输舰队居中。最得力的两位将领--判断冷静、做事条理分明的斯普鲁恩斯中将,和勇往直前、处事果断的哈尔西上将,分别指挥南、北舰队。  12月2日,代号"鲸腹"的运输船队从关岛离岸启航。  (316)  德黑兰,大理石宫。  非首脑级的低一层次会谈上,美英苏三方为援助物资问题发生争吵。  苏联称,因千岛战役后太平洋航线再次被封锁,援苏物资到货量不能满足要求,今后将不再向华北转运。况且中国从缅甸得到的数量已经太多。  英国人援引驻莫斯科武官处的报告,指责苏联对租借物资运用和管理不善,造成浪费:成批的发动机锁在仓库里生锈,高辛烷汽油被用来生火取暖,卡车大量被敌军缴获等等。  美国人则拿出数字和表格,指出:到目前为止,英美已向苏联提供了650万吨各类援助物资,而对中国提供的只有93万吨。其中经过蒙古给华北的数量不到22万吨※。总数不及苏联的七分之一。※史实:截至1943年底,英美运往苏联751万吨援助物资。同期运到中国的不到20万吨。  苏联人没有翔实的数据统计,也不屑于证实数字真伪。只是再次强调苏联付出的牺牲、强调物资的实际作用,并提出新一轮订货单。  次日会谈中,罗斯福希望苏联再度确认"不单独媾和"立场。但感到对方答复含混。这使他心生疑窦。  在斯大林作东道的宴会上,元帅取笑首相,说他对德国人怀有"某种神秘的喜爱"。斯大林不掩饰对纳粹的仇恨,并认为,胜利后至少应处决5万名纳粹分子:一经俘获,立即处决。  丘吉尔跳起来,大声道:"任何这类做法,与我们英国的法制感是完全抵触的。英国决不支持集体谋杀。"  元帅盯着激动的首相说:"嗯。一定要枪毙5万人。"  丘吉尔更加生气:"我宁可此时此地,让人把我押到花园里去枪毙!"  罗斯福笑起来:"我又来调解你们的争执了-那么减为49000人行不行?"  (317)  讨论对日作战问题时,斯大林表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苏联可以在东方加入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这本是罗斯福感兴趣的话题,但这次他未置可否。  斯大林同时暗示,苏联在远东也有利益要求。马歇尔乘机提出恢复对中国供应和交换武器军火事宜。  斯大林坚持蒙古独立。罗斯福以"蒋先生不在场,暂时搁置中国问题"而推托。  会上,罗斯福对战后国际组织的构成作出具体设计。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三个圈:当中一个标明"执委会",右边一个标上"4警察",左边写着"40个联合国家"。这一构思就是以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大会。  斯大林对监视和平的"四警察"概念表示感兴趣。  会间同首相共进午餐时,总统说:  "温斯顿,我心目中有一个联合国秘书长的合适人选。"  首相哼一声,从嘴边拔出烟斗:"我敢打赌,富兰克林。那是个中国人。"  罗斯福笑了,话题没有继续。  (318)  琉球群岛。奄美大海域。  十天后,"鲸腹"运输船队开始加速,乘夜间穿过了南侧岛链。(318)  台湾、冲绳各机场本来为数不多的300来架日本作战飞机,提前受到美国40余艘大小航母的1600架次的突袭。  12月9日凌晨,米彻尔将军率第38特混舰队进入台湾东90海里出击阵位。  海面上出现一组组巨大壮观的钢铁花环。信号弹升空,飞行甲板上响起隆隆马达。500架舰载机腾空而起。  台湾日军航空兵司令福留繁海军中将把230架战斗机全部派往空中,并命令全岛高射炮进入一级戒备,仅有的80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全部挂上鱼雷和炸弹,从另一个方向迂回袭击美舰队。  福留繁后来回忆道:  "空战在头顶展开。我机勇敢朝美机扑去。干得漂亮,我想,不能要求它们再出色了。片刻,飞机一架接一架起火下栽。打得好!一次大胜仗!我拍手称快。  "待近时一看,天哪!被击落的全是我机,而头顶上耀武扬威盘旋的全是敌机!米国飞机能喷出4-6道又粗又长的火舌,日机碰上便起火、冒烟。而我零式战机的曳光弹道明显细小,那7.7毫米的机枪子弹只配打打飞鸟,哪能对付厚装甲的美机呢?简直以卵击石。  "这一边倒的作战很快结束,我们彻底失败"。 ※   ※引自《福留繁回忆录》。  尔后两天内,米彻尔三次以大批轰炸机对失去防空能力的台湾和冲绳狂轰滥炸。从中国境内基地起飞的50架陆军航空兵B-24也轰炸了高雄地区。  至此,日军在预定地区的航空设施尽被摧毁。美军以损失89架的代价,取得击毁日机350余架的战果。  台湾已不能对"逆戟鲸"作战构成威胁。美军夺取了战区制海、制空权。  (319)  这期间,拦截"鲸腹"运输船队的唯一战果是日本潜艇取得的。  12月11日,东海,"尖阁列岛"赤尾屿附近海域。  伊26号艇长横田稔海军中佐是日本艇长中最后的王牌--他曾在1942年8月31日击中萨拉托加号航母,同年11月13日又击沉朱诺号轻巡洋舰。  那是令人难忘的战斗。朱诺号上仅10人幸存,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这使美国海军从此不敢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战舰上。  日本,曾一度拥有世界最大的远洋潜艇部队--数量达174艘。但使用思想却完全落后于时代。  虽然它也有过瞬间辉煌:1942年9月15日萨沃岛海战,伊19号潜艇发射6枚鱼雷,一举击沉航母黄蜂号、驱逐舰奥布赖恩号,重创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一次齐射取得如此战果,史上实属罕见。  潜望镜中,横田中佐不眨眼地注视着,口中念念有词。  朦胧中暗黑的船影越来越大。他决心重复伊19号那种一次齐射、连中三元的奇迹,瞄准逐渐靠近的目标,引而不发,等待最佳时机。  在最佳距离和角度,横田稔不慌不忙,下达发射命令。  3声剧烈的爆炸。潜艇舱里,回响着压抑着激动的"班哉!"之声。横田升起潜望镜观察战果。  命中一艘货轮和一艘驱逐舰。两艘战果,在万吨以上。  横田稔不满意。命中点过于集中了。  但他已来不及再次装填鱼雷,甚至来不及调头--当然乙型潜艇也没有艉部发射管。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米国船队高速驶向支那大陆。  他痛恨日本海军没有德国海军那种使用"狼群"战术、围歼敌方船队、切断运输的意识和体制,也缺少那类战术的熏陶和积累。  还没下潜到安全深度,深水炸弹已在震撼着他的三叉神经。  (320)  尼罗河。"阿坎门侬"号游船。  回到开罗,12月3至6日,罗斯福、丘吉尔与土耳其总统伊内尼举行了"第二次开罗会议"。目的是动员土耳其参加盟国一方。但土耳其拒绝参战。 ※  于是丘吉尔再次坚定了吸收中国参战欧洲、巴尔干的想法,并找到一个恰当机会,在船上轻松气氛中向罗斯福提出。  总统颇感诧异:  "首相……怎么好像换了一个人?"  "我是为了战后持久的和平,并非出于单方面的考虑。"丘吉尔答。  "但我们注定将获得胜利了啊,温斯顿?在巴尔干方向采取行动,它的必要性和副作用,你是否……"  "富兰克林,你不觉得,没有具体措施或者实力保障的和平理想,会变得空洞?战争的胜利会使我们面对新的对手。一个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苏联,和一个不很强大的、温和的中国。两者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  "动员中国兵去欧洲作战,"总统似乎不太情愿:"是为了我们少流点血?"  "难道不比他们闲置无用、内战流血强一点?"  "温斯顿,你那么肯定中国会发生内战的前景么?"  丘吉尔摇摇头,点燃雪茄。"至少,我看到了潜在危险。"  "可是如果这样--中国出兵巴尔干,就要大幅度调整援助计划,租借物资分配的天平将会倾斜。"  "富兰克林,你把武器交到谁手里更放心?-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至少目前对法西斯作战方面,他们都是合格的战士。"  "总统阁下竟然这样天真么?战胜法西斯之后天下就会永远太平?"  "噢,温斯顿!我理解你对布尔什维主义的一贯警惕,可是……"  "富兰克林,我已经70岁了。我们都老了。而且经历和把握了这样一场历史巨变。如果我们不借此机会,为下一代奠定一个更稳定、更好一点的格局,恐怕某一天后代会撕掉我们回忆录的封面。"  "可是,记得首相一直不太认可中国在战争中的作用?"  "那又怎么样?我是现实主义者。现在看来,中国比我所估计的表现要好些。既然……既然她是总统阁下你,挑选的竞选伙伴,那么我这次,就投上你们一票。"  罗斯福仰头大笑。  "上帝啊!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离奇的说法!温斯顿,你的想象力……"  丘吉尔也大笑,夹杂着呛了雪茄烟的咳嗽。"富兰克林!……有时候……有时候我是很锐利的……"  笑声和咳嗽声,在游船的上空荡漾。  首相和总统……  (321)  "富兰克林,现在你不反对我的建议吧?"丘吉尔恢复常态,继续品尝雪茄。  "战胜日本,中国出兵欧洲,"罗斯福思忖着。"可能性有多大,温斯顿?"  "我试探过。至少那位蒋大帅本人愿意派出一批他的非嫡系部队。这反而有助于他巩固权力。"  "战争出现这种态势-日本反而快要撑不住了。是抓紧时机再给他一脚,让它彻底掉下悬崖,还是容它苟延残喘一阵,让中国人消耗它,等解决了希特勒再回头来对付日本--温斯顿你说呢?"  "仅从常识判断,结束太平洋的麻烦,再去专心处理欧洲,也是大势所趋。"  "这样,岂不就改变了战略顺序?"罗斯福机敏地问。  "富兰克林,实际上你已经这样作了--而且干得不错,虽然你,未必感觉到。"听得出丘吉尔口气里的嘲讽。  "温斯顿,有时我常常对自己一些做法感到怀疑。它们是否真的有道理?"  "总统阁下,你完全有理由拥有自信。你干得很好。《租借法案》是我们时代的奇迹。这是你个人的创造,影响整个人类历史的创造。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英国现在没有危险了。美国更没有。因此我们的战略该有更深远的考虑。就让我们顺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吧!"  "就是说,可以不必拘泥于阿卡迪亚会议确立的那些方针?苏联人怎么想?"  "战争是动态的,方针是僵化的。苏联至今不肯对日本动手。它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首先是自身利益。实际上,面对另一种选择,人们都会权衡利弊。这很自然,我们,并未刻意改变什么。"  罗斯福点头:  "嗯哼。就像驾驶汽车。根据原有的速度和前方的障碍,轻轻转动一下方向盘,并到另一条车道上去而已。就这么轻松?或者这叫做……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没错,总统阁下熟悉很多中国词汇。"  "温斯顿,求求你不要这么敏感。"  "哈哈哈,好了富兰克林,你在常识和远见方面一向敏锐,还是你来主导战略吧。"  "不不,温斯顿。虽说我不想助长谈话中的互相吹捧之风,但基本事实是,20年前我还只是海军部长助理时,你就是军政要员、内阁大臣了。你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大家和整个世界……我在想--如果我们急于了结日本,而放慢进军欧洲的脚步,会有哪些后果?"  丘吉尔眯起眼睛,深吸一口雪茄。  "总体讲,不严重。我们在太平洋并没有投入过大的兵力,特别是地面部队。除了登陆艇,亚洲战场并不形成同欧洲争夺资源。我主张:欧洲的事情办得从容一点,深谋远虑一点。起码要…要容我们想好胜利会餐时,邀请客人的座位……"  罗斯福沉思良久,最后说:  "温斯顿,这一点你是对的。愿我能够看到那一天。"  丘吉尔赶紧挥手,象是驱赶晦气:"富兰克林!别说不吉利的话,我们-你和我都会长寿的!"(322)  浙江。台州湾,灵江水道两岸。  运输船队到港了。  滩头象狂欢节一样热闹。泛光灯大开,亮如白昼。探照灯光扫过黑色的海面,船舶密集得象美国大湖区的木排。  狭窄的河港里云集着趸船和竹筏,下游江海交界处则是吊臂四伸的巨轮。  每隔一段时间,岸上道路就被堵塞住,推土机隆隆地开出一条道来。  炮弹箱、子弹箱、酒水箱、折叠帐篷…冷藏船从新西兰运来的鲜牛肉、香蕉、奶油;夏威夷来的香烟和砂糖,本土来的巧克力、毛毯、水果和无线电元器件……  温州,瓯江水道。  同样情景在此重复。热闹有增无已。  其实台州湾只是为解决卸货场地不足而临时启用的备用港。这里才是国军首要的武器接收港。  运输兵使用各种起重机,把军火轮、自由轮上的物资吊运到小艇、开往海滩胡乱卸下,滩头陷入一片欢呼中的繁忙。  时间就是一切,损失在所不计。有时一阵空袭警报,灯光关灭,海滩复归黑暗。人们摸索着继续干活:从油轮上接来浮动油管,把卡车和火炮卸在沙滩上……  警报解除,灯光亮起来,原来许多事都干错了,于是又费力重来。  山东,石臼所。  这个北方渔港还是首次迎接"大船"。由于日军发现迹象,对连云港突然加强守备,华北联军只得临时改变作战计划,没有花力气去强攻那个港口--此刻时间和人力都很宝贵。  病中的史迪威指示泰勒带一个伞兵联队,配合罗荣桓将军的齐鲁纵队,及时占领了连云港以北的"石臼所"这个渔港,并修建防御工事。  周边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也迅速靠拢,迎接这次最大规模的补充。(323)  中国黄海。  盟军潜艇部队司令布里斯托尔少将的8艘编队在胶州湾到海州湾的外海巡弋。监视着可能从佐世保、仁川或青岛出动的日本舰艇。  虽然水浅的黄海并非潜艇战的好地方,但戴眼镜的布里斯托尔还是勉为其难地布置了两道封锁线。  一艘日本海防舰在这拦截线上送命。  当地时间上午8:30分,从青岛港冲出一队日军鱼雷快艇,贴着海岸向60海里外的石臼所港扑去。但不久就在美国巡洋舰队的雷达和127速射舰炮的密集弹幕拦截下,失去踪影。远距离发射的两枚鱼雷也在海滩沙地上搁浅。  随后,4艘"独立级"快速航母,护卫着6艘快速运输舰,在航空兵掩护下直插小港,送来3万吨华北抗联急需物资。  港外的白沙海滩是一段平直海岸,如有涌浪,船舶会互相撞击而报废。  趁着满天阴霾还没有被风驱散、敌机无法空袭,200辆卡车吉普车、90门新型的114毫米火箭炮、数千挺轻重机枪,以及弹药箱、汽油桶、食品药品包等等,一股脑涌上原来贫瘠的堤岸。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有1万多人的吴化文部起义士兵加入码头装卸工队伍,大大加快了卸货速度。  起风了。码头边,高音喇叭反复广播:"明天有大浪涌,赶快卸货,天亮前各船撤到海岸外。"  跟随伞兵部队空降的泰勒将军,站在港口近旁的制高点上守望了一整天。  他等的不是到港装备,而是分别半年的卡尔迅,和他的两栖部队。(324)  台湾以东洋面,八重山列岛。  1943年圣诞节,堪称历史上最大的海战在这里爆发。逆戟鲸和大白鲨,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恶斗。  "神风攻击"这次也成为正式名词。  1943年12月24日,檀香山。  平安夜。但太平洋舰队总部却灯火通明,参谋军官们在嘈杂的电话铃声和打字机敲击中进进出出,雪片似的电报飞速传递到不同的手上,一派忙碌景象。  尼米兹上将站在巨幅太平洋地图前,目光聚焦在琉球群岛。"逆戟鲸行动"到了最关键时刻。  尽管哈尔西率领的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海军编队,以微弱代价穿越了这条日本最后的岛链防线,成功护送运输船队到达中国沿海;可是日本人岂能坐视家门口的美国舰队全身而退?  根据截获情报,一南一北两支庞大的日本舰队已接近琉球海域。从兵力构成看,日本几乎调动了全部能出海作战的舰只,目的肯定是要进行一场决战。  这种情况,制订计划期间就进行过多次兵棋推演,尼米兹对胜负并不担心。唯一担心是损失超过预期,他不希望美国海军打一场皮洛士式的战斗。  (325)  台湾以南,巴士海峡以西海域。  12月的南中国海,习惯性地风平浪静。唯有数十艘大小不一的钢铁巨兽在黎明的海面上犁出一道道白色浪花痕迹。  联合舰队提督古贺峰一大将,在世界第一的7万吨"大和号"舰桥上,因即将到来的决战而心神不定。  米国居然敢于突破琉球岛链!实在大大出乎预料。这种大胆冒险背后所包含的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蔑视,也令日本海军大失颜面。  敌人如此无视联合舰队的存在。若不给它一个难忘的教训,那么在天皇和国民心目中,海军也真的不存在了。  羞愧和恼怒之后大本营发现:这不正是联合舰队长期准备、求之不得的--在本土附近和米国舰队决战的机会吗?自从1905年5月27日,东乡平八郎大将在对马海峡创造全歼沙俄远征舰队的辉煌奇迹之后,以逸待劳、近海决战是日本海军的长期指导思想。30年代几乎所有演练都围绕这一设想进行。  机会送上门来。海军军令部下达命令:全体出动。  "就是一条舢板,也要投入此次作战!"永野修身部长对幕僚们激励道。  可是古贺提督缺乏成为战神东乡第二的魄力和实力。  他明白:此一时彼一时,今日联合舰队已不再是当年霸气十足的风貌。由于丧失制空权,现在连米国舰队的详细兵力和位置都不知道。  就算查明又怎样呢?现存航母上,飞行员素质和开战之初的精英们远不可同日而语,飞出去的结果多半是没见到敌人就被击落。  可这难道是这些青年们的错吗?帝国油料储备匮乏,只能用最短时间培训他们,正常飞行训练次数一减再减……  只有黑夜,才是最可靠的盟友,不会迟到,也不会提前离去。古贺峰一对着海图仔细琢磨:只要白天躲过空袭,那么夜间遭遇,相信凭借大和号460毫米的巨炮,和帝国海军引为自豪的长矛鱼雷,以及全体将士"七生报国"的信念,能让米国人流出够多的血。  ……正在构思夜战的古贺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值班参谋冲进舱室:  "长官,舰队遭到潜艇攻击!"  提督冲上舰桥时,舰队已陷入混乱。  潜伏已久的两条美国潜艇按捺住面对猎物的欣喜,先将发现敌主力舰队的电报发出,然后才趁着夜色,将全部鱼雷发射之后悄然引退,逃之夭夭。  长门号,这艘联合舰队的昔日旗舰身中2枚鱼雷,船身倾斜,舰长命令向另一侧注水。虽无沉没危险,航速却慢下来。  相对战列舰装甲而言,两艘驱逐舰在鱼雷面前如同一张纸。它们燃着熊熊大火,在晨曦中分外红艳。  由于担心潜艇再次攻击,只有3艘驱逐舰靠近营救。其余舰只纷纷机动,造成队形混乱。一些驱逐舰漫无目的地寻找着罪魁祸首的踪影,惊恐了一小时,没有发现潜艇踪迹。  古贺命令负伤的长门号在轻巡洋舰"矢矧号"护卫下返回汶莱湾。否则整个编队速度会被严重拖慢。  劫后的巨鲨继续向未知的命运挺进。  (326)  圣诞日清晨。琉球西南海域。  尽管哈尔西习惯驾驭航母编队,他的旗舰却设在战列舰"南达科他"号上。正式理由是战列舰防护性好,宽敞的空间便于安装通讯设备和安置上百名参谋。而不公开的理由是:比起那些"平甲板船",他还是更喜欢战列舰的雄姿。  醒来时接到报告,潜艇部队在巴士海峡发现日本主力舰队踪影。  推算距离,敌人已进入打击范围。以往哈尔西早就派出那些憋坏了的小伙子们飞到敌舰上空去肆意发泄。现在他却在犹豫,困难地判断着战场形势。  斯普鲁恩斯舰队此时在琉球以西的东中国海,缓慢地陪同返航运输船。米切尔轻航母编队还在黄海游弋。金凯德侧卫部队则留台湾海峡。  问题在于,日本北路舰队在哪里?那可是航母机动编队啊!找不到这个心腹大患之前,如果让飞机南下,一旦敌北路接近,形势就将被动。  可是坐视日本南路舰队逼近,留给美军的周旋余地就更小。用战列舰与美国决战,是鬼子酝酿了20年的图谋……  二者权衡,哈尔西作出一个反常规的冒险决定。尽管后来多年争论,但此时他坚定不移,不愧一个伟大水兵的决断力。  (327)  "敌机来袭!"  "大和号"上瞭望哨先于雷达,发现东北方向天空中黑压压的美国机群。  编队中缺少航母,日军各舰只好依靠浑身上下的高炮和机枪自卫。一时间天空中绽放出几百朵黑云。  上百架"复仇者"鱼雷机就在这黑色云海中穿梭,向海面上急转规避的日舰群,投下一枚枚鱼雷。"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争先恐后,生怕让鱼雷机抢走自己的目标。空中无所事事的"野猫"也蜂拥而下,用机炮扫射。  不时有美机被炮火击中,拖着浓烟扎入大海。可日本水兵来不及欢呼,太多太多的敌机正在冲来。  8时12分,重巡洋舰"最上号"连中数弹,甲板燃起大火,踉踉跄跄失去控制。驱逐舰"时雨"先它一步沉没。  "扶桑号"战列舰不幸成为第三个牺牲品,一枚炸弹直接命中舰桥,舰长以下39人毙命,另一枚炸弹鬼使神差地落入烟囱,摧毁了动力系统,庞大的军舰像一条濒死的鲸鱼任凭宰割。  在日本庞大舰群的密集对空火力下,美军也付出代价,42架飞机没能回来。  哈尔西不满的是,敌人还是扔下海上求救的同伴,掉头南下逃走了。扔光炸弹和鱼雷的飞行员只能返航。  再次搜索,由于积雨云干扰,没找到日舰队踪迹。中午,哈尔西已顾不上那只被重创后逃跑的日本舰队,他感到这是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天。  (328)  小泽治三郎中将率领仅存的几艘航空母舰-由翔鹤、瑞鹤、隼鹰和护航舰只组成的北路舰队,出乎意料地迂回到哈尔西舰队东面。  此外,从冲绳陆上起飞的不到200架飞机,也在对美舰发动攻击。这是本土目前的残余库存。为了决战,陆海军航空兵搜刮净尽,拼凑出最后的战力。  小泽不胜感慨:  这是一向不和日本陆军和海军航空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联合出击。  虽然机群多数在半路上就被美国的"地狱猫" F6F送进了地狱,但还是有一架B7A2"爱知流星"避过雷达,从一堆低云俯冲而下。一枚250公斤炸弹不偏不倚,投在CVL23"普林斯顿号"飞行甲板上。炸弹直穿机库,燃着六架轰炸机内的汽油,火势猛烈。  舰员立即抢救,但10:02分发生连串爆炸,飞行甲板四分五裂,舰尾升降机弹上半空。消防水管失灵,浓烟上升达300米,上百名舰员落入海中。12:15分,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普林斯顿号"成为美军本次损失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斯普鲁恩斯中将也遇到麻烦。  潜入台湾海峡的一艘日本潜艇借助运输船队噪音,成功进入编队侧后位置,在近距离向BB-36"内华达号"战列舰发射了6枚长矛鱼雷,3发命中。这是日本潜艇史上最后一笔进帐。  4小时后,这艘本该在大西洋服役、为加强此次行动兵力特意参战的老式巨舰,在遥远的东方海底找到了长眠之所,28名舰员遇难……  小泽在正午时释放出全部攻击能量。  手中飞机一共剩下147架,其中75架护航战斗机,72架攻击机。不可一世的"机动部队"目前囊空如洗。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