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另一种历史-5

作者:铁血熊猫 字数:17633 更新:2023-10-08 23:05:56

"别笑。这会有效提高机动能力,而且不必消耗油料。日本和德国军队都装备很多自行车。"  "这我知道,但是得订货。看下面……什么?步话机?火箭筒!天哪埃文思,你可真会赶时髦!这,都是最新产品--火箭筒这个月才实现量产啊,我们自己刚刚装备!"  "那又怎么样。你们自己用不上。"  "又要调整计划了,伙计。苏联人参观了火箭筒试射,也在盯着供货呢。"  "还是我们优先吧。游击战场啊,马克斯!你想象一下,步话机通讯--重要性就不必说了。火箭筒打碉堡,特别是打日本人那种砖瓦炮楼,会节省多少时间和人命!这个你恐怕没想到。"  "不是用来对付坦克?"  "日本人没几辆坦克。但你知道他们怎么攻打炮楼吗?"  "你说说看。"  "他们只能顶着木桌子,上面盖着几层棉被,每层之间填黄土,浇上水,以便抵挡子弹。这办法叫做'土坦克'。"  "然后呢?"  "然后一个军人顶着它,带炸药包冒死冲锋。常常几次才成功。这些军人多数会牺牲。想想吧…这是怎样的战斗。"(86)  泰勒被卡尔迅的描述感染。点头道:  "好吧。被你说服了。听证会上我会替你讲话。但不知艾森豪威尔将军怎么想,他是作战计划处长。"  "他不是很快要去欧洲了?  "就是这个月。"  "那要抓紧。再看这一页马克斯。其实我们那里……"  "哼,'你们、我们'!"泰勒学舌道。"分得这么清。知道你又有机会去打仗了。很得意吧埃文思。"  "那就来参加我们,马克斯。"卡尔迅眼睛盯住泰勒。  "要有命令才行。"  "此外,能否参战,还要有命运才行。而命运要自己把握。不是吗?"  "命运,由上帝或者将军安排……埃文思,我不是没把握过,我曾主动参加了史迪威小队,但被马歇尔将军否决了……还是说眼前的事情吧。"  "好吧眼前。眼前最需要的还是冲锋枪。游击战里,近战火力和携带方便都极其重要。可惜我们没有。'汤姆森'产量太少,工艺复杂,重量也大……"  "这个嘛,新的盖德式-M3冲锋枪正在定型,年内批量生产。"  "来不及。我在俄国发现一种新枪,型号是ppsh-41,据说火力凶猛,而且重量轻。如果仿制……"  "可没有样品啊,怎么仿制?"  卡尔迅从军装口袋里摸出一张纸:"这是我画的草图,马克斯。"   "噢,使用弹鼔?"泰勒接过。"71发?怪不得火力凶猛。好吧我交给兵工署。我们继续,艾克将军快到了。"  "下面,口粮、装具、药品、抗菌素、急救包、野战帐篷、睡袋、军毯、单兵携行具,运输车辆、油料……这些,是第一期作战物资。"  "埃文思,给养里你为什么特别强调'动物脂肪'这一项?"  "呵,你不知道。那年冬天我和他们行军作战52天,每天只能吃到白水煮白菜。我是受照顾的,有时还能吃到豆腐之类--算是蛋白质。所以说,肉类和脂肪,绝对是必要的补充。我是饿怕了,八路军也一样。"  "嗯。埃文思,你的清单足够细致,看得出你的精心程度。我在这儿注明,给你保证黄油供应--食用油,可不只是擦枪的黄油。"  "谢谢。后勤直接关联着战斗力。"  "那么,总共2万6千吨。四五条船就够。这不是问题,关键是--路线。"  "路线。"卡尔迅点头。"就看马歇尔将军了。"  "他肯定尽力。何况还有总统呢。"  "马克斯,其实我更希望你,你本人给我一些实际支持。"  "放心埃文思。我会把这当成离开参谋部之前最后、最重要的一件事。"  "离开参谋部……马克斯,有时我想,能和你并肩作战就好了。期待和你共事,日本通。"卡尔迅伸出大手。  "埃文思,我也这么想,真的。在华北那半年,我和史迪威将军一起,重点考察日军那脆弱的后勤保障体制。记忆犹新啊……"泰勒短暂回忆片刻。  "埃文思,我们今天一定能通过。听证质询,这种会我参加不少,知道怎么应对。我会把你计划的敏感部分化整为零,争取一次搞定。"  "马克斯,我就不再说感谢了。艾克处长呢?"  "也会帮你的。他长期在菲律宾,对太平洋比对欧洲更了解……说来有趣,我陪他见总统时,他真是谈笑自若;可在马歇尔将军面前,常常满头大汗。"  "是吗?我也有这种感觉……"  "嘘--他来了。"  艾森豪威尔少将出现在视野内。他是今天军备局听证会的受询方带队人。  两位军官--卡尔迅上校和泰勒"准上校",起身敬礼,然后随艾克一起步入国会大厦。  (87)  从国会山出来,卡尔迅感到一种身心疲惫的畅快。  五月的阳光,说不上灿烂,更多是一种明媚。他坐在国会大厦后面的石头台阶上,怀着期待。  那个袅袅婷婷的身影出现了。  他真喜欢蓓姬军人式的准时。也喜欢蓓姬走路的样子。那么玲珑而修长、笔直而富有韵律。看见她在远处招手,卡尔迅开始轻轻鼓掌。  蓓姬从远方赶来,分隔半个地球的思念使她已等不及他回家。卡尔迅起身向台阶迎去。蓓姬突然紧紧抱住他,扬起头,闭上眼睛。  卡尔迅一时愕然不知所措。  "嗨!蓓姬?有人看着呢!我穿着军装……"他紧张地低声喊道。  "那怎么了?我不。我是你妻子啊。"  "噢,蓓姬……"  不知不觉来到白宫南草坪。地平线上,那一柄刺破青天的洁白长剑,醒目地矗立在远方。  蓓姬提议步行去华盛顿纪念碑。卡尔迅也不曾在这大草坪上漫步过。  路过拉菲特公园一条树丛中的长椅,蓓姬执意要卡尔迅换上她带来的平民衬衫,以便能够方便地和他拉着手一起走。卡尔迅只好从命。  一路上蓓姬问起中国和俄国的旅程。  卡尔迅于是给她讲起了美丽的非洲之角和荒凉的撒哈拉;讲了开罗伤感的奇遇,和缅甸茂密的雨林;讲了重庆屋檐下湿滑的青苔,和陕北干涩的莽原;讲了蒙古铺满绿绒毯的婚礼殿堂,和俄罗斯让他不胜酒量的伏特加……  又讲起那个发音艰难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最后,用男低音给她唱了《伏尔加船夫曲》。  那些惊险的飞行,他一句也没提到。  蓓姬则讲述带着孩子去纽约,看望来自遥远中国的客人--两只由宋氏姐妹赠送的大熊猫。它们上个月被全美儿童提名大赛命名:潘弟,和潘达。※※1941年12月30日,中国赠送的两只熊猫运抵纽约。次年4月29日,由"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发起全美儿童提名竞赛揭晓。雄性熊猫命名为"潘弟(PanDee)",雌性熊猫命名为"潘达(PanDah)"。  "埃文思,那既然是中国特产,也就是中国的象征哦。"  "埃文思,你知道它们什么样子么?毛茸茸的!友善而又缓慢。看不出凶猛,也不喜欢打架。"  "埃文思哦!我觉得--把黑和白两种颜色结为一体,多么完美、多么和谐啊。艾琳真的喜欢它们……"  "埃文思,如果,如果,你会捕猎~~我是说如果~~如果不触犯法律的话,你就偷偷送给我们一只小小的、很小很小的~~潘弟或者潘达吧……"  "埃文思,你就答应了吧……看到它,我会想起中国,也就顺便想起你还到过那里呢……挺顺便的!"  "埃文思哦~这么大就行,"蓓姬恳切地用手比量了不到一个婴儿的长度。  想想,又缩了缩,以示她并未奢求。  "天啊,蓓姬呵蓓姬……"卡尔迅捂住眼睛。  (88)  有关中国的故事成了他们谈话的主题。令人惬意的大草坪上,足足三个小时,除了不该谈的,卡尔迅没说过这么多话。  "埃文思,他们这次,也许会给你的肩章再加一颗星呢。"  "蓓姬,这颗星我该从战斗中获得。"  "可是,环球飞行那么容易吗……再说,两年前,你不就是因为帮助中国的红色分子,而被迫离开了军队?"  "这次不同了,蓓姬。"……  黄昏时分回到旅馆。服务生送来一封白宫信函。  蓓姬剪开信封,取出一份请柬递给他。卡尔迅看了一眼,欢呼道:"蓓姬,总统请我们去--香格里拉!"  "那是……什么地方?"  "是他们为总统建的一所新房子。上个月刚刚落成。不算远,在首都以北66英里的马里兰群山中。※   ※该建筑在"蓝山城"。  "为什么叫'香格里拉'?"  "世外桃源的意思。来自那本《失去的地平线》,总统喜欢这名字。它代表了--嗯,代表了多重涵义。"卡尔迅没提到他计划的代号。  "这是不小的荣耀啊。"蓓姬捧着请柬,感叹道。  "总统夫人埃莉诺也喜欢见到你啊,蓓姬。她问过你好几次呢。"  蓓姬忽然不说话了。紫葡萄色的一双眼睛里,泪水充盈。  "蓓姬?"  "埃文思我不去。我知道,总统,又要把你派到地球另一边了……"  "蓓姬,去吧。总统难得邀请客人。"  "不,不。我没办法说服你……更没有办法说服他……"  "蓓姬啊蓓姬。你嫁给了一名军人。"  "嫁给军人,就要一辈子等待么?"  卡尔迅感叹:"他们,身不由己。"  "埃文思,我真怕……有一天再也看不到你,"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  "不会的蓓姬。我很快就回来,留在你身边不走,蓓姬。"  妻子眸中期待、矛盾、哀怨,泪眼婆娑地望着丈夫。  "但这次蓓姬,为了我的诺言,也为了--你的潘弟或者潘达,我,要去。"  半个月后,蓓姬在旧金山码头送别了她的卡尔迅。含泪目送着开往夏威夷的运兵船,驶过金门海峡大桥。  卡尔迅回身望去,还能看到港口一角,那个小小的、飘动的、孤零零的、蓝色连衣裙的身影。(89)  仍然是华盛顿。六月初。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罗斯福面前,能够没有顾忌地使用"第二战场"这个词汇。而在丘吉尔那里这样说的时候,他听到的是咆哮。  关于开辟第二战场,得到了总统肯定的答复。这是本次访问的核心目的。  化名"布朗先生"的莫洛托夫感到满意。第二次见面时顺便客气道:  "那么,我们能为你们,做点什么?"  蓄谋已久的马歇尔将军,于是提出一个"小小的附加条件":--在苏联远东方向,经过蒙古,帮我们转运少量物资,包括一些轻武器,给中国。  素以风度得体闻名的外交人民委员沉默半晌,面有难色。  "这是否会使苏联陷入两面战争?"  "不。不会。"  "那么理由是?"  "众所周知,目前亚洲唯一有效的、对日本还在抗争的战场就是中国。如果中国失败,固然日本会谋求与德国在印度会师,但也同样可能谋求在西伯利亚会师。这才是苏联两面作战的真正危险。"  "他们真的会很快失败、或者投降么,我是说中国?"  "日本已经全部控制了缅甸。中国失去最后一条外界通道。对任何人来说,如果面临困死,投降也是一种合理选择。"  莫洛托夫双手放在胸前。  "但是我担心,通过我们领土输送武器,会给日本人提供借口。"  "据我所知,仅仅几个月前,你们还在向中国输送武器--数量相当大,而且是飞机坦克这些重武器。最后一批已是在德国对苏联开战以后五个月。你们的军事顾问团刚刚撤离中国……日本人并没有把你们怎么样。"  马歇尔目光犀利地望着他。  布朗先生-莫洛托夫沉吟:  "我和日本人一年前签订了协议。"  看到马歇尔准备反驳,外交人民委员举起一个手指:"是的是的!双方都不相信这种协议的真正约束力,这谁都明白。但我们不想惹火烧身。"  "恰恰相反。火在中国烧得越旺,苏联才越安全。不是吗?这也是前不久你们的政策嘛,和我们的要求并不矛盾。"哈里·霍普金斯开言道。  莫洛托夫耸耸肩膀没搭腔。  (90)  马歇尔接着说:  "情报显示,日本关东军兵力在进一步削减。它目前的攻击矛头在南方。我们这么做也正是使他们加速离开满洲。因此,实际上是减轻你们的压力。"  "如果日本人一旦发现了,切断这条线路,我们岂不得不偿失?"  "只要前期做到迅速、保密,完全可以抢在日本行动之前,占据主动。这在军事上十分重要。"  看到"布朗先生"疑虑重重,霍普金斯用亲切的口吻问道: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难道,你们一点义务都不想承担么?"  马歇尔又说:  "此外,我们了解,苏军在远东的兵力,121万人,大大超过日本关东军的70万人。更不要说装备了。日本只有少量坦克。斯大林元帅说过,他不怕德国人。既然如此,我想他更不怕日本人。"  "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莫洛托夫摆摆手转问:"接受者是谁?可靠么?"  "是…你们的盟友,中国共产党人。"  对方眼睛不易觉察地闪动了一下。马歇尔感到,有戏了。  (91)  "布朗先生"于是把镜片后的眼神转向天花板。  "将军,这倒是出乎意料。你们……了解那支军队吗?我是说中国红军--现在是八路军,他们的战斗力?他们能吸引多少日本兵?"  "根据最新的考察报告,他们现在有42万人。我们计划武装他们100个轻装战斗营。至于战斗力你看,正在进行中的日军'华北大扫荡',使用了20万兵力。这足以说明问题。"  "为何选择他们?"莫洛托夫问道。  "位置。首先是位置。"  "位置?"  "布朗先生你看,华北。他们处在一个如果出击,日本就必须防御的位置上。而且,自从缅甸运输线被切断,也只有从这里才能够有效援助中国。"  "但他们,和你们不是同样的……意识形态。"  "那么,我们和你们也不是。但我们正在援助你们。不用避讳地说,敌人的敌人,完全可以成为朋友,不是吗?"  "好吧。欣赏参谋长阁下的坦率。丘吉尔不是说过?为了战胜希特勒,可以同魔鬼--他是指我们--合作。"  这时罗斯福总统打个手势。  "不。在共同的战争中,我们之间是诚实的盟友。他们,中国共产党人也是我们的伙伴。虽然是小伙伴。"  "我完全赞成总统的话。"马歇尔说。  霍普金斯也郑重地点点头。  "可是中国政府是否认可?你们和我们都了解--蒋。这一点怎么考虑?他是否配合?"莫洛托夫提出新问题。  "请不必担心。已有周密计划。只是目前不宜披露。"  "好吧理解。这上面我们不打算操心。"莫洛托夫再次耸耸肩膀。"还有,远东和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并不充分。机车、车皮……"  "在援苏物资清单里,这些做了详尽考虑。运力,我们给你们补充。"  "谢谢。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是,苏联使用宽轨铁路。"  "绝非微不足道。但请放心先生,改造机车和车厢轨距的订单已下达生产企业。有些甚至在西海岸装船了。"  莫洛托夫点头:"此外,蒙古。这是个正在……应该说已经独立的国家。你们送往中国的物资,要求通过蒙古--人民共和国,将军。"  "这只是为了效率。为使援助尽早到达作战区域,蒙古是最短路线,远远好于新疆或者其他。"  总统插言:"当然我们也会感谢…那里的人民。我们愿意做出补偿。"  望着踌躇的外交人民委员,马歇尔再次解释:"请相信,我们所有的考虑,都是基于战争。为了从这里打击日本。没有其它意图,布朗先生。"  "就是说,美国无意插手苏联势力范围。"霍普金斯补充。  (92)  "对八路军,你们真的有信心么?他们最近似乎没怎么同日本人作战啊。"莫洛托夫又说。  马歇尔使劲摇头。"不,不。先生。看来长途旅行使您消息不大灵通。就在十天前,八路军总部被日军重兵包围,一位高级将领--左权参谋长牺牲了。"  "什么级别?"  "少将或者中将。你知道他们没有军衔。这样的牺牲还不算是血战么?"  "在我看来,这正是战斗力欠佳的证明。保护不了自己的将军……"莫洛托夫随口道。  马歇尔再次摇头。"不,不,先生。你是否知道阿部规秀中将?--日本的'名将之花'却也被八路军击毙。这是日军战斗力欠佳的证明?"  莫洛托夫想起苏联阵亡、被俘的将军,感到了自己的逻辑漏洞,解嘲地笑了。  "将军,您的雄辩令我钦佩之至。我得承认,你们的调查精神和占有的资料是有说服力的。"停了停又补充:"相比之下,我们对中国红军的关心显得不足。"  "先生,看来我需要再次申明:我们的全部目的,只是为了对日作战。"  "我不怀疑。那么就是说,华盛顿对此已打定主意?"  得到的示意是肯定的。  (93)  莫洛托夫思索一下,又迟疑地指着地图:"看来,在这里,华北地区,你们不打算派出军队?"  "经过苏联的国土?恐怕首先是你们不会同意。外长先生,我们十分乐于在苏联远东设立轰炸基地,那样战局会很快改观。"史汀生从旁开言道。"但你们始终不肯答应。"  "这是我们的原则,"莫洛托夫笑着摊开双手。"你看,我也是坦率的。"  "我不敢想象,美国军队在中国、在蒙古实施一场游击战。"霍普金斯笑起来。  "那么--你们希望的过境数量,是多少?"外交委员问话越来越实际。  "我们只输送少量物资。总量,只是给你们那些吨位的零头。"马歇尔解释。  "可是,那么一点东西,就能够支撑八路军战斗?"  "他们的节省和忍耐超乎所有的预料,外长先生。但如果阁下出于同情,愿意增加数量的话,我一点也不反对。"  莫洛托夫有一种进入圈套的无奈:  "将军啊,您真是一位机敏又老练的谈判高手。"  "协商!布朗先生,"霍普金斯强调,"这是协商。"  告辞时,外交人民委员表示:"我必须在报告后才能答复。"  这时总统插了一句:"相信阁下不必拒绝这个建议--或者说,条件。"  莫洛托夫掂量着这句话的分量,同时委婉地反击了一下:  "谢谢总统先生。我会一并转告。再次感谢--您对第二战场的承诺。"  (94)  6月11日,苏美双方签署了《关于在反侵略战争中相互援助的适用原则的协定》※。在附加条款中,有了一个被称之为"余量分流"的条款。※史实日期。  苏联同意了这个叫做"香格里拉施工作业"的计划。但把"占援苏物资总量的十分之一"改成了"占太平洋航线援苏物资总量的七分之一"。  马歇尔皱了皱眉头,迅速加上"1942年内"的字样。  签字仪式后的祝酒会上,因为"布朗先生"已于4日飞往伦敦,代表他出席的苏联大使李维诺夫,首先向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举杯,为"美国海军刚刚取得的中途岛大捷"庆祝。  国务卿赫尔,高度评价苏联人民和军队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英勇和无畏。  马歇尔将军则为协议签字本身,向李维诺夫大使祝酒。俩人一饮而尽。  (95)  战争大事记。  1942年6月。本月,除了太平洋上影响深远的中途岛战役,还发生了:  6月12日,美国的重型轰炸机群B-24"解放者"从埃及出发,空袭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  6月21日,德军攻占北非英军要塞托卜鲁克。49岁的隆美尔晋升为元帅。  6月28日,希特勒"蓝色计划"启动。德军向苏联南部发动夏季攻势。  ……太平洋,自开战以来尚无失败记录的日本陆军,在海军遭遇中途岛新败之后,趁机提出自己的方案--实施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作战。  百武晴吉中将第17军遂行这一任务。6月16日,两个工兵营和一个守备营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一场大战拉开序幕。  (96)  察蒙边境。七月的达里冈皑草原。  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绿色的、广袤深远的土地,显得色彩斑斓。  一群野生黄羊正在悠闲地觅食、戏耍和徜徉。天边偶尔有一两只黑色的草原鹰,在高空气流中盘旋、滑翔。  忽然,黄羊群中的警戒者、也是领头羊,耸头延颈、竖耳聆听,有所发现。  随着一阵阵越来越响、奇怪的嗡嗡声,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一队从未见过的怪物,循序向他们奔驰而来。黄羊们开始惊讶恐慌,瞪大眼睛、耸动身躯,准备片刻以后的奔逃了。  但怪物们没有敌意,只是擦过黄羊的领地,嗡嗡叫着向另一个方向驱驰而去。  相对于黄羊们娇小的身躯,它们简直硕大无朋,一只眼睛比一只羊头还大。  尤其令黄羊们震惊、妒嫉、不解和赞叹的是,这些大怪物,都生着笨拙而圆滚滚的腿,却一个个跑得飞快。  它们无从知道,那种腿,叫做车轮。  纳兰山地。  夕阳把山冈上的信号旗杆和两名哨兵照成一道剪影。  带哨的班长一动不动举着望远镜,向东北方向瞭望。  但是造化弄人,这起伏巅连的地形里,声速却来得更快。一旁的哨兵小王象黄羊一样竖了一阵耳朵,捅捅他的同伴:"班长,你听!"  隐约的嗡嗡声传来半分钟后,车队终于闯进望远镜视野。班长抒一口气,放下举得发酸的手臂,欣喜又有些不服气地下了一道命令:  "小王,去升信号旗!"  (97)  纳兰山,标高1750米,但在海拔千米以上的蒙古高原,却像个高墙后探头的巨人,只能露出半个脑袋。  "香格里拉基地"是五六个被碱蒿、砂葱和冰草覆盖的山丘。按照这一时期的划分,这里还是理所当然的中国领土,属于察哈尔省。  选中这里是由于水的原因。  两个月前,徐向前将军根据伍修权的电报,率领先遣纵队千辛万苦、长途跋涉走到"查干敖包",却没找到水的踪迹,那儿显然无法作为基地的选址。  幸好先遣支队蒙古族指挥员乌兰夫有正确判断,根据他的建议,继续向北,向达里冈皑草原进发。  两天后在山丘环绕的草场中,发现了几个水塘--北方人叫它水泡或者"海子",蒙古语"淖尔",湖的意思。  有水就可以打井。有山坡又可以建设窑洞、工事和仓库。指挥部对这片地形感到满意。  特别是那种杳无人迹的荒凉、静谧,和远离敌占区的安全感,十分符合秘密基地的要求。唯一的担心是乌兰夫提醒的:这里冬天会很冷,取暖是个难题。  徐向前当下命令部队,解下驮队带的铁锹、镐头,并指派老部下洪学智担任工兵主任:"吃饱了饭以后,就开始干!"  (98)  整整40天的营建,荒凉的纳兰山地,陆续出现了上百孔窑洞、四个洞窟式储藏所、一个电台收发站、三口深水井、纵深15公里的几组防御工事、远程预警哨阵地、以及大面积的物料堆放场……  一处中型野战后勤补给基地,雏形渐显。方圆两公里的草原丘陵上,指挥、通讯、卫生、炊事等场所初步一应俱全。  几天前收到延安转发的卡尔迅电报:他上个月从夏威夷启程,在堪察加附近,用水上飞机登上货轮,抵达苏维埃港,已随火车开往赤塔。  徐向前派出接应小队后,指挥部队加紧施工。  比计划中要求的还差一座飞机场。  他一边向延安发电,要求派来专业人员,一边找到队伍中那两位学过土木工程的燕京大学毕业生,一起到纳兰山西侧开阔地转了几天,打飞机场的主意。  一行人今天完成了初步丈量和地表硬度勘测。  面积是足够大,足有十倍以上的宽裕。地表硬度,学过飞行的张学思认为小型飞机没问题,但缺乏大型飞机降落时地表压强的参照数据。另外风向、风力也没有测定。洪学智吩咐工兵连长,这里搭建两个帐篷,竖起测风杆,收集风速资料。  警卫员策马跑来:  "首长,3号哨位的信号旗,升起来了!"一边把望远镜递给徐向前。  镜筒里,红白相间的小旗高高飘扬,已看见哨兵向远处挥手。徐向前克制着兴奋,手往马背上一拍:  "不错,终于到了。只比原计划晚一天!我们走!赶回去迎接他们!"  杂沓的马蹄声欢快地向指挥部山包驱驰而去。  仿佛为了证明马匹无法胜过机械力量似的,一辆吉普车迎着他们驶来。  车上带路的是孔庆德。几天前和他一同赶往乔巴山的亨利·惠特塞少尉则驾驶着车队末尾殿后的一辆福特卡车。  吉普车上,卡尔逊上校老远按响喇叭,挥手呼喊:"嗨!老徐!"  合不拢嘴的徐向前勒住马缰。卡尔逊跳下车,继续说着不流利的中国话:  "顺利一路啊,平安太好了。可是现在,司机不够,是个大问题呀!"  (99)  香格里拉--纳兰基地热闹起来。  指战员一起连夜卸车。18辆卡车、近百吨物资两小时就进了洞库。  物资按照武器、食品、油料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搭配。  当晚炊事连就用美国小麦粉和猪肉罐头给客人们包了饺子。卡尔迅事后承认,这是他若干年里吃得最饱的一次。还破例喝了"老徐"的地瓜烧酒,沉沉睡去而耽误了写日记。  徐向前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  基地1000多号人的口粮有了着落。草原深处,荒无人烟,加上保密的要求,不能四出寻觅食物,他们带的那点粮食差不多已接近告罄。幸好卡尔迅隔三岔五的电报安抚着后勤参谋的危机感。  徐向前让孔庆德找来担架,把熟睡的卡尔迅轻轻地抬进准备好的一孔最好的窑洞,又亲手给他盖好被子。  然后走到那片装满物资的洞库,久久地看着、看着,流下欣慰的眼泪。  清晨,卡尔迅窑洞里发出一声大喊。  "孔庆德!"  "到!"孔团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冲冲赶过去。  "赶快吃饭!然后去拉第二批货--今天'我老人家'教你开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租借法案》史实运输路线及数量示意图。(100)  1942年7月4日到8日,北冰洋,巴伦支海。  "狼群"拦截了英国驶往苏联北极港口摩尔曼斯克的庞大的PQ17船队。德国潜艇击沉船队36艘货轮中的23艘。  随船共沉没了210架飞机,645辆坦克,3350辆汽车以及99316吨物资。※   ※史实数字,也是本书重要参照系。  灾难性消息传到伦敦。7月25日,已经赴欧履任一个月的艾森豪威尔中将,在讨论"火炬"计划实施方案会后,对首相说起这件事。  "太悲惨了。一次损失总数就超过16万吨……这相当于今年我们计划的对中国的全部援助。"  丘吉尔看看他:"你是说,我们援助苏联的代价太高,将军?"  "不知道。我只是想,史迪威他们要是有这些东西,哪怕一半,也足够对日本发起一次大进攻了。日本在中国(关内)也只有115架飞机和240辆坦克,不足2000辆汽车。我们一次的损失,就超过那几倍……"  首相摇头。"中国。又是中国。将军,你在太平洋那边也许呆得太久了。可你现在是美国的欧洲战区司令。而欧洲作战,是优先的。"  "对不起首相,我只是联想起,一个月前还在为那些物资计划奔忙着……我曾是计划处长。史迪威卡尔迅他们太可怜了。可能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对不起。"艾森豪威尔抱歉。  丘吉尔释然道:"我相信这是偶然的。不过真的要考虑一下对苏联援助的路线、数量和使用问题了。下个月我将去莫斯科访问,必然要交涉这些问题。"  艾森豪威尔分析:  "现在送往苏联物资的有三条路线:1,绕过挪威海和巴伦支海的北冰洋路线;2,绕过好望角、经印度洋、波斯湾,穿过伊朗的南方路线;3,经过北太平洋、千岛群岛,到达苏联远东的路线。"  "其中只有太平洋路线,安全高效。"艾克结论道。  丘吉尔无可奈何:"呵,又是太平洋。好吧,好吧,我的心也随你一起飞到那儿去好了……"  两人相视而笑,中将连忙用手在额头前挥动两下,表示打掉刚才的话头。  分手时,首相开玩笑地嘱咐将军的司机萨默斯比,一个苗条的黑发姑娘:  "凯,当心别把你的艾克将军弄丢了。他有点神情恍惚--为了那些损失的物资。他想变魔术把它们弄到中国去。"  "上帝,"凯望了艾克一眼。"我的那位将军原来如此神通广大。"  (101)  察蒙边境。达里冈皑草原。  连续两周,卡尔迅带着他的小队,在赤塔-乔巴山-纳兰基地之间奔忙。他称这条路线为"S&L通道",含义是:史迪威-拉铁摩尔指明的路线。  卡尔迅在夏威夷组建的18人小分队,本来是由各类技术人才--工兵、炮兵、通讯、爆破、侦察、反坦克、防空和野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三名医生组成。现在一股脑的全成为司机或者驾驶教练。  特地招募的几名夏威夷华人军士,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沟通桥梁。  此外,一批原准备奔赴延安的北平、天津学生,也由地下党组织悄悄送到纳兰山基地,充实技术与翻译队伍。  让卡尔迅高兴的是来人中的两位熟人--周立波和刘白羽※。这是四年前分别陪同他访问华北根据地、并一路担任翻译和向导的两位作家。他们在延安参加了五月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之后,就再次受到毛泽东的亲自委派,策马千里迢迢,赶赴达里冈皑。※史实:1937年冬,周立波陪同卡尔迅访问晋察冀边区两个月。1938年夏,卡尔迅从延安第二次赴华北,毛泽东亲派刘白羽等5人陪同全程。卡尔迅友好地称当时22岁的刘白羽为"yang boy"。  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使周立波在繁忙的翻译工作之余,还用手中的笔,记录了纳兰基地早期的创业历程。  刘白羽则成为一位著名随军记者,陆续报道了卡尔迅部队的多次重要战斗。  这期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搜遍各个军分区,秘密集中了30名相对合格的司机,乘夜间潜过平绥铁路等几道封锁线,也来到"香格里拉"。  徐向前称他们是"种子",指望靠他们收获一串串"大穗的庄稼"。  (102)  天公作美,坦荡空旷的蒙古草原,实在是个天然练车场。  被挑选出来的战士个个兴味十足,在老司机督导下,从笨手笨脚、紧张忙乱到渐渐适应、得心顺手,进步很快。  由于没有撞上障碍物的危险,象在草原上骑马一样,他们可以自由驰骋。  从乔巴山(巴颜图门)到纳兰山320公里路程,几个来回下来,就是熟练工了。驾驶员培养进度喜人,一个月后,甚至有人开始"带徒弟"。  转运速度逐日加快。从苏联远东苏维埃港上岸的物资,经共青城、海兰泡、尼布楚,在赤塔东南小镇卡雷姆斯科耶编组、分流。  大部分向西,开往苏联腹地;少量打上标记的列车向南,路过边境城市博尔贾,开往蒙古乔巴山。  延安派出通晓俄语的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带一个小组驻留在编组站,配合美军少校海因茨小组,处理到站物资的识别和集散。  列车,从开始的每周一列,变成五天一列、三天一列、直至后来每天一列。  每班列车可以运来600吨作战物资和25辆卡车。  装卸队伍也迅速扩大。  驻乔巴山的装卸连,渐渐扩大到装卸营;后来又变成装卸团。而且学会了使用起重和搬运机械。  到了第六周,一个拥有200辆卡车的运输营成立。孔庆德被"降级使用",如愿以偿地担任了汽车营长。  大个子工兵主任洪学智眼馋地看着孔庆德驾驶吉普车,往来于乔巴山和"香格里拉"之间。某一天,他站在基地岔路口,断喝一声:  "孔二哥过来!咱老洪也试巴试巴!"  孔庆德让位后,见他歪歪扭扭地开出几十米就熄了火;于是以过来人和"老师傅"身份不屑地撇嘴道:  "拉倒吧拉倒吧洪老弟!要不要俺,替你请个'我老人家'当教练哪?"(103)  "纳兰--香格里拉基地"的人马逐渐增加到上万人。  由于没有了缺吃少穿的顾虑,几支在日寇"扫荡"中失去根据地依托的部队,得到中央指示,分批向这里集中。  基地骨干队伍来自几个方面:  从冀热辽根据地冲出鬼子包围圈的萧克、段苏权、曾克林部队;  从冀中平原长途撤离的吕正操部队;  大青山根据地反"扫荡"中被迫转移的王尚荣部队;  从晋冀察就近抽调的杨成武部队;  从晋绥抽调的120师余秋里部队。  新部队还在陆续集中。  与此同时,为严格保密,卡尔迅与徐向前商量,取得苏蒙边防军同意,派出两个警戒搜索营,对乔巴山小城、西乌尔特小镇及附近流动人口实行了控制,严密封锁大草原通往满洲的潜在通道。  岗哨、骑兵、自行车、吉普车组成的巡逻队,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空间织起一张大网。对于偶尔拦截到的蒙族牧民,一律劝他们放弃向东走的路线。四海为家的牧民倒也并不坚持。  警戒指挥官曾克林得到命令:三个月内,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他为此立下军令状。  (104)  8月1日,察蒙军区纳兰基地教导队成立,随即开展新武器、新战法训练。  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等机构一一完善,主要干部都配发了第一轮到位的军用怀表、望远镜,并学习使用步话机。  物资清点和发放井然有序。按照供给计划,各部日新月异地改善着装备和食品结构。士兵们的子弹带开始充满,再也不必用庄稼秸秆塞进去充数了;没有人再担心吃不饱饭,人们肚子里的油水渐渐增多;伤病员在野战卫生院得到治疗;士气达到令人满意的高度。  培训的司机竟隐隐出现过剩--因为车辆还不够多。  自行车学习热也随着掌握人数众多而变得不那么时髦了。修车、补胎已经没有人称之为"技术活"。  8月中旬的一天,徐向前给卡尔迅带来几份电报。  一份是延安来电:  为配合今后运输,已通知各根据地开始修建野战机场。  另一份是延安转发的,写道:  亲爱的埃文思长官:  本部队乘坐"鹦鹉螺号"和"舡鱼"号,首次进行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环礁两栖进攻作战,成果显著。士兵们祝福你! 代理指挥官詹姆斯·罗斯福  得知自己一手带起的部队,参加了太平洋上美军第一次两栖反攻※,卡尔迅笑了,喃喃自语:"呵呵'鹦鹉螺'!还要海底两万里呢。"※史实:1942年8月5日,"工合营"突袭日军占据的马金岛环礁。  第三份也是延安转发。写道:  埃文思弟弟:我在重庆重病(黄疸性肝炎)。母亲在加州去世。现已回到印度。想念你的乔。       卡尔迅明白,这是史迪威在试探着与他联系。电文相当含蓄,没有正式称呼和落款,并且只谈私人问题,理解它需要默契。他当即回电:  乔:深切的关心和深切的哀悼。请一定安心治病。我很健康,S&L药物效果不错,可以帮你分担费用。爱你的埃文思。  (105)  印度。比哈尔邦,蓝姆迦兵营。  这里的中国士兵发现,一名60岁的美国中将,出现在训练场上。他身材瘦削,穿着开领短上衣和短裤,戴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宽檐战斗帽,在操练队伍中走来走去。  时而,他伏在卧倒的士兵身边,帮他们校正瞄准点,或者做示范--有人知道,这位将军曾是本世纪美军第一代的神枪手……缅甸失利以后,不甘失败的史迪威将军在印度重新建立了支撑点。  是五月份开始的大溃退。  杜聿明少将带着大队远征军逃进荒无人迹的缅北野人山,十万人中,四万多葬身在原始森林。※  ※史实。  史迪威带领他的小队,16天里,穿越蛇蝎虫兽出没的林莽,疲惫地跋涉300英里之后,来到印度的英帕尔。  一位跟随走出缅甸的记者这样描述:将军"不仅靠权威,更是靠意志驱动这场艰苦的行军。他体重至少减轻20磅,瘦得只剩皮包骨头。双手颤抖,皮肤蜡黄,象得了黄疸病。眼窝深深陷下去……"  为把队伍带出绝境,以及命令空军去拯救野人山的灾难,老将军声嘶力竭,严厉粗暴,"他恰似愤怒的上帝,骂起人来有如堕落的天使……"  美国飞机发现了远征军的踪迹,开始空投救援物资。  日本人满以为中国远征军在滂沱大雨中退入"死亡之谷",注定束手待毙。后来才发现:"美国空军解救了这些穷途末路的中国人。他们向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空投了大量粮食和物品,才使奄奄一息的中国士兵免遭覆灭。"  "据估计,至少有132吨粮食和物品被空投在中国军队的行军路线上。"  5月25日,史迪威从阿萨姆邦的延苏吉亚飞到新德里。  (106)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转发美联社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  "5月25日,印度新德里:在缅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约瑟夫·史迪威中将依然充满战斗精神。他宣布,缅甸能够、而且必须从日本手里夺回来。"  晚上,史迪威在写字台前,起草一份给陆军总部的电报。  "我相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国部队,无疑是个重大错误。※"  他的批评矛头毫无畏惧,直指决策机关,包括他所敬重的马歇尔。   ※电报原文。  5月28日,他乘坐一架B-25离开新德里,重返中国。  6月24日,蒋介石表示,可以接受史迪威在印度装备和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甚至答应向印度空运5万中国部队。  史迪威一再打电报、写信,向史汀生和马歇尔催问援华的项目和数量,以至于马歇尔都感到有些不耐烦。有一次,他来电批评史迪威过于急躁。  宋子文也打电报给史迪威,劝他不要火急火燎地催促美国陆军部,因为对华运输实在太过艰难。  租借物资,从美国东海岸装船,穿过大西洋、印度洋两万公里的海运,从卡拉奇上岸,经过2500公里的铁路,运抵加尔各答;再经过孟加拉至阿萨姆的窄轨铁路,运到空运司令部的各机场;最后飞越"驼峰航线"到达昆明。  尤其是最后一段的"驼峰空运",十分艰险。  7月初,80岁母亲去世的消息和黄疸病的双重痛苦,袭击着史迪威虚弱的身体,但没有拖跨这个顽强的老头。※  "在36个小时内,接连服用了8种药物,病终于好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秉承着父亲的教诲:"不工作就是罪过",他在病中不停地撰写各种备忘录、形势分析、《整编方案》、训练计划……  他决定"用文件轰炸"蒋委员长。  这期间,蒋大元帅和他的美国参谋长之间的矛盾经历过一次爆发和平息--蒋于7月初致电宋子文,要求转告美国政府,将史迪威"自动召回"※。  罗斯福总统为此派出他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博士再次访华,几番斡旋之下,终于使双方言归于好。  史迪威和柯里赴印度之前,委员长夫妇在重庆黄山别墅举行家宴为两人饯行。宋氏三姐妹难得地一起出席了宴会※。   ※均为史实。  8月15日,史迪威处理新德里司令部积压的各种文件完毕,赶往位于加尔答以西300公里的蓝姆迦训练中心。  机要副官交给他一份来自"埃文思弟弟"的电报。看到"S&L药物效果不错"这句,他露出会心的微笑。史迪威将军(1883/3/19--1946/10/12)毛泽东亲自签名送给卡尔迅的照片。左二为王明(陈绍禹)(107)  延安。杨家岭。  正在进行的一次整风讨论会被一个小小意外所打断。  朱德看了手中电报,闷闷不乐,转手交给发言结束的毛泽东。毛泽东仔细看完,不由得一掌拍向面前的木质方桌:  "这么搞,还讲什么国际主义?"  王稼祥怔了一下,拿起电报。是徐向前打来的:  "中央及军委:据我方及美方驻赤塔物资监管小组报告,近日多次发生苏联方面扣押和截留我方物资事件。美方第二期发来的数十门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原计划用于纳兰基地野战机场之防范)及弹药,和几百辆卡车、吉普车、部分油料等,均被苏方截留并转运。  "理由是苏德前线吃紧。我方从国际主义原则出发,据理力争,但未奏效。卡尔迅上校已赶赴苏联赤塔,交涉此事。  "特此报告,请示我方原则立场和处理方针。"  沉默有顷,与会者纷纷议论起来。毛泽东绷紧了嘴唇:  "抗议。必须严肃抗议!"  "毛同志,冷静一点嘛。"一直坐在角落里尚未发言的共产国际王明书记开腔道。"我们是共产党。能眼看着共产主义堡垒--苏联陷落于德国法西斯么?在他们紧急时刻,我们不能直接提供援助,还不能间接做点贡献么?"  "他们紧急,我们不紧急喽?"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