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2

作者: 华姿 字数:24867 更新:2023-10-08 21:14:34

大雨哗啦啦地说下就下。德兰姆姆把老人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着她,轻轻地拍打着她,嘴里还不停地温柔地说着“没事了,没事了,不要怕。”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爱抚着怀中的小婴儿那样。其间,值班的护士几次走过来要姆姆走开,因为她抱着一个这样污秽的人站在医院门口,使一些人感到不方便,但姆姆像没听见似的,只管站在那里。后来,医院终于被姆姆的行为所打动,收下了这个奄奄一息的老人这件事使德兰姆姆对母亲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有了深刻的领会。母亲说:“做善事不能焦躁,要有耐心。”姆姆回去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她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自己迷路了。在她本来以为非常熟悉的加尔各答的街头,她迷失了方向——她走进一条狭窄混乱的巷子里了。不断有人把手伸到她面前,粗暴地说“给我钱,给我钱。”或者说“给我食物,给我食物。”姆姆害怕极了,她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这时却有人一把拉住了她,凶狠地问:“你走那么快干什么?你身上藏了什么吗?修女。”修女们在修会里过的是团体生活,即便修道院很富有,而修女本人也是没有个人财产的,她们必须遵守教规规定的三大绝愿:绝财,绝色,绝意。修女个人能够自由支配的财产,就是几件极其有限的日常用品而已,幸好这时圣玛丽中学的工人哈瑞来了。惊魂未定的德兰姆姆看到哈瑞熟悉的脸,这才安下心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哈瑞关切地问道:“还好吧?校长。”姆姆回答说:“还好,只是没想到会这么乱。”由此可见,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高墙内的修女来说,要走出高墙到社会上去生活和工作,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是像德兰姆姆这样的修女。哈瑞说:“算你幸运,校长,他们都是一些……”“不,哈瑞,他们只是太穷了。”姆姆立即打断了哈瑞。她知道哈瑞要说什么。姆姆说:“再说,是我还不习惯他们,我一定要习惯才行。”那天的经历使德兰姆姆明白,走进贫民窟为穷人中的最贫困者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仅有爱与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极大的耐心、勇气、顽强的个人意志,以及对贫困的了解、接纳与习惯,不过,那天的经历也使德兰姆姆获得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灵感。虽然第一所名副其实的临终关怀院直到1952年8月才正式建立,但在姆姆弯腰抱起那个病卧街头的老妇人的刹那,这个美妙的想法就在她心里迅速地萌生了。两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1948年4月12曰,教皇比约十二世的批准终于寄到了劳莱德修道院。那真是一个明媚的日子。早晨,做弥撒的时间到了,德兰姆姆刚走到教堂门口,神父就举着一封信走了过来。神父说:“瞧,你的请求终于有了回音,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帮你拆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姆姆当时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非常急迫的,但她却说:“神父,让我先祷告吧。”神父说:“如果他们同意了你的请求,那么,今天就将是你以修两个小时后,弥撒结束了,当教堂里只剩下德兰姆姆和神父两个人的时候,姆姆说:“神父,请你帮我拆开吧。无论我主怎样决定,我都会绝对服从。我是谁?难道可以跟他讨价还价吗?”于是神父拆开了信。结果他只看了一眼,就惊喜地喊道:“哦,太好了,简直就是一桩奇迹,我主彰显了祂的旨意,你获准特例观察一年。”这就是说,德兰姆姆将以修女的身份,而非世俗女子的身份,离开劳莱德修道院一年。而在这一年里,她在修会的身份将被保留。神父不解地摇了摇头,说:”怎么会是这样呢?我记得我明明把你的请求改成还俗了的,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啊。”德兰姆姆虽然也非常欢喜,但并不像神父那样吃惊,因为她每天都在为这个结果祷告,即便刚才,她也是在为这个结果祷告。她早就预感到神一定会垂听她的祷告的,在漫长的等待中,她从未怀疑过。这种坚定来自她对神的绝对信任。姆姆郑重地从神父手中接过那封信,然后,她就跪在祭台前,做了个虔敬的感恩祈祷——姆姆一辈子过的都是感恩的生活。神的名字是应该赞美的,更是应该感激的。在这里,我要顺便引入一个跟感激有关的小故事,有一天,有个人去拜访著名的文学家雨果,他问道:“如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书籍都必须烧毁,只允许留一本书,大师,您认为应该留哪一本呢?”雨果想也没想,就回答说:“《约伯记》。”《约伯记》是《圣经》中的一本智慧书。约伯这个人一生都生活在感澈之中。当他富有的时候,他感谢神;当他贫穷的时候,他也感谢神;当他喜悦的时候,他感谢神;当他悲伤的时候,他也感谢神;当他健康的时候,他感谢神,当他浑身长满恶疮坐在尘土里痛不欲生的时候,他还是感谢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一个类似于约伯的人物。他就是战国时代人格完美的介之推。走出修道院的大门然后,她去买布。在一大堆华美艳丽的丝绸和锦缎中,她挑选了一块最便宜的白色棉布,尽管老板再三说,这样的布料不适合欧洲女性,只有贫穷的印度妇女才买这样的粗布穿。但她要的就是这个。然后,她用这块布做了一件印度式的纱丽。正如那个老板所言,这种白色的粗布纱丽,是印度平民妇女的服装,但在她看来,穷人也是上帝珍贵的儿女,既然上帝召唤她去为穷人服务,那么,她就应该和他们穿的一样。而且在她看来,这种纱丽同样可以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为了提醒自己时刻牢记职责,她在纱丽的衣沿上滚了三道蓝边,然后在左肩上别了一个小小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成了她的一个标志,使她和普通的印度平民妇女有所区别。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纱丽,但神父给了它最美妙的祝福,并为它洒上了圣水。从此,这件纱丽就不再是一件普通的纱丽了,在祝圣之后,它就成了一件圣袍。水在<圣经)里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它既象征毁灭,又象征拯救,同时还象征永不千涸的生命。耶稣说:,谁喝了我所给的水,谁就永远不再渴。”水既是生命之源一一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造了世界:又是救恩的标记一一耶稣亲自受约翰的洗礼,使水成了救赎世界的必要物质媒介。在天主教礼仪里,水是一种物质标记,代表死亡和新生,洗礼用的就是水,信徒进教堂时点圣水画十字,就是提醒自己已经受过洗礼皈依基督了。神父递给姆姆一个笔记本,说:”这是主教送给你的,他希望你用这个本子记下你所经历的一切,那将是很有意义的。”姆姆接过本子。神父又说:“如果你准备帮助加尔各答的穷人,你也许需要各方面的援助,你打算见总督吗?主教很乐意为你引见。”姆姆连忙说:“不,我不想那样做。”神父担心地问道:“那你从哪里入手呢?”姆姆回答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现在我必须先走出这道高墙。”神父最后说:”你要记住,不管怎样我们都是爱你的,如果有一天你想回来,我们会随时欢迎你,修道院的大门将始终为你敞开着。但我们会为你祈祷成功的。”神父的这番话使德兰姆姆深深地感动,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哭了。虽然满脸都是泪水,但她依然微笑着,坚定地说:“神父,如果这是上帝的工作,就一定会成功。如果只是我的工作,那么,就不会成功。”据说那天中午,或者是下午,她的学生们为她举行了一个热闹的告别会。事实上,是一个伤感的告别会。许多年后,有一个修女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回忆道:“我们不停地唱歌,唱的都是孟加拉歌曲,很美丽,也很感伤,充满离情别意。孩子们簇拥着她,送了很多礼物给她。我们一边歌唱孟加拉的美丽,一边流泪。事实上是大家都哭了,人人都哭了。后来她就一声不晌地离开了,再没有回来。我想她是悄悄地跑进教堂,然后从那里走掉了,以后我们再没见过她。”修女分析得没错,德兰姆姆跑进教堂,做了一个短暂的祈祷后,就从那里走了,把一群深爱她的孩子丢在了告别会上。但如果不这样走掉,她就有可能因为难舍而迈不动双脚,德兰姆姆自己也没想到,在整整两年的期待变成现实的时候,告别竟然成了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比当年离开家更令她难过。如果不是靠着对上帝的坚定信念,她是绝对没有勇气走出这道高墙重新开始的。当德兰姆姆走出修道院大门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响了,这是她听了17年的钟声。恍惚中,她感觉这美妙的声音不是来自教堂,而是来自天国,是上帝的嘱咐。因此她更加坚信,上帝是一定不会让她失望的。虽然她现在孤孤单单,一无所有,但上帝不会撇下她不管。因为上帝说过:“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有了上帝,就有了一切。“主啊,请帮助我。”这个祈祷必将得到回应。这一天是1948年4月12曰。这一年,德兰姆姆38岁。第四章玛丽亚,耶稣之母,让我心如你心,如此美丽,如此纯洁,如此完好无瑕,充满如此的爱与谦卑,让我能在生命之粮里领受耶稣,如你爱他一般的爱他,在他化身为穷人中的穷人的悲苦身形中服侍他。——德兰姆姆和修女们的默想祷文在圣家医院“速成”德兰姆姆深知,在开始为穷人服务之前,必须要先掌握一些医药和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服侍穷人就将是一句空话。于是,一出修道院,她就直奔火车站,坐上了一辆开往巴特那的特快列车。巴特那位于加尔各答北部偏西的恒河边上,与加尔各答相距约500公里。美国医疗传教会在那里开设了一所圣家医院。这所由修女们打理的医院,虽然开在遥远的巴特那。但在印度全境都享有很好的口碑和极高的声誉。时任医院院长的美国神父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修女。听完姆姆的简要陈述后,他说:“姆姆,我不得不告诉你,要学完全部课程。必须要两年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两年。”姆姆一听就急了,她说:“两年?那我不是变成一个老太婆了?有没有什么特别速成的方法,就像我来的时候坐的快车一样。”院长笑了,他感觉眼前这个身材瘦小的修女跟他的性情十分相似,他曾经为开一所外科和妇科医务所,弄得梵蒂冈上下不安。他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我这里没有什么速成法,不过,我会尽量为你提供方便的,”于是姆姆自创了一种速成法:那就是减少睡眠时间,而且是减少,再减少。如果别人每天学习8个小时,那么,她便学习16个小时,甚至更多。因此,仅仅半年,其实还不到半年,姆姆就学完了应该花两年时间学完的所有知识,包括对结核病和麻风病的护理,妇幼保健和助产技能,以及对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但是,在饮食方面,姆姆却与修女们发生了矛盾和争执,医院提供的食物是丰富的,但姆姆却只吃米饭和盐。姆姆说:“我,还有跟我一起工作的人,必须只吃米饭和盐。因为这是穷人的基本食物,我一定要和他们一样。”尽管修女们激烈地反对她的做法,但她依然我行我素。直到神父亲自出面干预,神父跟她说:“你这样做是一种罪。”她才不得不同意选择一点点在她看来还算适当的食物。德兰姆姆虽然在活着时就被称为“圣人”,但在某些方面她其实是蛮顽固的,这使她更像一个平常的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我们不仅不会因此改变对她的看法,相反,我们只会更加尊敬她。事实上,德兰姆姆在饮食上的妥协只是暂时的,在后来的大半辈子里,她始终只吃最简单的食物,她的追随者们也是这样。姆姆说:“除非你过贫苦者的生活,否则你如何了解他们?如果他们对食物不满,我们可以说我们也吃同样的东西。如果他们说热,我们也一样热。他们赤脚走路,我们也是。他们只有一桶水,我们也是。他们排长队,我们也排。我们只有降低自己,才能升高他们。如果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其实也可以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向我们敞开心灵。”伟大的穷人德兰姆姆就要离开巴特那的圣家医院回到加尔各答了。在她回来之前,我觉得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几个穷人的小故事。因为姆姆曾经多次说:“穷人是伟大的,穷人是可爱的。”而且姆姆一回到加尔各答,就要进入一个叫摩提吉的贫民窟,跟那里的穷人一起生活了。如果我们能够带着一颗怜悯和感谢的心来读这些小故事,我想,我们就能更深刻地洞见姆姆所说的那种伟大和可爱,也能更切实地领会到这个结论的不同凡响了。有一天,德兰姆姆在街上发现了4个无家可归的人,有一个看起来非常不妙,姆姆就对跟随她的修女说:“你们去看护那3个人,这个由我来照顾吧。”药物对这个可怜的人已经没有用了,姆姆只有用全部的爱心和所能做到的一切去努力抚慰她。姆姆小心地把她扶到床上,尽量让她躺得舒服些,然后姆姆握着她的手,抚摸她的头发和脸。这时,这个可怜的人竟然笑了,而且笑得非常美丽,非常安详。最后她紧紧地拉住姆姆的手,充满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你”,就闭上眼睛死去了。这个女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及她在死亡临到时的表现,令姆姆大为震动。姆姆说:“在她面前,我忍不住反思自己,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她,我会说些什么呢?我可能会说,我很饿,我快死了,我很冷,我浑身都疼,或者其他的什么话,总之都是抱怨和不平。但她只说谢谢,只对我微笑。她使我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爱。她教给了我很多很多。”有一回,德兰姆姆和修女们外出工作时,看到街边的阴沟里躺着一个人,就把他救了起来。这时,她们才发现,他的半个身体都已被蛆虫吃掉了,看起来非常恐怖,也非常令人难受。但她们还是把他带到了救济所,她们给他清洗,竭尽所能地安慰他。过了不久,这个人就死去了。死之前,他说:“我像个牲畜一样在街上活了一辈子,但你们却让我死的时候像一个天使。”德兰姆姆认为,一个活得如此卑贱的穷人,死时能说出这样的话,足以证明他的内心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完美的。他如此不堪地活了一生,死时却没有诅咒任何人,没有说任何人的坏话,也没有责怪社会和命运。姆姆说:“他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这就是我们人民的伟大之所在。”有一天早晨,姆姆的住处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他对姆姆说:“修女,一个有八个孩子的家庭已经断炊好几天了,请你无论如何帮帮他们。”姆姆立即装了一小袋大米,并亲自送去了。孩子们看到修女送来大米,高兴极了,饥饿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姆姆心里一阵疼痛——这样的眼睛,她实在是太熟悉了。但孩子的母亲接过大米后,却分成了两份,然后拎着其中的一份匆匆忙忙忙地出去了。等她回来时,姆姆忍不住问她:“你去哪里了?千什么去了呢?”而她只是简单地回答道:“他们也在挨饿。”原来,邻居家也有几天没米下锅了。那个母亲有八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喂养,但她却把极其有限的一小袋米分了一半给邻居。这就是穷人的伟大和美丽——自己正在穷苦中,却无比怜悯那些跟他一样穷苦的人,甚至不比他穷苦的人。而且,她的邻居还是一个穆斯林家庭。在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有的甚至从不来往,即便到了今天,他们的关系仍然没有明显的改善。德兰姆姆说:“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但我始终没给她的邻居送过米,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让她们在相互帮助中,分享爱的喜悦和美好。”1979年12月10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上,德兰姆姆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她尖锐地问道:“我们记得我们的邻居需要我们的爱吗?我们记得吗?可是她记得,她在自己的饥饿中,却仍然知道,有人也饿。”1983年11月的一天,著名记者简古德温来到了加尔各答,他是来采访德兰姆姆的。虽然已是冬天,但加尔各答的气温仍在摄氏30度左右,所以,无家可归的人们仍旧住在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根据当时最保守的统计,加尔各答的流浪人数高达50万之多,而许多专家甚至认为,实际人数远不止50万。这种情形——流浪者之多,之集中,让人简直几乎无法相信这是在人间。于是,他觉得他应该做点什么。有个修女告诉简,在加尔各答的哈拉桥下,有一个贫民窟,因为偏僻,很少有人去探访。如果简愿意,可以去那里看看。第二天,天还没完全亮,简就到了那里,但简看到,虽然还是黎明时分,却已有许多人在那里排队等着领取食物了。有的人拿着乞讨的碗或缸,有的人甚至连个碗都没有,只拿着一张旧报纸或一个塑料袋。修女曾告诉简,在大多数的日子里,他们的等待都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很少有人会来这里。简找了好半天,才在哈拉桥附近的街找到了一个卖面包的小贩。简花30个卢比(相当子2.85美元)买下了小贩全部的“布瑞斯”——一种夹有蔬菜的油炸面包,一共140个。简提着这140个面包,往哈拉桥走去。当面包的香味随风飘过去时,饥饿的人们开始喊叫和骚动。等简一走近,人们就一拥而上,把简团团围住了。有的抓他的篮子,有的扯他的衣服。而那些母亲们,则把她们的小婴儿高高举起,一直举到简的面前,希望赢得他的同情,也是提醒简不要忘了她们。面对这种场面,简突然胆怯了。虽然他是个经历丰富的记者,见过世面,但今天这个场面,是他不熟悉更不了解的,他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而且朝他挤过来的人有增无减,一眼望去,全是挥舞臂膀呼喊乞求的人。他开始为自身的安全担忧,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来这里,他的照相机还挂在肩上,口袋里还有一些美金。对于这群一无所有的人来说,他显然是一个富有的西方人,同时也是一个最佳的抢劫目标。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使简异常震惊。尽管人们仍然像潮水一样,不断地朝他涌过来,但他突然发现,每个人的手里其实都只拿了一个面包。场面看起来是很混乱,但只要拿到了一个面包,前面的人就自动退下去了——为了让后面的人好挤上来。虽然那些伸到篮子里的手臂都非常绍瘦,一看就是严重的饥饿造成的。但始终没有人多拿一个面包,除了那些有孩子需要喂养的母亲外。这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人,但他们却能如此互相体谅,时刻想到他人,这么大度,这么无私。这使简十分惊异。分发完了面包,简朝停车的地方走去。这时,太阳升起来了,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这个赤贫的地方,使它渐渐明亮起来,虽然很少有人来这里探访,但太阳却依然照耀他们。在明媚的晨光里,简看到一只大狗身旁蜷卧着4只小狗,那些小狗显然刚生下来不久。为了让这只产后的母狗和小狗们睡得更舒服些,不知是谁找来一床破毯子,垫在狗睡的地方,还在毯子底下铺了一个粗麻布袋子。而这个人自己,很有可能,连一个床铺都没有。因为这次亲历,简从此改变了对穷人的看法,穷人没有钱,没有 地位,但并不缺少互相帮助和体谅的心。这就是穷人的伟大之所在。一天傍晚,在加尔各答的街上,一个乞丐走过来对德兰姆姆说:“修女,每个人都奉献给你,我也想奉献给你,今天一整天我只讨到29分钱,但我想把这些钱都给你。”姆姆当时想:“如果我收下的话,他今晚就一定会饿肚子。如果我不收呢,又一定会伤害他。”于是姆姆伸出双手欢喜地收下了那29分钱——这29分钱对姆姆几乎无价值可言。这时,姆姆惊奇地看到,乞丐竟然笑了,而且笑得那么满足,那么灿烂。姆姆就想:“也许他发现:即使像他这么一个卑微的乞丐,如果愿意的话,原来也是可以刘他人有所帮助的。”这个穷苦的人,在炽热的太阳底下坐了整整一天,只讨到了29分钱,却全数奉献给了德兰姆姆,这实在是一件美丽的事。29分钱虽然是如此微不足道,但在乞丐献出而姆姆接受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笔千万巨款。因为那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多的爱。还有一回,德兰姆姆在街上捡回来一个小孩。以她多年的经验,一眼就看出这孩子很饿,只是不知道他饿了多少天。姆姆拿给他一个面包,叫他快吃。但他却吃得很慢,一次只咬一点点碎屑。姆姆说:“快吃啊,吃了就不饿了。”那孩子却瞪大眼睛直直地看着姆姆,说:“你错了,修女,不能快点吃,吃完了,我又会挨饿的。所以德兰姆姆说:”穷人的伟大是事实,他们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习惯。也许他们缺吃少穿,甚至没有一个家,但他们都是伟大的人,可爱的人。我们必须知道他们是可爱的人,伟大的人。然后我们才会去爱他们。”但是,有人指责姆姆把贫穷和穷人神化了,并指责她宣扬受苦有趣。实际上,德兰姆姆把修会人士的自愿性贫穷,与因社会体制的不公所导致的强迫性贫穷,一向分得清清楚楚。她说:“贫穷是你和我的创造,是我们拒绝与人分享的结果。上帝没有创造贫穷,他只创造了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能力放弃贪婪,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姆姆还说:“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是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在《神曲---地狱篇》里,伟大的诗人但丁分别用豹子、狮子和母狼来象征肉欲、骄傲和贪婪,并指出,母狼(贪婪)是人类最大的危险。后来,德兰姆姆在接受一家电视台的采访时,特别提醒那些始终是生活无忧的西方观众,姆姆说:“你们可能偶尔不吃饭,但是他们,天天挨饿,容身无所,浪迹街头,最后孤苦伶仃而死。他们日复一日所寻求的,就是活下去。这种斗争,这种勇气,就是他们的伟大之处。”回到加尔各答德兰姆姆乘坐着冒着蒸汽的火车回到了加尔各答。这是一个被贫穷和痛苦笼罩的城市,但正因为此,姆姆才会如此地怜惜它,深爱它。很多年前,她就知道这是她应该来的地方,也是她一定会来的地方。现在,经过几个月短暂的离别之后,她又回到了这里。姆姆一身印度平民妇女的打扮,走在加尔各答杂乱肮脏的街道上。除了随身携带的几件日用品外,姆姆全部的财产就是5个卢比,而且还没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在姆姆的日记里,有一章专门记述了当时的艰难:“为了找到一个住处,我四处奔波,直到累得腰酸腿疼,这时我想,穷人为了获得一口食物、一个栖身之处,在身体和精神上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但姆姆并不因此而恐慌。相反,她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刻。作为一个信仰虔诚的修女,她坚信任何时候上帝都会照顾她。耶稣曾说:5只麻雀用两个铜钱就能买到,然而上帝一只也不忘记。就是你们的头发,也一一被他数过了。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比麻雀尊贵多了。这天早晨,德兰姆姆来到一幢小楼前,她犹豫了一会儿后,还是拉响了铁栅门的门环。应声而来的女主人没有认出她,以为她是上门乞讨的穷人,就说:“你怎么走到大门口来了?你应该去后门,去那里我会给你食物的。”姆姆赶紧说明了身份和来意,女主人非常惊讶,她说:“原来是德兰修女,神父早就跟我们说过了。我以为你会穿修女服来的,没想到你穿成这样,我都认不出你了。请原谅,快进来吧,我先生已经等你很久了。”在这之前,劳莱德修道院的范儒神父曾托付这幢小楼的主人高玛,请他替姆姆在摩提吉附近找一个住处。高玛先生一家都是虔敬的基督徒,属于神父所在的教区。但是房子很难找。尤其是在摩提吉附近找一处合适的房子,那就更难了。于是姆姆只好委婉地提出,能否暂且住在高玛家,等找到住处后就立即搬出去。高玛并不十分情愿,他说:“修女,你应该看见了,我家并不大,但人口不少。”但高玛的小女儿却在一旁高声说:“爸爸,楼上的两个房间和阁楼不都是空着吗?”小孩子就是这样的单纯,所以耶稣几次说:“你们若不变成如同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进天国。”“谁若自谦自卑如这一个小孩,这人就是天国里最大的。”高玛不免有些尴尬,于是说:“好像是吧,不过,那两个房间都太简陋了,恐怕白修女住不习惯。”姆姆赶紧说:“越简单越好,反正我也不会在家,我只是需要一个睡常的地方而已。”话说到这个份上,高玛想不答应也不行了。于是姆姆选择了阁楼上最小的那个房间。房间里只有一个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高玛太太说,她家里还有很多闲置的家具,如果姆姆需要,可以随时找她。但姆姆说,在往后的日子里,她要亲自到穷人中去,专心帮助他们,她不会有时间来享用家具,更没有时间来打理它们,她不只是不需要其他的家具,即使是现有的这张桌子和这把椅子,她恐怕都很少用到。德兰姆姆就这样寄住在这个7口之家了。但也有人说,姆姆当时并不是住在这里,而是住在由安贫小姊妹会的修女们所住持的一个安老院中。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兰姆姆期待已久的仁爱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第五章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德兰姆姆语录穷人就是我的家人第二天一太早,德兰姆姆就来到了摩提吉。在当时,摩提吉是加尔各答最最糟糕的一个贫民窟。在孟加拉语里,摩提吉就是珍珠湖的意思。但谁能想到,一个名字如此美丽的地方,竟然是一个贫民窟呢?摩提吉有一个散发着异昧的池塘,所谓珍珠湖,大概就是由此而来。这里没有自来水,人们饮用和洗涤,用的都是这个池子里的水。孩子们若要玩水,也是在这个池子里。在离池塘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堆。摩提吉的人们就靠这个垃圾堆过日子,垃圾是摩提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摩提古人赖以为生的惟一资源。德兰姆姆走到一排破破烂烂的房屋前,这些房屋都是用一些铁皮、茅草和竹子随随便便搭建而成,也许根本就不能把这些用废品连缀而成的堆积物叫做房屋,但摩提吉人世世代代都住在里面。有一些妇女和老人坐在门口,姆姆对他们说:“你们好,我叫德兰,是天主教的一个修女,我跟你们一样穷,但我可以教你们的小孩读书,希望你们帮助我。”没有一个人回答姆姆。这个不知从何而来,更不知为何而来的白人女性,除了让他们感到好奇外,更让他们感到疑惑。但孩子们不同,他们一看见姆姆,就纷纷围过来,喊道:“修女,给钱!修女,给钱!”一边喊,一边把乌黑的小手伸到姆姆面前。但修女没有钱。所以孩子们过了一会儿就都失望地散去了。只有一个孩子还跟着姆姆。姆姆不由得停下脚步弯下身子去看他,这才发现他原来只有一只腿,而另一只腿的断肢处还在流血,当姆姆看到这个一直跟着她的男孩竟是这个样子时。她心里的难过和随之而生的怜爱是很深很深的。她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物和绷带,要给男孩包扎。但男孩说,他不要绷带,他只要食物。看姆姆坚持要给他涂药膏,他就抓过药膏,说了声“这个给我”,就跑了。姆姆也跟着跑过去。在一个很小很黑的窝棚里,躺着一个妇女和两个孩子。一个还是婴儿,另一个也只有五六岁,三个人都是骨瘦如柴,看上去非常虚弱。原来这个男孩叫巴布。躺在木板上的妇女是他的母亲,因患结核病卧床很久了。那个婴儿是他的弟弟,那个小女孩是他的妹妹。姆姆深深地哀怜他们,她很想帮助他们,但她也一无所有。于是她用孟加拉语和他们交谈了很久,临走时把身上仅有的几颗维生素丸全都给了巴布。巴布的母亲非常感激,她双手合十向姆姆道谢,并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在生病,请你也看看她吧,修女。”这句简单的话里所包含的善良,给了姆姆很大很大的震动,也坚定了她要帮助他们的决心。这一天,德兰姆姆饿着肚子连续拜访了好几个家庭,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令她深深的难过,她的午餐——不过是一块面包,也被一个男孩抢走了,当然姆姆并不怪他,她几乎是微笑着让他抢走的。当姆姆在天黑之后回到高玛家的阁楼里的时候,她的心情和双腿一样沉重。坦率地说,她被白天亲眼所见的贫穷吓坏了。这天她一夜未眠,她想起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带一些穷人回来吃晚饭。母亲总是说,那是他们家的远房亲戚。但那些贫穷的远房亲戚跟摩提吉的穷人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可以说,她从没见过比摩提吉的穷人更穷的人。小时候,姆姆就知道,所谓远房亲戚,不过是母亲为了保护那些穷人的自尊而随口编造的,他们家并没有那些亲戚。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有一块面包,更希望有人关爱;穷人赤身露体,不只是需要你给他一块布,更需要你给他人所应有的尊严,母亲说那些没有晚饭的穷人是远房亲戚,而姆姆则干脆说:“穷人就是我的家人。”梅树下的露天学校第二天中午,德兰姆姆在探访了几个家庭后来到了一棵梅树下。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梅树。姆姆决定,就在这棵树下先开办一所露天学校。她刚一坐稳,树那边就出现了一群孩子,他们趴在那里盯着姆姆看。姆姆就笑了,招招手说:“孩子们,你们又要抢我的午餐吗?”话刚说完,有个男孩就真的跑过来把她手里的面包抢走了,其他孩子也就叫喊着,跟着跑散了。但有个孩子没跑,他就是亚鲁,姆姆摸摸亚鲁的头,问他“小朋友,你想听故事吗?我可以讲好多好听的故事给你听,愿意吗?”亚鲁一听说要讲故事,就眼睛亮亮地叫起来:“你会讲故事?你真的会讲故事?从来没人给我讲过故事呢。”说着就转过身去朝他的小伙伴们喊:“你们快过来,修女要给我们讲故事呢。”第一次跑过来了两个孩子。第二次又跑过来了两个孩子,加上亚鲁,就有了5个孩子。姆姆想,有了这5个孩子,摩提吉的这所露天学校就可以正式开学了。于是她亲切地摸了摸他们每个人的头,然后握住他们脏脏的小手说:“从今以后,这儿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不仅要给你们讲故事,我还要教你们认字和计算呢。”很久以前,有一个英俊的王子叫珞玛,他有一个美丽的王妃叫席塔。珞玛和席塔住在一个美丽国家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宮殿里,但那个国家由一个讨厌的国王统治着。后来,国王囚禁了席塔,使她见不到珞玛。但珞玛非常勇敢,而且聪明,他想了很多办法来解救席塔,终于把国王杀死了,把席塔救了出来。从此,他们就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但孩子们却听得津津有昧。姆姆刚一讲完,亚鲁就恳求道:“再讲一个嘛,修女,再讲一个,好不好?”姆姆意识到这是引导孩子们认字的好时机,就问道:“你们喜欢听故事吗?”5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的。”姆姆又问:“你们真的喜欢听吗?”孩子们更响亮地回答道:“是的。”姆姆于是说:“你们知道吗?其实你们自己也是可以讲故事的。”亚鲁说:“可是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故事啊。”姆姆说:“你们可以看书啊,你们知道吗?书里有很多很多故事的。”亚鲁说:“可是我们不会看书啊。”“哦,原来是这样。”姆姆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让我来考考你们,谁会读国王这个字?哦,都不会呀。好,那就让我来教你们读吧。一齐跟我念:国王。很好,就是这样。现在,让我来教你们怎么写这个字。”说着,她就拣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起来。孩子们也纷纷拣起树枝,跟着姆姆写起来。过了一会儿,姆姆假装惊讶地说:“看吧,孩子们,你们已经学会一个字了。”孩子们不相信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真的吗?是吗?我们居然学会了。是的,我们真的学会了。我们学会了。”他们是真的很惊讶。姆姆这时非常非常开心,她怜惜地看着这些孩子,慈爱地说:“是的,你们真的学会了。你们真了不起,不久,你们就可以认很多字,然后你们就可以自己讲故事了。”这是极其美妙的一天。当落日金红色的光芒照射到梅树上时,梅树的叶子似乎比以前绿了很多,也亮了很多。甚至,摩提吉散发着异味的空气,似乎也变得清新甜美了。第一天的课程结束了,姆姆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离开。这时,亚鲁走过来,仰起圆圆的小脸,非常期待地,对姆姆说:“婆婆,我们明天还可以来吗?”从此,德兰姆姆在摩提吉孩子的心目中,就升格成婆婆了,到后来,她理所当然地成了全世界孩子的婆婆。虽然生活如此贫穷和困苦,但这些在贫穷和困苦中生长的孩子却 如此可爱。姆姆忍不住蹲下来抱住亚鲁,跟他说:“亚鲁,是的,你 们明天还可以来。不只是明天,还有后天,以及将来的每一天,你们 都可以来。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不会,为了上帝的缘故。”我要给大家发奖没有多久,梅树下的这所露天学校就迅速地发展了,第一天虽然只有5个学生,很快就有了40多个学生。姆姆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不厌其烦地跟那些正在饥饿中挣扎的父母讲道理,告诉他们,只有读书,才是孩子们摆脱贫穷的惟一出路。如果连自已的名字都不会写,连最简单的计算都不会运用,那么,他们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希望呢?等着他们的,将是跟父辈一样黑暗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是更黑暗的生活。他们都答应了姆姆。尽管他们不了解姆姆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们相信姆姆不会伤害他们的孩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明白,只有受教育,才是孩子的惟一出路。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照在梅树叶子上,绿光闪闪。亚鲁的母亲给姆姆送来一个木箱,说是请她当凳子用。还有个孩子的父亲给姆姆 送来了一个小小的黑板。上课了,每个孩子手上都捏着一根小木棍,或一根小树枝,那就是他们的笔。孩子们坐在地上,面前的空地既是他们的桌子,是他们的本子。姆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他们就在地上写一个字。边写边读,边读边写,一个单词很快就写会了。上算术课的时候,孩子们一边背诵加减法口诀,一边手舞足蹈,有的孩子恨不得从地上蹦起来。看的出来,学习使他们很快乐。姆姆说:“很好,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出色,我要给大家发奖。”说着她打开一个纸箱:“这个奖品是一块肥皂。一人一个块。好啦,现在大家就拿着这块肥皂去洗澡吧,看谁洗的干净。”这是这些穷孩子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块肥皂。他们举着它,呼喊着向池塘跑去。妇女们也纷纷跑来帮忙。大人小孩都欢笑着,像过节一样,甚至比过节还开心,姆姆把亚鲁拉到身边,告诉大家该怎么个洗法,一边说一边在亚鲁身上做示范。每个孩子都被亮晶晶的肥皂泡包裹着。摩提吉的空气中飘荡着从未有过的肥皂的香味。接着,姆姆不失时机地给妇女们讲授了一些卫生常识,比如刷牙、剪指甲,比如饭前洗手等等。不只是识字和运算,德兰姆姆还期望通过她的努力,改变贫民窟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虽然生活得贫穷,但不能生活得肮脏;即便生活得贫穷,但也要努力地生活得洁净。误解发生了这天上午,姆姆正在上课,梅树下来了一群围观的人,男女都有。一个男人说:“这个欧洲女人来这里干什么?她究竟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另一个男人回答道:“她在教小孩们基督教的神,她想改变他们的信仰。”亚鲁的母亲也在人群中,她分辩道:“不,她在教孩子们识字——她只是要给孩子们一线希望,你们没看见吗?”第二个男人说:“不,她在制造麻烦。”亚鲁的母亲立即反驳道:“你才在制造麻烦呢,曼尼克。”做好事也会遭到意想不到的误会和拦阻,这恐怕是德兰姆姆走出修道院之前没想到的。但她深信:在神的眼里,一切都简单明了——神对我们的爱胜过所有的冲突,而冲突终将消逝。她从不试图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她所要做的,只是如何使大家相互了解,彼此相爱。第二天中午,姆姆捧着一纸箱刚刚募捐到的面包走进摩提吉,就看见草堆里有个婴儿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以为是个弃婴,就急忙跑过去把他抱在怀里。这时,一个女人突然披头散发地跑来,一把拉住姆姆,不分青红皂白地喊道:“这是我的孩子,你抱他干什么?把他还给我。”姆姆慌忙解释道:“他一个人在那里哭,我以为他被抛弃了。”女人粗暴地夺过孩子,说:“他是我的孩子,我没有抛弃他。”因为怜惜那个孩子,姆姆就伸手去摸他的头,并说:“他在生病,请允许我帮你照顾他。”女人却说:“不,我不需要你,你究竟想干什么?”姆姆非常诚恳地回答她:“请相信我,我只是想帮助你。”但女人根本就不信,她像疯了一样地嚷道:“我知道,你们就是想偷走我们的孩子。” 。她的叫喊立即引来了一群男人,他们把姆姆团团围住,用孟加拉语说着一些难听的话。那个叫曼尼克的男人也来了,他揪住姆姆的肩膀,凶狠地问:“你想干什么?你来这里究竟是什么目的?你想把我们的小孩都变成基督徒吗?”姆姆分辩道:“不是的,你们误会了。”曼尼克更激烈地说:“误会?你想偷走他们的灵魂,难道不是吗?”姆姆回答说:“不是你想的那样,请听我解释。”曼尼克说:“我不想听你解释,反正是一派胡言。”姆姆知道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祷告。这时那个女人突然激愤地说:“她想偷走我的孩子,这个白种女人想偷我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即刻大怒,他喊叫着从腰间抽出两把刀子,胡乱地挥舞着朝姆姆刺来。“滚,从摩提吉滚出去!”他喊道。上帝保佑,就在这干钧一发的时刻,有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突然横冲过来,一掌推开舞刀的男子,并把他掀翻在地。惊魂未定的德兰姆姆赶紧跟他道谢,但青年却双手扶地,给姆姆行了个大礼,说:“不,应该我谢谢你。”看到姆姆满脸疑惑,他又说:“修女,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秋蒂,你在修道院的时候救过我。”原来他就是那个在暴乱中受伤后逃进劳莱德修道院的小伙子,德兰姆姆曾经忍受巨大的恐惧为他止血。秋蒂转过身对曼尼克和其他人说:“曼尼克,你们应该欢迎德兰修女来到摩提吉,至少她可以教你们那些四处游荡的孩子学点东西。”曼尼克说:“我们不需要白种女人来帮忙。”说完他就走了,其他人也跟着走了。只剩下姆姆和秋蒂两个人。姆姆对秋蒂说:“我该怎么谢你呢?秋蒂,你救了我一命。”秋蒂真诚地说:“让我有机会回报你吧,修女。”姆姆感激地点了点头,秋蒂笑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他笑得非常明亮。《圣经》里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事实就是这样,秋蒂不只是在这个紧急的时刻解救了德兰姆姆,他对姆姆的恭敬更消除了一部分人的误解和猜疑。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给了姆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他是姆姆最早的义工。在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后,义工成为这个修会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秋蒂,是最早的义工。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这天早晨,德兰姆姆和秋蒂一起打扫着一间屋子,清扫出来的垃圾装了满满一推车,姆姆说:“我们应该把垃圾从摩提吉清理出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制造垃圾。”秋蒂摇摇头说:“大家不会接受你的想法的。”姆姆感到很奇怪,她问道:“为什么?像这样多不健康,如果我们一起来清理这里,大家的生活环境不是可以变得好一些吗?”秋蒂回答说:“不,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靠加尔各答的垃圾过日子。如果没有了垃圾,那是很难想象的,”听了他的话,姆姆抬眼望去,只见巨大的垃圾堆上到处都是妇女和小孩。他们埋头在垃圾里,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些废铜烂铁,一些碎玻璃,一些塑料片。远远望去,那些满身污垢的人,简直就是垃圾堆的一部分。姆姆一下子沉默了。她帮秋蒂把推车里的废物倾倒在垃圾堆上,然后,她在那里默默地站了很久,炽热的风吹着她白色的粗布纱丽,她棕色的眼睛里全是忧伤。就在这一天的下午,一辆市政府的清洁车轰隆隆地开到了摩提吉——他们是来清除这个垃圾堆的。随行的还有几个报社记者。市政府的官员举着喇叭高喊着:“清除垃圾是市政府的命令,希望大家理解、配合,不要违抗。”但大家就是不理解,不配合,就是要违抗。男人们迅速地爬到了垃圾堆的顶上。他们默默地坐在那里,这使他们看起来很悲壮,但也更叫人难受。曼尼克大声说:“如果政府要清除这个垃圾堆,那就连我们一起清除吧。”妇女们则纷纷哀求官员,请他不要把垃圾拖走。但官员根本就听不进去,这种隔膜就是德兰姆姆所说的:如果你没有同穷人一起生活过,不能与他们分苦同昧,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至于爱,那就更谈不上了。官员生气地命令垃圾堆顶上的男人们即刻下来,否则,他就逮捕他们。机灵的秋蒂看情势不妙,于是飞快地跑回去请德兰姆姆,但姆姆很担心,她跟秋蒂说:“场面这么混乱,我去恐怕会激化矛盾,使情况更糟。”但最后她还是去了。她不可能置身事外。对她而言,摩提吉的事就是她的事。官员瞪大眼睛诧异地看着这个身穿印度平民服装的欧洲女性,不解地问:“你是谁?”姆姆平静地回答道:“我是劳莱德修道院的修女,我在摩提吉工作。”官员更不理解了,他又问道:“你跟这些贫民和游民混在一起?”姆姆断然地回答说:“不,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和姐妹。我们和老鼠、蟑螂一起分享这个贫民窟。”接着她转过身子,指着垃圾堆上的曼尼克,激动地说:“你了解他的情况吗?他有4个孩子和一个妻子需要养活,一直以来,他们就靠这个垃圾堆过日子。请问长官,如果没有了垃圾,他们将何以为生?”官员回答道:“市政府这么做,也是为他们好啊。修女,你也看见了,他们把这里弄得这么脏。”姆姆说“不,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如果政府真的为他们着想,就应该运清洁的水来,就应该派清洁工人来这里清扫。”官员赶紧说:“可那不是我的责任,修女。”姆姆凝视着他说:“但你可以负起责任来呀。”官员摊开两只手,很无奈地说:“修女,请你理解,我只是在执行市政府的计划。”这时,姆姆蓦然合上双手,跟官员行了一个合掌礼,然后说:“那么,长官,我代表摩提吉的全体民众,请求你取消这个计划,拜托你。”姆姆棕色的眼睛里全是深深的忧伤和恳求。一个人即便心肠刚硬得像铁石,面对这样的眼神。也无法不柔软起来。再说,官员自己也不想引起更大的纷争,于是他看了一眼垃圾堆上的男人们,说:“好吧,看在修女的份上,也为了你们的安全,这次行动就暂告停顿。”说完就启动车子离开了摩提吉。在车子驶出这个贫民窟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被人群包围着的姆姆,再次不解地摇了摇头。其实,不只是官员不理解,就是摩提吉的穷人们,也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一个欧洲女人为什么要离开美丽舒适的大房子,放弃干净美昧的食物、新鲜的空气,跑到贫民窟来过穷人的生活。而他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如何离开贫民窟,过上好日子。虽然姆姆一再跟他们讲,她来这里是为上帝奉献,但他们仍然不能理解。人们欢呼着跑过来向姆姆道谢。姆姆也很高兴,她深情地拥抱了秋蒂和亚鲁的母亲。曼尼克飞奔而来,他双手扶地,跟姆姆行了一个大礼,说:“修女,我误会你了!”姆姆扶起曼尼克,慈爱地摸着他的头和脸,说:“曼尼克,别道歉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以后我们会看到,用双手去触摸穷人的头和脸,是德兰姆姆经常做的一个动作。第二天,加尔各答的各大报纸均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每篇报道的标题都很直截了当:修女在贫民窟阻止市政府清洁垃圾的工作。我们敬爱的德兰姆姆,就这样一夜之间成了加尔各答的名人。这是她自己也没想到的。从此以后,她作为天主教会的激进分子——一个以行动传教的修女,一个满怀爱的革命家,成了世界各大媒体长期追踪报道的对象。第六章喜悦是爱,喜悦是祈祷,喜悦是力量。神喜爱那些怀着喜悦给予的人,如果你怀着喜悦给予,你将会给得更多。一颗喜悦的心来自一颗燃烧着爱的心。爱之功亦即喜悦之功。快乐不须探寻:若以爱待人,旋即得之。——德兰姆姆的演讲词我决不后退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天气酷热难耐,德兰姆姆渐渐感到体力不支。这天,姆姆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亚鲁的母亲匆匆忙忙地跑来,说有家人全体病倒了,特别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因为怕传染。姆姆急忙丢下手中的粉笔,跟孩子们交代了几句,就跟亚鲁的母亲赶了过去。亚鲁的母亲说,这家人是一个星期前才从别的地方搬来的,男主人正在找工作,工作还没找到,就病倒了。在一个阴暗的屋子里。那家人全都睡在地上——地上铺着席子,整个屋子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孩子们拼命地咳嗽着,像一群呱呱乱叫的小青蛙一样。姆姆惊呆了,她站在门口,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发黑。但她还是坚持着,走进去摸了摸每个人的额头,然后跟亚鲁的母亲说:“我们把最严重的送医院吧。”话未说完,她就突然倒在地上,晕了过去。几个月来的工作太辛苦了,再加上经常吃不饱,睡眠不足,她病倒了。亚鲁的母亲把姆姆送了回去。高玛先生迅速地跑到劳莱德修道院把这事告诉了神父,于是神父派了一个有医护经验的修女来照顾姆姆。所以,当德兰姆姆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时,非常着急,她跟修女说:“不,我不能躺在这儿,我必须去帮助他们!”但修女不许她起床,修女说这是神父的命令。事实上,她非常虚弱,根本就起不了床。于是姆姆哭了。她流着眼泪对修女说:“我辜负了他们,我辜负了那些贫民窟的人。”强烈的自我谴责使姆姆开始怀念劳莱德修道院,这种怀念前所未 有地急切。身体的疾病导致意志力衰退,更给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孤独、 迷惘和软弱。第一次,德兰姆姆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这真是 神要我做的吗?我真的要在这地狱般的贫民窟里度过我的一生吗?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穷人,而我个人所能做的又这么有限,就好像在黑暗的地狱里,装饰出一个明亮的小角落,仅此而已,那么,我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在意志薄弱和信心摇摆的时候,劳莱德修道院在德兰姆姆的回忆和怀想中,变得那么切近,那么温暖。事实上,对德兰姆姆来说,劳莱德就是全部,就是一切,就是整个世界。离开劳莱德修道院,是她平生所做出的最大最困难的牺牲。孤独和软弱所导致的迷惘,像魔鬼的诱惑一样,使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扰。但她仍然执着地回答自己:“不,我决不后退,决不能返回修道院。我的家人就是穷人,他们的平安就是我的平安,他们的健康就是我的健康。”她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主,由于我自由的选择,并为了爱你,我愿意留在这里,做你所需要我做的事情。主,我知道你一定会帮助我,一定会的。”祈祷终于使她慢慢平静下来。想起贫民窟全体病倒的那家人,德兰姆姆为自己不能帮助他们而感到无比难过。但她惟一能做的只能是祈祷。虽然这对姆姆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她仍然感到深深的愧疚。透过祈祷,姆姆从上帝那儿得到力量,使她即使身在困境中,仍能心怀感恩与喜悦,并在犹疑中重建信心。如果不能凭借祷告与上帝一同工作,一同安歇,她将无法面对摩提吉,更没有勇气返回摩提吉,深入摩提吉。毫无疑问,对德兰姆姆来说,一切都是从祈祷开始的,如果到了必须结束的时候,那也一定是以祈祷结束的。她那从不动摇的坚如磐石的信心,便是建立在深奥的与不断的祈祷上。修女看到姆姆终于停止了哭泣,就劝导她说:“你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还在担心别人。你这么做,不是在为穷人服务,而是在剥夺自己的用处。请相信我,在这方面我是有经验的,我曾经在贫民区医院里服务过。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必须要保证三餐吃饱,睡眠充足,一天休息一小时,一周休息一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自我的调剂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真的准备为穷人奉献的话。”这天,德兰姆姆感觉精神好一些了,就跟修女说要上街走走。天气还是很热。她在街上没有目的地走来走去,竟然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劳莱德修道院门口,教堂的钟声这时恰好晌了,就好像是专门为迎接她的归来而敲晌的。姆姆站在那里,静静地听了很久,像一个在荒漠中跋涉的人突然饮到了渴盼已久的甘泉一样。透过门缝,她看见了熟识的草地、绿树和长长的回廊。这时候,如果她想走进去,那是很容易的。她只要推推门就行了。但她没有。重返修道院,不仅没有动摇姆姆的信念,反而使她更坚定地相信,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她没有错。回到高玛家的阁楼时,修女已经离去了。她给姆姆留下了一双凉鞋和一封简单的信。她在信上说:“送你一双凉鞋,相信在加尔各答酷热的天气里对你是有用的。记住圣女小德兰是穿鞋不穿袜的。祝你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成功。”姆姆抚摸着凉鞋和信,很感动,很感动。这封简单的信给了姆姆两方面的启示。一是从那以后,姆姆就真的再没穿过袜子,二是仁爱传教修女会这个名字,就在这个夜晚被她确定下来了——几天前,当她躺在床上虚弱得不能起身时,她曾经跟修女谈起过她的远大构想。而这个时候,德兰姆姆还是孤身一人,身边一个追随者都没有。最早的追随者奇迹很快就发生了,在德兰姆姆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久后的一天夜里,德兰姆姆正伏在桌上写她的工作日志,阁楼的门突然被敲响了。这么晚了会是谁呢?自从离开修道院后,姆姆基本上就没有访客了。一是因为她整天呆在贫民窟,二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对她的误解——认为她在加尔各答混乱的街头乱走,就像个乞丐一样,还和贫民窟的穷人掺和在一起,一定是脑筋不正常了。谁会去拜访一个乞丐或一个脑筋不正常的人呢?姆姆疑惑地打开门,站在眼前的竟然是美丽的苏妮塔。姆姆异常吃惊:“苏妮塔,怎么是你?你怎么找到这儿的?你来干什么?”苏妮塔灿烂地笑着,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回答道:“神父告诉我你住在这里。我毕业了,我是来追随你的。”姆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睁大眼睛,摸摸自己的脸,又转过身去摸摸苏妮塔的脸,像个惊喜的孩子一样,不知道说什么好。苏妮塔笑了,她说:“修女,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说不出话来。”19岁的苏妮塔是德兰姆姆的学生。她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有名的富商家庭,是一个身材娇小意志过人的女孩子。在圣玛丽中学读书时,她就很钦佩德兰姆姆。当姆姆独自在贫民窟办学校的消息传到修道院后,她就决定放弃一切,追随姆姆,一生只爱上帝——如果你真能深深地挚爱上帝,自然地,你就能以同样的热情来挚爱你的邻人。耶稣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就像我爱你们一样。他还说,任何事,你们既然做在我兄弟中最小的那个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这就是苏妮塔所要的人生——爱贫困者就是爱耶稣。虽然父母已经安排她中学毕业后即赴欧洲留学,但执拗的苏妮塔主意已定,她决定了的事谁也不能改变。这一点,她非常像当年的龚莎。事实也是这样,苏妮塔的陈述使德兰姆姆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因而她坚信苏妮塔的决定并非出自她自己,而是来自上帝的召唤。于是她安慰苏妮塔:“这完全是上帝的旨意,你不必担心,我会给你的父母写信的。”此后,苏妮塔迅速成长,成为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中坚力量,一直在加尔各答担当重任。特别意味深长的是,德兰姆姆甚至把自己的教名艾格莉丝给了苏妮塔,她就成了艾格莉丝修女。由此可见,她是多么地珍爱苏妮塔。而苏妮塔,也没有辜负姆姆的厚望,她一生都很努力。按中国天主教会的译法,艾格莉丝应译为依搦斯,依搦斯是公元2世纪的殉道贞女,也是天主教会的第一位女圣人。在天主教的传统里,信徒除了本名外,还有一个教名。教名在教会内称为圣名。圣名一般取自一位圣人的名字。比如德兰姆姆,她的本名是龚莎,圣名是依搦斯,即艾格莉丝,而德兰,是她的修女名。苏妮塔不仅自己从家里跑了出来,她的勇敢还带动了她的一些学妹们。不久后的一天,大概是1949年的12月吧,清晨,德兰姆姆和苏妮塔推开高玛家的铁门时,看到墙边有个女孩子,低头坐在行李箱上。苏妮塔走近一看,原来是玛丽亚,玛丽亚也是圣玛丽中学的学生,比苏妮塔低一届。苏妮塔吃惊地问:“玛丽亚,你怎么在这里?”玛丽亚看到她们,欢喜得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很显然,她找了很久才找到这里。玛丽亚没有回答苏妮塔,而是对姆姆说:“修女,拜托你,请让我跟着你。”姆姆怜爱地看着这个只有17岁的女孩,问道:“学校和你父母怎么说?”玛丽亚回答说:“他们要我结婚,但是我不,我要跟你一样,做一个修女。”不等姆姆开口,苏妮塔就以学姐的身份说:“不行,玛丽亚,你高中还没毕业呢。”但是玛丽亚也很执拗,她说:“不,我也要帮助穷人。”姆姆摸摸她的头发,沉吟了一下,说:“不要匆忙做决定,玛丽亚,先到摩提吉看看,看那是不是你想要的人生。”她们是德兰姆姆最早的追随者,更是她最热诚最忠贞的支持者。就像人们不理解德兰姆姆的选择一样,人们也不能理解这几个女孩子的选择。她们都出生于很好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美好的前程,但她们却选择与穷人一起生活。而在所有不理解她们的人中,最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自然是她们的父母了。有一天早晨,邮差给玛丽亚送来一封信,当她欣喜万分地拆开时,她的脸色马上就变得很难看了。苏妮塔关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我写信跟我父母解释,但他们根本就没拆开。”玛丽亚的父母不仅没看她的信,还把她的信给退了回来,苏妮塔连忙把玛丽亚搂在怀里,安慰道:“别担心,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你的家人。”这些正当青春年华的女孩都和德兰姆姆一样,脱下华美的衣服,穿上了印度贫民妇女的服装——那种白色的粗布纱丽。而在仁爱传教修女会正式成立之前,她们事实上连修女的身份都没有,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神职人员,因为她们不属于任何修会组织,虽然她们一直过着信仰和神修的生活。后来曾经有人说,如果没有圣玛丽中学的学生们做德兰姆姆最初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与她心志同一地面对重重困难,她未必就能支撑下去——尽管她顽强的个性非常人所能比。但是,人生是没有如果的。圣玛丽中学本来就是姆姆的一亩田,是她播种的地方。现在季节到了,埋在土里的种子自然就要发芽、长叶,并茁壮成长。而且现在的绿色,日后必然还要变成光芒万丈的金色。有了这4个学生的加入,德兰姆姆就把孩子们按年龄分咸了3个小组,由她们分别承担上课任务。听说这些好看的姐姐来自著名的圣玛丽中学,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由衷地喜欢自己的新老师,就像喜欢姆姆一样。不久,印度的雨季来了。为了平安地度过雨季,使孩子们的学习不致中断,德兰姆姆特地租赁了几件小茅屋作为校舍。虽然不过是几间简陋的小茅屋,但跟梅树下的露天教室相比,却是真正的教室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苏妮塔她们给孩子们上课,姆姆就可以腾出时间来做一些别的很要紧的事了,比如照顾病人,募捐粮食、药品,等等。有一回,德兰姆姆走进一家大药房,希望老板能够捐献一些药品。但老板说:“很抱歉,如果你不付钱,我就不能把药给你。”姆姆只好走了。想到一般印度人对受苦者的看法——往往认为是他们自己作了孽的结果,是罪有应得的,姆姆就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既为那些受苦的人,也为那些那样看待受苦者的人,为他们祈求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她一边走,一边虔诚地祈祷着。就在这时,那个药房老板却突然追了上来,他说:“哦,好吧,修女,我把药免费送给你好了。”这是一个温暖的小故事,德兰姆姆的仁爱工作充满了艰辛,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但她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当然,笃信上帝的姆姆会认为这是上帝在借众人的手帮助她。但是,神的手在哪里?我们的手就是神的手,神并没有其他的手。没有这些帮助,她真的是很难成功的。帮助她的不只是高玛先生一家。不只是苏妮塔,不只是秋蒂,不只是吴梅斯夫妇——他们是最先在物质上给予姆姆帮助的人,就在露天学校刚刚开办而姆姆只有5个卢比的时候,他们为姆姆送来了500个卢比。还有那些不留姓名默默无闻的人们,比如这个药房老板,以及其他的什么老板。当然,还有一件更要紧的事,姆姆觉得她必须马上着手去做。事实上,在苏妮塔到来之前,她已经开始了,那就是建立一个临时的垂死者之家。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有一天,德兰姆姆去巴特拉医院请求支持一一她需要一些药品和绷带,当火车经过一棵大树时,她看到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就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但又不能叫火车停下来。于是等下一站一到,姆姆就立即下车往回赶。等她气喘吁吁地赶到时,那个人却已经死去了。姆姆在那里站了很久,她当时就想,如果有个人在他临终前和他说几句话,或者握握他的手,他一定会感到很安慰,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这么凄凉了。于是,姆姆决定先在摩提吉建立一个临时的临终关怀院。但姆姆一无所有,即便是在摩提吉这样的贫民窟盖一间简陋得像猪舍的房子,也不行。后来因为高玛先生的慷慨解囊——也有人说是摩提吉部分穷人的集体捐助,姆姆才有了一间屋子。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它无疑是一个美妙的地方。摩提吉的穷人们把这个屋子叫做等死屋。但德兰姆姆给它取了一个美好的孟加拉名字:尼尔玛?利德。意思是:清心之家,或者,净心之家,这天中午,高玛先生带着小女儿给德兰姆姆送来了满满一箱子的医护必需品。他对姆姆说:“医院假装不晓得你的事,但是我的小梅宝说,如果拿不到绷带,就绝不离开医院。”小梅宝就是高玛的小女儿,她抱着两卷绷带,静静地站在高玛的身后。她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孩,头发乌黑,眼睛晶亮,姆姆走过去温柔地抱住她,说:“谢谢你,小梅宝,你真是一个小天使。”有了这满满一箱子的医护用品,一切就准备就绪了,就连草席,姆姆都铺好了。然后姆姆找了一辆手推车,就上街去了。在加尔各答,穷人中的穷人们因为贫病交加而死于街头,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当黑夜过去曙光初现的时候,随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在深深的黑夜里寂寞地死去的人。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类似的死者每月大概有1000人,也就是,每天超过80人,因此,每天早晨都有人推着手推车,在加尔各答的街头巷尾收集尸体,就像清洁工人收集隔夜的垃圾一样,是一种日常的清理工作。在这种光景下,人类的同情心是很容易被消磨干净的,即便是一颗本来很敏感柔软的心,面对这种密集的苦难,都有可能变得很刚硬,或者很麻木。所以,在德兰姆姆为垂死者服务的事迹被报道后,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很多活着的人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而德兰姆姆却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在几天后死去,有的将在几小时后死去,而有的,甚至是即刻就死去了。但姆姆却认为,那些即将死去的人,也是生命,而且是同样尊贵的生命。他们也有权利获得人所应有的尊严。尤其是,他们也有权利享受来自上帝的慈爱,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都很重要,不论是生病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清心之家里很快就睡满了从街上收来的病人。苏妮塔和摩提吉的几个妇女每天在这里帮忙,姆姆教她们怎样给病人清洗,怎样擦药膏,或打绷带。至于初来的玛丽亚,姆姆只要求她微笑着握住病人的手,跟病人交谈,或者听病人诉说就可以了。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玛丽亚几乎不敢走进这间屋子,她站在门口,看着那些睡在地上的病人,或伤残的人,垂危的人,她的眼睛里全是惊惧和惶恐,她根本无法轻松地发自内心地微笑。但很快她就做到了,姆姆牵着她的手,把她带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身边,当虚弱的老人真诚地跟她道谢,并跟她微笑时,她就很自然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只有秋蒂不肯进屋照顾病人。姆姆安排他送水,他只送到门口。这天上午,有个老人快死了,他是一个印度教徒,姆姆需要水为他做最后的洗礼。姆姆拿了一个杯子出来,对秋蒂说:“秋蒂,里面需要水,请你把水送进去。”秋蒂却回答道:“不,修女,我不能进去。”姆姆很吃惊,她问道:“为什么?”秋蒂回答说:“我是个印度教徒,我不能接近死人,那是不纯净的,只有神才能对付死亡。这是我们的禁忌。”姆姆说:“但是,他们还没死啊。他们很痛苦,我们要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秋蒂却说:“身体不重要,灵魂才是最重要的。他受的苦是他的轮回,是他的命运,是他应该承受的,你不能干涉。”姆姆有些生气了,但她还是尽量温和地说:“我尊重你的信仰,但是秋蒂,你也应该尊重我的信仰。”说完,她舀了一杯水,就进屋去了。亚鲁的母亲看到姆姆进来,有些慌张地说:“修女,你是不是应该为他做最后的仪式了。”她所说的最后的仪式,显然是指天主教的敷油礼。敷油仪式是天主教的七件圣事之一,它的作用是藉着覆手、敷油(于病人的额和双手)及祝祷,把圣宠赋予身患重病和面临死亡危险的信徒。敷油礼是一个美丽的礼仪,在天王教徒看来,人在世上没有常存之城,我们既然来自上帝,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也要回到上帝那里去。所以这个礼仪并非丧礼的前奏,而是永生的开始。姆姆示意亚鲁的母亲安静,她说:“对于一个印度教徒来说,能在临终前接触到恒河的水,就是最神圣最美妙的仪式了,他还需要什么别的仪式呢?”说着,她端起杯子,把水轻轻地抹在老人的嘴上和脸上,然后,她轻抚着老人的脸,俯下身子,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现在,你已经在上主的手中了。”这是德兰姆姆在摩提吉的尼尔玛?利德亲手送走的第一个死者。虽然贫民窟在世界的各大城市里都有,但像加尔各答的摩提吉这样悲惨的贫民窟,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在20世纪初期,美国有个叫雅?A?里斯的记者兼社会评论家,曾针对纽约当时的贫民窟状况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另一半人怎样生活》,另一本是《与贫民窟的斗争》,在后一本书里,里斯把贫民窟比喻为一个溺水的人。如果一个人溺水了,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先将他拉上来,然后再谈别的,如果没有人向他伸出援手,他是无力自救的,他只能自生自灭。毫无疑问,德兰姆姆就是一个向溺水者伸出援手的人。我们知道那只手对一个溺水者有多重要。但也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提出异议,甚至提出批评。有的人说她的举动很幼稚,因为这样做并不能改变整个世界;有的人认为她的所做所为客观上帮助了那些应该对贫困负责的人,使他们因为这些善良人的存在,而更加高枕无忧。还有的人说:几个被选中的地方变得比较光明了,而其他地方的黑暗又怎么办呢?更多的人指责她只关注贫困,却不关注造成贫困的根源,比如社会体制、权势集团,以及不公平的财富分配等等。但姆姆说:“社会的进展当然是必要的,但这并非贫苦人所需。如果有一个人即将死去,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时间去探究他为什么会落入这般田地,然后去列举一系列可以补救的社会法案。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帮助他平静而有尊严地死去。”姆姆还说:“我们帮助的,是那些无论你为他做过什么,他在某些方面仍然必须依赖别人的贫穷者。总是有人说,与其给他们鱼,还不如教他们怎样钓鱼。我们只能回答,多数接受我们帮助的人,甚至已经没有了手握钓竿的力气。”上帝以他的大智慧聚万众于这个世界,他知道没有人能够掌控全局。所以驱使某些人耕耘这个领域,而另外的领域则由其他的人去耕耘。德兰姆姆走上街头扶起那些徘徊在死亡门口的人,而造成这些人垂死街头的社会根源,则只能由政治家们、经济学家们、教育家们以及别的权威们,去发现,去解决。第七章噢!主,我们相信你就在这里;我们崇拜你,我们爱你,全心全意,因为你值得我们全部的爱。我们亟思像天堂诸圣爱你般地爱你,我们崇仰你的神意所展布的一切,我们完全顺服于你的意旨。我们爱邻人就像爱我们自己也是为你;我们真心宽恕所有曾经伤害我们的人,同时请求所有我们曾经伤害的人原谅我们。亲爱的耶稣,帮助我们,让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散播你的芳香,好让我们的生命只是你璀璨光华中的一束微光。透过我们发亮发光,同时将这亮光留驻我们身上,好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到你的存在。让他们抬头仰望时不再看见我们,而只看到你,留在我们身边,如此我们将如你一样发亮发光;噢,耶稣,这全是你的光亮,无一丝来自我们身上。是你透过我们朝他人发亮发光。因此让我们以你最喜爱的方式赞美你,此即朝我们身边的人发亮发光。让我们不需传道便能传你的福音,毋需话语,只要我们立下榜样,只要我们藉由我们的作为发散吸引人的力量与引发共鸣的影响,只要我们心中对你满溢的爱,在他人眼中是如此的清楚明朗。一一德兰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贫民窟的天使到了1949年的3月,有4个女孩追随德兰姆姆深入贫民窟为穷人服务的事,终于被加尔各答的主教知道了,主教很生气,他立即召来神父和院长,他说:“这成何体统?这些来自印度最好家庭的女孩,在没有任何人监护的情况下,在加尔各答市区到处乱跑,你们说,这像什么样子?”神父解释道:“并不是没有监护人,阁下,德兰修女是一个校长,她知道怎么保护她们。”院长却不这么看,她说:“我同意大主教的话,这会让整个教会蒙羞的。”主教点点头说:“我要这件事立即停止。神父,你马上去办。很显然,这个实验已经失控了。”听了这话,神父很激动,他站起来说:“请恕我直言,阁下,应该说是我们失控了。德兰修女启发了年轻女孩,使她们愿意为最穷困的人奉献……”主教打断他:“为什么这些有着太好前程的女孩,愿意放弃一切为穷人奉献呢?”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