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大夫 从五上朝请大夫 从五朝奉郎 正六上承直郎 正六奉直郎 从六上通直郎 从六朝请郎 正七上宣德郎 正七朝散郎 从七上宣奉郎 从七给事郎 正八上承事郎 正八承奉郎 从八上承务郎 从八儒林郎 正九上登仕郎 正九文林郎 从九上将仕郎 从九右朝官阶、勋高,遇恩加八大夫。武散官三十一骠骑大将军 从一辅国大将军 正二上镇国大将军 正二冠军大将军 正三上怀化大将军 正三云麾将军 从三上归德将军 从三忠武将军 正四上壮武将军 正四宣威将军 从四上明威将军 从四定远将军 正五上宁远将军 正五游骑将军 从五上游击将 从五昭武校尉 正六上昭武副尉 正六振威校尉 从六上振威副尉 从六致果校尉 正七上致果副尉 正七翊麾校尉 从七上翊麾副尉 从七宣节校尉 正八上宣节副尉 正八御武校尉 从八上御武副尉 从八仁勇校尉 正九上仁勇副尉 正九陪戎校尉 从九上陪戎副卫 从九右文散官阶上经恩加一阶,郎阶上京朝官加五阶,选人加一阶,武散官冠军大将军、使相、节度使起复,改授游击将军,虽中书主事、诸司吏人加授,亦无累加法,馀不常授。已上文武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九品已上服绿。《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杂取唐及国朝旧制,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崇宁初,因刑部尚书邓洵武请,又换选人七阶。大观初又增宣奉、正奉、中奉、奉直等阶。政和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而寄禄之格始备。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新官旧官开府仪同三司使相谓节度使兼侍中、中书令、或同平章事特进左、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五曹尚书光禄大夫左、右丞宣奉大夫 大观新置。正奉大夫 大观新置。正议大夫六曹侍郎通奉大夫 大观新置。通议大夫给事中太中大夫右、右谏议大夫中大夫秘书监中奉大夫 大观新置。中散大夫光禄卿至少府监朝议大夫太常卿、少卿,左、右司郎中奉直大夫 大观新置。朝请大夫前行郎中朝散大夫中行郎中朝奉大夫后行郎中朝请郎前行员外郎,侍御史朝散郎中行员外郎,起居舍人朝奉郎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承议郎左、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奉议郎太常、秘书、殿中丞,著作郎通直郎太子中允、赞善大夫、洗马宣教郎著作佐郎,大理寺丞元丰本“宣德”,政和避宣德门改。宣义郎光禄卫尉寺、将作监丞承事郎大理评事承奉郎太祝,奉礼郎承务郎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承直郎留守、节察判官儒林郎节察掌书记、支使,防、团判官文林郎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从事郎 承直至此四阶,并崇宁初换。防、团推官,监判官从政郎崇 宁通仕,政和再换。录事参军,县令修职郎 崇宁登仕,政和再换。知录事参军,知县令迪功郎 崇宁将仕,政和再换。军巡判官,司理,司法,司户,主簿、尉国朝武选,自内客省至閤门使、副为横班,自皇城至供备库使为诸司正使,副为诸司副使,自内殿承制至三班借职为使臣,元丰未及更,政和二年,乃诏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班十二阶使、副亦然。六年,及增置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大夫郎,凡十阶,通为横班。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二阶。新官旧官太尉 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通侍大夫内客省使正侍大夫延福宫使宣正大夫履正大夫协忠大夫 并政和新置。中侍大夫景福殿使中亮大夫客省使中卫大夫引进使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 并政和增置。左武大夫东上閤门使右武大夫西上閤门使正侍郎宣正郎履正郎协忠郎中侍郎 并政和增置。中亮郎客省副使中卫郎引进副使翊卫郎拱卫郎 并政和增置。左武郎东上閤门副使右武郎西上閤门副使武功大夫皇城使武德大夫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武显大夫左藏库、东西作坊使武节大夫庄宅、六宅、文思使武略大夫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武经大夫西京左藏库使武义大夫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武翼大夫供备库使武功郎皇城副使武德郎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武德郎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武节郎庄宅、六宅、文思副使武略郎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武经郎西京左藏库副使武义郎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武郎翼供备库副使敦武郎内殿承制修武郎内殿崇班从义郎东头供奉官秉义郎西头供奉官忠训郎左侍禁忠翊郎右侍禁成忠郎左班殿直保义郎右班殿直承节郎三班奉职承信郎三班借职下班祗应殿侍元丰官制定,有请并易内侍官名者,神宗曰:“祖宗为此名,有深意,岂可轻议?”政和二年,始遂改焉。凡十有二阶。新官旧官供奉官内东头供奉官左侍禁内西头供奉官右侍禁殿头左班殿直高品右班殿直高班黄门黄门祗候侍禁祗候殿头祗候殿直祗候高品祗候黄门祗候高班内品内品祗候内品贴祗候内品 已上三名仍旧不改。政和初,既易武阶,遂改医官之名,凡十有四阶。新官旧官和安、成和、成安、成全大夫 军器库使保和大夫西绫锦使保安大夫榷易使翰林良医翰林医官使和安、成和、成安、成全郎军器库副使保和郎西绫锦副使保安郎榷易副使翰林医正翰林医官副使凡除职事官,以寄禄官品之高下为准:高一品已上为行,下一品为守,下二品已下为试,品同者否。绍圣三年,户部侍郎吴居厚言:“神宗官制,凡台、省、寺、监之制,有行、守、试三等之别。元祐中,裁减冗费,而职事官带行者第存虚名而已,请付有司讲复旧制。”从之。四年,翰林学士蒋之奇言:“所谓试,则非正官也。今尚书、侍郎皆正官,而谓之试,失之矣。如以其阶卑,则谓之守可也。臣请凡为正官者皆改试为守。”崇宁中,吏部授选人差遣,亦用资序高下分行、守、试三等。政和三年,诏选人在京职事官,依品序带行、守、试,其外任则否。宣和以后,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故有庶官视从官,从官视执政,执政视宰相。凡道官亦视文阶云。爵一十二王 嗣王 郡王 国公 郡公 开国公 开国郡公 开国县公 开国侯 开国伯 开国子 开国男右封爵,皇子、兄弟封国,谓之亲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馀宗室近亲并封郡公。其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已上封公,一千户已上封侯,七百户已上封伯,五百户已上封子,三百户已上封男。见任、前任宰相食邑、实封共万户。 嗣王、开国郡公、县公后不封。勋一十二上柱国 柱国 上护军 护军 上轻车都尉 轻车都尉 上骑都尉骑都尉 骁骑尉 飞骑尉 云骑尉 武骑尉右骑都尉已上,两府并武臣正任已上经恩加两转,文武朝官加一转。武骑尉已上,京官加一转,朝官虽未至骁骑尉,经恩亦便加骑都尉。功臣推忠 佐理 协谋 同德 守正 亮节翊戴 赞治 崇仁 保连 经邦右赐中书、枢密臣僚。 宰相初加六字,馀官初加四字,其次并加两字,旧有功臣者改赐。推忠 保德 翊戴 守正 亮节 同德佐运 崇仁协恭 赞治 宣德 纯诚保节 保顺 忠亮 竭诚 奉化 效顺顺化右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外臣 初加四字,次加两字。拱卫 翊卫 卫圣 保顺 忠勇 拱极 护圣 奉庆 果毅 肃卫右赐诸班直将士禁军初加二字,再加亦如之。检校官一十九太师 太尉 太传 太保 司徒司空 左仆射 右仆射 吏部尚书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 刑部尚书 礼部尚书 工部尚书 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 太子宾客 国子祭酒 水部员外郎右皇子初授官加太尉,初授枢密使、使相及曾任宰相、枢密使除节度使加太传,初除宣微、节度加太保。宗室初除使相加尚书左仆射,特除并换授诸司使已上加工部尚书,诸司副使加右散骑常侍。除通事舍人、内殿崇班已上,初授加太子宾客;副率已上并三班及吏职、蕃官军员,该恩加国子祭酒。四厢都指挥使止于司徒,诸军都指挥使、忠佐马步都军头止于司空,军班都虞候、忠佐副都军头已上止于左、右仆射,诸军指挥使止于吏部尚书。其官止,遇恩则或加阶、爵、功臣。兼官四御史大夫 侍御史 殿中侍御史 监察御史右通事舍人、内殿崇班已上,初除加兼御史大夫。宗室副率已上,初授军头等,经恩加兼监察御史,馀经恩以次迁入。试秩大理司直 大理评事 秘书省校书郎 正字 寺、监主簿 助教右幕职,初授则试秘书省校书郎,再任至两使推官,则试大理评事。掌书记、支使、防御、团练判官则试大理司直、评事,又加则兼监察御史。亦有解褐试大理评事、校书郎、正字、寺监主簿、助教者,谓之试衔。有选集,同出身例。绍兴以后阶官元丰新制以阶易官,定为二十四阶。崇宁、大观、政和相继润色之。绍兴举行元祐之法,分置左右:文臣为左,馀人为右。浮熙初,因宗室善俊建言,阶官并去“左”“右”字,今任子、杂流,惟纽转通直郎、奉直、中散二大夫如故,若带贴职,则超资。自开府至迪功,序次于后。文阶开府仪同三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录大夫光禄大夫宣奉大夫 大观新置正奉大夫正议大夫通奉大夫 大观新置。通议大夫太中大夫 以上旧为侍从官中大夫中奉大夫 大观新置中散大夫朝议大夫 以上系卿、监。奉直大夫 大观新置。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奉大夫 以上系正郎。朝请郎朝散郎朝奉郎 以上系员外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宣教郎宣义郎承事郎承奉郎承务郎 以上系京官。右四年一转,无出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转。内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承直郎儒林郎文林郎从事郎 以上崇宁新置。从政郎修职郎迪功郎 以上政和更定,并系选人用举状及功赏改官。通仕郎登仕郎将仕郎 以上系奏补未出身官人。武阶武阶旧有横行正使、横行副使,有诸司正使、诸司副使,有使臣。政和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横行正、副亦然,于是有郎居大夫之上。至绍兴,始厘正其序。太尉通侍大夫正侍大夫宣正大夫 政和新置。履正大夫 政和新置。协忠大夫 政和新置。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翊卫大夫亲卫大夫拱卫大夫 自翊卫至此,并政和新置。左武大夫右武大夫 以上为横行十三阶。右并政和新置。内通侍大夫旧为内客省使,国朝未尝除人,自易武阶,不迁通侍沿初意也。转至中侍,无磨勘,特绋除。武功大夫武德大夫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