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梦知道答案-3

作者:武志红 字数:21386 更新:2023-10-08 21:14:25

但没去查,而是接着再煮它们,我很怕煮不死,所以这次煮了很长时间,觉得它们肯定死定了,我们打开锅盖,叫来我的两个堂弟一起吃蛇肉,我还心有余悸地说,小心,别碰它,因为蛇头还在轻轻地动,说不定还没死。◆分析做这个梦的前天晚上,Kitty刚和一个男子确立了准恋爱关系,他们约定“不妨试一试”。不过,Kitty早就开始关注这个男子了,所以,准恋爱关系的确立,对她的内心会有很大的搅动。大多数人都一样,一旦开始了一场自己在乎的恋爱,内心的很多东西都会浮现出来。这是Kitty这个梦一开始“发大水”的情境的含义。水里的鱼、青蛙和蛇等动物或许都象征着她内在的部分的“我”。自然,这里面最富有意义的是两条大蛇和两条小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蛇都是梦中最容易出现的形象之一,而蛇也几乎在各个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些含义都可以在形形色色的梦中找到。比较常见的含义有两种:1.象征着性欲。蛇的形象类似男人的生殖器,而蛇的繁殖能力和性能力也非常惊人,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先祖的伏羲和女娲,他们最著名的一幅图画便是人首蛇身的他们正在交配。2.象征着攻击。毒蛇有剧毒,而且行动莫测。据研究,人类和哺乳动物对爬行动物普遍有着本能性的恐惧。欲望也罢,攻击性也罢,在现代社会中似乎都有一定的禁忌,但它们同时也是我们力量的重要源泉,性欲会驱动着我们与异性建立关系并繁衍后代,攻击性则可以保护自己或攫取资源。然而,因为这两种力量的危险性,我们都容易压抑它们。如果压抑太重,就会导致意识和潜意识的分烈。意识上,我们极其惧怕蛇,尤其是女子,但潜意识上,我们心中潜伏着蛇的本性。Kitty胳膊上攀着两条小蛇,象征着她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自己的性与攻击的本能,这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本能与文明的妥协的结果,所以它们尽管是蛇,却只是可爱的朋友而已。表现在Kitty身上,就是她喜欢显示出单纯的样子,但却透露着性感,她显示出乖巧的样子,但其实很调皮,性感是对性本能的妥协,调皮则是对攻击性的妥协。并且,两条小蛇分别攀在她的两条胳膊上,这象征着,她的力量其实源自性与攻击的本能。水里的两条大蛇,象征着被她压抑到潜意识深处的性与攻击的本能。她在解梦时对我说,这两条大蛇“很凶恶”,令她既讨厌又恐惧。当任何一个男子对她发出性的信息,或表现得咄咄逼人时,她很容易被唤起这种感受。不过,这种感受的最初来源,其实是源自她对父亲的感受,她的父亲就是一个有很多情人而且非常有攻击性的男子。她对父亲这两点一直以来非常反感,并且这种反感也蔓延到她自己身上,令她一直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攻击性。所以,她比较喜欢温文尔雅的男子,而她的准男友就是这样的人,但他和其他男人一样多少都表现出了性和攻击的动力,这又唤起了她的讨厌和恐惧。更重要的是,她的内心中藏着很多对性与攻击的讨厌和恐惧,而不管和任何男人恋爱,这些潜意识深处的东西都会被唤起。并且,她越想恋爱,这些东西被唤起的程度就越强烈,而这次,她对这个男子很有感觉,所以内心深处的“很凶恶”的大蛇就在水中出现了。性与攻击是不能被消灭的和大多数父亲一样,Kitty的爸爸不会一味粗暴,他也有温情的一面。不仅如此,他还有矛盾的一面,他自己滥性而粗暴,但却希望女儿是纯洁的,纯洁这个词意味着“看上去既不性感又没有攻击性”。这样一个父亲被内化到内心深处,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了。他捉住了两条大蛇并放到锅里去煮,就是Kitty的“超我”要消灭“本我”。锅在这个梦中也有很有趣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弗洛伊德的“自我”,是用来调和“超我”和“本我”的冲突的。在“自我”的锅里,“超我”绝不可能彻底获胜。所以,当刚煮了一会儿后,Kitty就想去看看大蛇有没有被煮死,结果它们仍然“很凶恶”,咬了Kitty -口。在和Kitty聊天时,她一开始说,她深信两条大蛇已彻底被煮死,“肯定煮死了,一个小时不死,就再煮,一定要煮死为止,没有煮不死的东西。”但是,当放松下来,慢慢回忆梦中的情境时,Kitty记起,两条大蛇的身子是被煮烂了,但蛇头还在动,所以她才警告她的两个堂弟,小心不要被蛇咬了。这显然是说,性与攻击的本能是煮不死的,不管我们怎么抗拒它们,它们最多只能被我们压抑,而永远不会被消灭。Kitty很喜欢她的两个堂弟,因为他们和她的父亲是截然不同的人,很温和很友善,而她喜欢的那个男子也是这样的人。所以,可以理解为,这两个堂弟象征着那个男子,而她也的确一直在要求这个男子对她既温柔又不要动色心,“开开带着色情意味的玩笑可以,但他一定不能在这方面着急。”非常有趣的一个细节是大蛇的名字“某某豹猫”。Kitty说,她梦中还记得这个豹猫的具体名字,但醒来后就记不得了。她还说,她很喜欢养猫,对各种猫的习性都比较了解,譬如豹猫,野生的豹猫非常有攻击性,但被当作宠物养的豹猫,是非常温顺而听话的。并且,就在做这个梦的上个星期,她还在淘宝上看中了一窝小豹猫,和其主人讨价还价想买一只,但最后没有成交。这个细节无疑在说,尽管Kitty把性与攻击的两条大蛇看做是“很凶恶”的敌人,但它们其实是可以和豹猫一样被她驯服的,如果她能用对待猫的态度去对待这两条大蛇。这也是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道理,如果我们想成为一个内心不分裂而且有力量的人,就得学会接纳这两种力量。[div style="text-align:center"][/div]心灵与梦一起成长梦是一个光怪陆离、支离破碎的世界,我们因而将梦视为异己。然而,一旦对梦有了理解,你会发现,梦其实是一个有迹可循,甚至稳定连续的世界。许多人会做同一个主题的梦,甚至重复做一模一样的梦。这些频繁出现的梦境,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假若你学会了与梦沟通,学会了聆听你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你会发现,这些本来似乎僵化的、刻板重复的梦境,忽然有了变化,有了成长。同时,你的心灵也出现了成长。我们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在睡觉,这岂不是极大的浪费?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申荷永教授不赞同这一观点,他说:“上帝不会让你浪费三分之一的时间的,他会让你做梦。”梦是什么?作为知名的荣格㈠派心理学家,申荷永说,梦是通向无意识的通道,“我一向认为,梦一定是积极的、补偿性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可以说,梦必然是来帮助你的。”㈠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弟子,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对中国文化非常看重大多数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常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总是陷入分裂状态——譬如战争和冲突,以及无数人的生活总是陷入分裂状态的一个原因。“最危险的东西来自人心,”申荷永说,“这不是因为人性恶,而是因为我们对内心所知甚少。”心灵和谐的要义在于真实,而只有一颗单纯的心才能捕捉到真实。但是,我们习惯了从规则中寻找答案,习惯了靠理性和头脑去寻找答案,于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最终,我们会变得非常麻木,活得越来越不真实,心灵也因而越来越不和谐,并且内心的不和谐一定会体现在自己与别人的生活中,结果是内心的不和谐导致了家庭、社会乃至世界的不和谐。不过,不管心有多麻木,我们仍然至少有一个途径可以通达真实,那就是梦。申荷永说,梦一直在做最大的努力,试图告诉我们真实的信息,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听到。梦一开始会有些伪装,它必须如此,因为麻木的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接受那个真实的信息。如果我们准备好了,开始学会通过梦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梦的伪装会逐渐褪去,真实的信息最终会不带任何伪装地涌来。由此,我们的心灵出现成长,走向和谐。你敢不敢讲你的一个梦?一天,申荷永和一个亲人A接待一个国外来的荣格派心理学家D。A是个军旅作家,但他不喜欢荣格的理论,认为其过于神秘,也不喜欢解梦,觉得梦过于凌乱,根本不值得信任,申荷永和A辩论过多次,都不能说服他。他们两人带着D逛了一天后,晚上在宾馆休息时,申荷永对A半开玩笑地说,D解梦比他自己强多了,问A敢不敢试试讲他的一个梦?有什么不敢?A回答说,他随即讲了自己最近做过的一个梦,梦境是他牵着一头羊走在水渠边的一条路上,这头羊在水渠里喝了点水,还闯进路边的白菜地吃了几口白菜。A说得很简单,D一开始也没有追问细节,而是问A:“这个梦让你联想到了什么?”D这样讲,是想用荣格的自由联想法,引导着A最终领悟到梦的真意。但A对解梦还是很有抵触,他说:“这能想到什么?什么都没想到!”这时,申荷永对A说,你这个态度不好,你怎么会什么都没想到,你不就是属羊的!这句话说得A不好意思起来,他对D说:“我是属羊的。”作为外国人,D没有问A属羊是什么意思,而是继续问:“羊在你前面还是后面?”“前面。”“它是自由的,还是有绳子?”“有绳子。”“绳子有张力吗?”“有,这头羊老闯来闯去的,我一直拉着它,它力气很大,我总拉不住。”……对话一直这样进行下去,在D的引导下,A逐渐一点一点地讲出了这个梦的所有细节。这时,怎么问问题并不重要,D这样做,其实是要在此时此地还原A做梦时的感受。即,他要通过让A回忆梦中的所有细节,逐渐回到做梦时的气氛中去,其效果类似催眠。这个方法达到了效果,A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安静,他慢慢地讲出了一个关键细节:羊冲进白菜地,哇啦哇啦狂吃了一通白菜。这时,A在梦中产生了两种矛盾的感觉,一种是同情,觉得这只羊很可怜;一种是内疚,因为梦中A知道自己是军人,而军人是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更不用说到老百姓菜地里狂吃一通了,这是不能接受的。于是,A也走进菜地,把羊抱了起来。当讲述到这儿时,A说,他现在还记得梦中的感觉,梦中他卷着袖子,所以上臂感受不到羊毛,但小臂紧挨着羊毛,羊毛很软,这种感触他现在还记得。“你能描述一下你现在的感受吗?”D问A。“我觉得挺委屈的……挺难受的……”A说到这时,眼中已有泪光。“好,你不用说话,可以试着好好体会一下这种感受。”D说。A安静地体会了一会儿后,这次对话结束了,D始终没有要A来详细地讲述他的委屈感,不过申荷永知道A的委屈是什么。他说,A两岁的时候被送给一个姨,因为这个姨没有孩子。这种事情在我们这个国家很常见,但这么做只考虑了大人的需求,而没考虑孩子的需求,这对A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创伤。申荷永说,梦中的羊毫无疑问就是A自己,而梦中的委屈感是A多年以来一个很重的心理内容,这个委屈其实是A对自己父母的不满,“我什么都没做错,你们为什么不要我?”作为作家,A的小说中一个最常见的主题是打抱不平。看起来,这个打抱不平是对别人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怒,但其实首先反映的是A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怒。简而言之,他对自己父母有很大的不满,但他意识上不敢充分表达也不能坦然接受这个不满,于是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压抑并不等于消失,相反被压抑的内容一得到机会就会进行表达,尤其是一看到别人遭遇委屈他就特别不能接受,忍不住要表达在他的小说中。这个故事很典型地说明了内在的冲突是如何表现到外部世界中去的。申荷永回忆说,当时有好几分钟时间,A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感觉中,最后用中文说了一句:“这个家伙水平还不错。”这件事改变了A对解梦的态度。第二天一早,A主动向D讲了两个梦:1.他梦见自己换了房子,以前住的是小房子,现在换了一栋大房子。2.他梦见一批犯人,因为表现不错,被额外给了24小时的假释时间,官方还派了一批大学生来和他们联欢,但其中一个重犯因为怕自己犯罪的秘密被暴露,于是埋下了炸弹,想炸死和他联欢过的大学生。第一个梦反映了A的心理成长,房子意味着他的心理容纳度,以前的房子小意味着他的度量小,换了大房子意味着他的度量变大了。第二个梦则表明,不断地开放自己的内心并不容易。我们之所以压抑自己的很多心理内容,是因为我们认为它们很不好,或者说,它们是“坏我”。在A的梦中,它们就直接表现为罪犯。一批大学生来和罪犯联欢,意味着A的“好我”和“坏我”正在走向彼此接纳,这就是和谐。但是,一般的“坏我”是可以比较快地和“好我”融合的,而最关键的“坏我”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所以,梦中的重犯才拒绝见光,甚至想把“好我”给彻底摧毁掉。这是心灵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会不断有融合,融合让我们变得更从容更宽容,但成长必然意味着,一些被我们严重压抑的东西会不断浮现出来,我们有时难免会被这些东西给吓一跳。但同时,因为我们的心理容纳度也不断在增长。以前我们的度量小时,这些信息不能被我们意识所接受,但现在我们度量大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被接受了。申荷永说,后来A多次梦到他牵着羊走在水渠边的情境,梦境大致是一样的,而细节不断发生变化,以前的水渠是近似干涸的,水很脏,水渠旁边的树也是叶子枯黄,但慢慢地,水渠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澈,而水渠旁的树的叶子也越来越绿。这一切都意味着,A的内心正在走向成长,走向和谐。一个六年的梦促进我的成长A的故事显示,同一个情境的梦的细节变化是如何反映心灵成长的。还有很多梦,尽管梦境看似不同,但其实都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它们也可以反映梦境变化与心灵成长是怎样呼应的。回想起来,我自己有一个系列的梦,从2001年开始一直做到今年,可以很经典地反映梦境变化与心灵成长的呼应。这个系列的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年6月到2004年3月,我多次遭遇梦魇的袭击。只是纯粹的梦魇,没有梦,每次都是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已不能动弹。2001年6月的一个晚上,是我平生第一次遭遇梦魇,当时住在一个有宗教色彩的房间里,醒来时非常恐慌,并发现不仅自己不能动弹,而且觉得床在剧烈抖动,搞得我以为自己遇到了什么灵异事件,但后来一问别人,原来梦魇中常有这种错觉的。这次的梦魇只有一次,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2003年有约二十天时间,我频繁遭遇梦魇的袭击,都是没有梦境,一醒来就发现自己不能动弹,且极其恐慌,并感觉床在抖动。这种体验非常吓人,我急着醒来,但每次都要过一会儿身体才能动弹。此后,我会打开屋子里所有的灯,然后喝点东西,最后坐在阳台上发一会儿呆,最后再去睡觉。但这种努力显然没有效果,这二十来天时间,我差不多遭遇了十五六次梦魇的袭击,有时一个晚上会遭遇两次。结果,向来以不怕黑自得的我,忽然变得胆小起来。每次向别人讲起这样的经历,都会自嘲地说:“我发现了一个真理,人原来是年龄越大胆子越小的。”后来,2004年也遭遇过两次梦魇,一样是极度恐慌,且没有梦境。第二个阶段是2006年夏天,那段时间在看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谁在我家》,其中很多东西触动了我,于是看得非常投入,我分明感觉,就像前面提到的A的故事一样,如果说内心是一个房子的话,我感觉自己这个房子正在变大。但一些吓人的东西随即也出来了。一天晚上,我再次遭遇梦魇,醒来后发现自己一样是不能动弹。本来我想,过去的梦魇又重演了,不过,醒过神来后我突然明白,事情已不一样了,因为之前没有梦,而这次有了梦,我是在做了一个噩梦后被惊醒的。我明白,这已是一个进步了。第三天晚上,我再次遭遇梦魇。这次一样是有梦的,并且很有趣的是,这次的梦就是上一次的梦的继续,类似的场景,但梦的情节已很不一样。这一次的梦魇还是一个转折点。之前,每次遭遇梦魇,我都会在身体可以动弹后爬起来,打开灯,做点什么事情,等心情平静后再去睡觉。但这一次,我对自己说,好吧,我要看看,你究竟是什么。于是,这次梦魇过去后,我仍然躺在床上,继续睡觉。很快,我睡着了,但很快,梦魇再一次袭击我。第二次梦魇过去后,我仍然躺在床上,继续入睡。睡着后,第三次梦魇很快再一次袭来。……估计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我连续遭遇了五六次梦魇的袭击。但最后一次梦魇袭击过后,我知道,梦魇不会再来了,有些东西我已彻底明白。而且,有了这种感悟后,我觉得房间内的黑暗有了一种甜蜜的静谧。第三个阶段就是从2006年的夏天到今年5月。这一阶段,我连续做了一系列的梦,都是同一个主题,而且情节引人入胜。每次都会从梦中惊醒,但不再有恐慌,每次我都感到,我距离某个真相更近了。5月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极其关键的梦,这个梦的信息直接而简单,我醒来后犹如醍醐灌顶,自己生命中的许多谜团迎刃而解,而我一直思考的人性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也找到了答案,这既是我个人生活的答案,可能也是我们文化中所有人的一个重要答案。这个梦出来后,我又做过几次同一个主题的梦,但不是太重要了,它们只是在细节上对这个主题做了一些补充。心越单纯,梦越神奇从2001年6月到2007年5月,我这个系列的梦整整延续了六年,它的内容不断变化,而这个变化显然与我心灵成长的程度息息相关,甚至丝丝入扣,联系无比紧密。我想,假若我不是一直在努力反省自己的人生,那么,第一个阶段的噩梦可能会持续我的一生,我会不断重复这种没有梦境只有极度恐慌的梦魇,并最终可能成为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神经过敏的人。其实,之所以没有梦境,是因为我的防御太强了,我当时绝对不能接受这一信息,不仅意识上不能接受,甚至在梦中都不能接受。同样的道理,如果我对梦不理不睬,那么尽管我非常努力地自省,可能我要花很长很长时间,都未必能悟到2007年5月那个最关键的梦直接透露给我的答案。即便你不愿意做深度的心理探讨,不在乎什么心灵成长,注意聆听梦所传递的声音也一样重要。譬如,我们最常做的一个梦是牙齿松了或掉了。这个梦的含义很直接也很简单,即“你身上最坚固的零件都不坚固了”,这是在提醒你注意身体。如果你一直对这个信息不理不睬,那么它最终就会成为现实,当然,未必是你的牙齿掉了,而是你的身体垮了。梦不仅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也常是对其他人、社会甚至世界的一些重要信息的反映。荣格曾梦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申荷永则说,他在探访荣格的故居前,已事先梦到了荣格故居的很多细节。如果你的心够单纯,够开放,那么你的梦也会有一些所谓神奇的事发生。我们对梦是很不了解的,不仅如此,我们对梦还很不尊重,认为梦是虚妄的、没有价值的。持这样的观念时,我们就错失了许多自我成长的机会,也会令自己陷入一些危机中而不自知。三岁儿子的白头发与黑头发◆梦者阿颖,三十多岁,有一个三岁儿子丁丁。◆梦境丁丁的头发全白了,我带着他四处求医,但都医不好。后来,我遇到一个老太太,她的头发是黑的。她说,她能治好我儿子的头发。于是,我请她过来医治。非常神奇,她用手摸了我儿子的头一下。就在那一瞬间,我儿子的头发又恢复了黑色,而老太太的头发却变成了白色。我很惊讶,也很感激,问该怎样感谢她。她回答说:“就寄一千块钱吧!”然后,她就消失了。◆分析这是一个启示性的梦,它是在警示这个妈妈。这是我听完这个梦后形成的一个清晰的感觉,但我感觉不到,它到底要启发哪一方面。不过,那个老太太,显然是最重要的。于是,我问阿颖,她的家族中有哪个重要的女性长辈是意外死去的。阿颖想了好久,最后说是她的妈妈。在她两岁时,妈妈因病去世。后来,爸爸再婚,后妈对她很好,完全把她当亲女儿来养。这是解答这个梦的钥匙。很小的时候失去亲妈妈,这么重要的事情,阿颖想了好久才说了出来,显然这是一件被她藏在内心深处的、不愿意去碰触的重度创伤事件。我问阿颖,她还记得妈妈是什么样子吗?她说完全不记得了。并且,她认为这件事情应该不是太重要,因为后妈对她非常好。“那么,会不会因为后妈这么好,当怀念亲妈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些负罪感?”我问她。阿颖承认有这种感觉,所以,为了回报后妈的爱,她会做一些努力,以忘却亲生妈妈。这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毕竟,逝者已逝,而活着的人却每天为我们付出爱与照顾,所以,为了回报活着的人的爱,也为了表达对活着的人的忠诚,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试图忘却逝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任何事情一旦发生,都不会被忘记,我们顶多只能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之中而已。那些重要的事情,尤其如此。为了忘记,我们不管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那些事情,实际上仍然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通过潜意识的过程而对我们的生活发挥重大的作用,就好像由此而证明,这件事情仍然存在着。阿颖的妈妈,也一样是“仍然存在着”,并不会因为阿颖及家人的努力而从这个家中自然消失。只不过,这种存在,是通过阿颖的儿子丁丁表达了出来。按照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说法,就是晚辈认同了一些被刻意遗忘的长者,以此来维持这个家族的原有系统的平衡。具体说来就是,丁丁有些地方,表现得像是一个老人,而不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的样子。尽管,他一直将妈妈的后妈当做外婆,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个亲外婆。这是潜意识完成的过程。海灵格发现,小孩子天生有做父母的“保护神”的冲动,并且小孩子的直觉非常灵敏,他们可以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一些心理“黑洞”,然后去做一些事情,以填补这个黑洞。具体到这个案例,就是丁丁捕捉到了妈妈的“心理黑洞”,那就是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她的妈妈。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谈起来,阿颖好像一点都不会为此而痛苦,但其实是痛苦被藏到了潜意识之中。不需要妈妈说什么,丁丁就可以感觉到妈妈的这个痛苦,并且会做一些事情,以填补妈妈的这个“心理黑洞”。他会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就是,有些地方变得不像是一个三岁小孩,而是某些地方很像是大人,其实就是很像是阿颖的妈妈。但孩子这样做,当然不对劲,阿颖感觉到,丁丁最近几个月来是有些地方不对劲,但她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就有了这个梦,梦以“三岁儿子头发全白”的方式告诉她,丁丁认同了一个老奶奶,而只有这个老奶奶才可以把丁丁不对劲的地方改过来。并且,梦还告诉了找到这个老奶奶的方法——“就寄一千块钱吧”。寄,可能是“祭”。“寄一千块钱”,可能是“祭一千块钱”。梦里,“寄”,可以让丁丁变回黑头发。现实中,“祭”,可以让丁丁重新做回小孩。不过,这是通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的。具体就是,阿颖通过祭奠妈妈,重新在心里给了妈妈一个位置。阿颖的整个家庭,通过祭奠阿颖的妈妈,重新在家族中给她留了一个位置。这样一来,阿颖的那个藏在潜意识深处的“心理黑洞”就见了阳光,而不再是一种不能碰触的痛苦。虽然,丁丁仍然不可避免做妈妈的“保护神”的角色,但妈妈已经不需要这方面的保护,所以丁丁就会重新回到他的小孩的位置上,不再为妈妈的心理缺失而焦虑、痛苦并改变自己。后来,阿颖听了我的建议,去做了祭奠。不过,最初她是让她的爸爸带着丁丁去妈妈坟前做的祭奠。但丁丁做不做祭奠,应该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阿颖自己带着感情去做祭奠。只有她通过祭奠的方式给亲生妈妈在心里留一个位置,丁丁才会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接下来,阿颖又自己去了妈妈的坟上,带着感情做了祭奠。以前,她其实也会在妈妈的忌日和一些重要的节日去妈妈坟上,但没有一次是带着感情去的。此外,她还听了我的建议,让父亲给她讲了很多妈妈的事情。这样一来,妈妈对阿颖来说,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不再是深藏在潜意识深处的一个形象,而是活生生的、可以感知、可以爱的形象。做了这些事情后,丁丁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的几个月中,他很容易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虑,性子越来越急,有时候会拿头碰墙。但现在,这些迹象都少了不少。可以预料,随着阿颖对妈妈的认同越来越多,丁丁对外婆的认同就会越来越少,并最终会做回他自己,这就是梦中“白头发重新变回黑头发”的启示。这是一个可以呼唤灵魂的湖◆梦者Wing,女,不到30岁。◆梦境奶奶去世一年后,我梦到有一天傍晚,我沿着一条石路来到一个湖的湖畔,湖岸上砌着很多黑色的大石头,湖水也是黑色的,我突然大声呼唤奶奶的名字,她出现了,过来拉着我。原来,这是一个可以呼唤灵魂的湖。渐渐地湖上越来越多陌生人,都在大声地呼唤着。◆分析显然,这是一个关于死的梦。但是,读这个梦时,我没有一点恐惧感。相反,倒是对这个梦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后来,解梦高手荣伟玲,她和我一样,也在第一时间对这个梦和做梦人产生了说不出的好感。于是,我们断定,这很可能是一个大梦。所谓大梦,即梦向做梦人揭示的,并不只是她一个人的生命层面上的,而是反映了人类一种普遍的东西。具体就是,这个梦超越了Wing 一个人的生活层面,它是对生与死的本质的揭示和反映。Wing给我的第二封信也验证了这一点,她写道:“对她(奶奶)来说,安详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可能是好事,只是我对生与死未能看透。”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做这个梦时,Wing的奶奶已去世一年。她在信中说,奶奶去年初病了,就在大家以为病差不多治好的时候,奶奶一天在睡梦中突然去世,当时没有一个亲人在场。奶奶已经高龄,而且睡梦中去世意味着没有什么痛苦,这算是非常好的死亡了。然而,活着的亲人不会这么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产生极度的懊悔,并忍不住想:“如果我当时在场,并做了什么事情,亲人就不会死了。”这当然是一种妄想,因为当死亡逼近的时候,我们能做的事并不是很多,最能做的,只不过是陪伴,陪伴亲人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但单纯的陪伴,是非常难受的。自恋的我们总以为,我们有 能力,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阻止死亡的发生。譬如,当亲人患上癌症等不治之症时,我们拼命地带亲人做各种治疗,甚至不惜让自己倾家荡产。但是,我们其实知道,这些昂贵的治疗并没有什么治疗效果,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活着的人好受一点,“毕竟,我们尽了力。”我们会这样想,并认为这才是爱的表现。这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这也是自恋的表达方式之一。我们惧怕死亡,我们内心中自以为自己是强大的,甚至可以强大到抵抗死亡。但是,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足我们必须加以尊重的力量,我们应学会坦然地面对一些不可逆转的死亡。内疚常源自幻觉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当亲人即将去世时,他们会教会我们这种态度。假如你能在最后一刻赶到,那么即将去世的亲人会用相当坦然的态度对你说:“我要走了,你们要好好活下去。”这种最后时刻的祝福,至关重要,它会让活着的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亲人的死亡没有那么可怕。更重要的是,这种最后时刻的祝福,会打断我们最常见的两种幻想:一,我如果做了什么,亲人就不会死;二,他(她)好孤单,希望我去陪伴他。因为第一种幻想,我们会产生内疚,因为第二种幻想,我们会产生或轻或重的自杀倾向。譬如,一位29岁的男士,他一天晚上和六十多岁的妈妈聊天,聊着聊着,妈妈睡着了,他也回自己房间去睡。但一觉醒来,发现妈妈已经去世。这让他非常内疚,他认为自己该对妈妈的死负重大责任,这是源自第一种幻想,他认为自己做了什么,妈妈就可以不死。这也让他产生了幻觉,觉得妈妈好像没有死去,并且当他晚上睡觉时,妈妈好像会出现在他床边,对他说,妈妈好孤单,希望你去陪我。但这两种心理都是他自己的幻想,如果在最后时刻,他能守在妈妈身边,那妈妈一定会对他说,我要走了,这不是你的责任,你要好好活着。如果妈妈对生与死看得比较透,她可能还会对儿子说,死并不可怕,死是我必然的归宿,谁都逃不了一死。这不是一个噩梦和这位男士一样,Wing也没有聆听到挚爱的奶奶最后时刻的祝福,这让她也产生了幻觉,只是比较轻微,这可以从她的信里看出来。“我觉得她太孤单,不舍得她离开。”她写到。至于这个梦,在我看来,就是奶奶完成了临死前对孙女的祝福,只不过是在梦中完成。黑色的湖水,Wing已经明白,意味着灵魂之湖。她呼唤奶奶,但不仅奶奶出现了,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这仿佛在说,奶奶并不孤单,奶奶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是她的年龄、她的人生势必将进入的阶段。奶奶拉住她的手,也仿佛是在安慰她,告诉她不必自责。梦的细节还欠缺一些,所以不能就梦做太详细的解读。但就Wing的文字风格,以及其中透露的情绪而言,这应该不是一个噩梦。不过,既然Wing信中没有透露,奶奶有没有对她说最后的祝福,我建议她自己试着完成一下。譬如,重新想象整个梦的画面,但在最后,想象奶奶对自己说:“好孙女,我来到了我该来的地方,你要好好地在你该在的地方活着,奶奶祝福你,祝福你的小家庭幸福美满。”活着的亲人一个个离世,死去的亲人一个个复活◆梦者莉莉,白领,年龄不详,已婚两年。◆梦境我和丈夫常为一点小事吵架,然后我就会发噩梦。噩梦有两种,一种是活着的亲人一个个死去,一种是死去的亲人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我。◆分析莉莉的婆婆在三年前意外去世,这是解读这个梦的钥匙。这个意外事件,莉莉没有在电子邮件中提到,她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谈了约半个小时后才对我说:“还有一个事情,我的婆婆已意外去世,这和我的梦有关系吗?”当然有,而且这是核心问题。虽然这之前,她和我讲了几个她与丈夫吵架的细节,以及她和他对他们婚姻的感受,但如果她不说出这一事件,这个梦就难以得到精确的解释。在电话中,莉莉讲述了婆婆去世的情境:三年前的一天晚上,她丈夫(那时还是男朋友)陪着妈妈聊天,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谁知道第二天一觉醒来,妈妈已去世。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他的兄弟姐妹都走出了这一阴影,但他仍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现在,他经常失眠。莉莉说,很多个晚上,她凌晨两三点醒来,发现丈夫仍然没有入睡,而是坐在卧室里大声地叹气:“哎!哎……”一次,莉莉问丈夫,他在想什么。他的回答很吓人:“我想把妈妈从棺材里挖出来,我相信她还活着。”“你知道吗?”他对妻子说,“躺在床上,我觉得妈妈好像就在这个屋子里看着我,对我说她非常孤单,说她希望我能陪陪她。有时,我觉得妈妈好像在责怪我,说我不是她的好儿子。”为了买房子他没参加妈妈葬礼莉莉丈夫的这两句话非常有代表性,各自反映了遭遇亲人意外死亡的人的两种最常见的心理。我曾谈到,如果亲人突然死亡而我们又没有聆听到他们对我们最后的叮嘱,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两种幻觉:一,如果我做了什么,亲人就可以不死;二,亲人很孤单,希望得到我们的陪伴。第一种幻觉,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内疚,因为毕竟我们没有做我们想象出来的有效措施。第二种幻觉,源自幼稚的想法“相爱就是要永远在一起”,这会让我们产生或轻或重的自杀冲动。莉莉丈夫的第一句话,源自第一种幻觉,他觉得自己只要做一件事——把妈妈从棺材里挖出来,就可以让妈妈活下去。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最后一个陪伴妈妈的人,他会认为自己是最大的罪人,因为只有他才有机会和责任做很多种事情从而轻易地把妈妈救回来。这种想法会让他产生非常强烈的内疚和自责。他的第二句话,源自第二种幻觉。他觉得妈妈很孤单,并且很希望他去陪伴她,但这完全是他的幻觉,是他渴望向妈妈表达忠诚,是他认为爱就是要永远在一起。实际上,如果他有机会听到妈妈临死前的心声,那么妈妈一定会对他说这样的话:“儿子,我要走了,妈妈希望你好好活着。”但可惜,他没有机会听到这句话。不仅如此,妈妈去世后,在筹办丧事期间,因为要办理买房子的手续,他在家人的一致支持下,提前回到了广州,而没有参加妈妈的葬礼。这一点强化了他的内疚感。因为,葬礼这个仪式,是完成对死去的亲人的真正告别与心理告别的最重要的机会。在没有听到妈妈最后的叮嘱的情况下,葬礼的这种意义就显得尤其重要。之所以,他的兄弟姐妹都已走出了妈妈意外去世这一巨大创伤,而他却在其中越陷越深,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常责怪妻子只因为太自责死亡,是一个艰难的话题,我们并不容易获得面对死亡的大智慧。莉莉也一样,她对丈夫的内疚、自责和自杀冲动都没有充分的理解,这也导致她难以给予丈夫以很好的支持。莉莉说,为了丈夫,她去医院看过心理科的医生,并在医生的建议下给了丈夫很多的安慰,譬如“要想开一点啊”,“人死了就不能复生的”等。但当人陷入巨大的消极情感时,这种水平的积极安慰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并且只会让丈夫感到难受,让他感叹:“为什么你就不能理解我的痛苦呢?”当巨大的自责感得不到排遣时,人要么是选择一死了之,要么是把自责变成责他,也就是责备其他人,以此来转嫁自己的部分痛苦。这是莉莉的丈夫不断和妻子吵架的重要原因。莉莉讲了两个吵架的例子:一次是,丈夫虽然承诺“早点回家”,但一直喝酒喝到凌晨三点才回家;另一次是,她做好早餐,叫丈夫吃早餐,叫了几次他都坐着没动,等最后叫他时,他突然间对妻子大吼一声:“不吃就是不吃,你别烦我行不行!!!”莉莉觉得很委屈,有时候忍不住会和丈夫争吵,争吵到最后,丈夫经常会说一句话:“我妈妈就是被你害死的!”两人一般是吵到这里就难以再吵下去,丈夫仍愤愤不平,莉莉则觉得莫名其妙。“我对婆婆没做过什么啊?他为什么这样说我?”在电话中,莉莉感到不解。她当时的确不解,而这也是她晚上做那两种可怕的梦的原因,梦在给她答案,只是她不能理解。————————————梦的机制之一:置换置换是梦的一个最常见的机制之一,即梦的本来意义是一个人,而梦中显示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但梦中显示的这个人,与白天发生的事情,或做梦人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好像没有明确的心理联系,这让做梦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如果把梦中显示的这个人,换成另一个人,梦的意义就昭然若揭了。像莉莉这两种梦,其机制可能都是置换。活着的亲人一个个死去,但每次梦中死去的亲人都不一样,这显得梦很荒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如果这些亲人换成她丈夫,其意义就不言而喻了。死去的亲人从棺材里跳出来打她,但每次梦见的亲人也都不一样,这也显得不可思议。但如果把这些亲人换成她婆婆,理解起来也就没有了困难。————————————“活着的亲人”象征着丈夫第一种梦“活着的亲人一个个死去”,其真正意义可能是“活着的丈夫即将死去”。莉莉一直没意识到丈夫的自杀冲动。当谈到她那次和丈夫凌晨两三点的对话时,她只是自己感到不寒而栗,但没有想过,整夜整夜失眠的丈夫,可能已经快挨不下去了,很可能任何一个这样的夜晚,他都在生与死的边缘进行挣扎。她忽略了这一点,而梦提醒她,她身边的一个很重要的亲人有自杀的倾向。她丈夫那句话“我妈妈就是被你害死的”,则很可能有另一种含义“我也即将被你害死”。她丈夫可能对她有一些怨恨,譬如,那次凌晨三点丈夫才回家,这让她很难过,并和丈夫吵了一架,她说丈夫为什么就不想一想她是多么孤单,而且一直在等他。但她可能没有想过,对丈夫而言,回家不回家一样都是煎熬,因为他在哪里都是失眠,都仿佛感觉到妈妈在对他说,她很孤单,希望他陪陪她。与其在家里睁着眼耗着,倒不如借酒浇愁。甚至那次因早餐吵架,他很可能也是因为想妈妈而在发呆,所以当妻子一次次呼唤他时,他失去控制地发起了脾气。之所以和丈夫吵架之后她会梦见活着的亲人死去,正是因为丈夫的话中其实隐含着他的自杀冲动。她每次梦见的死去的亲人都不同,这也是梦的花招,在提醒她梦境只是象征意义,她最好不要去和具体的亲人对上号。第二种梦“死去的亲人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我”,其象征意义可能是“死去的婆婆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我”。“死去的亲人”象征着婆婆其实,莉莉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丈夫说“我想把妈妈从棺材里挖出来”这句话,但她自己却一直对梦与丈夫这句话如此显而易见的联系视而不见。但与前一种梦的意义不同,“死去的亲人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我”还有其更难于理解的一层含义。毕竟,“活着的丈夫即将死去”这不需解释,但“死去的婆婆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它的意思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它在告诉莉莉,不是丈夫想责怪她,只是因为婆婆的死给丈夫造成的压力太重了,他的自责太重了,所以他要通过责备她来减轻自己的一些内疚。“不是丈夫要‘打’你,而是婆婆的死在‘打’你”,这应该是这个梦的真正含义。当亲人意外去世后,活着的我们既自责又相互指责,这是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自责是因为自恋,是因为我们幻想自己很强大,而无视导致死亡的其实是更强大的力量。相互指责则是为了减轻内疚,否则我们会活不下去。很多家庭就是因为这种相互指责而瓦解的,美国学者曾统计,当有孩子意外死亡后,夫妻选择离婚的几率数倍于正常的家庭。莉莉感觉到了这一点。在电话中,莉莉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感觉我们早晚会走到离婚这一步的。”是的,如果丈夫不停止对妻子的指责,这个家庭很难继续下去。并且,离婚还有另一层诱惑,即丈夫通过终结自己的幸福生活这种自我惩罚,表达了对妈妈的忠诚“妈妈,你去世了,但我也很苦,所以我们还是在同甘共苦。”但要丈夫停止对妻子的指责,首先要他学会停止自责。他最好去接受心理治疗,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完成对妈妈的告别。到了那个时候,他会真正明白,他的自责、内疚和自杀冲动都不是对妈妈的尊重。因为如果有可能的话,妈妈势必会对他说:“儿子,我要走了,我祝福你,希望你幸福。”[十条建议]文章《这是一个可以呼唤灵魂的湖》发表后,我收到了近二十封讲类似的梦的信。这些信,都是因为有亲人意外死亡,而导致当事人产生内疚、自责而无法自拔。我无法一一回这些信,希望在这里提一些共同的建议。一、亲人离世之前,请务必尽可能回到他身边,要听到他对你说的最后一句话,这至关重要。并且,轻易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不参加葬礼。二、亲人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几乎必然是对你的祝福:“我要走了,你要好好活下去”。三、如果没有听到这句话,你几乎必然会产生内疚与自责,并且会有幻觉,觉得他好像希望你去陪伴他,并因此产生或轻或重的自杀冲动。请明白,这不是你的特殊感受,是所有与你有类似遭遇的人的共同感受。四、因为亲人最后一句话必然是祝福,所以你觉得他好像希望你去陪伴他,这只是你的幻觉,是发自你内心的愿望,但并不是他的。五、自责是严重的自恋。导致意外死亡的,是你不能左右的力量,你是因为幻想你特别有力量,才有了严重的自责,但实际上,你能做的选择并不多。六、亲人之间发生相互指责时,请理解,他们并不是真要责怪你,而是因为死亡的压力太重了,他们不得已要推卸一些责任,虽然这责任其实是虚无的。七、不要以摧毁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种自我惩罚的方式,来表达对死去的亲人的忠诚。这实际上是对爱的背叛,因为他绝对不希望看到你惩罚自己,他一定是希望看到你幸福快乐。八、挚爱的亲人意外死亡,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果你不能抚平,请去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或者起码学会向能理解你的亲朋好友倾诉你的痛苦,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完成对死去的亲人的告别。九、当有人向你倾诉这种痛苦时,不要对他说“忘记不就得了”、“要想开一点啊”、“人死不能复生”等这些“绝对的真理”。在巨大的痛苦面前,这些“绝对的真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与其做这种安慰,不如静静地听他说,陪着他流泪。不要怕他哭,不要怕他流泪,因为哭和泪是最好的治疗。十、无论怎么努力,痛苦都会仍然存在,内疚也不会完全消失,这是正常的。此外,我推荐德国治疗大师海灵格的著作《谁在我家》、((爱的序位》和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著作《挪威的森林》(尤其是书中玲子和渡边给直子做一个“不凄凉”的葬礼那一段文字),这些书会让我们学习如何面对死亡。刚满月的女儿在家中出现意外◆梦者一位年轻的妈妈,具体身份不详。◆梦境一个多月前,我添了第一个女儿。就在前几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约在早上5时30分,梦见女儿在家中出现意外,我在外边知道后,很悲伤地赶回家,并在悲伤中醒来。心理有压力,当然不能是什么,只是个梦!◆分析这个梦,我无法做精确的分析,因为这位年轻的妈妈没有详细地描绘梦的细节,也没有留下电话从而无法做采访,但这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希望在分析这个梦的同时能给遇到类似问题的读者一些帮助。这个梦的含义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展示了这位妈妈对女儿处境的担忧,另一种可能性是展示了不完美的母爱:妈妈有希望女儿出意外的轻微愿望。先谈第一种可能性,这位妈妈在简短的来信中强调了两点——“第一个女儿”和“5时30分”。“第一个女儿”,这个词透露了一个信息,即这位妈妈可能有要生第二个甚至更多女儿的心理准备,至于“5时30分”,很可能是她生女儿的时刻。为什么要生第二个或更多女儿呢?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是,这位妈妈所在的家庭有重男轻女的倾向,很希望有一个男孩,当看到她生的是女孩时,一些亲人非常失望甚至非常不满,他们的情绪给这位妈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丈夫或其他重要亲人已经开始向她明确表示,他们很不高兴,他们希望她再生下去,直到有一个儿子为止。在这种情形下,出于母爱,这位妈妈担忧自己的女儿会被歧视,甚至会遭到虐待,但她无法直接地表达她的担忧,甚至不得不把这种担忧给压抑下去,但梦则告诉她,她应该有所担忧,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再谈第二种可能性。很多女士,在做了妈妈后,会因为一些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患上程度不一的产后抑郁症。生理原因的解释,目前尚未统一,而心理原因方面,最常见的是一种失落感。夫妻关系的问题被暴露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胡慎之说,在怀孕期间,孕妇会得到重要亲人的极大的关爱,但这种关爱,部分是给孕妇本人的,部分是给即将生育的小孩的。孩子还未出生之前,这些关注是统一的,全部集中在孕妇身上。但孩子出生后,这些关注会产生分裂,相当一部分关注点会转移到新生儿身上,只有一部分还留在妈妈身上。并且,在很多家庭当中,媳妇本来就是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当孩子出生后,大部分关爱会转移到新生儿身上,媳妇会被忽视。这种时候,这些年轻的妈妈会产生一些恨意。如果分得清楚,这种恨意会对准忽视她的人,但如果分得不清楚,这些恨意很可能会转移到孩子身上。也就是说,做妈妈的因为孩子夺走了原来属于她的关爱而对她的孩子产生一些敌意。还有一种情形,即本来夫妻关系就有一些问题,丈夫没把妻子当做成年人来爱,而是将她当做小女孩来爱。在孩子没出生前,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个女儿出生之后,丈夫有了一个真正的小女孩,他的关注点会迅速从妻子这个“假的小女孩”身上转移到女儿这个真正的小女孩身上。这种时候,妻子也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并可能由此产生“假若女儿没有出生该多好啊”这种念头。但是,这种念头一旦产生,她会感到完全不能接受,她会痛斥自己,作为妈妈,她怎么可以诅咒女儿呢?她一定要做最好的妈妈,给女儿完美的母爱。所以,她会立即努力将这种念头压下去。不过,这种念头不会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压到潜意识里面而已,而梦就是潜意识的展现。生了女儿,做妈妈的可能会产生失落感。生了儿子后,做父亲的也有可能产生失落感。在“摇篮网”上,一位妈妈发帖子说,儿子刚生下不久,儿子一哭,她自然而然地想去哄她,但她丈夫一看到这种情形就会大发雷霆,阻止她不让她这样做。在给她的回帖中,另一些妈妈说,她丈夫很可能是在吃儿子的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儿子没有出生前,丈夫把自己当做了小孩子,而把妻子当做妈妈来爱。但现在,真正的儿子出现了,他这个“假小孩”就失去了原来的心理地位,于是吃起醋来。作为正常人,一旦对儿女产生醋意,并隐隐希望他们出意外,那我们会感到非常惶恐,我们的道德感会咒骂、斥责我们,你怎么可以这样想!这种道德感还会要求我们,你一定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但完美的爱不存在。作为凡人,我们对亲人的爱,都有自私的成分在,都有一些瑕疵。承认这个真相,我们才能做得更好。这是改善夫妻关系的契机真相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故意压下一些真相,而强迫自己做完美父母,那么经常会事与愿违。譬如,假若第一种情形成立,是亲人对这位年轻妈妈生了女儿而不满,那么这位妈妈就应该鼓足勇气直面这个真相,并学习如何保护女儿,或争取让亲人接受女儿。假若第二种情形成立,是亲人有意无意地将她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女儿一出生后就将关爱大部分转移到女儿身上了,那么,她可以清晰地对亲人表达不满,或者起码知道是亲人对她不起。如果她能做到这一点,她就不会迁怒于女儿。假若第三种情形成立,是她在以前的夫妻关系中一直扮演小女孩的角色,女儿出生后丈夫把爱转移到了真正的小女孩身上,那么她可以重新学习做真正的妻子和真正的妈妈的角色,她还可以引导丈夫,把他们的夫妻关系推向成熟。这些都是重新认识亲密关系的契机,如果刻意地压抑自己对女儿的一些敌意,强迫自己做完美妈妈,那么她就会失去这些机会。并且,单纯的压抑是没有效果的,敌意一般会越压抑越深,并在最后很可能以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经常有报道说,得了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女,很可能就是类似的原因。就算走不到这种极端的地步,妈妈也可能会发现,无论她怎么努力,她总是看女儿有些不顺眼,而女儿长大后也会发现,妈妈虽然在物质照顾方面做得很好,而且也很乐于对她表达关爱,但她总觉得妈妈的关爱让她不舒服,这是因为,这些爱的确掺杂着敌意。无论以上哪种情形成立,我必须强调一点,我一点都没有谴责这位妈妈的意思,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打了折扣的母爱仍然是伟大的。高考不是你的敌人武老师:你好!我是广州日报心理版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现在离高考仅剩一个多月了,我们的学习压力大,面对老师和家人的期望,心理压力更大。希望武老师为我们广大高三考生支招,传授一些可以缓解压力的方法给我们,让我们最后一个月的备考之路走得更轻松、自信。另外,我的一个同学,在最近一次模考(模拟考试的简称)后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身处大学宿舍,宿舍并不狭小。他在宿舍中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小学同学(那个小学同学曾误杀过人)。小学同学对他笑,还拥抱他。一觉醒来后,他觉得整个人非常舒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是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念书,他的成绩向来都不算差,而他在这次模考中考差了。这个梦预示着什么,请武老师解梦。小雨,你好!在解这个梦之前,我先讲一下我自己对模拟考试的认识。在我看来,模拟考试有两个功能:1.模拟高考的感觉,让考生进入状态;2.查漏补缺,让考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缺点。从第一个功能上看,考试成绩越理想越好,那样让自己更自信;从第二个功能看,如果考砸了,作为考生,我们也该高兴,因为它在高考前让我们发现了自己的漏洞,从而可以及时进行修正。然而,我发现,真正能认识到第二点的人显然是少了点,大多数考生都将注意力放到模拟考试的第一个功能上,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与高考等同了起来,下意识里以为这次考得怎么样,高考时也会有类似水平的发挥。于是,模拟考试成绩理想了,自己就很高兴,模拟成绩不好,自己就忐忑不安。但以我的经验看,模拟考和高考出现极大差异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有不少考生,因为模拟考成绩好,多少有点飘飘然,而成绩一贯很好的考生,还可能会有点麻木,带着飘飘然或麻木感进入高考考场,发挥失常就不难理解。相反,有些考生,因为在模拟考试中发现了自己的缺点,然后及时改正,而最终在高考中获益匪浅。并且,对于那些成绩一向不错的考生,一次失败的模拟考相当于一种醒人的刺激,可以令他们从重复学习所带来的准麻木状态中苏醒起来,从而处于一种适度兴奋状态,带着这种兴奋状态走进高考考场,就不难有好的发挥了。我希望你和你的同学都能意识到第二点,如果你们真能明白这一点,你们就会懂得,如果模拟考失败了,那么应当感激这种失败,因为它会给你们带来以上的一些好处。有这种意识的人,一般是有大局观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事情,而习惯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一个事情。例如,如果仅仅从模拟考试这一点上看,考试成绩不理想,自然是一件坏事,但假若站在整体的角度看,这一点失败,反而会对未来的高考有贡献,那自然就不必太懊恼了。心无羁绊的人容易看到这一点,看不到这一点的,常是因为心有羁绊。对于一个考生而言,这种羁绊就是如你所说的“老师和家人的期望”,这既是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也是解开你这个同学的梦的关键。父母期望高,孩子压力大以前读书时,我一直是“考试机器”,即每遇到关键考试时,我总是睡得更香、吃得更多、玩得更惬意,而最终则总是“超常”发挥。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和高中考大学,我无一例外都是如此。那时,我觉得实在难以理解我的一些同学,他们平时成绩很好,甚至经常考年级第一名,但到了毕业考试时,却总是发挥失常。后来,读了心理学后,又了解了很多这类考生的故事的细节,才明白,他们是背负了太多的期望。例如,一个女孩,如果考试分数低于百分制的98分,她就会自动跪搓衣板半个小时,以此惩罚自己。这看似极其自觉,是自己惩罚自己,但其实是“内在的妈妈”惩罚“内在的小孩”。原来,以前她只要考98分以下,妈妈就会打她骂她。惩罚得多了,她就干脆内化了妈妈的这种方式。以前是妈妈苛刻地对待她,现在她是自己苛刻地对待自己,但其实质是一样的。很多父母会喜欢看到孩子如此“自觉”。但是,这种“自觉”的另一面是极大的焦虑,譬如这个女孩,每到重大考试时,她便会坐立不安,因为她“内在的小孩”无时无刻不在担心遭到父母的惩罚。这是考试焦虑的一种来源,而另一种来源则是父母的期望。有些父母,从来不会动孩子一个手指头,但他们会经常直接或委婉地对孩子说,他们对他付出了很多,他们希望他能从成绩上给予回报,咱们一家人的未来,就系在孩子你的身上了。本来一个人的命运就够重了,现在还要背负父母两个人或更多人的期望,这个孩子不焦虑才怪。并且,很多故事也表明,当父母的压力太大时,孩子意识上会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努力学习,但潜意识上会故意挑战父母的意愿。例如,一个高中生,他每次小考成绩都不错,但一到了升级考试或毕业考试等重大考试时,他就会发挥失常,而当对心理医生讲起最近的一次失常时,他的嘴角不经意露出了微笑。当心理医生和他深入探讨这个细节后,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他讨厌父母整天给他施加压力,所以他有意要让他们失望。如果父母给了孩子太多压力,一个孩子容易将父母的压力合理化,那么,当老师也向他施加压力时,他一样也会将老师的压力合理化。于是,老师和家长的压力都成了不能承受之重。假若父母不给孩子压力,那么孩子也就不会把老师的压力当回事。例如我自己,父母极少给我压力,我考初中时是年级第一名,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就降到年级二百多名。即便如此,父母也对我没有一句指责。但是,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每个人天然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再说,如果没有了外在压力做动力,一个孩子也会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从知识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为这两种动力,我最终在初中毕业时成绩又回到了年级第一名。小雨,讲这些故事,是希望你明白,父母和老师给你们的压力常是不合理的,这些压力不仅会令你们焦虑,也可能会令你们反感,这都会阻碍你们心无羁绊地看待模拟考试和未来的高考。解梦:模拟考失败,只是一次“误杀”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分析一下你同学的那个梦。他的这个梦的含义的确是太丰富了。他梦见的那个小学同学,其实可以理解为他的另一个“我”。小学同学杀过人犯过罪,这意味着,他潜意识中觉得,自己考砸了,是一种犯罪。自然,这是“内在的小孩”对“内在的父母”的犯罪。不过,小学同学是“误杀”,这是在说,他的发挥失常是“误失”,不过是一个意外而已,而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也不是他的真正水平的展现。小学同学拥抱他,让他感觉很舒服。这可以理解为,他的一个“我”和另一个“我”——也即“内在的小孩”和“内在的父母”——相互拥抱,并达成了理解,“我知道你是无意之失,我知道这不是你真正的意图。所以,你不必太有压力。”在梦中,他和小学同学在一所大学的宿舍相见,这是潜意识在安慰他,告诉他,你会考上你所中意的大学的。梦中的宿舍“并不狭小”,这可能是,他平时太焦虑了,焦虑就类似是“在狭小空间中的憋闷”的感觉,梦将他置于“并不狭小”的空间,有类似治疗他的焦虑的功能。总之,这个梦是他的潜意识和他的意识的对话,梦告诉他,你这次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只是一次“误杀”,并不是你有意而为,所以你不必太焦虑,放下这些过分的焦虑,你还是会考上你中意的大学的。从梦中醒来后,他还没从意识上明白这个梦就可以感觉很舒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只需要清晰地捕捉到潜意识,潜意识就可以对我们发挥重大的影响了,而从意识上解读出来,很多时候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梦中将考砸和“误杀一个人”等同起来,这也意味着,他的心中充满着愤怒,而这愤怒的指向,既是他的“内在的父母”,也可能是他的“内在的小孩”。从逻辑上看,后者可能性更大,即这次考砸有点自毁的倾向,但从情理上看,之所以自毁,也恰恰是为了向父母表达愤怒。害怕父母,所以害怕考官和考场接下来,我再讲一些对所有考生的一些建议:第一,从整体的角度看高考。那样就会明白,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在为高考做准备,如果你能充分地吸取经验教训,那么无论成功和失败其实都是你的财富。第二,认识你的焦虑。如果是适度水平的焦虑,那么这是很好的东西,不必因为老听到考试焦虑这个词,而担心自己是不是也有心理问题。但是,如果觉得自己焦虑太过,并清晰意识到,这种感受是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无妨鼓足勇气告诉父母,请少给我压力,你们这样做,不是帮我,而是在害我。你还可以告诉父母,他们不必围着你转,不必为你做太多牺牲,他们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样你会最舒服,最适合迎接高考的挑战。第三,不要把考试当做敌人。多数考生都将考试当成了敌人,把考官则当成了对手,而把自己则放到了类似被迫害的位置上。这样一来,作为考生,你就会对考试战战兢兢,并对考试和考官心怀抵触。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