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财经简史1

作者: 字数:25339 更新:2023-10-08 22:45:45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好莱坞影片《木乃伊》中提到古代埃及的一位神秘王者——“蝎子王”,这个人物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历史原型可查的。出土文物描述了古代埃及人治理河道、修建灌溉工程等工作场景,其中有一位古代王者亲临前线,指挥或者视察工程,王者权杖的顶端雕刻有蝎子的造型,后人称之为“蝎子王”。这位王者在古代埃及的历史角色大致相当于中国的炎黄二帝,其在位时期大约比公元前3200年略晚。当时的古代埃及分为尼罗河上游流域的上埃及(南部)和下游流域的下埃及(北部),尼罗河是由南往北的流向,汛期非常有规律,总是7月份开始涨潮,11月洪水退下,稳定的周期和比较定量的洪水泛滥,使得两岸不断淤积肥沃的腐殖土,为河谷的农田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同时也使农田得到充分的灌溉,这种自然禀赋,为古埃及财经文明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蝎子王”时期,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积累了很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数学、几何等科学知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显著提高,掌握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开始使用铜铸造刀、斧等工具和匕首、矛头等武器。这个时代的出土文物中,一些石制容器上刻画着“蝎子王”的王权象征,并附有记录“蝎子王”的名字和头衔的铭文,一件权杖杖头上刻有“蝎子王”主持开渠仪式和征伐异邦的浮雕,体现出“蝎子王”重视“耕战”的历史事实。“蝎子王”的继承者励精图治,终于统一了上下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埃及文明古国,并持续数千年,直至被波斯帝国吞并,古代埃及文明才宣告结束。在财经文明早期,虽然全球各地域的人类群体当中都逐步出现了管理分工,但埃及古代社会的管理者在组织和指挥生产劳动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在整个财经历史中仍然是出类拔萃的。1.数字化管理的船板古代埃及的造船业非常发达,以至影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航海事业,腓尼基、古希腊以及近代的意大利乃至葡萄牙,都从古代埃及的造船技术和海洋知识中获益匪浅。现代人在考古发掘中曾经发现古埃及制造的两只大船,其长度超过32米,规模相当宏伟,船体用杉木制成,结构严谨。令当代人唏嘘赞叹的是,古代埃及人在造船工程中,已经使用相当科学的数字化管理方法,考古发掘出的古船,总计由1200多件构件组成,所有构件都被逐一编写和标明号码,并依次捆束存放,井然有序。当代人按照古代埃及造船者所编的构件号码,居然可以成功地复原出完整如初的大型木船!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统一的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对商业贸易十分有利。轮子是两河流域的发明,古代埃及并没有制造、使用轮车的技术,但尼罗河是天然的优良水路,两岸居民普遍掌握了造船和航运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考古发掘出当时的木船,木料多是从西亚或者东非“进口”的,船体轻便牢固,古代埃及的造船手工业非常发达,已能普遍制造帆船。造船业的发达,必然促进了贸易与交流,二者互为因果。在交流中,又获得其他民族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反哺促进本地的进步。今人所知,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之间的往来相当频繁,在埃及的考古成果中,经常发现大量两河流域的泥板文书。2.金字塔是一个财经符号辉煌宏伟的金字塔迄今仍是全人类瞩目的著名景观,金字塔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遗迹,更是财经历史的一个伟大符号,标志着人类在4000多年以前的工程建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埃及古王国时期最著名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塔基每边长230米,用230万块平均重约吨的石材砌成,其工程量之大,工程难度之高,即便是以当代机械设备建设,也是极其艰巨的项目。可以说,必须有大量劳动力的艰苦投入,以及对于协作劳动进行非常科学的组织管理,工程才能够实现。建设金字塔的工程技术,以现代建筑科学考察也是非常合理和高超的,其中,塔身北侧的入口高出地面约20米,墓室却在塔内地下30米处,国王墓室以重400吨的大石板覆盖,加筑5层空间结构以减轻石板承重。胡夫大金字塔以其雄伟美观的外形、科学缜密的设计、严谨复杂的结构,成为有史以来人类财经文明最杰出的工程成果,是一个世界奇迹。以当代财经的观点而论,类似金字塔这样超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必然存在复杂的劳动分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固然是工程建设所必须,而各种技术工人和组织管理者的专业水准必然相当高,总体的工作质量才有保障。事实确实如此,考古发现古埃及的劳动分工已经相当细致和专业。一份残存文献记载着古埃及一位长官家里83名奴隶的名字、概况及职业情况,虽然都是家用奴隶,但每名奴隶的特长和分工有所不同,居然包括农夫、纺织工、厨师、酿酒者、面包师、家内仆役、梳妆侍女等诸多工种,劳动分工之复杂细密,可见古埃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很早就出现了“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化特征。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即距今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北部的赫梯人发明了冶铁术。公元前1595年,手持铁制武器的赫梯人攻陷了巴比伦,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宣告结束。在生产工具的演进史上,铁器是划时代的标志,其性能远优于青铜,更勿论石器。从赫梯人开始,铁器在长达3000多年的财经历史中,始终占领着生产工具主角的位置,直到工业革命之后,转炉和平炉炼钢法的出现,才使得铁器普遍为钢所替代。以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标志,人类财经演进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以石器为代表的原始生产力阶段,以铁器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力阶段,以系统的大机器为代表的工业生产力阶段,以及当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生产力阶段。可以说,在财经价值上,铁器之于赫梯人,犹如互联网之于当代企业,铁器是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也是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赫梯人禁止本地人将这种发明传给外族人,这是财经历史上最早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对自身商业秘密的保护。当时人类对于铁器的重视,可以从一个“外交案例”中得窥一斑。考古发现,赫梯邻邦的一个国王向埃及法老赠送的外交礼物是一只铁杯和一把铁刀,这是当时的“重礼”,彰显着外交的诚意。发掘出土的精美铁刀,刀柄是用象牙和黄金制作的,足见其贵重,这与数千年后人类刚刚发明铝器之时,法国国王用铝杯饮酒宴客的情形大致类似。赫梯人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所以铁器的“源代码”一直没有泄露,当时的埃及、西亚和印度等青铜文明各国都没有掌握冶铁术,于是,在当时的商业领域中,铁器非常罕见,其价值等同于黄金。这种情况下,当时航行于地中海地区的著名商业民族腓尼基人在海上贸易和掠夺中,一直把铁列为贵重金属,其价格是白银的两倍。保护核心技术与获知核心技术是财经历史上永恒的博弈,铁器如此先进,所有部落和种族都渴望得知其要领,以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战斗实力。于是,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以及其他赫梯王的势力难以控制的地区,铁器和冶铁术在一些部族中开始悄悄地扩散。后来,随着赫梯帝国的瓦解,许多冶铁工匠流落四方,冶铁术在两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区迅速传播开来,而最大的受益者是亚述人。亚述和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以及赫梯一样,都是广义上的两河流域文明的组成部分,只是彼此前后顺序不同、“根据地”略有区别,亚述是两河流域诸文明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一支。在得知赫梯人的冶铁技术之前,亚述帝国的手工业经济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获得制造铁器的技术之后,得益于手工技术优势和领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大量装备铁制兵器的亚述军队在战争中不断获胜、开疆扩土,成为西亚霸强。由此可见,技术的交流与传播,对历史发展的进程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类似于中世纪的阿拉伯人从唐朝军队的俘虏中学到了造纸术,并将之传播至欧洲,于是引起了启蒙时代的来临,以及现代文明的出现。纵观财经历史,但凡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工商业都是重要的产业,“资源股”是最有商业价值的,能够排他地拥有自然资源的经营权是财富增长的重要法门。财经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源配置的历史,是资源占有、组合、收益、使用的历史,而土地资源是亘古不变的利益焦点,与土地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在农业社会是盐和铁,工业社会之后则是煤炭和石油。盐是生命所必须,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拥有盐资源的地区,因其自然禀赋而在商业交往和财富积累上具备先天的优势。中国的制盐业自春秋时期开始就相当发达,“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盐的需求广泛而且稳定,并无消费弹性可言,所以,生产和销售食盐的利润相当可观,从春秋到清末,盐商一直名列财富排行榜的前茅,近代著名的晋商、淮商,其经营利润多数也是来自政府特许的盐业收入。亚历山大大帝驰骋欧亚非三大洲之时,曾以食盐作为军饷,盖因其他食物资源相对常见易得,而食盐珍贵,并非随处可见,且对活命和保持战斗力意义重大。所以,后来英文中“盐”与“薪水”一直保留了相同的字根——“sal”。在农业社会,无论东西方,控制盐就等于控制了经济命脉,等于控制了财富,汉武帝敏锐地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两汉时期中国财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朝廷对盐铁的垄断经营!两汉的工业生产(古代工业)都属于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两种。官营手工业由朝廷投资、官吏管理,享有垄断权,规模盛大,人数众多,实力雄厚,远远超过民间私营手工业。制盐和冶铁是汉代官营手工业最发达的部门。西汉开国之初曾允许盐铁私营,汉武帝时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变法”,施行盐铁专营,严禁民间铸铁和煮盐。西汉在各地设立盐官超过30处,所谓“盐官”,其职责并非监管,而是经营,由盐官雇佣贫民从事生产,统一发给煮盐的工具,计工付酬。至于冶铁,不但出产铁的地区有朝廷直属铁官负责专营,不出铁的地区也设小铁官负责销毁旧铁以改铸新器物,规模较大的地方,铁官甚至需率领200多人从事工作,效益应当可观,可见朝廷对盐和铁的控制力度之大。当时的冶铁业相当发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能力。冶铁作坊多设置在原料产地附近,工序集中、技术先进,不但全部使用鼓风装置,还掌握了高温冶炼的技术。到西汉末年,铁制的工具在生产、生活和战斗中已是寻常之物,可见,汉代的生产力水平处于当时人类财经最先进的层级。除盐和铁之外,铸钱业也是当时重要的工业部门,自汉武帝推行五铢钱时起,铸钱纳入国营垄断的范围,从铜材的开采到铜钱的翻模铸造,都由政府专门管理。制盐、冶铁和铸钱是两汉官营经济的三大支柱,也是汉帝国利益攸关之所在。汉武帝将三个产业全面实行垄断国营之后,国库大为充实,此后战争征伐、朝廷用度等费用都以亿万计,不在话下。盐、铁、钱等核心资源由朝廷管制,自流通至生产,形成了汉代官商合一的国家经济,但国家是抽象的概念,具体操作必得经由各级官吏执行,于是,自汉武帝开始,经商成为国家公务的重要事项之一。官营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且占有垄断之利,相比之下,两汉的民营经济就资本微薄、苟且偷生。民间手工业作坊生产规模狭小,分散的小手工业者通常只是以家庭手工为单位进行生产,城市中虽然也有从事商品生产的私营作坊,但因生存环境恶劣,与其独立生产和销售,倒不如给大商人做定制加工或者为官营经济做供应商和服务商。两汉发达的官营经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示范作用,唐、元、明各朝代都有规模庞大、工匠众多的官府手工业。国家直接作为经济主体,造成官营经济的发达,这是中国财经历史的一个显著特色,这些“国有企业”在整个历史进程中都是中国财经社会的主导者。官营经济的庞大、成熟与中国政治管理的早熟密切相关。与其他文明不同,集权统一制在中国形成早且持续长,从夏商周开始,经秦汉、唐宋到明清,虽然大一统的局面会被偶尔打破,出现三国、五胡、南北朝等分治时期,但总体上大一统的趋势从未动摇。与之对应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管理知识成熟、官僚制度发达,于是,国家不待市场自然演进成熟,就直接使用行政力量来组织资源,进行生产。这种“国营企业”或者“主权基金”的商业模式,在古代东西方都曾出现过,中国官营经济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其规模庞大而且经久不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和“主权基金”持续经营的社会,民间资本一直处于被豢养或者阉割的地位。这种官商一体的商业模式,优缺点都表现得相当明显,优点在于利于组织生产,以行政效率汇聚资源、决定产出,缺点在于扼杀竞争,不能实现交换的效率,进而从根本上抑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生产目的是满足宫廷和国家的需要——“国企的使命是服务于朝廷”,不以商品交换为生产目的,而以官僚需要为目的,甚至可以演变为不是以朝廷整体需要为目的,而是以权贵官员个人需要为目的,由此形成了封闭性很强的产品经济模式,所以,社会财经资源的投入产出比,通常受到官僚的政治自觉和财经知识的限制。秦时代,就是中国式管理模式产生和发展的帝国时代。秦国法家管理对于标准化的追求,可以用“狂热”来形容。自商鞅为秦国制定奖励耕战的“企业战略”之后,从奖励军功开始,就以标准化、数字化的层级,逐步对全社会进行普遍的绩效管理,将一个专制主义的经济体打造成一个相当有效率的“现代工厂”。阳刚之极的军事管理更是明目张胆地提倡功利,打破封建身份的桎梏,纯粹以军功结果作为层级待遇的依据,在崇尚秩序、规则和严谨的同时,把秦国从一个尚处在封建社会的“家族企业”,升华成相当规范化管理的“现代科层制企业”。秦国奖励军功的数据化科层制管理之精细,居然量化到每餐伙食的配给——一级爵:粗米一斗;二级爵:粗米一斗,菜一盘;三级爵:粗米一斗,酱半升,菜一盘;等等。这些绩效待遇就类似于企业规章,决不能随意越级,唯一能升级的方法就是斩获敌人的人头,总之,一切凭绩效说话!甚至因为这一制度,还发生过前线战士争抢敌人人头的情形,就好像当代销售经理为提升业绩而争议一笔订单应当属于谁一样。秦人对于标准化的狂热追求,客观上为整个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始皇称帝之后,以法制方式推行的“五同”,即税率、币值、车轨、文字、度量衡的五项标准化,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时至21世纪,中国各地人口以各自方言沟通仍然是障碍重重,当代人可以想象,假设没有统一的文字,自古以来不但政令难以传达,商贸往来甚至日常生活也必然相当不便。同理,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各种财经交换也许能勉强实行,但换算复杂、成本巨大。如此高的交易成本,必然会影响阻碍民族统一体的发育和演进,而标准化基本上将这种交易成本降到了最低。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种标准化的操作必然有利于财经统一体的形成。在财经历史中,德国国家的形成和欧盟的出现,都以标准化作为必要的操作支持,现代商业理论从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开始,全面崇尚工业社会的标准化,而人类财经史上最早的标准化“狂热分子”,就是大秦帝国。秦的标准化生产成就,从出土文物考证情况来看,其先进程度令人“触目惊心”。秦军的重要武器之一是弩,它的最远射程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步兵之弩,主要用于防守阵线;骑兵之弩,主要用于攻击。机动性的冲击由战车负责,渐进式的冲击则由步兵进行,战士们排列好阵型,密集地横举出一排排弩,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穿刺力,其震慑力相当于当代的一个坦克纵队。如此强力的远距离武器,发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需要很好的瞄准发射设备,才不至于发射时差之毫厘,射出后谬以千里。秦军强弩配备专门的发射装置上,有一个部件称为“望山”,就是瞄准器,士兵从望山中间凹陷处瞄准目标,然后只需要轻轻扣动“悬刀”,即扳机,通过杠杆传递作用将力量放大,从而释放弩箭,准确地射向敌人。这个带瞄准器的稳定触发装置由7个零件铸造组成,铸造工艺精良,产品性能可靠。令当代人钦佩的是,秦军的强弩及其配件都是标准化的,所有弩的部件都是通用的,是可以互换的,战斗中如果弩被损坏了,只要把坏弩的好部件再重新拼装起来,就又得到一些好弩,可以再去投入战斗了。考古发现秦军的箭头形状是三棱锥体,完全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具备很强的穿透能力。考古发掘出的4万多个箭头,应当是秦代不同兵工厂、不同工匠在不同时期手工制造的,但这4万个箭头制作极其规整,几乎没有差异,可见其产品标准化程度之高,生产规范执行之严格。这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当代称之为“惠特尼标准化”,美国发明家惠特尼发明了这种管理技术,用于制造滑膛枪。惠特尼标准化和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福特流水线一样,都是美国管理革命中的非凡成就。即便是相当具有专业性和公信力的《财富》杂志也一样有“看走眼”的时候,从1996年开始,美国安然公司连续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而最终却爆出令人震惊的“安然事件”。可见世人对公司舞弊和金融欺诈应当抱着持续警惕的态度,不可有一丝松懈。曾经有一句甚嚣尘上的财经俚语说:“二流企业搞经营,一流企业搞并购。”这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财经观,是金融投机家的理念。在本质上,经营和并购都是经营行为,前者以具体产品为内容,后者以股权资本为经营产品,二者都可以促进社会财经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财经的效率。将这两者区分为“一流”和“二流”,明显含有褒扬与贬低的价值判断,隐喻着“扎实经营不如金融投机”的财经观念。在财经历史中,正是因为很多人持有这种投机观念,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波澜,然而,在这些人或早或晚陆续死掉之后,这些因为财富而遗留给历史的污点却仍然为一些人所艳羡。从历史角度观察,评价安然公司最具创新精神倒是非常贴切,只是“创新”要加一个引号,以示讽刺之意。安然公司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是典型的“不搞经营搞并购”的创新,不是企业家的创新而是金融投机资本家的创新。这家公司虽然在2001年宣告破产,但其遗留给历史的教训足以长达整个世纪。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公司之一,2000年财报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其装修奢华的办公室曾被华尔街精英群奉为美谈。这个拥有千亿资产的大盘蓝筹公司在几周内破产,的确令世人在惊讶之余,感到恍惚如梦。安然持续多年、精心策划的已经制度化和系统化的财务造假模式败露,导致“帮凶”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一起陷入破产境地。美国的证券市场从1896年到2001年经历百年沧桑,早已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稳定的管理机制,即便如此,居然仍不能防范安然公司多达千亿的舞弊作假,可见金融投机者“神功盖世”,恐怕不是人类能够约束的一个群体。安然公司的舞弊手法并不复杂,核心在于虚增利润,主要方式是注册很多控制公司,然后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隐瞒亏损、造成利好假象,于是股票增值。2001年安然丑闻败露后,其股价从90美元下滑至30美分,公司、公司高管及配偶居然还在此之前抛售股票,有的交易竟然是在丑闻败露前10分钟完成的,从此“安然”作为一个新词汇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安然事件也有正面价值,它导致美国《萨班斯法案》(全称《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出台,这个亡羊补牢的法案被视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证券法最重要的法案。从此以后,证券市场上的舞弊行为,比如出具虚假财报或者销毁公司资料,都成为“一等抢劫罪”一样的重罪,可以判处20年监禁,这种“行为价格”倒是与投机行为的祸害程度非常匹配。美国频出的金融丑闻不仅是金融投机者个人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很重要的还有企业高管的密切配合。因为享受经理期权的高管收入与公司股票价格挂钩,使其产生“趋利避害”的心理——扎实经营要面对竞争,虚假财报“抢钱”效果又快又好,在此逻辑的指导下,只要是有期权的高管,就难免产生舞弊的冲动,可见任何财经制度都是利弊相生。鉴于安达信丑闻,《萨班斯法案》要求会计事务所不得同时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和咨询服务,也就是说,会计师不能既审计企业财务,又指导企业如何“应付”审计,收取两项服务费。于是,很多会计事务所只好将业务拆分,把审计和咨询业务设立成不同企业主体,从“夫妻”变为了“兄弟”。安然公司的主要高管分别被起诉,获刑185年、165年不等。但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似乎不能震慑华尔街的投机作风,“因为贪婪而缺乏恐惧”是资本的本性,仅仅几年后,就有比安然公司更加“青出于蓝”的创新案例出现,并且未来一定还会有。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作为一个管理术语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系统化管理平台。ERP是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大型企业集团掌握的一种全新的生产工具,近年来,它的适用范围开始扩展到中小企业当中。企业资源计划大体的建设方式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专门设计的软件把企业的各种信息整合起来,不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具备一体联动的功能。比如企业设在北京的自动售货机出售了一瓶饮料,位于上海的销售中心就自动通知位于天津的产品仓库准备增加一瓶货品供应;同时,广州的财务中心自动记录这个销售数据,数据也同步在美国总部的财务数据库中储存,并进入自动编写报表的流程;对应的,位于香港的人力资源中心的数据库中也增加了绩效考核的一个业绩数据,等等。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从而实现了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优化,让其主要业务流程能够实现自动化。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技术把“企业内部的计划经济”发挥到极致,把跨越广袤地区的整个企业整合打造成一部相当精巧并且有效率的机器!ERP系统有一个特点——因为外部性而不断强化。意思是说,假设只有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那么,能够发挥出来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假设工作流程中各环节或者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采用这种管理方法,那么,整个信息自动化流程所能发挥的效果就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人类财经体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其中的企业都可以视为财经体的一个子系统,那么,随着子系统ERP之后拉动相关产业链的信息化,也就呈现出逐渐趋近“全球ERP”的态势——这种“全球资源计划”也是云计算憧憬的未来,对全人类的资源进行企业化的配置和管理。在理论上,未来的司机开车上路,不需要忍受拥堵,也不需要自己驾驶,司机只要把目的地通报给ERP系统,系统就将自动分析即时路况,计算最科学的行车路线,自动控制油门和方向,自动实现与其他车辆相互避让。也就是说,“全球资源计划系统”能够充分发挥路面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把乘客像一件货物一样“准时生产”送到物流目标位置。另一方面,这一系统也可以运用到资源分配中。人类财经的历史坚定地演进,但也相当的曲折,如何将财经成就在更广泛的人类群体中分享,如何维持人类财经需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是财经史永恒的主题。《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财经历史上出现了一种“碳排放指标交易”,这是人类尝试用商业方法保护自然环境的一种努力。公约为各国核算碳排放指标,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较多配额。这意味着,假设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将碳排放指标转让给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那么,在碳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类将有更多的财经产出,这种格局是帕累托改进,可以增加人类和自然的总福利。受碳排放交易模式的启发,有经济学家构思出企业或个人的资源使用和交易模式,比如企业资源账户和个人生态痕迹计划。企业资源账户要求所有企业必须设立资源账户,以数据化方式核算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和利用效率,数据以“碳排放当量”或“标准煤”为计算单位。企业之间交易自然资源指标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对严重浪费不可再生资源、资源账户“资不抵债”的企业,一律立法强令其破产。同理,每个人类个体也可以获得对应的生态足迹指标。对经常商务飞行者征收碳排放税的环保效果是有限的,因为税负可能转嫁给消费者。而采用生态足迹指标交易模式可以激励“空中飞人”主动计划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拥有指标但闲置的“非商务人士”反而能获得一些环境损害的补偿。这一方面优化了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人类每一个个体平等的尊重。人类自私的情结相当有趣。一方面多数人类个体对后代充满关怀,聚敛财富的目的是为子孙积蓄遗产,另一方面,人类整体在耗用和破坏自然资源时,一心只想“活在当下”,不顾及代际公平。工业化以来,人类罪孽深重,我们用不到300年的时间消耗和破坏了地球30亿年演变形成的很多资源成果,灭绝了很多其他物种。大自然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地球资源的生成与消耗之间的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25%,这个“负增长”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人类趋近“审判日”的过程。假如我们为最近几十年强劲的经济增长挥霍消耗掉已知自然资源的20%以上,那么,子孙后代将何去何从?所以,人类必须负责,这与其说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不如说是我们的伦理义务,我们要努力恢复我们做人的尊严,而不是以“宇宙流氓”为荣。其中,善待自然的责任将主要由企业承担,因为企业是建设力和破坏力最大的财经主体,“可持续赚钱”才是企业应该担当的使命。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开始,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全新的绿色时尚,这实际上浓缩表现了现代人类自我意识和环境意识的觉醒,“低碳”象征着自然、象征着人本身、象征着未来。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财经哲学,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自身终极价值的关怀,这种理想的实现需要全人类智慧的进化,以及更加均衡和谐的多元化社会格局的出现,果能如此,则人类的财经历史将染上浓重的绿色,宇宙将为之欢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不断有欧洲移民定居北美。17世纪初,荷兰探险船来到纽约湾附近与印第安人贸易,之后,几十户荷兰移民来到这里开辟殖民地,在曼哈顿岛上设立了一个贸易货栈。曼哈顿岛附近是天然良港,商业价值和战略位置都很重要,于是,1626年荷兰总督用大约价值24盾(荷兰货币单位)的纽扣、别针、眼镜等小玩意从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曼哈顿岛,并在岛上建立城堡,这是财经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地产投资。荷兰人用荷兰首都的名字把这个重要的殖民据点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英国人对这个地方产生了窥测之心。为了防范敌人,荷兰人在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建设了超过910米的三角形栅栏墙。英国远征军同荷兰人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战争以荷兰人的失败而告终,而当初建设的防御墙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英国占领新阿姆斯特丹后,将其划归英国约克公爵管辖和领有,新阿姆斯特丹从此改名为“新约克”(New York),音译成汉语即是“纽约”。取胜的英国人准备大规模地建设这个城市,彻底拆除了荷兰人修建的栅栏墙,将之改建成一条街道,并命名为“墙街”(Wall Street),译成汉语是“华尔街”,英国人决定把这里作为纽约的市中心。历史的幽默在于,“新约克”城的“墙街”从初建时起,就伴随着欺诈和操纵。如果说24盾购买土地是印第安人因为无知而自愿出让的话,那么,华尔街上的第一次商业实践则是一起典型的商业投机案例。当从内部消息得知华尔街将成为纽约的中心区时,当时的纽约总督就事先购买了附近大片土地,然后分割成很多小块待价而沽。华尔街开始大规模建设开发时,地价果然飙升,总督收获不小,其他商人受到启发和激励,也分别赶在华尔街区域地价飙升之前购入大量地产。到18世纪,华尔街经过扩建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原来老的木栅栏被拆除,基石用于建造市政厅,第一所基督教教堂也建造起来,从而拉开了华尔街繁荣的序幕。华尔街临近港口,地理位置很重要,对于纽约商业金融活动具有特殊意义。在英国人统治时期,纽约迅速发展成为港口城市,逐渐展现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雏形。1789年美国建国之后,纽约成为新独立的美国的第一个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从19世纪开始成为世界性大城市。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后开始定期发行国债,于是,证券市场上增加了很多交易品种。独立战争期间曼哈顿街道上的树木很少,于是,华尔街68号门外的一棵梧桐树就格外引人注目,树荫下成了良好的集会场所。曼哈顿的证券经纪人选择梧桐树下作为交易地点,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他们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国债,再以略高的价格卖出。1792年,为防止同行间的恶意竞争,24个证券经纪人在树下召开会议,达成一项行业协定,规定签约者进行债券买卖时彼此间享有优惠,以统一、固定的比率提取佣金,以保障竞争秩序。这份协议被称为“梧桐树协议”,是华尔街作为美国金融中心正式的起步标志。1817年,券商们根据这份协议起草了一项更为完善的章程,成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元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万国工业博览会,这被视为“世博会”和展会经济的起源,是人类财经史上第一次全面的“生产力展览会”。博览会的展馆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总计使用了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参加过此次盛会的中国官员形容其“一片晶莹,精彩眩目,高华名贵,璀璨可观”。水晶宫是19世纪英国的建筑奇观,象征着大英帝国的光荣,从此之后,每一个工业大国在生产力快速上升期间,都会以类似的标志性建筑来彰显民族自信,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德国的格林登堡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鸟巢”体育场,等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力正在步入成熟期,国力强大,玻璃与钢铁架构的水晶宫本身就是博览会的一件展品。84000多平方米的高强度玻璃和数以千计的铁柱铁梁建成了这个晶莹剔透的建筑,体现了英国当时突出的综合制造能力,给参展的25国代表带来了不小的震撼。1851年5月1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主持了博览会的开幕式,此次展会共有近14000件展品,包括汽锤、水压机、铁路设备、望远镜以及形形色色的纺织品和各种金属制品等。博览会展出了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的产品,但英国参展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展示了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不仅纺织工业发达,而且煤、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造船工业等都具有当时一流水平。万国博览会的展示品充分展示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繁荣,参观博览会的人数不下600 万人。此次盛会之时,英国已基本完成产业革命,成为财经史上第一个由机器大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纺织、冶金、煤炭成为英国在产业革命中建立起来的三大支柱工业,机器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英国学者在论述英国19世纪50年代前后的国际分工和在世界市场上的特殊地位时,曾生动地描述: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牛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分布在美国南部,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遗憾的是,水晶宫这个人类财经史上传奇般的建筑物没能留存下来,二战期间的一场大火毁灭了这座美丽的宫殿。“水晶宫”这个名称后来被一个足球会沿用,成为一家英国足球俱乐部的名字,再之后,为了保存民族的共同记忆、缅怀英国史上壮阔的年代,英国人成立了水晶宫基金会。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中的“后起之秀”,它的现代化历程也是从丧权辱国开始的。公元1853年,美国一位海军准将率领舰队来到日本东京湾的横须贺,对日本下达最后通牒:要么开战,要么开国通商,史称“黑船事件”。当时的日本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长期闭关锁国造成国力羸弱,并无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可言,更勿论军事实力。当时的“列强新秀”美国急于寻找属于自己的利益地盘,其炮舰抵达日本之时,美国人志在必得——必须敲开日本的国门。1854年1月,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港口,进行通商,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之后,列强纷至沓来,英国、法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先后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使日本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国家竞争力的巨大反差给了日本社会极大的震撼,日本人深知无法与列强抗衡,于是,欧美的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发生改良的催化剂。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实行资本主义改良,这是日本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开始,明治新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总方针的指导下实行改革。财经史的辩证法在于,任何危机中都蕴涵生机,“机会伪装成困难来敲门”的财经案例举不胜举,核心奥秘都在人类自己如何选择和行为!日本蒙受的殖民屈辱在短期内损害了国民利益,激化了国内矛盾,于是,危机推动了日本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幕府倒台,经过资本主义改良运动之后,日本脱胎换骨,走上了强国之路。在此意义上,美国侵略者成为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客观上刺激和促进了日本的进步和繁荣,所以,迄今为止,日本人仍然每年举行仪式来纪念“黑船事件”这一侵略行为。日本的财经进步短促而有力,是财经史上相当独特的一种现象,从1868年开始的30年和从1950年开始的30年,日本都曾经经历了强劲的快速增长,从孱弱迅速崛起,可称是财经发展史上不常见的一个奇迹。日本资本主义改革运动借鉴了若干强国的发展经验,其中尤其推崇德国经验。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工商业快速进步,在短期内形成具备相当规模实力的企业集团。大规模企业对于提升国力是有益的,但因为实力太强,往往会凌驾于自然发育的企业之上,形成财阀,由此埋下了左右政治派别甚至引起战争的可能性。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依靠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了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日本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日本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文化改良的重视,包括科学思想、典章制度以及人们的观念、礼仪等诸多方面,“文明开化”风潮对传统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国民的思想观念逐渐有了现代化倾向,习惯于守时、讲卫生、守秩序、遵守现代社交礼仪等文化方式。文化变革重新塑造了日本的国民习惯,为日本培训了相当多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人的现代化是财经现代化的真实力量,是经济飞速进步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对于日本这样自然资源禀赋较差的国家,人的价值就更为重要了。实际上,日本的两次经济腾飞都充分体现了劳动力质量对社会财经的巨大价值,在拉动增长的能力方面,劳动要素绝不弱于资本、土地这些强势要素。二战之后,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专门研究了日本和德国的劳动要素价值,提出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886年,为了抵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仿冒风气,瑞士钟表行会决定以法令形式为质量优秀的产品颁发印记,这种“日内瓦优质印记”可称是财经史上最早的专业认证,是一种相当有公信力的市场评价,首批获得这种认证的是经典的奢侈品品牌卡地亚。同一年,一种味道古怪的药水开始在亚特兰大的药店里销售,创始人为产品起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Coca-Cola”(即“可口可乐”)。差不多同时,著名的消费品企业美国强生公司注册成立,法国的路易?威登则因为对市场前景看好,刚刚在伦敦创办了第一家海外分店,“LV”开始了品牌国际化的历程。1886年,一个消费品的时代来临了,一个品牌时代来临了。财经的演进是一个系统性的结果,19世纪80年代的繁荣不仅体现为汽车、电力、铁路、电报等工业品的大量出现,也体现为更多日用品的涌现。生产规模的扩大会引起对管理水平的更高要求,同理,生产力的提高、财经总量的增大也必然促进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使更多人类群体可以享受财经繁荣的效果。互为因果的是,必须是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的持续购买,才能缔造财经的持续繁荣。卡地亚是1847年创办的,到家族第三代时发展成国际品牌,在20世纪初经历了强劲的增长,成为英国、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皇室珠宝供应商。路易?威登的创业稍晚于卡地亚。他出身草根阶层,16岁开始离家打工,从事较为卑微的“行李收拾工”职业。当时火车刚刚发明,乘坐火车旅行是一件时尚并且高贵的活动,权贵阶层在观光中社交,需要随身携带礼服、首饰等大量行李。行李工路易?威登用心专注于工作,执著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不断分析顾客需求并为顾客提供最大便利,因此获得权贵阶层的青睐,甚至有机会成为拿破仑三世皇后的“御用行李绑工”。1854年,他在巴黎创办了皮具店。路易?威登的成功不是财经史上的偶然,而是创业者对消费需求的深入洞察和满足使然。一方面,这家企业有很好的实用性发明:箱子更轻,便利人们出行;把皮箱改进为圆顶后比平顶箱能容纳更多物品,也更容易关紧箱口;路易?威登还设计改进了皮箱的防盗功能,深受有钱阶层的认可。这种把握需求的创新理念,在这家企业中持久存续,汽车刚发明不久路易?威登就推出了车用皮箱。企业还独家研发设计了一种皮箱锁扣,可以用一把钥匙打开属于同一个客户的若干个路易?威登皮箱,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另一方面,路易?威登及其继承者洞察到人们在出行时除了需要皮箱的使用功能之外,还有审美的需求,有标志自己个性的需求,所以,企业设计的皮箱风格简略时尚,视觉效果强烈,成为高端客户标志自己社会地位和审美情趣的产品,产品附加值大为增加。19世纪80年代,品牌日用品爆炸式地出现在大众市场上,路易?威登的设计被人剽窃,市场上赝品大行其道。为了明确标示自家产品,在获得巴黎万国博览会金奖之后,路易?威登正式推出了具有品牌标示功能的帆布设计,这个被称为“字母帆布组合”的设计中首次使用了大写的“LV”作为产品标志,沿用至今。至于可口可乐,本来是美国一位药剂师发明的一种“糖浆”,当时人们相信碳酸饮料有助健康,于是,从1886年开始,可口可乐以每份5美分的价格在药店里出售。其品牌名称中的“coca”是古柯树叶子提炼的香料,“cola”则是可乐果实中取出的成分,两个大写的C既美观又醒目,这个品牌设计100多年来一直如故。可口可乐的中文译名相当成功,不但“可口”并且“可乐”,译名是“信达雅”的翻译典范。可口可乐最早进入中国时,曾叫“蝌蝌啃蜡”,晦涩拗口,可以想见销路不佳,于是公司登报悬赏中文译名,一位中国留学生以“可口可乐”4个字拔得头筹。1894年,可口可乐首次以瓶装发售,并在二战中随美军转战全球,逐渐成为全球认知率最高的商业品牌之一,是美国产品和美国文化的象征。唯一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要求食品生产者必须公布食品的含量内容,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喝下去的究竟是什么,但可口可乐的配方却是企业绝密,从不公开,然而,不公开成分却又能行销全球,畅通无阻,目前还是财经史上的一个谜题。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但普及性高、技术进步快,并且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电视技术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一直是IC① 行业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之后,数字化成为电视技术发展的主流,并与互联网和手机相互延伸渗透,“三网合一”,通过技术和资源共享扩张彼此的价值。但电视对于财经、对于整个社会最深刻的影响,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内容。作为信息时代最强势的传媒,电视的诞生象征着“话语权时代”的到来,它与其说是一个财经产品,不如说是一个“宗教产品”,在为人类传递无数新鲜生动信息的同时,也无时无刻地渲染着蛊惑和教化,也就是说,电视,与其说是一种商品,不如说是一种社会力量!与近代绝大多数财经发明一样,电视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一群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努力的结果。最迟在1900年,很多人就已经在探索以电子信号方式传播图像的技术方案,到了20世纪20年代,电视机已初步成型,之后在美国纽约进行了电视广播试验。美国广播公司(ABC)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最早的电视播送。到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时,第一次通过卫星向全球直播比赛盛况,尤其是开闭幕式令世人大开眼界,从此电视进入高速发展期,电视随着机器数量和内容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人类社会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电视的社会影响力很早就为商人所认识,20世纪30年代电视广播刚诞生时,就有企业利用当时还不成熟的有线电视播放了历史上最早的商业电视广告,广告内容相当时尚,是一种获得了专利的电烫发模具的广告,可以帮助消费者获得“柔软、美丽、自然的头发波纹”。电视插播广告出现在1941年,当时美国一家钟表公司以9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棒球赛播出前10秒钟的广告时段,从传媒学角度评价,钟表广告购买这个广告时段的商业决策倒是相当科学合理。财经是电视内容最重要的主题,财经频道一直是电视台的“拳头产品”。当代电视内容发展趋势呈现出及时性和娱乐性的特征,现场直播可以将即时信息快捷地传播给广泛的受众,娱乐化为公众提供了更容易吸收的快感。1980年,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的出现给电视内容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周7日、每日24小时的滚动新闻将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及时地、源源不断地呈现给观众。这是信息时代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在此之前,社会上传播的信息量不足,人类得不到充分、及时的信息;从此以后,社会上充斥的信息量又过大,无论是新闻信息还是财经信息,人类开始产生“信息疲劳”,并担心信息被操纵,担心人类发明的信息传播工具反而演变成人类自我奴役的工具。从来没有一种财经产品像电视一样具备左右社会观念的作用。电视技术和内容的飞速发展让人应接不暇也更加迷惑,这种当代社会最强势的传媒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没有几段电视广告是真实的,甚至真实的电视新闻都很少,因为即使是现场报道,摄像机只拍某一人而不拍另一人,事情就足以被扭曲,这种情形在CNN等媒体的报道中屡见不鲜。真相并不存在,所有电视画面,无论是飘飘如诗的秀发还是动感十足的汽车,都或多或少被传媒机构进行了艺术加工,以敦促受众的信任和购买。电视的“传道魔力”使之成为相当多企业营销传播的首选工具,电视广告占据全球广告市场的最大份额,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电视广告是最短的时间里将品牌传达至尽可能多受众的最好途径。”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视广告以81%占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广告市场的规模到2009年已达2000亿,电视广告的财经价值相当突出。电视广告的缺点是受众特征的低端化,通常受众的受教育程度越低、购买力越低、社会阶层越基层化,观看电视广告的时间就更长,更容易受到电视信息的说服。目前电视采取增加受众人数的方式克服这一缺点,但未来应当寻求更有效的解决途径。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手机、液晶展示屏、户外灯光屏等新媒介的出现,电视广告受到一定的冲击,这意味着电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电视必须从骄傲中警醒,耐心研究客户需求和传播规律,与其他媒介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可以说,未来50年将是考察电视生存能力的50年。汽车的发明依赖于内燃机的发明。自近代以后,所有重大的财经创新都不再是个别人单独的成功,而是一种系统的进步,无论是科技发明,还是管理创新,抑或是营销方法的改进,财经的每个环节之间都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也相互制约。1876年,德国人奥托(Nikolaus Hans Otto)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将空气和汽油混合物充入汽缸,然后点火做功。这种发动机可以连续做功,效率相当高并且稳定,机器工作过程分为进气、压缩、做功、排气4个行程,为了纪念奥托的发明,这种循环被称为“奥托循环”。奥托家族对汽车发展史贡献卓著,若干年后,奥托的儿子吉斯坦?奥托(Gustan Otto)创办了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即宝马公司的前身。既然蒸汽机可以带动火车运行,那么,把奥托四冲程发动机放在马车上,就可以代替马匹,出现一种机械动力的个人驾驶机动车,沿着这个思路,很多欧洲人都在研制汽车。德国企业家兼工程师卡尔?本茨先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1886年取得了第一辆机动车的专利权,从此,人类迎来了汽车时代。本茨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是一辆三轮车,采用一台单缸汽油发动机作为动力,具备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包括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把手,等等。与本茨几乎同时取得重大进展的是另一位德国人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86年,戴姆勒在好朋友威尔赫姆?迈巴赫(Wihelm Maybach)的帮助下,制成世界上第一辆标准的四轮机动车。这辆用四轮马车改制的汽车装载有一台马力的发动机,在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进行了实际路演之后,被当时的人形容为速度“令人窒息”。由于本茨和戴姆勒两个人的成就,1886年被称为“汽车元年”,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工业的鼻祖,为了纪念两个人的辉煌成就,在汽车诞生百年的时候,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还特意制作过纪念品。汽车是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汽车刚发明时,不但是奢侈品,并且是复杂的工业设备,开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艺,复杂程度超过当代驾驶民航班机。驾驶汽车的操作之复杂,仅点火就需要十几个动作并且动作之间必须协调利落,因此,必须经过很好的训练才能发动车辆。并且,司机必须是手艺很好的修理工,因为汽车作为一个系统性工业产品实在太复杂,某一个部位的微小问题都会影响整车的工作,当时的汽车并不成熟,效果自然不稳定。汽车的配置也很简陋,甚至没有遮阳伞,司机在风吹雨淋、马达的嘈杂噪声和震动中驾驶,还要忍受马车夫的嘲笑。一项财经创新的出现通常伴随着不成熟,在当时就能够深刻洞察汽车未来价值的人,才有机会在一个行业刚刚萌生之际先发进入,取得成功。与本茨和戴姆勒大约同时代的两位英国人,罗尔斯和罗伊斯也致力于研究质量可靠的汽车产品,在合伙创办汽车企业时,用两个人的名字作为汽车商标,这就是当代人熟知的“劳斯莱斯”。这种对创新的理解和追求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不断涌现的对自然资源新的利用方式是财经历史进步的驱动力。汽车的价值被很快证明了,从1886年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汽车就从一种实验性的发明演进成财经领域内关联产业最广、工业技术波及范围最广和效果最大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综合性对钢铁、橡胶、电子、玻璃、炼油、塑料等很多领域都起到拉动增长的效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汽车不仅是企业的生产工具和消费者的代步工具,战略转移机动的能力使汽车成为不可或缺的国防设备。汽车的这些财经价值,100多年来不曾动摇。去任何一家迪士尼乐园游玩,口渴时到乐园的麦当劳餐厅畅饮可口可乐,麦当劳免费赠送的迪士尼电影人物玩偶对孩子们也很有吸引力,这是“麦乐迪三剑客”为顾客提供的全套服务。以麦当劳为核心的“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联盟营销模式在相当长时间里使三者相互支持、品牌信用相互促进,对市场形成了垄断性的优势。现代财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航空母舰”般的强大财经主体不断涌现。最重要的“财经航母”是大规模跨国集团公司。二战后,世界范围内迅猛崛起了超过3万家跨国公司,其下属企业更达15万家之多,从而使跨国公司成为当代国际垄断的主要形式,控制和掌握了 50%的国际贸易额、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额,以及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利,应当说,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操纵力量。其次是政府直接参与经济运营的国家资本和主权基金。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了以集权效率促进增长,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成为最大的资本家,“国进民退”的态势广泛流行,国有企业的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0%并不稀奇,国企投资更是占到社会总投资将近一半,在财经发展“投资、贸易、消费的三驾马车”中,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都占有很大比重。除国家资本和跨国公司之外,还有一种“临时编队”的企业合作体,也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这就是类似“麦乐迪”联盟合作的营销模式,以及类似于“IBM、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产品联盟模式,等等。这种“利益共同体”的最大优点是简捷有效,联盟营销不涉及股权并购,操作效率高,也无企业文化的“溶血之忧”,各自在各自擅长的营销领域内既分工又合作,取得在资源总量不变前提下的效率提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创新尝试。现代经济中总额超过200亿的企业并购层出不穷,规模效益成为企业做强的常规方式,惠普与康柏、克莱斯勒与戴姆勒–奔驰、波音与麦道,它们的合并都是惊人的商业事件。但问题是,即便是同行企业之间的并购,依然需要付出昂贵的成本,不仅是并购成本,更重要的是并购之后相互适应、发挥原有资源效用的交易成本。那么,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如果有资源匹配、相互支持的机会,与其并购到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不如采用营销联盟的方式更简捷有效,副作用也最小,这就是三巨头联合的初衷。这种联盟实际上是一种松散的“联营”,协同行动,但各自责权利截然分开,任何一方也无需向对方做出承诺,所以,签约成本和解约成本都相当低廉。这意味着,合作能够带来的利益增量是唯一需要考量的问题。“露水夫妻”把一切都简单化了,反而提高了效率,有时候仅仅是资源或渠道共享,就能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百事和联合利华、柯达与英特尔、“海尔碧浪洗衣机”,财经领域遍布着至少数万家类似的合作联盟体。这些“财经航母”的出现,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对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使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意味着必须走专业化道路,放弃不熟悉的领域,于是,在不同分工领域的企业,就产生了更多更强烈的协作需求。曾经有人询问麦当劳某高管,在麦当劳的收入中,究竟有多大比例来自于与其他企业的结盟,得到的回答竟然是“100%”!“诺基亚”(Nokia)一词源于古芬兰语,指一种栖息在河岸的小黑貂。诺基亚企业创立于1865年,当时芬兰造纸业发达,诺基亚从事木材造纸生产整整100多年,企业发展相当成功,拥有国际性的销售网络,早在20世纪30年代,诺基亚纸张就曾经出口到中国。1967年诺基亚纸业与一家橡胶厂和一家电缆厂合并,成立了现在的诺基亚公司,开始酝酿企业转型,从木材造纸行业转向通讯领域。后来的事实证明诺基亚成功了,尤其在手机领域,转型后取得了傲视全球的财经成就。手机雏形出现于二战期间,核心特征是对讲双方可以同步通话,但最轻便的“手机”也要安装在大卡车上才能移动,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的技术人员取得重大突破,手机已经小到只有两块砖头那么大,工程师拿着实验手机到纽约街头打电话,这一情景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侧目。此后手机注册专利,1983年摩托罗拉公司第一个蜂窝无线电话系统投入商业运营,从此,人类的通讯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手机迅速从奢侈品演变成日用品,成为现代财经产品中使用最普通、影响最深刻的产品之一。手机的早期研发过程刚好与诺基亚公司的转型同步,这家最早从事木材加工后来涉足橡胶、电缆的企业在进入通讯行业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杰出成就,堪称财经史上企业转型的经典案例。财经的历史上成功转型的企业很多,比如丰田最早是制作纺车类轻工设备,因为对机械零件经验丰富,能够高质量完成复杂部件的加工组合,于是转型制造汽车;再比如制作胶底袜子的普利司通,因为熟悉橡胶加工和应用的过程而转型从事轮胎生产;等等。但财经史上最成功的企业转型应该还是诺基亚,从一家专业从事木材生产加工的企业转型为与之前业务毫无关联的通讯产品供应商,并成为人类移动通讯的主要供应商。诺基亚转型成功首先得益于电缆厂的并入,电缆厂的电子部很早就从事无线电传输的研发工作,这是企业电信技术发展的基础。诺基亚在1969年做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进入数字通讯技术领域,此时模拟手机技术尚未成熟,诺基亚前瞻性的战略判断使企业提前站到了一个制高点上。整个20世纪70年代,诺基亚致力于向完全数字化的电信网络提供设备,包括移动终端和基站控制器等,当时的通讯设施主要供企业使用,客户包括天然气、石油、铁路公司等行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设备不断小型化,较为轻便的移动电话开发出来,到20世纪80年代,诺基亚已成为全球数字通讯技术的领先者。1981年,也就是IBM推出个人电脑的这一年,北欧移动电话服务网络正式开通。从此,手机市场开始迅猛发展,诺基亚公司从1982年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移动电话产品。1991年,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投入商用,这种制式在中国被称为“全球通”。这是诺基亚企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因为从一开始诺基亚就是全球通技术的主要开发商,技术测试以及首次全球通对话使用的都是诺基亚电话。GSM的发展非常成功,全球通技术标准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把诺基亚作为全球数字电话的技术标准,这为诺基亚在全球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的企业发展情况无须赘述,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诺基亚公司手机发货量达到亿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财经数据。诺基亚的企业竞争力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处于“恶劣”的竞争环境。与其他多数国家不同,芬兰不对任何电讯企业予以保护,甚至刻意鼓励电信业竞争,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全世界多数国家的电信企业都倚仗国家采购而成为业务支柱,但芬兰没有这个传统,所有电信企业都必须竞争,必须以市场上消费者的评价为准来证明企业的存在价值。这意味着,在开放竞争的国内市场中成长起来的诺基亚比较容易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恶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反而具备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1971年之前,“@”是电脑键盘上利用率最低的按键之一,随着1971年人类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这个按键越来越频繁地被人们使用起来。1971年的一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博士在测试软件时通过当时刚刚联系起来的电脑网络对外发出了一条简短的信息,为了标明信息的来源,他创立了现在通用的电子邮件格式,选择键盘上最少使用的“@”符号来指明自己所在的计算机位置,从此,一个属于全人类的互联网时代开始了。《福布斯》杂志曾经这样评价这位工程师的这一举动:“对他个人来讲,‘@’只是一个小发明,但对整个世界来讲,则无疑是伟大的。”对此,当时的技术界称他“在无意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交流工具”。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1987出现的,是由一位德国专家和中国专家从北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向德国一所大学发出的,这封电子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翻译成中文即是:“跨越长城,走向世界。”电子邮件引发了第三次管理革命。这种生产工具的发明使人类财经被深刻紧密地联系起来,其信息传递效果的便捷性和共享性帮助越来越多的企业彻底“进化”了管理方式。所有的管理信息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即时流通,对大型跨国集团来说,这种管理工具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导致了管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增加,促进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控制力,世界越来越“平”。伴随着ERP等技术的开发和普及,资本和互联网合力对全球财经的控制还将持续深入和广泛地发展下去。“@”成为一种时代标志,代表着现代人类和现代财经开始使用超链接通讯的数字化生存方式。迄今为止,电子邮件仍是人类使用互联网最主要的用途之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通过它,全世界电脑都能联系起来进行通讯或信息分享,互联网把计算机从信息处理设备升级到信息传播设备,通过每一台入网电脑的外部性效用,形成覆盖全球的沛然影响力,并不断强化之。互联网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其雏形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建设的一个系统,系统的本来目的是联系各大学的信息用于交换科学研究资料。1991年开始互联网进入公用领域,之后,具有多媒体功能和搜取传递信息的功能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成为互联网信息共享的通用标准,它将位于互联网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为用户带来了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工具,从1985年第一个“.com”域名注册以来,全球“.com”域名已达9670万个,其中中国注册的有336万个。2002年以来,借助于各国政府的强力推动,互联网商业价值呈“井喷式”增长,人类财经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整个世界被“数字化”了。互联网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空间,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随着手机、互联网、电子邮件等和其功能的不断融合和相互支持,这些生产工具帮助人类在更大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与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有关的财经产业,其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需要谨慎观察的,不是这些产业的进步能力和进步程度,反而是这些产业的进步究竟是有利于解放人类,还是会“奴役”人类自身。1971年,微型计算机诞生,电脑开始成为个人消费品,当时的计算机内存很小,不能运行高级语言,而简单实用的BASIC语言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较低,因此成为编写微机运行指令序列的首选。同年,16岁的比尔?盖茨和18岁的保罗?艾伦开始为一家计算机公司的小型电脑开发BASIC程序。两人开发的软件获得了技术上的成功,但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出现了盗版,这令盖茨非常气愤,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与计算机公司的合同置他们于不利地位,软件权利掌控在计算机公司手里。关键时刻,盖茨的父亲——一位资深律师,给了盖茨重要的法律支持和商业指点。此后,微软初步形成了促成企业成功的两大战略原则:其一是技术上“以我为准”,微软要力争成为软件行业的行业标准;其二是法律上“只租不售”,永远只出租自己的权利而不出售,这意味着,微软开发的软件只有对外“出售授权许可”一种商业模式,没有卖断式的销售,微软永远把握主动权。实际上,微软初创时期形成的这两个战略原则也是整个美国软件产业恪守的“经营定律”,迄今依然。非常重要的是,当时的美国政府也高瞻远瞩地洞察到“软件产权”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终于说服国际社会给计算机软件以著作权的法律保护,而不是专利权。这意味着,计算机程序在被创作出来的那一刻,就根据著作权法律特征获得产权保护,而无需像专利权一样要到每一个国家专利局一次一次去申请。这两种法律权利之间的区别对软件产业领先的美国经济来说至关重要。1975年,微软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后,软件开发能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吸收创新将“技术产品商业化”的能力日益卓越,软件生产把握了当时微机硬件技术进步的脉搏。1981年,微软赢得企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合作,当时IBM推出IBMPC,需要为产品寻找合适的、基于英特尔x86系列处理器的操作系统,微软成为IBM的软件供应商,为其开发个人电脑操作系统PCDOS。非常难得的是,微软与蓝色巨人的合作条件也保持了微软“只租不售”的战略原则,PCDOS随IBM微机一同发售,但微软仍有权以MS–DOS品牌自行出售DOS软件。20世纪80年代,微软凭借DOS软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微软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开创性尝试,推出一个基于DOS系统的图形化版本,这就是最早的Windows。Windows操作系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财经发明之一,它把一连串英文字母组成的复杂电脑指令转变成在屏幕上轻点一下鼠标的动作,这意味着,一个既没有英文基础也没有计算机知识的普通人,可以通过操作鼠标,实现相当多的电脑操作。这种操作系统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有可能成为电脑用户的人群从具有必要知识的较少数人扩大到几乎所有3岁以上的人类群体,这为个人电脑市场开拓出几乎是无限的发展空间。Windows 的中文名称是“微软视窗”,它不一定是技术上最先进的操作系统,但它却是全人类当中最普及的操作系统,为多数人类群体打开了通往神奇电脑世界的窗子,简易便捷的人机交流界面使多数操作任务只需要少量电脑知识就可胜任。到1991年,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产品已广泛应用在世界93%的个人电脑上,于是,根据经济学路径依赖原理,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基于微软操作平台开发,使微软的垄断优势不断获得强化,消费者也因为改变成本的昂贵,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窗口”。Windows的财经价值在于,它为全人类节约了多得无法计量的交易成本。假设每个普通人需要花费100美元学习专业化电脑指令的操作,而被占用的学习时间又价值100美元的话,那么,使用Windows系统,每个人就能节约200美元,将这个数字乘以全人类中使用这种系统的人口总数,可知微软对于人类财经做出的积极贡献,而这还仅是一种简单的直观描述而已。微软于1986年在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一上市股票就迅速蹿升,使微软公司的市值达到5亿200万美元,不但盖茨本人身价上升至2亿3400万美元,公司其他同事中也出现了3位亿万富豪和12000名百万富豪。微软从Windows 95开始全面涉足互联网,其搭载的IE浏览器目前几乎占据了全部个人电脑市场。1998年,微软收购了Hotmail公司,之后开始尝试将MSN Hotmail打造为一个综合登入服务系统平台。微软希望全人类不仅使用个人电脑时“以微软为准”,在登录网络时仍然以它为准,实际上,微软希望满足未来人们的任何信息需要,涵盖工作、生活、购物、社交、娱乐等诸多领域,为此,微软推出的企业愿景是:“你的潜能,我的激情!”车库是个好地方车库是个好地方,不但可以用来停车,还可以当做工作室,全球相当多知名企业都是在车库中完成创业初期的原始积累的,而且其中多数还都是在美国,比如惠普、苹果、谷歌,世人在钦佩创业者坚韧不拔的意志的同时,也为这些“财经之花”能够获得“创业沃土”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深深感动和欣慰。1938年,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以月租45美元租赁了美国加州的一间简陋车库,并于次年创办了惠普公司,当时他们只有500多美元流动资金。惠普的第一款产品是用于测试音响设备的振荡器,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惠普因此不断壮大,还为整个硅谷地区之后的创业热潮提供了示范。惠普之后,史蒂夫?乔布斯在车库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杰夫?贝索斯与伙伴一起在车库里创办了亚马逊书店,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车库里创办了谷歌公司,等等。惠普车库创业成为现代财经中第一个著名的“车库传奇”。2000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惠普公司斥资收购了这间车库,对房屋进行修缮,把车库和当时搭建的工作棚都恢复成20世纪40年代的面貌:一个老式白炽灯吊在屋顶,两位创始人用了20年的钻床放在一侧,车库旁边堆满了当时曾用到的各种机器和木制工具,一切看起来就像一个“车库纪念馆”。财经的强大可以靠“航母”,财经的繁荣一定是在民间。现代财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规模的财经主体不断涌现,其中既有国家资本和主权基金,也有全球性跨国集团和企业联盟。于是,在“巨无霸”林立的经济生活中,如何为微小财经主体保留合适的生存空间、社会经济环境是否允许或支持微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等,就成为考察经济体是否能保持足够活力的核心指标。假设简陋车库不能作为营业场所,假设要登记注册一家企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