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有轨,人有轨,用有轨,人事有轨,必有轨,乡有轨,县有轨,国有轨。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 什么是轨?统计。上面一段话就是说凡事需要统计,不懂得统计理财,那就根本无法治理国家。统计学,在管仲这里非常重要。据黄仁宇说,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王朝,没有现代化的原因,就是因为统计学没有建立起来,"无法用数目字管理",那是因为后世没有贯彻管子的思想,否则不会是这样。 管仲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统计的机构,他们的统计非常全面,人口、土地、产出、总值、男女劳力等等,都要进行统计,之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各方面的决策,同时也根据统计结果来进行下一个年度的预测。这也是现代会计学预算和决算的来源。 统计和预测的结果全部保密,以防止商人从中谋得利益。那么,谁可以从中谋取利益呢?政府。通过统计,政府掌握各种借贷的时机,从而赚取利润。也同样通过统计,国家也设立各种便民措施,譬如到了春天老百姓需要什么,到了秋天老百姓需要什么,所有这些,政府都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老百姓被政府赚走了钱,无话可说;而政府给他们提供的便利,他们又会非常感激。 最早把统计学原理应用在政府管理中的,一定是管仲了。 中国国家统计局是不是该供奉一座管仲的雕像?我看行。 --第十二,规划和计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管仲是一个规划的高手,因此总能在困难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春天只有二十五天可以耕种,因此,这二十五天一定要还给老百姓。否则,就会出问题。"管仲看问题历来是这么一针见血,他的原则是国家不能耽误农时。 可是,又有别的问题。 农民丰衣足食了,他们就会看轻爵位,就不愿意为国出力。怎么办? 管仲的办法是,耕种的时候政府贷款给他们,秋收的时候用粮食抵贷款。等粮食涨价的时候,让老百姓缴纳兵器,给他们相应价值的粮食。这样,兵器有了,而由于粮食的差价,国家又赚了,老百姓又亏了,而他们无话可说。这样,丰衣足食又有点仅够花销的意思了,大家对爵位又有了兴趣。第103节:"资本主义"齐国(3) 按照粮食的收成,国家每年应该有十分之三用于储蓄,三年下来就储备了一年的粮食。当遇上天灾没有收成的年份,国家就修建宫室楼台,政府办公大楼,雇用老百姓,给他们就业的机会。所以,修建宫室不是为了要好看,而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利用这样的形式来把国家的钱分给大家。二战之后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就这么干过。 那种不分春夏秋冬都在大兴土木的君主,有钱就盖豪华大楼的政府部门,他们根本就不懂得规划的意义。 在那个年代管仲就懂得了这些,不可思议,因为直到今天,真正懂得这些道理的人都很少。 --第十三,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 别以为只有社会主义有福利制度,也别以为只有资本主义有福利制度。 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健全。 管仲的福利制度共分为九种,第一叫做老老,第二叫做慈幼,第三叫做恤孤,第四叫做养疾,第五叫做合独,第六叫做问病,第七叫做通穷,第八叫做振困,第九叫做接绝。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老"官,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儿子免除兵役,官府三个月送一次肉;八十岁以上,两个儿子免兵役,每月有肉送;九十岁以上,天天有酒肉送。所有老人去世,国家负责丧葬费用。这叫老老,用句时髦的话--晕,我们现在七十岁以上也就享受坐公共汽车不买票而已。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幼"官,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三个小孩的就可以免除征收的布帛,五个小孩的政府配备保姆,发给两人份额的粮食,直到孩子长大。再晕,这叫慈幼。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孤"官,凡是孤儿,有亲戚邻里收养的,收养几个就免几个兵役,"掌孤"官定期了解孤儿收养情况,必要时进行救助,这叫恤孤。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养疾"官,对于那些因为各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住进国家设立的"疾馆"生活,由国家负责养活,直到去世。这叫养疾,就是福利院制度。 每个城市都设有"掌媒"官,负责撮合鳏夫和寡妇,给他们田宅,三年之后还为其中的男人提供公职。这叫合独,多么人性化的管理啊,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有这项制度吗? 所谓问病,就是凡士民有病的,由官府来加以慰问:九十岁以上的,每天一问;八十岁以上的,两天一问;七十岁以上的,三天一问;一般病人,五天一问。重病的,向上报告,国君亲自慰问。所谓通穷,就是若有贫穷夫妇没有住处的,贫穷宾客没有粮食的,其所在乡里要及时上报。所谓振困,就是凶年的时候,官府发放仓粮来救济百姓。所谓接绝,就是对烈士亲属给以抚恤。 齐国真是个福利社会啊,怪不得大家纷纷移民齐国。 --第十四,监察巡视制度 什么都做了,效果怎样?这需要监察巡视。管仲规定了八观,就是从八个方面去监察巡视这个国家的情况。 巡视一个国家的田野,观察它的耕耘状况,计算它的农业生产,这个国家的饥饱状况就知道了;巡视一个国家的山林湖泽,看看它的桑麻种植,计算它的六畜,国之贫富,就能区分出来;观察一个国家的宫室、车马、衣服,奢俭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考察灾年的饥馑情况,计算服役的人数,看看楼台亭阁的建设,计算财政开支的费用,虚实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考察国家的风俗,了解人民怎么接受教化,治乱之国,就能区分出来;来到朝廷,观察君主的左右,了解百官的情况,看朝廷重视什么和轻视什么,国家的强弱就能区分出来;根据君主的立法出令和从政治民的情况,兴灭之国,就能区分出来;估量敌国和盟国,了解君主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农业和财力,存亡之国就能够确定。 --第十五,干部选拔制度 在人才培养和干部选拔方面,管仲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设立了"庭燎待士",并配套以"赋禄以粟"制度,还提出了"官事无摄"的主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推行了"三选法"的官吏选任制度。 三选制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乡选,即各乡乡长,各属大夫将本乡、本属内符合任官条件的人才选出,上报国君。二是官选,即把各乡属选出的贤才俊士分配到有关的衙门实习做事,实习期满后,由衙门长官选择其中的优秀者,并写出鉴定书上报国君。三是君选,即国君亲自选拔。 官选出来的人,有衙门长官的鉴定书,又到原籍查验了历史根基,都确信无疑了,国君便将此人召入宫中进行面试策问。一般是当场提出一些治国理政的疑难问题,让其说出解决办法,若国君满意其回答,便可任命为高一级的官吏,有的还可以做上卿的助手。这就是君选。三选制的特点是将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政绩与策问相结合,再经过由上而下的往复考察过程,把那些既有治国牧民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文人和武士们选拔出来,任以为官,这样就使太公的尊贤尚功路线有了制度保障。第104节:"资本主义"齐国(4) --第十六,年终总结和考核制度 年终总结很重要,考核制度很重要,否则谁还干活? 每年的腊月最后五天是年终总结,齐桓公亲自临朝听政,议定罚、罪、刑、杀。 年终总结之后,就是全年考核。每年正月初开始,就是齐国的考核期。考核也是五天时间,也由齐桓公亲自进行。 年前年后这十天,是齐桓公全年最忙的时候,平时基本不用干活,因为管仲内阁把什么都搞定了。 考核的内容就不用多说了,管仲早就拟定好了。考核的对象是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考核之后,做得好的有赏,最后一名会受到批评警告。在今天,就是末位淘汰。 考核结束之后,开始法律学习班。新的法令在正月初一向百官颁布,但是在初六开始召集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进行学习,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为什么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要专门有一个学习班?因为他们还要负责把法令传达到各地。学习班结束之后,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回到各自的管辖范围,必须第一时间把新法令公布出去,然后才能回家,否则这叫做"留令",属于死罪。 在齐国当官,不容易啊。 --第十七,君主的管理 老百姓和百官都要管理,那么,国君可以胡作非为吗?管仲说:NO。国君也要管理,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对于君主的管理,管仲有大量论述,《管子》中的"戒"、"君臣上"、"君臣下"、"禁藏"、"明法解"都是在说国君的管理,其核心大意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要以身作则,要求臣民的,自己要先做好;第二,法令一旦颁布,就不能轻易改动;第三,赏罚都要根据法令来进行,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进行。 除了原则上的限定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譬如国君只能在春秋两季出游,春天出去调查农事上有什么困难,这叫做"游",秋天出去是要考察人民生活上有什么不足,这叫做"夕"。除此之外,出去吃喝老百姓,劳民伤财的叫做"亡",在外面游乐得不想回来的叫做"荒",这两种严格禁止。 国君的义务是选拔贤良,知人善任,严格禁止事必躬亲,同样严格禁止干涉官员职责内的事务。 正因为管仲对齐桓公有了原则的和具体的约束,齐桓公基本上不扰民,也不干预官员的事务,真是想犯错误都没机会。 有没有一点君主立宪的味道? --第十八,信访制度 那时候就有信访制度了?别以为这是社会主义特色,老老祖宗黄帝那时候就有明台作为信访办来处理群众投诉了。 管仲设立了"啧室",啧是什么意思?就是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的意思,"啧室"就是信访办。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这是管仲设立"啧室"的目的。 信访办的门口写着四句话:法简而易行,刑审而不犯,事约而易从,求寡而易足。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法律是不是简明易行,刑罚是不是审慎公正,政事是不是简单而不扰民,税收是不是少而且方便缴交。什么意思?就是说在以上这些方面有投诉的,无任欢迎。 直接批评国君的过失的,被称为正直之士,他们的意见都会被受理。 这不就是言论自由吗? 负责信访办的是东郭牙,因为他很正直,而且敢于和齐桓公争论。 --第十九,军事制度 在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做内政而寄军令",将军事编制隐于行政编制之中。规定国都中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戎,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分别担任三军的主帅。这样就把居民行政、生产组织与军备、战斗组织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让士兵们在训练中团结协作,让他们"守则同固,战则同强",从而培养了团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装备问题,管仲对军备和军赋制度进行了改革。他规定:鄙野中,六里见方的区域命名为暴,要出兵车一乘(一乘配四匹马,二十八个甲士,二十个盾牌手,三十个民夫),并且还要承担黄金一镒的军费(没有黄金的,可用丝绢和布代替)。 管仲还规定了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的办法。犯重罪的人,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的人,可以用皮盾与车戟赎罪。犯小罪的人,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就大大补充了军队的装备,解决了军备不足的问题。 --第二十,教育和尊师 尊师重教决不是从孔子开始的,因为管仲早就作了这方面的规定。 《管子·弟子职》通篇就在讲弟子应当怎样尊重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第105节:"资本主义"齐国(5) 早上,弟子给老师打洗脸漱口的水。打扫干净教室,老师进来讲课。讲完课,老师第一个走,弟子们起立。 吃饭的时候,弟子们摆好饭菜,老师先吃,老师吃完,弟子们才能吃。 扫地应该从西南的角落开始扫,都扫到门口收拾垃圾。 到了晚上,弟子们替老师铺床,第一次要问老师头朝哪边。老师休息后,弟子们还要互相交流学业。 --第二十一,自我批评 如此伟大,即便如此伟大,正因为如此伟大,管仲很重视自我批评。 "怕的是自身不善,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个人可以有错误的行为,但是人民不会有错误的评价。总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善于责备自己的,人民就不会责备他。只有不肯责备自己的,认为自己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人民才会去责备他。所以,承认自己的错误,那是'强'的表现;修养自身的节操,那是'智'的表现;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是'仁'的表现。所以,英明的国家领导把过失归于自己,把功劳归于人民。" 有这样的精神,管仲怎么会治理不好齐国呢? 篇幅所限,只能简单介绍管仲的治国方略了。 我要移民去齐国!!!! 看完这段,是不是你会有这样的冲动? 春秋那年头,齐国的绿卡比现在美国的绿卡值钱多了。第106节:好心害死人(1) 好心害死人 在管仲之前和同期,诸侯各国不是没有出色的总理,譬如郑国的祭足、楚国的子文等。但是,管仲与他们不同的是,管仲的目标更远大,方法更系统,步骤更清晰。对于此前的各国诸侯来说,他们的目标顶多是治理好国家,强暴一点的再从邻国抢点财物,仅此而已。即便是楚国这样的国家,他们的目标也就是抢点地盘、抢点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有所谓外交的概念,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天下的领袖,从来没有过。 管仲不一样,他治理国家的目标就是要称霸,因此,他在三个方面同时发展。第一,国内经济;第二,军事实力;第三,外交。 那么,管仲的外交策略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拉拢一批,打击一批。此外,还要设法亲近周王室,在法理上使自己凌驾于诸侯之上。 高明吗?两千多年后的美国就是用的这一套方法,除了胡萝卜加大棒,还经常以联合国的名义打击别国。 于是,一面发展经济,一面扩充军力,还有一面呢?管仲认为,软的一手和硬的一手都要开始了。 --泡该泡的妞 秋收之后,大家都比较闲,管仲决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齐军出动两百乘战车,王子成父领军,打谁?齐国和鲁国之间有一个小国,名叫谭国。当年齐桓公逃亡的时候曾经去过谭国,结果受到很不友好的待遇。到齐桓公登基之后,谭国也不来祝贺。 谭国根本没有抵抗能力,三下五除二被解除了武装,国君逃往莒国。谭国从此不复存在,谭国人民加入了齐国的大家庭。 灭了谭国,算是显示了一把军威,顺便演练了一下军队。 《史记》中说:管子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管仲内阁把什么事情都办得妥妥帖帖,齐桓公就没什么事情干了。没什么事情干,干什么?于是,齐桓公把时间都用在老三样上了。哪三样?喝酒、泡妞和打猎。 看着齐桓公同志的腐朽生活,管仲很满意,但是内阁里有人认为作为一个国君,齐桓公还是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总理,你劝劝主公,别整天就知道泡妞。"有人提出。 "泡妞怎么了?泡妞不一定就是坏事啊,关键看你泡什么妞。"这就是管仲的哲学,他坚持认为齐桓公裤腰带以下是可以为国家做一点贡献的。 大家笑了,以为他开玩笑。 "主公,你看,你能不能利用业余时间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这一天,管仲来找齐桓公。 "仲父,"桓公现在对管子恭敬得很,心说别说业余时间,业内时间也行啊,"您吩咐吧,您叫我往东,我不敢往西;您叫我往西,那我就是往西。" "这样,咱们要成霸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王室。虽说王室现在只是个摆设,但是有这个摆设那就名正言顺。你也别闲着,泡什么妞都是个泡,何不泡一泡王室的妞?主公现在还没有夫人,正好可以向王室求婚,做了周王的女婿,这条裙带联系上,今后可是大有用处。"说来说去,要跟王室联姻。 齐桓公觉得挺好,泡了这么多妞,还没泡过周王的女儿。 管仲派隰朋去洛邑求婚了,周王一看,非常高兴,他也想找个有实力的女婿,自己今后说话也管用些。 周王立即答应了求婚,第二年,就把女儿送到了齐国。按着惯例,周王嫁女儿,都是由鲁国国君主婚。当年齐襄公娶周王的女儿,就是鲁桓公主婚。如今齐桓公娶周王女儿,就是鲁庄公主婚。 问题是,鲁国跟齐国关系恶劣,怎么办? 其实,管仲早就想跟鲁国恢复友好关系,鲁庄公也早就想跟齐国恢复邦交,有这么个机会,大家都高兴。 婚礼当天,齐桓公和鲁庄公握手言欢。其实呢,大家本来就是亲戚,齐桓公不仅是鲁庄公的舅舅,还是鲁庄公老婆的叔叔,因为鲁庄公的未婚妻是齐襄公的女儿,名叫哀姜。 就这样,管仲一举三得,不仅修复了与鲁国的关系,拉近了和周王的关系,还给桓公弄了个高级妞泡。 --好心害人命 在管仲的手里,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可是,换了某些人,好事就能办成坏事。 现在,让管仲专心去发展经济,我们来讲一段宋国的故事。 鲁庄公自从给齐桓公主婚以后,觉得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仇恨,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第二年的秋天(前684年),鲁国丰收,但是,宋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严重歉收。鲁庄公一看,心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咱们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虽说过去是敌人,人家如今受灾了,去慰问一下吧。 于是,鲁庄公派大夫藏文仲前往宋国慰问。 宋闵公(宋庄公之子)万万没有想到鲁国会来慰问,当时真是有些感动。 "听说宋国遭受水灾,我们鲁国感同身受,我家主公特向贵国表示慰问并将协助贵国抗洪救灾。"藏文仲表达了鲁庄公的慰问。 "贵国不计前嫌,慷慨相助,我真是感激万分。我一定做了什么坏事,以至于上天要降祸送过来惩罚我。如今又劳烦贵国国君牵挂,我真是惭愧至极了。"宋闵公深有感触地说。 藏文仲一听,不觉对宋闵公刮目相看,心说作为国君,宋闵公有这样的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精神,那宋国不是很快就要强大了吗? 真是这样吗?临走的时候藏文仲才知道,宋闵公的那些话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是他的弟弟公子御说教给他的。 应宋国的请求,鲁国支援了宋国一部分粮食,同时将上次战争中活捉的宋国俘虏释放回国,其中,包括南宫长万。 宋闵公很高兴南宫长万能够回来,他们是很铁的哥们,所以尽管南宫长万作为俘虏回来很没有面子,宋闵公还是让他官复原位,依然是国防部长。 "多谢主公。"南宫长万很高兴,哥们就是哥们。 "别谢了,从前我很敬重你,现在你是鲁国的囚犯,我瞧不起你,哈哈哈哈。"宋闵公大笑起来,他是在开玩笑。看着南宫长万的窘态,他很开心。 可是,南宫长万很不开心,谁听了这样的话都不会开心。 宋闵公喜欢和南宫长万在一起,也喜欢拿他被鲁国活捉开玩笑。南宫长万忍着,他历来就以脾气暴躁容易冲动而著称,而如今宋闵公似乎就是在考验他的忍耐力。 转眼过了半年,这一天宋闵公又和南宫长万在宫里一起吃喝,同在一起的还有几个美女,他们喜欢一起泡妞。 喝着喝着,南宫长万喝上劲了,于是开始表演。表演什么?南宫长万一身的力气,他把手中的大戟抛上天,大戟在空中转几个圈掉下来,南宫长万稳稳地接住,然后再扔。 "好,好。"美女们齐声叫好。 宋闵公有点嫉妒了,男人最怕的就是女人为另一个男人叫好。 "别卖力气了,男人要靠脑。来来来,赌两盘。"宋闵公喜欢赌,赌的水平也高。 春秋时怎么个赌法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赌法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连赌五盘,宋闵公连赢五盘,南宫长万被逼着喝了五大碗酒,喝得半醉。 正在这个时候,周王有使者到,报称庄王驾崩。 "周王驾崩,我们自然应该派人去吊丧。"宋闵公说。 "让我去吧,没去过伟大首都呢,正好见识见识。"南宫长万在一旁主动请缨。 "你?就算宋国没人了,也不能让一个囚徒去啊,哈哈哈哈。"宋闵公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南宫长万忍了大半年,常常在梦里痛打宋闵公,如今酒喝到八成醉,哪里还能忍住? "昏君,老子是囚徒怎么样?囚徒还能杀人呢。"南宫长万红了眼,豁出去了。 "你不想活了?"宋闵公也喝得糊里糊涂,当时也是大怒,摇摇晃晃站起来,就要去拿大戟。 南宫长万一看,你竟然真要动手,那可别怪老子手下不留情。下了决心之后,南宫长万一个箭步上去,左手揪住宋闵公,右手照着耳根就是一拳。那一拳下去是什么光景?想想吧,施瓦辛格给你一拳是什么光景?宋闵公七窍出血,脖子耷拉下来。 死了,宋闵公死了。 所以,没事别总是揭人家的短处。 宋闵公死了,周围的人吓得赶紧逃命。 南宫长万依然怒气冲冲,提着长戟从宫里大踏步出来。出了宫门,正遇上大夫仇牧要来找宋闵公汇报思想,看见南宫长万出来,打个招呼:"南部长,主公在吗?"第107节:好心害死人(2) "在,不过被我打死了。" "胡说,怎么能这么说话?"仇牧以为南宫长万在开玩笑,骂道。 "你也想死吧,那我成全你。"南宫长万上来,当头一拳。 死了,仇牧也死了。 总理华督听说南宫长万造反,急忙下令集结军队讨伐,自己匆匆忙忙登上战车来看情况。也是华督命中该绝,正好就碰上南宫长万。南宫长万一看是华督,知道来捉自己,当下也不客气,迎面就是一戟。老华督怎能抵挡得住?直接被刺了个透心凉。 这个时候,南宫长万的酒渐渐醒了。想起刚才的情景,知道事情闹大了,国君被自己杀了,总理也被自己杀了,怎么办?现在不造反也不行了,好在自己是国防部长,还有几个人马。 当时南宫长万召集自己的嫡系部队,拥戴宋闵公的堂弟公子游为国君,随后将宋国公族全部赶走。宋国公族于是都跑到了萧,那里也是宋国的地盘。公子御说则逃到了亳,他的根据地在那里。 南宫长万很担心公子御说,因为他的名望实在是太高了,不杀他,公子游这国君只怕坐不稳当。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南宫牛和猛获进攻亳,谁知被宋国公族和公子御说里应外合,将南宫牛杀死,宋军全部投降,猛获逃往卫国。此后,公子御说率领公族杀回国都,杀死公子游,公子御说被公推为国君,就是宋桓公。 那么,南宫长万呢?跑了。 南宫长万是个孝子,当公子御说杀回来的时候,他就知道大势已去。关键时刻,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娘,他推了一辆车,把老娘放在车上,一路推下去,就推到了陈国。为什么去陈国?因为天下诸侯没有和宋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只有陈国。 宋桓公会放过南宫长万吗?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宋桓公是不会放过南宫长万的。 宋国派人前往卫国,依据两国的引渡条约,要求引渡反贼猛获。卫国没犹豫,第二天就把活人给送来了。 与此同时,宋国派使节前往陈国。与去卫国的使节不同的是,去陈国的使节带了不少礼品。没有条约没关系,只要有银子就行。果然,陈国看在银子的份上把南宫长万也给送了回来。有人说,施瓦辛格这么简单就束手就擒了? 当然不是,陈国也知道南宫长万有万夫不挡之勇,要是来硬的,弄不好重蹈宋国覆辙。于是陈国人想了个办法,派了几个酒量超群的妙龄少女陪南宫长万喝酒,把老南灌醉之后,用最结实的绳子从上绑到下,再包上一层席子,又绑了一遍,比最结实的棕子还要结实,这才发运到宋国。 到宋国的时候,南宫长万已经把脚上的绳子给挣断了,力量之大令人震惊。好在宋桓公早就做好了准备,连绳子也不解,直接派了四个勇士把南宫长万连着席子给抬起来,早有大锅煮好了开水,把南宫长万就给扔进去了。 当天,宋国公族每个人发了一个人肉包子,那就是南宫长万。 当初鲁庄公好心好意慰问宋闵公,释放南宫长万,结果反而害了两个人的性命。 --管仲的方法 转眼三年,三年时间,管仲内阁全方位推行新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除了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之外,管仲还展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在权谋的运用上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在别人看来十分困难的问题,在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莱地的经济一向比较差,老百姓是出名的懒惰,号称"三不归"。怎么个三不归?赶集的人们在回家路上闲聊,不回家;男女在外面约会谈恋爱,不回家;亲戚朋友在外面侃大山,不回家。大家都不回家,自然没有人干活。 整个齐国的经济被莱拖着后腿。怎么办?齐桓公没有办法。 "把路边的树枝都给砍掉。"管仲的方法令人看不懂,这不破坏绿化吗? 树枝砍了一年,第二年,莱地丰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一倍,都说齐桓公的富民政策就是好。 齐桓公傻眼了,什么富民政策?他自己都不知道。 "仲父啊,你变戏法呢?怎么砍了树枝就让莱地富了?"齐桓公上门请教。 "我注意到了莱人三不归有一个共同的去处,就是路边的大树下面,在阴凉里谈情说爱,胡天胡地,聚众赌博。这不,我把树枝都给砍了,没有阴凉了,大太阳晒着,谁能呆下去?所以,大家都跑回家了。回到家里,当然就要干活,大家都干活,自然就富裕了。" 你说这管仲,他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招数呢? 一次,齐桓公打猎来到一个山谷,遇上一个老头,问:"大爷,这叫什么地方?" "愚公谷。"老头说。 "说笑了。"齐桓公笑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听过,人家愚公那是山西人,山东怎么会有愚公谷? "不说笑,因为我就是愚公,这里就叫愚公谷。"老头说,不像开玩笑。 "你愚公?那我还东海龙王呢。"第108节:好心害死人(3) "你不信?那我告诉你。"老头娓娓道来。 原来,老头养了一头母牛,母牛生了一头小牛,他用小牛换了一匹小马。后来来了一个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就把他的马给牵走了。村里的人都说老头傻,所以把这个山谷就叫愚公谷了。 "这么说来,你真是傻。"齐桓公说。 回到朝廷,齐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一拍桌子,站起来说:"这是我的过错,如果我们把普法工作做好了,谁还敢明目张胆欺负老人?如果老头对政府有信心,他又怎么会不来告发那个年轻人?这不是老头傻,是我傻。" 管仲立马亲自去向老头道歉,然后派人调查取证,将那个抢马的年轻人绳之以法,将马还给了老头。 知错必改,从小事中看到自己的工作失误,管仲怎么能不进步呢? 商业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时候,战争没有做到的,商业可以做到。很多人以为是美国人发明了商战法,实际上,他们应该到中国来认祖师爷,跪倒在管仲的塑像面前,恭恭敬敬地说:MAY GUANZHONG BLESS US(管仲保佑我们)。 齐国的北面有一个小国叫做代国,齐桓公想要吞并他们,但是没有借口。于是,管仲给他出主意。 代国的山里有狐狸,管仲派人去代国高价收购狐狸皮。过了一段时间,代国全国都知道齐国在收购高价狐狸皮。到了这个时候,管仲派人去代国收购狐白,就是狐狸腋窝那一小撮白毛,说是要凑够一张皮的话,齐国出天价收购。 代国国君知道之后,高兴坏了,于是动员全国人民进山里捉狐狸,都不种地了。结果一年下来也没凑够一张皮,反而国家空虚,被令支侵略,抵挡不住。没办法,代国国君率领全国人民投靠了齐国,成了齐国的属国。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管仲历来讲究先给后得,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一类的招数难免有些阴损,后来的纵横家们就学到了管仲的这一点。第109节:第一次联合国大会(1) 第一次联合国大会 三年时间,齐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富,国强,军力大增。 "主公,可以下手了。"这一天,管仲来对齐桓公说。 "下手,下手干什么?"齐桓公有些奇怪,他已经很长时间不关心国事了。 "称霸。" "啊?称霸,算了,我看咱们还是好好过日子,甭想着称霸的事情了。"齐桓公说,他在开玩笑,从前他急管仲不急,如今管仲要下手了,他故意这样说,看管仲急起来是什么样子。 管仲果然急了。 "主公啊,我之所以来辅佐主公,就是为了称霸啊。如果不称霸,我呆着还有什么意思?"管仲这一次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耍了。所以,再智慧的人,只要他急了,就容易上当。 "仲父啊,我看算了。您看现在大家不是过得挺好?我也给您十二个美女,您老人家也享受享受?"齐桓公见管仲急了,索性继续玩下去。 管仲没有说话,直接站了起来,连屁股都没有拍,转身就走。 齐桓公一看,管仲这是要撂挑子了,不敢再开玩笑,急忙喊道:"仲父,仲父,刚才开玩笑而已,都听您的还不行吗?" --第一次联合国大会 按着管仲的部署,第一步算是小试牛刀。怎么个小试法:召开联合国大会。 "周王室这个招牌,不用白不用。这样,宋国不是发生战乱了吗?公子御说虽然登基,但那是暴力对抗的结果,在法理上不成立。如今,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诸侯大会,请周王室出面,正式册封公子御说为宋国国君。这样,王室得到尊重,会感谢我们;宋国政府得到承认,也会感激我们,而我们自然就成了天下诸侯的首领了,今后奉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管仲的计策就是这样,他总是把问题考虑得很周全,总是双赢三赢四赢甚至全赢。 "高,实在是高。"所有人都说好。 所有人都说好,那肯定就是好。 事情基本上在管仲的意料之中,周厘王很高兴还能有诸侯这样尊重中央政府,立即答应了妹夫的请求,派专员前往。 宋桓公也高兴啊,这样一来,自己名正言顺了,还有组织可以依靠。 诸侯大会在齐国的北杏召开,管仲特地布置了会场,会场的主旋律是和平友好,整个会场没有军队,连带刀的都没有,显示齐桓公对各路诸侯平等相待的态度。 宋桓公第一个到,他很高兴,当面向齐桓公致谢。 之后,陆陆续续到了陈宣公、蔡哀侯和邾子克。 问题来了,鲁国、郑国、卫国等实力较强地位较高的诸侯都没有给面子,竟然一家也没有来。 齐桓公有些恼火,还有些没面子。 "仲父,您看,来的诸侯这么少,是不是改期算了?" "主公,第一次盟会,能有这么多也算不错了,俗话说,三人为众,何况我们如今有五家诸侯呢?没问题,咱们这次先把架子搭起来就算是成功了。"管仲也觉得没面子,不过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第一次联合国大会就这样召开了,周王的特使当场册封宋桓公为宋国国君。随后,与会各国进行了诚挚而热烈的会谈,就当前的国际形势展开了全面的对话。 大会主席齐桓公建议成立诸侯盟会,以便今后在盟主的领导下,一致对外,共同发展,为整个大周朝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与会各国纷纷表示同意,并一致推举齐桓公为盟主。 至此,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盟主齐桓公在选举之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详细介绍了联合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最后,他任命宋国和陈国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我们有组织了,我们有依靠了。"与会各方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宣言是这样的:"某年月日,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以天子命,会于北杏,共奖王室,济弱扶倾。有败约者,列国共征之。"基本意思就是大伙今后就上了一条船了,管他是贼船还是官船,总之是一条船,今后打架一块上。谁要是背叛了组织,大家一起去砍他。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北杏盟会,这是春秋历史上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比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地球联合国大会要早两千多年,虽然规模小了点儿。 --临阵脱逃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组织是可以依靠的,但是也不是白依靠的。 大家宣誓之后,盟主齐桓公提出了一个组织工作的目标:"鲁国、郑国、卫国、曹国等国家,藐视王室,不敬兄弟国家,竟然无故不假不来赴会,不教训他们不足以平民愤。各位盟友,希望大家携起手来,讨伐他们。怎么样?各位请表态。" 好处还没得到,先要出兵了。 其实,任何组织都是这样,一开始只能画个饼给大家,然后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画饼变成真正的山东大饼。 与会各国纷纷表示愿意跟从齐国,讨伐无道国家。 管仲很高兴,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 但是,他没有想到,有人要临阵脱逃了。 晚宴很丰富,吃饱喝足,各自回到宾馆休息。明天的日程是齐桓公请来宾打猎。 宋桓公回到宾馆,他有些闷闷不乐。 "主公,王室的任命都有了,为何面带不郁?"随行的大夫戴叔皮问道。 "没面子啊。你看来的这些国家,都是小国,跟我们能够相提并论的的鲁国、郑国这些国家都没来。我们的爵位比齐国还高一级,如今反而做他们的跟班,你说我心里能爽吗?"宋桓公说,换了谁,都会有点不舒服。 "嗨,不就还有两天吗,忍忍吧。" "两天?这就要起兵打鲁国郑国了,你说,咱们跟不跟着去?" "我看,如果齐国真的把鲁国郑国都给征服了,他们就真是霸主了,他们称霸,对咱们没有好处啊。我看,干脆,咱们跑了算了。咱们跑了,盟会基本也就算完蛋了。"戴叔皮出了个逃跑的主意。 宋桓公一听,好啊,这个主意好啊。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桓公悄悄起床,带着随从,跑了。 "马拉戈巴兹,这次开会就是为了他,他跑了?"齐桓公气得吐血,宋桓公这么一跑,第一次联合国大会的成就基本上就泡汤了,自己这个盟主只能领导那么三个无足轻重的小国,等于是老虎率领了三条狗,那不是太丢人了? 管仲也很生气,眼看大会就要圆满了成功了,谁知这最后一个晚上出了问题。 "唉,知道有不要脸的,不知道有这么不要脸的。"管仲叹了一口气。 齐桓公一怒之下把王子成父给叫来了,那是国防部长啊。 "王部长,你率领一百乘战车给我追宋国那帮王八蛋,追到宋国也要追上,死的活的都要。"齐桓公下令,非要办了宋桓公不可。 你说这宋桓公也是,跑什么呀?不想出兵也不是没有办法,到时候装病危不就行了? 王子成父也很生气,早就看宋桓公不像个好人,当下得了命令,就要追杀宋桓公。 这个时候,管仲摆了摆手。 "王部长,算了。"管仲叫住了王子成父,之后对齐桓公说:"主公,公子御说这次让咱们吃了苍蝇,这个账要算,但是现在不合适。不管怎么说,毕竟他是来参加盟会的,如果我们杀了他,今后谁还敢来?知道的说是他逃跑在先,不知道的还说是我们设的局呢。算了,这次放过他。" "那,那仲父您说怎么办?"齐桓公还在气头上。 "要称霸,就要软的硬的两手抓。胡萝卜要有,大棒也要有。盟会就是一个胡萝卜,看来效果不行,那没办法,要上大棒了。大棒先砸向谁呢?鲁国。以地位和实力而言,鲁国算是仅次于齐国了,鲁国服了,就谁也不敢不服了。这次宋国逃跑,多半也是看着鲁国没来,所以才有这个胆量。"第110节:第一次联合国大会(2) "你的意思是要讨伐鲁国?" "对,不过还要等几个月,这一次,我亲自领军。" 第三次山东德比已经箭在弦上。 --第三次山东德比 齐桓公五年(前681年),齐国再次伐鲁。 管仲亲率战车七百乘讨伐鲁国,齐桓公亲自坐镇,王子成父为先锋。这是什么规格?国家元首、总理和国防部长都上了。 鲁国一看这个架势,也只好全国动员,六百乘战车伺候。鲁庄公亲自压阵,施伯、曹刿充当参谋,猛将曹沫出任先锋。 双方先锋在鲁国的附庸遂相遇,王子成父与曹沫大战三场,结果曹沫三战皆败,狼狈逃回,把遂也给丢了。 第三次山东德比,鲁国战败。 战败了,怎么办? 鲁庄公请来施伯和曹刿商量对策。 "主公啊,管仲这个人我了解,他不是那种把人往死路上逼的人。想当初他们在鲁国避难的时候,主公对他也不错。再说了,鲁国和齐国是亲戚啊,四年前还给他们主婚呢。依我看,既然我们打不过,干脆跟他们和平谈判吧,谈判才是出路。"施伯的主意是谈判。 "老曹,你看呢?" "从斗鸡的角度说,斗不过又跑不了,能谈判当然最好。"曹刿也支持。 那就谈吧。 鲁庄公派了施伯前往齐军大营,首先承认当初不参加盟会的错误,然后要求结束战争,与齐国结盟。管仲也并不想非要灭了鲁国,答复欢迎鲁国结盟,盟誓地点设在齐国的柯,盟誓代表为双方国君。 --侠客祖师爷出场 去敌人大营参加盟誓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弄不好被扣押了,被蒸来吃了都是有可能的。 鲁庄公有点怕,可是还是要硬着头皮上。 谁跟鲁庄公去?谁都怕。只有一个人不怕,谁? "我跟主公去。"曹沫主动请缨,于是大家都笑了。 "别人都能去,你不能去。"有人说。 "为什么?" "因为你是齐国人手下败将。" "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去雪耻。" 鲁庄公还是选择了曹沫,因为曹沫是手下最猛的战将,而且不要命。上一次乾时之战就多亏他保护,如果这次再有危险,只有他是最可靠的。 柯,齐军大营。 管仲把齐国大军布好阵势,十分威武雄壮,鲁庄公一到,齐国大军齐声高呼,声音震耳欲聋,鲁庄公脸色为之一变。 两国君主会面的地点在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称为坛。坛正中央是一个香案,香案上排列着各种祭祀和盟誓用品,预备着给双方君主歃血为盟,工作人员已经就位。坛下四周都是执戟卫士,齐桓公率领齐国将领们在高台下等待鲁庄公。 鲁庄公来到,双方国君并不相见,而是各自沿着一条台阶上坛,坛上相见。按着规矩,双方君主各自只能带一个随从官员上坛,分别是管仲和曹沫。上坛之前,守坛卫士将双方携带的武器全数拦截。 一步一个台阶,鲁庄公上了坛,看着周围的齐军,不由得有些害怕。现在他知道为什么鲁军不是齐军的对手了,如此整齐、如此威猛的齐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对手。 双方国君在坛上相见,寒暄之后,共同参拜香案。紧接着,三通战鼓,战士呐喊,鲁庄公心惊胆战。 战鼓擂罢,下一个议程就该歃血为盟,向天发誓了。 可是,战鼓擂完的时候,齐国军队发现坏事了。 曹沫的剑被扣在了下面,但是他在裤裆里预备了一把匕首。谁也没有想到,鲁庄公的人竟然敢藏一把匕首。 两国国君站在香案的两旁,而管仲和曹沫在下一个台阶,各自在自己国君的下面。 战鼓擂响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庄严肃穆,兴奋不已,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齐国大军的身上。这个时候,曹沫悄悄地从裤裆里掏出了匕首,之后一个跨步绕过鲁庄公,一跃上了一个台阶,再一个跨步来到齐桓公的身边,贴身上去,伸左手揪住齐桓公的衣袖,右手的匕首就举在齐桓公的胸前。 刚才还很热闹很兴奋的场景,一下子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惊呆了。有史以来,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没有先例,所以没有人知道曹沫想干什么。 连鲁庄公也惊得目瞪口呆,曹沫要干什么?这个时候,他只能盼望曹沫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要是齐桓公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不是做肉酱就是做红烧肉了。 连见多识广的管仲也吓坏了,这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个时候,只有管仲离齐桓公最近,再当管跑跑肯定不合适,怎么办?有危险要上,没有危险创造危险也要上啊。 管仲一纵身也上去了,虽说总理是个文官,管仲那也是练过的,打曹沫肯定不是个,但是身手还算灵活。当下也来到齐桓公身边,一只手抓住齐桓公的另一支衣袖,另一只手对曹沫摆手。 "兄弟,千万不要乱来,有话好说。"管仲不知曹沫要干什么,先劝解再说。第111节:第一次联合国大会(3) "齐强鲁弱,齐国总是欺负我们,三番五次打我们,今天我要跟你们算总账。"曹沫大声说道,手中的匕首在阳光下闪动着凶光。 齐桓公一动不敢动,脸色吓得煞白。 管仲一听,也吓了一跳,难道曹沫要杀了桓公?他回头看了看鲁庄公,发现鲁庄公也很紧张,放了一点心,看样子这不是鲁国君臣预先商量好的,既然这样,还有得商量。 "那你想要怎样?"管仲沉着地问。 "要怎样?把抢我们的地盘还给我们。上次抢了汶阳,这次抢了遂,都还给我们。"曹沫的算总账就是这么个算法。 管仲放心了,这点要求实在算不了什么。 "主公,答应他。"管仲对齐桓公说。 "老曹,松手吧,我答应你。"齐桓公急忙说道。 "多谢齐侯。"曹沫松了手,把匕首也放了回去,下了一个台阶,向齐桓公行礼之后,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现在该怎么办?齐桓公忍了这口气还是召集武士砍了曹沫? 气氛再度紧张。 "隰部长,开始。"管仲下令开始盟誓仪式,主持仪式的就是隰朋。 于是,人们又松了一口气。 仪式进展相当顺利,两国君主歃血为盟,从此结为战略性合作伙伴,继续发展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和裙带关系。齐国帮助鲁国发展经济,而鲁国将在全球事务中支持齐国的所有正义行动,为齐国的霸业添砖加瓦。 两国国君盟誓之后,曹沫又过来了,齐桓公一看大事不好,转身想跑,却看见曹沫躬身行礼,说道:"两位主公,管仲是齐国总理,我愿意与他就齐国归还鲁国领土一事歃血为盟。" 管仲还没有说话,这次齐桓公爽快起来:"算了,也别仲父了,你上来,我跟你歃血为盟吧。" 于是,齐桓公又割了一个手指头,对天盟誓一定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 两国盟誓,曹沫成了绝对的主角和当日明星。如果当时就有《齐鲁晚报》的话,曹沫一定是第二天头版头条的人物,而他手持匕首的样子将成为最流行的造型。 事实上,在司马迁《史记》中,曹沫是"刺客列传"中的第一位。从事迹上说,曹沫的事迹算不上最感人最动人最轰轰烈烈,但是,他是开山鼻祖。而刺客正是侠客的前身,因此我们说,侠客的祖师爷就是曹沫。 全世界的大侠小侠蜘蛛侠们,向祖师爷行礼。 --信用的力量 仪式结束,齐桓公在当地宾馆设宴,宴请鲁国客人。开宴之前,宾主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有人想要闹事了。谁?王子成父。 王子成父很恼火,算上当年的乾时大战,他一共与曹沫交手四次,四次都把曹沫打得满地找牙。如今倒好,这个自己的手下败将就凭着这么个流氓无赖的方法,把鲁国的失地给要回去了,让自己的功劳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狗日的鲁国人,真不要脸,他曹沫能干出来,咱们为什么不能干?何况还是咱们的地盘,主公,我也去把鲁侯给劫持了,让他再把地盘让出来,怎样?"王子成父来找齐桓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齐桓公也有些恼火,照着从前的性子,就这么干了,可是,现在他要考虑一下。 "我看,就算了吧,既然已经歃血为盟了,不好反悔吧?"齐桓公的意思是算了。 齐桓公说完,去看管仲,王子成父也看管仲,究竟怎么办,还要管仲说了算。 "主公,恭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何愁霸业不成?要成霸业,最重要的是什么?信用。如果自己说了都不算,谁还听你的?谁还跟着你干?不错,这次曹沫确实是无赖手法,但是,如果我们连这样的盟誓都遵守的话,我们的信用不是就到了最高的等级?天下谁还不信任我们?我们发出的号令,天下谁还敢违抗?"管仲当面表扬了齐桓公,齐桓公很高兴,王子成父也就无话可说。 国宴相当丰盛,鲁庄公一开始还很担心,是不是也会被一把匕首抵在脖子上,直到宴会结束,上车回国,这才放下心来。 "齐国真是要称霸了,还有比他们更大度的国家吗?"回到鲁国境内,鲁桓公对曹沫说。不过,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带曹沫出去过,这个二百五这次蒙着了,不等于每次都能蒙着。 盟会之后,齐桓公即下令各相关部门立即归还所侵占的鲁国地盘。 这下,鲁国彻底服了,铁了心跟着齐国干了。 消息传出去,天下诸侯一片哗然,见过守信用的,没见过这么守信用的。上一次缺席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的卫国和曹国急忙派遣特使到齐国,就缺席一事进行了解释和道歉,同时表达了愿意加入联合国,在盟主齐桓公的领导下,随时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决心。 "仲父,现在怎么办?"齐桓公挺高兴,问管仲。 "趁热打铁,讨伐宋国。" "什么名义?" "破坏联合国大会章程,破坏安定团结,简单两个字:败盟。" "好,干他娘。" 齐国要收拾宋国的消息传出去了,各国纷纷发表声明,支持齐国讨伐宋国,陈国和曹国还表示要派兵协同齐军行动。第112节:成就霸业(1) 成就霸业 挟天子以令诸侯,听起来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上常说。但是,这样的智慧实际上是管仲的,三国的诸葛亮也好曹操也好,现代的美国也好苏联也好,不过都是照搬学习而已。 讨伐宋国,管仲决定还是先把周王室搬出来。齐国使臣前往周王室,通报宋国破坏联合国宪章的罪行,如今齐国准备为周王室讨伐宋国,希望王室派出一支象征性部队参与联合国军队行动。 "没问题,单蔑,你辛苦一趟。"周厘王连宋国究竟破坏了哪一条章程都没问,直接派了大夫单蔑,拨给战车五十乘,参与联合国军行动。 现在,有王室的授权和支持,有诸侯的协作,齐国讨伐宋国不仅合情,而且合理合法。 齐国出兵了,管仲率领大军先行,会合单蔑和陈、曹两国军队,齐桓公随后出发。 联合国军队第一次行动开始了。 --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是共产党员,管仲不是优秀共产党员,管仲不是张思德、雷锋那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所以,吃喝玩乐还是有的,贵族的腐朽生活是免不了的。 齐桓公是个好色的人,每次不管干什么,总要带着美女同行。管仲与齐桓公在一起的次数多了,渐渐感觉自己也需要一个美女陪在身边,以便能够与齐桓公身边的美女相配。怎么说呢,譬如管仲约了齐桓公吃晚饭,齐桓公一高兴说"搓一把麻将",结果发现三缺一,岂不是很扫兴?或者齐桓公和管仲谈得入港,齐桓公的美女在旁边睡着了,那也很没劲。 所以,在老婆之外,管仲也发展了一个红颜知己,名叫婧,长得漂亮,又会说话,打牌织毛衣无所不通。有了婧之后,管仲跟齐桓公出去都会带着她,打麻将随时凑起一桌,不打麻将也可以陪着齐桓公的美女聊天解闷。 当然,那时候没有麻将,也没有毛衣,只是说这么个意思。 讨伐宋国,管仲带着婧随军。 大军离开临淄三十里,路过一座山。突然从山脚下传来一阵歌声,苍凉啊,苍凉得不能再苍凉,让人听了都想进棺材里躺一会。管仲忍不住探头去看,结果看见一个放牛的人一边敲着牛角一边唱歌,这个人头发又脏又乱,脸上一块黑一块白,身穿一件破烂衣服,连肚脐眼都露在外面,脚上根本就没有鞋,简直就是个流浪汉。 "哎,这个人挺有意思,打扮成这样,唱的歌倒颇有学问,去,给他送点酒肉。"管仲觉得此人有些不同凡响,下令手下士兵给流浪汉送点吃的,大军并不停留。 酒肉送过去了,流浪汉饿得翻白眼,三下两下吃喝完了,问:"还有没有?" "没有了。"那士兵等着收盘子呢。 "给我酒肉的是管总理吗?" "是。" "我要见他。" "不行,他已经走远了。"士兵心说你这一身比厕所还臭,怎么见总理? "那你帮我传一句话给他吧:浩浩乎白水。" 士兵收了盘子,上马加鞭,追上了管仲。 "总理,那人让我给您带一句话。" "说。" "浩浩乎白水。" 管仲一愣,这词儿听起来耳熟啊,在哪儿听过?一时想不起来。 "宝贝,你知道什么意思吗?"管仲顺口问婧。 "我听说古诗《白水》这样写道: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我估摸着,他是想出仕。"婧说。她的意思是,这个人想当高级公务员。 管仲吃了一惊,有学问哪。一个流浪汉,就这么有学问;一个美女,又这么有学问。 "传令,大军就地稍息,你去把那放牛的哥们儿给请来。"管仲下令。 放牛的流浪汉来了,长揖不拜。什么是长揖不拜?就是鞠躬,不下跪。这是一个经常见到的词,一般在民间高人见到高官时候用。 "尊姓大名?何处人氏?"管仲问。 "老子坐不更姓,行不改名……"错了,张飞武松之流的武夫才这样说,此人不会这样说。 "我姓宁名戚。"这里考试一下,根据前面的章节,他应该是哪国人?郑国人?错;楚国人?错;卫国人?终于答对了。第八章的时候说了,宁姓是卫国公族。 "听口音,你是卫国的。"管仲听出来了。 宁戚,卫国公族,到他这辈已经是士,家道中落,也就是破落户,沦为一般农民,但是家中有祖传图书若干,因此利用农闲时间自学成材。听说齐国在全球范围招纳贤士,因此卖了家里的牛前来齐国寻求发展,谁知来了之后,竟然没有门路见到齐桓公和管仲,不能获得面试机会。时间一长,流落乡野,以替人放牛混口饭吃。第113节:成就霸业(2) 管仲一听,果然被婧说中了,是来求职的。既然如此,就地面试吧。 两个人一交谈,管仲发现,这真是一个人才啊。怎样的人才?在齐国还没有发现过这么好的人才。 "兄弟,这样,齐侯三天之后也会路过这里,我给你一封推荐信,到时候你给他,必有重用。"管仲当时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了宁戚。 宁戚谢过了,拿了信,依旧回去放牛。 有人问,为什么管仲不当场录用宁戚,他没有这个权力吗?不然。管仲是一个为人做事很讲究的人,宁戚这样分量的人才,必须要最高领导人来任用,一来是对宁戚的尊重,二来也是把人情给齐桓公。 --齐桓公用人 三天之后,齐桓公来了。宁戚还是老一套,敲着牛角唱民歌。 唱了一首河南民歌,齐桓公没反应;再唱一首山东民歌,齐桓公还是没听见。宁戚急了,开始唱禁歌。什么禁歌?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齐国国君爱吹牛,爱吹牛啊爱吹牛,与其跟他去卖命,不如回家去养牛。 这一次,齐桓公听见了,当时就火了:"来人,把那放牛的抓过来。" 宁戚被抓过来了。 "你刚才唱什么?" 大凡有才的人,都比较高傲。宁戚刚才还在讽刺齐桓公,如果被齐桓公这么一问就赶紧求饶说好话,那就太没面子了。怎么办?继续说下去。 "唱你吹牛。" "我怎么吹牛?" "你想做盟主,结果第一次结盟就被宋国给耍了,第二次结盟又被曹沫给劫持了,多没有面子?你自比尧舜,人家尧舜都是把天下蝉让给别人,你倒好,杀了自己亲哥哥当上国君。你说,你是不是吹牛?"宁戚的话说得够狠,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你不想活了?"齐桓公大怒,喝令手下将宁戚抓起来,就要砍头。 "哈哈哈哈,杀了我,正说明你心虚。"宁戚大笑。 这个时候,隰朋看出一点问题来。 "主公,不要杀他。你看,听他口音,他是卫国人。一个卫国人,不远千里来到齐国,难道就是为了来放牛?难道就是为了骂您一顿然后被您砍掉?他脑子进水了?所以,他一定是个高人,主公应该和他好好谈谈。"隰朋的分析很有道理,宁戚都忍不住点头。 齐桓公一听,对啊,我没招他没惹他,他凭什么骂我?他一定是个人才,他一定想跟着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