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偏不信邪,当初刚登基时,便将那克夫之女召入后宫。不知是刘病已冷落了她,还是怎的,王女士一直无子。尽管如此,王女士任劳任怨,性格敦厚,不怎么招人耳目。 公元前64年,二月二十六日。刘病已正式封王夫人为皇后,同时,指定王皇后抚养太子刘奭。 世间之事多奇妙。王女士人长得怎么样,还特不招男人喜欢,进宫还是靠关系的。没想到,只一夜之间,便摇身一变,成了皇后,还当了太子他妈。或许她做梦都梦不到,轮八辈子都轮不到她头上的好事,偏偏轮上了。事实上,这都是假象。很快的,王皇后就发现,在这个皇宫里,她只有履行义务的份,却没有享受的权力。皇后是刘病已给他的一个虚名,几百年都没来看她一眼。皇后想见皇帝一面,比登天摘月还要难。 政治,总是使人类命运变得传奇和荒谬。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仿佛看到,汉宫里那个沉默寡语的女子,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脸上挂着两行清泪,徘徊窗前,独自悲怆。 整完一事,还有一事。在刘病已看来,第二件心事,绝不亚于以上一件。这一次,刘病已心烦的是,他的名字,实在配不上他这个皇帝。于是他就想到,要不要改个名呢? 刘病已改名的理由,可以编辑一罗筐。首先,名字如衣服。什么身份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那是有讲究的。当初,刘邦造反时,人家还叫他刘三或者刘季的。当他当上皇帝后,谁还敢乱叫?又当初,刘彻小时还叫过刘雉。后来,刘启觉得这个雉太难听,于是替他改了个名,叫刘彻。 刘病已这个名字,不知是谁给他起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名字,跟刘病已小时候爱生病的经历有关。或许是为了图个吉利,就起了病已这个名字。所谓病已,可以这样理解:病,就是生病;已,就是停止。病已,就希望停止生病的意思了。 名字是吉利了,但还不够。名字既然如衣服,不但讲究合身,还要讲究审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相同,亦有特大不同。西方文化,讲究实用。比如吃的,什么有营养,他们就吃什么。中国则不同,他们不但追求实用,还特追求审美。比如吃的,我们的民族能吃出千万种花样来,西方可以吗?还有,最初我们发明了炸药,我们用来制造烟花,夜晚一放,多美啊。西方则不,他们用来制造火枪,朝天一放,满天鸟落。 说了那么多,刘病已这个名字,不合皇帝身份地位,叫起来也不好听,看起来也无美感。所以,必然换。 其次,古人取名,还要涉及到一个避讳问题。所谓避讳,就是对尊长的名字,笔下不能乱写,口中不能乱说。否则,哼哼哼……文字狱就这样诞生了。 曾记否,汉初有一纵横家,名唤蒯通,曾经怂恿韩信反刘投项。事实上,蒯通原名叫蒯彻。后来因为彻字跟刘彻的同名,所以班固在《汉书》里都不敢呼蒯彻,替他改名叫蒯通。 英国哲学家罗素先生说过,只有野蛮落部,才会讲究避讳。如果用罗素这话,来检验中国文化,那是大大的错。中国N多年前早就告别落部时代了。可是,中国古代,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越来越发达,避讳竟然也与时俱进,越来越讲究。最后,避讳问题竟然还发展成了一门学问,如果某个教授有心研究此学,甚至可以用来向外招研究生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避讳有以下四种方法:一是,改字;二是,空格;三是,缺笔;四是,改音。改字,就是改名,比如蒯通。空格,就是空出格来,不要写名,另外写标注;缺笔,就是写名可以,但不要写完,缺几笔几画。改音,就是改成别的读法,别同音读出来,触犯禁忌。 刘病已这个名字,病字使用率那是很高的。人的一生当中,你可以不谈兴邦治国;但是不谈生老病死,绝不可能。然而,病字使用率高,不懂避讳的人犯错概率就高。还是改吧,改了对别人好,更是为自己好。就这么办了。 公元前64年,五月。刘病已下诏,正式向天下宣布,从此改名为刘询。为了充分照顾刘病已的感情,我们从此就呼他为刘询吧。 这在刘询改名的这年,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是大事,也是麻烦事。事情是这样的,自匈奴被汉朝击退到遥远的漠北后,那些曾经是匈奴卫星国的西域诸国,纷纷被汉朝拿捏住。比如车师国,汉朝在车师驻军,开垦荒地,储存粮食,直接对匈奴构成威胁。 匈奴一帮重臣认为,车师国被汉朝控制,占有天时地利,如果长久必对匈奴造成伤害。所以,必须尽快夺回车师国。 紧接着,匈奴出兵,进攻驻扎在车师国的汉军。那时,被汉朝派驻车师国的将领,叫郑吉。郑吉从他处紧调七千兵力,想解车师国汉军之围。没想到,汉军一到,全被匈奴包围了。于是,郑吉只好上书,向中央紧急呼救。 刘询一接到救书,两话没说,直接派人去喊一个人来。那个人,是一个牛人。一个很牛的人。 三、牛人赵充国 赵充国,生于公元前137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 班固说,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比如,秦有白起,王翦;汉有李广,公孙贺,苏建,上官桀,赵充国等人。以上这些牛人,都是以勇武显闻,那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山西之地,势近大西北少数民族。大西少数民族,向来以骠悍著称。比如匈奴和羌族,如果你不惹他,他们就常来搞你。大冬天的,他们没有地方去,就集体骑马到边境开抢。本来汉人居住大西北,长年被风沙吹来刮去,种出点东西来也不容易,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抢。于是久而久之,大西北一带汉人,亦养成好斗风俗。他们长期备战,骑兵练射,翻身跳马,百里穿杨,那是家常便事。 环境造就人,赵充国老赵打小就有英雄主义情结,自学兵法,沉勇有大略,立志成大后要当大将军。后来,他以良家子弟身份,被选拔到羽林军当骑兵。 赵充国当兵时,那是汉武时代。渴望当大将军的赵充国,真是碰上了好时代。公元前99年,赵充国三十八岁。他以假司马身份,随李广利将军出征匈奴。那次,赵充国一举成名,从此天下无人不识。 情况是这样的,在战场上,汉军被匈奴重重包围,一天天过去了,李广利粮草赵发吃紧,伤兵甚多,情势于他极为不利。于是,赵充国当时果断站出来,给李广利提了一个大胆的意见。 赵充国熟读兵法,他认为,匈奴围而不攻,分明是想逼降汉军。而要破解匈奴伎俩,就必须组织尖刀队,撕开敌方裂口,带领大部队突围出去。当他把这个主意告诉李广利,很快就被批准了。于是乎,赵充国从军中,挑出百余壮士,带箭上马,两话不说,直奔匈奴而去。 汉匈交战多年,匈奴见过勇敢的,但是在李广之后,就很难见到不要命的。赵充国则是第二个。赵充国带着一百亡命之徒朝匈奴冲杀,匈奴分明被吓愣了。匈奴人想挡住赵充国,根本就不是对手。赵充国身被二十余创伤,仍然冲杀不停。最后,终于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李广利紧随其后,汉军这才得救了。 李广利班师回朝,想想战场的险境,心里直发虚。于是,后怕的李广利马上写了一个报告,向刘彻汇报赵充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刘彻听汉朝有如此牛人,亲自来探望赵充国,察看伤口。结果是,刘彻一边看,一边嗟叹。 接着,刘彻马上拜赵充国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赵充国因为平反少数民族叛乱有功,被刘弗陵拜为后将军。再后来,赵充国和霍光一道,拥护刘病已登基,有功,被封为营平侯。 说了这么多,不仅说明赵充国很牛,而且想说明的是,这个老将于刘病已很重要。汉朝自刘邦立国以来,里里外外,从来没少过战事。既有战事,必有武将。 比如,刘邦有韩信彭越英布,所以摆平了项羽;刘恒有周勃,所以扳倒了吕家班;刘启有周亚夫,平反了七国之乱;刘彻有卫青霍去病,把匈奴打回遥远的老老家;刘弗陵有霍光罩着,万事大吉;刘病已有谁呢?除了赵充国,舍他其谁? 赵充国能打,敢打,威名赫赫。还有,他老人家熟悉西北少数民族,找他谈事,绝对靠谱。于是,很快的,刘病已和赵充国就匈奴侵犯车师国之事,交流了意见。在打不打这个问题,赵充国意见坚决,说必须打,一定要打。 怎么打?赵充国是这样认为的,匈奴倾国出力,趁他国内空虚,一举捣碎他的西部军区,让他做梦都不想再到西域骚扰。 然而,就在刘病已和赵充国讨论得很热烈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跑过来要渗和。这也是一个牛人,但不是牛将,而是牛相。他就是汉朝现任丞相,魏相。 魏相给刘病已上书,发表了他的意见。意见很长,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反对大规模出兵。 魏相反对的理由如下:首先,最近匈奴不但不敢来骚扰汉朝边境,还将以前抢去的老百姓一一遣送回国。那可是善举啊。然而,匈奴争夺车师国,那是小规模战争,不必小题大做。其次,汉朝的老百姓,特别是边民,都还很穷,经不起折腾。征战是最烧钱的,烧钱又是老百姓最难受的一件事。把报复匈奴的小快感,建立在汉朝广大穷苦老百姓的身上,不值。 老实地说,魏相以上那翻道理是很牵强的。魏相说,匈奴最近不敢骚扰汉边。骚扰车师国的汉军,就不是骚扰吗?退一步来说,最近不骚扰汉边,以前骚扰的就不算了吗?还有以后呢,他们就不想来骚扰了吗?这是其一。世界上没有不烧钱的战争。有时候,在仁者看来,以战止战,是和平事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赵充国的意见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然而,我们值得肯定的是,魏相的出发点是好的。 汉朝自文景之治后,我们好多年没看到在长安街头上,看到汉朝老百姓互相攀比,说谁家的马好的幸福情景了。是谁来打破汉朝人那祥和幸福的日子?当然是刘彻。 刘彻是汉朝最能烧,最敢花钱的皇帝了。因为他能烧敢花,所以弄得天下民不聊生,盗贼四起,就差没造反了。然而,刘彻烧钱也算是烧出了丰功伟绩。打怕匈奴,征服四夷,开通西域,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战争的破害力和伤害度,实在太厉害了。幸好,刘彻晚年一悟成佛,下了罪已诏。从此,处于经济崩溃边缘的汉朝,犹如在战争上伤痕累累的赵充国,慢慢恢复元气和活力。 应该说,在恢得汉朝经济,建立廉政政府过程中,刘弗陵和刘病已表现是很优秀的。特别是刘病已,上台以来,轻瑶役,薄岁赋,还经常变着花样大赦天下。汉朝老百姓也发现,文景之治时的美好日子,好像又回来了。 感谢刘弗陵,感谢刘病已,感谢霍光,魏相。没有他们,就没有汉朝昭宣中兴的美好局面。 魏相美好建议,征服了刘病已。于是,刘病已决定放弃汉军在车师国的屯田及其他既得利益,只派出一支边防军去接救郑吉。边防边把郑吉的屯垦兵团护送到渠犁,并把车师国政府和人民也搬到了渠犁。 那么,赵充国呢?不向匈奴开战,他不是挺无聊的吗?事实上,赵充国一点也没闲着。很快的,他就发现魏相的建议是正常的。因为有魏相反对征伐匈奴,让赵充国有精力去摆平另外一件大事。 汉武大帝时代,刘彻为了扼制匈奴,在大西北搞了一个大动作。首先,他在河西走廊设立四大郡属,阻绝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西羌部落的交通。接着,刘彻还把西羌诸部落全部赶出了湟中。 湟中,也就是湟水流域。也就是青海湖至黄河跟湟水入口之间,约四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那里土地肥沃,是西羌落部居住的祖地。西羌部落被赶出祖地,只好向西及向南迁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更无奈。西羌部落在外流浪多年,都没有找到一块像样的土地,所以,他们生活一直都特别困难。 所谓人穷思归,公元前62年,刘病已派出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到羌中巡查。于是西羌诸部落中的先零部落首领杨玉,向义渠安国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们的请求就是,他们生活条件很差,请汉朝使节怜悯,允许他们到湟水以北水草盛的地方,牧放牛羊。 义渠安国,是春秋战国时代义渠部落的后裔。按道理,义渠安国作为刘病已派出的特使,他的任务就是发现情况,然后传达和反映情况。所以,先零落部提的请求,义渠安国能做的,就是把报告打到中央,由刘病已主持开会讨论,最后才能说了算。 如果事情按程序办,那就简单多了。问题是,义渠安国不知吃错了药,还是脑袋抽筋了,竟然将办事程序搞反了。他是这样做的:先批准先零部落搬回旧地,随后,他才把报告打到中央。 消息马上传到长安,赵充国一听,大叫不妙。接着,赵充国直接给刘病已上书,弹劾义渠安国奉使不敬,引寇生心。刘病已看了赵充国弹劾书,先是一愣,然而一想,他明白了。 在汉朝熟悉夷民之事的人当中,如果赵充国说他是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赵充国曾经蹲点大西北,跟夷民斗智斗勇,那些人屁股一动,他都知道人家要放什么风。所以,赵充国认为,先零部落不好好在移民区呆着,竟然又打回湟水的主意,其中肯定有诈。 这下子,刘病已也慌了。于是,他连忙给义渠安国批复,不批准先零部落的请求。同时,紧急把义渠安国召回国。 然而,一切都慢了。 事实证明,赵充国的判断是正确的。先零部落的请求,得到义渠安国口头批准后,仿佛奴隶翻身做了主人般激动。于是,他们迅速行动,渡过湟水。这时,汉朝郡守闻讯赶来,派兵阻拦。然而他们却吃惊地发现,西羌部落仿佛是蝗虫般,铺天盖地而来,除非有喷虫剂,不然就别想挡住他们的路。 更可怕的事还在后头。先零落部首领杨玉,联结西羌落部二百余酋长,互派人质,立盟订誓,解除仇恨。 为什么说这事可怕呢?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西羌落部之间,几乎处于小战国混乱状态。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扁你,后天你又来砍我,再后天我又要抄你。他们之间,打架斗殴,无休无止,谁都自称老大,从来都没有谁服过谁。如今,突然订立盟誓,了却恩怨,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刘病已马上召来赵充国询问。赵充国这样回答道:羌民联合,之前仅有一回。三十年前,他们也像今天一样解除仇恨,向天盟誓。然后十万羌民联合匈奴,进攻汉朝。结果,汉朝花了五六年,才将他们摆平。 赵充国以上问题,分析中肯,基本问题也说对了。但是,有两个数据他弄错了。首行,十万羌民联合进攻汉朝,不是三十年前的事,而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其次,当时汉朝摆平羌民,不是五六年,而是几个月。 公元前112年,秋天,十万羌民联合匈奴,大举进攻汉朝。冬天,汉朝动员十万大军,派将军李息攻击羌民。不消多久,羌民就被摆平,变得规矩多了。 事隔五十年,羌民突然搞出这么大的联合,难道又要像五十年前一样大举进攻汉朝吗?如果是这样,是什么气候驱使羌民准备大打出手? 事实上,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驱使羌民联合,准备举大事的,不只是羌民内部的小气候,还有外部国际大气候。 接着,赵充国这样对刘病已分析:公元前71年,匈奴跟乌孙国干了一架,吃了败仗,从此失去控制西域的能量,匈奴心里一直郁闷得很。匈奴要想对抗汉朝,仅靠自身力量,远远不够。所以,他只有引诱西羌落部。 据可靠情报,匈奴给西羌落部开出的条件是,西羌和匈奴联盟,拿下张掖郡和酒泉郡,送给西羌居住。张掖郡和酒泉郡,是当年汉武大帝把羌民赶走设立的郡属。匈奴开出此条件,西羌肯定流口水。 所以我认为,促使羌民联合的幕后黑手,肯定是匈奴。而接下来,他们必有大动作,我们一定要做好防备。 赵充国的话,说得刘病已眼皮直跳。刘病已本人不好战,自他上台以来,未有大战。此次,难道真要让他大动干戈吗? 四、宝刀未老 事实再次证明,姜还是老的辣。赵充国的判断,又被证实是对的。不久,赵充国获取一个重要的情报,说羌侯部落酋长狼何,已经派出使节向匈奴借兵。狼何主要攻击的是,同时进攻汉朝的敦煌郡和西域的楼兰,企图切断汉朝和西域的交通。 赵充国马上给刘病已上书,提出一个对策:狼何企图切断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凭他个小样的,肯定想不出来,这一定是匈奴使节替他想出来的招。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肯定在秋天动手。因为秋天庄稼收割,战马马正肥,粮食充足,正是他们作战的好时机。当务之急,中央必须派出特使,巡视边塞,加强防御工事。同时,再派人到羌人当中,挑拨离间,破坏他们内部团结。唯有如此,才是上上之策。 刘病已看了赵充国的奏章,马上把丞相魏相和御史大夫丙吉叫来。刘病已把基本情况说了一下,然后叫他们尽快推荐一个好人选,派去边塞了解羌人动向。 很快的,魏相和丙吉就把名单送给了刘病已。刘病已一看,就傻了。他们推荐的人,竟然是义渠安国。 义渠安国上次犯了错误,没有受到惩罚,此次,又要代表中央巡视边塞。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人后台很硬,真不是一般的硬。不过,丞相和御史大夫都定好的人选,刘病已也没什么好说。于是,义渠安国再次来到了西羌部落。 魏相和丙吉为什么要推荐义渠安国,而刘病已为什么也同意了?这事我思前想后,摸不着头脑。然而,当我看到下面即将发生的一件事,似乎明白了些许。 我想,魏相和丙吉推荐的理由,大约如下:义渠安国也是少数民族,长期跟羌民打交道,熟门熟路,好做思想工作。这是其一;羌民得以重返湟中,是义渠安国批准的。可是,义渠安国当初只允许羌民在湟水以北放牧,羌民却越过湟水,跑到汉朝领土来了。可能羌民没听清楚,义渠安国有义务再跑一趟,把话说明白。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其二。 我想,对义渠安国来说,这是一趟和平之旅。只要他把羌民思想工作做通了,就可以回国了。可是,义渠安国一到羌地,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事。那就是,他再接再厉地做错事,又一次把工作思路搞反了。 这次,义渠安国的工作思路是,对羌民挑拨离间,拉该拉的,打该打的,瓦解多少算多少。可是,他却不费吹灰之力,对羌民一视同仁,全都来硬的。结果,他又把事情办砸了。 事情过程大约如下:义渠安国带了两千人马,抵达羌中。然后,他召集先零落部等三十余酋长喝酒。接着,就在酒席间,义渠安国突然逮捕几个牛气冲天的酋长,砍了。再接着,他又乘先零落部不备,发起攻击,斩杀一千余人。 这下子,羌民各落部的意见可大了。他们认为,他们进入湟中是义渠安国批准的,没有什么违法。可是义渠安国话一来,话都没解释清楚,就砍杀无度,实在太不厚道了。于是,不管是先归降的,还是未归降的酋长,被一种莫名的向心力拉到了一起。 很快的,先零部落首领杨玉联合各部落,集起反叛地,向义渠安国发起了攻击。义渠安国大败,率军撤退到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北),急报中央发救兵。 刘病已收到急报后,马上吩咐丙吉,叫他赶快去找赵充国,让他推荐个能上场面的人,担当大职,率兵西征。 奇怪,赵充国不是挺能打的吗,为什么刘病已不直接派赵充国出去呀?刘病已当然知道赵充国能打,但是他实在不放心赵充国上战场啊。因为,赵充国今年已经76岁了。那么老,还能打吗? 能不能打,不是由刘病已说了算,赵充国说了才算。当丙吉问赵充国,有什么好人选时,赵充国说了一句:有一个人,非常的合适。 丙吉一听,很是惊喜,问道:你说的是谁? 赵充国很平静地说道:那个人,名字就叫赵充国。 丙吉眼睛都绿了,你?如果你能打,皇上还派我来问你干嘛。不过,丙吉什么也没说,回去告诉刘病已,说赵充国自荐上战场,您看怎么办。 刘病已一听,哭笑不得。他对丙吉说道,麻烦你再跑一趟,问问赵将军,为什么他最合适。如果让他出征,该派多少军队。 于是,丙吉又跑了一趟。很快的,丙吉又跑到刘病已面前,说道:“赵将军说了,反正是他最适合了。把事情交给他,绝对让你放心。至于该派多少军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刘病已听了,扑了笑了起来。这次,只见他豪爽地说道:“好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让他去吧。” 公元前61年,四月。赵充国被拜为西征军司令,率大军出发。宝刀,再次拔向苍穹! 按计划,汉军在金城郡(甘肃省兰州市)集结。很快的,赵充国抵达金城郡,他集结了一万余骑兵打前锋,准备西渡黄河。 赵充国打仗有三大优点:一是敢打敢冲,不怕死;二是熟悉兵法,运用自如;三是思路严密,牢不可破。此三大优秀,李广只占前两者。所以,李广注定是悲剧英雄,而赵充国注定是凯旋英雄。 想当初,天有多大,李广的胆量就有多大。所以屡战屡败,就算不败,也是跟人打个平手,无功而归。李广玩的是什么?是冒进主义。赵充国可不同,他可以跟你玩胆量,但决不跟你玩冒进。 所以,赵充国整到一万骑兵后,没有急忙前奔。他认为,如果草率渡河,对面可能埋有伏军。于是,赵充国吩咐三个指挥官,先率小分队骑兵,马口衔枚,夜里偷渡黄河。然后在对岸筑阵地,等赵充国率大军随后跟上。要玩,就玩个稳当啊。果然,只一夜功夫,赵充国部队,全部渡过黄河。 然而,天亮的时候,赵充国发现大事不妙——有人偷窥。 偷窥赵充国军的,是西羌侦察兵。几十个西羌侦察兵及一百余个骑兵,在赵充国驻营附近活动。有人把情况告诉赵充国,请示要不要向他们发起攻击。但是,赵充国却说道,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动。 赵充国可谓老持稳重,他认为,汉军才渡军,筋骨疲劳。如果就此冒然进攻,敌人以逸待劳,于已不利。还有,西羌侦察兵之所以这么嚣张,跑到汉军营垒附近活动,他们背后可能埋有伏军。 事实上,敌方有侦察兵,赵充国也有侦察兵。这时,汉军侦察兵回来报告,前方的四望峡(青海省乐都县西)没有羌军把守。赵充国一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就高兴得跳起来叫道:我早知道羌民不懂军事,果然如此。 原来,赵充国从金城郡开往湟中,中间必须经过四望峡。而四望峡是一条狭窄地带,易守难攻。如果羌民在这里设置伏军,或者把守,赵充国想开往前方寻找羌民部落,门都没有。 赵充国决定夜里行动。于是,他乘夜急赶,穿过四望峡。第二天,汉军就出现在了落都(青海省乐都县),接着继续向西挺进,终于到达了西部都尉府。 西部都尉府,是金城郡属下的西部民兵司令部所在。汉军一到这里,赵充国命令管伙食的,天天给士兵煮好吃的。同时,赵充国还命令士兵:你们就尽管吃好喝好,就是不要乱动。于是,当西羌落部几次向汉军发起攻击,汉军都坚壁不出。 奇怪了,赵充国一大把年纪,跑老远的过来,敌人就在眼前,却装做不见。他到底想玩什么把戏?或者是,他还要等汉军主力赶到,才与西羌决战? 赵充国按兵不动,就是想玩一把阴的。而他想玩的不是别的,而是离间计。离间计作为孙子兵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充国可谓体味极深。他认为,西羌部落联盟貌和神离,最适合使用离间计。运用得好,还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如果汉军只讲打,打得了今年,打得了明年吗?打得了明年,又打得了后年吗?打来打去,国力损伤不说,民族仇恨越积越深,一个匈奴够让汉朝折腾的,再来一个西羌之患,汉边和平,何是是个头啊。 综上所述,赵充国站在高度上,以战略的眼光来解决问题。这不仅是高手,而是高手中的高手。这种高手,我们称之为军事家。 赵充国怎么个玩法,他心里已经有底。在先零部落酋长杨玉造反之前,曾经有人跑来西部都尉府告密。那个人,名唤雕库,是罕部落酋长靡当儿的弟弟。没想到的是,雕库告密后,西部都尉府听说西羌诸部落联盟造反,便把雕库扣下来当人质。 哪有做好事,还要被打耳光的。赵充国认为,要拆解羌民部落联盟,就从冤大头雕库入手。于是,赵充国把雕库释放,并叫他回去宣传,说汉朝军队只诛杀叛逆,奉劝不要自取灭亡。如果戴罪立功,好处多多。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时,赵充国收到一封来自长安的奏书。奏书是刘病已转交来的,而奏书的作者却是赵充国的一个老熟人——酒泉郡郡长辛武贤。 辛武贤,陇西狄道 (今甘肃临洮)人。西羌叛乱前,赵充国曾经建议刘病已派一个熟悉羌民的特使,深入羌地做安抚和侦察工作。那时,他推荐的人,就是辛武贤。然而魏相和丙吉俩人,却极力推荐义渠安国。刘病已同意派出义渠安国,结果事情越搞越乱,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对于平反羌民叛乱,辛武贤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于是他就上书给刘病已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刘病已之所以把辛武贤的奏书,转交过来是想征求赵充国的意见。之所以要征求,那是因为辛武贤的平乱方案,与赵充国先前的方案,有极大出入。 辛武贤的意见是:汉军后方的六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不能拖得太久。如果在等到秋冬才作战,北方天寒地冻,汉朝战马无法承受。所以,不如把作战时间前挪,放到夏天七月上旬,汉军携带三十日粮草,分别从张掖郡和酒泉郡出发,先对罕部落发起经一轮攻击,然后冬天再来一轮,杀鸡给猴看,到时先零部落肯定害怕了。 辛武贤这套方案,看上去很美。然而,在赵充国看来,问题很大。于是,他紧急给刘病已上书,批驳辛武贤。没想到,赵充国的奏书一到中央,也此起了群臣非议。于是,一场口水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场口水战,赵充国为一方,另外一方,汉朝众卿几乎都站到辛武贤一边去了。双方纠缠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什么时候打;二是,怎么打,先打谁最合适。 辛武贤的方案我们已经看到了,他说最好夏天就开打,先打罕落部最合适。那么,赵充国反对辛武贤的作战方案,理由又是什么呢? 赵充国是这样反驳对方的: 首先,战马背负三十日粮草前行,跑起不快。如果行动缓慢,必然引起敌方警觉,逃之夭夭。而汉军求战心切,必然追敌,深入羌地。那么敌人就可以先断绝汉军后路,再在险阻地方与汉军决战。如果这样的话,汉军可能会遭遇全军覆没。 其次,最先叛乱的是先零落部,其他部落都是在先零部落的引诱和威胁下造反的。所谓擒贼先擒王,打掉先零部落,其他部落自然解散。如果避开先零部落不打,选罕部落开刀,其他部落肯定引起恐慌。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坏处,促进羌民部落联盟更加团结。 赵充国的批驳书,马上送到长安。刘病已一看,这下子麻烦大了。大家意见不统一,这仗怎么打呀。于是乎,他只好召纠会议讨论。 很快的,讨论结果就出来了。中央的意见一致认为:先打罕部落,再打先零部落。而且马上就打,不能再拖了。 接着,刘病已着手部署。任命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郡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下了诏书后,刘病已又给赵充国去了一封书。在书里,刘病已一改客气语气,用词严厉地责备赵充国。 刘病已是这样骂赵充国的: 你后将军率万余骑兵,万里奔波,却按兵不动,却偏要等到冬天才动手。难道你不知道,到时敌人粮草充足,汉军不能承受冰冻吗?你就知道拖泥带水,却不知道花国家的钱心疼。这这样了,我已经命令辛武贤动身了,你必须配合好他攻击罕部落,不得有任何借口! 这下子,刘病已真的是要撕破脸了! 刘病已这人,有一特点,一般不开口骂人。如果他对你破口大骂,那你可能就是非骂不可了。对于赵充国说,一定要等到秋冬才动手,这事辛武贤百思不得其解,刘病已也是摸不着头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赵充国老了,人一老就容易趋向保守啊。在战场上,保守等于怕死,怕死还打个球仗啊,回家养老算了。 刘病已这一骂,换成是张安世,早闭上嘴回家盖被子抖索了。然而,赵充国不是张安世,反正他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早活够本了。既然刘病已要撕破脸,那他就拿那张老脸陪着你撕,看谁撕的可怕。 赵充国决定抗争,他再次给刘病已上奏书,将他的真正意图重新解释一遍。他的抗辩辞很长,总结起来,大约如下: 在造反这件事上,是先零部落牵的头,罕部落较为规矩。所以,我才把罕部落酋长靡当儿的弟弟雕库释放,让他回落部宣传汉朝政策,以起到瓦解羌民联盟的作用。如果拿罕部落开刀,正中先零落部下怀,结果是他们联盟越来越团结,队伍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一举两伤,值得吗? 所以,我坚持要打,就先打先零落部。只要拿下先零部落,其他部落肯定主动臣服。但我为什么要选择冬天开战,那是因为夏天,他们战马正肥,粮秣正丰,向他们发起攻击,力度不如选在冬天。 综上所述,冬天开战,先打先零部落,最为合适。如果搞定先零部落,罕部落还不听话,等到春天正月,再去收拾他们。这样,不但合宜,而且合理。 六月二十八日,赵充国把奏书发出;七月五日,刘病已收到。这次,刘病已态度转变,他在赵充国的奏书上批了两个字:同意! 事实证明,赵充国抗辩是对的,刘病已批同意那两个字,也是对的。接着,赵充国率骑兵出发,向先零部落压去。先零部落闻听后将军驾到,两话不说,丢下辎重,提腿便跑。 汉军看着逃跑的羌军,个个兴奋得要去追。然而,赵充国却挥挥手,止住他们说道,别追,追得越快,把他们逼急了,反而会掉头咬人了。 赵充国此招,就叫穷寇勿追。果然,汉军不追急,羌军反而崩溃得越快。他们想渡过湟水逃命,不料河水太窄,数百人不幸被挤落水中淹死。于是,汉军尾随而来,斩杀数百,俘虏数百,捡到的牛马头,十万余头,战车四千乘辆。 赵充国率军继续西进,开进罕部落。一进罕部落所在地,赵充国下了平下了一道死命令:不准焚烧房屋和一切粮草。 赵充国相信,以汉军之强和仁,罕部落没有理由不来投降。 果然不久,罕部落首领靡当儿,亲自前来拜谒赵充国。于是,赵充国摆开宴席,请靡当儿喝酒。在席间,赵充国宣布,凡是先零部落以外的俘虏,通通释放。接着,罕部落首领亦宣布,愿臣服汉朝,戴罪立功。 好了,摆平了罕部落,下一个先零部落,问题就容易多了。二十月,汉朝六万破羌兵团前往鲜水(青海湖)畔,与赵充国会师。接着,汉朝主力向西羌先零部落,发起大规模进攻。 汉军向羌军发起进攻的,有三支军队:一支是许延寿率领的强弩兵团;一是是由辛武贤率领的破羌兵团;一支是由赵充国的儿子,中郎将赵昂率领的皇家警卫队。三支军队,总共斩杀和俘虏八千余人。 那么,赵充国去哪了,为什么不参加决战? 赵充国没有去哪,他正在打开大门,任羌军部落一批批地跑来报到投降。最后,赵充国数了数,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五千余投降的羌军。 事实上,开战之前,赵充国就知道羌军肯定顶不住的。所以他认为,搞定先零部落,根本就不用开战,只要他在原地屯田驻扎,先零部落都会自动跑光。但是,赵充国的屯田想法还没写成报告,刘病已就已经下达了攻击命令。 赵充国的儿子赵昂,早就知道赵充国不会参加作战。但是,他又不敢加劝,只好派了个人去游说老爹,说还是打吧,打了有份,不打的话,皇上怪罪下来,性命可能不保了。 但是,赵充国却说,你们打你们的,我来说我的话。于是,赵充国就紧急上书,强烈建议汉军撤军,留其下来屯田驻守。 很快的,刘病已批复回来了,只有一句话:如果屯田,先零部落什么时候可以消灭,战争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赵充国上书回复:只要几个月,就可以摆平先零部落。 不久,刘病已再下诏回问:所谓几个月,是指今年冬季,还是别的时间?还有,万一我们撤军,羌军再席卷而来,后将军能顶得住吗? 赵充国再上书回复:我所说的几个月内,摆平先零部落,指的就是这个冬天。再晚,也不会拖到明年的春天。羌军所剩不到一万,我们万余精兵,全幅武装,屯田自卫,绝对没问题。 这次,刘病已没有完全同意赵充国的意见。他的回复是,同意撤回骑兵,留下赵充国的步兵屯垦。可以看出,刘病已这个决定比较稳当。他还是担心赵充国说大话,万一有情况怕他应付不过来。 公元前60年,五月,西羌叛乱结束。 这时,赵充国再次向皇帝上书,说先零部落所剩不多,不足为惧。罕部落酋长已经保证,一定尽力彻底铲除先零残余。所以,汉军不必驻留,请准予撤军。 不久,刘病已下诏,同意撤兵。这年,赵充国终于凯旋归来。请不要忘记一个伟大数字——那年,赵充国七十七岁!! 第五十五章 官官相斗 一、招恨 公元前60年,西羌部落被搞定了,赵充国立功回国了,然而很快的,他就发现得不偿失了。 先是,赵充国回到汉朝,他就大病一场,卧床不起。刘病已听他老人家病了,赶紧派人前来慰问,似乎有准备后事的意思。于是,前人就问赵充国,您老认为,让谁当护羌校尉比较合适。 事实上,护羌校尉人选,汉朝四府已经推荐某人。但是,赵充国是汉朝老将,又是西羌问题军事专家,刘病已派人征求他的意见,也就是表示尊重。所谓四府,指是的宰相府,最高监察署,车骑将军府,前将军府。如果再加上后将军赵充国,就是五府了。 四府推荐的人,名唤辛汤。你可以不知道辛汤,但你肯定知道辛武贤。辛汤,就是亲武贤的小弟。那时,赵充国卧在床上,一听到辛汤两字,仿佛大病顿消,他一下子就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大叫一声:我坚定不同意辛汤当护羌校尉。 赵充国这是怎么啦?辛汤哪里招他惹他了,搞得他急成像见仇人似的。或许是,辛武贤之前对羌作战的方案和他有冲突,他寻机报复来了? 事实上,辛汤没有招惹赵充国,赵充国也没有辛武贤有啥意见。真实的情况是,赵充国对辛汤看不顺眼,料定那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因为,辛汤有一个大毛病,就是爱喝酒。爱喝酒也就罢了,还特喜欢酗酒。酗酒也就摆了,还爱借酒发疯惹事生非。所以,赵充国认为,就辛汤这个个性,不适合当护羌都尉。 赵充国一票否决辛汤,让四府很是难看。事实上,刘病已更难堪。因为刘病已这时已经下诏,封辛汤为护羌校尉,而且辛汤已经拿到印信。本以为,前来咨询赵充国,也就是走过场,没想到赵充国反应这么激烈,这叫他那个当皇帝的怎么下得了台呢? 下不得台,也得下。赵充国尽管老了,病了,但还没死,说话还能使吧。刘病已想来想去,为了照顾赵充国老将军的脸面,只好委屈辛汤了。于是乎,刘病已只好派人去告诉辛汤说,不好意思,赵将军说你不合适当护羌校尉。 那么,谁适合当护羌校尉?赵充国的意见是,辛临众。辛临众是辛汤的哥哥,刘病已下诏,改派辛临众为护羌校尉。 赵充国够狠,撤掉老弟,改派哥哥,这不是想挑拨离间,搞散人家兄弟感情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就太损赵老将军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是对羌作战,或者任护羌校尉上,他都不是想着跟辛武贤家族过不去。 然而,人家可不是这样看的。辛临众任护羌校尉后,不久就出发了。没想到,辛临众任职不久,就给中央打来一报告,说他病得不行了,请求辞职。 是不是真病,没人知道。我们知道的是,刘病已同意辛临众辞职了。接着,又叫五府推荐护羌校尉,四府和赵充国商量,说辛临众不行了,是不是派辛汤去得了?这下子,赵充国好像没啥好说的,同意推荐辛汤任护羌校尉。不久,刘病已下诏,任命辛汤为护羌校尉。 绕了一圈,又回到原点。辛汤不知是哭好,还是笑好。事实上,辛汤不哭,也不笑,而是恨。不但辛汤恨,另外一个人也恨赵充国。为什么要恨?很简单,他们一致认为,从对羌作战到推荐护羌校尉一事,赵充国不是存心报国,而是故意找碴,要跟辛氏兄弟对着干。 到了这里,不知有人看出来否,辛临众患病请辞,很有猫腻。我们有理由怀疑,辛临众得病是假,请辞是真。目的只有一个,让位于兄弟,团结一致。只好团结,才能跟赵充国顶牛。不然中了他的离间计,辛氏家族谁都别想过得好。 只有说一句话,小鸡肚肠,永远是小鸡肚肠。很快的,辛武贤就发现,赵充国真不是吹的,他不但做事稳,看人更准。不久,正如赵充国之前所说的,辛汤那个酗酒的家伙,果然是败家仔。他一到羌地,就多次醉酒,一醉酒就发疯,借羌人出酒气。结果,羌人又造反了。 不得不说,赵充国——牛人啊。 牛人又怎么样?此时,辛武贤却把牙齿咬得咯咯响。他在想,如果再不给赵充国点颜色看看,他名声那不是要被吹上天去了。新帐旧帐一起算,辛武贤要动手了。 事实上,辛武贤恨赵充国不是一天两天。排除政治分歧,仅就能耐而言,辛武贤在山西名将里,也是叫得出名号的。然而多年来,辛武贤一直不能冒头出人头地,原因之一,就是老家伙不肯退休,在他将上罩得死死的,想抢他的风头,门儿都没有。 羌人造反,五十年等一回。辛武贤认为,该是他出头的时候了。于是,他借机上书,力求出兵,强势压境,将羌人一锅端了去。没想到,此方案一出,就遭赵充国反对。到了最后,尽管说战功也抢到了,可是好处啥也没捞到。好处哪里去了?全被赵充国搞砸了。 事实上,我很能理解辛武贤其中的痛苦与郁闷。在汉朝,如果你是文官,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当然是丞相。如果你是个武将,最大的野心,无非就是觅侯封将。想要封侯,就得有武功,想得武功,就得拼命杀敌。可是赵充国力求撤兵,想和平解决羌人造反问题,严重地阻住了辛武贤的武功之路,那不等于斩了他的封侯之梦吗? 赵充国为的是国家,辛武贤为的是封侯。事实上,两者之间的矛盾,在赵充国班师回朝时,早就人看出来了。 看出其中奥妙的人,是赵充国的一个朋友,名唤浩星赐。浩星赐,来路不明,大约也是在长安跑动的。浩星赐半路迎赵充国回朝时,提了一个建议。 他的意思大约是,长安多数高官都认为,先零部落迅速被摆平,都是破羌兵团将军辛武贤等人出兵的功劳,只有很少人认为,如果汉朝不出兵,先零部落也会在后将军的逼迫下投降。反正您也老了,不必跟年轻人较劲。回去跟皇上汇报情况时,不如替辛武贤美言几句,让出战功。这样,对你也没啥损失的。 如果用心推敲浩星赐这话,微妙异常。好朋友半路迎归,不见恭维,反而来当了说客,这到底算啥事呢。有问题,这里肯定有问题。 的确有问题。但千万别想歪了,浩星赐不是被辛武贤收买了,不过是替一个人探个风罢了。那个人,当然是刘病已。 刘病已为什么要派浩星赐去游说赵充国让功?很简单,赵充国使离间计,瓦解羌人部落联盟,有功。然而,刘病已下攻击令,辛武贤等人杀敌数千,也算有功。前后比较,谁的功劳大?当然是赵充国。 有功,就得行功论赏。一讲到这里,问题就来了。赵充国已经七十七岁了,将军也有了,侯爵也有了,可谓功成名就,啥都不缺了。封或不封,似乎都无关重要。可是,对辛武贤等人就不同了,人家的路很长,离人生顶点还远着呢。 这下子,终于看出点门道了吧。出兵的方案是辛武贤提的,攻击令是刘病已下的,现在羌人问题解决了,刘病已就是想对辛武贤等人行功论赏。可是对辛武贤行赏,就必须给赵充国也加上一大份。 刘病已认为,给赵充国一大分封赏,没那个必要。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赵充国让功。那样的话,刘病好,赵充国好,辛武贤好。平羌之战,就成了汉朝团结对外的一战,多好啊。 事实上,赵充国已经听出了他那朋友的话外之音。但是,老将军不但打仗牛,脾气也挺牛,他立马就顶了浩星赐,打破了刘病已的好计。 赵充国是这样说的:我凭什么要让功?让功等于歪曲了事实。事实是什么,我当初说得很清楚。听他的话,几个月内,不动用汉朝多少兵马,即可解决将羌人摆平。现在好了,问题解决了,就有人想拿战功。我告诉你,我回去后,不是想替自己争功,向世人标榜,而是想为后世立个榜样,敢说真话。 牛,实在牛啊。赵充为为什么要耍牛,别忘了,他老人家在前线为国奔命时,刘病已下诏骂他那话,仍然历历在目啊。他在前线都可以跟你刘病已顶牛,立功回国,更要理直气壮跟你顶牛,你能拿他怎么样?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点辙都没有。 果然,赵充国回到长安,把刘病已战前对他的不信任,以及战中骂他的那些气,哗啦啦地出了一通。结果,弄得刘病已都不好意思,给辛武贤等人封赏了。于是,刘病已只好撤了辛武贤破羌兵团将军的职,继续让赵充国但任后将军。 以辛武贤为代表的速战派,终于输给了赵充国一个,辛武贤脸可丢大了。这也就罢了,之前丢一个,之后赵充国又再让辛氏兄弟丢一个。长此以往,不捅个赵充国一刀,他还真以为自己完美无暇,无懈可击了。 赵充国那牛人,连刘病已都要让他七分,辛武贤要拿赵充国开刀解恨,那不等于拿鸡蛋砸石头,找死吗? 辛武贤还没活够,还没想着早死。对付赵充国这般牛人,没有十二分把握是不行的。事实上,辛武贤不是有十二分把握,而是二十分的胜券。 曾记否,刘病已摆平霍氏集团后,张安世如坐危卵。那时,张安世饭都吃不好,觉都睡不甜,整天整夜的都怕刘病已的人来敲门。然而最后,张安世低调避世,终于躲过一刀,安享天年。 如果说,张安世能活到自然死,归于他个人装孙子低调,那就错了。现在,秘密终于可以公开了。刘病已不杀张安世,有两大因素:一是,张安世和张贺是同胞兄弟,张贺是刘病已的知已恩人。刘病已是看在张贺面子上,放过张安世,这是其一。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有人力保张安世。那个人,就是牛人赵充国。这是其二。 可是,赵充国力保张安世,绝对是个人隐私,宫廷绝密,有人还是知道了。谁知道?辛武贤。辛武贤怎么知道的?是赵充国的儿子赵昂,有一次和辛武贤喝酒的时候,不小心透露出去的。 赵昂还有板有眼地告诉辛武贤:事实上,皇上挺讨厌张安世的,如果不是我父亲罩着他,张安世早下地报到去了。 一句酒后真话,辛武贤今天却派上用场了。于是,辛武贤上书,告发赵昂,说他泄露宫中密语。告完以后,辛武贤就在家里静侯佳音。不久,中郎赵昂被捕;又不久,有一消息传了出来,赵昂在狱中自杀了。 辛武贤终于笑了。你做得了初一,我就做得了十五。你让我全家不舒服,我让你晚年丧子,不得好活。我想,这应该是辛武贤想对赵充国说的一句话。 二、所谓德治模范 辛武贤重拳出击,一下子打到赵充国的软肋,痛得他叫声惨都来不及。然奇怪的是,接下来不见赵充国一点动静。直到赵充国离开人世,辛赵两家,宁静如水。不斗也罢,这可让刘病已少操了不少心。 辛赵之间,可谓是两清了。然而,汉朝同僚相斗,仿佛是一场病毒感冒,由辛赵引起,顿间传染开去,席卷整个西汉中叶官场。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个个猛人,中毒感染,暴病身亡。在这场政治传感病毒中,有一个政治模范,不幸中标,先行倒下。这个人,就是以德治闻名天下的韩延寿。 韩延寿, 字长公,燕人,后迁居杜陵。韩延寿之所以能走向仕途,得益于两个人。一个是他父亲,另外一个,则是刘病已的老相好魏相。 曾记否,当年燕刺王刘旦野心勃勃,一心打皇帝的主意。后来,他和上官桀等人组成汉朝四人帮,想先搞掉霍光,再夺刘弗陵的皇帝位。当是时,刘旦之举动,让诸多燕人闻声开骂,韩延寿父亲韩义就是其中一个。 韩义挺身而出,警告刘旦,做人要规矩点,别打什么歪主意。 结果,韩义话才说完,说被刘旦拖出去砍了。 韩义义谏而死,名声轰动朝野。那时正值霍光主政,想从各郡国选贤,当时,还不够出名的魏相,趁机向霍光写了一封推荐书,说燕人韩义为国捐躯,光荣献身,中央应该显赏其子,以示明义。魏相的报告打上去后,很快就有了结果。霍光认为魏相说得很在理,就提韩延寿为谏大夫。不久,韩延寿迁淮阳太守;再不久,因政绩出色,被调往颍川郡。 颍川郡守治所,即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韩延寿被调往颍川郡,不是此地山灵水秀,油水多多。恰恰相反,这里流氓遍出,人心不古,风气极坏,让中央极为头痛。正因为如此,中央为了压住颍川郡的邪气,凡调来此地工作的太守,都是挑工作能力强悍的来当。很不幸的是,中央认为韩延寿工作能力强,很适合跟流氓打交道,于是做派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