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穷人家出来的都知道一句话:宁可添一担粮,也要少一双筷子。少一双筷子,就是少一张嘴。少一张嘴,那一年可节省多少米饭。然而,刘据不是一个逃亡,随他的还有两个孩子。对于一户穷人来说,多几双筷子,不亚于朝他身上压了一座大山。 然而,这苦兄弟很够意思。他不叫苦,也不叫累,仍然坚持织草鞋卖草鞋,以此供养刘据一行人。这下子,轮到刘据不好意思了。这时,刘据突然想起了一个有钱人。 刘据想起的这个有钱人,就是湖县人。是刘据的一个故人。刘据想到他,不是想改投他家,而是向他借钱。一想到这,刘据就派人出去,向对方借钱。 事实证明,有些钱是不能乱借的。刘据没想到,他派人出去借钱,钱没借到,就已经惊动了地方官。 8月8日,地方官派人包围刘据藏所。 长安,曾经是刘据的地盘。在那里,命运曾经无的眷顾过他。然而,在这个人单力薄的异乡,他偏离命运的轨道已经太过遥远,他不可能再受到上苍的眷顾。 死亡,似乎从来没像今天来得这么突然,也从来没像今天来得这么猛烈。 刘据从门缝里向他窥视,屋外人影重重。他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 于是,他找来一根顶柱,将门闩紧,用顶柱将门顶死。然后,他抽出一缕帛绢挂上屋梁,绑紧;接着,他用板凳垫高身体,将头伸进了死亡的圈。最后,一脚踢开板凳,告别这个妩媚多情,而又残酷冰冷的世界。 过了许多,官兵没听到屋里有响声,顿觉不妙。一个士卒一脚踹开屋门,众人冲了进去。当众人将刘据抱下来时,生气已无。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我来过这世界,我脚步匆匆,风尘遮面;我又走了,挥一挥衣袖,作别西边的云彩,带走了人间所有的悲伤。 刘据死时,年仅37岁。 第五十章 悲伤与终结 一、可怜虫李广利 我一直认为,李广利是一条可怜的虫子。然而冥冥之中,上天似乎相当眷顾他。想当年,李延年跟刘彻关系那么铁,却被其弟一条淫乱后宫牵连,人头落地。当是时,李广利正在征伐西域,刘彻念他没有功劳,亦有苦劳,放过了李广利。 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太子刘据在湖县自杀的消息,传回长安后,李广利突然莫名的骚动起来了。他仿佛看见,一个美妙的春天正向他走来。 李广利之所以蠢蠢欲动,是因为属于他的机会来了。 准确地说,是昌邑王刘髆的机会来了。刘髆是李广利的外甥,在刘彻的孩子群中,处境较为弱势。这个孩子其为人处世,没听说有过人之处,也没听说有坏人之处。只是有一个可圈可点的事迹,那就是生了一个混蛋儿子。此人名唤刘贺,不久将来的历史,将留给他来折腾。 命运将刘髆和李广利捆绑于一起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想当年,李夫人也算是倾国倾城,将刘彻迷得神魄颠倒。没想到一朝得病,毁了容,抽了命,伸伸腿就走人了。留下他与李广利相依为命。 李广利认为,命运注定他和刘髆是同一条藤上的瓜,那就肯定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汉朝,如今的长安,如今的刘彻,一切都是乱蓬蓬的。他必须逮到这个千古难遇机会,混鱼摸鱼,替刘髆换个好工作。 天下最好的工作,当然就是皇帝。比皇帝次一等的工作,就是太子。现在,刘髆离太子只有一步之遥。尽管刘髆处境不妙,但李广利仍然认为,机会永远属于敢于吃螃蟹的人。如果有敢吃螃蟹人的帮助,刘髆登上太子之位,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说李广利敢吃螃蟹,那实在有点吹。想当初,征伐西域,他可是被刘彻硬拉出去吃螃蟹的。最后螃蟹是吃了,可自己那张嘴也被西域那只大螃蟹咬得稀烂。我想这事让李广利回想起来,肯定还隐隐作痛。 事实上,李广利所说的,那个胆吃螃蟹的人,不是指他。而是传说中那个逃了命,不要官印的丞相先生刘屈髦。 李广利之所以和那个刘姓的扯上关系,是因为他们俩是亲家。李广利的女儿,嫁给刘屈髦的儿子。政治婚姻,从来是政治生命的部分延伸。于是,李广利开始琢磨事儿了。 然而,李广利怎么也没想到,正当他关起门来研究政治厚黑学时,就出事了。 不是李广利出事,而是汉朝出事。此事出在汉朝边境,匈奴隔三叉五的骚扰和欺负人。于是,刘彻坐不住了,他准备再度出拳了。 我发现,汉匈两国自刘帮开国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战争。打了一百多年,两方的牛人将领是越打越少。匈奴的单于,自冒顿死后,一代不如不代。刘彻没有给汉朝丢脸,总算打出了汉朝的气魄。 然而,汉匈之间的战争,自卫青和霍去病死后,再也不见当年激动人心的场面。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像李广利这等货色,当汉朝的消防救火队长,事实证明总是不怎么靠谱的。所以,每次刘彻一派他出征,我的心就本能的抽紧。 我想,但我心抽紧,汉朝人更是抽紧。刘彻抽不抽呢?鬼知道。反正是,汉朝无良将,怎么也要找个人拉出去垫背。 果然,李广利此次出征,就是被拉出去垫背的。不但垫了背,还做了匈奴的孤魂野鬼。他想回来,连汉朝的鬼都不认他了。 公元前90年,春天,三月。汉朝大军出发了。 此次出征,分三路大军。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新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二万人出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重合侯马通,率骑兵四万人出酒泉郡(甘肃省酒泉市)。 这么多年来,匈奴和汉朝的战争,仿佛抢匪和警察的游戏。从彼此漠不相识,到不打不相识,到最后双方都是知此知彼。抢匪一方定期抢,抢了就跑,跑了还回来。警察一方也定期扫黑,一扫就总想将匈奴往死里扫,今年没扫完,明年接着来。 于是,打黑的照打,抢劫的还照样抢。好像大家都挺遵守游戏规则,你来我往。如果你来我不往,那怎么叫礼尚往来呢? 此次汉朝大军,加起来将近十万人。如此庞大队伍出征,肯定不是出去逛逛,领略大漠无限风光那么简单了。所以,匈奴闻知汉兵出动时,神经立即就紧张了。 怎么应付汉军,匈奴人心里早就有主意了。匈奴和汉朝对砍这么多年,特别是被卫青和霍去病一阵砍杀过后,元气大伤,没有多少老本拿出来折腾了。所以后来,只要汉朝出兵,他们每一件事就是,巩固抢劫成果,将粮食等物资全部运送到安全地方。正所谓,留得粮食在,不怕没饭吃。接着第二件事,然后才商量怎么砍人。 为对付汉朝大军,匈奴单于做了如下部署: 首先,将所有粮食辎重,北迁到郅居水。郅居水,即今天的色楞格河,经流蒙古国恰克图市以西,注入贝加尔湖。 其次,匈奴单于命令左贤王将东方各部落,全部带到余吾水以北六七百里的兜衔山。余吾水,即今天的土拉河。发源于狼居胥山,流经乌兰巴托市南,注入鄂尔浑河。 再次,单于本人准备亲率精锐骑兵,渡过姑且水,迎战汉军。姑且水,即图音河。流向蒙古车车尔勒格城南。 各就各位,开打。首先向匈奴单于冲去的,是商丘成兵团。然而,当商丘成晃悠着挺到岔路口时,发现匈奴人影都没一个。跑了这么远,鬼影都没见着,实在太没意思了。于是,商丘成领着二万人,准备晃悠着回去交差了。 商丘成,诸多情况不详,纯属来路不明一类人物。然此人物能混上御史大夫,也不是吃白饭的。既然不是吃白饭的,就算他没打过架,参过战,总也有一张作战地图的,那么匈奴到底藏在哪个位置,他心里应该是有底的。 那么他这两万人的队伍,难道真是成了观光代表团不行了?我认为,商丘成不是怕死,也不是偷懒,而是只要他的部队开到姑且水岔路路,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因为,他的任务就是替李广利探路的。李广利的部队,正贴着他的屁股在路上跑着呢。 这时,匈奴单于眼看商丘成仿佛要咬钩,突然转头就走,他差点要跳起来了。这支汉军实在太不像话了,大老远地跑出来吹风,连碗热茶也不喝就想不告而辞,这怎么行呢。于是,匈奴单于忍不住了,马上派人出去招待商丘成。 此个匈奴单于,名唤狐鹿姑。他紧急派出去搞接待的人,我们并不陌生。此人就是曾经牛逼哄哄的李陵。李陵和匈奴将领率三万骑兵,狂追商丘成大军。然而,商丘成溜得太快,李陵猛追九天,一直追到蒲奴水(翁金河。流向蒙古国国国尔勒格城东向),眼看猎物没戏了,才罢军回去。 此时,由马通率领的部队正在向西挺进。马通的目标,是扫平匈奴右翼力量。然而,当马通部队挺到天山时,匈奴大将一看,连人头都没数完,转头就溜了。 匈奴之所以溜得快,不是诱战,而是真怕。因为马通率的全部骑兵,四万人;匈奴率的也是骑兵,两万人。两万人对着四万人砍,谁个输赢的概率,相信大家都能算出。安全第一,还是跑为好吧。 现在,该轮到李广利出场了。 匈奴单于知道,商丘成提前开溜,肯定是来放烟雾的。汉朝的刑警队长,应该还在后面。如果没有弄错,这个人就是李广利。匈奴单于还知道,李广利不是个狠角色,但绝对是个主角色。招待这么一个大客,他必须隆礼以待。于是,为了体验匈奴本人对李广利的重视,特此给某人布置了一道作业。 在蒲奴水南面,有一座山,山的名字就叫夫羊句山。李广利要追击匈奴,抵达蒲奴水,甚至更遥远的郅居水,必须先越过此山。 夫羊句山以北,还有一城,城的名字就叫范夫人城。传说,范夫人的丈夫是中国将领,在那里筑城,工程还没完成就逝世了。于是,范夫人率领军工,发扬艰苦奋斗之精神,将城修成。后人为了纪念那个伟大的女人,就将此城唤作范夫人城。然而时过境迁,此城只剩残迹,别无所有。 匈奴单于的作业就是,将在夫羊句山埋伏。这个光荣的任务,就是留给了人见人骂的大汉奸卫律。 匈奴分给卫律的兵力是,五千骑兵。五千骑兵,就将挡李广利七万大军? 老实说,李广利是有些窝囊,但还不至于到了窝囊废的地步。况且,李广利对阵的是汉朝大汉奸,面对这种民族败类,如果不狠追猛打一顿,那实在太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了。 所以,李广利一碰到卫律的部队时,一点也不客气。双方连招呼都没打,冲上去就砍。七万人对着五千人狂殴乱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最后,卫律被打得落花流水,面目全非,只得向范夫人城里撤。 李广利好像打上瘾了,继续追着卫律屁股打。于是,他又将卫律打出了范夫人城。这下子,卫律连还架的勇气都没了,只得向北再撤,找老大搬救兵去了。 到此,李广利可谓顺风顺水。相对当年征伐西域来说,这应该是他打得最惬意的一战了。怎么会叫他不爽呢?不但自己打得痛快,还替汉朝教训了一回汉奸,这话传回长安,多受用呀。 然而,李广利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卫律不过是一道卡,一只鱼饵。前面等着他的,才是真正的难关,真正的猎物。可是他能不能一路打到郅居水以前,像当年霍去病一样,将匈奴老巢都抄得精精光光?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很简单,他不是卫青,更不是霍去病。他和别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于是乎,李广利就在犹豫,是不是该见好就收了呢? 李广利是这样想的,跟着他出来混的人,也是这样想的。没办法,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对于李广利这等船主,其技术烂到什么程度,他们可能不知道。但是其技术好到什么程度,他们基本上是心知肚明的。 既然大家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是不是该撤了呢?当李广利还在观望时,突然地从长安传来一个坏消息,将李广利抽身而退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对李广利来说,长安传来的坏消息,不亚于旱地惊雷,将他彻底雷倒了。事实上,雷倒还不算啥,可怕的是极大可能要将他光明的军事混混生涯雷灭了。更可怕的还有,一人受雷,全家遭殃。一家人都要跟着他抬腿登天去了。 雷李广利的人,是刘彻。刘彻之所以将李广利轰得如此惨烈,是因为这个外戚做了一件天诛地灭的事。此事,就是和丞相刘屈髦准备联手,搞掉对手,把昌邑王刘髆弄成皇帝接班人——太子。然而不幸的是,此时李广利却听说,他们阴谋败雷,刘屈髦被杀。 李广利怎么跟刘屈髦对上暗号,要从此次刘彻发兵攻打匈奴前说起。那时,李广利还没来得及替刘髆策划抢太子位一事,没想到领导就派他出差了。还好,大军出发前,丞相刘屈髦为李广利送行,一直送到长安城北的渭水大桥。于是,李广利逮到这个天大的机会,跟刘屈髦说了一句话。 原话如下: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 如果将此话添油加醋地说开去,大约意思就是,刘据死了,太子位还空着。本来我还想和你联手,替我们家昌邑王抢太子位。但没想到皇帝派我出差,还不知道啥时能回来。然而事情又急,所以只好托您老人家帮帮忙,替我向陛下请立昌邑王为太子。你要想想,有朝一天昌邑王当上皇帝了,还能少你老人家的好处吗? 刘屈髦一听,两话不说,就答应了。 李广利就知道姓刘的会跟他合作。要知道,旧的去了,新的是必须来的。既然新太子是一定要立起来,自家亲戚当然是首帮人选。然而李广利怎么也没想到,他还没离开长安几天,就听说刘屈髦将事情办砸了。 李广利听说,刘屈髦死得很惨。先是被装进猪车,一路被观赏到闹市,最后才被斩首示众。还有,连丞相夫人也不能幸免,被拉到长安八大街之一的华阳街,斩首。 刘屈髦被定的死罪有两项:玩弄巫蛊,诅咒皇上;伙同李广利,准备拥护昌邑王为太子,大不逆。此两罪,经有关部门查证,果有其事,没有半点水分。 而刘屈髦阴谋败露,源于被人告了。告他的是,是皇宫少府所属的一个内部官。也不知道刘屈髦跟人家有仇,还是人家看他不顺眼,一不小心就被人家从后面捅了一刀。 我认为,刘屈髦之死,不但符合了他自身命运发展的特点,而且符合了阶级斗争残酷无情的自然规律。当初,刘屈髦一听说太子刘据发兵闹事,两话不说,腿腿就跑,连丞相印都不要了。由此事可以看出,刘屈髦是个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同时,这也是一个心理素质一点都不过硬的人。 如果将刘屈髦和他之前任过丞相的人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他的能力,或者是政治资本和声望,应该都是倒数第一。远的就不说了,就说近的。在刘彻主政时代,哪个丞相能力比他差过?可是哪个又比他好过过? 纵观丞相前辈,姓刘的应该知道,窦婴是怎么死的,公孙贺又是怎么死的。人家曾经建功立业,牛逼哄哄,仍然照死不误。像他这么一个心理素质不过硬,政绩没有可圈可点之处,还要帮忙添乱,刘彻不整死他,还有天理可讲吗? 老子说,自胜者强。一个没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人,注定是被命运抛弃的人。这只是其一。还有,刘屈髦应该知道,面对太子一位,不止李广利替昌邑王一人胡思乱想。事实上,还有一个人想得比李广利疯狂的人,此人就是燕王刘旦。 既然狼狗多,肥肉少,注定的结局只能是扳手腕。谁的手腕硬,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此可见,刘屈髦被告发,不是人家闲着没事干要整他,而是体现了阶级力量PK游戏的残酷特点。 现在,对李广利来说,至于谁是告密者的幕后主谋,这个意义已经不大。他最关心的是,他一家老小全被捕了,如果此时回去,该怎么收拾残局。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都说夜路走多了,总要撞见鬼的。问题是,我李广利也不怎么常在河边走,也不常常走夜跑。搞阴谋,立太子,这应该是第一次吧。才玩一次,就要被搞得这么惨,老天也太不厚道了吧。 我想,在那个遥远的,苍凉沉寂无边的夜里,李广利肯定会无数次发过以上牢骚。 牢骚,满腹的牢骚。那现在怎么办,只能发牢骚吗?正在李广利绝望透顶的时候,苍茫的夜空里,突然亮起了一颗星星,给他指引了一条通往死亡的康庄大道。 替李广利指引方向的,是他的秘书胡亚夫。胡亚夫是哪路好汉?不清楚,大约也是属于来路不明之货色。据说,他曾犯科作罪,于是就逃到军中混江湖来了。所谓大混混属下必有小混混,胡亚夫跟着李广利混日子,对他来说,应该是没错的。 那时,当胡亚夫看着领导愁眉不展,不知何去何去,他决定挺身而出,替上司排忧解难。于是,他给李广利支了一招,意思大约是:你一家老小被皇帝的人关了起来,现在回去等于自投罗网。到时想逃都来不及了,不如…… 胡亚夫没有把话说完。事实上,有些话说完了,就太没意思了。李广利已经听出来了,秘书是想告诉他,回去是死,多死一个不如少死一个。既然如此,要想活命,那就反了他娘的,投匈奴得了。 在那一刻,胡亚夫一言,仿佛天外玉兰指,拨动了李广利驿动的心弦。是啊,与其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不如逃之夭夭,若干年以后,老子仍然是好汉一条。对于混混来说,其使命就是来到这世上混江湖的。名节算个屁,笑骂任由人。活着,不择手段的活着,比什么值得重要。 对李广利来说,难道除了投降,就没别的出路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李广利认为,投降诚可耻,被杀价更高。若有别出路,做鬼也拼命。那么,别的出路是什么呢?这时,李广利的记忆被拉回到了遥远的西域。 我们知道,当年李广利征伐西域时,不料自家兄弟饱温思淫欲,乱了后宫,莫名其妙的被牵连进去。然而,李广利征西域有功,被刘彻免罪。现在,李广利突然想到,如果此次征伐匈奴有功,刘彻会不会像从前那样,让他将功除罪呢? 对李广利来说,这真是一个无限希望的假想。既然苍天不能让他见好就收,那就只好再次拼命了。于是,李广利决定赌一把大的,继续向前挺进,追杀匈奴。 战场杀敌,建立功勋,将功补过。我认为,这应该是李广利最理性的,也是他应该坚持的做人底线。况且,战场局势于李广利相当有利。他刚刚打赢了两场小战,可以乘胜追击,直捣李广利老巢。 事实上,我是这样想的,李广利也是这样想的。此时,卫律吃了两次败战后,北逃汇报。匈奴单于也不知李广利底细,命令全军北撤,守在郅居水之北。既然敌人方向明确,那还犹豫什么呢。李广利立即调整作战方案,命令两万骑兵,强渡郅居水。 这简直太疯狂了。两万人就想捣人家老巢,你以为你李广利是霍去病呀。话说回来,李广利也知道他不是霍去病,他也不想去找抽。但是形势逼人,他不得不硬着头皮玩下去。 然而不久,历史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穿鞋的,怕光脚的;蛮的怕横的,横的总怕不要命的。现在,李广利的这两万骑兵好像是不要命的,他们硬是渡过了郅居水。 对匈奴来说,既来之,刚殴之。于是,匈奴也准备了两万骑兵,准备和汉军对砍。果然,汉军开始渡水时,双方就互砍。 此次,匈奴一方率领骑兵的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左贤王,一个是左大将。砍了一天,双方损失残重。其中挨刀最多的,不是汉军,而是匈奴。匈奴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左大将被汉军砍死了。 形势对李广利来说,那真是大大的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李广利以来,打好了这黑暗一战,他的春天应该就在前方了。然而这时,有人开始发牢骚了。 此发牢骚的人,是李广利的秘书长和他的民兵司令。俩人一致认为,李广利从来是不爱玩命的。此次他一反常态赌红了眼,完全是刘彻逼的。他爱赌也就算了,但也不能这样将他们这帮属臣当筹码扔上赌桌吧。你李广利家有老小,难道我们就没有老小吗?所以,为了你个人利益,将我们这几万人当人体肉盾,那实在太不厚道了。 真奇了怪了,形势于汉军不是挺有利的吗,怎么这帮秘书长还怕死了。难道他们就只是跑出来混日子的? 我认为,说这帮发牢骚的人怕死,是不地道的;说他们出来混日子的,也是不厚道的。他们之所以发牢骚,缘由只有一个:他们不想替李广利卖命。因为,这个在政治斗争中即将倒下的人,替他卖命等于将自己送命。 麻烦还不在这里。更麻烦的,还在后面。以上俩人不仅上发发牢骚,而是准备动真家伙,劫持李广利班师回朝。然而没想到,他们还没行动时,李广利获取信息,提前一步动手了。 于是,李广利迅速逮捕秘书史,斩首。接着,他马上下了一道命令,撤军。 为什么要撤军? 很简单,李广利知道自己撑不住了。之所以撑不住,是因为长安斗争的内幕消息封不住了,没人想替他这个即将崩盘的垃圾股抛血洒颅了。 然而,李广利不正常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匈奴单于的注意。于是,匈奴单于派人去探消息,这才发现,李广利在军中威望彻底崩盘,汉军军心已经动摇了。 匈奴单于一听到这个情报,就笑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春天还是属于匈奴的。李广利,多数是冲不出这黎明前的黑暗了。 匈奴单于准备发狠了。 于是,当李广利大军撤退至燕然山时,匈奴单于亲率五万骑兵拦截汉军。既然想拦路,也没什么好说的。汉军提起刀就冲上去狂砍。双方从白天砍到黄昏,损失相当,大家也累了,停战休息。 事实上,匈奴一刻也没有歇息。夜里,匈奴在汉军退路上,狂挖壕沟,数达数尺。很明显,匈奴就是想断了汉军退路。 最阴的还在后头。深夜,匈奴骑兵突然从背部向李广利发起了进攻。李广利惊慌失措,招架不住,大败。大败之汉军,只好在李广利的率领下,没命的逃路。跑着跑着,突然李广利就绝望了。 因为,他看到了匈奴在汉军退路上,早替他挖好了许多大坑。这下子,真的是玩完了。最好,李广利只得使出胡亚夫早教好的那招,投降。 终究还是投了,真是天意啊。我想,胡亚夫看到这个结果时,他肯定昂天长笑了。 然而,对刘彻来说,李广利投降,那就意味着汉军七万人全打了水漂。打水漂事小,耻辱事大。于是,当李广利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时,刘彻一点也不客气,诛杀李广利全族。 我想,无论是李广利,或者刘彻,谁也不想看到今天这样无情的结果。曾经,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利用。为了造就李广利,刘彻倾尽多少血本,两次征伐西域。李广利也拼尽了吃奶的力气,他多么渴望建功立业,打出大汉雄威。可是现在,他还是辜负了大汉,辜负了刘彻,辜负了自己。 只能这样说,命苦不要骂政府,更不要骂苍天大地。混混,永远都只是混混。纵观李广利一生,这将是我留给他的一生评价。 对刘彻来说,李广利成了他人生巨大阴影之一。要知道,他与匈奴奋战一生,从来没像今天输得如此之惨。尽管说,李广利不是汉朝第一个投降的将军,到目前为止,却是最大的一个投降将军。 如果将李广利跟之前投降的李陵放在一起比,我们就会发现,李陵投降一事,根本就不算个啥事。当年,李陵凭五千步兵,辗转大漠,射杀无数,抵挡数万匈奴屡次攻击。怎么说,他也算尽力了。而且后来刘彻也充分认识到,如果自己足够重视李陵,李陵同志也不会投降匈奴。 如果说李陵投降匈奴,刘彻是负一定的领导责任的。那么,李广利投降,刘彻要不要负一定责任呢?我认为,这个责任,刘彻当然是要负的。因为,他不应该将李广利的退路给堵死了,让李广利无路可走,奋战邀功不得,只能投降了之。 刘彻熟读兵书无数,他应该知道欲擒故纵的技术含量。如果他再忍忍,不去扣李广利的家属,召李广利回朝议事,或者李广利还会傻傻回来送死。可是刘彻一个招呼也不打,一个口音也不传,就等着看李广利做生死挣扎的表演。你说,到底谁更缺德呢? 算了,烂帐永远都是算不清楚的。愿赌服输,还是认了吧。 都说,世间多少事,从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赔了李广利,刘彻没有哭。然而,匈奴单于得了李广利那个干货,犹如中了五千万巨奖似的,他真恨不得仰天开怀大笑了。 怎么会让他不笑呢?想当年,霍去病狂打贺兰山脚下,逼得浑邪王走投无路,率数万匈奴投降了汉朝。那事成了匈奴单于永远的痛。如今,真是风水轮流转,该轮到大汉天子捂着被子喊痛了。 于是,匈奴为了巩固这百年间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决定采取糖衣炮弹之策略,笼络李广利。匈奴单于策略如下:首先,匈奴单于将女儿嫁与李广利;其次,赏封无数,享受高级别待遇。 然而,李广利得宠,马上就有人眼红了。此人,正是大汉奸卫律是也。 事实上,卫律不但眼红李广利,更是将他恨得牙齿咯咯响。卫律眼红李广利,是因为李广利抢了他的风头。要知道,卫律在匈奴奋斗多年,好不容易换来的地位,李广利只一夜之间就超过了他。所以,他很郁闷。还有,李广利之前在夫羊句山上,将卫律追着满山坡的跑,这笔帐怎么算? 怎么算?当然要好好算。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对卫律来说,简直就是胡扯。对于李广利这类打他脸肿,又抢他饭碗的汉奸来说,只能除之而后快。 于是,卫律静静地等待。一年后,机会来了。 此个机会,因为匈奴单于的母亲病了。那时候,没有西医,匈奴治病也不靠中医,而是靠胡医。所谓胡医,也是胡巫。他们看病的特点,就是将病情与鬼神扯上关系。他们好像不搞点迷信,都对不起自己的职业良心。 于是,卫律逮了一个机会,将准备去给匈奴母亲大人看病的胡巫收买了。卫律叫胡巫假装神鬼上身,告诉现任匈奴单于,说要治好母亲大人的病,必须杀李广利祭天。 接着,胡巫果然就按卫律说的去办。他假借前任单于,即已故的且鞮侯单于魂灵附身,警告现任狐鹿姑单于说:“你曾经在我面前许愿,说捉到李广利,就杀他祭天,为什么到现在还违背誓言?” 那个狐鹿姑一下子就被唬住了。原来,因为他不遵守誓言,所以神将灾害将到母亲大人身上。如果再不杀李广利,那神下一个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看来,李广利是活不长了。 公元前89年,秋天。八月三十日,日食。狐鹿姑单于捕杀李广利,把他当做牺牲品,供在神坛上祭天。听说李广利被杀之前,大骂匈奴不厚道。说他死后,做鬼也不放过匈奴。 我不知道,李广利死后变成鬼了没有。然而我知道,这个混遍了天下所有江湖的混混,混到最后,不过是一头祭天人猪。现在,请允许我再重复一句话作为李广利的告别语: 混混,永远都只是混混。 二、千古第一认错书 公元前90年,秋。蝗灾。 这一年,刘彻六十七岁。真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人生迟暮,心智疲惫?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巨大的空虚感,向他扑如潮来。他突然觉得,冥冥之中,自己好像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绑架,让他动弹不得。 那些看不见的捆绑,到底从何而来?刘彻看不见。或者是有什么东西蒙蔽了他的双眼?如果这样,他真的渴望看清这世界的本质。 往事如戏,一幕幕地过。回首往事,他才发现他走得太远,忘记了他从何而来,朝哪而去。或许,现在他应该反省反省了。 他的确是到反思自我的时候了。事实上,他也在反思了。他反思的第一件错事,是为何将太子刘据逼上了绝路。 我们知道,自汉朝开国以来,围绕太子位,从来没少过流血的角斗。忆当年,刘邦宠戚夫人,欲改封刘如意为太子。结果惹得吕雉那只老母鸡跳起来,要跟戚夫人斗狠。最后,既得利益总算是保住了。然而戚夫人和刘如意却死得很惨。 再往后,栗姬因为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屁股翘上了天。刘嫖想跟他联婚,却一口拒绝,搞得人家好没没面子。于是,刘嫖联合王夫人,两个狠女人将栗姬和刘荣两母子活生活拉下台面。最后,刘彻才光荣升级,当了太子。 所谓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对太子刘据来说,皇宫之内,弱肉强食,正是生物进化论演绎得最为激烈的圈子。曾经的刘如意和太子刘荣之死,已经充分证明,当别人要抢你嘴里肥肉的时候,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奋而反击,反正都是死。 到底是谁纵容了别人要夺太子口里之食?当然是刘彻自己。刘彻冷落卫皇后,宠上别的女人和孩子。就难怪那些见肉就扑,求利不要命的势利狗联想翩翩,前仆后继。而作为以斗争起家的他来说,不应该忽视这么一个现实:在巨大诱惑面前,永远少不了阴谋。 事实上,就在刘据刚从长安逃难时,就有人认识到太子造反,肯定是他人陷害逼反的。 如果说,刘彻是将刘据逼上绝路的幕后人;那么江充绝对是直接攻击刘据的势利狗。而对江充看不过眼的,不是什么贵戚,也不是什么大臣,而是一位来自遥远的山西乡下教育官(三老)。 当时,那位地位卑微乡巴佬给刘彻写了一封书。书里一开始就引经据典,替刘据高喊冤枉。说刘据是造反,纯属自卫。如果非要拉个人顶罪,那他肯定就是江充了。江充那厮从来不是什么好鸟,他搅乱赵国政局,破坏该国一片良好的和谐。现在又跑到长安来瞎折腾,真可谓是恶狼之心,天下皆知啊。 最后,那个乡巴佬做好流血献身的准备。说贤君是不应该听信挑拨离间的话的,请陛下下特赦令,将流亡在外的太子召回。一片忠心,无以解怀。区区一言,如果皇帝您看得不爽,请来惩罚我吧。我已经在建章宫门外,准备听您的杖棒了。 那时,刘彻看了信后,沉默不语,半天说不出话来。说不出话来,是因为人家的确说到他心里去了。想想,他的确对太子太过了。 然而,他没有下特赦令,啥表示也没有。一句话,他还是舍不得放下面子。他还在等。不久,他却等来了太子自杀的坏消息。 我认为,刘彻当时不是等刘据自首归罪,而是在等一个或者一群恰当的人替刘据说几句话。这帮人,就是朝中贵人。因为只要他们开口求情,他那个当皇帝的才有好台阶下。如果把搭台阶的机会,留给了那个山西长老,那不是等于说咱们朝中无人敢说真话了吗? 但是,刘彻整整等了一年,长安政客选择了集体失语。没人敢替刘据说句公道话,连封申辩书都没有。满朝之下,肥硕之间,竟然找不出一个高喊拨乱反正,准备英雄献身的牛人吗? 然而,就在刘彻彷徨无语间,就在长安还在漫漫无际的黑夜中惶恐不安的时候,长安某人给刘彻上了一封书。伴随着此书的到来,一颗政治新星亦在长安空中,冉冉升起。 这颗即将迅速走红的政治明星,名唤车千秋。车千秋,据说祖上姓田,是战国时期牛人田齐后裔。先人很早搬家于长陵。长陵,即今天的陕西咸阳东北。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两千多年前,当整个长安都畏惧于巫蛊,而裹身自保时;当整个天下都害怕刘彻喜怒无常,而闷声不语明哲保身时。那个渺小的车千秋,张狂开口,贪婪的卷起了一场登堂入室的人生革命。 之所以说车千秋渺小,是因为他一无好家族,二无好职位,三无特殊才能。他职务卑微,不过是一高寝郎。高寝郎,即祭庙禁卫员。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替死人站岗。当然,车千秋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那就是,上天赐给他一幅壮美厚道的模样,以及一颗充满智慧的心。 或许,在车秋千自己看来,牛逼的祖先,光荣的过往,都已化为尘泥。在这个烂若星空的时代里,要想冒头成名,似乎胆魄比任何别的更重要。于是,他决定选择了给刘彻上书,替太子申冤。 我认为,在车千秋给刘彻上书之前,他肯定无数次地昂望苍茫的天空,无数次地彷徨和沉思。突然的,一股由天外而来的力量,注入了他的身体,让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异样的光明大道。 当然,上书仅仅显示胆魄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足够智慧。于是,为了防止上书给个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减低到最低程度,车千秋编辑了一个善良的梦。 他给刘彻的书里,有一段这样写道:我在梦中梦见一个白发老翁,叫我给您传达这么一句话“儿子擅自调用父亲的军队,罪责不过是讨一顿鞭打。太子过误杀人,却以命抵罪,有必要搞得那么严重吗?” 据说,刘彻看了车千秋这话后,突然得了佛光一般,顿悟醒来。于是,他马上将车千秋召来。当他看见车千秋长得高大英俊,欢喜之情,感慨之态,全溢于脸上。接着,他叹息着着了一句话。 原话如下: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位。 这话的大约意思就是,我和太子之间的感情,别人是很难说清的。您老人家独具慧口,委婉地点到了事情的本质。这肯定是高庙里列祖列宗托你来点拨我来的,您应该来担当我的辅佐大臣。 刘彻此话,内容重要,结果更重要。果然,刘彻就将车千秋提拔为大鸿胪。大鸿胪,主管诸侯和少数民族事务。秩二千石,九卿之一,部长级别干部。人逢吉年,好运不止。十个月后,车千秋再被升官,被刘彻提拔为丞相,封富民侯。 这哪里是直升飞机速度,简直就是超级运载火箭升天。 于是,车千秋乘坐了刘彻的超级运载火箭,创造了汉朝的第一个传奇。这个传奇纪录是:凭着卑微的身份和低廉的成本,以最短时间内,用最快速度,攀到了人生的最顶峰。此盖汉朝立国以来,第一人是也。 车千秋以个人传奇告诉全世界:做人,可以无特殊技能,但一定要厚道;经营人生,可以不靠资本,但一定要有胆魄;捏住机遇,掌握分寸,主动进攻,是成功者应该具有的积极精神。 车千秋升官了,当然得人垫脚。替他垫背飞天的人,是曾经一直跟太子过不去的苏文。刘彻为了表达对太子的忏悔,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焚杀苏文,以及诛灭江充全族。甚至连当初派兵围剿太子于泉鸠里的北地太守,也被搞死了。 刘彻替太子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湖县兴筑了一座思子宫。湖县,就是刘据自杀的地方。所谓思子宫,就是怀念儿子之意。刘彻以忏悔的诚意和行动,他仿佛要告诉汉朝:我不是一个老眼昏花的君王,也不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父亲。我和天下芸芸众生一般,在我的身体深处,也装着一座善良柔软的心房。 我错了。我忏悔了。愿死灵,愿生者,愿沉默不语,而又胸怀坦荡的苍天,宽恕那个天下最孤独寂寞的老人吧。 公元前89年,春天,正月。刘彻突然宣布,他要前往东莱郡,亲自驾船出海遨游东海。消息一传出,天下哗然。 首先着急的,是长安那帮政府高级打工仔。这帮人纷纷上书,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一致劝阻刘彻东行。他们阻止刘彻出门旅游,不是因为他年迈,也不是怕烧钱。而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刘彻烧钱,伙同一帮方士巡游天下,却只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寻找神仙。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寻仙,刘彻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想当年,秦始皇屡屡东巡,登泰山,临东海,有个骗子忽悠他道,在大海的深处,有一座神山,它的名字叫蓬莱。在蓬莱仙山上,长着许多长生不老果,只要给他船,他就可以替皇帝将长生不老药运回来。 那时,赢政信了,派船助那个骗子出海。不久,骗子回来了,什么也没带回。然而他却胸有成竹地告诉赢政,神药是找到了,但是神仙不给拿。神仙说,如果想拿神果,必须给他准备三千童男童女,还有准备各种厚礼。还有,因为前往神山路上,海上水怪多兴风作浪,必须给他准备好精良射杀武器对付它们。 那时,赢政又信了。于是乎,还傻乎乎的送骗子率船出海。结果,赢政在咸阳拼了命的等,却发现骗子一去不知处,空留遗恨载悠悠。 传说中的那位骗子,就是胆天包天的徐福。据说,徐福之所以不回来,原因复杂。有人说他拿了秦始皇的礼,没有把事办成,于是一不做两不休地留在东海岛上,自立为王,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有人说,徐福不全是骗子,因为他的确找到了神果。而且那果子吃了之后,的确起到活血舒筋,延年益寿的功用。不过让他丧气的是,此神果别名是,野生猕猴桃。此等神果,在秦岭一带遍山都是。 千山万水寻神果,竟然是自家门外之特产玩艺。这玩笑实在开大了,所以徐福想想干脆再来一个,一不做两不休,忍辱负重当了巨骗,不回咸阳了。 历史仿佛是跟秦始皇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一辈子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终究斗不过骗子。此等骗子,又全都是学历不高,水平特次,骗术含金量不行的人。一个屡屡受骗,一群人屡屡成功偷笑,真邪门了。 我认为,秦始皇受骗事件,貌似历史玩笑,深究探之,实则大有学问。自古以来,人类都自称为万物之灵长,是最富有智慧的动物。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智慧动物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弱点。此等弱点,通俗地说,叫死穴。换用另外一种说法,叫做智慧盲点。 据说,人类一旦处在智慧盲点范围里,所有常误和思维对他来说,都失去效用。于是,一旦陷入智慧盲点的人,对某种事物的观察,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视之不显,听之不见,嗅之不灵。 说了半天,原来是秦始皇陷在了智慧盲点,不能自拔。而骗子之所以群而骗之,并屡屡成功,就是抓住了秦始皇的弱点。 在中国历史上,迷信神仙,迷恋长生不老药。不仅是秦始皇本身具有的弱点,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皇帝们,最爱犯的老毛病。为什么,前面秦始皇被坑,后面还是有人愿意被接着坑,更后面的也还是愿意被接着坑? 中国的皇帝们,是不是都中了魔咒,被套进了历史的玩笑游戏里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有很多理论可以解释。在这里,请允许我再结合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欲望说,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学说,解开这个皇帝的怪病。 叔本华说,人类是个欲望的怪物。穷其一生,犹如一个钟摆,一旦欲望实现了,钟摆就会摇向无聊。为解脱无聊,又必须寻找新的欲望,于是又钟摇又摇到新的欲望。新的欲望满足了,又摇回无聊。如此循环,无穷无止。 马斯洛说,人类无一例外,其心理需求呈金字塔式向上伸展: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从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欲望是不停地向上攀越的。这就好像一个穷光蛋,没钱的时候,想吃饱。吃饱的时候,想发财;发财的时候,想升官。升官的时候,又想升大官。升了大官,又想做皇帝。那做了皇帝了以后呢? 秦始皇说,我要长生不老;刘彻却说,我要成仙。 老生不老也好,成仙也罢。这都是人类的极限,而且是不可能的极限。但是,中国的皇帝们,必须以这一不可能的极限为目标。因为,他们当上了皇帝,用叔本华的理论解释,他们满足欲望,就像钟摆摇向无聊。 什么东西能让他摆脱无聊?或许在他们看来,不是形而下的税收,战争,权斗;而是形而上的成仙欲望。成了仙,多好。跳出生死轮回,那不是什么都解脱了吗? 渴望解脱,那是有太多的不能解脱。刘彻不能解脱也不是一天两天,很早之前,他就已经迷恋神仙,追求方术了。关于刘彻疯狂的追仙之路,司马迁看得一清两楚。于是在他的书里,不给刘彻歌功颂德,只写一件事。那就是刘彻怎么怎么去迷信方术的。 刘彻那些糜烂往事,过去长安那帮高官是不想多说的。现在,他们不得不多说两句了。没办法,寻仙是要烧钱的。过去有钱烧,就算了。问题是,汉朝和匈奴交战多年,国库益空,现在已经空到了非常危险的时候了。 疯狂的迷信,感性而且是无知的。在残酷无情的国家事实面前,长安那帮高官,突然发现,他们有义务,有责任,更有必要将刘彻从更深的梦中将他唤醒。 但是,刘彻还是执迷不悟。寻仙计划,必须继续进行。 然而,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当刘彻驾临东莱郡,准备驾船出海时,天气突然恶转,海上刮起了风浪。于是,刘彻只好再等。十几天后,天气还是无法好转,刘彻只好返程。 返回长安后,谁也没想到,刘彻突然醒悟了。 三月二十九日,刘彻登泰山封禅。所谓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中国之内,五岳之中,泰山为高。所以祭天选择了在泰山。这个传统,自秦始皇开了风气,每有自诩为武功建树的皇帝,总渴望登上泰山,膜拜苍天。一直到了明朝,朱元璋取消泰山封号,此风才由此罢休。 冥冥之中,刘彻感觉到,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登泰山了。在人生的旅途中,他跑得太远,也跑得太累。他渴望消停消停,他折腾了几十年,也必须消停消停。 于是,刘彻以无比虔诚的姿势,用谢罪般的口吻,对他的众卿说了一句众卿等待很久很久的话。此话如下:朕即位以来,做了不少荒唐疯狂的事,拖累了天下,后悔莫及。从此之后,凡是伤害人民的法令,一律废除。凡是浪费国库钱财的工程,一律停止。 终于认错了。终于顿悟成佛了。 刘彻以上一话,核心思想是大反思,是大忏悔。其反思内容,具体反析,我认为可以总结两点。一点是他终于认识到,平生以来任用酷吏管理天下政策的失败;二点他五十年如一日烧钱无度,疯狂地追寻神仙,却连个影子都见不到。终于清醒认识到,所谓神仙,是多么的不靠谱。 那时,刘彻此话一出,汉朝那些高级打工仔,无不舒出了一口沉重的闷气。多年以来,他们习惯了刘彻强势铁腕,习惯他一言既出,雷劈不回的领导作风。现在突然发现,这个刚铁般的伟男人内心深处,亦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我认为,忏悔,从来不是人类应该遵守的道德游戏规律。然而忏悔精神,却是人类个体,甚至是民族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西方思想启蒙者卢梭,晚年将他一生做过的许多龌龊事,都写成了回忆录,并将这回忆录定名为《忏悔录》。 更让人震憾的是,他高举他的《忏悔录》,敲着胸膛,对那帮自诩高贵尊严的道德绅士们吼道: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卢梭以愤怒的吼叫,撕破了人类那层遮蔽肮脏的脸皮。然而,几百年以来,他一直都赢得全世界人的尊重。 历史也再一次证明了,肯忏悔的跪者,永远比站着的狡辩者高贵!!所以,刘彻仍然是高贵的。在他人格力量貌似滑坡的最后,忏悔动作,犹如雄鹰回冲,在历史的天空里划下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事实也证明,刘彻的忏悔不是漂亮的口号。最后,刘彻罢掉所有忽悠他说世上有神仙的方士。多次在公众场合,对群臣说自己曾经多么傻瓜,被这些寄生虫活活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