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董仲舒对的这三策,刘彻的确很称他意。天人感应,大一统,尊儒重教,好一个炫烂的梦想诱惑。事实上,认真考究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我们会发现他不见得高明。天人感应,那是阴阳家邹衍的理念;学术垄断,一家做大,那是李斯曾经干过的事;尊师重教,那是N多年前孟子说曾跟梁惠王说过的话。国家大一统,那是孔子作《春秋》的初衷啊。 所以说,三年练功,董仲舒不是发明了新东西,而是发明了新手艺。那就是,他很聪明地将阴阳家和儒家等诸家思想杂揉一体,合成新产品。 按照古老的市场原理,有求就必须有供,有供未必就有需。当年,孔孟奔走天下,推销儒术失败,原因是产品不合时宜,诸侯们也不相信它能救国救民。而董仲舒之所以推销成功,只能这么说,他有一个好运气。那就是,他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一个恰当的地点,碰上了一个急需儒学产品的大顾客——刘彻。 天人三策,刘彻是全都买下了。然而,他却对董仲舒服付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价格:江都易王国相。 易王刘非,刘彻兄,向来自大好斗,极不好惹,更不易对付。刘彻将老董打发去侍侯这么一个恶王,让人不得不想起当年的贾谊侍侯长沙王时郁闷的情景。难道,董仲舒闭门苦练绝世神功,又是落得一个不得上公卿之位的下场吗?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原来世间许多事,总是由人不由已啊。既然这样,董仲舒还能说什么呢?唯一可行的就是,收拾行李,挥一挥衣袖,独自上路去吧。 然而回头看,此次刘彻高调广罗贤才,不叫亮剑,应叫试剑。他才十七岁,路还很长。尽管他内心总有一种止不住的冲动和兴奋,然而,他真想做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还必须请记住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马上的,就有一个大人物让他偿到什么叫曲折。这个人,就是瞎老婆子,窦太后。窦太后之所以要让刘彻吃苦头,是因为有人想怂恿在太岁头上动土。更让窦太后生气的是,刘彻一不做,两不休,竟然罢掉一个让她可以信赖的高官。 此人,正是丞相卫绾。 卫绾,代国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也。主要特点:为人忠厚老实,低调处事。特长:臂力过人,驾车有术,甚至还可以驾车表演杂技。事实证明,人有特长都是能找到好工作的。当年刘恒在代地挂职锻炼时,卫绾凭借高超驾车技术,获得护驾代王的资格。后来,刘恒回到中央当皇帝,卫绾因为护驾有功,被拜为中郎将。 刘启当太子时,曾多次设宴招待刘恒左右。然而,卫绾每听说刘启要召他,总称病不前。 哦,太子请客都不来,是不是面子太大了,还是瞧不起我呀?刘启从此便将他记住了。 刘恒不知是否看出刘启有什么不好的苗头。他崩前,曾对刘启交待:卫绾是个厚道之人,我死后,让他给你开车绝对安全。千万别看我不在了,就踢人家下岗。 如果不是刘恒这句话,刘启还真想马上踢卫绾下岗。不过,先帝有话在先,至少也得给他个面子吧。于是,刘恒崩后,刘启没有让卫绾下岗,不升也不降,不冷也不热,就那样过着吧。 然而,一年后,卫绾的命运突然来了一个大拐弯。 听说赛车手跑车,其功力多表现在对拐弯的处理。特别是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或者是突发事件下,如果能表现得游鱼得水,那就是上乘的车手了。 当然,车手之风格,也是大不相当。想当年,夏侯婴驾车,如闲云野鹤,那个潇洒劲是没得说的。就算处于天崩地裂,他仍然不紧不慢,从容面对,结果是,他没有一次不让刘邦逃过对手的追杀。 如果要分流派的话,夏侯婴应当是浪漫派,而卫绾则是现实派。做为一个搞车杂技出身的人,卫绾清楚地知道,花样不是耍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所以,他非常珍惜那个一分实力赚一分钱的上岗机会。于是,一年多以来,尽管刘启对他不扬不抑,但是他越发的积极小心。牢骚闷在肚里,微笑挂在脸上,轻屁股,多跑腿,一幅十足的敬业精神和态度。 刘启是长眼睛的,当他看到卫绾一幅劳模的样子,不禁地叹了一口气。看来先帝对卫绾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嘛。哎,过去那些事儿,就算了吧,看看人家也挺不容易的。于是,趁着一次机会,刘启召卫绾当陪乘,一起去上林苑打猎。 打猎回来,刘启问卫绾:你知道为什么让你当我的陪乘吗? 卫绾一愣,答道:我只知道当陛下的陪乘,是我中郎将的职责。职责之外的事,那就真的不知道了。 呵,看来不傻,还装起傻来了。刘启又问:我问你,我当太子时,多次请你喝酒,你为什么不来? 卫绾又一愣,他似乎终于明白:刘启一年来不和他多一句废话,原来心里念着的是这个事儿啊。难道,陛下今天是要揪他出来凉风示威了不行? 一想到这,卫绾的心都凉了。只见他马上叩首,答道:臣该死,请陛下恕罪,臣不赴陛下之宴,当时实在是生病啊。 刘启一听,心里不由冷笑。卫绾啊卫绾,杀你嘛,你又觉得我狠心;不骂你嘛,你这张嘴简直就是想找死。还亏你是老实人,竟然还好意思说生病不能来。我又不是只请你一两次,多次请你你都不来,难道你真的成了天下唯一可以准时生病的人吗? 但是,刘启还是放过卫绾一马了。不为别的,如果这点小事都能大作的话,实在有损天子的肚量。再说了,卫绾也认罪了。既然如此,就让他以后多干点活,将功赎罪吧。 卫绾的人生拐弯处,就这样有惊无险的绕过了。事实上,卫绾后来在工作上的表现,越发让刘启觉得他是可造之才。首先,卫绾很廉洁,忠诚无二肠,这点很重要。其次,卫绾很会做人。属下有过,他主动承担;自己有功,先让给别人。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以助人为乐为荣,以损人肥私为耻。果然厚道! 那么,如此德才兼备的老好人,最适合做什么工作呢?刘启已经想好了,太傅的工作肯他莫属了。于是,刘启先迁卫绾为河间王太傅。从此,卫绾的马车仿佛拐上了高速公路,一路狂飙前进:刘濞造反,率河间王兵击吴楚联军有功,被拜为中尉;同时,因为军功出色,被封为建陵侯。封侯,那可是李广一生出生入死都不能完成的夙愿啊。 更顺畅的还在后面,刘启废太子刘荣时,卫绾因为和粟姬是亲属,按理是要拉出去砍头的。然而,刘启念卫绾长者,不但再次放过他一马,不久立刘彻为太子时,竟拜绾为太子太傅。又过不久,再次迁为御史大夫。 按汉初的规律,凡是当上御史大夫的,等于一脚踩上了丞相的高位。果然,刘启将气脾气的丞相周亚夫踩下地后,随后换了个叫桃侯舍的人为丞相;不久,又将桃侯舍换掉,扶卫绾走上了丞相之位。 刘启相信:卫绾敦厚老实,忠于职守,叫他向东,他决不向西。所以让他来辅佐太子,只有四个字:安全,可靠。 事实上,刘启的眼光是没错的。然而,他却低看了一个人,刘彻。 文景两任皇帝,都是规矩守业的人;然而刘彻不安守本份,小小年纪就知道什么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让他只守不做,那是扯淡。还有,刘彻好儒喜文,卫绾好道守柔。正所谓,道不同,则不相谋也。思想和方向不一致,卫绾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果然,还真出事来了。 卫绾落水过程大约如下:首先,董仲舒提出做大儒业的思想后,卫绾立即响应,对刘彻上奏道:“凡是研究申不害,韩非子,苏秦,张仪言论的,都是论政之徒,请一律罢黜!” 申不害和韩非子,法家;苏秦和张仪,纵横家。为什么卫绾偏要选这两家下手?原来很简单,他是个老子学徒。法家苛政,纵横家油嘴滑舌,这都是黄老思想所不相容的。所以卫绾此招,无非是乘个顺风车,借刀除草。 刘彻批准了卫绾上奏。然而,半年后的夏天六月,刘彻突然将卫绾罢免。理由是:先帝刘启卧病在床时,监狱的许多劳改犯竟然多是被冤枉的,卫绾作为丞相失职,所以罢免。 回头看:刘启崩前,鞭棍法一改再改,连囚犯挨打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而卫绾为人处事,怎一个贤字了得,怎么监狱里突然冒出那么多冤枉的劳改犯?这,难道是刘彻无理整人的伎俩吗? 事实上,刘彻想整卫绾是没错的。因为他崇尚黄老,思想跟领导不能保持一致。但是,刘彻整卫绾是有理的。因为,监狱里实在关了不少被冤枉的劳改犯。不信,可以请卫绾亲自去问问,甚至可以请窦太后派人去打听打听。 如果真要打听的话,结果马上出来。其实,这些被冤枉的人,正是前酷吏郅都的继任者整出来的。此继任者,南阳人宁成者也。 宁成,初为济南都尉,后调入长安升为中尉。自郅都死后,长安宗室豪杰解除警报,纷纷像蛇鼠出洞,为所欲为。于是,宁成仿效郅都,开出狠药,猛治长安。结果,长安宗室豪杰人人自危,又回到郅都当中尉的恐怖时代。 不消多说,在这些被冤枉的人当中,肯定有长安宗室及豪杰。于是,他们层层告状,告到刘彻这里,便成了刘彻搞定卫绾的直接借口。 卫绾无为跑腿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此时,刘彻已经替他准备好了继任者,此人正是个外戚窦婴。刘彻之所以选上窦婴,理由如下:首先,卫绾是窦太后的人,窦婴也是窦太后的人,搞掉卫绾,填上窦婴,这是安抚老人家的良计。其次,窦婴是儒者兼侠客,他来当丞相,君臣政治理想一致,同心协力,还怕儒家事业不能做大吗? 高,实在高。 果然,刘彻挖掉卫绾,贴上窦婴,窦太后一句话都没哼。然而,不哼,只是暂时默认。窦太后一直在静静地倾听着,她倒想听听这个乳臭未干的牛仔,到底想把汉朝整成什么样子。 此时,刘彻最想整的,当然是想装在汉朝这只瓶子里的旧道水倒掉,重掉换上新儒水。儒水中看中用,又好看。这是刘彻说的,这也是窦家外戚窦婴说的,更也是王家外戚田蚡说的。 田蚡者,王皇后同母弟也。当年,窦婴已经混上将军之位时,田蚡还是后宫里一个小小的郎官。不过,因为俩人都是外戚,所以经常聚会喝酒。不过,很多时候田蚡演的角色不过是陪喝。那时侯,喝酒都是要讲究规矩的。身份高低,还都可以在酒席上看出。田蚡给窦婴敬酒或行礼,从来都是以小字辈对长辈的方式来侍侯。 然而,谁也没想到,俩人的身份,将来竟然互换了身份和地位。 将来的事还很遥远,还是先过好今天吧。田蚡认为,任何长辈,都是先从小字辈做起的,所谓长辈,应该不会太遥远的。田蚡之所以如此自信能混出头,原因有二:姐姐王美人很受宠;他本人口才好,社交广,拍马也有一手。 果然不久,田蚡出头的日子就来了。在王美人的吹捧下,在刘启的提拔下,他很快就混上了太中大夫,秩千石,掌议论。手里阔了,架子也开始装起来了。那时侯,权贵要装饰门面,最大的特点就是养宾客。于是,田蚡养宾客,拢权贵,积人气。由量变到质变,他的生活正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田蚡养客自有养客的好处。当时,刘启废掉太子刘荣后,曾担恐天下有人趁机作乱。于是,田蚡把门客的策计通通献给刘启,刘启再将它变成镇抚行动。田蚡献策有功,不久就被刘启封为武安侯。 曾记否,当初窦太后建议刘启封王美人兄王信为侯时,周亚夫死都不同意。后来,刘启弄死周亚夫,王信才被刘启封侯。没想到的是,田蚡被封侯,其弟田胜无功也被封为周阳侯。可见,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话是一点没错的。 如果周亚夫地下有知,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他的牛脾气? 此时,窦婴当上丞相后,同样是外戚的田蚡也乘势而起,被提为太尉。事实上,田蚡一直以来,他最渴望的就是得到丞相。卫绾被罢,他以为,丞相非他莫属了。然而关键时刻,还是有人将他拦住了。拦他丞相之路的人,正是自己家里养的这群宾客。 宾客们是这样对田蚡说的: 论后台,您比窦婴硬;论能力,你不比窦婴差;论人气,你就要比窦婴差一截了。窦婴素贵,人气正旺,天下名士素归之,现在还不是扳动他的时候,建议您还是忍忍吧。 所以,如果陛下让您当丞相,您一定要谦让给窦婴。窦婴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地位同等尊贵,你大可不必神伤。再说了,你捞得谦虚之名,以后还怕没有机会当上丞相吗? 真没白养这群人了。宾客一席话激起田蚡突然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当然就是窦太后。窦婴有窦太后撑着,又有一堆名士撑着,如果他真的要和窦婴争这个丞相,恐怕又是一场恶斗。 不如,就顺宾客之意,再忍忍吧? 于是,田蚡马上跑去找王皇后,王皇后又给刘彻吹风。结果就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其实,田蚡能混到今天,不仅有一个好后台。而且他还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那就是刘彻一样:好儒术。所以,他想不走运,鬼都不相信了。 好了,丞相和太尉换水了。那么,御史大夫呢,这个要不要换?刘彻的回答是:换。想不换,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此个御史大夫,正是直不疑。他,可也是个所谓不思进取的学道之人啊。 三、窦太后:终于,发飙了 直不疑,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也。直不疑初出道时,为郎官,事文帝。在汉初,想当官,途径有三:一是先当郎官(宫廷禁卫官);二是在封国政府或郡政府先当“吏”,所谓“吏”,就是基层干部。如果表现优秀,可以被推荐到中央。三是在中央政府部长级干部(三公九卿)官署,先当幕僚或先当“吏”,同样是如有表现出色,可以向中央推荐。 以上三种途径,当然是第一种升官最快。道理是很显然的,郎官因为直接事奉皇帝,容易混脸熟,只要被皇帝点名,你想不升官都难。所以说,郎官就成了当时从政之人,最让人向往的职业。 羡慕是应该的。因为要当郎官,第一个必须具有经济实力。按当时规定,只要你能交出十万钱,就可以进宫当郎官。但是,别以为交了十万钱就了事。当时汉朝有规矩,想当郎官,必须自备漂亮的衣服和车马,皇家不会给你出一分钱。没办法,经常在皇帝面前走动,总不能穿得太差,车马的档次也不能太次。所以,如果你家不是富户,那就别想打这个念头了。 如果算有钱,当时的商人有的是钱。。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别以为商人多么了不得。事实上,两千年前,他们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要地位没地位,要名份没名份。因为国家又规定,商人不能从政。所以,商人活一辈子,大约就是挣挣钱,数数钱,然后再花花钱。除此之外,没啥奔头。 于是,当时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有钱的商人,政府不让他们从政;没钱的读书人,想当官却又没钱。所以,能当上郎官的人,那真是少之有少。 久而久之,问题就出来了。首先,皇宫之中,郎官青黄不接;其次,条件苛刻了,当郎官的人少了,皇宫就少了一笔收入。后来,刘启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降低门槛。 此门槛,当然还是没有商人的份。刘启为了满足部分清寒知识分子官瘾,及他们一腔以替皇帝跑腿为荣的理想和抱负,将十万钱降低到四万钱。除商人及品德不端的人外,只要能交出四万钱的人,皇宫随时向你敞开大门。 由以上看出,直不疑是怎么当上郎官的,我们大约猜出一二。回头看,直不疑后来能混上御史大夫,情形大约如下:先当郎官,后被提为太中大夫;刘濞造反时,直不疑以两千石官员的身份将兵出兵。因为平反吴楚叛乱有功,被拜为御史大夫,同时被封为塞侯。 在文景之治期间,想往上爬,似乎有一种品质是不能少的。此品质,正是刘恒评卫绾的那句话:长者。所谓长者,就是厚道老实。毫不疑问,直不疑就属于长者之一。 直不疑之所以得此名声,缘于一个误会。当时他还是郎官的时候,住的是集体宿舍。有一次,同宿舍一郎官,错将另外一郎官的黄金拿走回家。结果,丢黄金的郎官回来以后,就怀疑是直不疑偷了。直不疑没有抗议,重新买了一块黄金交给对方,道歉道:对不起,黄金的确是我拿去用了。现在还给你。 然而不久,错拿人家黄金的郎官回来了。他一回来就将黄金还给人家,结果人家才知道,原来直不疑被他冤枉了。 低调做人,甘愿替人背黑祸,这就是长者标致之一。同时,这也是老子之言所倡导的。和卫绾一样,直不疑是老子的学生。 直不疑不仅老实低调,人还长得特帅。在汉初,长得帅直不疑不是第一个。而因为长得帅,就被诬蔑为盗嫂的,陈平是第一个,估计直不疑就是第二个了。 刘濞造反前,直不疑每当上朝,总被人在其后指指点点。甚至有同事就当着大家的面叫道:“长得帅不是你的错,可你为何偏偏盗嫂呢?” 所谓盗嫂,就是和嫂子私通。一个大男人大庭广众之下,放高声喇叭揭人家伤口,实在是块缺德之才。然而,他更缺德的是,直不疑盗嫂,竟然是他编出来的。 如果换成是谁,管他个三七二十一,先抡起凳子砸了再说。然而,直不疑脸不红,心不跳,脖子也不粗。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不好意思,我家无兄。” 家里无兄,何来大嫂,没有大嫂,又何来盗嫂之说?一场莫须有的罪名,就这样被一句轻风淡语的话所消解。 原来,直不疑的长者之名,真不是吹出来的。 然而,就这么一个老实忠厚,几十年如一日循规蹈矩的老好人,终于走到尽头了。刘彻罢掉卫绾后,顺便也打发直不疑下岗。理由就是,和卫绾一起承受那些劳改犯被冤枉的责任。 清理掉直不疑后,刘彻召来丞相窦婴和田蚡,吩咐道:我这里有两个空岗,一个是御史大夫,一个是郎中令,你们给我找找看看,推荐两个好同志来接这两个职务。 窦婴和田蚡马上想到了两个人:赵绾和王臧。赵绾,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人;王臧,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南兰陵镇)人;俩人都曾拜鲁国儒家大师申公学《诗经》。 于是,窦婴和田蚡马上向刘彻提名。很快的,刘彻批准了。拜赵绾为御史大夫,提王臧为郎中令。 官场文化向来奇特,在通往金字塔顶端的道路上,稳打稳扎者,就算不能善始善终,多少也能明哲保身,全身而退。诸如,卫绾和直不疑。而那些坐直升飞机爬上顶的人,往往是爬得快,跌得也快;爬得越高,跌得也会越惨。诸如,赵绾和王臧。 赵王两个,我们除了知道他是大师申公弟子外,其他一无所知。一个从政履历苍白人,突然飚上高位,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想,对于王赵这对师兄弟来说,恐怕只有两种感觉。那就是:得意和恐惧。 得意的是,他们拜师学《诗》,恰逢时世,发了。恐惧的是,如此高位,怎么才能保得位置的长久和牢固呢? 要想干得久,当然是必须博得皇帝的好感;要想博得刘彻的信任,必须先露两手。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露得好不好,就看开头那几把火烧得旺不旺。 事实上,赵王俩人的第一把火烧得很旺。但是,他们却将自己烧掉了。 那么,赵绾的第一把火,到底想搞什么名堂?其实,赵绾的名堂就是想搞明堂。 请注意,此名常非彼明堂。所谓搞明堂,就是专门给天子兴建一座大型建筑。此建筑,不是拿来渡假,也不是用来喝酒唱歌的。而是专门用来会见诸侯,进行重要祭祀活动,以此来显耀天子威风的场所。 兴建明堂,是儒家极力吹捧建立天子权威的产物。如果说,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为刘彻尊天下提供了理念基础;那么,赵绾建议建立的明堂,就是对董仲舒思想的具体体现。刘彻初出江湖,锋芒毕露,然而根基尚待扎紧。他太需要这个所谓明堂,能替他建立起少年天子的威望。 所以对刘彻来说,赵绾此把火真是烧得好,烧得妙。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及时雨!这场润入心扉的及时雨,简直就是拿特别的爱,献给了特别的刘彻。 既有明堂,必须有主持人。赵绾已经替刘彻定好人选,此人,正是他的老师兼儒家大师,鲁人申公。时人又称他为,申培公。 在当时,以研究儒家五经出名的几个国宝级人物,他们分别是:第一个是济南伏生,以研究《尚书》闻名。当初,中央派晁错到齐国留学,学的就是伏生的学问。第二个是齐人辕固生,以研究《诗经》闻名。与之齐名的就是以上所言的,申培公先生。此三人者,都是八十岁以上高龄。放到今天,他们都是跟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同一型号产品。 吴楚之乱前,申培公曾经侍侯过楚王刘戊。但刘戊不好学,经常弄得申培公里外不是人,于是,申公只好主动下课,回到鲁国,以教书为业。 事实证明,不听老师的教养,终究是要吃亏的。吴楚之乱,刘戊和刘濞共同谋反,关键时刻被刘濞弃下落荒而逃,于是这个楚王只好自杀身亡,落得个名败涂地的下场。 话说回来,当时不只以上三人是国宝级人物。我之所以重点推出此三位,一个是他们不但学问大,名气大,弟子的事业也做得很大。 申培公这两个得意弟子,如果要排辈分的话,赵绾应该叫王臧一声师兄。原因很简单,王臧拜师比赵绾早。当赵绾和王臧向刘彻提出请申公出山主持明堂时,刘彻同意了。 然而,他们又对刘彻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准备点厚道送给咱恩师? 刘彻:此个厚礼,到底有多厚? 赵绾:越厚越好! 刘彻:为何? 赵绾:陛下有所不知。当初申公事奉楚王时,曾被羞辱得无颜扫地。于是,自那以后他就发毒誓:此生此世,退居家教,永不出山! 刘彻:哦,既然这样,为何还要请他出山? 赵绾:《诗经》乃五经之首,申公不仅以诗学闻名天下,治乱兴世之策,举世无敌。您说,不请他出山,那请谁呢? 刘彻点点头:你能请得动他吗? 赵绾:我当然请不动。不过,说是你请,那他就没有理由不出山了。 刘彻笑了。好,就按你说的办。 秋,刘彻准备一堆厚道,安车驷马以迎申公。必须交待一下,所谓安车驷车,就是有着四匹马的好车。尽管当时汉朝的百姓都在斗谁家的宝马多,但是多数马车,都是一马为主。而能坐上四匹马拉的车,那就是很林肯特别加长车了。 果然,当刘彻的林肯特别加长车开到鲁国时,申公答应出山了。 但是,当赵绾等人辛辛苦苦拉着这么一个活宝,赶回长安时。没想到,竟然发现这活宝出了点意外。事情是这样的:当刘彻见到申培公后,张嘴就问治乱之策。然而,申公只用不到三句话就将刘彻打发了。 申公这话就是:你想治好国家吗?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少说话,多做事就行了。 在那一刻,只有两个字形容刘彻。那就是,惊讶。辛辛苦苦准备一大堆厚道和林肯特别加长车,难道就值你这两句字?你看看人家少壮派董仲舒,口沫横飞,洋洋洒洒,天人三策一出口,足可惊天地,泣鬼神。您老人家尽管是上了年纪,但是可不可以再具体指点指点呢? 但是,申公的回答却是:还是以上那句话。如果你想多听一会,那我可以告诉你,没了。 真的是没了。申公说完,闭口不再多言。惊讶之余的刘彻,转而是莫名的郁闷,再一转,就是无法收场的尴尬。 刘彻尴尬,赵绾也尴尬。他以前去申公家拜师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子说话的。他真的不知道申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年痴呆症? 都说学儒好文辞,怎么来了个酷似道家的老古董。可是人都来了,就算是申公得了老年痴呆症,也得先留下来吧。刘彻一叹,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于是,刘彻只好腾出一个位置,暂时将申公供奉起来。这个位置,就是一个中级国务官,太中太夫。 武帝二年(公元前139年),十月,冬天。这是一个不祥的新年。 新年伊始,赵绾开把烧第二把火。那就是,确立刘彻真正的权威,大事将不必向东宫汇报。 东宫,也就是长乐宫,位于未央宫之乐,简称东宫。刘彻住在未央宫,窦太后住在长乐宫。不向东宫汇报,指的就是窦太后。 窦太后的眼睛是瞎了,但是她的耳朵灵得很。当窦太后听到赵绾那句不识死字怎么写的话时,她马上跳起来了。是的,我是老了,眼睛也瞎了,但她还活着不是?既然是活着,自有活着的价值和威力。你们这群所谓儒徒,罢掉卫绾,我不哼;罢掉直不颖,我也不哼。我不哼,那是知道你们年青,想给你们做事的空间。但是,给你空间,不等于就容忍你们爬到太岁头上来动土。 现在,窦太后终于发现赵绾修明堂的真正目的。修明堂,尊天子,不向东官汇报大事,不就是想提早将我这个老太婆踢走吗?原来,这一切阴谋,竟然全都是冲着我来的。 好啊,既然想玩,我就跟你玩到底吧。 窦太后真的怒了。她开始部署反击。赵绾和王臧是谁提名的?窦婴和田蚡。要打,当然要一网打尽。最后,窦太后决定:对窦婴和田蚡两个外戚,严重惩罚。至于赵绾和王臧嘛,曾经的酷吏郅都的下场,就是他们的镜子。 窦太后打击赵绾的招术,还是对付酷吏郅都的那招:秘密搜集罪证。然后,将罪证交付天子处理。此次和上次一样,窦太后到底搜到什么样的罪证,没人知道,也无法知道。 这下子,刘彻真的无奈了。他只好假装听命立案,交付有关部门审判,同时撤掉兴建明堂计划。然而,赵绾的案件还没怎么审,就有消息传来:赵绾和王臧自杀了。 紧跟着,窦太后再次出招,逼刘彻罢掉两个外戚的职务。刘彻再次低头,罢掉丞相和太尉俩人。还有一个申公。屈指算一下,申公今年都八十出头了。这样一个老头子要整死他,还不如送他回去等死算了。不过,窦太后还没开口,申公早主动称病辞职回家。 窦太后果然高手。一个打六个,死者有之,伤者有之,丧志者有之,叹息者有之。这下子,刘彻总算尝到了厉害和教训。这个教训就是:年青人,想做事,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光有激情,也是办不成大事的。 看来,这其中的道理,还是慢慢学吧 第三十六章 最后的窦太后 一、填坑的一代 回头看窦太后和刘彻这场较量:卫绾,直不疑,包括初为中尉,后来内史的宁成在内,刘彻总共挖掉窦太后的有三人。然而,窦太后一棍子打死对方的就有赵绾和王臧,窦婴和田蚡深伤重伤。刘彻一方是二死二伤,窦太后不过是一死两伤,算起来,窦太后还是赢了。 又应了武侠小说套路的那句话:人多的,打不过人少的;年青的,还是打不过年老的。 话说回来。窦太后搞掉刘彻身边那帮儒家激进主义者后,立即操纵新组阁。换话来说就是,刘彻挖了窦太后这个政治巨坑,现在她又不得不拉上一些来填坑。 关于是丞相和御使大夫两个职务,窦太后心中已有人选。此俩人就是:柏至侯许昌和武强侯庄青翟。 许昌,时为祭祀部长(太常),政绩诸多不明;庄青翟,侯位是世袭的。除此之外,也是诸事不明。那么,是怎么回事,窦太后为什么选中他们? 事实就是这么回事:中国古代官场,犹如武林江湖,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有些人,生为挖坑;有些人,则生来填坑;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窦太后之所以看中他们,无非就是拉来填坑,摆摆样子。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他们属于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一代。 接着,窦太后又准备找人填郎中令和内史两个坑。此坑不算大,但是窦太后却拉来一块巨石填上。此巨石,重约万石,人称万石君。 万石君,名奋,姓石,赵国人。关于万石君的光荣事迹,可以追溯到高祖刘邦时代。当时,高家向东抗击项羽时,石奋乳臭未干,年纪不过十五。尽管生于乱世人心不古的时代,石奋却拥有时人叹为观止的优良品质:为人恭敬,谦卑有礼。 石奋此中优点,用今天的话来说,当属三好学生。当时,刘邦趁着一次机会,与他聊了一席话,心生爱悯之情,准备提用。于是,刘邦问他:“小朋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石奋答:家有老母,不幸失明。因为家里太穷,没钱看病,所以老母这病一直拖着。另外,家还有老姐一个,长相可以,还能鼓瑟。 哦。刘邦听了点点头。他又问:“叔叔问你一个问题,你想不想跟叔叔一起混天下呀?” 其实了解刘邦的人都知道,他这招叫,顺手牵羊。明明看中的是人家会鼓瑟的姐姐,竟还要装出一幅慈悲心肠的样子。事实上,他最想问的是:小朋友,如果你想让姐姐嫁给我,叔叔我就认你为小叔子。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女人是刘邦得不到的。再说了,石奋小朋友孝心天地可鉴。一旦姐姐嫁给刘叔叔,不但解决了老妈的医疗费问题,也解决了姐姐的婚姻问题,可是让他这个小叔子能搭上顺风车,开向未来。 果然,刘邦还真娶了石奋姐姐,还特别重视,封其为美人爵号。更让石家老母高兴的是,刘邦将他们全家人全搬到长安城里居住。不但解决了他们的农转非问题,还解决房子等等诸多生活大问题。真可谓是,一人嫁好,全家享福啊。 更享受的还在后面呢。孝文帝时,石奋因为老实可靠,被提为太中太夫。有心的读都会发现这么一个特点:只要当上太中大夫这个官,前途似乎都很顺畅了。诸如卫绾和田蚡等人。 果然不久,孝文帝刘恒又迁石奋为太子刘启太傅。刘启当上皇帝后,当然不能薄待老师,将石奋上了九卿之位,秩两千石。不久,又将他迁为诸侯国相。更让人惊讶的还在后头。石奋生子四人,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此四子之性情,简直是石奋用一个模型铸出来的。那就是,为人低调,做事认真,彬彬有礼,而且个个都是秩两千石的高官。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万石君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吧。石奋官位和四子加起来,就等于一万石。搞得当时刘启都咋舌不止,怎么搞的,咱家亲戚竟然这么能干,一家人竟能做到一万石的境界。 于是从那以后,刘启就呼石奋为万石君。因为名声太大了,搞得后人叫石奋都不叫姓名了,直呼万石君。这个雅称,罩到谁的头上,听起来的确都是很消受的一件事。 现在,窦太后之所以看中万石君,就是因为他本人不通儒术,教子有方。当然,让万石君一人来兼任郎中令及内史两职已无可能。不要说两职,一职也无可能。原因只有一个,石奋老啦,该让位啦。 说让位,当然指的是让给自家那四个孩子。窦太后从中选了两个,那就是长子石建及少子石庆。迁石建为郎中令,提石庆为内史。 到此为止,几个大坑终于又填回了。窦太后终于可以歇下一口气了。然而,这不过是第一回较量。窦太后既能填,刘彻还能再挖。 好戏,当然还在后头。 二、苦闷的刘彻 刘彻最近比较烦。的确也是,少年试剑,本来雄心壮志,想大施拳脚,做一翻伟男人的事业。结果,被窦太后当头一棍,打得全无话可说。还有的是,家里那个蛮横无理的陈阿娇和贪得无厌的岳母,整得他天天全没好心情。 陈阿娇之蛮横,全赖于有一个蛮横老妈的教养。而长嫖公主之蛮横,原因就在于恃功自傲。想让她不傲慢都不行。想当初,太子刘荣得宠,如果不是长公主刘嫖倒打一杆,将栗姬和刘荣打到水里去,能有刘彻的今天吗? 的确没错。当初打天下的时候,大家是合股一起努力拼的。现在皇帝生意兴隆,股东对你董事长刘彻指手画脚,这有什么不对呢? 刘彻真是郁闷了。是,在你们刘嫖和陈阿娇看来,你们做什么都是成立的。你们别以为在我身上装了一个炸弹,我就怕你不行了?你好好检查自己的身体吧,看看谁身上的炸弹更危险! 的确,陈阿娇身上也系上一个定时炸弹。如果说,这对母女俩的蛮横是炸弹,那么,只要刘彻处心积虑,总能排除。可是陈阿娇这个就不行了,就算鬼神再世,也帮不了她这个大忙。 因为,陈阿娇此个炸弹就是:不能生育。 皇后无子,命运可想而知。那就是一个结果:像水中的鱼,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了。人世间,女人千千万万个,痛苦千千万万种。为何,陈阿娇偏偏是千千万万中的那个绝育之人?如果非用一个合理的解释,只能用一个字:命。 在刘嫖看来,陈阿娇无子,不是她一个人的事。用现在某个教授曾说过的牛话来形容,那就是它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境地。于是,为了治陈阿娇的病,刘嫖倾尽所有力量和积蓄。一年又一年,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流出去。可是,陈阿娇的肚皮仍然像个死皮球,丝毫看不到半点冒气的希望。 真是痛杀人也! 刘嫖公主真是泄气了。大约算了一下,总共花的钱有九千万钱了。九千万钱是什么概念?我没办法将汉朝的购买力转换成今天的购买力,不过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问题。据王立群教授统计,当时汉朝一年总收入是五十三个亿,而陈阿娇仅治病就花掉的九千万钱,相当于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千分之十七。 还必须要说清楚,这九千万钱,其中属于国家拨款和公费报销的极少。那么大多数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刘嫖贪来的。 所以,陈阿娇这个不孕之病,如果再治下去,恐怕真的上升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境地了。真没想到的是,刘嫖干了一辈子拉皮条生意,以为稳赚不赔,没想到到了最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她还是亏了。 如果是亏,当然最亏的是替人做嫁人裳。 这,当然是刘嫖不乐看到的。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报应。如果真有因果报应,那么这一切都是粟姬在地下搞的鬼了? 别胡思乱想了。地下之事,无能为力;然而人间之事,只用用心对付,相信刘嫖还是能挺过难关。关于这点,刘嫖当然有把握。因为,她手中握有一张王牌,只要她亮出一张,都足可让刘彻畏惧。 这张王牌,就是王皇后。 果然,当刘彻对陈阿娇及岳母刘嫖的感情渐渐衰弱时,这时王皇后出场了。 王皇后这样忠告刘彻道:小子,你最好少给我惹事。你刚刚上位,马步还没站稳,百官的名字还没记完,你就想搞出明堂。好啊,啥明堂都没搞出来,还被窦太后整得一鼻子灰回来了。现在,窦太后的气还没完,你又想蹬开你姑妈刘嫖,你是不是想找死啊? 刘彻莫名地看着母亲大人,姑妈既然蛮横无理,我凭什么还要装出龟孙子模样?再说了,窦太后是窦太后,刘嫖是刘嫖。我想蹬她就蹬她,那又怎么样? 王皇后一叹。哎,小子,你果然嫩着呢。你知道什么政治吗?敌人的敌人,永远是你的朋友。对你这样,难道对刘嫖就不能是这样吗?如果你一脚将姑妈蹬开了,那她不是要跑去窦太后那里了。两个厉害女人,搞你一对脚跟不扎稳的母子,就算不死,也是两败俱伤了。 这下子,刘彻终于醒悟了。刘荣是怎么被废的?就因为粟姬不跟刘嫖合作,所以刘嫖才找到王美人合作的。刘彻就是她们合作的成果和产物,如果刘彻翻脸不认人,那么刘嫖有可能另找他人合作。就算不是这样,她也有可能联合窦太后…… 越想下去,越觉得寒气袭背。流年不顺,还真的只能是忍忍了。于是,刘彻只好暂时放弃与刘嫖母女对恃的愚蠢念头。陈阿娇蛮横,就让着她去吧。刘嫖爱贪,就让她贪去吧。 总之,花钱和蛮横的帐要记着。还是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要算帐,还是等以后吧。现在没心情,得出去散散心。要散心,当然得找个好地方。对刘彻来说,此中好地方,非姐姐平阳公主家莫属了。 刘彻之所以不是别的地方,那是因为平阳公主家春色满园,芳草菲非。所谓春色满园,就是美女多多。当然,这些美女不是平阳公主自家长出来的,而是故意栽培的。平阳公主此招此术,大约是学刘嫖的。曾记否,当初刘嫖鞍前马后地替刘启搜罗美女,搞得刘启很是受用。于是,平阳公主改良刘家这传统手艺,将自己变为刘彻的美女供货商。 有一次,刘彻去霸上举行除灾仪式,又顺路到平阳公主家听歌喝酒去。此时,平阳公主圈养的美女约有十来个,她闻听小弟夫妻生活苦闷,于是将家里的美女化妆,全部供上。然而,没想到的是,这十来个刘彻没有一个是看上眼的。 没养眼的,那就先喝酒听歌吧。接着,一排歌女出场。更没想到就在这时,刘彻的眼睛亮了,他瞧上了其中一个能歌善舞的歌女。 哦,能看上咱家的女子,那是我平阳公主的荣耀啊。平阳公主顺刘彻的眼看去,原来那个被看上的女人,竟是出身低微的卫子夫。 卫子夫,家号卫氏,平阳(今山西临汾)人。皇帝喜欢歌女,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想当初,项羽之虞姬,刘邦之戚姬,都是一等一的舞蹈家。从那之后,有才华的帝王将相喜欢才气横飞的歌女,似乎都成了一个光荣的传统。唐玄宗和杨贵妃,不也是一个明证吗? 此时,卫子夫的出现,犹如天上的彩虹,为刘彻这风雨过后的天空,装饰得闪亮多姿起来。那时,刘彻立即点名要卫子夫专门侍侯他。结果,俩人在皇帝更衣车里约会一次,刘彻对卫子夫的服务态度相当满意。当他再次回到平阳公主的宴会上时,神采奕奕,仿佛喝了一道补药汤一般。 平阳公主微笑着点点头。让皇帝这个大顾客满意,是她这个做拉皮条生意的最大光荣。于是,平阳公主决定将卫子夫送给刘彻,随其入长安享受富贵。当然,平阳公主不是白送的,刘彻当场就赐她千金,算是辛苦费了。 这天,当卫子夫准备登车入刘彻入宫时,平阳公主专门送行。临别之际,感慨多多。似乎是,刘彻此趟前来,平阳公主赚了。其实,更赚的当属卫子夫。卫子夫此遇,一旦皇帝真宠,富贵即加身,全家可腾达。 平阳公主心里想着,不禁抚着卫子夫的后背说道:“走吧。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有朝一天,你富贵了,不要把我忘了就行了。” 说富贵,道富贵。其实,富贵这玩艺犹如天上之彩虹,水中之明月。貌在眼前,其实咫尺天涯。平阳公主或许没想到,卫子夫这支所谓富贵绩优股,一到长安后,竟然马上跌到了谷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刘彻一回到长安,将卫子夫打发到后宫后,竟然就将她忘得一干两净。男人啊,真是不可思议。喝酒交栈相竟欢,车轩侍侯鱼水欢。竟然一转身,就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 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这不仅是皇帝的毛病,也是刘家的光荣传统。曾记否,当初刘邦路遇薄太后时,也不挺一幅暖气相加的模样吗?结果行过那事之后,就将人家忘得一干两净。过了一年多以后,薄太后的姐妹陪侍刘邦喝酒,说起这事,刘邦才忆起世间还有这个人。于是,只好将薄太后召来陪一夜,才陪出一个伟大的成果,那就是后来的刘恒皇帝。 认真比较竟然发现,卫子夫和当初的薄太后命些极其相近。有一年多的时间,卫子夫没看到刘彻再光顾她的床铺。空床空等空遗恨,这是后宫所有佳人的必然写照。然而,彼此陌生一年多后,刘彻突然要清查后宫,说要打发一部分人下岗。 下岗的原因大约有二:一是新货上市,旧货必须下架;二则是后宫编制有限,不能空养闲人。于是,卫子夫也在被打发的名单当中。 本以为,相识恨晚良宵短,春眠一刻值千金; 本以为,花须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技; 本以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没想到,闹到最后,竟然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下场。 卫子夫哭了。没有什么可埋怨的,这就是后宫所有女人的命运。既然这样,那就准备上路吧。于是,卫子夫找到刘彻,流涕满脸,自请归家。 我认为,世界上有两件武器最为可怕。一个是核武器,另外一个则是女人的眼泪。关于美女的哭相,古今以来诸多文人妙笔横生留下不少佳句。比如,犁花带雨,弱柳悲风,等等。无不都是哭出了文学审美的境界。 刘彻是学儒的,文学功底相当深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一刻,卫子夫的眼泪肯定弹响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于是,刘彻不但没有打发卫子夫回家,后来反而让她执证上岗。此上岗证,就是赐爵号:夫人。 阴霾的天,乌云终于散尽了;狂跌的股票,终于爬上来的。卫子夫因祸得福,怀孕在身,尊宠日隆。一夜之间,她就像后宫里跳出的明星,让诸多女人眼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