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秋。大雨连绵不止。章邯一次次得手,诸侯们一次次失守。老天伤心了,项梁愤怒了。项梁和刘邦听说章邯那条疯狗还追着田荣,立即放弃攻打亢父(山东省济宁市南)调兵急奔东阿。干你狗日的。项梁大军驾到,立即包围了章邯。章邯本来是包围方,突然之间却变成了夹心饼。外边是打狗老手项梁,里边是被逼得快得疯掉的田荣。田荣闻听项梁赶到,突然也变成了一条疯狗调头狂咬章邯。打,往打里打。项梁从后背抄打章邯。章邯终于顶不住双方凌厉的攻势,向濮阳(河南省濮阳市)方向逃去。项梁是不折不扣的疯人,天生爱痛打落水狗。项梁命刘邦和项羽从另一路打城阳(山东省鄄城县东南),他一个人抄家伙去追章邯。刘邦和项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城阳屠得个精光,立即调兵与项梁集合在濮阳东。我看你往哪里逃。项梁,刘邦及项羽立即对章邯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挨打的感觉真他妈的不好受啊。章邯终于尝到了被人追着打的滋味。他又一次败退,逃回了濮阳城内。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路你偏找。章邯逃回濮阳城无异于逃进了一个铁笼,就算你是老虎狮子,这次你再冲出来就难了。项梁立即包围章邯,准备关门打狗。他奶奶的,这次不把你这个黑脸打成彩屏决不罢休。项梁高兴得太早了。其实,章邯的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悲观。逃回濮阳城内,章邯马上动手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不但让章邯保存了性命,还让他再次振作起来。第一,紧急调动各路秦军集结濮阳。第二,挖决河堤灌水围绕濮阳城。城外有护城河,城内有急集兵。项梁想吃掉章邯,除非你长了一张铁嘴,要不然就别碰这个滚烫的热铁饼。果然,项梁无奈了。他只有徘徊在城外望城兴叹。要想把章邯蒸死在铁笼子里,仅靠手里这些兵是不够的。一方有难八方相助,这是诸侯们苟且于乱世中的游戏规则。项梁立即向田荣和赵国发出了派兵援助的请求。现在的田荣不是过去的田荣了。项梁救了田荣后,田荣马上率兵回老家打田假。新齐王田假没正式做几天王,就被他踢出了齐国逃到楚怀王那里避难。国相田角逃到了赵国,田间也留在赵国不敢回来。齐国的王位重又落回了田荣家族手中。田荣于是立田儋之子田福为齐王,田荣本人任国相辅佐田福,田荣之弟田横任齐国大将军,率领齐国所有军队。项梁求助,田荣没有马上答应。他对项梁说:要打章邯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一个小小的要求。项梁:什么要求?田荣:只要楚赵两国砍下田假,田角,田间三个人头,齐国就马上出兵打章邯。简直就是放屁。项梁怒了。如果没有项梁,田荣早被章邯这条疯狗撕成人肉丝了,他还好意思跟楚国讲这般无耻的人头条件?项梁断然拒绝了田荣的要求。田荣果然说到做到,项梁不肯砍田假,他也真的不肯出兵。真是气人呀。章邯就躲在濮阳城内,不能就这样放走这么一条好猎物啊。项梁再次派使者向田荣要求派兵,田荣还是那句话:出兵可以,拿人头来换。这时楚怀王出来说话了。他对田荣说:田假是我们盟国的君王,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来向我们请求政治避难的,杀掉他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楚怀王这段话不仅是为田假说的,其实也是为自己说的。他也是王啊,保不准哪一天他也落难了,是不是别人叫你砍我就随便砍掉了呀?田荣马上反驳楚怀王道:您这话大大的错矣。我给你打个比方吧,秦国就像一条毒蛇,我们诸侯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毒蛇咬到手就应该砍掉手,咬到脚就应砍掉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砍掉的话就会危急到全身。现在田假,田角,田间三个人对于楚赵两国来说,都没有半点手足亲戚关系,为什么还不肯砍掉呢?再说了,现在秦国还那么强悍,万一他再咸鱼翻身据有天下,恐怕我们那时不但要丢命,连祖坟也要连根被挖掉了!项梁再次愤怒了。田荣,你有种!当初章邯打你的时候,我二话没说立即拔兵救你。现在叫你派个兵,竟然吱吱歪歪给我讲那么废道理。大不了我不要你那些烂兵了。不过你给我记着,以后你就别再指望我项梁帮你!项梁说话是算数的。他不杀田假,赵国自然也不敢杀田角和田间。拖了这么久,章邯正慢慢恢复元气,现在打他已失去最好时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如就此罢兵攻打别的地方。于是项梁转向另外一个目标,定陶。项梁兵分两路,他本人率军打定陶。项羽和刘邦攻打雍丘(河南省杞县)。项梁这个决策是正确的,他在定陶攻破秦军,项羽和刘邦在雍兵斩了三川郡郡长,李斯的儿子李由。疯狗与疯人第一回较量,项梁明显占优势。围章邯,攻定陶,斩李由,一城接一城接连被项梁拿下。反秦至今,楚军在诸侯中取得的成绩是最辉煌的。举目天下,谁能功高盖我?项梁得意了,他开始放松了对章邯的防范。项梁一骄傲,宋义就心跳。宋义,楚国宰相(令尹)。项梁所封,负责辅佐楚怀王。宋义害怕的不是项梁得志,而是章邯那条疯狗。章邯龟缩养兵,并不等于软弱无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朝还不至于马上到死亡的境地。只要胡亥还有能力保障章邯的后方供给,楚军就不能一天高枕无忧。圣经说: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但战争容不下懈怠。懈怠的人,必受死亡。宋义对项梁说:项将军啊,你可不可以别太骄傲。你一骄傲,士兵就会偷懒。偷懒的军队一定失败。章邯的那条疯狂正在养精蓄锐,一天天的茁壮。您得小心他反咬回来啊。听宋义一言,项梁露出傲慢的眼神。他对宋义说,章邯的事不用你操心,麻烦你出使去齐国一趟。做做田荣思想工作,他什么时候想通了,就带兵过来一起灭章邯那狗日的。项梁还是对田荣念念不忘啊。宋义只好出使齐国去了。在去齐国路上,宋义遇见了从齐国出使到楚国的使者。宋义问齐使者:你要去见项梁吗?齐使者:是啊。宋义:我估计章邯要打到楚国来了,劝您还是慢点走。慢走还能救一条命,如果快走,到时你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有了。齐使者很惊讶地看着宋义,你凭什么断定我走快了就没命?莫非宋义是章邯内奸不行?看宋义满脸怨气,也不像是内奸呀,肯定是被项梁排济受气了。齐使者对宋义半信半疑,一路七上八下。反正田荣对打章邯的事也不着急,那就慢慢磨蹭上路吧。没想到一磨蹭,还真捡回了一条小命。项梁太小瞧了宋义。宋义不是异人,但他绝对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人有远虑,必有近忧。只可惜项梁知道这话太晚了。章邯兵败东阿后,躲在濮阳城又一次迅速地完成了军事紧急集结。一切就绪后,他决定对项梁发动一场绝地反击战。疯狗之所以称为疯狂,不只在于他的疯狂,更在于他的出奇不意。出奇制胜是章邯的拿手好戏,他决定把攻打魏国的那出好戏再重演一次。夜很长,梦太多。章邯太喜欢黑夜了。他就像一个幽灵,总是悄悄地潜入你的梦乡,举着一把锋利的剑砍断你的美梦。章邯渴望给项梁上一堂军事课,告诉他一个铁的事实:骄兵必败!夜沉沉,大地沉睡。濮阳城内,章邯整军待发。明明暗暗的火光之下,章邯像阎罗王审阅着这群密密麻麻的牛鬼蛇神。没有人敢喧哗,章邯也没有太多废话。最后,章邯只说了一句简短有力的话:出发!城门打开。章邯的衔枚军快速朝城外奔出,今晚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定陶。章邯这支军队,我们可以叫他幽灵军,也可以叫疯狗军。疯狗军赶到定陶时,看到好一派秋夜景象。依稀的灯光下,城防松懈可见一般。城下连条狗都没有,天凉好个秋啊。军帐篝火点点,士兵们仿佛不是来打战,反而像是出来野炊的,全都睡得只剩天幕一重重。定陶只剩下半眼之距。章邯站在队伍前打了一个手势,秦军像飘在空中的幽灵立即停下来,他们都悄无声息的注视着前方那个庞大的猎物。饥饿真是一种病啊,它快速地折磨着你的肠胃,把你吃人的本能发挥到了极致。这不是一种变态,而是一种策略。章邯和士兵们赶了一夜的路,他们太需要一顿丰富的夜宵来填饱心头饥饿的欲望。章邯最后一次舔了舔锋利的牙齿,突然猛吼一声:杀!这是一场可怕的狗咬人的战争。项梁或许正在做着拿狗腿喝大酒的美梦,章邯就杀进城来。你是疯儿,我是狗,打打杀杀到天明。这个夜里,章邯大破项梁。他把楚军打得满天都是流星雨。一代猛将项梁战死,成了定陶城这夜里最明亮的一颗流星。他终于消失在这苍茫的夜空,一去不再复返了。一夜激战,楚军败逃。章邯站在定陶城上,心满志得地昂望东方,一轮红日正慢慢地升起。大地一片血红,他都分不清地上流的鲜血,还是朝阳铺下的红光地垫。这就是战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鲜血!项梁,他以无尚光荣的斗争完成了一个英雄的崛起和殒落。项梁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项梁。他们将接过项梁的旗帜,将反秦斗争进行到底。第一部 第五章 秦宫内斗一、人生如鼠章邯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秦宫里的两个派系也斗得如火如荼。一个保权派,以李斯为代表。一个是抢权派,以赵高为代表。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青时做过楚国管粮仓的小公务员,因为偶然碰上一件事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改变他命运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别的什么神仙,而是两只老鼠。一只生活在肮脏的茅厕中,一只生活在阔大的粮仓里。厕中之鼠天天吃不洁之物,碰上人或狗惊扰还要四处躲藏。仓中之鼠住得好,吃得好,还不受人和狗的骚扰。李斯看到这一幕后不由大发感叹地说道:人生如鼠,鼠如人生。要做一只老鼠,也要做一只整天趴在阔大粮仓里高枕无忧愁地啃国家粮食的硕鼠。于是李斯辞去公务员的职员,去拜荀况学习帝王治理天下之术。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三个梦,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生为乱世百姓,生不由人,死不由已。如果能碰上一个清明的时代和一个清明的国君,那就是三生有幸了。实在遇上不明君,那就遇上一个诸如包拯海瑞之类的保护神清官。再不然就只有指望侠客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如果连个侠客都盼不上,那你就只有学陈胜大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后拿起锄头扁担闹革命去。中国古代读书人也有三个梦想:一帝王之师梦,其次是国家名臣梦,再次是隐士梦。如果连隐士或写不成隐士诗,那估计只有像蒲松龄那样写鬼故事混日子了。李斯既是老百姓又是读书人,但他不做百姓,要做官。国产电影大片《投名状》里的赵二虎有一句经典台词:要当匪也要当最大的。李斯说,要做官,也要做最大的。李斯的老师荀况,也可以叫他荀子。荀子是儒家后期代表人物,又是法家的始祖,所以他在儒家中诸子是算是个异类。他的异类表现在提出一个与孟子老人家不同的哲学观点。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孟子说:人天生有向善的本能,所以我们要以德治国。荀子说:人天生有向恶的本能,所以我们要以法治国。两个人,两派不同的思想。争争吵吵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大家都还在吵。相信只要人类不灭,估计这个问题还得吵下去。要想让他们不吵只有各打五十板,然后对他们说道:德法都是治国的好工具。但是二千多年的崇尚法家的秦始皇不这样认为,他眼中只有一个治国的好东西,那就是苛刑严法。不要责怪秦始皇,他也是被时势逼得没办法的。你想想,在他们所生存的春秋战国时代,天下纷纷扰扰已经很几百年了。到处都是恶行,弱肉强食,落后就要被挨打,哪里还有善和仁义可讲?不用法制人能行吗?可是孔子和孟子两位老人家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带着以德治国的理想长年奔波在诸侯国游说,都没有一个诸侯理睬他们。每次孔子或者是后来的孟子老人家过来了,诸侯们一看到老先生一大把年纪了,也不好打击人家,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的听他们讲课。他们讲完就马上准备一顿晚餐或者一些盘缠打发他们赶快离开。孔孟的理想落空了,而荀子的法家思想却从此被他的两位学生发扬光大。一个是李斯。一个是韩非子。俩人同窗求学成之后,各奔东西。李斯去了秦国,先在吕不韦手下当门客,经吕不韦推荐,得到秦始皇的重视,从此终于踏上了一条国家硕鼠的发达之路。没过多久,韩非子在韩国混得不好,被迫到秦国找工作。秦始皇一读到韩非子的凑折,对他佩服得五体投体。莫非韩非子要来秦国抢他饭碗来了?这真是不安的消息。论才华,李斯不如韩非子。论口才,韩非子不如李斯。因为韩非子是个口吃,说一句话要费半天,难受得要命。尽管如此,他对李斯也是一个潜在威胁。不行,得找个借口把他打下去。如果有可能,最好让他永远消失在秦始皇面前。机会终于来了。李斯抓到了韩法子的一个把柄,一篇文章《存韩》。秦始皇灭六国是时代的需要,是上天的旨意。韩非子突然来个存韩,那不是逆历史之潮流跟秦始皇过不去吗?于是李斯马上给秦始皇上凑:韩非子是韩国贵族,如果您重用他,他会不顾秦国利益而保韩国。如果您不重用他,他已经把秦国的情况摸得一清两楚,如果回韩国后,那不成了一个祸害了?重用危险,不重用更危险。此话说得极有道理,于是秦始皇只好把韩非子关了起来。李斯觉得只是关闭韩非子还不够保险,于是派人给韩非子送了一贴毒药让其服毒自杀。为了高枕无忧地啃国家上等粮食,不惜一切代价把老同学,学术上同宗同派的韩非子害死。这就是李斯。一个把功名利禄至上定为人生座右铭的无耻的功利主义者。在秦始皇驾崩之前,李斯终于登上了人臣顶峰,当上了秦朝左丞相。秦朝丞相以左为尊,也就是说,李斯已活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做官极限。他实现了当初的誓言:做官,也要做最大的。再看看李斯的家庭情况。生的几个儿子娶的全是秦王的公主,几个女儿嫁的全是秦朝的公子。一个由上蔡简陋的小巷里走出来的平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古人云:泰极否来。这个道理李斯不是不懂。长男李由当上三川郡守请假回咸阳看望他老人家时,李斯在家设酒摆席,满朝百官皆来祝贺,一时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李斯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话:我听我的老师荀子说过,凡事不能搞得太过头。我一个上蔡小民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是富贵到极点了。物级则衰啊,我真不知道未来的归宿在于哪里?李斯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有一个人特意为他指出未来的方向。那个归宿,就叫地狱。给李斯指出方向的这个人叫赵高。赵高是个命苦的人,他和弟弟一出生没多久就被人家割了小弟,他们天命就是做太监的料。他不想当太监也由不得他了,要怪就怪自己的父亲。父亲受过宫刑,母亲跟别人野合才下他们几个兄弟。按照当时法律,不管母亲跟谁生的孩子,只要是男的一律像父亲那样实行宫刑,姓氏随父。母亲后来不知犯了什么法也受到了重刑。这下子全家人都是残废之人,地位是卑微到不能再卑微了。但赵高是个有志气的人。想在秦朝爬得更快,混得比别人更有出息,似乎除了法律专业就没什么好选的了。所以赵高苦研狱法,终于混了一张文凭,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秦始皇看赵高精通法律,办事能力又强,于是便任他为宫门守卫宦官(中车府令)。在工作之余,赵高悄悄地收了一个学生,教他断决公案。这个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胡亥同志。秦始皇二十几个儿子当中,赵高别的不教,偏偏找秦始皇最疼爱的小儿子来教,只要是脑袋不进水的,稍微想想都知道他想干什么了。赵高学狱法出身,他深知法律的虚伪性。苟活乱世,对于弱者来说,法连块擦尿布都不如。对于强者来说,法就是一把利剑,想杀谁就杀谁。秦始皇不是一个佐证吗?发明了各种各样奇怪鬼怪的刑法,不是刺脸就是斩手,弄得天下民不聊生。按赵高思想觉悟这么不同寻常,他应该懂得自己保护。可是不,他知法犯法了。真不知他脑袋哪根筋短路了。秦始皇是什么人,你胆敢跟他过不去?当初赵高是秦始皇提拔上来的,他不好自己下手,把犯法的赵高交给蒙毅处理。蒙毅是个秉公执法的人,按法律规定该怎么着还得怎么着。我们已没办法知道赵高犯的是哪桩罪,只知道蒙毅客观执法,把他判为死刑,并且把他太监户籍删除。这下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一辈子打滚,从小就被人割了小弟,好不容易混个太监。现在连个太监都当不成,还得被人割命。赵氏祖宗祖爷们啊,你们到处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可是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秦始皇又把赵高放了。他的理由是,赵高是个能力不错的专家,杀了可惜。蒙毅听到这个结果时立即就愣了。这不是耍猴吗?早不放晚不放,判了死刑你才放,您这不是存心让我跟赵高过不去吗?事实不是这样的。秦始皇不过是想让你教训一下赵高,谁叫你判那么重?可是这也不能怪蒙毅呀,法律是您定的,我就是照章办事呀。哎呀呀,蒙毅就是不开窍。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就不能灵活一点办事吗?教我怎么灵活?我这还不是害怕办事不公怕您连我的小命也要了吗?反正这事就是弄得大家都很尴尬。赵高从此恨死了蒙毅。一条命捡回来了,中车府令的官职也保住了。留得小命在,不怕没仇报。蒙毅,您等着瞧吧。二、千古一阴谋如果把李斯和赵高放在一起比,赵高还真跟李斯不是一个重量级人物。论才华,李斯是天下大名鼎鼎的法家,一等一的英才。赵高却不过是个三流狱法专家。评功劳,扫合六夷,废儒尊法,统一文字,哪一件不是李斯做的,哪一件又跟赵高沾过边?拼人气,李斯宝剑出鞘,满朝文武大臣谁人不服?赵高除了胡亥和后宫那帮太临及妃子们,谁还有谁愿意投他的票?但李斯这么一个类似练铁布衫的主,不是攻不破。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贪享富贵。富贵两个字就像他胯下的两个睾丸,赵高这个老太监只要轻施鸳鸯腿,李斯就只有满地滚爬的份了。事情还得从沙丘(河北省平乡县)之谋说起。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求仙觅丹,两手空空。怕死是人的本性,似乎皇帝更怕死,而迷恋皇权及人间美色的皇帝更更是怕死。皇帝皇帝,老了不是见玉皇就是见上帝,这是生命中无法逃避的归宿。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的秦王政,还是不明白那句朴素的生命至理:未有死,焉有生。秦始皇回咸阳路上,走到平原津(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古黄河渡口)不幸染疾,卧床不起。秦始皇立即给随他东巡的蒙毅将军下了一道命令,他之所以染病是因为得罪了神仙,务必带队回去向山川河神祈罪!蒙毅是听话的家伙,勒马就带兵回调了。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扰。蒙毅走后,秦始皇感觉所剩时日不多,临死前给给扶苏写了一封信交待了两件事:第一,把军事大权交给蒙恬。第二,速回咸阳办理丧事。此时,扶苏正在大西北蒙恬的军队监军。所谓监军就是监视军队的意思,其实这份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一个心腹去干,不是非皇室子弟不可。那么扶苏京城好好的不呆,怎么愿跑来这鬼地方陪蒙恬吃沙子来了?事情还得从“神仙门说起”。岁月不饶人,秦始皇才当了十年来皇帝,发现自己总也像正常人衰老死亡,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于是秦始皇突发想到,有没有一种药吃了是可以长生不老的呢?有。只能你能舍得血本,世界什么药都能拿到。敢在秦始皇面前吹这个牛皮的人是一个方士,卢生。见过吹牛的,但是没见过像他这般胆大包天的吹牛人。卢生对秦始皇不但能找到长生不老之药,还能把天上的神仙请到皇宫。病急乱投医,秦始皇竟也相信这鬼话。然而秦始皇被卢生等人摆布了很久,搞来搞去花了不少钱,连神仙放的一个屁都没闻到。卢生日子没法再混下去了,只好戴罪跑路。秦始皇阿政哥一听被卢生忽悠了,不由龙颜大怒。妈的,你们这些方士儒生嫌命长了是不,竟敢忽悠到天子头上来,杀无郝。秦始一口气抓了四百六十多人个所谓妖言惑众之方士儒生,全部坑杀在咸阳。那时,扶苏正呆在京城服侍秦始皇。扶苏是个好孩子,他对自己老爹乱杀无辜也看得不过眼,于是好心对秦始皇说了一句公道道:老头子呀,您刚刚平定天下不久,不宜用这种残暴手段对待那些手无寸铁的人呀。秦始皇一听心里很是不爽。操!老子做事还得你来教训。我多杀几个,不就是为了你将来省点心少杀几个吗?于是他一怒之下,就把扶苏踢到大西北吹风沙来了。话说回来,秦始皇一生雷厉风行,横扫六合,蹂躏天下,魔鬼天使性格参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给扶苏留下的这封信意图非常明显。扶苏通情达理甚得民望,又是长子,扶他上台于情于理都是一件顺应天命人心之快事。但办事一惯讲究效率的秦始皇,因为拖拉竟然把传王位的大事搞砸了。他把信交给赵高,还没来得及盖上玉玺交给使者就崩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结束了,大秦的丧钟敲响了。为大秦敲响丧钟的人,正是太监赵高。赵高一生命运多舛,侍奉秦宫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险遭杀头。他把胡亥这个苗子好不容易培养成人,今天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千古留名,或是遗臭万年,只在一念之间。赵高酝酿的一场巨大阴谋即将上演。当时知道秦始皇崩掉的只有五六个人,其中三个是赵高属下宦官。三个属下已被赵高控制,剩下的就只有胡亥和李斯。胡亥这孩子今年二十出头,没主见更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对赵高言听计从,乖得像一只兔子。至于对付李斯嘛,他有的是办法。阴谋主角登场了。赵高问胡亥:你老爹死前没有封太子,如今一走了之,独给你大哥留了一封信,明显就是想让当皇帝。到时你大哥当了皇帝,你却一无所有,你怎么办?胡亥奇怪地看着赵高:我老爹最了解他这二十几个儿子的品性,我大哥当皇帝那是理所当然的事啦。赵高:事情不是这样的。现在谁当皇帝就决定在你,我及丞相,难道你就不想当皇帝吗?胡亥摇着头说:废掉大哥是不义的。不遵守父诏是不孝的。靠别人登台是无能的。如果我逆三者而行之,恐怕国家要灭亡了。赵高一听几乎要跳起来。小畜牲平时不见他多说一句废话,今天脑袋怎么像被洗过思想觉悟提高不少,保不准你真想换回人样了?狗能改得了吃屎吗?赵高立即反驳胡亥:你落伍了,要懂得与时俱时啊。以前商汤干掉夏桀,周文王干掉殷纣王,都没有人说他们不义。再说,男子汉大丈做大事就不拘小节,敢作敢当,连鬼神都怕你。你婆婆妈妈,恐怕连小命都保不住了。胡亥长叹一声,假惺惺地说道:我父亲尸骨未寒,现在怎好意思去麻烦李丞相嘛,我看还是算了吧。胡亥不急太监急,赵高心如火焚地说道:现在时间来不及了。只要你答应做皇帝,我愿意替你去说服丞相。胡亥看着赵高,突然沉默了。良久,胡亥才对赵高说,好吧。我答应你。我说狗本就改不了吃屎嘛。赵高一看胡亥点头,心花不由怒放起来。他马上找李斯。赵高问李斯:皇上崩掉还没人知道,他给长子扶苏的信和玉玺都还放在胡亥那里,不如我们一起立胡亥为太子,您意下如何?李斯不敢相信地盯着赵高,他说道:你怎么能说这种亡国的话呢,立太子轮得上我们这些狗奴才操心吗?赵高不慌不张地问李斯:我问你,论才能,你和蒙恬谁厉害?李斯:当然是蒙恬。赵高:论功劳,你和蒙恬谁更高?李斯:当然是蒙恬。赵高:论谋略,你和蒙恬谁的更深远而少失误?李斯:当然是蒙恬。赵高:论人气,你和蒙恬谁更受拥护?李斯:当然是蒙恬。赵高:论与扶苏的关系,你和蒙恬谁更密切。李斯:废话,这还用说吗。当然是蒙恬。赵高一连串的发问,搞得李斯一头雾水。他问赵高:我承认以上这五方面不如蒙恬呀,你怎么突然把我与他放在一起比呢?赵高又斯条慢理地说道:您听我说,如果您真的执意立扶苏为皇帝,麻烦可就大了。你可不知,我在宫里管事二十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被秦王罢过的丞相封爵传给下一代的,结果都是以被杀而告终。扶苏这个人我了解,他性格刚毅勇武,很善于拉拢人心。只要他一上台,肯定要用蒙恬当丞相,到时您就只有靠边站的份,连光荣退休的资格都没有了。再说我这个学生胡亥,几年来一直都是跟我学法律,专业知识不错,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同时,他又是一个聪明伶俐,尊老爱幼,轻财重义,礼贤下士的人,在皇上这二十几个儿子中没有一个是比得上他的。我认为可以立胡亥为皇帝,您还是考虑一下吧。李斯真没想到赵高这个裤档下不长鸟的人,头上反倒多长了两个小脑袋。他思维缜密,反应敏捷,语言凌厉。赵高的意思够明白了,如果李斯拥护胡亥上台,丞相没人跟他抢,富贵他照享。然而这样做的话,李斯不是一辈子都背上了欺君之罪吗?李斯马上对赵高说道:我看你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吧。我只听说皇帝的诏令,至于我将来的命运如何,一切听从安排。你不必为我多虑。赵高反讥道:居安不思危,我看您真是老糊涂了。李斯反击道:我李斯本是一介平民,承蒙皇帝提拔才有了今天。食人奉禄者畏死不算忠,爱惜身体不顾父母者不算孝。皇上把国家重担交付给我,我又怎能辜负他的期望呢?你不要再说下去了,此事就到此为止吧,不要让我李斯跟着你一起犯罪。多么动听的人臣良言啊。你李斯的官已经是大得不能再大了,当然犯不着去干那些吃力尝命之事。可问题是我赵高呢?我不过是个小小的宫中侍卫,整天看人眼色行事。不犯罪,我就只有一辈子被蒙毅之流拿捏。够了,我不能再忍了。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如果错过今天这大好机会,以后就别想再翻身做人了。于是赵高不得不对李斯发狠话了,他说:你别忘了,皇上的信和玉玺都在胡亥手里,我们俩的命都掌握在他手里。如果我们从下面制服上面,人家就会认为你是反叛,请问你能担得起这个罪名吗?赵高这一棍不可谓不猛,李斯当即就软掉了大半。是啊,赵高说得一点都没错,胡亥毕竟是秦老板的孩子,自己再怎么样也不过是秦朝的高级打工仔。打工仔就是打工仔,这是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你帮扶苏是打工,帮胡亥也是打工。这不都一样的打工吗?再说,如果你现在不帮胡亥,吃亏就在眼前。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但李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妥。如果谋事不密,天下流血,功名利禄也将付水东流。这是另外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啊。李斯为难地对赵高说道:历史上凡是废长立幼做出违背天意之事的人,下场都是不好死的。我李斯还算是个人吧,怎么能去做这等伤天害理的事呢。赵高马上反驳道:错!只有我们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就可永久发达。我向您保证:如果您愿依我之计,我保你官禄亨通,长命百岁,侯爵之位永传子孙。但是,您果真的不识相,就只有等着下地狱!一边是橄榄枝,一边是利剑。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李斯流泪了。他昂头问天:偏偏逢上这乱世,请问老天爷,我命将归寄哪里啊?回首李斯一生,他出生入死,奋不顾身,苦尽甘来。他虽然渴望发扬古之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之光辉传统,但他更渴望在建功立业后能够长命百岁,永享富贵。他好不容易过上一阵舒服的生活,如今叫他这只硕鼠放弃粮仓重归茅厕,教他如何舍得哟?赵高不相信眼泪,眼泪也不能改变李斯的命运。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没有退路也要赌下去,除此之外已别无他法。李斯只好含着眼泪与赵高订下了魔鬼协议:交付灵魂,保住爵位!赵高搞定李斯后,立即组织一个三巨头圆桌会议讨论扶持胡亥登基之事。三人合伙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给长子扶苏的诏书。给扶苏的信,以秦始皇的口气叙述了以下两件事:第一,我派你扶苏去蒙恬的军队监军,是想让你好好做一翻成绩来报答我的。可是十来年都过去了,你不但损耗了不少士兵,竟然还什么好事都没给我弄出来。你多次上书诽谤我说不让你回京当太子,这从做儿子的角度来说是不孝的,赐你宝剑自杀!第二,蒙恬将军整天与扶苏在一起,明明知道扶苏做的不对竟也不劝阻,这从一个人臣的角度来说是不忠的,赐死。兵权交给副将王离。弄好假信,密封,盖玉玺。赵高把诏书交给使者,打发他快快上路。使者带了一帮人去见扶苏,扶苏一打开信就哭了。对扶苏来说,这封诏书不但冷酷无情,更让人倍觉冤枉。我扶苏克勤职守,与蒙恬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却匈奴于七百里之外,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您竟然还说我没有半点功劳?多年来,我苦口婆心地给你上书劝谏,还不是为了你少沾血气,多积善德能稳坐几年江山,难道这都不是我应该做的吗?绝望是一把剑,他无情地刺入了心脏。活着受罪,不如以死摆脱。伤心欲绝的扶苏立即跑回内屋拔剑就想自杀。大将军蒙恬连忙拦住扶苏道:皇上东巡未归,太子未立,派我带三十万兵守边,让你来当监军,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今天就因为不明不白地来了一个使者就想自杀,难道你就不怀疑这其中有诈吗?我劝您还是再请示一下,如果有回答了再死也不迟啊。扶苏声泪俱下,带着赌气的悲痛说道:父赐子死,这还有什么好说的。话语刚落,蒙恬还没回过神来,只见剑光一闪,长剑划破空气,鲜血顺着肤苏的脖子缓缓流下滴在了地上。历史凝固了。扶苏自杀的悲剧,一半是命运悲剧,一半是性格悲剧。如果赢政早立太子,他会死吗?如果扶苏本人追根刨底,他会死吗?如果李斯以死相搏,他会死吗?如果……历史没有如果,扶苏的的确确是死了。搞死一个算一个,下一个就是蒙恬了。可是蒙恬却对使者大吼一声,我不死!使者:为什么不死?蒙恬:凭什么叫我死!使者把诏书在蒙恬面前抖着:凭什么,就凭这个!蒙恬:你忽悠谁呀,扶苏信这个,我可不信。使者:你不信也得死。不死就是大不逆!蒙恬冷笑:匈奴是我打的,高山是我挖的,山谷是我填的,长城是我筑的,高速公路是我修的。我功劳赫赫,皇上凭什么让我自杀?我不信!不死就不死,打死都不死。蒙恬不死,使者也是没辙的,只好把蒙恬囚禁起来押离军队。蒙恬的兵权就交给了副将王离。王离,秦时虎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为防止军队哗变,使者临时任命李斯的一个随从为护军,负责监护诸将。使者还报赵高和胡亥。胡亥听说扶苏自杀后,心花怒放地对赵高说:扶苏都死了,我们还是把蒙恬放了吧?这话亏胡亥说得出口。放蒙恬那不等于放虎归山吗?蒙恬不死,胡亥可以睡个好觉,可是赵高他老人家呢?辛辛苦苦为你劳碌一场,难道就是把命送给别人割吗?于是赵高对胡亥说道:蒙恬坚决不能放掉。一事未平又生一事,这时蒙毅替秦始皇得山鬼河神祈祷回来,赵高决定把蒙恬兄弟连根拔掉。有一天,赵高神神秘秘地对胡亥说道:小亥呀,你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胡亥好奇地问道:老师,又有新情况啦?赵高说:这不是新情况,是老毛病了。只是埋在心里一直不敢说,今天是不得不说了。我以前曾听说过,皇上在二十几个儿子中优中选优,决定册封您为太子,没想到蒙毅却对皇上说不能立你为太子。地球人都知道你有才,蒙毅却从中阻拦,你说可气不可气?我建议你还是把他杀掉。相信胡亥有才,母猪都会上树。胡亥还算有点自知之明,这次脑袋没有完全进水,他对赵高说:还是先抓起来,杀或不杀往后再论吧。赵高一日杀不掉蒙恬兄弟,休教他老人家高枕入睡。回到咸阳后,胡亥为秦始皇举行发丧仪式。随后他成功登基,封赵高为后宫总管(郎中令)。赵高充分发挥了狱律专家制造冤案假案的特长,日夜在胡亥耳边数落蒙毅兄弟。同时,他派人一刻也不停地到处搜集蒙氏兄弟的罪状检举弹劾。胡亥本对蒙恬兄弟印象还不错,没想到赵高没日夜没夜的以恶语攻之,搞得胡亥做梦都梦见赵高在他耳边唠叨。胡亥心里不由暗暗想道,蒙恬,是你让我夜不成眠。蒙毅,是你让我耳不清静。为了我能够做个睡个好觉做个好梦,只能委屈你们从我们的世界中消失了。胡亥终于又动了杀人的可怕念头。可悲的是蒙氏兄弟即将人头落地,李斯失语,秦朝百官也跟着集体失语了。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政治怪圈,蒙氏三代为秦王朝殚精竭虑,如此忠孝之臣,难道就没有一个敢为之说话的人吗?善良没有被邪恶完全淹没,终于有人挺身而出为蒙恬呐感,他就是一直默默无闻的赢婴同志。子婴何许人物,竟敢顶着风头说话?说来搞笑,要想了解子婴同志的真实身份,还真有点不容易。最早记载赢婴事迹的是司马迁,但是连司马迁老人家本人也搞不清赢婴具体身份。据《史记》记载,赢婴身份有三个版本:第一,秦二世胡亥之兄子说,即扶苏之子。(《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子婴为秦王”。)第二,二世兄说。(《六国年表》:“赵高反,二世自杀,高立二世兄子婴。子婴立,刺杀高,夷三族”)第三,始皇弟说。(《李斯列传》:“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三个版本中,最流行的是第一种。从东汉的班固到现代的许多学者,都认为赢婴是扶苏之子。如果赞同第一种版本的话,正好符合佛祖因果论。赵高设计谋杀扶苏,扶苏之子又设计把赵高干掉,一报还一报。但是这个版本也是经不住推敲的。赢婴谋杀赵高的时候,是与他两个儿子一起进行谋划的。说明子婴两子已经成年,胡亥登基的时候,二十一岁。最算赢婴与胡亥年纪相当,又何来两个成年的孩子?还有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天下谁人不知扶苏是赵高害死的,赵高又要封扶苏之子为王,那不是没事找抽吗?第二种版本也不太可能。胡亥当上皇帝之后,对他的二十几个兄长和姐姐们进行一翻大清洗,包括扶苏在内,胡亥一共干掉了二十来个哥哥姐姐,估计剩下的还能保命就不错了,还哪敢对胡亥的所作所为有半点非议?最有可能是第三个版本。如果从辈份来说,赢婴是胡亥的叔叔。长辈对晚辈不当行为指指点点是可以的。并且做为叔叔的子婴,生有两个成年孩子也是说得过去的。按这个结论来说,我们就称赢婴为子婴叔叔吧。子婴叔叔听说胡亥依赵高之计准备干掉蒙恬蒙毅,马上向他进言规劝道:胡亥呀,你没听说过六国灭亡的故事吗?赵国听信谗言杀害李牧而亡国,燕王听用荆轲之计背弃盟约而亡国,齐王建杀忠臣而误用后胜而亡国。蒙氏兄弟乃朝廷重臣,鞠躬尽瘁,不愧是秦朝百官的好榜样,你如果执意要干掉这样忠孝之臣,而起用没有节行之人,下一个亡国的将是大秦!子婴的话像针深深地刺伤了胡亥同志那幼小的心灵,你当皇上还是我当皇上?你叫我不杀,我偏杀给你瞧。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冤狱与国家法律似乎永远牛马不相及,皇帝说某某有罪该死,那他多数劫数难逃。在那样的政治怪圈中,处死下臣往往与法律道德无关,纵使在秦朝那样所谓以法治国以证据论罪的时代里,即使拿出一百部法律也挡不住皇帝的一个杀字。所以说,在邪恶的时代里,邪恶是邪恶者的通行证,傻逼是傻逼者的墓志铭。蒙毅如此,蒙恬如此,后来的李斯亦是如此。尽管秦始皇创造了史前最辉煌壮丽的历史,但在那样辉宏壮观的时代里,仍然阻挡不住人性的变异。胡亥和赵高就是最佳典例,他们以身作则,努力实践,在人类的变态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们这笔劣迹从秦始皇驾崩那天开始,现在继续努力地把自己臭名声推上历史的最高峰。这中间的一峰就是杀害蒙恬兄弟,高峰止于后来的李斯冤狱。胡亥立即派使者给蒙毅捎去一句话:我父皇册封太子时,您总是为难我。现在丞相已经放话说你为臣不忠,罪及你全家。我于心不忍杀掉那么多人,只是赐你一死,你这算是很幸运的了,你还是干脆一点自己了结吧。胡亥这招叫借刀杀人一箭双雕。这真是一个不祥的声音,杀蒙毅是胡亥和赵高所为,他们却让李斯来背历史的黑锅,这无异于也连带着为李斯敲响了人生的丧钟!蒙毅明知自己像赵高一块挡路石,注定要被扔掉,然而亥蒙毅临死前仍然怀着一丝幻想申辩。他对胡亥的使者说道:你们太冤枉我了。我对先帝忠心耿耿,先帝叫我干啥我就干啥,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何来我拦您当太子一说?这件事肯定是有人想陷害我,我强烈要求你们再回去把问题查清楚。跟畜牲走狗讲忠孝,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忠孝忠孝,杀的就是你这等忠孝之臣。谁叫你当初那么死心塌地地听先帝之话,还差点把赵高一条命拿去了呢。死到临头讲什么都是不顶用的,还是留着入地跟秦始皇讲去吧。于是,使者毫不客气地把蒙毅干掉了。使者马上回去向胡亥和赵高复命。赵高一颗心落了一半,好,下一个该轮到蒙恬了。胡亥又派使者去对蒙恬说:你蒙毅犯罪牵连到你,他被我判下地狱了,他在地下甚是寂寞,你还是赶快去陪他吧。这叫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蒙恬傻掉了。纵使他曾经纵横驰骋,大秀英雄本色,但一旦落下卑鄙无耻者的手里,却什么都不是。临死前,蒙恬也做了一次徒劳无功的抗辩:我蒙家奉公律已,替秦冲锋陷阵建立威信,如今数来已有三代。你们凭什么杀我?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蒙恬还真敢狂妄自大不知死活。什么奉公律已建立威信,如果不是先帝皇恩浩荡,你能有机会建功立业吗?抬得起你就踩得了你,杀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赶快领死吧。蒙恬被逼自杀。让我们用北岛一句著名的诗对秦朝末世稍做一个基本的概括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邪恶的时代里,即使是英雄的眼泪也无法穿透黑暗的铁幕。扶苏之死,秦失众望。蒙氏之后,再无名将。悲哉,大秦!第一部 第五章 秦宫内斗三、暗战胡亥之所以被称畜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凶狠如疯狗,除了赵高以外他谁都敢咬,谁碰上谁倒霉。可怜的蒙氏兄弟就这样栽这么一个无耻太监圈养的狼狗嘴里。胡亥和赵高联合出的这招,也叫杀一儆百。抓人时,秦满朝大臣都默不作声,等杀了蒙氏兄弟后,大家突然觉得赵高下手实在太狠了。连蒙恬这般功高盖世的英雄都敢杀,那以后赵高不知哪只眼看谁不顺眼了,乱杀他们起来不是比踩只蚁蚁还容易?于是朝庭沸腾了。秦朝百官一半出于恐惧自卫,一半出于愤怒出气,全都吵吵嚷嚷要告赵高。这时赵高害怕了。多行不义必毙,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一对一谁怕谁,可现在满朝沸腾,他一个人哪能对付得了那么多人?更让他焦虑的是在这些人群中,如果突然冒出一个比他赵高还赵高的,那还能留得命吗?面对汹涌的群臣,赵高心头突然一动灵感像闪电在天空一划而过,脑袋中突然跳出一个十分荒唐,十一分可笑,十二分让人不可思议的计策,而正是样的灵感之计竟然让赵高度过了难关,并且登上了无耻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