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边吃边饮边谈,随便至极。 “那不是在保定军校写的,”叶挺更正说,“是在湖北陆军 第二预备学校写的……那时年幼无知,乱发感慨,妄加议论, 其实,都是浅薄之见……” “不能那样说,我却以为那时,你的见解倒很正确。你赞 成王阳明先生的 ‘致良知’和 ‘知行合一’之说;你赞成孔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57 夫子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你也赞成曾文正公的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之论。你把这些论点,归结为两个字: ‘觉悟’……” 叶挺愕然:他怎么对我这样熟悉?他在研究我?不禁奇 怪地问道: “墨公,我已经全忘记了,你怎么还……” “我重读过……为什么后来反倒不写了?” “因为我已经 ‘觉悟’,我有自己的信仰!” “我们都应该信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顾祝同感慨系 之,“自从在保定军校,我们就志同道合;后来,你跟随孙先 生多年。当时,东征陈炯明,北伐吴佩孚、孙传芳,真是壮 怀激烈,抱负远大。现在,我们虽说不算老迈,可是,锐气 倒消减了不少……” “怀旧,总是一件快事!” “当然。不过,有时也会产生许多遗憾,”顾祝同给叶挺 添酒,“今天可要多喝……当初,你参加共产党,便成了命运 多舛的开端。国外十年,流离失所,壮志难酬。委座一向对 你寄予厚望……” “噢,我恐怕让委座失望,因为我信仰共产主义!” “可你并不是共产党员。” “这没有关系,信念系之于心。” “三民主义是中国的,它符合国情。共产主义是舶来品 ……” “真正代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却是共产主义!” “可见你并没有 ‘觉悟’。”顾祝同笑笑,“算了,算了,我 页面 58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们已经过了意气相争的年龄了,不谈政治,不谈抱负了。这 几年,我对琴棋书画,发生了兴趣……” “啊,我可没有墨公那样坦荡的胸怀和闲情逸致。”叶挺 有些惆怅,撩起餐巾,擦了擦嘴巴,表示已经酒足饭饱,“我 是忧国、忧民、忧自己!” “请书房里座吧!”顾祝同也随即站起,举手相邀,兴致 很高。 三 顾祝同的书房,不谈政治,只谈艺术 这是一个宽大敞亮的房间,跟客厅相连,三面墙壁镶着 油黄色的护墙板,面向院子的一面,是一排落地长窗,窗前 是一个花坛。正面墙上,挂着蒋介石的戎装像,给书房凭添 了几分冷峻的气氛。高及屋顶的四个红木书橱,排满了经史 子集和当代图书,显得富丽而又庄重。精巧的紫檀架上,放 着几件古董。 侧面墙上,是顾祝同四十六岁 (1938年)诞辰时,同僚 们送给他的一幅贺联: 关塞仗全锋,屹尔干城万里 江山撑半壁,巍然砥柱一方 在旁边,是顾祝同自题自书的一幅联语: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59 怒气写竹,喜气写兰。 “啊!墨公,你真是风流儒雅,”叶挺兴致勃勃地观摩着, 以向所未有的调侃和挖苦的口吻说,“真可谓运筹帷幄而决胜 千里了。” “希夷在耻笑我了。”顾祝同毫不介意,宽厚地笑笑,“你 ① 听说李品仙盗挖楚王墓的事吗?” “哪能不知道呢?”叶挺憎厌地说,“弄得全国沸沸扬扬 ……这些发国难财,发祖宗财的……”他没有找到适当措词, 觉得 “败类”有碍团结,便咽回去了。 顾祝同不避家丑,反映出蒋、桂之间的矛盾。他把叶挺 带到一帧古画前边,指给他,说这是李品仙为了平息公愤,派 皖南行署主任戴戟送给他的。这是元代柯九思画的 《墨梅 图》。 “这不是墓中之物了!” “是的,楚墓里当然不会有元代的东西。”顾祝同说,“这 就避免了贿赂之嫌。” “是真品吗?” “当然是真品,我请行家鉴定过。其实,我也懂一点,你 看印章,这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这位战区长官还讲 ① 1938年冬,桂系军阀李品仙的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安徽寿县。寿县 专员马吉第,深知李品仙爱财爱古董,便投其所好,建议李挖楚王墓。李 取得大宗古物珍宝,受到桂系政敌猛烈攻击。李宗仁、自崇禧甚觉难堪, 责令李品仙把古物珍玩交出,加以瓜分,以堵众口。 页面 60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了许多鉴别古画真伪的方法,好象非常内行。 叶挺出于礼貌,只是点头唯唯。 “这一幅画轴也是元代的珍品,倪瓒的《古林幽篁图》,他 用笔枯干,布景清旷,善用墨笔,极少设色。这幅画是他的 代表作,表现出他的独特风格,显示出文人士大夫那种清高 孤傲的精神……” “也是李品仙送的?” “不,这是泾川名家包世臣收藏的珍品,是陈冠群送给我 的。他是如何到手的,我就不知道了。你看,上面吴兴松泉 隐者题诗,也很有味道。”接着,他轻声念道: 碧波浮翠浸珊瑚, 看到东风有几株; 留得云林冰雪干, 岁寒何必论荣枯。 叶挺忍不住掩口打了声哈欠,顾祝同递给他一支香烟,让 叶挺在牛皮沙发上坐下来。 四 顾祝同的书房,不谈当今,只谈历史 “墨公,你们真会生活!”叶挺仰身靠在柔软的沙发背上, 颇带讽刺意味地说,“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在麻将桌上激战 ……” “这是国际局势使然,前线无战事嘛!”顾祝同一手端着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61 杯子,一手拿着杯盖,呷了一口清茶,谈兴很浓,有点喋喋 不休,“最近我看了些古书……你对 ‘三国’有研究吗?” “哪里能谈得上研究?”叶挺应酬地说,“我还是在惠州府 中等蚕业学校读书的时候,把它偷偷放在课本底下看完的。以 后,在肇庆成立先遣团时,蹲在阅江楼上,翻了一些章回,没 ① 有全看,就去打 ‘同善会’ 去了。” “我最近对 《三国志》作了点研究,有新的发现。” “噢,我倒要洗耳恭听。” “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研究的 人也不少,但是,有见地的不多。如果和陈寿的 《三国志》对 照起来看,值得研究的东西就很多。”顾祝同停顿了一下,继 续说:“诸葛亮,显然是被罗贯中大大美化了,而对魏延,却 又大大贬低了……真是历史功罪,难以评说啊!” “是的,”叶挺探身向前,发生了兴趣,“魏延反,马岱斩, 这是公允的传说,墨公可有新解?” “研究历史,最可悲的是囿于现成的结论,不敢面对事实。 诸葛亮的失策之处是很多的,当阳之败、街亭之失,都是败 仗;吴蜀彝陵之战,刘备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不能说没有间 接的责任;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这是战略上的错误。只 是作者细写他的机智,略写他的失误罢了。” “这倒也是!”叶挺表示赞同。 “刚才你说 ‘魏延反’,魏延真的反过吗?魏延是冤枉的。 ① 同善会,是广东省高要县 (位于肇庆市附近)的反动地主武装。受陈炯 明的支持。老巢在罗建。 页面 62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即使是真反,那也是诸葛亮措置不当促成的,责任是在诸葛 亮身上,你看……” 顾祝同从书柜里搬出插满标签的书来,他很容易地翻到 《三国演义》的一百○五回,递给叶挺: “你看,罗贯中是怎样写的!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临终嘱咐,秘不发丧,拔 营退兵,一应大事由杨仪总管,魏延与姜维断后。魏 延不服杨仪节度,带兵来到汉中城下与杨仪较量。杨 仪持诸葛亮 ‘锦囊妙计’,出城临阵,对魏延说: ‘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 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丈夫,我就 献汉中城池与汝。’…… “魏延为什么反呢?试看刘备与诸葛亮用人之不同:魏延 随刘备攻占西蜀,屡有战功,刘备当了汉中王后,要选一大 将以镇汉中,大家总以为选用张飞无疑,张飞也有舍我其谁 的思想,可是刘备却选魏延,结果弄得全军皆惊。” “你认为用人得当吗?” “这是有事实为证的。”顾祝同雄辩地说,“当时刘备问魏 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云何?’魏延回答得很有气魄: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 大王吞之。’那时候,刘备和诸葛亮正忙于对东吴和南部作战, 他只领数万人马,独挡曹魏的巨大军事压力。以后诸葛亮数 出祁山,北伐中原,所倚重的大将,就只有魏延。那时,击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63 溃雍州刺史郭淮的是他;截斩大将王双的也是他……” “不是赵云斩王双吗?” “那是作者的笔误,此时赵云已经死了……诱杀猛将张郃 的还是他。他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的不幸,在于他 的战略战术常与主帅诸葛亮不合。在出祁山之初,魏延曾经 要求给他一万人马,由秦岭南麓东进,绕出子午谷,不过十 天,即可到达长安,与诸葛亮东西夹击,可以一举而平定咸 阳以西数百里。” “这应该说是很有胆识的计划。”叶挺表示同感。 “可是诸葛亮却认为这样过分冒险。” “其实,这是奇谋。” “诸葛亮主张兵出坦道,以保万全。”顾祝同说,“魏延认 为主帅胆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当然满腹牢骚。魏延的弱 点是过分傲慢,这就埋下了杀身的祸根。 “诸葛亮不用其计,这是前因;魏延怨愤,这是后果。将 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行船,可是孔明却对魏延理所当 然的不满耿耿于怀,竟然怀疑他日后必反。魏延对这种不信 任的态度,当然看得出来……” 叶挺心中咯登一震,忽然觉得顾祝同讲这段故事似乎别 有用心,莫非影射他和项英之间的关系?莫非在预言他日后 的命运?他警觉起来。 “诸葛亮如果宽宏大量的话,他就应该想到魏延性情刚 烈。一般武将的性情总是这样,当时魏延的建议不仅是具有 远见的奇谋,而且敢于孤军深入,勇负重任,甘冒危险,他 的埋怨情绪不仅是可以理解,而且是应当的。诸葛亮应该主 页面 64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动搞好关系,而且继续重用他,信任他,那样,反而会使魏 延感动。” “这是有道理的。” “诸葛亮未能做到这一点,未能待之以诚,处之以公,以 使魏延怨愤之气自消。他不体谅魏延的心情,也不体谅魏延 性格上的弱点。常言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信任,自 然更加触怒魏延,使矛盾趋向激化。诸葛亮临终前,秘与杨 仪、费祎、姜维商议退军大事,硬把前锋大将摈于指挥核心 之外,这是一种明显的强刺激。如果象 《三国演义》中所说, 已经授计诱杀魏延,又让与魏延水火不相容的杨仪总督全军, 就等于免了魏延的职,而把他置于死对头控制之下,魏延是 受不了的。一系列的错误作法,把魏延逼上了造反的边缘…… 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失误的,扬马谡是错的,抑魏延也是 错的,心胸也不那么宽阔,这一点,他不如刘备……” “墨公,今天和我说这些,不会有所指吧?”叶挺寻根究 底地凝视着战区长官,急于一眼把他看穿似的。 “这是历史,”顾祝同坦然地说,“历史总是向后人提供教 训的,谁忘记,谁吃亏!” “对历史,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和判断。” “希夷,相信我的善意,”顾祝同含蓄地笑笑说,“你的处 境我理解,不被理解,不被重用是最难忍受的……” 叶挺沉默不语。 “我完全是有感而发,你不会误解我在做说客吧?你认为 中共中央理解你吗?你认为项英理解你吗?但是委座和我是 理解你的。”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65 “墨公,你说了一些有损团结有失身份的话,这不合你的 性格……” “这是金玉良言,希夷,你想,谁能容人?”顾祝同目不 转睛地盯住叶挺,富有感染力地说,“是委座。你细思之,何 部长,白总长,李长官,阎长官,冯副委员长,哪个没跟委 员长动过干戈?可现在,他们都被委以重任,不记前嫌,不 念旧恶,这是委员长的伟大处。委座的确是非常器重你的!” “委座的容人我知道,”叶挺反击道,“可是,他不能容共 产党,不能容新四军!……很遗憾,我有点冥顽不化,这会 使委座感到失望的!” 顾祝同赧然。 叶挺把要说的话说完之后,便不让话题向不愉快的方向 发展,转变为正常的军事学术研究: “诸葛亮六出祁山,这的确是值得研究的战例。陈寿的 《三国志》里,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准确的:‘治戎为长,奇谋 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有些人把 ‘优于将略’四字拆出来,”顾祝同说,“证明 孔明在将略方面是优等的。其实,这是读破句,应该是说他 的理民的才干比将略方面的才干要强。” “所以,历代名将录里没有诸葛亮。”叶挺说,“他是相才 不是帅才,他的 《后出师表》里充满着无可奈何的自我开脱 的情绪。” “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是小说家塑造出来的。这一点 小说家很高明,实写机智,虚写失败。就说 ‘空城计’吧,本 来是打了个大败仗,连他本人都差点当俘虏了,不得不冒险!” 页面 66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顾祝同说,“所以,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懿没有抓住他, 是胜利中的失败,孔明化险为夷,却是失败中的胜利。” “祁山之战,魏蜀两方面都为秦岭所阻,都是易守难攻, 要取得胜利,必须出奇。孔明死后,邓艾阴平渡险,突然袭 入蜀国腹地,迫使刘蜀政权顷刻瓦解。诸葛与之相比,显然 逊色不少。” “诚哉斯言!”顾祝同说,“听说你在国外期间,研究过许 多西方的军事理论,你认为哪家最值得一读?” “我认为克劳塞维茨的 《战争论》相当不错。他以自身的 战争经历、经验为基础,结合一百三十多个战例,提出许多 精辟的见解。他在书中有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 手段 (即暴力)的继续。’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论点!或者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来考察各种战争的,毛 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就引用了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 论点。” “我倒认为安东 ·亨利 ·约米尼的 《战争艺术》更有价值 ……噢,我们研究军事学术也太乏味了吧,我们还是谈谈生 活吧,你还没有改变喝盐开水的习惯吗?” “这并不是坏习惯。” “当然不是,只是有点遗憾。听文蓉说,秀文喜欢喝乌龙 茶,我给你预备了两斤,还有景德镇出的仿明代宣德青花茶 具一套。那么,你是无缘享用了。” “我可以代替秀文表示感谢!” 第二天,叶挺偕夫人,带着讨回的枪支和顾祝同奉送的 茶具,回到云岭。这次交谈,在叶挺心上,打下了深深的烙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67 印。 五 大包围之势已经形成。灰日密电。 叶挺、林志超上饶之行 战云已在皖南上空密布。沉雷在远方隆隆滚动。 早在 12月 10日,顾祝同就接到蒋介石的特急密电。原 文是这样的: 特急 (有线加表) 上饶顾长官; (一)查苏北匪伪不断进攻韩部,为使该军江南 部队,不致直接参加对韩部之攻击,应不准其由镇 江北渡,只准其由江南原地北渡,或由该长官另予 规定路线亦可。 顾祝同于 13日急召叶挺到上饶,宣布 “委座”命新四军 改道北移的新的电令。 叶挺听后,勃然变色,斥之为 “借刀杀人”。顾祝同说他 绝无此心,不得已,便把蒋介石的原电给叶挺看。叶挺仔细 研究了蒋介石的电文: (二)该战区对江南匪部,应该照前定计划,妥 为部署并准备,如发现江北匪伪进攻兴化,或至期 页面 68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限 (本年 12月 31日)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立即 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墨公,你看,”叶挺愤愤地指着 “匪部”二字说,“委座 是怎样看待新四军的!” 顾祝同坦然地笑笑说:“彼此,彼此,中共中央的电报是 怎样称呼中央军的?不也是 ‘匪顽’吗?希夷,你们何止是 骂?在苏北黄桥,那不是打吗?”顾祝同声冷字重地说。 “墨公,此言差矣!韩德勤主席动员总兵力达十万人,分 三路进攻黄桥,并声言 ‘把苏北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 我们是出于自卫!” “希夷,我可以说你们是抗命!……算啦,你也不要责怪 我,我也不去责怪你,咱们各自心中有数就得啦。世上的事 情,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们也够难缠的啦!不 给经费不走,不给枪弹不走,不安全不走,你们口口声声遵 命,遵命,你们何曾遵过?老同学,不要让我在夹缝里为难 啦!你们走的越快越好!这是我的忠告……” 顾祝同显得很诚恳,但他却没有把全部真相透露给老同 学。蒋介石勒令新四军改道北移,很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 由于三战区提供的情报而确定的。 本年 12月 1日,侍从室的第 37534号情报是这样的: 沪敌军部参谋长樱井,于 11月23日赴南京,晋 见敌酋西尾寿造,商定进袭新四军计划如左: 一、对散驻京沪杭地区之新四军,决迫其向皖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69 南退却,并设法使其与中央部队自相火并; 二、对散驻长江北岸皖豫边境之新四军,决定 动员第十五第一一六等师团之一部兵力,进袭扫荡; 三、由驻沪敌第十三军团长藤田进,负责指挥。 这是一种典型的三角斗争:日伪想把新四军赶到皖南,让 国民党来对付,蒋介石却想把新四军赶到江北,在长江的滚 滚波涛之中,去碰日寇的刀锋;我军,则想以让步先取政治 上的胜利,而后在军事上以退为攻夺取华中!兵不厌诈,谁 老实,谁吃亏。 “墨公,向东不让走,向北不能走,”叶挺愤慨地说,“这 不是逼我们留在皖南,给你们 ‘就地解决’制造借口吗?” “噢,绝没有那个意思,”顾祝同解释说,“你们北移,我 们只能协助,并且掩护你们的安全!这一点,我可以用人格 来担保……” “委座的密电里不是说,可以由长官部另外划定路线吗? 墨公既有如此诚意,请划给我们一条最安全的路线吧!” “委座不让你们向东的苦衷你是知道的,向北,你们又不 走,那也只有向南绕道茂林一途了。” “这也许是一条可行之路。”叶挺沉思地说。 “当然,我要报告委座才可以决定!” 当叶挺想到必须报告蒋介石的时候,他犹豫了:最安全 的或许也是最危险的! 至于形势如何发展,只好交给时间决定,蒋介石、顾祝 同和叶挺,他们也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页面 70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叶挺身负谈判重担,疑虑重重。当时,以随从人员身份 前往的林志超,建议军长,坚持向顾祝同要武器弹药。叶挺 要林志超为他准备了一份备忘录: 为请求军需补给的报告 我军皖南部队,六次保卫繁昌,两次 (今年 4月 21日和 10月4日)反扫荡中,战功卓著。 委座两次嘉奖,现附电令如下: 泾县新四军叶军长、项副军长: 号午恭电悉 (密),当我军各战场正积极反攻敌 人之际,该军能相继策动,予敌以重大打击,殊堪 嘉奖,仍仰转饬所属继续努力,以竟全功为要。 中正敬末令一元远印 委座连电嘉奖,却是一纸空文,不知奖在何处。 不抵抗者,粮弹充盈而盗卖牟利,新四军浴血奋战, 消耗巨大,却不给补充,有目共睹,人神共愤。 各地群众抗敌团体,连日慰劳我军,慰劳品堆 积如山,唯独没有枪弹。国民政府南陵县县长张梦 涛先生激动万分,登台演讲,他说:就要打电话给 三战区长官,问问他,五十二师在前方干了些什么? 一枪不放弃城而逃,却口口声声说新四军游而不击 ……可是,这位县长被撤职他调,公道何在,公理 何存?新四军北移,路途艰危,不补枪弹,岂能无 页面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71 虑?心所谓危,不敢不直言奉告,敬祈长官转呈委 座,体察下属之苦衷,是为至感。 关于请求军事补给事项,附表于后。 请立即废除职军特殊待遇之制度及状况,依照 国库一般待遇补给。照军政部规定人数发薪饷,职 军每月经费请增至十七万元,米贴费增至五万元,并 请批准加发医院经费二万死,修械所及兵站经费一 万元,以上共计二十五万元…… …… 顾祝同手执 《为请求军需补给的报告》,微微皱起眉头, 一脸痛苦的神色。他慢慢仰起脸来,对着坐在对面的叶挺苦 笑一声说: “希夷,你们的胃口可真大!” “我们的消耗墨公是知道的!”叶挺说,“我们要的,也不 过是应发之数。” “希夷,你也跟我办起外交来啦,”顾祝同含蓄地笑笑, “这很不好。我知道这个主意不是你的,你们的用意无非是拖 延!恕我直言,你们早走早好,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很不 明智了……” “墨公,你把话说反了,几千条枪,几万发子弹,几十万 元经费,你是有权批发的。这次我来,负有新四军全体指战 员的重托,空手而回,我没法交待。再说,不给枪弹,我们 不能不担心长官部的诚意。” “诚意是需要相互的!在磨擦日炽的情况下,拨给新四军 页面 72 皖 南 事 变 上 卷 一枪一弹,我都要报告委座,徇不得私情。如果你们向南绕 路而行,根本无敌情可言,带过多枪弹,反而累赘,一旦进 入敌区,我将力请委座给你们补充……这样吧,我再给你增 拨二万元开拔经费。好了,希夷,如果我们两人落到讨价还 价的地步,那对同学友谊来说,就很可悲了。” 顾祝同一派搪塞之词,使叶挺心冷意沉,但见不可强求, 也只好作罢。 北移路线未能最后明确,叶挺带着两万元经费回到云岭。 这就是谈判的具体成果。 六 重庆——上饶的载波电话。第一次 通话。不走要打,走也要打 重庆黄山官邸一间十六平方米的密室。在一张铺着黑丝的君王过多的干预,束缚了将帅的手脚, 窒息了将帅的智慧和意志,妨碍了将帅的临机应变能力和战 场主动性的发挥。 显然,陈毅的大胆放手是明智的。但是,这种放手,是 以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对全局的深刻洞察为前提的。要具备 这种品格,不仅需要风度,更是需要才华。 项英还忘记了敌人的存在,他未能充分预计到那嫣红色 的朝霞后面掩盖着狂烈的风暴。 项英还忘记了,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得心应手,并不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