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司马懿吃三国-5

作者:李浩白 字数:18992 更新:2023-10-08 22:35:15

韩健也是面色凝重,右手倏地高高举起——那些西凉兵卒见状,一齐挺枪执刀,只待他右手从空劈落,便列队向前冲杀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司马懿双袖一拂,挺胸朝天,哈哈大笑起来!  听着他这朗声大笑,韩健、胡猛、西凉兵卒们都呆住了!——这书生莫非是患了失心疯怎的?此刻居然还笑得出来!他们一个个猜不出他的用意,竟是不敢先行动手!  笑过了半晌之后,司马懿方才面色一正,抬眼直视着韩健,凛然说道:“想不到尔等果然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小生一片苦心,几乎要被尔等的横暴无知付诸东流!”  “呵?你这小子到了这个关头还惺惺作态?”胡猛不禁怪叫起来,“来啊!弟兄们!上去擒住了他,拿刀割了他那条乱人心神的舌头!”  “慢!”韩健举手一扬,止住了他们,和司马懿直直地对视了好一会儿,方才缓缓开口说道,“你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百般戏弄我等——此刻还有何话可说?”  “小生为人一向光明磊落,岂有戏弄诸君之意?”司马懿冷冷一哼,仍是毫无惧意地说道,“请韩将军明鉴:这赵甲、孙平二人无故伤害平民,且又闯进灵龙谷意欲行凶,被我等擒住教训了一番。试问,我等若有恶意,他俩此刻岂有命在?你们若是信了他俩的话,一味莽撞行事,硬要强攻我灵龙谷,只怕待会儿林间万箭齐发——如此玉石俱焚的打法,难道是韩将军希望的?  “况且,小生确是真心想为你们指出一条明路,决无他意——否则,小生刚才又何必自寻多事而喊住韩将军你们呢?”  他这一番话下来,一句紧似一句,有理有节,层层逼近,竟是环环相扣,饶是韩健已生猜疑之念,也不由得蹙眉细细思忖起来!  牛金在一旁却是按刀而立,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一切风吹草动:只要这群西凉兵卒稍有异常之举,他便决定施展腾挪功夫一冲向前,冒死拿住韩健,以他为人质逼退这些西凉流卒!  而司马懿心头亦是十分紧张,笼在袖中的双掌掌心里早已捏出了一把冷汗。他已暗暗盯紧了赵甲、孙平二人的一举一动,倘若韩健始终未被他这一番说辞动摇,他就要急施奇招一举格杀赵、孙二人,火速救下方莹,然后指挥诸位同学拼死护谷!  在他俩身后隐在树丛中的桓范、胡昭等同学早已搭箭在弦,只待司马懿一声令下便蜂拥而出,守住桥口与这些西凉匪兵决一死战!  顿时之间,全场一片死寂——郁闷压抑的空气似乎紧张得就要爆炸开来!  许久许久,只见韩健终于轻轻吁出一口长气,神情一松,向赵甲、孙平把手一挥,沉声吩咐道:“把那书生放了!”  赵甲、孙平二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正在面面相觑之际,却见韩健面色一沉,提高了声音乍然吼道:“本校尉要你们马上放了那书生!没听到吗?”  赵甲、孙平被他吼得全身一抖,急忙收刀推开了方莹。方莹嘤咛一声,急步跑到司马懿身边站定。司马懿却一下将他拉到自己身后护住,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紧紧盯着韩健的举动。  “韩……韩校尉……”胡猛见状,失声惊道,“您……您……真要听信这小子的鬼话?……”  “是的。胡猛。”韩健正视着他,非常平静地说道,“他的话,不由我不相信:你刚才也看到了——他们本有不少机会暗算我们、迷惑我们,但是他们都没有使出来。而且,刚才确实在我们将要撤退离开之际,是他喊住了我们的!——按照常理,如果他们心底有鬼,又岂敢如此这般自寻麻烦、揽事上身?只怕巴不得我们早早离开才是!正是他这一喊,让我相信了他是准备真心帮助咱们的!”  接着,他转过身来,面朝着诸位西凉士卒,大声说道:“各位弟兄!回想当年咱们追随董卓太师前来洛阳‘诛宦阉、清君侧’,那时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何等的受人尊敬?!洛阳城的市民可是夹道欢迎过咱们啊!……唉,不曾想到短短数年过去,只因那个司徒王允一念之褊狭,非要把咱们西凉人士赶尽杀绝不可——这才弄得咱们为求自保、铤而走险。所以,咱们才被天下士民视为大敌、人人痛恨不已。  “可是大家扪心自问:像这种亦匪亦寇、亦兵亦卒的日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咱们真的愿意一直这样混下去吗?这种打打抢抢、东游西荡的日子,咱们真的还愿意再过下去吗?看着弟兄们今天几个、明天几个,不是被饿死,就是在混战中被杀死,我韩某也痛心得很!一句话,咱们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  说到后来,他已是满面泪光,哽咽着讲不出一句囫囵话来。  “韩大人……”包括胡猛在内的所有西凉兵卒们齐齐望着韩健,眼里都不禁泛起了星星泪光,手里原本高举的利刃也都缓缓放了下去。  然后,韩健伸手一抹脸上泪痕,倏地一个转身,朝着司马懿单膝跪下,郑重说道:“司马公子,韩某代所有弟兄们恳请您指明一条出路,让我等免去这流离游荡之苦!”  司马懿有些怔怔地看着韩健,许久方才悠悠一叹:“韩将军能屈己而从人,抑情而循理,当真是难得!”急忙上前伸手扶起了他,缓缓而道:“诚蒙韩将军和列位军爷看得起,小生就觍颜相告了,还请诸君自行思量:一、诸君之中,若有甘愿留在灵龙谷及附近村庄,以农耕而自养者,待会儿便可缴械进入灵龙谷,由家师出面,与周围农户协商划分田地让你们耕作;二、诸君之中,若是仍然怀有从戎之志者,则可由家师修书一封,请你们当中为首者带上,呈给屯驻在颍川郡的曹操将军帐下的首席军师荀彧大人。家师和荀彧大人是世交,而且荀大人又是仁德无双的鸿儒大贤。他一定会说服曹将军对你们既往不咎、宽容相待的。你们若是不信,家师还会派来自曹将军家乡沛郡的桓范师兄亲自出马一路带领你们,前往颍川郡曹将军帐下投效的。”  “好!好!好!”韩健和他的手下西凉士卒们听了,个个点头不已,“司马君为咱们想得可真是周到……”  正在这时,索桥对岸那边传来了刘寅惊惊慌慌的一声长呼:“师兄,大事不好了!”  闻得这一声长呼,司马懿与韩健等人都不禁心头一紧、脸色一变!司马懿缓缓回头,扬声问道:“何事?”  却见刘寅摊开双手,哭丧着一张脸,向他慢慢答道:“我把你的野雉肉烤焦了……”  第1卷 第04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 第019节 司马懿的城府  “师父啊!那日西凉乱兵来犯之前,周某便暗暗算了一卦,是一‘师’卦。”明道堂上,周宣对管宁眉飞色舞地讲道,“当时,周某还以为咱们是一群书生,碰到这种交兵打仗的事,会有些不吉利呢,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如今回想起来,还是周某没把‘师’卦的卦辞研究透啊——那辞上明明说了:‘贞,丈人吉,无咎。’董仲舒曾经注解过:‘丈人者,长老之称也。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笃实之人,乃得吉而无咎。’师父,您真有先见之明与用人之慧啊!指定仲达为我们的首领去对付韩健、胡猛他们,于是一举获胜、逢凶化吉,仲达临机应变之际的那一份镇静沉着、稳重老成,咱们可都是远远不及啊!当时,在赵甲、孙平那两个混蛋抓住方师弟要挟咱们的关头,周某的心都怦怦乱跳了,不知该当如何是好!亏他仲达师弟还能那么从容镇定、机变不乱,终于化险为夷!”  管宁听罢,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目光深深地投向了司马懿,伸手一抚胸前长髯,轻轻点了点头。  司马懿从来不习惯被别人当众夸赞,立刻红了脸颊,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侧眼瞥了一下坐在旁边一直听得似乎不太自在的桓范,急忙向管宁恭声答道:“周宣兄过誉了!懿当时心中也和大家一样暗自惊慌,只不过能咬牙强忍一时,没让韩将军他们瞧出破绽罢了。这一次能够在西凉乱兵锋刃之下化险为夷,全是托了师尊的洪福和同学们的鼎力相助——懿何能之有?”  “仲达这话又有些假了!”桓范一听,便禁不住开口说道,“你何必过谦?据桓某看来,在灵龙谷桥头你那两招‘无中生有’、‘瞒天过海’之计确是用得绝妙!此乃你平素好学深思、择善固执之功——桓某与诸位同学心服口服,你又何必如此自谦!不过,你也别沾沾自喜——倘若桓某那日与你易地而处,所施所为亦未必逊色于你!”  听了桓范这话,司马懿也不多辩,只是莞尔一笑。  “仲达,你为何会有那般自信能使出这两式‘无中生有’、‘瞒天过海’之计的?”管宁看着司马懿,忽然缓缓问道。  “弟子所施所为,哪里算得上什么奇谋妙计呐?”司马懿仍是十分谦逊地答道,“韩将军他们此番也仅是求粮果腹而已,本就没有太大的战心。所以,弟子方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有惊无险地化解了这一场危厄。说起来,不得不承认的是弟子总算有几分运气,碰上了韩将军这样比较明事理的人……”  “唔……那么,依仲达所言,倘若这群西凉乱兵的头领不是明事理的韩健而是胡猛那样的莽夫,你又如何应对?”管宁目光一亮,缓缓问了一句。  “师父……倘若西凉乱兵的头领是胡猛那样的莽夫,弟子自然会随机应变了——兵法有云:‘唯明智者能审量彼我,乃预有所权衡忖度。’”司马懿沉思片刻,慢慢答道,“在那日着手准备之前,弟子反复盘问过赵甲、孙平那两个兵卒了……应该说,对韩健及那群西凉乱兵的情况还是相当了解的,就算是他们以胡猛为头领,弟子亦可因人而异,设出适当的济险之策来。”  “呵呵呵……果然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怪仲达既能用智使他们惧而退之,又能用仁对他们抚而安之。如此施为,实在令人叹服。”管宁轻轻抚着颔下银髯,转向堂上诸位弟子,侃侃而言,“若是换了普通谋士,必是顾首而不顾尾,采用一时之巧诈虚张声势将韩健他们吓走便是了;但仲达却深知一时之巧诈终不能换来长久之安宁——韩健他们迟早会探清咱们紫渊学苑的虚实,必会怀恨在心又杀回来,那时,我们又该如何善后?只怕咱们灵龙谷终是免不了一场血战之灾!  “所以,仲达一片苦心,主动出招,为他们指引出路,将他们从流寇转化为曹将军手下的部卒,把这一场危机彻底消除,实乃善莫大焉!唉!谋略之要,在于以德服人、济困拯溺于无形,而并非以智赚人、以诈惑人……仲达可谓深得谋略之术的本源真谛了!”  司马懿急忙伏倒在自己的席位上,恭然而道:“在座的各位师兄弟们个个都深明德行、谋略的本源真谛。桓范师兄刚才说得没错,那日若是换了他,必定比懿处置得更高明一些。他射出的那一支临空示警之箭,在时机和分寸上都拿捏得十分精准巧妙,正是凭着这一支神来之箭,懿方有了底气从容地与西凉乱兵周旋,否则,缺了桓范师兄和诸位同学在懿身后的巧妙配合,懿在前方岂能从容自若地做到‘以德服人’、‘济难于无形’?师父和周宣兄对懿实在是过誉了。”  听了司马懿这话,桓范一直有些悻悻然的表情这才开始松动了。他深深地盯了司马懿一眼,欲言又止,心底暗想:这司马懿果然是城府深密难测——令人窥探不出他言行之际究竟带着几分真情,又有几分假意!庸人鄙夫偶获小得小成便会虚骄浮诞,会忘了自己的轻重和别人的分量,飘飘然浮在半空下不来,而听司马懿刚才所言,却赫然与众不同,竟能摒弃少年狂生常有的虚骄之气,辞恭自谦,而又讲得如此中正堂皇!倘若他这些话是出于真心,那他必是至诚至正的一代高贤;倘若他是出于假意,则他必是至阴至伪之一代奸枭!一念至此,桓范心头一凛,久久地看着司马懿的眼神,觉得那双眸仿佛至清至浅却又至深至沉,即便自己一向目光犀利,却也终是看它不透!  管宁也微微笑着,对众弟子悠悠说道:“仲达讲得不错。此番化解西凉乱兵侵犯之事,各位弟子都有功劳,为师深感欣慰。不过,在此事当中,司马仲达所表现出来的智、仁、谦、和,却是值得你们悉心学习的。大家要见贤思齐、砥砺切磋,日后必定个个都有长足进步的……”  灵龙谷的夏天,天气十分闷热,蚊蝇横飞,叮得众人身上痒痛交加。司马懿让牛金燃了四五笼熏香,仍是驱不尽宿舍里的蚊虫。  “把春华妹子送来的冰绡帐挂上罢……”司马懿沉吟了一会儿,向牛金吩咐道。  那冰绡帐果然非同凡品,待到它完全打开之后,从宿舍里屋梁悬挂下来,竟如一个小厢房般大的无形帐篷。远远看去,恍若淡烟薄雾,朦胧透明;走近了看,里边却是豁然一片亮堂,阳光从帐外照射进来,将一切都映得纤毫毕现。  司马懿端坐在这顶冰绡帐中,凭几而倚,认真地观阅着《荀子》一书,只觉这帐中一片清凉,遍身如浸幽潭,心境一片明澈,舒适异常。而那些蚊虻蝇虫,竟是再也飞闯不进来了。  “哎呀!这顶纱帐好漂亮啊!”一个轻柔的声音在宿舍门口响起。司马懿和牛金循声看去,却见方莹和林巧儿抬着一个竹筐正在那里含笑望着他们。  “这筐里是小弟和巧儿在后山树林里摘的大红李子,”方莹笑盈盈地走了进来,“仲达师兄,来,你尝一尝鲜罢。它们可是我和巧儿在后山的凝碧潭中清洗干净后浸泡了一个多时辰的哟!——又甘甜又凉洌,很好吃的!”  “好啊!好啊!”牛金急忙找来盘碟,从竹筐里抓了几把大红李子盛上,正欲给司马懿送去。不料,方莹一伸手竟从他掌中接过了那盘碟,径自上前撩开了那冰绡帐,端到了帐中司马懿面前的方几上放下,与他在那帐中对面而坐。  “谢谢莹弟了。”司马懿微微一笑,从盘碟中拈起一颗深红色的李子,往口里一送,咀嚼了几下,不由得双眉一动,连连赞道,“莹弟——你这朱红大李可真甜!”  方莹听了他的称赞,只是把白玉似的脸颊微微红了半边,笑而不答,那表情和司马懿吃了他送的朱红李子一般也是甜甜的。  “哎……司马公子,为了得到你此刻这一声‘好’,我家公子可是拉着巧儿在那后山丛林中忙活了半天。”林巧儿在一旁嘟起了小嘴,伸手指了指自己小腿处道,“你倒是坐在这纱帐之中优哉游哉的——却不知道巧儿和我家公子在树丛里为你采摘李子,被林间的蚊虻把身上叮得到处都是疙瘩……”  “巧儿——”方莹听到这里,急忙一声短喝止住林巧儿继续唠叨。  “莹弟……你……你这是何苦啊?”司马懿把正准备送往口里的李子缓缓地放回了盘碟。他目光一抬,向方莹直视而来,悠悠叹了一声:“若是为了愚兄一享口福,使得你被蚊虫叮伤,愚兄于心何安?这大红李子纵是脆甜万分,愚兄吃起来也是味同嚼蜡了。”  “司马兄——这个巧儿就是话多!别听他的,”方莹粲然一笑,竟是带着几分莫名的明媚,“哪里就有那么多蚊虫叮咬了?司马兄可别听了巧儿的话便坏了自家心情,你呀——现在只管抓起这盘李子大快朵颐便是……”  司马懿眼中泪光一转,他能想象得出平日里那般清高自负的方莹,竟然为了让自己吃到鲜甜的李子,忍着蚊虫叮咬之苦在树丛之中吃力地攀爬采摘的情形——胸中一股热流已然缓缓流淌而过!  方莹为了岔开场中的这般气氛,伸出莹莹玉手轻轻抚摸了一下那冰绡帐的纱面,深深赞道:“司马兄一家不愧是京师名门——从哪里得来这般奇妙的针绣珍品来?只怕是皇宫大内才会享有如此珍异的纱帐罢?这纱帐材质又好,针绣功夫也绝。”  “方公子,这一次您倒是瞧走眼了。”牛金在一旁听了,淡淡而笑,“这顶冰绡帐是我家公子的春华妹子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并不是什么皇宫大内的针绣珍品。”  “春华妹子?”方莹有些漫不经心地随口而道,眼波一动,“她是司马兄的亲妹妹吗?司马兄既是这般聪颖明敏,难怪他妹子也这么心灵手巧的……”  “春华姑娘可不是我家公子的妹妹,”牛金笑着补充道,“她是我家公子那个……那个青梅竹马的……”  “牛金——”司马懿一声轻喝,止住了牛金继续调侃下去。他向方莹诚挚地说道:“这顶冰绡帐蛮不错的。灵龙谷里蚊虻太多,莹弟你体质单薄,就把这冰绡帐拿去使用吧。”  “哦?”方莹刚才听牛金讲得明白,莹亮的眼波微微流转,正轻轻抚着那纱面的右手竟是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她忽然“格格格”笑起来,徐徐说道:“司马兄,这是你那青梅竹马的春华妹子替你一针一线织绣出来的……它可是女儿家的心血精华凝结而成的——你怎能轻易拱手送予别人呢?不怕伤了你春华妹子待你的这一片痴心吗?”  “这个……这个……”司马懿一时语塞,“莹弟与懿亲如手足——古书《诗经·秦风》里讲:‘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春华妹子倘若知道我将这冰绡帐送给你用,依她贤惠淑达的心性,也不会怪罪什么的。”  “贤惠淑达?”方莹听罢,又是“格格”一笑,竟自长身而起,向司马懿悠然说道,“罢了!罢了!你说出‘贤惠淑达’这四字,小弟只怕更是不敢用你这春华妹子给你的定情礼物了!司马兄,请恕小弟无礼——就此告辞了!”说完,他一撩衣摆,伸手拂开了纱帐,面色变得凝若寒霜,拉上一脸尴尬的林巧儿,径自扬长而去。  “这……这……我没说错什么话罢!”司马懿一脸诧异地看看牛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哪里惹他恼火啦?……”  他正喃喃自语之际,却听宿舍门口处柯灵的声音响了起来:“仲达兄,师父请你到精舍一叙。”  第1卷 第04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 第020节 屈伸之诀  进了精舍,司马懿才发现室中并非管宁先生一人。一位身着青袍、面目清瘦且气宇不凡的陌生长者,正在方榻之上与管宁下棋。见他进来,管宁停住了棋弈,微笑着向那青袍长者介绍道:“水镜兄,这位儒生便是管某近来新收的犬徒——河内郡司马懿。”言罢,他又转头向司马懿开口道:“这位先生乃是荆州高士、青云山庄的庄主水镜先生,你且上前来礼敬过。”  司马懿早就听闻水镜先生乃是名扬四海的高人异士——他创立的青云山庄里亦是群英荟萃,与师父这里的紫渊学苑齐名天下,并称“儒林双绝”。今日得见这一代宗师,司马懿自是欣喜万分,急忙上前向水镜先生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  水镜先生放下手中拈着的棋子,一边起身连忙还礼,一边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司马懿一番,眼神里颇有格外关切之意。看罢之后,他转脸向管宁缓缓言道:“原来这位公子便是河内郡的司马懿!果然生得英姿磊落、清朗不凡!老夫远在荆州,便曾听闻他智勇双全、胆识超群,竟能独自一人劝降七百余名西凉乱兵,实在是天纵奇才,后生可畏啊!管兄得此佳徒,此生无憾矣!”  “哪里!哪里!水镜兄过誉了。”管宁心下虽是暗暗得意,嘴上却极力谦谢,“管某这司马小徒那日劝降七百名西凉乱卒能够成功,只不过是他运气稍佳罢了!哪里比得上水镜兄门下的高徒诸葛亮、庞统——他俩近来在中原一带声名鹊起,被儒林人士誉为‘卧龙’、‘凤雏’,管某听了,也为水镜兄高兴啊。”  水镜先生闻言,却是淡淡一笑,悠然说道:“管兄负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隐真龙之姿,潜修笃行,不事张扬,岂是凡夫俗子所能窥见的?你那个师弟华歆就远不如你——一味自炫才华,只求见用于世……殊不知管兄你的修为已是‘无须逐世而为世所逐’了!”  管宁听了,急忙摆了摆手,笑了一笑:“华师弟自有华师弟的立身行事之道。当今时势,出山济世,本应是隐士义不容辞之责啊!只因管某体弱多病,耐不得俗务繁剧,方才不得已滞留灵龙谷的。”  “管兄这话说得也不错,只是华歆那热衷于仕途的模样,愚弟实在是瞧不起。罢了,不去说他了。”水镜先生目光一转,又看在了司马懿的身上,“倒是管兄您和您门下的高足均已修炼到了‘大方无隅、大象无形’的境界,不与流俗相竞,实胜于名,质胜于表,愚弟为之敬佩之至啊!”  管宁一抚须髯,微微而笑,半晌方道:“管某听闻你那位弟子诸葛亮素来才智过人,常常自比文若管仲、武如乐毅,这可是真的?他究竟有何超凡越俗之处,你且讲来让我的司马小徒学习学习,如何?”  “唔……愚徒诸葛亮确实有些过人之处,老夫也就觍颜自叙一番,请管兄您和您座下高足品评一番。”水镜先生沉吟片刻,方才开口说道,“他给老夫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那种独具一格的阅书之法。”  “阅书之法?”司马懿听得十分认真,不禁身形一抬,有些失礼地追问了一句,“他的阅书之法有何独特之处?”说来也怪,一听“诸葛亮”这个名字,他便在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好奇与冲动。大概是诸葛亮的那个“卧龙”名号隐隐震动了他罢?!  “唔……是这样的,老夫门下其他弟子,如徐庶、孟公威、崔州平他们,读书之时都是专心致志、务于精熟。”水镜先生瞧了司马懿一眼,倒是不以为忤,向他娓娓说道,“唯有这个诸葛亮,独对诸书‘观其大略’而止。他常常在课堂之上随意翻了几页便放下书来,不过评点起那些书来倒也头头是道、鞭辟入里。”  司马懿听了,先是若有所思地微微点了点头,接着又眉头一蹙,忽地轻轻摇了摇头。  水镜先生坐在榻上,将他的举止表情一一看在眼里,略一沉吟,含笑问道:“司马公子,你可是对诸葛亮这种阅书之法有异议?且请讲来给老夫一听。”  “这个……那就请恕小生冒昧了。听了先生您方才所言,小生首先感到这位诸葛仁兄记性颇佳,读书的时候可以过目不忘。”司马懿略一谦辞,就侃侃谈开了,“其次,他能对群书‘观其大略’而又一评中的,可见他化繁为简、披沙拣金的功夫十分了得。然而,依小生之见,他这种阅书之法,尚还称不上尽善尽美!”  “哦?司马君有何高见?”水镜先生含笑而问。  “在小生看来,像徐庶、孟公威他们那样不分良莠,对所有的典籍都一概‘务于精熟’,固然不足为取;但像诸葛亮那样,仗着天资聪颖,能够一目十行,对所有的典籍都了解个大概情况,也是不足取的。”司马懿毫不回避,“小生以为,最适当的阅书之法应该是该‘务于精熟’的书,一定要‘务于精熟’;该‘观其大略’的书,一定要‘观其大略’。切切不可偏执一端。”  他正说之际,管宁瞧了瞧水镜先生,面色微微一沉,劈头便向他喝来:“你这小子!——水镜先生的高足,素有‘卧龙’美誉的诸葛君乃是何等的少年英才?岂似你这般朴钝冥顽?水镜先生礼敬你几分,乃是他的高世之量;而今你却得意忘形,居然对诸葛君和青云山庄的同道们信口开河、品头论足的,成何体统?该当何罪?”  司马懿一听,知道自己太过直言,急忙伏在地下向水镜先生连连叩头道歉。  “管兄,你这么教训司马君,可有些让愚弟无地自容了!司马君侃侃直言,何错之有?你不必苛责于他。”水镜先生连忙下榻扶起了司马懿回席坐下,温和地瞥了他一眼,又笑道,“司马君,老夫还想继续倾听你的高见呐。你且谈一谈,哪些书该‘务于精熟’?哪些书又该‘观其大略’?依你所言,偏执一端固是不可——不过,只怕模棱两可、游移两端,也未必是正确的阅书之道啊!”  司马懿听罢,伏在席上连声谦谢不敢。水镜先生不得已,只得向管宁笑道:“管兄,你这一训,把司马君的咄咄锐气都销没了——你这是在教他向愚弟藏拙么?”  管宁这才放松了脸色,朝司马懿一摆手:“长辈向你问话,你该答还是得答。”  司马懿微一点头,沉吟着答道:“既是如此,小生可就又献丑了。其实,哪些书该‘务于精熟’、哪些书该‘观其大略’,与各人胸中的志趣有关,各人心头自有一番权衡的,不可一概而论。以小生自身的读书体悟为例:小生以《易经》、《道德经》、《太公兵法》、《论语》、《孟子》、《荀子》、《管子》、《孙子兵法》、《鬼谷子》、《史记》、《汉书》十一本经典为立身行道的大本大源,所以对它们百读不厌,奉为圭臬;而这十一本书之外的一切典籍,小生便只是观其大略、择其精华而已!”  “哦?你小小年纪,居然也读《易经》?”水镜先生听得一愕,而后慨然说道,“告诉你罢——老夫研读《易经》数十年,也仅从其中读出三十二字‘屈伸之诀’来:能屈能伸,能伸能屈;时屈则屈,时伸则伸;屈中有伸,伸中有屈;恒蓄有余,以备不测。说来只怕让管兄你们见笑了!”  管宁心中暗暗一动:这分明是水镜先生在不露声色地指点司马懿嘛!想不到水镜先生身为青云山庄之主,竟能胸无门户之见,当真是可钦可佩!  “先生这三十二字‘屈伸之诀’实在是精妙,小生受教了!”司马懿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  “管兄,你这徒儿实在是太谦虚了。老夫这三十二字,也就淡如白水,谈不上什么精妙不精妙的。不过,司马君,老夫可要提醒你一句:你读《易经》啊、《道德经》啊这些有字之书固然是不错的……”水镜先生的表情虽是笑眯眯的,口里的话却毫不含糊,“但这世间真正最玄妙、最精深的好书,却往往是无字无相的,讲直白一点儿,洞察世事和人情练达才是最高的学问,这也是咱们儒家中人不可不看的一本‘好书’啊!”  “先生这番妙言,小生永远铭记于心。”司马懿一听,急忙伏身作礼谢过。  “呵呵呵……水镜兄,你本人就是一本无字无相的绝妙活书啊!”管宁一抚银髯,扬声一笑,对他诚挚地说道,“你既然云游到了我紫渊学苑,不妨留下来多住几日,为司马小徒他们传道授业一番,如何?”  “那是当然。”水镜先生竟是出人意料地爽快大方,毫不推辞地说道,“老夫有幸遇见司马君这般的‘璞玉之材’,岂能轻易放过?不经一番切磋、一番琢磨,怎能让他英华内蕴而润明外耀?”  第1卷 第04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 第021节 出师  灵龙谷谷口的索桥下面,依然和往常一样水流湍急、淙淙有声。司马懿、周宣、胡昭、方莹等人将桓范送过了索桥,在谷口的碣石处依依惜别,久久不能自已。  “桓兄,你出谷之后有何打算?”司马懿恳切地说道,“你我自此一别,只怕难得相会——唉!懿真舍不得你这位耿耿诤友啊!”  “司马兄,桓某也舍不得和你们分手啊!只是父命难违,桓某也该回乡去尽一尽为人子的敬孝之道了。”桓范的目光投注在谷底那一脉淙淙激流之上,悠然言道,“依桓某之见,如今帝座失所、朝纲大乱,天下虽然群雄竞起,不过都是蜗角喧嚣而已。吾等纵是学成了诸子百家之术,然而汉室飘摇,上无可辅之明主,下无可言之贤相,桓某只怕返乡之后要学姜太公垂钓于渭滨了……”  “当今之世,曹操将军英明睿智,荀彧大夫宽仁礼贤,正为重振朝纲、匡扶汉室而广纳群贤。”司马懿微一凝眉,沉吟道,“桓兄可以去投效他俩啊!”  “是啊!是啊!”周宣在旁听得分明,也插话进来讲道,“桓兄一家本与曹将军素有同郡乡谊、世交之情,你去投奔曹将军,必会大获重用——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咄!咄!周君只知道劝人出仕做官!”胡昭闻得此言,却是不以为然,“在小弟看来,以桓兄刚直明敏之心性,犹如韩非再世,何必非要出仕任官不可?似韩非子一般著书立言,其功亦伟矣!”  方莹听了周宣、胡昭二人给桓范的劝言之后,静思片刻,方才淡淡地说道:“桓兄,想必在你出谷之前,师父一定会对你有所忠告的。你离谷之后,只需照着师父叮嘱的去做,大约错不了的。”  听了方莹的话之后,一脸沉静的桓范心头微微泛起了一阵波澜:的确,师父管宁在他出谷之际曾经手写了一幅书箴给他:夫君臣之接,以愚奉智不易,以明事暗亦难,唯以贤事圣、以圣事贤为可。故而,辅人之择,不可不慎。切记,切记。他已决定将这幅书箴牢记在心,没齿不忘。于是,他面色一正,向方莹、司马懿等人说道:“以身事主君者,竭忠义之道,尽忠义之节,服劳辱之事,当危难之时,肝脑涂地、膏液润草而不辞者:诚欲以安上化民、宣化成德,使主君为一代之圣明而己为一世之良辅。辅千乘则念过管仲、晏婴之功,佐天下则思胜舜君、大禹之勋,岂为七尺之躯宠一官之贵、贪充家之禄、荣华嚣之观哉!据吾所见,曹将军此时身边已有荀彧大夫为辅,桓某前去投效对他而言已无多大裨益。待得二十年之后,乱世澄定、天下清宁,桓某方才出仕辅君济民!”  自从桓范离去之后,司马懿突然觉得自己的书院生活中仿佛空缺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在学堂之上,没有了桓范和他针锋相对地辩论,他的思维似乎一时难以碰撞出闪亮的火花,居然有些不适应了。倒是方莹的琴声弹得清雅不俗,让他每次都能从中得到一番涤荡身心的陶冶,这才聊有所慰,暂时填补了自己在桓范离去后的空虚之感。  近来,周宣的占卜测卦之术亦是学得越来越精湛了。他仿佛像突然发掘到了宝藏从而一夜暴富的幸运之徒一般,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虚荣心,不时地在同学们中间跳出来露一手,以炫耀他的神机妙算。  这一日,他又在学堂之上就着书桌排开铜铢大算其卦,向同学们神吹鬼吹的。司马懿在一边听得有些心烦,忍不住起了一丝捉弄他的意思,便放下书本,走到周宣面前,微微笑道:“周君,你的卜卦神算之术固然是非同凡响,懿也一向佩服得紧——不过,今日懿却可设计出一个问题,让你永远测算不出!”  “仲达,你这话可有些托大了!纵然你智谋非凡、识量超群,但周某这排卦占卜之术却是先天奇学、玄门绝技,可以‘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对过去、现在、未来之事无不如观掌纹、‘明见千里’!”周宣仰脸直视着他,用手掌抚摸了一下排书桌上的那三枚铜铢,脸上流露出一缕傲然之色来,“你有何难题,只管道来,周某必能一测即中!”  司马懿听罢,只是呵呵一笑,也不言声,就转身慢慢走到了学堂的门口边,右脚跨出缓缓抬起,悬在那门槛上空停了下来,然后回头朝着周宣问道:“周君,此刻请你排卦测算一下——懿眼下这情形究竟是要进这个门,还是出这个门呢?”  “这……这个……”周宣见他这般举动,顿时傻了眼:倘若说他是“出”罢,他右脚悬空往内一收,便成了“进”;倘若说他是“进”罢,他右脚悬空往外一踏,便又成了“出”!此刻周宣纵是精通奇门算卦之术,面对书案上的三枚卦钱也是无从下手,张口结舌地说道“你……你……你耍刁!”  “怎么样?周君——你这周易测卦占卜之术,今日碰到懿的这个问题,也是束手无策了罢?”司马懿瞧着周宣一脸的窘相,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片浓浓的得意之色。他仰天哈哈一笑,自语道:“吾之智略犹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亦无难。及其与时势推移,千变万化而鬼神莫测。所可知者:能行于所当行,能止于所当止,操之于己一念之际,如此而已!”  众位同学一听,顿时纷纷鼓掌喝彩起来。周宣羞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儿地摇头苦笑又不敢多言。  “且慢!”一个苍劲有力的声音蓦然响起。司马懿和同学们循声回头一看,却见管宁先生不知何时已然坐到了方竹榻上,正目光炯炯地向这边看着。  他凝视着司马懿,伸手握笔在面前乌木案几上一张宣纸上面写了一个大字,缓缓说道:“司马仲达,你眼下这动作又有何难测的?你且瞧一瞧为师写的这个字儿……”  柯灵将那张宣纸拿到司马懿眼前一亮——那上面赫然写着一个遒劲非凡的大字:“卡”!  一见此字,司马懿大惊失色,急忙收回右腿,扑通一声,远远地向师父拜了下来。  “司马仲达,你且告诉为师:先贤仓颉造字之时,这个‘卡’字的意思究竟是想让它‘上’还是想让它‘下’呢?”  “师父……师父,徒儿……徒儿……”  “你刚才抬腿悬空,正是这‘不上不下’之状,可见这‘卡’字儿便是你那问题的答案了。一念之傲、以智自矜、炫才于众,终究会在紧要关头‘卡’住,不上不下、不成不败、不圣不俗,旁人一眼而觑破,又何须卜卦?”  “师……师父,徒儿知错了……”  司马懿伏在地上连连叩头认错。同学们见师父此番言动来得十分严厉,也一个个慌忙伏地为司马懿求情:“仲达师兄既已知错,还请师父息怒。”  管宁右手一摆,止住了下面诸位弟子的劝说求情,缓缓闭上双眼,冷冷说道:“司马仲达,你心中妄生技痒之念,只怕已是不甘于在我这紫渊学苑里清修苦行了。罢了,罢了。俗谚有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已在我灵龙谷中待了整整四年,也到了出山的时候了……”  “师父!师……师父……”司马懿一听,如遭五雷轰顶,顿时面无人色,慌忙哽咽着悲呼道,“徒儿请……请您收回成命……”  管宁却不再答话,身形一起,竟自离榻而去。  夜已经很深很深了。  冰冷的青石地板上,一动不动地跪着司马懿。他从中午时分起,就一直如同石像般跪在管宁精舍门外的石台阶前,静静地等待着。  “师兄——”方莹也一直站在他的身后陪他等着,一再劝他,“你不要再在这里等了,师父今夜是不会再见你的了。你还是先回宿舍好好休息罢。”  司马懿紧咬着双唇,默默地摇了摇头,仍然跪在原地不愿起身。  正在这时,天边月色渐暗,浓浓的阴云从四面八方缓缓地涌过来。  “哎呀!要下雨了呐!”方莹感到月色似乎暗了下来,仰头一看,不由得失声惊呼。  司马懿就像聋了一般,依然挺身跪着,对周围的一切不闻不问。  猝然,四下里狂风乍起,呼的一响,一蓬尘沙扫过司马懿的面庞,迷住了他的双眼。方莹嘤咛一声,竟是急忙俯身过来,挡在了他的身侧,同时伸手替他擦去了沾在眼睫毛上的那些沙粒!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和方莹如此贴近——他感到方莹的手掌温润如玉,在自己面目轻轻拭过之际,竟仿佛在颊边留下了一缕莫名的淡淡幽香!——这缕幽香,让他一下联想起了那日在董卓的绿竹亭中救貂蝉时肌肤相触之际她身上的那淡淡体香!  司马懿心神微微一荡,恍惚间惊醒过来,急忙伸手把方莹向外轻轻一推,疾声道:“莹弟!天要下雨了!你休要管我,快去避雨罢!”  “司马兄若不起身避雨,我也绝不会去避雨!”方莹的双眸亮亮地注视着他,语气里带着一丝坚定与果决!司马懿唉了一声,急忙扭头喊来牛金和林巧儿,吩咐道:“你俩还不快把莹弟架开去?懿跪在这里,是向师父秉诚思过自省的,莹弟可用不着在这里陪着懿一道受苦!”  牛金和林巧儿闻言,便急忙过来要拉起方莹离开。正在他们推推拉拉之时,天边咔嚓一个霹雳雷凌空炸响,黄豆般大的雨点儿噼里啪啦地打将下来!  就在这骤雨暴降的一刹那,精舍的木门吱呀一声轻轻开了。柯灵疾步走了出来,下阶便来扶司马懿,道:“司马兄,师父让你进舍。方莹、牛金,你们且退下去罢。”  “师父终于肯见我了?”司马懿面露惊喜之色,也顾不得身上衣襟湿淋淋的,飞快起身迈步欲进精舍。柯灵在他走近门槛边时,在身后忽一伸手将他拉住。司马懿愕然回头,却见柯灵脱下身上青衣递了过来:“司马兄,小弟这衣服是干的,你且换了穿上再去见师父罢!”  司马懿眼眶一热,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将柯灵伸来的手掌紧紧一握,便脱去湿漉漉的长衫,换上柯灵的青衣,径自入舍而去。柯灵却没有和往常一样跟着进来,而是站在精舍檐下替他轻轻关上了木门。他回过眼来,望着天际那哗哗而降的密密雨幕,不知为何,竟深深地叹出一口气来!  精舍里的榻床之上,管宁一如平日般手执那羊脂玉柄拂尘,盘腿而坐,双目似闭非闭,状若入定。  “师父……”司马懿急忙在他榻前伏身下拜。  过了许久许久,才见管宁微微睁开双眼,慢慢说道:“怎么?到了此时此刻,你还不想离开灵龙谷吗?”  “师父……徒儿愿在师父门下再学三年,待得心智圆熟之时便出山匡扶汉室、济世安民!”司马懿满面谦恭地说道,“徒儿今日上午的轻狂之举,实属大错特错,但请师父重重责罚——只是,切切不可将徒儿逐出学苑啊!”  听了他这番言语,管宁的目光缓缓抬了起来,盯在他脸上瞧了半晌,方才沉沉说道:“司马仲达——你还要欺瞒为师到何时?你且坦白说,三个月前你兄长司马朗是不是给你写了一封家书?”  “家书?”司马懿一听,犹如惊雷贯耳,震得他全身一晃,“这……这个,师父是怎么知道的?”  “几日前你兄长司马朗已给为师写来一封信函了。他在信中说,四个多月前他已被曹操将军辟为主簿,而他的父亲,自然也是你的父亲司马防大人也已致仕返乡……你们司马家一向是极重孝道的。现在,你身为家中次子,应该返回温县孝敬里代替你兄长侍奉父亲、抚导诸弟了!”管宁平缓地说道,“其实,他已经在三个月前写信给你,要求你回乡了——可是你一直没有回复。不得已,他便写信把这一切情形告诉了为师。仲达,为师岂是单单因为你今日上午那点儿小错,便将你逐出谷去的?你确是到了应该离谷返乡的时候了。”  他正说着,见司马懿双眉一扬欲有辩说,便将手中拂尘轻轻一抬,止住了他,继续说道:“你的心意,为师自然是懂得的——你确有在我灵龙谷中继续深造之意。为师今日便跟你直说了吧。这四年来,你在灵龙谷中将我偌大一座紫渊学苑里所有的有字之书尽行攻读完毕,上至天文、中至人世、下至地理,为师毕生修得的三界之学已然倾囊传授于你。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为师是再也没有什么本领可以教给你的了。”  “师……师父何出此言?”司马懿听到这里,大为惊骇,慌忙伏地拜道,“您一身绝学渊深海阔,岂是徒儿区区斗筲之器可以容纳得尽的?徒儿自思还有许多不通不达之处须得师父多加指教啊……”  “仲达,你已身负诸子百家之学术的大本大源,如今是该到逐鹿场中去学以致用、磨砺锋芒了。”管宁微笑着摇了摇头,“你现在应该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片崭新天地里,去攻读研习‘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部煌煌夺目的无字之书了,这才是你眼下的当务之急!为师也盼着你能真正读通这部无字之书啊。”  “师父……”司马懿听到管宁这么说,顿时明白他心意已定,是绝对要让自己离谷出师的了,不由得心头一酸,热泪滚滚夺眶而出。  “好了,好了,奇男子伟丈夫志在四海,何必在一室之内反效凡夫俗子之啼哭情长?”管宁脸上的表情平静得近乎淡漠,只是悠悠说道,“古语有云:‘君子赠人以言。’为师临别之际,有几段话要赠送于你,你且记下了。”  “是……师父……”司马懿用衣袖拭去自己腮边的泪水,泣不成声地答道。  “商汤灭夏之后,他的左相仲虺作《尚书·仲虺之诰》告诫他道:‘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管宁沉缓地说道,“这一段诫言,是你攻读研习世间任何无字之书的钥匙。你恪守此言,则必定无往而不达、无入而不自得!”  “是!徒儿记得了!”司马懿重重地叩了一下头。  “还有,依为师看来,这一场乱世浩劫,非得大圣大贤而不能平定之。”管宁又缓缓说道,表情十分肃重,“你既已养成济世安民之大本大源,便须得立下大圣大贤之宏图伟志。《易经》里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便是你穷毕生之力而追求达到的境界!至于为将任相、称王居霸,只要有济于天下苍生,你都得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师父,您对徒儿的期许如此之高,徒儿哪里承受得起?”司马懿双眸中晶光转动,竟是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最后一点,你切要牢记不忘。”管宁深深地盯着司马懿的双眼,仍是面无表情,“仲达,你胸中权谋,依为师看来,这世间已是鲜有匹敌。然而,权谋之术,乃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既能伤人,亦能伤己;既损阳功,又坏阴德。故而权谋之剑虽是锐不可当,却唯有身具大仁大德之大圣大贤所能执而用之!你胸中权谋愈阴、愈险、愈是厉害,便愈是须得以仁心慈念以潜消其所挟之戾气!  “切记!切记!有德才是真正有得,无德便是无得,小德自能小得,大德方能大得!一味依恃小智小谋而损人利己,终是枉费心机、一无所得!庞涓、苏秦、赵高等奸险之徒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是!徒儿一定将师父这些话牢牢铭记于心,永志不忘!”司马懿听罢,一身冷汗不禁悚然而出,伏在地板之上连连叩头不已。  “为师要说的已全部告诉你了,你可自去吧。”管宁讲完这一通话,似乎甚是疲惫,微微闭上双目。司马懿也不多言,伏在地上连连磕了九个响头之后,方才垂手倒退着慢慢走了出去。  在司马懿走出精舍门的一刹那,管宁微微闭合的双眼霍然睁开,向着他的背影静静地盯了过去。他那瞳眸犹如古潭,微微泛起了层层波光,似喜非喜、似悲非悲,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意味,久久不能澄定。  第1卷 第04章 三寸之舌,智退董卓残兵 第022节 美人  “恭喜司马兄终于学业有成、出师离谷了!”在灵龙谷栈道出口之处,胡昭满面微笑,向司马懿拱手贺道,“昭等想司马兄此番出谷,犹如潜龙飞升,要不了多久,必能在天下掀起一番轰轰烈烈的风采来!”  司马懿听罢,却是淡然一笑,微微摇了摇头道:“胡兄果然与众不同,仲达此番出师离谷,一般同窗都是为仲达感到悲惜,唯有胡兄却为仲达道贺——岂非有悖常理?”  “司马兄何必如此言不由衷?你本就不是流连于林泉清流之际的人士——那庙堂之上、疆场之中,方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天地!”胡昭摆了摆手,“此番前来送行,周宣兄扭扭捏捏,觉得是自己因数术与司马兄挑起意气之争,才导致司马兄被师父强行遣出谷,所以他很是自责,竟不好意思来为你饯行——胡某将他训斥了一顿:‘枉你精研占卜数术,竟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道理也不懂?’他这才宽心释怀了。”  “唔……胡君此言甚是。懿这番出师离谷,倒真与周宣兄没什么干系。你回去之后代懿劝慰他一番。日后,咱们师兄弟若是有缘终能相聚的。他永远是懿的师兄,懿也永远是他的师弟!”司马懿回首遥望灵龙谷内,目之所及,茂林修修、芳草离离、蝶舞莺飞、花如烟霞,他的心境亦是一片空明澄净,禁不住慨然而道,“灵龙谷中,紫渊学苑,永远是我司马懿魂牵梦萦的地方——但不知日后我司马懿与各位同窗又将会以何种姿态到此重游呢?”  胡昭也和他一样回头望着灵龙谷内的山山水水,眼眶里赫然有晶光泛动。  司马懿静下心神,缓缓收回了目光,忽而有些黯然地说:“可惜,可惜,不知怎的,今日前来送行的同窗中间,居然不见了方莹师弟。”  “司马兄不必嗟叹——方莹师弟是一定会前来送你的。说不定他正在前面哪个地方等你呐!”胡昭忽然微微一笑,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依胡某之见,司马兄在知人料事、审时度势方面确是卓异过人,但有时候却显得有点儿‘大处聪明,小处懵懂’,或许连身边至交好友真正是何内情,都未必辨识清楚了吧。”  “你这些话是何意思?”饶是司马懿聪颖多智,也被胡昭这番话说得有些云里雾里的。  胡昭却不多说,站在原地,深深一揖,道:“司马兄,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昭就此别过,祝司马兄一路平安!”  真正到了离别的关头,司马懿纵然生性豁达,也不禁暗暗湿了眼圈——长长一揖之后,他站起身来,带着牛金,转身毅然离去。  行走在出谷的道路上,两行清泪在他脸颊边缓缓地流了下来……  约走了有一箭之地,司马懿和牛金忽地停住了脚步:只见林巧儿正站在路边,满脸含笑地向他俩招手!  “巧儿?……”司马懿疾步上前,迎着林巧儿急声问道,“莹弟呢?他在哪里?……”不知为何,他忽然发觉方莹师弟在他心中的分量竟是莫名的沉重!林巧儿笑眯眯地伸手往身后树林深处一指——司马懿也顾不得许多,马上便分枝拂叶,向他所指的方向奔去。  “公子……等一等我!”牛金挑着行李箱也要跟着他跑去——林巧儿却一步跨来挡在了他前面,笑吟吟地说,“牛哥,你就用不着跟过去了!且让两位公子在里面一叙离别之情。咱俩在外边等着就是了……”  司马懿往前疾行了数十步,眼前豁然一亮:莹莹碧荫之下,青青草茵之上,一位身穿浅绯色轻袍的俊秀书生,正如玉柳当风一般翩翩而立。林间细细碎碎的阳光如雨点儿洒落在他身上,溅起一片朦朦胧胧的烟笼雾罩之美韵——他回首之际,朱唇玉齿,眸若点漆,面貌姣丽恍如少女,而神情之温文、体态之秀逸、风采之潇洒,似又远非世上任何女子所能比拟!在司马懿眼中看去,他飘飘然纤尘不染,竟似刚从那九霄之上乘云而降!  “莹……莹弟……”司马懿颤声呼唤着,有一些深深的惊诧,又有一些莫名的犹豫——他几乎以为自己认错了人。但这熟悉而灵动的身影,又确确实实是属于方莹的啊!  方莹脸颊上的笑靥宛若一泓春水盈盈地荡漾开来,仿佛要一直流淌到司马懿的心田——他笑吟吟地迎着司马懿的目光,抬起皓腕缓缓取下了头顶上的束发玉冠,一瞬间秀发如瀑一泻而下,在习习微风中,如丝绦般披垂飘拂,衬托出无限的婀娜与曼妙!  “原……原来……”司马懿凝望着眼前豁然出现的这位美妍少女——刹那之间,他怔了,呆了,痴了,一切都恍惚了……  莽莽树林的上空猝然掠起一缕清越悠扬的鹤唳之声,韵若游丝般久久地在云端间萦绕着,似乎有着无限的缱绻、无限的缠绵,还有着无限的回溯与无限的感怀。  “这仙鹤的唳叫声真好听!”倚在牛金身旁的林巧儿仰起脸来望着树林上面那一片蔚蓝的天空。  “嗯……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好听的鹤唳声。”牛金也抬头仰望着浩浩茫茫如大海般的天空,“我想,司马公子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也许比他将来在朝堂之上成日听到的环珮交鸣之声还要好听罢……”  第1卷 第05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 第023节 青年小吏  “诸位同僚,你们且为本太守筹算筹算,”河内郡太守魏种斜身靠坐在方榻之上,伸手拿起一书绢在半空中“沙沙沙”地抖了几抖,眉头紧蹙,脸上愁云重重,“今年尚书台给咱们河内郡下达的‘拓垦民屯三百顷、安置流民六百户’的任务可否完得成啊?”  听了他的问话,坐在他左侧席位上的河内郡郡尉梁广,也沉沉地叹了一口气:“魏大人!唉,这个任务,在梁某看来只怕有些悬吊吊的——关西那边,韩遂、马腾和董卓的西凉余党正混战不休,附近的并州又有乌桓、匈奴等蛮族不时侵扰,而我河内郡刚刚才从张杨、眭固之乱中稳定下来,哪里会有多少流民投奔过来?说什么‘拓垦民屯三百顷、安置流民六百户’,那可真是要撞上大运才行啰!”  魏种闻言,眉宇间的忧色顿时又浓了几分。他轻咳一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右侧首席位上一直默然端坐着的郡丞杜传。  杜传是河内郡太守府中任职多年、资历最老的掾吏了。河内郡在这五六年间走马灯儿似的换了王匡、张杨、眭固等四五个太守,而他杜传在郡丞这个太守府署第二把交椅的要位上却一直坐得稳如泰山。——这一点,在所有人看来,都明白他杜某人若没有一手过人的本事,是绝对撑持不到今天的。  魏种此刻碰到这等难题,自然也只得向杜传求助了,便主动开口向他问道:“杜郡丞——你可有何妙计,帮助本郡完成这尚书台下达的民屯任务啊?”  “哦?府君大人是在询问杜某吗?”杜传应声抬起头来,用手轻轻摸了一下自己唇角两边撇开的那对“八”字胡,脸上表情有些踌躇,慢吞吞地说道,“唉!尚书台今年给咱们下的任务确实难办啊,杜某也在为这事儿发愁呢。”  一听他这支支吾吾的话,魏种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僵硬了,心头老大不痛快起来:你这杜传!河内郡前几年的民屯任务在你手上都完成得不错——今天你和本太守绕什么圈子嘛?只怕是又在打什么小算盘,要套本太守的什么东西来交换吧?  杜传一瞥眼,把魏种这时的一切表情看得清清楚楚。他假装若有所思地把话头挽了回来:“不过,府君大人,您且先莫着急,容杜某缓得几日下来,再好好为您筹划出一个万全之策来,如何?”  “唔……那就好。”魏种这才缓和了脸色,向他微微点了点头,“既是如此,就有劳杜郡丞你多费心了……”  杜传先前一直抚摸着自己“八”字胡的右手慢慢放了下来,眼眸里亮光一闪。他把头一转,瞧向了坐在自己对面下首席位的一位青年掾吏,呵呵一笑道:“府君大人,您今儿个为了要达成任务,竟一时有些糊涂了——论起来,这拓垦民屯、安置流民的事儿,本该是专归本郡上计署执管的,您还得问一问这身为上计掾的马公子有何妙策才行啊!”  “嗯!杜郡丞说得没错!”魏种双眼一亮,立刻将那目光射向了坐在梁广左手下方席位上一直十分谦默的青年掾吏,微笑着问道,“马仪君!你可有何应对之策?且向本太守速速道来。”  这个上计掾马仪今年才二十一二岁,是河内郡府去年底从下面十二个县衙的掾吏公开竞考当中拔得头筹后调任上来的。他先前在荷芝县县衙当过上计吏、主簿、县丞等庶务之职,素有“精敏干练”之誉。而且,这马仪似是出身寒门,不像那些名流士族的子弟们拈轻怕重、好逸恶劳,做什么事儿都如同健犊犁田一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这一点,让魏种很是满意——他到府署才做了四个月,魏种便让他当了本郡的上计掾。  马仪听到魏种当众点了自己的名,便面容一肃,仿佛早已成竹在胸一般,抬头平视着魏种,不慌不忙地言道:“府君大人既是不耻垂询,在下就觍颜献丑了:其实,当今朝廷颁下的这道推行民屯的国策,正如曹司空所言:‘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实乃利国利民的大略,堪称英明之极!据在下所知,本郡尚有官田三千余顷,所以不必像其他郡县那般担心用来垦拓的土地会匮乏。唯一可虑的,只是如何招揽到流民、如何安置好流民而已!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