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三国的碎屑-2

作者:李异鸣 字数:22952 更新:2023-10-08 22:32:25

两石力之弓,拉力为两石(240斤)的弓。古代开弓力量大小以石为单位计算,一石为120斤。黄忠和王双都是用这种强弓的。手戟,太史慈所用之物,《释名·释兵》:"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董卓曾"拔手戟掷布"。而孙策也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晋张协《手戟铭》: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短戟,典韦在濮阳救曹操时所用的暗器,比手戟略短,虽没手戟精致,但很实用。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飞石,又称没羽箭。许褚善用的暗器。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他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亲自他用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寇乃退去。但后来在战场上从未见其再用。流星锤,王双所用的武器。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锤的重量大小,根据使锤者量力而定。锤头末端有象鼻孔,以贯铁环,下以绳索扣环,软索有以蚕丝夹头发混合编制,也有纱线编制而成。软索粗如手指,长一丈五尺至二丈。飞刀,南蛮孟获之妻祝融夫人的暗器,曾用他射中蜀将张嶷左臂,令其翻身落马被擒。铜挝,马超战张飞时曾用它投向张飞(毛本是铜锤)。也称为:“抓”,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马超所用应为短挝,挝头似斧脑可宕击。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丹阳兵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其人其军均为时人乐道。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白耳兵的指挥官是陈到。陈到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非同小可。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无当飞军的战士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这支军队富有特色,是一支职业雇佣军。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bao.最好的txt下载网史料第三(6)三国时代骑兵得到了很大发展,骑兵战术也突飞猛进。战术一:步骑协同作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征关中韩遂、马超。曹军"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战术二:骑兵布阵。《三国志—魏下—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曹操征韩遂、马超,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阵,精光耀日,贼益震恐。战术三:长途奔袭。《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载:建安十二年(208),曹操南下荆州,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仓猝之中,刘备根本无法拒战,全军溃败。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曹军占领江陵。战术四:四面包抄和中心突破。《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记载:群雄讨董卓时曹操胁全军追击董卓军,卓将徐荣以骑兵应战。由于曹操军作战勇敢,徐荣一直占不到便宜。于是他就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四面包抄曹军,从中间突破,曹军应声大乱。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三国时对于军队的管理与训练制度各国都注重以法治军,并定有管理、训练等一系列制度,并严明赏罚,以确保其施行。曹操曾颁布《论吏士行能令》、《军令》、《败军抵罪令》等,被魏军一直奉为治军的法令、制度。三国形成时期的兵役制度初还是沿袭东汉,主要实行募兵制。到了建安年间,因长期战乱,逃兵增多,人口减少,募兵困难,曹操、刘备、孙权,都开始逐渐实行不同名目的世兵制,以确保兵源。三国时沿袭汉制,对士兵有抚恤制度。士卒死亡,规定要收敛葬埋,送至其家,宫为设祭。对伤残将士,免摇役,授土地,给耕牛,分米谷等。华佗靠中国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种学问,诊断孕妇所怀的是死胎还是活胎——而且能预先分辨男女。他有一次去看一位曾做过甘陵长官的夫人,这位夫人怀孕六个月,腹痛不安,华佗视脉后,因为恪于礼教,无法亲自探摸病妇,只好令婢女隔帐代摸方位。婢女告以胎位在左,华佗不但断为男胎,而且认为胎已死,果然服药后,下一男形死胎。华佗教人健身祛病,行五禽戏。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的运动,这五种禽兽是虎、鹿、熊、猿、鸟,又虎之步、鹿之跳、熊之摆、猿之腾、鸟之飞之势,都寓有一种运动的原理,运动时,采其一种,出汗为止,日日行之,可以延年益寿。五斗米教最初的经典是《道德经》,那时五斗米教的经典有传说得自天授的《天宫章本》,传说张陵制造的《灵宝经》,还有疑是《太平经》的《太平洞极经》,另外还有一本《黄书》,传说是老子授给张陵的,因其书中的符文以黄色书写而得名,讲的是男女合修之道,在当时五斗米教徒也不敢公开宣传,算是秘典。张鲁雄据汉中二十八年,推行五斗米道,政教合一,以祭酒为理。五斗米道与太平道同一源流,教理教义基本相同。《太平洞极经》与《太平青领书》实为一经二名。张鲁归顺曹操,五斗米道由巴、汉流传到江南一带。事奉黄、老,是方仙道、黄老道的传统。桃园三结义是不真实的,《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青龙偃月刀不是关羽的兵器,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三英战吕布是臆造的,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诸葛亮三气周瑜纯属虚构,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bao.史料第三(7)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正史对诸葛亮的肯定,简单地说是他的清高、忧国、忧民、鞠躬尽瘁为国捐躯以及他治理四川的认真和严明。诸葛亮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的军事天才,在正史中却找不到!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败在张郃的手下。中间四次的战役,司马懿不愿意和诸葛亮对垒。每一回,诸葛亮在四、五个月内,军粮吃完了,便不得不退兵。最后一次,诸葛亮叫人送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要激怒司马懿出战,不成。月底,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薄书,223年主薄杨颙直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权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亲自阅审薄书,流汗终日,难道不觉得辛苦吗?"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后来杨禺颙死了,诸葛亮哭了三天。诸葛亮不会栽培人才且不善用人:诸葛亮器重马谡;刘备临终前告诉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要仔细观察他!"诸葛亮不以为然。228年,诸葛亮不用魏延出子午谷在前,马谡在后,结果被张郃大败于街亭。220年,诸葛亮顾虑刘备的义子刘封个性刚猛,担心往后不易控制,而叫刘备斩刘封。《三国演义》里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但《魏略》和《九州春秋》上却记载着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的故事,书上说:“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三过演义》中用相当多的文字渲染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等等,其实纯属虚构,在正史中根本都没有记载。诸葛亮辅佐刘备后执行的第一个任务是是过江东,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赤壁之战中“借东风、伏华容、收四郡”也都是罗贯中编撰的故事。之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诸葛亮主要负责内政和外交工作,根本没参与打仗。公元222年,刘备被陆逊在夷陵打败,兵丁士卒损失殆尽。他回到白帝城,大病不起。在刘备准备伐吴之前有很多大臣都表示反对,然而一向主张联吴的诸葛亮却一言不发。事实证明,当时诸葛亮的地位甚微,诸葛亮知道自己的建议起不到任何作用,就不言一声。这个在刘备败回后得到了证明,当时诸葛亮才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是刘备的核心谋士,法正去世后诸葛亮依然没有进阶核心。史载,刘备病亡,李严与诸葛亮按照遗诏共同辅佐少主刘禅。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为辅政大臣,名爵低于诸葛亮。刘禅登基后,李严逐渐丧失第一军事首脑的实际地位。先是诸葛亮亲自统兵南征,架空了他军事统帅的权利。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直接夺了李严的兵权,最后清除了李严。《三国演义》上的“六出祁山”是虚构的。从建兴六年到十二年,诸葛亮四次北伐,只有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到达了祁山。曹植的《洛神赋》中写的洛水之神据考证是曹丕的妃子甄后。《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一《萧旷》篇和《类书》卷三十二《传奇》篇,都记述着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洛神女说:"妾,即甄后也妾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于洛水之上,叙其冕抑。因感而赋之。"关于洛神是谁和对曹植的批评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唐彦谦曾说:"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朝人人王世贞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伧父耳。"李商隐在他的诗作之中,曾经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节,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下,半为当时赋洛神。"史料第三(8)郭嘉是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里最核心人物,其战略眼光之独到和察人目力之精准,堪称绝世,无人能及。但只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陈宫任###县县令。适时,曹操谋刺董卓不成被到处画图捉拿,慌乱中他逃到###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住。陈宫认为他是一条汉子,就弃官和他一块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而且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几经周折,最后才选择了吕布。陆逊是吴国著名儒将。他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称江南奇才。吕蒙奇袭荆州之计,便是出自于陆逊。公元222年,刘备伐吴,陆逊受命于危难之时,用火烧大败刘备于虎亭,又用计大败曹休,官至丞相。孙权废太子,屡次进京相劝,孙权不听,忧愤而死。荀彧是荀攸的侄子。投效曹操后,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大司农桓范在渭桥兵变的时候,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了。"蒋济对司马懿说:"他很可怕,但我看曹爽未必敢听他的计谋。”桓范跑到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为曹爽分析形势,慷慨激昂地说:“许昌城中的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我们马上前去,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咱们不用怕。”谁料曹爽说:“我现在不指望在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就行了。”桓范听后,气得差点昏厥,哭骂道:“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字,可你却如此窝囊,可怜可叹啊!”曹操去世之时,虚岁六十六,死于头风;刘备去世之时,虚岁六十三,死于痢疾与并发症;孙权去世之时,虚岁七十一,也是死于"风疾"。所谓风疾,是血压过高所引起的各种毛病。孙权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好酒之人,而且喜欢"闹酒"。他生平好客,常常举行宴会,总想叫所有的参加宴会之人都喝得七歪八倒,甚至烂醉如泥。汉、魏时称今天的台湾为夷洲。三国时,台湾高山族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高山族人经常到吴国的会稽出售他们织的布,滨海的会稽人也多有到台湾去的。230年(黄龙二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统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乌丸”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东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公元187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及至250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山越”是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带的异族。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住的聚落。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越,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以老弱者为农,如此共得数万精兵。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是中国北方(现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的异族。其强大势力曾凌驾大汉帝国,分裂为南北二支后就势微了。公元前2世纪,匈奴曾经以压倒西汉国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后来却因为内部纷争而相继衰微。公元48年,匈奴曾经以南北两大分支,南匈奴后来降服于东汉,并被移居至并州、凉州等地,负责防御北方。及至188年,趁着东汉末年战乱之际,南奴于扶罗单于与白波贼等寇扰河东与河内,并从此定居于司隶部河东郡的平阳,日后消灭西晋的就是其后代。在魏国时期,匈奴被剥夺了自治权,隶属于汉人的管辖下。电子书分享网站史料第三(9)“羌”是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到了公元184年,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伙同先零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其联手,共同叛乱。“氐”是隶属藏族,压迫蜀国成都的异族,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属于藏系,以勇猛善战闻名。东汉时代的异族,氐族居住于凉州与益州,风俗虽然与羌族相似,不过较善于农耕。公元221年,马超举兵叛乱对抗曹操之际,氐族中的兴国氐与百顷氐等部族,也加入了马超的行列。三国时代后,由于氐族居住地介于魏蜀两国边界,因此时常被卷入两国之间的战火。到了公元304年时,氐族的酋长李雄便趁着西晋内乱之际,发兵攻打成都进而称帝,建立了所谓成汉。李雄并以刘禅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任刘禅的爵位。"南蛮"是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是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刘备死后,曾对蜀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异族。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公元223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加了叛乱的行动。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233年,南夷的首领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君主第四(1)曹操本来的姓氏是夏侯,他的父亲叫夏侯嵩,因为过继给中常侍曹腾作养子,所以改姓曹。曹腾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宦官,曹操受其影响颇深,甚至日后素质的形成,都和这位宦官祖父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曹操有个很有意思的小名叫阿瞒,其长相恰如"阿瞒"的谐音:"阿蛮",可谓人如其名。曹操一脸蛮相,皮肤黝黑,有些丑陋。但他性格很独特:“不多言,好思索,不爱哭,性倔强”,自然在同辈孩子中总是居于统领地位。曹操的外表形象属于"矮、短、粗"型,与他的内在实力极不相称。只有一五五公分的曹操好学不倦,比别人努力千百倍。他以自己的天资和后天不懈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战胜了许许多多与自己同龄的人,成了最年轻的孝廉。曹操出生在沛国谯郡(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宿县西北)。传说曹操出生的时候,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雷电大作,他的母亲由于疼痛难熬以致痛不欲生的时候,天空密雨骤下。与此同时,曹操哇然降生,啼声与雨声交织,浑然一体。当时他家有个邻居是个儒士,见此情景说道:“此婴与天象一体,以后必成大器。”曹操博览群书,能诗善词,通古知今,武艺、胆识皆高人一等。曹操小的时候因为"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被时人所看重,但素以知人而闻名于世的太尉桥玄一见曹操就大为惊奇,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随之,桥玄又让曹操去拜访汉末主持"月旦评"的名士许邵,许邵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二十岁被郡里举为孝廉,任为郎。不久,他做了洛阳北部尉。此时,他收敛了少年时的任性,开始博览群书。他最喜欢研究兵法,曾将历代各家兵法典籍作了辑录汇编,取名《接要》,并对古代军事名著《孙子》十三篇作了注释,对于他以后的军事事业起了莫大的帮助。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时,特地制造了十多根无色棒竖在衙门左右两旁,用于执法,并明文规定:无论谁犯了禁,都用无色棒加以责罚。即使是地主豪强人家也一视同仁,绝不讲情面。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人,一律棒杀不饶。有一次,汉灵帝的宠臣蹇硕的叔父夜行犯禁,曹操也对其施以棒杀之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犯禁了。曹操的武艺不甚高超,但也非泛泛之流。他擅长游泳,少年时曾在水中击杀过蛟龙,被同伴们惊为神人。他十八岁时,曾独闯中常侍张让的宅院,被人发现后,他舞动一枝画戟,一边微笑着戏弄他们,一边轻巧地越墙而出。张让的家丁居然奈何不了他分毫。曹操早年落难之时,有一次兵士谋反,放火烧他的营帐,曹操手持利刃杀了数十人,剩下的叛逆者望风而逃。曹操少年时就喜欢“飞鹰走狗”。射猎场上他也当仁不让,是个一等一的好手。他曾有过一天之内亲手射杀六十三只野鸡的事迹,弓法之娴熟,令人生畏。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释卷,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曹操自己曾夸口道:“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西凉兵士久仰曹操的大名,有一次双方交战,曹操出阵。西凉士兵个个想挤上前去看个究竟,曹操哈哈大笑,对他们汉说:“你们想看看我什么样吗?我和大家一样,也长着两只眼睛,一只嘴巴,只不过比你们多一点智慧罢了。”曹操善于领兵打仗,战场上的他诡谲万状,不可方物。“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之旨演绎得无比充分。劫烧乌巢之粮,用兵神速,大功克成;破张绣,故意安步当车,以日行三五里的速度诱敌深入,再反戈一击;袭击乌丸,甘冒奇险,先设迷障,再进精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吕布,计谋百出,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让妇女充任疑兵,时而又布置间谍以为内应,终使吕布计穷智竭,在白门楼束手就擒。txt小说上传分享君主第四(2)曹操对自己的沙场智慧自视甚高,即使是偶尔战败了,他也会对部下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之后必然慨然许诺:“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战马超时,由于西凉兵凶悍,且擅长使长兵器,部下都不愿出战,颇有难色。曹操见状,傲然答道:“用兵在我不在敌,我可以让对方的长矛根本无用武之地。”曹操亡命天涯时,曾落脚吕伯奢家,因为自己疑神疑鬼,总怀疑吕伯奢的家人要杀他,就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千古名言。桥玄,名重士林,德高望重,他对曹操也曾深有洞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评论曹操的话:“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桥玄对曹操有一种爱不释手的亲情。他不仅愿意将家属郑重托付给曹操,还极愿与曹操一起说笑。有一次两人同行,桥玄忽然煞有介事地对曹操说:“我死之后,你路过我的坟地如不献上老酒一斗,肥鸡一只,走出三步后肚子痛得打滚,可别怨我。”蔡邕长曹操二十四岁,与曹操关系亲密,曾被曹丕形容为“管鲍之交”。据《魏书》记载,曹操当年与袁绍一起在大将军何进府中供职。何进为了对抗宦官集团,决定招董卓入京,借助外力,剿灭“十常侍”。曹操预见到此事不妥,坚决反对:“阉党宦官,古今皆有,欲治其罪,应当先诛首恶,找一个狱吏去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地调军队入城呢?若把宦官不问首恶一锅端掉,事情必然会泄露,我料其必败。”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军粮不够了,军中还不知道这件事,曹操就私下里召见主管粮食的人,问他怎么办。主管官员说:"可以用小斛来给军队发粮饷。"曹操说:"好。"就让主管官员按照他说的去做。后来军队中说曹操欺骗了大家。曹操对主管官员说:"我要借你的人头来安定军心。"于是就斩了那个官员,取他的头来示众,并题字道:"此人用小斛发军粮,盗窃了公家的粮食。"这样就把军队稳定下来了。曹冲的死,是曹操平生遭到的无数次打击中最惨痛的一次。当时曹丕在一边劝父亲节哀,曹操脱口说道:“这是我的不幸,你的大幸。”曹丕做皇帝后有一次仍心有余悸地承认:“假使曹冲在的话,这皇位轮不到我来坐。”曹操从来不相信天命,但他担心幼子曹冲在墓中寂寞,竟然打起了“攀阴婚”的主意。当时,有个叫邴原的人有一女早亡,曹操请求将这一对不幸的童男女合葬,被邴原拒绝了,曹操伤心得无可名状。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的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的起兴,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曹操非常喜欢幽默的人。丁文侯在曹操手下供职,利用职务之便把官牛跟自己的牛偷换,被人告发,被免职。有一次曹操看见了他,就有意问道:“文侯啊,你的官印呢?”丁文侯知道曹操在开他的玩笑,就说“拿去换吃的了。”曹操听后哈哈大笑,恢复了他的官。曹操听说丁仪很有才学,想把女儿嫁给他。曹丕反对说:“女人都希望丈夫英俊,可丁先生是个独龙眼,怕有些不妥。我们的公主怎么能受这委屈。“曹操后来接见丁仪,对他的才华大加赞叹,不禁后悔当初听从了曹丕的劝阻,他说:”丁先生多好的人呐,纵然他瞎了一只眼,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丕儿误我也。”曹操听说荀攸才高志大,就写了一封极为恳切的邀请函给他,内云:“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而先生笼袖观望,归隐道山,不觉得太久了吗?”荀攸接到信后大为感动,于是前去投靠,成了曹操的军师。txt电子书分享平台君主第四(3)名士阮瑀不喜欢曹操,为了逃避曹操对他的重用,他竟然效仿古代的伯夷、叔齐披发入山。曹操不依不饶,在山脚下焚山求士。烈焰腾空,阮瑀耐不住,终于入朝,得以展其才华。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大名后,想把他罗致帐下,遂派人送去礼物。太史慈打开一看,内中空无一字,仅是一味中药,其名“当归”。曹操曾颁布三道求贤令。这三道求贤令一举颠覆了中华传统儒教信念的文化思维。曹操不仅郑重推出“唯才是举”的主张,还大步流星地将这一主张无条件的贯彻到底,使“唯才是举”成为优先于其他所有原则之上的首选原则。成为千古佳话。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招贤纳士。在他的高级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对当时任侍中、尚书令的荀彧说:"志才死后,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商谈国家大事之人",并要求荀彧为他推荐人才。荀彧就把郭嘉推荐给曹操。郭嘉与曹操两人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十分投机默契。曹操就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能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此人!"曹操打败袁绍后,在袁绍的军营里搜到好多自己的部将私通袁绍的信件。曹操却看也不看就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了,并说:“袁绍兵强马壮,我自己有时也打退堂鼓,何况你们呢?”众将无不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死而后已。曹操南征张绣,刘表部将文聘抵抗到最后一刻才无奈的向曹操投降。“先生为什么来迟了啊?”曹操笑着对文聘说。“我无力辅佐刘表成就大业,又无能保全一方疆土,衷心愧愧,所以来晚了。”“好忠臣。”曹操感叹一句,旋即让他统带本部兵马,依旧做自己的江夏太守去了。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不一而足。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会抛弃我。”话音刚落,就接到了魏种叛变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齿地发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我找不到你的地方。”后来曹操战败吕布,叛逃的魏种即被兵士绑得结结实实,送到曹操面前。“哪能这样对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亲自上前为魏种解开绳索,仍旧让他官复原职,就像两人之间根本没有过节,就像自己从来没有发过誓。曹操诛杀袁谭后下令:“敢哭之者戮及妻子。”有个叫王修的人说:“袁谭对我有举荐之功,死而不哭,在‘义-上说不过去。畏死忘义,何以立世?”于是他抚摸着袁谭被割下的头痛哭。执刑兵士正好抓个正着,正待按军法从事,曹操却出面拦阻,道:“算了,此人义气千秋,就成全他吧。”不仅如此,当王修得寸进尺地接着向曹操提出收敛袁谭时,曹操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还让王修做了粮官。曹操杀了袁谭后,袁谭统治下的州县多已向曹操表示臣服,只除了一个名叫管统的小太守。“你去替我把管统杀了”,曹操对王修下令道。王修违背了曹操的命令,竟意外地说服管统向曹操投降。曹操一高兴,不仅不问王修拒命之罪,反而升了他的官。脂习先生是孔融的好友。孔融当年屡次用书简怠慢曹操,脂先生就曾不时地加以规劝,但孔融未予理会。孔融被诛时,慑于曹操的暴怒,当时许昌没人敢去为孔融收尸。只有脂习缓缓地走上去,一边痛哭,一边喃喃道:“文举(孔融字),你舍我而去,又有谁可以谈话交心呢?”脂习被曹操收付死牢,但转念一想,觉得脂先生够义气,就下令放了他。脂习因违背曹操的命令而被抓,但曹操感于他的勇敢就赦免了他。脂习出狱后起初被曹操迁徙到郊外,后来路遇曹操,脂习当面向曹操谢罪。“元升先生”,曹操叫着他的字号,“你是慷慨之士。”当面了解脂习近况之后,曹操重新在许昌替他安排住处,并“赐谷百斛”。脂习后来一直活到髦耋高龄。bao.想看书来君主第四(4)曹丕被曹操宣布立为太子后,曹丕请众多文人学士赴宴庆贺,酒酣耳热之际,他请自己的夫人甄妃与大家见面。所有的宾客见到王妃来都赶紧起身正衣拜伏于地。但一个学者,端坐在原位纹丝未动,冷冷地看着王妃,这位学土名叫刘桢。这件事传到了曹操的耳中,他认为刘桢见王妃不拜,是对太子侮辱。于是,曹操下令将刘桢送他到城外与工匠一起服劳役,免官罢黜。刘桢被罚作劳役不久,曹操带着曹丕到城外巡视工匠们的服役情况。所有服役的工匠都赶忙站好表示敬意,只有刘桢坐在磨石上一动不动,神情不变。曹操见状,怒说:“这不是刘桢吗?你坐的磨石的性情如何呢?”刘桢回答道:“这块磨石出自荆紫山玄岩之下,外面看上去有五种色彩,内里充满坚贞之志,雕之不增文,磨之不加墨,秉性自然,不可更改。”曹操一听怒气全消,叹道:“真是名不虚传啊!”于是,曹操下令,恢复了刘桢的官职。曹操一生以笑出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都能够坦然而笑。《三国演义》里描述曹操的笑可谓前百般变化和含义。但不管曹操的笑的含义如何,在众多三国人物里,从始至终,笑傲不变的只有曹操。曹操嗜杀成性,历史上很少有人可以跟他比拼。曹操的一生是杀戮的一生。公元193年,曹操###陶谦,他每攻打下一个地方就进行一场大屠杀,连《魏略》里都不得不记下他几次屠杀的行为,由此可见曹操性格里残忍嗜血的一面。献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曹操杀大名士崔琰时的让狱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断,没想到崔琰完全会错了意,照旧在狱中接待宾客,谈笑如常。“这老不死的难道非要我亲自动手吗?”曹操嘴角一撇,狱卒慌不迭地将曹操原话传递给崔琰。“原来曹公是这个意思,好说好说。”崔琰当即从狱卒手中接过钢刀,抹断了自己的脖子。孙权占了荆州,杀了关羽,怕刘备报复,就派使者给曹操送了封信,表示愿意归顺曹操,并且劝曹操顺应天命,趁早即位称帝。曹操接到这封信,就随手递给他的心腹大臣看。他微笑着说:“孙权是想置我于绝地啊。”魏文帝曹丕与其父曹操、弟弟曹植皆有文采,文学史上称为三曹。曹丕在政治上对他的弟弟很冷酷,但在文学上对文友们却很敬重,流传至今。曹丕曾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曹丕在他的《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让文人墨客感动至今,还曾以筚路蓝缕之德,通过对当世文人的评点,作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首次尝试。他的三篇文学批评是评论建安七子的,也因此让建安七子在历史上留下了盛名。相传,曹丕与曹植在争夺太子宝座的时候,德高望重的谋臣杨修一直帮助曹植谋取太子之位。曹丕对杨修恨怕交加,于是他想找自己的朋友吴质商量怎么对付杨修。但杨修的耳目众多,为了防范未然,曹丕派亲信用马车装了很多大竹篓,把吴质藏在其中接人自己的府内。此事被杨修的耳目发现,杨修立即报告给了曹操,并恶语中伤。曹丕与吴质知道后并未惊慌,计谋一番后,曹丕再次派侍卫用马车装运一车大竹篓回府。杨修的耳目再次向杨修汇报,杨修立即报告曹操,曹操派人前往检查车上装运的竹篓,但是并没有找到吴质。曹操知道后,就认为杨修有意诬陷曹丕有不法行为,开始认为杨修挑拨曹丕、曹植兄弟相残,因此借故杀了杨修,并最终立曹丕为太子。相传,曹丕被曹操立为太子后,有些得意忘形。一天曹丕回到府中,大臣辛毗前来祝贺。由于二人的关系甚为亲密,曹丕就不顾君臣礼节,上来就拥抱住辛毗。辛毗有些难堪,曹丕却并不在意,仍旧亲热地和他交谈。辛毗回到家中,他的女儿辛宪英看到父亲不是很开心,就问父亲发生了什么事情。辛毗就把在曹丕府中发生的情况对女儿说了。辛宪英一听,不由感叹道:“太子,将来要取代君王登基就位,应该感到悲戚,有一种危机感,才于国有利。现在,曹丕得位忘形,这不是好兆头。”以后,曹丕得位忘形,就作为一个政治笑话流传了下来。君主第四(5)汉末国家大乱,百姓受尽战乱之苦,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务施舍给百姓,以渡饥荒,自己在府里跟“士之以下者”即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无所挑拣,所以刘备深得人心。刘备用赤忱交友,他的两位“恩若兄弟”的部属关羽张飞和他形影不离,之后他更得到了“爱民”的美誉。但这一切都是刘备刻意培养的。他没有曹操那种才华,让人一见就甘心服从,韬略也不如人,文采也无足称,武艺更谈不上,于是只有用感情和谦德来聚人了。刘备在许都时,又和汉献帝叙上世谱,备长帝一辈,被称皇叔,乃暗中参与献帝董贵妃之父董承的密谋,这就是汉献帝衣带诏的事件。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刘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刘备问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关于刘备的受人爱戴,连刺客也被他感动。当时有一个叫刘平的富室,也是个汉皇室的后裔,一直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的管治。于是他花重金买通了一个刺客前去刺杀刘备。岂料,那个刺客到达刘备的住所,刘备不知此人是前来暗杀自己的刺客,便盛情款待他,那个刺客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不忍心杀了刘备,便实情相告后,转身离去。刘备并没有难为他。刘备以汉代皇族后裔的身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成为一国之君,其成功之处在于两点:一曰不失民心,二曰礼贤下士。刘备从小清贫,他不爱好读书,喜欢华服美食,爱好玩猫斗狗。刘备自幼与常人不同,谦虚礼让,喜怒不表露于形,好交友,同学、亲朋都很喜欢他。刘备投靠曹操,曹操接纳了他并给予充足的粮草武器,准备联手消灭吕布,但曹操并不放心刘备。为了不让曹操怀疑,刘备就闭门谢客,整日在菜园子里种菜,好让曹操觉得他胸无大志,碌碌无为。刘备在司马徽和徐庶的鼓动下前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刘备拥有武将寥寥,著名的只有五虎上将,魏延和李严也可以算得上出名。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汉建安二十四年,曹丕称帝。刘备也适时而动,在成都即了皇帝位。刘禅成为太子,纳了张飞的女儿为妃。刘备病死白帝城,刘禅即位为蜀帝。三国演义里说: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然而在正史里面,刘禅纳张飞的女儿为后却并不是因为听了孔明等人的意见。其实张飞之女早就是刘禅的妻子。据三国志记载: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君主第四(6)蜀国的后主刘禅才华平庸,一辈子先靠父亲刘备打天下后靠诸葛丞相忠心耿耿地为他经营西蜀。诸葛亮死后,又靠诸葛的遗法,诸葛付托的大臣,乃至诸葛训练出来的将领,为他守着这江山,前前后后总共几达四十一年之久。他端坐成都深宫吃喝,安安稳稳地做那蜀国的皇帝,他是真正的无忧之主。刘禅夫妇的感情很好,两个人在一起过得也很久,先后生了很多孩子。刘禅当皇帝后的第十五年,即建兴十五年夏六月,张皇后逝世。刘禅在第二年立张皇后的妹妹继任皇后。这时的刘禅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生活。当时诸葛亮死了多年,外头也已没人管他。新皇后更没有威信管得住他。三国演义写道:却说后主在成都,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又溺于酒色,不理朝政。时有大臣刘琰妻胡氏,极有颜色;因入宫朝见皇后,后留在宫中,一月方出。琰疑其妻与后主私通,乃唤帐下军士五百人,列于前,将妻绑缚,令军以履挞其面数十,几死复苏。后主闻之大怒,令有司议刘琰罪。有司议得:"卒非挞妻之人,面非受刑之地:合当弃市。"遂斩刘琰。自此命妇不许入朝。诸葛亮控制了蜀国的大权,刘禅实际上只是个摆设。史传,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一些举措反应了他对诸葛亮的不满。刘禅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跟诸葛亮完全不同的举措:其一,废除了丞相制。其二,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刘禅并非白痴,刘禅和刘备一样,是个好玩权术的人。刘禅并不甘心于做一个名义上的皇帝,他还想夺回权力。刘禅还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他为了牵制姜维,避免大权旁落,经常偷偷摸摸在大臣家里“留种”。姜维掌政,鉴于姜并非荆州人而成为荆州集团的首脑,他就开始了和姜维的较量。这场较量,主要表现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刘禅为了夺回权力而任用宦官黄皓,以黄皓来牵制、打击姜维;另一个地方就是姜维为了保军权而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所谓的北伐。刘禅的传世名言是:“此间乐,不思蜀。”这是乐不思蜀的来源。刘禅被抓,生死大权把握在司马昭手上,刘禅的手下郤正劝他向司马昭讲思蜀,或许还有机会回蜀地,然而司马昭第二次问刘禅,“安乐公可思蜀否?”刘禅却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昭曰:“何乃似郤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于是司马昭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后人有诗叹曰:“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孙权的兄长猝然殒命,哀恸过度的孙权,一时间生出放弃接任的念头。他神情憔悴,悲哀无度。情急之下,张昭说道:“孙将军,这是哭的时候吗?你的兄长难道希望你像个匹夫那样哭个没完,把军国大事完全撂在一边吗?你看看外面,天下鼎沸,群盗满山,正等着将军重振雄威,收拾山河。请将军快快更衣,检阅你的部下,整顿你的郡国。”说完,张昭立在门口,直到孙权一身戎装重新出现,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张昭亲自将孙权恭敬地扶上战马。孙权上马了,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养侠士”。孙权天生就具备帝王的威严和驾驭群臣的能力,他的兄长孙策当权时就让他“参同计谋”。每逢酒宴,群僚毕集之时,孙策总会私下里对孙权说:“兄弟,你都看仔细了,在座诸君,日后都是你的大将。”每到这时孙权总会瞪着一双极有魅力的碧眼,一眨一眨,眼前出现东吴强盛的景象。孙权要任命一个丞相,所有人都举荐张昭。但孙权没有答应。他认为张昭属于那种可敬重而未必可倚重的人。他说,张昭性格倔强,他宁可以师礼待之,也不想把国家交给张昭管理。当然,孙权嘴上说得很漂亮,很冠冕堂皇:“张公年事已高,丞相一职殊劳心力,恐与张公健康有碍。”就这样,无法“立功立德”的张昭,老年时只能在家里从事“立言”活动,专事著述起来。txt小说上传分享君主第四(7)孙权无意间惹怒了张昭,张昭就借故托病不起,拒绝上朝。孙权不想得罪这位位高权重的顶级老臣,几次三番派人去请张昭,但张昭就是不搭理他。孙权无奈,只能亲自出面。“张公,孙权来给你赔不是了,你快出来。不然,我可要在外面放火啦。”君无戏言,火焰果然在张邸四周燃烧起来。岂料耿直的张昭不仅没有出来的意思,反而让下人用泥土把大门填实,完全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快快灭火”,孙权只能改变主意。这以后,孙权便一直站在张昭门外,从早晨到黄昏。终于感动了张昭。张昭出来后,孙权立刻迎上去,两人抱头痛哭。孙权对如何对加强部的笼络,别有一套特别之法。孙权对周瑜、鲁肃均敬如兄长,经常把他们请到家中,一边喝酒,一边商议国事。商议前他常常还会把自己年高德劭的老母请出来,让母亲代自己说两句得体的话。孙权派诸葛谨出使蜀国时,因诸葛谨是诸葛亮的亲哥哥,所有人都认为诸葛谨将一去不还。孙权听说这个传言后拍案而起,说道:“我与子瑜(诸葛谨字)生死与共,天地同鉴,子瑜不会背叛我,就像我不可能背叛子瑜一样。”果然,诸葛谨回来了。孙权善于识人,即使醉酒时,仍然不错分毫。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蜀人费祎出使吴国,孙权酒后吐真言,对费祎说道:“你们国家的杨仪、魏延是两个小人,即使对蜀国曾有过恩德,也不该委以重任。贵国一旦没有了诸葛亮,两人必定会生出祸乱来。诸君太不晓事,不知早加防范,那时不仅贵国深受其害,怕也要连累孙某不轻。”孙权选任大将也独具匠心。东吴原有一班当年追随孙坚、孙策的老将,个个资历深厚,但孙权认为这些人忠勇有余,智谋不足,难以担当大任。所以每逢大战,孙权都会起用一些新人。而这些新人在证明自己真才实学之前,如何让老将们诚心服膺,便成了对孙权的一大考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孙权妙招不断。孙权让出身寒门的平虏将军周泰镇守濡须坞,老资格的朱然、徐盛任周泰的副手。孙权知道朱、徐二位肯定满心不服气,一天便以视察之名来到濡须坞。酒席上觥筹交错,孙权突然让周泰把衣服脱了。在座的还没等明白过来孙权的用意,便集体倒吸一口凉气,但见周泰身上都是为国战斗而留下的创伤,剑伤累累,刀痕处处,简直可用体无完肤来形容。面对如此伤痕,举座皆惊,齐齐把敬仰的目光投向周泰。孙权乘机哀伤地说,“将军,我与你亲如兄弟。将军在战场上战如熊虎,为孙某不惜躯命,以至受伤数十余次,皮肤历历如刀凿,我孙某又怎能不知恩图报,委将军以兵马重任呢?“朱然、徐盛在一边听得噤若寒蝉,从此再也不敢对周泰有任何不敬。陆逊跟随孙权时间很久、功劳巨大,孙权曾把孙策之女嫁给了陆逊。吕蒙死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主要在军事方面,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最后孙权命令陆逊代颐雍为丞相时,虽口头上说:"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实际上孙权从不听从陆逊关于“保安太子、降昏王”的要求,并相继流放了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更"累谴中使责让逊",使陆逊"愤而至卒"。孙亮是孙权的第七子,吴国的第二代皇帝。他聪明异常,因看到孙纵专权,图谋杀之,但最终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陈寿评价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孙皓是吴国最后一个皇帝。他即位之前,很多人都对他报有很大希,岂料他即位后残忍奢侈无度,人心尽失,最后降晋。bao.最好的txt下载网能臣第五(1)曹腾是沛国谯县人,他的父亲曹节任侠豪爽,在当地素有侠名。曹节少年时,以养猪为生,从不与人发生争执,一心忙于自己的事业,仁厚异常。有一次,他的邻家的猪无故走失了,邻居看见曹节家的猪就硬说那是他们家的,并强行夺走了曹节的猪。而曹节并不作任何争辩。不久,邻居家走失的猪自己回来了,邻居羞愧难当,将从曹节处夺走的猪送还,并一再道歉。曹节也只是笑笑,并不表示任何埋怨之意。曹腾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曹节不能供他读书,常常为此嗟叹。曹节见曹腾长得眉清目秀,又聪慧伶俐,便产生了让他进宫的想法。希望可以以此让曹腾有了荣华富贵的前程,也能给这个穷家带来好处。但是,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曹节艰难的把这个意思对曹腾说了,岂料曹腾竟然大义凛凛,对父亲说:"儿子愿意走这条路,终生不悔,父亲你绝对放心就是了,我一定要好好混出个样子来"。王允,汉献帝时担任司徒,因不满于董卓擅权,他精心设计了个"连环美人计",先将貂蝉许给董卓义子吕布,未及迎娶又献于董卓,终于挑起董、吕两人的矛盾。而貂蝉对王允的意图更是心领神会,使足本领,左右逢源,最后让吕布与董卓反目,怒杀了董卓并夷其三族。后人叹日:"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于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卢植为人正值,他曾师从马融。马融讲课时,身旁经常有个美姬服侍,但卢植从未看过美姬一眼,马融因此很敬重他。后来董卓在朝中议论废立大事,大家都随声附和,只有卢植反对董卓。曹操曾说:“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邴原是一位饱学而有行之士。他性情刚直,好作议论。一天管宁邀邴原到土洞教庐中密谈,管宁说:“易经上说的潜龙看不到盛世,不随便说话,倘言非其时,适足招祸,师兄你赶快收拾行装回中土去吧!”邴原后果然潜遁,回到青州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和当时大学者郑玄同鸣于时。曹操征召他,任他为东阁祭酒,后又命他做五官中郎将曹丕的秘书长。一次曹丕在大宴宾客时考问他一个难题,题是“国君和父亲都生重病,救命的药丸只一颗,给国君呢?还是给父亲?”邴原不加思索地说:“给父亲。”三国时,华歆、王郎乘船避难,有个人也想上船,华歆还在犹豫,王郎说:“船中还有空位,为什么不帮助人家?”后有贼人追来,索要那个人。王郎想将他交出去避祸,华歆说:“我之前犹豫,正是害怕出现这样的事情。如果既然已经收留了他,又怎么能舍弃他?”于是带着那人一起逃走了。三国时司马氏执掌大权,山涛推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嵇康写信拒绝说:“我喜欢浏览山川草泽,亲近游鱼飞鸟;但是一旦做了官吏,那么这些事就都没法做了。我怎么能放弃我的爱好而去做我所害怕做的事情呢?”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为人放荡不羁。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朋友裴楷前去吊唁谁料阮籍刚喝醉了酒,披散着头发支棱着腿歪在坐榻上,见客不哭,反而大笑不止。裴楷来了后,哭了一会儿.吊唁完毕就离开了。有人问裴楷:“凡是去吊唁,都是主人先哭,客人才按照礼节哭。既然阮籍不哭,您为什么哭呀?”裴楷说:“阮籍是世俗之外的人,所以不崇尚礼制。我们是世俗之中的人,所以按礼仪的规矩办事。”华歆在江南赋闲,之后孙策死,孙权即位。当时曹操和袁绍交兵,有人向曹操举华歆,曹操征召华歆去许都,可孙权不想放人。华歆喜欢许都,就对孙权说:“此间人才济济,我留在这帮不了您,我到那可以促进您和曹操的关系。”孙权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同意华歆投曹。临行前,他的宾客故旧都赠送给他东西。华歆说:“单车远行,不宜身怀多金,诸君美意,心领有余。”从此华歆不好财货,谦俭有德度的美誉就传唱于世。吴质和杨修各为其主,斗法过招无数。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一同在路边对父王送行。曹植听了杨修的建议,在父王前大逞才华,称述父王功德,言辞有节,琅然成章,曹操听了很是喜欢。曹丕看此情形暗问吴质如何应付,吴质说:“父王出征乃凶事,但流泪可耳。”等到辞别时,曹丕伏地拜送,泪流沾土,于是相比之下曹操及左右又觉得曹植言语虚华,似乎诚心不及乃兄。毕竟吴质的聪慧似乎比杨修辈又高上一筹.bao.能臣第五(2)曹操想立曹植为魏王太子,曹丕知道后很忧愁,请吴质前来商议。为遮人耳目,于是用装丝绢的大筐将吴质藏在其中,带进府内。杨修将此事报告了曹操,曹丕知道后很害怕,问计于吴质。吴质说:“不用担忧。明天用大筐装丝绢再送入府内就行了。”结果第二天杨修又报告曹操,曹操派人搜查,却发现是丝绢。曹操因此怀疑杨修是想害曹丕。东晋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别人共得一斗。”此话中的子建就是曹植。曹植,字子建,曹操二十五个儿子里最有文采的一个。其母卞夫人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曹丕,曹植时老三。曹植十多岁时就已经能诵读诗词歌赋多达十多万字。曹植写文章很精彩,曹操开始时怀疑文章是别人带他作的,曹植听后,对曹操说:“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信可以考试,何必找人替作呢?”当时。邺城内刚建好了铜雀台,曹操带领众儿子登台,要求他们每人写一篇赋,曹植挥笔而就,曹操见文章出奇的精美,不禁感到惊奇。曹植早年与兄长曹丕争夺太子,不幸失败。铩羽而归后,因擅走司马门一事遭到曹操蔑视,曹植的地位一落千丈,连妻子都被父亲杀害。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深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甄氏被俘后,曹丕忙于公事,无暇顾及甄氏。曹植便可好整以暇地陪着她消,二人耳鬓厮磨,了无嫌猜,渐渐产生了感情。但好景不长,曹植处处感受到大哥曹丕对他所施加的压力,索性不治威仪,放荡恣肆,而且三番两次耽误大事,擅自开启司马门,使得曹操对他失望透顶,甄妃对这位小情人的凄苦心情惋惜不已,但也渐渐失去了“爱心”。孔融很有胆气。小时候他因为救了一个逃犯,而导致自己和兄长一起进了大狱。入狱后他对着狱吏叫嚷:“不关我哥哥的事,人是我放走的,快快拿我是问。”他哥哥爱护弟弟,急叫道:“人是我放的,和弟弟无关。”狱吏没辙了,只得请示上司。结果上面意见是“把弟弟放了,哥哥留下”。出狱后的孔融,名声立刻飙升,在中原无人不知。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才学俱佳。传说,有一次,他到蔡邕府中拜访。蔡邕素来欣赏他,听说他来拜访,忙撇下众多客人,连鞋子都没穿好,就跑着去迎接他。王粲到府中落座后,蔡邕府中的宾客见王粲年纪轻轻,个子矮小,相貌平常,都很惊奇。蔡邕向大家介绍说:“这位叫王粲,是个奇才,将来我家藏的书籍文章都会传给他。”语出,四座皆惊。王粲效命曹操后,官居侍中。他的诗文一直为曹丕所敬重。曹丕总以朋友的身份与王粲交流学问。王粲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爱好——爱听驴叫。王粲不幸早逝,曹丕对王粲的死非常悲痛。王粲被亲朋好友安葬到洛阳东郊外。大家感伤一番之后,曹丕对大家说:“王粲先生平生最喜欢听驴叫,我提议大家每人在他的灵前为他学一声驴叫,以告慰他的亡灵。”说完,曹丕第一个走到王粲的灵前,神色庄重地学了一声驴叫。何晏自幼被曹操收养,才学华秀而出名,著有《道德论》、《论语集解》等传世之作。韦诞有文才,善辞章。建安年间为郡吏,拜郎中。太和年间因为善书法而任侍中、中书监、官至光禄大夫。韦诞善于制墨,世称"仲将之墨"。孙该强志好学,二十岁任郡吏,历任郎中,博士,司徒府右长史,官至陈郡。孙该著有《魏书》。刘桢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才,与曹丕友善。曾任丞相府掾属、五官中郎将、曹丕的文学侍从。曾因犯"不敬"罪而落狱。刘桢著有文赋数十篇,有《刘公干集》传世。曹操的智囊团极其庞大,人员不胜枚举,特别出色的又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五大谋士。他们辅佐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后世留下了不灭的美名。郭嘉出生于汉灵帝年间,活动于东汉少帝、献帝时期。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东汉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郭嘉,胸怀大志,他勤习韬略,结交有志之士,决心成就一番事业。能臣第五(3)郭嘉"少有远量",自20岁起便隐居,不与世俗为伍。他暗中交结英雄豪杰,谈论时势。他先在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发现袁绍"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就接受受荀的推荐,归向曹操,曹操对郭嘉也就格外器重。郭嘉很佩服曹操的政治思想、军事韬略,曾兴奋地对人说:"他才是我能够追随辅佐的真正主人啊!"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郭嘉为司空军祭酒(官名),郭嘉成为曹操的高级幕僚。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第一是"道胜"。第二是"义胜"。第三是"治胜"。第四是"度胜"。第五是"谋胜"。第六是"德胜"。第七是"仁胜"。第八是"明胜"。第九是"文胜"。第十是"武胜"。此“十胜”在以后的战役中被一一言中。郭嘉跟随曹操十一年,君臣相得,亲密无间。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曹操说郭嘉:"唯奉孝为能知孤意。"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担心孙策自后奔偷袭许昌。郭嘉却说:“孙策刚刚统一江东,他之所以能诛杀的这么多当世的英雄豪杰,是有人原意为他出死力。现在策轻壮大了,却疏于防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若刺客刺之,一个人就办了他了。依我看来,他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来孙策竟果然死于被他歼灭的江南豪强许贡食客之手,被郭嘉料中。郭嘉病重,曹操总是亲自探望。但郭嘉终于不治,曹操极其哀痛,惋惜地对荀攸等人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郭嘉死后不久,曹操上表朝庭,称赞他"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后人有诗赞叹郭嘉说: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嵇康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成名,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因为他是曹操的宗亲,嵇康难免在政治立场上向着曹魏一方,这引起了司马懿一伙的记恨。有一天,他在自家的门前打铁,司马集团的干将钟会前来拜会。但嵇康只顾打铁,根本没搭理钟会,钟会觉得很没面子,就起身准备离开。岂料嵇康突然开口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当时怒火中烧,但他强压怒火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此后,钟会越发记恨嵇康。嵇康因为钟会的谗言而深陷大狱,不久被判死刑。临刑前,嵇康大义凛然,他泰然自若的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并不无遗憾的说:“我死不足惜,但这本该千古刘芳的《广陵散》却要失传了!”听者无不动容。祢衡天赋很高,博闻强记,无人能及。他精通音律,即兴作鼓乐《渔阳》曲,听者无不惊叹。祢衡善于骂人,他骂人的特点是:一、不可能不骂人;二、从来不考虑给对方留点面子;三,从来不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祢衡骂人像吸毒一样上瘾,为此,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将承担什么后果。甚至连“拉拢一方,打击一方,骂一些人,同时安抚另一些人,这些最基本的世故,祢衡也全不知晓。他骂人全是一种爱好和肌肉运动。祢衡骂人很机智。一天,他准备回荆州老家,一些人决定送送他,想到平时饱受他的辱骂,送客们也想报复,具体方法就是,在祢衡走来的时候,大家全体坐着不动。祢衡走来了,一见此景,立刻嚎啕大哭起来。“你哭什么呀?”有人问。“走在一群行尸走肉之间,我能不悲痛欲绝吗?”祢衡答道。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着叔父诸葛玄过活。诸葛玄曾在袁术手下任豫章太守,青少年时的诸葛亮,耳濡目染,得以洞悉官场上的权诈和沙场上的凶险。约在诸葛亮弱冠之年,诸葛玄去世了,他的兄长诸葛谨看来较早就离开了两个弟弟,独自到东吴闯荡去了。这以后诸葛亮独自来到南阳邓县一个名叫“隆中”的地方,躬耕陇亩,事必躬亲。庞士元到了吴国,吴国的人都来拜会他。会见了陆绩、顾邵、全琮以后他评价说:“陆绩就像是马可以奔跑,有使用的价值,顾邵如牛能负重走得很远。”问他陆绩和顾邵谁更强一些,庞士元说:“马跑得虽然迅速,但只能乘坐一人,牛一天只能行走百里,但是所拉载的岂止是一个人呢!”吴国人无法反驳他。庞士元又说:“全琮的声名很好,就像汝南的樊子昭一样。”电子书分享网站能臣第五(4)东吴顾邵曾经单独对庞士元说:“听说你能识别人的贤惠善恶,我和你谁胜过谁?”庞士元说:“培育教化社会风俗,顺应时代潮流,我不如你。要说称王称霸的计策,克敌致胜的决窍,我也稍有所长,顾邵你也能做这些事吗?”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