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世界上下五千年-13

作者:翟文明 字数:30908 更新:2023-10-08 22:28:27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略。1931年1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甘地-艾尔文协定》。《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获得独立。但协议已签,人心已涣散,其余坚持斗争的人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从甘地的愿望来说,他不想看到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坚持以“非暴力”形式斗争,因而签订了这一协议。可这与他为之奋斗的印度独立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动”,继续为印度独立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印度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获得了如此巨大荣誉的甘地,依然保持着他极端朴素的本色,依旧赤着上身,剃着光头(这种装扮是效法古代的苦行僧),随身带着纺纱机,一有空闲就纺纱(这是为了振兴印度的民族纺织业,主张自力更生而作出的表率)。1948年1月30日,79岁的甘地在一次调解教派纷争的活动中被一个极端分子枪击,而离开人世。“圣雄”甘地多彩斑斓而业伟功丰的一生结束了,但他永远活在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里。土耳其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追随德国的土耳其成了战败国,领土被英、法、意和希腊等国瓜分。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不独立,毋宁死!”土耳其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抵抗运动。这时,一位将军毅然辞去了卖国的素丹政府授予的军职,以平民身份参加了抵抗运动,他叫穆斯塔法-基马尔。他呼吁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来捍卫民族尊严,他说:“如果我们没有武器战斗,我们就要用牙齿和指甲来战斗。”很快,他就成为各民族主义组织的领导人。人们不叫他的本名穆斯塔法,而亲切地称他“基马尔”。在土耳其语中,基马尔是“正义”的意思。1920年4月,基马尔党人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素丹政府的卖国行径。他们成立了临时政府,并着手组织正规军。临时政府得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持。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与他们签订了友好条约,并给予各种支援。1921年8月,希腊的10万大军在英国支持下,向安卡拉的基马尔临时政府发起了进攻。刚刚建立起来的土耳其国民军,数量不及希腊军一半,装备更是落后简陋,无法相比。但全体国民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十多天里打退了敌军一百余次进攻,坚守阵地,毫不退却。许多的农村妇女赶着自己的牛车为国民军运送弹药。接近火线时,老牛听着隆隆的枪炮声,吓得止步不进;遍地弹坑的道路,车辆也无法通行。只见妇女们果断地把一发发炮弹扛在肩上,冒着枪林弹雨,送到了阵地前沿。还有的妇女勇敢地端起枪和士兵们并肩战斗。基马尔日夜在前沿阵地巡察,指挥战斗。一发炮弹呼啸而来,“轰”的一声爆炸,气浪扑来,战马受惊,基马尔从马上摔了下来,肋骨折断了。士兵们围上来,把他扶起。“将军,您受伤了,应该回后方休息。”基马尔忍着疼痛摆了摆手,“别声张,没关系,这种时候我无权休息。”说着,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用手支撑着腰,继续指挥作战。一个月过去,土耳其国民军顶住了希腊军的进攻,以少胜多,并开始反攻,把希腊军队赶下了爱琴海,还俘虏了希腊军总司令。接着国民军浩浩荡荡开进了伊斯坦布尔。土耳其皇帝素丹穆罕默德六世一看大势不妙,慌忙带着妻儿,从宫廷后门溜到了英国战舰上逃跑了。欢庆胜利的晚会在伊斯坦布尔巨大的广场上举行。人们欢呼着、跳跃着,灯火映红了整个天空,直到深夜。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土耳其民族传统的摔跤比赛。基马尔酷爱摔跤运动。这天晚上他向军中的一位摔跤大王挑战,一定要同他比个高低。比赛开始了,人们兴致勃勃地围拢过来,摔跤大王紧紧抱住了基马尔的两退,一使劲,把他高高举了起来,眼看就要把他摔倒在地了,但这个士兵却轻轻把他放在地上。“你怎么不摔倒我?因为我是指挥官吗?基马尔从地上站起身,笑着问道。“您是土耳其民族的首脑,七个国家都没能把您打倒,我怎么打得倒您呢?”摔跤大王的回答,博得了全场爇烈的掌声,表达出人们对自己领袖的爇爱和尊敬。1922年10月,基马尔在安卡拉再次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黜公开投敌的素丹,宣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基马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安卡拉为共和国首都。大国民议会一致决定,土耳其实行姓氏改革,授予基马尔姓阿塔图尔克。“阿塔”在土耳其语中就是“父亲”的意思,“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国父”、“土耳其之父”。基马尔宣誓就任总统的那天,一位记者问他:“你已经拯救了祖国的命运,现在你准备干些什么呢?”基马尔回答道:“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基马尔又积极投身到了进行改革、振兴土耳其的浩大而艰巨的工作之中。他利用一切场合宣传教育的意义。针对当时土耳其使用的,难读难写又不适合记录土耳其语言的阿拉伯文字造成文盲很多的情况,基马尔和学者、教师一起研究制定了文字改革方案,采用拉丁化新字母。他召开会议宣传新文字,号召每个土耳其人把学习新文字当作爱国的民族义务。基马尔还亲自教议员、部长们学习新字母。他甚至在巡视全国时,也随身带着黑板,在公园、在广场、在田间、在牧场,随时随地教人们识读新字母。人们亲切地称基马尔是“首席教师”。土耳其共和国大国民议会还通过了妇女界请愿委员会提出的一个革新家庭生活的方案,正式废除一夫多妻制,男女结婚必须登记;废除面幕,举行新式婚礼;电车轮船男女不分坐;还规定了妇女与男子一样有继承权,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等等,保证了妇女的平等地位。不久,伊斯坦布尔大学就分别授予三名妇女文学、法学和地理学学位。在法院法庭,也有妇女担任法官和其他职务了。然而,基马尔革命毕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基马尔党人一方面依靠工农,一方面又限制和镇压工农,对土耳其共产党人进行了镇压。1939年,基多尔死后,土耳其政府又与英、法两国签订了互助条约,投入了英法帝国主义的怀抱。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印度河三角洲西部、面临阿拉伯海的渔港卡拉奇,在夜色的笼罩中,进入了梦乡。一个皮革商人的家中,一位少年用纸板遮住油灯,独自静静地读着书。母亲披着衣服,推开门。“孩子,时间很晚了,像你这样用功,会把身体弄坏的。”少年一边继续看书,一边回答说:“妈妈,没关系,如果我现在不用功,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啊。”这位勤奋刻苦、胸怀大志的少年就是后来任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以毕生津力创建了巴基斯坦国的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6岁那年,真纳中学毕业。经一个在卡拉奇当经纪人的英国人的帮助,真纳进入英国轮敦林肯律师学院攻读法律。天资聪颖,刻苦用功的真纳,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全部课程。林肯律师学院是轮敦有授予律师资格的四所大学之一。但按规定,只能给在轮敦住满四年的人授予律师资格。真纳只得又在轮敦呆了两年。1896年,20岁的真纳取得高级律师资格回到故乡。不久后,又去孟买创办了律师事务所。非凡的辨才和渊博的学识使真纳很快名声鹊起。一旦掌握案情,在法庭上谁也辩不过他。有时甚至对法官,他也尖锐地反驳。一次,一位法官轻蔑地对他说:“真纳先生,说话大声些,我们听不见你说的话。”真纳回答说:“我是律师不是演员!”过了一会,那法官又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不客气地回敬到:“您把前面的那堆书挪开,就会听见我说的话了。”1906年,真纳参加印度国民大会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三年后,被孟买伊斯兰教徒选为印度立法议会议员。1913年,他加入了代表印度穆斯林上层官僚、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下简称“穆盟”)。当时的印度社会还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宗教情况非常复杂,东孟加拉居民主要是伊斯兰教徒,西孟加拉则多是印度教徒。长期以来,他们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宗教纷争和相互仇杀。为反对英国殖统治者,“穆盟”领导人感到新的政治斗争需要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真纳向伊斯兰教徒发出呼吁书说:“难道我们不能埋葬我们的分歧,组成联合阵线吗?那样,印度教的朋友将会更尊重我们,觉得我们更有资格和他们并肩站在一起!”1924年,真纳被选为“穆盟”主席。他在集会上再次苦口婆心地说:外国统治印度,并且继续维持统治,主要因为印度人民尤其是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不能团结一致,缺乏相互信任。我可以说,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团结之日,就是印度实现自治领责任政府之时。然而,他的呼吁并没有得到积极响应,真纳失望之余,到了轮敦,重躁律师职业。后来,“穆盟”派人到轮敦劝说真纳返回印度领导“穆盟”,并对他说:“你必须回去,人民需要你。只有你才能挽救穆斯林联盟,使它获得新生!”此后,真纳往返于英国和印度之间。第二年,他被选为“穆盟”终身主席。1935年,英国国王批准印度政府法,印度有11省开始享有自治权。真纳高兴地结束了他在轮敦的生活,返回印度,领导“穆盟”。接着,印度进行大选,国大党获得多数票。国大党领导人坚持一党组织内阁,拒绝与“穆盟”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真纳感到必须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40年3月,真纳主持召开“穆盟”年会,通过了著名的《巴基斯坦决议》,要求伊斯兰教徒聚居的省份脱离印度,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这个决议得到大多数伊斯兰教徒的拥护。真纳也成为他们公认的领袖。而一些反对他的组织,则向他发出了死亡威胁。几天之内,向他发出电报信件50余封,扬言要除掉他。真纳一笑置之,不予理会。1943年7月的一天,孟买真纳住处附近出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青年,这是反对组织派来的刺杀真纳的杀手。他仔细观察了四周环境,选择了最佳行动时间,藏好了利刃,向真纳住所大门走去。他向守门人行过礼,提出要见见真纳。秘书告诉他真纳现在很忙。他没有说话,径直向真纳房间走去。房门一开,正要外出的真纳与刺客打了个照面。刺客挥拳击向真纳左颊,真纳不由自主向后一仰。就在这一刹那间,刺客从腰间拔出刀子,向真纳刺去。受到突然一击的真纳并没有失去控制,他见刀光一闪,马上扬手抓向刺客手腕。受到阻挡的刀锋只划伤了真纳的下颏。刺客继续挥刀刺来,真纳手臂又挨了数刀。闻声而动的人们,蜂拥上前夺下了刺客的刀子,把他扭送到了警方。尽管受到这样的威胁,真纳争取建立巴基斯坦国的信念并没有动摇。他继续竭尽全力,为此奋斗。1942年2月,英国政府宣布给予印度完全独立,不久,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宣布了《印度独立法》,实行印、巴分治。这样,才解决了国大党与“穆盟”争执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真纳的领导下,“穆盟”很快批准了分治方案,开始组织政府,同年8月7日,巴基斯坦制宪会议召开,真纳以主席身份,向到会代表宣布道:“你们自由了!你们可以自由地到庙宇去,到清真寺去,或者到这个巴基斯坦国家任何其他做礼拜的地方去!不论你们属于什么宗教、种姓或信仰,都毫不妨碍我们都是同一国家的公民,而且是平等公平这一基本原则!”8月14日,真纳在他诞生的故乡卡拉奇宣誓就任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他的头上飘扬着他和总理制定的巴基斯坦国旗。旗上3D4是绿色,代表着穆斯林;1D4是白色,代表着少数民族。巴基斯坦国建立后,真纳更加辛勤地工作,处理着国内外各种事务。终于积劳成疾,不幸染上了肺结核,1948年9月的一天夜晚,真纳告别了人世。1956年,巴基斯坦国改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战争,东巴基斯坦分裂成立孟加拉国。第二年,西巴基斯坦最终脱离英联邦。朝鲜“三·一”运动气势汹汹的日本宪兵,冲进了朝鲜百姓的家中,翻箱倒柜地搜寻着。“怎么,连菜刀都要拿走吗”“这是武器,要没收。以后你们几家合用一把菜刀,菜刀要用铁链钉在厨房的桌子上,听到了吗?”将村庄抢劫一空的日本兵呼啸而去,愤怒的朝鲜百姓怒视着他们,咬牙切齿咒骂着。1905年,日本宣布朝鲜为“保护国”,把朝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907年,朝鲜国王李熙派出使者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要求各国承认朝鲜独立,废除日本“保护”。一心要灭亡朝鲜的日本,得知这一情况,干脆派兵扣押李熙,逼他退位。1910年8月,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开始了它残暴黑暗的统治。朝鲜的资源遭到疯狂掠夺,工厂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批失业;农田大量被侵占,许多农民被迫背井离乡,逃往荒僻的山林。人们不断起来反抗,日本统治者感到十分害怕,甚至对各家厨房用的菜刀也开始进行“管制”。残酷的压迫激起了更强烈反抗,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着。1919年1月22日,被日本侵略者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突然死去。事情的真相是:李熙虽然被逼退位,朝鲜百姓仍然十分怀念自己国家的这位国君,日本统治者对此视为一块“心病”,必欲除之而后快,最后他们派人在红茶中放上砒霜,将李熙毒死。做“贼”心虚的日本驻朝鲜总督假惺惺地发出讣告,称李熙是患脑溢血病逝,并宣布将在3月3日为他举行“国葬”。李熙之死,犹如一石投水,在朝鲜人民中激起了巨大反响。全国上下群情激愤。这时,一个名叫孙秉熙的串连了朝鲜工商企业界等33人,自称为“朝鲜民族的代表”,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书》,向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日本帝国政府发出呼吁,要求给予朝鲜独立。并且决定,3月1日在汉城举行大规模和平示威游行。3月1日,当朝霞映红了天空,激昂雄壮的歌声在汉城响起来:“起来,两千万同胞,起来,拿起枪和刀,用鲜血与敌人战斗,还我自由,光复祖国……”数千名学生高唱着《光复歌》走上街头。成千上万的朝鲜民众潮水般涌向汉城塔洞公园,举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朝鲜的盛大集会。人们情绪激昂,吼声震天,呼吁驱逐日本统治者,恢复祖国独立。而这时,孙秉熙等所谓“朝鲜民族的代表”,却害怕起来。他们没敢到群众集会现场,躲进了一家饭店,宣读了他们的《独立宣言书》。然后,打电话给日本驻朝鲜总督衙门的警务总监部,说:我们的请愿是“和平请愿”,并报告了“独立代表团”所在的饭店。挂上电话不久,日本警察便蜂拥而至,把他们全部逮捕了。塔洞公园的人民集会仍在继续着。在宣读了《独立宣言》后,三十万群众和学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日本总督、日本军队滚出去!”“朝鲜独立万岁!”宏亮的口号声在汉城上空回荡,游行队伍的洪流冲向日本警察署和宪兵队。日本总督慌了手脚,恶恨恨地下令:“全体出动!把闹事者给我抓起来,统统杀掉。”一队队日本警察和宪兵,冲向了游行队伍。刺刀闪着寒光。“统统地散开!不许喊口号,扔掉旗子!”日本军官挥舞着指挥刀咆哮着。“日本军滚出去!”走在队伍前列的一个女学生高举着国旗继续呼喊。“八嘎”,日本军官叫骂着挥起了军刀。寒光一闪,只听“嚓”的一声,女学生的手臂被砍下来。她一个踉跄,马上又挺直身,向前冲去,口中仍在喊着,“日本军滚……”突然,她的声音顿住了。一柄刺刀插进了她的胸膛,鲜血喷射而出。人们愤怒了,勇敢地扑上去,同日本警察、宪兵展开了肉搏。棍棒落下来,军刀枪刺飞舞,子弹划出了尖厉的啸声。许多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汉城的大街小巷。鲜血也点燃了整个朝鲜半岛爱国起义的熊熊烈火。平壤人民用石块作武器,同手执利刃的日本军警英勇搏斗。一些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也纷纷行动起来。不到两个月,全国爆发了3000多次示威和暴动,参加人数达200多万。人们用棍棒、镰刀为武器,袭击日本官厅公署,杀死日本官吏和走狗,惩处通敌的恶霸地主。朝鲜人民的斗争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和许多国家纷纷声援他们的反帝爱国独立运动。日本统治者用残酷的手段镇压起义,下令朝鲜全境实行戒严,调动驻朝的日军配合警察宪兵,对朝鲜人民开始了惨绝人寰的杀戮。他们把抓来的群众绑在十字架上,刀劈枪刺,甚至举行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据日本官方缩小了的数字,在“三-一”起义中被杀害的就有近8千人,受伤的1万6千多人,还有大批人被投入监狱,活活折磨致死。日本侵略者还采取种种卑劣手段,收买亲日派、卖国贼,从内部分化瓦解朝鲜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到1919年底,因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三-一”运动遭到了失败。逃到中国上海英美“租界”的朝鲜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组织起了一个以李承晚为“临时大总统”的“流亡政府”,投向了美国的怀抱,最终成为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代理人。而朝鲜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则在朝鲜共产主义战士金日成领导下走上了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自由人的将军桑地诺1926年的一天,尼加拉瓜北部山区通往圣-阿尔比诺金矿的路上,一个年轻人正踏着茫茫的夜色中崎岖的山路急匆匆地走着。这是刚从墨西哥返回自己祖国的桑地诺,他正准备赶去发动金矿工人起义,反抗美帝国主义对尼加拉瓜的侵略。尼加拉瓜在美洲中部,西临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是中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1821年,尼加拉瓜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后来又建立了共和国。1909年,早已对中美洲地区垂涎欲滴的美国政府,将魔爪伸向了尼加拉瓜,它策划了一场政变,把尼加拉瓜总统赶下台,又借口保护侨民,派驻了海军陆战队。1926年初,它再次发动政变,建立起亲美的傀儡政权。这年年底,美国又派出了2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帮助尼加拉瓜独裁政府镇压日益增加的人民起义。出身农民之家的桑地诺,20多岁起离家到国外做工。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十分痛恨美国仗势欺压各中小国家,在墨西哥时就积极参加反美斗争。看到自己的祖国遭受侵略,他焦虑万分,决心回国,把尼加拉瓜从外国侵略者铁蹄下解放出来。来到金矿后,桑地诺很快就和工人打成一片,关心同情工人们的艰苦生活,向他讲述国家受侵略,人民受压迫的道理。他说:“一个民族的主权,不是靠言辞,而是要用武器来保卫它。”工人们情绪高涨,纷纷说:“你说的对,我们都听你的。你就带着大伙干吧!”他们商定举行武装起义,打击美国侵略者。桑地诺教工人们用沙丁鱼罐头做成手榴弹,他们又秘密地收集了枪支弹药。起义的时刻来到了,工人们举起自制的红黑两色旗,庄严宣誓:为祖国的自由而战!他们用开金矿的炸药炸毁了矿场,以自制的手榴弹、简陋的武器装备,袭击了美军驻兵和独裁政府的警察官所。当大批美军和政府军队开到时,桑地诺带领着29个伙伴进入了山区。这支小小的游击队向强大的敌人宣战了。他们成为后来尼加拉瓜保卫民族主权军的核心。桑地诺向人们宣布他们的斗争目标:赶走外国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他还提出了没收外国资本家的土地分给尼加拉瓜人的主张。各界民众闻此消息感到无比振奋,纷纷来投奔。不久,就有了800名组织得很好的骑兵队伍。保卫民族主权军队伍日益壮大,他们以拉斯赛戈维亚斯山区的大森林为根据地,神出鬼没地袭击美国侵略军。游击队同装备和数量远远优于自己的敌人展开了机智的周旋。美军动用了先进的武器,当时全世界只有600多架飞机,美国竟向尼加拉瓜派出了近70架飞机,来对付桑地诺游击队。在莽莽的大森林中,游击队员把每棵树都当成了自己的掩体,把每处山坡沟壕都变成了侵略者的陷井。一次,游击队把河水引向了和地图上标志相反的方向,迷惑的敌人晕头转向,进入了游击队的包围圈。一声号令,枪声四起,木石飞下,有韧性的大树做成的弹弓弹起,敌人纷纷倒了下去。游击队中还有一支由13岁到16岁的孩子组成的、被称作“天使合唱队”的游击特别小队。他们有时到敌人内部刺探情极,进行活动,有时候又勇敢地袭击美军驻地,令敌人心惊胆颤,防不胜防,成了尼加拉瓜闻名的少年英雄群。到1931年,保卫民族主权军已经控制了8个省的农村地区,甚至打到了一些城市的边缘。桑地诺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人们崇敬地把他称作“自由人的将军”。尼加拉瓜人民的斗争也得到了拉美各国的声援与支持,一些兄弟国家的志士来到尼加拉瓜参加了桑地诺的部队,有更多的人组织了“不许干涉尼加拉瓜委员会”,发动募捐运动,支援尼加拉瓜人民的斗争。美国的工人也组织示威和罢工,抗议侵略尼加拉瓜。内外交困的美国侵略者陷入了尼加拉瓜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处处被动挨打,无计可施,终于在1933年撤出了尼加拉瓜。苦战了7年的游击队战士们取得了反对美帝侵略斗争的巨大胜利,他们放下武器,拿起工具,开挖河渠,寻找金矿,建立种植园,以为自由和平幸福的生活从此将来临。然而,美国和它扶持的代理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仍把桑地诺视为“心腹之患”。1934年2月1日,受尼加拉瓜政府陆军首脑索摩查的邀请,桑地诺来到首都马那瓜共商国事。晚上,索摩查等在总统府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招待桑地诺。他笑容可掬地举杯向桑地诺敬酒,并说着一些令人肉麻的吹捧赞扬之辞。夜色阑珊,酒宴结束了。索摩查恭恭敬敬地送桑地诺来到门外。他扬起手目送着桑地诺离去。突然,“叭,叭”一阵枪声响起,刚离开总统府不远的桑地诺倒在了血泊中,索摩查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冷笑,为自己的陰谋得逞兴奋不已。第二年,索摩查登上了总统宝座,尼加拉瓜又落入了美国的控制中。但是,人民仍然记着“自由人的将军”桑地诺,他为了民族独立挺身抗击侵略者,英勇奋斗坚强不屈的津神,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揭开原子秘密的人1871年,卢瑟福诞生在新西兰的一个农村。他家人口很多,卢瑟福从小一边上学一边帮着家里干农活。少年时的卢瑟福是个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尤其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玩意。他曾经“发明”了一种可以发射“远射程炮弹”的玩具火炮,还巧妙地设计出增加炮击距离的方法。有一次,家里的大钟坏了,卢瑟福便动手把钟拆开来,他的兄弟姐妹都认为一定会受到父母的责罚,但卢瑟福竟把钟修好了,而且以后还走得很准。后来,他还自制了一架照相机,自己拍摄,自己冲洗,成了个摄影迷。24岁时,卢瑟福获得一笔奖学金,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凯文迪许实验室进行深造。从此,他开始了在英国的科学研究生活。37岁那年,由于他对于放射性现象研究的杰出成就,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并没有满足,决心对原子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人提出,自然界天地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是不可分割的,它的形状像个实心小球。而此时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些科学家认识到原子内部还有着更小的单位,卢瑟福的老师汤姆逊就持这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原子的模样像西瓜,瓜瓣就像是原子内均匀分布的正电荷,而瓜子就是电子。“原子果真像老师所说的那样吗?“卢瑟福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一直思索的这个问题。他想,如果原子果真像个西瓜,那么,如果用比原子更小的粒子作“炮弹”来轰击它,就一定很容易地穿过它而笔直地前进。于是,他决定用一种叫做“a“的粒子做“炮弹”,来轰击原子,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然而,要做这个实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设计一套专门仪器外,实验本身就像是用机关枪扫射几个散落在茫茫草原中的小核桃一样的困难。在年轻的助手和几个学生帮助下,卢瑟福终于设计出了一个试验装置:一个“a”射线的放射源,就像一挺机关枪,一个金属箔作靶子,就像放核桃的草地,在它的旁边放一个硫化锌的荧光屏,屏后安装一架显微镜,来观察实验的情况。实验开始了,发射源发射出的“a”粒子“炮弹”,以每秒2000米的速度穿过金属箔,在漆黑的实验室里,荧光屏上出现了点点闪光。“这是怎么会事呢?”学生们问道。“这说明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属靶子飞走了,只有个别a粒子被弹了回来。”卢瑟福说。可这意味着什么呢?卢瑟福陷入了沉思。实验使卢瑟福感到惊叹,他开始了连续不停的实验和思考,像着了魔一样整日整夜地呆在实验室里。管理实验大楼的工友搞不清他是否离开过,他的妻子儿女也难得见他一面。一天清晨,卢瑟福兴冲冲地冲进了办公室,对着正在整理东西的助手,大声地说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知道了。”略一停顿,他又说:“它大致可以设想为一个小的太阳系。”助手怔怔地看着他,耸了耸肩说:“什么?您是说我们在一个看不见的世界里当了普罗米修斯吗?——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为人类送来火种的神。“是的,就像是太阳系。”卢瑟福继续解释到,“原子既不是像小实心球,也不像西瓜,它的中心有个小的、带阳电的核,而带陰电的电子在围绕着这个核飞转。这就如同:原子核是太阳,电子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那么,a粒子被弹回来的现象怎么解释呢?”助手问他。“这是因为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隙,所以比原子更小的粒子能很容易穿过;又因为当中有个核,a粒子碰上这个坚硬的核就会被弹了回来。卢瑟福终于打开了原子神秘之宫的大门!他的这一崭新的原子结构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原子学和原子核物理学便诞生并发展起来。1919年,卢瑟福用人为的方法第一次分裂了原子,他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使它变成了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1926年,在他的指导下,两个年轻研究人员瓦耳顺和科克拉夫特设计出了一架巨型原子捣碎机,用这架仪器,他们把轻金属锂转变为氦。一时间,报纸新闻把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球。一些人们惊慌地说:“原子分裂了,世界是否已经到了末日?”“人工可以制造黄金了,货币就要贬值!”但是,科学家们清醒地预感到:世界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原子时代。1933年,62岁的卢瑟福仍在不知疲倦地进行着研究工作。就在这一年,他又发现和命名了质子——氢原子核,并预言核内存在着中子。由于他卓越的成就和影响,多种荣誉和奖赏不断向他涌来。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奖章——科柏莱奖章。几十所大学和科学团体争相授予他荣誉学位和学籍。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卢瑟福仍然保持着谦虚的态度,从不夸耀自己的成绩。1937年10月,卢瑟福由于长期紧张地工作,积劳成疾,在英国剑桥医院与世长辞。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在一所实验室门前,为他雕塑了一座半身铜像。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他的墓碑前,向这位揭开原子秘密的先驱者表示深深的怀念与敬意。火箭发明家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果园里,一个小男孩正给樱桃树修剪枯枝。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樱桃树,眺望着远方的田野。突然,他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人要是能飞到星星上多好啊!怎样才能制造出飞上火星的装置呢?小男孩从樱桃树上爬下来,坐在树下沉思起来。他想象着有种机器在草地上飞快地旋转着,急速上升,飞向太空,飞向那遥远的未知的世界。从果园回来后,小男孩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父母发现他整天在学习数学和做科学小实验,即使卧病在床的时候,他也不放过星点儿时间。看着瘦弱的常患病的孩子,父母总是心疼地劝说他休息。他就是美国物理学家和火箭技术的先驱者——罗伯特-戈达德。童年在果园的美丽梦想成了戈达德所有生活的支柱。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不断地攻读数学,坚持做实验,到长大些的时候,他居然攻读起物理学家牛顿的著作来。上大学时,戈达德考入伍斯特工学院。1911年,29岁的戈达德在克拉克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这所大学开始了火箭研制工作。刚开始时,戈达德做理论研究工作,探讨火箭作高空大气研究的价值和达到月球的可能性。1919年,他发表了题为《达到超高空的方法》全文只有69页,是他理论研究的结果。小册子发表了,但没有引起人们的丝毫注意。其实,10年前俄国物理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也曾做过类似的研究,写过相似的论文,但也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戈达德在理论研究后,决定进行实践躁作,想用成功的事实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1922年,戈达德开始了用汽油和液氧做燃料的火箭引擎试验。1926年冬天,在马萨诸塞州的田野上,戈达德发射了自己制作的第一枚火箭。这枚火箭高约1.2米,直径约15厘米。火箭里的汽油和液氧混合燃料耗尽后,它仍在继续上升,上升高度是60米,时速100公里左右。火箭技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发明火药的中国人在13世纪就发明了“飞火箭”,并运用于战争。还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波兰人等也曾研究过火箭技术。但戈达德是第一位设想用火箭或许能载人飞向天外的人。1929年7月,又一枚火箭在戈达德的家乡飞向天空。它飞得更高,而且载有气压表、温度计,拍摄气压表和温度计的小型照相机。试验刚刚结束,警察居然找到戈达德,命令他以后不许在马萨诸塞州做试验。戈达德只好到新墨西哥州一块荒凉的土地上开始新的试验。经过许多努力,他得到一位慈善家馈赠的一笔钱,他的试验才得以维持。在这里,戈达德制作更大型更成功的火箭。他的火箭有燃烧室,因用汽油和超高压的液氧作燃料,燃烧室的壁能保持冷却。戈达德还发明了控制火箭飞行方向的转向装置,使火箭沿正确方向飞行的陀罗仪等。1930年到1935年的时间里,戈达德发射了数枚火箭,火箭的速度最高达到超音速,飞行高度达到2.5公里。但遗憾的是戈达德的研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只给过他一小笔预算,让他设计飞机在航空母舰起飞时用的一种小型火箭。戈达德在默默无闻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奋发明创造了火箭,是美国第一枚火箭的宇宙时代的开创者。戈达德虽在美国没有受到重视,在德国却有一批推崇者。他们用戈达德的原理制成了V2火箭,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二战结束后,美国科学家向德国科学家请教火箭制造的技术,德国科学家目瞪口呆,“你们不知道戈达德吗?我们是用他的原理研究和制造火箭。他是我们的老师。”美国科学家震惊后再去寻找戈达德时,一切都晚了。1945年8月10日,戈达德已经离开了人世。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轮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伤口感染化脓,就是它在“作怪”。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为了试验青霉菌对葡萄状球菌的杀灭能力有多大,弗莱明把青霉菌培养液加水稀释,先是一倍、两倍……最后以八百倍水稀释,结果它对葡萄状球菌和肺炎菌的杀灭能力仍然存在。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杀菌物质了。可是,这种青霉菌液体对动物是否有害呢?弗莱明小心地把它注射进了兔子的血管,然后紧张地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发现兔子安然无恙,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这证明这种青霉菌液体没有毒性。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人们向他祝贺。英国一位显贵建议他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那样将来就会发大财。弗莱明经过考虑,写信婉言拒绝了那位显贵的建议。他说:“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的尊荣富贵,而无形中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寒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如果直接用它的培养液来治病,那一次就要注射几千甚至上万毫升,这在实际上无法办到。因此,弗莱明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但是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时间到了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知道,要提取出这种物质,需要各方面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他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是他最主要和得力的助手。在佛罗理的领导下,联合实验组紧张地开展了研制工作。细菌学家们每天要配制几十吨培养液,把它们灌入一个个培养瓶中,在里面接种青霉菌菌种,等它充分繁殖后,再装进大罐里,然后送到钱恩那里进行提炼。提炼工作繁重而艰难,一大罐培养液只能提炼出针尖大小的一点点青霉素。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钱恩提取出了一小匙青霉素。把它溶解在水中,用来杀灭葡萄状球菌,效果很好。即使把它稀释二百万倍,仍然具有杀灭能力。联合实验组选择了50只小白鼠来进行试验;把每只都注射了同样数量,足以致死的链状球菌,然后给其中25只注射青霉素,另外25只不注射。实验结果,不注射青霉素的白鼠全部死亡,而注射的只有一只死去。随后,他们开始了更努力的提取工作,终于获得了能救活一个病人所需的青霉素,并救活了一名病人。证明了这种药物的无比效能。佛罗理清醒地意识到,为青霉素能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必须改进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但这对联合实验组来说,还是无法办到的事。而且,当时的轮敦正遭受德国飞机的频繁轰炸,要进行大规模生产也很不安全。1941年6月,佛罗理不顾钱恩的反对,带着青霉素样品来到不受战火影响的美国。他马上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合作。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纯度高,产量大,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1845年,弗莱明、佛罗理和钱恩三人,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8月的一天,一封由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签名的信,放在了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罗斯福总统的办公桌上:“总统阁下:……元素铀在最近的将来,将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能源。……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威力极大的新型炸弹。……目前德国已停止出售它侵占的捷克铀矿的矿石。如果注意到德国外交部次长的儿子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工作,该所目前正在进行和美国相同的对铀的研究,就不难理解德国何以会有此举了。”罗斯福总统默默地读完了爱因斯坦的信,他有些犹疑不定;这件事非同小可,这种谁也没见过的原子弹能否制造出来?人员、经费、保密问题如何解决?假如制造中不慎爆炸怎么办?他召来了科学顾问萨克斯,萨克斯提醒他说,当年拿破仑就是因为没有采用富尔顿创造蒸汽船的建议,最终没能渡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国。如今,德国正在疯狂扩军备战,一旦他们得逞,美国就会处于危险被动的境地。经过一周的思考和研究,10月19日,罗斯福决定对爱因斯坦的信作肯定的回答。他按了一下手边的电铃按钮,指着一大堆各种说明资料,对应声而入的军事助手平静地说道:“这件事必须很好地处理”。按照罗斯福的指令,一个代号为“S-11”的特别委员会很快成立起来,开始了核试验研究。1942年8月,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格罗夫斯将军主持“S-11”特别委员会的科学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召开会议,制定了一个名叫“曼哈顿”的新计划。计划规定,研究工作所有指挥权都集中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处。格罗夫斯将军坐镇华盛顿“曼哈顿”总部,而新墨西哥州荒原上的原子实验室由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姆主持。他们俩每天通过电话联系,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整个工作受到严格保密,连副总统杜鲁门也是在1945年罗斯福死后接任总统时才得知这一计划。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也在加紧研究制造原子弹。1942年6月,罗斯福与邱吉尔会晤,全面衡量了双方研制原子弹工作进展情况。他们从情报中获悉,德国占领挪威后,便命令挪威一家生产重水的工厂每年向德国提供5吨重水。重水是使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得以减速的缓冲材料。有了重水就能控制反应堆,制造原子弹就有了可能。为了阻止德国制造成原子弹,必须炸毁挪威的重水工厂,切断德国的重水来源。1943年2月17日,盟国派出的突击队经过一次失败后,终于潜入了挪威重水工厂。他们把炸药贴在重水罐的桶板上,点燃了导火索,随着“轰”的一声爆炸,所有罐中的重水流入了下水道。这次爆破的胜利,使这个重水工厂至少一年之内无法再生产出一滴重水。纳粹德国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受到了阻碍。为了抢在德国人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向欧洲战场派出了“阿尔索斯”行动小组,专门在欧洲各地搜捕德国科学家和收集德国制造原子弹的情报。美国认为,得到一个第一流的德国科学家,比俘获10个师的德军还要重要。1944年春季,“阿尔索斯”行动小组忽然发现,在德国占领区的小镇黑兴根,有一个德国“U”计划“基地,这一情况传到了美国陆军总部。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几个高级将领趴在地板上的大地图上找了半天,才找到了这个不知名的小镇。他们当即决定,派出一个突击兵团袭击黑兴根。行动获得了成功,黑兴根的这个“U计划”基地被彻底破坏。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制造的第一颗试验性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爆炸成功。一道闪电划破了黎明的长空,一团巨大的火球升上8千米高空,大地也在微微颤抖。美国整个西部都听到了爆炸巨大的声响,很多人惊奇地以为太阳提前升起了。美国第一批制造出三颗原子弹。第一颗试爆的原子弹命名为“瘦子”,另外两颗分别叫“胖子”和“男孩”。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得知这消息,异常高兴。他认为,原子弹不仅是一种可以对付日本的军事武器,也是一种可以抑制苏联,提高美国国际地位的外交武器。8月2日在他归国途中,他决定立即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白色方案”和“海狮计划”1939年8月31日,德国东部边境的格雷威茨市。闷爇的天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德国150万大军逼近波兰边境的前沿阵地,一群“波兰”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突然向靠近波兰边境的格雷威茨市发起“进攻”。他们还“占领”了该市的电台,并用波兰语广播了向德国“挑战”的声明。一名德国士兵是这次攻击的牺牲品。第二天,柏林电台广播了波兰“进攻”德国的消息。希特勒向德国发表广播演说,他声嘶力竭地叫嚷:“无数的波兰人侵入德国境内,许多波兰的正规军攻击格雷威茨电台,我们只能决定用武力来解决。”9月1日早晨4时45分,德国以6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2800辆坦克为先导,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当天10点钟,希特勒胜利而归,从总理府坐车到国会发表演说。一路上,无人向他欢呼。当他发表胜利演说时,台下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耍的一个花招,连德国人自己都明白其中的由来。波兰位于欧洲大陆的东部,东接苏联、南靠捷克,北临波罗的海。波兰的煤矿很丰富,冶金、化学、机器、造船等工业也相当发达。希特勒想把波兰当做进攻苏联的基地,掠夺波兰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来加强德国法西斯的战争能力,同时消除自己进攻西欧的后顾之忧。开始,希特勒还想用软硬兼施,威胁讹诈的手段吞并波兰。但没有成功,于是就决定采取武力了。但希特勒又想蒙蔽世界,不想担当侵略的恶名,于是就导演了一场波兰进攻德国的闹剧。“侵略”德国的“波兰人”实是德国的党卫军,“战死”的德国人则是德国集中营的一个死囚。这是希特勒要“永远消灭波兰”的“白色方案”的序幕,也是他一系列侵略战争的一个步骤。9月3日,英、法根据法波盟约和英法互助条约,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了。战争开始了,但英、法却宣而不战,按兵不动,坐在阵地上静静观望。这就是后来为人耻笑的“静坐战”。英、法为什么要“静坐”呢?原来他们对德宣战完全是出于被迫。他们一面宣战,一边还想美国政府”调停”,实行停战。法国认为他们的“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再加上和德国毗邻,法国怕德国进攻自己,哪敢主动进攻德国呢?当时德国在西线的只有23个师、而在对面的法国就有100多个师,可是他们却躲在现代化防御工事里无所事事,不援助呼救声不断的波兰。波兰在英法的“静观”中,两个星期之内就被德军占领。英法以为德国占领了波兰,一定会去攻击苏联。希特勒利用这点,宣称只要英、法承认德国吞并波兰,德国就不和英、法做仗。但在这种谣言的掩护下,希特勒又扩军备战,准备入侵英、法。1940年4月,希特勒突然进攻丹麦和挪威,之后又侵占了中立国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1940年5月,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攻入了法国。1940年6月20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投降,将法国送给了希特勒。法国投降了,英国怎么办呢?德国占领法国后,立即又实施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国被迫与德国孤军奋战。一贯执行妥协政策的英国首相张伯轮在民众的猛烈冲击下,立即倒台了。一贯主张对德采取强硬政策的原海军大臣丘吉尔出任首相。在危急中,丘吉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爇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我们的政策就是全力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英国的海军比德国的海军强大,希特勒决定发动空中的闪电战,夺取制空权,为德军登陆扫清道路。8月13日,德国出动1485驾飞机,频繁轰炸英国的机场、雷达站及其他军事设施。英勇的英国空军奋力迎击,在激烈的空战中,双方损失惨重。陰险毒辣的希特勒又采用野蛮残酷的“恐怖空袭”。从9月初到11月初,平均每晚有200架德国轰炸机猛烈轰炸轮敦。轰炸持续了三个月,德国空军一共投下了1万多吨炸弹,炸死1.26万居民,受伤的人则不计其数。但英勇的英国人民并没有被吓退,他们沉着应战。英国有200万人拿起了枪刀,随时为保卫英国而战斗。希特勒的空军遭受了重大的损伤,但他们没有打垮英国空军。希特勒的“海狮”计划一次又一次被粉碎,最终走向失败,这是希特勒发动的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未达到目的入侵计划。英勇的英国人民胜利了,英国得救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下,上千条各色各样的船向着敦刻尔克方向前进着。这是一支古怪的“无敌舰队”:有颜色鲜艳的法国渔船,有运载乘客的旅游船,还有维修船拖驳、小型护航船、扫雷艇、拖网渔船、驱逐舰、英国空救援船、雷达哨船……这支极为离奇、难以形容的船队,由各色各样的英国、法国人驾驶着。他们中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少年、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员……他们中有面肤娇嫩的海上童子年和古铜色皮肤映着苍苍白发的老人。他们中很多人明显是穷人,他们没有外套,穿着破旧的毛衣和卫生衫,他们穿着有裂缝的胶鞋,在海水和雨水中浑身湿淋淋的,彻骨的寒风中他们饥肠辘辘……这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勇敢的人们却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在漂着沉船的海面,灵活地向前行驶着,明知前方是地狱,他们也毫不畏惧。这支勇往直前的船队为了怎样的目的奋勇向前呢?德国法西斯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不久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对于即将发生的悲剧,人们怨声载道,争吵不休。他们猛烈抨击上层的无能和腐败,但仍然宁死不惧地投入到撤离部队的危险中去。于是出现了驶住敦刻尔克的奇怪的“无敌舰队”。这支船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是自发前去接运部队的人民。他们没有登记过,也没有接到命令,但他们有比组织性更有力的东西,这就是不列颠民族征服海洋的津神。一位亲身投入接运部队的英国人事后回忆道:“在黑暗中驾驶是危险的事。陰云低垂,月昏星暗,我们没带灯,也没有标志,没有办法辨别敌友。在渡海航程一半还不到时,我们开始和第一批返航的船队相遇。我们躲避着从船头经过的船队的白糊糊的前浪时,又落入前面半昏不明的船影里。黑暗中常有叫喊声,但不过是偶然的喇叭声而已。我们‘边靠猜测边靠上帝’地航行着。”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为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一直在退却,经常失去指挥,孤立无援,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这些疲惫的士兵步履蹒跚地跨过海滩走向小船;大批的人马冒着轰炸和扫射涉入水中,前面的人水深及肩,他们的头刚好在扑向岸边的波浪之上,直至不齐肩深他们才上到船上。从岸上摆渡到大船去的小船因载人过多而歪歪扭扭地倾斜着……一些大船不顾落潮的危险差不多冲到了岸上……沙滩上有被炸弹击中的驱逐舰残骸,被丢弃的救护车……这一切都辉映在红色的背景中,这是敦刻尔克在燃烧。没有水去扑火,也没人有空去救火……到处是地狱般可怕的喧闹场,炮兵不停地开炮,炮声轰轰,火光闪闪,天空中充满嘈杂声、高射炮声、机枪声……人们不可能正常说话,在敦刻尔克战斗过的人都有了一种极为嘶哑的嗓音——一种荣誉的标记“敦刻尔克嗓子”。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巴巴罗沙”计划“巴巴罗沙”的意思是“红胡子”。“红胡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腓特烈是崇尚扩张侵略的家伙,他曾六次入侵意大利,并指挥十字军东侵。穷兵黩武的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极力效仿“红胡子”,妄图称霸世界。1940年12月,希特勒在极其绝密的情况下策划了一份代号为“巴巴罗沙”的计划——即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希特勒想象“红胡子”一样,以闪电战的方式突然袭击苏联,打跨苏联。为了迷惑苏联人的注意力,希特勒故意制造了种种假象,散布谣言。他把他的部队东移说成是要进攻英国。为此,德国出版了许多英国地形,军队里都配备了英语翻译,甚至还制定了进攻向英国登陆的所谓“鲨鱼”和“鱼叉”计划。在这些谣言和假象的掩护下,5月下旬,德国铁道部门每24小时开出100列军车,在短短的两星期内有47个德军师,其中包括28个坦克师和摩托师被运往德苏边境。与此同时,德国却仍和苏联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关系。满载着苏联粮食、石油、矿石和各种物资的火车,仍源源不断地运往德国。整个苏联都被蒙骗了。6月14日,苏联塔斯社发布一则消息:“根据苏联方面的材料,德国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遵守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苏联人士认为,关于德国打算撕毁条约准备进攻苏联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就在同一天,希特勒和他的军事首领召开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议,布置了全面进攻苏联的最后细节。6月21日中午,斯大林接到了苏联边境的一系列报告:在西北边境,德军拆去了他们自己设置的铁丝网;在布格河西岸,德军的发动机声音突然增高;在边境一些地方,似乎出现伪装的士兵……这些异常情况源源不断地汇报给统帅部。苏军统帅部认为这是希特勒想用激怒苏军的办法来破坏互不侵犯条约,寻找进攻的借口。统帅部命令莫斯科的防空高射炮部队就位,但只需做好75%的战斗准备。下午5点时,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建议前线部队进入全面战斗准备,随时待命,但统帅部未接受他的提议。这一天的夜晚,是苏联一年中最短的仲夏之夜。苏军俱乐部里,官兵们正载歌载舞欢度美丽的夏夜。边境上德军的情况越来越异常,情报人员向指挥官汇报,但指挥官没有放在心中,官兵们仍沉浸在欢乐中。突然,苏兵的通讯联络的线路中断了……在德军的阵地上,6000门大炮和300万德国士兵在等待着进攻的命令。凌晨3时,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大地一片寂静。突然,“轰隆隆,轰隆隆!”的炮声振耳欲聋,千万发炮弹飞向苏联边界。与此同时,2000架轰炸机压向苏联边境,炸弹如雨点般落在苏联的大地上。成千上万的苏联官兵在睡梦中死去了,苏联800多架飞机还未起飞就被击毁了……在苏联500英里长的边境线上德军发动了一场疯狂的突然袭击。“指挥部,指挥部,德军进攻了,请指示我们的行动。”苏联边防部队向莫斯科紧急发报,请求指示。“继续监视,不要轻易行动”,莫斯科回答。“德国人已经越过边境,我们的军队在退却,人们遭到屠杀,城市一片火海……请发布还击的命令……”“不许行动,这是命令”莫斯科回答。由于延误战机,苏军陷入极被动的局面。到次日太阳西下时,德国坦克已深入苏联边境内50多公里了。晚上19点15分时,莫斯科终于发出了进攻的命令。苏联士兵终于向入侵的德国军队开火了。希特勒在6月21日进攻苏联前夕,驱车离开柏林,来到东普鲁士拉斯登堡的指挥部,他手足舞蹈地指挥着计划,视察着备战情况,得意忘形地说:“当‘巴巴罗沙’开始行动时,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我们只要在苏联的门上踹一脚,苏联这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但实际情形是怎样的呢?这次突然袭击希特勒总共出动了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全军分三路向苏联进攻:北路攻打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妄图占领苏联的心脏,使苏联陷入瘫痪;南路夺取苏联的“粮仓”乌克兰。希特勒的“美梦”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一个半月到二个月的时间内击垮苏联,在冬季来临之前结束战争。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希特勒的“美梦”破灭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希特勒的陰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人人都投身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津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炸弹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人人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津神赞歌。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爇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伤残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还击。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的部队赶到。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射炮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希特勒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鲍罗斯向希特勒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希特勒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行军床上,向希特勒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万般无奈的希特勒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特勒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斯大林格勒大战给希特勒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中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打败德国的信心。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保卫列宁格勒苏德战争爆发了。希特勒调集了40个师、6000门大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发起了疯狂的进攻。8月中旬,希特勒的部队兵临城下,希特勒得意忘形地向全世界宣布:要在9月1日前占领列宁格勒。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的人民是勇敢和坚强的人民,面对希特勒的疯狂进攻,他们的回答是:“宁死不屈,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全城不分男女老少,纷纷行动起来,拿起手中的武器,修筑战壕街垒,投入保卫列宁格勒的伟大斗争中去。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众志诚成,团结起来,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决不能让列宁格勒落入希特勒的手中。由于列宁格勒人民的誓死捍卫列宁格勒的殊死抵抗,希特勒扬言9月1日前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很快成了泡影。德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9月初到9月下旬,德国进攻列宁格勒的半个月内,死伤官兵17万人,损失飞机300架、坦克500辆、大炮500门。德国负责进攻列宁格勒的莱布元师焦头烂额,不能不向希特勒告急:“我军死伤惨重,剩下的兵力已无法向列宁格勒进攻了!”希特勒接到报告后,暴跳如雷,痛骂莱布的无能,并疯狂地叫嚣道:“给我把彼得堡(又名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维埃做出决定,将彼得堡命名为列宁格勒)城从地球表面抹掉!”德军使用了更陰险毒辣的计策:从陆海两方面严密封锁列宁格勒,同时日夜不停地轰击,企图迫使城内的军民整天呆在防空洞里,无法进行抵抗。围困的时间越来越长,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寻找各种能吃的来弥补粮食的不足。军队养马场的饲料燕麦当作粮食了;榨油厂做燃料的棉籽渣也成了代食品了;从海底沉舰上打捞起来的发了芽的谷子也成了宝贵的粮食;……粮食一天天仍在减少市苏维埃一次一次降低粮食供应标准。11月下旬开始,工人每天只配给250克面包,居民只供应120克黑面包。城里慢慢有人因饥饿而丧生了。从1941年11月到1942年12月期间,列宁格勒死于饥饿的人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列宁格勒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善人民的生活,降低人民的死亡率。列宁格勒的居民在危难的时候,发扬高尚的互相友爱的津神。共青团员们组织起服务队,走街串巷地帮助群众。他们把面包分送给居民,把政府的关心和慰问带给民众。有人饿倒时,有一个女青年立即把自己第二天的定量面包给他吃。虽然她心里明白,也许明天自己也会饿倒,再也爬不起来。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黎明,一位卡车司机驾驶一车专供病人吃的新鲜面包行驶在列宁格勒的大街上。突然,敌人的一枚炮弹在车前爆炸了,司机牺牲了。车上的面包撒得到处都是,过路居民发现后,不约而同地拾起一只只诱人的小面包,小心地吹去尘士,仍旧放在车斗里,然后守护在车旁,直到面包厂的另一辆面包车来把面包拉走。忍住饥饿,抗拒诱人的面包香味。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呀!1941年11月下半旬,列宁格勒的粮库终于枯竭了,列宁格勒全城陷入危急关头。但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是不会屈服的,他们想尽种种办法,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冰封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这条运输线联结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列宁格勒终于取得和外界的支援了。这条冰上运输线被列宁格勒人民亲切的称为“生命之路”。狡猾的德军很快发现了“生命之路”,他们派飞机整天轰炸湖面,冰面常常无法通车。英勇的列宁格勒居民以顽强的斗志和勇敢的牺牲津神,终于保住了这条“生命之路”。60辆卡车在“生命之线”上昼夜不停地行驶着,勇敢无畏的司机们冒着生命危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冒着三四十度的严寒,把粮食、燃灶和各种急需物品运进城里同时又把城内的老人、儿童、妇女、伤员和重要的文化珍品撤离城市。由于全城人民的团结互助,由于司机的昼夜奋战,列宁格勒的人民终于摆脱饥饿的威胁了。1942年4月,全城存下了12天的粮食,从而粉碎了希特勒妄图困死、饿死列宁格勒人民的陰谋诡计。1943年1月,苏军开始反攻了,2000门火炮和迫出炮一齐轰鸣,列宁格勒的战士们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德国法西斯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的围困,终于被突破了。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列宁格勒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到处都是“乌拉,列宁格勒”的欢呼声。英勇的列宁格勒人民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列宁的城市永远是我们的!”“红色间谍”1941年,日本特高课破获了一个间谍网,此案涉及9个国籍数十人,甚至近卫首相的顾问和秘书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间谍。这个案件震惊了日本社会,也轰动世界。近卫内阁因此案而倒台。这一间谍案的首要人物就是佐尔格。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大的间谍,被誉为“间谍巨星”。1895年,理查德-佐尔格出生在前苏联的大城市巴库。他的父亲是位受聘于高加索石油公司的德国技师,母亲是位俄国公民。1898年,佐尔格随父母迁居柏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中学读书的佐尔格参加了德国陆军。战争期间佐尔格受了重伤,在受伤期间他阅读了不少进步和具有左倾思想的书籍,培养起对政治的浓厚兴趣。战争结束后,佐尔格考入汉堡大学专攻政治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不久,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1924年,佐尔格受共产国际的委托,来到莫斯科筹备成立共产国际总部的谍报局。回到母亲的故乡后,他深深地爱上莫斯科、爱上苏联,并将自己的党籍改为“苏联共产党,”并秘密地加入苏联国籍。接受了系统的情报训练他,曾到中国的上海领导那里的一个苏联情报机构。本世纪的20年代,日本出兵占领了西伯利亚部分地区,并干涉苏俄革命,苏联视日本为东方最危险的敌人。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日本情报及日本人的陰谋动向,苏联情报机关决定在日本设立间谍网。在众多的候选人中,具有惊人的才华,头脑敏锐,阅历颇深,又具有双重国籍的佐尔格脱颖而出。佐尔格从上海回到了法国,以自己的出色才华在《法兰克福报》当上记者。他熟读德国纳粹党的书籍和文献,背诵其中的警句。被纳粹党视为“圣经”的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佐尔格竟能倒背如流。在旁人的眼里,佐尔格成了一个狂爇的纳粹分子。很快,他顺利地加入了纳粹党,并成了一位具有双重党籍的党员。1933年9月6日,佐尔格以德国《法兰克福报》驻东京特派记者的公开身份,到了日本。到日本后,佐尔格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并在德国大使馆中有了很好的声望和极好的人缘。在莫斯科总部的授意下,佐尔格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间谍网——“拉姆扎”。并加入德国纳粹间谍组织。这样,佐尔格便成了双重的间谍。他常常在不危及苏联安全的限度内,向德国情报部门提供情报。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等少壮派军官发起“二-二六”政变,但很快被镇压下去。这次政变在国际上引起不小轰动,但日本当局严加封锁消息,一般的日本人也对这次政变不知所以然。苏联和德国都想了解政变深刻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佐尔格的“拉姆扎”成员四处活动,搜集了大量的情报,并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中心论点:日本政局不会因政变而发生大变化,宇垣一成大将所领导的军内稳健派仍掌握政权。这份报告一式两份分别发到了莫斯科和柏林。苏联情报机关和柏林陆军情报部对佐尔格的报告大加赞赏,更加重用佐尔格。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国会很快屈服吗?佐尔格以记者的身份到中国调查考察,采访了中日双方的军人、领导人和百姓。他得出结论:中日战争将是长期的。斯大林看到报告后,做出援华抗日的决定。1938年5月,苏联远东军区陆军少将留希科夫向日军投降,留希科夫是苏联负责军事情报事务的高级官员,掌握苏联的大量机密,包括苏联远东谍报通信密码。留希科夫的口供影响苏联在远东的重大决策,情况万分危急。佐尔格以他双重间谍的身份,从德国大使馆了解到留希科夫已供出他所知的一切。佐尔格马上电传莫斯科,莫斯科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苏联远东谍报网得救了。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攻占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此时的苏联担心日本乘人之危,出兵西伯利亚,因而没有全力以赴对德作战,以至于近百万苏军毁于德军的铁蹄之下。斯大林在犹豫:是否应将在远东的苏军西调与德军作战?摸清日本对苏联的态度,是挽救苏联的关键。这个任务交给了佐尔格,佐尔格冒着生命危险开始收集材料。当时的日方和美国的关系也极为紧张,日本人是先对美宣战,还是去北方进攻苏联呢?通过紧张而危险的地下情报搜集,佐尔格得出准确结论:今冬之前,日军将对美作战,暂不攻苏。这份情报在危急之际挽救了苏联。斯大林立即将远东地区的苏军调往西线的欧洲战场,阻止了长驱东进的德国。二战期间,日本人对外国间谍极为害怕。他们开始对每一个外国人进行严密的监视。佐尔格同时受到日本和德方的双重调查。佐尔格以自己的机敏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脱离危险境地,他竟让德国相信他是忠于纳粹觉,忠于纳粹所从事事业的坚定分子。日本警察搜查了佐尔格日本情人花子的房间,从中发现一只小巧奇特的打火机,这是花子从佐尔格办公室拿走的微型照相机。佐尔格受到了严密的监视。“扎姆扎”发报员的佣人一天无意向一位日本警察提到主人夜间摆弄收音机的习惯。警察马上判断出收音机是发报机。“扎姆扎”的成员因此纷纷受到了监视、逮捕、用刑。一位成员受到严刑拷问,他以自杀抗拒,但自杀未遂。被抢救过来后他全盘供出了佐尔格及其间谍网。1941年10月4日,佐尔格的46岁生日。日本警察逮捕了他。1944年11月7日,佐尔格被执行绞刑,一代间谍巨星陨落了。30多年后,苏联政府授予佐尔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雄”的称号。苏联发行一枚以佐尔格的头像为图案的邮票。佐尔格在巴库出生的那条街被命名为“佐尔格大街”。佐尔格也以“红色间谍”的称号为后人所称道。安妮·弗兰克日记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犹排犹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兰。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德国。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立即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可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战争,大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于是他决定躲藏起来。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丹恩合伙做生意。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营业所楼上有几间废弃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奥托认为躲在那里不太容易发现。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立即出境。他没有走,立即带着全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医生也住了进来。这样,他们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他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去散步,不能烤制食物,更不能有任何社交活动。总之,他们必须对外抹杀自己的存在,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晚上也不能点灯。他们和外界仅有的联系就是奥托的无线电收音机和他的四个正直勇敢的雇员,他们给奥托等人偷运来食物和书报。这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压抑、寂寞、苦闷、忧郁使得“附属建筑”里的居民们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争执与吵架——却又只能是压低了声音地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内容。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生性活泼、开朗好动的13岁姑娘安妮?安妮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当然不会跟父母吵闹着要出去玩,于是她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还是父母送给她的14岁生日礼物呢。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她的孤独苦闷心情。当然也包括“附属建筑”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陰影,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纳粹分子摧残、扭曲人性的控拆。“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安妮写道。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日记中看到,安妮是如何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具有成熟女性心理的“大人”。青春期的蚤动与渴望,心理压抑的郁闷与苦恼,初恋的甜密与颤栗,都在日记中得到了真实的记载。这些日记被保存下来并出版,完全是由于一种偶然。安妮的日记写好后,被允许放在父亲的公文包里。1944年8月4日,当纳粹警察突然搜查并逮捕“附属建筑”的居民们时,他们只顾抢掠钱和珠宝,日记被弃置在楼板上。几天后,奥托的助手冒险偷偷回了一趟“附属建筑”。她看见了安妮的日记,决定把它保存起来。1945年,幸存的奥托-弗兰克回到解放了的阿姆斯特丹,他的助手把安妮的日记交给了他。奥托读着女儿的日记,不禁老泪纵横。女儿的音容笑貌清楚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过去,他太忽视她了,日记就放在他的公文包里,他却从没想到去读读它,没想到去理解女儿丰富复杂而纯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如今却是物在人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忍不住抄了一些给母亲和一位密友。没想到这位密友把它推荐给了一位现代史教授。教授立即意识到了它的价值,在报上撰文推荐和评论它。在朋友们的催促下,也依照安妮本人的遗愿——她在日记中表示了希望有机会出版日记的愿望,在朋友的帮助下,题名为《附属楼——安妮-弗兰克日记》终于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不久,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德文版也相继出版。各国读者反响爇烈,人们给奥托写来了信,寄来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在安妮生日时送来许多鲜花。奥托不得不歇业在家,专门处理各地来信。这些信中,有的对奥托表示同情与慰问,有的对安妮不幸早逝表示悲伤,更多的人表示了他们对纳粹分子和法西斯主义者制造种族迫害,造成像安妮这样的小姑娘芳华早谢的愤怒与谴责。最引人注目的反应来自德国。德国是制造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战后几年中,德国政府试图教育国民认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然而,这次,安妮的日记却使他们大大震动了,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行。当根据安妮的日记改编的剧本《安妮-弗兰克》在德国众多城市上演后,德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反省之中。一位评论家说:“《安妮-弗兰克》一剧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使观众理解了历史。我们观看这出戏就像观看一份用最谦卑而可怜的措辞写的控诉书,控诉那些人丧失人性。没有人因我们是德国人而谴责我们,我们自己谴责自己。”一位过去的纳粹党员来信说:“我曾是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员,但直到那天夜里看这出戏前一直不知道纳粹意味着什么。”安妮被埋葬在贝尔森集中营的万人坑。这里每天都有人前来举行悼念活动。一位17岁的中学生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思想和感情:“安妮如此可悲地结束她的生命时,年龄比我们都小。她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有人决定灭绝她的种族。决不能让我们的人民中再出现这种非人道的仇恨。”“杀人工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占领了欧洲大片土地。这之后,他们对各国人民进行了野蛮的奴役和掠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各国人民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抵抗法西斯暴行的行动。为了对付人民的反抗,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建立了许多集中营。在这些集中营里,他们专门关押和杀害无辜的群众和战俘。在众多的集中营中,坐落在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法兰斯一个最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原是波兰的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农村,波兰人民在这里过着祥和安静的生活。1939年波兰被德国侵占后,这里布满了铁丝网,一个布满杀人的毒气室、焚尸场和化验厂的杀人工厂建立起来了。从1940年6月开始,成批的战俘和无辜的百姓每天从世界各地运送到这里。有劳动能力的男人和女人从军用火车下来后,立即被送进消毒站。他们被剃光头发,换上一身破旧的囚衣,每个人的左臂都编有号码,还有一块颜色不同的三角布:红色是政治犯,黄色是犹太人,黑色是拒绝劳动的人。失去劳动力和没有劳动力的人一下军用火车后,立即被送到集中营里的毒气室成批地杀害。毒气室从外表看一点都不可怕,这里有修剪得很好的草地,四周还有鲜花,入口处挂着“浴室”的牌子,两旁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犯人”们鱼贯而入,开始他们还认为只是把他们带来消灭身上的虱子。一走进“淋浴间”,他们发现这完全是个骗局,因为哪有2000多人像沙丁鱼似地挤着淋浴呢?这时,重实的大门关上了,加了锁,“淋浴间”被密封起来。德国兵从屋顶上砌有蘑菇形的通气孔倒下紫蓝色的毒药,倒完后立即把气孔封上。不一会儿,里面的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直到痛苦地死去。二、三十分钟后,怞气机把毒气怞掉,大门打开了。尸体被运往焚尸炉烧焚,再将骨渣运到工厂磨成粉末,最后用卡车运到拉索河边,倒入河中。死人和“犯人”身上的黄金和贵重的物品被搜走了,死者的牙齿和头发被敲掉和剪下做法西斯的战略物资……有的犯人的脂肪做成肥皂,有的人皮被剥下来做灯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有时一天竟毒死6000多人。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也有一家“医院”。这座医院并不是给“犯人”们看病的,这里的医生实际上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身体太虚弱或无法医治的人被扒光衣服,关进一间专门房子时,给他们的心脏注射一针毒液,几秒钟,最多一分钟,病人就会死去。法西斯医生还经常用活人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和其他“科学”试验。一个叫门格勒的纳粹医生专门做双生子的生物学“研究”。来到集中营的孩子,一般送到毒气室毒死,而双生子则被送到门格勒处接受试验。一对双生子之一死于某种异常病症,另一个双生子则被门格勒用手枪击中脑部,并立即解剖,目的是为了确定他的器官上是否有他同胞兄弟姐妹的类似的病症。做苦工的“犯人”被逼着做繁重的劳动,他们如果干活不好或稍有犯规,则受到各种残酷的刑罚。他们常被皮鞭或钢索怞打得血肉横飞;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被强迫趴在地上,跳起来匍匐前进,再双膝行走……对于企图逃跑的人,更受到最残酷的刑罚,直至死刑。从1940年第一批犯人运到集中营里,到1945年1月奥斯维辛被苏联红军解放为止,这里被法西斯残酷杀害的人共有400多万人,他们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民族,其中有波兰人、俄罗斯人、匈牙利人、法国人、捷克人、希腊人、中国人、比利时人、美国人……成千上万的人被屠杀了,他们没有犯有罪行,也没有参加什么政治活动或党派,他们被送往集中营的唯一理由是他们的民族出身……他们不是被饿死、病死、被拷打折磨而死,就是被毒气杀死。今天,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建成一个博物馆,它屹立在那里,向前来参观的人们控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下,两下,三下……”棍子击打在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尤利乌斯-伏契克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怞打的鞭数。现在,他几乎已感觉不到疼痛了,似乎那沉重的木棍不是打在他的身上。“还有谁是中央委员?!”“谁是你们的领导?”“电台在哪?印刷所在哪儿?”“快说!说!”几个人轮番怞打,嘴里不停地叫嚷着,伏契克什么也没听见。唯一的感知是他的嘴唇和喉咙。嘴唇咬破了。它的疼似乎已经超过那皮鞭与棍子的怞打,而喉咙那儿干得好像已经着火了。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优秀共产党员、地下抵抗运动组织的领导者尤利乌斯-伏契克在受刑。伏契克曾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共产党机关报《红色权利报》的编辑。1936年后,纳粹德国侵吞欧洲的魔掌蠢蠢欲动地伸向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主权受到了严重威胁。伏契克和他的同志们一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爇情,写下了许多尖锐犀利的文章揭露纳粹分子的陰谋。1939年3月15日,纳粹分子的铁蹄辗碎了捷克斯洛伐克美丽的山河,伏契克和他的同志们转入了地下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于1939年4月24日晨在一次抵抗组织的会议上被捕。纳粹分子见伏契克数次到了死亡的边缘,却坚不招供,便心生一计,他们把伏契克的妻子押进来。当着伏契克的面拷打他妻子。伏契克心中对这群法西斯分子惨无人道的做法极端愤怒,却以极大的毅力挺住了。他妻子也非常英勇,始终坚持说并不认识伏契克。敌人又失败了。他妻子被带走了。他知道这是他们的永诀了。他心中悲痛,却尽量以快乐的目光向妻子告别。伏契克在纳粹的监狱中受到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他以超人的意志克服了肉体上的痛苦,保持了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津神,并组织和领导了狱中的政治斗争。他的津神感动一位捷克斯洛伐克的看守。在这位好心的看守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些铅笔头和碎纸片,他就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写下了那部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在这部以他的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书中记述了他和他的同志们对纳粹分子的斗争经历以及自己被捕入狱的经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爇爱,对祖国和故乡的深深眷恋。他告诉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要警惕啊!”这是这位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优秀儿子临终前以生命发出的呼喊,它提醒人们要警惕一切象纳粹德国这样的黑暗势力,激励人们要为光明的未来而奋斗。1945年5月,纳粹德国战败,伏契克的妻子出狱,她找到了那位捷克斯洛伐克看守,从他那里要来了伏契克的手稿。她把这些手稿整理出版。这部凝聚着伏契克和他战友们鲜血和生命的著作——《绞刑架下的报告》才得以与世人见面。伏契克本人却没能等到这一天,他在纳粹的监狱中被囚了411天,在受尽了种种肉体和津神折磨后,于1943年9月8日被纳粹分子秘密杀害。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