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幸福的方法-2

作者:沙哈尔 字数:20072 更新:2023-10-08 21:13:32

幸福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情绪。幸福应该解释为“快乐和意义整合的经验。”真正快乐的人,会在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决不仅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经历里整体的总合:一个人在生命中,承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情绪,却依然可以活的很开心。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释与幸福型相连。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的,一种未来的利益。快乐是…感情,在我们所有的追求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包括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感情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假设有一个机器人,除了没有感情之外,和人类一摸一样,想法与行为亦和人类一样。它可以和您讨论深奥的哲学,也可以遵循高深的逻辑,甚至还懂得建筑工程。虽然这个机器人精细无比,但却没有表达能力。最基本的表达同样需要感情——恰恰是这机器人所没有的。机器人感觉不到食物的美味或是想去吃东西的需要,它也感觉不到挨饿的痛苦或是任何满足感。所以这机器人不会去找吃的,但它的结构却和人类一样,所以它很快就会饿死。让我们来改编一下机器人的程序,让它可以吃喝。可是,虽然现在可以生存了,它仍没有表达的欲望,声望、财富、爱情等对它而言仍然毫无意义。感情引发行动,它给了我们行为上的意图。我们的语言就是一种证明——那种感情、动作与动机都是有关联性的。在拉丁文里,MOVERE(MOTION/动作)代表动,前面加E的话则代表离去。动机(MOTIVATION)这个字来自于目的(MOTIVE),它来自于拉丁语的MOTIVUM,其意思为动作的理由。感情把我们带离没有欲望的世界,给了我们一种动机,导致我们去行动。神经病学家安东尼奥·达玛西欧在写关于爱立叶特——一个切除脑瘤的病人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真实故事,主要就是针对感情和动机的关联31。手术后,爱立叶特的认知能力:记忆、数学能力、感性知觉以及语言能力都没问题。但是在手术中,爱立叶特的情感思考能力却受到了伤害。这时,爱立叶特的情况和之前所说的机器人相似,他有着和其它人一样的物理本质,在知识上也和之前一样,但却缺少了“感觉和情感”的系统。如果我们丧失表达的感情和动机,我们将不再热心。我们的行为与想法会变得完全一致,甚至它们所连带的项目。由于感情是动机的来源,它在我们追求幸福的动机里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光有感情是不够的。如果要幸福,我们就必须得有快乐的经历。因为快乐是充实生活的先决条件。根据心理学家纳丹尼尔·布兰登所说的“快乐不是人的奢侈,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在一个完全没有快乐且频繁痛苦的情感中,幸福可说几乎已经被预先排除了。情绪都会有高和低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时地承受一些悲伤——例如工作上的困难,或是失去了所爱的人,但依然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永远的幸福只会带来失望和不足,而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福不需要经常的欢乐,也不需要无坚不摧的快乐32。虽然一个快乐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高低,但他整体上保持着一种正面态度。他会经常被欢喜和爱所推动着,却不为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动。快乐对它来说是定律,而痛苦则是一种意外。想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就必须更正自己的想法,无论是悲伤、考验还是波折,我们都可以为了“活着”这种非常基本的事情而快乐。反思:想像一下那些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从小事情开始。满足的生活是否就足够了呢?是不是只要经历高兴的情绪,就足以成为幸福的一员呢?那么吸毒的人呢?还有那些整天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人,他们真正的快乐吗?答案是不,经历高兴的情绪是必然的,却不代表幸福的全部。第三章 解释幸福 意义哲学家罗伯·诺席克提供了一种想法上的试验,来帮助人们分辨真正的快乐以及纵欲的快乐33。诺席克让我们想象一部万能机器,这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到“任何我们期望的快感”。不只是精神上,甚至在身体上都可以感受到。而且完全不会感到是机器在工作,就像是真的一样。诺席克这里所要问的是,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不会选择一生都使用这部机器。另外一种问法是,如果一辈子都靠着这部机器,我们会不会真正的快乐?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选择机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内在除了自己的欲望之外,还有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心。我并不认同,只有自己的感觉才重要的这种说法。我们除了想经历快乐之外,还希望快乐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只有那样,才能把幸福放在快乐之上。逃避情感的来源,不管是用机器或毒品都好,相当于活在一个谎言里。机器所能提供的感觉,和简简单单帮助人的感觉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就好像我们内在告诉我们,幸福不只是快感而已。我们需要有意义的情感来源。我们想要知道,我们的行为是有实际效用的,而不是感觉上有。就感情上来说,人类和动物并无太大的区别,像黑猩猩这种智商比较高的动物,他们的感情与人类其实是很接近的。如果没有感情的话(动物里可能用“感觉”会比较好),我们将会丧失所有的动力,生命将无法维持下去。在没有感情或感觉的情况下,就像那机器人一样,将变得麻木。虽然我们在感情上的能力和动物有点类似,所不同的,乃是根本上的东西。就从对情感来源的反映能力来看,就可以分辨出其中的差别。我们有能力去反映我们的感觉、想法、以及行为;我们有能力对自己的经验和意识感到自觉。人类和动物的另一种区别是,人类是有灵性的。牛津英文字典里,称灵性为“重要性的真义。”动物无法去过有灵性的生活,他们的行为的意义,只限于追求满足和逃避痛苦。当我们想到有意义的生命时,我们通常会认为其中带着某种目标,但经常被忽略的是,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重要。当然,有目标感代表必须得要有目标,但如果只有目标,并不代表一定有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确定其目标是否含有内在的意义。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得到好成绩,买大房子,仍然可能感到空虚。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其目标必须是自发的,同时它的重要性必须是为了自我,而不是为了去满足社会标准,或是他人的期望。当我们有这种目标感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听到了“真我呼唤。”就像乔治·伯纳德所说的“这才是生命的喜悦,那种为了真我目标而奋斗的感觉。”不同人会在不同的事情里找到意义。“真我呼唤”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创业、当社会义公、抚养儿女、医术研究、或是打造家具。重点是,我们选择目标时,必须得确定它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以及爱好,而不是为了符合外界的期望。一个投资者,可能会在他的工作上找到意义与快乐-一个为了正确的原因而去行动的人-他在生活中的灵性和充实感,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要来的高。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对行为和意义观念上的一致。第三章 解释幸福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记得有一次,我问我朋友他的“真我呼唤”是在什么时候?他说,他对生命的解释里,并没有什么真我呼唤,或是终极目标这样的字眼:他说“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相信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又可称为实用主义,一个脚踏实地,每天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忙碌的人。理想主义则被解释为做梦型,把目光放在远处的地平在线,想象着真我呼唤和目的的人。但当我们比较这两种类型时,如果我们认为理想主义不实际或是脱轨时,我们已经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分裂感。其实,理想主义的深层,根本就是现实主义——因为理想主义的想法,完全符合人性的自然。人们对意义的追求是绝对的。如果没有更高的目的,真我呼唤,或是理想,我们是无法充分的发挥那种对幸福的追求。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只心动,而不行动(两者都重要),但事实上,多数的现实主义者,都忽视了一个极重要的事实:理想主义者本身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的真义,就是去指引在生命里正确的目标感;但只顾着快乐的话,并不能完全的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要找到每个层次的意义。比方说,意义的大类之外,好像维持幸福家庭,或是帮助被迫害的人,我们还必须去注意到里面的小层次,好比和孩子们同乐,或是去某个大使馆前示威。意义的大类一般都比较遥远: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去体验其中的一些细节,好像今天、明天、或是下星期看得到的意义。反思:想一下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什么可以为你带来使命感?什么样的日常习惯为你带来了意义?根据法国哲学家MicheldeMontaigne所说的,“人类最完美的作品,就是活得有使命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为我们的行动带来力量——而在有意义的过程中,我们所累积的经历,正是我们那完美的作品。一个有规律的意义可以同意我们的行动,就像是有规律的歌谱,可以统一乐团的节奏一样。一个声调本身没什么,但它在交响乐里面,却可以显出它的无限美妙。第三章 解释幸福 潜力与幸福当我们想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自己的潜力。乳牛可以在牧场里,开心的挤一辈子牛奶,人们却不能只顾着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要。我们内在的力量要我们做的更多,充分的发挥我们的能力。哲学家伯尔川·罗素写过:真正对幸福的满意,是基于充分的发挥了才能,以及确切的了解我们的世界34。但这并不代表最高领导能力的人,就非当总统不可,或是商业头脑最强的人,就必须得成为亿万富翁。总统或富翁只是一种潜力表面的证明。我所说的是潜力的内在衡量。一个有潜力做总统的人,大可以开开心心的做一个古梵文学者;那个有亿万富翁潜力的人,也可以高兴的去当个画家。他们可以从内在去感到满足,感到工作的挑战性,感到潜力被充分发挥着35。反思:什么样的事,可以挑战你的潜力?第三章 解释幸福 成功与幸福有些人质疑,舍却地位和财富,而注重于快乐和意义的追求,会不会导致牺牲成果?如果好成绩和好学校不再是动力,学生们会不会丧失对学业的兴趣呢?或者,如果升级和加薪已经不再吸引员工的话,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减少努力?我在努力将自己转变成幸福型的过程里,也经常考虑它是否会影响成果的问题。“不痛不获”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它帮着我得到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我曾为我的决定担心——我担心我会中途放弃我的目标,我担心我会怀念忙碌奔波型的生活。但接下来所发生的,却完全相反。从忙碌奔波型转变为幸福追求者,并不代表做的更少,或是热诚减弱,它的意义,在于将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那些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帮助的事。同样的,从享乐主义型转变成幸福型,也不需要减少快乐;不同的是,学会去适量的享乐,而不是无止境的狂欢。幸福的人不会去接受“无痛,无获”这种想法:他不但享受着他所做的一切,同时也为着目标而努力,而他们的成果通常都是更好的。快乐和意义在现在与未来的幸福里,其实是扮演着相辅相成的角色。当我们发现事情的意义之后,其中的快乐感自然的就增强了;相对地,在事情里找到快乐,一样可以加强我们对它意义的坚信度。第三章 解释幸福 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性只有快乐,是不足以达到幸福的境界,同样的,只有目标感也不够。首先,无论目标再怎么伟大,长期的进行一件事都是非常难的,如果在过程中没有快乐,我们对目标的坚决心,往往就不会太坚定了。其次,有些人也许可以忍受,但绝对不是在开心的情况下。在《Man’sSearchforMeaning》一书里,ViktorFrankl讨论了有关大屠杀的生还者,以及他们在生命里找寻意义的过程36。虽然他们在集中营里经过了惨无人道的日子,并且在身心上受到无比的伤害,其中有些人却在那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目标感。他们的目标包括有一天能与亲人重逢,有些人则想,将来要把这段历史公布天下。当然,他们在集中营里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快乐。所以幸福不止是单单的有意义就好。我们需要意义,也需要快乐;我们需要现在获益,以及未来获益。我对幸福的理论,主要取材于Freud和Frankl·Freud心理分析的中心点就是快乐的原理,其中解释了人类追求快乐的本能。Frankl则认为,人类意志力的原动力是来自于意义,而不是快乐——他说“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对生命里意义的追求。”上下文中,两人说对了一部份。如果想要一个充实的幸福生活,就必须去满足对意义和快乐的追求37。尤其是在美国社会里,我们经常被批评为对幸福所着迷的民族:简易的自我修复,减压这类书籍疯狂的销售着,心理医生的减压药物,被当成了维他命这样吃。当然,这类的批评有他们一定的正确性,但错的是,人们所著迷的对象是快乐,而不幸福。一些简易的自我修复方法里,经常会忽略长远的幸福,以及我们对意义的需要。真正的幸福不代表对不安的情绪或生活的困难免疫,药物治疗和小册子则在根本上就避开这些问题38。幸福的人一样要去面对困难,克服生活里的种种障碍。像Frankl所说的,“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性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他去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排除麻烦,而是发挥我们真正的潜力。”无难度的生活和机器人并没有两样,它只是一个失去了意义的生命。还有,困难可以增强我们对快乐的珍惜:教育我们快乐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教育我们去重视每一个美好的时刻。感恩其实就是意义和快乐的一种主要来源。反思:回想一下你曾经碰到的困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是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学的?意义和快乐有相互协助的功能。当我们对自己所做的抱着使命感时,我们的快乐感自然的就提高了;而在我们从事的事情上找寻快乐,也可以为其带来意义39。第三章 解释幸福 开心时刻虽然统计心理数据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可以以幸福为目标,看看我们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首先可以试着去记录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事,看看他们是否快乐,是否有意义。养成写心理日记的习惯,将每天所做的事,发生的事做一个评估,想想它们是否有意义,是否带来了快乐,透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如何加强我们生活的质量。每天睡前花个几分钟时间,反映一下我们当天对时间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自己生活模式的认知。我们也许可以找出一些问题,好比什么事是有意义但不快乐,或什么是两者都没有的。透过这种幸福镜片,我们可以对生活做出检讨,加强对意义和快乐的认识,做出适当的改变。在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理念,能帮助我们活得更好——就像找寻意义与快乐——但世上并没有统一的方法。人类本身非常复杂、多元化、不同;每个人都有特点,都或多或少的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仔细观察,每个人都会发现,除了世上的一些大道理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应用在自身的生活需要上。我们都有不同的喜好,或对同样喜好有不同的爱好程度。打个比方,写书对我来说既快乐又有意义,但如果一天超过3小时的话,就变得乏味了。每星期看两部电影可以让我快乐,但如果每天要我看4小时大屏幕的话,可就受不了了。就算是有意义和快乐的事,也不能不停的做。还记得汉堡模式吗?现在来说千层饼的模式——因为每个人对享受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方法。千层饼是我的最爱,每次去看父母的时候,妈妈都会准备很多,我会把它们一扫而光。但这并不表示,我要每天每餐都吃千层饼。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其它的事上,比如写作和看电影,以及我喜爱的人。虽然我家人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每天和他们相处8小时,并不代表是最幸福的事;相反地,有时不和他们在一起,也不代表我就不爱他们了。虽然和朋友相聚既快乐也有意义,但我还是需要我独处的时间。只有知道内在感觉和想法的人,才能清楚什么事可以为他带来幸福,才清楚什么是适量,什么是过量。识别正确的活动,适量的享受,才是生活的至高境界。第三章 解释幸福 幸福强心剂在一个完美世界里,我们可以天天都做有意义又快乐的事。而在现实时间里,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那是不可能的。单身父母为了小孩,无法离开一个高薪但却不快乐的工作。家里吃的、住的、小孩的教育,都成了他或她的重点。其他一些人,可能有能力暂时放弃快乐,为的是未来的大目标。好像一个大学毕业生,虽然他不喜欢每周80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但为了工作经历,他还是会这么做。只要他记得幸福才是目标中的目标,他就不会掉进忙碌奔波型的陷阱里,无止境的耽误自己的快乐而投入那2-3年的时间,对他来说就是值得的。大多数的人都会经历幸福饥荒。我从未碰到过喜欢考试的学生。在最有活力的工作中,也会有比较无聊的项目。无论是必须的还是自愿的,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无法快乐的时候。幸运的是,这不代表我们要在这些时期里放弃任何东西——无论是连续的考试、工作上无聊的项目或是为了子女而努力。KennonSheldon和LindaHouser-Marko在研究中指出:从事有意义的事情也会影响其他无关的领域:“对自己目标的兴趣和价值有认知的人,可以更有效率、弹性地,以及更有创意地把这些优势覆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里。”40他们的信心、热情、充实感是会传染的。具备意义和快乐的行为,就像是暗室里的蜡烛一样——就像只需要一根蜡烛可以点亮整个屋子一样。一个幸福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里的许多地方。我将这些虽然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做“幸福强心剂”——几个钟头甚至几分钟的事,可以为我们带来意义和快乐,现在与未来的收获。幸福强心剂可以启发并且激活我们,它是一个有激发性的东西。对于那个单身父母来说,他的强心剂可以是周末与孩子共处的时刻。这种力量可以带着他度过一周,让他在每天早上起来时感到一种使命感。同样,强心剂还可以给他活力,让他在工作上表现得更加出色。而对于那个毕业生来说,每周两小时做社区服务,加上每周和朋友相处一次,可以帮助他快乐地度过那时长两年的乏味工作。我最近碰见了一个做顾问的朋友。他50多岁,现在已经不再喜欢顾问这个工作了,但他又不愿意放弃,我问他为什么,结果是他和家人都不愿意改变20多年来的现状。我介绍了“幸福强心剂”这个方法给他,他也欣然接受了。现在呢?他每周至少花两天的时间和家人共处,每周至少打一次网球,每周花3小时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他还参加了高中学校的董事会,期望能为下一代带来更好的教育。就像他之前从不缺席与客户的会议一样,他现在绝不会缺席与家人共处的时间、学校的董事会或是自己独处的时间。他给我的反馈是,他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的开心了。幸福强心剂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困难的时刻,比如说任何的改变;好像旧习惯一样,是很难去除的。17世纪英国诗人JohnDryden说过“我们养成了新习惯,然后习惯养成了新的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忙碌奔波的习惯——从年轻时就开始——想要脱离它是十分困难的。同样,享乐主义的生活除了具有毁灭性,还可能会让人上瘾,变得很难排除。如果想把生活改变得更好,一个比较容易方法,就是幸福强心剂。从小事情着手,比大幅度改变的阻力要少得多。由内在或外来的都可以。幸福强心剂代表一个比较温和,少风险的改变方法。比方说,从商业界直接跳到教育界之前,首先可以每个星期去校区做一天义工,看看教育是否真能带来现在与未来的收获。如果不能,那大可以把心思放回股票什么的。只要勇于尝试,在不冒太大风险的情况下,幸福强心剂确实有帮助我们找到我们幸福感的功效。人们都希望天天幸福。当然,这很难做到,多数人都会把享受的事放在晚上或周末。但大家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是什么都不做,就是整天坐在电视机前。与其积极地去追求幸福,大家宁可做一个暂时的享乐主义者。在无思绪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睡着,这样一来,就更容易说服自己一点,那就是“我太累了”。相对的,与其什么都不做,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有挑战性的事呢?这样其实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力量。就像MariaMontessori老师说的“去做可行的活动,才是最好的修养”,幸福强心剂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幸福之外,还有精力。反思:你的幸福强心剂是?什么样的活动可以使你焕然一新,并且带来意义和快乐?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吸取经验和对内在价值加以关注。大多数人都忘了问自己,那个问题中的问题——因为我们太忙了?就像Thoreau说的“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如果老是马不停蹄的,我们等于只对生命做出反应,而忘了给自己一些时间,去真正创造幸福的生活。AbrahamMaslow坚信人类“如果不认识自己,不时刻倾听自己心声的话,是无法明智选择人生路线的。”41现在我们来试试看Maslow的挑战,问问自己那些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的问题: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我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一些改变呢?或是我根本就需要彻底的改变生活?我们需要留心的去听,听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理智。练习人生路线图在去做任何改变之前,此书中的一些练习是来帮助我们看看我们到底在哪里的。用一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自己的日常作息记录下来。在每天结束前,写下你是怎么使用时间的,从“花15分钟在Email上,到看了2小时电视”都可以。这个练习不需要特别精准,它所提供你的是一个整体的回顾。在每个星期结束时,画出一个图表,上面包括的要有所做的事情,它们带来了多少意义和快乐,以及你所花的时间。在所用时间旁边,注明你希望以后用更多还是较少的时间在它上面。如果希望用更多的时间,就写个+;很多时间的话就写++。减少就用-,保持用=。这里是一个图表的例子:活动意义快乐时间、星期和家人相处542.2小时,++工作上的会议4211小时,=看电视238.5小时,-正直的镜子在一个列表上写下对你最具意义和快乐的事。表格上可以包括家庭、运动、捍卫人权、听音乐等等。在每一项旁边,写下你对其所付出的时间。无论在有没有以上图表的情况下,问一下自己,是否是依据自己的最高价值而活。你是否有和家人快乐的相处呢?每星期运动3次了吗?在世界和平组织里尽责了吗?有没有真正地去欣赏音乐?这个练习就像我们生活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在最高价值和日常生活中保持一致。更高的正直感可以带来更多的幸福42。看看自己在最珍贵的事情上是否真正地付出过?这个问题其实比想像中要难回答得多。ChrisArgyris的研究指出:人们的一大问题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43。所以请一个亲密的、关心你的人来帮助你做这个练习会更好。我们在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其实是介于个人的看法和可行度。因为家庭对我来说最重要,并不代表我得把所有的空闲时间腾出来去陪他们(和千层饼的例子道理一样)。对于一个需要做两份工作来维持生计的人,虽然他陪孩子的时间不多,但他却活出了最高价值。通常,我们会被一些内在或是外来的,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所干扰,而远离了我们最幸福的生活——好像我们的习惯、恐惧、工作或是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再看一下以上的图表,然后问自己:我在哪里花的时间太多了?我可以大幅度地删除什么或是完全删除它?我是否在网路、电视或是会议上花太多的时间了?如果这是一个游戏的话,我们可能得从列表下面的项目开始筛选——对一些事情说“不”,这样我们才可以对有价值的事情说“好”。经常重复这个练习,时常看看“正直镜”。深刻地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活动规律化。在创造规律之外,试试看制止负面活动的规律,比如说每天的某某时刻“不”可以做什么。好像上网一样,列出一段不可以上网的时间。现代人花太多的时间在电脑上,每隔几分钟就查查Email什么的,实际上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力,而最终导致我们不快乐44。第四章 至高财富 至高财富未来的路和以往的经历,都没有心灵力量那么重要——RalphWaldoEmersonMarvaCollins是芝加哥市的一名教师,芝加哥市中心则是毒品和犯罪的温床,一个毫无希望与乐观的地方。由于这种恶劣的环境,许多教师担心这里的儿童无法逃出那世代相传的贫困与绝望。在1975年时,Collins在她所居住的小区里成立了城西预备学院,她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同一小区,他们都是由于恶劣品行或是不良成绩而遭到之前学校开除的学生。所以,可以说这个学校的意义是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学校而做准备。城西预备学院,是他们流浪街头前的最后希望。今天,这些曾被认为“无法教育”的学生已经在读莎士比亚、爱默生的著作,有人四年级就读到了犹瑞皮德的诗集。那些被看成无药可救的孩子几乎都上了大学。Collins的学生们证实了她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他们学会建立自信心,学会为将来打算,尔后实现自己的梦想。MarvaCollins成立学校时资金很少,开始时还用她自己的家作为教室。在后来的20年里,她在经济上不断挣扎,还曾数次面临倒闭的危机。今日,很多州都成立了MarvaCollins学院;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争先恐后地到芝加哥学习她的教育方式,以及去感受她的精神。Collins的经历暗示我们:幸福感才是至高目标的重点。Collins本来在一家数十亿资产的上市集团工作,至于为什么会选择教学,她在她的一个学生Tiffany身上找到了答案:Tiffany是一个被认为有自闭症、不爱说话的孩子,一个被专家们认为无法去关爱、无法去教育的孩子。然而有一天,长久以来的耐心、祷告、关爱以及决心都有了回报,Tiffany对我的第一句话是“我爱你,Ollins太太。”她漏了我姓氏里的那个C字,但我当时唯一体会到的是:光是那对小眼睛里的泪水就足以使我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现在,Tiffany开始学习数字、单字,开始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那眼神里喜悦的神采,仿佛说着“我也很特别的,我也可以学习”——这对我来说比什么都值钱。对于另一个在城西学院改造命运的孩子,Collins写道:“看着他眼里那种可以在未来照亮世界的光芒,我忽然感觉,那些为了资金问题而失眠的日子全都是值得的。”MarvaCollins曾有极好的机会,她大可不必担心什么学校经费什么倒闭这种问题。80年时,Reagan&Bush政府曾邀请她出任教育部长,面对如此高的荣耀和声望,她拒绝了,因为她相信,课堂里才是她真正能创造出非凡的地方。Collins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富有的女人”,觉得教学带给她的快乐是“任何钱财所买不到的”,至高财富是幸福,而不是钱财或声望。反思:对你而言,什么比金山更重要?第四章 至高财富 幸福,这至高的财富想象一下以下的情节:一个金星人走进一家我们的商店,他要买一件一千元的物品。他给老板两个选择,收一千元现今或是一个金星的货币,而这个金星货币在金星上的价值,相当于地球上的一百万元。老板想,我永远也不会去金星,而这个金星币在地球上也没有价值。这时,除非老板考虑其纪念价值,否则他一定会选那一千元。当我们衡量事业的成就时,我们的标准是钱。我们用钱去估计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在衡量的过程里,所有与金融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当我们衡量事业的成就时,金钱就是至高财富。人和事业一样,也有利润和亏损。但不同的是,衡量人的标准既不是金钱,也不是知名度、命运或是权力。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所用的标准是幸福。金钱和声望在幸福面前并没有固定的价值。但为什么金钱和声望的魔力这么大呢?这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它们可以带来幸福。金钱和声望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无法带来任何幸福,没有人会去追求它们。好比在公司里,货品是资产的一部份,它们的价值是以钱来衡量的。声望和金钱最多不过是幸福的一部分。对某些人来说,把幸福作为至高财富,似乎有点戏剧性。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一百万现金和与一个好友交谈之间您会选择哪个?正确答案是:选择那个可以让自己更幸福的。如果谈话让你觉得快乐又有意义,那我们就应该去选择它。以至高财富的理念为标准的话,和朋友谈话确实可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如果只是因为我享受与朋友说话的感觉,所以金钱不算什么,其实是不成立的。一百万可以买不少东西,很有可能帮助您免除未来的烦恼。有了这些钱,您也可以从事许多您觉得有意义的事,而不用为生活担忧。在仔细考虑后,如果真的发现和朋友的谈话,可以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意义的话,那它的价值是可以盖过那一百万的。就像心理学家CarlJung说的“有意义的事无论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45同样,我们的一百万只有在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里,才能达到其价值。在商业里,资产越多越强大;对人而言,幸福感越高才会越强大。我们应该以幸福感为基础来衡量我们的行为,因为它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第四章 至高财富 财富与幸福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住宿以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向目标进发的方法。有意思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方法的区别,而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还有,赚钱的欲望成为挑战,甚至启发我们。但是,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所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根据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在不同文化背景情况下所做的幸福调查指出:心理学家DavidMyers和他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当一些基本生活条件都不足的时候。另外,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每一代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46。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Kahneman在过去几年里,把他的注意力转到了有关幸福的主题上。在他的研究中,Kahneman和他的同事们找不出什么可以连结幸福和财富的事情。“大部分的人会认为高收入=快乐,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极虚幻的。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比较不会去享受生活。收入对于生活的影响是短暂的。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过度的去宣扬,说收入就是幸福的标准,是因为他们只是用普遍的角度去衡量自己,以及他人。”47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可以令他们的负面情绪稍减,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他们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可以指望的快乐。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为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快乐。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目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他们的梦想被剥夺了——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而得了“现在怎么办”的病。在发现他们所有的努力和牺牲并不能带来幸福后,他们一个个都掉进了“习得性无助”的境界。他们接着经历虚无主义的心态,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解除痛苦的毁灭性方法。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放不下呢?为什么财富可以盖过意义呢?为什么我们在对物质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在精神方面却这么困难呢?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品决定我们是否可以渡过下一个严冬,或是大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了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变成为储蓄而生活。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无法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来衡量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LaurenceG.Boldt在《禅与生活的艺术》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唯一作“数”的事,只在乎些可以“数”得出来的48。房子的价值可以用多少元算出来,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反思:你会不会因为关心财富或是名望上的东西,而影响了你的幸福感呢?如果是,是什么样的情况?能不能改变呢?第四章 至高财富 感情上的破产就在我们不断累积物质财富的时候,我们的“至高财富”却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就像公司可能破产一样,心灵也可能破产。有收入,公司才能维持,但前提是收入必须要高过支出。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候,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余负面情绪时,我们在“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性的压力可说是感情破产的一种——负面情绪的长度和强度渐渐压倒了正面情绪。社会整体也有可能面对这种问题——大萧条——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的增长。同样的,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大萧条”这个趋势。就在科学和技术大迈进的同时,我们在感情和情绪的状况上却在不断倒退。不幸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将近1/3的美国青少年有压力的问题。美国、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的报告指出,当今孩童的心理压力比起以往任何一代都要高得多。这种趋势发生在各个文化背景以及各个经济层次中。在《情的智慧》一书里,作者DanielGoleman指出,在20世纪里,每一代人心理压力指数都高过他们父母那一辈——不光是指悲情,还有其它症状,诸如无精打采、沮丧、自哀及烈的绝望感。Goleman在这里提到的正是社会里流传的感情破产症状。所谓强烈的绝望感——虚无主义型——来自于人们对自己的绝望,觉得自己无法克服那种种的负面情绪。根据Goleman指出,“使人焦虑的时代”曾是20世纪的外号,现在它已经开始转变为“使人悲哀的时代”。在《人类对意义的找寻》一书里,ViktorFrankl说道:20世纪里一个常见的情况,就是“实在的空虚”,并且指出他25%的欧洲学生以及60%的美国学生感到他们就活在这种“实在的空虚”里面,一种内在的、从自身产生的空虚。今天的情况,比Frankl在1950年写书时更为严重,一个最近的调查证明了这一点。(49)在1968年,刚入大学的新生,41%想赚大钱,83%想要追求有意义的生活。这个情况在1997年时大不相同,75%选择赚大钱,而只有41%想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将物质放在首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不开心,社会整体所面临的感情破产危机就更加严重了。感情破产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吸毒、酗酒、以及宗教狂热。其实不难看出吸毒者的逻辑,一个人生活乏味、压力大,而毒品可以帮助他逃避现实。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利用宗教力量动摇人们,那么成为宗教狂热分子,去做疯狂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幸福不只是一种我们所追求的东西。越多的至高财富,越能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能让时间成为一个更和平、更好的地方。练习填写句子“填写句子”这个方法是由心理学家NathanielBranden所发现的,人们一般公认他为自励学之父50。这个简易的方法在某个不全的句子上创造多种可能的结尾是非常有趣的。Branden有将近50年的咨询经历,包括个人以及团体,他对于“填写句子”这个方法的看法是:“人们一旦开始做这个练习以后,他们都非常惊讶的觉得原来只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停止多年来自己骗自己的问题。”这个练习有几项规则。首先是,很快写下6个不同的结尾,或是更多也行,然后把它们连接在句子上。你可以用写的方式,或是把自己的话录下来。要记得,答案是没有对或错的,你的答案甚至会相互矛盾。把你的批判精神先放一边;事后再去探讨。在写下了你的回答后,看看自己有没有从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可能需要试个几次才能发现它的功效。如果你学到了什么,记得要把它们付诸于行动。虽然填写句子的练习可以是有意识,或是潜意识的,但你在意识形态下所学到的肯定会更多。以下是一个练习的例子。如果我可以加强5%的认知能力……我将发现经常说“好吧”的代价我将无法避免困难我将更珍惜我的家人我将更珍惜我的生命生活有可能会变得更难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将会对我的员工好一点以下是我从Branden的范例中所取的几个句子。如果我可以加强5%的认知能力……让我开心的事情是……增强5%的幸福感……如果我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努力追求的话……如果我可以加强5%的正直感……如果我想要说“是”或“不”的时候可以就那么说的话……如果我深呼吸,然后去体会幸福的感觉……我开始了解到……重复地做几次这个练习——你可以连续两个星期天天练习,或是6个月中每周一次。你可以一次把它们都做了,也可以分开来慢慢地做。如果有某一个主题让你感到了共鸣,你也可以一直去重复它51。第四章 至高财富 幸福之图看看上一篇练习里的那个图样。根据你所收集的资料,去创造你觉得理想的一周。当你脑中有影像时,通常它们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很多。信念,通常就是实现的预言52。如果你想要和家人多相处一些,比如说每周8个小时,那么就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要少看一点电视,就把你认为适当的长度写下来。包括其他所有你想做的事。这些事情越真越好;因为太过于理想的事情,可能会和你的实际生活冲突。是否有一些你可以做却没有做,但可以带来至高财富的事?每周去看一次电影是否会带给你快乐?每周花4小时做你爱好的事,每周出去3次,能让你更开心吗?如果你的生活确实很忙碌,而无法做太大的改变时,那就能做多少做多少。什么样对的幸福强心剂——一种简短,可以带来目前和未来收获的事情——是你可以考虑去做的呢?如果每天早上必须乏味的坐1小时车去上班,试着在其中去找一些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比如说,听听音乐什么的。或是搭乘火车,然后静静地阅读。重点是,在你想要的改变上养成规律。通常我会建议,定期去重复以上所有的练习。注意自己的进展,以及需要再加强的领域。第五章 设定目标 目标与成功整体来说,有目标的人,成功率要比没有的人大。有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明确的目标——具有时限和成果的限定——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53。设定目标就是给自己的一种承诺,而承诺通常会为自己带来更好的未来。心理学证明了目标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我们语言所沟通的,一些宗教上的文字,或是一些人的经历。在语言学里,“概念”和“构思”的连结性并不是意外。通过概念,通过文字,我们才能有所构思,才能使新的真相诞生。在希伯来圣经里,上帝透过文字创造了世界:“让光明照耀这块大地吧,然后就有了阳光。”约翰书中开始的部分是,“在起源时我们所有的是文字。”美国是以宣言的方式建国,所宣扬的是目标、任务和价值。目标是会互相交流的,目标也是一种可以克服困难的信念。把你的生命想像成一个旅程。你背着背包前进,忽然间,一堵墙出现了并且阻挡了你的路。你现在怎么办?你是转身去避开它?还是把你的背包扔到另一头,然后想办法去穿越、绕过或是翻过它?在1879年时,托马斯·爱迪生宣布说他会在年终前,公开展示电灯泡的功效,事实上他在之前的实验都是失败的。但他的做法,就是把背包扔到了墙的另一头,虽然他还面对着很多问题,然而在那年的最后一天时,灯泡真的被发明了。在1962年时,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在60年代结束前,将会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当时甚至连一些太空飞船的材料都还没有,技术方面更是完全不到位,结果呢?人类又一次证明,把背包扔过墙头的成功经历。虽然口头上的承诺不一定永远地带来成果,但它确实可以加强成功率。WilliamH·Murray,一个苏格兰登山家,在他的著作《TheScottishHimalayanExpedition》一书中,提到了把背包扔过去的好处:在人下决心之前容易患犹豫毛病,容易退缩,效率会降低。一个事实就是,对承诺没有意识的话,所牺牲的是无数的想法和计划:当一个人对自己许下承诺时,他的命运也会跟着开始向前移动。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会逐渐的出现来帮助这个人。就从他开始为自己的承诺付诸行动时,他会发现,地球会越转越顺。我相当敬重的Goethe的一个对句:“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是你想做什么,行动!大胆本身包括了智慧,魔术,和力量。”54一个目标,一个明确的承诺,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帮助我们找到路线。目标可以简单到像是买电脑——这时我们会去注意电脑的广告和相关资料,或是复杂到像是爬珠穆朗玛峰。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信念是会自我实现的预言,而当我们下定决心时,当我们把背包扔过墙头时,我们事实上是信任了自己,信任了自身的能力55。我们就可以去创造事实,而不是对事实做出反应。反思: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全心投入过的去做某一件事。你当时的承诺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你目前对自己的承诺是什么?第五章 设定目标 目标与安宁经验主义的研究和一些趣味的证据清楚地显示出目标和成功的关联,目标和安宁的关系则不是那么地明显。普遍的说法与通俗的理论告诉我们,幸福是达成目标后的一种奖励。但在多年研究之后,这种说法已经大大地打了折扣:虽然在达成目标之后会有一定的满意度,而达不成时容易沮丧,但这些感觉其实都是很短暂的。心理学家PhilipBrickman和同事们示范了,彩票得主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幸福感——如果他们在中奖前是不开心的,那他们就会回到不开心的状况。同样,因为车祸而残废的人,在短短一年内,就可以回到之前的快乐心态56。心理学家DanielGilbert在此研究上也下了工夫,他发现了人类对于未来欲知能力非常的弱。我们会去认为一栋新房子,一部好车,在工作上升职,或是加薪等就可以使我们幸福,事实上,这些事情所能带来的,只能短暂的影响我们整体的幸福感。负面经历在这里的影响也是一样的。感情生活失败的痛苦,失业,或是我们对政府的失望——而我们很快的,就会回到之前的心态57。以上的研究,在挑战了我们传统的认可之外,也带来了好消息与坏消息。好消息是我们不再那么的害怕失败,坏消息则是,成功似乎也变得不再是那么重要了。而如果真实这样,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再努力,追求幸福了。我们的生活,反映出了BillMurray在土拨鼠那部电影中的角色,以及柯林斯王爬山时的情景,我们经常的会回到我们的起点。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去相信自己的幻觉(达到目标时就能使自己幸福)还是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真正的幸福)?很幸运的是,我们还有第三个选择。人们的问题是,无论他们是虚无主义的名人,还是满怀抱负的无名小卒,他们的方向错误了-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只顾终点,不顾旅程。事实上,只要良好的选择,带来的就是更高的幸福感。第五章 设定目标 目标的正确角色RobertM·Pirsig在“禅与机车维修”中,说到了他和一群老和尚爬喜马拉雅山的事。虽然Pirsig是成员中最年轻的,但和那些老和尚相比,他反而是爬的最辛苦的。Pirsig由于只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而导致被进度的困难所影响着,无法享受攀登的乐趣;最终导致他失去了攀登的愿望和毅力。老和尚们当然也想着目标,但爬到山顶并不是第一要务。他们一旦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正确之后,就轻松愉快的享受着他们的路途,而不会被前头的山路所困扰。长期目标的正确角色,是为了帮助解放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去享受眼前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盲目的踏上了任何路程,那过程本身肯定不会有什么乐趣。如果我们不知道方向,甚至连自己要去那里也不知道的话,那人生中每一个分岔路,就会变得非常的矛盾-好似向左向右都不错似的,原因是我们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每条路的终点。与其去享受旅途本身,风景,和美好的事物,我们只会被犹豫和迷惑所吞噬。我这么走会?我这里转弯会到那里?所以,只有当我们确认目标之后,我们才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旅程本身。我理论里的重点,是要有目标,是不是达成它则是其次。在“积极情感作用”中,心理学家DavidWatson强调了旅途的重要性:“当代研究中指出,追求目标,而不是达成目标,才是带来幸福和积极情感作用的因素。”(58)长期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能享受眼前。长期目标是意义而不是结局。如果想保持幸福感,我们必须改变我们一般对目标的期望:与其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我们需要把它认可为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上的经历)。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会帮助我们去规划旅途上的每一步,而不像被认可为结局时,它所给我们的感受,只是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正确的目标认知,给我们的是一种安宁的感觉。(59)虽然目标是获得幸福的必需品,但它并不是全部。须知,目标本身除了必须是有意义的之外,它所带给我们在旅途上的快乐,也是不可缺少的。反思:什么样的目标曾经在你的生命中带给你幸福?你认为什么样的目标,可以在未来带给你幸福?是不是所有的正确目标,都可以带来一样多的至高财富呢?如果金钱对我有意义,而声望可以带给我快乐呢?其实,物质的追求,和需要被关注的心态,都是人类的本能反应,对一些人来说,甚至是最重要的。既然这样,在我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只注重财富和名声是不是就够了呢?在对目标和幸福的结论中,KennonSheldon和他的同事们写道:“对于追求安宁的人来说,我们的建议是,去追求包括成长,关系,和有贡献的目标(A),而不是金钱,美丽,和声望的那些(B),后者的追求,通常是出于必须和压力的心态。”虽然大部分的人,无论是在压力或是被迫的情况下,去追求物质上的东西-Sheldon却指出,如果我们可以把对目标的注意力放在自我和谐上的话,我们则可以更快乐。这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是帮助我们去更好的认识目标。第五章 设定目标 自我和谐的目标自我和谐的目标,乃是发自于内心最坚定的意识,或是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些目标既可以“整合自我”,也可以发挥自己的选择。(60)这些目标必须是被选择的,而不是被加附在我们身上的,是产生于想散发自我光辉的心态,而不是为了去秀给谁看。根据RicharddeCharms所说的,这些目标是有因果关系的:追求这些目标,不是因为他人觉得你应该这么做,或是因为责任感,而是因为它对我们有深层的意义,并且带给我们快乐。研究也指出了,这些外来目标的意义,好比我们在社会上的声望,或是帐号数字,与我们内在目标的意义,好比个人成长,或是与他人的关系,有着显著的不同。财富上的目标-通常不是出于自我和谐,而是来自于外来的因素。大部分追求财富的人,为的是拥有更多的钱去满足自己,或是他人。在“美国梦黑暗的一面“的研究里,TimKasser和RichardRyan示范了如果在生命中只以追求财富为目的的话,带来的只是负面的后果。这些只追求财富的人,通常也没办法充分的发挥他们真正的潜能。他们比其他人更有压力,更容易沮丧和焦虑。再说到身心合一的话,他们会比较不健康,比较没有生命力。而在美国以外也发现了一样的结果:新加坡商业学院的学生里,也发现了较低的自我实现,生命力和幸福感,更多的焦虑,生理上的毛病,和不幸福。(61)心理学家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完全不追求物质和名声上的东西-这样是很不符合现实的。他们也不是说物质上的东西不重要。有足够的钱去提供食物,住所,教育,和其他基本需要当然重要-缺乏基本条件时自然的会影响我们的安宁感。(62)但是,在基本需要之外,如果是以追求幸福为前提的话,财富和声望则不应该是被追求的中心点。财富,这个研究指出为外来因素的目标,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说是自发性的目标-但前提必须是抱着贡献的心态。有些人赚大钱并不是真的要用到每一分钱,有时是因为它是努力的奖赏,也可能是因为它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这些情况下,财富代表了个人成长的成果,而不再只是累积的数字。在另一个情况下,财富也可以是发自内心的目标-当它成为达成意义的意义时。比方说,有足够的钱时,我们可以做很多对自己有意义,但没时间去做的事,或者我们可以用它去帮助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虽然自我和谐的目标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但它们绝不是容易的。KennonSheldon和LindaHouser-Marko在2001年时发现,选择自我和谐的目标是“很难的技巧,需要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要有强大的自制力,因为社会因素会经常的把我们带上错的路线。”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我们在生命里要什么,然后对自己的愿望诚恳并且负责。反思:你的自我和谐目标是?对于这些目标的追求,你有没有碰到任何外来或是内在的障碍?第五章 设定目标 想做的和必须做的自我和谐目标的前提就是,目标乃是由自己在自由的情况下所选择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由国家的人们,活的要比在压迫下的人们幸福。(63)但,很多在民主制度下,却仍然感到自己被奴役了-不是任何政党,而是被外来的因素,比如说声望,欲望,责任,或是恐惧。他们感到生活里充满了必须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必须做的事,通常不是缺乏意义,就是没有快乐-甚至两者都无。想做的事,由于是来自于自我和谐的目标,通常可以带来意义+幸福。一个增强我们幸福感的方法,就是增加想要做的事,和减少必须做的事。无论是从人生或是日常角度都应该这样。我应该因为我觉得医学有意义而学习它(内在因素)还是因为医生有很好的社会地位(外来因素)?我追求股市的成功,是因为它带给我成就感(内在因素)还是因为它可以赚大钱(外来因素)?以上的例子并不是独特的-我们所做的很多事,都包含着内在和外来两种因素。一个因为家庭原因而学法的人,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的快乐,相反的,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他就会觉得非常的幸福。内在或外来的因素,通常会决定行为本身的性质。如果是内在的-换句话说,就是自我和谐-那便是想做的,如果主力来自于外在的话,就变成了必须做的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