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浩瀚的大洋是赌场_——_日本海军的兴亡-10

作者:俞天任 字数:21618 更新:2023-10-08 22:23:18

山本在其海军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海军军政部门渡过的,应该说山本五十六是一个出色的军政官僚而既不是一个海军领导人也不是一个舰队司令。作为海军领导人,山本五十六不懂得战争,在非常清楚日美间巨大的国力差异的情况下,居然把一场战争的胜败,仅仅寄希望于一次奇袭的成功;作为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在1940年首相近卫文麿问起开展前景的时候居然说出:“一年半年没有问题,两年三年就没有把握了,三国条约已经签了,谁也没有办法”这种听不出有多少作为国家主力舰队司令的责任感的话出来。山本的赌注就仅仅是航空,这是因为虽然山本五十六不能算是一个水手,也不像美国的公牛哈尔西一样就是一个飞机驾驶员,但山本还是能算得上是一个“精神飞行员”的,一直在军政部门干的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也是一个不多见的几乎没有当过舰长的人,除了在1928年临时担任过四个月轻型巡洋舰“五十铃”的舰长和在1928年底出任航空母舰赤城号舰长之外。山本和航空有很大的关系,1924年出任霞浦航空队副队长,1930年出任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少将部长,1935年出任海军航空本部中将本部长。特别应该提起的是在山本五十六任航空本部技术部长时开发定下来的一条规矩:“设计只限于帝国臣民,排除一切外国人”,当时山本五十六在日本引进了美国式兵器生产的竞争型试作定型体制,当然不是像美国那样自由竞争,而是由三菱,中岛,爱知时计加上川西飞行机这四家公司进行“在海军省控制下的”竞争,以提高国产飞机的设计和生产水平。这种古怪的“竞争”机制一直继续到了现在。从根本上来说,山本五十六其实不是真正的“航空主兵”论者,山本五十六在骨子里仍然是个大舰巨炮论者。山本五十六选择飞机只是作为作为一种赌具在进行赌博。1924年有一本叫《空中国防论》(Winged Defense)的书震撼了各国军界,作者是美国陆军少将威廉·米切尔(William Mitchell)。这本书里列出了一连串美军的试验数字来证明一个“通过空袭能击沉所有的军舰”这个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21年,美国使用分来的德国战利品潜水艇U117,驱逐舰U102,巡洋舰法兰克福(Frankfurt),战列舰东弗里西斯(Ostfriesland)和美国退役旧式战列舰阿拉巴马,新泽西和弗吉尼亚进行了飞机轰炸试验。实验证明,不需要鱼雷,仅仅用炸弹就能炸沉包括战列舰在内的所有军舰。这本书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当时正在美国的山本五十六的注意。日本海军其实及其重视航空兵,1930年开始在横须贺航空队建立了一个“预科栋”,招收15岁到17岁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给于海兵编入的资格,后来又扩展到了中学毕业生。1925年野村吉三郎任海军省教育局长时又提出了海军兵学校全体毕业生首先送到霞浦航空队接受飞行训练的方案,使得海军的所有少尉候补生都能执行飞行任务。说到日本军用飞机,肯定就会想到日本在整个二战,甚至全部现代日本军队历史上最有名的零式战斗机。零式战斗机是从山本五十六开始主持的和德国在军用航空事业上最成功的一个范例。首先没有德国提供的铝合金技术,就不可能有零战的成功,当然本来三菱的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就归结于容克公司的鼎力协助,英国人和法国人教了日本海军和陆军如何使用飞机,但没有教日本人如何造飞机。零式战斗机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续航力。为什么需要滞空达六小时,加副油箱以后的航程达3500公里的舰载战斗机?这种航程超过了日本海军装备的所有轰炸机。答案也只能到中国战场上去找。当时的日本海军还没有想定自己的航母会遭受空中攻击,舰载战斗机的任务是为舰载轰炸机,也就是所谓“攻击机”护航的。总的来说当时的中国军队从装备到训练都很差,比日本军队相去甚远,但是中国空军却不弱,起码不弱很多。8.13以后日本海军航空兵在轰炸上海及其周围时的损失是很惨重的,头三天日本轰炸机的损失率即高达50%,因此必须在强有力的战斗机群护卫下才能出动。当时日本海军装备的96式舰上战斗机航程短,无法为攻击机远程护航。为了实行对中国内地的“越洋爆击”。海军急需一种续航性能,空中机动性能良好的战斗机来对付中国空军装备的I-15,I-16苏制战斗机,因此在1940年6月把还在试制过程中,没有最后定型的“十二试舰上战斗机”和研究人员,制造工程师一起派到了中国战场的武汉基地,主要任务就是为轰炸重庆的攻击机护航。按说还在试制过程中的飞机是无法进行正规作战任务的,但是一联空的山口多闻和二联空的大西泷治郎都根本就不管制造工程师的反对,逼着“十二试”上战场。工程师们只好就在现场一个一个地解决出现的问题,比如机枪打不响,发动机气缸爆炸,通讯机不工作等等,到了7月24日,终于基本解决,“十二式”也就正式定型为“零式”,因为据说1940年是什么“皇历2600年”。零式战斗机第一次实战是在1940年9月13日的重庆上空下午13架零战对30架I-15,I-16。战绩是0:27,零战除了三架中弹,一架在最后降落时发生事故之外没有被击落。无论如何,I-15,I-16是在1933年开始服役的,已经落后了,而中华当时还不会造飞机。从此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基本上被零战控制,97式舰攻,99式舰爆对重庆,成都,昆明,天水,兰州等地狂轰滥炸,到最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零战撤出中国战场为止,除了被地面炮火击落了两架之外,在空战中无一损失,创造了“零战无敌”的神话。一直到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飞行部队还有一条禁止单机向零战挑战的禁令。这条禁令的由来除了美国陆海军航空兵在装备F6F,F4U以前战斗机性能确实劣于零式战斗机之外,就是日本海军的零战飞行员都有长期战斗经验,去仔细看看那些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零战击坠王”像坂井三郎,岩本彻三等人的履历吧,哪一个不是在中国战场上飞出来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无敌”的神话的。零战之所以能够肆虐于中国战场,只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生猛的对手罢了,这个题目以后再说。但是日本海军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用这种飞航空兵能力。当时的海军主流看法是航空兵力在对美作战时是重要的辅助兵力,在对华作战时是重要的军种内主力兵种,但还没有形成航空兵是对美作战的主力兵种的看法。但是这种航空兵作为主力兵种的想法一直在海军内部存在,而且不止一次发生过激烈的冲突。日本是个穷国,联合舰队级别的大型海军演习次数不多,但是每次演习以后肯定要干架。1936年联合舰队演习的内容是联合舰队主力从青岛出发进攻佐世保,内地如何迎战。但是联合舰队主力在从青岛出发仅仅50分钟以后就遭到大队飞机空袭,战列舰长门和陆奥被判定炸沉,联合舰队主力大败。当天晚上的研究会上,木更津航空队的年轻佐官们就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高桥三吉及其幕僚们干上了,有趣的是高桥本人并不反感这种“战舰无用论”,但还是没了下文。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只能安慰着几个少壮派:“现在只能忍耐”。1940年3月,一航战司令官小泽治三郎少将领着赤城和龙骧这大小两艘航母和四艘驱逐舰去进攻山本五十六带的战列舰长门,陆奥和航母苍龙。演习的内容是小泽治三郎出动携带一颗鱼雷的18架舰载攻击机和36架陆基攻击机加上27架俯冲轰炸机攻击山本的联合舰队主力,山本一方是使用27架战斗机来防守。但是小泽治三郎私自改变了指挥系统,从航母舰长和基地指挥官手里接管了这81架飞机的指挥权,由司令官直接指挥,向长门号战列舰开始了进攻。长门号舰长大西新藏和陆奥号舰长保科善四郎这两位大佐在舰桥上快发疯了,没见过这种攻击法的,翼展达25米的大型攻击机贴着海面成群结队直扑过来,扔下了鱼雷以后急剧拉升,沿着桅杆直冲云霄。留下海面上拖着白色航迹的鱼雷一枚又一枚地扑向船舷,躲得了一枚,还有第二枚,躲过了第二枚,还有第三枚,第四枚。。。。。。,不需要判定了,船肯定已经沉了,舰长们在破口大骂小泽治三郎那个八嘎野郎。只有山本五十六一声不响,在舰桥上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最后对身边的参谋长福留繁少将说:“能不能用飞机去炸夏威夷?”二十二.“三驾马车”的神话海军在处理2.26事件时表现不错,特别是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米内光政和参谋长井上成美立场坚定,所以米内光政以后的飞黄腾达是非常正常的,要不然无法解释海兵29期128人中吊床号只有68名的米内光政如何能够升上海军大将,当上海军大臣这个事实。至于那个“三驾马车”中的井上成美的吊床号是37期的第二名,以少将军衔出任军务局长本来就算正常,更不要说井上成美长期就是米内光政的参谋长了。这二位加上山本五十六被称为海军省内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被人吹嘘的神乎其神的,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他们反对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是事实,反对的理由是三国同盟会导致和英美直接冲突也是事实,确实他们不希望和英美开战。但是能不能推导出不少日本人所相信的:如果这三驾马车继续主持海军省,日本就不会和英美直接冲突,所以日本也就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的神话呢?不能。三国同盟是日美冲突的一个重要题目,但不是全部内容。日本和英美冲突的根本是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利益上。只要存在着这种利益冲突,不走向全面战争是不可能的,这才是三国同盟最终能够成立的真正原因。即使按照一些日本人的愿望,假设海军省继续由这三驾马车主持,而且也确实没有结成三国同盟的话,日美也还会走向全面战争。看看这三驾马车在主持海军省的时候都干了什么就知道了。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海军积极参与轰炸中国大陆。1937年12月12日,美国炮舰帕纳伊(USS PANAY(PR-5))和三艘油轮在南京江面上遭到从常州基地起飞的三架96式舰上攻击机,六架96式舰上爆击机的轰炸和九架95式舰上战斗机的扫射而被击沉,三人死亡,四十八人受伤。当时停泊在帕纳伊旁边的英国炮艇瓢虫号(HMS LADYBIRD (1916))和蜜蜂号(HMS BEE (1915))参加了营救。而瓢虫和蜜蜂是刚刚在芜湖受到了日本陆海军的炮击仓皇逃到南京来的。这两起袭击事件都与后来的甲级战犯,当时的野战重炮兵第二联队长桥本欣五郎大佐有关。后来日本军方对这几起事件都进行了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处分责任者。但是坚决反对这种处理方式的就是海军。在此之前的8月26日英国大使克纳茨伯尔—休盖森先生在江苏太仓附近遭到日本飞机扫射而受伤事件,负责调查的海军军务局就坚持是中国飞机涂了太阳标志去攻击悬挂米字旗的英国大使车队。军务局派去调查的是对美最强硬派的高田利种中佐,就在连高田也不得不承认是日本海军飞机所为之后,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还在坚持:“如果英法在苏伊士地区打仗,日本大使的车队经过受到射击,英法会不会赔偿?弄不好还要问你一个‘妨碍战斗’的罪名呢”。这才是“三驾马车”,他们并不像现在被神话了的那样。“满洲事变”,“诺门罕事件”和“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被称为“昭和三大下克上事件”,都是陆军搞出来的,尤其是1940年9月23日日军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和以后9月27日27日缔结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引起了日本和英美彻底反目,美国立即宣布了对日本的废钢铁禁运,可以说法属印度支那进驻事件是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导火线。但是是不是英美在此之前对日本的看法就仅仅是从财迷心态出发,只是对日本影响了他们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利益有点意见,对日本感到真正威胁还是从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以后?也就是根据“海军好,陆军坏”的理论,如果陆军不那么胡来,日本是不是还能和美国不最后撕破脸?不是这样的,在日本陆军进驻印度支那以前英美就已经直接感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威胁,进驻印度支那已经是日本军队的南进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了,换句话也可以说是南进开始的第一步了,只不过是把这种感受变成了现实。英美并没有像甲午战争时的李鸿章和日俄战争时的尼古拉二世那样被一闷棍打得眼冒金星,而是有条不紊地在启动应急方案,因为日军进攻法属印度支那是有前兆的,在英美的意料之中。1939年2月13日,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谴责日本军队侵占中国领土海南岛的行径,指出:“进攻海南岛和1931年日军进攻奉天一样,换句话说进攻海南岛就是太平洋上的9.18事变,奉天是满洲事变的发源地,海南岛是太平洋事变的发源地”。日军在1938年进行的一连串作战行动,侵占汕头,南宁,海南岛就是将战火烧到法属印度支那的前奏。欧美诸外国是怎样看日军的这次行动的呢?法国政府认为:“作为一个更加庞大计划的一部分,日本是不会放弃海南岛的,因为日本企图支配北部湾”。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把这个行动解释为:“这是日本企图把英属文莱和马来亚纳入日本经济自给圈的长期计划的一部分,下一步就应该是在远东和英法直接冲突和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的出击了”,而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说:“日本得到了能够建设强有力的海军空军基地的地方,从海南岛开始日本向美国,法国,英国或者荷兰领土的进攻范围扩大了600英里,能够及其容易地截断香港和马来。占领海南岛是日本南进政策中最有逻辑的第一步”。走出这第一步的,就是这个三驾马车主持海军省的时候。侵占海南岛,并不是像日军宣称的为了切断“援蒋路线”的单纯作战行动,如果想象成当时战火已经烧遍了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再加上一个海南岛也只不过是日本人在中国又扩大了一点战区范围而已的话那就错了。日军进攻海南岛有着更加重要的原因。攻占海南岛的计划当然是军令部提出来的,海军省对军令部作战课长草鹿龙之介大佐所制定的计划虽然不是那么积极支持,但也不是那么积极的反对,除了山本五十六次长在一开始有过反对意见之外,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的意见是“如果在作战上和军事上有必要的话”。当然在作战上和军事上有必要,但是提出这个计划的日本海军还有着其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海南岛的铁矿石。海南岛原来就有号称贮藏量500万吨的田独铁矿,日军占领后发现的石碌铁矿更是储藏量号称两亿五千万吨的巨矿,尤其重要的是石碌铁矿的矿石品位高达62%。负责开采项目的“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的人是这样描述石碌铁矿的:“石碌山整座山全部是品位65%的赤铁矿,储藏量估计在四亿到五亿吨,你能在石碌山找到一块不是铁矿石的石头,拿来我给你换一瓶啤酒”。这个“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现在没有了,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这只是个化肥公司,日本在朝鲜半岛和中国进行的矿山开发基本上都是由它承包的。所以麦克阿瑟来了以后把它指定为“财阀”,给解散了。像旭化成,积水化学工业,信越化学工业,三菱材料等现在世界有名的日本化工企业都是出于它这里。剩下一个继承了“日本窒素”这个名字的企业就是有名的“チッソ株式会社 (CHISSO CORPORATION)”,那个名气更多地是来自于它是有机汞污染而造成的“水俣病”的元凶。日本当时的铁矿石基本上来自朝鲜和中国东北,但这两个地方都是陆军的控制地区,就是说铁矿石在陆军手上。日本的陆海军是生死仇人,同样生产军需品的工厂车间绝对不会在同一个车间里为海军和陆军同时生产,而是盖上两个车间,一个门口挂上“陆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另一个门口挂上“海军大臣指定生产场所”的牌子进行生产。海军要钢铁,只能看手里有铁矿石的陆军的眼色。海军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1939年8月28日,军令部次长古贺峰一在向山本五十六海军次官提交的名为《有关事变后南支北支方面警备兵力配备及设施整备标准的目标》的提案中对于海南岛是这样定位的:“和台湾一样,是南方作战时有力的前进根据地”。地位如此重要,所以需要一支庞大得兵力来维持,那个提案中是这么写的:常驻兵力:陆上兵力:五千名;航空兵力:陆攻两队,舰战一队,分驻三亚,海口和三岛;海上兵力,驱逐舰一队或者鱼雷艇一队,炮艇12艘;战时兵力:航空兵力:陆攻10队,舰战6队,水侦2队,飞行船4队;海上兵力:高速战舰战队或者巡洋舰战队两队,鱼雷艇战队一队,航空战队一队,运输船50艘,补给舰只10艘,其余小型舰艇数十艘。除了海南岛之外,这个方案还对厦门,汕头等华南九个地区的兵力列述了具体数字。要注意“平时”这个字的用法。日本陆军的参谋系统有专门负责占领区民政的组织,占领之前进行渗透和收集情报,占领了以后就负责管理。但日本海军不进行地面作战,占领土地不是海军作战的目的,所以日本海军的参谋系统没有这样的组织。按理讲占领海南岛之后应该交给陆军,可是日本海军在海南岛不是这么做的。汪精卫伪政权是在1940年3月成立的,这个伪政权成立的前提是1939年12月底双方签订的《有关日支新关系的协议文件》,这个协议中明确贯彻了日本海军有关“战争结束以后也要保有海南岛”的“海南岛特殊区域化”方针。犬养毅的老三犬养健参加了谈判,犬养健在战后出版的回忆录中说:“整个谈判就只有一点,那就是强化(日本的)占领。日本方面所提出的原案精神就是华北从中国事实上独立,海南岛成为日本海军所有,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傀儡政权”。但是世界上是有这样的傀儡政权的,汪精卫就同意。日本海军参加谈判的须贺彦次郎少将,对手是陈公博。按理说汪精卫已经点了头的事,在陈公博这里不应该有问题,但是就是陈公博也知道这里面的关系,不敢点头。12月8日,日本海军驻上海武官岩村清中将带了须贺彦次郎少将面见汪精卫专门谈这件事,得到了汪精卫肯定说服陈公博的担保。陈公博对于《有关南支沿岸特定岛屿军事机密了解事项》的最后同意是12月24日,条约正式签订的六天以前。要指出的是,1939年底日汪谈判日本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事项的根据在1938年11月30日御前会议上决定的《日支新关系调整方针》,那还是在日军占领海南岛两个月以前!就是说在海南岛作战两个月以前,日本海军就已经视海南岛为己有了。当时的“台湾总督府”在山本五十六的强烈要求下成立了一个“海军武官府”,山本五十六亲自挑选了负责人福田良三少将,这个福田良三到台北以后的工作就是制定所谓“海南岛处理方针”,这个方针主要的三点是:1, 全体海南岛居民取得日本国籍;2, 全体产业经济实行计划经济;3, 具体政策以台湾经验为基本,以台湾同等统治成绩为目标。日军占领海南岛以后福田良三又出任“海南根据地司令官”,根据“台湾总督府”的构成和机能组织了“海南总督府”。进海军以后几乎一直是在船上,没有在陆地上干过的福田良三在海南岛还亲自带兵讨伐“匪贼”,非常卖力。这位福田良三在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中是站在后排鞠躬的五名日军军官的正中间,他当时是支那方面舰队中将司令官。作为乙级战犯,福田良三在1948年被上海军事法庭判处15年有期徒刑,但在1952年不知为什么被提前释放了。日本从1942年开始从海南岛运出铁矿石。1943年从满洲运出的铁矿石是205万吨,朝鲜运出23万吨,而海南岛已经达到了91万吨,特别引人注目。1941年为了开战而制定了180万吨的三年商船制造计划,其中的六分之一,30万吨是一种5500吨的特制“矿石船”,准备用来从海南岛运矿石的。后来的甲级战犯岛田繁太郎当时是支那方面舰队司令,他去过两次海南岛。岛田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海南岛有粮食,有铁矿,是个好地方。加上从台湾招来了大量技术人员,所以开发非常顺利。”日本海军是绝不肯放弃这个“好地方”海南岛的,海南岛问题一直闹到了日美开战前夕的日美谈判桌上。在日本准备最后向美国提出的妥结案中有这样的文字内容:“(A)有关在支那驻兵及撤军由于支那事变而向支那派遣之日本国军队除在北支,蒙疆的一定地区以及海南岛等需要在实现日支和平之后一段时间内继续驻扎之外,其余兵力除日支间另有协定之外在日支间和平实现时开始撤退,在确立治安的前提下两年之内撤完。(注)如果美方质问‘一段时间’,则以‘目前以大约25年为目标’予以回答”有人误以为这里面的华北,蒙疆和海南岛都是陆军在作梗,其实不是这样。断送日美谈判的,不止陆军一家。海南岛问题是海军在作梗,而制造出这个“太平洋上的满洲国”的,正是三驾马车主持时候的日本海军。日本海军的两位代表人物,东乡平八郎和山本五十六。东乡当然不会对山本有什么评论,东乡去世之时,山本不过是一个少将,还没有混到能够接受东乡评价的资格。但山本对于东乡是很不为然的,因为在东乡最后的时间对海军人事的干预使得条约派将领大批离开海军,这是山本五十六最不满意东乡平八郎的地方。山本本人是舰队派,但不意味着他对条约派将领就恨之入骨。长期在军政领域混的山本在用人有独到之处,虽然不是政治家,但很有政治手腕。在山本看来,条约派,舰队派,航空主兵派,大舰巨炮派都是日本军人,争论的只是技术问题,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弄得你死我活,所以在山本手下五花八门的人汇集一堂。舰队派的主力南云忠一,大舰巨炮派的福留繁当然不要说了,航空主兵派的大西泷治郎也能混的如鱼得水,最后居然爬上军令部次长。要知道没有海大学历的大西泷治郎如果在陆军的话是连参谋本部的大门都进不去的。这种做法,往好处讲是搞五湖四海,不搞小集团,但往坏处讲就是和稀泥,所以整个联合舰队在山本的领导下也没有个准主意,各搞一套,而山本也看不到,或者装着看不到,因为他不知道看到了应该怎么办,山本的天性似乎不会炒人鱿鱼。东乡和山本都是被人认为是具有“国际派视点”的联合舰队司令,理由是东乡在甲午战争时击沉“高升号”被英国人确认符合国际法,而山本在太平洋战争开战以前再三要求一定要在开展以前向美国宣战。但和山本所有其他地方一样,“浅间丸事件”使得山本在这个“国际派观点”问题上也很可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受到德国军队突然袭击还有航行在世界各地的德国商船队,为了逃脱被英法擒拿的下场,这些商船慌慌忙忙躲进各中立国的港口。因为当时战火还没烧出欧洲大陆,所以这些所谓“中立国”,基本上都是南北美洲和亚洲的各个港口。但对于这些德国商船和船上的船员来说,祖国在战争,祖国需要他们,需要他们的船,他们应该回国去参加战争,这是作为德国人所义不容辞的。德国统帅部也正在通过各地使馆召唤这些商船和船员他们回国,同时英国和法国也正使尽解数不让这些商船和船员回国。除了这些现役的商船和船员之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由于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不能研究发展军事工业,这样大量的军事和军工人才流向了世界各国,最多的是南北美。收留德国海军人才最多的是航海业,光标准石油公司雇佣的德国人就多达一千多人。里面甚至能够操纵潜水艇的都不罕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这些人的绝大多数都自发地想回国参加战斗,而纳粹政府也向驻各地使领馆下达了接这些人回国的正式命令。英国人的目光也在紧紧监视着这些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阻止他们归国。一开始还有几艘德国船舶冲破英法的封锁回到了德国,但随着英国海军的封锁进一步加紧,回国的希望变得很渺茫,1939年12月19日,德国客轮哥伦布号(SS COLUMBUS)在美国弗吉尼亚海岸自沉,不能资国,也决不能资敌。德国人到底没几个是张学良。在美洲大陆的德国人们都集中到了美国,想从美国启程回国。从东海岸直接回国是不可能的,大西洋成了英国海军的内湖,他们一艘一艘地检查所有客船和商船,发现德国水手就立即逮捕,因此德国人把目光放在了太平洋上。当时太平洋两边的美国,中国,苏联都是中立国,日本虽然和德国有同盟条约,但此时还没有参战,也算中立国。因此德国人都从西海岸的旧金山乘坐越洋客轮到日本,然后在中国登陆以后利用西伯利亚铁路辗转回国。英国人注意到了这条通道,也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提出了呼吁,但日本一直置之不理,当然有可能是不知道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违反中立,资助参战一方的行为,然而更大的可能是有意在为他们的盟友提供方便。最后直到1940年1月21日,皇家海军巡洋舰利物浦号在千叶县房总半岛拦截了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所有的“浅间丸”号客轮,从旧金山出航去往横滨的浅间丸号上船的旅客中有21名哥伦布号上的合符兵役年龄的海员。其实开船之前英国驻旧金山总领事就照会了日本邮船,要求日本邮船拒绝这些德国海员,但日本邮船根本就没有理会英国人的要求。这就是“浅间丸”号事件。英国曾经是日本的盟国,在日俄战争和以后日本海军建设航空兵力量时给过大量援助,知道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英关系其实已经恶化了的还只是上层的少数人,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英国的形象还是很好的。军部要开战,要翻脸不认人总得有个理由,不是对外,而是对国民能解说得过去。这个理由就是英国在“援蒋”,要不是有英国人在援蒋,蒋介石早投降了,头一年1939年6月陆军的山下奉文在天津找碴子封锁天津的英租界,这一下子出来“浅间丸事件”就给了日本人恶化日英关系一个最好的借口。这种在公海上临检的行为看起来很蛮不讲理,但实际上是合乎国际法的。如果要说英国人在这件事上做的有欠考虑的地方那就是在离日本海岸只有30海里的地方未免太近了一些,但在没有GPS系统的1940年,一条甚至没有装备雷达的轻型巡洋舰除了到进港的必经之路上去守着浅间丸进港之外实在也没有别的方法。这一下不得了,日本政府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说这是无视日本主权,侵犯日本利益的海盗行为,刚刚成立的“东亚建设国民同盟”更是连天举行抗议游行示威,要政府去找回这个场子来。那届政府的首相不是别人,就是海军大将米内光政,那个“东亚建设国民同盟”的会长又是谁呢?海军大将末次信正,顾问是松井石根,中央委员名单里有建川美次,桥本欣五郎这些陆军高级军官。这些陆大海大毕业的陆海军精英军官会不知道英国人的这种行动除了有点不给日本人面子之外,其实是合理合法的吗?只是装聋作哑,至于上任还不到三个月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中将干脆发话说只要政府容许,他立即就带兵去给班轮护航,看到英国老杂毛就剿了他。1894年7月,东乡指挥浪速号巡洋舰击沉英国籍客船高升号时,英国国内也是民意沸腾,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尔在上海举行的英国海军海事审判时做出了东乡的行为是正当的证言,剑桥大学的维斯特雷克教授和牛津大学的霍兰德教授也公开发表了东乡平八郎没有违反国际法的文章,平息了英国国内的反日舆论,而现在日本却是从政府,知识人到海军全在装聋作哑,拒不向国民解释说英国人的行为是正当的。身为“五强”之一的日本,离“世界大国”的标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还差得远着呢。二十三.为什么要赞成三国条约所谓“三驾马车”也就是那么回事,都是帝国军人,还是忠心耿耿的帝国军人。日本人怎么捶胸顿足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听他们的是一回事,但是中华人要是跟着日本人一起念“三驾经”就有点可笑,自作多情了,别人没有善待过中华。但是三驾马车反对过三国条约,而且反对得很坚决,有段时间海军省里甚至住上了陆战队,院子里都打了喝水用的井,准备陆军打来了就对着干这也是事实。这个“三国同盟条约”的由来,笔者在《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中提过,一开始是驻德大使,后来的甲级战犯大岛浩中将从1938年左右开始背着政府和外务省和德国人弄的。政府到后来只能就范,但海军省以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为首的三驾马车坚决反对。其实假如真是只有这三驾马车反对到最后能不能反出名堂还很难说,因为当时海军内部的亲德派势力茁壮成长,再加上陆军和社会上的右翼舆论,不要说继续反对,就连这三驾马车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成了问题。当时日本社会暗杀成风,杀总理大臣都像玩似的,谁会在乎这几个小少将中将的。但山本五十六和井上成美也不怕死,写好了遗书继续反对,弄得米内光政海相只好以权谋私,动用手中的权力帮山本五十六弄了个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位置,送到海上去保护了起来。但那次这个三国同盟条约居然无疾而终了。倒不是三驾马车的反对,而是日本人自己发现被希特勒涮了一次。1939年7月,当时关东军的服部卓四郎和辻政信两位去招惹苏联人,搞了一个诺门罕事件出来,原还指望斯大林会出于对希特勒的备战考虑而无法全力增援东线,谁知道诺门罕打得正热闹的8月23日斯大林和希特勒签下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卸了包袱的苏联人不但不需要抽调东线兵力,反而把西线的兵力源源东调,把关东军打了个满地找牙,第23师团就这么给打残了。这一下从陆军到政府的脸上都挂不住了,平沼骐一郎首相留下了一句“欧洲局势复杂怪奇”的名言辞了职,一时间这个三国同盟没人提了。刚刚过了一年,怎么又想起来了这件事呢?首先本来这事就没有被忘记,只是德国人太不给日本面子,大家暂时先不提罢了。但是问题不仅仅是陆军,当时的海军也是一片乌烟瘴气,军令总长伏见宫恭博王当然是不用说,次长是近藤信竹中将,作战部长宇垣缠少将,作战课长中泽佑大佐,先任部员川井岩中佐,次席部员神重德中佐……,除了中泽到底是什么派不好说,其余清一色亲德反英美派,对三国条约决无抵触。而海军省自从三驾马车离开了以后,新上任的海相是吉田善吾中将,次官住山德太郎中将。住山是什么态度没人知道,吉田是肯定不赞成三国同盟条约。但架不住军令部那几个大佐天天没完没了地纠缠,不到半年,身心憔悴,得上了忧郁症,甚至试图自杀,想来想去还是辞职算了,谁愿签谁去签去,于是就换了个及川古志郎大将来当海相。这位及川海相号称是海军第一的“汉学家”,这时也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作出一套对工作毫无兴趣的样子,成天读《论语》和《孟子》,在不然就是埋头挥毫,苦练书法,把活一股脑全部扔给了次长丰田贞次郎中将。这位海兵33期首席,后来被麦克阿瑟当甲级战犯抓了起来但没有起诉的丰田贞次郎是个怪物。丰田贞次郎在学习上是个天才,特会读书,别人上一次海大,这位上了两次。海大学生分甲乙两种,甲种是军事指挥,乙种是专业兵种。丰田第一次进海大是作为乙种学生学炮术,首席毕业,毕业后派驻英国,这位又跑到牛津大学去留了两年学,从牛津回来以后又以甲种学生的身份进了海大,还是首席毕业。这不算怪,丰田怪在他是日本海军中很罕见的官迷。军人想晋升很正常,但这位是认认真真地想当官。他的口头禅就是“就是想当大臣”,从他的吊床号来看也不困难,但是在海军省军务局长任上的时候给军令总长伏见宫听到了这句话,觉得很不爽,把他赶到工厂去管造飞机去了。苦了这么多年,上天开眼又回到中央来当次官,正好大臣还怕惹麻烦不管事,这位丰田还不上窜下跳才叫见了鬼,各省大臣室里都挂着历任大臣的照片,丰田贞次郎想出个主意在次官室也挂照片,成天看着自己的大照片过过瘾,人送了一句话:“丰田大臣,及川次官”。这位丰田不是想当大臣吗?当不了海军大臣当别的大臣也行,41年想到近卫内阁去当商工大臣,但是那个“大臣现役武官制”也有意思,陆海军大臣必须现役武官,但是现役武官也只能当陆海军大臣。丰田的官迷实在太大,干脆就退出现役,退出现役还有条件:海军必须晋升他为大将。那年头的海军离寿终正寝其实不太远了,对这种无理要求照单全收,晋升丰田贞次郎为海军大将然后将其编入预备役,丰田就去当大臣去了,后来还运输通讯大臣,军需大臣,兼任过外务大臣,拓务大臣,后来虽然被麦克阿瑟抓了起来,但法不责众,据说审不过来那么多人,就又把这位给放了。这位造过飞机,搞过商工军需,据说是痛感钢铁的重要,放出来以后就和巴西人一起合资去办钢铁厂去了。这样的次官再加一个后来专门派驻柏林,任三国同盟军事联络员的军务局长阿部胜雄少将,这样海军省和军令部也就差不多了。现在只要有人再一下提三国条约,大家也就一哄而上同意了。这时候还就真来了。日本人没忘记要入伙,那边德国人也没忘记要拉日本人入伙。1940年9月7日,希特勒又通过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派了特使斯塔默来要和日本重新谈这个三国同盟条约。大家不要觉得奇怪,以为要么是日本人太贱,要么是德国人脸皮太厚,怎么刚涮完人家又来接着忽悠了?都不是,是形势不同了。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9月希特勒和斯大林瓜分波兰来时就算在欧洲打起来了,大家都纷纷互相宣战,挑边站队,但是没什么大动静。希特勒和斯大林瓜分了波兰以后大家就都歇下来了。因为大家都说好了来打仗,但是谁都不动作,所以甚至有人把那一段时间称作“虚假的战争(PHONY WAR)”。但是到1939年底1940年初以后,希特勒和斯大林又开始动作起来了,斯大林发动了苏芬战争以后又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而希特勒也发动了对丹麦和挪威的进攻。如果说这些还是小动作的话,进入1940年5月以后,这场战争才真正成为了现实,希特勒突然教给了全世界一个新名词:闪击战。5月10日开始,希特勒突然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让虚假的战争成为了现实。接下来是5月14日荷兰投降;17日布鲁塞尔沦陷;5月底,由于德国人的错误才让敦刻尔克的奇迹出现,而法国的首都巴黎则在6月10日落入纳粹魔爪,德国人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伦敦也好像就仅仅是时间问题了。日本军部和政府里最流行的话就成了“不要误了班车”,德国人打得这么顺利,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是不是应该入伙的问题,而是要赶早的问题,太晚了人家是不是愿意带你玩还是个问题呢,所以海军也就很自然地从反对转到赞成了。海军从反对三国条约转到赞成的理由是很莫名其妙的。首先是如果再反对下去,近卫内阁肯定垮台,这几年内阁垮台就象羊癫疯病人犯抽抽时不时就来一下。平沼内阁垮台以后,阿倍信行陆军大将组阁,但阿倍实在是既无能力又无人气,弄到后来连亲女婿,参本作战课长稻田正纯中佐都参加了倒阁大合唱,这总理大臣是实在当不下去了。找不到接任的人,米内光政被抓了差,但米内反对三国同盟,陆军大臣畑俊六大将一辞职,米内首相也就只能乖乖卷铺盖走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肯当首相的近卫文麿,海军再在三国同盟上扯淡的话,这个倒阁的责任就得海军来负了。不知道这条理由是不是日本海军首先发明的,反正一直到现在还能常常看到有人这么说:“现在除了XXXX,那儿还能找出能当总理的人?”,日本国似乎万事不缺,最缺的就是首相人才。希特勒的成功使日本人认为入伙要赶早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那时还正好赶上日本海军底气最壮的时候。日本海军做了三十年的梦,到1941年还真成为了现实:日本海军终于达到了美国海军的七成,准确地说是70.6%,超计划完成任务,这么一来美国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当时的数字是这样的:战列舰:日本十艘,美国十七艘;航空母舰:日本十艘,美国八艘;重型巡洋舰:日本十艘,美国十七艘;轻型巡洋舰:日本二十艘,美国十九艘;驱逐舰:日本一百二十艘,美国一百七十二艘;潜水艇:日本六十五艘,美国一百十一艘;当然美国的舰艇数目中还包含了大西洋舰队,但就是这样算下来日本各种舰艇总数是235艘,总吨位975,793吨,美国是345艘,总吨位1382026吨,日本对美的比例是70.6%。航空力量的对比是:日本军用飞机3,800架,其中能够作战的所谓“展开兵力”为1,669架,美国是5,500架,其中能够对日本使用的所谓“对日正面”为2,400架,也是几乎七成。1936年11月,日本宣布退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以后,立即就开始了新一轮军舰建造,这一次的目标很简单了:要干就肯定是和美国人干,所以一定要造得通不过巴拿马运河。这样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就全都不在话下了。计划是7万吨的大和型,一造就是五艘,钱不钱的先不考虑,美国人打过来了有钱也是给人家化。这就出来了大和,武藏和信浓这三艘二十世纪最大的废物军舰。前面说过日本海军如此不遗余力地发展航空兵力,而且确实拥有了一支很可观的空中力量,怎么到了末了又弄起战列舰来了这个问题留到以后再说,反正现在从账面上看还是挺光鲜的。日本海军军官们当然不是傻子。大家对这个“七成兵力”的目标终于达成了虽然很高兴,但绝没有陶醉。因为不管怎样说还没有海军军官认为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超过了美国或者认为美国人从现在开始就不工作了。恰恰相反,所有人都知道随着日本退出伦敦军备条约,开始了新的军备行动以后,美国随即也立即开始了扩充海军军备,除了正在建造的北卡罗来那级和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以外,爱荷华级战列舰也在计划之中。和小心翼翼地保守机密的日本人不同,美国人在扩充军备的时候是恨不能通过全世界所有的媒体去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我们美国佬又在造了不起的船了。根据这个形势来推断,日本海军的七成维持不了几天,海军省军务局级算下来的结果是:一年以后日本海军的战力就只有美国的六成,两年后就只有一半了。所以结论是:要打得乘早,晚了就根本没有机会,这样一来本来那个“七成兵力”的紧库咒现在还成了催命符。又回到了原来的命题了:那就不能不打?不能,要是不打陆军一定要追问海军既然不打为什么要造那大和级战列舰?海军如果不准备从此之后不添家什的话,就说不出在兵力已经达到美国七成的情况下还拒绝开打的理由,一定得说“能打”。因此从各方面说来,海军再拒绝三国条约的路都被海军自己给堵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这次连三驾马车自己也说不出反对意见来了。9月15日,召开了由所有海军省军令部课长以上,联合舰队舰队司令以上和全体军事参议官参加的海军干部全体会议来“讨论”三国联盟问题。及川古志郎大臣发表了对三国同盟的看法,算是最后一次统一思想。及川讲话的结束语是这样的:“如果海军要坚持反对三国同盟,近卫内阁就只有辞职,海军不想承担毁坏内阁的责任,所以请各位赞成同盟条约”。参加三国同盟事关与有可能和美国开战问题,干系过于重大,牵涉到海军也就是日本的生死存亡问题,采取这种步骤,到时候有责任大家担的做法倒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讨论的方式很有趣。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就领先发言:“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也没有其他办法了”。皇族的总长已经定了调,下面就是大家表决心,表忠心了,没有了“讨论”的必要。海军军事参议官中最长老的大角岑生说:“军事参议官没有反对意见”,而实际情况是军事参议官们从来没有就这个问题碰过头。唯一提出了质问的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参加三国同盟就意味着对美开战。从现在的已有飞机数量来看无论是攻击机还是战斗机都不能满足开战所需的一半,需要加紧生产,而加入了三国同盟则可能随时受到美国的生产所需物资的禁运制裁,生产不得不中止,没有所需飞机,联合舰队将无法完成任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省部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没有人回答山本五十六提出的问题,丰田次官接下来作结论了:“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赞成三国同盟的”。及川赶紧趁热打铁:“海军从今天开始赞成三国同盟”,这么大的事就算定下来了。于是,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正式签订了。历史有时候是很幽默的。日本海军在9月15日正式表明赞成三国条约,由于时差关系,柏林是9月14日。这一天希特勒在研究对英作战海狮行动的军事会议上宣布在英国本土登陆作战行动延期到9月17日再作决定。希特勒的将军们的反应是震惊。因为登陆作战的准备起码需要十天,即使17日下达登陆作战命令,登陆作战最早能够进行也要等到9月27日,由于多佛海峡的潮水关系,9月27日无法登陆,一定要延期到10月18日以后。而那时已经到了多雾和台风季节,进攻英国本土几乎已经不可能在1940年进行了。在只争朝夕的时候,希特勒为什么变更了作战计划?据说是空军的戈林元帅告诉希特勒,只要继续对英国进行轰炸,英国除了主动求和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占星师也告诉希特勒9月份是幸运之月,而希特勒对这两者均确信无疑,于是对英的海狮作战的宝就压到了戈林的空军上去了。这里无意多谈英德空战,只需要借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称赞大英帝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的话就能说明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了,邱吉尔说:“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最后希特勒在9月17日决定海狮作战延期,10月12日再次决定延期到明年春天,其实这就是宣告了海狮作战的结束。可是,日本人不知道这一切,当然日本海军也不知道。二十三.再赌一把珍珠港之所以没有任何人回答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9月15日海军全体干部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有人干看不起山本五十六,而是因为在强硬派们看来这是个伪问题。说来好笑,所谓强硬派始终认为自己是很热爱和平的,尤其是想和美国人和平,强硬只是对支持三国同盟态度而已,凭什么说支持三国同盟就是好战?实际上除了数得出来的几个佐级军官之外,很认真想和美国开战的人还真不大有。所以海军在和陆军交涉时也不是完全听陆军的,比如在这个问题上海军就一定要明文写上一旦德意和英美发生冲突,日本不是无条件地参战,而是“自主”决定是否参战,也就是说留下了坐山观虎斗的空子。既然日本人没有想过打美国人,所以当然美国人就不会来打日本人的,那些反对三国同盟条约的人为什么要把三国同盟和对美开战扯到一起去本身才是问题。这种凡事朝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解释,而在客观形势发展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则归结于是客观形势出了错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最典型的日本式思维方法。除了日本人之外没有人能弄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把“自主地”解释成“存在着不向英美开战的可能”,再进一步变成了“不存在向英美开战的可能”。但是日本人认为别人是应该看到这点的,或者是应该如此解释而闭上眼睛不去看日本人的实际所作所为。1940年9月23日开始,日本陆军在从海南岛出发的海军掩护下,进驻了北部法属印度支那。法国人的预言成了现实,而英美的预言成为现实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且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因为陆军参谋辻政信正在海南岛苦练进攻新加坡的方策呢。日军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以后,美国立即宣布了对日本实行废铁禁运,第二年又把这种禁运名单扩大到铜等战略物资,同时加强了对中华民国政府的物资资金援助。在发生日本陆军封锁天津英租界时间以后,华盛顿向日本宣告废弃《美日通商航海条约》,日军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以后,美国宣告了向日本禁运废钢铁。实际上当时美国还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步一步地在向日本打招呼,并没有像在战后那样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这是因为当时美国国内门罗主义的影响还十分深蒂固的缘故,美国并不想和日本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罗斯福在1940年竞选第三次总统连任时的演说中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再一次,再二,再三发誓绝不会把你们的孩子送去海外战场”。所以到现在为止罗斯福对日本仅仅是用经济制裁的方法,甚至准备好了在关键时刻抛弃中华来换取对日和平,这些在拙作《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中曾经提到过,不在这里赘叙了。但美国人的退步并没有换来日本人的停步,反而步步紧逼,终于在1941年7月28日,日本军队进驻了南部法属印度支那,突破了英美的底线。这次美国人反应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接着英国,加拿大,法国,葡萄牙,荷兰也宣布了同样措施。8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日本实行全面石油禁运。在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的时候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在当天的日志历史上还这样写着:“现在还看不到全面禁运的可能。美国可能已经做了不禁运的判断。但是预计明年年初之后,美国会采取一些行动”,可是还不到一个星期美国人就实行了全面禁运。对正在做着美梦的日本人无疑是当头一记闷棍。怎么报复来的这样快,做的这么绝情?其实理由十分简单,美国当时已经成功地解开了日本外务省的通讯密码,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拥有八台和日本同样的密码机。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等高级官员已经看惯了被称作“MAGIC”的日本外交电报,里面都包括7月2日御前会议的详细内容,所以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目的了解的十分清楚,知道已无退步的可能,做出那么迅速有力的反应是再自然不过了。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只能开战了。可是对于日本人来说有胜利的可能吗?有,起码对于海军中央的“海军国防政策委员会”来说对美开战不是一个什么会吓死人的选择。这个委员会是海军省军务局长,后来的甲级战犯冈敬纯少将弄出来的,组成这个被井上成美成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机构的是一批海军省军令部里课长级的干部,全是强硬派佐级军官。这个委员会分为四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负责战争指导方针的是第一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军务局第一课课长高田利种,军令部第一课课长富冈定俊,军务局第二课课长石川信吾和军令部作战部高级部员大野竹二这四个大佐所组成。高天利种大佐战后回忆说:“这个委员会成立以后,可以说海军的所有政策都是由它在运作,海军省也好,军令部也好,长官们只要听说这个文件已经被委员会通过了,肯定盖上大印通过,充分说明了这个委员会的重要性。”这个委员会不仅是有“重要性”,南进政策和以后的海军国防政策就是这个委员会弄出来的,冈敬纯,这四大金刚,再加上军令部情报部长前田稔少将,作战课的神重德中佐,海军省军务局的柴胜男等中佐,直接就连开战的时刻都决定好了。像神重德中佐在一年前的1940年10月28日对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少将就是这么说的:“即使要和英美为敌,去打兰印(即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1941年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外战部队的七成标准今年12月能够达到,明年1月份就完整了,只打兰印靠这个就行了。到明年4月中旬,对美国的兵力能够达到七成半,要对美作战一定是这个时候,到了年底,要大修的舰艇增多,作战会困难起来”。海军军令部作战课的重要人物,对陆军作战部长说出了这种豪言壮语,把从来豪言壮语不断的陆军都给吓了一跳。就是说海军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连出师的时机都已经考虑成熟了。这是一种“下克上”的行为,但和有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就能闹事的陆军不同,不是舰长就指挥不动军舰,不是司令就指挥不动舰队的海军光是这些佐级军官还闹不出事。海军的性质就决定了出不了石原莞尔和辻政信,真要和美国作战,还得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才行。那么本来就坚决反对对美开战而又不得不负起指挥对美作战任务的山本五十六又是怎么想的呢?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1940年11月下旬曾经对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说过这样的话:“像军务局第二课长石川信吾大佐那样的人物,是不是他成天到丰田贞次郎次官去嘟哝要去南部印支?就这样放任自流汇出大问题的”。山本五十六不仅要解石川信吾的职,而且还继续说了下去:“现在的情形和缔结三国同盟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要想确实地防止对美开战,必须非常认真地注意才行,一定要领导人的决心,也就是你的决心。只撤换军令部次长或者作战部长根本就没有用,要照我说的话,让伏见宫辞职,军令总长换成米内光政大将,如果不行的话就换成吉田善吾大将或者古贺峰一大将。次长由福留繁中将来,海军次官换成井上成美,只有这种人事安排才能防止对美战争,挽狂澜于既倒。”山本五十六说话经常有一个特点,就是留下一个让后人去猜想的空间。比如山本五十六的人事构想里没有出现海军大臣,是认为及川古志郎是继续干下去的人选从而根本不需要提起,还是将这个位置留给了自己?谁也不知道。山本五十六平时在广岛湾的柱岛基地,偶尔去东京露露面,说完了马上又回广岛,人一走茶就凉,谁也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更不要说被开战派紧紧包围着的及川古志郎了。于是,日本海军的历史就继续向覆灭的方向走了下去。而山本五十六还必须在这个覆灭行军中为日本海军引航,事情就是这么滑稽。进入1941年以后,为了研究对美开战问题,在7月2日,9月6日,11月5日和12月1日一连开了四次御前会议,除了最后一次是全体阁僚出席以外,头三次政府方面出席的只有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和铃木贞一企画院总裁,军部则参谋总长,次长,军令总长,次长和陆海军的军务局长出席。其实都没有必要举行四次这样的御前会议,因为第一次的御前会议就立下了宗旨:“帝国必须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在支那事变的处理上迈出新的步伐。为了确立自存自立的基础而向南迈进,同时根据形势的需要解决北方问题,……,为了达成本目的不辞于英美一战”,调子已经订好了,连罗斯福总统都从被破译的日本外交电报中知道了,什么日美外交交涉也就是争取点时间罢了。联合舰队需要争取对美开战的准备时间。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虽然反对对美开战,但是准备对美开战和指挥对美开战是他的无法推辞的责任。作为帝国军人,山本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考虑如何对美开战的问题。一般认为,山本五十六是在1940年3月的联合舰队演习时才找到奇袭珍珠港的灵感的,这应该不是事实。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的皇家海军是世界最强海军,是七大洋的主人,英国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且也有最发达的海上军事科学。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对停泊在港内的军舰进攻是英国人的发明,1940年11月11日英国皇家海军光辉号航空母舰(HMS Glorious (77))上起飞的21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对意大利塔兰托军港内的意大利舰队进行了攻击。由6艘战列舰,7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的意大利舰队对于皇家海军来说确实是一支“fleet in being”(存在的舰队),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意大利舰队在两波英国飞机的鱼类攻击下一艘战列舰沉没,两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被重创。意大利海军的一半一转眼就没有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全部落入皇家海军之手。这次空袭使各国海军军界瞠目结舌,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海上霸王的战列舰居然可能被从一架小飞机上扔下来的一枚鱼雷葬入海底,并且从空中投放的鱼雷一直是被认为至少需要100英尺(大约30米)的深度,可是皇家海军在水深只有40英尺(12米)的塔兰托港内使用改良后的低空鱼雷照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能应该说,山本五十六用舰载机攻击停留在港湾内舰队的灵感应该是来自英国人在塔兰托战斗中的成功,1940年3月的演习中亲眼看到的景象更给了山本五十六信心。但是山本五十六的发明不是用舰载机,而是直接攻击珍珠港。为什么这样说?或者是为什么山本五十六要去袭击珍珠港?当时对美开战命令虽然还没有下,但是只要会吃窝窝头的都知道已经是和美国开战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所以人人都在想怎样打,要知道那些牛皮烘烘的海军省军令部的佐级军官除了唱高调之外,也就只会唱高调了,真要打仗是不能指望他们的,所以山本五十六从上任以后就一直在为怎么和美国作战在苦恼。和不和美国作战是一个问题,如何和美国作战又是一个问题,甚至不比头一个问题小。这个如何作战的问题不是指具体战斗时的战术,而是指如何同美军作战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似乎不好理解,这里解释一下。日本海军本来就没有什么到战争哲学高度的战略一说,所谓战略或者作战指导思想指的就是作战程序。日本海军的作战程序由三部分所组成:首先是由参谋本部和军令部联合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这个方针的最后修订是在石原莞尔就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后的1936年,里面规定了日本海军的第一假想敌是美国,接下来是军令部根据这个国防方针所制定的《海战要务令》,里面制定了对美国的作战方法,最后是每年修订的《年度海军作战计画》。日本海军对付美国海军的作战方法就是前面说过的“渐减作战,最后主力决战战略”,设定美国海军从夏威夷经中途岛方面来进攻日本,日本就在南太平洋马里安那群岛一带到处设伏,用潜水艇,驱逐舰和鱼雷艇加上夜袭,想办法减掉美国海军兵力的三分之一,最后日美两国舰队在小笠原群岛附近进行决战,当然决战的结果是日本彻底胜利,美国舰队和当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一样葬身海底。这就是日本海军对付美国海军的作战程序。本来作为作战的构想之一,这种想法倒也有其存在的必要,问题是从山权兵卫的八八舰队构想开始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这个倒霉的“对美渐减邀击作战”成了日本海军的天条,是不能提出疑问的,否则会犯政治错误。但是美国海军会不会害怕犯政治错误,一定按照日本人构想的套路来呢?有趣的是日本海军上层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或者是原来谁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真要和美国人开战,大家一直是在练嘴皮功夫,不需要去想这个问题。可现在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山本五十六是联合舰队司令,不认真去考虑这个问题是要全军覆灭的。单纯从日本海军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日本需要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而这些战略物资都在英美控制下的南洋,现在英美又对日本采取了制裁,所以日本一定要用武力拿下南洋,得到资源。就是说整个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资源,为了资源才会和美国冲突,和美国冲突仅仅是为了排除在得到资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干扰,山本五十六和军令部发生的冲突就是在这么简单的逻辑上扯淡。首先主动进攻南洋和《海战要务令》就已经冲突了。先不管《海战要务令》是多么地一厢情愿,它所想定的也只是美国舰队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的场合,现在是日本海军要到外线去作战,场景就不对了,《海战要务令》根本就无法用。山本提出的作战计划的主要部分是这样的:第一阶段作战:1.由第一航空舰队(一航舰)司令长官率领由六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开战前十天左右开始向夏威夷方向移动,在瓦胡岛北方海面上待命,一旦开战,立即使用飞机消灭停泊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所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及其作战飞机,任务完成以后立即撤退进行补给修理,然后负责南洋群岛的防守和支援陆军的攻击任务。2.第11航空舰队(十一航舰)负责协同陆军航空兵对菲律宾,马来进行空袭。十一航舰的名字有点怪,这是海军陆基航空兵组织,虽然叫“舰队”,其实没有船。3.第二舰队负责夺取菲律宾海面及南海的制海权,确保陆军兵力的运输。4.第三舰队负责掩护进攻菲律宾的陆军部队,小泽治三郎指挥的原驻印支的南遣舰队负责掩护进攻马来的陆军部队,对文莱,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的进攻掩护由这两支舰队完成。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