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冯太后的名字一样,胡氏亦无可考评,祖上曾在匈奴夏国为官,父亲胡国珍仅仅是安定临泾的一名伯爵,胡氏长得容貌艳丽,举世无双。只所以能够进入帝国宫廷,她那个出家为尼的姑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姑姑深谙佛理,讲道天花乱坠,曾入宫廷讲解佛经数年,极力夸赞侄女国色天香、温顺贤慧,宣武帝元恪动了心,召入宫中,一见之下,果然艳如天仙,大为宠幸,封为承华世妇,后又进为充华嫔,那么,以后我们可以叫这位冯氏为胡充华了。 胡充华是个性格坚强的女人,北魏宫廷仍旧沿用拓跋圭定下的铁一样的律令,立子杀妻,子贵母死,拓跋圭的刘皇后、献文帝的夫人李氏和孝文帝的皇后林氏都曾被这条残酷的规矩夺去生命,所有的妃嫔常常向天祈祷,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偏偏胡充华不这么想,倔强地表示:“天子岂可没有儿子,怎么能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没有子嗣?”很快她怀上元恪的孩子,有姐妹劝他堕胎,胡充华志气确然,幽静的夜色中向苍天表白心迹说:“愿所怀是男婴,他就是长子,子生身死,在所不辞。”胡充华之所以敢于立下这样的誓言,与元恪的态度有关系,她生性聪悟,通过对元恪的观察,认为元恪不会对自己下手。 上天不负人心,胡充华果然产下一男孩,男孩一出生就陷入宫廷阴谋中。元恪曾经有过两个儿子,已故宽容大度的于皇后曾经给他生下皇子元昌,不料三岁夭折,其后不明不白的死去,据传母子都被继任皇后当时的高贵人害死,并没有留下一丝蛛丝马迹。高皇后也曾生下一个儿子,早夭。受过两次精神打击的元恪这一回学聪明了,为保护唯一的儿子,元恪亲自为他选了乳娘、保姆,安排在别宫,派亲信看守,皇后和胡充华都不能去探视。 元昌顺利长到三岁即被立为太子,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性沉默不喜欢张扬、略显柔弱的宣武帝元恪竟然一举废除道武帝拓跋珪一手制定,实行了104年的子贵母死的律令,胡充华逃过一劫。阴险的高皇后未能利用这条野蛮的制度除掉眼中钉,又打起别的算盘。拓跋家族除了拓跋焘,皇帝继位时数岁都不大,元恪三十三岁去世了,高皇后为夺下大权,和执政的伯父高肇准备抓捕胡充华,然而机事不秘,曾经告发幽皇后隐私的太监刘腾联络于皇后的母家兄长领军将军于忠、太子太傅崔光先行下手,将胡充华转移保护起来,连夜拥戴元昌称帝,强迫高皇后搬到瑶光寺陪伴青灯古佛,诱骗西征的高肇的回京,埋伏武士将其杀死,随后再将高皇后弄死。 元昌只有六岁,胡充华垂帘称制,文武大臣上书一律称陛下,自称朕,北魏进入长达 年的胡太后专政时期。胡太后任用他的父亲胡国珍和于忠、崔光、侯刚、刘腾等为她掌权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执政,拉拢拓跋宗室的势力,元雍、元怿、元怀皆掌大权。收买人心,昭雪积冤,北魏政局倒也平静。 青春寡居的生活充满空虚与孤独,胡太后爱上了自己的小叔,清河王元怿,元怿是孝文帝第四子,姿容俊美,敏惠过人,文才出众,宽厚仁爱。胡太后倾心爱慕,经常以讨论军国大事为名召进后宫,女人追求男人的成功率高,何况胡太后倾城倾国,元怿在妖艳女人炽热激情的魅力攻势之下缴械投降,成为胡太后寝床上的情人。女人喜欢英俊才气的男人,如同男人喜欢漂亮性感的女人一样,无可厚非,偏偏胡充华是太后,爱上的是他的小叔子,难免少不了淫乱的指责,给图谋不轨的野心家留下口实。元怿既是当朝皇叔,又做了太后的情夫,权倾内外,威震朝野,不免要得罪人。总管禁军的中领军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凭借裙带关系,骄横不法,元怿整过他,升任卫将军的宦官刘腾本是胡太后的人,因人事关系与元怿闹得很僵,两人勾结起来准备除掉元怿。刘腾不识字,不会写字,却很有奸计,善于揣摸别人的心意。 元叉唆使人向皇上诬告元怿在御食里放毒药,准备谋反,年仅十一岁的元诩懂什么呀,信以为真。元叉侍奉元诩来到显阳殿,召元怿入宫,刘腾关闭永巷门,把胡太后挡在嘉福殿。元怿入宫,被元叉挡在含章殿后,元怿喝道:“你要谋反吗!”元叉阴阳怪气地道:“元叉不谋反,正欲捉谋反之人!”喝令左右禁军拿下元怿。元叉连夜杀掉元怿,诈作胡太后诏书,还政给小皇帝,把胡太后幽禁在北宫宣光殿。宫门昼夜长闭,内外断绝,刘腾亲自掌握钥匙,谁都不谁入内。胡太后衣食无着,忍饥受寒,悔之不及,长叹道:“养虎却被虎咬了,说的就是我呀。” 社会财富与日俱增,贵族生活腐化堕落,催生官场腐败,宣武帝元恪时的盛世已经萌发帝国衰落危兆。《洛阳伽蓝记》不仅描绘出京都洛阳的繁华鼎盛,也是上流社会奢侈堕落的真实写照:“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集权国家产生腐败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和法制建设不力,孝文大帝忙于迁都和南征,忽视教育问题,享有世袭特权、位于上品、肯定要成为帝国顶梁柱的鲜卑贵族们缺乏文化素养,不知脸耻,无视道德。宣武帝元恪一度下令复兴儒教,设立学校,振兴教育,然而他执政十年过去了,鲜卑贵族与汉族豪强明争暗斗,国子学、太学、小学仍未建立,连元恪自己都深感惭愧。 孝文大帝曾经下诏:贪污赃物价值绢帛一匹即处死。宣武帝亲政的第一个春天,生气勃勃的元恪当着孝文大帝的陵寝发誓严肃政纪、整顿朝纲。可惜象许多继任领袖一样,雷声大雨点小,皇叔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皇弟京兆王元愉、广阳王元怀,竞慕奢丽、收受贿赂、贪纵不法、营运贩卖,无所不为。元恪以贪腐为名除掉意图谋反的元禧,北魏上下震动一时,民间有歌谣感叹元禧积财不能保身:“可怜咸阳王,奈何作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蹋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那得渡?”歌谣流传到江南,北人在南朝者,虽富贵逼人,弦管奏之,莫不流泣。 可惜元恪没能雷厉风行,严格肃贪,对于其它皇亲未能一并严惩。当官僚们试探出新君魄力指数之后,贪污腐败越加恶化,鲜卑贵族与汉族豪强结合起来,贪婪地掠夺老百姓,以当政的吏部尚书、左卫将军元晖和侍中卢昶为例,此二人,一个叫“饿虎将军”,一个号“饥鹰侍中”。元晖卖官,明码标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余官职金钱不等,天下人把北魏朝廷称为“市场衙门”。元晖曾任冀州刺史,去职后,连车载物,从信都到汤阴,首尾相继,道路不断。车上少只角,就把路边人家耕牛的角割下来,这位吏部尚书搜刮到生截牛角,可谓无微不至了。“饿虎将军”如此,“饥鹰侍中”可想而知。宣武帝元恪的姑息放纵,导致上行下效,将军、刺史竟相侵吞公财、搜刮百姓。 元恪根本驾驭不了帝国的大舰,只能寄希望于佛教,大建寺庙,再修龙门石窟,“神腾九空、迹登十地”,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香烟缭绕之中,灾难痛苦、贫穷饥饿仿佛佛祖都能解答,祸福因缘、来世今生,一切虚诞的幻想紧束着人们的欲望,保佑着鲜卑帝国,宣武帝元恪沉浸在“当今如来”的迷梦之中不想自拔。 胡太后执政,更将官场的腐化风气发挥到极致。和元恪相比,夫妻俩一个德行,胡太后更加笃信佛教,皇宫之畔兴建宏伟壮丽的永宁寺,极尽奢华,高一丈八尺的纯金实心佛像一座,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实心金像十座,玉石巨佛两座;又建九级浮屠,挖地筑基,深及黄泉。浮图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夜深人静之时,塔上风铃飘动,声闻十里。主佛殿如同皇宫太极殿一样宏伟,南门如皇宫的端门一样巨大,僧房千间,珠玉锦绣充斥其间,骇人心目。有人品评北魏帝国佛教的兴旺:“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为避兵役、劳役,平民入沙门为僧者越来越多,从事生产、军旅的人越来越少。可惜的是,如此宏伟之塔寺,魏末战乱中失火被毁,当时观者皆哭,声振城阙。 北魏官员们贪婪腐化直超西晋王朝,鲜卑帝国雄霸北方多年,西域和东夷诸国进贡不绝,又和南朝往来贸易,府库充盈。胡太后有一次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查,一时高兴,让从行的王公嫔主一百多人依自己力气随意取绢。谁都想象不到,这帮王公贵族、嫔妃公主有多贪心,可着劲往家里背,最少的也不下一百匹,尚书令李崇和章武王元融由于负绢过重,颠仆在地,一人扭了腰,一人崴了脚,胡太后又笑又怒,让卫士把两人赶出仓库,一匹绢也不给他们,朝廷的笑话流传到民间,“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败类,秽我明主。” 又何止李崇和元融呢?北魏宗室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高阳王元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不亚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李崇虽与元雍身价差不多,但生性吝啬,常对人又酸又讥地说:“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高阳王一顿饭,够我吃一千天的。)他过过嘴瘾,河间王元琛不藏富,明着与元雍斗富。他家骏马的马槽都以纯银打制,窗户之上,王凤衔铃,金龙吐旆。和诸王宴饮时,元琛家的水精盅、玛瑙碗、赤玉杯,制作精巧,中国所无。有一次,元琛大陈女乐、名马以及各种奇珍异宝,带着诸王遍观自己的府库,金钱、绫罗绸缎,不可胜计,灿烂辉煌,耀人眼目。元琛洋洋得意地对身旁那位背绢布崴了脚的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元融一向以财富自负,看看人家,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回府后整整伤心叹息了三天。京兆王元继劝解他:“你的财物不比他少多少,为何羞愧嫉妒如此呢?”元融大叹一口气:“开始我认为比我富的人只有高阳王,不想还有河间王!”元继乐了:“你就象淮南的袁术,不知世间尚有刘玄德呀。” 公元519年(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二月二十日,北魏朝廷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它不象各地不断点燃的农民起义烽火那样令人心惊肉跳,但事件背后隐藏的意义深远,北魏帝国的长堤出现一道致命的裂痕。孝文大帝重建门阀制度的政策结出恶果,帝国军队的核心力量,原拓跋鲜卑部落联盟中随孝文帝南迁的羽林、虎贲等禁军军官未列入高门士族,受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地主排抑,认为他们是武人,属于“代来寒人”,失去了升官晋级的机会,从过去“进仕路泰”到而今“进仕路难”,这些父祖追随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弘南下中原、北击柔然,平定北方、拼死奋战、流血流汗的军官子孙们强烈不满情绪集体爆发。 事件的起因缘自给事中张仲瑀向朝廷上书,请求修订选官规定,排抑武人,不让他们列入清品,即九品中的上品。此书一上,京都哗然,鲜卑帝国以武功起家,孝文帝重订门阀制度的时候,尚且不敢排抑武人,张仲瑀何人?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张仲瑀征西将军张彝之子,张彝,冀州大中正,年已六十,三朝元老,清河士族,为人耿直、傲慢,少年时代出入朝堂,昂首阔步,无所顾忌,连文明太后也拿他没办法。即使张彝再有资格、再狂傲,他也不敢唆使儿子上表排抑武人,那么在他父子背后是谁指使的呢? 自孝文帝汉化改革以来,鲜卑人就发生了分裂,形成了两大利益集团,随孝文帝南迁洛阳的大鲜卑贵族和留在平城一带的鲜卑人,说到底,仍然是两大文明之间的冲突,洛阳的大鲜卑贵族已经成为封建大地主了,而代北的鲜卑贵族仍然是游牧部落首领,洛阳的鲜卑人说汉话,漠南的鲜卑人照旧说鲜卑话,北地鲜卑人发动过几次武装叛乱,都被孝文帝镇压下去,势力慢慢衰落。而今,洛阳的大鲜卑贵族认为到了把代北鲜卑人彻底排挤出朝廷的时候了。他们和汉族豪门连起手来,选中性格狂傲的张彝父子做马前卒,以排抑武人为借口向代北鲜卑贵族和汉人豪门发难。 不仅代北的鲜卑人,包括洛阳的鲜卑军人仍旧保持着游牧民族嗜血粗犷的性格,当他们得知清河王元怿被元叉杀害之后,临丧之时,按照游牧民族习俗,好几百人用刀划破脸流着鲜血和着泪水哭泣。勇武的鲜卑军人怎么可能忍受汉人带给他们不公平的屈辱呢?更何况他们身后有漠南部落首领和贵族的支持。 鲜卑军人扬言屠灭张家,在大街之上张榜约定出发时间,而此时的张彝父子却平静晏然,不以为意,为什么呢?因为这件事是胡太后和朝廷决定的,一帮子军官丘八爷能有什么作为?这一天,羽林、虎贲将士一千余人,聚集到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叫骂示威,没找到张仲瑀的哥哥左民郎中张始均,就用瓦片、石块砸尚书省的大门,官员们没一个敢出来制止。愤怒的人群手执火把引燃了路上的蒿草,用石头、木棍作为兵器,一直攻入张家住宅,将朝廷二品大员、年迈的张彝拖到堂下,尽情地捶打污辱,放火焚烧张宅。张始均苦苦哀告他们放过父亲,军将们一边殴打,一边把他投入火里活活烧死。张仲瑀重伤逃跑,弟弟张彝被打得气息奄奄,过了两晚就死掉了。朝野上下一片震惊,胡太后下令抓捕闹事者,仅仅将首恶八人斩首,余者不究,然后颁布大赦令安抚,规定武官可以按资格入选。 胡太后没有勇气进行变革,更没有勇气面对战争,朝令夕改,草草了事,敷衍收场。自始至终有一名来自塞上的年青人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场闹剧,他是怀朔镇的一名小小函使,名字叫做贺六浑,然而正是这位地位低下的年青人开创了一个新的鲜卑帝国。请看下章《高欢本事》。 第二章 高欢本事 贺六浑,汉名高欢,祖籍渤海蓚(在今河北景县),曾祖高湖,在后燕为官,就是那个曾经力劝慕容垂不要让太子慕容宝为主帅伐魏的高湖。他的祖父高谧和北魏重臣高允是堂兄弟,官至侍御史,官虽然做得不大,也就相当于四品吧,但侍御史一职是由清品来担任的,可见高家属于河北一带的士族。高谧犯了事,发配到怀朔镇效力,一家子都迁来了。 怀朔镇在哪里呢?在今天的内蒙古固阳西南,怀朔是一个军镇。北魏建都平城之后,为防止北方柔然汗国的侵扰,保卫国都,帝国在平城以北设立六个军事据点,称为六镇,由西而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今内蒙古五原东北、固阳西南、武川西、四子王旗东南、兴和西北)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境)。六镇均处在阴山山脉的隘口,构成一条向北的军事防线,六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处于帝国战略进攻或战略防御基地位置。“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虽说这是汉人的诗,搁到这儿,非常形象。 在六镇的南方,即阴山之南,东起濡源、经大宁、过代郡、阴馆、西至五原、棝阳,是北魏帝国初期重要的畜牧业和农业区,自道武帝拓跋珪开始,除了当地的拓跋联盟部落之外,历代帝王均将各族人民迁徙到这个地区屯田,后改为计口授田,发展生产,拓跋珪南下中原、拓跋焘平定北方所仰仗的主要粮食、财物都来自漠南和塞上的畜牧业及屯田,兵源亦出于此处。 为与柔然作战,帝国将北方军事力量集中在六镇,每镇设置镇都大将,镇将由拓跋王公或鲜卑贵族之中出色的人才担任,戍防的士兵大多是拓跋联盟各部落的牧民和中原豪强地主的高门子弟,六镇俊杰云集。历代皇帝对六镇防务非常重视,频繁巡视,鲜卑帝国对柔然发动的战事均从六镇发起,六镇士兵多次北征,次次深入漠北,劫掠柔然各族,俘获或得到朝廷赏赐的财物颇丰,成为帝国富裕的阶层。六镇将士积累军功升迁迅速,魏国上下都以守边为荣,六镇军民被朝廷称赞为“八国良家、国之肺腑”。 随着均田制的推行,农耕文明兴起,农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幅增长,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朝廷将注意力转向富裕的中原地区,平城不再是都城,其它地区不再向塞上运送财物粮食。北魏帝国的战略方向发生变化,不向北用兵,转而向南用兵,防止南朝进攻,以求完成国家统一,江淮一线成为军事经营的重点。没有战争,六镇军民不能掠夺柔然等北方民族的财货,成为自给自足的地区,遇到天灾人祸,满足不了自身需要。 亲贤重臣不肯再到六镇为将,一些长期得不到升迁的庸才出任镇将,这些人到了边关,唯知聚敛财货,为与迁入中原的大鲜卑贵族攀比,效仿他们广占良田,中原土地广阔,弃地多,而漠南土地早在拓跋珪时就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你把好地占了去,镇户们只能耕种贫瘠的土地,六镇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变得窘迫起来。 北魏政府更加看不起六镇地区,文成帝开始就有把罪犯发配到六镇充军的例子,到了孝文帝以后,六镇干脆成了囚犯的收容所,各地犯人纷纷聚集到塞上,与拓跋联盟诸部落的中下层平民杂居共处。这些牧民曾经构成北魏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从拓跋力微开始,祖祖辈辈跟随拓跋鲜卑人扩土开疆,入主中原,赢得了财富和荣誉。现如今,鲜卑人南迁的发达了,留在塞上地区的大部分鲜卑和各族平民沦落为封建农民,和罪犯同伍,地位简直一落千丈。六镇将士里面的一些平城鲜卑贵族子弟苦熬一生也不过熬个军主,与洛阳的鲜卑子弟有云泥之别。 高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祖父好些,到他父亲高树这一辈,高树性情直率,不是买卖人,也不是守财奴,不懂经营家业,高家彻底败落了。公元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高欢出生在巍峨、壮阔的阴山主山脉大青山脚下,和宋武帝刘裕一样,一出生,母亲韩氏死了,正好高欢的姐姐同时临产生子,高树便把他寄养在姐夫怀朔镇狱队长尉景家里。 大青山又名黑山,“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花木兰出塞就是走得这条路,怀朔镇当道而立,扼中道白道之咽喉(中道即今包头古道,白道即今武川至固阳路)。高欢出生在白道之南,大青山南面是一望无际、天野苍茫、牛羊肥壮的敕勒川,这个地区是历代鲜卑人的聚居地,拓跋鲜卑龙兴之地,当地人都说鲜卑话,胡服骑射。高树已经融入鲜卑,给高欢起了一个鲜卑名字,贺六浑。高欢生于塞外,长于漠南,继承了游牧民族嗜血粗犷的性格和豪迈坦率的胸怀,住穹庐,牧牛羊,完完全全一个鲜卑人。高欢长大之后,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仪表堂堂,性格深沉有大度,《北齐书》说他有豪杰之姿,不算过誉,因为高欢被一个性格高傲的鲜卑贵族的女儿看中,死活要嫁给他。 看中他的女孩叫娄昭君,父亲娄内干,鲜卑族豪强,北魏朝廷给过司徒的荣誉官职,家僮数以千计,牛马以谷量,不能按群数,要按一山谷二山谷那么数,足见其富。娄昭君明理聪慧,代北强族争相聘请,她一个也没看上眼。有着落雁之容的汉代和亲美女王昭君的青冢就在大青山黑水河畔,可能对这位娄姑娘有不小的影响。娄昭君决定自己选夫婿,一日出游,偶然间望见站在城头值勤的高欢,吓一跳,一见钟情,自言自语地说:“这才是我的丈夫呀!”铆足了劲非要嫁给高欢。家里不同意,高欢一穷小子,镇民镇民,除了当兵还能有什么出息,再说,他拿得出聘礼来吗?娄昭君偷偷让婢女把自己的积攒下来的私财送给高欢让他来求亲,娄家父母逼不得已,还真就应了下来。高欢抖了,有钱了,有马啦,马对鲜卑人来说,太重要了,走马鲜卑儿,没有马算鲜卑人吗!高欢谋了差事,成为怀朔军镇的一名队主,北魏军队的编制军、幢、队,队主大体相当于一个营长吧。他轻财重士,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豪侠之士。怀朔省事司马子如、刘贵、贾显智、户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蔡俊,加上他的姐夫尉景,八人特别好,这些位都是仗义任气称雄乡里的好汉,并称怀朔八杰。 看看这几位的家底,基本会明白六镇里聚集着什么样的人,八个人都是六镇军队和地方的基层干部。司马子如,字遵业,河内温人(河南温县),提到河内姓司马的人,大家一定会和晋朝皇室司马家联系上。不错,司马子如系司马家族成员,八世祖南阳王司马模,八王之乱中,其子迁往凉州,世代居住。太武帝拓跋焘平凉,大规模迁徙人口到漠南,他家又迁到云中,这家谱,司马子如自个说的,信不信随便。司马子如少机警,有口才,能说会道,幽默滑稽,好说笑话,尤其喜欢讲黄段子,高欢做了丞相、渤海王以后,发生家庭纠纷他也管,那是后话。孙腾祖辈是咸阳人,曾在北凉为官,也是从凉州迁来。蔡俊,字景彦,广宁石门人(甘肃渭源),父亲做过北魏将军,将门之子。刘贵,秀容阳曲(山西阳曲),匈奴人。侯景,有人说是朔方人,也有人说是雁门人,据说祖先是羯人,小时候放荡不羁,调皮捣蛋,左邻右舍没有不怕他的。长大之后,形象不乍地,脚有点跛,身高不满七尺,上身长下身短,眉目疏秀,宽额头高颧骨,红脸膛,胡须没几根,说话时声音嘶哑,低着脑袋左顾右盼。人不可貌相,侯景骁勇有膂力,善骑射,作战不仅勇敢,且有智谋,选到怀朔镇当兵,打柔然立了功,成为一名军官。尉景就是高欢的那个姐夫,鲜卑人,性情温厚,颇有侠气。在北齐开国重臣里面,旧交情的朋友,刘贵和侯景具有军事才干,刘贵尚差一点,侯景是高欢军事方面最倚仗的人,独当一面,战区司令官,元帅级的将领, 你看,有汉人、匈奴人、羯人、鲜卑人、而且都在漠南住了不止一辈,可以说都被鲜卑化。这几位凑一块,整天喝酒吃肉、飞鹰走狗、打猎游玩,没什么正经事干。高欢不把家里钱当回事,来得容易,史书说他轻财重士。高欢有无赖倾向,有一次,刘贵得到一只珍贵的白鹰,哥几个又出动了,在大草原上纵马飞驰,白鹰发现一只红兔,自天空俯冲而下,红兔挺厉害,闪转腾挪,窜到一处沼泽旁的茅屋里,白鹰也冲到,红兔眼看要撞到屋上,从门里面跳出一条恶狗来,连兔带鹰一块咬死了。高欢勃然大怒,抽出一支鸣镝,一箭射去,倒霉狗当场毙命。屋里人不干啦,俩棒小伙子揪住高欢的衣服让他赔狗,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颤颤巍巍出来,拎着拐杖呵斥俩儿子:“你们怎么敢冒犯贵人!”狗也不让赔了,取瓮中酒,烹羊接待贵客,老太太挺能吹,说自己会相人,哆哆嗦嗦把众人挨个摸了一遍,赞叹道:“都是贵相呐!”然后指了指高欢说:“不过,你们的事业成功与否,全靠这位。”又点评了一句:“司马子如必居高位,贾显智不得善终!”众人寻思,在座哪位不比贺六浑强,一穷小子,娶了门好媳妇,就能喷云吐雾了。迷信最能蛊惑人心,心理影响,虽说半信半疑,众人此后对高欢比较敬重。 批八字、相面真有准的,不准没那么大的生命力。自然界有规律,人生也有规律,譬如行星通过特定的运行轨道自转围绕太阳运行,“天行徤,君子自强不息。”人生也必须自转,你不自转就会脱离轨道特定轨道,坠入宇宙之间,成为陨石毫无作用了。不过要想预测规律,必须遇到深谙此道之人,打板算卦的多了,都信,信不过来。这个故事不是某个人编出来的,参与此事的人很多,后面那一段,明摆着是几位奉承高欢的。吃完饭,众人走出数里之外,又回去看了一下,那地方根本没人住,噢,原来老太太是神仙啊!没事回去干什么呀,想再蹭一顿?管它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反正后来高欢成就一翻大业,这几位个个高官得坐,成为北齐的权臣,只有贾显智早死。 天下不乏伯乐,怀朔镇将段长对高欢很欣赏,对他说:“君有济世之才,终不会无所作为!”任命他为函使,函使就是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如果你认为是个邮递员就错了,高欢堂堂一队长,正营级,怎么可能当邮差啊!北魏时代不象当今社会,通信这么发达,那个时候不搞市场经济,地区闭塞,好多人一辈子走不出自个一亩三分地。传递官府机密函件不是随便人都可以做的,何况六镇是帝国的军事重镇,函使来往于朝廷与镇府之间,能够接触到洛阳朝廷的达官显贵,了解首都政治、军事、经济的动向,所以说,函使的官职不会比队主小。 高欢做函使干了六年,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洛阳负责接收函件的令史麻祥觉得他挺不容易,有一次赐他肉吃,高欢吃饭有个特点,不喜欢站着吃,四平八坐。麻祥不高兴,心想,我这么大一官,恩典你吃肉,你不毕恭毕敬、千恩万谢,屁股往那一拍就开吃,什么德行,下令给我打。肉没吃上,白挨了四十鞭子,高欢就没觉得令史多大的官,官大一级压死人,越是官小越牛气,憋了一肚气的高欢跑到街上,又看了一出火烧张宅的好戏。 回到塞上之后,高欢尽散家财,结交天下豪杰。亲戚朋友一看,怎么回事?贺六浑受什么刺激了,鞭子抽晕啦!高欢就说:“我到洛阳遇到一件事,宿卫、羽林军将们火焚大臣张彝宅院,朝廷害怕发生兵变不管不问,政事搞得这个样子,天下事可想而知,财物保得住吗?”高欢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心机很深,史书说他:“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从这件事上,他看出北魏帝国危机重重,官僚主义、腐败、缺乏进取心,最重要的是鲜卑人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合了。高欢久居塞外,妻家是鲜卑贵族,自己又是军镇的一名军官,他知道塞上的鲜卑人需要什么,而朝廷非但不考虑改善六镇的生活,反而想方设法扩大差距,将北方鲜卑人摁到低层去,遇到激烈的反抗之后,又很快妥协,这样的朝廷威信何在?北方鲜卑人迟早要造反的,腐败的朝廷肯定无力镇压,国家必将大乱。最先看到机会的人,才能处在命运的制高点,高欢树下大志,要澄清天下。 形势如同高欢预料得一样,一场将北魏帝国拖入战乱的兵变悄悄酝酿着。冯太后被囚禁,元叉、刘腾当政,邀买人心,任人唯亲,朝局更加混乱不堪,新权贵对百姓搜刮更急。刘腾贪得无厌,不论公事私事,只看所送财物多少行事,甚至盘剥塞上六镇,每年收入利息以万万计。元叉傲慢无礼,嗜酒好色,贪图财宝贿赂,随心所欲地处置政务,朝廷纲纪败坏,他的父亲、妻子、儿子都接受下级贿赂,操纵官府,无人敢管。风气所及波及全国,各级官吏全都是贪污受贿的人,就连郡县的小官吏也不能公正任命,百姓贫困窘迫,人人思乱。朝廷中不满元叉的人陆续发动政变,图谋再次拥立胡太后。胡僧敬、相州刺史元熙、总领禁军的右卫将军奚康生先后事败被杀,朝廷内部争权夺利,动荡不安。 兵变爆发的导火索缘于柔然汗国对六镇边疆的侵扰,自献文帝之后,柔然国内内讧不止,高车民族的独立运动使柔然走向衰落,豆仑可汗因讨伐高车失败,被柔然贵族杀死,叔父那盖自号“伏伐库者可汗”(汉语快乐的皇帝),他可快乐不起来,高车独立,西域诸国脱离柔然统治,郁闷之中,那盖死去,儿子伏图成为“他汗可汗”,他汗即汉语前人未竟之功业的意思,这位有大志的可汗却在西征高车战役中被高车王弥俄突所杀,他的儿子丑奴继位,自号“豆罗伏跋豆伐可汗”,汉语彰制皇帝,丑奴报父汗之仇,生擒高车王弥俄突,系双脚于弩马之上裂杀,用他的头骨做成酒器,柔然国势转而强盛。 柔然汗国复兴没几年,又一场内乱开始了,豆仑可汗被杀后,那盖可汗的儿子伏图可汗娶了豆仑可汗的妻子候吕陵氏,生下了丑奴和阿那瑰等六个儿子,丑奴有一个儿子叫做祖惠,聪明伶俐,候吕陵氏和丑奴爱若掌上明珠,有一天,忽然丢了,可汗母子焦虑万分,动员全国的人力去找,声讯全无。正灰心丧气之时,一个叫副升牟的牧民的妻子豆浑地万来到可汗的大帐说:“尊敬的可汗,您的儿子在天上,我可以把他召唤下来!”豆浑地万正值妙龄,妖艳美丽,是汗国著名的巫女,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古老信仰崇拜中,萨满教长盛不衰,北魏孝文帝汉化之前,祭天大礼均有女巫参与。缭绕的青烟、摇动的铜鼓、疯狂的舞姿形成怪异神秘的幻境,颠狂迷离之中,心潮通向天国,和神灵相融。 飒飒秋风中,柔然人在黄叶舞动的大泽草原支起帐幕,点燃篝火,王母候吕陵氏和丑奴斋洁七日,祈祷上天。月圆之夜,地万女巫鹿帽金衣,击鼓回旋,目光似焰,用她充满磁性、诱惑、尖锐的声音和天神对话。突然,可汗的儿子祖惠出现在帐幕中,告诉众人说,自己一直在天上。柔然人高呼可汗,丑奴母子又悲又喜,抱住祖惠痛哭,可汗丑奴当众宣布:地万为柔然圣女! 地万诱人的姿色和梦幻的舞蹈让丑奴消魂荡魄、心醉神迷,把亦神亦魔、亦仙亦人的女巫拖入金顶大帐,满足自己无法遏制的欲望。一夜狂欢之后,地万女巫成为柔然人的可贺敦,就是皇后,她的老公封爵,赐牛马羊三千头。地万可贺敦集巫术美色于一身,丑奴一刻也离不开她。祖惠慢慢长大,告诉生母说:“我那时一直在地万家,没有上过天,上天的话是地万教我说的。”他的母亲把这件事的真象告诉了丑奴,丑奴被地万迷惑,认为祖惠的母亲嫉妒,警告她说:“地万预知将来后世,不可不信,不要说她坏话!”女巫地万知道后,唯恐谎言被揭穿,唆使丑奴杀掉了祖惠。 祖惠的祖母候吕陵氏听说后恼火,派心腹贵族具列率人绞死地万女巫,丑奴大怒,要杀死具列等人。恰逢高车再度复国,高车人阿至罗侵入柔然,丑奴率骑兵讨伐,兵败而归,被母亲和柔然贵族们杀死,弟弟阿那瑰立为可汗。继位十多天,族兄示发率部族反叛,阿那瑰战败,投归北魏。阿那瑰出走之后,他的兄长婆罗门杀死示发称可汗,也被高车逐出漠北。 公元520年(北魏正光元年),北魏朝廷为阿那瑰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为其设置燕然馆,封为朔方郡公、蠕蠕王。歌辞“阿那瑰”描写其在洛阳出行盛况:“闻有匈奴主,杂骑起尘埃,列观长平坂,驱马渭桥来”。为牵制日益强盛的高车,北魏将阿那瑰安置于怀朔镇北的吐若奚泉,然而养虎为患,公元523年(北魏正光四年),阿那瑰在柔玄、怀荒二镇之间收集柔然人,聚兵三十万,扣留北魏使臣元孚,劫掠边境,驱赶六镇良民二千多口,公私驿马、牛、羊数十万头退还漠北,再建柔然汗国。 北魏朝廷震怒,派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等将领率铁骑十五万追击阿那瑰,魏骑出塞三千余里,兵至瀚海,也没有追到柔然人,班师而回。十五万大军渡过大漠,不到几天功夫,空手而还,北方边民无不撇嘴,想当年,我们和父祖辈出塞打柔然的时候,南北三千里,东西五千里纵横驰骋,俘获马牛羊遍布山谷溪水。现在这支耀武扬威的朝廷军队什么战斗力,无能之辈,一群饭桶!还要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凭什么呀!中原军队援救六镇不力,边民不屑一顾,对腐败的朝廷极度蔑视,恨得咬牙切齿。 经过柔然人的劫掠,原本生活贫困的六镇军民更加饥寒交迫,忍无可忍的北方鲜卑人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请看下章《六镇兵变》! 第三章 六镇兵变 北魏大军讨伐柔然汗国无功而返,柔然人更加放肆地劫掠北境,六镇农业和牲畜业遭到破坏,军民时常饿肚子。公元523年四月,怀荒镇民请求镇将打开公仓放赈,镇将于景借口没有洛阳的命令加以拒绝,压抑了近三十年怒火的鲜卑军民怨气冲天,聚众闹事,一哄而上,抓住于景杀死。 消息传到沃野镇,沃野辖下的高阙戍兵破六韩拔陵杀死戍主,聚众造反,攻下沃野镇,自号真王,点燃魏末军民大起义的烽火。破六韩拔陵的祖先是拓跋联盟早期的成员,鲜卑化的匈奴人。六镇胡汉军民纷纷起兵响应,破六韩拔陵兵分两路,自率主力向南进军,派别帅鲜卑人卫可孤率军向东进攻怀朔、武川二镇。 卫可孤兵围怀朔和武川,镇民面临选择,要么支持朝廷,要么支持义军,贫穷的鲜卑人自然支持义军,虽说鲜卑贵族对于朝廷政策不满,但到了关键时候,作为良家子弟的贵族们还是坚定地站在朝廷一方,神武尖山的贺拔家族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贺拔家族与拓跋部同出阴山,祖辈三代镇守武川,一父三兄弟,父亲贺拔度拔、大儿子贺拔允、二子贺拔胜、三子贺拔岳,四人弓马娴熟,武功高强,勇气过人。怀朔镇将杨钧任命贺拔度拔为统军,又提拔他的三个儿子为军主,抵御义军。父子四人固守二镇整整一年,兵力强大的卫可孤束手无策。 北魏朝廷得知破六韩拔陵起兵消息,立即派临淮王元彧为北征大都督,率军北进,镇压起义,元彧驻兵云中不进,怀朔城中着急了。贺拔胜自告奋勇,突围求救兵,与十多名敢死少年跨马出城,借着月夜,突出重围。卫可孤的骑兵蜂拥齐上,穷追不舍,眼看追近,贺拔胜突然间勒转马头大叫道:“我!贺拔破胡也!”(贺拔胜的鲜卑名字)洪亮的声音划破夜空,盖过疾驰的马蹄声,颇有当年喝断当阳桥张飞的风姿,义军大骇,齐勒战马,无人再敢上前,足见贺拔胜在六镇名头响亮,漠南的大豪杰。 贺拔胜驰入云中城,向临淮王元彧慷慨陈词:“怀朔被围,旦夕沦陷,大王按兵不进;怀朔如果失陷,武川必危,贼军锐气百倍,虽有张良、陈平,不能为大王谋划!”元彧为之感动,许诺即刻发兵。贺拔胜再度突围入城报信,杨钧命他去察看武川形势,贺拔胜单骑闯营,再次杀出重围,三次进出卫可孤的大营,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元彧蠢蛋一个,兵马是出动了,安北将军李叔仁救援二镇,元彧亲领大军兵进五原,被破六韩拔陵击败,李叔仁在白道亦败。贺拔胜到达武川时,武川陷落,回到怀朔,怀朔也已失守,拓跋胜父子都被俘虏。 一时间,破六韩拔陵声威大振,北魏的夏州、东夏州、豳州、凉州、秦州等地(约今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陕西西北部、甘肃中东部一带)蜂拥而起,纷纷起兵反魏。北魏朝廷震惊,孝明帝元诩下诏罢免元彧的官爵,改命尚书令李崇为北讨大都督,抚军将军崔暹、广阳王元深(元渊)为副都督,共率大军进剿。 崔暹看不起义军,违抗主帅李崇的命令,轻敌冒进,破六韩拔陵又一次在白道大败魏军,官军全军覆灭,只轮不返。李崇被迫退守云中,东西部敕勒宣布反魏,依附破六韩拔陵,六镇全部为起义军民占领。受其影响,关陇大起义爆发,羌人莫折大提自称秦王,攻占秦州(今甘肃天水),义军向西转战,攻下凉州全境。 面对遍地烽烟,小皇帝元诩和元叉束手无策,朝廷内外怨声载道,胡太后乘机从禁宫里搬出来和小皇帝同住嘉福殿,解除元叉的军权,最后将其赐死,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权。胡太后运用她的政治手腕,不惜引狼入室,向柔然汗国求援。改命元深接替李崇职务坐镇平城,进讨义军。西线,先后督促西道行台大都督萧宝寅、河间王元琛、京兆王元继、章武王元融等各路军队加紧进攻起义军。 北魏设立六镇,本为抵御柔然侵略,如今要柔然人消灭六镇,柔然人又怎么能不允。形势突变,贺拔度拔父子和武川人宇文肱密谋,纠合豪强,袭杀义军大将卫可孤。这个宇文肱就是西魏权臣、被北周尊为文皇帝的宇文泰的父亲,以这两家子为首的武川军官集团开创了北周政权。两家合伙杀了卫可孤之后,贺拔度拔在一次与敕勒交战身亡,贺氏三兄弟投奔魏军去了。 公元525年三月,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欣然接受北魏朝廷的请求,率众十万自武川向沃野镇发起攻击,义军接连失利。北魏统帅元深率大军自南向北进军,遭到南北夹击的破六韩拔陵集中兵力将魏军围困在五原。贺拔胜临战请缨,率二百敢死之士开东门出战,左冲右突,斩首百余级,义军战阵稍退,元深发起攻击,义军败走,魏军向怀朔进发。 参军于谨向元深献计,建议采用拉拢的手段分化起义军。于谨字思敬,鲜卑名字叫巨弥,是鲜卑族贵族,北魏、北周时代著名的将领。他的六世祖就是有名的黑矛公于栗磾,于谨性沉深,有胆量,喜好经史,尤好《孙子兵法》。于谨有大志,青年时代隐居田园,不问世事,有人劝他出仕,于谨说:“州郡之职不爱干,台鼎之位要等机遇,我之所以优游无事,靠时间呢!” 北魏追击柔然阿那瑰战役中,大军师出无功,唯独时任参军的于谨不肯放弃,率两千骑兵一路穷追柔然人于郁对原,前后十七战,屡战屡胜。守边时,他曾率百余名轻骑出塞侦察,突遇铁勒部数千骑兵,众人要退,于谨说,如果我们逃跑,敌人肯定追赶,一个也跑不了。怎么办呢?他让轻骑们散开,掩藏从林之中,派人手持令旗跑到高处指挥,如同布置军队一样。铁勒骑兵怀疑北魏有伏兵,倚仗人多势多,小心翼翼地包抄上来。于谨让两名士兵骑上自己一紫一黄正副两匹战马,冲出战阵,扬尘而去。铁勒人一看,以为是于谨,呼啦一下冲上去,争相追逐。于谨下令全体出动,猛追敌军,铁勒人背对魏骑,不知多少,大吃一惊,玩命跑。于谨不伤一兵不卒安全入塞,声威鹊起,成为塞北一名展露头角的青年将领。 元深采纳他的计策,让他出使敕勒部,于谨凭借自己精通北方数个民族的语言优势,单骑出塞,游说诸部。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率三万多户牧民南下投降,元深准备去折敷岭接应,于谨说:“破六韩拔陵兵势强盛,如果他听到乜列河归顺朝廷的消息,必定发兵截击。敌军若占据险要地势,难与争锋。不如用乜列河做诱饵,等他们抄掠铁勒人的时候,我们设下伏兵,一鼓可破。” 魏军尽数出动,埋伏在半路,破六韩拔陵果然领兵截击乜列河部落,正当义军驱赶追逐铁勒人之时,魏军伏兵尽起,大败义军。破六韩拔陵向北败走,遭到柔然可汗阿那瑰大队骑兵的袭击,军心动摇,人马溃散。破六韩拔陵只得率残众南渡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再次向南方转进。元深集中主力魏军迎击,义军又一次惨败,军队被打败,破六韩拔陵下落不明,北魏军队俘获六镇军民二十余万。在北魏和柔然军队联合打击下,六镇起义以失败告终。 柔然骑兵蹂躏北境,阿那瑰蓄意破坏,城池和田地一片荒芜,六镇荡然。元深上表请求重新恢复农业生产,胡太后不肯接受元深重建北境诸郡的建议,难道还要留下兵变的后患吗?不搞建设,二十万六镇军民生活怎么办?北魏朝廷决定将被俘六镇军民分别徙于冀、定、瀛三州(即今河北冀州、定州、河间)吃饭安置,元深听到朝廷的措施后,哀叹道:“这些人又将成为流民啦,如同西晋的乞活军!” 胡太后此项举措极为不明智,她将最后一批顽强保持本民族特色的鲜卑人引入统治腹地,最终造成北魏帝国的分裂和灭亡。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她也为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鲜卑人彻底汉化。 六镇兵变失败了,起义的火种并未熄灭,危机远未消除,徐娘半老的胡太后却又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为消除元铎留下的寂寞,少女时代的情人郑俨被召入宫中,拜为谏议大夫,几乎昼夜留在禁中,简直变成荐衣大夫。郑俨每次回家,胡太后都要派宦官跟着,郑俨根本不敢在家留宿,见到妻子,也就提一提家务事而已,便急急忙忙地返回宫中伴驾。此外,郑俨和一个叫徐纥的中书舍人狼狈为奸,把持内外大权,时称“徐郑”。胡太后还有一个面首,黄门侍郎李神轨,宫内外盛传和太后关系极为嗳味。 胡太后焕发青春,装扮得花枝招展,与面首们调情欢笑的所作所为,引起元魏宗室大臣的极为不满,一次游玩中,曾被元叉赶出朝廷,又被胡太后召回的宗室大臣元顺公然讥讽胡太后说:“按照古礼,妇人丈夫死后应自称未亡人,头去珠玉,衣不文采。陛下母临天下,年将不惑,整天过度修饰打扮,怎能给后世以模范作用呢!”胡太后羞得面红耳赤,起驾还宫,把元顺召进宫内臭骂一顿:“我千里迢迢把你召至朝廷,难道就是让你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吗?”元顺面不改色:“陛下不畏天下之笑,难道会为臣的一句话感到羞耻吗!” 胡太后确实没有脸耻,与三个面首鬼混,又把直言不阿的元顺赶出朝廷,元顺于西游园辞行之时,指着胡太后身后的无赖文人徐纥说:“此人做了魏国的宰相,魏国不亡,他终不死!”徐纥一脸尴尬,耸着肩膀出去了,元顺依旧不依不挠,指着他的背影破口大骂道:“你的那点刀笔小才,只堪供几案之用,岂可污辱门下省,败坏我天地人之常道!”说完,拂衣而起,胡太后默不作声。朝政在面首们的治理下更加混乱不堪,河北大起义爆发了,风雨飘摇的北魏帝国的末日就要来到了。 不经过仔细调查,就仓卒做出将六镇二十万兵民强行迁往河北地区就食的决策,腐朽的北魏朝廷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河北地区频遭水旱,当地人早已饥馑数年,人口逃散,哪里有粮食供应这二十万张嘴。六镇兵民一路饥饿困苦,艰难辗转来到河北,还是吃不上饭,人人激愤,各各填膺。柔玄镇兵杜洛周振臂一呼,六镇降户群起景从,杜洛周自号真王,在上谷(在今河北怀来)起义,河北北镇戍兵举旗响应。北魏朝廷慌忙严兵守卫卢龙塞、居庸关至军都关一线,顾头不顾尾,另一支深入河北的六镇兵民在怀朔镇民鲜于修礼的率领下在定州起兵,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余万。鲜于修礼被叛徒元洪业所害,正当元洪业准备向朝廷投降之时,部落葛荣杀死元洪业,继续对抗朝廷。 如火如荼的军民大起义终于使持观望态度的高欢下定决心背叛朝廷。破六韩拔陵起兵之时,做为怀朔镇军官的高欢既没有参与起义,也没有尽心尽力为朝廷镇压义军,小心谨慎地观察着形势,当他随同六镇军民一起迁徙河北的时候,他认为北魏朝廷大势已去,与蔡俊、尉景、段荣等自己圈子中的人投奔杜洛周,蔡俊、尉景,我们前面介绍过。段荣和高欢是连襟,段荣的妻子娄氏是娄昭君的姐姐。段荣本是凉州人,祖辈在北凉为官,亡国后,做为豪强被迁往北方边陲,父亲曾任魏国安北将军府司马。段荣喜欢历术,专攻星象,曾经预言:“不出十年,天下必将大乱。”六镇兵变,段荣举家逃往平城,和六镇军民一道被迁往河北。 杜洛周的军队声势浩大,象彭乐等六镇豪杰纷纷加入义军,义军击败柔然可汗阿那瑰的军队,南下幽州、定州、瀛州(治今河北河间),数败官军。高欢胸有大志,观察出杜洛周并非能够成就大事之人,不甘心居于庸人之下,准备取而代之。杜洛周是柔玄镇兵,高欢联络怀朔镇的军官和豪杰密谋起事,不料,机事不密,被杜洛周获悉,高欢等人举家逃跑,南下投奔葛荣,杜洛周大怒,派骑兵狂追。 高欢狼狈逃窜,急匆匆如漏网之鱼,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葛荣那儿。可惜,他带着家眷,娄昭君抱着年幼的女儿和儿子高澄坐在牛上,牛跑得飞快,高澄也就五六岁,小孩子坐不稳、抓不牢,好几次从牛背上掉下来。娄昭君跳下牛背把他扶上去,一而再,再而三,高欢又急又怒,磨磨蹭蹭,追兵来了,一个也跑不了。先是大骂,后来干脆不骂了,抽出一支鸣镝,弯弓就要射。娄昭君知道丈夫的脾气性格,这可真射,大叫姐夫段荣救命,段荣跳下马来,把高澄抱到自己马鞍上,高欢这才作罢。众人如愿以偿逃到葛荣军中,高欢又不满意,他发觉葛荣也不是个厉害人物,不是英雄。再次率众人离开,这一回,他们向西,进入山西境内的北秀容川(今山西西北朔州一带),投奔一个叫做尔朱荣的威名远扬的大英雄。 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契胡族。尔朱荣的祖先因居于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故以尔朱为姓氏,世为部落酋帅。拓跋珪南下中原,尔朱荣的高祖尔朱羽健率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从军,平晋阳,定中山,立下汗马功劳。拓跋珪准备把南秀容三百里沃野之地封给他,尔朱羽健不要,对拓跋珪说:“臣家世代奉国,服侍左右,北秀容靠近京师,虽然土地贫瘠点,总不能因为土地好坏迁到远乡。”尔朱羽健要了靠近平城的北秀容,秀容川是山地,适合放牧,传到尔朱荣父亲尔朱新兴时,家世豪擅,财货丰盈,有八千余家部落牧民,牛羊驼马,弥漫川谷,以毛色分群,不可胜数。尔朱家世代忠于北魏,朝廷每有征伐,辄献私马,兼备资粮,以助军用,故而一再被帝国皇帝嘉奖,尔朱新兴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民酋长。 尔朱新兴死后,尔朱荣接过诺大家业。尔朱荣生得皮肤洁白,容貌俊美,武功高强,堪比三国吕布。这是指长相和武功,论军事谋略,远高过吕奉先。尔朱荣从小聪明机智,果决能断,好射猎,喜兵法,每次围猎,象行军布阵一样,号令严肃,众莫敢犯。尔朱荣也有缺点,性格野蛮残暴,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刀槊弓矢,不离于手,发怒时,殴打射杀毫不留情,身边的人时刻担心被杀掉。尔朱荣喜欢恶作剧,有一次,看到两个和尚骑在一匹马上,便命令他们互相用光头撞击,“咣!咣!咣!”一通撞,两人气力用完,不能动弹,他让士兵抓住二人的光头继续撞,撞死为止。围猎时,那怕有一只鹿逃出去,必定会有失职的人被处死。如果有人看到老虎吓得躲开,尔朱荣会问:“你怕死吗?”随即挥手一刀,把胆小鬼砍翻在地。每逢打猎,士兵们如登战场。一次,众人把一只虎赶到一处山谷里,尔朱荣派上十几个人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并且下令生擒猛虎,不准伤害。许多人被恶虎嘶咬而死,好不容易才把老虎逮住,尔朱荣以此为乐,部下却苦不堪言。 魏末四方兵起,尔朱荣素有大志,散畜牧资财,招合骁勇,结纳豪杰,拉起一支四千人的骑兵队伍,外拒柔然,内平叛乱,先后镇压匈奴、敕勒人的武装起义。朝廷为笼络他,不断加官,最后做到车骑将军、并、肆、汾、广、恒、云六州大都督。各地豪杰纷纷投奔,贺拔胜、贺拔岳兄弟,侯景、斛律金、司马子如、孙腾、刘贵、窦泰等人齐聚帐下。 而今高欢又到了,北方英雄齐聚秀容川,就差宇文家族了。高欢仰慕尔朱荣,尔朱荣起初没看得起高欢。高欢一路风尘,辗转逃难千里,翻越太行山来到秀容,一身疲惫,形貌憔悴,加之他仅仅是一个粘了岳父家光的下级军官,也没打过什么仗,没什么名头。纵使先到秀容的刘贵在尔朱荣面前百般夸赞他的这位铁哥们,尔朱荣左看右瞧,没看出高欢有什么出奇的长相。若论相貌,高欢虽说仪表堂堂,比他这位帅哥级的猛男逊色的多。 尔朱荣改变对高欢态度缘自一匹悍马。一天,刘贵给高欢换了行头,跟着尔朱荣来到他的马厩,里面拴着一匹性情暴烈的悍马,没驯服的马就是野马,鬃毛杂乱拂体。尔朱荣瞧了瞧高欢身上那套新衣,心道:“换了行头就成了英雄好汉?”努了努嘴,对高欢说:“去给马修剪一下!”高欢迈步上前,既没套马笼头,也没捆绑马腿,径直修剪起来,三下五除二,把鬃毛修理得整整齐齐,这匹平时又踢又咬的悍马竟然老老实实。可见生长在大草原的高欢和马有感情,熟悉马匹的性子,不懂马的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高欢站起身,拍拍手,对尔朱荣道:“制服恶人,道理相同!”诶?尔朱荣一听,说得好啊,有志气!懂策略!人才!把高欢叫到屋里,坐在床下,屏退左右,问他对天下大事的看法。高欢反问道:“听闻尔朱公有马十二山谷,色别为群,养这么多马有什么用向?”“呵呵,”尔朱荣一笑,“接着说!”高欢意气纵横,侃侃而言:“今天子暗弱,太后淫乱,奸佞小人当权,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之罪以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此贺六浑之意也。”说得尔朱荣哈哈大笑,英雄之间,心有灵犀,两人从日中正午谈到月挂中天,自此,高欢成为尔朱荣心腹干将,常参军谋大计。两位英雄相遇,到底能够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呢? 请看下章:河阴落日。 第三章 河阴落日 英雄际遇,惺惺相惜,尔朱荣对高欢越来越看重,曾经问左右亲信说:“一日无我,谁可主军?”众人一口同声推荐尔朱荣骁猛勇武的侄子尔朱兆,尔朱荣摇摇头:“尔朱兆只能统帅三千骑,能够代替我成为主帅的人,唯有贺六浑!”又警戒尔朱兆说:“你决非贺六浑的敌手,早晚被他穿了鼻子!”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把刘备列在他之前,决非客套话,曹操向来自负,视天下人如草芥,怎么会恭维人!尔朱荣也是一样,尔朱荣凭什么成为英雄?凭什么惹得天下豪杰齐来归附?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和曹操一样,凭借祖辈的威望和财富,可以很容易地拉起一支队伍。而高欢呢?与刘备相同,家徒四壁,却胸怀天下,白手起家,终成大业。仅凭这一点,二人足以列在尔朱荣与曹操之前。 尔朱荣是个枭雄,不满足割据一方,欲成就一番伟业,高欢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他的义兄、并州刺史元天穆和帐下都督贺拔岳也主张尔朱荣进兵洛阳,清除掉朝廷中那些个祸国殃民的败类,扫平四方。元天穆是代王什翼犍时代,兄弟分国的拓跋孤的后代,与尔朱荣是把兄弟。贺拔岳是贺拔胜的弟弟,鲜卑名叫阿斗泥,少年时代入过太学,太学是北魏朝廷最高学府,专为贵族子弟所设,贺拔岳是神武尖山兄弟三人中受过汉化教育的塞北鲜卑人,长大之后,不改鲜卑人的本色,弓马纯熟,箭术超人,义军将领卫可孤围怀朔之时,贺拔岳登城防御,望见相隔二百多步之遥的卫可孤,拔箭就射,正中卫可孤的膀臂,义军大惊。元深特意向朝廷上表,封贺拔岳为强弩将军。元深被调回朝廷之后,北方义军攻克平城,贺拔岳投奔尔朱荣,成为帐下一员虎将,尔朱荣格外器重,遇有军国大事,常与他和元天穆商议。 此时,北魏帝国的大厦摇摇欲坠,河北、关中、江淮战火不断,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有功的北魏名帅广阳王元深兵败被杀,震惊朝野。元深有将才,但他好色的贵族公子哥习气惹了祸,年青时代的一桩风流案毁掉他的生命。元深本名元渊,为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被唐代历史学家改了名字。元深出自太武帝拓跋焘的五子拓跋建一系,他和哪家的小姐发生了风流韵事呢?小姐还好,偏偏是夫人,是帝系子孙、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的曾孙城阳王元徽的妃子于氏。元深虽有才干,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为官并不清廉,任刺史的时候,收受贿赂,大家豪门有一千匹马,他准定搜刮出一百匹来。更为可气的是,勾搭上元徽的妃子于氏,不管出于爱情也好,原始情欲也罢,和有夫之妇偷情并非好事,被元徽揭发出来,元魏宗室一商议,罢了他的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六镇兵变让他咸鱼翻身,平叛乱民,声名大振,手握北方强兵。 好运不长,杜洛周河北起义,塞北投降的鲜卑军民敬畏元深,准备拥立元深为主子起兵,可把元深吓一跳,他并非有胆气的人,拈花惹草可以,扯旗造反免谈。何况朝中还有一个恨他恨得牙根痒痒的人物。元徽已经做到朝廷的尚书令,与郑俨等人狼狈一气,深得胡太后信任。那顶绿帽子戴的不舒坦,想方设法折腾元深。元深哪敢让他抓住把柄,急急忙忙上表回到洛阳。鲜卑军民只得拥立鲜于修礼为统帅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造反,鲜于修礼被元洪业杀害,部将葛荣又杀死元洪业,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河北形势迅速恶化。 北魏朝廷只得重新起用元深为大都督,率章武王元融和裴衍征讨葛荣,大军刚出发,元徽又在胡太后身边说元深坏话,说他把儿子领在军中,父子手握强兵,居心叵测。胡太后密令元融暗中监视,这位背绢崴了脚的章武王和元深特别好,竟然把太后密诏给他看了。元深吃了一惊,什么事也不作主,你们看着办吧!胡太后得知大军的主帅不主事,那还了得,下诏问他,元深上表,说我和元徽有仇,一向不对付,他在您身边唠唠叨叨嚼舌头,作战计划不批准,将士立了功劳不奖励,和别的部队两种待遇,我的部下对我都没信心了,怎么打仗,您把元徽调到外任,我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以死报效朝廷。胡太后不准,元深什么工作也不干了,爱怎么的怎么的。 魏军群龙无首,葛荣转战河北,屡屡获胜,率军向瀛州转进,元深的大军尾随追击,远远跟着,什么作战方针也没有。葛荣兵进白牛逻(在今河北博野境),出奇兵突袭元融的驻军,杀死元融。元深闻讯,不敢再进,退兵回定州。元徽一党这回抓住他的小辫子,死命地抖落,说他拥兵不进,图谋不轨,他的那个亲信于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是纯臣。朝廷竟然下令通缉于谨,河北魏军将领们引起分裂,定州刺史杨津和元深部将毛谥里应外合抓捕元深,元深出逃慌不择路,跑到葛荣地界,被义军骑兵抓获。六镇兵民许多人喜欢这位名动塞北的帝系皇亲,葛荣怕元深有朝一日替代了自己,便杀了他。葛荣连破二王,锋不可当,自称天子,建立齐国政权,义军陆续攻下博陵、信都、定州等河北重镇,火并杜洛周的义军,收编部众,攻占冀、定、沧、瀛、殷五州之地,人马数十万。 与之同时,关陇义军在高平敕勒族人万俟丑奴的率领下发起战略反攻,击败拥有甲兵十二万,铁马八千的北魏行台萧宝寅的大军,临阵斩杀北魏名将崔延伯,取得关中战役空前大捷。江南梁朝趁火打劫,梁帝萧衍派大军北伐,攻打江淮,兵围涡阳。梁朝将军陈庆之以二百轻骑逆击魏朝元绍的五万援军,连破魏军十三处营垒,取得涡阳大战的胜利,魏军伤亡惨重,尸体塞满涡水,北魏孝文帝千辛万苦得来的江淮地区重新被梁朝收复。 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尔朱荣感到机会来临,主动请缨,向朝廷上书进行试探,请求去河北讨伐葛荣:“山东群盗猖獗,冀、定覆没,官军屡败,臣请率精骑三千东援相州。” 胡太后不是傻瓜,对尔朱荣半信半疑,她的面首们深知尔朱荣是何等样人,一旦此人平定河北叛乱,是比葛荣更令人恐惧的人物。虽然三分之二的土地已落入敌手,胡太后依旧撑着架子,给尔朱荣下诏,大睁着双眼说瞎话:“莫折念生已斩首,萧宝寅被活捉,万俟丑奴请降,关、陇已定。费穆大破群蛮,绛蜀渐平。北海王元颢帅众二万出镇相州,不须你出兵相助。” 关陇义军首领莫折念生为魏将崔延伯所败,确被部将杀害,然而义军在万俟丑奴的率领下横扫关中,斩杀崔延伯,大败萧宝寅。萧宝寅兵败之后,怕受朝廷处罚已经造反。所谓萧宝寅被活捉,万俟丑奴投降一事纯属胡太后捏造。倒是北海王元颢出兵河北属实,就凭他的两万军队想击败葛荣,恐怕不易。 尔朱荣明知胡太后胡说八道,毫无办法,也不好点破,再一次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平定河北的战略方针,力争出兵:“贼势诚如陛下所言,衰落了,但官兵屡败,人心畏惧,恐怕官军实际上很难起作用。如果不另想策略的话,则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以微臣愚见,蠕蠕国主阿那瑰受我朝厚恩,应该让他发兵东至下口(在今居庸关),以攻击贼兵的背后,令北海王元颢攻击贼兵的正面。臣麾下兵马虽然不多,尽力杀出井陉、滏口关,从侧翼攻击贼兵。贼帅葛荣虽然吞并了杜洛周的部队,然而威信未树,他的部下并非一族,若我三面进攻,可使贼兵立刻分崩离析。”对于尔朱荣三面合击起义军的正确战术,胡太后非但不予采纳,反而听从徐纥的建议,派人持铁券离间尔朱荣部下将士,铁券是北魏皇帝赐给臣下不死的诏书。尔朱荣怎么会不知道,恨透了徐纥,然而没有朝廷诏令,他的军队只能呆在秀容川,呆在山西,无用武之地。时局变化常常出人意料,尔朱荣得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北魏孝明帝下诏,让他率兵入洛阳。 这是胡太后长期把持朝政,为所欲为,结下的恶果。胡太后二次上台之后,为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争权夺利,大搞阴谋诡计,不断谋杀孝明帝身边的亲信。孝明帝一天天长大,对母亲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胡太后手里,十九岁的年青皇帝准备利用地方势力制约母后,选来选去,看到尔朱荣的两道表章,选中了他。下达一道密旨,让他率兵入京,尔朱荣得到密诏喜出望外,立刻派高欢为前锋,尽起秀容川精骑,兵发洛阳。大队人马一路疾进,都走到上党了,又接到孝明帝的一道密旨,勒令回师。尔朱荣迷惑不解,他当然不知道,宫廷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阴谋。 孝明帝做事不密,被胡太后得知调兵的消息,迫于压力,孝明帝下达停兵的密诏,胡太后并不满足,公元528年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帝不明不白地死去。朝野流传这位一心向佛的胡太后与情人郑俨把她唯一的亲生儿子孝明帝毒死。孝明帝无子,仓促之际,胡太后诈称一个月前,皇妃潘充华所生的女孩为男孩,立为皇帝,诏告天下。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一天之后,胡太后改变主意,下诏书承认潘充华所生为女孩,重新改立孝文帝三子京兆王元愉之子临洮王元宝晖的三岁儿子元钊为皇帝。胡太后的想法一目了然,不立长君,立幼童便于继续掌握大权。 尔朱荣闻讯,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对元天穆道:“主上晏驾,春秋十九,海内犹谓之幼君,如今立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君临天下,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怎么可能!我欲率铁骑赴哀山陵,翦除奸佞,更立长君,何如?”元天穆面露喜色,力赞:“又见尹伊、霍光。” 尔朱荣下定决心,改立皇帝,向朝廷上了一道措词极为强硬的表章,要求追查孝明皇帝死因:“大行皇帝背弃万方,海内咸称鸩毒致祸。岂有天子生病,不召太医看视的道理?贵戚大臣皆不在皇帝身边侍奉,安得不使天下人怪愕?以皇女为皇帝,上欺天地,下惑朝野。又选立孩童为帝,实际上等于让奸臣佞子把持朝政,毁坏国家纲纪,这与掩目捕雀、塞耳盗铃有何区别?今群盗沸腾,邻敌窥窬,朝廷却想以不会说话的小儿镇安天下,这不是太难了吗!望朝廷让我赶到京城,彻查皇帝驾崩之由,将徐纥、郑俨之徒革职查办,雪同天之耻,谢远近之怨,然后,更立长者继承帝位,则天下可安!” 这一道表章,无疑是一道讨伐胡太后的檄文,元魏宗室之中有野心之徒纷纷联络实力雄厚、敢于仗义直言的尔朱荣。尔朱荣为人迷信,为了在宗室之间挑选真命天子,按照草原民族古老的习俗,铸铜像卜问天意。在洛阳为官的弟弟尔朱世隆行动起来,秘密地挨家挨户让献文帝直系子孙铸像,只有彭城王元勰的儿子长乐王元子攸铸成。天意指示,尔朱荣不再犹豫,兵发洛阳。 胡太后惊慌不已,召集文武官员商议,群臣早已对胡太后失望,没一人发言,唯独徐纥大吹牛皮:“尔朱荣小胡,胆敢向朝廷用兵,禁卫军足以制敌,只要我们守住险要地势,以逸待劳,小胡悬军千里,士马疲弊,打败他轻而易举。”胡太后才放下心来,分派李神轨、费穆等将领出屯洛阳各处要地。 尔朱荣的大军到达河阳(在黄河北岸,今河南孟州市),与元子攸的军队会合,双方将士高呼万岁,元子攸继位,即北魏孝庄皇帝。大军渡过黄河,直指洛阳,城中亲元子攸的官员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胡太后的宠臣们作鸟兽散,郑俨溜回老家,受命出征的李神轨丢下军队,藏进府第,徐纥干脆渡江投降南朝,费穆跑到尔朱荣军中,成了叛徒。胡太后无奈,见势不妙,使出最后一条妙计,下令后宫妃嫔宫女集体出家,自己也落发遁入空门,以为她常年供奉的菩萨可以消除平生的罪恶,保佑她可耻的生命。 尔朱荣兵不血刃进入洛阳,派骑兵把胡太后和小皇帝一并抓到河阴(今河南孟津县东)的黄河岸边,大陈兵卫,把胡太后提到跟前,数落她的种种罪状,胡太后凭借伶牙俐齿,百般狡辩,尔朱荣听得不耐烦,拂袖而起,下令将胡太后和小皇帝一起投入黄河。血色残阳将滚滚黄河水映得通红,坠河的刹那,胡太后仿佛又听到远处隐隐传来杨白花靡靡的乐曲声,翻滚的浊浪瞬间吞噬了两条微不足道的生命。胡太后的死不是终曲,而是序曲,奏响了一出以肃贪为名的大屠杀悲剧。 收拾了胡太后,尔朱荣为确保执政地位心存疑虑,从朝廷那边投降过来的将军费穆看出他的心思,出了一条极其惨酷无情的计策,劝尔朱荣诛杀百官立威:“明公人马不过万人,长驱而来,诸军望风而降,凭借的只是迎立皇帝、顺应民心。没有赫赫战功,朝野上下皆不畏服。以京师将士之众,百官之盛,若知明公军中虚实,必起轻视侮慢之心,若不大行诛杀,另树亲党,恐怕明公北还之日,未渡太行必生变故。”费穆生性刚烈,有豪壮之气,平定叛乱立过战功,算得上一名有本事的将领,平时对朝廷权贵们的行为看不上眼,以至于出了这么个损主意。 尔朱荣动了心,对心腹谋士慕容绍宗说:“洛阳人士繁盛、骄侈淫逸成为风俗,如果不加以剪除,积重难返,国家如何治理?我准备借百官出迎之机,将他们全部诛杀,朝廷必将另有一番气象,你看怎么样?”慕容绍宗是前燕国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和尔朱荣是亲戚,生得容貌恢毅,寡言少语,但足智多谋,深沉有胆略。慕容绍宗闻听,大吃一惊,赶紧劝道:“太后临朝,淫虐无道,天下愤慨惋惜,都想摆脱她的统治,明公手握神兵,心执忠义,怎么突然想到杀尽士人,我认为决非上策,明公三思啊!” 一心树立威权的尔朱荣根本听不进去,好杀的天性淹没理智,以祭天为理由,尔朱荣敦请孝庄皇帝元子攸来到黄河岸边的行宫,大聚百官。号角长鸣,上万名全副武装的契胡骑兵将二千多名王公权贵、大大小小的官员团团围住。尔朱荣指天划地,痛责文武官员贪污暴虐,不顾百姓死活,导致四海怨怒,天下丧乱。先皇暴崩,你们谁也脱不掉干系!随即一声令下,铁甲骑兵纵马而上。听得目瞪口呆,大眼对小眼的文武官员们毫无防备,骑兵们马踏刀斩,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上至魏国首富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王公大臣,下到寻常官吏,死者二千余人。一时间,衣冠涂地,血流成河,真不知平时积攒钱财有何用处?尔朱荣凶心顿起,被鲜血和兽性冲昏头脑,突然狂妄地产生称帝的念头,竟让人高呼:“元氏既灭,尔朱氏兴!”顿时,契胡骑士一齐挥舞长矛,山呼万岁,声震黄河。尔朱荣数十名亲信拔刀扑向行宫,魏帝元子攸不知发生什么事,与皇兄无上王元劭和皇弟始平王元子正出宫察看,见契胡武士手执钢刀而来,正待喝问,尔朱荣事先安插在他身边的侍卫大叫一声:“护驾!”抱起魏帝往宫内跑,契胡武士将两位王爷砍倒在地,众人把魏帝拘在军中的一处营帐里,软禁起来。 河阴惨案,空前绝后地开创了尽数屠杀本国大臣的事例,尔朱荣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否认,尔朱荣是个敢作敢为的好汉,可惜空有枭雄之姿,既比不了曹操,更比不了刘备,只能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轻浮勇士,政治上极为稚嫩。历史搞大屠杀的事,白起干过,项羽干过,拓跋珪也干过,他们杀得也是手无寸铁的人,而且数以万计,不过他们杀得都是敌人,象尔朱荣这样凭借一时心血来潮,不分青红皂白诛杀本国朝臣豪强,恐怕也就他一人而已。虽说北魏大臣们该死,一个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统治集团就该全部诛灭,杀光也冤枉不了几个好人。然而他们毕竟是统治阶层,北魏国家支柱。尔朱荣是其中一员,他不是起义军,这是自除根基,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成为孤家寡人,为他遭受杀身之祸埋下伏笔。 大屠杀的后果显现出来,洛阳城中的士庶老百姓不知道这位来自尔朱川的胡人魔王到底想干些什么,富人抛弃宅院,穷人背着包袱尽皆逃窜,留下的人不足十分之一。洛阳伽蓝记描绘的那个繁华无比的京都洛阳一夜之间几乎成为一座死城,诛杀朝臣的血雨腥风过后,尔朱荣平静下来,马上后悔了,他还没有实力登上帝国的宝座。 愤怒的孝庄帝元子攸下旨要禅让帝位给他,高欢诸将极力怂恿称帝,尔朱荣却犹豫了。史书记载高欢态度时有分歧,《魏书》和《北齐书》都称高欢反对尔朱荣称帝,而《周书》和《资治通鉴》则说高欢赞同,各执一词,至于哪一种说法正确已无可考,因为《魏书》作者魏收是北齐大臣,《北齐书》作者李百药的父亲也是北齐的大臣,而《周书》和《资治通鉴》成书较晚。我们只能从人物的性格和时局的发展去分析了。我认为高欢是支持尔朱荣称帝的,并对诛杀朝臣的举动是赞同的。高欢机诈权变,心机深沉,他做事为自己考虑,诛杀朝臣,作为尔朱荣器重的人物就有可能参与朝政决策。如果尔朱荣称帝,他就有可能成为一方诸候,并使天下唯一一位可与自己一较高下的人物失掉人心。 尔朱荣意识到危险,却没有看出高欢的险恶用心,就象曹操评价孙权上书劝他称帝时说过的话,“那个小子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当时的曹操已经拥北中国土地,可尔朱荣呢?手中只有不足一万士兵,北魏宗室力量犹强,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称帝只会成为众矢之的。贺拔岳头脑冷静,看出高欢的不善,对尔朱荣说:“将军首举义兵,志除奸逆,大勋未立,反而有此图谋,只能招来灾祸,看不到福祉。”尔朱荣又采用铸像卜问天意的习俗,自铸金像,铸了四次都未成功。他根本不懂得宗教对政治的作用,成熟的政治家利用宗教,决不会被宗教左右,比如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完全为了军事帝国的需要,而非要束缚个人意志。 满朝文武大臣几乎被杀光,皇帝被囚禁,自己又不敢做皇帝,骑虎难下。尔朱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精神恍惚,几乎支持不住,过了好久,终于清醒过来,深感惭愧悔恨地说:“错到这个地步,我只有以死来向朝廷谢罪了。”贺拔岳趁机劝他杀掉高欢,以谢天下,高欢最善于收买人心,尔朱荣的亲信都为他说情,尔朱荣错过一次除掉高欢的机会,尔朱氏最终丧败在高欢手里。 请看下章:七千破百万 第一章 元嘉三十年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即公元453年,是世界史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个纪年,对于西方来说,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蛮族伟大征服者匈奴王阿提拉突然暴死于新婚之夜,就在前一年,这位狂妄地宣称“被我的马践踏过的地方,都不会再长出新草”的上帝派来的征服者刚刚打下西罗马帝国的首都,赶走了帝国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他的死亡使西罗马帝国又得以延续二十三年,据说她的新娘是一位征服地的公主,用刀刺死了他。阿提拉的匈奴军进入意大利的同一时间,东方的征服者北魏太武大帝拓跋焘的百万大军饮马长江,虎视江南。历史出奇的相似,由于南朝军队顽强地抵抗,鲜卑人北退,拓跋焘回到平城之后,暴薨,死在一个小小的宦官手里。他三十年的老对手,东方文明的捍卫者宋文帝刘义隆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元嘉三十年的正月,春寒料峭,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的江淮大地生机未复,大江之南虎踞龙盘的古都建康显得安宁平静。建康城并无砖石城墙,城池四周为竹篱所围,彰显东晋和刘宋皇朝的与众不同。刘宋王朝的皇宫是东晋皇朝按洛阳魏晋宫殿模式修建的,过江仓促,宫室草创,主殿、东西堂而已,比较简朴,东晋孝武帝时代,谢安重修太极殿,宫室略有起色,刘裕和刘义隆父子均未对皇宫进行过修缮。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南朝的宫殿,宫墙有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东晋和南朝与其它朝代不同的是,朝廷中央机构的宿舍也设在皇宫里。第二重宫墙内是中央官署。朝堂和尚书省在东侧,西侧有中书省、门下省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墙内才是真正的皇宫大内,前为朝区,主殿太极殿和东堂、西堂;后为寝区,前为皇帝寝居的合殿,又称中斋,后面则为后宫,再往北是皇宫内苑华林园。 合殿之内,宋文帝刘义隆正与两名心腹大臣密议,刘义隆已经四十六岁,看上去象一名文质彬彬的文弱书生,他是刘宋皇朝开国皇帝刘裕的第三子,公元407年登基,年号元嘉,迄今做了三十年皇帝,在位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力强盛,元嘉是南朝有名的一段盛世。他的皇帝之路并不顺利,继位之初,权臣当政,两个哥哥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先后被害,当时任职荆州的刘义隆毅然东下建康,诛杀辅臣,经营起一个强大的皇朝。为与北朝争夺华夏正统,刘义隆两次北伐中原,只可惜遇到的是武功盖世的太武帝拓跋焘和他的百万鲜卑铁骑,而刘义隆远没有他父亲刘裕的军事韬略,一败涂地,鲜卑铁骑饮马长江而返,在他高傲的自尊心上狠狠地扎了一针。 此时刘义隆的心情糟糕透了。去年,北方虏主拓跋焘暴死,本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他兴奋得激励将士们说:“虐虏穷凶极恶,自取灭亡,不劳资斧,已伏天诛,拯溺荡秽,正在今日。”宋军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将士们实在不争气,又一次无功而返,刘义隆气愤不已,给弟弟江夏王刘义恭的信中愤愤地说:“早知诸将如此懦弱,恨不得手操利刃督战,如今悔之何及!” 北伐无功,和他军事才干低下有关,刘义隆缺乏战略远见,不能将责任一古脑归到宋军各级将领身上。军事行动失利并不是最让他恼火的一件事,就在北伐战争打响的时候,皇宫内部发生了一起“巫蛊案”。 我们知道,巫蛊就是一种加害仇敌的巫术,它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等方式。诅咒在原始社会很盛行,古人认为以言语诅咒能使仇敌受到祸害。汉代,诅咒术十分盛行,故法律规定对诅咒者处以极刑。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纸做成仇家偶像,暗藏于某处,每日诅咒,或用箭射,用针刺,认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西汉武帝晚年,奸臣江充诈称汉武帝得病是由于巫蛊作祟诬害太子刘据,结果造成一场内乱,太子党与朝廷军队在长安混战五日,死伤数万,太子全家被杀,成为一大冤案。 刘据是被冤枉的,但发生在刘宋皇宫内的“巫蛊案”却是证据确凿,系刘义隆太子刘劭所为。刘劭,字休远,母亲是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刘义隆刚一登基,他就出生了,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人君即位皇后生子,在这之前,只有商王帝乙正妃生过帝辛,即纣王。刘义隆非常高兴,不过,刘劭和亡国之君纣王相提并论,不吉利。果然,袁皇后经过仔细端详怀中的婴儿之后,发现一个问题,让人告诉刘义隆说:“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留!”刘义隆一听,大惊失色,撒丫子往后宫跑,搞得狼狈不堪,赶到皇后寝宫,气喘吁吁地拨开帷幔一看,总算快了一步,要差那么一会儿,小婴儿就被袁皇后掐死了。 刘劭没有辜负父皇的救命之恩,长大之后,生得大眼方口,美须眉,个子和他父亲一样,中等身材,比不了他爷爷刘裕,好读史传,弓马娴熟。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二岁,出居东宫,参与朝廷政事,他要什么,刘义隆给什么,宠爱非常,不可替代的皇朝接班人。刘劭京口拜陵,皇叔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司空江夏王刘义恭、皇弟竟陵王刘诞都到京口问候。 既然父子之间如此融洽,为何会发生“巫蛊案”呢?这要从彭城王刘义康说起,刘义康是刘裕第四子,刘义隆除掉辅政大臣后,王华、王昙首、王弘等高门士族执政,为加强皇权,起用刘义康为相,刘义康专揽朝权,人称相王,党徒刘湛等人密谋拥立刘义康为帝,事泄被杀,刘义康被贬江州。后来范晔谋反,又一次打出刘义康的旗号,刘义康再受牵连被废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鲜卑铁骑临江,刘义隆害怕刘义康趁机谋反,派人带毒药赐死。刘义康不肯服药,对来人说:“佛祖不许自杀,其它的办法,你们随意。”使者将他摁倒在床上,用被子活活闷死。 刘义隆是个仁慈的皇帝,但他杀害亲弟弟却给宗室臣民留下一个坏印象,太子刘劭极力劝说刘义隆除掉刘义康,一旦成为事实,刘劭的看法难免不发生变化,他会认为父皇狠毒,没有做不出来的事。此时,父子的关系正慢慢变坏,刘劭感到压力,隐隐觉得二十四年稳如泰山的皇太子地位有些动摇了,他与父亲的两名宠臣江湛和徐湛之的关系形同水火。 江湛,高门士族,济阳江氏的一支,当朝侍中,琴棋音律、算术文学无所不精,是刘宋名臣。此人虽位居高官,由于不善于经营产业,家中一贫如洗。江湛从不利用职务之便营利,送礼的人挤破他家门槛,他都一无所受。江湛只有一件朝服,有一次,刚洗的衣服还没干,皇帝召见,江湛只得告病假,等衣服干了才进宫。家里有头牛,大冬天饿了,放牛的要草料,江湛寻思半天,告诉放牛娃:“你可以让牛喝水嘛!” 徐湛之则完全是另外一种人物,整一反复无常的小人。他是皇亲,父亲徐逵之,尚宋武帝刘裕大女儿会稽长公主,打荆州的时候战死了。徐湛之自小丧父,刘裕可怜他,相当疼爱,养成他无法无天的性格,曾参与刘湛谋反,幸亏母亲会稽长公主到刘义隆跟前又哭又闹,才保住一条小命。贼心不改,又参与范晔谋反,眼见事发,靠出卖范晔等人得以幸免。从此深得刘义隆宠信,历任中书令、尚书仆射。徐湛之家财巨万,室宇园池,豪贵不及,家中伎乐之妙,冠绝一时。门生千余人,都是三吴一带富家子弟,姿质端妍,衣服鲜丽,每当徐湛之出门游玩,俊美的门生充满街巷。若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全部载入后车,车队排出数里之外。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很奇特,一面是贪官污吏大肆聚敛财物,一面是清官廉吏出淤泥而不染,对照极其鲜明,正是这批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清官们捍卫着国家的尊严,维护着世道的公平。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儒家文化的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孔子主张打造“君子”队伍,就是塑造清廉正气的官员。 两位权臣为何与太子刘劭的关系搞得如此僵呢?从表面上看,二人与刘劭对国家基本政策存在分歧,刘义隆把北伐中原定为主基调,矢志不移,三次北伐,徐湛之和江湛大力支持,而刘劭则坚决反对。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北伐军,饮马长江,在瓜步山提出议和,对宋使指天发誓道:“宋朝若能以女妻我孙,我以女妻武陵王(指刘骏),自今匹马不复南顾!”消息传到建康,满朝文武认为是获得和平的绝好时机,纷纷赞同,偏偏江湛一句话搞砸了,江湛说:“戎狄不讲亲情,许之无益。”当时刘劭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斥责江湛说:“三王危在旦夕,怎么能坚持反对!”散朝之后,竟让手下班剑(仪卫)冲撞江湛,差点把老头撞晕在地。刘劭对刘义隆说:“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徐湛之可以谢天下。”刘义隆平静地说:“北伐是我意,江徐二人只不过没有表示异意罢了!” 难道说三人之间的矛盾真就是因为北伐吗?因公吗?当然不是,另有隐情,是涉及到君位传承的大事。刘义隆有十九个儿子,人都说多子多福,看看晋武帝司马炎和宋文帝刘义隆,噢,还有清朝的那个康熙皇帝,这种说法不尽然。元嘉三十年,刘义隆的十九个儿子中已经长大成人、比较出色的有六个:太子刘劭、二子始兴王刘浚、三子武陵王刘骏、四子南平王刘铄、六子竟陵王刘诞和七子建平王刘宏。刘劭是袁皇后所生,正宗嫡子,除他之外,刘义隆最为宠爱的皇子还有南平王刘铄和建平王刘宏,捎带上始兴王刘浚,刘浚得宠是因为他的母亲得宠。 刘义隆并非好色之徒,但对于刘浚的母亲潘淑妃格外宠爱,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于把袁皇后嫉妒死了。潘淑妃出身寒微,不见经传,漂亮是肯定的,她是以容貌选入宫中的,入宫之初,始终未被临幸。皇帝们在宫中行走多用羊车,潘淑妃使了一招晋武帝妃子们常用的伎俩,在殿门口用咸水洒地。将大殿的帷幕撩起,自己装扮得鲜艳妩媚,袅娜风流。皇帝的羊车经过潘淑妃的住处,便不肯再走,舔食地下的咸水,刘义隆一眼便瞧见帷幕中的美人,不由自主地动了情,男人有了欲望,自然免不翻云覆雨。久而久之,潘淑妃便牢牢地抓住刘义隆的心,以至于每次完事之后,刘义隆自我解嘲地叹息道:“羊都为你徘徊,何况人啊!” 潘淑妃由此爱宠后宫,她想要什么,刘义隆给什么。起初,袁皇后不相信,袁齐妫出身高门,与刘义隆结发夫妻,藩邸之时两人就相敬如宾,刘义隆一直待她恩礼有加,婚姻生活平淡却和睦,她认为这就是爱情。直到一件事的发生改变她对爱情的看法,并摧毁了她的生命。 袁皇后家境不富裕,可能有人不太相信,高门望族怎么会家贫?这种事在南朝很正常,有的高门望族渡江后败落,再者同一高门望族分支庶,不懂经营的望族也会破产。东晋和南朝社会动荡不安,反而使一些庶族地主、战功起家的将领、商人们腰缠万贯。高门士族自视甚高,即使再贫贱,也不屑与庶族通婚、交友。袁皇后经常向刘义隆求一些钱财接济娘家,刘义隆为人节俭,每一次给她不过三五万钱、三五十匹布,再多要一点,从来不给。后来有人对袁皇后说,潘淑妃厉害,她要多少,陛下给多少。袁皇后根本不相信,别人又说得信誓旦旦,袁皇后就让潘淑妃替自己向刘义隆要三十万钱接济家里,准备看看皇帝怎么办?她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宿的功夫,三十万钱拨下来了。袁皇后信念一下子崩溃,这个男人爱自己吗?标准不一啊! 对一个男人来说,她和潘淑妃是两种不同性格的女人,袁皇后端庄贤淑、知书明理,是男人的贤内助,母仪天下,受人尊敬的第一夫人角色。她知道丈夫提倡节俭,也就不肯给男人添难为,必然要受委屈。潘淑妃是那种擅风情,懂乐趣,能够带给男人激情的女人,她不管你男人在大众面前如何如何,一定要满足自己,也有办法让男人满足自己。男人通常离不开这两种女人,向往“家中红旗不倒,外头彩旗飘飘”的神仙日子,可惜爱情是独享的,尤其对于女人来说。 由爱生恨,袁皇后从此称病不见刘义隆,每当刘义隆进入她的寝宫,她准跑别人屋里去。刘义隆很纳闷,这皇后怎么了?既使后来悄悄地搞突然袭击,也见不着她的面。除了太子,其它的皇子,譬如刘浚等人一概不见。人啊,太多的病是从心头得来,袁皇后终于愤恚成疾,元嘉十七年,病得不行了,容颜憔悴,刘义隆想到二人昔日的情义,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说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袁皇后凝视刘义隆良久,一言不发,徐徐拉过锦被遮住面宠,去世了,时年三十六岁,袁皇后至死也没有原谅刘义隆。 刘义隆对袁皇后之死哀伤痛惜,下诏令当时的大文学家颜延之做哀策,文辞华丽,哀婉感人: 兰殿长阴,椒涂弛卫。霜夜流唱,晓月升魄。噭噭储嗣,哀哀列辟。洒零玉墀,雨泗丹掖,呜呼哀哉!南背国门,北首山园。仆人案节,服马顾辕。遥酸紫盖,眇泣素轩。邑野沦蔼,戎夏悲沄。来芳可述,往驾弗援。呜呼哀哉! 刘义隆提笔加上了一句:“抚存悼亡,感今怀昔。”足见他与袁皇后的感情是真挚的。袁皇后的死激起太子刘劭对刘义隆和潘淑妃的不满,在皇子们心中宁静的湖面上投落一颗大石。 “抚存悼亡”,刘义隆对袁齐妫的愧疚转化为对她儿子的痛爱,袁皇后去世的十年里,刘义隆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刘劭,太子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尤其在除掉相王刘义康之后,刘义隆害怕宗室强盛,犯上作乱,特意增加东宫兵,编制几乎和羽林军相同,拥有甲兵一万多人。 刘劭长大成人,对主持后宫的潘淑妃极其厌恶,若没有你这个狐媚,我母亲会死得那么早吗?潘淑妃的儿子始兴王刘浚敏锐地感觉到自己成为太子的眼中钉。刘浚不是一个有大志的人,第一反应是害怕,太子刘劭将来会继承皇位,收拾他那不是小菜一碟!刘浚做出的对策是曲意迎逢,拼命巴结太子。刘劭转怒为喜,刘浚是二弟,母亲主持后宫,名义上的皇后,他不来争位,多一个同党,少一个竞争对手,如何不喜?两人关系急剧升温,亲密程度超过其它兄弟。 刘浚没有野心,并不代表其它皇子不敢和太子争,南平王刘铄和建平王刘宏流露出夺嫡的心思。刘铄是刘义隆第四子,按照刘宋皇朝皇子出镇地方的惯例,刘铄出镇豫州,元嘉二十六年,指挥了汝南悬瓠城攻防战。二十七年,刘宋大军二次北伐,年仅二十岁的刘铄担任中路军指挥官,北伐军败退,刘铄固守寿阳,与彭城的武陵王刘骏时刻威胁着采用蛙跳战术深入长江北岸的鲜卑百万大军。战后,改任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领兵戍卫石头城。 刘宏,刘义隆第七子,早年丧母,少而闲素,笃好文籍,深得刘义隆宠爱,亲自给他在鸡笼山建造了一处宅院,环境优雅,尽山水之美。出镇江州不久,就被调回京师任中书令、领骁骑将军。 两人在朝廷中都有靠山,刘铄的妃子是江湛的妹妹,刘宏的妃子是徐湛之的女儿。除这两拨人之外,朝廷中还有另外一般势力,刘义康失势之后,刘裕第五子刘义恭录尚书事,成为刘氏宗族的代表人物。 刘义恭是刘裕第五子,自小聪明,姿颜美丽,是刘裕最钟爱的一个孩子,饮食寝卧,常不离于侧。刘裕为人俭朴,皇子们吃东西从不超过五盘,唯独小刘义恭爱吃多少吃多少,赐的东西多得吃不完,都分给旁人吃了。象庐陵王刘义真等皇子求都不敢求,即使要,也不给。十二岁,都督豫州等六州诸军事,镇守历阳。刘义隆继位,被封为江夏王。此后,辗转各地为都督,元嘉六年督荆州,九年守广陵,二十一年,进太尉、领司徒,做了刘宋皇朝的宰相。 在父亲和兄长溺爱环境下长大的王爷能好到哪里去,刘义恭读书粗通大略,生活骄奢不加节制。元嘉二十七年,宋军北伐,刘义恭坐镇彭城担任北伐军总指挥,到了需要拿出真本事来的时候,他现出一个草包王爷的原形。鲜卑骑兵大举反攻,若非武陵王刘骏和部下将领坚决反对,刘义恭早放弃彭城重镇逃过江去,正是刘骏守住彭城,使拓跋焘有后顾之忧,魏军才不敢渡江,班师北归,在盱眙遭到宋军阻击,拓跋焘中了宋将臧质的激将法,怒攻盱眙损兵折将,狼狈撤军之时,刘义恭竟然拒绝诸将建议,不敢出城攻击,坐失大好战机,受到朝廷降级处分。 刘义隆对这位绣花枕头草包王爷仍旧格外器重,刘义恭性子奢侈,用度很大,与刘义隆节俭本性格格不入,但是刘义恭会来事,吸取四哥刘义康的教训,虽为宰相,总录朝政,从来不自个拿主意,皇帝三哥说什么,他干什么,扮演了个秘书角色。 生性狡黠、刚猛严断的刘劭看不惯唯知拍马屁的刘义恭等人,在一些国家大政方针和生活作风问题上与外柔内刚的刘义隆产生磨擦,多次被训斥。刘劭感觉到时间拖得越久,太子的位置难以确保,刘义隆身体单薄,成日价病不殃殃,说也奇怪,大病好多次就是不死,越老身子骨越硬朗。兄弟们一天天长大,愈来愈微妙的朝局让刘劭大为担忧,恰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女巫出现了。 请看下章:合殿惊变。 第二章 合殿惊变 巫术是一种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方术,中国古代称男巫师为觋,女巫师为巫。巫师不总是坏蛋,他们也分白巫师和黑巫师,白巫师为人祈福,黑巫师专门害人。在西方,觋也叫魔法师,女巫总是和扫帚、宠物一起出现。中国的女巫不骑扫帚,不养宠物,念咒语、施魔法是相通的。女巫或是绝色或是奇丑,因为古人认为,只有与众不同的人最有可能与上帝和神灵相通。 世间真有女巫和魔法吗?女巫有,魔法未必有。太子刘劭遇到的女巫就是一个装神弄鬼的骗子,女巫严道育,吴兴人,丈夫是一个劫贼,她做为家属被罚养马。严道育学了一些旁门左道、巫蛊邪术,说自己通灵,不食人间烟火,魔鬼化身,能够驱使鬼神做事。刘劭亲姐姐东阳公主刘英娥有一个靓丽、机灵的心腹婢女王鹦鹉和她往来密切,有一次对公主说:“严道育通灵有异术。” 巫术兴起于夏商两代,周公以德治国,巫术衰落,两汉有所复兴,后被历代皇帝所禁止。东阳公主借口严道育有一手养蚕的好技术,便把她召入公主府。严道育在太子和公主面前露了一小手,白天,严道育对公主说:“神灵有吉祥之物赏赐给公主。”到了晚上,刘英娥躺卧在床,只见夜色中一道萤火样的流光闪过,飞进竹制的书箱里,打开书箱一看,两颗青色宝珠闪着幽幽的光泽。自此,刘英娥和刘劭、刘浚三姐弟受严道育迷惑,对其巫术深信不疑。 刘劭、刘浚二人乘机请严道育求鬼神帮忙,不要让父皇知道他们私下里犯下的过错,女巫一口答应,施法之后,对太子和王爷说:“你们放心吧!我已向上天陈请,必不泄露。”二人大喜,尊严道育为天师。后来,随着朝局变化,刘劭决心让父皇早死。他私下里和刘浚、严道育、王鹦鹉商议,巫蛊父皇,用玉石琢刻了一座刘义隆的雕像,派东阳公主家奴陈天兴联络宫中黄门陈庆国,把雕像埋在含章殿(刘义隆的寝宫)前,以便严道育施法。 陈天兴原本是刘义恭府中的家奴,生得魁伟英俊,被王鹦鹉瞧中,以收做养子为由,把陈天兴从江夏王府弄到东阳公主府,实际上他们年龄相差无几,名义上做母子的俊男靓女在一处淫乱偷情。 为封住陈天兴的嘴巴,刘劭把他调到东宫卫队任队主。时过不久,刘英娥死了,东阳公主府南第给了临贺公主,做为东阳公主婢女的王鹦鹉该下嫁,刘劭害怕王鹦鹉走露风声,与刘浚一商议,嫁给刘浚的心腹佐吏沈怀远。刘义隆眼里不揉沙子,东宫卫队将领的人事变动引起他的关注,责问刘劭说:“听说临贺公主南第有一下婢女欲出嫁,又听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你竟然用做队主,提拔得太快了吧?你用的队主、队副都是奴才吗?那人欲嫁往何处安置?” 刘宋皇朝选人制度延用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奴才是不能做官的,何况陈天兴是奴才的儿子。刘劭连忙编了个瞎话,辩解道:“南第(东阳公主府第在西掖门外,故叫南第)昔年的属下陈天兴曾经想要跟着儿臣,儿臣说:‘禁军哪是你这种人可以入的,不过,若能击贼立功,就可入队。’当时说的是戏言,记不得了。后来陈天兴提起此事,儿臣追念姐姐东阳公主往事,不忍食言,见他身体粗健,倒是当兵的好材料,便让他入了队,后来做了队副。儿臣以为用人虽说当用有功故旧,但也少不了有气干之人。至于那个婢女,还没有定下人家。”刘劭怎么敢说一个小小的婢女嫁给始兴王府的官吏,而且沈姓是浙东一带的大姓。刘义隆听信刘劭的话,没有再追究。刘劭恐惧不安,写信给刘浚,让他不要承认王鹦鹉嫁给沈怀远一事,刘浚复信不以为然:“彼人若问个不休,正可缩短其余生,或许值得大庆的日子即将到来了。”彼人指刘义隆,刘劭和刘浚通信一点也不尊敬他们的父皇,称刘义隆为“彼人”,或者“其人”,称江夏王刘义恭为“佞人”。 信中刘浚竟然疯狂地诅咒父亲,庆贺太子登基。 王鹦鹉此时已经嫁给沈怀远,害怕自己和陈天兴私通的事败露,便唆使刘劭杀掉陈天兴。刘劭本来难于在父皇面前解释队主之事,暗地里派人把陈天兴杀了灭口。兔死狐悲,黄门陈庆国害怕了,心想:“巫蛊皇上是我和天兴两人操作,如今天兴死了,我岂不危险啦!”出于自保,黄庆国向刘义隆自首,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的全说了。 刘义隆大吃一惊,立刻派人抓捕王鹦鹉,封了她的家,经过搜查,得到刘劭、刘浚二人几百封往来信件,满纸咒诅巫蛊之言,又挖出埋藏在含章殿前的玉石雕像。刘义隆下诏有司严查此案,严道育闻风亡命,廷尉挨家挨户地查,也没个影子。刘义隆暴怒数日,见也不想见两个逆子,派中使切责两人,刘劭、刘浚惶惧不已,无话可话,低头认罪。刘义隆最终也没有狠下心来处罚两个爱子,以前太痛爱他们了,太子不用说,始兴王刘浚自小出任诸州,后来从扬州刺史任上调到京口,刘浚对扬州有感情,扬州刺史五弟庐陵王刘绍病重解职,刘浚认为五皇叔刘义恭外镇,自己必能得到扬州,而父皇却任命六皇叔刘义宣。刘浚老大不高兴,通过徐湛之求镇江陵,刘义隆为安慰他,满足要求,把富庶的荆州给了他,对待刘浚,刘义隆仁爱尽至。怎么也想不到刘浚会诅咒他,又惋惜又惊讶,对潘淑妃叹息说:“太子图富贵,还可以理解他有自己的理由,虎头(刘浚的小名)复如此,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你们母子岂可一日无我呀!” 刘浚就是贱人,书读了不少,长得也挺端庄,就是不明事理。刘义隆未处罚二人,他对刘义恭的一席话,表明此刻的心态:“我常见典籍中有巫蛊的记载,以为那都是荒诞的传言,不想亲眼目睹,刘劭所做所为虽然失道,未必便亡江山社稷。不是我管你家的事,你儿子多,要多加管束,小心将来遇此不幸之事。”刘义隆以为这件事平息了,两个爱子能够吸取教训,改邪归正。不料,两个儿子根本没有悔改的意思,铁着心走向忤逆之路。 朝廷严加搜捕严道育,女巫藏到哪里去了?上天入地了吗?当然没有,她装扮成尼姑,正在太子宫中享福呢!躲在东宫里不是长久之计,刘劭怕严道育出差错,让刘浚夹带女巫回京口,藏在平民张旿家里。朝旨下来,诏刘浚回建康述职,去江陵赴任。刘浚又把女巫偷偷带回太子宫,这一通折腾露出马脚。有人告发,说严道育藏在京口张宅,刘义隆亲自派人抓捕,只抓到两个婢女,供出严道育跟征北将军刘浚回京了。 刘义隆一惊非同小可,两个逆子说的好好的,把邪恶的女巫赶跑了,怎么还和她有来往,下令把严道育的两个婢女押到京城,当面对质。让侍中王僧绰搜寻汉魏以来废太子、诸王典故,又将亲信大臣江湛、徐湛之找来,一同计议,如果事情属实就废黜太子,赐死刘浚。 废掉刘劭,谁来做太子呢?刘义隆拿不定主意,按顺序排,老大、老二不行,就该老三啦,三子武陵王刘骏不得宠,母亲路惠男淑媛不在皇宫,跟着刘骏住寻阳。皇妃跟随儿子出镇地方,这在封建皇朝不多见,一是说明路惠男不讨刘义隆喜欢,再一个也说明刘义隆比较有人情味、重感情,既然自己不喜欢这位皇妃,不如成全他们母子。刘骏十四岁出镇襄阳,十八岁镇守彭城,二十一岁都督江州,母子常年在外,与刘义隆感情淡薄,不可能立他。宠爱的皇子只有四子南平王刘铄和七子建平王刘宏,这两位一个是江湛的妹夫,一个是徐湛之的女婿,江湛劝刘义隆立刘铄,徐湛之劝刘义隆立刘诞,争执不下,搞得刘义隆脑袋大了,密议好些日子,迟迟不见结果。 一日,刘义隆无奈地对王僧绰说:“江、徐二人各为自已利益算计,根本不与国家同忧。”王僧绰出自高门士族,琅琊王氏,王导的后代,刘义隆的乘龙快婿,他的妻子就是死去的东阳公主刘英娥,别以为刘英娥死了,王僧绰是个老头,人家只有三十岁。为人谦虚谨慎,做侍中的时候才二十七岁,当时,始兴王刘浚问他多大年龄,他逡巡良久才回答,常对人说,我之所以升得这么快,全是因为国之姻亲啊。其实出自名门的王僧绰好学,有大局观,能独立思考问题,朝廷典章制度无所不通。 王僧绰对刘义隆道:“建立之事,仰由圣怀。我以为应该立即决断,不可稽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愿陛下能以国家大义割舍骨肉亲情,不要在小事上不忍。如果做不到,便应坦怀如初,真心诚意地对待太子,再也不要不厌其烦地怀疑谈论这种事。事机虽密,难保不泄露,不应该让灾难发生在陛下意料之外,取笑千载。”刘义隆面露难色:“卿可谓能断大事。然此事至重,不可不殷勤三思。况且彭城王刚刚死去,人家会说我不再有慈爱之心。”王僧绰真的着急了,脱口而出:“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儿。”刘义隆默然不语,一下子不说话了。当时,江湛也一同陪座,两人出了斋阁之后,他对王僧绰说:“贤弟刚才说的那些话,恐怕过于直率了些!”王僧绰平静的语气中透着不满:“弟亦恨君不直!” 父子情深,刘义隆实在不忍心下狠手杀儿废太子,是以王僧绰说他只会制裁兄弟,不会制裁儿子。之所以犹豫再三,他一时找不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刘铄从寿阳赶回建康有些日子,傲气十足,为人不谦虚,他看不上的人死活看不上,为人处世让老皇帝大失所望,刘义隆终于排除他,准备立刘宏为帝。刘宏是第七子,中间隔着四个皇子呢?按照立嫡立长的古训,怎么算怎么算不着他,久议不决。每天夜里,刘义隆和徐湛之两人屏退众人密谈,整日整夜地谈,想办法,找理由。废立大事不能乱来,刘义隆在这件事上确实做得过于拖沓了,干大事要象王僧绰说得那样,快刀斩乱麻。 每次密谈,刘义隆总是让徐湛之举着蜡烛,绕着墙壁进行检查,唯恐有人窃听。这么机密的事,刘义隆竟然告诉潘淑妃,潘淑妃大吃一惊,叩头请罪,痛哭流涕。杀掉自己的儿子,心疼啊,能说什么,什么也不能说,谁让儿子干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母子连心,她到底派人把儿子找进后宫,抱头痛哭,责怪道:“上次巫盅事发,当时我还希望你能反省自己的过失,哪里想到你还敢把女巫窝藏起来!皇上气得不得了,我叩头乞恩,都不能平息他心中的愤怒,现在这个样子,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赶紧送药来,我先走一步,实在不忍心见你闯下弥天大祸,弄得身败名裂!”刘浚听完,奋衣而起,梗梗着脑袋说:“天下大事靠自己裁断,您稍放宽心,肯定不会连累您!”说完转身便走。 刘浚飞马驰告太子,刘劭当机立断,立马召来心腹将领队主陈叔儿、詹叔儿,斋帅张超之、任建之等人谋划发动叛乱。东宫每夜灯火明亮,刘劭赐将士饮宴,亲自把酒,眼见严道育的两个婢女就要押解到京,公元453年(元嘉三十年)正月二十日,刘劭伪造刘义隆的诏书,昭示东宫兵:“鲁秀谋反,明日凌晨你等守卫皇宫,我率众平叛!”下令张超之集合平素自己豢养士兵二千余人,披甲执刃,全副武装,召太子官属入东宫议事。 夜幕低垂,前任太子中庶子、右军长史萧斌,太子左卫率袁淑,中书舍人殷仲素,左积弩将军王正见陆续来到东宫。刘劭涕泪横流:“主上听信馋言,要将我治罪废黜,我自思并无过失,不能受冤枉,明旦当行大事,望诸公戮力与共!”说罢,刘劭起座,向众人倒身下拜。众人惊愕不已,冷汗直冒,都明白太子指的大事是什么,无人敢言,空气凝重紧张。 古代以下犯上,以臣废君,有之。以子弑父皇,千百年来,到刘宋开国,自诩文明礼仪之邦没有先例。楚王商臣弑父,当时的楚国荒蛮之地,南蛮子;匈奴冒顿单于射杀父王,胡族;拓跋绍砍杀拓跋珪,索虏。刘宋南朝继汉晋衣冠,怎么也能干出这种事?许久,萧斌、袁淑劝道:“自古无此事,好好想想吧,太子!” 刘劭勃然变色,手按宝剑,横眉立目。萧斌害怕了,呐呐道:“下官昔年侍奉太子,常思报效,危难临头,奉令便是!”萧斌是东宫旧属,看着太子长大的人,文武全才,宋军二次北伐时,担任过前锋兵团指挥官,他表态附合,许多人都同意。袁淑脑筋转得快,呵斥众人道:“你们以为殿下真要这么做吗?殿下小时候曾经得过疯病,大概是疯病发作了。” 袁淑是袁皇后一家子的兄弟,刘劭的舅舅,他这是给刘劭找台阶下,刘劭铁心叛乱,如何肯罢手,怒不可遏,斜着眼睛盯着袁淑:“你说,我的大事能不能办成?”袁淑哀叹道:“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只怕做成之后,不为天地所容,大祸随之而来。真有此谋,现在息事还不晚!”刘劭脸色阴森可怖,左右亲信急忙把袁淑拉到殿外:“这是何等样事,怎么可以说半途而废呢?”策划叛乱就等同于谋反,话说出口可以收手不干?想都别想,覆水难收。 袁淑在中书省值班呢,回到宿舍,心中恐慌不安,反复琢磨,绕着床铺来回走,直到四更天才上床睡觉。刚一合眼,门外车马响动,甲士敲门,袁淑知道怎么回事,任凭敲得咚咚响,闭上眼不起床,直到刘劭亲自叫门,才勉强爬起来。 初春的凌晨,寒风料峭,把袁淑冻得直哆嗦,画轮车之上,刘劭铁甲戎装,外罩朱衣朝服,与萧斌并肩立着,依仗护卫和平常入朝时一样。刘劭招呼他上车,袁淑磨磨蹭蹭,不想上去,刘劭狠下心来,使个眼色,侍卫手起刀落,将袁淑斩于奉化门外。 按刘宋皇朝旧制,东宫卫队不准入皇城,刘劭拿出伪诏,对门卫大声道:“奉诏讨贼!”卫队由万春门入宫,张超之等数十人急入云龙门,闯进斋阁,拔刀登上合殿。斋阁就是书房,合殿是设在书房后面的卧室。张超之等人闯进合殿时,门前、台阶、窗外值班的卫士还在睡觉没有起床。大殿内烛火未熄,刘义隆与徐湛之两人又密谈整整一夜,为儿子们操碎了心。刘义隆见张超之等人杀气腾腾手持利刃冲进来,眼见钢刀砍向自己,大惊失色,下意识举起案几去挡,刀锋锐利,案几截为两段,连同刘义隆的五指齐刷刷斩了下来,张超之踏步上前,再补一刀,鲜血迸出,宋文帝刘义隆一命归天。徐湛之跳将起来,向北窗奔去,手忙脚乱地开窗户,被蜂拥而入的士兵们乱刀砍死。 宫内大乱,刘劭赶到合殿中阁,听说刘义隆已死,转身去东堂登上皇帝宝座,萧斌执刀侍立在侧,召中书舍人顾嘏,厉声喝道:“你们和皇上想把我废了,何不早说!”手起一刀,将顾嘏斩杀。江湛此时正在尚书省值班,听到外面一片喧哗嘈杂声,立马明白怎么一回事,太子兵变啦!恨恨叹道:“不听王僧绰的话,以至于此!”赶紧躲藏到一处小屋里,还是没能逃过刘劭的魔爪,被叛兵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