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鲜卑帝国兴亡---北魏评传-11

作者:云海孤月 字数:35818 更新:2023-10-08 22:20:30

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哪一个朝代哪一个部落都有,柔然发生内讧,社仑的堂弟悦代、大那谋杀社仑,阴谋暴露,悦代等人逃到魏国。社仑汗频频率军侵挠魏国北境畜牧业,拓跋珪死后,抄掠更加频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忍无可忍,派长孙嵩率军反击,柔然人逃走。魏骑长驱大进,深入漠北,没找到敌人,回军途中,在牛川被柔然军队包围。拓跋嗣亲自率兵救援,害怕遭到夹击的社仑汗照旧退却,这一次死在逃亡道路上。他的儿子郁久闾度拔年少,部众不服,柔然人立社仑的弟弟郁久闾斛律为可汗,号蔼苦盖可汗,即英俊的可汗。      这位外表英俊的可汗实在不是一个厉害的人物,打了周边两个小部落之后,不再打仗,对于南方强大的魏国更加不敢侵犯,两国之间趋于平静。柔然的奴隶主们不劫掠他国就得不到更多的奴隶和牲畜,国中对英俊汗不满人的逐渐增多。蔼苦盖可汗主张和亲,将女儿嫁给北燕国主冯跋(北燕故事见第一部,我将予以补充)。送亲的队伍将要出发的时候,他的侄子步鹿真给他出主意说,妹妹远嫁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如果想念家乡怎么办?没个说话的人容易生病,不如让她的那些好朋友,贵族树黎、勿地延等人女儿陪她一块去,也好有个说话的伴。步鹿真说得合情合理,蔼苦盖可汗没有听,步鹿真就是头狡猾的狐狸,他说那番甜言蜜语就没安好心眼,让部落贵族的女儿们都嫁到异国去,贵族们能愿意?肯定对可汗有意见,他就有机可趁,蔼苦盖可汗虽然外表英俊,却也不笨,他不想挑起部落中的矛盾。      步鹿真见蔼苦盖可汗没上当,从可汗庭出来,溜到树黎等人的帐篷里说:“斛律真不是东西,他准备让你们的女儿跟他女儿一起到燕国去,他女儿有说话的人,各位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女儿了。”树黎等人一听,什么?这个斛律好事不干,财物奴隶抢不着,往外送倒是挺大方,不行!不能由着他蛮干。几个人合计密谋,当下找了几个心腹的柔然勇士趁着夜色摸进可汗庭的穹庐,把英俊汗逮了起来。你不是想让我们的女儿去燕国吗?燕国那么好,你去!几个人把我们英俊的可汗捆绑起来,塞马车里,和他漂亮的公主一道发送到燕国去了。    步鹿真如愿以偿当上可汗,他是个花花公子,整天价就知道玩女人,竟玩上了叱洛侯的小老婆,叱洛侯是高车人,柔然与高车漠北决战的时候,背叛高车,带领自己的部落投降社仑,为社仑征服高车诸部立下大功,被封为部落大人。他一听妻子被步鹿真玷辱,火冒三丈,马上派人联络社仑的小堂弟大檀,献上金马为凭,准备拥立大檀为可汗。步鹿真得到消息,派出八千骑兵围住叱洛侯的牧场,叱洛侯焚毁珠宝财货自刎而死,背叛自己民族的败类的下场。步鹿真又派兵去杀大檀,大檀可不是叱洛侯,尽起部众,打败步鹿真,将其绞死,自立为可汗!号称牟汗纥升盖可汗,汉语的意思为制胜可汗。    公元414年(北魏神瑞元年)十二月,大檀刚坐上可汗宝座,便率兵劫掠魏境,拓跋嗣亲自率兵反击,大檀听说魏帝亲征,又玩起屡试不爽的把戏,率部远遁。拓跋嗣确实生气,派大将奚斤追击,行至半路,天色大变,暴风雪席卷漠北,淹没魏军的马队,气温骤降,冰天雪地,“士众冻死堕指者十二三,”魏军无功而返,面临游牧民族的骚扰,敢于每次深入漠北的中原军队,北魏算是开了个先例,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的一国两制始于北魏,诚然,游牧生活方式与农耕生活方式并存不能不说是两种制度,北魏军队的迅速反应使柔然数年不敢犯边。    公元424年(北魏始光元年),自塞上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魏国皇帝拓跋嗣病死,他的儿子年轻的拓跋焘继承皇位,制胜可汗终于等到机会,群狼又要出动了。大檀要给他的南方邻国的新君一个下马威,柔然几乎倾巢而出,六万骑兵越过大漠,象黑压压的狼群一样扑向大草原,直入云中(即今内蒙托克托),逼近盛乐宫,魏国北境的牧民陷入群狼的包围中。    然而没有一个柔然人会料到,他们面对的年轻皇帝竟是一个比拓跋嗣更勇猛,更有血性,更具军事天才的英主。拓跋焘是拓跋嗣长子,出生时体貌瑰异,拓跋圭感到惊奇,特别高兴,毫不掩饰对爱孙的喜爱:“成吾大业者,必此子也。”父亲拓跋嗣对他精心栽培,十五岁封为太平王,同年经崔浩、长孙嵩等人的推荐,被立为魏国太子。拓跋嗣让他居坐正殿处理朝中大事,为他选了四个辅臣,长孙嵩、奚斤、安同为左辅官;崔浩、穆观、丘堆,为右辅官。拓跋嗣避居西宫,不参与政事,时常悄悄踱出来,从旁窥视,观察太子和辅臣如何裁断政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非常高兴,对左右侍臣们说:“长孙嵩德高望重,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名闻遐迩;安同通晓世情,了解民间疾苦,处事明达干练;穆观深通政务;崔浩博闻强记,精于观察天象和民情;丘堆虽无大才,但他专心为公,谨慎处世。用这样六个人来辅佐太子,我跟你们巡视四境,伐叛抚民,足以称霸天下了。”拓跋焘聪明大度,拓跋嗣极其信任,群臣或有疑难政事请示时,总是说:“这个我不知道,去让你们的国主决定吧!”拓跋嗣之所以放手交出政务,因为他一直服用寒食散,药性持续发作,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担忧,要用余生集中全部的精力去完成一项关系到大魏国千秋伟业的重大事情。公元422年五月,时年六十岁、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名将圣君,宋朝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去世了,年仅十七岁的太子刘义符继承帝位。魏国得到的消息是,这位新皇帝狎爱群小,游戏无度,毫无帝王风范。拓跋嗣决定趁刘裕新丧之机南下讨伐宋国,不听崔浩劝阻,以奚斤总督宋兵将军周几,吴兵将军公孙表等将领向宋朝黄河重镇滑台发起进攻。宋军在毛德祖等守将的率领下,奋起抗击,孤军血战,经过长达半年艰苦卓绝的城市攻防战,魏军以损失十分之三的兵力,总算攻下滑台、虎牢关等宋朝军事要点,攻克洛阳、许昌,打下河南。虽然魏军损失惨重,但此次河南攻防战对历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魏国将中原的象征河南及晋朝的都城洛阳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为日后的华夏正统之争抢得先机。    了却一桩心愿的拓跋嗣回到都城后病死,时年三十二岁,葬云中盛乐金陵,被尊为太宗皇帝,拓跋焘继位了。刚刚登基不到一年,上天给年仅十七岁的拓跋焘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大批柔然骑兵进入云中,拓跋人历代祖宗的陵寝地,盛乐宫失陷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年轻气盛的拓跋焘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拓跋焘原本看不起柔然人,恨其来去无踪,不敢交战,只搞游击战术,蔑称其为蠕蠕,一种多足的小爬虫,讥讽其仰仗腿多,只会逃跑,却又跑不快。而今这群小爬虫以为自己年幼好欺负,竟敢到金陵撒野,面对柔然汗国的挑衅,拓跋焘亲率轻骑自魏都平城北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仅用三日二夜即赶到云中。纥升盖可汗万没料到魏国皇帝自来,大惊之下却轻视眼前这支远来疲惫,人数不多的轻骑队伍,率领柔然骑兵将拓跋焘的骑兵队围住,包围五十多重,柔然骑兵紧逼魏骑的马首,一层层一队队如同铁墙。北魏将士大为恐惧,万马丛中,少年拓跋焘颜色自若,毫不慌张,十分镇定,在马上从容指挥魏军列队迎击,军心逐渐安定,魏军依靠密集的箭矢射杀群狼,柔然骑兵纷纷坠马。可汗的侄子大将郁久闾于陟斤亲自突阵,被乱箭射死,纥升盖可汗大为恐慌,率柔然大军逃走。    云中之战是柔然汗国自建国以来与北魏进行的第一次真正的面对面的会战,纥升盖可汗在战术上输了一筹,从轻敌强攻反被魏军箭阵扼制,到束手无策率军遁逃,纥升盖可汗无备而来,轻易撤军,让北魏看到柔然军队不成形的战术体系和毫无斗志的精神。    魏国尚书令刘洁在战役结束之后对拓跋焘说,依照往常的惯例,如果我们撤军,他们仍旧会来不停的骚扰北境,不如我们收完塞上粮食后,二道发兵,东西并进,主动讨伐柔然。    柔然汗国军队表现出的软弱注定它要被攻击的命运,三个月后,拓跋焘坐镇柞山(今内蒙土默特左旗北),任命安集将军长孙翰(长孙肥之子)、安北将军尉眷(尉古真侄子)分兵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越过沙漠同时进军。柔然不敢交锋,向北遁逃,诸军追击,大获马牛羊而还。    第二年十月,拓跋焘再次发兵,五道并进,大规模讨伐柔然汗国,长孙翰等将领从东道,出黑漠(内蒙兴和北),廷尉卿长孙道生(长孙嵩侄子)等将领出白、黑二漠之间,拓跋焘自居中道,东平公娥清出栗园,奚斤等从西道出击,出尔寒山。诸军到达漠南之后,舍弃辎重,一律改作轻骑,每人带十五日干粮,渡过大漠,深入漠北,五路骑兵在荒凉的草原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柔然各部逃得无影无踪,“绝迹北走”。    柔然汗国为它轻率出击付出惨重的代价,魏军两次深入漠北,沉重地打击了柔然诸部,柔然损失了无数的马牛羊和皮货,元气大伤,此后数年不敢犯边。少年拓跋焘小试锋芒,让世人领略到他的军事天赋,拓跋嗣做不成的事,他轻而易举的完成,攻打地域广阔的游牧民族国家,孤军深入没有出路,数路进攻才是制胜之道,拓跋焘的战争表演相当完美,给周边的国家提了个醒,小心了,鲜卑帝国的马队随时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拓跋焘暂时解除柔然对帝国北部的威胁后,这位好战的皇帝重新审视起鲜卑帝国的版图,它的南方是强大的宋朝,东北有北燕,西方是匈奴族夏国。在他眼里,帝国若要生存下去必须进行战争,以武力捍卫生存的权利。南朝不在征服考虑范围之内,长江和淮河使多少北方雄豪为之折腰,汹涌的涛水和连江的战船令北方铁骑望而生畏。他宁愿扬鞭万里远渡大漠草原去追逐蠕蠕,也不情愿去和那些浪里来水里去的岛夷过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拓跋焘的马鞭指向关中,指向那高耸入云端的天下第一城。请看下集《统万城》。  第六十五章 统万城      提起统万城,许多人相当陌生,虽然它位于中国,纵是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对它的感觉也非常朦胧,如果提及另一座坚城特洛伊,很少有人不知道它的名字,美国好莱坞大片《特洛伊》让世人记住这座太阳神之城,一位绝世美人,一场东西方的大决战,希腊与特洛伊的十年战争让这座沉沦于地下的三千年前的坚城名扬四海。中国统万城之规模与坚固,特洛伊难以望其项背,它的建筑者便是铁弗匈奴人赫连勃勃,同样它也演绎了一场两个民族之间的终极决战,决定了匈奴与鲜卑人最终的命运,同时也诞生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鲜卑太武大帝抢走匈奴夏国的两位赫连公主。      如同埋藏于地下的特洛伊一样,繁荣显赫近500年的统万古城,几经毁废,最终沉寂于历史的长河的深处。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蒙交界的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南靠无定河,北临毛乌素沙漠。经过千年的风沙剥蚀,我们只能看到黄沙掩盖中残破的城垣,漫步其中,仿佛可以看到昔年高大坚固的城墙。漫漫黄沙淹没了千年古城,胡笳、号角、骏马、长戈、旗风、一切的一切全部湮灭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    1500年前的统万城决非眼前这片荒凉之所,据《太平御览》记载,当时赫连勃勃北游契吴山,面对这一片形胜之地,不禁失声赞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统万城铭》如是描绘当时城郭之胜景:“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高隅隐日,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山河掩映,绿草如茵,林木茂盛,这片土地给我们留下的并非美丽的传说,而是一首悲凉、惆怅的诗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公元413年(北魏永兴五年),大夏天王赫连勃勃任命叱干阿利担任“将作大匠”,征发岭北胡人、汉人共十万,在朔方水以北、黑水以南的地方建筑匈奴夏国都城,他给新都起名 “统万”,意为“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统万城的监工、他的患难好友叱干阿利用时六年,把统万城建造成当时世界最坚固的城池。      叱干阿利性机巧而残忍,对工作精益求精,忠诚无比,曾经监造过兵器,只要呈给他过目的武器,做工的人当中就一定会有人被杀死。他是如是验工的,“弓箭如果射不透铠甲,那么就杀掉作弓的人;如果射透,就要杀死作铠甲的工匠。”他一个人前后大约杀掉了几千名工匠,因此,夏国的武器装备等都打磨得非常锋利和精良。筑城过程中,他的机巧残忍刻发展到极致,用蒸过的土修筑城墙,验收时铁锥如果能插入墙体一寸深,就要把泥工杀掉并把他的尸首筑进城中,统万厚厚的城墙里有多少工匠的灵魂啊!      统万城完工后,叱干阿利用铜铸成一面大鼓,雕刻飞廉、翁仲、铜驼、龙、虎等塑像,面上装饰黄金,排列在宫殿之前。又造百练钢刀,为龙雀大环,做为镇都之宝,号曰“大夏龙雀”,刀背隽刻铭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州。”史书记载了统万城的巍峨壮丽:“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城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高大,飞阁相连,崇台霄峙,秀阙云停,千榭连隅,万阁接屏,宫室嵯峨,层城参差,楹联雕兽,节镂龙璃……故善目者不能为其名,博辩者不能究其称,斯盖神明之所规模,非人工之所经制。虽如来、须弥之宝塔,帝释、忉利之神宫,尚未足以喻其丽。”    狂妄的赫连勃勃亲自题名四门,东门名招魏,南门名朝宋,西门名服凉,北门名平朔。难道建起一座坚固的要塞就足以让北魏、刘宋、北凉、柔然向夏国伏手称臣吗?取得关中的赫连勃勃晚年性情越发骄虐,不可一世,视官员百姓如同草芥,闲来无事的时候坐在统万城头,身侧摆放弓剑,一旦生气发火,看某某人不顺眼,举箭就射,群臣稍有不顺从的眼神,挖眼,略有嘲笑之意者,撕唇,有敢规谏的人,以诽谤论处,先截舌,再斩杀。夏国百姓生活在暴政之下,惶惶不可终日。    赫连勃勃喜怒无常,讨厌太子赫连璝,准备立四儿子酒泉公赫连伦为太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赫连璝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立即率兵七万北上进攻赫连伦。赫连伦不甘示弱,率兵三万人迎击,双方在高平大战,赫连伦兵败身死。赫连伦的同胞兄、郝连勃勃的三子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人突袭赫连璝的大军,斩杀洋洋得意、毫无防备的赫连璝,收编他的部众八万五千人,回到国都统万城,赫连勃勃大喜,立马加封赫连昌为太子。谁能打谁称王,谁狠谁称霸,这就是赫连勃勃的野蛮逻辑。夏国内乱不到一年,作恶多端、骄狂不可一世的赫连勃勃病死,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房玄龄先生对赫连勃勃的评价可谓恰如其人,说他“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睹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可惜的是“虽雄略过人,而凶残未革,饰非距谏,酷害朝臣,部内嚣然,忠良卷舌。灭亡之祸,宜在厥身,犹及其嗣,非不幸也。”匈奴夏国的灭亡实在赫连勃勃自身,他的子孙只不过跟着他受牵连罢了。房玄龄先生说他雄略过人多少有点溢美之词,据我看,赫连勃勃不过是个说大话的狠角色,雄略过人,只不过是容貌和军事有些特长,充其量算个美男军事家,论起治国和平定天下可差得太远,空有关中之地,朔方之土,北不能击柔然,南不敢下江淮,西不能复凉州,东不敢渡黄河,至于“朝宋、招魏、服凉、平朔”的大话,只能贻笑世人,他尸骨尚温,北魏的铁骑已经踏上坚固不可摧的所谓一统万年的千古坚城。赫连勃勃活着的时候,北魏朝廷之中就先打柔然,还是先打夏国展开廷议,鲜卑贵族重臣长孙嵩、长孙翰、奚斤一致要求攻打柔然,他们说:“赫连土著,未能为患。不如先伐蠕蠕,如果能够追到他们,可以大获全胜;如果追不到,我们权当到阴山作一次大狩猎,可以获取大批禽兽的毛皮骨角,用来充实军用物资。”鲜卑贵族们对夏国相当轻视,竟称赫连匈奴人为土著,可见赫连勃勃不思进取的国策让敌国极端轻视,柔然汗国却是漠南草原的心头大患,汗国千里草原牛羊丰足,战利品多,鲜卑贵族们从前两次对柔然作战尝到甜头,极力主张先进攻柔然。崔浩深知取得关中地区对魏国的战略意义,力主伐夏:“蠕蠕鸟集兽逃,举大众追之则不能及,轻兵追之又不足以制敌。赫连氏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这样一个得不到上天保佑和人民拥护的政权,应该先行讨伐。”另有一部分人,象刘洁、安原又有不同意见,要求先讨伐辽东的燕国,拓跋焘一时拿不定主意,廷议不了了之。      赫连勃勃的死讯传到平城,坚定拓跋焘灭夏的决心,魏国上下又一次展开廷议研究讨伐夏国的军事行动。长孙嵩等人一听,皇帝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又要出击夏国,马上一起反对:“匈奴人有统万城,城高墙坚,敌军如果固守城池,以逸待劳,我们怎么办?统万久攻不下,柔然人乘虚入寇,太危险了!”言外之意,还是先收拾柔然吧,最差也能弄点皮毛货什么的。长孙嵩是代国元老,少年得志,十四岁统领部落,老代王什翼犍时的臣下,历经拓跋珪、拓跋嗣,如今封爵北平王,已是四朝元老,说话那个有份量,长孙嵩曾极力怂恿拓跋嗣立拓跋焘为太子,有拥立大功,鲜卑贵族简直以他马首是瞻。长孙翰是长孙肥的儿子,也是封了王的,平阳王。奚斤更不肖说,登国年间就与长孙肥一道统领禁军,跟随拓跋珪平定中原,辅政八臣之一,魏国的宜城王。    崔浩一看,不行,不拿出点真本事唬不住这帮人,又把占星术倒腾出来,振振有词得说:“往年以来,火星两次紧傍着羽林星和钩己星运转,意味着什么呢?算卦占卜都预示着后秦国一定灭亡。怎么样,亡了吧!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显示西征一定胜利。也就是说夏国要亡了,上天的旨意和凡世的人心是互相呼应的,良机不可失去。”崔浩的占星术厉害,想当年,从天上失星预测到姚兴之死,星变中指出刘裕篡位,曾经震惊魏国。    崔浩把天人感应都搬出来,长孙嵩等人还是不听,固执地反对。拓跋焘火了人,心想我还不知道你们肚子里那几根肠子,一门心思捞皮货、抢牛羊、抓奴隶,费那么大劲打下城池来,是皇帝的,与你们无干,不肯卖力气。好哇!我们就较较劲,拓跋焘暴跳如雷,第一次让满朝文武领略到这位青年皇帝狂暴无常的性格,拓跋焘就象宽阔无际的大海,风平浪静中突然掀起滔天巨浪,他发起火来,强悍凶狠,如同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会将许多人淹死在里面,包括无数鲜卑贵族和汉族豪强以及他自己和他的太子。拓跋焘声色俱厉,不好拿西征说事,斥责长孙嵩做官贪赃枉法,命令殿内武士强按他的头猛烈往地上撞击,殴打侮辱。把个白发苍苍的前朝旧臣、四朝元老一通暴打,吓得一殿的官员大气不敢出,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反对意见,西征之意遂决。贪污腐败是历朝官员们的通病,常在河边走,不小心就要湿鞋,不加强法律威慑、增加自身修养,想避免腐败难于上青天。贪腐会引起最高统治者、长官、同事和普通老百姓的嫉恨,不得人心,是宦海人生的一颗随时有可能引爆的地雷。官职愈高,危险愈大,东晋的诸葛长民、北魏的崔浩、后世的和珅,莫不如此。长孙嵩面对指责,无言以对,老迈年高、德高望重受此屈辱,只能打碎牙和血吞,总不能哭天抹泪地大叫“好些人比我贪得多!世上有不贪的官员吗!”    看起来,北魏皇朝到拓跋焘这一代君主照旧野蛮习气不改。我们这位年青的皇帝暴怒之后马上恢复大海般的宁静,对待战争,拓跋焘的思路清晰明了,统万城城墙高大坚固,绝非不善于城市攻坚作战的鲜卑骑兵可以很快占领的,因之,制定奇袭战术。魏军主要进攻方向选择关中地区,一路军队从山西由蒲坂渡口过黄河进攻长安,另一路军队进攻潼关,这个取关中的战术,三国曹操打马超的时候用过,王镇恶和檀道济也用过。所不同的是,除此之外,拓跋焘另有一支奇兵,他要率这支奇兵从现在的内蒙托克托,当时的云中郡出发,南下黄河偷袭统万城。      公元426年(北魏始光三年)九月,魏国采取声南实北的战术,兵分三路伐夏,奚斤率四万五千人从平阳地区进攻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东,以后我就不再注释旧地名,如果朋友们有心,慕容冲进攻长安的时候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线),河南镇将周几领一万人进攻陕城(今河南陕县西),进逼潼关,目标长安,牵制夏国关中地区的军队。兵进关中的两路魏军吸引住夏国的注意力之后,十月,拓跋焘亲领两万轻骑奔袭统万。      三路军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拓跋焘的突袭部队到达君子津时(前秦军由此地曾灭代国),天公作美,气温骤降,暴寒的天气让黄河水冰冻,魏军马队踏冰渡河,军事动作迅速机密,进至离统万城仅三十余里的黑水(今陕西横山西北长城外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时,正遇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古代对冬至日极为重视,“冬至大如年”,《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匈奴夏国皇帝赫连昌正在宫中杀牛宰羊大宴群臣,欢歌宴饮,庆祝冬至节,突闻魏军偷袭的消息,上下惊恐,乱作一团。赫连昌仓促间点兵出城迎战,大败而退,城门未及关闭,北魏禁军内三郎豆代田率领先头骑兵乘势攻入西门。豆代田是魏军骁将之一,攻取河南战役中,曾经第一个跳入虎牢关,生擒宋朝大将毛德祖,此翻,又是头一名冲进统万城。赫连昌慌忙退入宫内,魏骑冲进西宫,纵火焚烧西宫城门。夏军赶紧关闭所有的宫门,围剿进入宫中的魏兵,豆代田见势不妙,弃马跳出宫墙逃出城外。魏军与夏国军队城里城外混战到日落西下,拓跋焘孤军深入,唯恐陷入巷战之中,撤到城外,当夜在城北扎营。次日凌晨,统万城四门紧闭,不敢出战,魏军乘机劫掠四郊,俘虏夏国军民数万人,缴获牛马十余万头。拓跋焘仰望高大的统万城高墙,冷笑着注视西城门上雕刻的“招魏”二字,对诸将道:“这次统万恐怕打不下来,他年再与诸位来取!班师吧!”拓跋焘退兵回到平城,奇袭统万城的军事目标没有实现,进攻关中的魏军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战绩。夏国的弘农守将曹达听说周几和于栗磾的魏军将要打来,不战而退,尽弃陕城、潼关等军事要地,魏军深入三辅,逼近长安,好在魏国主将周几在行军途中突然死了,长安并未受到攻击。蒲阪守将赫连乙斗在奚斤的大军到达之前,派使节向统万城告急,请求援助。等使者赶到统万的时候,远远地看见魏国的骑兵人喊马嘶,城里城外一片混战,慌忙快马加鞭跑回去报告:“统万已经被攻陷了!”赫连乙斗惊惧不已,弃城西奔长安,和长安守将赫连助兴一道一路狂奔逃往安定。赫连勃勃的军事战术全盘被他的儿子们继承,只不过再也没有从天而降的馅饼了。魏军兵不血刃攻克蒲阪,进入长安,拓跋焘第一次伐夏军事行动战果辉煌。      夏国不甘心失败,赫连昌派遣五弟赫连定领兵两万杀向长安,与奚斤大战于关中。拓跋焘闻报,下令伐木阴山,大造攻城器具,拓跋焘将大军分成四队:贺多罗领骑兵三千为侦骑;长孙翰、长孙道生、娥清等将领率三万骑兵为前锋;常山王拓跋素、丘堆领步兵三万为后援;优真领步兵三万部运送攻具、粮草。十万大军向统万进发。    魏军先头部队兵过君子津,到达拔邻山(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拓跋焘决定舍弃辎重,领轻骑三万奔袭统万城,将领们不同意,劝阻道:“统万城坚,非朝夕可拔。我们轻军而进,攻不下坚城,又得不到物资供应,到那时进退两难,不如和步兵携带攻具一起进攻。”拓跋焘固执坚定地反驳臣下们的意见:“你们说得不对!用兵的策略,攻城是最下策,非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会合步兵携带攻具一起开拔,敌人见我军声势浩大,一定会产生恐惧心理,坚守城池,不敢交战。如果我们不能按时攻下统万城,粮尽兵疲,才是真正的进退两难。我率轻骑直抵统万城下,敌人见到我们的步兵没有来,一定有轻敌心理,我们再故意装出羸弱不堪的样子,引诱他们出击,只要他们敢于出城迎战,我就有把握打败他们。”拓跋焘环视诸将,眼神中透出自信的光芒,继续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的将士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一条大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啊!三万轻骑,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决战,绰绰有余。”      我们不得不佩服拓跋焘,对敌人心理琢磨得一清二楚,对兵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明白“用兵之道,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深谙“死地则战”的奥妙。    魏军到达黑水,拓跋焘在周围山谷中设下伏兵,领一军直趋统万城。赫连昌得知北魏大举来犯,急令攻打长安的赫连定回师援救,赫连定正与长安魏军胶着不下,回复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破,等我生擒奚斤然后再赶赴统万,内外夹击,没有不成功的道理。”赫连昌同意他的防御计划,专心守城,等待赫连定。    拓跋焘见夏军坚守不出,心中着急,故意退军示弱,令士兵采集野菜为食,以示军中无粮,分遣娥清及永昌王拓跋健率五千骑兵劫掠夏国居民,以激怒赫连昌。派出间谍诱骗赫连昌说,魏军孤军深入,补给供不上来,已经断粮,士兵每天只能吃野菜,正是歼灭魏军的大好机会。    这一系列的计谋果然令赫连昌上当,尽出城中步骑三万攻击魏军。长孙翰等将领畏惧夏兵阵容严整,对拓跋焘说:“夏兵步阵整齐,气势正胜,我们应该避开他们的锋芒。”拓跋焘对将领们不满意,摇头道:“我们远道而来,就是要引诱敌人出城交战,既然老虎已经出洞,我们却避而不打,只能使敌军气盛,我军气馁,这怎么是用兵的好计策!”下令集结骑兵撤退,引诱敌军来追。    天空中阴云浮动,东南风扬起漫漫尘沙夹杂着粗大的雨点。赫连昌将夏兵分为两翼,左右包抄追击,鼓声震天,追了五六里路,风雨更急。宦官赵倪大声对拓跋焘说:“风雨从敌人那边来,我们逆风,敌人顺风,天不助人,何况将士饥渴交加,愿陛下摄骑避之,等以后再寻找时机。”崔浩厉声喝止说:“这是什么话!我军千里而来,破敌策略一日之内怎么可以说变就变,敌人贪进不止,骑兵在前,后军已绝,正可掩击不意,将他们一举歼灭,刮风下雨,要看人怎么加以利用,如何认定对我们不利!”拓跋焘精神振奋,把骑兵分作两队反击,夏国大将斛黎文率领夏军倚仗风势猛冲上来,风雨扑面,拓跋焘马失前蹄,跌落地下,匈奴人围上来砍杀,侍卫拓跋齐用身体护卫,拼死搏战,围攻的夏兵被打退。拓跋焘趁此机会,翻身跳上马背,一矛刺死斛黎文,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魏军在他的带领下奋勇冲杀,夏军大溃。      魏军追击败兵,斩首一万余人,赫连昌来不及入城,逃奔上邽。拓跋焘身先士卒,杀进统万城,匈奴人立即把城门全部关起来,进行巷战,拓跋焘渡过惊心动魄的时刻,与拓跋齐等人混进内宫之中,弄到几件女人穿的裙子,用它当绳索,绑在铁槊上,借此爬上城墙,逃出城外。    匈奴人的失败不可避免,皇帝逃跑了,赫连昌的母亲也逃走了,成千上万的鲜卑骑兵涌进统万城,俘虏夏国的王、公、卿、将、校尉以及赫连昌的太后、太妃、皇后、嫔妃、姐妹、宫女等数以万计,缴获马匹三十余万匹,牛羊几千万头,国库中的珍宝、车辆、旌旗,各种精美的器物,多得不可胜数,拓跋焘把它们分别赏赐给自己的将士。赫连勃勃终其一生聚敛的财富一遭瓜分完毕,三个女儿也被拓跋焘收入后宫为妃。      拓跋焘巡视统万城,感叹道:“蕞尔小国,把百姓奴役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够不亡国呢!”再坚固的堡垒也挡不住人们追遂利益、勇敢前进的步伐,特洛伊、统万城、马其诺防线、万里长城,告诉人们,如果你不思进取、腐化堕落、丧失人心,纵是固若金汤、铜墙铁壁也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    北魏的大臣曾经请求增峻京城、修建宫室,搬出《易》经的话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引用萧何的话讲:“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拓跋焘反驳道:“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池的坚固与否呢?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大兴土木的事,朕不想去做。萧何之对,非雅言也。”      拓跋焘生性俭率,衣服饮食够用就已满足,把财物看做是军队和国家的基础,从不轻意浪费。至于赏赐,也都赏给为国死难将士的遗属或有功之家,皇亲国戚以及倍受恩宠的人和显贵达官很少有人无缘无故得到赏赐。我们现在呢?国家大笔大笔的钱耗费在酒席上,被贪官挥霍,而我们却需要大批大批先进的战斗机、先进的潜艇、先进的登陆艇,当然就目前来说,我们根本不需要航空母舰,没有军事威慑力的国家没有发言权,得不到和平,也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得知统万失守的消息,赫连定也退到上邽。拓跋焘从统万回兵,下令关中大军一并班师,奚斤却一再请求增援马匹和士兵,坚决要进兵上邽,消灭赫连昌残余势力。拓跋焘只得拨给他们战马三千匹,增派丘堆和娥清率一万人马与之会合。    战局的进展远没有奚斤想象得那么简单,匈奴皇帝赫连昌退到平凉坚守,魏骑长途跋涉,水土不服,马匹染上瘟疫,大批死亡。奚斤和丘堆只得采取守势,退到安定,赫连昌大举反击,包围安定,奚斤一筹莫展,静待统万城再派援兵。一名出类拔萃的鲜卑军官脱颖而出,监军侍御史安颉,安颉是安同的第三子,辩慧多策略,为人公正严明,做内侍长时负责监察百官,无所回避,就连父亲安同晚年好敛财的事都给予检举揭发。他对奚斤说:“我们受诏灭贼,今天反而为贼所困,退守穷城,若不为贼所杀,也当受到军法惩处,进退皆无生路。诸王公还安安稳稳地坐在这儿,你们用什么来报答皇帝的恩惠、搪塞兵败的责任?”奚斤没有了半年前的意气风发,一脸疲惫:“今军士无马,用步兵攻击骑兵,必无胜理,只有等朝廷派救兵和战马赶来救援,内外夹击敌人。”安颉对他这种失望的情绪恨得要命,“如今强敌在外,我军兵疲粮尽,不与敌人决战,死在旦夕,等什么援兵!”奚斤不为所动,喃喃道:“马少!马少!”安颉满怀信心地说:“把诸将的坐骑集中起来,可以凑到二百匹,我率敢死之士冲锋,即使不能破敌,可以挫其锐气。赫连昌急躁无谋,轻率好斗,常常亲自出阵挑战,军中的士卒都认识他的模样。我们伏兵掩击,赫连昌可擒。”奚斤面有难色,不置可否。    安颉再也不和他商量了,去找尉眷,两人一拍即合,挑选了百余名精骑,趁夏兵攻城之际,突然杀出城来,赫连昌果然冲在前面。此时,狂风突起,尘沙飞扬,遮天蔽日,白天象黑夜一样昏暗,魏军敢死队认得匈奴皇帝,争相围攻赫连昌,赫连昌抵挡不住,打马逃走,安颉紧追不舍,赫连昌坐骑突然栽倒,坠马倒地,被安颉生擒活捉。    匈奴人再一次被打败,赫连定收拢残兵败将奔还平凉。奚斤这个元帅当得窝囊,活捉匈奴王这么大的一个功劳被偏将所得,脸上实在挂不住,留下辎重,带三日粮,追击赫连定。在马髦岭被匈奴夏国的军队阻击、包围,缺水少粮的魏军顿时溃败如潮,六七千人战死,奚斤、娥清等将领都被夏军活捉。丘堆得知败信,弃辎重,千里奔败,从安定逃往长安,又从长安逃到蒲阪。夏军轻易收复长安,拓跋焘闻报,怒不可遏,下令安颉斩杀父皇拓跋嗣给自己留下的六辅臣之一的丘堆,提拔安颉为主将,镇守蒲阪抵抗夏军。    马髦岭反击战是匈奴夏国最后一场胜利,匈奴人再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统万城的失陷预示着匈奴人在亚洲的命运,匈奴族不再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不久的将来,他们和鲜卑人一起不可避免地融入汉民族,成为真正的汉人。      少年时代凶暴无赖的赫连昌登上苛蓝山,遥望笼罩在统万坚城上的那最后一抹余晖,泪流满面,痛哭不止:“先帝若让我来继承大业,怎么会有今天的事!”若要战胜强大的鲜卑帝国,匈奴人需要盟国,需要战略伙伴,赫连昌会不止一次地问:柔然人在干什么呢!大宋帝国又在干些什么呢?一个和他一样有着雄心勃勃的宋国皇帝正霍霍地磨着他的钢刀。    请看下一章:唱筹量沙 第六十六章 唱筹量沙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北伐西征,忙于打击柔然汗国和匈奴夏国的时候,南方强大的刘宋皇朝出人意料得静悄悄的坐观成败,没表露出一丝逐鹿中原的意愿,难道说刘裕死了,刘氏家族和宋朝开国的谋臣勇将们便丧失锐气,从此一撅不振了吗?      宋朝文武大臣们正全力为皇朝挑选合格的继承者,根本无暇北顾。刘裕发妻臧爱亲并没有跟随夫君享几年清福,京口建义四年后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刘兴弟,即后来的会稽长公主。或许是臧爱亲常年心愿,也许是女儿名字起得好,刘裕的姬妾们一连生下七个儿子,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和刘义季。    长子刘义符出生时,正值刘裕讨伐桓玄功成名就,晚年无男,喜得贵子,兴奋之情可想而知,视若掌上明珠。少年刘义符有膂力,善骑射,解音律,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刘裕受禅,立为皇太子,刘裕死后,名正言顺地即皇帝位。    家天下的弊端在于不管你是否情愿,只要你出生皇族,皇冠就有可能落到你的头上,尤其嫡长子更是卸不掉千钧重的军国重担,你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如果让刘义符来到当今社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他喜欢演戏,皇宫成了演武场,鼓声震动宫禁。一排排商铺在华林园搭建起来,他和随从们装扮成商人和市民,吆三喝四,讨价还价做起买卖来,日复一日,玩得开心热闹。    顾命大臣们看不下去了,这个闹法,江山社稷怎么办?刘裕给儿子挑选了四个顾命大臣,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中书令傅亮、护军将军檀道济,病危时暗中嘱咐刘义符留意辅臣们的动向:“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徐羡之、傅亮,当无异图;谢晦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是此人。”又写下手诏:“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刘宋王朝以后七帝没有发生母后当权的事,然而叔侄兄弟争位,最终被权臣夺去天下却非刘裕可以预测。    魏军入侵河南,刘义符不管不问,全凭大臣们做主,檀道济诸将救援不力,致使河南沦陷,执政大臣上表自责,请求处分,他也不追究,刘义符早将刘裕让他提防辅臣的嘱托抛到脑后,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时候,好心人不一定得到好报,顾命大臣们开始密谋除掉他另立新君,刘义符的错不在于品德才学,错在他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材料。顾命大臣们既然得到刘义符的信任,为什么还要废掉他呢?傅亮和檀道济是庶族,徐羡之虽非寒门,然祖上无显官。桓楚时期,任桓修抚军中兵曹参军,是刘裕的同事,京口建义后,一路平步青云,做到司空、录尚书事,接替刘穆之成为宋朝的宰相,第一顾命大臣。在高门望族看来,起自布衣的中才寒士骑在他们头上令人委实感到不舒服,一旦因为人主的荒诞导致晋朝复辟,他们执政地位能保得住吗?所以包括那个刘裕最不放心的谢晦在内的辅政班子对待这次废立事件出奇的步调一致。废掉刘义符,谁来做皇帝呢?按理说就该是刘裕的次子,聪睿敏捷、喜爱文学的庐陵王刘义真,可他性情轻浮,与高门士族过从甚密,象大文学家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等人都是挚友,性格疏放的刘义真曾经扬言说,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话,一定任用二人做宰相,他们当权,辅政们搁哪儿?徐羡之等人放弃刘义真,准备立刘裕的三子刘义隆,若非刘裕的前两个儿子不争气,怎么也不会轮到他当皇帝。刘义隆,小字车儿,母亲胡道安只知道是淮南人,不是何出身,京口建义后服侍刘裕,生下刘义隆,五年后因犯错被赐死,时年四十二岁,以此推算,嫁给刘裕的时候已经三十七岁,谁家的贵妇人?谜,留给后人解吧。    刘义隆中等身材,其貌不扬,博涉经史,善隶书,是个典型的书生。刘裕喜欢从小历练诸子,四岁的时候,刘义隆在参军刘粹的辅佐下坐镇京口抵御卢循,十四岁那年,已经当过无数州的都督,宋朝建立,封宜都王、坐镇荆州。    既然选中刘义隆就得把刘义真搬开,几个顾命大臣串通一气,进宫说刘义真的坏话,刘义符任事不管,加上以前和他二弟有过节,听凭执政大臣罗列罪状,把刘义真废为庶人,徙往新安郡。顾命大臣们加紧行动,征召淮南都督檀道济及王导的曾孙、江州刺史王弘入京,把废立皇帝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公元424年(北魏始光元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檀道济引兵开路,徐羡之等随后继进,从云龙门入宫,把继位不满两年的年青皇帝刘义符从华林园的龙舟上揪出来,废为营阳王。为斩草除根,徐羡之先后派人将刘义符和刘义真杀掉,让尚书令傅亮率百官备法驾去荆州迎接刘义隆到建康称帝。    皇帝被弑,庐陵王遇害,荆州的僚佐们恐慌不已,十八岁的刘义隆惊闻二位哥哥的噩耗,悲痛之情远大于继位的惊喜。傅亮已到江陵,在城南设立大司马门,进献皇帝印玺,荆州文武一片猜疑声,认为徐羡之等人擅自废立,必定不怀好意,此去建康吉凶未卜。司马王华、长史王昙首、南蛮校尉到彦之力劝刘义隆果断东下入奉皇统,王华语气中充满对执政大臣们的不屑一顾,“先帝有大功于天下,四海所服,虽嗣主无能,人望未改。徐羡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诸生,必无晋宣帝(司马懿)、王大将军(王敦)之心。不过畏惧庐陵王严断,将来必不自容,以为殿下宽睿慈仁,远近所知,才越格奉迎,希望得到殿下的感激之情。徐羡之等五人,同功并位,孰肯相让!即使有人心怀不轨,企图背叛,也势必难成。他们担心被废黜的君主活着,将来遭到报复,所以才起杀机,只能说明他们过于贪生怕死,怎么敢一朝之间突然谋反呢!殿下但当长驱六辔,以副天人之心。”    刘义隆表面柔弱,内心刚强,他早已观察出高门士族与辅政大臣们的矛盾,王华、王昙首均是琅琊王氏的人,他自信驾驭得了错综复杂的朝局。刘义隆不动声色得对王华说:“你莫非要做第二个宋昌!”宋昌之典故出自西汉,周勃除掉吕氏家族的势力之后,宋昌曾力劝当时的代王刘恒(汉文帝)入长安称帝。刘义隆主意拿定,接见傅亮,一见面便号泣不已,哀动左右,问起皇帝与庐陵王被废及被杀的经过,越发悲伤,哭声呜咽,侍从莫能仰视,傅亮汗流浃背,张口结舌不能应答。刘义隆登船东下,命令荆州军严兵自卫,从建康来的人员不得接近船队。 顺利到达建康之后,刘义隆登上帝位,改年号为元嘉。他不会仅仅满足做一个空头皇帝,更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废立,杀害自己的兄长。刘义隆使出全身解数,运用智慧和才干着手消除辅政大臣的势力。为安抚辅臣,假意不准徐羡之归政,满足谢晦都督荆州的意愿,依靠高门士族的势力对抗辅臣,拉拢分化五人团,使握有地方军政大权的檀道济和王弘倒向自己。取得绝对优势之后,毫不留情地诛杀徐羡之、傅亮,依靠大将到彦之和檀道济西征荆州,将傅亮捉回杀掉,高门士族暂时得势。过了没有多久,他调来四弟彭城王刘义康,分去以王弘、王华、王昙首等高门士族掌握的相权,重新加强皇权。刘义隆励精图治,躬勤政事,奖掖儒学,提倡节俭,严禁饮酒,清理户籍,减免赋税,大力发展经济,江南大开发达到顶峰,将汉代尚是荒凉野蛮的江南变成良田沃土、膏腴之地,稻米产量压倒北方,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诞生了。      对于新皇帝的才干,傅亮早就下过断语,刘义隆入建康,百官到新亭迎拜之时,徐羡之曾经问过傅亮:“宜都王可比何人?”傅亮回答:“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以上人。”徐羡之松了一口气说:“他一定明白我们的一片赤心。”傅亮摇头道:“不然。”纵然对新皇帝充满警惕畏惧,辅政大臣们根本不是青年皇帝的对手,后世王夫之品评刘义隆,赞他“承大难,居大位,秉大权,抑大奸、靖大乱,以一夫之雄入于九军!”这位常年有病,却能靖绥大乱的文弱书生的雄心不止缔造一个太平盛世,他要象父亲刘裕一样收复中原、封狼居胥,做一个万代传颂的千古圣君。    逆虏乱疆场, 边将婴寇仇。  坚城效贞节, 攻战无暂休。  楚庄投袂起, 终然报强仇。  去病辞高馆, 卒获舒国忧。    刘义隆将慷慨激昂的诗句化成千军万马,统万城失陷之后,他与柔然纥升盖可汗、匈奴皇帝赫连定结成同盟,操练兵马、打造战舰,频繁调动军队,密切注视着北魏帝国的一举一动。    柔然汗国率先发难,劫掠魏国北境,太武帝拓跋焘大阅兵马,再次征讨柔然,满朝文武齐声反对,“南寇正伺机入侵,我们却置之不顾兴兵北伐,若蠕蠕远遁,前无所获,后有强寇,那时我们怎么办?”只有崔浩明白拓跋焘的用心,私下里对群臣道:“不先破柔然就没有办法对付南寇。南人见我攻克统万,心怀恐惧,故扬言北伐,其实只想守卫准北。我破蠕蠕,往返之间,南寇必不敢动。况且南北殊俗,南方河道交错,北方一片平原;即使国家把河南之地让给他们,他们也守不住。以刘裕之雄杰尚且守不住关中,何况刘义隆君臣。蠕蠕恃其边远,必无防备,我们掩其不备,可一举而灭,就怕诸将犹豫不决失掉战机,灭掉柔然,南人何惧!”北魏调兵遣将,准备进攻柔然,出使宋朝的魏使回到平城,带来宋朝皇帝刘义隆的口信:“速速归我河南之地,不然,将武力取之!”拓跋焘哈哈大笑:“龟鳖小竖,自救不暇,能有什么作为!就算他真的敢来,若不先灭蠕蠕,势必腹背受敌!”    公元429年(北魏神祐二年)四月,魏军兵分两路,长孙翰领军自西道向大娥山,拓跋焘领军自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目标直指柔然可汗庭(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魏军渡过漠南轻骑奔袭,狂飙突进,到达粟水(今蒙古国翁金河),柔然部落毫无防备,满山遍野的人畜四散奔走,柔然纥升盖可汗焚毁穹庐蓬帐望西逃窜。拓跋焘率魏军沿粟水西行追击,抵达离平城三千七百余里的菟园水(今蒙古国杭爱山南推河)。鲜卑骑兵在东至瀚海(今蒙古高原东北境),西至张掖水(今纳林河),北越燕然山(今杭爱山),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的广阔土地上纵横驰骋,分兵搜讨柔然残余部落,被柔然奴役的高车诸部纷纷投降,和魏军一并劫掠柔然人,柔然汗国三十多万帐落先后投降,魏军得到一百多万匹战马,缴获的牲畜、车辆、帐篷遍布山谷水畔,北魏国内的马牛羊及毡皮价格大跌。      拓跋焘沿弱水继续向西前进,抵达涿邪山(蒙古阿尔泰山),北魏诸将害怕继续深入会中埋伏,要求班师,魏军凯旋回到平城。后来听说纥升盖可汗就藏在距涿邪山一百八十里处的南山,魏军退走,侥幸逃得性命。凉州匈奴商人告诉鲜卑人说:“如果你们再向西进军两天,柔然汗国就彻底完蛋了!”拓跋焘想起崔浩的话,后悔不迭。      纥升盖可汗郁久闾大檀眼睁睁看着鲜卑骑兵蹂躏汗国的大漠草原,抢夺牲畜财物,自己无力制止,忧愤交加,吐血而亡。他的儿子郁久闾吴提继承汗位,号称敕连可汗,汉语神圣皇帝之意。    魏军越过沙漠攻打柔然之时,赫连定兵发统万,走到半路,考虑到自己势单力孤,竟然停军不前,坐失一次战机。刘义隆不曾料到柔然失败的如此之快,不肯继续再等匈奴人,第二年三月,宋军大举北伐。    军事行动开始之前,刘义隆先礼后兵,派将军田奇出使北魏,向拓跋焘下达最后通牒:“河南旧是宋土,中途被你们侵占,如今我国要恢复旧日疆界,不关河北。”拓跋焘坏脾气又一次发作,暴跳如雷地吼道:“告诉你家国主,我生发未燥,已闻河南是我地,怎么会是你们的!必若进军,我当下令诸镇撤军相避,等到天寒地净,河冰坚合,自然会重新来取!”拓跋焘有时候象个小孩子,任性轻率、口无遮拦,如此重要的军事行动计划怎么可以轻易泄露给敌人。两个人都懂得师出有名的道理,争相把自己扮演成正义战争的化身,每个人都宣称自己对河南拥有主权,互相恐吓对方,拓跋焘吓不住,刘义隆也吓不住,南北两大帝国皇帝展开了争霸中原的第一个回合的较量。      跟随刘裕京口建义、平定江南、北伐中原的名将大多凋零,沈田子害王镇恶被杀,朱龄石、朱超石战死关中,蒯恩被俘亦死,向弥、沈林子病故,只剩下硕果仅存的四员大将檀道济、到彦之、王仲德和胡藩。其中檀道济、王仲德和胡藩均参与过北伐后秦之战,檀道济时任前锋,战功不次于王镇恶,是此次北伐主将的不二人选,但刘义隆为人猜忌,毕竟檀道济是废杀皇帝的帮凶,不肯让他再获声望。到彦之也是京口建义的老人,跟随刘道规打过卢循,长期在荆州为将,是他的嫡系。    刘义隆兵分两路,任命到彦之为主将,王仲德、竺灵秀为副将,挑选精兵五万率舟师自清水(今济水)入黄河,溯流西进;骁骑将军段宏领精骑八千直指虎牢关,刘德武领兵一万继进。胡藩守广陵,长沙王刘义欣领兵三万监征讨诸军事,坐镇彭城接应两路大军,元嘉第一次北伐开始了!到彦之所部自淮河进入泗水,天旱水浅,每天行军才十里,宋军慢腾腾进发,从阳春三月一直走到桂花飘香,才进入黄河水道。拓跋焘一如所言,将河南守兵尽数撤到河北的邺城,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金墉、虎牢关、滑台、碻磝(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道南岸)四处军事重镇。河南平定,洛阳收复,诸将喜气洋洋,唯独王仲德面有忧色,众人不理解,王仲德说:“诸位将军完全不了解北方的真实情况,一定会中敌人的计谋。胡虏虽仁义不足,而凶狡有余,他们今天弃城北归,一定正在集结会师。如果黄河冰封,势必会再次南下进攻,怎能不让人担忧!”    魏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拓跋焘早对刘义隆说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刘义隆不怕,他有盟国,已经和匈奴夏国约定好合兵灭魏,事先谈妥了瓜分魏国的方案,恒山以东划归宋国,以西划归夏国。    夏国皇帝赫连定向魏国展开攻势,平城就先用主力歼灭夏国还是宋国展开激烈的辩论,大多数人不同意打夏国,认为刘义隆会乘虚而入。崔浩又一次和拓跋焘观点一致,他献策说:“刘义隆与赫连定遥相勾结,互相呼应,只不过是虚张声势,一唱一和,刘义隆希望赫连定大举进攻,赫连定却等待刘义隆先打,皆莫敢先入,譬如连在一起的两只鸡不能同时起飞。臣开始以为刘义隆军来,当据守黄河中游,两道北上,东道向冀州,西道冲邺城,如此,则陛下当亲自出马,不得怠慢。今则不然,宋军东西列兵二千里,一处数千人,兵力分散力量就弱,以此观之,刘义隆不过打算固守黄河防线,并无北渡黄河之意。赫连定就象枯树残根,一击必倒,打败匈奴夏国之后,我军东出潼关,席卷向前,江、淮以北连一根草都不会存在。”      经过数次战争的胜利,这一对军事搭档深信他们的判断一向正确,拓跋焘派安颉统御各路人马防御到彦之,自领大军攻打平凉。在鹑觚原(今甘肃灵台东北)大败夏军,赫连定身受重伤,龟缩上邽不出。魏军重新夺回关中,赫连定谋求向西发展,一度灭掉西秦,向凉州进军时,中了北凉国王狐狸沮渠蒙逊的奸计,沮渠蒙逊派人通知青海的吐谷浑,说匈奴人要消灭吐谷浑人,吐谷浑可汗发骑兵三万,趁匈奴人北渡黄河之机发动伏击,俘虏赫连定,送至平城斩首,匈奴人最后一个政权夏国宣告灭亡。    如同崔浩预料的一样,到彦之派部将姚耸夫渡河发动试探性进攻,被魏将安颉击败之后,不再进攻河北,分派朱修之守滑台、尹冲防守虎牢、杜冀守卫金墉,加固黄河防线。    火红的枫叶漫天舞动,转眼到了初冬,安颉率领魏国骑兵队强渡黄河猛攻金墉,宋将杜骥弃城南逃,安颉连下金墉、洛阳、向虎牢关挺进。另一支魏军在长孙道生的率领下,在七女津(今山东东平西北岸)集结准备渡河,到彦之派裨将王蟠龙溯流夺船,被魏军斩杀。魏将陆俟就势渡过黄河,与安颉合兵一处攻克虎牢关,逼近滑台。    刘义隆没有料到匈奴夏国如此不堪一击,魏军这么快就组织起强大的攻势,马上起用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总督后备诸军火速驰援黄河防线。檀道济兵马刚动,到彦之不顾垣护之等将领的劝阻,以军中流行瘟疫,自己眼病发作、疼痛难忍为借口,私自决定放弃滑台,引兵自清水入济水,到达历城,焚舟弃甲,步行逃奔彭城,驻防须昌的竺灵秀也率军队南逃。    宋军主力未战先退,边防人心不安,北魏大将叔孙建、长孙道生的大队骑兵趁机渡过黄河南下,兵围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仅有几百名士兵,急中生智,偃旗息鼓,大开城门。魏军疑有伏兵,不敢进城,继续南下追击逃跑的宋军,败竺灵秀于兖州,杀死宋军五千余人。刘义隆闻报大怒,将到彦之、王仲德逮捕入狱,竺灵秀就地正法,催促檀道济火速救援滑台。    安颉率领的西线魏军正猛攻滑台,檀道济由清水救援,遭到叔孙建、长孙道生大队魏骑的阻击,檀道济军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奋勇出击,大破魏军,转战至高梁亭,斩杀魏将悉烦库结。乘胜进至济水,檀道济前后与魏军30多战,宋军多次获得胜利,一直打到历城,叔孙建派出轻骑袭击檀道济军前军后,烧毁宋军粮草,切断粮道,宋军缺乏粮食,难以继续前进。    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孤城数月,粮食吃光了,士兵们用烟熏出老鼠烤熟吃。伐夏大获全胜的拓跋焘不断派出军队增援安颉的魏军,滑台终于陷落,朱修之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      滑台失守、粮草断绝将檀道济逼上绝路,只得下令撤军,危难之中,士卒叛逃,把宋军粮尽的消息报告魏军,叔孙建集合大军南下追击,面对遍布原野的鲜卑骑兵,饥饿困顿的宋军军心涣散,人人自危,恐惧、绝望到了崩溃的边缘。檀道济不慌不忙,下令安营扎寨。夜幕降临,宋军营内灯火通明,粮官们手持竹筹唱着计数,正在清点存粮,士兵们一斗一斗地量着谷米,一袋袋雪白的大米堆满营帐,在灯火映照下闪着清亮的光泽。天刚破晓,魏军侦骑将宋军粮草充足的消息迅速向主将报告,孙叔建一听,以为前来告密的宋兵诈降,把降兵杀掉。其实,魏军上下都被檀道济欺骗,那一袋袋白米全是一斗斗的沙子,只不过用军中仅剩下的一点谷米覆在上面而已。    仰仗人多势众,叔孙建指挥魏军将宋军营寨团团包围,檀道济下令将士们披上凯甲,全副武装,自己身着白衣,乘坐轻车,缓缓出营,大模大样沿大路向南转进。魏军数以万计的铁甲骑兵远远观望,见宋军如此从容不迫,主将洋洋得意,一副诱敌进攻的姿态。叔孙建等魏将目瞪口呆,以为有埋伏,竟下令后退,魏军竟无一人一骑追赶,檀道济凭借他的智谋与镇定保全了频临崩溃的宋军,安全回师,“唱筹量沙”成就军事史中一段传奇。    檀道济的勇敢与镇定是在千军万马中历练出来的,少年时代跟随刘裕建义京口,南征北战,北伐关中之役更是冲锋在前。辅臣们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晚上,谢晦和檀道济睡在一处,谢晦紧张兴奋得一夜不能合眼,檀道济却倒头便睡,十分酣畅,谢晦不由得大为敬服。檀道济战功卓著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气,手下的将领身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对他很是忌惮,刘义隆身体不好,时常有病,唯恐自己死后,儿子们控制不住这位威名远扬的北府名将,每次病危就想除掉他,毕竟檀道济能征善战,出兵打仗离不开,每当刘义隆病势一轻又把他放过,终于在一次病重之时,当政的刘义康矫诏将檀道济召入建康杀害。檀道济被捕时,怒不可遏,目光如炬,摘下头巾狠狠地摔在地上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吃尽他苦头的魏国将领们弹冠相庆,喜滋滋地道:“道济死,吴子辈不足以害怕了。”      滑台失陷,北伐无功而返,给雄心勃勃的刘义隆当头一棒,刘义隆北望黄河,流着热泪吟下一首诗发泄心中失望的愤懑之情:    抚剑怀感激, 志气若云浮。  愿想淩扶摇, 弭斾拂中州。  爪牙申威灵, 帷幄骋良筹。  惆怅惧迁逝, 北顾涕交流。    元嘉第一次北伐失利,宋军主力部队的武器及各种军用物资损失殆尽,朝廷府藏、武库为之空虚。刘义隆只得从头做起,积蓄力量,两国进入长达二十年的和平时期,为拓跋焘平定北方争取了时间,雄才大略的北魏太武皇帝即将结束历时一百多年的十六国分裂局面,然而统一的北方大地并没有给鲜卑帝国带来和平,反而进入了新一轮的动荡中。      请看下一章:崔浩灭佛。第六十七章 崔浩灭佛      匈奴夏国灭亡,北伐宋军战败,拓跋焘掉转兵锋,指向辽东。北燕发生动乱,国主冯跋病重时,让太子冯翼监朝听政,冯跋的宠妃宋夫人想把自己的儿子受居扶上王位,骗冯翼说:“天王的病就快痊愈,你怎么还敢代你父王君临天下呢?”冯翼性格仁慈懦弱,马上搬回东宫,冯跋的弟弟冯弘趁机发动宫廷政变,病中的冯跋惊死,冯翼兵败被杀,冯跋一百多个儿子一并被杀害。    王族的内乱使北燕国势日衰,公元432年(北魏延和元年)六月,拓跋焘亲率大军经濡水(今滦河)向龙城进发,攻取辽东大片的土地,冯弘固守都城,龙城是慕容燕国的故都,城池坚固,魏军未能攻克。拓跋焘锲而不舍,持续四年向北燕用兵,终于打下龙城,冯弘逃到高句丽后被杀。    北燕灭亡,北方的割据政权只剩下偏居凉州的北凉国,沮渠蒙逊以他狐狸般的灵敏感受到危险临近,明智的举国投降,北方和平统一,凉州七郡及西域三十余国名义上归附北魏。人难逃一死,耄耋之年的沮渠蒙逊终于抛弃经营三十余年美丽的河右土地,归天了!他必定死不瞑目,因为儿子们都是庸才,资质相对突出的沮渠牧犍登上王位不久,鲜卑帝国的铁骑趟过凉州丰茂的水草地攻入姑臧,沮渠牧犍面缚请降,北中国历时一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    北方一统并未给魏国带来安宁,赵王石虎、秦王苻坚曾经面临的,被战争掩盖的民族矛盾浮出水面。北魏从开国皇帝拓跋珪开始,奉行与汉族豪强合作的政策,开始是代北一带的汉人,进而包括整个中原地区的汉人,拓跋珪末年,鲜卑贵族与汉族豪强的矛盾加剧,北魏政府强行迁徙中原一带的豪强及附属农民到平城定居,引起各地汉人的武装反抗,鲜卑贵族也试图更换皇帝,迫使拓跋珪实行白色恐怖,对拓跋贵族实力派进行无情的打击,最终众叛亲离,被逆子所弑。明元帝拓跋嗣登基后,对拓跋贵族进行一定的让步,推行君主制下的诸部大人议政制,包括汉人崔宏在内的八人组成八公团共听朝政,奴隶社会部落民主制重新抬头。    一个没有文冶的国家,它的统治不会长久,这就是孔子被历代王朝尊为圣人的原因,为强化以儒家思想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太武帝拓跋焘有意进行汉化,加强皇权,借助一场场军事胜利带来的威望,公元429年(北魏神加二年),北魏政府推行机构体制改革,设置左右仆射、诸曹尚书等官职,正式恢复魏晋时代的中央行政制度。文化上兴复儒教,一改两朝对汉族士家豪门强迁的政策,下诏礼聘。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消除汉族豪强的敌意,崔浩进位司徒,位列三公,范阳卢玄、赵郡李灵、河间邢颖、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汉人贤俊人才纷纷进入北魏朝廷,中书省、门下省汉官充盈,文士们济济一堂,出现自西晋亡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北魏国著名的大臣高允兴奋地憧憬未来说:“千载一时,始于今日!”    集权政治,朝廷官员举足轻重,中国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反贪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官员最清廉,它就最强盛。高度发达的文化和法制建设是确保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为肃清吏治,抑制官员贪污,拓跋焘下令在宫阙的左边悬挂登闻鼓,使有冤情的人能够击鼓申冤。北魏官员没有俸禄,反贪并没有因为不发工资而减弱,拓跋焘亲自巡行察访官吏政绩,不称职者罢免,有恶行者绳之以法。征西将军皮豹子侵没官财,被免职流徙统万;镇西将军王斤任意调发,民不堪受,处以斩刑;拓跋焘巡行中山,一次罢免地方官员有贪污劣迹者十数人,北魏出现一批勤于职守的官员。    汉族文人广泛进入朝廷决策机构引起国人,武而无文的鲜卑贵族们的强烈反感,拓跋焘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地触犯鲜卑贵族的利益,他们利用佛教进行反击。拓跋贵族知道,他们原先信奉的草原上的,包括萨满教在内的各种各样宗教已经难以满足治国需要,佛教做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生命力的旺盛不言而喻。佛学自境外传来,中原人称之为胡教,正好被少数民族利用和儒学对抗,石虎最先去皇帝号,做大赵天王,以佛教意识形态治国之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很多都步石虎的后尘使用天王制,前秦苻坚、后秦姚兴、北凉沮渠蒙逊都曾大力崇佛,关中、凉州一带佛学蓬勃地发展。魏军平定凉州之后,许多佛学大师来到中原,备受鲜卑贵族的推崇,一时高僧云集,惠始、师贤、昙曜等是其中的佼佼者。拓跋焘受其影响,起初曾经礼敬沙门,时常召集高德沙门名僧,一起谈论哲学、玄理、治国之术,每年四月初八,佛诞节之日必亲登门楼,观看散花。    儒学并非宗教,远远没有佛学对普通人的影响力,崔浩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便将天师道天师寇谦之推荐出来,要拓跋焘发展道教,以抵消佛学影响。道教自称能画符诵咒,消灾灭祸,直至羽化飞天,长生不死,天师道自东汉以来流传渐广。寇谦之隐居嵩山修道,自称是太上老君亲自册封的天师,是道教正宗,造成南北天师道的分裂,嵩山天师道被称为北天师道。寇谦之亲自来到平城,进献道书,自称老子玄孙李谱文降临嵩山,亲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赐以驱使鬼神与炼制金丹等秘法,并嘱托他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太平真君暗指太武皇帝,拓跋焘听后大喜,听从寇谦之的进言,改年号为太平真君,天师道由此在北方大盛。      鲜卑贵族把怨恨集中到拓跋焘身上,公元443年(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借北伐柔然之机,以刘洁为首的早期拓跋联盟的贵族首领们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刘洁是匈奴人,其祖父刘生落藉长乐信都,什翼犍时代作为前燕慕容公主的家臣来到代国。明元帝时,刘洁与古弼等人一同选入东宫,成为太子辅臣,拓跋焘即位,封尚书令,委以重任。刘洁掌握权柄,作威作福,依附他的人得到提拔,触怒他的人都被黜免,内外忌惮,侧目而视。鲜卑贵族、各级将领拔城破国聚敛来的财货都要与他平分,积累家财巨万。    崔浩谋略过人,神机妙算,逐渐取代刘洁在拓跋焘心目中的地位,二人在讨伐柔然的军事行动中产生分歧,刘洁不同意北讨,最后拓跋焘采纳崔浩的出兵主张,刘洁怀恨在心,断然联络一批鲜卑将领策划发动叛乱,他们事先定下新君人选:“若出师不利,皇上一旦有事,当立乐平王。” 乐平王拓跋丕是拓跋焘的二弟,刘洁的野心不只图谋废立,他曾经向术士问过图谶:“谶语载过‘刘氏应王’的话,续魏国之后,有我的姓名吗?”术士答得很暧昧:“有姓无名”。人一旦动了做皇帝的念头,做事就会疯狂得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刘洁准备破釜沉舟,和拓跋焘大干一回。拓跋焘对柔然一如既往地采用分路合击的作战方针,到达漠南之后,舍弃辎重,以轻骑袭柔然,约定日期兵分四路出发:乐安王拓跋范、建宁王拓跋崇各统十五将从东道进军;拓跋丕督十五将从西路进军;拓跋焘从中路进军;中山王拓跋辰督十五将为后继。拓跋焘的中军一路急进,按时到达柔然汗国敕连可汗的可汗庭所在地鹿浑谷,远远可以望见众多穹庐围绕中柔然可汗的金色大帐,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东西两路军连一个影子也没有,太子拓跋晃要求趁柔然没有准备之时,迅速展开攻击。刘洁急忙劝阻:“贼营中尘土很盛,人一定很多,我们人少,冲出去和他们交战,恐怕会被包围,不如等到各路大军到达之后再进攻。”拓跋晃反驳道:“尘土飞扬,那是因为士兵惊慌失措到处乱跑所造成的,不然,怎么会在军营上空有如此多的尘土呢!”拓跋焘将信将疑,丢失战机,柔然人逃走,拓跋焘追到石水也没追上。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柔然人第一次偷袭了魏军的屯粮之地,幸亏守卫屯粮的司马楚之机敏,冰柳筑营护住粮草。司马楚之心细,在遭到攻击之前就判断出柔然人进攻的讯息,当时有人向他报告说,军中发生怪事,一只驴的耳朵无缘无故被割掉,司马楚之立刻警觉,心想不好,出内奸了,割驴耳朵干嘛?肯定是做投降信物,这样一来,我军的位置、兵力、虚实全部暴露,柔然人肯定会大举进攻。怎么办?来不及筑营,用什么抵挡?北方严寒,司马楚之迎着刺骨的寒风,灵机一动,下令砍伐柳树筑营,浇上水,一夜之间,水结冰将柳木冻实,牢牢建起一座临时的营寨。刚建好,大队柔然骑兵杀过来,营垒冰面坚实光滑,马匹无法越过,柔然人只得退走,军粮保住了。    出师无功,后路被骚扰,拓跋焘只得从漠北班师,途经沙漠,军中断粮,将士死了很多,宿营时频频遭到惊扰,人心惶惶,刘洁劝拓跋焘弃军轻装回京,要求冶崔浩提议击柔然之罪,拓跋焘不听,“我遇贼没有出击,诸将误了会师日期,罪在诸将,崔浩有什么罪呢!”    诸将误期、粮道遭受突然袭击,军中数度惊挠,连续发生蹊跷事,崔浩的耳目终于获悉这一切都是刘洁的阴谋。他先假传诏令,私自更改拓跋焘与诸将约好鹿浑谷会师的日期,以至于拓跋焘到达鹿浑谷六天,各路兵马未到;接着又唆使人叛逃到柔然汗国将魏军的屯粮之地告诉柔然可汗;退兵之时派人扰乱军心,劝拓跋焘单独回京准备半路劫杀。拓跋焘闻听,倒抽一口凉气,当即将刘洁拿下,拷问同谋,竟然问出一起惊天大阴谋。此案涉及到三路军的主帅,其中有拓跋焘的两个亲弟弟,乐平王拓跋丕和乐安王拓跋范,拓跋丕参与其中,拓跋范知情不报,大批鲜卑族将领受到牵连。这是一起阴谋推翻拓跋焘帝位的兵变,将领们均支持皇弟拓跋丕继位,图谋恢复那种兄弟相传的部落传统。拓跋焘和崔浩迅速采取措施,半路下达太子监国的诏令,拓跋晃总管万机,统领文武百官,明确父子传承的皇统不可动摇,诏书婉转地解除掉鲜卑功臣们的军权,逼他们悉数退休。回到平城之后,中山王拓跋辰、内都坐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名将领因在攻打柔然时误期,被斩首于平城南郊;刘洁与同党南康公狄邻及张嵩等,皆夷三族;皇弟拓跋丕与拓跋范都莫名其妙地死去。    以此次未遂军事政变、鲜卑贵族势力大为削弱为契机,崔浩肆无忌惮得大力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由温和的改革转变为激进的大变革,兴复儒教从灭佛开始了。      北魏进入中原以来,仍在沿循旧有习俗,祭祀的胡族神很多。崔浩趁热打铁,唆使拓跋焘下达精减鲜卑联盟诸部供奉的神灵、禁止“私养沙门”、抑制佛学传播的诏令。兴起于关中地区的卢水胡匈奴人盖吴领导的大起义为崔浩全面废佛找到合适的借口。关中地区佛教昌盛,为应对战乱,不少佛寺有自已的武装力量。拓跋焘平定盖吴之乱时,在长安一处佛寺发现僧人私藏武器、酿酒、为州郡牧守及富人藏匿财物、与贵族妇女于暗室中淫乱。种种丑行使佛学宣扬的普渡众生的教义变得苍白,一粒米拐坏一锅粥,就象每一名官员都代表国家形象一样,每一个和尚、每一处佛寺都代表佛家的尊严。原本对佛寺广占土地、荫附人口不满的拓跋焘再一次被激怒,崔浩从旁火上浇油,怂恿尽诛天下沙门。拓跋焘自诩灭佛圣人,悍然下诏灭佛,诏书斥责佛学是政教不行、礼义大坏的罪魁祸首:“有非常之人,然后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历代之伪物!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铜人者门诛。一切浮图形象及胡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此诏一下,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武灭佛运动开始了,北魏官府一起行动,捣毁佛寺、焚烧佛经,活埋和尚, 经石虎、苻坚、姚兴等天王费尽金钱建造起来的佛塔、寺庙在北方荡然无存。这一场洗劫连道教天师寇谦之都看不下去,极力阻止崔浩,崔浩不听,多亏监国的太子拓跋晃素敬佛道,压下诏书缓发,平城的沙门一个没死,各地的和尚也多逃逸。  事物有得有失,有好有坏,中国人骨子里太激进,从一个极端可以很快走上另一个极端,既可以焚书坑儒、杀僧灭佛、文化革命,也可以尊儒崇佛,温和改革,世界人民能做到的,中国人能做到,世界人民做不到的事,中国人也能做到,只要给我们时间,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成为宇内不可替代、最伟大的民族。      意识形态是一种向心力,不同的民族可以因此凝聚为一个国家,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儒学功不可没,许多民族因仰慕儒学而融入中国大家庭,魏晋南北朝时代,面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产生了一批远见卓识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尤其在北方,学者们利用儒学宣扬中华文明,来改造社会,改造民族,改造国家。继北魏汉化第一人张衮之后,崔浩成为儒家文化坚定不移的推动者,他为了什么?为了金钱?崔浩家财巨万;为了荣誉?他已位列三公;为了女人,如果他需要,恐怕早已姬妾成群。他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这样的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当然,他不可能代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平民永远决定不了国家的走向,财富在谁的手里,国家在谁的手里,象中国这样平均的国度世界已经不多,然而,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决定我们逃不出人类运行的轨道。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巨大变革的时期,战争、入侵、各种势力的角争使土地丧失所有权,每个人的利益处在重新再分配的重要关口,人们反复地争夺,不惜发动战争,从八王之乱到北魏建国一刻也没有停息,社会需要秩序,国家需要安定,首先要做到的是让拥有财富的每一名成员感到满足。崔浩要做的也是如此,他渴望在北魏国建立起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来确保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崔浩大整流品,明辨出身姓氏等级,重新严格地搞起了门阀制度,他的外甥卢玄劝他:“别这么搞,创立制度进行改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宜,您想想,赞成您这项措施的,能有几个人?三思后行吧!”崔浩没有听,他这个人才华横溢,具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性格,傲慢,专横,固执,做作。崔浩不仅走到鲜卑贵族的对立面,由于过于固执,不善于调和各方面的矛盾,急燥冒进的性格,在汉人中间引起分裂,使他失去庶族地主,甚至代北豪门的支持,把个鲜卑贵族、代北豪强和庶族小姓得罪个遍。以门第论英雄,固然可以得到中原高门士族的支持,对于鲜卑贵族、各族部落首领、汉人代北豪强、庶族地主来说,无疑是一场恶梦。贵种事件充分暴露出崔浩这种可笑的固执。      贵种事件的主角叫王慧龙,出自太原王氏,王国宝、王忱一族,是王愉的孙子,前文我们介绍过,是晋朝的望族,桓楚时代,支持桓玄,刘裕上台之后,将王愉一家满门诛杀,年仅十四的王慧龙被沙门僧彬藏匿,逃到江北,投靠北魏,由于他孤身一人,没有人证,所以魏书说他自称太原王氏。崔浩一见面就认准他的真身,因为太原王氏有一个特征,世代都出酒糟鼻,有名的齄王世家。王慧龙鼻子长得特别大,就因为这一点,崔浩把女儿嫁给他,逢人便赞美说:“真是贵种啊。”鲜卑人听了极为不满,天下是鲜卑人流血流汗打下来的,你们是贵种,我们呢?长孙嵩特意告了一刁状,拓跋焘把崔浩召来,大骂一顿,强迫免冠谢罪才算了事。后来,江南又来一号人物,一个叫鲁轨的贵族指名说王慧龙是王愉家的沙门僧彬和主母私通所生的,这又是一疑案,到底鲁轨说的是实情,还是鲜卑贵族们唆使的呢?从酒糟鼻来看,王慧龙应该是王氏的后代,反正魏国人都相信鲁轨的话,崔浩是出丑了,把女儿嫁给一个和尚的私生子。      拓跋焘对崔浩信任有关,北征柔然之后,曾经当着新近降服的高车诸部首领们指着崔浩称赞说:“你们看此人瘦小文弱,不能弯弓持矛,然其胸中的智谋远胜于兵甲。朕虽有征伐之志,却不能决断,前前后后建立的功勋业绩,都是此人的教导呀!”拓跋焘特意下诏命令尚书省说:“凡军国大事,你们不能决定的,都应该向崔浩请教,然后再付诸实施。”拓跋焘常到崔浩家中去,去时不打招呼,有时崔浩仓卒出来迎接,连腰带都来不及系上,呈献的饮食也十分粗糙,来不及精心烹调。拓跋焘总是拿起筷子吃一点,有时站着尝一口才走,很给他面子。拓跋焘曾经把崔浩领到他的寝殿,语重心长得对崔浩说:“你才智渊博,事奉过朕的祖父和父亲,忠心耿耿辅佐了三代君王,朕一向把你当作亲信近臣。你应该竭尽忠心,直言规劝,不要有什么隐瞒。朕虽有时盛怒,不听你的话,事后还是会深思的。”  崔浩却辜负了这种信任,刘洁逆案之后,自恃皇帝的宠任,专制朝权,做事任性,急躁冒进,甚至收受贿赂,聚敛财富。随着大批鲜卑官员被解职,各地留下许多任缺,崔浩加紧征召士人为官,直接任命他所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的士人几十人做各地郡守。太子拓跋晃说:“早先征聘的人才,也是被作为州郡官入选的,他们担任副职已经很久了,辛勤劳苦却一直没得到过朝廷的报答,应该首先补充他们作郡县守令,让新征聘的人代替他们做郎吏。而且太守、县令管理百姓,应该由经历过世面、有经验的人来担当。”崔浩傲慢地拒绝太子提出的正确的折中意见,直接把这些人送到领导岗位。当时任职东宫,与崔浩一同编史的高允叹息说:“崔公恐怕免不了一场灾祸,为了满足自己未必正确的私心而同长官对抗争胜,他用什么来保全自己呢?”      汉化方向是正确的,拓跋焘和他都明白,但崔浩制定的政策太过偏颇,维护一小撮人的利益,打击一大片,怎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况且当时鲜卑帝国仍处在相对野蛮的状态下,矛盾必将爆发,编修国史一事终于将他送上断头台。      为加强文治,北魏朝廷开始修史,拓跋焘任命崔浩兼管秘书事务,让他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指示他们要根据事实撰写。崔浩以前曾经注解《易经》、《论语》、《诗经》、《书经》,当然他是基于高门士族的立场去注释经典,随意的曲解孔孟本意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性情乖巧、奸佞,很受崔浩宠信,他们一面奉承崔浩,上表请求皇帝让崔浩继续注释《礼传》,让全国学习,并建议崔浩把他所撰写的《国史》刻在石碑上,以此来显示作者崔浩的秉笔直书。高允听说这件事后,不无担心得对著作郎宗钦说:“闵湛、郗标所搞的这一切,若有一点差错,恐怕就会给崔家带来万世的灾祸,我们这些人也不会幸免。”      崔浩竟然采纳了闵湛、郗标的建议,在拓跋晃的支持下,从邺城取石虎时代的“文石屋基”60枚,运抵平民,把《国史》刻在石碑上,立在郊外祭祀的神坛东侧,占地一百步见方,工程共用劳力三百万。我们知道,西郊祭天坛是拓跋联盟祭祀神灵的地方,鲜卑王公、胡服勇士、女巫牧民,没有一人不到这里礼拜天地神灵,国史石碑立在那儿,摆明让拓跋贵族们看到。    崔浩主张恢复门阀政治,为了体现鲜卑贵族的尊贵和利益,修史过程中,崔浩玩了一个花招,国史中将拓跋氏定为汉代名将李陵的后代,拓跋部落联盟时代依附于拓跋部的各部酋长祖先成为随李陵投降匈奴的部属,拓跋氏由此成为汉人的高门望族。谁知,鲜卑贵族不买他的帐,拓跋人是匈奴的征服者,怎么会成为匈奴人的汉人降将。据魏书记载,崔浩的国史写北魏祖先们的事迹,每件事都非常详细真实。鲜卑人虽然没有文字,但语言却是在孝文帝时代被禁止的,拓跋珪时代,就有《真人代歌》,亦称《北歌》的鲜卑语宫廷歌曲。其内容为“上述祖宗开基的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足迹。”北魏宫廷中每日早晚均唱此曲,并有丝竹伴奏。由此可见,象前文所讲的,大鲜卑山、天女相思、力微杀妻等故事必定会隐隐约约出现在国史中,鲜卑人原本比中原人野蛮落后,征服过程中充满血腥和杀戮,不注重伦理,有些人或事自然会成为各族人的笑柄。    石碑立在去祭天坛的交通要道上,不仅鲜卑人,来来往往过路的各族人看见后,都用这些做为谈资,北方鲜卑人人人愤怒,鲜卑贵族们争相以此为借口向拓跋焘说崔浩的坏话,认为这是暴扬国恶。一两个人和所有人有本质的区别,正遭受了悬瓠攻坚战失利,心燥气败的拓跋焘终于顶不住压力,认为崔浩激起这么大的民愤,真是可恶,他大发雷霆,下令有司查处崔浩和其他编著国史的秘书郎吏的罪。    北魏朝廷的司法大权仍旧掌握在鲜卑人手中,调查结果可想而知,崔浩被判有罪,族诛。鲜卑人借机报复中原士族,拓跋焘下诏:“诛斩清河崔氏老幼和与崔浩属于同一宗族的人,不管血缘关系的疏密远近;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诛灭全族,其他人都只诛杀罪犯一人。”崔浩被放在一个四周都是栏杆的囚车里,由士卒押送到平城南郊,几十个鲜卑士兵嗷嗷呼叫着,在囚车上方向崔浩的头上撒尿,路上行走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人们提起英雄,总会津津乐道那些在千军万马、枪林弹雨里出生入经的将士。而顽强不屈的读书人是撑起华夏民族精神脊梁的英雄。一个人倒下去,许多人站起来,高允继承崔浩的事业,坚强地战斗下去,激烈的革命变成缓慢的改革,他有耐心和信心,几十年如一日,终于等来崔浩期待天下一统的儒家盛世。    两天后,拓跋焘北巡阴山,有人带来北部尚书李孝伯病重的消息,传言说他过世了,拓跋焘随口叹道:“李宣城可惜!”不一会儿,又改口说:“朕失言了,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可见,杀死崔浩让拓跋焘陷入深深的懊悔之中。崔浩事件是野蛮对文明的践踏,是野蛮人的一场胜利,北魏统治者最终会明白,不构建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国家的统治不会长久。崔浩为儒家文化献身的勇气值得称赞,但他为创建文明动用的武器却是促进社会不公平的门阀制度,失败早已注定,即使是另一个伟大的帝国皇帝拓跋宏的改革最终也是丧败在门阀制度之下。    借助北方鲜卑贵族与中原士族的内乱,不甘心失败,精心准备了二十年的宋文帝刘义隆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第二次元嘉北伐,请看下一章:元嘉草草。    第六十八章 元嘉草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下阙中用忧郁的笔调描绘出元嘉北伐的仓惶狼狈,以此为戒,劝谏当时韩侂胄主政的南宋朝廷北伐要精心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由于这首词广为流传,很多人把元嘉北伐与开禧北伐相提并论,元嘉草草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然而这一场战争只不过是辛弃疾警戒、讽谏南宋朝廷,顺手拈出的一个历史典故,说元嘉年间的北伐战争草草而已,恐怕拓跋焘在地下都会讥笑这种提法,刘义隆为这场战争准备了二十年,它是南北朝争霸中原的巅峰之战,拓跋焘的鲜卑帝国不是金章宗完颜璟那黄河三决口、蒙古诸部兴起、内忧外患的金朝。战争之前,北魏灭掉匈奴,扫平辽海,打得柔然汗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高句丽投降,鲜卑骑兵踏上青海,击败吐谷浑,自焉耆西讨龟兹,平定西域。北魏铁骑百万,战马成群,国力鼎盛。刘义隆知难而进,主动出击,前锋惨败,鲜卑百万大军临江,刘义隆坚持抗战,拒绝讲和,志气犹存,很快收复失地,使战无不胜的拓跋焘深陷四面楚歌之中,死于宦官之手,此后一百三十九年北人只能望江淮而叹,心有余悸,又怎么是那个置韩侂胄生死于不顾的宋宁宗赵扩可比?    柔然人已经丧失斗志,敕连可汗在北魏国不断的军事打击下去世,他的儿子郁久闾吐贺真继位,号称处罗可汗,汉语天下无双的皇帝。处罗可汗只和魏军前锋兵团打了一仗,逃了九日九夜,再也不肯做正面接触,魏军马队两次深入漠北数千里都找不到这位独一无二的可汗。    昔日的盟友纷纷灭亡,柔然人逃得渺无踪迹,魏军找不到,刘义隆也联系不上,趁着匈奴人盖吴在关中举行反魏大起义,下令边将积极备战,引诱魏国南境的百姓到宋国来居住,给了优惠政策,只要你们过来,免除七年的捐税,河南的百姓、关中的难民都往江南跑。现在我们发展经济讲究科技进步,提倡改进生产工具。那时候,两晋南北朝是生产力量变期,人口多创造财富多,由于长年战乱,人口匮乏,各国争相抢夺人口。尤其是北魏帝国,迁高车人到漠南,迁汉人、匈奴人到平城,史书中比比皆是,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陇头歌辞》记载了被迫迁徙的人们离开故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朝发欣城,暮宿陇城。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风尘跋涉,饥渴劳顿,冷的连话都说不出,几乎僵死过去,遥望家乡,心肝寸断,这是从关中地区迁徙平城离人的真实写照。    刘义隆人道一点,采取货物引诱,这就是强权和金钱的区别,为了钱什么苦也能受,如果强迫,没有积极性。不过刘义隆对待南蛮就不那么客气,南蛮是中原人对南方土著人的蔑称,后来演变成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人的称呼,算是自食其果吧!汉人进入江南,蛮人逃到深山老林里,当时雍州蛮最多,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大别山聚居着许多蛮人,这不都是廉价劳力吗?刘义隆下令剿匪,襄阳战区涌现出几名将星,建威将军沈庆之、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    沈庆之岁数不小了,六十,大器晚成,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参加乡兵与孙恩义军作战,三十岁默默无闻,在家耕地,三十五岁,时来运转,跟随到彦之北伐,撤下来后,又跟随檀道济北上。慧眼识英雄,被檀道济一眼看中,推荐给刘义隆,安排领队防卫皇宫东掖门,成为一名禁卫军官。近水楼台先得月,宋军剿匪不力,刘义隆任命三子武陵王刘骏,后来的宋孝武帝为雍州刺史,去襄阳剿匪,沈庆之成为他的中军参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军事才华展露无疑。柳元景,高门士族,江南名将。宗悫,少时励志的一句话就知道此人的厉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三位凑一起,蛮人哪里是对手,第一仗下来,俘获人口十余万;二仗下来,俘获人口五六万;三仗下来,蛮人全体投降。沈庆之患有头风,常戴狐皮帽,蛮人叫他“苍头公”,每次看到沈庆之的军队,都畏惧地说:“苍头公又来了!”    投降的蛮人怎么办,一律迁徙到京都建康做营户,营户就是军营户口,耕田、匠作供养军队,南北朝一个样子,没啥大区别。    刘义隆安步就班,积极备战,拓跋焘按奈不住性子,公元450年(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二月,拓跋焘大猎梁川。刘义隆知道拓跋焘来者不善,肯定自己引诱魏国边民的事件激怒人家,报复来了,赶紧下令边城守将:“如果魏寇小规模进犯,各自坚守自己的城池;如果大规模进兵,就带着百姓全部撤到寿阳。”宋军边境侦察兵被鲜卑人宣传欺骗,说好打猎的,谁知拓跋焘带来十万骑兵。再想把老百姓带走来不及了,南顿和颖川边将都选择弃城而逃,只有一座小城纹丝不动,悬瓠城(即今河南汝南),城中战士不满一千人,守将名叫陈宪。    拓跋焘认为城中兵少,产生轻敌思想,轻率下令攻城,十万大军围城,不分昼夜地攻打,建起高过城墙的楼车,利箭如同暴风中的骤雨般狂泄而下,宋兵天天背负门板去井里提水。魏军利用冲车抛出大铁钩勾住城墙,牵引大铁钩扯倒南墙。陈宪在城墙内建筑一层小墙,小墙外加设木栅,继续抵抗。魏军填平护城壕沟,架云梯登城,与宋军展开肉搏。陈宪率将士苦战,尸首堆积得同城墙一般高。魏军踏着尸体冲到城上,双方短兵相接,陈宪锐气愈奋,战士无不以一当百,杀伤敌人数以万计,悬瓠城依然屹立不动。    烟雨南朝      序      南朝与北朝,合称南北朝,公元420年,宋朝开国皇帝刘裕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帝位,建立刘宋皇朝,定都建康,揭开南北朝历史的序幕,公元589年,北方隋朝渡江灭掉南方陈朝,南北朝落下帷幕,共计169年。南朝处在这段历史当中,继东晋皇朝之后,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其中最长的不过九十五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他们划江而治,与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国对恃称雄。    讲解这段历史不必从刘裕讲起,因为刘裕和刘义隆父子的故事,在鲜卑帝国中已经非常清楚,烟雨南朝可以做为鲜卑帝国的一段历史补充,与之呼应。我们从公元453年,即元嘉三十年,宋文帝刘义隆生命的最后一年讲起,直到公元589年风流后主陈叔宝自景阳宫胭脂井中被隋军用绳子拔出的一百三十六年的历史。这是一段乱世,一方英雄用武之地,一曲婉约哀怨的诗歌,一个浪漫凄凉的时代,也是一段充满血腥与杀戮的历史,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每一个人,一个分裂的国家,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永远没有出路,永远只有无尽的痛苦。    南朝各国的都城均在建康,建康即今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此筑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国,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筑金陵邑,故建康别称“金陵”。公元211年,三国吴大帝孙权在金陵邑旧址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八王之乱,西晋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公元317年,司马睿改建业为建康做为东晋都城。宋、齐、梁、陈相继在此建都,史称南朝。南朝与此前的吴、晋合称“六朝”。      唐末五代诗人韦庄的诗“金陵图”便是南朝时代真实的写照,“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繁华与萧条、兴盛与衰亡从来没有更替得象南朝这么快,如同街市上来去匆匆的过客,一百三十六年间,四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兴而复衰,只剩下六朝古都寂寞的鸟啼声伴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依畔岸边长堤烟柳。    南朝总是给人留下心酸的记忆,那一串串名字绝非英雄豪杰:中国历史唯一一位具有恋母情结的情痴皇帝宋孝武帝刘骏。被史家评为:“罪孽,纣王不及万分之一;荒淫,昌邑王不及毫厘”的宋前废帝刘子业。舍弃皇帝尊严不顾,终日游玩街巷,以私生子为荣,自称李统李将军的后废帝刘昱。一年之间,荡尽内府斋库数亿金钱的郁林王萧昭业。空函定荆州、数次北伐中原、虔心向佛四度舍身出家,却饿死台城的梁武帝萧衍。被土袋生生压死的著名诗人、画家皇帝萧绎。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乐中远离故国,成为阶下囚的陈后主。“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的南齐名妓苏小小。“徐娘半老,半妆面君,嗜酒如命” 的皇后徐昭佩。“步步生莲花”,自缢而死的潘玉儿。被隋军斩首于青溪,“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的江南美女张丽华……    他们才情尽有,有的人甚至出类拔萃,才华横溢,世间所罕,为何身死家灭,下场如此凄凉,竟遭后世谩骂唾弃?从这段历史当中,我们要找到什么呢?要看到因果,寻出政权频繁更替的原因,引以为鉴。南朝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又是一个何等样的人间?    首先,我们要改变传统理解历史的方法,摒弃数千来家天下的历史观,要用唯物史观看历史,宋元明清,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直到现在我们还认为皇帝即国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如果你还是如此看待历史的话,那么你就读一读南朝的历史,看一看这些走马灯似的皇帝是被怎样换掉的,是被谁换掉的,假若“国家即朕”的话,又有谁能撼得动国家!    历史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对历史、现状和未来都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同一事物,你身处战国,或在三国,或在明朝,或在当今中国,或在日本,或在美国,看法难以相同。若在南北朝,或为皇帝,或为士族,或为庶族,或为兵户,或为农奴,你对历史的理解,仍然不一。但,历史只有一个结果,孰是孰非,谁对谁错,自有答案。    在南朝,皇帝出身庶族,占有社会绝大财富的士族豪门唯知有家,不知有国,庶族地主为改善其社会地位拼命奋斗,士族如何保有财富,庶族如何夺取财富,成为南朝社会的主旋律,皇帝是他们手中的玩偶、实现野心的工具。皇帝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没有财富支持的国家机器如何能够正常运转?皇帝们只能象士族一样,为保卫他们的财富虑尽心机,可惜一代要传一代,后代如何保住家业是古今一道难题。教育年青人尽快走向成熟是每一名望子成龙的家人所必须做的,然而年青人不会承载太多的东西。战争属于年青人,南朝青年皇帝们只知道挥舞手中的刀剑保卫果实,却不明白兵凶战危的道理,以至于宋顺帝刘凖哭泣着说出一句发人深醒的话:“愿后身世世勿复生于帝王家!” 为什么南朝的皇帝不能象唐宋明清的小皇帝们一样保住自家江山呢?所有这一切都是缘自导致社会不平等的门阀制度,隋朝立科举以来,门阀逐渐消亡,才有大唐盛世。在社会财富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贫富差距是每一个国家所必须防范的。      社会不均、兼并激烈导致平民破产,编户农民不足使兵户负担加重,亡命逃逸,暴动不断。自刘义隆之后,南朝丧失统一国家的勇气,也就丧失了凝聚人心的理想,一度沉沦,梁武帝北伐只是昙花一现的灿漫,也就是这一刹那的血性,维持住南朝几十年的统治,没有进取心的国家,必亡。      朝代是帝王的,土地是人民的,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使人留恋忘返,“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南朝英雄倍出,才子云集,苍头公沈庆之;不败名将柳元景;铁血将军宗越;以三百兵东下数郡之地的白衣吏吴喜;孤军闯钱溪,声名起鹊洲的张兴世;屠狗大将王敬则;以七千之众,四十七战,克三十二城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大字不识几个,却能作诗自比霍去病的曹景宗;钟离大捷,破北魏名将元英百万大军的儒将韦睿。范缜的“神灭论”震惊五行佛界;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大志在胸,却无机遇的文学家鲍照;山水诗人谢灵运;一首别赋名满天下的江郎;编纂《世说新语》使我们了解上起东汉,下至东晋社会百态、时代面貌的刘义庆等等……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历史读之令人神往,其教训让人触目惊心,元嘉三十年那场被正式载入史册子弑父的血雨腥风揭开南朝华丽而又诡异的篇章。  第一章 元嘉三十年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即公元453年,是世界史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个纪年,对于西方来说,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蛮族伟大征服者匈奴王阿提拉突然暴死于新婚之夜,就在前一年,这位狂妄地宣称“被我的马践踏过的地方,都不会再长出新草”的上帝派来的征服者刚刚打下西罗马帝国的首都,赶走了帝国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他的死亡使西罗马帝国又得以延续二十三年,据说她的新娘是一位征服地的公主,用刀刺死了他。阿提拉的匈奴军进入意大利的同一时间,东方的征服者北魏太武大帝拓跋焘,百万大军饮马长江,虎视江南。历史出奇的相似,由于南朝军队顽强的抵抗,鲜卑人北退,拓跋焘回到平城之后,暴薨,死在一个小小的宦官手里。他三十年的老对手,东方文明的捍卫者宋文帝刘义隆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元嘉三十年的正月,春寒料峭,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的江淮大地生机未复,大江之南虎踞龙盘的古都建康显得安宁平静。建康城并无砖石城墙,城池四周为竹篱所围,彰显东晋和刘宋皇朝的与众不同。刘宋王朝的皇宫是东晋皇朝按洛阳魏晋宫殿模式修建的,过江仓促,宫室草创,主殿、东西堂而已,比较简朴,东晋孝武帝时代,谢安重修太极殿,宫室略有起色,刘裕和刘义隆父子均未对皇宫进行过修缮。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南朝的宫殿,宫墙有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东晋和南朝与其它朝代不同的是,朝廷中央机构的宿舍也设在皇宫里。第二重宫墙内是中央官署。朝堂和尚书省在东侧,西侧有中书省、门下省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墙内才是真正的皇宫大内,前为朝区,主殿太极殿和东堂、西堂;后为寝区,前为皇帝寝居的合殿,又称中斋,后面则为后宫,再往北是皇宫内苑华林园。    合殿之内,宋文帝刘义隆正与两名心腹大臣密议,刘义隆已经四十六岁,看上去象一名文质彬彬的文弱书生,他是刘宋皇朝开国皇帝刘裕的第三子,公元407年登基,年号元嘉,迄今做了三十年皇帝,在位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力强盛,元嘉是南朝有名的一段盛世。他的皇帝之路并不顺利,继位之初,权臣当政,两个哥哥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先后被害,当时任职荆州的刘义隆毅然东下建康,诛杀辅臣,经营起一个强大的皇朝。为与北朝争夺华夏正统,刘义隆两次北伐中原,只可惜遇到的是武功盖世的太武帝拓跋焘和他的百万鲜卑铁骑,而刘义隆远没有他父亲刘裕的军事韬略,一败涂地,鲜卑铁骑饮马长江而返,在他高傲的自尊心上狠狠地扎了一针。    此时刘义隆的心情糟糕透了。去年,北方虏主拓跋焘暴死,本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他兴奋得激励将士们说:“虐虏穷凶极恶,自取灭亡,不劳资斧,已伏天诛,拯溺荡秽,正在今日。”宋军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将士们实在不争气,又一次无功而返,刘义隆气愤不已,给弟弟江夏王刘义恭的信中愤愤地说:“早知诸将如此懦弱,恨不得手操利刃督战,如今悔之何及!”    北伐无功,和他军事才干低下有关,刘义隆缺乏战略远见,不能将责任一古脑归到宋军各级将领身上。军事行动失利并不是最让他恼火的一件事,就在北伐战争打响的时候,皇宫内部发生了一起“巫蛊案”。 我们知道,巫蛊就是一种加害仇敌的巫术,它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等方式。诅咒在原始社会很盛行,古人认为以言语诅咒能使仇敌受到祸害。汉代,诅咒术十分盛行,故法律规定对诅咒者处以极刑。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纸做成仇家偶像,暗藏于某处,每日诅咒,或用箭射,用针刺,认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西汉武帝晚年,奸臣江充诈称汉武帝得病是由于巫蛊作祟诬害太子刘据,结果造成一场内乱,太子党与朝廷军队在长安混战五日,死伤数万,太子全家被杀,成为一大冤案。    刘据是被冤枉的,但发生在刘宋皇宫内的“巫蛊案”却是证据确凿,系刘义隆太子刘劭所为。刘劭,字休远,母亲是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刘义隆刚一登基,他就出生了,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人君即位皇后生子,在这之前,只有商王帝乙正妃生过帝辛,即纣王。刘义隆非常高兴,不过,刘劭和亡国之君纣王相提并论,不吉利。果然,袁皇后经过仔细端详怀中的婴儿之后,发现一个问题,让人告诉刘义隆说:“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留!”刘义隆一听,大惊失色,撒丫子往后宫跑,搞得狼狈不堪,赶到皇后寝宫,气喘吁吁地拨开帷幔一看,总算快了一步,要差那么一会儿,小婴儿就被袁皇后掐死了。    刘劭没有辜负父皇的救命之恩,长大之后,生得大眼方口,美须眉,个子和他父亲一样,中等身材,比不了他爷爷刘裕,好读史传,弓马娴熟。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十二岁,出居东宫,参与朝廷政事,他要什么,刘义隆给什么,宠爱非常,不可替代的皇朝接班人。刘劭京口拜陵,皇叔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司空江夏王刘义恭、皇弟竟陵王刘诞都到京口问候。    既然父子之间如此融洽,为何会发生“巫蛊案”呢?这要从彭城王刘义康说起,刘义康是刘裕第四子,刘义隆除掉辅政大臣后,王华、王昙首、王弘等高门士族执政,为加强皇权,起用刘义康为相,刘义康专揽朝权,人称相王,党徒刘湛等人密谋拥立刘义康为帝,事泄被杀,刘义康被贬江州。后来范晔谋反,又一次打出刘义康的旗号,刘义康再受牵连被废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鲜卑铁骑临江,刘义隆害怕刘义康趁机谋反,派人带毒药赐死。刘义康不肯服药,对来人说:“佛祖不许自杀,其它的办法,你们随意。”使者将他摁倒在床上,用被子活活闷死。  胡马悲风        第一章 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载入郭茂倩《北朝乐府》的这首《杨白花歌》据说是北魏太后胡充华所作,因爱上名将杨大眼容貌瑰伟、勇武过人的儿子杨华(小名白花),杨华担心召来杀身之祸,与其兄弟投奔南朝。胡太后日夜怀恋,作诗抒怀,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忆念情人,歌声凄惋,极尽浓情。这位美貌无比、才情出众的胡太后一手导致了北魏帝国的灭亡。      她进入宫廷二十年的时间里,目睹北魏帝国从繁荣走向衰落,从统一走向分裂,应该说她是帝国消亡的罪魁祸首,虽然很多矛盾她根本无力解决,也不是她的一个人的过错,但她的贪婪和情欲加速了帝国大厦的崩塌。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