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从伏尔加河启程之后,4月间,乾隆皇帝便得知了情报,并召集廷议。朝臣们争论不休,难有结果,乾隆皇帝派参赞大臣舒赫德往伊犁,与伊犁将军伊勒图一起了解情况。 而当土尔扈特队伍到达伊犁之后,渥巴锡便会见了清军总管伊昌阿,表明来意,希望得到接纳。伊昌阿则言道:“……此地一切事宜,均由将军、参赞大臣承担办理,尔等若不将此等情由亲往乞述于将军、参赞大臣,我等岂有将尔等何项难处提出呈文,并将所报酌情办理之理乎?况且适才我将军、参赞大臣尚与我咨文前来,初三日与策伯克多尔济会面,暂且留下。俟尔等抵达商办,指定良牧居之,办理完毕,将自愿前往京师朝觐大圣皇帝之清明台吉头人,均返遣其游牧收拾启程,由此看来,若尔等越早前往,则对尔等之众越发裨益”[30]。 也就是说,渥巴锡不前往伊犁,什么事都是不能谈的。 渥巴锡立即启程前往伊犁会见舒赫德,而得到的,是舒赫德向他出示的,要求他和所有汗国贵族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拜谒皇帝的谕旨。 乾隆皇帝是在一点点地考察渥巴锡等人。 渥巴锡别无选择,为了早日获得接纳,让臣民“可获蒙受恩泽,得以生活”[31],他将部众家属交给清军照看,自己率领所有贵族前往承德。这包括策伯克多尔济、舍楞、默们图、劳章扎布、沙喇扣肯、雅兰丕尔等12台吉和土尔扈特扎尔固成员:洛桑丹增大喇嘛、达什敦多克、甘珠克图、查干曼济、津巴,以及所属宰桑13人,喇嘛7人,随从20人。 这样的诚意,乾隆皇帝总算相信土尔扈特人是真心来投,于是要求沿途盛情款待。一些官员如总兵恒德、山西按察使德文、口北道明琦、知府博尔敦、怀安知县何燧等因为招待不周而被革职,甚至连山西巡抚鄂宝、直录总督杨廷璋等地方大吏也因没有对渥巴锡一行盛情接待而受到申斥。 渥巴锡到达承德后,受到了乾隆皇帝高规格的接待。皇帝亲自接见,并用蒙古语垂询,召集大臣、蒙古王公数百人举行宴会,并与渥巴锡一起围猎。册封渥巴锡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不但一次赏银就达5000两,而且每次宴饮必有赏赐。其余首领也均有厚重封赏,策伯克多尔济被封为亲王,舍楞、巴木巴尔被封为郡王,达什敦多克被封为一等台吉,其余为贝勒、贝子等。 同时,乾隆皇帝还下令向土尔扈特人众调拨牛羊20余万头,米麦4万多石、茶2万余封,羊裘5万多件,棉布6万多匹,棉花近6万斤以及大量毡庐等物资,使得饥寒交迫的土尔扈特人重新获得生机。 这是一幅皆大欢喜的图景,但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没有谈——如何安置土尔扈特人?渥巴锡所希望的成为藩属的愿望能否实现? 乾隆皇帝可没有被“万众归心”的喜悦冲昏头脑,大清帝国的根本方针是绝不会变的。 皇帝的谕旨言之凿凿:“指地安置伊等时,务以间隔而居之。我之将军、大臣等驻于其间,致使伊等断然不能互通音讯为善。其中之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三人,更不得居于一处”[32]。 渥巴锡的希望完全落空,他向皇帝表示,自己仍然是土尔扈特的汗,不应该将部众拆分,但根本得不到回应。 他不是罗卜藏丹津,也不是阿穆尔撒纳,他不能在部族已经元气大伤的时候还表现出强硬,否则,准噶尔人就是前车之鉴。 亡国,总比灭种要好。渥巴锡选择了忍耐。 由和鄂尔勒克率众西迁所建立的土尔扈特汗国,就在东迁之后,在盛世庆典的礼乐当中,无声的倾塌了。 (六)“勿生事端,致盼致祷” 在承德与皇帝盘桓了半个月之后,渥巴锡返回到部众当中,带着他们按照谕旨的安排迁往新的牧地。 患难与共的人们各奔前程,巴木巴尔移居济尔噶朗,默们图游牧移居精河,策伯克多尔济移居和布克赛尔,而渥巴锡则移居斋尔等地。 但是,移居之后的日子并没有马上好转,清廷出于“倘使伊等只从事繁衍牲只并行狩猎,则其力未免逐渐强大,一旦强大,绝非好事”[33]的考虑,打算让土尔扈特人转为务农。 世代游牧的人们仓促之间根本无法掌握农耕技术,结果粮食歉收,部众饥馑。同时,一场瘟疫也不期而至,几个月之间,便死亡3390余人,渥巴锡的母亲、妻子和两个儿子相继死去。 为了部众,渥巴锡再次向清廷请求移居,几经磋商,终于获准在1774年移居裕勒都斯草原,并恢复游牧。 土尔扈特人的安乐日子终于到来,渥巴锡的使命似乎也完成了。 1775年1月9 日,年仅33岁的渥巴锡去世,临终前向子孙留下遗言:“尔等只有严加约束村俗,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34]。 清廷派人吊唁,并让其子策凌纳木札勒承袭“汗”号。 秉承渥巴锡遗言的土尔扈特人世世代代安分守己,但流血和动乱仍是不能止息。 1820年,新疆张格尔之乱,清廷调土尔扈特骑兵1000人参与平乱。 1865年,新疆各地爆发反清起义,库车起义军首领热西丁和卓实行民族屠杀政策,并波及到裕勒都斯草原,6000多名土尔扈特人被杀害。 1872年,阿古柏的军队又占据裕勒都斯草原,在抵抗侵略中,8000余名土尔扈特人又战死沙场,部民随第九代汗王布彦乌勒哲依图退至科布多,汗王府被阿古柏军烧毁,大火三日不熄。 1930年,新疆省长金树仁决定废除札萨克制度,进行改土归流,并侵吞土尔扈特人钱财。此时土尔扈特汗王满楚克扎布年幼,其叔森钦五世活佛摄政。活佛因不甘心人民受其盘剥,进行抵制,1932年被金树仁秘密杀害。 1937年,第十二代汗王满楚克札布因进行抗日募捐,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新疆政府委员并获得嘉奖。遭到新疆督办盛世才忌恨,借口阴谋大暴动案将其监禁。同年底,满楚克札布被折磨成精神分裂症。 1939年,新疆实行改土归流,撤消新土尔扈特盟、旧土尔扈特4盟、和硕特盟公署,设立县、治局。 1944年,在苏联扶持下,新疆爆发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的“三区革命”,土尔扈特人也被卷入。 1947年,国民政府恢复新旧土尔扈特部落盟旗制度,10月26日,由于汗王满楚克札布患精神分裂症无法行使汗王之职,国民政府命其子恭本德吉特袭汗王之职。 这是第十三代,也是最后一代土尔扈特汗王。 第十章:冰海雪原的孤独守卫者——西伯利亚汗国 公元1991年12月26日,原本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帝国悄然倾塌,没有战争的硝烟和血泊,仅仅是一次总统之间的交接和一次苏维埃大会,便完成了终结仪式。一个横跨两洲,面积达224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继因为二战而崩溃的大英帝国之后,苏联是唯一一个以征服手段扩充领土如此巨大的国家。在其存在的70年中,是无可争议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而与历史上众多大帝国灭亡之后仅剩下捉襟见肘的领土不同,作为帝国主体的俄罗斯在苏联消失后,仍然占有其领土的70%,达到1707.54万平方公里,在领土面积上继续保持着世界第一。 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如果不在意所谓“名誉”,苏联帝国不如说成是“俄罗斯第二帝国”更为合适,“苏联”不过是传统的俄罗斯帝国第二次称霸的结果而已。对苏联领土贡献最大的列宁和斯大林,虽然是以推翻沙皇统治作为自己的理想,却可以说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等俄罗斯大帝最为尽职的继承者。只不过,他们虽然扩大了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却不能不改换国名,而这成果也维持得远没有俄罗斯第一帝国长久,现在的俄罗斯人,所能享受到的“世界第一土地大国”称号,还是得益于曾被他们抛弃的沙皇们。 若看看俄罗斯的地图,虽然他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都在欧洲部分,第一帝国的沙皇和第二帝国的总书记们更多的精力也用于在欧洲的扩张,在领土方面却没有获得多少利益,国家70%的领土,却是在他的东面,面积多达1276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 那是从伊凡四世开始便步步蚕食直到彼得一世时基本占领,到亚历山大二世时彻底巩固的庞大土地。 长达三百年的征服,漫长、艰巨、充满着死亡。从历史年表上看,俄罗斯开始征服西伯利亚的时间,恰恰和西班牙人征服美洲的时间极为吻合[1],似乎历史老人在刻意提醒人们,这两次征服有多么相似。 无法否认,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征服战争远没有在欧洲战场上轰轰烈烈,甚至在很多时候,都类似于西班牙人踏上美洲大陆,几百人的探险队便可能征服一个国家或部族,占领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美洲的印第安帝国人口众多,武力强悍。西班牙人的成功若不是因为印第安人对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了解以及对瘟疫极低的免疫力,是不可想象的。 而西伯利亚,则除了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几个汗国还算人口稠密之外,基本上都是小得不能再小部族,人口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西伯利亚北部的原住民是萨莫耶德人、汉特人、曼西人,东北部则是楚科奇人、勘察加人、尤卡吉尔人和克里亚特人。其中勘察加人有二万五千人,楚科奇人有一万二千至一万五千人,汉特人和曼西人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尤卡吉尔人有四千五百人,萨莫耶德人只有三、四千人[2]。 如此广袤的土地上如此稀少的人口根本不能给俄罗斯的征服以太多的阻力。 因此,金帐汗国崩溃后遗留下来的几个汗国,是俄罗斯人唯一需要重视的敌人,越过他们,西伯利亚完全纳入俄国版图就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尘封在历史中的闪光点往往并不在那些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或国家身上。在金帐汗国灭亡后分裂出来的几个实力强大的汗国在俄罗斯的进攻下或一战而亡或被迫臣服之后,最让俄罗斯头痛的竟然是一个人口不足二十万,作战青壮年不足三万人的小国。 正如拥有先进武器的西班牙人和近二十万印第安盟军将阿兹台克人的首都团团包围时,遇到了几乎疯狂的抵抗,用了一年时间才取得胜利一般。俄罗斯征服者们也在西伯利亚遇到了弱小而又抗争不息的敌人,让他们的征服步伐缓慢了近二十年之久。 那是两个让人陌生的名字:西伯利亚汗国和它的可汗库楚姆汗。 即使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任何人都会得出他们必然失败的结论。刨除道德因素,人类历史就是成王败寇,胜利者总是有充分的时间描绘自己的正确。 当蛮荒面对文明时,弱小民族的抗争,尤其是失败的抗争总被人遗忘。但他们确实抗争过,在“知识、文明和文化得到了胜利”[3]面前,他们执拗得做着那片冰海雪原的孤独卫士。 介绍一个人需要先介绍他的家世,而要介绍一个国家,也不得不从它的母国说起。 让我们先将历史翻到13世纪那个烽火遍地的时代,看看西伯利亚汗国的母国——金帐汗国的兴衰沉浮。 (一)拔都的金帐 任何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在陶醉于自己功业的伟大之余,还不得不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如何统治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土? 无数的英雄和君王用鲜血和白骨向后人们传达着一个结论:山无常势,水无常形。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军区制、藩属联合制等等在不同时代的帝国中交相施行,但没有哪个制度可以万世不易。 罗马帝国因集权而强盛,但却灭亡于蛮族,在其废墟上建立的欧洲国家们都实行分封,却总是能顶住外来强敌的侵犯,而到了近代,各国又开始集权化才能应付国家之间的竞争。 自周朝之后,中国都是中央集权,而再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如周一样享国祚长达800年。也许谁都会能说在中期便让分封的诸侯们来“尊王攘夷”,到最后剩下“债台高筑”是不值得羡慕的,但后世多少君主想维持一个“虚君”的名位都不可得? 在制度上的探索,人类至今仍在继续。只不过,现在的人们除了考虑国家的强盛,行政的效率,还要考虑人民的幸福。终极答案总是没有的,那些宣称找到的人,造成的灾难往往比墨守成规还要大。 将一个松散落后的游牧民族打造成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使成吉思汗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以往任何游牧民族首领都不能取得的成就。但如何把广大领土完整的凝合成一个国家,成吉思汗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他的做法,是集权与分封并行。 作为帝国的大汗,从法律上便规定无人可以违逆他的旨意,动摇他的权威。但土地则分给弟弟和儿子们,他们各自建立自己的国家,拥有完全的治权。 这个制度一直保持帝国有效运转到他的孙子蒙哥汗去世,帝国终于因为当初分封而分崩离析。 在第一次西征中,成吉思汗将新征服的土地分封给了三个儿子。在血统上总被人怀疑的长子术赤并没有因为名字叫做“客人”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他的封地辽阔而肥沃——囊括额尔齐斯河以西,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刺子模和康岭等古国的领土。 一个隶属于蒙古帝国的术赤汗国自此诞生,它是金帐汗国的前身,而金帐汗国,便是本文主人公西伯利亚汗国得以脱胎的母国。 1225年,术赤病逝,次子拔都承袭汗位。1235年,作为蒙古帝国“长子西征”的统帅,拔都一路凯歌,征服俄罗斯诸公国,破波兰、日耳曼、条顿骑士团联军,抵达多瑙河畔,攻陷匈牙利首都佩斯,直到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传来,才引军东还。 这场血与火的远征彻底改变了东欧的历史,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今天俄罗斯的谢里特连诺耶修建“拔都萨莱”城作为自己的都城,建立了比父亲的汗国广大得多的“金帐汗国”。 这里必须要提一句,拔都继承父亲的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他绝没有必要另立国号,改朝换代。在他和以后汗国统治者心中,“术赤汗国”是国家永远的名字,而“金帐汗国”,不过是被其统治了200余年的俄罗斯对于自己宗主地称呼。 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有的说,这是来源于成吉思汗西征返回时,曾在钦察草原搭起大金帐,因此金帐被看作是蒙古统治者的象征; 有的说,是因为在金朝强盛时,皇帝被边远民族称为“金汗”,这个名称也就传到了俄罗斯,成为强有力统治者的称谓; 而最有合理性的传说则是,俄罗斯诸城邦的大公们按时向可汗缴纳贡税和述职的时候,都是在草原上金顶大帐中拜谒可汗。久而久之,金顶大帐给他们的印象刻骨铭心,“金帐汗”便成了拔都以后所有可汗的通称,“术赤汗国”也在俄罗斯编年史中成了“金帐汗国”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与爷爷成吉思汗一样,拔都有了自己的国家后也必须考虑如何巩固统治。自己是蒙古帝国的屏藩,那自己的屏藩该怎么办? 效法祖父,拔都也进行分封,封自己的长兄斡尔达统治咸海东北直至额尔齐斯河的地区,是为白帐汗国。封自己弟弟昔班于咸海以北,是为蓝帐汗国。这两个汗国和俄罗斯诸公国被称为金帐汗的三大藩属。 在蒙古帝国所有的汗国中,金帐汗国地域最为广大,实力也最为强盛。 (二)鼎盛 拔都在1255年去世后,他的两个信奉基督教的儿子撒里答、兀剌黑赤先后被蒙哥汗指认为继承者,但都在一年当中去相继去世。这么凑巧的事情,恐怕只能用“奇迹”或者“阴谋”才能解释的通。随着两个王子的死,拔都的弟弟,信仰伊斯兰教的别尔哥继承了哥哥的汗位。 从此,金帐汗国开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伊斯兰化之路。 别尔哥汗得位是否正当虽然值得考证,但作为拔都的继任他无疑非常称职。金帐汗国在他的治理之下欣欣向荣,武功赫赫。同时,为了畅通东西商路,也为了更好的获得商路带来的利益,在伏尔加河支流阿赫图巴河,也就是后来苏联的斯大林格勒近郊修建了“别尔哥萨莱”城,这座城市日后成为汗国的新都城。 别尔哥汗在位时,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改变了金帐汗国的历史走向。 第一件大事发生在1258年.旭烈兀西征,一举摧毁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建立了伊儿汗国。在这次西征过程中,别尔哥汗出兵相助,帮了旭烈兀不少的忙。可这种帮忙时需要代价的,别尔哥汗想要得是阿塞拜疆的国土。那里商业繁盛,人口众多,还有着水草丰美的木甘草原。旭烈兀对这块肥肉自然不愿意松口,结果两个兄弟之国结下仇怨,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战争连绵不断。 第二件大事更为重要。1259年,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蒙哥去世,他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个被所有人所承认的大汗。去世之后尸骨未寒,两个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便为了争夺大汗宝座兵戎相见。 战争的结果,阿里不哥固然失败,被忽必烈终身监禁。而忽必烈虽有大汗之名,也只能管辖汉地和蒙古本土,成为中国元朝的开国皇帝,只有亲弟弟旭烈兀的伊尔汗国自愿服从。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都脱离而去,成为独立国家。那个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谕旨一出所有汗国令行禁止的蒙古帝国不复存在。 没有了宗主,别尔哥汗可以放开手脚追寻自己的强国之梦了。 1263至1264年,别尔哥汗正式和伊儿汗国撕破了脸皮,双方在库腊河左岸展开激战,旭烈兀大败亏输,伊儿汗国士兵的尸体遍布荒原,连别尔哥汗看到惨况后都暗自祈祷:“让安拉谴责这个用蒙古人的剑残杀蒙古人的旭烈兀吧。”[4] 但这场胜利仍然没能让别尔哥汗控制阿塞拜疆,两个堂兄弟谁也不能仅凭自己吃掉对方。 于是,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与金帐汗国结盟,共同对付伊尔汗国,而伊儿汗国也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对付金帐汗国。 与此同时,中亚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也与金帐汗国联盟和元帝国对立。 这是一场由蒙古家务事引起的“世界大战”,几个大国你来我往,斗的不亦乐乎。 在混乱中,有的国家灭亡,有的国家衰落,而金帐汗国却一直兴盛与强大着。 别尔哥汗于1280年去世,在此后的近80年中,汗国经历了忙哥帖木儿、拖拖蒙哥、秃刺不哈、脱脱、月即别几位可汗,虽然在秃刺不哈汗和脱脱汗时代出现过权臣那海乱政,但国势并没有因此衰落。到脱脱汗时,最终剪除了权臣,将汗国向鼎盛又推进了一步。 1312年,脱脱汗的侄子月即别通过伊斯兰教的支持继位为汗。不久,便将都城从“拔都萨莱”城迁到“别尔哥萨莱”城,并定伊斯兰教为国教,金帐汗国彻底成为伊斯兰国家。 月即别汗时期是金帐汗国的鼎盛时代,虽然在军事上没有什么大的突破,仍然和伊儿汗国绞缠不清。但因为商业的发达,国家极为殷富。首都别尔哥萨莱城因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而成为“是最美丽的城市”,在当时旅行者的记录中,“这个城规模特别大,建在平坦的土地上,城里人众拥挤,到处有漂亮的市场、宽阔的街道。……全城房屋栉比,没有一块空地,也没有一座花园。全城有十三座举行礼拜的清真寺……城中居住着不同的民族:蒙古人(他们是国家真正的居民和统治者,其中一些是伊斯兰教徒);信奉伊斯兰教的阿速人;钦察人、撤尔克斯人、俄罗斯人与拜占庭人(他们是基督徒)。每个民族占有一定的地区,有自己的市场。从两个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地来的商人与外方人住在‘特别的’地区……”[5]。 除了别尔哥萨莱城,汗国最大的贸易城市还有花剌子模地区的玉龙杰赤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尔根奇),这是汗国“最广阔、最雄伟、最美丽、最庞大的城市。市场建筑雅致,街道宽敞,房舍鳞次,真是美不胜收。该城人口之多宛如潮涌”[6]。除此之外,旧都拔都萨莱城、克里木、不里阿尔等也都是重要的商贸城市。 为了保护巨大的利益,月即别汗不惜人力物力维修道路,设置驿站,并派重兵保护。在金帐汗国兴盛时期,一个商队从欧洲到元朝的首都大都仅需要二百七十天或者二百七十五天,这其中要包括货物在旱路水路来回装卸的时间,沿途不必担心任何危险。而从克里木到花剌子模,因为是金帐汗国领土,一路上甚至不需要携带人的干粮和牲畜的草料,沿途都有城镇和驿站提供方便。 畅通无阻的商路如同河床,中国出产的丝绸、陶瓷、珠宝,印度出产的香料,西亚出产的铠甲、弯刀还有金帐汗国最得意的出口品毛皮像河水一样朝不同的方向流动,而在流经金帐汗国时,便要溢出难以计数财富。 月即别汗陶醉在如潮水一般涌来的金银和因为商贸而不断繁荣的国家之中。在他看来,一切都那么的完美无缺: 无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总督,还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将军,也许他们多少都有些问题,有点机会就要制造些麻烦,但在强有力的可汗统治下,他们都必须俯首帖耳。 伊儿汗国?在合赞汗死后那里已经内乱不断,彻底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就算自己不能夺回阿塞拜疆,自己的继任者必然会征服它。 也许那三大藩属会有问题?没关系,无论是白帐汗国还是蓝帐汗国都是近支,实力又那么弱小。俄罗斯诸公国?那些分崩离析,自相残杀的人能有什么作为?何况,新册封的“全俄罗斯大公”,莫斯科公国的伊凡,对于汗廷很忠心,办的事情总是那么让人满意。 1340年,月即别汗在出征伊尔儿汗国回师途中病逝,他没能征服伊尔汗国,也没能夺得阿塞拜疆。但他走得并不充满遗憾,他对自己的身后事充满自信。 谁也没有想到,他所有的自信都将因一件事情而被摧毁,一件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大的事情——对于一个藩臣的册封。 这个藩臣,就是他认为做事都很让他满意的伊凡,莫斯科公国的大公。 (三)俄罗斯的希望——莫斯科 在金帐汗国时代,后来在亚洲和欧洲都不可一世的俄罗斯人是非常可怜的。 不要说普通的俄罗斯人,即使是各公国的大公们,在金帐汗的眼中都是毫无权利而只有义务的奴仆。在拔都时代,所有的俄罗斯城邦中都设有金帐汗国的“达鲁花赤”,也就是监督官。大公们的行政、财政、军政无不受到这个监督官的制约。这种监督官除了监视大公之外,最大的任务就是对各城邦横征暴敛,搜刮贡税。大公若要想平安无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贪婪的监督官们搜刮自己的人民。 到了十四世纪上半叶,“达鲁花赤”被取消,俄罗斯所要交纳的贡税都由王公们自己来负责征收,但数量与日俱增。很多平民和贵族起而反抗,王公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得不更加依靠金帐汗。 而历代金帐汗为了让王公们永远无法团结,也制定了一个“以夷制夷”的政策——册封“全俄罗斯大公”(也称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也就是由金帐汗来选定一个城邦的大公来做名义上的“全俄罗斯的统治者”,而要有机会当选,对金帐汗无条件完全服从,所作的事是完全符合金帐汗利益是唯一的标准。 为了这个在卵翼下的“最高统治者”称号,俄罗斯各城邦的大公们明争暗斗,不仅战乱不断且还用尽了各种手段在金帐汗面前诋毁自己的竞争者。特维尔公国的米哈伊尔大公、亚历山大大公都是因为竞争者的谗言而被月即别汗所处死。 金帐汗国能够统治俄罗斯200余年,册封大公制度至关重要,这是一把悬在俄罗斯所有贵族头上的“达摩克勒斯之剑”。 但再锋利的宝剑也有两刃,持剑的手如果只想到会伤害敌人,那么离自己被伤害也就不远了。对于庸懦者来说,“全俄罗斯大公”的名号只是获得更多土地和属民的黄金宝座。但对于有着雄心壮志,不甘心永作奴仆的英雄来说却是得以壮大力量,获得号召力,以备赢得独立的资本。 莫斯科公国从伊凡一世开始的历任大公们,便是充分利用这个称号一步步领导俄罗斯人最终摆脱了金帐汗国的英雄。 莫斯科最初不过是一个小集市,到蒙古西征的时候,也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寨,是弗拉基米尔公国可有可无的商品集散地,小到蒙古大军都懒的去攻打它。 随着基辅、梁赞等古老的城市因蒙古入侵的破坏而衰落下去后,避免了战争摧残的莫斯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263年,诺夫哥罗德王公兼弗拉基米尔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将莫斯科作为自己最小的儿子丹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的领地。 这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俄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传奇的人物,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主。 1240年,瑞典人入侵俄罗斯,亚历山大率领诺夫哥罗德军在涅瓦河畔、现在的圣彼得堡附近将其击溃。 1242年,亚历山大又在距爱沙尼亚边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决定性地击败了前来入侵的立窝尼亚骑士团,史称“冰上之战”。 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蒙古军从东面狂飙般横扫俄罗斯的时代,如果在西面也没能抵挡住侵略,俄罗斯绝对是要彻底灭亡的。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评论说,这一战挽救了俄罗斯民族,决不是溢美。 挡住西方的进攻之后,亚历山大没回过头来与蒙古军决一死战,他知道这么做除了让俄罗斯民族灭亡之外没有其他结果。对西方敌人横戈立马的他面对东方的敌人低下了头,向金帐汗国称臣,被封为“基辅大公”,后又被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也就是“全俄罗斯的大公”。 没有亚历山大一硬一软的两次决策,俄罗斯这个名字注定要在世界上抹去。他后来被东正教会封为“圣徒”,俄国有多位沙皇以“亚历山大”作为自己名字,到苏联时代,斯大林还以“亚历山大”为名设立了勋章。 他的幼子丹尼尔便是第一代莫斯科大公,丹尼尔在位时,对金帐汗国甚为恭顺,而在俄罗斯诸公国的争斗中左右逢源,极力扩大莫斯科公国的领地。到他去世时,莫斯科公国已经成为可以与特维尔、梁赞等公国并驾齐驱的大国了。 上文提到的伊凡一世,便是丹尼尔的儿子,全名伊凡•达尼洛维奇,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大公之位。 在对待金帐汗国的态度上,伊凡一世比父亲更为恭顺,除了用大量的金银贿赂金帐汗之外,还主动帮助金帐汗镇压反抗。1327年就出兵镇压了特维尔抗拒金帐汗征税的起义。 一系列的“表忠心”,终于让他如愿以偿的在1328年从月即别汗手中获得了“全俄罗斯大公”的册封,并掌握了从俄罗斯各地收缴贡税的权利 从此,莫斯科公国的大公几乎垄断了“全俄罗斯大公”之位,这个家族开始逐步的建立自己在全俄罗斯的真正统治。他们最后的目的,就是要铰断金帐汗国控制俄罗斯得锁链。 打造铰断锁链的剪刀的第一锤,便是月即别汗对于伊凡一世的册封。 这是月即别汗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料得到的。 (四)金帐的破损 1340年,月即别汗去世,到天国的花园见真主安拉去了,在他身后,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 同一年,莫斯科公国大公兼“全俄罗斯大公”伊凡一世也蒙上帝召唤。在他去世前,莫斯科因为建造了乌斯平斯基大教堂,而得以把作为俄罗斯统一象征的弗拉基米尔主教府迁了过来。由于宗教的权威,莫斯科事实上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政治、宗教中心。 这无疑使得整个俄罗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莫斯科公国周围。 而继承月即别汗的扎尼别汗,根本没有心思计较莫斯科公国在背地里作了些什么影响稳定的事。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如何继承父亲的遗志,征讨伊尔汗国,夺得阿塞拜疆等领土上。 他遇到了所有前任都没有遇到过得好时机。 1335年,伊儿汗国最后一个能维持统一的统治者不赛因汗去世,国家陷入全面的分裂。各地总督自立为王,互相攻伐。而金帐汗国一直垂涎而从没有到手的阿塞拜疆此时正处于“埃米尔”阿什列甫的统治之下,被称为绰班王朝。那里的人民被暴政所苦,很多人送信给金帐汗国,希望金帐汗能够出兵阿塞拜疆[7]。 有这样国际环境和民意基础,不出兵就是违背天意了。扎尼别汗于是誓师出征。 以往极为难缠的伊儿汗国国防军不复存在,金帐汗国的军队长驱直入。 不但垂涎多年的阿塞拜疆卷席而定,连伊儿汗国的首都帖必利斯城(今天伊朗大布里士)也被攻陷。这次远征让金帐汗国收获的不仅仅是领土,从阿塞拜疆缴获的珠宝就用了四百峰骆驼来运送。 兴奋不已的扎尼别汗想尽办法表达自己的喜悦,除了大肆犒赏有功将领,对贫民发放“仁慈金”,举行盛大的凯旋祈祷,还将被自己俘虏的阿什列甫的首级悬挂在帖必利斯城的大清真寺门上,以此来宣示自己对阿塞拜疆以及伊尔汗国的征服。 扎尼别汗完成了所有先祖未竟的事业,将汗国的领土大为扩展,汗国的强盛在他这里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历史学家们都把月即别汗时代称为汗国的鼎盛时代,扎尼别汗却没有享受到这个荣誉。 这并没有什么不公平,他的丰功伟绩,就如歌剧在结束前所来的一次大的高潮。辉煌,却意味着落幕。 1357年,因为感到身体不适,扎尼别汗命自己的儿子别尔迪别为阿塞拜疆总督,自己启程准备返回首都。但是,他最终却没能回到别尔格萨莱城的宫殿中,还没有走出阿塞拜疆便一命呜呼。 他是被亲生儿子别尔迪别杀死的,为了尽快获得汗位,为了使其他的兄弟没有机会与自己争夺,别尔迪别派人杀死了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又信任有加的父亲。 在父亲的尸体前,别尔迪别继承了汗位,回到首都后,又立即处死了自己的十二个兄弟。站在父亲和兄弟们的尸体上,别尔迪别以为“君主的权位他就可以一人独享了”[8]。 可惜,阴谋和杀戮可以获得汗位,要得到长久则需要更多的东西,比如权谋、威望和雄心。 而这些,别尔迪别一样都不具备,这注定他只能成为自己野心的牺牲品。仅在位两年,他便被另一个兄弟忽里纳所杀,盛极一时的金帐汗国至此陷入完全混乱。 按照乌兹别克谚语所说“骆驼的脖子被砍断了”[9],这不仅仅是说从此之后金帐汗的汗位由白帐汗国系继承,也预示着那个曾进傲视群雄的金帐汗国成为了过去。 从1360年到1380年的二十年中,术赤的后裔们不厌其烦的自相残杀,先后有十四位可汗相继登台,却没有一个可汗能最终稳定国家,恢复统一。 当王室们在内讧中逐渐削弱的时候,一个权臣应运而生,这便是别尔迪别汗的女婿——马买。 身为拥有兵权的“埃米尔”,马买在汗国大乱的局势中如鱼得水,先后拥立奥都剌汗、马麻•锁鲁檀汗、马哈麻•不剌汗三位可汗,大权在握。但是,他所能控制的领土也仅仅是汗国的一部分而已。在别尔哥萨莱城中称汗更多的是白帐汗国系的贵族们,原本是屏藩的白帐汗国逐渐成为了政坛上的主角。 马买和白帐汗系将金帐汗国分成了两个部分,都在宣称自己代表金帐汗国的正统,表示要为维护国家而战。 但金帐汗国却在他们的“维护”中迅速衰落。 (五)库里科沃之战 此消彼长,在金帐汗国自废武功的二十年中,那个曾经无限恭顺的莫斯科公国正在一代代大公的努力下日益强盛。 伊凡一世去世后,继任者谢苗一世继续吞并其他小公国,扩大自己的领地,并利用金帐汗国的力量击退了立陶宛大公奥列格德的侵略。 谢苗一世去世后,弟弟伊凡二世在位很短便死去,其子德米特里继位。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对于金帐汗国来说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患。当年月即别汗种下的种子几乎要长成为参天大树。 为了遏制莫斯科公国,金帐汗册封特维尔大公为“全俄罗斯大公”,可这时候,谁是“最高统治者”靠的不是可汗的敕令,而是军事实力。德米特里率军包围了特维尔,强迫其承认是莫斯科的藩属,并且与之签订了共同反抗金帐汗国的协议,提出“当鞑靼(指金帐汗)来进攻你我或我们时,咱们一起去抗击他;当我们向他们出兵时,你也同我们一起去攻打他们。”[10] 那个谨小慎微,以奴仆自居的莫斯科终于向金帐汗国说“不”了。 即使金帐汗国已经分裂和衰弱,可对于藩臣如此的无视宗主也不能姑息。身为权臣,马买决定用武力使莫斯科重新臣服。 1378年,马买派遣大将别吉奇率军进攻莫斯科,德米特里率军迎战,在沃查河大败金帐汗国军。 这是两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人第一次战胜蒙古军队。 如果不能重新获得胜利,不要说对于俄罗斯的宗主地位要丧失,连自己掌握的政权都会不稳,马买开始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组织远征军。 1380年,马买组织了蒙古骑兵以及波雅尔人、布尔塔斯人、阿速人的军队,俄罗斯公国中不服莫斯科的梁赞公国也出兵相助,共计二十万众。同时,与立陶宛公国签订协约,东西两路夹击莫斯科。 德米特里也调集了自己所能控制的所有公国的军队,共十五万人迎击。 双方在顿河边的库里科沃平原展开阵势。 德米特里深知,上次战胜的,不过是金帐汗一支偏师,而这回却是要面对人数多于自己的金帐汗主力部队,硬拼是难以取胜的。 为了以防万一,德米特里事先安排塞尔普霍夫公国和为莫斯科公国效劳的立陶宛将军博勃罗克率领精锐部队埋伏在一片密林里。 随着号角和战鼓的轰鸣,战斗开始了。 为了鼓舞士气,德米特里高喊着“弟兄们,与其苟且贪生,不如光荣的死!”[11]亲自率领前锋投入战斗,俄罗斯联军被大公的身先士卒所激励,奋勇向前。 而马买,则稳坐在中军帐中,听到哨骑报告德米特里竟然自任前锋,立即命令主力骑兵军团全线出击,力求将其生擒。 在蒙古骑兵的猛烈攻势下,俄罗斯联军的前锋很快溃败,德米特里也被包围,幸亏有贴身卫士的舍命保护,才勉强从重围中冲出,率军后撤。 金帐汗国军全军追击,俄罗斯军的阵势被冲乱,后撤眼看要演变成溃逃。 马买和几个金帐王公登上高岗,得意地看着“刹那间人血横流的情景”,将俄罗斯这个逃脱牢笼的老虎重新套上锁链的时刻似乎马上就要到来了。 他没有想到德米特里还有后招。 正当他的军队只顾着追击敌军的时候,在埋伏点等待多时的俄罗斯伏兵突然杀出,越过后撤的俄军对蒙古军进行迎头痛击,正在后撤的部队也回身再战。 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蒙古军被这意想不到的反攻打懵了,一下子败退下来,再也没有机会重组阵型。马买见状连忙从高岗上下来试图挡住溃退的军队,但一切都已无济于事。 俄罗斯人在140多年后,终于用自己的力量彻底击败了蒙古人,用劣势的兵力获得了完胜。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蒙古人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因为这场胜利,德米特里成为俄罗斯人永远的英雄,被称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也就是“顿河的德米特里”。受尊重的程度直追他的祖先,指挥冰上之战的亚历山大。 马买率领残部退回本土,被曾经的奴仆打得如此之惨让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他使出浑身解数重新召集部队,准备再一次对莫斯科用兵。 可是,没有的等他再次踏上俄罗斯的土地,他背后的敌人便汹汹而来。那个敌人攻陷了汗国的首都“别尔哥萨莱”城,宣布自己是金帐汗。 马买只能回过头去迎战,但失败的阴影再次笼罩了他,阿里吉河一战他几乎全军覆没,只得带着少量的侍卫和大量的金银财宝逃亡到克里木,在那里被贪财的当地人所杀。 这对于金帐汗国来说可说是否极泰来,随着马买的死,金帐汗国重新获得了统一,迎来了它中兴之主。 打败马买的人,名叫脱脱迷失,是白帐汗国一位宗王之子,此时,他已经是白帐汗国可汗,并宣布自己是金帐汗国的统治者。打败马买,让他实至名归的成为了金帐汗国的第二十五任可汗。 这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从即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立誓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来重现汗国往日的辉煌。 但,历史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六)复兴之路 1361年,兀鲁斯汗成为白帐汗国的统治者,这是一个脾气暴躁且甚为骁勇的可汗。刚一上台便召开“库里台大会”,向所有贵族宣布:自己要干涉金帐汗国事务,出兵别尔哥萨莱。 作为金帐汗国的屏藩,兀鲁斯汗的做法是明显的“僭越”,虽然金帐汗国已经衰落,但愿意维持它尊严的人仍是大有人在。一个名叫秃亦火者斡黑兰的宗王站出来反对,并表示,如果兀鲁斯汗执意要这么做的话,自己绝不会跟随。 兀鲁斯汗被当面顶撞不禁大怒,不顾他在汗国中德高望重,将其处死。 这位秃亦火者斡黑兰,便是脱脱迷失的父亲。 家庭的惨变让年轻的脱脱迷失顿时陷入到四面楚歌之中,兀鲁斯汗绝不可能放过他这个逆臣之子,为了安全,脱脱迷失逃亡到了中亚河中地区。 此时,中亚的察合台汗国在分裂成为东西两部分之后,西察合台汗国被著名的跛子铁木尔所篡夺,建立了铁木尔帝国。随着他的一系列征战,铁木尔帝国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正预备进一步对外扩张。而正准备夺取金帐汗国汗位的白帐汗国与铁木尔帝国领地毗邻,身边有个强大的敌人决不是好事,脱脱迷失的到来,对跛子铁木尔来说,是命运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铁木尔亲自接见了脱脱迷失,极尽笼络,赐给他大量珍贵的宝物,并慷慨的给予他一支军队以及全部给养,同时,还把讹答剌和撒兀兰两地赐给脱脱迷失作为封地——条件只有一个,率军回到白帐汗国,打垮兀鲁斯汗。 原本一无所有的脱脱迷失做梦般的获得了一切,他所能报答铁木尔的,便是立即率军回到自己的家乡为父亲复仇。 1374年,脱脱迷失攻入白帐汗国。 此时,兀鲁斯汗正在伏尔加河征战,攻取金帐汗国首都。在白帐汗国坐镇的,是他的长子忽都鲁.不花,脱脱迷失仅用一次战斗便将其斩于阵前。可是,主帅的战死没有击垮白帐汗国军的斗志,反而使他们怀着愤怒拼死力战,脱脱迷失先胜后败,孤身一人逃回了铁木尔帝国。 铁木尔没有因为这次失败丧失对脱脱迷失的信心,再一次赐给他更多物资,并帮他组织了比上次更为强大的军队,让他再接再厉。 脱脱迷失为了不负所望,第二次率军进攻白帐汗国,这一次,他的对手是兀鲁斯汗的次子脱脱乞。这是一个比他大哥厉害得多的对手,脱脱迷失连一次胜利都没有取得便被彻底击溃,自己也身受重伤,勉强游过锡尔河躲在灌木丛中才逃出生天,但铁木尔给他的部队又全部损失掉了。 铁木尔显示了一个大帝国统治者的胸襟,仍然没有抛弃屡屡失败的脱脱迷失。当兀鲁斯汗以战争来胁迫铁木尔交出脱脱迷失时,铁木尔断然拒绝,并亲率大军与之对峙。但在双方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之前的1377年春,兀鲁斯汗便病死军中。 曾经打败脱脱迷失的脱脱乞继承了父亲的汗位,可在同一年也随之死去。帖木尔.灭里夺得了汗位,他不是兀鲁斯汗之子,白帐汗国内部的团结开始动摇。 铁木尔见有机可乘,便又给了脱脱迷失一支军队反攻白帐汗国。不得不说,脱脱迷失的统兵才能实在乏善可陈,这次乘虚而入仍然没有取得胜利,败在了帖木尔.灭里手下。 接二连三的失败,一般人早就对脱脱迷失失望透顶了,但铁木尔仍然看重这个年轻人。他知道,脱脱迷失并非无能,只是时运不济,自己给他的军队虽然强大,但不是他自己带出来的,指挥起来自然不会得心应手——谁没有过走背运的时候呢?自己创业的时候,不也总是失败,以至于在战败中伤了腿获得了“跛子”的绰号么? 铁木尔继续充满希望的支持脱脱迷失。 所谓事不过三,承受了三次失败的脱脱迷失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好运。帖木尔.灭里在获得胜利后不思进取,整日嬉戏,饮酒取乐,在汗国内大失人心。一些将军和贵族开始倾向让脱脱迷失回国即位。 帖木尔不失时机地再次给了脱脱迷失军队,这一次,脱脱迷失获得了胜利,横扫白帐汗国,占领了首都昔格纳黑城,处死帖木尔.灭里,在众多贵族的拥戴下,成为了白帐汗国可汗。 拥有了根据地和可靠的部队,脱脱迷失一扫多年的闷气,开始建立功业。1378年,占领别尔哥萨莱,宣布自己为金帐汗;1381年,他在阿里吉河全歼马买的军队,将分裂20年的金帐汗国重新统一。 在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帐汗后,脱脱迷失汗向莫斯科公国和立陶宛公国发出敕令,告知他们自己的即位,并要求他们重申藩臣之礼。 此时的立陶宛大公雅盖洛还兼任波兰国王,实力强劲,但因为多年臣服的习惯,仍然对脱脱迷失汗表示服从,只要求将自己看作最有特权的和最大的藩臣,脱脱迷失汗认可了他的要求。 莫斯科公国的德米特里大公在打败马买之后,原本以为就此摆脱金帐汗国的控制,万没想到凭空出来了脱脱迷失,用如此之短的时间便统一了国家。库里科沃之战虽然自己获胜,但损失也很惨重,“整个俄罗斯国土被将军们极其侍从和军队搞得民穷财尽,整个俄罗斯国家怀着巨大的恐惧”[12]。这个时候,如果拒绝脱脱迷失汗,后果无疑极为严重。无奈之下,德米特里只得派亲信携带礼物到别尔哥萨莱表示臣服,向脱脱迷失汗致敬。 德米特里想用这种方式获得暂时的平安,他也许认为脱脱迷失汗忘记了自己团结所有俄罗斯公国就是要从金帐汗国独立。他在库里科沃平原打败的马买虽然也是脱脱迷失汗的敌人,可那场胜利却是所有蒙古人耻辱,他以为脱脱迷失汗并不在乎。 他错了,脱脱迷失汗没有忘记,也极为在乎。 何况,多年的内战让金帐汗国国库空虚,而莫斯科公国多年积累的财富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亏空。 1382年,脱脱迷失汗下令处死所有在境内经商的俄罗斯商人,以避免他们通风报信。之后,迅速集结部队,在俄罗斯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攻向莫斯科。 德米特里大公再想团结各个公国已经办不到了,面对大军压境,各公国“各有各的打算,不愿互相帮助”,德米特里无奈之下只得离开莫斯科到科斯特罗马去征集军队。 整个俄罗斯和莫斯科公国顿时群龙无首。 脱脱迷失汗的大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人不愿就此屈服,在一个名叫奥斯帖的贵族带领下拼死防守。脱脱迷失汗督率军队用尽各种办法攻城:云梯、撞城车、攻城塔……,但莫斯科人死战不退,并使用了一种简陋的大炮“丘菲亚克”,蒙古军伤亡惨重。 几个月过去了,莫斯科巍然不动。 武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付诸阴谋,脱脱迷失汗于是向城内的守军宣布:如果投降,将获得赦免,保存他们的生命财产,并得到赏赐。 殊死决战的敌人在没有筋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开出这么诱人的条件,明眼人都会看出决不可靠,但本应该成为英雄的奥斯帖却轻信了,于是开城投降。 开城的结果可想而知:奥斯帖被杀,脱脱迷失汗纵兵大掠,莫斯科被大火烧成废墟。 脱脱迷失汗将莫斯科公国折腾得满目疮痍之后,率军返回了自己的首都。当德米特里从科斯特罗马返回时,国家变得面目全非,自己和几代大公积累的力量丧失殆尽。隐忍140多年后获得的胜利仅两年便付诸东流。他无法再做任何的反击,唯一能做的,便是寄希望于未来。 俄国史家在评价这次惨剧时,认为莫斯科的潜力还没有丧失,恢复俄罗斯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而那时的德米特里恐怕想不到这些,各公国离心离德,莫斯科被削弱更加剧了这个趋势,那么多的城镇被摧毁,那么多的人民被屠杀,那么多的财富被掠夺,而金帐汗国在脱脱迷失汗治下兵强马壮,除非有什么意外,再次获得独立怕是又要等上百年的时光了。 可就如德米特里没想到金帐汗国会如此之快的重新崛起一样,它再次衰落的速度也快的让人始料不及。 毁灭脱脱迷失汗强国之路的,是他的恩人,让他获得一切的铁木尔帝国开国大帝——跛子铁木尔。 (七)谁是”第二蒙古帝国”? 在情理上,铁木尔和脱脱迷失不应该反目,铁木尔是脱脱迷失的盟友,更是恩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他的老师。 但作为两个帝王而言,情理微不足道,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之间所要发生的一切争斗,从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候便已经无可避免。 铁木尔支持脱脱迷失,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金帐汗国永远的处于混乱和衰落之中,避免成为自己称霸的障碍。但脱脱迷失超额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让金帐汗国再次振兴起来,铁木尔决不能坐视 而脱脱迷失在摧毁莫斯科之后,已经将金帐汗国大部分领土和藩属掌握在手中,但曾经汗国最主要的财富基地花辣子摸却被铁木尔占据,收回故土是他必然的选择。何况,铁木尔还占领了历代金帐汗看重的阿塞拜疆。 此时,元帝国已经灭亡,察合台汗国经过分裂堕落而成一个二流国家,伊尔汗国也分裂成为多个小国。有能力继承蒙古帝国的,只有铁木尔帝国和金帐汗国了。 谁能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候选人也只有铁木尔和脱脱迷失两人。 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1388年,脱脱迷失汗率先出手,率军攻入河中地区,击败了铁木尔之子乌马尔.沙黑,但在铁木尔亲自率军反攻后,退回了本土。 铁木尔奉行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信条,在1391年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找脱脱迷失汗算账。 深知铁木尔用兵如神的脱脱迷失汗极力避免过早与其主力决战,希望用持久战的方式拖垮铁木尔军。他先是派使者求和,希望获得缓冲时间,但铁木尔不为所动。于是脱脱迷失汗呆着数十万大军开始在自己广袤的国土上绕圈子,等待铁木尔军的疲惫和疏忽。 可铁木尔识破了他的计谋,派长子乌马尔.沙黑率2万先锋孤军深入,故意陷入脱脱迷失汗的大军之中,尽一切力量拖住敌军。 乌马尔.沙黑洗雪前耻,出色的完成了父亲交给自己的任务,率领部队在浑度儿查河流域(今天俄罗斯古比雪夫州)死死缠住脱脱迷失,在铁木尔率主力赶到之前,没有让他撤走。 脱脱迷失汗的弱点在这里暴露无遗,数十万大军竟然被如此少的部队缠住难以脱身。当他面前出现了铁木尔帝国一望无际的旌旗时,一切都晚了。主力转移已经失去了时机,此时撤退无遗自蹈死地,无奈之下,只能孤注一掷,与铁木尔决一死战。 这一天的浑度儿查河注定要载入史册,铁木尔帝国军与金帐汗国军近五十万人马展开会战。 铁木尔将自己的部队编为七个军团,互为首尾,不分主次的向敌军轮番进攻。这种军团编制远比脱脱迷失汗所坚持的蒙古传统“万户”编制要有效率的多。 虽然脱脱迷失汗的百战精锐也给予铁木尔军重大伤亡,但最终没能挡住攻势。阵型的一角被攻破,随之导致所有部队溃散。脱脱迷失汗的主力几乎丧失殆尽,自己仅和为数不多的随从逃离了战场。 这一仗,铁木尔军大发横财。仅缴获的战马每个步兵就分到十到二十匹,骑兵分到一百匹,至于其它牲畜和辎重更是不计其数。除此之外,几乎每个将领都抓到了大批俘虏,只一个将军擒获的奴隶就达5000人。 金帐汗国元气大伤,所幸铁木尔军也损失很大,不能继续追击,撤回国内休整。 铁木尔深知,对于金帐汗国的打击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再接再厉。浑度儿查河之战后不到4年,铁木尔便重组军旅组织了第二次远征,再次向脱脱迷失汗挑战。 如果说上一次是作为成吉思汗后继者的初赛,这一回便是决定最终结果的复赛。而对于脱脱迷失汗来说,这也是一场关系到汗国命运的决战,是自己的中兴之路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关键。1395年4月15日,脱脱迷失汗纠集了几乎所有能战之师,在帖列克河谷与铁木尔对阵。 铁木尔仍然用七个军团如车轮一般轮番向金帐汗国军阵地发起猛攻,而脱脱迷失汗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翼迎战,向铁木尔军全线进攻。 两支军队如狭路相逢的亡命徒,红了眼的双方士兵如修罗一般互相砍杀。这时,已经没有什么计谋、战略可以施展,双方谁能够取胜,靠的都是谁的士兵更为凶狠,谁的军队更为强横。 在浑度儿查河之战丧失了太多主力的脱脱迷失汗终于在士兵的善战上棋输一着。经过数个小时激战,他的左翼军终于动摇、后退、崩溃,铁木尔军乘势全面合围金帐军中翼,将之分割,战场的局势完全一边倒了。 虽然有着万般不甘,脱脱迷失汗也不得不撤出战场,将他最后的赌注——数十万已经和正在变成尸体的军队留在了身后。 帖列克河谷之战让铁木尔掌握了完全主动权,但他知道,金帐汗国幅员辽阔,尤其是中心地带的伏尔加河流域极为富庶。想让脱脱迷失再也无法翻身,要么必须将他本人活捉,要么便必须彻底摧毁金帐汗国的经济命脉。 既然脱脱迷失已经逃得不知去向,铁木尔只能采取最为残暴的方式——进兵金帐汗国腹地。 一场从未有过的浩劫降临在这个已经有近两百年历史的汗国头上。铁木尔的军队所过之处,所有的城镇都化为废墟,所有的村庄都夷为平地,即使散居在草原上的游牧民也被洗劫并卖为奴隶,对汗国最忠心撤尔克斯人被全族屠灭,汗国财富和权力的象征阿斯特拉罕城与首都别尔哥萨莱城几乎从地图上被抹掉…… 这次大扫荡,将金帐汗国的脊柱彻底打断了,铁木尔留下的,除了废墟还是废墟,除了尸体还是尸体。 “成吉思汗继承人”的选举得出了结果,铁木尔最终胜出,他的铁木尔帝国成为无可争议的“第二蒙古帝国”。 (八)灭亡 痛打落水狗,几乎是所有政治斗争中的惯例。 为了不给对手任何翻身的机会,在回国前,铁木尔扶持了一个名叫忽特鲁的白帐汗系宗王作为金帐汗,以此来表明,自他心中,失败了的脱脱迷失汗已经死了。 胜利者总是能得偿所愿,不久,一直力图重铸辉煌的脱脱迷失汗,于1398年在抑郁中病死在今天俄罗斯的秋明境内。 铁木尔扶持的忽特鲁完全是个傀儡,实权逐渐掌握在曾与脱脱迷失一起避难于铁木尔处的贵族也迪该手中。1400年,忽特鲁汗因饮酒过量而死,也迪该又拥立沙狄别为汗。 也迪该也曾试图重新振兴国家,但宗王们内战不休,千疮百孔的局面让一切努力都成为徒劳,1419年,也迪该在内战中战死。 之后,又有不刺汗(约1407-1412年)、帖木儿汗(约1412-1423年)、马哈麻汗(1423至1459年间)继任汗位,汗国更是江河日下。 尤其是马哈麻汗在位期间,大分裂无可挽回的开始了——1438年拔都之弟突哈帖木尔的一个后裔兀鲁•穆罕默德在伏尔加河中游建立喀山汗国,从金帐汗国中独立。1443年,突哈帖木尔另一个后裔哈吉格莱在克里木半岛宣布独立,建立克里木汗国。 金帐汗国从此改称为“大帐汗国”。从马哈麻汗开始,不再有“金帐汗”,而只有“大帐汗”,仅在名义上表示对分裂出去的汗国保有宗主权。 1459年,在马哈麻汗去世时,他的孙子卡西木又在伏尔加河下游宣布建立阿斯特拉罕汗国。名存实亡的金帐汗国再次分裂。 马哈麻汗之后的阿黑麻汗在1480年出兵莫斯科,试图再次要其臣服,为此约定立陶宛公国一同出兵。此时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在乌格拉河与阿黑麻汗对峙时,因为惧怕而临阵脱逃,所幸俄罗斯军在失去主帅后仍然拒不后退。阿黑麻汗也没有决战的勇气,再加上立陶宛因为克里木汗国的牵制而无法出兵,于是悻悻退走。 这是金帐(大帐)汗国最后一次对莫斯科公国用兵,莫斯科公国和俄罗斯人终于彻底摆脱了踩在他们头上240年的蒙古人。 1502年,别尔哥萨莱被克里木汗国的军队攻陷后化为焦土,最后一任“大帐汗”赛克阿里被杀,金帐汗国寿终正寝。 除了先前分裂出去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个汗国外,金帐汗国的废墟上又崛起了一批国家: 蓝帐汗国的阿布海尔汗率部南下中亚,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这个汗国最终灭亡了铁木尔帝国,算是为金帐汗国复了仇; 乌兹别克汗国后又分裂出哈萨克人(意思是流亡者)进入到哈萨克草原,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在伏尔加河到咸海地区还出现了诺盖汗国。 西伯利亚汗国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虽然它建立的时间因为史料缺乏而至今难有定论,但我们的目光终于可以从金帐汗国的身上移开,来仔细看看这个姗姗来迟的主角了。 (九)小国寡民 在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中,西伯利亚汗国是典型的“老少边穷”。 它的领地是乌拉尔山以东至鄂毕河间的中下游地区,向北直到北冰洋边,统治中心在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博托尔河。这里的环境在十世纪时便被描述为“南为额尔齐斯河及也的里河,西为钦察人的一些地方和北方无人地区的某些地方…北部位于人类不能生活的北方”[13]。 而除了为数不多的占统治地位的蒙古人外,西伯利亚汗国的主要居民包括突厥人的萨贾勒、库兰、托克依厄尔、乞丹、马加尔、克烈、乃曼、吾涅厄提塔尔等部落,另外还有奥斯恰克人、汪古尔人、巴什基尔人、切列米亚人、汉特人和曼西人。有的民族较为发达,有的还处在石器时代。这么多部族和民族加起来的人口只有不到二十万,青壮男人不超过四万人。 按说,这样的国家原本没资格登上历史舞台,也不会为什么人所注意。但西伯利亚汗国最大悲剧在于,他处在东欧通向中亚和中国的必经之路上,盛产珍贵的毛皮,并有丰富的银矿和铁矿。就如一个弱小的孩子拿着一箱珠宝在几乎没有治安的闹市上行走,被人觊觎是理所当然。 西比利亚汗国的奠基者是蓝帐汗国昔班家族后裔马赫穆提,在1430年趁着金帐汗国大分裂之后的混乱,占据成吉-图拉城(今天俄罗斯秋明城)自成一体,但金帐汗国衰而未亡,马赫穆提只能做个实际上的统治者,没有称汗。 马赫穆提死后,他的儿子伊巴克继承了他的事业。这位伊巴克运气极好,正赶上金帐汗国完全灭亡,于是开始称汗,抢了父亲的“开国”之功。 但伊巴克在成为可汗之后运气又衰到了极点——游牧在土尔盖和伊什姆草原的突厥克烈部落此时在首领泰布哈的领导下逐渐强大起来,将众多突厥部落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了一个相当实力的部落联盟。 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有枪便是草头王,泰布哈自然也不会在拥有实力的时候还主动地臣服在伊巴克汗脚下,为了汗位,双方开始了战争。 与马赫穆提一样,泰布哈在自己生前终究没有把宝座抢到手中,而是成全了儿子木哈默德。木哈默德在父亲死后继续进攻伊巴克汗,1495年终于攻陷了成吉-图拉城,杀死伊巴克,成为了西伯利亚汗国的可汗。也应该在这之后,木哈默德将首都迁到坐落在额尔齐斯河右岸,博托尔河口的伊斯凯尔城,这座城又被称为喀什雷克城或西伯利亚城,在俄国史料中,便有了“西伯利亚汗国”的称谓。 在此以后的60多年间,西伯利亚汗国一直在平静中度过,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其他汗国要么自己打得不亦乐乎,要么与俄罗斯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西伯利亚人在安静得过着自己的生活,汗王们通过毛皮贸易,也在逐渐增加自己的财富。虽然偶尔会有来自中亚的小股敌人骚扰,但都是容易对付的。 似乎,乌拉尔山把西伯利亚汗国阻隔在另外一个世界了。 但是,乌拉尔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绝然不同。作为欧亚分界线的它虽然绵延2000多公里,却只是一道平均高度仅平均海拔500-1200米,宽度为40-150公里的久经消蚀的山脉,最高峰也不过1894米,中间还有一段低平地,是欧亚的大通道。 想要依靠乌拉尔山来阻隔什么,是做不到的。 之所以西伯利亚汗国能安享如此长的太平,都是因为那个在金帐汗国崩溃后终于独立的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不能马上强大起来,与喀山、克里木等汗国还要势均力敌一段时间。 但随着这头北极熊日益强壮起来后,对蒙古人来说,乾坤倒转的时代便来临了。 (十)乾坤倒转 前文所说那个在与金帐汗国军最后的对峙中临阵脱逃,但最后也获得胜利的伊凡三世,虽然胆子小了些,但也算是有为的君主。统治时期吞并了雅罗斯拉夫公国、罗斯托夫公国、特维尔公国和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自封为“全俄罗斯的大公”。 俄罗斯终于成为了主权国家——伊凡三世向全世界宣布“俄罗斯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为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公主索菲娅为妻,伊凡三世以拜占庭帝国继承者自居,用双头鹰作为国徽。 伊凡三世在晚年被自己的儿子瓦西里三世夺取了权力,也算晚景凄凉。但瓦西里三世对父亲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先后兼并了普斯科夫共和国和梁赞公国,从立陶宛夺取斯摩棱斯克,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 在他在位期间,正式标榜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 1533年,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大帝”的伊凡四世登上了大公宝座。这是一个与中国的秦始皇颇为相似的帝王,雄才大略而又残暴无比,被称为“伊凡雷帝”,也就是“恐怖的伊凡”。不过,登基时的他年仅三岁,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连生命都有随时熄灭在贵族争斗中的危险。直到14年后亲政,才勃发出身为“大帝”应有的活力。 1547年,17岁的伊凡四世宣布自己为“沙皇”,这是凯撒的俄语发音,而“凯撒”在罗马帝国时期与“奥古斯都”一样代表“皇帝”。于是,莫斯科公国消失,俄罗斯帝国应运而生。 19岁时,伊凡四世开始了一系列改革,结束了贵族在领地中各自为政的局面,设置“重臣会议”,也就是“杜马”来辅助沙皇,将俄罗斯改造成为中央集权国家。同时,为了真正成为强国,如历史上所有的强人一样,伊凡四世开始了军事的改革。 伊凡四世的军事改革的思想来自于另一位“伊凡”——立陶宛人伊凡•彼烈斯维托夫。这是一个有着深远眼光军事理论家,曾在波兰等国军队中服过兵役,参加过捷克国王和匈牙利国王争夺王位的战争,实际了解了欧洲国家的战争形势,明白火器使用在近代战争中的作用。1546—1549 年间,他向伊凡四世上书,力陈军事改革建议。在建议中,积极主张以“火枪射手”组成常备军,那种中世纪式的每遇战争才临时招募士兵的做法太落后了。同时指出,军队的主要骨干应是“武人”——中小贵族,大贵族掌兵对于沙皇权利的危害是极为可怕的。 任何思想只有付诸于实践才有迸发能量的可能,如果伊凡四世是一个狂妄自大,固步自封的君主,伊凡•彼烈斯维托夫毫无用武之地。所幸,他遇到的是一位“大帝”。 有了改革的蓝本,伊凡四世立即着手实施。在政府设立了“兵部”,作为军事管理的最高机关,并且确立了“一长制”的指挥原则。依门第高下授予军官官衔的军事制度,确定了现役军人的权利和义务,明文规定军役人员之子有权继承父亲的产业和职业,并可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作为服役的报偿。 在此基础上,伊凡四世颁布了兵役法。规定,地主以土地多少为标准,向国家提供全副武装的骑兵。其具体规定是,每 150俄亩土地出军士1名,如果少出人员或装备,就要受到处罚。贵族必须从15岁开始服兵役。 有了兵役法,伊凡四世还组建了常备军——射击军。这是近代意义的军队,常驻在指定营地,平时专门进行军事训练,有统一的制服,由国家配发军饷。而在武器上,则基本配置了各种火绳枪,后来又配置了燧发枪。与此同时,炮兵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且分为攻城炮兵和野战炮兵。在中央有炮署管辖,实战时则由炮队队长负责。当时的火炮用铜铸成,后改为生铁铸造,带有轮式发射架,发射球形铁弹。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各种型号的火炮号称有2000多门。 兵役法、常备军、火枪的使用、大规模的炮兵,这一切再加上多达30万的军队总人数以及其中的近20万骑兵,北极熊的獠牙和利爪都已具备了。 虽然要和欧洲的军事强国们争雄还需要时间,但要对付金帐汗国留下的几个国家,伊凡四世有了十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