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智囊全集-37

作者:冯梦龙 字数:15512 更新:2023-10-08 22:12:38

539、宁越【原文】齐攻廪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宁越谓孔青曰:“惜矣!不如归尸以内攻之,使车甲尽于战,府库尽于葬。”孔青曰:“齐不延尸,如何?”宁越曰:“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以此三者怨上,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评]宁越可谓知用文武矣,武以力胜,文以德胜。【译文】战国时齐人攻打廪丘,赵国派孔青率领死士前往救援,抵御齐人,结果大败齐军,俘获齐军战车两千辆,将三万具齐军的尸首葬成两座大坟。宁越对孔青说:“这些车辆、尸首若不加利用太可惜了。不如把齐兵的尸首还给齐人,在齐国境内再发动一次无形的战役,让战车能发挥另一种运输的功能,而齐国的府库就会因掩埋这些尸首而耗竭。”孔青说:“万一齐人拒绝收尸,那该怎么办?”宁越说:“率军出征作战,不能得胜,是罪一;只准百姓出征,不准百姓返国,这是罪二;不肯接纳战死沙场百姓的尸首,这是罪三。有这三罪,百姓就会怨恨君主,无心尽忠君主,君主无法驱使百姓效力,这就叫二次进攻。”[评译文]宁越可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用武能以力取胜,用文能以德取胜。540、慎子【原文】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阨之也。]:“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不予,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退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上柱国子良入见,王曰:“寡人之得反,主坟墓、复群臣、归社稷也。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王曰:“齐使来求东地五百里,为之奈何?”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子良见寡人曰:‘不可不与也,与而复攻之。’常见寡人曰:‘不可与也,常请守之。’鲤见寡人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索救于秦。’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如其策,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敝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敝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译文】楚襄王(名横)为太子时,曾被当作人质送往齐国。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请求回国继承王位。齐闵王却拒绝,[故意刁难。]说:“你割让东地五百里给寡人,就放你回楚国,否则不准你回去!”太子说:“臣有一位师傅,请准臣向他请教后再回复大王。”太子的师傅名叫慎子(战国赵人,曾习黄老之术),对太子说:“把土地割给齐王,这是为了要赎回你自己。如果为了爱惜土地,就不回国为父王奔丧,这是违反人伦纲纪的行为。所以臣主张太子割地献齐王。”于是太子向齐闵王复命说:“愿意献给大王五百里土地。”齐闵王因此准许太子回国,太子回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也立即派出五十辆兵车前来接收割让的土地。楚王对慎子说:“齐国已派人来要地,该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日早朝接见群臣时,要每位大臣各献一计。”第二天早朝时,上柱国(楚国最高武官,即元帅)子良首先晋见:楚王说:“寡人所以能回国为先王送葬,得见众卿进而即位为王,是因为寡人答应把东地五百里割给齐国。现在齐王派人来要土地,贤卿你看要怎么办呢?”子良回答说:“大王不可以违约不给齐王土地,因为君主的话就像金玉般贵重;再说是割让给拥有万乘兵车的强齐,如果违约,就是失信,以后就不能和诸侯结盟订约,所以不如先把土地割给齐王,然后再发兵重新攻占回来。给齐王土地是守信,发兵攻占是强大,所以臣主张依约割土地给齐国。”子良退朝后,昭常又来晋见。楚王问:“齐王派遣使臣来要东地五百里,贤卿认为该怎么办?”昭常说:“不可以给齐国土地。因为所谓万乘大国,全凭土地广大,假如现在把东地五百里割让给齐国,就等于割去我楚国一半的国土,如此就只有万乘的空名,而实际上连千乘都称不上,这怎么可以呢?所以臣主张不给,而由臣率兵镇守。”昭常退下后,景鲤晋见。楚王问:“齐王遣使来要东地五百里,贤卿认为该怎么办?”景鲤说:“不可以给齐国土地,不过大王既已承诺给强齐土地五百里又不给他,背负着一个不义之名,如此一来,楚国必然无力独守东地,请准臣向秦国求援。”景鲤退下后,慎子又来晋见,这时楚王把前面三位大臣的话告诉慎子,接着说:“贤卿认为寡人应该采纳哪位大臣的计策?”慎子回答:“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加以采纳。”楚王听了非常不高兴,说:“贤卿这话是什么意思?”慎子回答说:“请大王听臣说明,大王就会知道臣的话有道理。大王先拨子良战车五十辆,派往北方向齐献地五百里;子良出发的次日,再派昭常为大司马镇守东地;在派昭常的次日,另派景鲤率战车五十辆西去秦国求救。”楚王于是依计行事。子良到了齐国后,齐国便派使率兵接收东地。昭常见到齐使后说:“本帅负责镇守东地,决心与东地共存亡,小自五尺之童,大至六十老翁,共征调三十多万部众,我们的盔甲武器虽然破旧,却愿意沾一些沙场的尘土。”齐闵王大怒,对子良说:“大夫既然是来献地,那昭常却又率军镇守,这是什么意思?”子良回答说:“臣亲奉敝国大王之命前来献地,是昭常私自违反君命用兵。”于是齐闵王发动大军攻打昭常,可是大军还没到达,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就已开到齐国的边境,对齐闵王说:“阻挠楚太子回国,这是不仁;勒索楚国东地五百里,这是不义。除非贵国立刻退兵,否则只有一战。”齐闵王听了这话非常害怕,就请子良向楚王转达不攻楚的心意,同时派使者西去秦国说明一切,楚国不但解除齐国的威胁,并且不用一兵就继续拥有东地。541、颜真卿【原文】真卿为平原太守,禄山逆节颇著,真卿托以霖雨,修城浚濠,阴料丁壮,实储廪,佯命文士饮酒赋诗。禄山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未几禄山反,河朔尽陷,唯平原有备。[评]小寇以声驱之,大寇以实备之。或无备而示之有备者,杜其谋也;或有备而示之无备者,消其忌也。必有深沉之思,然后有通变之略。微乎!微乎!岂易言哉?【译文】唐朝时颜真卿(字清臣,谥文忠,善长草书,笔力遒婉)为平原太守,正是安禄山权势气焰正盛时。颜真卿借口雨季即将来临,不得不修城浚沟,暗中招募勇士、储存米粮防备安禄山侵袭,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天天与书生喝酒作诗。安禄山派密探暗中监视颜真卿的举动,见颜真卿只顾喝酒作诗,认为颜真卿不过一介书生,不足为虑。不久安禄山果然造反,河东一带完全陷入贼手,唯有平原郡因颜真卿早有防范而未陷落。[评译文]碰到小贼寇,只要虚张声势恫吓一番就能退敌;遇到大贼寇,就必须有坚实的武力后盾才能与之对抗。本身没有实力,却虚张声势显示自己武力,是为杜绝对方有蠢动的念头;的确有实力而极力掩饰,表现出毫无防备,是为消除对方猜忌的心理。是虚是实,必须先要有深沉圆融的思虑,然后才能变通自如。其中的微妙之处,却不是三言两言就说得明白的。542、李允则【原文】雄州北门外居民极多,旧有瓮城甚窄。刺史李允则欲大展北城,而以辽人通好,嫌于生事。门外有东岳祠,允则出白金为大香炉及他供器,道以鼓吹,居人争献金帛,故不设备,为盗所窃。乃大出募赏,所在张榜,捕贼甚急,久之不获。遂声言盗自北至,移文北界,兴版筑以护神祠,不逾旬而就,虏人亦不怪之。——今雄州北关城是也。既浚濠,起月堤,岁修禊事,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而不知其习水战也。州北旧多陷马坑,城下起楼为斥堠,望十里,自罢兵后,人莫敢登。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撤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因治坊巷,徙浮屠北原上,州民旦夕登,望三十里。下令安抚司: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顾谓僚佐曰:“此步兵之地,不利骑战,岂独资屋材耶?”[述评]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有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此洞知人情。子犹曰:“此便是舜之大智。今人以矜慢为威严,以刚愎为任断;千金在握,而不能购一谋臣;百万在籍,而不能得一死士;无事而猴冠,有事则鼠窜。从目及矣,尚何言乎?【译文】宋朝雄州北门外居民人数甚多,早先原有一座瓮城,但太过狭隘。刺史李允则(字垂范)准备把瓮城和大城合而为一,但因当时朝廷与辽人修好,恐怕合城的举动会引发事端。正巧北门外有一座东岳祠,李允则于是出资黄金百两,做为铸造香炉及其他供器的费用,祭典当日沿街鼓乐齐奏,信徒争相献金。李允则故意松懈防范,盗匪果真率众劫财,这时李允则才重金悬赏,沿途张贴告示紧急追捕盗匪,但一连多日无所获。这时李允则又放出风声,说土匪将要从北边来,发文北界筑城保护神祠,不到十天城墙就已筑成。,辽人虽知筑城之事,但并不觉有异,这座墙就是现今的雄州北门城。城墙筑好后,李允则又在城墙四周挖掘濠沟,筑一道弯月形的堤防,每年的祭神大典,都在边境的河道上,利用战船举行龙舟竞赛,并邀请契丹人观赏,所以契丹人根本不怀疑李允则是借龙舟竞赛来练习水战。在州的北侧,原先为了防御契丹人,挖有许多陷马坑,城下又有望楼,十里之内都看得很清楚,自从宋、辽停战后就没人敢再登楼。李允则说宋辽既然已经讲和,这些坑和楼都不再有用,于是命人拆毁楼台,填平坑洞,改为各部队的菜园,并且挖井引水灌溉,中以田埂相隔,四周围上矮墙,最后更纵横栽植荆棘,这样一来,空间益发狭小。李允则又在城内建坊巷,并把寺塔迁移到北原,州民登上寺塔可以一望三十里,同时又命按抚司,在管辖区的空地内,全部栽植榆树,不久都长满了枝叶繁茂的榆树。李允则对左右属官说:“这里只能用作步兵战场,不利骑兵作战,所以我不是为了建屋用的木材而种树。”[评译文]李允则不喜欢摆官架子,有时也外出视察,遇到可以交谈的民众,就坐下和他们闲话家常,借以访察民情。子犹说:这就是舜的大智慧。现在的官员为人傲慢,喜欢摆官架子,凡事固执刚愎却自认果断刚强。虽然手握千金,却不能引进一位谋臣;虽有百万大军,却得不到一名效死之士。在太平无事时,衣冠楚楚威风不凡;一旦遇到事故就吓得抱头鼠窜。除了为自己打算外,一无用处。543、何承矩【原文】瓦桥关北与辽为邻,素无关河之阻。何承矩守澶州,始议因陂泽之地,潴水为塞,欲自相度,恐其谋泄,乃筑爱景台,植蓼花,日会僚佐,泛舟置酒,作《蓼花吟》数篇,令座客属和,画以为图,刻石传至京师,人谓何宅使爱蓼花,不知其经始塘泊也。庆历、熙宁中相继开浚,于是自保州西北沉远泺,东尽沧州泥枯海口,几八百里,悉为潴潦,倚为藩篱。【译文】宋朝时澶州瓦桥关的北面与辽人为界,其间地势平坦,没有任何高山深河可资屏障。直到何承矩(字正则)镇守澶州,才开始有利用沼泽地蓄水以为边防要塞的计划。何承矩怕事机外泄,先命人修建一座爱景台,种植蓼花,每天与僚属泛舟饮酒,当场作《蓼花吟》数篇,要在座的宾客、僚属一起唱和,甚至命工匠将饮酒赋诗的情景绘成图画,刻在石碑上传送京师,所以当时许多人都只认为何承矩喜欢蓼花成痴,却不明白他借种蓼花筑水塘御敌的心意,庆历至熙宁年间,何承矩陆续开凿许多水塘,于是自保州西北的沉远滦东到沧洲泥枯海口,凡八百里,是水塘,成为抵御辽人入侵的屏障。544、苏秦【原文】苏秦、张仪尝同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既以合纵显于诸侯,然恐秦之攻诸侯败其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劝之谒苏秦以求通。仪于是之赵,求见秦。秦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才能,乃自令困辱如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仪大失望,怒甚,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言于赵王,使其舍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舍人乃辞去,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秦也。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我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自是终苏秦之世,不敢谋赵。绍兴中,杨和王存中为殿帅。有代北人卫校尉,曩在行伍中与杨结义。首往投谒,杨一见甚欢,事以兄礼,且令夫人出拜,款曲殷勤。两日后忽疏之,来则见于外室,卫以杨方得路,志在一官,故间关赴之,至是大失望。过半年,疑为人所谮,乃告辞。又不得通,或教使伺其入朝回,遮道陈状,杨亦略不与语,但判云:“执就常州于本府某庄内支钱一百贯。”卫愈不乐,然无可奈何,倘得钱,尚可治归装,而不识杨庄所在,正彷徨旅邸,遇一客,自云:“程副将,便道往常、润,陪君往取之。”既得钱,相从累日,情好无间,密语之曰:“吾实欲游中原,君能引我偕往否?”卫欣然许之,迤逦至代郡,倩卫买田:“我欲作一窟于此。”卫为经营,得膏腴千亩,居久之,乃言曰:“吾本无意于斯,此尽出杨相公处分,初虑公贪小利,轻舍乡里,当今兵革不用,非展奋功名之秋,故遣我追随,为办生计。”悉取券相授,约直万缗,黯然而别。此与苏秦事相类。[按]苏从张衡,原无定局。苏初说秦王不用,转而之赵,计不得不出于从。张既事秦,不言衡不为功,其势然也。独谓苏既识张才,何不贵显之于六国间,作自己一帮手,而激之入秦,授以翻局之资,非失算乎?不知张之狡谲,十倍于苏,其志必不屑居苏下,则其说必不肯袭苏套,厚嫁之于秦,犹可食其数年之报;而并峙于六国,且不能享一日之安。季子料之审矣。若杨和王还故人于代北,为之谋生,或豢之以待万一之用也。英雄作事,岂泛泛哉?杨和王有所亲爱吏卒,平居赐予无算,一旦无故怒而逐之,吏莫知其罪,泣拜而去,杨曰:“无事莫来见我。”吏悟其意,归以厚赀俾其子入台中为吏,居无何,御吏欲论杨干没军中粪钱十余万,其子闻之,告其父,父奔告杨。即县札奏,言军中有粪钱若干,桩管某处,惟朝廷所用。不数日,御失疏上,高宗出存中札子示之,坐妄言被黜,而杨眷日隆。其还故人于代北,亦或此意。【译文】苏秦(战国洛阳人,字季子,倡六国结盟以抗秦)与张仪(战国魏人,游说六国背弃苏秦所倡之合纵政策,连横事秦)两人曾经同学,都是鬼谷先生(即王诩,居鬼谷,号鬼谷先生,著有-鬼谷子)门下学生。苏秦虽说动六国君王同意缔结合纵盟约以抗秦,但仍担心秦国会抢先攻打诸侯,使盟约在还没有缔结前就遭破坏。正忧虑没有可派遣去阻止秦国发动战事的人时,听说张仪落魄的窘状,苏秦就暗中派人指引张仪,劝他拜谒苏秦,于是张仪来到赵国求见苏秦。苏秦一面命门客不许为张仪引见,一面又暗中想尽各种法子使张仪继续留在赵国。几天后,苏秦终于答应接见张仪,见了面却让他坐在堂下,赐他与仆妾同样的食物,接着责备他说:“以你的才能,竟让自己落得如此穷困潦倒的地步,凭我今天的地位,难道不能向各国君王推荐你,使你富贵显达吗?只是你实在不值得我收留罢了!”说完命张仪离开。张仪除了大失所望外,也非常生气,他盘算各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投效的,只有秦国能屈辱赵国,于是启程入秦。苏秦一面向赵王禀告张仪入秦之事,一面派人暗中尾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慢慢接近他,并提供他车辆、马匹及金钱,不久,张仪终于如愿的见到秦惠王,秦惠王奉张仪为客卿,与他商议如何攻打诸侯。这时那位帮助张仪的友人却向他辞别。张仪说:“靠您的帮助,我才得以显贵,现在正是我该报答您的时侯,您为什么要离我而去呢?”友人说:“并不是我能知遇你,而是苏秦。苏秦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破坏合纵的盟约,认为非你不能掌握秦国政权,所以故意激起你奋发的心志,派我暗中资助你。现在你已得到秦王重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请让我回去复命。”张仪听完友人这番话,感叹的说:“唉,这都是我所学过的谋术,现在苏先生应用在我身上,而我竟然一直没有领悟到。我的才能实在不如苏先生,现在我刚被任用,怎么会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您替我谢谢苏先生,只要苏先生在,我怎敢奢谈攻赵,又怎么有能力和他作对呢?”终苏秦之世,张仪不敢图谋攻赵。宋高宗绍兴年间,殿帅杨和王有位昔日在军中结拜的兄弟,北代州的卫姓校尉前来拜见。杨和王初见他面非常高兴,命夫人出厅拜见,以兄长之礼待他,并频频询问近况。两天后,杨和王的态度突然变得疏远,见卫校尉来,也只在外厅接见,卫校尉原本因杨和王位高权重,想请他为自己谋一官职,才由代州辗转来此,见杨和王态度转变,不免大失所望。一眨眼半年过去了,卫校尉怀疑杨和王可能听信他人谗言,想告辞回乡,又没有机会面见杨和王。有人指点他在杨和王上朝回家途中,拦道呈上陈情书。杨和王看了陈情书,却略而不提,只说:“你可以前往常州本府所属的庄院支钱一百贯。”卫校尉听了更加不高兴,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如果能拿到这一百贯钱,就能有回乡的旅费,只是不知道杨府的庄院究竟在哪里。正在旅馆中发愁时,遇到一位客人,自称程副将,听了他的遭遇,愿意顺道陪他去常州取钱。两人于是同路前往常州。经过多日的相处,两人交情日深。有一天,程副将说:“我想前往中原,你可愿意随我一同前往?”卫校尉欣然同意。两人辗转来到代州,程副将表示想在此地创业,请卫校尉筹划经营,于是购得良田千亩。过了一段时间,程副将对卫校尉说:“其实我根本无意住在此地,这一切都是杨相公的意思。当初杨相公怕你一时为贪图眼前小利,而轻易离开故里,现今天下太平,不是建战功获功名的好时机,所以派我一路追随先生回乡,并为你打点生活。”说完拿出银票、契券,总值大约有一万多缗,才黯然告别。这事和苏秦暗中资助张仪雷同。[评译文]苏秦提倡合纵,张仪倡言连横,并非一开始就各有这样的主张。苏秦当年游说秦王未被重用,只有转赴赵国,在不得已情况下想出合纵的计谋。张仪既然投效秦国,不提连横就不能建功,这是必然之势。有人曾评论苏秦,为什么要失去像张仪这样的人才,何不让张仪也能在六国中显贵而成为自己得力的帮手、反而要刺激张仪投效秦国,给予张仪破坏合纵的筹码?这难道不是非失算吗?这实在是因世人不知,张仪要比苏秦狡诈十倍,张仪必定不会甘心当苏秦的一名属下,届时张仪一定不肯全力配合苏秦的合纵政策。苏秦大力资助张仪投效秦国,还能享有几年张仪报知遇的恩情;如果两人同为六国效命,苏秦岂能有一天的安宁?苏秦可说虑事审慎啊,就好比杨和王送老友回代北,并为他买田建宅,也许为的是有一天或许会有用到老友的地方。英雄做事,岂是如表面那般草率?杨和王有位亲信的吏卒,平日他对这名吏卒赏赐丰厚,一天杨和王毫无缘由的大发脾气,把这名亲信赶出府邸,这名吏卒根本不知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只有流着泪拜别。临行前,杨和王对他说:“没事不要来见我。”吏卒突然领悟话中含意,回到家乡后,花了大笔钱为儿子在府台谋一职位,没多久,传出御史大夫想上书论奏杨和王侵占军中水肥钱十多万,吏卒的儿子将此事禀告父亲,吏卒立即奔告杨和王,杨和王立即上书奏报,说明军中有水肥钱若干,现存放某处,并强调这笔钱专供朝廷派用。没隔几天,御史果真上书告发,高宗拿出杨和王的奏书,结果御史因诬告获罪而被免官,而杨和王却日渐受宠。看来他遣送拜兄回代北,或许也有这层用意。545、王尼【原文】尼,字孝孙,本兵家子,为护军府军士,然有高名。胡母辅之与王澄、傅畅等诸名士,迭属河南功曹及洛阳令,请解之,不许。辅之等一日赍羊酒诣护军门,门吏疏名呈护军,护军大喜,方欲出迓。时尼正养马,诸公直入马厩下,与尼炙羊饮酒,剧饮而去,竟不见护军。护军大惊,即与尼长假。[述评]《余冬序录》载,杨文贞[士奇]在阁下时,其婿来京。婿久之当归,念无装资,会有知府某犯赃千万,夤缘是婿,赂至数千,为其求救。此知府已入都察院狱矣,杨不得已,于该道问理日,遣一吏持盒食至院,云:“阁下杨与某知府送饭。”御史大惊,即命释其刑具,候饭毕,一切听令分雪,遂得还职。此与王尼事同,但所释者,名士墨吏既殊;而释人者,畏名又与畏权势亦异。文贞贤相,果有此,未免白璧之瑕矣!【译文】晋朝的王尼字孝孙,本是兵家子弟,是护军府军士,但名气很大。当时名士胡母辅之(字彦国)、王澄(字道深)、傅畅(字世道)等先后继任河南功曹及洛阳令,请求护军放王尼一次长假,但护军不答应。一天,胡母辅之等人带着羊肉,美酒来到护军府,门房将三人名片呈给护军大人。护军一见大为高兴,准备亲自出府迎接,当时王尼正在马槽边喂马,只见胡母辅之等人直接来到马槽边,见了王尼就拉他席地而坐,一边烤着羊肉,一边举杯痛饮,直到离去,根本不理护军大人。护军大人不由大吃一惊,这才不敢小看王尼,立刻放王尼长假。[评译文]《余冬序录》记载,明人杨士奇为阁臣时,他的女婿来京探访他。过了一段日子想回乡,但缺少盘缠。有位知府涉嫌侵占千万赃款,知道杨士奇女婿的窘困,就派人致赠数千金,想贿赂杨的女婿,希望杨士奇能为自己脱罪。这时知府已被关进都察院的大牢中,杨士奇不得已,只有在该道受理诉讼的日子,派一名吏卒手持食盒来到都察院,说“奉阁臣杨大人命替知府送饭。”御史一听大感惊惧,立即命人卸下知府身上刑具,等知府用过菜饭后,完全照知府所提的口供判决,于是知府得以保住原来官职。这事和王尼事雷同,只是被开释者一位是名士,一位是贪官;而下令开释的人,一是畏惧名声,一是畏惧权势。杨士奇是一代贤相,此事如果是真的,未免让人有白璧之瑕的遗憾。546、王随【原文】王章惠公随举进士时,甚贫,游翼城,逋人饭,被执入县。石务均之父为县吏,为偿钱,又馆给之于其家,其母尤加礼焉。一日务均醉,令王起舞;舞不中节,殴之。王遂去,明年登第,久之为河东转运使,务均惧而窜。及文潞公为县,以他事捕务均,务均急往投王,王已为御史中丞矣,乃封一铤银至县,令葬务均之父,事遂得解。【译文】宋朝人王随(字子正,卒谥文惠)中进士前生活贫困。有一次在翼城(县名,在今山西省曲沃县东)欠人饭钱,被抓进县府。当时石务均的父亲是名县吏,不但替王随清还了饭钱,还邀请王随到家里住下,石务均的母亲对王随更是殷勤接待。一天,石务均喝醉了酒,强要王随跳舞,王随跟不上节拍,石务均就借着酒意殴打王随,于是王随便离开石家。第二年,王随中了进士,过了一段时间便升为河东转运使。石务均怕王随仍记着昔日被殴的旧事,不敢与他见面。直到文彦博做县令时,以某罪名搜捕石务均,石务均这才急忙向王随求救,这时王随已是御史中丞了。王随得知后,立即命人拿一锭银子送至县府,令县府好好收葬石务均的父亲。县府接获银锭大吃一惊,立即停止缉拿石务均。547、王忠嗣【原文】王忠嗣,唐名将也。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为乱,请忠嗣助役,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译文】王忠嗣(父王海滨,唐玄宗时战死吐蕃,由帝抚育,及长,以战功累官河西陇右节度使)是唐朝名将。当初安禄山(本姓康,得玄宗宠信,曾自请为杨贵妃养子,后举兵反陷长安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筑雄武城,扼飞狐塞,预谋反乱,希望王忠嗣助他一臂之力,并想征调王忠嗣的兵力来增加自己的实力。王忠嗣不便直接拒绝,只好比两人约定的日期见面,却故意提早赴会,事后再宣称因碰不到安禄山,所以只好率军而回。548、谢安 李郃【原文】桓温病笃,讽朝廷加己九锡。谢安使袁宏具草,安见之,辄使宏改,由是历旬不就,温薨,锡命遂寝。[按]袁宏草成,以示王彪之。彪之曰:“卿文甚美,然此文何可示人?安之频改,有以也。”大将军窦宪内妻,郡国俱往贺。汉中太守亦欲遣使,户曹李郃谏曰:“窦氏恣横,危亡可立俟矣。愿明府勿与通。”太守固遣,郃乃请自行,故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已诛,诸交通者皆连坐,唯太守以不预得免。[注]李郃,字孟节,即知二使星来益部者。其决窦氏之败,或亦天文有征,然至理亦不过是。【译文】晋朝时桓温(字元子,明帝时以战功封南郡公加九锡,威势煊赫,渐有不臣之心,曾废帝立简文帝。阴谋篡位,事败而死)虽病危卧床,仍请求朝廷加自己九锡(古天子赐有大功诸侯衣物等九类,称为九锡)。谢安(字安石,孝武帝时桓温权震中外,暗生异心,谢安与王坦之尽忠匡翼,后苻坚曾率兵百万攻淮肥,京师震惊,谢安临危指挥,大破苻坚,卒谥文靖,赠太傅,世称谢太傅)要袁宏(字伯彦)起草加锡诏书,文稿完成后,谢安却频频要袁宏修改,于是延误了十多天才定稿。一直到桓温病逝以后,加锡的诏命才送达。[评译]当初袁宏草拟诏命时,曾将文稿拿给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胡须尽白,人称王白须,卒谥简)看,王彪之说:“你的文笔非常好,但这篇文章怎能给外人看?谢大人频频要你修改,并不是文章不好,一定另有原因。”东汉时大将军窦宪(字伯度,和帝母窦太后之兄,曾自请击匈奴,大破匈奴八十余部,拜大将军,后专权用事,帝令自裁)纳妾时,许多官员都前往道贺。当时的汉中太守也想派使前往,户曹李郃(字孟节)劝谏说:“窦氏专权骄横,遭受国法制裁是指日可待的事,希望大人与他保持距离,以免惹祸上身。”然而太守仍坚持要派使申贺。于是李郃自请为使者,一路上故意拖延停留,以观其变。等他到达扶风时,就已传来窦宪被诛的消息,当时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多半受到牵连获罪,唯有汉中太守得以幸免。[注译]李郃就是那个看到两颗使星在益都之上的人。他认为窦氏之败,或者在天象上有什么征兆也说不定。然而人间至理也不过如此。549、段秀实 冯瓒【原文】泾川王童之谋作乱,期以辛酉旦警严而发。前夕有告之者,段秀实阳召掌漏者怒之,以其失节,令每更来白,辄延之数刻。遂四更而曙,童之不果发。[述评]吕翰据嘉州叛,曹翰夺其城,贼约三更复来攻,翰觇知,密戒司更使缓,向晨犹二鼓,贼众不集而溃,因而破之。冯瓒知梓州。才数日,会伪蜀军将上官进啸聚亡命三千余众,劫村民,夜攻州城,瓒曰:“贼乘夜掩至,此乌合之众,以棰梃相击耳,可持重以镇之,待旦自溃矣。”城中止有骑兵三百,使守诸门。瓒坐城楼,密令促其更筹,未夜分,击五鼓,贼惊遁,因纵兵追之,擒进斩于市,郡境以安。[评]孙膑减灶,虞诩增之;段秀实延更,冯瓒促之。事反功同,用之不穷。【译文】唐朝的王童之想兴兵作乱,与叛军约定辛酉日五更天时起事。起事的前一天,有人向段秀实(字成公,谥忠烈)告密。段秀实于是召来更夫,故意指责他失职,命更夫每更都要前来向他报时后,才能再回去打更。因此每更报更的时辰都往后延误,到更夫报四更天时,天已破晓,于是王童之起事不成。[述评译文]吕翰想据嘉州叛变,曹翰虽率军攻下嘉州,但吕翰仍不死心,再度约集叛军于三更时分攻城。曹翰得知吕翰的计谋,便暗中告诫守更的小吏,延缓报更的时刻,因此天破晓时才报二更鼓,贼人因集合不及而溃散,于是曹翰大败吕翰。宋朝人冯瓒(字礼臣)治理梓州时,初上任才没几天,就碰到伪蜀将军上官进啸率三千亡命之徒,抢劫村民,并趁夜攻打州城。冯瓒得到报告后,说:“贼人利用夜晚袭击,这一定是群乌合之众,用马檛、棍棒等重物反击就可镇压他们,等到天亮后,他们就会不攻自溃了。”当时城里只有三百名骑兵,冯瓒命他们镇守城门,自己坐在城楼上,暗中命令更夫缩短每更报时的间隔,因此不到半夜就已打五更鼓,贼人以为即将天亮,惊惶溃逃。这时冯瓒下令骑兵追击,活捉上官进啸后,于市集斩首,从此全郡又得以安宁。[评译]孙膑减灶诱敌,虞诩增灶吓阻敌人;段秀实延缓报更时刻,冯瓒缩短每更的间隔。战术虽不同,战过是一样的。运用之妙无穷!550、仆散忠义【原文】仆散忠义为博州防御使。一夕阴晦,囚徒谋反狱,仓卒间,将士皆皇骇失措。忠义从容,但使守更吏挝鼓鸣角,囚徒以为天且晓,不敢出,自就桎梏。【译文】金朝人仆散忠义,胸有大略,为博州防御使时以政绩著称。为博州防御使时,一晚月黑风高,狱中众囚借机生事,想越狱逃亡,由于事出突然,狱中守卫惊惶失措。仆散忠义接获报告后,不慌不忙的命守更小吏击鼓吹号,囚犯们以为天快亮了,竟然不敢再闹事,一个个仍戴着刑具待在牢中。551、晏婴【原文】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同事景公,恃其勇力而无礼,晏子请除之,公曰:“三子者搏之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请公使人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公孙接曰:“接一搏豕肩,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伏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相惊,以为河伯。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亦反其桃,挈领而死。使者复命,公葬之以士礼。其后诸葛亮作《梁甫吟》以哀之。【译文】春秋时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同为齐景公的大臣,三人仗着自己力大无人能比,对景公骄蛮无礼,因此晏子请求景公将此三人除去。景公说:“这三人力大无比,一般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派人谋刺又怕失手反而坏事,该如何是好?”晏子于是建议景公使人送他们三人两颗桃子,说:“大王赐三位大人两颗桃子,三位大人请自述其功以定谁该吃桃。”公孙接一听,首先开口说:“我曾一手打野猪,一手搏幼虎,说起我的勇力,无人能比,应该吃桃。”说完起身拿起一桃。田开疆接着说:“我曾率伏兵一再阻退来犯的敌军,我的勇猛无人能比,应该吃桃。”说完也起身拿起一桃。这时古冶子大声说道:“我曾随景公渡河,突然一只巨大的河鳖竟一口衔住景车驾中靠左边的那匹马,将马拖入河中央,当时我年纪尚小,不会游泳,只好闭气往上游前行百步,再顺河水飘流九里,这才杀了那只河鳖。我左手抓着马尾,右手提着鳖头,像巨鹤冲天般跃出水面,当时在河边的人看到这一幕,还以为我为河神。说起我的勇力才是无人可比,才可以吃桃,你们二人还不快将桃子放回原处?”说完拔剑站起。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敢不及你,我们的功迹也不及你,强行夺桃不让你吃是贪心的表现,若不能死在你面前,又是无勇的表现。”于是两人都放回手中的桃子,然后自刎而死。古冶子见他二人自刎,难过的说:“你们二人死了,如果我独活于世,就是我不仁;用言语使你们觉得受屈辱,是我不义;我痛恨自己的行为,若不死就是无勇。”说完也退还手中的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宫向景公复命,景公为他们举行隆重的葬礼。后人诸葛亮曾作《梁甫吟》哀悼他们三人。552、王守仁【原文】逆濠反,张忠、朱泰诱上亲征,而守仁擒濠报至,群奸大失望,肆为飞语中公,又令北军肆坐慢骂,或故冲导以起衅。公一不为动,务待以礼,预令巡捕官谕市人移家于乡,而以老羸应门,始欲犒赏北军,泰等预禁之,令勿受。守仁乃传谕百姓: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礼。每出遇北军丧,必停车问故,厚与之榇,嗟叹乃去。久之,北军咸服。会冬至节近,预令城市举奠。时新经濠乱,哭亡酹酒者,声闻不绝,[边批:好一曲楚歌。]北军无不思家,泣下求归。【译文】明朝时朱宸濠(明太祖子宁王权的后代。武宗时据南昌谋反,攻陷南康,九江等地,武宗派王守仁巡抚南赣,迳攻南昌,朱宸濠回兵来救,兵败被擒,诛于通州)谋叛,张忠(武宗时太监,曾受朱宸濠贿赂诱帝亲征,后为张承举发处斩)、朱泰等人极力勤诱武帝亲征。这时王守仁(字伯安,学者称阳明先生,倡致良知学说,著有《王文成全集》)擒获朱宸濠的捷报已传抵京城。张、朱等奸臣不免大失所望,一面在朝中故意散播流言中伤王守仁,一面纵容朱宸濠残余的北军不守军纪并肆意谩骂,甚至故意离间,想引发北军谋叛。王守仁面对这种情况,不但不为他们的言行所恼怒,反而更加以礼相待,他先命巡捕官晓谕城中百姓搬迁到乡下暂住,只派老弱体衰的仆人看守屋舍,继而重重犒赏前来的北军。但朱泰等人事先已训令北军,不得接受王守仁的犒赏,于是王守仁便传示百姓:北军离乡甚远,内心苦楚,百姓应克尽地主之礼,厚待北军。于是百姓凡外出遇北军有丧,一律停车致意并奉奠仪,长声叹息后才离去。经过一段日子,北军都被当地百姓的盛情所感动。时冬至节将至,王守仁命百姓在城中举行祭典,超渡亡魂。百姓因刚经历朱宸濠兵变的战乱,因此以酒哭吊亡魂祭拜死者的哀泣声不绝于耳。北军听了,无不勾起思乡的情怀,纷纷流着泪要求返乡。553、范蠡【原文】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子皮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涸泽,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必以我为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子不如为我舍人。”田成子故负传而随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译文】鸱夷子皮(春秋越国名臣范蠡自号)臣事田成子时,一天,田成子离开齐国前往燕国。鸱夷子皮背着行囊一路随行,来到望邑时,子皮说:“您不曾听过一个干涸沼泽,群蛇搬家的故事吗?小蛇对大蛇说:‘你在前走,我跟随在后,人们见了只会把你看成普通蛇,会抓杀你;不如你背着我走,那么人们一定会以为我是神君,就不敢随意冒渎了。’今天您体面我卑微,如果您扮成我的上客,充其量人们只会认为我是一位千乘之国的主君;若您扮成我的使者,我也不过是万乘之邦的公卿;所以您不如充当我的门客吧。”于是田成子背着行囊跟随在子皮之后一路前行,两人来到一家旅店,旅店老板见这随从仪表不凡,心想这主仆定非普通百姓,立即拿出酒肉殷勤招待。554、严讷【原文】海虞严相公讷营大宅于城中,度基已就,独民房一楹错入,未得方圆。其人鬻酒腐,而房其世传也。司工者请厚价乞之,必不可,愤而诉公。公曰:“无庸,先营三面可也。”工既兴,公命每日所需酒腐皆取办此家,且先资其值,其人夫妇拮据,日不暇给,又募人为助,已而鸠工愈众,获利愈丰,所积米豆充牛刃屋中,缸仗俱增数倍,屋隘不足以容之,又感公之德,自愧其初之抗也。遂书券以献,公以他房之相近者易焉,房稍宽,其人大悦,不日迁去。[评]势取不得,以惠取之。我不加费而人反诵德,游于其术而不知也,妙矣哉!【译文】严公名讷,是海虞人,想在城中营建一座大宅,草图大致已规划完成,唯独隔邻的民宅有根梁柱突出,使得严公的新宅不够方正。隔壁民宅的主人是对卖酸酒的夫妇,这栋房子是他们世代的祖产。相府的工头曾出高价,请屋主出让屋舍,不料遭到屋主悍然拒绝。工头非常生气,将此事禀告严公。严公说:“不碍事,你先盖房子的其他三面。”开工后,严公命府中每日所需的酸酒都向隔壁的主人购买,并且每次事先付款。这对夫妻平日生意清淡,生活拮据,每天的收入不足糊口,严公知道后,便为他们介绍买主,从此生意好转,不久就因人手不足而招募工人,生意愈做愈大,屋内到处堆放米谷,豆类,石缸的数目也成倍数增加,屋内的空间自然益显狭窄。这对夫妇感激严公的恩德,对自己当初悍然的拒绝感到惭愧,于是自动写下契据将屋舍献给严公,严公用城中其他的屋舍与他交换,由于屋主换得一间较大的屋舍,非常高兴,不多久就搬家了。[评译文]如果权势无法使民宅的主人屈服,就施恩德使他们软化。我没有增加半点麻烦,对方却称颂我的恩德。民宅夫妇完全落入严公掌握却始终不自知,实在妙啊!555、周玄素【原文】太祖召画工周玄素,令画“天下江山图”于殿壁。对曰:“臣未尝遍迹九州,不敢奉诏。唯陛下草建规模,臣润色之。”帝即操笔,倏成大势,令玄素加润,玄素进曰:“陛下山河已定,岂可少动。”帝笑而唯之。[评议]举笔一不称旨,事且不测,玄素可谓巧于避祸矣。【译文】明太祖朱元璋有次召画工周玄素,命他在殿壁画一幅“天下江山图”。周玄素启奏道:“臣不曾游遍九州,不敢奉诏。恳请陛下先勾勒草图,臣再修改润色。”太祖听了立即拿起画笔,不一会儿工夫就完成草图,于是太祖命周玄素修饰。周玄素奏道:“陛下江山已经确定,臣岂敢擅自更动?”太祖听了,不觉微笑点头。[评议译文]周玄素若举笔画图,万一不合太祖心意,或许就会因此遭遇不测,周玄素真个善于避祸。556、唐太宗【原文】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太宗尝谓人曰:“薛驸马村气。”主羞之,不与同席数月。帝闻而大笑,置酒召对握槊,赌所佩刀,帝佯不胜,解刀以佩之。罢酒,主悦甚,薛未及就马,遽召同载而还,重之逾于旧。[评]省却多少调和力气。【译文】唐朝人薛万彻娶丹阳公主为妻,有次唐太宗李世民对人说:“薛驸马看起来有些土气。”这话传到公主耳中,竟然几个月都不和驸马同席。太宗听说这事不由大笑,一日设宴召驸马与公主前来饮酒,宴中,太宗与驸马比矛,并以身上所戴佩刀为赌注,太宗故意输了比赛,解下身上佩刀挂在薛万彻身上,公主见了非常高兴。酒宴结束后,驸马还不及骑上坐骑,公主就召驸马与她同车,从此两人感情更胜往日。[评译文]太宗这招,省却多少调解力气。557、狄青【原文】陕西豪士刘易多游边,喜谈兵。韩魏公厚遇之。狄青每宴设,易喜食苦马菜,不得,即叫怒无礼。边地无之,狄为求于内郡,后每燕集,终日唯以此菜啖之。易不能堪,方设常馔。【译文】宋朝时陕西豪士刘易常游边境,喜欢谈论兵事,深得韩魏公(即韩琦,字稚圭,宋名臣)的礼遇。狄青(字汉臣,深受范仲淹,韩琦等名臣器重,卒谥武襄)每每设宴款待他。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