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万顷作《檄高丽文》说:“不知守鸭绿之险。”这反而提醒了泉男建,他回答说:“敬听尊命了!”立即调兵据守鸭绿津,唐兵不能通过。唐高宗得知这情况,流放元万顷到岭南。 郝处俊在高丽城下,未及成列,高丽奄至,军中大骇,处俊据胡床,方食乾,潜简精锐,击败之,将士服其胆略。 郝处俊在高丽城下,士卒还来不及列阵,高丽兵突然到来,军中大惊,郝处俊正坐在椅子上吃干粮,暗中挑选精锐部队,把高丽兵打败,将士们都佩服他的胆略。 [12]冬,十二月,甲午,诏:“自今祀昊天上帝、五帝、皇地祗、神州地祗,并以高祖、太宗配,仍合祀昊天上帝、五帝于明堂。” [12]冬季,十二月,甲午(初八),唐高宗下诏令:“从今以后,祭祀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祗、神州地祗,并以高祖、太宗配享,仍合祀昊天上帝、五方帝于明堂。 [13]是岁,海南獠陷琼州。 [13]本年,海南獠人攻陷琼州。 总章元年(戊辰、668)总章元年(戊辰,公元668年) [1]春,正月,壬子,以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1]春季,正月,壬子(二十七日),唐朝任命右相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 [2]二月,壬午,李等拔高丽扶馀城。薛仁贵既破高丽于金山,乘胜将三千人将攻扶馀城,诸将以其兵少,止之。仁贵曰:“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遂为前锋以进,与高丽战,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馀城。扶馀川中四十余城皆望风请服。 [2]二月,壬午(二十八日),李世等攻下高丽扶馀城。薛仁贵在金山打败高丽兵后,率领三千人准备乘胜进攻扶馀城,诸将认为他兵少,阻止他。薛仁贵说:“兵不在多,看你如何使用罢了。”于是作为前锋部队前进,与高丽兵交战,获得大胜利,杀死和俘虏万余人,于是攻下扶馀城。扶馀川中的四十余城都望风请求投降。 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言忠对曰:“高丽必平。”上曰:“卿何以知之?”对曰:“隋炀帝东征而不克者,人心离怨故也;先帝东征而不克者,高丽未有衅也。 今高藏微弱,权臣擅命,盖苏文死,男建兄弟内相攻夺,男生倾心内附,为我乡导,彼之情伪,靡不知之。以陛下明圣,国家富强,将士尽力,以乘高丽之乱,其势必克,不俟再举矣。且高丽连年饥馑,妖异屡降,人心危骇,其亡可翘足待也。”上又问:“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何力沉毅能断,虽颇忌前,则有统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也。”上深然其言。 侍御史洛阳人贾言忠奉命出使从辽东返回,唐高宗向他询问军事情况,他回答说:“高丽必定能平定。”唐高宗问:“你怎么知道?”他说:“隋炀帝东征而不成功,是因为人心离散怨恨的缘故;先帝东征而不成功,是因为高丽本身未出现破绽。现在高藏微弱,掌握朝政的大臣专权;泉盖苏文死后,泉男建兄弟自相攻击争夺,泉男生倾心归附唐朝,充当我军向导,他们的虚实,我们都知道。依靠陛下的明圣,国家的富强,壮士的尽力,来乘高丽的内乱,必然一举取得胜利,无须等待第二次了。而且高丽连年饥荒,不祥的灾异一再出现,人心危惧,它的灭亡,顷刻间即可到来。”唐高宗又问他:“在辽东的诸位将领谁最称得上德才兼备?”回答说:“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擅长战斗,但治军严整;高侃以勤俭要求自己,忠诚果断而有谋略;契何力沉着坚毅而能决断,虽很妒忌比自己强的人,但有统率指挥才能;然而日夜小心,忘记个人而忧虑国家,他们谁也比不上李世。”唐高宗很同意他的意见。 泉男建复遣兵五万人救扶馀城,与李等遇于薛贺水,合战,大破之,斩获三万余人,进攻大行城,拔之。 泉男建又派遣五万士兵救援扶馀城,与李世等遭遇于薛贺水。双方交战,唐兵大胜,杀死和俘虏三万余人,又进攻大行城,攻下了它。 [3]朝廷议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3]朝廷讨论有关明堂的各种制度大体已定。三月,庚寅(初六),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号。 [4]戊寅,上幸九成宫。 [4]戊寅(疑误),唐高宗来到九成宫。 [5]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灭。 [5]夏季,四月,丙辰(初二),彗星出现于五车星座。唐高宗回避正殿,减少日常膳食,撤除音乐歌舞。许敬宗等人上奏请求恢复平常的状况,说:“彗星出现大东北,是高丽将灭亡的预兆。”唐高宗说:“这是上天谴责朕不施恩德,怎么可以把过失推给小国!而且高丽的百姓,也是朕的百姓。”他不同意许敬宗等的奏请。戊辰(十四日),彗星消失。 [6]辛巳,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杨弘武薨。 [6]辛巳(二十七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杨弘武去世。 [7]八月,辛酉,卑列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坐征高丽逗留,流姚州。 [7]八月,辛酉(初九),卑列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因征高丽逗留不进而获罪,流放姚州。 [8]癸酉,车驾还京师。 [8]癸酉(二十一日),唐高宗回京师长安。 [9]九月,癸巳,李拔平壤。既克大行城,诸军出他道者皆与会,进至鸭绿栅,高丽发兵拒战,等奋击,大破之,追奔二百余里,拔辱夷城,诸城遁逃及降者相继。契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军继之,围平壤月余,高丽王藏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诣降,以礼接之。泉男建犹闭门拒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僧信诚,信诚密遣人诣,请为内应。后五日,信诚开门,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月,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丽悉平。 [9]九月,癸巳(十二日),李世攻下平壤。李世攻克大行城后,从不同路线前进的各军都同他会合,推进到鸭绿栅。高丽发兵抵抗,李世等奋力进击,把他们打得大败,追击二百余里,攻下辱夷城,其他各城敌人弃城逃跑和投降的接连不断。契何力先领兵来到平壤城下,李世军接着到达,包围平壤一个多月后,高丽王高藏派遣泉男产率首领九十八人,打着白旗到李世军前投降。李世以礼接待他们。泉男建仍然闭门抵抗,不断派兵出战,但都失败了。泉男建把军事委托给僧人信诚,信诚秘密派人找李世,请求作内应。过了五天,信诚打开城门,李世发兵登城呐喊,焚烧城四角,泉男建自杀没有死,被俘虏。高丽全部平定。 [10]冬,十月,戊午,以乌荼国婆罗门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药,上将饵之。东台侍郎郝处俊谏曰:“修短有命,非药可延。贞观之末,先帝服那罗迩娑婆寐药,竟无效;大渐之际,名医不知所为,议者归罪娑婆寐,将加显戮,恐取笑戎狄而止。前鉴不远,愿陛下深察。”上乃止。 [10]冬季,十月,戊午(初七),唐朝任命乌荼国婆罗门卢迦逸多为怀化大将军。卢迦逸多声称能配制长生不老药,唐高宗准备服用。东台侍郎郝处俊进谏说:“人的寿命长短,命中注定,不是药能延长的。贞观末年,先帝服那罗迩娑婆寐配的药,终于没有效果;病危的时候,名医也束手无策,朝中议事的人,把罪责归于那罗迩娑婆寐,准备公开将他处死,因恐怕戎狄取笑而没有这样做。前头的鉴戒不远,希望陛下深入省察。”唐高宗便决定不服这种药。 [11]李将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献于昭陵,具军容,奏凯歌,入京师,献于太庙。十二月,丁巳,上受俘于含元殿。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李以下,封赏有差。泉男建流黔中,扶余丰流岭南。分高丽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统之,擢其酋帅有功者为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检校安东都护,总兵二万人以镇抚之。 [11]李世将回到长安,唐高宗命令他先将高藏等献到昭陵,然后整齐军队仪容,奏着凯歌,进入京师长安,到太庙献俘。十二月,丁巳(初七),唐高宗在含元殿接受献俘。因高藏并不掌握国家实权,唐高宗赦免了他的罪行,并任命他为司平太常伯员外同正。任命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唐将自李世以下,都各有不同第次的封赏。泉男建流放黔中,扶余丰流放岭南。将高丽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余户分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全境,选拔有功的高丽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共同治理。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人镇守安抚安东。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为亚献。己巳,谒太庙。 丁卯(十七日),唐高宗在南郊祭天,报告已平定高丽,让李世当第二个进献祭品的人;己巳(十九日),拜谒太庙。 [12]渭南尉刘延,弱冠登进士第,政事为畿县最。李谓之曰:“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 [12]渭南尉刘延,年少即成进士,政绩在京师长安近畿各县中最突出。李世对他说:“您才这么年轻,很快就有大名声,应该自己稍加抑制,用不着独出众人之上。” [13]时有敕,征辽军士逃亡,限内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斩,妻子籍没。太子上表,以为:“如此之比,其数至多:或遇病不及队伍,怖惧而逃;或因樵采为贼所掠;或渡海漂没;或深入贼庭,为所伤杀。军法严重,同队恐并获罪,即举以为逃,军旅之中,不暇勘当,直据队司通状关移所属,妻子没官,情实可哀。《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伏愿逃亡之家,免其配没。”从之。 [13]当时唐高宗有命令,征辽部队中逃亡的军士,在规定期限内不自首或自首后又逃亡的,本人要处死,妻子儿女要没收入官府为奴婢。太子上表,以为:“这样追查起来,人数太多:有人因生病赶不上队伍,畏惧而逃亡;有人因外出打柴草被敌人俘虏;有人在渡海时落水失踪;有人深入敌方阵地被杀或受伤。因军法严厉,同队的人怕一起获罪,即报告他们逃亡,战争中没有时间去核实,直接根据队长的通报,转告军士所属的地方官府,他们的妻子儿女即被没收入官府,情状实在值得哀怜。《书经》说:‘与其杀无罪的人,宁可对不守正法的人失于治罪。’恳切希望对逃亡之家,免除籍没发配的处罚。”唐高宗听从他的意见。 [14]甲戌,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 [14]甲戌(二十四日),唐朝任命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检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阎立本守右相。 [15]是岁,京师及山东、江、淮旱,饥。 [15]本年,京师长安及崤山以东、江、淮流域发生旱灾,出现饥荒。二年(己巳、669) 二年(己巳,公元669年) [1]春,二月,辛酉,以张文为东台侍郎,以右肃机、检校太子中护谯人李敬玄为西台侍郎,并同东西台三品。先是同三品不入衔,至是始入衔。 [1]春季,二月,辛酉(十二日),唐朝任命张文为东台侍郎,任命右肃机、检校太子中护谯县人李敬玄为西台侍郎,一并同东西台三品。这以前同三品不列入官吏的正式阶位,从此开始列入正式阶位。 [2]癸亥,以雍州长史卢承庆为司刑太常伯。承庆常考内外官,有一官督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2]癸亥(十四日),唐朝任命雍州长史卢承庆为司刑太常伯。卢承庆常考核朝廷内外官员,有一名督运官,因除中遭遇大风而损失了粮食,卢承庆考核他说:“监运损失粮食,成绩中下。”这位官员神色自如,没有说话就退出。卢承庆看重他气度不凡,改评为:“非人力所能及,成绩中中。”这位官员这时既没有高兴的样子,也没有说感到渐愧的话,卢承庆又改为:“荣辱不惊,成绩中上。” [3]三月,丙戌,东台侍郎郝处俊同东、西台三品。 [3]三月,丙戌(初八),东台侍郎郝处俊任同东西台三品。 [4]丁亥,诏定明堂制度:其基八觚,其宇上圆,覆以清阳玉叶,其门墙阶级,窗棂楣柱,柳,皆法天地阴阳律历之数。诏下之后,众议犹未决,又会饥馑,竟不果立。 [4]丁亥(初九),唐高宗下诏规定明堂制度:基部为八角形,屋顶为圆形,覆盖上与天同色的瓦,门墙台阶、窗棂横梁柱子、柱上的方木、梁柱间的斗拱等的数目,都仿照天地阴阳律历的数目。诏令下达后,朝臣们的议论仍未取得一致,又遇饥荒,最后没有建成明堂。 [5]夏,四月,己酉朔,上幸九成宫。 [5]夏季,四月,己酉朔(初一),唐高宗来到九成宫。 [6]高丽之民多离叛者,敕徙高丽户三万八千二百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 [6]高丽百姓不少人反叛唐朝统治,唐高宗下令迁移三万八千二百户高丽居民到江、淮以南,以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地区,留下贫弱户守卫安东。 [7]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7]六月,戊申朔(初一),出现日食。 [8]秋,八月,丁未朔,诏以十月幸凉州。时陇右虚耗,议者多以为未宜游幸。上闻之,辛亥,御延福殿,召五品已上谓曰:“自古帝王,莫不巡守,故朕欲巡视远俗。若果为不可, 何不面陈,而退有后言,何也?”自宰相以下莫敢对。详刑大夫来公敏独进曰:“巡守虽帝王常事,然高丽新平,余寇尚多,西边经略,亦未息兵。陇右户口雕弊,銮舆所至,供亿百端,诚为未易。外间实有窃议,但明制已行,故群臣不敢陈论耳。”上善其言,为之罢西巡。未几,擢公敏为黄门侍郎。 [8]秋季,八月,丁未朔(初一),唐高宗发诏令,定于十月去凉州。当时陇右空虚,朝中议事的人多认为皇帝不宜巡行该地。唐高宗知道后,于辛亥(初五)来到延福殿,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巡行境内的,所以朕想巡视边远地区风俗。若真的不可行,为何不当面陈述,而背后有议论,这是为什么?”自宰相以下谁也不敢答话。只有详刑大夫来公敏进言说:“巡行境内虽是帝王常事,但高丽最近才平定,残余敌对分子还不少,西边的治理,军事行动还未停止。陇右户口零,天子所到之处,需供应的东西繁多,实在不易办到。外间确有私议,只因圣明的命令已下达,所以群臣才不敢面陈意见。”唐高宗赞赏他的话,因此西巡的计划作罢。不久,提升来公敏为黄门侍郎。 [9]甲戌,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9]甲戌(二十八日),唐朝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 [10]九月,丁丑朔,诏徙吐谷浑部落就凉州南山。议者恐吐蕃侵暴,使不能自存,欲先发兵击吐蕃。右相阎立本以为去岁饥歉,未可兴师。议久不决,竟不果徙。 [10]九月,丁丑朔(初一),唐高宗下诏令,迁移吐谷浑部落到凉州南山。议事的人恐怕吐蕃侵犯,使他们不能生存,想先发兵攻打吐蕃。右相阎立本以为去年歉收发生饥荒,不可动兵。议论长时间没有结果,终于没有迁移吐谷浑部落。 [11]庚寅,大风,海溢,漂永嘉、安固六千余家。 [11]庚寅(十四日),刮大风,海水外溢,永嘉、安固县冲没六千余家。 [12]冬,十月,丁巳,车驾还京师。 [12]冬季,十月,丁巳(十二日),唐高宗回到京师长安。 [13]十一月,丁亥,徙豫王旭轮为冀王,更名轮。 [13]十一月,丁亥(十二日),唐朝改封豫王李旭轮为冀王,改名李轮。 [14]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退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山 ,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14]司空、太子太师、英贞武公李世病重,唐高宗将他在外地的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服侍他。唐高宗和太子赏赐的药物,李世就服用;他家子弟为他请医生,他都不让看病,说:“我本是崤山以东的种田人,遇到圣明君主,位至三公,年纪将近八十岁,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寿命长短有定期,哪能再向医生求活命!”一日,李世忽然对他弟弟司卫少卿李弼说:“我今天稍好些,可以设酒席共同高兴一番。”于是儿孙全都聚齐。酒席将散时,他对李弼说:“我自己知道病好不了,所以想与你们决别。你们不要悲伤哭泣,听我的安排。我看房玄龄、杜如晦平生勤苦,才能树立门户,但被不肖子孙把家业败尽。我这些子孙现在全都托付给你。我的葬事完毕,你即搬进我家居住,抚养儿孙,仔细监察他们,凡有心志不端,结交行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然后报我知道。”此后便不再说别的话了。十二月,戊申(初三日),李世去世。唐高宗得知死讯后,悲痛哭泣,下葬的日子,又到未央宫,登楼目送灵车而痛哭。埋葬后所起的坟头仿象阴山、铁山、乌德山,以表彰李世破突厥、薛延陀的功劳。 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临事选将,必訾相其状貌丰厚者遣之。或问其故,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 李世作为将领,有谋略,善于决断;和人讨论事情,能从善如流。打胜仗,则把功劳归于下属,所获得的金帛等财物,全部分给将士,所以人人愿出死力,战无不胜。临战时选派将领,必选择相貌丰满的人。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薄命的人,不值得与他成就功名。” 闺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家内和睦而严肃。他姐姐曾患病,李世虽已任仆射,还亲自为她煮粥,风向逆转,烧焦了头发胡须。他姐姐说:“仆人和婢妾不少,何必这样自己吃苦!”李世说:“不是因为没有人使唤才这样做的,看着姐姐年老,我自己也老了,虽想长久为姐姐煮粥,办得到吗!” 常谓人:“我年十二三时为亡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惬则杀人。十七八为佳贼,临陈乃杀之。二十为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李世常对人说:“我十二三岁时是个蛮横的贼,逢人便杀。十四五岁时是个难对付的贼,遇到不愉快即杀人。十七八岁成为好贼,临阵才杀人。二十岁成为大将,用兵使人免于死难。” 长子震早卒,震子敬业袭爵。 李世长子李震早逝,李震的儿子李敬业承袭李世的封爵。 [15]时承平既久,选人益多,是岁,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始与员外郎张仁设长名姓历榜,引铨注之法。又定州县升降、官资高下。其后遂为永制,无能革之者。 [15]这时,唐朝太平时间已久,参加铨选等候授职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司列少常伯裴行俭与员外郎张仁开始设立开列候选人姓名资历的长榜,规定铨选注授官职的办法。同时还规定州县官升降的等第和官吏资格的高低等次。此后即成为固定制度,无人能改变它。 大略唐之选法,取人以身、言、书、判,计资量劳而拟官。始集而试,观其书、判;已试而铨,察其身、言;已铨而注,询其便利;已注而唱,集众告之。然后类以为甲,先简仆射,乃上门下,给事中读,侍郎省,侍中审之,不当者驳下。既审,然后上闻,主者受旨奉行,各给以符,谓之告身。兵部武选亦然。课试之法,以骑射及翘关、负米。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入等者得不限而授。其黔中、岭南、闽中州县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选择土人补授。凡居官以年为考,六品以下,四考为满。 唐朝官员铨选的办法,一般根据身、言、书、判,计算资历、衡量劳绩而后拟定官职。首先集中于吏部进行考试,看书法的好坏,判词文理的优劣;考试后入选的,再察看体貌是否丰满高大,言词是否明白准确。入选的即可拟定官职,但要征询本人意见;官职拟定后,在应选人中公开宣布。公布后本人同意的列为甲类,先报告仆射,再由仆射报门下省,由给事中审读,侍郎察核,侍中审定,对不适当的提出异议。审定后上报皇帝,吏部按皇帝旨意授官,分别发给凭证,称为“告身”。兵部选拔武官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考试的内容为骑马射箭、举重、负重行走。因某种规定所限,未能参加上述铨选,能够应三篇文章考试的,称为“宏词”,应三条判文考试的,称为“拔萃”,考中的可以破格授官。黔中、岭南、闽中等地的州县官,不由吏部选授,委托都督选择本地人充任。凡在任官员,每任满一年考核一次,六品以下官员,经四次考核为任职期满。咸亨元年(庚午、670) 咸亨元年(庚午,公元670年) [1]春,正月,丁丑,右相刘仁轨请致仕;许之。 [1]春季,正月,丁丑(初三),右相刘仁轨请求退休,获得批准。 [2]三月,甲戌朔,以旱,赦天下,改元。 [2]三月,甲戌朔(初一),唐高宗因旱灾,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号。 [3]丁丑,改蓬莱宫为含元宫。 [3]丁丑(初四),唐朝改蓬莱宫为含元宫。 [4]壬辰,太子少师许敬宗请致仕;许之。 [4]壬辰(十九日),太子少师许敬宗请求退休,获得批准。 [5]敕突厥猷长子弟事东宫。西台舍人徐齐聃上疏,以为:“皇太子当引文学端良之士置左右,岂可使戎狄丑类入侍轩闼。”又奏:“齐献公即陛下外祖,虽子孙有犯,岂应上延祖称!今周忠孝公庙甚修,而齐献公庙毁废,不审陛下何以垂示海内,彰孝理之风!”上皆从之。齐聃,充容之弟也。 [5]唐高宗命令突厥酋长子弟侍太子,西台舍人徐齐聃上书,以为:“皇太子应当招进博学、端正、贤良之士列于左右,怎么可以让戎狄丑类入侍东宫?”又奏:“齐献公长孙晟即陛下外祖父,虽子孙犯罪,难道应当往上连累祖先!现今周忠孝公武士的庙装饰得很好,而齐献公长孙晟的庙却被毁坏,不知道陛下可以示范海内,发扬以孝治天下的风气!”唐高宗全都采纳他的意见。徐齐聃就是太宗的充容徐惠的弟弟。 [6]夏,四月,吐蕃陷西域十八州,又与于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罢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辛亥,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副之,以讨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 [6]夏季,四月,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又联合于阗攻陷龟兹拨换城。唐朝取消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辛亥(初九),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任命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他的副手,以讨伐吐蕃,并帮助护送吐谷浑返回原来的居住地区。 [7]庚午,上幸九成宫。 [7]庚午(十六日),唐高宗来到九成宫。 [8]高丽酋长剑牟岑反,立高藏外孙安舜为主。以左监门大将军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之。安舜杀剑牟岑,奔新罗。 [8]高丽酋长剑牟岑反叛唐朝,立高藏的外孙安舜为国王。唐朝任命左监门大将军高侃为东州道行军总管,发兵讨伐。安舜杀死剑牟岑,投奔新罗。 [9]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9]六月,壬寅朔(初一),出现日食。 [10]秋,八月,丁巳,车驾还京师。 [10]秋季,八月,丁巳(十七日),唐高宗回到京师长安。 [11]郭待封先与薛仁贵并列,及征吐蕃,耻居其下,仁贵所言,待封多违之。军至大非川,将趣乌海,仁贵曰:“乌海险远,军行甚难,辎重自随,难以趋利;宜留二万人,为两栅于大非岭上,辎重悉置栅内,吾属帅轻锐,倍道兼行,掩其未备,破之必矣。”仁贵帅所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进屯乌海以俟待封。待封不用仁贵策,将辎重徐进。未至乌海,遇吐蕃二十余万,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仁贵、待封与阿史那道真并脱身免,与钦陵约和而还。敕大司宪乐彦玮即军按其败状,械送京师,三人皆免死除名。 [11]郭待封原先与薛仁贵官位并列,这次征吐蕃,耻于当他的下属,常常违背薛仁贵的话。进军至大非川,将向乌海进发,薛仁贵说:“乌海险要而且路远,行军很困难,带着辎重,难以取得胜利;应当留下两万人,在大非岭上设两座栅栏,把辎重全部存放在栅栏内,我们率领轻锐部队,一天走两天的路程,乘敌人不防备袭击,一定能打败他们。”薛仁贵率领本部兵马前进,大胜吐蕃于河口,杀死和俘获敌人很多,便进驻乌海等待郭待封。郭待封不用薛仁贵的计策,带着辎重缓慢前进,结果还未到达乌海,便与吐蕃军二十多万遭遇。郭待封军大败,抛弃全部辎重往回跑。薛仁贵只得退屯大非川,受到吐蕃宰相论钦陵率领的四十多万士兵的攻击,唐兵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薛仁贵、郭侍封、阿史那道真都逃脱,与吐蕃宰相论钦陵讲和而后返回。唐高宗命令大司宪乐彦玮到军中查核他们失败的情况,将他们带上枷锁送回京师长安。三人都被免去死罪,撤销铭籍。 钦陵,禄东赞之子也,与弟赞婆、悉多于勃论皆有才略。禄东赞卒,钦陵代之,三弟将兵居外,邻国畏之。 论钦陵是吐蕃前宰相禄东赞的儿子,与弟弟赞婆、悉多于勃论都有才能谋略。禄东赞去世后,论钦陵代他为相,三弟领兵驻在都城之外,邻国都畏惧他们。 [12]关中旱,饥,九月,丁丑,诏以明年正月幸东都。 [12]关中地区发生旱灾,出现饥荒,九月,丁丑(初七),唐高宗发诏令,明年正月前往东都洛阳。 [13]甲申,皇后母鲁国忠烈夫人杨氏卒,敕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妇并诣宅吊哭。 [13]甲申(十四日),皇后母亲鲁国忠烈夫人杨氏去世,唐高宗命令九品 以上文武官员,以及宫外有封号的妇女,都到她的住宅吊唁哭祭。 [14]闰月,癸卯,皇后以久旱,请避位,不许。 [14]闰九月,癸卯(初三),皇后因久旱,请求回避皇后的职位,高宗不许。 [15]壬子,加赠司徒周忠孝公武士为太尉、太原王,夫人为王妃。 [15]壬子(十二日),唐朝追赠司徒周忠孝公武士为太尉、太原王,夫人为王妃。 [16]甲寅,以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御吐蕃。 [16]甲寅(十四日),唐朝任命左相姜恪为凉州道行军大总管,以抵御吐蕃。 [17]冬,十月,乙未,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为左肃机,罢政事。 [17]冬季,十月,乙未(二十六日),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赵仁本任左肃机,免去宰相职务。 [18]庚寅,诏官名皆复旧。 [18]庚寅(二十一日),唐高宗下诏令,所改官名都恢复旧称。----------------------------------------------------------------------------------------------------------------------------------------------------------------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二卷(回目录)唐纪十八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下咸亨二年(辛未、671) 唐纪十八唐高宗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 [1]春,正月,甲子,上幸东都。 [1]春季,正月,甲子(二十六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 [2]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 [2]夏季,四月,甲申(十八日),唐朝任命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抚五咄陆的部众。 [3]初,武元庆等既死,皇后奏以其姊子贺兰敏之为士之嗣,袭爵周公,改姓武氏,累迁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之死也,上见敏之,悲泣曰:“吾出视朝犹无恙,退朝已不救,何苍猝如此!”敏之号哭不对。后闻之,曰:“此儿疑我。”由是恶之。敏之貌美,蒸于太原王妃;及居妃丧,释哀,奏妓。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上及后自选以为太子妃,婚有日矣,敏之逼而淫之。后于是表言敏之前后罪恶,请加窜逐。六月,丙子,敕流雷州,复其本姓。至韶州,以马缰绞死。朝士坐与敏之交游,流岭南者甚众。 [3]当初,皇后武则天的哥哥武元庆等已死,皇后便上奏唐高宗,以她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作为她父亲武士的嗣子,承袭周国公爵位,改姓武氏。武敏之连续升官,此时任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被武则天毒死时,唐高宗遇见武敏之,悲痛哭泣,说:“早上我外出临朝听政时,她还安然无恙,退朝时就无法抢救了,为何死得如此匆促?”武敏之只是大哭,并不答话。武则天听到这个情况后,说:“这小子怀疑我。”于是开始憎恨他。武敏之相貌漂亮,与他外祖母太原王妃杨氏淫乱;在为杨氏守丧期间,他又脱去丧服,命歌妓奏乐歌舞。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美貌出众,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选她为太子妃,婚期已定,武敏之竟强奸了她。武则天于是给唐高宗上书,揭露他前后的罪恶,请求将他放逐到边远地区。六月,丙子(十一日),唐高宗命令把武敏之流放到雷州,恢复他的本姓贺兰。敏之走到韶州,被用马缰绳绞死。朝廷官吏中不少人因曾与他交游,被流放岭南。 [4]秋,七月,乙未朔,高侃破高丽余众于安市城。 [4]秋季,七月,乙未朔(初一),高侃在安市城打败叛唐的高丽残余部队。 [5]九月,丙申,潞州刺史徐王元礼薨。 [5]九月,丙申(初二),潞州刺史徐王李元礼去世。 [6]冬,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6]冬季,十一月,甲午朔(初一),出现日食。 [7]车驾自东都幸许、汝;十二月,癸酉,校猎于叶县;丙戌,还东都。 [7]唐高宗由东都洛阳巡游许州、汝州;十二月,癸酉(初十),在叶县进行围猎;丙戌(二十三日),返回东都洛阳。三年(壬申、672) 三年(壬申,公元672年) [1]春,正月,辛丑,以太子左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将兵讨叛蛮。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八),唐朝任命太子左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讨伐叛蛮。 [2]庚戌,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内附,置殷、敦、总三州。 [2]庚戌(十七日),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归附唐朝。唐朝在他们的居住地区设置殷州、敦州和总州。 [3]二月,庚午,徙吐谷浑于鄯州浩水南。吐谷浑畏吐蕃之强,不安其居,又鄯州地狭,寻徙灵州,以其部落置安乐州,以可汗诺曷钵为刺史。吐谷浑故地皆入于吐蕃。 [3]二月,庚午(初八),唐朝将吐谷浑迁移到鄯州浩水以南。吐谷浑因畏惧吐蕃的强大,在鄯州住不踏实,同时也因该地区狭小,不久又迁移到灵州。唐朝在他们的新住地设置安乐州,任命他们的可汗诺曷钵为州刺史。吐谷浑原来的居住地都被吐蕃吞并。 [4]己卯,侍中永安郡公姜恪薨。 [4]己卯(十七日),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去世。 [5]夏,四月,庚午,上幸合璧宫。 [5]夏季,四月,庚午(初九)唐高宗巡幸合璧宫。 [6]吐蕃遣其大臣仲琮入贡,上问以吐蕃风俗,对曰:“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令严整,上下一心,议事常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斯所以能持久也。”上诘以吞灭吐谷浑、败薛仁贵、寇逼凉州事,对曰:“臣受命贡献而已,军旅之事,非所闻也。”上厚赐而遣之。癸未,遣都水使者黄仁素使于吐蕃。 [6]吐蕃派遣大臣仲琮入朝进贡,唐高宗向他询问吐蕃地方的风俗,他回答说:“吐蕃土地贫瘠,天气寒冷,民风诚朴迟钝,但法令严肃而完备,上下一心,讨论政事常常自下而上,根据人们的利益所在而实施。这是吐蕃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唐高宗又责问他有关吐蕃吞灭吐谷浑,打败薛仁贵,以及侵逼凉州等事。他回答说:“我的任务只是前来进贡,至于军事方面的事,则不是我所应当知道的。”唐高宗赏赐他优厚的礼物,打发他返回吐蕃。癸未(二十二日),唐朝派遣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7]秋,八月,壬午,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卒。太常博士袁思古议:“敬宗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敬宗孙太子舍人彦伯讼思古与许氏有怨,请改谥。太常博士王福议,以为:“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嫌隙有实,当据法推绳;如其不然,义不可夺。”户部尚书戴至德谓福曰:“高阳公任遇如是,何以谥之为缪?”对曰:“昔晋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秦秀谥之为‘缪’。许敬宗忠孝不逮于曾,而饮食男女之累过之,谥之曰‘缪’,无负许氏矣。”诏集五品已上更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议:“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诏从之。敬宗尝奏流其子昂于岭南,又以女嫁蛮酋冯盎之子,多纳其货,故思古议及之。福,勃之父也。 [7]秋季,八月,壬午(二十四日),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去世。讨论为他定谥号时,太常博士袁思古评论说:“许敬宗遗弃大儿子于边远地区,将小女儿嫁给夷貊,按照《谥法》:‘名与实不符称为缪’,请给他以‘缪’的谥号。”许敬宗的孙子太子舍人许彦伯指责袁思古与许家有私怨,请求改定别的谥号。太常博士王福认为:“一时的得失,关系到千载的荣辱。如借机泄私怨是事实,应当依法论罪;否则,袁思古提的谥号按理是不应更改的。”户部尚书戴至德对王福说:“高阳郡公在朝廷中有这样高的职位和待遇,何以给予‘缪’的谥号?”王福回答说:“从前晋朝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只因每日饮食耗费万钱,秦秀在他死后就给定谥号为‘缪’。许敬宗忠和孝都不及何曾,而饮食女色的耗费却超过他。给予‘缪’的谥号,已对得起许敬宗了。”唐高宗下诏令召集五品以上官员重新评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评议说:“按照《谥法》,有了过失能改正称为‘恭’,请给他定谥号为‘恭’。”唐高宗下诏接受这个意见。许敬宗曾向皇帝奏请将他儿子许昂流放岭南,又曾将女儿嫁给蛮族首领冯盎的儿子,并多收取他的财物,所以袁思古的评议谈到了此事。王福就是王勃的父亲。 [8]九月,癸卯,徙沛王贤为雍王。 [8]九月,癸卯(十五日),唐朝改封沛王李贤为雍王。 [9]冬,十月,己未,诏太子监国。 [9]冬季,十月,己未(初二),唐高宗下诏,令皇太子监理国家政事。 [10]壬戌,车驾发东都。 [10]壬戌(初五),唐高宗车驾从东都洛阳出发。 [11]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11]十一月,戊子朔(初一),出现日食。 [12]甲辰,车驾至京师。 [12]甲辰(十七日),唐高宗车驾回到京师长安。 [13]十二月,高侃与高丽余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罗遣兵救高丽,侃击破之。 [13]十二月,唐将高侃与高丽残余部队战于白水山,高侃把他们打败。新罗派兵援救高丽,高侃也把他们打败。 [14]癸卯,以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14]癸卯(疑误),唐朝任命左庶子刘仁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5]太子罕接宫臣,典膳丞全椒邢文伟辄减所供膳,并上书谏太子。太子复书,谢以多疾及入侍少暇,嘉纳其意。顷之,右史缺,上曰:“邢文伟事吾子,能撤膳进谏,此直士也。”擢为右史。 [15]太子很少接近东宫的属官,典膳丞全椒人邢文伟便减少他的膳食,并上书规劝太子。太子在给他的复信中承认错误,表示接受他的意见,提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己多病,而且需要经常入宫侍候皇帝,空闲时间少。不久,右史职位出现空缺,唐高宗说:“邢文伟侍奉我儿子,能用撤减膳食的方式进行规劝,这是耿直的人”,于是提升他为右史。 太子因宴集,命宫臣掷倒,次至左奉裕率王及善,及善曰:“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太子谢之。上闻之,赐及善缣百匹,寻迁左千牛卫将军。 太子在一次宴会时,命令东宫的属官表演“掷倒”的杂耍。当依次该左奉裕率王及善表演时,他说:“表演‘掷倒’,本是乐官的事,如果我执行您的命令,恐怕就失去辅佐殿下的身份了。”太子向他承认了错误。唐高宗听说这个情况后,赏赐给王及善缣一百匹,不久又提升他为左千牛卫将军。四年(癸酉、673) 四年(癸酉,公元673年) [1]春,正月,丙辰,绛州刺史郑惠王元懿薨。 [1]春季,正月,丙辰(二十九日),唐朝绛州刺史郑惠王李元懿去世。 [2]三月,丙申,诏刘仁轨等改修国史,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也。 [2]三月,丙申(初十),唐高宗下诏书,命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因为原来许敬宗等所记录的国史多不符合事实。 [3]夏,四月,丙子,车驾幸九成宫。 [3]夏季,四月,丙子(疑误),唐高宗车驾到达九成宫。 [4]闰五月,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大破高丽叛者于瓠芦河之西,俘获数千人,余众皆奔新罗。时谨行妻刘氏留伐奴城,高丽引攻之,刘氏擐甲帅众守城,久之,虏退。上嘉其功,封燕国夫人。谨行,人突地稽之子也,武力绝人,为众夷所惮。 [4]闰五月,燕山道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在瓠芦河以西大败高丽反叛者,俘虏数千人,其余的都投奔新罗。当时李谨行的妻子刘氏居留伐奴城,高丽带领人来攻城,刘氏披甲率众守城,相持一段时间后,敌人终于撤退了。唐高宗嘉奖她的功劳,封她为燕国夫人。李谨行是人突地稽的儿子,勇猛过人,使许多夷人畏惧。 [5]秋,七月,婺州大水,溺死者五千人。 [5]秋季,七月,婺州发生大水灾,被淹死的有五千人。 [6]八月,辛丑,上以疟疾,令太子于延福殿受诸司启事。 [6]八月,辛丑(十九日),唐高宗因患疟疾,命令太子在延福殿接受各部门陈述事情。 [7]冬,十月,壬午,中书令阎立本薨。 [7]冬季,十月,壬午(初一),中书令阎立本去世。 [8]乙巳,车驾还京师。 [8]乙巳(二十四日),唐高宗车驾返回京师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