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道:“扯淡,韩信又不是高干子弟,我吹捧他有什么好处?”刘邦道:“也是,看来这家伙是有点本事,连你都这么在乎他,好,就听你的。我们再说说英布,那家伙是什么来头?我听说他有个外号叫黥布,咋回事。”下面是张良的叙述。英布是安徽省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号称是皋陶的后代。皋陶有子孙建了一个英国,所以他的后裔就以英为氏。他小时候,邻村看相的王半仙告诉他:“你的相貌大富大贵啊,起先会吃点小苦头,被官府捉去施刑,然后会当王。”英布听了一笑置之,长大后他在市井里混,经常参加打架斗殴,果然被官府捉去,给他施了黥刑,脸上刺上了大大的字:流氓劳改犯。亲戚们都为此羞得抬不起头来,英布却想起了王半仙的话,厚颜无耻地说:“王半仙早就说我会先受刑,后当王,看来我的好日子就要来啦。你们先借点钱给我办件重要的事,等我当了王之后百倍奉还。”亲戚们不信,但又不敢惹他,只好凑了点份子,他用那钱买了两瓶好酒跑到公安局去,找户籍警要求改名为“黥布”。户籍警很纳闷:“你现在可在保释期,很快就要押送到骊山去劳改了,还捣什么乱。”英布低声下气地求恳:“报告政府,您就给我改了罢。这事都怪我爹,因为‘黥’和‘英’听起来一样(英、黥两字古音相当接近),当年报户籍的时候,户籍警写成‘英’字,叫他核对,他又不识字,就糊弄过去了。我不是读了个高小毕业嘛,知道祖宗原先姓‘黥’,不姓‘英’。这事要不知道倒也罢了,现在知道了还不改,对不起祖宗啊。”户籍警有些不高兴了:“你的意思是,我们工作不负责任?给你把姓写错了,你是不是还想控告我们,申请国家赔偿?”英布赶忙弓腰赔礼:“报告政府,借小人一千个胆子也不敢啊,况且责任也不在政府,都是小人的爹文盲,给政府添麻烦了。小人想着马上就要去异地劳改,不能孝敬父母,临走时做这么一件好事,也算略尽孝心吧。”说完赶忙把两瓶酒递过去。户籍警看到酒瓶上“茅台”两个字,问:“小摊上买的吧?”英布又陪笑:“小摊上买的,小人自己喝就是了,哪敢拿来孝敬您?”“那就是了牢房传达室买的?”户籍警道。那时探望犯人的亲属要捎吃的喝的,外面买的不许带,必须在牢房传达室买,户籍警知道那里没什么真货。英布赶忙辩白:“不是不是,特地托人从贵州带来的,绝对真货,我为此还借了高利贷呢。”户籍警接过酒瓶:“那我就笑纳了。不是我说你,姓‘英’多好听,英雄主义,英气勃勃,英姿飒爽,还有不列颠大英帝国,英语,哪样好的不和英挂钩,你干嘛非要改姓‘黥’呢?一看就晦气,你还嫌判刑判得不够重是罢?”英布说:“就算晦气也认了,祖宗之法不可变啊。”户籍警肃然起敬:“看来你他妈的还真是个孝子?好吧,下不为例。”听到这里,刘邦发疑问了:“这家伙真的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宁愿改成那个晦气的姓?”张良道:“这倒不是,英布这家伙精着呢。按照民俗学的观点,一旦预言有什么事,你就马上去迎合预言,一定会梦想成真。当年望气者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秦始皇就特意东巡会稽郡,想让自己的去迎合。因为他自己是天子啊。要是他不去,就疑心预言会应在别人身上。英布也是这样,他听说自己受刑后就能当王,干脆改姓黥,以迎合预言,希望好梦成真,心想事成。”刘邦摇摇头:“傻瓜,这有什么用,他当拜年说套话呢。秦始皇的天下不就倒台了吗?不过他巡游会稽以迎合预言,难道项羽那家伙真的能当天子?我他妈的这辈子就命中注定会被他压住?”张良道:“不一定,您住的沛县也在东南方,再说您隐居砀山的时候,不是头上也常显五彩云,让您老婆一找一个准吗?”刘邦有些惊讶:“这个故事是我前几天才编造出来,准备在战胜项羽后再广为宣传的,显得我上应天命,你怎么会知道?”张良嘿嘿一笑:“戈培尔先生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我看神迹的编造宜早不宜迟啊,何必等到战胜项羽后,现在就开始宣传,不但可以统一全军思想,天下愚民都会认为您是天子下凡,不拥护你都不行。”刘邦道:“说得也有道理,赶紧设立一个宣传部,部长你看让谁当比较好?”张良说:“非陈平莫属。”刘邦嘻嘻一笑:“那家伙最阴,我看也只有他能胜任。”吩咐左右:“立刻命令铁匠铸造‘宣传部长’官印,择吉日拜陈平为部长。”又面对张良:“英布的故事,继续讲。”张良继续道:“后来秦始皇死了,英布以黥徒的身份输送道骊山苦役,在骊山,他广为结交朋友,和各地的流氓头子桃园结义。后来天下大乱,骊山秦兵都调去镇压叛乱了,他就趁机率领一帮马仔逃回家乡,到长江上做了江盗,一直等到陈胜起义。英布跑去面见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番君吴芮,建议一起联合起兵抗秦。番君觉得他很有才华,当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和他一起发兵北上。这时章邯已经击破了陈胜,革命转入了低潮,但英布的军队还在清波打败了一支秦兵,最后他听说项梁也在会稽起兵,追慕他贵族的身份,就和陈婴、蒲将军一起跑去投奔了项梁。这家伙打仗确实很勇敢,在项梁麾下,是击破景驹、秦嘉军的主力。项梁对他非常青睐,封他为当阳君。项羽后来击杀宋义,也是先派他渡河击秦,屡有斩获,让项羽信心倍增,全部渡河攻击章邯、王离,巨鹿一战,大破秦兵,虏王离,降章邯,威震天下,这些,英布在其中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啊。后来坑杀秦降卒二十万,攻下大王你在函谷关设的守备,都是英布做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英布,项羽就像断了左膀右臂,威力不说打五折,七折八折还是有的。也就是说,项羽的性命本来是千足金,大王你倾家荡产是买不起的,但是如果你把英布拉过来,他那千足金顶多就变成18K的彩金了,你只要借借高利贷,咬咬牙还是买得起的。”刘邦大喜:“那我就向英布借高利贷,买下项羽,然后……”他本来想说“再干掉英布,这样高利贷也不用还了”,但一想韩信等人都在身边,不能早暴露自己的歹意,寒了他们的心,于是改口道:“然后封英布为淮南王。你们看如何。”张良点头:“就是这个主意。”接下来要选定出使九江国的人选,这人选不能马虎,口才要特别好,否则事情不但办不成,反而使得英布与项羽团结一心,自己就完蛋了。刘邦向西退到虞县(今河南虞城北),还是没想好派谁去,心烦意躁,大骂身边的人:“你们这些废物,没有一个能担当大事。”一个谒者(贴身长随)叫随何的不服气,应道:“大王,你什么意思。”刘邦说:“没什么意思,我只恨没人替我出使淮南,见九江王英布,劝说他派兵背叛项羽,只要能把项羽牵制住几个月不来打我,这天下就一定是我的。”随何道:“这个容易,派我去。”也不知道刘邦有没有对随何进行考试,反正最后是让他带着二十个随从走了。随何说:“路途遥远,走到那恐怕也不易,别太着急,反正事情我一定会办成,办不成我不来见你。”刘邦道:“放屁,你必须给老子紧走慢赶,要是等老子被项羽搞定了,你办成那件事又有什么用?”那边随何一走,这边刘邦也没闲着。他很快跑到荥阳去了,各地的败兵闻声都跑来相会,尤其让刘邦惊喜的是,萧何送了几百个车皮的新兵前来报到,都是刚从关中征发而来的,而且老的老,小的小,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按照秦朝的法律,满了16岁(或说15岁)才“傅籍”(登记为成年),可以征发去赴徭役和兵役;超过60岁,就有资格养老,不赴徭役和兵役。可是兵荒马乱的,打了四年仗,又被项羽坑杀了20万,关中地区符合征发标准的炮灰太少了,而刘邦在前线又损失了巨量炮灰,不补充不行啊。虽然尽是老弱病残,但看上去毕竟黑压压的,还有些威势。再说冷兵器时代,人海战术还是管用的,至少可以消耗对方的箭矢啊,或者碰到沟堑战车不好走的时候,可以用来填沟壑啊。再不济也可以用来迷惑敌人,或运运粮草什么的。所以刘邦比较兴奋。但在彭城大胜的楚兵并没有罢休,而是一路尾追而来,尤其是一支精锐骑兵,兵蜂直指荥阳,准备在荥阳、京(今河南荥阳南)、索(京县北,荥阳南)一带将刘邦一举歼灭。刘邦站在荥阳城楼上,目睹大批楚骑兵蜂向自己的阵地涌来,赶忙问部下:“谁擅长骑射?帮我统领骑兵?”众人纷纷推荐:“李必、骆甲。”第50章 荥阳进入相持阶段应该说,要比骑兵,刘邦是占据了很大优势的。因为他占据了关中,那时秦国的故地,天高地远,草木畅茂,非常适合牧马。在冷兵器时代,谁掌握了马匹,谁就掌握了强大的机动能力。比起生长在南方卑湿地带的楚国人来,秦国人也具有天然的骑射才能,李必、骆甲就是其中的两个。他们是秦国重泉(今陕西蒲城东南)人,早先就是秦国的骑士,后来投降了刘邦。刘邦当即要拜他们为骑将,他们倒也自觉,谦逊道:“臣等是亡国的百姓,骤然当汉军的骑将,怕士卒们不听,大王不如派一两个身边擅长骑射的人给我们当政委。”刘邦觉得有道理,于是拜自己的老部下灌婴为中大夫令(王室警卫军司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师长),率领骑兵和楚军在荥阳城下大战,这一仗对刘邦非常重要,一旦失败,刘邦就得收缩战线,退入关中,楚兵可以彻底封锁函谷关,只要广积粮,凭关东的富庶,从国力上可以将刘邦拖死,且不提刘邦是否能守住函谷关。但是项羽失败了。南方人本来就不擅长骑射,马匹的数量和质量也比不上关中,楚国这次应该是把骑兵最精锐的家底用上了,刘邦也不例外,灌婴率领的郎中骑绝对也是百里挑一,两军在荥阳、京、索一带鏖战,楚兵战败,项羽预想一口气攻占荥阳,擒获刘邦的希望就此破灭,不但没有力量越过荥阳攻击关中,骑兵再也不是刘邦的对手,后来灌婴的郎中骑横扫楚国全境,所向披靡,连项羽本人也死在灌婴的郎中骑追击之下,不能说骑兵是楚国的重大劣势。刘邦暂时稳下心来,学起了当时章邯的作战方法,在荥阳与项羽军相持,同时修筑甬道,一直向北延伸到黄河岸边的重要粮仓——敖仓,通过大车将敖仓地下粮库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到荥阳,士兵们不缺吃不缺穿,精神抖擞地迎接项羽的挑衅。项羽想要再次像干掉章邯一样干掉刘邦,除非刘邦的政治也像秦朝一样出问题,但萧何把关中管理得井井有条,后勤物质和炮灰的供应源源不绝,这是章邯当年远远不能比的。如果二世像萧何这么能干,章邯照样可以屹立不败。这时刘邦身边的人对陈平有些不满。特别是周勃、灌婴两个,在刘邦面前说坏话:“大哥,你任用的那个陈平,做人可不地道啊。我们看他就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货。听说他还有生活作风问题,道德极其败坏。”刘邦道:“生活作风问题,那也叫问题?哪个男人不好色?我看你们是嫉妒罢?”说完刘邦哈哈大笑。周勃、灌婴羞得满脸通红:“不是啊,大哥,他要是仅仅乱搞点男女关系,那也真没什么。可他搞的是自己的嫂子啊!”刘邦又是哈哈大笑:“搞嫂子也没什么吧!老子一向认为,天下女人除了生我的和我生的,有机会都可以搞。我听说陈平兄弟感情很好,既搞了嫂子,又没导致兄弟反目,这就是本事啊!”周勃、灌婴两人彻底傻眼,跺脚道:“好,大哥,咱不说私德,说公的。这家伙政治操守不行啊,早先投靠的是魏王咎,跟同事关系不好;跑到楚,又把公务给办砸了,项羽要处理他,他畏罪潜逃到我们这。您看得起他,直接任命他在韩王信手下当政委和人事部长,谁知这家伙因公济私,公开要钱,谁给的钱多,就给谁安排肥缺。这样的坏蛋,怎么能留在我们身边呢?”刘邦也有点气愤了:“也是,把魏无知叫来,他给我推荐的好人。”魏无知慌慌张张地跑来了,听刘邦一阵夹七夹八地骂完,反而镇静下来:“臣推荐的是才能,大王您要求的是道德品质。品德能当饭吃?能帮你打天下?人家和自己嫂子通通奸,收点贿赂,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说实话,很多年前,当我读到魏无知这句话的时候,非常震惊。和自己嫂子通奸,太流氓了,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混进革命队伍?尤其是收受贿赂,大搞腐败,这样的政权怎么能不灭亡?现在我才知道,一个政权的灭亡,腐败并不占决定因素。关键是看它的内部组织严密不严密,内部成员团结不团结,统治手段残暴不残暴。但什么才是一个政权倒台的决定性因素,我还没完全想清,否则我就可以成政治家了。总之刘邦听魏无知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又把陈平叫来,责问道:“先生从魏国跑到楚国,又从楚国跑到我这里,有点像变色龙啊,太没有操守了罢?”陈平道:“那可不能怪我。我侍奉魏王的时候,屡次献策,魏王都不听我的。只好去楚国,项羽也不听我的计策,他任人唯亲,官居要职的或者姓项,或者是他岳父家的人。我气不过,听说您礼贤下士,才跑来投奔。我不是变色龙,而是怀才不遇啊。在来你这的途中,我在黄河上碰到河盗,眼看要吃上馄饨或者板刀面,幸亏我见机得早,把衣服全脱光,才捡回了一条命。我几乎光着身子跑来,你名义上让我当政委,却一分钱安家费都没有,不收点钱只怕连军装都买不起。这么着罢,我给您献几条计策,如果您觉得还行,就采用;不行,我收的这点贿赂都在这,还给您,我照样光着身子离开。”刘邦这家伙确实有点慧眼识人的本事,听陈平这么一说,马上道歉:“我错了,以后谁再说你坏话,老子斩了他。今天就给你发安家费三十万(三十金),升你为护军中尉(全军政委兼人事部长)。”大阴谋家、毫无操守的政治流氓陈平就这样正式冉冉登上楚汉之际的政治舞台,刘邦能发掘出这么一位出众的政治流氓,这就是领导的素质。按说刘邦这也是偏听偏信了,但他就有这本事,他所偏听偏信的人就是有才华,换了胡亥,就都是混蛋。所以你不要对刘邦战胜项羽不福气,人家选拔人的本事,项羽确是难及万一。项羽自负武勇,从小也知道“一人敌”无用,要学“万人敌”。他以为学好兵法,指挥作战百战百胜就是“万人敌”,殊不知军事玩得再好,也不如政治玩得好,玩好政治,那才是真正的“万人敌”。这时魏王豹请假回家探亲,一回国,马上发兵守卫黄河渡口,宣布和刘邦绝交,回归楚国的怀抱。刘邦气坏了,六月份,郁郁不乐地回到了栎阳。在栎阳,他宣布了一系列政策,立刘盈为王太子,大赦境内,劳改犯全部释放,这很好理解,如今炮灰缺乏,不能浪费啊。有趣的是,上一年被围困的雍王章邯还在废丘城中苦苦挣扎,誓死不肯投降。可惜了这么一位忠勇之士,如果项羽能及时攻破函谷关,就可以救下章邯了,这也是一位名将啊!如果章邯不死,能为项羽出多大的力啊!项羽实在应该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不该浪费在关中。刘邦见章邯这么顽固,说:“去年八月份就开始围困你,眼下十个月过去了,你还不投降,别怪我残忍了,引水灌他。”废丘临近渭水,刘邦一声令下,水利工程师们马上集聚前线,挖开河堤,将渭水灌向废丘。那时的城墙都是土夯的,一泡就软。章邯无奈,命令举城投降,自己长叹一声,横剑自杀。雍国其他地方的零星部队,听见章邯自杀,也相继归顺。刘邦把雍国设置为中地、北地、陇西三个郡。由于连年打仗,庄稼不能好好耕种,关中出现饥荒,一石米涨到一万钱。我们知道,后来的文景之治时,一石米只要几十个铜钱。刘邦无奈,下令让老百姓迁徙到巴蜀去,那里的粮食还有些富余。至于关中的米,当然有钱人才吃得起了。有一个叫姓任的家族还为此发了大财,他们家为什么这么多粮食呢?因为投机倒把。话说当初秦朝灭亡的时候,天下大乱,有勇力者都都成群结队去抢金银珠宝,独有这姓任的一家到处抢粮食,深挖洞,广积粮。别人笑他:“你傻呀,人出门逃命都带金银细软知道不?就因为这玩意份量轻价格贵,一小块金子能换好大一囤粮食了。你说你藏这么多粮食,不值钱倒罢了,还得挖老大一坑就装它,不嫌费劲啊咋的,有力气没处使啊咋的?”任氏摇摇头:“你们那旮旯的人都是这么鼠目寸光。秦朝灭亡,威权垮塌,天下要大乱你知道不?起码要打好几年仗你知道不?兵荒马乱,年轻力壮的都拉去当炮灰了,谁给你种粮食?你有钱又上哪买吃的去?甭看我挖坑费劲,将来我卖掉,换的金子能填满半个坑,不信咱走着瞧。”那人怀疑道:“不会吧,太耸人听闻了,你到时准备卖多少钱一斗?”任氏笑道:“当然得往贵了卖,雇个好的会计师给我算,陈米八千,新米一万六,夹杂点糠皮和小石块,不许挑。嫌陈米有黄曲霉素,吃了致癌,想吃新米,可以,多交一倍钱。想挑挑拣拣,也可以,办张贵宾卡,一石两万四。你问能不能便宜,可以,九点九九折。你还真别嫌贵,我这一天一个价,今儿不买,明天就涨几千钱。反正就是一个字,贵。不是厅局级以上的官,不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头百名企业家,根本消费不起。你要只是一白领金领,都不好意思进我这门。总之我们的米只有成功人士才消费得起,什么叫成功人士,就是无论米价怎么涨,他都三个字:不差钱。”所有人都笑话任氏,想挣钱想疯了。但不幸的是,他猜得很准,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一带持久火并,耕地都抛荒了,人饿得肚子咕咕叫,纷纷带着积攒的金银在任家大院门口排队买粮,有钱还得走后门。第51章 韩信破赵这年八月,刘邦交代让萧何守卫关中,建筑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发展生产,抚育新炮灰,一切得便宜从事,自己则再次回到荥阳督战。光在荥阳对抗项羽,他知道占不到便宜。楚军一直采取攻势,就现有的资源来看,无论他征发多少新炮灰,都不能挽回被动局面。何况比军事才华,他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在此情况下,只有开辟第二条战场,扩大“解放区”,胁持更大数量的炮灰队伍,才能以人海战术取得最后胜利。但要开辟第二条战场,南部是项羽分封的临江国,不会放他过去,南方人烟稀少,就算占领了,炮灰资源也不丰富,最好就是走北线,先搞定魏国,然后是赵国,再消灭齐国,就可以对楚国形成包抄之势。所以首先要把魏王豹重新拉拢过来。刘邦派郦食其去魏国游说,郦食其对魏豹说:“汉王很怀念和您一起战斗的日子,您现在通电和他绝交,他非常伤心,寝食不安,日夜思量,不知哪里得罪了您,一定有什么误会,特意派臣来请示,希望您能指正他的错误,让他有机会亲口向您道歉。”魏豹气鼓鼓地说:“当然得罪了我。想我阿豹也是贵族出身,从春秋以来,世系连绵不绝,高贵无匹。他刘邦一个泼皮无赖,老爸老妈包括他自己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活脱脱一群文盲,却对我阿豹颐指气使,开口闭口都是生殖器。如此没教养的人,我不想再见,请你回去告诉他,让他找块好点的裹脚布,认真擦擦自己的嘴巴,不要出口成脏,否则一切有尊严的人都不屑与他为伍。”郦食其虽然是个辩士,口才一级棒,魏豹却嗤之以鼻。老郦规劝没效果,恫吓无用处,只好怏怏的回去了。他或许还有些佩服,这个魏豹,骨头确实硬,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具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但郦食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魏豹之拒绝刘邦,话虽然冠冕堂皇,背后其实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原来他有个姓薄的姬妾,有一次去看相,相士说她的儿子将来会当天子,贵不可言。魏豹当时大喜,心想,我的姬妾会生天子,那我自然也是天子罗;既然我命中注定要当天子,何必依附你刘邦?于是下决心和刘邦翻脸。当然饶具讽刺的是,他后来兵败被杀,薄姬也就被当成战利品,成了刘邦的床上玩物,果然生了个儿子叫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这说明人家相士没相错,只是魏豹一厢情愿,以为自己老婆生的一定是自己的儿子,殊不知就算在现在文明社会,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保证自己不戴绿帽子的,更何况在那个脑袋随时不保,老婆随时会被人夺走的乱世。魏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世界观不行的话,就会全盘皆输。魏豹没有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如果要给他开药方,应该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反杜林论》之类,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么高级的书,那么《墨子》《韩非子》的部分章节也可以勉强代替。话说刘邦听到郦食其的回报,骂道:“魏豹,你这个狗杂种,当老子治不了你。”他问郦食其:“魏豹派谁当大将?”郦食其道:“柏直。”刘邦道:“无名鼠辈耳,打不过我的韩信。骑将呢?”郦食其道:“冯敬。”刘邦道:“这家伙是个贵族,秦国丞相冯无择的儿子,貌似还不错,但和我的丝绸贩子灌婴比,似乎还差那么一点。步卒将呢?”郦食其道:“项它。”刘邦再次点评:“打不过我的曹参,魏豹,你死定了。”于是刘邦当即下令,以大将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一起进攻魏国。韩信赶忙去问郦食其:“魏国不会让周叔为大将罢?”郦食其说:“怎么,这个人很厉害?”韩信讷讷地说:“反正我没把握胜他。”郦食其道:“放心,大将是柏直。”韩信笑了:“那傻逼啊,容易对付。”于是下令进兵临晋。魏豹也赶忙发兵抵拒,两军在蒲坂对峙。蒲坂在黄河的东边,今天属于山西;临晋在黄河的西边,今天属于陕西。魏军只要守住蒲坂,韩信渡不了黄河,就无所作为。但韩信自有他的一套办法。他下令一部分军队假装想渡河,以迷惑魏军;另派主力沿黄河上溯,从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偷偷渡河。没有那么多的渡船怎么办,每个人腰间缚着一个木质的大腹缶,可以浮在水面上。韩城一带的黄河不宽,我曾经亲自考察过,渡过去应该不难。当时又是夏历八月,天气暖和,也没有冻馁之患,就当在黄河里集体洗了个澡。这支队伍湿淋淋地爬上岸,衣服贴在身上,曲线分明。他们解下身上的大木缶,个个好像海龟褪壳似的获得了新生,立即撒开脚板南下袭击魏国重镇安邑。魏王豹正全神贯注防备对岸临晋的汉军,哪料到韩信从北袭来,大惊,立刻回兵救援安邑,两军交战,魏军大败。而临晋的军队在曹参的率领下,也趁机渡河,在东张(今陕西永济北)大破魏军,斩魏将孙遫。汉兵两军联合击破安邑,俘虏魏将王襄。魏王豹南逃至曲阳(今河北曲阳),曹参在后紧追不杀,在东垣(今河北石家庄东)将其活捉,又还击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把魏王豹的父母妻子全部俘虏。韩信将魏王豹押往荥阳。听说魏王被俘,其余魏邑纷纷投降,刘邦下令以魏国地为河东、上党、太原郡。张耳这时向刘邦请求:“下一个该打赵国了,能不能派小弟去,让小弟恢复旧国,小弟要杀了陈余报仇雪恨。”本来他比刘邦年纪大,辈份高,这时却不得不低声下气。话说陈余当年被刘邦骗了,参加刘邦进攻楚国的队伍,后来刘邦大败,逃归荥阳,陈余也发现受骗,马上通电和刘邦绝交。刘邦见张耳毕恭毕敬,毕竟是自己以前的老大,不能不动恻隐之心,答应了。恰巧这时韩信派人来报告,说希望能再给他三万人,他可以一举击破燕、赵,再南下击齐,斩断楚国内地到荥阳前线的粮道,为彻底消灭项羽创造条件。刘邦更高兴了,当即派张耳带着三万人,去韩信军中,和韩信联合进兵。这年的后九月(闰九月),韩信进兵赵国,这时在北方代国的丞相夏说,大概得到陈余的命令,赶忙领兵南下,想堵截汉兵。两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发生大战,这是当年公元前270年赵国马服君赵奢大败秦兵的地方,来自秦地的士卒折戟沉沙,这回却相反,韩信轻松战胜夏说,将其生擒,汉军威势大震。刘邦听说后笑得合不拢嘴,但在荥阳前线,楚兵的攻势依旧不减,他还是感到很艰难,于是派出使者去代国,要韩信把刚俘获的精兵运送到荥阳来当炮灰。说起来项羽也真是可怜,手下没有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为自己俘获炮灰,换一般人早垮了。也只有项羽这样真正的军神,和刘邦交战仍旧屡占上风。自古以来人们多同情项羽,忘了他也是一个杀人魔王,大概还是因为这家伙有真本事,和刘邦这样光靠别人打仗的流氓不一样的缘故。接下来,韩信的目标就是赵国本土了。很快到了年初,依旧以十月为岁首,秋高气爽。赵王和陈余听到夏说被俘,韩信军很快就到,立刻发兵守住井陉口(今石家庄市西北)。井陉是太行山东面的通道之一,道路极为狭窄,我们前面讲过,当年李良想通过井陉进入魏地,被王离军堵住,一步也不能进前,可见其地势的险要。井陉口的赵军号称二十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陈余身边有个封号为广武君,名字叫李左车的人,劝陈余道:“韩信、张耳屡战屡胜,一举击灭了魏、代两国,其锋锐不可挡。我听说有这么一句谚语:‘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也就是说通过千里运粮来提供后勤,士兵肯定吃不饱;临时砍柴来烧饭,肯定饿得发慌。井陉道如此狭窄,只能走一辆车,一匹马,他们的粮食运输肯定成问题。希望您给我三万精兵,让我从小路去截断韩信的粮道,您呢,深沟高垒,不理会他的挑战。他战又不能,粮食又接济不上,不出十天,全军就会变成饿殍,他的头颅自然而来就会来到您的案上。如果和他硬碰,只怕打他不过。”陈余当即把脸拉下来了:“什么?他韩信有那么厉害?几万疲兵千里迢迢欺负到我家门口来了,我还得躲着他?传到国际上去,我陈余脸往哪搁?好歹我还是一名人,自幼读儒家书,这贪生怕死的事我可不做。老子今天就要和他硬碰硬地干一场。要不然是人是鬼,都要找上门来欺负我。”史书上说陈余是儒生,平生最讨厌阴谋诡计,这当然是个好品质,平时待人处世,完全应该这样,但战场乃是斗智斗力的地方,忠厚绝对吃亏。何况这是在中国,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还不讲信用呢。陈余的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李左车一听叹气,他的计策也沸沸扬扬传到韩信耳中去了。韩信开始吓出一身冷汗,这家伙太黑了,井陉就一羊肠小道,两边都是高山,他要截断我的后军实在太容易不过。要这么做,我可不能进井陉。他派人赶快出井陉,去打探一下。探子看见赵国军队丝毫没有深沟壁垒的迹象,而是跃跃欲试,又听说陈余已经下定决心拒绝李左车的计策,大喜,赶忙跑回去报告。韩信当即像吃了定心丸,把剑一挥:“陈余名气这么大,原来是个傻逼,给我进军。”大军像蚂蚁一样紧贴着山壁从井陉道上往前挪,走到井陉口三十里地的时候,韩信下令扎营。夜间亲自挑选轻了骑两千人,每个人发了一面红色的旗帜,给他们训话说:“你们从小路出发,躲在山里遥望赵军营寨。一旦发现赵兵齐出追逐我军,你们就立刻驰入赵军壁垒,拔掉他们的旗帜,换上我们的旗帜。”又吩咐偏将:“给我传令下去,杀猪宰羊,明天击破赵军后回来会餐。”诸将都不相信,这牛逼吹得也太大了,赵兵二十万已经占据险要之地,你明天就想击溃人家,是不是疯了。但将令下来,谁也不敢违抗,都口头答应,分头去准备了。韩信又说:“要想让赵军全部跑出来追杀我们,我这个大将不能躲着,必须要亲自出面。”他命令一万人先出击,渡过绵蔓水,背依水为阵。赵军望见,皆哈哈大笑,哪有这么布阵的,我们往前一挤,你们不都要变成鱼鳖吗?真蠢。这时天色逐渐大亮,韩信和张耳两人,乘着他们华丽的专车从井陉道出来,专车上架着大鼓,竖着“大将军”的大旗,周围簇拥着全身闪亮的甲兵,看上去威势非凡,不是大将,绝没有这排场。车上力士举起鼓槌猛擂,杀声震天。陈余大喜,看来今天有望捉住对方大将,他一声令下,赵兵精锐冲出,汉兵也齐齐冲上去迎战。双方厮杀得不分胜负。韩信、张耳假装很害怕,鸣金下令撤退,扔掉大将旗鼓,仓惶逃入背水为阵的那支万人队,那支军队打开壁垒接纳韩信。赵兵一看大喜,空壁齐出,争先恐后上前抢掠韩信的旗鼓,追杀韩信。如果能抓到这位大佬,功劳之大,赏赐之多那是可以想见的。但韩信跑得快,很快就遁入了水边驻军,赵军追来,背水为阵的汉兵也齐齐冲出迎战,两军又是一番厮杀。汉军后无退路,皆拼死抵抗;赵军虽多,却怎么也不能攻拔。这时韩信早就安排好的两千轻骑立刻乘虚驰入赵军壁垒,把赵军军旗扯下,换上汉军军旗。追逐韩信的赵军见仓促间不能取胜,想回到自己军营先填饱肚子再说,谁知转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营寨已经插满了汉军旗帜,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顿时丧失了斗志,像蟑螂一样四处乱跑。赵国督战队虽然极力阻止,也没有办法控制乱局。于是汉兵前后夹击,赵军大败,陈余带着赵王向南逃窜,在泜水边被汉军追上,再战,依旧大败,轻松被汉兵割了脑袋去,赵王歇则被生擒。诸将都纷纷来向韩信请功,疑惑地说:“将军,兵法上说:‘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也就是说,打仗一定要背靠高山,有助于负隅顽抗;营前有水,则让敌军不能靠近。今天将军却让我们背水为阵,一旦不利,士兵都要被敌军赶入江中喂鱼。没听过您这种打法啊,能不能说说秘诀?”韩信笑道:“我这也是兵法啊,只是你们没悟到罢了。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韩信不是什么世家大族,也没有当过多久的将军,手下这些兵不但没受过太多训练,也没有得过我多少恩惠,怎么可能让他们发自心底里为我卖命呢?我其实等于‘驱市人而战之’啊,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不把他们投放到死地,让他们绝境图存,他们岂肯拼命?要是在平原广隰,我怕他们稍微遇到挫折就全跑光了。”众将皆说:“将军真厉害,不服不行啊。”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胜利还是有侥幸性,韩信的理论说服力不强。我感觉汉军之所以能胜,主要在于赵军的战斗力太弱,组织性也差,所以一发现不对,首先就自乱了手脚。要是碰到的是项羽,只怕掉脑袋的就是他韩信了。想当年项羽只率区区三万特种兵,就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像赶鸭子似的赶入大河,淹死二十多万,那时汉兵怎么不背水一战了?可见主要还是战斗力的问题,陈余太弱,才让韩信一战成名。写《汉纪》的荀悦说,项羽之所以当时能把汉军赶入江中,而赵兵不能者,是因为项羽之兵见国都被占,满怀愤激之气;而刘邦之兵安于逸乐,毫无斗志,以愤激之兵战逸乐之众,破之必矣;而赵兵背靠城池,有内顾之心,无决死之志,所以战背水之兵,却无所作为。但我觉得这是强词夺理,你刘邦那时再无斗志也是五十多万啊,却打不过项羽的三万,只怕怎么也说不过去。况且韩信兵临赵国城下,也是欺负到人家家门口了,赵兵怎么不怀愤激之气,一鼓而消灭韩信的疲卒?而且见汉兵占了自己的营寨,也没有生愤激之气,怒战夺回家园,除了战斗力差,没有别的理由。韩信下令:“其他人都可以杀,但是李左车不能杀,一定要生擒,谁捉到赏谁一千斤金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李左车果然捕来了。第52章 说降英布韩信恭恭敬敬地解开了李左车的绳索,这是我们在演义小说中常见的情节,当事人一定会感动,如果他们不感动,我们读者一定会骂他不知好歹。果然,李左车说:“将军,你对我这么好,我不报答不行啊。你说,要我做什么?”韩信问:“我想趁势把燕国和齐国一起打下来,你有什么好计策?”李左车心里暗喜,这个我当然有,但嘴巴上还是谦虚道:“我一个亡国之将,败军之虏,还有什么计策能让将军看得上眼。”韩信知道他需要拍两下,赶忙灌蜜汤:“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虞国灭亡了;到了秦国,却使秦国称霸。不是因为他到了秦国智商就一下子提高了,而是因为虞君不用他,而秦君重视他。如果陈余那傻瓜能听先生的话,我这颗脑袋就会到他手上;正因为他不用你的计策,才命丧我手。先生的智商比我高,我说的是真心话,先生千万不要推辞。”李左车听得心里暖洋洋的,好像吸足了大麻,爽快地呻吟了一声,道:“惭愧惭愧,臣哪敢跟将军比,将军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东下井陉,一早上击破赵国二十万大军,诛杀代王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民们都纷纷扔到锄头和犁,穿鲜衣,吃美食,把家产花光,为什么?知道将军一到,无可抵挡,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吃光用光。可见将军打仗确实是牛逼得不得了。不过,将军的部下打了这么久的仗,也很疲惫了。如果就这么拉过去攻燕,只要燕国紧闭城门不战,将军旷日持久,粮食很快吃光,齐国就可能从后包抄,断将军后路。将军攻不下燕齐,就帮不上汉王的忙,项羽就可能解决汉王,到时将军自问能独立抵挡项羽吗?所以,将军想强攻燕齐,臣以为不智。”“那怎么办?”韩信感觉李左车说得句句在理。李左车道:“臣以为将军不如按甲休兵,抚循赵国百姓,天天给士大夫们送酒送肉,用糖衣炮弹麻痹他们。然后派口才好的人出使燕国,送去国书,对其威胁恐吓。燕国不敢不听,燕国一服,齐国岂敢独立与将军对抗?这样的话,天下之计定矣。”韩信大喜:“好,就这么办。”当即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早就听说韩信旬月之内破魏、代、赵三国,威震天下,吓得不行,早就惶惶不可终日。现在见韩信派使者来示好,大喜,马上表示双方可以签订友好睦邻条约,完全忘了项羽对自己的好处。韩信派人向刘邦报告,请求立张耳为赵王,刘邦同意了。项羽听说魏、赵全被韩信拿下,也知道不妙,时时派出兵渡河攻打韩信、张耳,韩信和张耳和楚兵一来一往地相持,楚国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但韩信想像对付魏、赵一样对付楚国,却也完全不可能。有学者说,项羽对韩信占领魏、赵没有重视,如果早早发兵帮助魏、赵抵拒韩信的进攻,魏、赵不下,刘邦就不可能开辟第二战场。但我估计项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兼顾,再加上他手下也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如果项羽亲自率兵去攻击韩信,那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对于真正的军神项羽来说,韩信只怕还是个小儿科。魏、赵的失去,标志着项羽开始转为劣势,楚国北方已经成为敌人的天下,与此同时刘邦拉拢南方的策略也开始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英布转眼间就要投入刘邦的怀抱,项羽的后院已经开始起火了。话说随何等一行二十人好不容易来到了九江国国都六县,英布却没有用国宾礼来接待他,只派了一个太宰(厨师长)给随何供应吃的喝的,显然他没想去得罪刘邦,但也没有投靠刘邦的决心,毕竟曾经是项羽的爱将啊。在宾馆住了三天,好吃好喝,随何有点着急了,问厨师长:“大王不肯见我,又不杀我。为什么?”厨师长耸耸肩:“无可奉告。”随何道:“其实不说我也猜得到。”厨师长说:“哦。”随何道:“不想见我,无非是觉得楚强汉弱;不杀我,无非是觉得得罪汉王也没必要。可是请你去告诉大王,在中国生存,有可能两面都讨好吗?我告诉你,在中国生存,必须选择站队。要是项王知道我在这好吃好喝,能饶得了你们大王吗?不如为我传话大王,当面剖析其中的利害,如果认为我是胡说,把我们二十个人全杀了就得了。”厨师长觉得有理,当即去报告英布。英布下令召见随何,随何逮着机会,哪肯放过,当即滔滔不绝道:“臣很不明白,大王和楚国有什么亲密关系?”这家伙简直是明知故问,但纵横家首先都得学会发问,问题问得好,对方就会堕入你的话语圈,然后你就可以发挥口才优长,慢慢把他绕晕。不擅长发问的纵横家,一定不是好的纵横家。英布当即应道:“怎么不亲,寡人是项王提拔的,按理当北面事之。”“提拔是一回事,可现在你们都是诸侯王啊?怎么你就自甘堕落,侍奉他呢?”随何还是假装奇怪。英布粗鲁的头脑当即乱成了一锅粥,是啊,我怎么就必须侍奉他呢?就爵位来说,他项羽不是皇帝,和我一样是诸侯王,凭什么我要听他的?于理不合啊。可是,不听他的似乎也不对,我一想起他,怎么就心惊肉跳呢?英布怎么也想不清楚,于是摇摇头,还是来个保险的:“不能忘记旧日的恩情啊。”他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随何大笑:“利益交关而已,世界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恩情,傻瓜才讲恩情呢。臣以为,大王之所以怕项王,是因为项王的兵比大王多。但是项王去年攻打齐国的时候,亲冒矢石,身先士卒,那么艰苦,大王按理应该举全国之兵,亲自赶赴前线帮助项王。但大王只派别将带了四千兵去,自己依旧躲在家享福,这像是北面事之的做法吗?汉王攻入彭城,项王还远在齐地,大王应该立刻率领全国兵马,日夜兼程,赶到彭城帮助项王,但大王这次做得更绝,称病不往,一兵未发,坐观项王和汉王会战,这像是北面事之的做法吗?项王能容忍大王这么做吗?大王到现在还不肯背弃项王,不过是因为他现在还比较强,汉王比较弱,然而天下之事,强弱本无一定。项王虽强,但凶狠残暴,失去民心,杀义帝,背盟约,天下人都觉得他做得不对。汉王联合诸侯,死死守住成皋、荥阳,楚兵不能越此而西。汉王有巴蜀之粟顺流而下以为补给,而项王深入敌国近千里,运输路线漫长,一个不慎,粮草就接济不上。楚现在进不得,退不可。如果楚国战胜,天下诸侯都将害怕,互相救助。因为项王太嚣张了,诸侯们都巴不得他灭亡。所以楚终将灭,汉终将胜。大王至今还不肯把楚国抛弃,投奔汉王,实在有点不够明智啊。臣今天来这里劝大王,并非因为大王的力量足以亡楚,只希望大王举起义旗,让项王腹心有患,不得不在楚地逗留数月,汉就一定可以获胜。臣希望现在就和大王一起通电起义,汉王一定会割地加封大王,加上大王现在的九江国,大王的疆域就更广阔了。”英布被随何说得蠢蠢欲动,点头道:“好,我听你的。”他把随何送回宾馆,回头想了想,有些玄,觉得还是暂时不公布消息为好,究竟这事关系自己一辈子,不能轻举妄动。他这么一拖,随何也有些着急,而正在这时,项羽的使者又到了。使者当然是来请英布发兵的,他到了宾馆,就着急对英布说:“项王那边兵事危急,大王还是赶快发兵去帮忙罢。”如果英布正常的话,这时发兵帮助项羽还来得及,虽然以往两次有嫌隙,但有了这次的表白,项羽应该会原谅他。关键是英布不了解项羽和刘邦的差别,项羽虽然暴躁,但他遵循的还是诸侯贵族制,又爱才(识才不识才是另外一回事),消灭刘邦后,英布的九江国肯定可以保全。刘邦这个流氓却不同,他才不在乎什么贵族不贵族,诸侯不诸侯,得势后是一定要一网打尽的。当然,这个形势当时人几乎都不会明白。因为刘邦嘴巴上说得很好听,打项羽是吊民伐罪,凡帮助他的都可以裂土封疆,像英布这样的傻瓜被他骗,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其实英布稍微聪明一点就能发现,韩信如今已经占领了魏、代,却都将它们除为郡县,没有分封给任何人。他的司马昭之心,不是路人皆知吗?英布还没来得及应答使者,随何就听到了消息,冲开大门就闯进去,一屁股坐在使者的前面,虎着脸说:“发什么兵?九江王已经归附了我们汉王,你们楚国有什么资格下令。”英布愕然,随何这一招让他确实措手不及。杀了随何罢,屁股也是洗不干净的,任何时候,和主子一旦有了嫌隙,事情就不好办。自从贵族分封制消灭之后,这个世界就只剩下了丛林原则,弱的必须要听强的,否则就是想反叛,没有道理好讲。而阴谋家也就因此茁壮成长,在各国间互相游说,挑拨离间以取利益,人间许多悲剧就因此而起。如果大家都遵循礼乐文明,虽然相互不满到互相讨伐的地步,却也不会灭人社稷,略人妻女,占人疆土,当然,纵横家、阴谋家们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楚国使者一听,吓得站起来就跑。随何马上劝告英布:“事已至此,大王还犹豫什么?赶快杀了他们,立刻投奔汉王。”英布傻乎乎地说:“说得对。”当即下令:“给我追,提人头来见。”同时通电起义,发兵攻击楚国。项羽大怒,派将军项声、龙且回击英布,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最后龙且大破英布军,英布想率领残余的部队长征,北上抗楚。但又觉得目标太大,保不准走到路上会遇见楚军,被楚军干掉。于是抛弃军队,只和随何等人从小道跑回荥阳。这时荥阳已经是寒冬凌厉了。刘邦正在家里洗脚,这家伙似乎很喜欢洗脚,上次见了郦食其也是这样,可能是他的中医秘方。听到英布来了,当即召见。英布兴冲冲跑进去,老远就听见里面传来快活的呻吟。英布止住了脚步,对随何会说:“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大王正……”随何道:“没事,我们大王不是胡亥,他老人家可是始终把革命放在第一位的,他常说,革命如果不成功,就什么的都没有了,因此常常告诫我们,天大地大,不如革命两字的意义大。”英布这才走进去,看见两个洗脚妹正在帮刘邦搓脚丫子,长得花容月貌,又嫩又艳,我很遗憾古往今来的画家,竟然没人以此为题材画一幅《双美洗脚图》,否则那该是多么香艳啊!刘邦则一个劲地快活呻吟:太阳太阳当空照。老子的脚冻得他妈乱跳。米酒油馍木炭火,全他妈是些小儿科。解决冻脚的大问题,只怕还得靠热开水。热水热水你真好。泡得我额头把汗冒。热水泡脚真舒服。胜过红泥小火炉。看来他久居关中,也学会了一点信天游。如果英布识相的话,他应该马上起舞相和,唱道:老布我进门气喘得紧:“我见到了汉王——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荥阳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随郎中领我进了门,当年的刑徒如今长成人。但是英布没有,相反,他看到刘邦眼神迷离的样子,和当年的郦食其一样,也立刻生气了。不过郦食其是个文化人,生气也就是通过说理的方式指责,说你这做得不对,应当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什么的。英布不一样,他是带兵的将军,谁见了他都是点头哈腰,哪怕是项羽,也得表示一定的尊重。项羽是贵族出身,对他肯定也讲礼仪,所以虽然他本身是个泥腿子,做人的尊严还是被项羽给惯出来了。刘邦这种市井流氓随便的做派,在周勃、灌婴这些自小熟络的伙伴们看来,那是十分亲切,在英布这就完全不可理喻了,他把我当什么人了?英布悲愤地想,洗着脚就叫我进来,让我闻他的脚臭味?英布差点就气哭了。他随便应答了两句,刘邦打发他:“好了,你去休息罢。”英布见他这么轻描淡写,更是悲愤难平,走出刘邦家就想自杀。好歹被人硬拖到宾馆,推开门顿时大吃了一惊,他发现分配给自己的宿舍,和刚才刘邦家的装修几乎是同一规格,床上还放着两个水灵灵的美女,正是刚才见到的两个漂亮的洗脚妹,说实话,刚才英布悲愤是悲愤,但还是偷偷看了两个洗脚妹一眼,直咽唾沫。没想到现在她们就剥光了在自己面前,太棒了!汉王真是善解人意啊,共产共妾,就连当初项羽也没对自己这么好啊。这倒也是,项羽肯定不会对他这么好,因为贵族讲究等级爵位,拥有什么爵位享受什么待遇,女人更不会随随便便和人共享,否则那叫淫乱,《春秋》会谴责的,而刘邦不同,市井流氓拉拢小兄弟的重要手段就是给你吃一样好的,穿一样好的,用一样好的,玩一样好的,显得大家手足情深,不分彼此。但他们不明白,一旦建立了政权,没有外在威胁,这些都是会收回的,而且收得相当彻底。相反像项羽那样按规则来,虽然貌似陈旧,但还较有保障。讲规则,永远比没有规则好。英布当即大喜过望,这个泥腿子,也就这点出息。他快活地玩了一晚上,累得筋疲力尽,第二天刘邦派的使者来了,问:“九江王昨晚睡得怎么样?还习惯罢?”这句提问简直是及时雨,英布太想表达了,他一个骨碌从床上翻起,叠声说:“习惯,太习惯了,习惯得简直不能再习惯!我现在就想给汉王交心,要我老布干什么?只要我皱一下眉头,都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使者说:“汉王说,不急,大王好好在这玩,玩够了再参加革命工作。”英布一手指天,一手抚心,说:“革命也可以边玩边干,我要求立刻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工作中去,不然对不起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啊!”他马上派人去九江召集忠于自己的部属,虽然被楚兵打得七零八散,竟然还是招到了几千人,至于他的妻子儿女,都被项羽派项伯捉去,按照军法杀了个精光。但这些英布可能不在乎,因为他和随何逃走的时候,并没有带上他们。别跟说什么目标太大,他带不了,我就不信多带三五个人,在楚兵的雷达荧屏上体积就会成倍数地增加。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妻子儿女,对于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那都是生命的全部,可是对王侯将相们来说,却不值一提。对刘邦来说,拉拢了英布带来了巨大现实利益。首先,英布在九江抗楚几个月,拖住了楚国一部分兵力,使楚国不能集中力量击汉。第二,英布原本是项羽的心腹,现在被刘邦拉拢,从舆论上,打垮了项羽,显得似乎项羽已经众叛亲离。第三,英布熟谙项羽的战术(后来刘邦欲解决英布时,看见英布排兵布阵颇似项羽,还心情非常厌恶,因为他确实被项羽的作战方式打怕了),对项羽的战力有一定的遏制。第四,九江毕竟被英布经营了这么多年,积攒了一定的情义。将来反攻时,英布可以凭借这个去内部策反,彻底颠覆使项羽的后院,后来的事实,的确也证明了这点。第53章 荥阳诈降但楚兵确实厉害,仍旧采取攻势,数次出奇兵断绝刘邦的粮道,让刘邦十分头痛,他和郦食其商量解决办法。郦食其献了一计:“当年商汤伐桀,封其后裔于杞;周武王伐纣,封其后裔于宋,这都是收买人心的好办法。秦灭六国后,诸侯社稷相继倾覆,如果能够重新封那些人后裔为王,他们一定亲附,这样仗也不必打了,楚国一定会追慕风仪,敛衽来朝。”由此可以看出,郦食其这家伙本质上并非纵横家,而是儒家知识分子,非常迂腐。他幻想回到春秋时代,诸侯间以礼相待,不相互侵伐,这是战国时代儒家说烂了的东西,毫无新意。事实证明根本是行不通的。且不说秦国成功兼并天下,证明了封建诸侯已经过时;项羽名为霸王,宰割天下,岂不就是基本按照分封制来的,而立刻又陷入诸侯交征的混乱状态,说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方压倒东风,绝不可能再彬彬有礼地和睦相处。尤其是认为分封诸国后,楚国就会追慕风仪,敛衽来朝,更是迂腐得令人发指。后来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上,有关打不打匈奴的问题,儒生代表们也是这么说的。儒家,似乎有着天然的迂腐。刘邦也被郦食其说糊涂了,马上说:“很好,快点刻诸侯王印,派使者出去分发。”郦食其马上喜滋滋地去找铁匠铸印,不一会张良来了,刘邦正在吃饭,叫他:“来,小张,老郦刚给我出了个主意。”他把情况一说,张良大惊:“啊,哪个傻逼出的馊主意?陛下真要这么做就完了。”刘邦说:“咋了?”张良一把抢过他的筷子:“我一条条跟你说。”张良开始大放厥词:“当年商汤封桀后,周武王封商后,都是在能充分搞定敌人的前提下做的,试问你现在能搞定项羽吗?天下流氓都聚集到你的身边,离乡背井,九死一生,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能立功,将来裂土封侯,吃香喝辣,欺男霸女,世世享福吗?你现在却想立六国之后,他们还有什么想头?肯定会纷纷打铺盖卷回家,侍奉家乡的主子去,谁跟你去打天下?而且楚国现在依旧这么强,立了六国,他们还不是见风使舵,跟着强者走,谁记得你的恩德?你要这么做,真的就完蛋了啊。”刘邦当即跳了起来,把满嘴的饭吐到地上,骂道:“儒生真他妈是傻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快,把新铸好的印销毁了。”尝到了拉拢英布的甜头,刘邦觉得这样比单纯和项羽在军事上较劲合算,就去请教阴谋家陈平:“还有什么好计策。”陈平说:“好办,再拉拢项羽身边其他的亲信,拉拢不了,也要离间他们。你知道吗?当年秦国之所以能灭六国,靠的可不仅仅是军事力量,阴谋发挥的作用更大。”刘邦大笑称善,当即给陈平批了张条子:财务处:立即拨给陈平专款资金黄金四万斤,任他恣意花费,不用实报实销,张口就给,花光再给。大汉国国王:刘邦陈平很高兴:“大王,你放心,你的每一分钱都不会浪费。”拿到钱,陈平找来一批有奶便是娘的泼皮无赖,进行秘密培训。制定了八项组织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深入敌军内部散发谣言。2、基本工作方法:深入楚国士兵群体的时候,假装毫不经意地发布谣言,其他同志要及时附和,扩大谣言的传播范围。3、每散布一条谣言,发薪金五毛,多劳多得。4、谣言散播员要互相监督,互相竞争,但不许互相诋毁,恶性竞争。5、谣言散播员要善于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最好是学会楚国话,捏造一个在楚国的故乡和童年经历,如果捏造不出来,可以向组织申请,组织会代为捏造。6、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有时也要相应散布一些真消息,让人真伪难辨。但此真消息绝对不能有利于对方。7、谣言散播员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8、贪生怕死,泄露机密,出卖同志者,父母妻子将会被我们斩首。这些人经过严格培训后,纷纷打入敌后,到处散播谣言,说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眜等人自恃劳苦功高,却一直没有封侯拜相,裂土称王,特别不服气,他们已经秘密投靠刘邦,准备联合起来消灭项羽。这些谣言虽然没有让项羽完全信以为真,将钟离眜等斩首,但确实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不信任感。很快就是四月,春暖花开的天气,楚兵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像惊蛰苏醒的动物一样,发动了对刘邦军队的大扫荡,一路连捷,围住了荥阳城,这次是认真的,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那种。刘邦傻眼了,太大意了,没想到楚国人这么猛。他派人出使楚营,向项羽请求讲和,声称荥阳以西属于汉朝,以东全归楚。项羽觉得要彻底干掉刘邦也很困难,颇有些动心。范增赶忙劝他:“别,上次鸿门宴的时候,没有干掉刘邦,已经悔之不及了,人不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次千万别再让那流氓跑了。”项羽也感到羞惭,后悔上次没听范增的话,于是加紧进攻。刘邦急得要哭:“怎么办?难道这次真死定了。范增这个老不死的,真是老子的克星。”陈平站了出来:“那个老不死的虽然聪明,不幸的是却辅佐了项羽。除掉他也容易。”刘邦转悲为喜:“小陈,有计策快讲。”陈平说:“大王假装和项羽继续谈判,等项羽的使者来,你们都听我安排,看搞不死那该死的老范。”没几天项羽的使者进来,陈平赶忙命令摆上太牢,也就是牛头、猪头、羊头一起上,这是那时候规格最高的国宴。项羽使者见了很高兴,搓搓手说规格太高了,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啊。陈平兴冲冲地问:“亚父(范增)他老人家身体还不错罢,我们汉王怪想念他的,希望他稍稍忍耐,干掉项羽后,就给他颁发一级卧底勋章,裂土封王。”项羽使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意思啊?在下是项王派来的。”陈平马上假装惊慌道:“那错了,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快,更换菜单。”从人立刻上前,把牛头、猪头、羊头全部撤下,换上一盘盘青菜豆腐。陈平阴阳怪气地说:“对不起,刚才搞错了,那些菜是要招待贵客的。”楚国使者苦着脸吃过饭,回去后把情况一说,项羽大惊,原来我亲爱的亚父也是个卧底啊!看过《史记》中这个故事的人,起初大概都会为陈平的计策叫好,但稍微动点脑子,就会发现它非常荒诞。范增一直要求项羽加紧进攻荥阳,捉住刘邦,凭什么和刘邦暗通款曲?就算陈平吃准了项羽多疑暴躁,但不会认为项羽智商这么低啊。当年赵王疑心李牧还说得过去,因为李牧率领大军在外,自己控制不了。现在是项羽亲自为主将,范增又不是劝项羽缓兵不击,怎么和刘邦暗通款曲挂得上钩呢?再说刘邦如果和范增勾结而不小心说漏了嘴,岂能放项羽使者回去?一回去范增不就完了吗?这种明显的破绽,也只有白痴才会相信。然而项羽似乎真的像个白痴,史书上说他“果大疑亚父”,亚父劝他再急攻荥阳,他竟不肯。亚父终于也忍不住了,怒道:“天下的事情已经定了(刘邦肯定会把你干掉),君王好自为之,我就不在这打搅你了。”开了一张病假条,写了一张申请,称病请归。项羽还真不肯醒悟,在申请上批复:同意。这两个简单的字将会葬送掉他自己的江山和头颅。不过他那时还不知道。范增满以为项羽会挽留他,拿到申请书一看,气得一声不吭,背上怒气郁结,很快长了个大疮,这种疮在古书上叫“背疽”,据有学者说,这种“背疽”,“在现代医学看来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在今天治疗起来并不困难,用抗菌素和动手术排出脓液,即可望痊愈”,但那时没有抗生素,得了这玩意九死一生,可怜伟大的老革命家范增先生还没走到彭城,大疮毒性发作,蔓延全身,含恨死去。项羽身边最后一个能够说上点话的谋士就这么没了,他的死,暗示着项羽的彻底歇菜。时间到了五月份,楚兵依旧围住荥阳,也不知道刘邦为什么不急电韩信前来救驾,总之他在城内岌岌可危。这时他身边一个将军纪信自告奋勇地说:“不行了,大哥,你是我们大汉最红最红的红太阳,这个世界上少了谁都可以,少了大哥不行。大哥在,中国就不会亡。我长得和大哥有点像,请让我扮成大哥,假装突围,趁楚兵追逐我的混乱间隙,大哥你赶紧逃跑。”刘邦一点也不客气:“这个计策不错,不过,你要是一个人出去,楚兵恐怕不信,总得有几千侍卫。可我身边兵已经不多,浪费不起啊。”陈平鲜廉寡耻地说:“这个容易,城里这么多中老年妇女,不能白吃饭,让她们穿上军服冒充士兵,就算被楚人捉去也不要紧,年老色衰的,除了浪费粮食,再没有别的用处。年轻的如果长得丑,也赶出去。”刘邦拍了拍陈平的肩膀:“我以为我够无耻,谁知你尤甚。很好,就这么办。”当夜,陈平逼着两千老中青妇女出了荥阳城东,楚兵听说有敌情,齐齐上前邀击,结果发现对方不经杀,一杀一大片,毫无还手之力,尖叫声也有点奇怪,原来不但是妇女,还多半是中老年。正纳闷的时候,却看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冲了出来,当头六匹瘦马,车舆上方竖着金黄色的伞盖,左边騑马的马轭上插着一柄装饰有羽毛的大旗,旗杆上还飘荡着一条火红的牦牛尾巴,不是刘邦的专车,绝对没有这排场。马车夫一面驾车,一面大叫:“城内粮食吃光了,兵也没有了,只剩下妇女,我们汉王决定投降啦!”哗啦一声,楚兵当即呆住了,那份激动实在难以形容,他们离乡背井,跑到这么远来打了这么久的仗,就为了今天。现在敌酋终于投降了,他们可以解甲归田,去安抚家里年轻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年老的父母了。刘邦这个人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不喜欢他,但也不讨厌他。他要是肯投降,不再打仗,那是再好不过。于是,他们都停住了厮杀,呆呆的伸长脖子遥望着那辆华车,个个热泪盈眶。督战的楚国将军们也百感交集,擒住了刘邦,不但可以结束战乱,自己还可以加官进爵,这是多美好的事啊。他们都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将剑还鞘,勒马遥观。整个东门鸦雀无声,如果现场有国际战地记者,一定会被这一幕震撼住,他们会不断地按动快门,记下这激动人心的每个画面。摄像记者则会打开录像机,将他们全部摄入画面,将来在大银幕上投放时,全部换成慢镜头,配上凄美动听的音乐,或者安排一个楚军士卒,扔下掉手中的长戟,抱住对方的一个稍微年轻一点的女兵狂吻。这张照片一定会登上当年《时代》周刊的封面,成为百年难遇的摄影经典,一切一切的其他照相经典,都无须来做比方,因为这代表着人类(某些军国主义人渣除外)最向往的境界——和平。战争,永远是人类文明的敌人。我们要作爱,不要作战。在场的每个人都这么想。和平的气氛在人群中默然传递,像润物细无声的潜流,霎时间浸遍了荥阳城四面的城门。围困城池的楚兵们个个抛弃了脸上的愁苦,露出惊喜的表情,没有人带领,也没有人阻止,他们纷纷涌向东门,去领略,去见证和平到来的那一伟大时刻。“万岁!万万岁!”他们突然齐齐爆发出如雷般的欢呼。请记住,这不是歌颂某个“还想再活五百年”的狗屁帝王,在汉代,“万岁”两个字只是代表快乐和高兴!代表他们的心情!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很难过,为这些楚兵,为那些被陈平赶出城充当鱼肉的老中青三代妇女。这些人正在东门欢呼和平的时候,荥阳城西门悄然大开,几十骑像疯狗一样冲出,城外空荡荡的,只有楚国人的营寨和壕堑,没有人阻挡他们。刘邦就这样拣了一条命,这竖子运气真好。至于身后的荥阳,他让自己的御史大夫周苛、枞公和魏王豹去守卫。周苛和枞公商议,觉得魏王豹屡次反复,不可靠,先把他杀了。第54章 刘邦的逃亡项羽抓住了纪信,发现自己受了骗,气愤地骂道:“刘邦那竖子死哪去了?”纪信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早离开荥阳啦。”项羽怒道:“呸,这个流氓,竟然让妇女为自己打掩护,太不要脸了。你们简直蛇鼠一窝,无耻之尤。来人,把这个王八蛋活活烧死。”那些楚国士兵,那些春闺梦里人个个脸色凝重,刚才的受骗显然让他们目瞪口呆,解甲回家的愿望化成了泡影。如果真有国际战地记者,也会对自己刚才的激动羞愧不已。刘邦这王八蛋太不要脸了,使诈本来也没什么,可是把妇女驱赶出来送死,也亏他做得出来。如果屈原还活着,我想他肯定会呵壁问天:人啊,你怎么能无耻到这地步?!但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西方人,你们不高兴是吧?一边去,我们就这样也成了文明古国,也搞出了四大发明,人口也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国也同样崛起了,用不着你们来说三道四,指手划脚。刘邦一口气跑出荥阳,渡过汜水,溜进了成皋。楚兵在后紧追不舍,他见势不妙,又继续西逃,跑回函谷关。进了关中,他才松了口气,准备征发新炮灰,出关继续跟项羽打。身边一个姓辕的书生劝他:“大王,你在荥阳跟楚兵相持了数年,基本上是败多胜少。臣有一个计策,可以使楚兵疲于奔命。”“什么计策。”刘邦有气无力。“君王不如出武关进南阳,项羽必定引兵南下堵截。君王深沟壁垒,不和他交战。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荥阳、成皋一线的压力。荥阳、成皋不失,楚兵不击赵,韩信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安抚赵地,和燕、齐结盟,那时君王再重新回到荥阳,楚兵必然又长途跋涉跟随,疲于奔波,我荥阳军以逸待劳,破楚必矣。”刘邦说:“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出武关,走南阳,固守宛、叶。项羽听说后,也果然引兵南下,堵截刘邦。刘邦一任项羽挑战,就是龟缩不出。那时又没有重炮,一旦婴城固守,短期是攻不下来的。这时项羽的后方又出问题了。那个小名“螃蟹”的巨野渔业公司老板彭越,自从主力被项羽击溃后,组成了“土路游击队”,时常骚扰项羽的运输线,采取“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战术,看到项羽率主力逗留在成皋,火速南下渡过濉水,攻击下邳,与项羽的将军项声、薛公交火。楚军败,薛公阵亡。项羽听说后,忧心忡忡,把成皋交给部下终公守卫,自己亲自率兵去打彭越。刘邦听说项羽走了,大喜,赶忙率领大部队北上进攻成皋,没有项羽的楚兵是无能的,项羽手下的将军个个都是废柴,这场战事再次印证了将领的重要性,终公战败身死,刘邦夺回了成皋。与此形成反比的是,这年六月,项羽将彭越杀得丢盔弃甲而逃,如果给他时间,应该可以全歼彭越,但听说成皋有失,他只能赶忙回兵,一战先攻拔荥阳,活捉了周苛、枞公和韩王信,他劝周苛道:“投降我罢,我让你当上将军,封三万户侯。”周苛骂道:“你丫哪是汉王的对手,我看还是投降了我是正经。”项羽大怒,下令:“把这个王八蛋也给我烹了。”他很喜欢烹人,但话说回来,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时尚,不信去翻《史记》。烹完周苛,项羽还不能消气,又斩了枞公,韩王信见状,吓得赶忙投降,项羽饶了他一命。不过没过多久,这家伙又找机会逃回了刘邦阵营,这是后话,暂且不提。项羽一路进兵,将成皋重重围住。这次刘邦聪明,没等项羽的包围圈收拢,早就一溜烟出了成皋北门,渡过黄河一路逃窜,到了小修武(今河南新乡西),为怕有失,他先冒充普通百姓,在城外的招待所住了一晚上。当时正值盛夏,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天也亮得早,但刘邦一个逃窜犯,哪里睡得着?天才蒙蒙亮,鸡都没叫,他就穿上衬衣,一骨碌爬起来,到前台交还房卡。服务员打着呵欠,没有好声气:“您老怎么这么早就退房啊!还让不让人睡觉了。”刘邦说:“有一笔大生意,得抓紧时间啊。”服务员翻了翻眼皮,道:“兵荒马乱的,还能有什么生意。”刘邦笑道:“这你就不懂了,越是兵荒马乱,我们这种人才越可以大展身手。”服务员眼睛一亮,道:“我悟到了,原来您老人家是流氓。”刘邦也不否认,服务员见是流氓,知道惹不起,赶忙陪笑道:“大哥,刚才多有得罪,房间也不用检查了,这是押金,您走好!”刘邦道:“算了,押金你留着。”说完他跑到院子里,发动马车,全速行驶,不一会就看见韩信军营,他也不减速,大叫“我是汉王使者,有紧急军情。”守卫的岗哨开始还准备拦截,看他站在车上,举着火红的节信,知道是大人物,赶忙避开。这时赵王张耳和小军神韩信还在梦乡,刘邦下了车,在卫兵的带领下,一个箭步闯入他们的卧室,也不管人家是不是赤身露体,就从床前把他们的印符抢到手中,说:“给我击鼓,让诸将都来大厅报道。”谁敢违抗使者的命令?军营中登时鼓声大震。张耳、韩信正在梦中流涎,被鼓声惊醒,吓了一跳,揉着睡眼就从床上弹了起来,以为遭到楚兵偷袭。听卫兵说是刘邦来了,又是另一种惊恐,赶忙套上背心打着赤膊前去拜见,刘邦嘻嘻笑道:“你们的军队,现在归我了。有意见么?”废话,当然没意见。刘邦命令张耳:“你,率领军队去巡行赵地。”又指着韩信:“你,我拜你为相国,率领一部分赵兵进攻齐国。其他的跟我去成皋,继续对付项羽。”可见当时韩信驻扎的地方距离荥阳非常近,为什么刘邦不早命令他渡河,从后方夹击项羽呢?不清楚,要不然我们就可以看看这两个人打仗到底谁厉害了。但最大可能是,刘邦知道,当时就算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和项羽死磕,也没有取胜的希望。因为楚国的国力还在,给养没有太大的受损,刘邦无法和项羽势均力敌。只有占领了齐国,才能在炮灰和物质资源的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那时两面夹击,才有可能彻底干掉项羽。当然这不说明刘邦有多好的战略眼光,傻瓜也知道应该这么做。项羽当然也想,但他手下都是废柴,没有韩信这样的人才可以帮他夺取齐国。刘邦一逃,项羽就攻拔成皋,想乘势继续西进,汉兵则依据巩县(今河南巩县东)城壁抵抗,楚兵受挫,不能前进一步。刘邦得到韩信的大量新炮灰,又振作精神,在这年的八月在小修武南的黄河岸边聚集,想渡河与楚兵一决雌雄。郎中郑忠劝他:“大王,这个主意不可取啊。项羽百战百胜,迄今从未败过,和他硬碰,现在还不是时机。因为现在您的兵力不能绝对胜出,等您的炮灰数量超过他十倍以上,再这样做不迟。前几天您让韩信去攻齐,确实高明。臣以为现在只能深沟高垒,消耗他的士气,等待可趁之机。”刘邦想了想,确实如此。楚兵除了项羽之外,基本是窝囊废,而项羽走到哪,哪里的楚兵就锐不可挡。于是派本家刘贾、好朋友卢绾率领两万人,数百骑兵,东行从白马津渡河,和彭越的“土路游击队”接头,创建敌后根据地,到处去烧毁破坏楚军的粮食和其他设备,让楚军的粮草给养成问题。一旦楚兵进击,他们又赶快遁走,躲进山中,让楚军深为头疼。彭越的游击队就此越发壮大,慢慢公然进攻楚国的城邑,一连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个城池,当地楚国驻军都不是他的对手。项羽在前线坐卧不安,最后下定决心再次亲自去剿匪,他对自己的部下大司马曹咎说:“你帮我好好守住成皋,如果汉兵来挑战,千万不要理会,只要让他们不能东进一步,就算达到目的了。给我十五天,就可以击破彭越,到时再回来帮你。”一个大国,只有项羽一个人能干,其他人碌碌无能,这个国家能长久吗?当然,我们千万别以为当时的楚国真的没有人才,人才都在刘邦这边。按照生物社会学,人才应该是按照地域平均分配的,楚国的人才除了投奔刘邦的之外,本地一定还有,但项羽都看不到。而项羽信任的,都没有什么才能,这些人之所以被提拔重用,或者是因为和项羽有亲属关系,或者是因为和项羽熟。比如这个曹咎,原先是蕲县公安局刑侦科处长兼劳教所所长,只因为救过项梁,项羽就让他当大司马(国防部长),其实他的本事可能只够当个劳教所所长。楚汉之争,实际上是项羽以一人之力抵抗大半个中国有才华的流氓,而这些流氓还特别不讲规则,今天说过的话,明天就不算了。项羽怎么能不败?我是怀着深深的抑郁之心来叙述后面的历史故事的,诸君不可不知。项羽前脚走,刘邦后脚就围困了成皋。曹咎和司马欣两人开始还遵循项羽的策略,紧闭城门,不肯出战。汉兵就派人天天辱骂,曹咎、司马欣这两个人虽然是窝囊废,但估计出身不错,还讲究一定的尊严,毕竟不是街头混混嘛。他们果然按捺不住了,决定出击,宁死不受辱啊!他们下令让士卒东渡汜水,才渡了一半,汉兵箭矢齐发,楚兵在水中间无可闪避,死伤无数。汉兵趁势渡河全线出击,大败楚兵,曹咎和司马欣两人无颜再见项羽,双双在汜水边自刎。刘邦见机当即渡过黄河,顺利攻占成皋,驻军广武。广武位于成皋东,是黄河渡口,距离天下闻名的敖仓非常之近。城邑建在敖仓西的三皇山上,山有涧水从中穿过,分成东西两半,上各建一城,称为东广武,西广武。本来项羽经过苦战,已经攻取了敖仓,这相当于给楚兵找了一个就近的免费食堂。敖仓的粟,是秦朝政府多年来苦心储藏的,属于战备物质。楚兵失去了它,势必增加后勤的难度。刘邦曾经一度想放弃荥阳、成皋一线,退缩到巩县和洛阳一代继续抵抗楚军的攻势,但郦食其劝他道:“王以民为天,但民以食为天,敖仓是天下转输之处,楚国人却不懂得它的重要,没有派重兵守卫,这是天在帮助我们大汉啊。足下当立刻加紧进兵,收复荥阳,夺回敖仓。然后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绝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让天下知道我大汉已经控制了一切险要,楚国必将覆亡。”刘邦听从了郦食其的建议,郦食其很高兴,又自告奋勇:“燕、赵已定,齐国还没有服气。齐国人多变诈,您派韩信去打他们,就算取胜,没有几个月也难彻底搞定。不如让我去说服齐王,让他们投靠我们大汉,不费一兵一卒,岂不甚好?”这倒是。刘邦想,韩信虽然能干,却不一定能顺利攻拔齐国,如果郦食其能达到目的,确实更好,于是答应了。于是郦食其马上赶赴齐国,面见齐王田广,按照纵横家的一贯策略,先发问:“大王知道天下最后将是谁胜出吗?”齐王说:“不知道,谁?”郦食其道:“当然是归我们大汉。”齐王倒没生气:“为什么?”郦食其又祭起道德的大旗:“当年义军一起立了楚怀王之约,谁先攻占关中,谁就当秦王。项羽不但背约,还分割不平。汉王于是出关吊民伐罪,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谁以城池投降,城就赏给他;得到了财宝,就与部下共享。所以豪杰之士,都纷纷投奔。项羽不但负约杀义帝,而且对待部下苛刻,有功不赏,有过必罚,非姓项不能重用。所以豪杰之士,都纷纷远离。这不说明将来天下归于汉王,是一定的吗?汉王出师以来,破三秦,擒北魏,出井陉,诛杀成安君陈余,此非人力,乃上天给予他的福分。现在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绝太行之道,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垄断了天下一切形胜之地,谁不服气就会遭到灭亡,谁先投奔就会得到封赏,大王如果现在马上投降汉王,可以长保齐国,否则危亡翘足可待也。”“怀王之约”被有些历史学者屡屡提到,当成一个重要事件,以为是项羽的失败的重要因素,刘邦确实也屡屡以此为口实,对项羽发动攻击的。但我觉得并没有多重要,诚然,刘邦开始是纠集诸侯,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攻入彭城,但项羽一回师反攻,汉兵灰飞烟灭,诸侯立刻又相继归服了项羽。这说明众之归附与否,仍旧在于力量,不在于所谓的一个“怀王之约”。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没有发明之前,舆论左右军事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况且就郦食其的这些话来说,完全是胡说八道。项羽分封诸王,完全是靠军功,而不靠世系,怎么能说项羽有功不赏呢?他所封诸王,没有一个姓项的,怎么能说非项氏莫得用事呢。顶多他有些顾旧情,而又自负聪明,不识人才,不通谋略。说什么刘邦立诸侯之后,更是滑稽。他出兵三年,仅仅立了一个赵王张耳,并非诸侯之后,还是项羽早就封定的。除此外魏王、赵王都被他干掉,地除为郡,要说贪婪,他比项羽厉害得多了。齐王听了郦食其一番高论,也不知是脑子进水还是别的,完全相信了他的话,说愿意投降,派使者出使汉。本来听说韩信要来进攻,已经在历下(今山东济南)修筑了强大的工事,派华无伤、田解两将军率重兵把守,现在下令军备全部撤除,自己则天天在临淄和郦食其饮酒作乐。第55章 广武对骂这时韩信的军队基本上靠近了齐国,已经准备发动进攻,听说郦食其竟然成功说服齐王投降,决定罢兵。这时他手下一个叫蒯彻的劝他:“将军受诏伐齐,汉王又派使者偷偷出使齐国,劝说齐王投降,有诏书阻止将军进兵吗?郦食其不过是个书生,靠着三寸长的一个舌头,劝说齐国七十多城投降,将军率数万兵马,打了一年多的仗,才攻下赵国五十多个城池,和他相比,是不是太丢人了?”蒯彻我们知道,他是范阳人,原先在武臣手下做事,后来武臣被李良干掉,他大概还留在赵地。韩信定赵,因此又变成了韩信的谋士。他现在劝韩信这么做,有没有别的原因,我不知道。不过这家伙是个典型的纵横家,唯恐天下不乱的类型,一旦天下太平,他所学的一套就没用了。他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寻找合适的主子,比孔子还卖力,如果生活在战国时代,一定很有用武之地,可惜命运不济,他的青春期大概是在秦朝度过的,好不容易等到天下大乱,投靠了武臣,结果又是个没用的货。估计他还想投靠过项羽,因为他的师傅安期生向项羽献过计谋,但我们知道项羽喜欢能打的,对谋略不感兴趣,没有采纳。据史书上说,项羽后来改变主意了,想封他们师徒俩做官,两人又不肯接受,大概觉得项羽不足以辅佐。而刘邦又远在大西北,他肯定不想跑远路去投靠。现在见韩信到了齐地,马上就像鼻涕一样贴上来了。他劝韩信进攻齐国,当然是希望韩信能够割据齐国,他就能施展口舌封侯拜相了。不过这确实就害了韩信、郦食其和田横,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他“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班固说他“一说而丧三俊”,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韩信不攻齐,郦食其确实就不会死。韩信的军功也不会这么大,乃至骄横到想割据,自取祸端。但田横我估计还是死定了,刘邦是绝不会容忍一个齐国存在的。而韩信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听蒯彻这么一说,当即继续进兵。因为齐历下军没有防备,很快被韩信攻破,俘获了华无伤。华无伤二话不说,投降了韩信,身先士卒帮韩信打仗,后来还因此封了侯。他们一路火速进军到临淄,齐王那时大概还在和郦食其一起吃吃喝喝,过得很嗨皮,一听已经兵临城下了,当即气得七窍生烟,骂郦食其道:“原来你们都是一帮骗子,气死我了。来人,烹了他。”左右马上上来把郦食其掀翻在筵席上,堂上烹牛肉的鼎是现成的,水正翻滚着。郦食其张口结舌,我们以前说过,郦食其按其学术底子,还不是纵横家,而是儒家,口舌虽然还可以,但儒家知识分子特有的迂腐,让他为自己一方背信弃义的行径感到深深的羞愧,估计他宁愿一死以谢齐王,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为自己辩解。他没有苦苦哀求:“请一言而死。”但就算这么说了,齐王也会回答:“放屁,你当说客,他会不知道?难道你们不都是刘邦的手下,给我烹,老子才不会学项羽,给刘邦养老爸和老婆,烹得一个算一个。”总之郦食其就这样在滚汤中活活烹死了。烹掉了郦食其,齐王出城和韩信鏖战,大败,率兵撤退到高密,这下他彻底醒悟了,刘邦的胃口比项羽要大得多,该是和项羽捐弃旧恶,共同对抗豺狼的时候了。他果断派人去楚国求救,他的部将田横则率兵撤到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守相(代理丞相)田光撤到城阳,另一将军田既驻扎到胶东,静静等候楚国的援兵。这时项羽第二次征讨彭越的游击队依旧很顺利,把彭越打得哭爹叫娘,真可谓霸王一出,谁与争锋?外黄、睢阳等十七城皆投降项羽。如果上天给项羽时间,他依旧能顺利把彭越这个渔业公司董事长兼游击战大师彻底干掉。但是这时又传来了曹咎、司马欣两人兵败的消息。项羽长叹一声,看来真是天意啊!不早不晚,永远偏偏在这时候,从这点来看,他后来在乌江自刎时,悲愤地说自己的失败乃“天也”,“非战之罪也”,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手下废柴倒也罢了,可每次都废在关键时刻,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自有神力。他只好再次放过彭越,重新率领士卒赶赴成皋。此时汉兵攻下了成皋,正在集中力量围攻钟离眜据守的荥阳,听说楚霸王回来了,吓得屁滚尿流,像猴子看见了养由基,纷纷向险阻处逃窜,不敢露面,荥阳之危一下解除。项羽也驻军广武,一东一西和刘邦隔涧相望,谁也不肯相让。他们就这样一直相持了数月,由于敖仓和成皋又回到汉军手里,楚军逐渐粮草不济,项羽有些烦闷,这天,他命令在城头设立一个高俎,也就是当时宰割猪用的砧板,把刘邦的老爸刘太公放在上面,隔着涧对刘邦说:“再不投降,我把你爹给肢解了,再烹成肉汤。”但凡有点良知的人,看见自己父亲为人鱼肉,一定会发狂拼命。人家吴三桂一个汉奸,当年看见父亲被满族兵围住,还不顾安危,率自己的亲兵出击救回了父亲呢。但项羽低估了刘邦的流氓程度,人家刘邦为怕自己被追上,能屡次三番把自己的亲生儿女踢下大车,又岂能在乎一个颤巍巍快要挂掉的老爸?他恬不知耻地回答项羽:“小项,当年我们可是在楚怀王面前发过誓,约为兄弟的,我的老爸也就是你的老爸,你烹了你老爸,可千万记得给我舀一勺汤尝尝哦。”项羽被刘邦这个回答雷得外焦里嫩,彻底傻眼了,靠,这家伙他妈的还是人吗?不,他确实是人,但和你不是一个型号的。人和人的区别,从某种角度上说,比人和畜生的区别还大。刘邦人性匮乏,兽性丰富。你跟他斗,怎么斗得过呢?项羽哀嚎了一声:“我的娘诶!”蹲在地上,目眩良久,好一会才重新站起来,对手下挥挥手:“把他们拖下去,肢解了熬汤。”他身边的内奸项伯却赶忙跳出来说:“天下之成败现在还不能预料,何必彻底把脸皮撕破呢?况且志向远大者不顾家,你杀了他老爸,也没有什么益处,只怕反而招祸。”项伯这家伙实在太无耻了,这番话简直是胡说八道,双方交兵已经是你死我活,多杀得对方一个,就多占一份便宜,还能招什么祸?难道你饶了他老爸妻子,他将来就会对你网开一面?项伯这家伙吃里扒外,我不明白项羽为什么没杀掉他,看来项羽还是太讲情义,而且确实缺乏判断能力,该听的不听,不该听的狂听。这会也是如此,他想了一想,说:“算了,把他们暂且关押起来。”项羽又隔着涧对刘邦叫:“天下汹汹扰动不安,已经几年了,都因为我们两人的恩怨。这样罢,你老爸和老婆,我也不杀了。我提议由我们两个单独决斗,一决雌雄,免了害得无辜百姓为我们殉葬。”要是搁在西方,有人提起决斗,刘邦如果不接受挑战,只怕再也混不下去,鄙视的目光会立刻把他射得抬不起头来。但是作为在中国最底层市井长大的流氓,刘邦自小就习惯于街头群殴火并,哪屑于像西方或者春秋时贵族那样公平决斗,他哈哈大笑起来,哼唱道:“我不我不我才不,我只斗智不斗力。谁要跟我斗力气,我只当他是放屁。”什么斗智,刘邦说得冠冕堂皇,他所谓的智,不过是因为年龄大项羽将近一倍,又从小生长于市井,培养出来的机灵、狡猾和事故,和真正的智肯定是挂不上钩的。项羽的智商绝对不会弱于他,和刘邦相比,项羽缺乏的只是心计,世故和狡猾,当然,还有背信和无耻。项羽无奈,命令手下壮士挑战,但是刚出场不久,就被刘邦手下一个楼烦族的神射手射杀,一连三个壮士死于箭下,项羽大怒,身披甲胄,亲自上场挑战。楼烦人还想射,项羽瞋目大喝一声:“我射你妈逼。”他终于抛掉贵族传统,当众骂起了脏话。楼烦人吓得两手哆嗦,弓箭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他掩面回头跑入防御工事,再也不敢出来。刘邦这时已经躲进防御工事里喝茶,看见楼烦人跑进来,问:“怎么回来了。”楼烦浑身发抖,刘邦诧异道:“现在不冷啊,怎么突然打起摆子来了?”旁边有人说:“不是打摆子,他被项王吓的。没想到项王一个体面人,也会骂脏话。”刘邦大惊,但假装笑道:“体面人了不起?只要是人,就会说脏话。再说了,体面不体面的,得看谁笑到最后。”但心里嘀咕,妈的,项羽这么大胆子,不怕射?他走出去一看,果然见项羽披甲持戟,神威凛凛,宛如天神降临,也不自禁一阵慌乱,暗想,这家伙确实牛逼。好像贾环看见了宝玉,颇有些自惭形秽起来。项羽继续邀请刘邦:“兄弟,出来谈谈,我们俩人的事,俩人解决算了。”刘邦又开始耍嘴皮子:“你有十宗罪,知道不?”不等项羽回答,刘邦就自顾滔滔不绝地数落下去:“背弃盟约,让我在巴蜀当王,一罪也;矫诏杀卿子冠军宋义,二罪也;救完了赵国不回报怀王,擅自率诸侯兵入关,三罪也;烧毁秦宫室,发掘秦始皇墓,吞其私财,四罪也;杀秦降王子婴,五罪也;欺骗活埋秦国降卒二十万,六罪也;封自己的亲信在好地方当王,而把原先的王迁徙到差地方,七罪也;将义帝赶出彭城,又夺取韩国的土地,自己兼霸梁、楚,八罪也;派人在江南劫杀义帝,九罪也;为政不公平,立约不诚信,天下不容,大逆无道,十罪也。我举义兵率诸侯吊民伐罪,驱使劳改犯们打你,干嘛亲自跟你打,岂不污了我的手?”真不知道刘邦这老流氓下了多大功夫,把这么一大堆话全背熟的。但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所谓罪行是拼凑的。第一条,勉强能够落实。第二条,杀卿子冠军,扯淡,难道宋义不该杀吗?如果听宋义的,章邯和王离就能搞定赵国。如果没有巨鹿之战的胜利,他刘邦哪能顺利入关,就算入了关,也会被章邯灭掉。第三条,救完了赵国我不乘胜追击,难道还等敌人缓过气来?第四条,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当然是罪。但那时打仗,谁战胜了不残毁宫室城池?你刘邦不也屠过不少城吗?第五条,杀秦降王子婴这就更扯了,虽说现在文明条约规定不许杀降,但那时还没这规矩呢。何况项羽杀的还是降将,你刘邦后来把同甘共苦的韩信、彭越、英布都杀了,不是比人家更坏吗。第六条,可以坐实。第七条,不值一驳,项羽是按功行赏,而且人家封的都是异姓王,你刘邦占据天下后,完全搞家天下,非刘氏不许封王,才是真的无耻。第八条,人家项羽功最大,韩国君主毫无功劳,自己兼占两地算得了什么?第九条,可以坐实。第十条,完全是口号,为了凑足“十恶”之数,可以不予理会。所以说,项羽的罪,除了第一、第六、第九确实做得不对,其他都是刘邦的污蔑。以项羽这样年轻气盛而又自负的性格,哪受得了这样的污蔑,所以当即气得发昏,提着戟在场上哇哇大叫。刘邦见效果基本达到,继续火上浇油,他轻蔑地一笑:“小屁孩,跟我玩,玩不死你。”他正在得意,突然项羽营中一支弩箭急速飞来,刘邦躲闪不及,羽箭正中胸部。这老流氓也的确机灵,马上弯腰大叫一声:“唉哟,敌人射中老子的脚了。”他被大伙簇拥着到屋里休息,张良劝他:“虽然伤势沉重,但希望大哥还是强打精神到军营巡视,让大家知道您只受了点轻伤,以免军心大乱,给楚兵以可乘之机。估计楚兵也被刘邦瞒过,竟然没有乘势进攻,刘邦强起巡视,喊了两嗓子:“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但实在忍不住,夤夜驰往成皋养病。在成皋的日子过得很爽,汉文帝刘恒就是他这时搞出来的。别看这老家伙五十多了,精子质量倒还不错。那边齐地打得沸沸扬扬,韩信继续追击齐王。项羽得到齐国求援,马上改变了敌对态度,他知道唇亡齿寒,当即派龙且率大军,号称二十万,去高密和齐王回合,准备迎击韩信。有客劝龙且说:“韩信兵屡战屡胜,千里而来,其锋锐不可挡,而我们在本土作战,士兵容易逃亡,不如深沟高垒,与其相持,同时让齐王派使者招降所丢失的城池,那些城池听说他们的王还活着,楚兵又来救援,一定会背叛汉国。汉兵客居齐地,齐人不拥护,粮草就不能供给,无粮之兵,而不战可降。”我们看到,凡是韩信兵来攻前,各国都有人向主将建议深沟高垒,将敌方拖死。陈余不听,被斩泜水。如果龙且能吸取陈余的教训,果断听从,就不会辜负项羽对他的厚望。可龙且这人自负得很,以为自己是项羽。如果是项羽带兵,估计韩信也占不了便宜,可他龙且不是啊。他竟然说:“我听说过韩信这家伙,很好对付。当年天天在洗衣服的老太婆那里混饭吃,还被街头牛二威胁钻裤裆,是个窝囊废。况且我来救齐,如果不战而让他投降,我有什么功劳?如果战而获胜,齐国一定会给我们一半土地来犒劳。”看看,这家伙竟然不知道《孙子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如果你能不战使对方投降,齐国人难道就忘了你的功劳?况且现在楚国腹背受敌,当以保险获胜为上,你如果一战不利,楚国全境门户大开,项王断了后勤,仗就没法打了。所以说,龙且实在是项王的罪人啊。项羽任用了这帮窝囊废,也算是瞎了眼,这帮鬼魂到了阴曹地府相遇,都谁也没话说。十一月份,齐楚与韩信兵夹潍水布阵。水东为齐楚军,水西为汉军。战前的晚上,韩信做了充分准备,他派人在潍水上游扔了数万沙袋,将潍水堵住,下游水量因此大大减少,韩信于是派兵渡河佯攻,军队刚渡到一半,假装败走。看来韩信打仗,也就这点伎俩,总是假装不敌。要是龙且研究过韩信攻赵的战术,一定会有所防备。但是龙且是根不折不扣的废柴,他见状果然大喜:“我说了罢,韩信是个胆小鬼。”下令全部渡河追击韩信,韩信则立刻传令上游士兵将沙袋全部挪开,水流汹涌而下,楚兵渡到水中央,洪水倾泻而下,大部分立刻成了水鬼,还在岸上的士卒则大乱,不听约束,四散奔逃。韩信于是下令进军,大败楚兵,斩杀龙且,虏楚将周兰。齐王田广见事不妙,一溜烟向北逃窜到城阳,韩信一路追赶,还是将他俘虏了去。在博阳的田光军,也被灌婴击破。田横则自立为齐王,率兵还击灌婴,不敌败于嬴(今山东莱芜西北),于是逃往梁地,投奔彭越去了。灌婴继续进兵,攻打驻扎在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东)的田吸军,斩之;曹参攻打胶东的田既军,斩之。齐国,就这样全面落入了汉兵手中。龙且军的覆亡,基本预示项羽的日子进入了倒计时。那边刘邦在成皋修养了一阵,箭伤基本平复,回了一趟关中,到了栎阳,把司马欣的脑袋示众了好几天,因为栎阳是司马欣当塞王时的国都,这是告诉百姓,别幻想司马欣带领还乡团杀回来了,他已经彻底歇菜了。然后刘邦又回到广武前线,和项羽对峙。这时他接到韩信派人送来的信,他打开信一看,气得发昏,信上是这么写的:大哥:我把齐国全部打下来了,在齐国呆了这么些日子,挺想您的。我不习惯这里的生活,海鲜不咋地,我都拉两回了。记得在家乡淮阴的时候,也偶尔吃海鲜,但从没闹过肚子。我琢磨着是不是齐国人心眼坏,海鲜里掺了防腐剂。我拷打了几个,都坚决否认。这帮家伙真奸猾啊,不好统治。我现在吧,不过是个汉相国的身份,统治这些刁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我想您能不能封我为假齐王,刁民们知道我一时半刻不会走,就会老实了。您说呢?您最忠诚的永远的朋友 韩信刘邦把信扔到桌上,大骂道:“老子被项羽困在这里,日夜希望你来帮我,你却想自立为王。”使者吓了一跳,不敢说话。张良、陈平两个奸人在旁,马上双双踩了刘邦一脚,在他耳边悄悄说:“大哥,我们现在战事不利,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因势加封他,让他好好守卫齐地,不然的话,只怕有变。如果他投向楚国,我们就完蛋了。”是这个道理。刘邦马上悟到了,当即又破口大骂:“大丈夫定诸侯,就应当做真王,当什么假的,真没出息。我马上叫人铸印,立他为齐王。”下来后刘邦对张良说:“刚才虽然见机得早,但第一句话已经说出去了,只怕使者回报韩信,他会生疑心。”张良说:“好办,把他杀了,然后说病死,我亲自去齐国给他送印信,保险让他找不到破绽,同时再征他的兵来打项羽。”刘邦喜道:“让那使者‘被病死’?你真是他妈的奸猾到家了,良心大大的坏,不过呢,就这么办。”第56章 会战垓下在广武前线的项羽听说龙且战死,齐国全境被韩信征服,非常惊恐。从军这么久,他还从来没有这么惊恐过。他恨自己的手下太不争气,一点忙帮不上,尽添乱。这时一个盱眙人叫武涉的安慰他:“君王,听说韩信要求自立为假齐王,刘邦则派张良去拜他为真齐王。臣看韩信也不是个善茬,刘邦上次派说客拉走了您的爱将英布,不如这次我们也试试去拉拢他的韩信。”项羽大喜:“那就有劳先生了。”武涉跑到齐国,求见韩信,说:“天下苦秦久矣,所以戮力攻秦。秦国覆亡,项王计功割地,分封诸侯,让士卒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刘邦却兴兵而东,杀诸侯,夺之地,还不肯罢休,又侵伐楚国,看来不把天下全部吞下,他是不肯罢休的,这么贪婪的人,实在闻所未闻啊。而且这人出身市井,特别不讲诚信。他屡次被项王控制住,项王可怜他,让他得以活命。但每次逃走,都背叛盟约,反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现在足下虽然自以为是刘邦的亲信,将来天下一定,一定会被他干掉。足下自立为假王,刘邦却封足下为真王,其实心中十分不快,只是不得已耳。您现在还能逍遥自在地当王,主要还是因为项王在,项王不在,他能不嫉恨足下,能留足下的命吗?人生世间,情义最不可信。我来这,也不是劝足下完全投靠项王,而是希望足下能善于利用形势,平衡各方面力量,保住自己的王位。以足下现在的实力。投靠汉王,则汉王胜;投靠项王,则项王胜。都不投靠,则天下三分,各不侵扰。足下和项王也是老朋友,何不反汉,彻底自立门户,三分天下,永保齐王之位呢?如果放弃这个机会,而自以为汉王讲信用,全心全意帮他击楚,将来兔死狗烹,唇亡齿寒,这不是聪明人所为啊,望足下三思。”韩信说:“我侍奉项王的时候,官不过郎中(侍卫干警),位不过执戟(郎中的职责),劝谏不听,谋划不用,所以离开楚国投奔汉王。汉王拜我为大将军,给我数万军队,把自己的衣服解下来给我传,把自己的美食推过来给我用,言听计从,我才能到今日的地位。人家这么亲信我 ,我却去背叛他,不祥啊。就算死了,也不能这么做,请为我向项王道歉,我不能听从。”武涉悲伤地走了。他的失败,不是他的口才不如随何,而是韩信没有英布那样背信弃义。他说刘邦亲信他,背叛刘邦不祥;难道想不到项羽亲信英布,英布却背叛了项羽,不也活得有滋有味的吗?武涉之所以失败,一则是因为刘邦给人的感觉比项羽厚道,脾气略微温和。二则还可能因为韩信手下的两个主将曹参、灌婴都是刘邦的铁杆班底,就算自己想反叛,只怕也有心无力。反正武涉游说的失败,象征着楚汉之争已徐徐落下了帷幕。这时韩信的手下纵横家蒯彻又冒出来,劝韩信道:“大王,我从前学过看相,要不要给你相一下?”韩信说:“当然啊,你看我的国家是不是可以像钻石那样恒久远,永流传,我子孙世代是否可以长富贵,不过气。”蒯彻假装围着韩信前后上下左右仔细看了看,道:“如果看大王的脸呢,顶多只是封侯,而且危险不安定;如果看大王的背,则贵不可言。”韩信疑惑道:“太扯了罢?我现在已经是齐王的,怎么只配当个侯?还危险不安。我活了半辈子,还没听过看相要看脊背的……哦,你的意思是,你的意思是要我背叛汉王?”他说到后面,有些紧张。蒯彻道:“别紧张别紧张,听我细细分析。当年陈王初起兵发难的时候,大家一心一意是要覆灭秦朝。现在天下已基本上大定,只剩楚汉相争,百姓肝脑涂地,父子抛骸骨于野外,不可胜数。楚人在彭城大败刘邦,威震天下,一直追击到京、索之间,三年相持,却再也不能前进一步。汉王率领十万之众,以巩、洛阳为依据抗击楚兵,一天打几次仗,无尺寸之功,智勇俱困。百姓日夜盼望早点结束战争,我思量再三,只有像您这样的贤者才能做到。当今汉王和项王的性命,都悬在您手中,您帮助汉则汉胜,帮助楚则楚胜。我的意见是,不如谁也不帮,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这么一来,谁也不敢先轻举妄动。足下贤圣过人,甲兵众多,背靠强齐,以赵、燕为辅助,他们两家谁不忌惮?然后大搞宣传,呼吁和平,为民请命,百姓谁不拥护?您再割大国给小国,削强国以增弱国,天下诸侯谁不闻风响应,屁颠屁颠跑来朝见您?您也听说过:‘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您深思熟虑,早下决断。”和武涉的意见一样,按说两位辩士的说法不谋而合,韩信应该醒悟了,但他依旧迂腐地回答:“汉王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蒯彻道:“又不要你杀他,何谈背恩?须知在权力面前,恩义不值一钱。当年常山王张耳、成安君陈余为平民百姓时,那感情好不好?恨不能妻子共用,裤裆共穿,脑袋互换。结果呢?因为巨鹿不救的事,两人反目为仇,恨不能取对方首级而后快,最后张耳把陈余杀死在泜水之南,手足异处。这两个人先前为天下最好的伙伴,最后却互相戕杀,为什么呢?因为欲望太多,人心难测啊。现在您和汉王的交情,比起他们来可以说差得远罢?但您要求自立为齐王,使者还莫名其妙病死了,谁知道怎么回事?谁知道是不是因为看到了他的隐私而被干掉的。您当齐王,他难道没意见吗?您和他的隔阂,可比张耳和陈余的矛盾大得多了。再说您功劳太大,多赏则不甘心,少尚您也有气,这都是祸患之端啊。当年文种帮助越国打败吴国,却遭到越王勾践的猜忌,最后被勾践赐死。为什么?野兽捕尽,走狗就要烹掉啊。夫以友情而言,你和他不如张耳与陈余;以忠信而言,您和他不如勾践与文种,希望您好好深思,引以为鉴。况且我听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现在您正挟有震主的勇略,不赏之功劳,您还想取得汉王的信任吗?还能安稳做他的臣子吗?”韩信道:“你说得很有道理,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结果他考虑了几天,也没有个结果。蒯彻忍不住,又去找他,劝道:“听取意见,是事情成败的保证;计虑前后,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听错了意见,或者计虑有误,都会完蛋。所以智力,是决断的必要;疑虑,是事情的大患。只知道在毫厘小事上打转,就会丧失天下的大计,心里明明知道,但就是不敢当机立断,这是最大的祸患。夫大功者,难成而易败;时机,难得而易失。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蒯彻的原话不少是韵文,大概是当时人都习惯背诵的处世法则,相当于后世的《增广贤文》《菜根谭》之类,这些法则,韩信不会比他更生疏,大家都在一个话语系统,因此更有说服力。现在的情况是,如果韩信稍微有野心一点,人品稍微差一点,刘邦就岌岌可危。因为天下三分,对项羽有好处,对刘邦只有坏处;项羽现在不过29岁,等得起,只要楚国后方稍微稳定,以他百战不胜的军事才能,一定会东山再起,岁月只会消磨他的暴躁,增加他的耐性。而刘邦可等不起了,他已经53岁了,折腾不了几年了。但是韩信到底有没有这么善良呢?可能本质还是善良,但没有采纳武涉和蒯彻的计策,还是那句话,有其他顾虑。身边有刘邦的死党曹参和灌婴。韩信中立,曹参和灌婴会不会窝里反,很是问题。总之他只能假装瞪大真诚的眼睛,对蒯彻说:“要我背叛恩人,实在下不了手啊。汉王计功授爵,不会夺走我的齐国的。”蒯彻长叹一声:“真蠢啊。”他知道再留在韩信身边,将来这番话传到刘邦耳中,自己就没命了。于是收拾了一下,假装疯疯癫癫起来,狂叫道:“我是玉皇大帝下凡,来救助尔等无知愚民的,好好供奉我,否则就给你们降灾。”韩信知道他的用意,对手下说:“蒯先生疯了,送他回家吧。给他建个庙,方便他跳大神。”这年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此刻淮南还在项羽手中,这么做,相当于告诉项羽,你完了,也不用写遗嘱了,你的遗产我都代你分好了。也不知刘邦采取了什么策略,北貉和燕国人也都派骑兵来帮助他打仗,项羽现在真可谓内忧外患,痛苦不堪,军粮也差不多快消耗干净。九月,刘邦派了一个叫侯公的人到项羽军中来,要求把自己的老爸还给自己。项羽说:“还可以,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刘邦快乐地说:“中。”于是两家签约,以鸿沟为界,沟东属楚,沟西属汉,互相罢兵。所谓鸿沟,在荥阳之北引黄河水向南,经过广武、敖仓到大梁(开封),再南到陈、项,沟通黄河和颍水,使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连通起来,有助于当时的漕运。条约签订后,项羽把刘太公、吕后还给刘邦,引兵东归,楚军士卒都非常高兴,离家三年多了,虽然没有胜利,但终于可以平安回家。史书上说刘邦也想西归,阴谋家张良和陈平两个人又跳了出来,劝他:“现在大汉占据了天下的一大半,诸侯亲附,而楚国疲惫不堪,粮食耗尽,这是天亡他们之时也,岂能放弃?现在放他们走,等于放虎归山,将来就捉不住了。”刘邦说:“有道理,可是和约才签啊。”张良、陈平异口同声道:“和约算个屁。”刘邦说:“那就听你们的,追。”这个流氓集团就这样把墨汁未干的条约当擦屁股纸一样扔掉了,向东追击项羽。十月份的时候,追到阳夏(今河南太康),刘邦止兵,派使者要韩信、彭越都引兵前来帮忙。彭越把原属楚国的昌邑附近二十多个城池都攻下了,收集了大量粮食送到刘邦军中,但就是不肯派兵,说:“魏国才刚刚平定,百姓依旧害怕楚国,我不敢随便走。”韩信作出的贡献就更大了,平定齐地,拒绝武涉、蒯彻的建议之后,他早就派灌婴率骑兵进攻楚国,在鲁北击破楚将公杲,又南破薛郡长,下傅阳(今山东枣庄南)、下相(今江苏宿迁)、僮(今江苏睢宁东南)、徐(今江苏泗洪南),南渡淮河,一直打到广陵,几乎将楚国城邑扫荡了一遍,所向无敌。他在淮南那段时间,项羽的将军项声、薛公、郯公短暂地收复了失地。但灌婴又重新北渡淮河,在下邳击破项声等的军队,斩薛公,攻下下邳,又在平阳击破楚国骑兵,攻下楚都彭城,俘虏了楚柱国项佗,接着相继攻占留、薛、沛、鄼、萧、相,把楚国腹地尽数占领。没有项羽的楚国完全不堪一击,项羽至此已经没有根据地,被消灭是迟早的事。由此可见,没有韩信,刘邦根本没有干掉项羽的实力。项羽没想到刘邦这么流氓,说话完全如同放屁,非常愤怒,但自己兵少食尽,也拿流氓没有办法。他在阳夏城停下来,和刘邦作战,不利,樊哙率领的军队一战俘虏了楚将周将军手下的楚兵四千人。而此时他也知道,楚国首都彭城已落入了敌人的魔爪,只能向南撤退。刘邦缓缓追击,追到离阳夏不远的固陵(今河南太康县南)。固陵的南面不远则是著名的楚国故都陈县,也就是当年陈胜建都的地方。陈县的县公名叫利几,现在还算楚将,集聚了所有兵力作项羽的后盾。他们在固陵排好阵势,进行反击,这一战大破汉兵,刘邦吓得赶忙筑壁垒自守,再也不敢出来,他对张良说:“没想到项羽不剩几个兵了还这么厉害,看来只有采用人海战术了。”张良道:“那是。”“可是韩信和彭越都不来,怎么办?”刘邦有些沮丧。张良说:“当然不肯来,楚国马上就要完蛋了,他们两个人却都没有裂土受封。如果你能和他们公分天下,马上就会跑的屁颠屁颠的。韩信立为齐王,是你被迫的,他也不是不知道。彭越本来已经攻下了整个魏国,你以前因为魏王豹还在,所以拜彭越为魏相国。现在魏豹已死,彭越当然也想当王,你却不早封他。如果你能把睢阳以北的地方至榖城都封给彭越,从陈县以东到大海的地方都封给韩信,鼓舞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拼死作战,则楚兵之破,就在旦夕之间。尤其是韩信,这家伙战力最强,胃口也最大,他是楚国淮阴人,巴不得把家乡也划如自己的封地内。”刘邦马上派出使者,到齐、梁两地颁发金印和委任状,韩信、彭越两个傻瓜果然喜滋滋地说:“我们马上发兵。”不知道他们是被人当枪使。韩信获得的利益最大,原先当齐王,是自己要求的。现在刘邦又主动给他增加封地,实在太幸福了,齐国什么时候这么大过?他当然最积极了,当即放出最疯狂的一条恶狗——灌婴。灌婴的郎中骑兵火速赶到陈县,加入到刘邦的队伍,刘邦大喜:“现在我的人数远远超出项羽了。”刘邦当即再次向项羽发动进攻,两军在陈县附近展开大战。对项羽来说,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本来他和刘邦一直在成皋、荥阳一带相持,那靠近刘邦的老巢,刘邦一旦战败,就会土崩瓦解。但现在阵地转移到了自己的老巢,自己一旦战败,也会土崩瓦解。单独一个刘邦,不难对付。但灌婴的精骑赶来,情况就不一样了。项羽之兵百战疲惫,刘邦的援兵却精神抖擞。胜败之势基本上已经分出。关键是,项羽没有像萧何那样的一个人帮他管好内政,提供充足的后勤,项羽的国土也不像刘邦那样有险峻的关津作为屏障。在固陵相持的时候,刘邦的援兵不断赶到,而项羽似乎没有援兵,至少不会有大规模的援兵,这还是在楚国的本土。陈县之战开始,汉军以靳强、丁义、灵常等率军先行进击,其中灵常这个人不久前还是楚令尹,刚刚才投降刘邦。为了在新主子面前表现一下,他浴血奋战,成功突破楚军在固陵的防御,楚将钟离眜败走,然后集中兵力攻击陈县,楚兵迎击,两军在陈县郊外大战,楚军大败,利几投降汉兵,陈县落到刘邦手中,楚国的最后一块重要的根据地就这样消失了。项羽终于英雄末路。楚国疆域基本上已经落入汉兵之手,唯一幸存的就是淮南和江东,而此刻淮南也终于宣布“起义”了。淮南的寿春,那是楚国的古都,也是英布原先的国土。寿春本来由楚国大司马周殷掌管,这位周先生,曾经被陈平吹捧为项羽手下的骨鲠之臣,似乎是不会叛变的。刘邦之前已经派了刘贾前去攻打,刘贾渡过淮河,围住了寿春。史书上说他“遣人诱楚大司马周殷,殷叛楚,以舒屠六”,也就是说周殷被刘贾成功诱降,宣布“起义”,所谓“骨鲠之臣”显然名不副实。眼看项羽要完蛋了,他周殷当然要为自己找一条活路。他率领舒县(今安徽舒城)的军队屠戮了六县,六县是原来英布九江国的首都,大概驻有楚国嫡系兵,不肯投降刘邦。屠完六县后,周殷率领兵马去迎接英布,一路西走,路过城父(今安徽涡阳西北),还顺便把城父屠了一遍,然后和刘贾会师,这时接到刘邦的命令,说“项羽已经撤退到垓下,被我军围住,尔等火速赶往垓下,一起进攻”。于是两人一起南下,奔赴垓下。垓下在今安徽省固镇县东,现在发掘出了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城址东、西、北三垣的中部现各有一缺口。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遗址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道路和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窑址、活动场所、红烧土遗迹、水井、灰坑等重要遗存,出土了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各类器物170余件,看来当时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城邑。“垓”的意思是高岗绝壁,项羽走到这里,大概想以高岗为依据建立壁垒,和汉军决一死战。项羽从陈县向南撤退的路线,显然目标是江东。大概这时他以听说周殷叛变,能投奔的只有江东了。他和钟离昧一起向南狂奔,一路上大概还有零星的楚兵加入,所以到垓下的时候,他手下的兵还有大约十几万人。但和几年前不同,这十几万兵再也不是当年那骁勇的三万特种兵,那时兵不但是精选的,整个楚国还很完整,能为项羽提供强大后援。时移世易,如今已是山河破碎,而刘邦此刻的兵身经百战,士气高昂,韩信、彭越、刘贾大军源源不断汇集而来。光韩信的军队,就足足有三十万之多。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一开始就充满了浓郁的悲壮气息。这是楚汉相争的殊死决战,是项羽个人征战生涯的谢幕典礼。就实力的残酷对比来看,百战百胜的他,这次也不再有胜利的希望。但他已经退无可退,不战不行,非战不可。战胜也不能动摇大局;战败,更是万劫不复。这是十二月,相当于现在的一月,华北依旧是寒风凛冽,项羽肯定悲怆不已,遥想三年前,他率三万军队把刘邦打得仓皇奔逃的时候,那时是何等意气风发,现在是他被追得仓皇奔逃了。几十年前,他的祖父项燕,率领着楚国最后一支军队,也是在淮南被秦将王翦击败,忿然自杀的。如今,他又重蹈了祖父的覆辙,这是多么可恨的一件事!难道,兵败自杀,这就是项氏这一古老军事世家的宿命?战争终于在一个清晨开始了。一开始时,韩信为了展示自己对刘邦的忠贞,主动要求打前阵,他觉得对付百战百胜的项羽,如今已经是小菜一碟。他左翼是后来被封为蓼夷侯的孔聚,右翼是后来封为费侯的陈贺,自己则像一只鸟头。刘邦的军队布在他的身后,周勃和柴将军的部队又布在刘邦身后。整个军队排成一个T字阵形。进攻的鼓声响彻于天地之间,韩信亲率前锋首先和项羽军合战,遭到项羽的痛击,双方进行殊死鏖战,韩信不敌,赶忙撤退,于是命令在一旁静候的左右翼向前合击,而此刻楚兵刚经过血战,疲惫不堪,难以应付孔将军、费将军两翼的联合进攻,开始撤退。韩信见状大喜,又率领败退的士卒再次冲上,楚兵再也招架不住,大败,只好退回壁垒,坚壁不出。刘邦高兴得合不拢嘴,四面八方赶来的汉兵像鬣狗一样,将项羽的军营围了数重。形势对楚兵十分不利,但项羽估计还想固守,同时派人出去招唤援兵,被困在壁垒中的他消息闭塞,只怕以为楚国至少还有半壁江山可以抵拒刘邦罢。但我们这些后世人已经知道,楚国河山基本丧失,老流氓刘邦是赢定了。一头猛狮即将丧生于一群鬣狗之手。说实话,在前面叙述项羽故事的时候,我对他还颇有些不满,因为他确实残暴,如果史家没有污蔑他的话,光他坑杀了二十万秦降卒,就该判他二十万次死刑;加上他刚愎自用的暴躁性格,把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楚国搞成这样样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说明他的失败是应该的。但写到这个时刻,我仍不由得暗暗为项羽伤心。对一个人的怜惜,有时是没有理性的,要怪,只能怪司马迁用充分的史料证实了他非凡的才具;他不谙人类的阴谋和贵诈,他只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顽童;就好像许多文学上的天才,在为人处世方面,像白痴一样。如果楚国有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首脑,而将所有攻城略地的事物交给他去办,刘邦必定不堪一击。我为项羽感到惋惜,还因为他的对手更不光彩,是个彻头彻尾不讲信义的流氓。而我们都是汉族,是流氓的后代。现在,就让我们来陪伴这头勇猛的雄狮,度过他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罢!第57章 乌江自刎这天晚上,寒风凛冽,项羽躺着在城壁内的床上,听到外面的汉兵都唱着楚歌,大惊失色:“难道楚地已经全部被汉兵占领了吗,怎么都唱楚歌?”他不知道,楚地确实基本都被汉兵占领了。何况刘邦和他手下那帮泥腿子,也基本是楚国人,又收降了那么多的楚兵,唱唱楚歌,也没什么奇怪。项羽难过得再也睡不着,爬起来,天高月小,不怡中夜。他吩咐摆酒,饮酒解闷,由此开始演出了那出千古传颂的“霸王别姬”的故事。虽然具体细节不一样,但文人们能把这个场景渲染得那么悲壮,让后世无数人为之低徊不已,这说明项羽是不朽的,相比之下,刘邦反而平淡无奇,让人觉得索然寡味,虽然他是胜利者,建立了一个长达四百年的王朝。在悲伤的气氛中,项羽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乃若何显然他对自己的失败非常不服气,要我们是他,肯定也不服气,至少我在写他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应该不服气。他唱了数阙,虞姬也婉转歌喉,给他唱和。身边的将领士卒都大受感染,泣不成声,低首掩面,不能仰视。两千年过去,我现在读到这段,仍旧为之动容。戏剧《霸王别姬》里写虞姬唱完就自杀了,希望项羽能轻装逃跑,以免自己连累他。而且文人们帮她臆造了一首诗,诗是这么写的: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诗写得也很悲壮,一副欲和夫君同生共死的悲壮。不过显然是后人伪造的,因为那时还没有这样成熟的五言诗。我记得我在本书的前面写过这么一段话:“很多人看到司马迁写的霸王别姬那段,就为之流泪,觉得是英雄末路。我就不这么认为,像项羽这种变态的屠夫,早死早超生,快走不送。”但不知怎的,当我真的叙述到这里的时候,禁不住也对项羽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为之低徊不已,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我不知这是什么原因。史书上没有写虞姬的命运,总之这天晚上项羽当机立断,决定立刻突围,他精选了八百个骑士,趁着夜色,突然冲出壁垒。汉军的合围并不可能像划一个圆圈那么紧密,至少有些山石坎坷、河流相交、湖汊密布之处不会驻扎帐篷。项羽带着八百骑兵成功溃围而出,汉兵竟然丝毫没有察觉,一直到东方微明,才发现楚军壁垒几乎一空,只留下下老弱病残。刘邦当即命令灌婴:“快,你带五千骑兵去追,不要让他像我一样逃掉。”灌婴马上点齐人马,循着马蹄印一路追去。这时项羽已经向南渡过淮河,准备回到自己的根据地江东会稽,天下之大,能容得下他的也只有江东了。但这一路上的逃亡也损失惨重,八百骑兵只剩下了一百多人,走到阴陵(今安徽淮南市东)的时候,他们一行迷失了道路,这时正好看见一个田夫在耕田,就向他问路道:“江东应该走哪条路?”那田夫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骗他们说:“往左。”他们一行往左走,发现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湿地,四野茫茫,除非化成野鸟,才能出去。那混帐的田夫,如果有人想拍一部历史武侠电影,给项羽设计一个忠实卫士,他一定会回来找那个田夫报仇。当然,田夫也必定要安排得武功高强,打起来才好看,最后忠实卫士突然不想报仇了,对田夫说:“我悟到了,项羽其实早就该死了,你骗他,其实是为了天下百姓,你太伟大了。”这样的电影据说既卖座,还很有品位。不过在这里我有一个疑问,当时正是十二月,冷得要命,大地还没化冻,显然是农闲季节,大清早的,一个田夫跑到郊外来干什么?汉画像砖上经常能发现项羽向田夫问路的画面,田夫画得总是执着锸,一副把农活干得热火朝天的模样,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或许这个田夫是个神经病,大清早跑出来玩的,听见项羽等人发问,也听不明白,于是胡乱指了一条路。那这个故事就更有悲剧性了:西楚霸王项羽原来是死在一个神经病手里。因为在大泽里耽搁了那么久,汉骑兵当然就追到了。有了汉兵的追逐,项羽反而知道了正确的道路,于是带着残余的败兵继续向东撤退,一直狂奔到了东城(今安徽滁州西北),检点一下部属,只剩下二十八骑,而灌婴的骑兵至少有上千。这二十八的数目当然未必真这么准确,但古人有数字崇拜,二十八骑大概有上应二十八宿的意思。据《水经注》,虞姬墓也在东城,如果真的话,那么此前项羽一直是带着虞姬走的,到了东城才死于非命。之前那么长的道路怎么跑过来的,期间发生了什么,值得小说家去好好发挥。在东城,项羽知道再也跑不掉了,对那二十八骑说:“我从二十二岁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一共打了七十多场仗,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未败过,才霸有天下。现在落到这步田地,这是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不行。今天已经跑不掉了,我愿意当着诸君的面快速杀敌,一定要战胜三次,为诸君杀开一条通道,斩其将,搴旗,让诸君知道,确实是天亡我项羽,不是我战力不行。”于是他把二十八骑分为四队,每队七人,各站在四个方向。这更可看见有上应天像之义,看来司马迁对项羽真是太崇敬了,这时候还要暗示大家,项羽和他的二十八骑实际上是天上的星宿,他们不是战死,而是要回归天上去了。这时汉兵又重重包围上来,我也有点难过,为什么上天不再来一阵沙尘暴,像帮助老流氓刘邦那样,把汉军吹得找不到北呢?这样项羽就能逃出去了,那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有一次我奇怪地痴想,刘邦和他的后代统治了中国四百年,是真的吗?是不是梦幻?为什么这会是确切不可改变的历史?能不能回到古代去改变它?也许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对历史的痛惜和不确定感,才会写作穿越小说,让人回到古代,帮助失败的人成功,以建造自己希望的历史。在写完项羽这段结局之后,一连有好几天我都郁郁不乐,想如果项羽那时有一挺机关枪就好了,把老流氓刘邦一干人扫得七零八落。或者项羽能有一辆吉普车,开着车呼啸着冲入敌阵,把那些汉兵撞翻,然后呼啸着开往江东,回到他的拥护者中去,然后卷土重来,让老流氓刘邦心惊胆颤,食不甘味,枕不安席。但这都是我的臆想,项羽在我的手中,无可奈何要再死一遍。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说过他的故事,他不知在多少人的嘴边和笔下叱咤风云过,扬眉吐气过,又忿然自杀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其极。项羽对其手下说:“现在我为诸公斩他们一将。你们全部驰下,到山的东面三处地方相会。”说着项羽突然驰马而下,汉兵皆吓得四散披靡,项羽驰入敌阵,立斩其一将,驰马而走。汉兵骑郎杨喜不知死活,在后紧追不舍,项羽回头瞋目大喝一声:“你干什么?”杨喜心胆俱裂,战马也吓得不由自主地往回跑,一直跑了数里地才停下。项王和他残存的部属会合,因为看见会合地有三处,汉兵一时不知去哪一找他,于是分为三队,继续围困上去。项羽再次纵马驰出,斩汉军一都尉(师长),又展开“百人斩”神功,一连杀了上百人,再次驰马回到他的部下身边,他的部属还好,只丢失两骑,剩下二十六骑。项羽道:“怎么样?”手下皆心悦诚服:“大王的确厉害!”眼眶却泪水流转。汉军一时不敢上来,这就是所谓东城之役,实际上只是项羽展示武功之处,汉兵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从垓下到东城,地图上直线距离也有105公里,可见其远。他率领剩下的二十六骑继续向东奔驰,一直奔到乌江亭(今安徽和县东,江苏南京西南)。这是靠近长江的一个渡口。离刚刚厮杀的东城,直线距离也有80公里之遥了,只要渡过长江,项羽就可暂时获得安全,因为汉兵暂时找不到船只渡江,等他们找到,项羽就能回到吴县城中。这时的江东,还是楚国的国土,虽然人口不多,组织个十几万人封住长江,就可能挽回战局,以项羽的军事才华,只怕历史真会改变。但那时江东真的还拥护项羽吗?显然是的。乌江亭亭长这时已经停好了船在渡口,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有方圆千里,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如今只有臣有船,汉兵来了,也没有办法。”但是项羽突然拒绝了他的要求,真不知他一路颠簸跑到这里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跟乌江亭长交代一下自己那匹乌骓马,或者发一番豪言壮语,让后人为之悲愤?项羽笑道:“天想亡我项羽,我渡了河又怎样?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一起渡江,现在没一人生还,纵使江东父老可怜我,仍旧拥护我当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就算他们不提这事,我心里难道不惭愧吗?”又说:“我知道您是忠厚长者,这匹马我骑了五年之久了,所当无敌,一日可以行走千里,不忍让他跟我一起受死,现在送给您罢。”于是命令自己的部下全部下马,皆持短兵,准备与汉军做最后一次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