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荒野寒山》作者:何善蒙-11

作者:何善蒙 字数:6085 更新:2023-10-08 22:05:25

(《杳杳》三十一)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旭日衔青嶂,晴云洗绿潭。谁知出尘俗,驭上寒山南。(《鸟语》一三○)寒山多幽奇,登者皆恒慑。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寒山》一五四)可重是寒山,白云常自闲。猿啼畅道内,虎啸出人间。独步石可履,孤吟藤好攀。松风清飒飒,鸟语声官官。(《可重》一六五)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自乐》二二七)寒山栖隐处,绝得杂人过。时逢林内鸟,相共唱山歌。瑞草联谿谷,老松枕嵯峨。可观无事客,憩歇在岩阿。(《寒山》二五八)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千云》二八四)没有了尘世的牵绊,完全是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清新而又自在,忘忧而又逍遥。在这里,寒山的自然生命与寒石山融为了一体,看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这里的一切对于寒山来说都是充满着情感的: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任运遁林泉,栖迟观自在。寒岩人不到,白云常叆叇。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粤自》一六四)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遍大千。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一颗珠,解用无方处处圆。(《我家》二○四)栖迟寒岩下,偏讶最幽奇。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蔬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清沼濯瓢钵,杂和煮稠稀。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栖迟》二九五)细草作褥,青天为被,在寒山的精神世界里,唯有青山与绿水,苍松和白云,徜徉于其间,任随天地变化,他枕石而眠,快活自在,似乎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已经化为了寒岩的灵魂,而进入了永恒的境界。寒山因寒石山而得名,寒石山因寒山而具有灵性。在丰干和拾得去世之后,寒山就没有再离开过寒石山,他的生活就在这里,终日与清风白云为伴,或读古人书,或观四时景,寒石山种种美丽尽在寒山的眼中,故而这时期,寒山在其诗歌中对于寒石山融入了深深的情感,后人对于寒山的描写寒石山的山水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诗“吟到寒山句便工”[19],这是很自然的结果,因为这就是他的生命,他的情感。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史奈德曾翻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其中二十首诗中是与寒石山相关的,史奈德在译者序中说:“当寒山在诗中提及‘寒山’的时候,他是指他自己、他的家以及他的心境”[20]。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境,使得寒山的精神更加具有了一种幽远的意味。最后,隐居但不遗世。隐逸在通常的情况下看显然是应当不再关注世间的事情,而如果关注世间的事情,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隐士。可是在寒山这里,隐逸与关心现实却是联系在一起的。寒石山中的寒山其生活也并非只有山水,与他相伴的也并不是只有幽深的寒石山。作为一个对于生活有了深刻理解的长者,他有着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的批判和感悟: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国以》二二五)我见百十狗,个个毛狞狰。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授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我见》五十八)城北仲家富,渠家多酒肉。仲翁妇死时,吊客满堂屋。仲翁自身亡,能无一人哭。吃他根脔者,何太忍心腹。(《城北》一四〇)这样的诗歌在寒山诗集中也并不少见,在这些诗歌中,寒山对于世事的关心和忧患表露无遗,寒山并没有脱离这个世界,对于现实给予了深深的关注,他是一个“冷面热心肠”[21]的人这与寒山的性格是吻合的。寒山隐居于寒石山中,但是,寒山也是一个生活于现实之中的人,他有着对于现实的深刻的体验和关怀,一如他有着自由而又逍遥的精神,这并不矛盾。也正是因为如此,寒山在其身后受到了寒石山一带村民的普遍的信仰和崇敬。隐逸以求超脱、与自然为一、隐居而不遗世,这就是寒山精神的内在实质,这与嬉皮士们所追求的为隐居而隐居、刻意追求自我的精神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二)寒山精神的影响由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寒山精神的内在价值是明显的,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寒山精神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寒山精神在文化史上的影响(见序篇),其次是寒山精神对于浙江文化精神形成的影响。我们讨论浙江文化精神的时候,很自然会将其与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积极进取精神联系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以狭义的浙东学术精神涵盖了整个浙江文化精神。诚然,浙东学术的这些精神品质是构成浙江文化精神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浙江文化传统上,不仅有着浙东学派所倡导的经世致用、开物成务的精神,而且也有着肇源于老庄道家的追求个体心灵的独立和自由的精神,这两者对于浙江文化精神而言是不可分的。很显然,由浙东学术所倡导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直接地激发了浙江人开拓的精神,开创了浙江的繁荣局面,这是浙江获得发展的直接文化因素。但是,我们也同样应该看到,在浙江文化史上,自古就有着隐逸的传统,受到道家、道教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与浙江的地理环境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浙江处丘陵之地,名川大山荟萃,这在客观上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提供了基础,道教的十大洞天,浙江居其三(浙江委羽山洞、浙江赤城山洞、浙江括苍山洞),道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葛玄、葛洪、许迈、司马承祯、应夷节、叶法善、张伯端等等都与浙江有着密切的关系。浓郁的道家、道教文化氛围是浙江文化传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寒山即是因天台的道教氛围而隐居天台山长达七十余年,在寒山的身上,由道家隐逸思想而来的这种文化精神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当我们在讨论浙江文化精神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注意到直接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同样也应该关注到浙江文化中注重人的心灵的超脱、精神的超越的一面,这样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浙江文化精神的内涵。构成浙江文化精神的这两端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个人或者社会而言是重要的,因为它直接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心灵的自由和境界的超越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同样重要,因为它可以为人提供一种精神上的调节,使得个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时不致于无所适从。超脱并不等于放弃对于世事的关注,寒山隐居于寒石山也同样心系现实。经世和脱俗应当是对浙江文化精神内涵的全面表达,两者不可或缺,经世表明了发展的基本倾向,脱俗则是对这种倾向的有效补充和规范。(三)寒山精神的当代意义寒山精神所代表的浙江文化精神的另一纬度,也是我们在今天的发展中所不可忽视的。社会的发展,自然需要强调经世致用的一面,但是,不能忽视寒山精神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对于现实发展所具有的调节作用。首先,寒山精神中追求心灵的超脱和精神的超越对于我们当前的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成为了基本的主题,当我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层面的发展而忽视精神层面的价值的时候,寒山精神带给我们的是让我们同样关注人的心灵和精神,不能够因为物质层面的发展而放弃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人不仅是有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应当有精神层面的需要。在今天,重新提出寒山精神,自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现实的追求,一如寒山一般隐遁山林,而是要求人们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心灵的需要。其次,寒山精神中所倡导的与自然为一的状态应当成为发展的一个基本的目标。发展是应该无休止地掠夺自然,还是应当与自然为一,这是我们当前应当注意的问题。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森林破坏、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等等都是人对于自然过分掠夺的结果。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不能以损害、牺牲环境为代价。寒山所体会到的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他对于自然的那种情感,对于自然的那份珍爱,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一点,在提倡和谐的今天尤为重要。和谐不仅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和谐。最后,寒山精神中隐居而不遗世的倾向对我们今天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隐居而不遗世,这里面包含着寒山对于这个世界的深深的情感——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种心怀天下的深沉的爱。而这是实际上是我们在今天的发展中所必须具有的一种品格,既要心存天下,又要时刻具有忧患的意识,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够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 *[1] 可以参考拙著《隐逸诗人——寒山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及拙文《寒山子考证》(《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2]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集部一《寒山子诗集二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3]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集部一《寒山子诗集二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4] 《云笈七籖》卷第七三。[5] 《宋史》卷二百五。[6] 见《天台山方外志》第十二卷“灵异考”中“寒山子”条。[7] (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八“秩官门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 (宋)林表民:《赤城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9] (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十《秩官(通判)门》。[10] (清)洪颐煊:《台州札记》,转引自周琦《寒山诗与史》,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9页。[11] 《全唐诗》卷五百零八。[12] (宋)罗愿:《新安志》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3] 沈欢:《国清寺止观堂记》,《全唐文·唐文续拾》。[14] 参考浙江文艺出版社编《天台山传说》,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15] 参考苏州市文联编《苏州的传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16] (清)叶昌炽:《寒山寺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17] 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0页。[18] 此处对于唐代不同时期的隐逸特点的归纳,参考李红霞《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版。[19] 赵滋蕃《寒山子其人其诗》,1973年,《寒山子传记资料》第二辑。[20] 转引自钟玲《寒山在东方和西方文学界的地位》,《中国诗季刊》第3卷第4期,1972年。[21] 赵滋蕃《寒山子其人其诗》,《寒山子传记资料》第二册,84页。写在《荒野寒山》之后我一直是一个比较疏懒的人,可能也是因为如此,我经常会说,懒惰是人类的天性。这一次,也是如此。《荒野寒山》的稿子,经过责编马晓娜女士非常精心、细致的修改,差不多就要完成所有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想起来要说些什么。当然,这是非常不恰当的疏懒,所以,必须要说一些什么。这个书稿之所以能够以现在这样非常精美的形式(至少看上去是很赏心悦目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江西人民出版社功不可没。所以,对于马晓娜女士的感谢,是不可以被疏漏的。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她的话,也就不会有这个书的出现了。2006年,我出版了《隐逸诗人——寒山传》,作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寒山的影响自然是毋庸讳言的,可是,寒山是谁?我想几乎没有人可以确定地说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写的《寒山传》大概是有“捏造事实”的嫌疑的。如果一定要解释,没有任何可靠史料的人物传记何以是可能的?大概只能归于“捏造”,说得比较好听一些,或者是创造。所以,《寒山传》里所涉及的一切关于寒山生平的描述,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那个寒山的生活历程的再现,而只能说是我在寒山诗的阅读过程中,试图将诗歌中的意象和历史的脉络做一个非常主观的对接,让那个在历史维度中已经完全消失的寒山获得以某种特殊的形式“重现”。因此,对于《寒山传》,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如果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非常断然地予以否定,毕竟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寒山已然完全不能还原了。但是,作为一个“捏造”的人物,他对于我们理解寒山诗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因为一个“活生生的”寒山,毕竟在传达寒山诗的内涵角度,具有更为直观和丰富的效果。如此一来,我所做的工作,大概就是通过阅读寒山诗来创造寒山,然后,希望经由寒山的创造,使得更多人能够进入寒山诗。当然,当我们能够理解并接受寒山诗的意象的时候,寒山本人究竟是怎样,可能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我都有可能是寒山,毕竟在理解的那一瞬间,寒山就进入了你我的生命之中。《寒山传》出版之后,对于我来说,作为一项工作,也就完成了。至于结果(或者说效果)如何,这并不在我所能考虑的范围之内,更何况疏懒如我。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江西人民出版社找到我,说希望出《寒山传》的修订版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在这不经意之间,差不多十年过去了。可以讨论到修订版的问题,大概说明寒山还是有一定的存在的意义的,或者说,可能他还是能够在现代人这里找到某种心灵的共鸣吧。当然,这也提供给了我一个对于自己的关于寒山的种种想法的整理的一个机会,毕竟十年左右了,虽然不是特别勤快地思考着,但是,终究还是有一些小的想法,也就趁着这个修订机会,呈现给那些喜欢寒山的人们。当然,特别需要说的是最后确定的这个书名,荒野寒山。这个书名是出版社的考虑,当时晓娜征求我的意见,我记得很清楚,因为特别深刻,他们给的一个说明是,寒山是“一个不屈不挠与命运顽强抗争的诗僧隐士,一个西方嬉皮士最推崇的禅修之道践行者,一个永远找寻精神乌托邦的灵魂探路者”。这样的说法,无疑是中肯的,所以,我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对于我来说,荒野和寒山放在一起,事实上更重要是具有一种意象上的渲染的效果。荒野和寒山,所指向的都是极为幽静的一种情境,甚至是幽静得有些无助。在这种境地下,实际上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种种经验的抽离,如禅家所谓截断众流。由此,我们所面对的仅仅就是自己,我们所能依靠的自然也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获得了审视自己内心的机会,在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中,我们也获得了突破自我的可能。这样,寒山这个符号就具有了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并最终超越自我的含义。而这可能是生活在今日的我们所最为需要的,因此,也可以说是寒山之于现代人的一种意义吧。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寒山可能甚至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但是,这事实上并不那么重要,就像历史上很多的无名者一样,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然后被淹没在历史的汪洋之中。然而,寒山所留下来的诗,却可以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中找到心灵的契合,找到灵魂的归宿。而这,已经足够了。最后,还是应当特别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和晓娜责编,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让我拥有了再一次感受寒山的机会,也最终使得《荒野寒山》成为可能。当然,由于我个人的学识和疏懒,内容方面的任何错误和疏漏,都是我的问题,也希望能够得到诸位读者的批评和谅解。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用寒山的这首诗作为一个结尾,希望在阅读寒山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感动,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淡然。唯其如此,寒山才能穿越历史的浓幕,重新走到我们之中。也许,这就是寒山的意义吧。何善蒙2015年初秋于杭州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