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8

作者:陈舜臣 字数:15096 更新:2023-10-08 22:04:37

曹操返回许都,招来豹和文姬,问道:“想去观战吗?”“想去。若能观战,不胜感激。”豹膝行而进。“与其去观战,不如参加到战斗中来,如何?”“若是可以的话……”豹又向前探了探身子,文姬却露出一副担心的表情。“所谓战事,并非全都仰仗野战攻防而定。平阳城下袁军为何为我军所败,想必左贤王已经清楚了。”“略知一二……”袁军赶去救援被包围的南匈奴,然而这些本该等待救援的南匈奴却和曹军结下了密约,袁军完全中了敌人的计策。“能学到那一招也不错,不过趁现在的机会,我再教你一点……我军接下来要征讨袁尚。官渡大败之后,袁氏已经不是我的强敌了,况且已经一分为二,只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若是有什么事能使我军陷入苦战,那就是袁尚得了意料之外的援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趁现在加以预防。”长子曹丕与次子曹植都在曹操的身边。曹操虽然是在给豹讲这些道理,但同时也是讲给两个儿子听的。曹操继续说道:“战场周围总有些四处游荡的闲散势力,在寻找可乘之机。说句不敬的话,在平阳城安稳下来之前,左贤王的父亲于扶罗单于就是其中的一人。眼下有一个叫作黑山贼的势力不容小觑,首领名叫张燕,曾经跟我交手过几次,很不好对付。据说他手中有十余万人马。虽然不需要他帮助我军一起攻打袁尚,但也不能让他加入袁尚一方。为此我要派个雄辩之士前去游说,你便与我的使团同去,学习怎样与人交涉。”“是,多谢大人。”豹垂首谢道。曹丕稍稍抬了抬头,总觉得是在呵呵发笑。弟弟曹植虽然年方十二,却以一副严肃的表情听着父亲的话。七曹操受袁谭之托,再度兵出黎阳,这是十月时候的事。袁尚匆忙解除平原之围,回到自己的居城邺城。不要说攻打他人的城池,连他自己的城池都危险了。既然达到了帮助袁谭解围的目的,曹操的大军便又撤离了黎阳。袁尚怒上心头:“哼!你竟然向杀父仇人曹操求援。就算是我的兄长,也决不能饶恕!”更让他愤怒的是,他手下的两员大将都在黎阳投降了曹操。过了一年,到了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二月,袁尚留下审配与苏由两人把守邺城,自己亲率大军,再度攻打驻扎在平原的兄长袁谭。曹操见状,随即再度领兵渡过黄河,这一次他要正式攻打袁尚的居城了。出兵平原会导致曹操再次出兵,这一点袁尚当然也知道。然而,他明明知道,为何还敢于出兵呢?这当然不仅仅因为他怨恨袁谭,也因为他与十万黑山贼取得了联系。袁尚的父亲袁绍,当年在常山为这些黑山贼头疼不已。那刚好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袁绍北面还有强敌公孙瓒,腾不出手收拾黑山贼。于是便由与黑山主帅张燕交好的吕布从中斡旋,以提供军粮为条件,劝退了黑山贼。吕布当时从袁绍那里得到二十万斛军粮,给了张燕十五万斛,剩下的五万斛揣到了自己的怀里。无论如何,袁绍与黑山贼的交涉还是成功的。既然如此,不妨再来交涉一次。张燕此时也正在为难——若是只有五万人马倒还好办,可是如今已经发展成十万余人。手下人多了,最发愁的是这些人要有饭吃才行。“今年歉收,众人纷纷来附,该去哪里找些粮草……”张燕冥思苦想。他毕竟久经沙场,一直密切关注战局,寻找着机会。袁氏兄弟之间的内讧以及与曹操之间的瓜葛,恐怕便有机会可寻。果然,还不等他主动联系,曹操和袁尚双方都派来了使者。人称飞燕的剽悍张燕也已经年岁日增,做起事来有些力不从心了。虽然在战场上他还自信不会落于他人之后,但天天都要操心部下吃饭的问题,这实在让他疲于应付。“难道没人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张燕生出了这样的想法,他开始希望能够跟随一个主子。若是有了主人,自己也就不用操心部下的吃饭问题了。曹操和袁尚双方传话过来的时候,张燕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曹操。“请收下我的全数人马。”他提出了这样的条件。曹操曾经收编过数十万青州黄巾军,而且公平相待,毫无歧视。这件事张燕也有所耳闻。袁氏虽然也一时间收编过一些散兵游勇,然而并不像对待自己的部下一样对待他们。名门袁氏做什么都要讲究门第家世,他不是黑山贫民军适合追随的主公。“且待收拾了袁氏,再加入我军。”曹操的使者回答道。眼下暂时还不行,因为曹操想让黑山贼在讨灭袁氏中发挥作用。“先摆出听命袁氏的姿态。”袁尚以为有黑山十余万兵力做后盾,一定会采取更为大胆的行动。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随同使者一同前来的豹,亲身体验了具体交涉过程,不禁为曹操的谋略咂舌不已。其实,豹不仅仅是来黑山大营学习的,曹操也交给了他一项任务。使者向张燕介绍豹说:“这位年轻人是当年张燕大人的战友于扶罗单于的儿子。南匈奴目前驻扎在平阳城,已经归于我家主公帐下。这位左贤王豹大人,是随我等来游历的……”“哦,原来如此……”张燕眯起眼睛说,“我家儿子也去曹公处修行一番吧。”豹是一个现成的模范,曹操确实摸透了身为父亲的张燕之心。离开居城攻打平原的袁尚,本以为黑山的十余万人马是他的后盾,然而左等右等都等不来黑山贼出兵,焦急时忽然传来消息——黑山贼降曹了!“上当了!”袁尚急忙回兵邺城。八已经到了七月。曹操从五月开始包围邺城。他在邺城周围深挖战壕,引入漳水,准备进行水攻。据说城内的粮食已经耗尽,住民差不多饿死了一半。守城的审配虽然勇猛,但曹军若是一气猛攻,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然而曹操并未猛攻。若是邺城陷落,那么袁尚会逃往别处。当务之急是把袁尚引过来,对他予以致命一击。果然,袁尚撤了平原之围,带领人马前来营救邺城。城内外相互应和夹击曹军。袁军只能采取这种老套的作战方式。袁尚人马接近邺城的时候,燃起狼烟,通知城内。城内的审配打开城门向外冲杀。曹军没有理会前来救援的袁尚,举全军之力猛攻出城的审配。一般而言,应该兵分两路分别拒敌,然而曹操并未如此安排。城内的士卒食不果腹,踉踉跄跄,在曹军如狼似虎般猛攻之下,损失相当惨重。审配只得收拾残兵,败回城中。他已经无力再出城作战了。将一方打压下去之后,曹操又率全军攻击袁尚。黑山贼助阵、与审配夹击——这些策略全部落空,袁尚的军队士气低落,发挥不出应有的实力。在曹军的猛攻之下,他们败逃到一个名叫曲漳的地方,但不久又被曹军围困住。“没办法了……”袁尚无奈只得向曹操投降。“不必讨论!”对方毫不理睬。袁尚趁夜色掩护逃往祁山,却又再度被曹军追上。袁尚无计可施,只得弃了辎重,乔装改扮向中山方向逃去。曹军在祁山缴获了袁尚的印绶衣裳,将它们挑在竹竿上拿去给邺城守军看。“袁尚光着屁股逃了,没人会来帮你们了。投降吧!投降吧!”曹军敲锣打鼓地喊道。审配鼓励城内士气低迷的士卒百姓说:“袁尚大人虽败,袁熙大人必会率幽州精兵前来救援,一定会来!我军虽然疲惫,曹军也已经疲惫不堪,不要灰心!”为了激励人心,审配决定做出更激烈的举动。“辛评、辛毗兄弟,勾结曹贼,败坏袁氏家业,当诛杀辛氏一族。今后有胆怯畏战者,与辛氏一族同罪!”邺城内的辛氏一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被抓去砍了头,情景惨不忍睹,据说被诛杀的有八十余人。一个青年脸色煞白地看着行刑的场面,咬牙切齿,浑身颤抖。这个青年名叫审荣,是下令杀人的审配的侄子,他与辛氏一族中的一个女子相爱,看到心上人被杀,气得浑身直颤。审荣是看守城门的将校。“杀了我的心爱之人,就算是我的叔叔,我也一定要报这个仇!”他决定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于是向城外射出箭书。戊寅日二更开城——箭书上写道。围城的大军之中,也有随使去黑山完成了使命的豹,他是来这里随军观战的。曹操的少公子曹丕,悄悄向豹说:“今天晚上,给你看个有趣的东西。你是来观战的对吧?肯定想看战争中最有趣的地方吧。”“什么地方?”“我一马当先……一马当先杀入城中的时候。”“今晚?为何定在今晚?”豹问。曹丕诡秘地一笑,拿出一纸文书给他看——是审荣射出来的箭书。曹丕捡到了这封书信,没有告诉任何人。“我带上一小队人马,守在城门口。城门一开就冲进去……这样一来,我就是第一个冲进城里的了。”曹丕说道。“这样可行吗?”“我已经通知全军做好准备,等着城门打开。我只是要第一个进城罢了。只要早一刻进城就行。总之,我想第一个冲进去。”“是吗……”豹感到很意外。曹丕虽然比他小两岁,但总感觉比自己老成。曹丕虽然只有十九岁,却与成人无异,脸上不动声色的表情甚至令人有些害怕——虽然如此,却又想要第一个冲进城里,倒也有些孩子气。“还有件事要请左贤王帮忙。”曹丕说。“不胜荣幸。”豹答道。到了审荣说定的时间,城门果然打开了。守在城门旁边的一小队人马立刻一拥而入,冲进城内。围城的曹军没想到城门会突然打开,好在联络及时,全军出动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传达紧急最高命令,”曹操下令道:“擅闯袁氏府邸者斩!不许碰袁氏一家半根手指!”曹操的最高命令迅速传至散在各处的士卒。然而早在命令发出之前,已经有两个年轻武将骑马闯入了袁氏的府邸。“左贤王,随我来!”豹紧跟在曹丕的后面。袁氏府邸的深处,让人感到一股娇媚的气息。“这是后院……不是女人住的地方吗?”“没错,我就是要到这里来。”曹丕等人动作实在太快,一马当先,袁氏府中的人还不知道曹军已经闯入了城里。“我来迎接袁熙夫人,请带路!”曹丕朗声说道,下人也没有起疑心。大家都以为是幽州的袁熙派人来接夫人。“遵命,请随我来。”一个侍女赶紧来到两个人面前,将他们带到里面的一处房间。两个年轻人一时间都停住了呼吸。一个绝世美女站在那里,白皙清透,温文尔雅,仿佛天仙下凡——袁熙的夫人甄洛,这一年芳龄二十二岁,比曹丕年长三岁。曹丕先回过了神。“左贤王,别磨蹭了,快把她抢走!”曹丕叫道。此时外面已经开始乱了。攻下邺城,斩了审配之后,曹操一边喝酒,一边懊恼地说:“这一仗简直就是为了给儿子娶妻打的……”曹操的目标也是传说中的美女甄氏,攻城之前,他特意下令全军禁止踏入袁氏府邸,以确保袁家人的安全。“竟然说是在下令之前干的……”曹操放下酒杯,喃喃自语。又是自己的儿子,又是下令之前干的,能把他怎么样呢?更可气的是,连帮忙抢走甄氏的人都不能惩治,因为那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全都算计好了啊……这小子能把我干不了的事情都干了!”曹操低声自语,伸手抓起了酒壶。作者曰有一种说法认为,历时五个月的黎阳对峙,最终以曹操失败而告终。《后汉书》记载:“尚,逆击破操。”此外,诸葛孔明的《后出师表》中,列举曹操战败之事,也提到了黎阳这个地名。历时五个月的对峙之中,当然会有许多局部战斗,其中偶尔也会有曹军失利的时候。然而从全局来看,曹操怎么也不可能战败。黎阳对峙之时,袁军内部已经分裂,不足以威胁曹操了。从黎阳撤军,大约还是为了加深袁氏兄弟的对立而采取的措施吧。魂断白狼山一老人姓公孙,名度,字升济,近几年体弱多病,最近更显虚弱,脾气也不是很好。“把这东西扔到柴房去!”卧病在床的公孙度挺起上半身,将手里的东西扔了出去。那是一枚官印。官印是行使权力的合法证明,多为金属质地,上面系的带子称为“绶”,这样官印就可以随身携带了。只要当官,官印就得片刻不离地带在身上。东汉末年,基本上都是挂在胳膊上。公孙度扔出去的官印,在地板上滚了几滚,发出清脆的声音。朝廷传来旨意,封公孙度为威武将军,赐为永宁乡侯,因而才送来了这枚官印。这里是辽东的襄平城。襄平城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旧称奉天)以南,在日俄战争激战地辽阳以北。公孙度是辽东霸主,势力范围甚至远及朝鲜半岛。他年轻时曾在朝鲜半岛为官。随着东汉王朝日益衰败,朝廷对地方势力的控制逐渐减弱,公孙度趁机自立门户。中央实力强盛的时候,如果地方上自立,立刻就会被讨伐。但如今中央实力衰弱,各地群雄并起,公孙度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辽东自立为王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只好承认他的地位,最终封他为侯。群臣纷纷祝贺,然而公孙度却把官印丢了出去。群臣不解。“什么朝廷,还不就是曹操嘛!”老人不高兴地说。在公孙度看来,曹操是宦官的孙子,不成体统,不过偶然得了中原的地利,现在又挟持着天子而已。从朝廷,也就是曹操处来的使者带来曹操的话:“你是辽东之主,我也承认你这个地位。现在给你武威将军之职,封你做永宁乡侯。”使者还像模像样地送来了“印绶”。“命运不济啊……”生病的老人心想。辽东地方偏僻,想要号令天下,首先就没有地利之便,只能眼睁睁看着曹操之流雄霸中原,实在令人遗憾。在公孙度看来,不屑印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反倒是群臣脸露不解之色比较奇怪。“我凭一己之力当上辽东之主,如今给我封侯,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蠢货!咳,我真是不走运啊。”公孙度躺下,钻进了被子里。这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的事。这一年的八月,曹操攻占了袁氏的居城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掳走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公孙度想错了。他总说自己不走运,其实他是非常幸运的。倘若他也是中原群雄之一,恐怕早就被人吞并了。辽东之王——今天的辽宁省直至朝鲜半岛,再越过大海直抵邪马台国之间的各地大小势力,全都以公孙度为盟主。在这样的偏僻之地,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人才。正因如此,公孙度才能在这里称王称霸。他向来看不起曹操,因为他是宦官的后代,不过之前一直都有袁氏这个强有力的屏障挡在他与曹操之间,所以才会安然无恙。如今袁氏这堵大墙不复存在了,公孙度直接受到曹操的威胁。倘若他真是个审时度势的人,便可以由这枚印绶读出曹操的胁迫之意,但他没读出来,一方面是年事已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疾病影响了判断力吧。不久,公孙度病死了,儿子公孙康继位。他把朝廷封的“永宁乡侯”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公孙恭。公孙康和他的父亲一样,常以辽东王自居,当然看不上曹操赐予的侯位。辽东若是一直置身中原诸侯混战之外,固然是一件幸事。然而,袁氏这堵防火墙既然已经倒塌,辽东也就不得不受到中原政局的影响。公孙度未免有些“井底之蛙”的狭隘。不过幸好他的儿子公孙康比他稍稍明白一些。公孙康明白,要想久居辽东王之位,就需要随机应变,灵活应对。二袁尚尽弃辎重,乔装逃去了中山,他的手下慢慢也聚拢过来,然而不久之后敌人也跟了过来。袁尚以为是曹军,但是探马回来禀告说:“是显思大人的军队,正在猛攻我军。”显思是袁谭的字。袁氏三兄弟的字都以“显”字开头。袁熙字显奕,袁尚字显甫。“是兄长啊……”袁尚仰天叹息。身为袁绍的幼子,他继承了家业。然而长兄袁谭不服气,此刻带领大军前来讨伐兵败的弟弟。“可悲啊……”袁尚低声自语。长兄的固执固然不足取,而费尽心机让自己得到袁氏家业的母亲,现在看来也是可悲的。甚至包括自己在内,大家都很可悲,又很空虚。袁尚没有半分战意,他带领几个亲随悄悄逃出了中山城。他要去二哥袁熙所在的故安城。于是,袁谭不费一兵一卒便取了中山,还悉数收编了弟弟的军队。为了从袁尚的手中夺回“袁氏主帅”的地位,他不惜与父亲的敌人曹操联手。不过他知道,曹操终究是袁氏最大的敌人。要想不被曹操攻击,该怎么办才好?曹操背后有荆州刘表。若是刘表有所动作,曹操也不得不提防,至少对北面袁氏的攻势会减弱。袁谭向刘表派去密使,想与刘表结盟——共讨曹贼。“贤弟以为如何?”刘表询问客居荆州的刘备。“袁谭曾经与曹操结盟,现在又想与荆州联手吗?还是不要卷入这些棘手的事情中为好。若是此刻出兵相助袁谭,曹操恐怕会舍弃北边的袁谭,全力攻我荆州。曹操不喜欢两面作战。”刘备答道。“的确如此。邺城就是前车之鉴……”刘表点头道。当年曹操包围邺城,听说袁尚前来救援,便不理邺城守军,全力击溃了袁尚。曹操确实不喜欢两面作战,他喜欢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曹操确实有这个作战习惯。“倘若曹操全军进攻荆州,那我可应付不了。还是不要卷进去,那样做太傻了!”刘表拒绝了袁谭的请求。“就算是拒绝,有没有更体面的拒绝方式?”刘表问道。到底是刘表,拒绝人的时候都要找体面一点的方式。从年轻时候起,他就是一个喜欢交游的名门子弟,深受众人称赞,凡事都要做得尽善尽美。在拒绝与袁谭结盟的时候,他也要装点一下门面。“这不正是景升(刘表的字)最擅长的吗?”刘备说道。虽然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讽刺的味道,然而刘表却笑道:“是啊,确实如此。”要说应付一下场面,刘表是当之无愧的高手,于是回信道:“忘先人之仇,弃亲戚之好,而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哉!若冀州有不弟之傲,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为高义邪?”袁谭联手曹操攻打自己的弟弟,如此无情之人,当然不可能再与弟弟重归于好。这一点刘表心知肚明,却还是写了这样一封信,显然就是婉拒对方的提议了。“也罢。”袁谭退至南皮,陈兵清河岸边。在河北省沧州市的西南方,现在还有一个叫作南皮县的地方。袁谭本来驻扎在山东省北部的平原,一路退到南皮,这也是相当大的撤退了。到了第二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席卷平原的曹操再度出兵,直指南皮。因为刘表不肯出兵相助,袁谭知道大势已去。“我是名门袁氏的嫡子,就让宦官之后曹操看看真正的武士是怎么打仗的!给你做个示范!”誓死战斗的军队确实难以对付。南皮一战,袁军奋勇争先,连曹军也难以招架。“袁谭不好对付,我军损失惨重,暂且退兵如何?”连曹操也不禁有些畏缩,然而他的堂弟曹纯反对道:“今千里蹈敌,进不能克,退必丧威;且悬师深入,难以持久。彼胜而骄,我败而惧,以惧敌骄,必可克也。”曹操为曹纯一番话说服,亲自上阵击鼓,士卒深受鼓舞,抵死力战。果然如曹纯所言,逞一时之强的袁谭人马没有坚持多久。在曹军不断猛攻之下,袁军终于身心疲惫,随即彻底崩溃。主帅袁谭亲自出战,最终被曹军斩于沙场。由此,整个冀州全都落进了曹操的手中。这场南皮之战,发生在严冬时节。大河封冻,船只不行,兵员与补给都无法由水路顺利运抵。曹操只得征用附近的居民破冰,但是许多百姓不愿被征用,纷纷逃走。曹操大怒,下令道:“将这些逃走的百姓抓来斩首。”南皮之战结束之后,当时逃走的百姓之中有一个人到曹操的营中自首,曹操手拈胡须说:“若不杀汝等,则吾号令不行;若杀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军士擒获。”那个百姓于是垂泪而去。冀州有厚葬与复仇的风俗,曹操得了冀州之后,立即严禁这两桩风俗。袁尚虽然逃去了袁熙所在的故安,袁熙的部将焦触与张南却举兵反叛。袁尚还没有来得及在故安歇息,就不得不随同袁熙逃出故安,向乌桓逃去。三乌桓也写作乌丸。乌桓本是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后来被匈奴赶到了乌桓山,因此得名。乌桓当时分为三个部落,丘力居统率辽西乌桓,难楼统率上谷乌桓,辽东的属国乌桓则由苏仆延统率。另外还有乌延率领的右北平乌桓等,人数最多的是上谷乌桓。然而,辽西乌桓的首领丘力居死后,其子楼班年幼,由侄儿蹋顿代理其位。这个蹋顿长于谋略,不久便崭露头角,当上了三个部落的盟主。蹋顿势头上升,是因为他与袁绍结盟。当时袁绍与幽州公孙瓒相争,蹋顿向袁绍自荐,举乌桓而助袁绍。由此一来,冀幽之战中,乌桓跟随袁绍,击破公孙瓒,立下大功。蹋顿也因此掌握了乌桓族的主导权。他者姑且不论,乌桓族擅长骑马,是袁氏阵营中的重要战斗力。袁绍擅自封他们的首领为“单于”,对他们用了怀柔的政策。由于手下焦触和张南造反,袁熙和袁尚的落脚之处,也只有乌桓了。乌桓若是接受了袁氏兄弟,便意味着与曹操为敌。袁氏兄弟投奔的是关系最为密切的辽西乌桓。袁绍为了怀柔乌桓,曾经认部将的女儿为干女儿,将她嫁与单于为妻。因此,对辽西乌桓来说,袁氏兄弟也算是他们的亲戚。这个时候,辽西乌桓的旧主丘力居的儿子楼班已经长大成人。这个部落虽然是因为代政蹋顿的功绩繁盛起来的,但因为楼班已经成年,蹋顿便将单于之位让给了楼班,自己在楼班手下做了一个王。但是,实权依然掌握在蹋顿手中,他当然不会把所有权力都交给经验不足的楼班。然而楼班却以为,自己既然已经当上了单于,就应该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力。袁氏兄弟来投的时候,蹋顿说:“快赶走这两个人,收留他们很有危险。”“此乃不义之事,断不可为。我乌桓与袁家既有盟约,又有秦晋之好,袁氏遭难,岂可袖手旁观?这有悖人伦,就仁义而言,也断无赶走袁氏兄弟之理。”年轻气盛的楼班断然说道。“这小子是怎么教育的……”蹋顿咬住嘴唇。楼班的老师是汉人。由于中原动乱,不少汉人为了寻求安定的生活而流落到边境地区。不单是乌桓,鲜卑族中也有汉人流入的现象。乌桓虽然是游牧民族,也渐渐出现了汉化的倾向。没有自己文字的乌桓,便把教育部族后代的事情交给了汉人。乌桓本来重视骑射格斗之技,轻视文字教育——处理文字之类的事情嘛,交给汉人就行了。“能写字多少也有些用处,好吧,那就学学吧。”他们对于汉人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态度。然而,汉人教师不单教给乌桓子弟读书写字,还教了他们仁义人伦。乌桓的首领本来是由部族大会选举出来的人物,并非世袭,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世袭制。这也是由于乌桓族中汉人日渐增多的缘故吧。“若是接纳了袁氏兄弟,曹操必然出兵讨伐乌桓。”蹋顿说道。“曹操若来讨伐,何惧之有!我军迎击便是。”楼班挺起胸膛说道。“曹操乃中原霸主,我乌桓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就算不是对手,也要迎击,此乃正义之战。”“正义之战未必获胜。部族的存亡岂不应该比一个义字更加要紧?”“非也。乌桓若是背信弃义,卖友求荣,子子孙孙都要活在羞耻之中了。”“唉!怎么说你才明白……”蹋顿叹气道。年轻气盛的楼班已经完全按照汉人的方式考虑问题了。乌桓本来是游牧民族,向来都以近乎本能的“趋利避害”原则行事。是否有利,本是他们行动的唯一标准。所谓“利”,就是让部族生存下去,而且生存得更好。在朔北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这是理所当然的法则。然而,年轻的首领还是要舍利而取义。“怎么说你才明白……”蹋顿接着道,“危险啊。”“有些事情纵然危险也要去做。你不是也做过危险的事吗?为何我就不行?”楼班说道。他指的大概是当年蹋顿帮助袁绍攻打公孙瓒的事。然而,那件事情并无危险可言。当时,蹋顿搜集了各方情报,判断出相助袁绍有利可图,于是才追随袁绍攻打了公孙瓒。然而,这一次从情分上帮助袁氏兄弟,确实对乌桓有害无利。“我们也要为乌桓的子孙后代着想啊。”蹋顿说。“为了让乌桓的后代不被世人耻笑,我们更应舍生取义!”楼班大声道。“没错!没错”“舍生取义!”“不能为一时之利所惑而招致后世的非难!”“我等追随单于迎击曹操!”“曹操算个什么东西!”辽西乌桓的部族大会之上,年轻的声音此起彼伏。蹋顿伤感地摇着头。乌桓的年轻人似乎完全被汉人的伦理同化了。然而,这种伦理即使在汉人的社会之中,也只是个大义名分而已,并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守。不知道汉人社会实情的乌桓年轻人,竟然被这种纯粹的理想主义吸引,不惜为之献身。蹋顿已经无力回天了。四攻下袁氏的居城邺城之后,曹操将自己的居城由许都迁到了邺城。一个原因是他顾虑背后的刘表,能远一点还是远一点的好。邺城位于黄河之北,荆州若来进攻,至少要先渡过黄河,所以不可能突袭。不过,更重要的理由是袁氏的居城邺城比许都规模更大,对接下来的都市建设更为有利。如何处理逃去辽西乌桓的袁氏兄弟,邺城的曹操军中也有激烈的争论。“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远投沙漠;我今引兵西击,倘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矣:请回师勿进为上。”多数人都倾向于这样的意见。但是,郭嘉力主追击:“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荆州刘表若从背后偷袭,如之奈何?”有一个武将担心地问。“刘表坐谈之客耳,必不会兵。”“刘表固是坐谈之客,荆州还有刘备。大耳将军不好对付,恐怕他会力劝刘表出兵。”“无论怎样规劝,刘表也不会出兵。”郭嘉断言道。“这又是为何?”“刘表自知其才能不及客居荆州的刘备,担心刘备夺取荆州。若使其领兵,徒增刘备的实力;若不使其领兵而自己出征,又担心刘备趁机取了荆州。无论如何,他都不敢出兵。”郭嘉说完,曹操扫视了一圈群臣,说道:“众爱卿已经各抒己见,议论到此为止。”群臣都安静下来等待曹操最终的决定,然而曹操看了看儿子曹丕,仿佛故意岔开话题似的,问道,“丕儿,你一直没有说话,你是怎么想的?”曹操已经年过半百,到了要培养继承人的时候了。“玄德不会劝刘表出兵的。”曹丕说完,微微一笑。“坏小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心想。与刘备的密约,只有曹操和刘备二人知道。然而曹操总感觉曹丕也有所察觉似的。适才他的一笑也颇为诡异。“还不到二十岁,为何就会如此敏锐。光是敏锐还好,更可怕的是他的冷酷啊。”曹操知道自己有着冷酷的一面,然而这个年轻人的心中仿佛有着比父亲更加彻底的冷酷。“好,就这么决定,远征辽西。”曹操起身说道。曹军出兵讨伐乌桓还是迟了一些日子,因为之前高干造反了。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当然,是袁绍任命的。邺城陷落两个月之后,高干投降了曹操。曹操让他继续做并州刺史,然而不久就反叛了曹操。于是曹操让儿子曹丕镇守邺城,亲率人马将高干包围在一处叫作壶关的地方。曹操攻下了壶关,但还是让高干跑了。高干逃往匈奴的地盘,打算向匈奴求助,再与曹操决一胜负。这时候左贤王豹已经回了匈奴。他出面对高干说:“我匈奴与曹公亲善,绝不叛曹。”一句话便回绝了高干。高干无计可施,只得南下去投荆州的刘表,然而途中被上洛都尉王琰捉住斩了。五“父上,挖多大才好?”曹丕问道。“挖什么?”曹操反问,“这小子!”自然是挖水池——远征乌桓之前,曹操本想让儿子曹丕做这件事,但还没有开口,儿子便自动来问他了,脸上还摆着一副完全没必要吩咐挖池子这件事的表情。“难道我说过?”一时间,曹操不禁生出这样一种错觉,可是想来想去他都没有对任何人提过这件事。“还用得着问我吗?”曹操回答道,心里有点儿不高兴。儿子那双冷澈的眼睛竟然能够如此彻底地读透人心。曹操的家臣都认为荆州的刘表是下一场战争的对象,把他看作假想敌。然而,曹操却以为刘表不会是一个人。坐谈之客刘表,绝对不想一个人和曹操作战。不过,他虽然不想作战,曹操还是要来攻打他,所以他必然会想方设法寻找同盟。江东孙权——这个人物迟早也要与曹操决一雌雄。既然如此,还不如早些与他携手,一同对付曹操。刘表一定会这样想。荆州与江东的联军——曹操认为下一次的对手应该是他们,战场在长江一带。曹军缺乏水战经验,今后必须加强水战演习。然而,邺城附近没有适合水战演习的地方,所以就需要人工造一个出来——在城内挖掘一个大水池,便可以昼夜不停操演水军了。“我明白了。”曹丕连操演水军的池子需要挖掘多大都知道。“地点选在哪里好?”其实曹操已经选定了地方,不过是故意考考儿子。“玄武苑最为合适。”曹丕答道。和曹操选的地方一样。“你小子……”曹操丢下这句话,转身走了。“呵呵!”曹丕含笑看着父亲的背影消失,然后迅速转过身来,走过长廊。长廊拐角的地方站着一个女子。姓甄,名洛——这个女子曾是袁熙的妻子,现在则是曹丕之妻,她与曹丕已经做了一年多的夫妻。“父上似乎不是很高兴。”甄氏说。“嗨!你是在想我的事吗?真是受宠若惊啊。”曹丕将手搭在妻子的肩头,想要抱紧她。甄氏挣扎着,然而再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二十岁的曹丕将这个比自己年长的妻子推倒在地,顺着肩膀将手伸了进去。“啊……”甄氏喘息起来。曹丕的手指已抚上她的胸。丈夫喘着粗气,欲火像是点燃了他的呼吸一样——尽管如此,丈夫的眼神依然冷峻,看上去更可怕。“父上不是要去讨伐你的前夫吗?显奕的性命眼看就保不住了……洛姬,你心中有什么感觉?”曹丕用冷峻的目光窥视着她的内心。她仿佛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冻结起来一样。“洛姬渺如蝼蚁。”她以轻不可闻的声音说,话语中饱含着感慨。她自己犹如一件物品一般被人抢来夺去,不能拥有自己的意志。相比之下,还不如躲在草丛里逃避人类目光的蝼蚁自由。“别说悲哀的话。”曹丕笑道。这个年轻人笑得很诡异,那张笑脸的正中依旧是一双冷峻的眼睛,好像在窥视着正在发笑的自己。“可悲的是我还不如蝼蚁……”“别这么说!”曹丕仿佛叫喊一般地说,他用力抱住了甄氏的身子。“好痛啊……”甄氏喘息着。“痛就忍着吧,不久我就立你为皇后。”曹丕小声在她的耳边说出这样的话。立皇后——这意味着他要自己当皇帝。这岂不是大逆不道的话吗?“不可乱说……”“你我之间有什么好顾虑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我说的可都是真心话。”“我怕……”“首先我要让父上立我为嗣。父上大概也只有立我了吧。”曹丕说道。父亲曹操不管有多少僭上的言行,终究还是以献帝为天子,迄今为止没有说过这般大逆不道的话。然而,曹丕想的却是将东汉王朝取而代之。建立一个新朝代——他的野心比父亲更大。曹丕一只手托住甄氏的后背,另一只手揉弄着她的乳房。沉重的喘息不知何时消失了。甄氏有些不可思议地望向丈夫的脸。“有人在偷看。”曹丕小声说道,他的唇边透出一丝冷笑。“什么?”甄氏吃了一惊。相比于现在这副尴尬的模样被人看到,她更担心丈夫刚刚大逆不道的言语被人听到。“已经逃走了……刚才一直在偷偷地看着我们。”“太丢人了……”“是偷看的家伙才丢人吧。”“可是,你不是说了些那样的话……”“不用担心。那家伙绝对不会把那种事情告诉别人。”“你知道是谁吗?”“是曹植。”曹丕说道。“啊,曹植大人……”曹丕的同胞弟弟曹植,今年刚刚十五岁。曹操的二十多个孩子当中,若说选继承人的话,当考虑曹丕和曹植二人。因此,他们既是兄弟,也是竞争对手。甄氏虽然从未对别人提起过,但她确实常常感到曹植望向自己的眼神非常热切。“说不定曹丕已经知道了……曹植大人在看我们,他也知道……难道说,是故意让人看的……”她渐渐透不过气来了。六辽西乌桓的居城是柳城。乌桓与鲜卑同属东胡部落,与匈奴等蒙古族人相比,他们更加适应定居生活。而且随着逃难来的汉人逐渐增多,他们的定居性也在逐渐增强,进而就住到了四周有城墙的柳城里。《汉书·地理志》的辽西郡十四县中,已经有柳城县的名字了。听说曹操要出兵的消息,柳城之中围绕是否出城作战的问题,出现了分歧。“我乌桓向来在山野作战,从未有过守城的经历。应该出城迎击。”蹋顿如此主张。关于是否应该保护袁氏兄弟的问题,汉人伦理占了上风。然而到了作战的时候,那又另当别论了。乌桓对于汉人的“文”虽然有一种自卑感,但对于“武”,未必如此。战于山野,是他们民族的骄傲。东汉初年,乌桓曾经击破过以勇猛著称的匈奴人。东汉安帝(公元107─124年)时期,乌桓也曾联合鲜卑、匈奴,侵占过汉朝的代郡、上谷、涿郡、五原等地。当时,汉朝命何熙为主帅出兵讨伐。在这一场动用了禁军的远征之中,连匈奴都投降了汉朝,然而乌桓却不肯归顺,远遁去了塞外。这个故事至今还在乌桓族人中传扬。说到人伦,当以汉人为准;然而战争还是要从祖法——这是乌桓人一般的思考方式。“战事都交给蹋顿吧。”年轻的单于楼班说。“赞成!”“击破公孙瓒的就是蹋顿,他肯定也会踏平曹操的军队。”“出战,出战!”部族大会决定将战事有关的一切全权委托给蹋顿。“全权委托给我?”蹋顿追问了一句。“不错。战事上我要听从你的命令。全权委托于你。”楼班说。“好,举我乌桓全军之力迎击曹操。我听说曹操好像没有留下人马防备荆州,几乎是全军来攻我乌桓。我们也不必留人守城了,能战斗者一个不剩全员出战,如何?”蹋顿的这番话引来热烈的欢呼。“兵贵神速。即刻准备,尽早出兵。”有关战事,众人全都认可他的独裁,没有人违背他的命令。乌桓族人全都乐于按他的命令行事。辽西乌桓之所以有今日的强盛,都要归功于蹋顿领导有方。他联合袁绍击破公孙,对天下的政局都有极大的影响,是不折不扣的英雄。而且,上一任单于之子年幼之时他尽心辅佐,等到幼子长大成人,他又让出了大权。此举殊属难得。那个伟大的蹋顿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大家都很放心,认为跟着他定然没错。蹋顿受到辽西乌桓全员的信任,开始着手战事的准备。“奇怪啊!如此进兵可行吗?”有过战争经验的人,心中也有这样的疑惑。出战固然不错,然而离城未免太远了。不过,人们都还是信任蹋顿。“蹋顿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才这样去做吧。”大家都这么想。蹋顿极为重视这场战斗中探马的情报。他利用汉人的农夫密切注视曹军的进军路线。大凌河沿岸有一座白狼山,也叫白鹿山,山势险峻。与白鹿相比,还是叫白狼更适合。辽西乌桓的人马朝着白狼山前进。蹋顿领军一路疾行。“再不休息,士卒都要疲惫不堪了。”终于有人斗胆向蹋顿进言。然而蹋顿却摇头道:“这并非演习,而是真的战争,有些时候非要这样不可。”他依然领着人马继续疾行。接近白狼山的时候,他又下令:“散开。”乌桓擅长使枪,对集结作战很有经验,不习惯分散作战。以集团方式游牧生活是他们常年的生活方式,整个民族的性格也偏向这种密集生活类型。身边若是没有族人相伴就会感到不安,当然也就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蹋顿大人到底在想什么……”幕僚都有些不解。“由上向下进攻就不会失败,”蹋顿说,“所以,要登上白狼山。”大家本来都以为是要绕过白狼山,然而主帅却下令登山。乌桓人马多为骑兵,不擅长山地作战。但是主帅有令,他们也只好登山。“要在高处布阵吧。”幕僚们觉得有点儿理解蹋顿的意思了。看来是要登上山顶等待曹军,曹军经过山麓的时候,由山上一鼓作气冲杀下去。“原来如此,难怪蹋顿大人要如此仔细地观察敌军的动向。”幕僚们对主帅的指挥心悦诚服。因为山上几乎没有现成的道路,分散开来顺着山坡爬山,比聚集在一起向上爬更快——让人马散开的命令也可以这样解释。七“山顶似乎有人……”作战经验丰富的将校向蹋顿说道,脸色都有些变了。之所以强行登上白狼山,本是为了居高临下攻击敌军。斜坡对己方来说十分有利。由斜坡上冲杀下去的那股气势,具有超出想象的力量。山顶有人——倘若是曹军,乌桓军如此辛苦争取的“高地”之利,岂不是白白落在敌人的手中。“不会吧……”蹋顿仰望山顶,轻轻叹道。“虽说不会,但若真有,可就糟糕了……还是先观望一番如何?”那个将校说。一直都在紧盯着曹军行进速度和位置的蹋顿,居然会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弄错敌军的位置,这怎么可能!而且敌人竟然就在自己正在攀登的山顶上——乌桓军没有人相信这种事情。只有一个人知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是蹋顿自己。曹军就在山上,他心知肚明。他估计曹军已经在山顶摆好阵势,于是下令让乌桓军上山——好像就是要赶上这个时候似的,他命令军队急行军。乌桓军人马疲惫,气喘吁吁地沿白狼山的斜坡而上。而且还解散了拿手的密集阵势,分散开来向上攀登。乌桓军的幕僚说着“不会吧”的时候,曹操也在山顶的石崖旁向下张望。“难以置信……”他也不禁低声自语道。蹋顿密切注视着曹军的位置,曹军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如此细致的探查之下,我军根本无从隐藏行迹。”曹军是在知道自己的动向俱为乌桓所知的前提下行军的。登上白狼山的时候,曹操也认为乌桓军当然知道这件事。山顶上视野开阔,易于作战。他是为了慢慢商讨攻击之法,才登的白狼山。既然知道曹军在山上,乌桓军应该不会靠近才对。然而乌桓军却眼看着来到了白狼山的山脚下,而且急行军,全军疲惫不堪。不仅如此,还解散了拿手的密集阵势,分散登山。“对付粮草不济的远征军,守城战术实为上策。次善之策则是在城池附近迎击。可是为何乌桓人马选了最下之策?离柳城如此之远,又要登敌军所在的山……”这令人无法相信。不过,对于曹操而言,不得不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状况。如此行动简直就是专门向曹军送死——之所以无法相信,是因为这一切过于顺利了。“敌军有什么诡计吗?”曹操之所以延迟下达总攻的将令,只是为了确认这一点而已。某个给曹军引路的汉人,曾经在柳城居住,他眺望乌桓的人马,小声说:“那个骑白马戴红缨的是蹋顿。”“什么,蹋顿在最前面?”对曹操来说,这更让他难以置信。若是一般的将帅也就罢了,居然连身经百战的蹋顿都会出此下策,实在是无法想象。可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却活生生地摆在眼前。曹操慢慢抬起手,在头顶左右摇了摇——这是总攻的号令。这个时候,蹋顿在白马上闭着眼睛——他一直在等待山顶上响起喊杀声。“我没有错,这是拯救乌桓的唯一办法……”离开柳城来到白狼山的这一路上,他不止一次地自问自答,此刻又问了自己一次——恐怕这也是最后一次了。从收留袁氏兄弟开始,乌桓的危机便开始了。蹋顿主张驱逐袁氏兄弟,但这种意见被“仁义”之论压倒,没有被采纳。他被委以全权,是战争开始之后的事。比起眼前的胜负,他考虑的是乌桓今后的生存之道。蹋顿知道,曹操在父亲被杀之后,曾经在徐州屠城。这样一种惨无人道的屠杀,曹操恐怕还会再来。如果下一次的对象变成乌桓,那整个部族都要灭亡了。他之所以不选有利的守城战术,正是这个原因。守城也许一时有利。然而,考虑综合实力,柳城绝不可能永远挡住曹操的大军,只是延长败北的时间而已。围城之时,柳城之内会有很多人饿死。到了城池陷落之时,曹操若是又要屠城,辽西乌桓便无法再存续下去了。于是,蹋顿率领乌桓的所有兵力,尽力远离柳城。柳城之中再无一兵一卒。既然已经没有了战力,守城当然也就不可能了。“要让曹操认可我这次败战的正面效应。”这一次出战,蹋顿想的就是这一点。若是让曹军费尽气力才取胜,对方弄不好就会勃然大怒,以屠城来出胸中恶气。相比之下,还是让他们轻轻松松胜了为好——这是拯救乌桓的唯一一种、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蹋顿睁开眼睛。他的身边是年轻的单于楼班。他向楼班道:“哪怕到了万一之时,也不可退去柳城。”“万一之时?”“战争之际,当然要想到所有可能,有时也要撤退。”“哦!这一点我知道。可是为何不能退回柳城?”楼班问。“要逃往襄平,向公孙康求援,把公孙家也拉进来共同抗曹,或许可以重整旗鼓。”蹋顿说着,露出了笑容。话音未落,山上就涌起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