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历史罪-3

作者:罗杰 字数:20692 更新:2023-10-08 22:03:50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正月二十二日。行动策划和组织者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以及左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右羽林兵500余人,抵达玄武门。这时候武则天在干什么呢?她在迎仙宫养病。迎仙宫这名字挺有意境。但,事实上武则天没有迎来神仙,却即将迎来起事的人马。她的身边只有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侍奉,外人都不能进入。这无疑是一个好时机。可就在起事前一刻,太子李显掉链子。李多祚、李湛和太子宫内直郎去接他一起起事的时候,他蓦然退缩,对众人说:凶恶的小人确实应该铲除,可皇上现在龙体欠安,这样会让皇上受惊。诸位以后再策划这件事吧。这话能把人鼻子气歪了。女皇欠安不假,可你有点儿欠揍。多关键的时刻,你的恐惧病又犯了!李湛非常气愤,他给李显分析利害关系:诸位将帅宰相都是舍身为国,这会儿要放弃,事情败露,等待他们的是酷刑,甚至杀人,你身为殿下,能忍心眼睁睁看着他们受罪?李湛的分析并没使李显当机立断。可这时候不容迟疑,紧急中,王同皎把李显强行抱上马,随兵将一同进发,很快攻下玄武门,飞速抵达迎仙宫,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兄弟杀死。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武则天很惊讶,质问谁在作乱?张柬之直截了当地说,是“二张”谋反,臣等奉太子敕令将之诛杀。武则天当然清楚,这根本不是“二张”谋反,而是李显等人的阴谋。但事已至此,她没有办法,只能对太子李显说,既然这两个小子已经死了,你可以回到东宫去了。可武则天没料到的是,张柬之等人的政变目的,并不是单单杀死“二张”而已。他们最终的目的是逼迫武则天退位,让李显登上皇位,从而获得拥立之功。武则天话音刚落,桓彦范就说:太子岂能回东宫,太子是天皇托付给陛下的,可太子年纪这么大了,还在东宫做太子,不合天意,不合民心。希望陛下传位于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此时的武则天无力回天,张柬之的谋划不可谓不巧妙,他们充分利用朝廷最高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所以,在这次政变中,不仅有太子李显的参与,还有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的参与,而武氏诸王,大多也与“二张”有矛盾,他们按兵不动,实际上是为这次政变开绿灯。由此,只剩下孤零零?武则天呢?她没有一点防备。政变当然顺利成功。她的政治生涯就这么结束了,她的“大周”政权也在这次政变中彻底灭亡。武则天在悲哀和虚弱中,发出了她在位的最后一道诏令,令太子监国。翌日,武则天传位于李显。隔日,李显复位称帝,改年号为神龙,大赦天下。一代女皇武则天,最终究竟败给了谁?与其说她败给了当时的政治文化,不如说她败给了传统文化。人们不清楚,实际上,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牺牲品。************************************************************************历史罪 第二部分按时间计算,李治当权的后期到垂拱初年,也就是公元685年,长达十年左右,武则天的性生活一片空白。她的精力都集中在平息叛乱、消除隐患、施行酷吏政治,追逐权力上面。因此,不能说武则天是“寡妇一有权,立刻就淫乱”。但,恰恰是对权力争斗的投入,使她容光焕发,精力充沛,重返青春。************************************************************************首席男宠暴死瑶光殿—(唐)有人说,武则天包养男宠是心理需要,有人说是生理需要,有人说是二者兼顾。从历史年表看,唐高宗李治死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这一年,武则天61岁。事实上,在李治驾崩前的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就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了。李治人到中年,就患上了头痛病,发作时十分剧烈。这个病对肠胃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吃睡不香,精神自然也焦虑。到后来,李治的视力也开始下降,终日只能躺在御榻上养神,看上去是一个颓唐、死期将至的老人。这种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既不能让自己产生房事冲动,也唤不醒武则天的情欲。按时间计算,李治当权的后期到垂拱初年,也就是公元685年,长达十年左右,武则天的性生活一片空白。她的精力都集中在平息叛乱、消除隐患、施行酷吏政治,追逐权力上面。因此,不能说武则天是“寡妇一有权,立刻就淫乱”。但,恰恰是对权力争斗的投入,使她容光焕发,精力充沛,重返青春。这说明,武则天是一个男性心理占上风的女人。于是,她的性爱方式也像男人一样具有进攻性。在她和李治的卧室里,四周都安装了很多铜镜子,在李治身体健康时,两人不分昼夜地娱乐,一边交欢,一边从镜子里欣赏自编自导自演的“枪战片”。有一次,名将刘仁轨来求见,一进李治和武则天的卧室,看见李治坐在镜间,吓得惊呼: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臣独见四壁有数天子,不祥莫大焉。满房间到处都是皇帝,是够雷人的。说起来,这也是宫廷中闹的一个笑话。但这样颇具创意的房事欢乐并不长久。李治死后,武则天只是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情,就是追逐权力,这之中的兴奋和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武则天内心的孤寂感,她不是一般市井中的寡妇。可是,即便你再认真,再专注,对某一件事再投入,时间一长,难免都会感到厌倦和疲惫。很长一段时间,武则天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在政治上取得优势以后,她猛然松弛下来,感到无比的空虚和疲倦。这时的她,渴望从年轻貌美的男人那里追忆自己的青春时光,需要用性欢乐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说直白一点,就是饱暖思淫欲。对武则天来说,饱暖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利。无论男人或者女人,妄想和手动终究是隔层布如隔千里路,唯有实战方可解渴,曹操的望梅骗术不顶用。作为帝王,你需要什么,自然就有人为你奉献什么。这是帝王的权利,朝臣的义务。献媚也罢,效忠也罢,总之都是讨好。于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为母亲献上了一个帅哥,他的名字叫冯小宝。这个冯小宝,是洛阳市井卖假药的小货郎,终日走街串巷,沿途叫卖。干这行当,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能说会道,身体健壮,否则吃不了这碗饭。冯小宝行,天生就是卖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冯小宝结识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见冯小宝高大魁梧,肌肉发达,身材倍儿棒,当即有心留用他。留用就是留下来用,一用,果然很爽,这冯小宝能征惯战,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肾切下来不加葱蒜也能炒一大盘。最经典的是,他的阳具比较罕见,可与嫪毐之物媲美。太平公主是个孝顺女儿,自己试用之后,确定效果好,就有心将这个玩物献给母亲武则天。于是,冯小宝相当于一盒永葆青春的太太口服液,被一个孝顺的女儿,当礼物孝敬给了她的母亲。旧唐书《薛怀义》中记载,太平公主在向武则天介绍冯小宝时说:“小宝有非常材,可以近侍。”这话已挑得很明了,“非常材”,“近侍”,你慢慢爽吧!礼是好礼,武则天一见也喜欢,可不敢伸手接。毕竟高宗尸骨未寒,就算寒了,作为太后怎么也得注意点影响,直接让这礼物进宫不大妥当。武则天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主意,让冯小宝先出家,然后入宫。因为在唐朝,僧人道士出入宫廷是很平常的事。于是,武则天就令冯小宝出家为僧,还赐给他一个名字,叫怀义。这走的是“曲线偷情”路线,想当年武则天不也是削发为尼,待在感业寺里,后来才和李治搞上的么!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这冯小宝的出身太低微了,一个江湖卖药郎,太不靠谱,就算出了家,出身还是改不了,弄进宫来仍不像话。这时,武则天想到太平公主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女婿薛绍,她让薛绍认冯小宝当叔叔。这么一搞,世上从此再没有了冯小宝,只有改装版的薛怀义。好比如今的艺人,讲究的也是一个包装。薛怀义这个“灰小伙”,童话般地当上了洛阳白马寺的住持,六根净了五根,就那一根不清净,频繁出入太后的寝宫。60多岁的武则天,久旱逢甘露,精力非常旺盛,与薛怀义欢度了无数个销魂的夜晚。这既焕发她的青春,又满足她的欲望,心理生理双重快慰。在这种情形下,一个风韵犹存权势显赫的寡妇,和一个出身卑贱的午夜牛郎之间,会产生传说中的爱情吗?这是一个问题。准确地说,两个人的感情是不对等的。怎么不对等呢?因为,武则天对薛怀义没有爱情,只有爱慕;薛怀义对武则天也没有爱情,只有仰慕。这两种不同的情感搅在一块儿,就形成了一种含混的爱恋状态。薛怀义从一个市井小商贩,变成武则天的首席男宠,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版“灰小伙”童话。当他飞黄腾达以后,在市井中养成的恶习就暴露出来了——洗干净了的番茄,最多叫西红柿,不可能是红宝石。《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记录:说这薛怀义出入宫禁时,乘坐的是天子的车马,身边有十几个宦官侍奉陪同,百姓遇到了,都奔走逃避,如果有人胆敢靠近马车,就被打得头破血流,打完抛弃在地,根本不管人的死活。由于他是和尚,所以看不惯道士,好比市集里卖灰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因此,薛怀义在路上遇见道士,就无故殴打,把道士的头发剃光才罢休。有人红就有人捧,有人捧人就更红,薛怀义嚣张至极,以至于那些朝廷显贵都跪地爬行,向他敬礼拜,就连武承嗣、武三思都以童仆的礼节来侍奉他,为他拉缰绳赶马车。可薛怀义压根儿没把这些人放眼里。并且,他还纠集了一批市井无赖少年,把这些小流氓都剃发为僧,纵容他们为非作歹。当时没人敢言语,只有右台御史冯思勖站出来主张正义,以国家法令来处理违法行为。薛怀义从此记恨在心,在路上遇到冯思勖,便命令随从殴打,险些将冯思勖打死。这样的货色谁不痛恨呢?可你没辙,人家是当权者的小情人,纵使有罪过,枕边一缠绵,净肉一互搏,什么都烟消云散了。你不服也无济于事,所谓世道,就是黑白颠倒,否则就不叫世道,就不叫众生。那么,薛怀义是仅凭床上功夫和殷勤的侍奉,就博取武则天的欢心,从而飞黄腾达成为朝廷重臣了吗?当然不是。首先,我们知道,薛怀义和武则天不是单纯的肉体关系,也不是手手清刀刀断,玩一次给一次钱。他们之间,是相互爱恋的。既是爱恋,在很大程度就是心贴心。这薛怀义还真是武则天的贴心人,太后喜他喜,太后愁他愁,太后的事业就是他的事业。其次,还得知道,这是什么时期,正是武则天为称帝准备的一段时期。李显被废,流放房州当庐陵王。李旦被软禁东宫。这朝廷政务一大摊子事儿,全由武则天一手掌管操持。这时候,谁最可信任?谁最可分忧?当然是枕边男宠,得叫他做事,不做事没有提拔基础。升官得有政绩,这是官场法则之一。于是,武则天给薛怀义安排了一个白天干的活,别光在夜里折腾了,到阳光下干点透明工程。什么工程呢?修建明堂。明堂是儒教的宗教建筑。古代文化的中心在宗教,而明堂则是以宗教为中心,集宗教、政事、教化为一体的所在,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本营”。无论哪种说法,明堂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神圣的建筑。武则天很叛逆,她居然让一个男宠去主管修建工程。可武则天的优势就在于善用人。不到一年时间,薛怀义就修建起一座崭新宏伟的明堂,这座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三百尺见方,共分三层,下层模仿四时,中层模仿十二时辰;上层是园盖,有九只龙拱捧着,设有铁制的凤鸟,高有一丈,外表用黄金涂饰。是历代明堂中最为壮观的,号称“万象神宫”。允许百姓进入观赏。接着,又在明堂的北面造了一座天堂,更为雄伟,一共五层,到第三层就可以俯看明堂了,这个天堂专门用来供奉佛像,佛像超大,他的一根小指里就能容纳几十个人。武则天觉得很风光,在明堂祭拜,各种珍禽异兽、宝物排列在祭坛前,文物车骑众多,气派十足。在唐朝是史无前例的。气派归气派,可真是劳民伤财,天堂初建的时候,被风吹坏了,又再建造,每天要用上万的工人,到长江山区去采办木材。耗时几年,费用上亿。国库几乎都空了。薛怀义花钱如流水,颇有视钱财如粪土的架势,武则天也不过问,由着他折腾。武则天为什么要这么不惜代价这么干呢?这里面有两个情结。一是薛怀义是和尚,她有宗教情结;二是武则天想利用佛教来为自己服务的情结。薛怀义在建筑业方面的成功,使他官拜正三品的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既然是大将军,势必就要建立军功。于是,武则天又给她的这个小情人派了一个差事——讨伐突厥。薛怀义原本是个小商贩,花钱搞建筑尚可胜任,叫他带兵去打仗,真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武则天怎么想的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一年是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是武则天称帝的前一年,她正忙着改朝换代,北部的突厥不开眼,时常来骚扰边疆,这个非常时期,她对武将是不大信任的,再加上有心让小情人立军功,于是就派了薛怀义前去讨伐。平行道行军大总管薛怀义,内瓤就是个卖药的混混儿冯小宝。他哪儿会打仗呀,可他胆儿肥,还真就带兵去了。到前线一看,没有突厥的一兵一卒。怎么回事?这突厥是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善于游击作战,草上飞似的,来无影去无踪。冯小宝像韦小宝一样有狗屎运,他带兵到的时候,突厥军队刚好不在,不知游到什么地方去了。得了,我没打着你,你也没打着我,我好歹还来你的地盘走了一遭,这就算赢了。于是,凯旋而归。见到武则天,口气那叫一个大。说那些突厥,听到我名字就闻风丧胆,一下跑没了影儿。武则天乐,好,有才,你太有才了。一高兴,又给薛怀义升官,封他为二品辅国大将军。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年。突厥可汗骨笃禄死了,他的儿子尚小,于是他的弟弟默啜就自立可汗,带兵入侵灵州。武则天又派薛怀义前去征讨,这次他的名号是代北道大总管。同年三月,又改任朔方道大总管。这次征讨可比上一次的阵势大多了。武则天安排长史李昭德,司马苏味作为薛怀义的参谋,同时诏令曹仁师、沙咤忠义等十八位将军一同出征。这一次,薛怀义的运气更好,还未出发,突厥就退兵走了。世上没这么节约成本的仗,光准备一下就赢了。武则天问起原因,薛怀义还是老词儿:那些突厥,听到我名字就闻风丧胆,一下跑没了影儿。就这样,薛怀义屡立大功,官越做越大,地位越来越高,红得发紫。在武则天的被窝里他有技术,谈情说爱时有艺术,朝廷政务上他有心术,可他有术而无道,术无道则止于术。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薛怀义的宿命就在于此。也是小市民出身,偶一走红便飘飘然不晓得自个儿几两重,骄横跋扈唯我独尊,更不懂见好就收,一错再错,最终丢了性命。说起薛怀义的死,十分蹊跷,也是一桩疑案。这得从他吃醋说起。有一个叫沈南醪的御医,常常给武则天看病,一来二去日子长了,武则天就喜欢上了沈御医。这让薛怀义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你这个老太婆,我对你体贴又贴体,我修明堂,打突厥,陪上床,功劳一大把,你怎么可以移情别恋呢?这就是薛怀义没摆正自己的位置。武则天已经称帝,历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成群。你们男皇帝可以狂搞嫔妃,人家女皇武则天就不能多几个男宠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到武则天这儿算颠了一个儿。薛怀义没看清楚自己终究是个玩具型奴才,胆结石想冒充舍利子,他对自个儿的定位太高太离谱。一腔酸溜溜的情绪无处宣泄,就跑去和那些流氓小和尚胡闹,闹来闹去,闹出一些事端。这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但仍念及旧情,有意袒护他。可这薛怀义是蹬鼻子上脸,没领会领导的精神,毫不收敛,反而更猖狂,接下来,他又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致命大错。他完全没搞明白武则天豢养男宠的本质,就连今天的一些男人们,也没搞明白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武则天豢养男宠是离经叛道和报复心理作祟。平心而论,这两者都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离经叛道,不过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报复心理也值得同情,当她称帝以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要享受男皇帝所拥有的一切权利,包括后宫待遇。她报复的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她曾经被逼迫削发为尼的凄凉遭遇,而是整个男权社会。她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挑战,一个打击男权社会的永恒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则天独一无二。这是其一。其二,一个女人,先在后宫中斗争以博取受宠地位,而后在清冷的感业寺里孤苦悲伤几乎万念俱灰。到了中年,总算享受了一些快乐,可很快丈夫就不行了,她的全部精力又用在追逐权力和与人的斗争。丈夫死了,她成了寡妇,皇位到手,她也老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她的性欲真有那么强吗?她的需要真有那么多吗?即便当时有御医为她保养,她的精力和体力再好,难道60多岁还没有绝经吗?那么只能说武则天是一个女超人。我认为,她基本上就不是武则天,而是传说中的潘金莲。当然,老年人的性生活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在某些器官衰弱不顶用以后,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以别样另类的方式获得适量的快感,但不可能拥有巅峰的感受。由此可见,武则天豢养男宠,心理需求占百分之七十,生理需求占百分之三十。那些和薛怀义度过了所谓无数个销魂夜晚,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整夜上演“枪战片”。更多的,应该是言语,和薛怀义心灵的沟通。一旦薛怀义在心灵上不能和武则天沟通,那么他的死期就到了。不管他犯没犯错,犯错只是让他死得更迅猛。因为他已经没有价值。作为女皇的武则天,要找一个纯粹的炮友是轻而易举的事,可要找一个心灵慰藉的伴侣就难了。薛怀义本是有功劳的,无论这功劳水分有多大,但总是和武则天心贴心的。可是,薛怀义在公元695年正月十六这天,干了一件蠢事,让武则天伤心至极,二人感情破裂。而引发正月十六事件的是正月十五发生的一件事。前后相隔一天。正月十五,是上元佳节,传统节日势必要有一些活动。武则天的活动是在明堂开法会。薛怀义为这活动积极地准备,他命人在明堂的地下挖了一个五丈深的大坑,然后把佛像埋在里面,又用丝绸彩带搭了一座模拟宫殿,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机关。等武则天一到明堂,佛像由人从坑底拉起,拉到模拟的宫殿之中。这一现场直播从侧面看,仿佛佛像从地底涌出,很有创意也很神奇。薛怀义唯恐这个画面还不足以震撼武则天,他又想了一招——杀了一头牛,用牛血画了一个高二百尺的大佛,挂在天津桥南,对武则天声称,这是他刺破了腿,用自己的鲜血画成的。武则天哪儿信啊,你要流这么多血,早就死掉了,脸色岂能如此红润?所以她没有理会薛怀义,没有显露出半点的感动。薛怀义认为,武则天的心已经给了御医沈南醪。他失恋了。失恋的人要么把自己灌醉,要么把这个世界灌醉。薛怀义选的是后者。正月十六夜里,薛怀义纵火,焚烧天堂,火势迅猛很快蔓延到明堂,大火熊熊把神都的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亮堂。到天明时,天堂和明堂一同化为灰烬。昔日气派壮丽的建筑转瞬成了一片焦黑的残渣。这是薛怀义对武则天冷落自己的报复。蠢到极致无药可救的人,都会有一个同样的想法,那就是他们在受到冷落时,会干出一件惊人之事,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哪知道这样只会让对方厌恶,没有别的。在这一点上,薛怀义既不懂人情,更不懂武则天的心。明堂和天堂不是一般的高级建筑,它是一个政治的标志,是武则天大周王朝的象征。她在那里祭祀,接受朝廷百官拜谒,风光且神圣。你薛怀义毒,争风吃醋宣泄怨气挑这个地方,让武则天知道,什么叫最爱你的人伤害你最深。纵火犯薛怀义也知道不妙。他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拿不准武则天会怎样处置他。可是几天过去,武则天没有动作。薛怀义就犯嘀咕了,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这个事儿不仅不会饶他,而且不会轻饶他。以女皇说翻脸就翻脸的个性应当是雷厉风行,怎么会没动静?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片刻安宁吗?对明堂和天堂失火一事,朝廷大臣当然要议论,有的意思是,这是上天给予的警示,武则天应该下课。还有的是拍马屁,这是祥瑞,吉祥的预兆。怎么呢?有根据,当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在过河的时候天降大火,后来周武王果然打败了商纣王。由此推理,大周也必定兴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搞得武则天心里也不安,谁都愿意听好话,可好话的真实成分有多大?哦,一场大火把神圣标志给烧了,倒成好事了。这不扯淡吗?武则天更相信这是上天的警示。因此,薛怀义这一把火不单烧毁了大周王朝的标志性建筑,还给武则天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表面上是一派风平浪静。薛怀义毛发未损,纳闷中度日。半个月后,就在天册二年二月四日这天,薛怀义突然死了。不用说,所有人这时都会想到,一定是武则天秘密杀害了情人小宝。她不公开杀,是因为怕丢脸。薛怀义纵火烧毁的明堂和天堂,罪大恶极应当处死,这合情合理,可问题是,他纵火的理由是和御医沈南醪争风吃醋。这要是公之于众,武则天的脸往哪儿搁。看来女皇帝的待遇到底还是不如男皇帝,没听说女嫔妃争宠对男皇帝有什么影响,可对武则天来说,影响就比较坏了。这时候,一个叫宜都内人的宫女给武则天讲了一通阴阳之道,说男为阳,女为阴,豢养男宠,是以阴求阳,是走向毁灭,所以一定要除掉男宠。武则天惊出冷汗一身,随即雇凶将薛怀义暗杀。——这个段子出自于李商隐的《宜都内人传》,这是一本小说。小说是什么玩意儿大伙儿都知道,除了虚构就是虚构,可信度非常有限。只能当段子听。那么,薛怀义被杀案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案发现场在哪儿?作案凶手是谁?此案有两个版本。先看第一个版本——案发现场:洛阳宫城内瑶光殿案发时间:夜晚作案凶手: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率领的一帮武士案发过程:武则天召唤薛怀义当晚到瑶光殿幽会。当晚,薛怀义美得直冒鼻涕泡,屁颠颠赴约,却未见武则天,见到另一个女人张夫人,张夫人身后还有一帮武士,如狼似虎扑过来,把薛怀义按翻,拳打脚踢,一顿暴打,将他活活打死。案情记录:《旧唐书》版本二——案发现场:洛阳宫城内瑶光殿案发时间:夜晚作案凶手:武则天堂侄武攸宁案发过程:武则天派人召唤薛怀义当晚到瑶光殿幽会。当晚,薛怀义美得直冒鼻涕泡,屁颠颠赴约,却未见武则天,见到一个男人武攸宁,武攸宁身后还有一帮武士,如狼似虎扑过来,把薛怀义按翻,拳打脚踢,一顿暴打,将他活活打死。案情记录:《资治通鉴》分析这两个版本,首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薛怀义够倒霉的。其次,《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录的案发现场、案发时间和案发过程都如出一辙。只是作案主犯不同,一个是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一个是武则天堂侄武攸宁。哪一个更适合作案,或者说更值得武则天信任,而被派去作案呢?我认为,应当是太平公主。第一,亲属关系上看,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武攸宁只是堂侄。要说信任,武则天当然更信任太平公主,指派她去干这件事更为妥当。第二,太平公主行事谨慎,有头脑有权谋,深得武则天喜爱。第三,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薛怀义的介绍人。当初是你把这货色推荐来,如今他闯下滔天大祸,你去收场自然是再合适不过。暗杀行动要的就是一个“暗”字,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太平公主自然知道内情,那么何必要让堂侄武攸宁也知道呢!从这一点来看,就算不受武则天指使,太平公主也会产生干掉薛怀义的想法。虽然,薛怀义得宠时并没有深入过国家政治,也不是宰相,但他恃宠而骄,彻底伤透了武则天。自己作为介绍人,多少会受到一些牵连,不如派自己的乳母带人去暗杀,一了百了,既遂了母亲武则天的心愿,自己也很安全。当然,这一点仅仅是分析。薛怀义死后,武则天派人把他的尸体运回了白马寺。尸首在寺内被焚烧,建塔一座。一代美男冯小宝香消玉殒。他是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在这个时期,武则天豢养男宠可以说是一场模仿秀,模仿以前男皇帝们养嫔妃的传统手法,谈不上道德与不道德。后世的人对武则天与冯小宝爱恋一事,没有必要指责和批判。毕竟这位首席男宠不像后来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一样乱政。他的危害性是有局限的。从根本上看,冯小宝出身市井,而“二张”出身官宦家庭,二者的远见和理想、野心自然不会相同。冯小宝只要恩宠和地位,“二张”却企图掌管朝政而得天下。而且,冯小宝是一个人,“二张”是两个人,力量大,危害也更大,兄弟再无能,还可以“排炮攻城”,让风烛残年的武则天再度销魂。************************************************************************斧声烛影疑云重重—(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朔风凛冽,大雪飞扬。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开创者太祖忽然离奇驾崩,年仅五十岁。这是历史上称为“斧声烛光”的其中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出自宋代文莹的山林老僧名为《湘山野录》的书里。事实上,在官修的宋史上,关于赵匡胤之死,都是语焉不详的。《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两句简单的记载。一句是“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另一句是“受命于杜太后,传位于太宗”。官修宋史语焉不详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宋太宗赵匡义以后的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这些人既不愿说清事实,又不好胡编历史,最妙的办法就是绕过去。那么,开宝九年,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赵匡胤真正的死因是什么?首先,我们看《湘山野录》里的第一句“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这显然就出现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宋太祖突然召赵光义入宫?而且时间是深夜。有什么重要的秘事非要这时候谈?再看后一句,“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这里也有两个疑问,一是二人深夜见面,难道就仅仅是为了喝酒?二是,即便是只为了饮酒,为什么要屏退左右侍从?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有重要秘事要谈,到底是什么事呢?接着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什么是“柱斧”?并不是用来砍人的斧头,而是一种可以把玩于手中的文具类用品,形状似一支轻巧的如意。由玉或水晶制成。君主一般用这东西在图纸上勾画,拿在手中正合适。宋太祖不是长臂猿,他要拿“柱斧”这玩意儿戳地,就得蹲下身来。这就更奇异了?两个人喝着酒,怎么就忽然拿“柱斧”戳地呢,还发出清晰的“嚓嚓”声?一边戳还一边喊“好为之,好为之”。关于这句话,有的解释是“好做”,有的解释是“好好干”。做什么?干什么呢?由于这些诸多疑点,便有了赵光义毒死兄长一说。尤其是“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样一幕——赵光义在酒里下了毒,赵匡胤喝下,毒性发作,他顺手抓起“柱斧”戳向赵光义,但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于是身子一软蹲下,也可能是倒下或趴下,手里还拿着“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着,口中喊道:“好为之,好为之。”而赵光义惊慌离席起身,本能地躲避。如果是这样一种情形,赵匡胤在说“好为之”这句话的前面,笃定有一段赵氏兄弟间的谈话。谈话内容会是什么呢?应当是赵光义请求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自己,当然,这请求中带着威逼。赵匡胤犹豫愤怒间,毒性发作,这一刻他感觉生命走到了尽头,万般悲悯无奈地说:你当继位吧,你好好做,好好干。我要说的是,这一幕并非是空穴来风的主观臆想。从“斧声烛影”事件前后,就可以得到一些依据。首先说说赵光义,他在开封府担任府尹,长达16年。在这之中他培养了自己的大批党羽,在他的旗下,有精通吏术的宋琪、有能言善辩的程羽、有文武双全的贾琰。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而且赵光义本人礼贤下士,善于交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所以他的势力不仅大,而且在朝中是根深蒂固。到了开宝九年,公元976年3月的时候,朝中的群臣爆发了“迁都之争”。赵匡胤认为以开封作为国都,地理位置虽然不错,然而地势不险,不易防守,容易四面受敌。于是有意迁都洛阳。虽然两地各有利弊,但在赵匡胤看来,迁都洛阳是利大于弊。大臣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譬如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就认为:开封得运河漕运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每年从江淮运来百万斛米供给京师数十万军队。而且东京根基已固,不能动摇。赵匡胤却不听从,他认为开封城中所需物资全仗水路由外地运送,万一开封被围,后果难以想象。看起来,赵匡胤已经下了决心迁都。而这时候,也反对迁都的赵光义说了一句微言大义的话:“在德不在险。”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赵匡胤听了这句以后,默然无语。等到晋王赵光义出殿后,他居然对左右大臣说:“晋王的话不错,然而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必尽敝。”于是,迁都计划没有成行。赵光义一句话就能说动赵匡胤,是他在赵匡胤心目中的地位极重极高,还是这句话本身就含义深刻,合情合理呢?两方面原因都有。我们来看看“在德不在险”这句话的出处——此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的重要观点。据《史记》载:有一次,魏武侯携吴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武侯一边欣赏着两岸险峻山峰一边说:“多么坚固美好的山河呀!这不正是魏国得以巩固的根本吗!”吴起立即回答说:“国家政权巩固与否,其根本原因在于施德政而不在于天险屏障。古代的三苗王国左洞庭(洞庭湖)右彭蠡(鄱阳湖),但因为他不修德义,而被夏禹所灭;夏桀的都城左河济(河指黄河,济指济水),右泰华,伊阙(春秋时周的关塞,地势险要,在今河南洛阳南)在其南,羊肠(羊肠坂,在山西境内)在其北,可谓固若金汤,但由于他实行暴政,被商汤所取代;殷纣王所居的国都左孟门(孟门山,在太行山东),右太行(太行山),常山(恒山在山东境内)在其北,大河(黄河)经其南,但因为他为政残暴,而被周武王所杀。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如果您不施德政,船上的人们都会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了吴起的一番话,十分感叹。由此可见,赵光义的“在德不在险”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他说出这样一句话,倒不是为赵匡胤着想,而是出于自己的忧虑。因为一旦迁都,他的势力肯定就会被削弱。不管赵匡胤迁都是否有这个目的和深意,他都会对此忧虑。他要保持住自己的势力,这说明他有继位当皇帝的野心。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事实上,在“迁都之争”6个月后,这位赵光义就由晋王变成了皇帝。这就要说到“斧声烛影”事件之后的发生的事情——据《续资治通鉴?卷八》记载: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回去后,到了凌晨,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入宫。而王继恩却去了开封府请赵光义。到了地方,看见程德玄站在府门外。这又是一个疑点。注意时间,此时是凌晨,程德玄怎会站在开封府门外?他显然是在等什么人的到来。有一点必须说明,程德玄是赵光义的心腹,他精通医术。王继恩看到程德玄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接着二人对话——王继恩问:“你怎会在这里?”程德玄答:“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在我家大门口唤我出去,说是晋王召见,但我出门一看,没人。反复三次,确实没人。我担心晋王生病,就来开封府探视,刚到门口,就瞅见您了。”请特别注意这两句对话,程德玄说:“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在我家大门口唤我出去”。然而,接着又说,没看到呼唤的人。那么,这个“人”是否存在,只有程德玄自己最清楚。二人这番对白,想表明的是,双方只是偶遇,而非事先约定。欲盖弥彰。这里有一种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赵光义早就收买了王继恩。虽然宋朝没有宦官干政的现象,但这并不能低估宦官的身份。赵光义素来与内侍大臣关系密切,而王继恩是个审时度势的人,在储君的候选人中,他知道赵光义的实力的超强的。如果他帮助赵光义,便有机会获得拥立之功。所以,他违背宋皇后的懿旨,直奔开封府。王继恩和程德玄念完台词后,一同进入开封府,去见赵光义。此时又出现一个极大的疑点——凌晨时分,赵光义居然还未就寝。这无疑说明他在等待大事的来临。他听说兄长赵匡胤暴亡,立刻做惊异状,犹豫着不肯前往皇宫,提出要和家人商议。如此紧要的大事,又是危急关头,和家人商量什么呢?家人又不能参与朝政。很明显,赵光义在作秀,他边说边走进内室。这时候王继恩着急了,他说了一句话:“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这句话完全暴露了实情。“时间久了”是指什么?宋皇后派他出宫,久不见他回,必定派其他人去召皇子赵德芳。其次,“恐怕被别人抢了”这个“别人”是谁,“抢”什么?这个关头,王继恩口中的“别人”除了赵德芳还会有谁呢?除了“皇位”还有什么可以抢的呢?再其次,“抢”的意思就是夺,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赵光义早有夺取皇位的野心和计划。这句话,也可以进一步推断,王继恩是赵光义在宫中的耳目,早已被收买。此刻他唯恐生米煮不成熟饭。同时,王继恩这句话也透露了另一个事实——据《宋史?程德玄传》记载,王继恩是带着宋太祖的遗诏来找赵光义的,这显然是个漏洞,如果是这样,王继恩就不会说出“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的话了。关于这一点,在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中,也只说是王继恩自己决定去找晋王的,没有提到遗诏一说。在王继恩的催促下,赵光义等三人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了皇宫殿门外,王继恩请赵光义在外稍候,自己去通报。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说完就与赵光义一同闯入殿内。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了,开口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禀:“晋王到了。”宋皇后晕眩。此刻,赵光义已出现在她跟前。25岁的宋皇后,虽然是个年轻的皇后,但出身名门,位主中宫,多少了解一些政事,心里知道,一切都完了。她哭着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这句哭诉中有一个顶要紧的词——“官家”。这个词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对皇帝的称呼。“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炎帝,“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宋皇后这样说,就是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赵光义什么反应呢,他故作悲伤,泪流满面地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至此,赵光义抢在侄子赵德芳之前登基为帝。而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从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另外几个疑点,和赵光义登基后的一系列举措,都不能不让人猜测和推断,所谓“斧声烛影”之谜,就是赵光义精心策划毒死兄长赵匡胤的一桩谋杀案。疑点一,既然赵光义已经买通了宦官王继恩,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门外等候?是为了和王继恩接头吗?不,他另有打算。我们知道,这个程德玄是精通医术的,赵光义毒杀赵匡胤离开宫中时,赵匡胤即便毒性已发作,但还没有咽气。因此,赵光义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一旦赵匡胤不死,他还可以带上程德玄前去,以医治为名再次下手。疑点二,赵匡胤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并且屏退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为什么突然召赵光义,这一点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可以推测,那么有一种可能——不是赵匡胤夜里召赵光义入宫,而赵光义主动求见,才应召前去。这时候,他刚从洛阳回来,便开始实施他的谋杀计划。他携带准备好的毒药到了宫中,在对饮中趁机将毒药投到赵匡胤的酒中。赵匡胤之所以屏退左右侍从,并非是要和赵光义独饮,而是有重大秘事要和赵光义交谈,这个秘事,最大的可能就是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再看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的一系列举措。举措一:是我们熟悉的“金匮之盟”。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在杜太后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据说当时太祖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传位幼子,使得主少国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当汲取教训,他日帝位传光义,光义再传光美,光美传于德昭,如此,则国有长君,乃是社稷之幸。”太祖听完这番话,哭泣叩拜。杜太后便让赵普将自己的遗命写为誓书,藏于金匮之中。这个“金匮之盟”,年代久远,充满迷雾。兄死弟及皇位并没有先例,赵光义当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然而,他既然当了皇帝,也就掌握了篡写历史和引导舆论的权力。因此,所谓的“金匮之盟”,很有可能是赵光义的杜撰。再看后面的举措,更加深了关于这一点的推测。举措二:赵光义一即位,立即诏赵普入朝,任太子太保,在京师供职。举措三:赵光义即位为宋太宗后,先是大赦天下,以弟弟赵廷美(赵光美,为避讳改名为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宋太祖和赵廷美的子女,均与赵光义的子女并称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也都加官晋爵。显然,这是在刚刚登基、根基还不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安抚人心、消除动荡之举。举措四: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根据惯例,新皇帝即位,都是次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为什么宋太宗打破常规,将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呢?这愈发说明他心怀鬼胎,要抢先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此外,关于“斧声烛光”中,赵光义毒杀兄长赵匡胤的动机问题。有一种观点,并不认为赵光义是因为夺取皇位而杀死赵匡胤的,而是另有原因——为了花蕊夫人费氏。这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宠妃,精通诗词,才貌兼备。后蜀被宋灭后,孟昶与花蕊夫人都被俘虏,押送到开封拜见宋太祖。七天后,孟昶暴毙,有些史家认为是被宋太祖毒死。宋太祖趁机将孤苦无依的花蕊夫人收入宫中。因为久闻花蕊夫人才名,宋太祖要她即席吟诗。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颇有骨气。反而让宋太祖大为倾倒,封花蕊夫人做了妃子。花蕊夫人入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宋太祖这才未追究。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从宫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赵匡胤迷恋花蕊夫人费氏,从而懈怠政务。赵光义多次向赵匡胤进谏,而赵匡胤置若罔闻。于是,赵光义在随赵匡胤到后苑骑猎,花蕊夫人侍驾随行时,赵光义引矢瞄准走兽,突然回弓引满而射,花蕊夫人一声惨叫,当场毙命。所以,赵光义不可能在宫中调戏花蕊夫人,更不可能被哥哥赵匡胤发现,提起斧头将之砍死。因此,如果扑朔迷离的“斧声烛影”的事件,就是赵光义毒杀赵匡胤,那么,就只存在一个动机——赵光义要夺取皇位。历史上的王珪并不出名。可提起他的后代,您一准儿知道,他的长女嫁给了著名文人李格非。李格非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清照;他第四个儿子王仲元的女儿嫁给秦桧为妻,就是著名的长舌妇王氏。李清照是他的外孙女,秦桧之妻王氏是他的孙女。这两位同是女人,又是姑表姊妹,可做人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后代很突出,王珪本人却平庸得吓人。不仅平庸,胆子也比针鼻儿还小,一辈子处世谨慎,有点儿风吹草动,首先想到的是明哲保身。由于过分胆小,他得了一个称号,叫“三旨相公”。这称号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上殿奏事,称“取圣旨”;皇帝裁决后,他称“领圣旨”;传达旨意,他称“已得圣旨”。总之唯唯诺诺,对皇帝的任何旨意,从不敢提出半点儿异议。王珪是个老实人。而“老实”从来就不是个褒义词,含有大量木讷、容易上当,受人欺负的成分。您还别不信,王珪这个老实人,就险些被暗杀。暗杀王珪的也是一个官员,职位还不低,他是开封知府蔡京。而蔡京也不过是被人当枪使,也就是说,在他背后,另有一只凶险的黑手。这只黑手伸向胆小懦弱的王珪自然有很深沉的原因。这个原因,得从宋神宗突然发病说起。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秋天的一次宴会上,宋神宗突然全身抽搐,这显然是重病的前兆。果然,过了几个月,到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正月时,宋神宗卧床不起,又过了一个月,病势愈来愈严重。三省枢密院官员来探病,时任宰相的王珪请宋神宗早立延安郡王赵熙为皇太子。这个提议很重要。可此时宋神宗已经说不出话,只能点点头,以示同意。而立皇太子只是面临其中一个问题,另一个严峻问题是宋神宗显然无法料理朝政。因此,王珪又提议由皇太后高氏来主持朝政。宋神宗也点头同意了。可高太后得知这一提议后,非常惊慌,拒绝料理朝政。在宦官张茂的劝说下,她才答应垂帘听政。高太后垂帘听政后,首先要处理的朝政大事无疑就是立皇太子。说白了就是定夺继承宋神宗皇位的人选。这个人选只是一个,那就好办了,可问题是不但不止一个,而且是多个。咱们来看看可以继承宋神宗皇位的人选。一号人选:赵熙,原名赵傭。是宋神宗的第六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德妃朱氏。他不是嫡出,也不是长子。宋神宗同意立他为太子的原因,是因为赵熙前面的五个哥哥都先后夭折了。公元1085年,这个赵熙才17岁。可见,在继承皇位的事情上,他并不具备任何特别的优势,只是宋神宗点头同意,但一直没有下诏书。二号人选:宋神宗的弟弟壅王赵颢。三号人选:也是宋神宗的弟弟,曹王赵覠。这两个人,壅王赵颢36岁,曹王赵覠30岁,都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他们的优势在于地位和出身。都是高太后亲生。而且,我们知道,宋朝有宋太宗“兄终弟及”的先例。那么,这两个人当然具备当皇帝的资格。皇位的竞争从来都是充满鲜血、阴谋和杀戮的。这一次也不例外。在这次竞争中,有一个重要的大臣跳了出来,他就是蔡确。这人有个外号叫“倒悬蛤蜊”,因为他祖籍在泉州晋江,就是今天的福建泉州,所以这蛤蜊又叫壳菜,蔡确倒过来念就是壳菜的谐音。这个蔡确和王珪完全是鲜明的对照,他外表老实,内心奸诈。是宋仁宗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的进士。为了坐上高官的位置,制造多起冤狱,从知制诰升到御史中丞、参知政事。他一度依附于王安石,靠王安石的新政发家,后来发现宋神宗对王安石有所不满,立刻就疏远了王安石,并且还应和宋神宗,参劾王安石。朝中大臣都很轻蔑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王珪也与蔡确不合。因此,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蔡确和王珪对着干。他知道王珪拥立赵熙为太子,便立即和另一个大臣邢恕密谋,要在壅王赵颢、曹王赵覠之间选一个当皇帝。一方面抢夺王珪的拥立之功,一方面壮大自己的权势。蔡确和邢恕都很清楚,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得到高太后的支持,因为这时候高太后已经垂帘听政。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蔡、邢二人经过商议策划,决定软硬兼施。先用“软办法”,如若不行,就硬来。这软办法是什么呢?当然不能直接去求高太后。因为他们知道,高太后不是个普通的女人,她的祖父是名将高继勋,母亲是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因此,高氏打小就被曹皇后像亲生女儿一样带,一直养在宫中,称为“皇后女”。由于自小在宫中,高氏经历了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见识和头脑自然非同一般。既然不能直接找,那么就曲线游说。蔡确和邢恕商量以后,由邢恕出面,邀请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到自己府邸赏花。这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见面,邢恕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说皇帝病重,恐怕是凶多吉少。谁来继位呢?延安君王赵熙年纪尚幼,不适合继位。而壅王和曹王有能力又贤明,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当皇帝都不错。高公绘和高公纪一听邢恕这话,吓得直哆嗦,急忙告辞说:“邢公这是想害我们全家啊!”软办法失效,只好来硬的。蔡、邢二人决定暗杀支持赵熙的宰相王珪。蔡确亲自出面,与开封知府蔡京密谋策划,将杀王珪的地点、杀的方式,都安排妥当。具体是这样安排的:蔡确利用和王珪一起去探视宋神宗的病情的机会,半路埋伏下杀手,蔡确问王珪立储之事的看法。如果王珪坚持己见,那么就杀死他。看起来王珪是必死无疑了。这一天,蔡确果然同王珪一道去探视宋神宗的病情。但是,事情却不像事先密谋安排的那样发展——埋伏下的杀手,并没有杀死王珪。蔡确放过了他。这就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放过?难道是蔡确见王珪太过老朽,觉得不值一杀?还是王珪预见到了危险和威胁,没有再坚持己见?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因为,就在蔡确安排暗害计划而未实施的三个月后,王珪竟然病故了。王珪死了,蔡确却依然无法成事。他既没有宰相的支持,也没有高太后的支持。高太后这时候的态度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就在壅王赵颢和曹王赵覠到皇宫探病时,表现出的样子,并不是对他们的兄弟宋神宗的关怀,而是窥探。这副样子,就连卧病在床的神宗本人都察觉到了。可这时候,他哪有力气,只能怒目而视。为防不测,高太后下令关闭宫门,禁止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赵颢和赵覠进入宋神宗的寝宫。这说明,高太后实际上已经明确表态:未来的皇帝是赵熙。这下蔡确急了。于是,他又想出一条更为阴毒的招术,他派人四处宣扬说,他主张策立的是太子赵熙,而污蔑说高太后、王珪要废立赵熙。然而,他这一招并不聪明,弄巧成拙,给自己招来灾祸。最终,他被贬到新州,不久就染上当地的病疫,一命归西。************************************************************************真假柔福帝姬—(南宋)这事儿发生在公元1141年,宋高宗赵构下了一道旨意——将宋徽宗的女儿,也就是公主柔福帝姬斩首于东市。这道旨意,并未引起朝廷大臣、官员的惊异。因为在此之前,宋高宗已经查明,这个柔福帝姬是假冒的公主。她竟然行骗十多年,如果不是南宋和金国签订“绍兴和议”,从而让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回到金城,自己还蒙在鼓里。圣旨一下,假公主柔福帝姬人头落地。而她的丈夫高士褭最倒霉,当初他奉旨娶了冒牌的柔福帝姬,现如今,被这个冒牌货连累,驸马都尉的爵位被削去。同时受到牵连的还有宦官冯益,他怎么也掉进这个坑里了呢?咱们就从假柔福帝姬回到京城说起。十一年前,也就是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的官军在一次剿匪的军事行动中,俘虏了一个土匪的女眷,当即就要杀掉。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女眷自称自己是柔福帝姬。这下官军将领惊呆了,这个柔福帝姬可是宋徽宗的公主,宋高宗的妹妹。于是,赶紧把她护送回京城临安。宋高宗与他这个妹妹阔别十年,但他确实记得宋徽宗有个公主,原名叫瑗瑗。是王贵妃所生。被封为柔福帝姬。十年时间,宋高宗当然记不得柔福帝姬的相貌、身材和生活习惯。怎么验明正身呢?他叫以前徽宗的老宫女和宦官来验明正身。老宫女一见柔福帝姬,觉得相貌很像,以宫中的一些旧事来提问,就像答辩一样。这个柔福帝姬居然对答如流,圆满过关。更令人惊异的是,她居然能叫出宋高宗乳名。宦官冯益也指认这个柔福帝姬是真的公主。据《宋史?宦者列传?冯益》中记载:“先是,伪柔福帝姬之来,自称为王贵妃季女,益自言尝在贵妃合,帝遣之验视,益为所诈,遂以真告。及事觉,益坐验视不实,送昭州编管,寻以与皇太后联姻得免。”即便如此,这个柔福帝姬还存在一个疑点——她的双脚,是一双大脚。而据老宫女们回忆,柔福帝姬应该是一双纤细而精致的小脚。关于脚的问题。回归的柔福帝姬作了以下解释:“金人驱逐牛羊,乘间逃脱,赤脚奔走到此,山河万里,岂能尚使一双纤足,仍如旧时模样?”就是说,我趁金国人驱逐牛羊的机会逃脱,光脚走了万里,跋山涉水,怎么可能还是一双小脚呢?有一本书叫《鹤林玉露》,书中记载:“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侧然。”上就是宋高宗,他听了柔福帝姬这番讲述之后,很动感情。于是,宋高宗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特地挑选一个丈夫,永州防御使高士褭,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可是,公元1141年,高宗母亲韦贵妃回到京城,指出现在柔福帝姬是个假冒货。她的理由是什么呢?她说,柔福帝姬早已在金国病故。怎么会凭空又出来一个?宋高宗便向母亲诉说了柔福帝姬逃回京城的一切情况。韦贵妃说,金人都在笑话你,你买回了一个“颜子”。这“颜子”有个由来,开封城里有个颜家巷。巷里有一家松漆店,卖纸糊的各种器具,样式新颖精美,但因为是纸糊的,无法使用。所以当时说这些东西是“颜子”,意思就是假货。那么,韦贵妃的话是真是假?柔福帝姬是早已死了,还是果真逃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韦贵妃在说谎,要么皇宫里的柔福帝姬是个假货,是个骗子。首先,得知道,真实的柔福帝姬是如何到的金国。那时候,宋徽宗和宋钦宗是个什么遭遇。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就发生在当时。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宗室贵戚、大臣等人,都被金军押送到了北方。人数多达3000余人。这个时候是农历四月,北方气候还非常寒冷。这些俘虏的待遇可从吃、穿、做三个方面来展示。吃:俘虏在金国就是奴隶。他们的口粮是每人每月发五斗稗子,稗子是一种外观像水稻的杂草,营养价值虽然比较高,却是马、牛、羊均最爱吃的。这个东西当人的口粮,只能舂了再吃。这五斗的稗子,舂完后实际的分量只有一斗八升。根本无法填饱肚子。穿:宋徽宗、宋钦宗及其皇后郑氏、朱氏衣衫单薄,天寒地冻,无法入睡,唯一可以取暖的方式就是烧茅草和柴火。非常可怜。只能自己织麻衣,这些皇宫贵族都是养尊处优的人,个个都很娇气,根本不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以,他们大多没衣服可以穿,长年累月都是裸体。做:做什么呢?男俘虏做奴隶,女俘虏做妓女,做金军将士的慰安妇。金国皇帝亲自来分配,美貌的宫女,乃至嫔妃、公主,50余人都受到各种各样的凌辱。在这之中,就有宋徽宗的公主柔福帝姬。柔福帝姬被押送金国的时候17岁,还未出阁。她是宋徽宗的第十个女儿。金军中的军士有心将柔福帝姬献给金太宗。可是,金太宗见到柔福帝姬却没有半点兴趣。原因可能有三个。一、金太宗嫌弃柔福帝姬不够美貌。二、在押送途中已被凌辱,根本没资格继续服侍金太宗。三、柔福帝姬不讨好金太宗。这三个原因究竟是哪一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柔福帝姬将会迎来什么样的遭遇?野史记载,她被送往了上京院的“浣衣院”。这个“浣衣院”不是洗衣服的地方,是金国人的官方妓院,专供金人娱乐,有点儿奉旨嫖娼的意思。《呻吟语》一书中说:“嫔妃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均露上体,披羊裘。”可见,当时被送进“浣衣院”的不单是柔福帝姬一个女人。其中还有后来的宋高宗赵构的妻子邢秉懿,还有他的母亲韦贵妃。这些南宋皇宫女人沦为金国人的发泄工具。柔福帝姬在“浣衣院”生活了几年。据《宋史?公主列传》记载:“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薨”就是死。绍兴十一年,就是公元1141年,从时间计算,柔福帝姬死亡时才31岁。她在“浣衣院”饱受凌辱和折磨时,被人献给盖天大王完颜宗贤,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完颜宗贤也不喜欢她,就在五国城中挑了一名汉人男子,名叫徐还,让这个人娶了柔福帝姬。也算柔福帝姬运气好,从此结束非人待遇的妓女生活。哪知道,这一段记录却成了“真柔福帝姬”被杀的依据。当年,与柔福帝姬同在“浣衣院”中的,有赵构妻子和他的生母韦贵妃。韦贵妃回朝,尊封为“显仁太后”。为了掩盖自己在“浣衣院”所受的屈辱和糟蹋,于是,她让宋高宗将“真柔福帝姬”处死,意图在于灭口。那么,如果说公元1141年宋高宗下令杀死的柔福帝姬,是个“颜子”,是个冒牌货。其中存在两个疑问。其一,这个冒牌货究竟是什么来历,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其二,据《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等书籍记载,公元1130年柔福帝姬回朝后,老宫女、宦官冯益等人,断定这个柔福帝姬是真的公主。如果没有把握他们怎敢乱讲?而且,他们有什么必要以谎言欺骗宋高宗?先说第一个疑问,在宋高宗下令之前,一定是拿到了确凿的证据,才可能治柔福帝姬死罪。老宫女、宦官冯益等人很有可能被严刑逼供,一齐改口说,真公主是个假货。既然是假货,就得有假货的身份和来历,要编得像真的一样。据民间流传,这个“假柔福帝姬”本名叫静善。当年汴京被攻破后,这个静善也被掠夺到北方,后来遇到一个叫张喜儿的宫女,曾在王贵妃的宫中服侍。从张喜儿嘴里,静善了解很多宫廷内幕和秘事。更让她惊奇的是,张喜儿还说柔福帝姬和自己容貌十分相像。因为王贵妃是柔福帝姬的生母,因此,张喜儿和柔福帝姬很熟悉。这一巧合让静善很上心,她按照张喜儿所言,偷偷地刻意模仿柔福帝姬。后来,在战乱中,静善三次被人拐卖,最后不得不嫁给一个土匪。在宋军剿匪时,静善被俘,为了保全性命,静善冒充柔福帝姬回到京师。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