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秦时明月汉时关(出书版)》作者:任愿-24

作者:任愿 字数:9049 更新:2023-10-08 22:02:43

如果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到时候再要求现在这样的太平盛世就难了啊。到此惠帝才恍然大悟。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就这样,曹参位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最终才有日后的文景之治,大汉国力强极一时。叔孙通叔孙通,薛县人。秦朝时因文笔好会写文章,被征召入宫。此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陈胜、吴广刚造反那会儿。那时候谒者向胡亥报告说山东有人造反。胡亥闻讯就找博士们来商量:楚人占领陈县,对这件事各位是怎么个看法?众博士、儒生共三十多人异口同声建议:他们是在造反,请陛下赶快发兵攻打他们。胡亥听到当即发火,脸色立刻就变了。这时候叔孙通走上前对胡亥说道:各位儒生的话都不对。他们不是造反,只不过是群小毛贼,占山为寇,陛下只要派当地治安部门进行管理就行了。这话真是动听啊,甚合上意。胡亥现在只想听这个。他称赞了叔孙通,又挨个询问众儒生博士。这下有人聪明了,说是强盗不是造反,有人还转不过弯来依旧说是造反。胡亥没有再和他们争辩到底是强盗还是造反,他直接让官员记录下每个人的答案。凡是说造反的全部治罪,凡是说盗贼的全部免职。唯独赏赐叔孙通二十匹帛,一套新服装,并授给他博士职位。谢恩叩赏后,叔孙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收拾包袱闪人。之后此人先投项梁,再跟项羽,最终到了刘邦旗下。前面说刘敬。提到刘敬初见刘邦,穿了套又破又脏的羊皮袄,却坚决不肯更换。这里叔孙通也有件关于衣服的小事。这位总是穿一身儒服,而刘邦最讨厌的就是酸儒。叔孙通见刘邦每次见他都露出厌恶之色就去打听,打听的结果原来是汉王(当时还是)最厌儒生,于是这位立刻脱下儒服,穿上短袄。该短袄还是按刘邦的家乡款式定制的。这下刘邦终于高兴了,叔孙通也放心了。两件小事就将叔孙先生的秉性暴露无余,这是个阿谀的人,惯常见风使舵。然而事实证明,越是这样的人越吃得开,没办法。如果此人仅仅是个卑鄙小人,那么我们到此可以鄙视他了,无奈此人虽然人格问题,却有真本事。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命叔孙通负责拟定仪式礼节。当时的情况,刘邦将秦朝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自己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来替代。这就体现了文化素质的差异,刘邦制定的代用规矩实在是太简陋了,很多地方疏漏、很多地方不清楚。当时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喝高了之后,有的狂呼乱叫,有的拔出剑来到处乱砍,刘邦这才恨当初怎么不好好读书,为此事大感头疼。这时候,叔孙通体贴地向皇帝进言,他向刘邦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他告诉刘邦,开国靠武将,守成必须靠儒生。并请求征召鲁地一些儒生,以及自己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仪。这个建议刘邦基本上表示同意,但出于闲散的本性,又怕制定出繁烦琐难奈的礼仪法度。这时候,叔孙通强调道,礼仪是国家立威的根本,一定要详细制定。只不过,礼法这种东西,必须遵从旧历,但又不用完全遵从旧历,他表示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叔孙通的话最终打动了刘邦,刘邦表示可以试着去办,但有个前提。前提就是,所制定的新法必须通俗易懂,必须他能接受做到。这话一出刘邦的秉性再次暴露,这实在是个社会底层的人。叔孙通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汇报,请刘邦来审阅。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最终同意了新法。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汉高帝七年(前200年),长乐宫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侯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大行令安排的九个礼宾官,从上到下地传呼。于是皇帝乘坐“龙辇”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大家现在看汉朝题材的历史电视剧,剧中场景就如上所述,比方说《汉武大帝》。大典审理结束后,刘邦非常得意,他又说了句大跌身份的话: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原来是这种滋味!叔孙通制朝仪有功,封太常官职,掌管宗庙礼仪,赏赐黄金五百斤。到汉高帝去世,孝惠帝即位,叔孙通又被调任太常官职,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此后又陆续地制定了汉朝诸多仪礼制度,这些都是叔孙太常在位时的功绩。这位不但制定许多汉初仪法,还在无意中开创了后世的进贡礼仪。第二十二章 诸吕专权归程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终于在甄这个地方击败了英布,镇压了叛乱。可是在战斗中,却不幸误中流矢。这一年,他六十一岁。刘邦在率领大军回长安的途中途经沛县。这里是他的故乡,大军停驻下来,刘邦举办宴席,宴请父老乡亲。看着自己曾经的伙伴,都垂垂老矣白发苍苍,刘邦不无感慨。他弹击筑琴,留下了苍凉悲壮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到伤心处,刘邦落下泪来,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就是在这里,以沛公的身份起兵,以布衣之身,夺取万乘之位。天下在自己手中一统,异姓王已经全部平定,生平大敌项羽早已作古多年。自己的大好年华,那些峥嵘岁月,都随着霸业的成就而远逝。做得已经够了,已经足够了。刘邦觉得此生无憾,到时候该休息了。回到了长安之后,刘邦卧病。吕后为他请来医生,刘邦却摇头拒绝。他说:以我一个平民的身份,手提三尺青锋却取得天下,这难道不是天命吗?既然天命要我如此,就算是扁鹊来了,又能怎么样?说完赏赐医生五十斤黄金,执意不肯就治。吕后是个精明强干的人,到此她也知道皇帝去意已决。既然决意去死,那么就先安排好身后事吧。吕后问刘邦之后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回答:“让曹参上吧。”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强打起精神说:“曹参之后,王陵可以接任,但是王陵这个人略显迂愚刚直,所以要让陈平辅助他;可陈平智慧有余,却难以独自决断大事担当重任。还有周勃,他虽然不善言谈,但为人忠厚,将来安定天下的人一定是他,就让他做太尉吧。”吕后非常仔细地把刘邦的话记下,再问以后的安排。刘邦看了吕后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刘邦崩于长乐宫。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刘邦的军事才能对于打战这一方面,后世人很多人认为刘邦之所以可以在战场上咸鱼翻身,靠的就是韩信——这个说法对,但不全面。刘邦也是一个很能打仗的统帅。之所以大家觉得刘邦不擅兵,大部分是因为楚霸王项羽的缘故。在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骑兵击败了近六十万的诸侯联军后,刘邦“不善战”之名铁证如山。可纵观刘邦一生,真正吃过大亏的,也就在项羽身上。项羽是谁?史上唯一一位亲自操刀斩敌超过千人的统帅,西楚霸王已经超越了人的极限,是独一无二的传奇。章邯是秦末名将,秦帝国反击战时多厉害,结果在项羽手上怎样。巨鹿之战章邯手握重兵十余倍于项羽,反倒被项羽打得体无完肤,溃不成军。如果说章邯是“名将”,项羽就是“军神”。刘邦输在这种对手手下,不丢人。到称帝平叛异姓王叛乱时,刘邦多次老当益壮,率军亲征。其中最大的原因不是刘邦不服老,而是当时朝中没有适合的将领。英布造反时,也曾说道:“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可见,英布是害怕刘邦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心理上,英布是封王,刘邦是天子,英布心理上输掉一筹,道义上也站不住脚;二则是害怕刘邦真正的带兵能力。英布这个强盗头子,向来只服武力,不从道义。由此可见,刘邦的带兵能力绝对不会差。比较刘邦、项羽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位都是没有深入读过兵书的人。刘邦是没机会读,项羽是没仔细领悟,可是这两人却三下五除二把庞大的秦帝国给灭了。这就证明了二人在军事上的天才,都是后来自学成才的杰出人物。这一点,无可厚非,无法辩驳。刘邦VS项羽很多人认为刘邦比不上项羽。没错,这是事实。比如说,就光明磊落这一点,刘邦就值得大家去唾骂。可项羽也有很多比不上刘邦的地方。就是这些方面,最后决定了楚汉之争的胜负。比如纳谏。刘邦的口头禅就是“为之奈何”,该怎么办?这是个习惯性向别人讨主意的人。而项羽的口头禅恰恰相反,他说“我们该这么办”,这是个习惯自己拿主意的人。从纳谏态度,又可以影射二人不同阶级出身造成的性格差异。刘邦草根阶级是流氓,项羽世家出生是贵族。前者知道自己起点低,在生存的压迫下就学会了谦虚、听别人的意见;后者自负出生,自视勇武才能,在常胜中独断专行、自视颇高。刘邦旗下的韩信、陈平就因此反楚归汉。从人心相背来看。项羽自入世就坑襄城,自此养成屠城的坏习惯,事过再三后,百姓约定俗成地认定霸王残暴,百姓骨子里就不希望这样的人当统治者。再看刘邦,这位一入关就忙约法三章收买人心。此项羽比不上刘邦。最终霸王落败,率八百骑顺利突围,却因迷路被一个农夫欺骗,最终被追兵追到。如果当初他也肯收买人心,那个农夫就不会心怨霸王残暴,而在最关键的时候骗他一把。那么日后霸王东山再起,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刘邦、项羽,到楚汉之争二人争夺的已经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帝位。谁赢谁当皇帝,这么说,我们也可以当楚汉之争时的二人都已经是皇帝——试用期。再来比帝王的驾驭术。项羽温文,待人谦和;刘邦粗野,动则辱骂。表面看前者得人,后者失人。可事实恰恰相反。项羽的谦和才是表面,刘邦的粗野则不然。在漫长的楚汉之争中,谁得驾驭乱世中的奇才谁就能获得最终胜利。项羽以为只给口头鼓励,只要温和待人就能让这些人给他卖命,他错了。相反刘邦就抓住了这些奇才的秉性——人性皆贪。奇才们为你卖命为的是什么?得到好处。付出多少就必须得到更多,这才是奇才们努力的目标——封侯拜相。项羽不肯分封有功之人,很多人都说项羽吝啬。我却觉得这其中还有其他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他从小受的贵族教育。贵族教育告诉他,感化一个人用礼仪。用钱财可以收买的人,不是真正的君子。项羽是君子,中国政坛上最后一个君子。可惜他身边的人并不都和他一样。诸如韩信、陈平之流,为的就是投机。相比之下,市井出身,见多人世百态的刘邦就做得很好。他清楚地知道身边跟他造反的人要的是什么,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只要你肯替我卖命。除此之外,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厚黑学也在突飞猛进。从他收复悍将英布用的欲扬先抑手法就能看出。这种帝王术到了刘邦称帝后,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秦末纷乱,世道已经到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地步。之前他也是造反者,这种情况当然好,可称帝后,情况恰恰相反。为了改变这个可怕的现状,进一步巩固皇权,刘邦想了几个办法。办法一,通过尊自己父亲太公为太上皇,向天下人显示自己以“孝”治天下。皇帝带头“孝”了,手底下的人就更要“孝”。既然在家要孝顺“家父”,在外自然也要忠诚天子这个“君父”。办法二,是对于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季布和丁公曾经都是项羽手底下的大将。季布为项羽领兵时,经常打得刘邦抱头鼠窜。丁公却在追杀刘邦时,刻意放水。之后刘邦登基,封季布做郎中,却杀掉了丁公。此举原因何在?季布虽然替项羽领兵攻打自己,但是他始终忠于项羽;而丁公即便是有恩于自己,却是个不臣之臣。刘邦借着他们二人的例子,向天下人形象地展示了忠诚和不忠的下场。手段不可谓不高明,用心也不可谓不深。办法三,刘邦弥留之际,还不忘向天下人宣示这个帝位是来自于天。拒绝就医,坦然接受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只是顺应天意。既然天子都顺应上天的意思,那么大臣百姓们就更加不可违逆,上天要刘氏子孙做天子,大臣和百姓们就必须要接受统治。这三条每一条都意义深远。做完之后,刘邦终于可以休息。他知道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君权神授,这三个烙印已经打下。他老刘家的后代子孙,可以放心高坐,接受大臣百姓们的参拜,而不用担心他们继续随便换老板。总结“大汉”的意义并不只局限在刘氏政权,也不仅是它历程的四百年时光。作为继秦王朝后的第二个统一政权,一个章建制度完善、国力雄厚的封建帝国,大汉为后世的无数王朝起了表彰作用。它向世人阐述了天下一统的概念,激起了此后无数豪杰策马扬鞭、悲欢离合的霸业之路。刘邦高瞻远瞩,奠定了“皇权”的基础,西汉两百年让我们华夏第一次在“汉”的旗帜下,享受到了世界第一强国该享受到的荣誉。这个朝代的名字,成了千万华人的名字,我们自豪地对全世界宣布——我们是汉人!项羽是霸王是英雄,刘邦是流氓也是英雄。何必以成败来苛责或者同情某个英雄。英雄不需要,也不会感激。史学大师汤恩比(Toynbee)评论过,说“人类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正如司马迁那样,我们也应不虚美、不隐恶,该是刘邦的赞誉,没有人拿得走,该是刘邦的过失,也不必为他辩护。以一介布衣,提三尺青锋荡平天下,夫复何求。余愿足矣,是非功过,留与后人愁。——刘邦吕后其人中国历史上,女子的地位一直非常低。她们一直被封建士大夫们视为男人的附庸,这种情况直到近代才开始改变。然而,即便在女子地位极其卑贱的封建年代,亦曾经有过这样一些女子,她们一度操纵着国家政权生杀予夺,让那些看不起女子的士大夫们,卑微地屈下了他们的膝盖。吕后,名雉,字娥。生于前241年,卒于前180年。为刘邦生过两个孩子,一个是大汉的第二任皇帝惠帝刘盈,另一个上鲁元公主。刘邦卑微时,吕公看出此子非同寻常,遂将吕雉嫁他为妻。刘邦是无赖时,吕雉被人称为刘家嫂子;刘邦当沛公时,吕雉开始被人尊称为夫人;刘邦当上汉王,吕雉成了汉王夫人;许多年后,吕公卜的卦终于应验,刘邦开创了汉帝国,吕雉贵为皇后。吕后是人们对她最后一个俗称,也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吕雉最初来到刘家时,非常贤良淑德。刘邦是个无赖,不务正业。所以日常生产都落到了吕雉的肩膀上。可她并没有因为生在大户人家,就趾高气扬。许多年来,她辛勤操持,侍奉丈夫,养育儿女,从不抱怨。后来刘邦放跑囚徒,躲避在芒荡山,吕雉还不时跋山涉水地给刘邦送衣送饭。一般人得妻如此一定会感叹此生夫复何求,可刘邦不是一般人,他日后是要当皇帝的。前205年,刘邦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大举进攻楚国。随后在四月份,就爆发了彭城之战,项羽带着三万精锐就把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吕后和刘太公沦为项羽俘虏。前203年,被俘两年多后,项羽在广武涧与汉军坚守对峙了几个月。楚霸王失去耐心,就将吕雉、刘太公推到阵前,胁迫刘邦投降。刘邦的反应则是,大度挥手表示无所谓,随便杀。吕雉惊恐地看着对面的人,那个她尽心侍奉多年的丈夫。这时项羽又推出了刘太公。刘邦的回答是:分一杯羹。到此,吕雉不再惊恐,她的目光转为平静。她明白了眼前这个人不再是她的丈夫,他只是日后的皇帝。从一个普通妇人女子到日后刚强坚毅的吕后,这是个艰辛的蜕变过程,当中辛酸血泪只有自己知。锦衣玉食中的危机刘邦称帝后,吕后先下手为强帮丈夫诛杀了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之后又帮助丈夫击溃了黥布。整个汉初平定异姓王的战争里,始终可以看到吕后的身影。其实成为皇后后,吕雉的日子也不好过。锦衣玉食中的危机比以前更加可怕,刘邦自为沛公后好色本性愈发不可收拾,先后多次纳娶女子。到为汉王后,又娶了定陶女子戚姬,并对她极其宠爱。刘邦称帝后封吕雉为后,刘盈为太子,封戚姬为夫人,戚夫人生子,取名如意,封为赵王。女子以色侍人,色衰则爱弛。吕后这一年已经四十多岁。相反戚夫人年轻美貌,刘邦宠爱她,经常带她随行关东地区。戚夫人仗着宠爱,每天在刘邦面前哭闹,要求废除太子刘盈,转立自己的儿子赵王如意。消息传到吕后处,吕后十分惊恐,无奈现在她根本见不到刘邦。由于年纪大,吕后经常留在家中,刘邦对她日渐疏远。广武涧事件后,吕后就明白,凡事只能靠自己,要活下去靠自己,要争权利也得靠自己。戚夫人开始哭闹刘邦不以为然,可次数多了,刘邦也生出废太子的念头。太子刘盈生性仁厚柔弱,和他的流氓老爹完全不一样,刘邦觉得自己这个虎父生出了个犬子,很不满意。加上戚夫人的耳边风,刘邦就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但废立太子是国家大事,是社稷根本,皇帝必须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于是刘邦就私下找人来问。他找来叔孙通。向来圆滑世故的叔孙先生在这件事上一反常态,他明确告诉皇帝,废太子国家就要有难,并拿扶苏和胡亥的例子来现身说法。说到最后,叔孙先生高喊:陛下要立太子,臣就一头撞死!刘邦碰了一鼻子灰,又被叔孙先生的强硬态度吓了一跳,只好讪讪说:朕不过说说而已。叔孙通死谏皇帝不可改立太子的消息传出,吕后大惊,她意识到存亡时刻到了。她立刻去找了一个人——学赤松子遁的张良。张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刘邦设宴请客,太子刘盈在旁陪同。这时候刘邦忽然注意到,在太子身后站了四位老人,老人们都有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奇特。刘邦诧异就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四位老人上前应答自报家门。四位分别叫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位都是当世最顶尖的贤人,人送外号“商山四皓”,这名号一报出来刘邦惊了,诧异道: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不见,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太子?四老说道:陛下喜欢骂人,我们不愿受辱,所以逃跑。可太子不一样,他仁义孝顺,谦恭有礼,我们愿意跟随。刘邦面色古怪地看看四人,又看看刘盈,最终说道:既然这样,那就麻烦各位好好辅助太子吧。老人们敬完酒,立刻告退。刘邦目送他们,这才叫来戚夫人,指着那四个人的背影给她看:“我原本想换太子,可有了这四个人辅佐,太子羽翼已丰,难以动摇了。你认命吧,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最后一句真令人不寒而栗。刘邦已经预料到了日后可怕的事情。戚夫人哭泣起来,刘邦唱了一首歌,歌词说: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刘邦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找来四贤这招正是张良教给吕后的,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至此吕后最大的危机顺利渡过。下面她会一帆风顺的。吕后当权公元前195年,高祖崩,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这是个异常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封建制度不可改,妻以夫为贵,母以子为贵。刘邦已死,她必须保住儿子的帝位,否则一切皆休。刘邦死后,吕后封锁消息,四日不发丧。她找来宠臣郦食其商量,想杀掉将军们以稳住刘盈的帝位。后来有人听到了这个话后,就马上报告了将军郦商。郦将军立刻去见郦食其,向他分析目前形势。郦商指出:陈平、灌婴、周勃、樊哙都分别领兵在外镇压叛乱,如果吕后要这时候除去这些旧臣,一旦消息走漏,这四个人一定会领军杀回京都,到时候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那么我们大汉朝的乐子可就真大了。郦食其听完这话,赶紧进宫告诉吕雉,吕雉这才打消了诛杀功臣的打算,立刻公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大赦天下。将领们这才带兵回来替刘邦发丧。刘邦死后,吕雉迫不及待囚禁了戚夫人。同时派人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刘如意年纪小,不等于赵王的大臣们也是三岁小孩。使者往返几次,大臣们就是不放刘如意进京。赵国丞相周昌更是直接对使者就把话挑明了,他说:“高祖把赵王托付给我,为的就是让我们这一帮子大臣好好照顾他。我听说吕太后囚禁了戚夫人,却召赵王入京,目的就是想杀害赵王。我不会同意赵王入京,使者请回吧。”周昌真是条汉子,想什么就说什么。也难怪刘邦放心把最疼爱的儿子交到他手上。使者回去将周昌的话尽数告诉吕后,吕后大怒,立刻派人召周昌进京。周昌前脚走,后脚再召刘如意进京。这一次少了周昌这把保护伞,刘如意果然马上就起程。刘如意起程后,吕后就想伺机下手杀掉他。重要时刻,一个谁都想不到的重量级人物跳出来阻止了她。这个人就是新登基的刘盈,汉惠帝。刘盈是个非常仁慈善良的人,这一点上完全不像他的父母。自己母亲的心思,他这个儿子怎么会不知道。在刘如意还在路上的时候,刘盈就亲自跑去霸上去接人,跟他回到宫中后,亲自保护,两人同吃同睡。正因如此吕后屡次想下手,都苦于找不到机会。好吧,你就护着吧,我看你能护他多久。吕后不动声色,日夜派人监视在刘如意身边,同时命令监视人员,皇帝一离开就立刻汇报。吕后的这些部署刘盈并不知道。他也是人,贴身保护弟弟这么久也很累,况且这么多天都没动静,他也以为母亲已经打消了要杀如意的念头。前194年,孝惠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清晨,刘盈出去射箭。刘如意年纪小,早上赖床,就没跟去。就是去射箭这么短短的时间,吕后接到秘报,派人用毒酒将刘如意毒死。等到刘盈回宫,一切无法挽回。刘如意死后的这年夏天,吕后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彘”。几日后,太后叫惠帝去看人彘。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吓得大声哭了出来,说:“这样的事情不是人干的,戚夫人侍奉先帝许多年,为什么要让她受到这样的折磨?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没有颜面治理天下了。”从此刘盈就病倒,每天饮酒作乐,不问朝政,最终抑郁而死。前188年,汉惠帝七年,刘盈薨,享年24岁,葬在安陵。谥号“惠”。“惠”这个字里,包含了有“仁慈、柔顺”的意思,大致上也算是囊括了刘盈的一生。惠帝治丧,太后哭,泣不下。这是多么诡异的场景,吕后唯一的儿子死了,她竟然只是干号没有眼泪!祭拜的大臣中,张良十五岁的儿子张辟强发现了这一点。他惊觉这是非常可怕的预兆,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张辟强悄悄对当时已任丞相的陈平说:“太后唯一的儿子去世,她却只打雷不下雨,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话让陈平一惊,他连忙问:“你知道太后在想些什么?”张辟强点头回答:“太后一定是在担忧皇帝刚死,太子年幼,他顾忌你们这些老臣,一定在图谋诛杀大臣们斩草除根。”陈平大惊,忙问:“那怎么办?”张辟强想了想,说:“这么办,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吕氏军政大权在手,太后有了安全感,老臣们也就能够幸免于祸。”陈平立刻就在灵前向太后进言。等陈平汇报完毕,吕后才放下心中的一块石头,哀痛地放声大哭。即日,大赦天下,安葬惠帝。太子刘恭即位,成了大汉朝的第三任皇帝,称少帝。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