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刘季大破雍齿,阵斩李由,消息传来,李斯呆了。权势富贵只有一把,儿子却不止一个,如果需要,儿子这种东西,有心要想制造多少就有多少。这本是李斯的真性情,但现在儿子真死了,他却忍不住伤心。特别是李由曾无数次地给他写信,求援信,规劝信,亲情信。每一次儿子的信都被权力的天平压下去。李斯没有为儿子做过任何事。现在伤心之余,他从儿子的死中觉出了兔死狗烹的不祥征兆。一句话在他脑海中闪现:国家!国家!有了国才有家,国家存在才能有自己的权势富贵!三句话不离本性,李斯其人注定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死。自沙丘之谋后就混沌的大脑终于清醒。这时的李斯又恢复到以往那个见识不凡,思虑深远的丞相大人。他觉察到了秦帝国国家机器已不胜负荷,即将土崩瓦解。作为丞相,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李斯必须去找胡亥谈谈。可现在的皇帝即便是丞相大人也是不让见的。李斯没有见到皇帝,却引起了赵高的注意。赵高正想对李斯下手,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个时候怎肯放过,他灵机一动找到李斯说:“丞相大人,现在关东到处有人造反,形势危急。而陛下还在忙着征徭役修筑阿房宫,整天耗费粮食去饲养犬马。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早就想进见规劝陛下,但无奈我人微言轻,我的话陛下一定不肯听。这是国家大事,您是丞相,陛下向来看重您,您何不面见陛下陈述利害呢?”“唉,是啊。我早就想提意见了。但是陛下现在整天不上朝,每日在深宫,我根本连面都见不到,又怎么能规劝陛下?”李斯说着叹息。赵高将胸脯一拍,道:“只要丞相大人能规劝陛下励精图治,我愿意为您通传,即便陛下怪罪下来,赵高也愿意一己承担。”“好同志啊。真是辛苦你了。”“为丞相服务,不辛苦!”赵高设下的绳套轻轻松松圈在李斯脖子里。这看来十分轻松,其实,要事情发展成这样必须有一个条件,两个原因。一个条件:赵高高超的演技。两个原因:李斯小看赵高,李斯又高看赵高。事实又一次告诉我们,一个人会点特殊技能是非常有用的。赵当家就曾利用闲暇时间,在秦宫廷演技学校培训过。教员:秦宫殿的人情百态,世态炎凉,并且这所学校给了他长达几十年的彩排经验。自沙丘之谋赵高粉墨登场后,演技这种东西就帮了他无数次大忙。李斯的身份,秦帝国丞相。这个丞相他已经当了好几十年,资历老势力盘根错节。这个人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是基石,能撼动他的除了皇帝别无他人。这一点李老大相当自信,大派掌门的身份不是吹出来的。在他眼中,赵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丑角色。一个内侍,一个皇帝的玩臣。在这个问题上李斯是小看赵高了。促成这个认识生成的除了李斯的自信外,还有赵高高超的演技。赵高对李斯的态度向来是四个字:毕恭毕敬。即便现在同样位极人臣,赵高在李斯面前依然做足奴才相,语气恭敬,不敢抬头。李斯直到离死不远才看清真正的赵高,只是那时候一切已晚。另一个原因,李斯高看了赵高。刚才小看是从人格从资历从出身学识上看。而这个高看的出发点只基于一个那就是国家大义。赵高的人格李斯非常清楚,这是个小人,贪婪残忍。但即便这样李斯从未认为他目光短浅。这点太对了,一个目光短浅思虑不周的人是无法送秦相李斯下地狱的。这是下面的话,有些提前了。李斯在国家大义上对赵高的评定是:他再贪再坏,也不会想亡国。李斯这个结论的出发点基于自身,国家真亡了,权力富贵皆归泡影。国家大义这一点上,打个不太恰当但能形象说明的比喻。李斯也太看得起赵高了。这根本就是以君子之心夺小人之腹,两个不是一国的人,思想觉悟永远无法统一。正是有这三个层面的铺垫,才造成李斯不知不觉间走进赵高设下的圈套。“您就请好吧。皇帝一空下来,我就派人送信来。丞相只要去宫门求见,赵高自然亲自领您进见陛下。”赵高温情脉脉地说道,那神情依稀仿佛当日沙丘之谋中,最后对李斯说话时的神情。这天开始李斯就在焦急地等待赵高的信。没过几天,信来了。李斯兴冲冲去求见,赵高果然去通报。有一点我们不能冤枉赵高。冤枉人不是好同志,即便这个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坏蛋,我们也不能随便冤枉。赵高在这点上是诚实的,他没有说谎,他的确是等胡亥闲时才叫人通知李斯。此刻的胡亥闲得很,闲得发慌,正在和宫女们嬉戏玩闹。正尽兴,就听传令官陡然一声大叫:“禀陛下,丞相李斯在外求见!”扫兴,晦气!胡亥大怒道:“等我玩完了再来,不见!”那边李斯不解,赵高忙跑出来解释赔罪道:原来是空的,就巧在刚通报陛下就有事了。下次,下次吧。一定没有问题。可事实,第二次一如第一次,第三次一如第二次。接连好几次都是胡亥正享受得H的时候,那边一声大喊:“丞相李斯有事进见。”胡亥终于怒了,大骂:“我每天大把空闲时间丞相不来,我一玩上就来了。成心的啊!欺负我年纪小啊!”赵高忙上前劝慰:“您别生气。其实有句话我早想跟您说,又怕您不相信。借着今天我坚决要提醒您。“当日在沙丘,丞相与微臣共同为陛下效力。如今您贵为天子,微臣亦深受皇恩当了郎中令,唯独丞相大人官职不变俸禄不变。这件事情不是今天臣是坚决不敢说的。但您刚才也看到了,丞相大人如此无礼,实在是他心有不满。他这么做是想裂土封王。“况且之前派出去调查三川郡李由的专员回来都说有问题。但碍着丞相大人的权位,都不敢得罪彻查。臣听小道消息说,之前的陈胜吴广和丞相那根本是邻居,都熟得很呢。正因熟人好办事的关系,周文的军队才能顺利经过三川,一直开到骊山下,惊了圣驾。其实根本就是李由故意放进关的。听说李由和盗贼首领们有频繁书信往来,之前派出去调查的人没能抓住李由审问,因为得不到确切证据,就是那些书信,所以臣心里担忧却没敢在陛下面前说。“做儿子做的这些事情,父亲怎么可能不知道。李由的行径李斯必须负责。况且,很可能这一切都是李斯的授意,您看李斯如此胆大妄为,在外面的权力甚至超过陛下,实在是啊!”胡亥原本就火大,又有“不臣”正好刺着帝王的软肋。胡亥大怒,表示要审办李斯。赵高计谋得逞,心想这个皇帝说话不靠谱,万一只是句气话之后不了了之怎么办?于是,赵高十分体贴地派人去三川郡收集李由与群盗私通的罪证。罪证这种东西,我们知道,想找的话要多少有多少。很快胡亥的案头上就堆满了各色各样的李由私通群盗的铁证。消息传到李斯处,李斯很吃惊,立刻就要去见胡亥澄清事实。无奈胡亥正在宫里看杂耍,杂耍表演太好看了,根本没空理他。没办法,只好给胡亥写了一封信转呈上去。信里是这么说的:臣听说,臣子的权力等同君主,国家就危险;当小妾的和丈夫地位相等,家宅就会内乱。您看,现在有大臣擅自掌握赏罚大权,和您没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不妥当的。从前司城子罕当宋国丞相,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威权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当齐简公的臣子,爵位高到全国无人与他相匹敌,自家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他行恩施惠,下得百姓的爱戴,上得群臣的拥护,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厅堂里杀死了宰予,又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这是天下人明明知道的。现在赵高有邪庇过分的心志和险诈叛逆的行为,就如同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所作所为;私人占有的财富,也正像田常在齐国那样多。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方式而又窃取了陛下您的威信,他志向就如同韩当韩安的宰相时一样。陛下你不早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造反。这些都是大实话,是忠君之言,可叹李斯说得太晚了。秦帝国江河日下之际,谁又能力挽狂澜。还是那句话,早干什么吃了。胡亥看到书信后反而把李斯斥责了一顿:“这是什么话?你是老臣重臣,怎么嫉妒心这么强,赵高原本是个宦官,但他不因处境安逸就为所欲为,也不因处境危险就改变忠心,他品行廉洁,一心向善,靠自己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地位,因忠心耿耿才被提拔,因讲信义才保住禄位,我确实认为他是贤才,而你怀疑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再加上我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亲,没什么知识,不知如何管理百姓,而你年纪又大了,我担心与天下人隔绝了。我如果不把国事托付给赵高,还应当用谁呢?赵高只是忠心于我就受到你们这样的排挤,你们怎么好意思?平时你们两派争争就算了,怎么在国家大事上还不这么不知轻重?”胡亥有这样的反应其实正在情理中。原来赵高早就对胡亥吹过耳边风了。他说:陛下,如今微臣冒死对您陈述实情,丞相势力大,宫中耳目众多,消息一旦泄露丞相大人一定会害我的。胡亥乍见李斯上疏就想,还真被郎中令说对了。狠狠批评了李斯一顿后,他又干了件很蠢的事,找来赵高温情款款地提醒他说:“你当心啊。李斯过来告状了,说你有不臣之心。郎中令放心,我怎么能被他蒙蔽呢。唉,不要哭了,朕相信你。”赵高一听这话,哭得更大声,他边哭边说:“微臣敢说这些话,就是不怕死,为了陛下臣就算去死也心甘情愿。只是臣死不要紧,就怕臣不在陛下孤立无援,丞相趁机造反的话,到时候陛下您要怎么办啊?”“造反!李斯竟然想造反!”胡亥十分果断地下了命令:“郎中令,我把丞相大人交给你了。请好好审问,一定弄清楚他到底想不想造反?”对帝王们而言,造反是天大禁忌。“是!”赵高五体投地,感谢皇恩。丞相李斯被五花大绑戴上刑具关进了大牢。看着黑洞洞的牢壁,李老大悲从中来,仰天高呼。天啊!地啊!我好凄凉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胡亥治国,那就是胡搞瞎搞啊。不久前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自立为皇帝,又杀害忠良,重用低贱的人,修建阿房宫,对天下百姓横征暴敛。并不是我不劝谏,而是他不听我的呀。凡是古代圣明的帝王饮食都有一定的节制,车马器物有一定的数量,宫殿都有一定的限度,颁布命令和办事情,增加费用而不利于百姓的一律禁止,所以才能长治久安。现在二世对自己的兄弟,施以违反常情常理的残暴手段,不考虑会有什么灾祸,迫害、杀戮忠臣,也不考虑会有什么灾殃;大力修筑宫殿,加重对天下百姓的税收,不吝惜钱财:这三件措施实行之后,天下百姓不服从。现在造反的人已占天下人的一半了,但二世心中还未觉悟,居然任用赵高为辅佐,我一定会看到盗贼攻进咸阳,使朝廷变为麋鹿嬉游的地方。人之将死,其言也忠,可惜李斯的肺腑之言,除了看守狱卒没人能听见。这时的李斯就好比砧板上的鱼肉,赵高想怎么整就怎么整。赵高开始立案侦查。他从李由造反为切入点,很快找到了李斯想造反的大把证据。丞相大人下狱,这下牵连的人就广了。李斯为秦帝国丞相三十余年,权倾朝野,赵高一下子逮捕了一千多人,有家眷亲戚门客舍人,等等。这案子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审的,一同遭殃的竟然还有两位大人物——秦帝国的右丞相冯劫和大将军冯去疾。冯劫冯去疾莫名其妙被抓到牢里。看到赵高坐在主审位置上,底下李斯刑具加身,这二位就什么都明白了。知道此番难逃一死。党同伐异,他们的罪责就是不肯和赵高穿一条裤子。赵高说:“把刑具摆出来,好好招呼二位丞相一位将军。”二冯说:“将相不可受辱。”说完二人自尽而死,一了百了。两个识时务的先行一步,赵高看看李斯说:“怎么样李丞相,你怎么说?”那意思是说,看看人家多爽快,你也是丞相就自我了结吧,省得大家麻烦。李斯摇头:“我没有谋反,我不会自杀。”赵高赞赏地说:“有骨气,你们好好伺候丞相大人吧。”秦帝国的刑罚旷世闻名,除了明朝无可匹敌。李斯在牢里的罪受大了,严刑拷打逼问,足足打了一千多下。请注意这是个实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又是养尊处优的丞相,这种苦怎么吃得消?李斯熬不住,屈打成招。可招是招了这位还是不肯自杀。李斯有他的想法。他知道即便现在下狱了,他还是丞相。国家重臣,皇帝不下令就没人敢杀。他抱着万一的侥幸心理,一来自己有功秦帝国,沙丘也有恩胡亥,再来这位几次三番都靠上疏进谏化险为夷升官发财,李斯对自己的文章很有信心,觉得再恶劣的情况下,只要胡亥看到他的信,一切危机就能解除。抱着这样的心态,李斯孤注一掷地给胡亥上疏,这是他最后的希望。这封信写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信上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赶上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满足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我李斯这样做臣子的,所犯罪状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这样一封信,真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如果胡亥看到的话,保不齐就被感动。可惜李斯的如意算盘打得精,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信也要让胡亥看到啊!胡亥压根就没机会看到这封信。不要忘记,这案子的主审官是赵高,甚至现在朝廷大小事务也是赵某人在决断。囚犯给皇帝写信,狱卒很自然要先上报主审官,信就这样到了赵高手里。赵高欣赏完李斯的书法文笔后,只淡淡说了几个字:“囚安得上疏!”就这样,李斯最后的希望悄无声息地进了垃圾桶。就算不能上疏辩白,李斯还是不肯放弃。他还有后招,像他这样的重臣,任何人都不能轻易处决,必须查证确实才能办他。根据惯例,皇帝一定会派来钦差来审,只要熬到那一天就能翻供,李斯相信他会脱险的。后招并不高明,只是个法律常识问题。赵高出身刀笔吏,不但精通法律,甚至参与修撰过秦律,这个法律常识李斯知道,赵高没理由不知道。而且,狱中李斯出奇的顺服也引人怀疑。赵高想了想很快就明白:哦,原来在这里等着我呢。既然丞相大人想翻供,那就尽管翻个够吧。赵高派亲信门客冒充御史谒者,这两种人都是直接受命于皇帝,也就是我们说的钦差。冒充的钦差大臣们来到监狱审讯李斯,说:“皇帝说了,他不相信丞相大人竟然谋反,所以派我们来再查,丞相有什么难言之隐请尽管说。”李斯痛哭流涕,熬了这么久终于看到曙光了。他大喊冤枉,将赵高严刑拷问,自己屈打成招,多么凄凉云云说了个痛快。李斯的冤枉喊完,陡然觉得不对劲。再一看,上面坐着的钦差面色阴霾。“丞相大人不要这样!是男人就敢作敢当,造反都造了说说怕什么呢。来人啊,你们帮丞相大人长长记性。”钦差语毕,在李斯无限惊恐的目光中,手持刑具的狱卒向他走去。这一天牢房内惨呼不绝,刑辱声直至天明。李斯不是傻瓜,到这个地步他终于明白,这帮所谓钦差是假的,是赵高找来的群众演员。就这样,赵高几次三番找来一票票群众演员上演奉胡亥之命复审李斯的戏码。每一次都循循善诱劝导李斯翻供,一旦李斯喊冤,就是严刑拷打。李斯是人,人的精神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再也受不了了。在赵高的蓄意培养下,李斯终于养成了个可怕的条件反射:一有钦差来,就高喊:“我造反,我有罪!”很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赵高满意地看着一切,打出第三张牌。他本着办事认真的好习惯,请皇帝派人来亲审。钦差大臣们像以往一样又来了。来人从说话神态到说话语气和之前的毫无两样,被打怕了的李斯,根本不等人问,就主动招:“我造反,我有罪!”钦差们用很古怪的目光看着李斯,问:“丞相大人确定?造反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我确定肯定以及一定!”李斯的回答很坚决。“很好。”前208年,二世二年,7月,李斯谋反罪被判处五刑,夷三族。五刑,即五种刑罚挨个来,先黥面;次截鼻;次断左右足趾;然后枭首,并将骨肉碎切为酱。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在咸阳菜市口临刑的时候,李斯和次子被绑在一起。李斯看着二儿子,说道:“我欲与汝再牵黄犬,同出上蔡东门,逐捕狡兔,不可得矣!”人只有面临绝境才会觉悟,此刻的李斯才明白,受仓鼠哲学引导的他一辈子费尽心机追逐的权力富贵,其实根本比不上平淡生活,天伦之乐,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父子两个抱头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一代权相终落得惨淡收场。鹿禽视肉鼠窥,挟策西行遂相秦。篆法千秋传妙手,纬书一炬是功臣。沙丘矫诏谋谁定,上蔡临刑狱未申。太息仰天遭乱世,怀惭荀学布衣身。——清·谢启昆最嚣张的瞎话——指鹿为马我们知道说瞎话是坏习惯,但某些时候说瞎话可以作为一种手段,用以试探。在中国历史上,将瞎话说得出神入化,闻名后世的人,就是赵高。李斯资格派已成过去,赵当家晋升为赵大当家,一家独大。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赵高威权日重的同时,野心也在急剧膨胀。这一次,他要对付的人是胡亥。把皇帝拉下马这种高难度活儿,想做成向来得靠两点:武力和技术。前者,人民已经在搞了,且人数众多强人辈出,主要代表人物有刘邦、项羽,之前的有陈胜、吴广、项梁,等等。赵高只能走后者,靠技术取胜。他知道想要专权凌驾皇帝之上光靠个人之力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找帮手。帮手人员:朝臣、内侍。为了敲定人员名单,他想了个办法。这一天朝会上,赵丞相说:“陛下,臣想送您一件礼物。”胡亥纳闷:“我今天不过生日。”其实,不过生日可以过忌日。赵高只不过提前送。赵高让人牵了一头鹿过来说:“陛下,这是臣得到的一匹宝马良驹,特来献给您。”秦宫殿辉煌壮丽,当日荆轲刺秦王要借助种种理由上前十步,再上前十步,又上前十步才好动手。可见朝会的时候皇帝和大臣们的距离很远。太远了,胡亥看不清是什么样的宝马,竟然劳动丞相大人亲自来献宝。于是命人把马牵上来。等到走近了,胡亥一看忍不住狂笑:“丞相你老花啊?这明明是鹿,你竟然看成马?赶快去看眼科吧。”赵高很认真地说:“臣献的的确是马,绝对不是鹿。”这回胡亥笑不出来了,看赵高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难道是我老花?不可能啊,我二十岁才当皇帝,现在不过三年。对,应该是近视。但近视到把马鹿不分也太离谱了!胡亥就问旁边的朝臣内侍们:“你们说,到底是鹿还是马?”怎么问到我们身上?朝臣内侍们一听到这个问题冷汗就下来了。这不是马更不是鹿,分明是祸心!就在众人冒冷汗的时候,赵高也说话了:“陛下问了,你们就说啊!”这些人中有一大半是赵高派中弟子,纷纷附和道:“是马是马!”小部分人想说是鹿,怕得罪赵高,想说是马,又怕触怒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咬紧牙关沉默万全。只有极个别神经大条的,直言道:“是鹿。”少数服从多数,胡亥终于相信自己视力很有问题,竟然马鹿不分。指鹿为马事件后,那极个别神经大条的,皆获罪被处以极刑,就是掉脑袋。当中玄机自然不用提了,赵高的目的达到了。今天我说,这是鹿,不是马。众大臣都说,赵丞相说得是。明天我说,你不是皇帝,我是皇帝,你猜众大臣会怎么说?赵高得意的同时,胡亥那边越想越惊慌。他先怀疑自己近视,接着又怀疑自己撞邪。这种思维逻辑,真让人很无语。在那个年代有个惯例:一切无法合理解释的事情都推给鬼神。胡亥也是这么做的,他立刻招来占卜师,要卜卦。朝中官员内侍近臣们都唯赵大当家命是从了,又何况小小的占卜师。占卜师早就得到赵当家的授意,对胡亥胡说八道:“您的确是撞邪了。陛下春秋两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庙鬼神,斋戒时不虔诚,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可依照圣明君主的样子再虔诚地斋戒一次。这样所有症状就会立刻消除。”胡亥对此深信不疑,立刻将朝中大小事务移交给赵高(当然只是形式),自己跑去上林苑,斋戒沐浴祭祀。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欣来到咸阳。殷墟约降司马先生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来搬救兵,一路上披星戴月。好不容易抵达咸阳,就打算入宫面见胡亥。谁知道守门的把他给拦了,说:“兄弟看你一身土,外地来的不知道当今行情吧。想见皇帝先见赵丞相去吧。”司马欣心中疑惑,他的确不知道行情,仔细打听后就觉得要糟,但还是抱着万一的侥幸来见赵高。赵丞相没有见他,派人过来打了一通太极说:“先生一路辛苦。丞相大人听说先生来意已经立刻禀报了陛下,只是陛下最近比较忙,等他空了一定召见。你们可得好生款待司马先生,好吃好喝贴身伺候,什么都别落下。”这一句还是瞎话。赵高根本没有禀报过胡亥。司马欣来解释战败原因搬救兵的消息被严密封锁了。赵高知道如果让胡亥知道他就完蛋了。为了取悦胡亥,赵高一直谎报军情,每天在皇帝跟前说,现在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时候如果陡然有人跳起来大喊:“皇帝,国家要亡了。”你说胡亥会有什么反应?第一要办的就是赵高的欺君蒙蔽之罪。留下司马欣只是第一步,让司马先生永远说不出话才是重点。司马欣一连等了三天,不但见不到胡亥,就连赵高也见不了。这是个很聪明的人,立刻觉得不对劲,他暗中打探之后,终于发现赵丞相的用心,于是决定逃跑。不跑不行啊,他还不想死。司马先生趁人不备,换了平民的衣服,偷偷逃跑了。他还不敢走官道,一路上翻山越岭专走冷僻小路。事后证明,司马先生很有逃跑潜质,赵高一听说人跑了果然派人追杀,但这些追兵就傻了点,只向官道去追,就这样,司马欣险死还生逃出函谷关躲过一劫。过了几天,司马欣狼狈不堪地跑回章邯军中,破衣烂衫,灰头土脸,一见章邯面就悲从中来:“将军,我们必须换老板了。”章邯很吃惊。司马欣就把在咸阳的遭遇详细解说了一遍:“现在形势变了,秦帝国已经改姓了赵,赵高居中用事,专权欺主。秦帝国快完蛋了。而且我听说赵高在找人背黑锅,已经看上了将军您。这一仗如果您打胜了,赵高会嫉妒您的功劳;如果打败,那正好有理由给他背黑锅。真是横也是死来竖也是死,不换老板就混不下去了。将军您仔细想一想。”司马欣分析得很对,这一点章邯也知道。大家同殿为臣这么多年,赵高的为人他很清楚。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且心狠手辣,最麻烦的是,他别的本事没有,算计人的本事一流。章邯陷入了苦思,他处于无路可走的绝境。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他送了一封信。这是封煽风点火的信,信是陈馀写来的。信上说:白起为秦将军,南胜楚,北破赵,坑赵卒二十余万。平日攻城得地,不计其数,竟被秦王赐死。蒙恬为秦将军,北逐胡人,得地数千里,竟被杀于阳周。何也?皆因功多,秦不能尽封其官爵,故借罪名杀之。今将军为秦将已三年矣!所失兵卒,不下十余万。而各国并起,敌兵日多。加以赵高素来迎合二世,今遇事急,亦恐二世杀之,故欲借事杀将军以塞责。将军在外日久,与朝臣又多嫌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今日天亡秦国,无论智愚之人皆知之。将军在内不能直谏,在外为亡国之将,一身孤立,欲求保全,难矣!将军何不回兵与各国结约,一同伐秦,分裂其地,南面为王?比之身遭刑杀,妻、子受祸,岂不远胜乎!这封信和司马欣的分析几乎一模一样,都为章邯指了条路——造反。只是后者更为灵活生动,大量借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说服效果更佳。有司马先生的分析在前,有陈馀信件的劝解在后,章邯决定尝试着造反。请注意,是尝试。他先派人去项羽的军营,表明来意说:我打不过你是第一,不想打了是第二,所以,我想投降,我们来谈谈条件吧。项羽早就等他这话。霸王的脾气素来不好,你光逃不打,你不烦我早烦了。霸王当即派人去找章邯谈条件议和。本来这样一议和事情就解决了,可偏偏章将军要学人家结婚前先试婚,他在玩试降。这一试就试出麻烦来了。霸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开始谈条件时项羽客气,章邯讨价还价项羽也客气,条件改了又改之后,霸王不客气了:原来你小子不是来投降是来玩阴的,借谈判为名在玩拖延战术是吧?好,你想玩,老子就陪你玩个够本!项羽一面假意继续派人和章邯讨价还价谈条件,一面派吴芮率领一支楚军,日夜兼程渡过三户津,至漳水南岸击败秦军一部。同时项羽另率楚军主力在汗水(漳水支流),大败秦军主力,章邯又一次惨败。现在的局势,楚军前后围堵住章邯,秦军已是瓮中之鳖。靠胡亥派救兵绝不可能,章邯想想伤心,旁边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都劝说他投降。到了现在章邯终于认清个事实:自己绝不是项羽对手,在项羽面前,他就是个面团,搓圆捏扁,只看对方高不高兴。这一次他不再试降了,章邯极其诚恳地派使者对项羽说:我心服口服,我无条件投降。接到对方二次投降的请求,项羽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项羽说:“我还想打,可惜条件不允许,我们的粮食不够了。不如顺水推舟,让他投降吧。大家看怎么样?”召开这个迎新会不是小题大做,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新人不是秦帝国普通将领,而是章邯。项羽这边的将军诸侯们,除了楚将还有齐、魏、赵等国的将领。章邯的履历上明白写着:杀魏王,杀齐王,杀项梁,围赵王。这个新人和在座各位有着血海深仇。尽管项羽有个最充分的理由,军粮不够了。但接纳还是不接纳必须得到大家的首肯,即便是做戏。对此大家的意见很统一:“这个决定太好了,绝对同意!(善)”聘用新人章邯的决意经董事会一致通过。双方选定个良辰吉日,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今河南安阳西),章邯带着二十万大军向项羽无条件投降。到此不得不佩服这位财务专员的素养,无论是逃跑还是投降,都不忘记带上全部家当。到此,巨鹿之战的尾声也归于沉寂。已经是自己人的章邯这才见到项羽。他忍不住流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万恶,自己的悲凉。项羽深表同情之余,立刻封章邯为雍王以示安抚。但这位刚刚反秦归楚,项羽只给他个名衔,却没有交给他兵权。长史司马欣本就是项梁老朋友。之前项梁在栎阳犯事被捕入狱,司马欣当时任职栎阳狱吏,项梁托人说情,司马欣将项梁开释,算是项梁的恩人。因此,项羽觉得这位比较可靠,就封他为上将军,带领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兵为先锋,项羽带领各国联军四十万,由河南向关中进发。大军行到新安这个地方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对项羽日后产生极糟的负面影响。新安的惨剧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就从这些故国降地征调官吏士卒去关中服役戍边。这是一项抽调有生力量,削弱打击对手,使其难以翻身的长远策略。请注意调来的这些可都是官兵,这些故国官兵亡了国,被人奴役自然无话可说,当他们奉命起程去干活,走到关中的时候,麻烦来了。秦朝本土官员,集体对这群可怜的亡国人落井下石。按照他们的认识,既亡国了,管你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是俘虏。按照那时习惯,俘虏的等级非常低,待遇基本和奴隶一样,毫无人权。六国遗民们像牛马一样没日没夜干活,还要像猪狗一样被人鞭打辱骂,那是一段生不如死尊严丧尽的日子。他们恨只恨国家不争气被秦所灭,自己也就落到这般田地。遗民里面那些当官的,对此更视为生平耻辱。无奈人在屋檐下,忍气吞声之余只有在心里发发狠: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世上的事根本无法预料,谁知当年一句阿Q的狠话,在十四年后竟会成真,虽说比君子报仇的限期晚了四年,但还是不妨碍报仇的。章邯投降,项羽接受秦降军二十万。报仇的机会来了。联军中各国将士回想起当年苦难,遂感念老天有眼。这下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就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