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细说明朝-9

作者:黎东方 字数:16408 更新:2023-10-08 21:58:15

不久,阿拉被北元的一个领袖打败,失势,不久便死。这个北元的领袖,叫做孛来。孛来在不知何时(可能是景泰六年,但《蒙古源流》说是壬申年,景泰三年)拥立脱脱不花的儿子马古可儿吉思。这位马古可儿吉思,据《黄金史》说,死于鸡儿年。这鸡儿年,《蒙古源流》说是癸酉(景泰四年),而且补充了一句:“在位一年”。我看,《蒙古源流》完全弄错。第一,孛来无法于也先未败以前,在景泰三年便拥立了马古可儿吉思。第二,孛来到了天顺六年二月,尚见于《明史·英宗后纪》;杀死孛来的人,毛里孩,到了成化元年,才在《宪宗本纪》露面。  成化元年是乙酉年,也是一个鸡儿年。《黄金史》不曾说马古可儿吉思究竟是何年即位,在位几年,而仅仅说他死在鸡儿年,态度比较审慎。我的结论是:马古可儿吉思与他的太师孛来,均死在成化元年。  杀马古可儿吉思的,《明史·鞑靼传》说是孛来,其实,不是孛来,而是多郭朗台吉。  《鞑靼传》说,孛来所拥立的可汗,叫做麻儿可儿,号“小王子”。到了天顺六年之时,“麻儿可儿继续与孛来相仇杀。麻儿可儿死后,众共立马古可儿吉思,亦号小王子。”事实上,据和田清研究,麻儿可儿与马古可儿吉思,不是两个人。  《鞑靼传》又说,在成化元年的秋天与冬天,以及成化二年的夏天,孛来均伙同小王子与毛里孩“大入延绥”。全靠杨洪的儿子杨信抵挡住,但是,在《明史·杨信传》之中,却仅仅提到毛里孩,没有孛来的名字。  孛来的名字,也绝未一见于宪宗(成化年间)的本纪。反之,在《明史·英宗后纪》之中,从天顺元年到天顺六年,均有关于他的记载:  元年四月乙卯,孛来寇宁夏,参将种兴战死。  十二月辛丑,安远侯柳溥充总兵官,御孛来于甘凉。  二年八月戊辰,孛来寇镇番。  三年正月甲辰,定远伯石彪、彰武伯杨信,败孛来于安边营。都督佥事周贤、都指挥李鉴战死,进彪为侯。  四年八月甲子,孛来三道入寇,大同总兵官李文、宣府总兵官扬能御之。癸酉,孛来入雁门,掠忻、代、朔诸州。九月庚辰,孛来围大同右卫。  五年四月癸巳,兵部侍郎白圭,督陕西诸边(将士)讨孛来。六月丙子,孛来寇河西,官军败绩。壬午,(命)兵部尚书马昂总督军务,怀宁伯孙镗充总兵官,帅京营军御之。(这便是所谓“西征军”,在出发以前便于七月庚子日遭遇到曹吉祥与曹钦的造反,由孙镗在深夜中纠集起两千多人,平了乱子。)七月戊午,都督冯宗充总兵官,御寇于河西。兵部侍郎白圭,副都御史王[左王右厷],参赞军务。辛酉,孛来上书乞和。  六年三月癸丑,召冯宗等还。  孛来乞和的原因,不像是畏惧冯宗、白圭、王[左王右厷]等人的进讨,而可能是他与毛里孩或别的北元领袖之间有了很激烈的冲突。 《黄金史》上没有“孛来”。勉强在声音上相近的,有一个“阿孛他喇·彻辰”。这一位“阿孛他喇”曾经与阿拉知院及啥坦·帖木儿联合向也先要求,请也先把“太师”的名义给他们三人。也先不肯,他们才对也先造反。除此以外,《黄金史》并无别处谈到阿孛他喇。  关于马古可儿吉思,《黄金史》也仅仅只有淡淡的三句话:“在此(也先被杀)以后。马古可儿吉思坐了大位,他死在鸡儿年。他没有子嗣。”  在孛来与马古可儿·吉思死了以后,毛里孩拥立脱脱不花与彻卜登的女儿所生之子摩伦为可汗。  这一年是鸡儿年,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次年,毛里孩因小人挑拨而对摩伦发生误会,杀了摩伦。    六五、孛罗忽、满都鲁  乘时崛起的,是脱脱不花的弟弟阿噶巴尔济之孙(?),孛鲁忽。《黄金史》说,孛鲁忽在猪儿年即了大位。(这个猪儿年,可能是成化三年丁亥(1467年)。)  于是,毛里孩与孛鲁忽分别骚扰明朝的边疆。毛的活动,见于《宪宗本纪》的,到成化八年为止。孛鲁忽的活动,到成化九年为止。  毛被逐于来自科尔沁的一位诺颜·博罗得,潦倒而死。  孛鲁忽在成化十年左右被逐于自己的一个叔祖(?),即脱脱不花的另一弟弟,满都鲁,辗转逃到永谢布族的地域,死于“虎儿年”(可能是成化十八年壬寅,而不可能是成化六年庚寅)。  满都鲁的靠山,是来自吐鲁番的一个强盗出身的癿[qie]加思兰。满都鲁的两个太太之一,是癿加思兰的女儿。  满都鲁之进入明朝的河套,是在成化九年。起初,满孛之间相处得不坏。其后,彼此在败于明军名将王越以后,也引小人挑拨而发生了误会。结果是,孛离开河套,逃走。满自称可汗,以癿加思兰为太师。  《黄金史》说,满在羊儿年即位,猪儿年死。依照札齐斯钦教授的考订,这羊儿年是成化十一年乙未,这猪儿年是成化十五年己亥。  满都鲁死后,他的另一个太太,土默特部长考老希拜·帖木儿的女儿芒都海,下嫁给孛鲁忽的儿子巴图·蒙克,扶立巴图·蒙克为可汗,以巴图·蒙克的名义征讨瓦剌,获得胜利。  这一位巴图·蒙克,便是北元历史上声势最为煊赫的达延汗,绰号“小王子”。  关于“小王子”的一切,以后再说。    六六、宪宗  宪宗朱见深,在明朝的皇帝之中,不算是最坏的,却也谈不上一个好字。此人十八岁即位,在位二十三年,四十一岁去世。国家在大体上是太平无事。边疆上虽有北元各领袖先后骚扰,但他们进了河套,而仍被王越逐出,又有余文俊亡羊补牢,在陕晋筑了“边墙”,总算巩固了这一方的疆界。内地也有广西的瑶族“反叛”与荆襄一带的流民“反叛”,却也先后平定。  然而明朝盛极而衰的征象,业已一一表露。宦官揽权,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忠少佞多。当皇帝的自己.竟然怕见各部尚书,甚至内阁诸学士之面,经常地倚靠宦官作传话人。皇帝的极大部分时问,消磨在妃嫔与番僧方士的身上。 在妃嫔之中,最得宠的是万贵妃。她比宪宗的年纪,长十七岁。宪宗即位之时,她已经是三十五岁的人了。直到成化二十三年春天她死,她把宪宗掌握得很紧。原因是,早在宪宗的童年,她已是侍候他的宫女。万贵妃的罪恶,主要的有三点:第一,信任手下的宦官汪直。第二,戕害别的妃嫔所生的儿子。第三,服用奢侈,浪费民脂民膏。  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吴氏,在天顺八年七月正位中官,仅仅三十二天,便被万贵妃挤下了台。第二任皇后王氏,秉性恬淡,凡事退让,只是名义上的皇后而已。  万贵妃自己在成化二年正月生了一个儿子,不到一年便死。  柏贤妃生了一个儿子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到了次年正月,又死。  宪宗伤心得很,怕自己绝后。到了成化十一年,宦官张敏告诉他,一个来自广西的少数民族宫女纪氏,已经替他生了一个儿子,瞒着万贵妃,养在宫内的安乐堂,这时候年已六岁。宪宗叫人接了这儿子来,赐名祐樘.交给皇太后周氏抚养。逃过万贵妃的魔掌。万贵妃忿恚之余,在六月间将纪氏逼死(或毒死)。五个月以后,宪宗立祐樘为皇太子。(这便是未来的明孝宗。)  自从祐樘被立为皇太子以后,万贵妃也懒得再施行堕胎、毒杀等等手法,索性让各个妃嫔多生几个皇子,以与祐樘争宠。于是,宪宗又生了十一个儿子。  宪宗究竟有若干妃嫔,无考。  宪宗深处官禁,不与阁臣及六部尚书见面交谈,所谓朝会只是虚应故事。一切旨令,皆假手于宦官。  宦官乱政,是明朝的致命伤。明太祖曾经立了一个铁牌在宫门口,牌上铸了十一个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太祖而且规定了内臣不许识字,外臣不许和内臣有公文来往。可惜的是,太祖自已立法而不守法,曾经在洪武二十五年派了一个宦官聂庆童,去甘肃河州“敕谕茶马”。  成祖继续破例,一再派遣宦官出使外国,又任命了宦官当“监军”。(叫王安监都督谭青等军,叫马靖“巡视”甘肃。)仁宗又向这个方向更进一步,命令“郑和以下番军守备南京”,命令王安“镇守甘肃”。诚然,郑和与王安均有能力,而且忠贞,但是在制度上叫宦官当“方面大员”,后患无穷。  宣宗令大学士陈山教小宦官识字,明明白白地违反祖训;英宗尊崇王振,唯王振之命是从,不仅是容许内官干预政事,而且是服从内官,让内官主持政事了。复辟以后,英宗又宠任曹吉祥,几乎死在曹吉祥及其养子曹钦之手,把朱家的天下断送给曹家。  宪宗在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即位,首先将自己的“东宫内侍”王纶逮捕下狱,又在成化元年二月下诏昭雪于谦,看来似乎颇有朝气,逮捕王纶是华盖大学士李贤的主张;昭雪于谦,由于御史赵敔[yu]的建议。宪宗能接受李、赵两人的意见,该是一个有希望的少年皇帝。  李贤在成化二年十二月病故,内阁之中尚有忠心耿耿的彭时,也添进了堪称贤相的刘定之与商辂。然而,到了成化五年,又添进了一个标准小人万安。  万安并非万贵妃的本家,却自称子侄。百端谄媚,与万贵妃所宠任的宦官梁芳、韦兴,勾结在一起。(万安与万贵妃的另一亲信汪直,处得不好。)  宪宗本身,是个没出息的人:只晓得享乐,一生甘心受半老徐娘万贵妃的控制。万贵妃以宦官为爪牙,宦官以万贵妃为后台。全国各省,差不多皆宦官当“镇守中官”,颐指气使,位居总督与总兵官之上。军队的统帅,也无不低首下心于所谓“监军”,不买镇守中官与监军的帐的带是官,寥寥可数(在南方只有韩雍,在北方只有马文升)。  明朝的祖制,皇帝任免大官要经过廷推,小官要经过吏部铨选,而且各衙门有一定的员额。宪宗却随意叫宦官“传旨”,任命若干人为官,资格出身一概不拘。被任命的大率是江湖术士、和尚、道士、番僧、优伶、工匠。这些官,全是不合规定的额外人员,被当时的人称为“传奉官”。给事中李俊在成化二十一年慨乎其言之地说,“一岁而传奉或至干人,数岁而数千人矣。数千人之禄,岁以数十万(两)计,是皆国之租税,民之脂膏,不以养贤才,乃以饱奸蠹,诚可惜也。”  宪宗前后一共任命了若干传奉官,难以统计。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儿子孝宗接受科道(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御史)的建议,一举而降黜了所谓通政使任杰,与所谓侍郎蒯刚,等等,不下二千余人。和尚道士与番僧之封为禅师、真人、法王、佛子、国师,同时被孝宗罢免的,也超过一千。那不曾因声名过于狼藉而降黜罢免的,为数自亦不少。  在万贵妃的影响之下,宪宗极肯花钱建筑庙宇,也极肯花钱买珍珠宝石、图画玩具。宪亲成年成月,陪着万贵妃厮混,拜佛、炼丹、吞符、欣赏歌舞,作种种的游戏,把国家的大事一概付托给宦官与仰承宦官鼻息的若干官吏。内阁的几个学士,若干年不被召见交谈一次,等于虚设。六部大臣与“九卿科道”更有天高皇帝远之感。坐朝,也不过是摆摆样子,排班叩头,礼成而退罢。  在如此情形之下,安得不内忧外患齐来?奇怪的是,君昏于上而臣奋于下,这些内忧外患都一一消除。太祖成祖的基业,仁宗宣宗的恩泽,培养了足够的潜力,替明朝延长寿命。  宪宗之所以不曾被列入桀纣幽厉一类,第一是由于昏而未暴,杀人甚少,打人也不多。第二是他偶尔也忽然清醒,从谏如流,虽则过了不久,便故态复萌。第三是在他以后,武宗、世宗、神宗、熹宗,比他更昏。  宪宗之被谥为宪,是历史上的一大讽刺。他何尝配得上这个宪字。朝臣之所以选出了这个宪字,也许是因为联想到唐朝的宪宗。事实上,在唐宪宗与明宪宗之间无若何相似之处。像万贵妃那样的妃子,汪直那样的宦官,万安那样的“宰相”,在唐宪宗的宫廷与朝廷中绝无其比。不过,文臣如李贤、彭时、商辂,武臣如韩雍、项忠、马文升、王越、朱英,在唐宪宗的时候也不多。    六七、李贤、彭时、商辂  李贤是河南邓县人,宣德八年进士,历官“验封主事”,考功郎中,兵部右侍郎,户部左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于天顺元年二月兼翰林学士,入直(值)文渊阁。宪宗即位以后,加少保,升为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位居当时三个阁员之首。其他两个阁员,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陈文,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彭时。 李贤的长处,是颇有宰相风度,为政识得大体。在用人的一方面,他进贤而退不肖,提拔了年富、王竑等若干好人,革斥了四千多冒“夺门”之功而膺爵位的坏人。他劝英宗不再提起“夺门”二字。在他看来,夺门之变是多余的:景帝病重将死,并无子嗣,皇位自然会重归英宗。石亨曹吉祥得势的时候,李贤不和他们沆瀣一气,而时时劝英宗疏远他们。英宗在最后想换太子,李贤说:“这是大事,愿陛下三思而行。”结果,保全了太子(宪宗),消弭巨变于无形。宪宗即位以后,他警告宪宗“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又劝宪宗“无狎左右近幸’。他对于宪宗,正如对于英宗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惜,他在成化二年十二月便病故了,年纪仅有五十九岁。  彭时是江西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次年郕王监国,奉命入阁,景泰元年出阁,其后屡升为左春坊大学士,太常寺少卿,兼侍读。英宗复辟以后,再度入阁,不久,升翰林学士。宪宗即位,兼吏部右侍郎,次年,升为兵部尚书,仍兼翰林学士,值阁。  彭时为人耿直,每每为了公事与李贤争辩。李贤的度量,足以容他,因此而合作得好。有一次,李贤被锦衣卫指挥门达所诬陷,几乎获罪。英宗说:“在去了李贤以后,专用彭时”。彭时听到了,向人说:“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去贤,时不得独留!"宪宗即位以后,想独尊生母周妃为皇太后,把嫡母英宗皇后钱氏搁在一边。彭时随着李贤力争,宪宗这才并尊二氏,称钱氏为慈懿皇太后,称周氏为皇太后。其后,在成化四年,钱氏病故,也是因有彭时力争,才获得与英宗合葬。这些,还不是彭时的主要贡献。他在朝中,昂昂然不畏强御,使得正气充沛。他公开反对光禄寺在京师各城门“抽分”(抽取一种类似厘金的城门税),认为是“掊克不堪”;也公开反对万贵妃“渔竭帑藏”、对贩卖珍珠宝石的商人加倍给钱。他甚至明明白白地向英宗上疏,说“专宠者已过生育之期”,“望均恩爱(于众妃)为宗社大计”。这些话,在当时均足以招致杀身之祸,然而彭时不怕。他并且敢于得罪万贵妃以外的贵幸,主张“毋惑佛事,糜金钱”;“清理牧马草地”;“减退势要庄田”。他在成化十一年三月病故,年纪也不过是六十岁而已。这是明朝的不幸。其后,支撑朝廷的大责任,便落在商辂一人的身上。  商辂是浙江淳安人,正统十年的进士,乡试会试与殿试皆考第一,是明朝唯一的连中三元的人。(乡试第一是解元,会试第一是会元,殿试第一是状元。)  景帝即位以后,商辂以翰林院修撰的资格人阁,于景泰元年升为学士,景泰三年升为兵部左侍郎兼右春坊大学士,景泰七年兼太常寺卿。景帝病重之时,他上疏说,“陛下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章皇帝子孙。”他的意思是,景帝应该让给英宗复位,或是再立英宗的儿子朱见探(宪宗)为太子(宣亲章皇帝只生了英宗与景帝二人,景帝的唯一儿于朱见济此时已死。)  英宗复辟以后,石亨曹吉祥说他的坏话,英宗免了他的本兼各职。宪宗在成化三年将他召回,仍以原官入阁,次年升本职为兵部尚书,九年转为户部尚书,十一年兼职由翰林学士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十三年改兼谨身殿大学士,于六月间因斗不过汪直而自请辞职,宪宗给他少保的官衔,准予退休。  商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也就是外柔内刚,待人和气而固守原则,纪妃的儿子(孝宗)之得立为太子,他的关系很大。宪宗在成化十一年“改谥郕戾王为景皇帝”,虽由于一个位卑职小的荆门洲训导高瑶的进言,而在“廷议”之中竭力支持的却是商辂。  汪直在宫中官居御马监太监,屡次出外监军,是万贵妃与宪宗一向所最宠用的人,炙手可热。宪宗在成化十三年正月创立“西厂”,命汪直为提督。这西厂比太祖所创的锦衣卫与成祖所创的东厂,规模大得多,有权刺探不法,也有权逮捕人,审问人。汪直有了这个机关在手,如虎添翼,胡作非为。商辂在五月间列举了汪直十一大罪,向宪宗奏上一本:“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  由于商辂坚持,大臣如兵部尚书项忠等人也认定非去汪直不可,宪宗只得暂时把西厂废了,令汪直仍回御马监原职,然而对汪直仍旧信任,仍旧叫他刺探外事。汪直及其党羽,由一个败类的御史戴缙出面,诬参商辂受过一位指挥杨晔的贿。商辂一怒而请辞,宪宗因此便赏他一个少保,准他退休。不到一个月,汪直便叫锦衣卫千户吴绶诬告项忠,说他受过太监黄赐的请托,以刘江为江西都指挥使。宪宗把项忠交付“廷推”(大会审),项忠矢口否认,虽不曾定罪,却免了本兼各职。六天以后,宪宗再立西厂,仍以汪直为提督。    六八、韩雍  韩雍是苏州人,正统七年进士,历官御史,广东副检察使,江西巡抚,兵部右侍郎,浙江左参政。成化元年,被兵部尚书王竑保荐,以“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官职,“赞理”总兵官赵辅的军务,到广西去征瑶人壮人。  有若干瑶人于英宗末年对明朝造反,以桂平西北的大藤峡为根据地,蔓延及于广东。当时有人主张分兵,以一部分驱逐来到了广东的广西瑶人,另以一部分围困他们在大藤峡的根据地。韩雍认为,是分则力散,不如全军而进,直捣其根据地。赵辅接受他的意见,一切交他主持。  他带了十二万兵,先把“瑶山”北边的修仁荔浦两县攻下。大藤峡的本身,有六百多方里面积,韩雍令欧信率领五个哨由北路象州武宣进攻,自己与赵辅白全率领八个哨由南路平南桂平进攻,另派孙震率领两个哨,由水路进去。同时,他在若干的峡口,都布置了堵截的兵。  大战在十二月初一日开始。战了不到一个月,韩雍及其僚属,先后攻下了一批瑶砦,活捉了造反的首领侯大狗。  为了防免以后再有造反的事,韩雍把横悬于峡中的大藤砍断,将大藤峡改名为“断藤峡”。  宪宗召回赵辅,留韩雍在广西,升他为“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  残余的瑶民由侯大狗的儿子侯郑昂为首,不久又攻下了浔州府(桂平县城)与雒容北流二县,而且兵锋直逼广东的钦廉二州。韩雍把他们一一打平。  韩雍在成化四年丁忧回籍,次年,两广的瑶人壮人又造起反来。广西的巡抚张鹏与广东的巡抚陈濂毫无办法。宪宗在十一月命令韩雍不必守制满期,迅速回两广,以“右都御史”的本职,“总督两广”。韩雍于五年春天到达,设总督府于梧州,指挥若定,不久便又把天大的乱子化归乌有。  韩雍为人颇有威仪,待部下很严,两广的布政使、检察使、都指挥使,皆对他十分畏惧。在广西的“镇守中官”黄沁,不能像其他各省的镇守中官胡作非为,因此而对韩雍怀恨,在成化九年藉口又有小股的瑶民攻占怀集县城,而向宪宗奏了一本。宪宗一向是在宦官的掌握之中,接到黄沁的报告,便免了韩雍本兼各职,叫韩雍告老还乡。  那时候,韩雍才五十二岁。    六九、项忠  项忠是浙扛嘉兴人,正统七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陕西接察使、巡抚、提督。  成化四年,甘肃固原的千户满俊造反。满俊是蒙古人巴丹的孙子,一向率领部众畜牧为生,因通匪的嫌疑被当地的官吏派他的侄儿满[左王右寿]去逮捕他,他便劫持满[左王右寿],占领石城砦,自称“招贤王”。甘肃的都指挥使邢端与巡抚陈玠,先后被他打败。  宪宗任命项忠“总督军务’,调了三万三千兵去打。项忠令都督刘玉与新任巡抚马文升分兵七遵,对满俊作战。满俊和满[左王右寿]出砦求和,站得远远地向项忠行礼,项忠单骑直人,把满[左王右寿]抓了带回。其后,他吩咐兵士,每人带了一袋子土,填了壕堑,用铜炮仰攻,一共打了三百多次仗,活捉满俊,攻下石城砦。  成化六年,荆襄一带的流民,在李原的鼓动之下,也大造其反。李原自称“平王”,绰号李胡子,本是流民首领刘通的部下。刘通是河南西华人,绰号刘千斤,到了这荆襄一带,于成化元年造反,自称“汉王”,被白圭活捉。所谓荆襄一带,是陕鄂交界的森林区,明朝政府划为禁地,不许人民居住,但是“窜”进来的一年一年增加,自成团体,没有官吏管束。这地方在平时可称为世外桃源,在乱时便成了反抗分子的根据地。  项忠凑足了二十五万兵,分八路对李原进攻,大战于竹山,活捉李原,先后招抚了流民九十几万。  这是明朝的一件大事。倘若不是项忠恩威并施,可能这九十几万便变成反抗明朝的武装,那李自成与张献忠的起事,早就提前出现了。  白圭此时已任兵部尚书,嫉妒他,说他的坏话。宪宗在成化八年将他召回,与李宾协掌都察院。过了两年,调他为刑部尚书。又过了两个月,成化十年十二月,白圭病故,宪宗叫他接任兵部尚书。  项忠在兵部尚书任内,看不惯太监汪直凭藉‘西厂”鱼肉大臣,便在十三年正月附和大学士商辂对汪直的攻击,联合其他五部尚书,共同上一个奏章,请宪宗取消西厂,获准。  不久,宪宗又把西厂恢复。汪直唆使锦衣卫的百户吴绶,诬告项忠。宪宗把项忠付“廷鞫”,项忠侃侃而谈,抗辩不屈,虽不曾定罪,却被宪宗“罢斥为民”。  等到汪直在成化十七年真正下台,项忠才被“复原官”,他不肯就职,请求退休。从此,他在家中闲住,闲住了二十六个年头,在孝宗弘治十五年去世,享寿八十五岁。    七○、王越  王越,是河南浚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御史,山东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在成化三年受任赞理抚宁侯朱永军务,讨伐北元君主毛里孩,兼抚宣府(宣化)。  成化五年,他奉诏西行延绥,帮助当地的巡抚王锐,抵御入据河套的阿罗出等人,获胜于黎家涧、崖窑川、镇羌等处。次年,又顺利地阻挡了敌军一万多人的五路来攻,并且追击敌人,连胜于开荒川及牛家寨。宪宗升他为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朱永被召回。成化八年,武靖伯赵辅被拜为平虏将军,节制陕西宁夏延绥三镇。王越受任在赵辅之下“总督军务”,地位与实权均比今天的“参谋长”高。那时候,三镇所集合的兵,号称八万,事实上能作战的才有一万多人。敌方的兵员,总数不及八万,但是人人能战,而且皆是骑兵。当时的兵部尚书白圭,主张“搜套”:采取攻势,肃清入居河套的蒙古人。王越认为,要搜套,就必须调动十五万精兵,一切粮饷刍草的开销决非政府的财力所能办到。因此,他主张采取守势。赵辅支持王越的看法,宪宗将赵辅召回,改派宁晋伯刘聚为平虏将军,仍留王越为“总督军务”。  成化九年,王越会同刘聚,小胜于漫天岭。敌方满都鲁、孛罗忽,与癿加思兰等人把眷属牲畜留在红盐池(鄂尔多斯右翼前旗王府的西南)。率领精锐“西行”,深入甘肃中部的安定(定西)与东南部的秦州(天水)。王越当机立断,也率领骑兵五千,由榆林北上,深入沙漠,经红儿山、白盐滩,在两天两夜之间奔驰了八百里,到达红盐池,捣毁满都鲁等人的老巢,斩杀与活捉三百五十人。就人数而论,这不是一次了不起的大战。但在心理作战上,这是一次很大的成功。满都鲁等人没想到明军能采取攻势。他们感觉到河套并不安全,于是相属渡河北徙,使得套内得到好几年的安宁。余子俊因此才能够在成化十年筑起清水营与花马池之间的“边墙”。  宪宗任命王越“总制三边”,开府固原,令三边的总兵巡抚等官悉听节制。所谓三边,指延绥、甘肃、宁夏。成化十一年,王越还朝,以左都御史的身份与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团营,不久,升任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已先后加官由太子少保至太子太保。成化十六年,奉命提督军务,随成国公平虏将军朱永北征,掩击敌军于威宁海子(在绥远兴和县),因功进封为威宁伯。次年,受拜为平胡将军,充宣府总兵官,兼镇大同,也立了一些功。可惜,由十和太监汪直颇有交往,在汪直于十九年失宠之时,他也受了牵连,“夺爵除名,谪居安陆”。到了孝宗弘治七年,他才被放还,以“左都御史”的官职告老。十年,重行“总制三边”。十一年,病故任上,享寿七十四岁。    七一、余子俊  余子俊是四川青神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西安知府,陕西右参政、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在成化六年受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他就任以后,使上疏请求建筑“边墙”。他的前任王锐,也作过如此的建议,然而未能实现。他一再上疏,痛陈利害,而且开出一张帐单,说,以成化八年一年的开支而论,为了供给延绥驻军的人马,需要九十四万两银子的米与豆,六十万两银子的草,(人吃米,马吃豆和草)与八百二十五万两银子的运费。合起来,近乎一千万两银子(九百七十九万),真是朝廷的一大负担。宪宗时中央的岁入,无考。孝宗弘治年间的收入,约为  夏税 米麦 四、六二五、○○○石  钱钞 二、八一五、○○○两  绢 二○二、○○○匹  秋粮 米 二二、一六六、○○○石  钱钞 一、○九五、○○○两  总数,倘以米麦一石折银一两,绢一匹折银五两,也不过是三千一百七十一万两银子而已。  建筑边墙,也是花钱的事,但在余了俊看来,这是值得的。保障了边墙以内的军屯与农户,便可以增加当地的粮食,免掉不少的运费。他的计划是,役使现有的“运粮民”五万人,用两个月的工夫,把边墙筑成。  宪宗接受他的建议,叫他快做。恰好,王越在成化九年捣毁满都鲁等的红盐池老巢,余子俊便在成化十年很顺利地完成了他的伟大工程。所役使的运粮民仅有四万人,而所花的时间也不过是两个多月而已。  这边墙,便是今日万里长城的中段。东起绥远的清水河(清水县)、西抵宁夏绥远之间的花马池(盐池县),全长一千七百七十里。沿着这边墙,有十一个城堡,十五个边墩,七十八个小墩,八百一十九个崖砦。  墙内的官地,分给军人屯垦,每年生产了军粮六万石,足够驻军之中两三万人的粮食。  更大的收获是:陕北与宁夏东南以及甘肃东北,均获得了保障。其后,在成化十八年敌军进攻延绥,王越全靠这边墙挡住了大部分敌军;少数窜进来的,由于有这个边墙阻碍了归路,被许宁杀得落花流水。  余子俊于筑好边墙以后,于成化十二年改任陕西巡抚,成化十三年升任兵部尚书,成化二十年一度兼左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次年,建议延长边墙,西起黄河,东达“四海冶”(延庆县东),共长一千三百余里。达一段新的边墙,其后于成化二十二年兴筑,筑成。他在弘治二年病故,享寿六十一岁,追赠太保,予谥“肃敏”。    七二、马文升  马文升是河南钧州(禹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福建按察使,南京大理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助项忠平定满俊之乱,升左副都御史,仍旧巡抚陕西,在成化十一年继王越“总制三边”;同年回京,充任兵部右侍郎。次年,“转左”(转任兵部左侍郎)。  马文升在陕西巡抚任上,颇有军功,但是他在宫廷中没有什么“奥援”,因而并未获得若何重赏。到了担任兵部侍郎,又为了辽东巡抚陈钺的事,与太监汪直发生正面冲突。陈钺是汪直的私人,毫无能力,只知道滥杀少数民族来冒功,几乎酿成巨变。马文升亲自到辽东去宣读皇帝的玺书,慰抚少数民族,才转危为安。结果,汪直反而在或化十五年诬告马文升“行事乖方,禁边人市农器,致怨叛”。宪宗耳朵软,竟然将马文升捕下“诏狱”,充军到重庆卫。陈钺于是又可以滥杀邀赏,获升为户部尚书,于十七年二月改任兵部,在十八年三月垮台,削职为民。  到了成化十九年,汪直也垮了台。马文升被放回,恢复原职。次年,出任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极受当地汉人与少数民族的爱戴。二十一年回京,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这一年的冬天,再升为兵部尚书。  马文升一生的官运,时起时伏。起,由于确有被朝廷需要的能力。伏,由于到处遇到小人为敌。当年汪直恨他,一方面是由于他不削司陈钺“合作”,一方面也是由于他胆敢与汪直分庭抗礼,而且“奴视其左右”。现在,汪直早已完蛋,而另一个小人李孜省,偏要说他的坏话,以致宪宗在成化二十二年又外凋他为“南京兵部尚书”,虚有其名。过了一年,宪宗去世,孝宗即位,他才被“内调”,担任左都御史,做都察院的负责人。其后,从弘治二年到弘治十四年,他再任兵部尚书,为时甚久,孝宗对他言听汁从。他公忠礼国,不仅把兵部本身应办之事,办得很好,而且对兵部以外的事他也不避嫌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孝宗一朝之所以治绩远胜宪宗,马文升的关系很大。因为,他在当时的大臣之中,年最高而德最劭,确是一枝柱石。  弘治十四年,孝宗叫他转任吏部。吏部,正如我在以前所说,是各部之中最重要的一部,也是整个政府之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马文升才兼文武,在吏部尚书的任上也是卓有表现,虽则年事已高。武宗即位以后,太监王瑞容不了他,逼得他在正德元年退休。那时候,他刚好是八十岁。三年以后太监刘瑾诬告他在吏部任上“朋党”,叫武宗除他的名(所谓除名,便是削去他的官爵,他是以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的官衔退休的,被除名以后便不许再挂如此的官衔了。)又过了两年,他才去世。刘瑾失势以后,朝廷追复他的官衔,加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傅”,予谥“端肃”。    七三、纸糊阁老  宪宗在成化十一年,命令刘吉、刘珝二人入阁。这两人,加上万安,是其后内阁之中仅有的三人。在这三人之中,刘吉完全是一个依违取容的官僚。刘珝稍好,但也无甚作为。万安呢,是道地的小人。当时京内京外,称他们三人为“纸糊三阁老”,与所谓“泥塑六尚书”凑成一对很流行的口语。  作为国家栋梁的最高官吏竟是纸糊的,泥塑的,明朝的危险可以想见。  刘吉是北直隶博野县(河北蠡县)人。此人之无聊,可以下边这几件事为例:(1)他在成化十八年因丁忧而必须离职(这是规矩),宪宗令他“起伏”(不等到终制,便出来复职),他一面再三恳辞,做出一副淡于名利的孝子面孔,一面却暗托万贵妃的娘家人万喜,影响宪宗,叫宪宗不准他辞。(2)孝宗即位以后,一时颇有朝气,有十个好人,如贺钦、强珍等人孝宗已决定重用,他听到消息便连忙上了一本,推荐这十个人。(3)左庶子张昇、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南京给事方向(姓方名向),等等,先后在孝宗面前弹劾过他,他慢慢找了机会,使得孝宗把他们一概放逐,弄得“台署为空,中外侧目”。  刘珝是山东寿光人,在入阁以前作过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土,讲起书来倒“词气侃侃”。入阁以后,当商辂在朝之时,和刘吉、万安皆能随着商辂,对汪直作战,把汪直的西厂拉垮。然而商辂一去,不仪刘吉噤若寒蝉,这曾负一时之望的刘珝也坐视西厂复设,汪直再度得势了。  最后将汪直打倒的,却是万安。此人功不抵罪,卑鄙无耻,论人品似乎还抵不上汪直呢。他是四川眉州人,外像很好,内心甚为龌龊。他和汪直的冲突,并不是制度之争或原则之争,而是“同行相嫉”,均想独占万贵妃的宠信。他并非万贵妃的本家,而自称“子侄”,硬拉关系。力贵妃也乐得有一个大学士在内阁供她御用。宦官之中,也有不少人被万安结为朋友。例如,李永昌。李永昌自己是宦官,不能生儿子,收养了一个儿子,叫李泰。李泰官居詹事府詹事,年纪比万安小,万安却尊之为兄。专干坏事的左道妖人李孜省,进住了宪宗,万安也不惜以大学士之尊,和他勾结。介绍他与李孜省相识的彭华,被他一再提拔,也在宪宗末年入了阁。  总之,这三位“纸糊阁老”对国家的大事虽则像纸糊的一样,在谋求个人的利益上却一点也不像是纸糊的。    七四、泥塑尚书  从成化十三年六月起,内阁仅有万安、刘珝、刘吉这三个纸糊阁老。刘珝在二十一年九月退休,过了三个月内阁补进来彭华。次年九月,又加了一个尹直。彭、尹二人也是纸糊的。 尚书,从十三年九月至二十三年九月宪宗去世,是下列的几人:  吏部:尹旻、耿裕、李裕。  户部:杨鼎、陈钺、翁世资、余子俊、殷谦、刘昭、李敏。 礼部:邹斡、张文质、周洪谟。  兵部:余子俊、陈钺、张鹏、马文升、余于俊。 刑部:林聪、张荣、杜铭。  工部:王复、刘昭、李裕、谢一夔、贾俊。  在这些人之中,余子俊、马文升、王复、林聪、邹斡是例外。其余的,被老百姓称为泥塑,并不冤枉。  论才具,余马二人当尚书有余,王复、林聪、邹榦,虽也是贤者,却嫌不足。尹旻以下,都真正是一些泥塑的偶像,会说话的人而已。他们获得如此的高位,全靠夤缘二字,而夤缘的对象又大率是太监。  最坏的一人,是陈钺。他简直是太监汪直的门下。他在辽东当巡抚,滥杀邀功,引起少数民族的叛乱,结果,他非但无罪,反而当了兵部尚书。  其次,是尹旻,位居冲要而尸位素餐,毫无建树。但是,他“做官”的本事却不小,当吏部尚书当了十三个年头又一个月,从成化九年三月到成化二十二年四月,屡进屡退,笑骂由人。  周洪谟,依照《明史》的本传,不像是一个坏人,只是好出风头,专作无关宏旨、人云亦云的“建言”而已。然而,这样的人岂是作尚书的材料?实际上,他之“不学无术”,正如明清两朝极大多数所谓“进十”:背四书的机器,抄八股的工匠,说废话的专家。周洪谟之直上青云,全靠与万全是小同乡。  对于历史上当尚书的,我们本毋庸太过苛求。从秦汉到明清,位为宰相或虽非宰相而握有相权的人,其人数之多,堪称“车载斗量”,其中能有几人值得今天的追崇?他们的姓名,也早就如水纹竹影,消失于人类记忆之外了。何况等而下之,宰相之下的尚书之流!为若干成化年间的尚书之不肖而生气,太不值得。 然而,现在我们是在研究明朝,明朝之由盛而衰固非一朝一夕,而宪宗本人吃喝玩乐,太监专横,阁老纸糊,尚书泥塑,人民困苦颠连于旱灾、蝗灾、河患、倭寇、瑶民反叛、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严刑峻法、贪官污吏之下,我们自不能免于深慨。    七五、孝宗  孝宗朱祐樘,即位时年十八岁,去世时年三十六岁。父亲是昏君宪宗,儿子是昏君武宗,他是两个昏君之间的一个比较好的皇帝。  首先,在即位以后的第五天,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丁未日,他一举而贬逐了妖人礼部右侍郎李孜省、万贵妃的弟弟都督万喜、揽权的太监梁芳。  其后,他罢免了宪宗所不依手续而任用的“传奉官“、通政使任杰等两千多人,法王、佛子、国师等七百八十几人,禅师、真人等二百四十几人;也斥逐了无耻的大学士万安,罢免了阿附万安的尹直,选拔了徐溥与刘健二人入阁。  刘吉却被留用,此人在弘治五年八月告老,继任的是邱濬,邱濬在八年二月病故,继邱濬之任的是李东阳,增加一个谢迁。 徐溥、刘健、邱濬、李东阳、谢迁,都是贤相。  六部尚书,除了兵部余子俊以外,孝宗也在即位以后的一两年间都换了人。曾经因弹劾万安而失职的王恕,被召来京师,担任吏部尚书。其他四部是:户部,李敏;礼部,耿裕;刑部,何乔新;工部,贾俊,这六人都够得上称为“一时之选”。兵部余子俊在弘治二年二月病故,由马文升“回任”。马文升曾经从成化二十一年十一月到二十一年九月,担任过这个职务,被挤到南京去,当“南京兵部尚书”。孝宗于即位不久,便在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把他召回来,担任“左都御史”。  继马文升的左都御史之任的,是屠滽。屠滽于弘治四年二月生病,由白昂继任。白昂在六年八月转任刑部尚书,屠滽官复原职。屠滽于九年二月转任吏部尚书,其后的历届左都御史,是闵珪、侣锺、戴珊等人。这些人,也都是很好的。中央政府到了孝宗之时,面目一新。各省的大吏也颇有更动。全国上下,充满了朝气。  孝宗本人,年纪虽轻,却很有章法,一意求好,而并无急躁、轻信、易改等等青年人常有的毛病。这确是明朝之幸,也是中国人民之幸。倘若没有他,而宪宗之后接着便是武宗,则小人必然依旧盘踞要津,贤人依旧放逐在外,国家的大局真是不堪设想。 可憾的是,他寿命太短。    七六、弘治贤相  徐溥是宜兴人,景泰五年进士及第(状元),历官翰林院编修、左庶子、太常卿、翰林学士、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孝宗叫他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不久加礼部尚书衔,又加官少傅、太子太傅。  他为人“凝重有度”。凝,是有含蓄;重,是厚重,不轻浮;有度,是有权衡,能包容。这些美德,使他成为一个理想的宰相。然而,他并不仅如汉朝三公之坐而论道,在消极的意义上“守正”而已,遇到该争的事他未尝不争。钦天监的革职监正李华,会看风水,替皇后的父亲张峦选择坟地,孝宗把李华官复原职,他(徐溥)上疏反对,请孝宗收回成命。孝宗命词臣撰《三清乐章》,他说“设祀五常,儒者犹非之。况三清乃道家妄说耳,一天之上安得有三大帝?”这两件事,孝宗均因他反对而作罢。孝宗而且因此召见阁臣,共同处理章奏。阁臣自从宪宗成化年间以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和皇帝交谈的机会了。  徐溥在内阁十二年。刘健等人和他同心协力。刘健是洛阳人,天顺四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修撰、少詹事,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其后也屡屡加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于弘治十一年徐溥退休之时,继为“首辅”(所谓“首辅”,便是名次列在最先的大学士。明朝从洪武十三年起,在礼制上不设宰相,首辅云云并非正式的官名。)他为人刚强,与徐溥的性格不同,却相得益彰。他对孝宗敢于犯颜直谏,知无不言,孝宗对他“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孝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周氏(英宗之妃,宪宗之母),当年于万贵妃多方迫害孝宗生母纪氏之时,保护养育孝宗,因此而于即位以后对她十分孝顺,她和孝宗的嫡母王皇太后均喜欢佛老两教,孝宗为了她们而命令所谓“灌顶国师”设坛,命令宦官“赍真武像,建醮武当山”。刘健对这两件事,坚决表示反对。孝宗又曾经叫词臣写一篇《释迦哑塔像赞》,派人在朝阳门外造“延寿塔”,下诏升道士杜永祺等为“真人”。这三件事,刘健也反对。结果,这几件事统统作罢。  最重要的一件,关系国家安危的是:孝宗在弘冶十七年听了宦官苗逵的话,想对“小王子”达延汗御驾亲征,倘不是刘健与兵部尚书刘大夏力谏,明朝几乎再吃一次“土木之变”的亏。  谢迁是余姚人,成化十一年进士及第,历官翰林院修撰、左庶子、少詹事兼侍讲学七,在弘治八年入阁,升詹事。十一年二月,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他见事明敏,长于口才,然而并不“恃才傲物”,在担任讲官之时,每逢进讲的前夕,“必正衣冠,习诵”,细细地准备一番。和他同在内阁的刘健、李东阳,各有所长,刘长于决断,李长于谋略,他周旋其间,侃侃而谈,使得刘李二人的考虑得以面面俱到。当时朝中的积弊已深,例如“御马监”的“龙骧四卫”,由于不归兵部统辖,吃空额,造假帐,成为惯例。孝宗想下诏旨申禁,谢迁便说,“虚言设禁无益”,必须命令主管的单位一一列举各种弊端,明白严定条规,犯了条规的必杀。  李东阳是茶陵人,天顺十八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左庶子、侍讲学士、太常少卿,与谢迁同一年入阁,其后加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他勤政爱民,与刘健、谢迁相同。所不同的,是他既长于谋略,文章又特别好。他在弘治十七年奉旨去山东曲阜祭孔了,回京之时,上疏一道,藉机会向孝宗进言,痛陈人民疾苦。这一篇写得极好,一时京内京外,纷纷传诵。我们在今天仍应一读: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呰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  “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繁,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戚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系,闸河官吏万不惊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终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七七、弘治能臣  弘治年间的六部尚书,前后共有二十五人:  吏部:王恕、耿裕、屠滽、倪岳、马文升。  户部:李敏、叶淇、周经、侣锺、秦纮、韩文。  礼部:周洪谟、耿裕、倪岳、徐琼、傅翰、张昇。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