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国人的名字别号》作者:吉常宏-4

作者:吉常宏 字数:9213 更新:2023-10-08 21:58:06

另外,像李耳字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正义说:“疑老子耳漫无轮,故世号曰聃。”看来老子的名字也带有记实色彩。郑国游眅〔pan潘〕字子明,郑成公名伯[目仑]〔gun4棍〕,恐怕也属于这种类型。眼球多白叫“眅”,眼大叫“[目仑]”,都是表示生理特征的。后世只有武人或绰号才用这种名,文人士大夫是不取的。如《三国志·袁绍传》有黑山盗李大目,北魏有猛将杨大眼。这在文人看来,不免略输文采。战国人的名字仍承春秋遗风,但古质色彩渐少,进入西汉,名字便走上了典雅的道路。从《汉书》所载人物的名字看,名字不但没了先秦那种质朴粗野之气,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对功名、爵禄、身分、地位的强烈欲望。在先秦,人们的名和字大都意义相协,只有一些用来区别行第的字儿如伯、仲、叔、季为字的,二者之间缺乏意义上的关联。西汉人喜欢以公、卿、君、孺等为字,而且多数无词汇意义的联系。举例如下:以卿为字者司马相如字长卿 苏武字子卿李陵字少卿 卫青字仲卿刘辟疆字少卿 郑弘字穉〔zhi智〕卿金伦字少卿 薛广德字长卿丙吉字少卿 夏侯建字长卿……其中只有司马相如是因为仰慕蔺相如,改名相如,蔺是赵国的上卿,所以字长卿。长、上义近,既表示蔺的身分,也表示自己的愿望,即希望像蔺相如那样成为上卿。这可以说有意义联系。其他许多字“卿”的,找不出其意义所在。颜师古注释《急就篇》中“赵孺卿”这个名字说:“孺,幼少之号也。卿,言可以到卿也。汉有苏贤字孺卿。”我们只能用颜师古这一解释来说明上述字“卿”的人的用意:言可以到卿也。如为国开辟疆土可以到卿,能为国建功业者可以到卿,能广布恩德可以到卿,等等。这都不是词汇意义上的联系,而是揣测推导出来的“联系”。以“公”为字者田广明字子公 夏侯胜字长公庆善字孝公 师丹字仲公盖宽饶字次公 王霸字次公陈万年字幼公 陈汤字子公何武字君公 杜延年字幼公……这类的性质,与以“卿”为字者相似,也是希冀爵位的一种表现。以“君”为字者王莽字巨君 石显字君房楼护字君卿 窦广国字少君王禁字稚君 周庆字幼君申章昌字曼君 贾护字季君戴圣字次君 戴德字延君……颜师古在注释《急就篇》的“景君明”这一名字时说:“君明,言有明德可以为列国诸侯也。汉有京房字君明。”可以拿来解释字“君”的例子。西汉还有不少以“孺”为字的。这是从先秦的“孺子”一词发展来的。孺子不单纯是少年男子之称,它有特殊含义。春秋时代,诸侯、卿大夫之家,唯有可以继承爵位的男子才可称“孺子”,且不论年龄大小。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19年,被秦穆公迎接到秦,送回晋国作了晋君,就是有名的晋文公。当时重耳已62岁,但秦穆公尊称他为“孺子”。到了汉代,“孺”和君、公一样,被用为人之字,同样是表示希望得到爵位。如:汲黯字长孺 枚皋字少孺灌夫字仲孺 韩安国字长孺息夫躬字子孺 云敞字幼孺韦贤字长孺 王贺字翁孺……表示对名位的企羡希冀,是西汉人名字的一大特征。这当是政局长治久安,人们切望建功立业的一种积极心理表现。除此而外,西汉人还爱用公子、王孙等词为字,还喜以倩为字的缀饰。如东方朔、于定国和隽不疑都字曼倩。其他如房、宾、翁等,也是西汉人名字习用字眼。东汉、三国时期,因为尊儒读经已久,儒家学说早已深入人心。儒家敬宗法祖,崇礼尚文,倡导忠孝,鼓吹道德,所以许多反映儒家思想的字如文、孝、德、仁、忠、礼、祖等,在人物的名或字中,大量出现,其中尤以孝、文、仁、德出现频率最高,限于篇幅,各举数例为证:《后汉书》 《三国志》宗慈字孝初 丁贤字孝连边韶字孝先 毛玠字孝先丁鸿字孝公 郭嘉字奉孝赵孝字长平 仓慈字孝仁苏顺字孝山 法正字孝直孔融字文举 于禁字文则张昶字文舒 张辽字文远王宏字长文 孙坚字文台许靖字文休 徐盛字文向张纲字文纪 魏延字文长朱晖字文季 苏则字文师刘祐字伯祖 刘宠字祖荣李云字行祖 任安字定祖巴肃字恭祖 杨修字德祖王考字文祖 陶谦字恭祖李尤字伯仁 曹仁字子孝杨仁字文义 孟仁(即孟宗)张纯字伯仁 许慈字仁笃杨修字德祖 刘备字玄德李燮字德公 曹操字孟德应玚〔yang羊〕字德琏李膺字元礼 丁廙〔yi义〕字敬礼郝礼真 孙绍字公礼冯礼 殷礼字德嗣以上所举孝、文、祖、仁、德、礼,或为名,或作字,或作字的修饰、后缀成分,这在西汉都是少见的。当然,表现儒家思想的字,并不只这些,像谦、恭、敬、让、胤、嗣、宗、忠、恕、义、慈、悌等,在三国时代用得也很普遍,我们就不一一举例了。由此亦可见儒家思想对名字影响的深广了。注释:①[虫乔],音jiao3,为蝎子别名,因尾夭矫上曲,故名。第二节 南北朝至五代的风尚东汉以后,地主阶级内部的一些世代簪缨的豪门大户,形成了一个士族阶层。士族也叫世族。他们倚仗着祖上代代功名显赫,而自以为文化教养高,和那些徒有财富或无根柢而当代发迹的人家不同。他们高高在上,以儒家所标榜的士自许,所以在命名取字时,便对这个“士”字特别垂青了,对《尔雅·释训》所说的“美士为彦”的那个“彦”也十分喜爱。从西晋起,士、彦便成了士大夫们名字的时髦用字了。这当然不是说,“士”作为名字用字,是从西晋开始的。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它也是由少而多,由微而盛,逐渐发展起来的。汉末三国已开始有以“士”“彦”为名字用字的了。如诸葛亮的岳父叫黄承彦,曹髦字彦士,庞统字士元,东吴吕据字士议,陆氏家族中陆机字士衡,陆云字士龙,陆晔字士光,陆玩字士瑶,等等。陆氏弟兄都是入晋之前就用这名字了。晋人名字用士、彦,可以说是触目皆是,不胜枚举,只列几个知名度高的人以为证。陶侃字士行 皇甫谧〔mi密〕字士安祖逖字士稚 祖约字士少祖纳字士言 吾彦字士则袁湛字士深 袁豹字士蔚贺循字彦先 习凿齿字彦威胡母辅之字彦国 袁耽字彦道顾荣字彦先 裴秀字季彦华轶字彦夏 钟雅字彦胄宋齐梁陈一直都习用。就是后代也继续应用。魏晋人崇尚道家,即老、庄哲学,世称玄学,人名用字也受到它的影响。许多体现道家思想的词如玄、冲、道,还有道家、道教、方士合用的“真”,都涌进了这一时代的人物名字用字中了。这几个字眼,在汉末三国就已出现了。如桥玄、夏侯玄,曹冲、曹真等。但出现频率,是远不能同晋相比的,尤其是玄、道二字,和彦、士一样,多得惊人。对此也各举数例如下:郭象字子玄 傅玄秦秀字玄良 胡奋字玄威王览字玄通 荀邃字道玄荀奕字玄欣 谢玄龚玄之字道玄 鲍靓〔jing敬〕字太玄郑冲字文和 王戌字浚〔jun俊〕冲吉挹〔yi义〕字祖冲 左思字太冲王湛字处冲 王浑字玄冲傅畅字世道 荀闿〔kai凯〕字道明王沈字处道 裴劭〔shao哨〕字道期刘沈字道真 桓玄字敬道司马冲字道让 卫展字道舒刘敏元字道光 翟汤字道深韩寿字德真 石朴字玄真赵至字景真 陶瞻字道真邓骞字长真 刘惔〔tan谈〕字真长这些字在宋齐梁陈以及隋唐虽然还用,但已不像晋代那样密集,取而代之的是佛家语词了。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至南北朝而大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都信奉它。有关佛教的事物,自然也影响到人的命名取字。《后汉书》已有名李昙〔tan谈〕的,这当是因为佛姓瞿昙,故取“昙”为名。《宦者传》有叫高梵的,这是“梵天”的省略。同“梵”构成的佛家名物极多。在《晋书》中,只见郗〔xi希〕昙、郗僧施和曹毗〔pi皮〕等数人以佛家语为名字,到了宋、齐、梁、陈,以昙、佛、僧、法、宝、智、慧等为名字的,就数不胜数了。如《宋书》中有王昙首、沈昙庆、沈昙亮、王昙生,王僧绰、王僧达、沈僧荣、傅僧祐、王僧朗,孙法宗、陆法真、翟法赐、戴法兴、沈法系、甄法护,徐遗宝、戴名宝,杜慧度,段佛荣……都是以佛语为名的。南齐时代有名和字都用佛家语的。如王慈字伯宝。这个“慈”已不是儒家的“父慈子孝”的“慈”,而是佛家“慈悲”之“慈”了。所谓“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智度论》)。宝,自然指的是佛、法、僧三宝。皇室成员中,也有名和字皆取佛语的。如:萧宝义字智勇 萧宝玄字智深萧宝源字智渊 萧宝攸字智宣萧宝嵩字智靖 萧宝融字智昭萧宝卷字智藏 萧宝夤〔yin银〕字智亮虽然儒家也有智、仁、勇之说,但这里却都是取义于佛的。智是《大乘义章》说的“于境决断,说之为智”,仁是佛家对人敬称“仁者”之省,勇指的是“法师十德”中的第八条“勇猛精进”。这是借儒家之躯体,还佛家之灵魂。梁代以佛家语命名取字的虽非常之多,但其范围、方式全袭前代,在此不必重复,仅略举数例为证而已。如:王僧孺 王僧度茹法珍 乐法才何法藏 君法略沈慧休 萧慧训刘昙净 滕昙恭陈也是如此,不再举例。北朝崇奉佛教,其势不在南朝之下,命名取字也喜用佛家语词,而且涉及范围远比南朝广,佛家诸多名物,都可用作名或字,不像南朝只限定在僧、法、昙、慧等字上。下面我们举些《魏书》的例字:元鸷字孔雀(佛有孔雀明王)崔目连(佛家比丘,为摩诃〔he呵〕目犍连的省称)吕罗汉(阿罗汉的省称,是小乘之极果)吴悉达(即悉多太子,是释迦为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冯八龙(佛经中有八龙王)吕七宝(佛以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chequ车渠〕为七宝)于什门(佛有什门四圣,什门名简)张整字菩提(菩提,梵语,义为道或觉、觉悟。整为修。名字相应,意在修道)以上这种命名取字方式,南朝少见。《陈书》中有个萧摩诃是属于这种方式。摩诃,梵语,义为多、胜或大。僧徒诵《楞严咒》时,结尾唱此语。又有个裴子烈字大士,亦见《陈书》。这是拆“烈士”为名字,因信佛,故就“士”以“大”为修饰成分,凑成“大士”。大士是菩萨的通称,如今民间将观音菩萨,犹习惯称为观音大士。北朝人名字还有个特色,即朴野少文。还以《魏书》为例。如有薛虎子、许赤虎、傅竖眼、杨大眼、奚买奴、闾大肥、封磨奴、皮豹子、东路头、王洛儿、胡小虎、卢丑、赵黑、孙小……不避俗,不避丑,与春秋时代相类似。这当是北方少数民族尚武轻文的缘故。北魏自孝文帝元宏变法,全面学习汉文化,逐渐革除了不文明的东西,经西魏而北周,至隋统一南北,上距孝文帝已近百年。从《隋书》所载人物来看,已很少有粗俗的名字了。不过,隋朝时间太短,来去匆匆,不足40年,《隋书》所载人物,多是北周北齐和南朝的遗存。各举数例如下:北朝色彩的 南朝色彩的韩擒虎字子通 梁士彦字相如周罗睺〔hou侯〕字公布① 高颎〔jiong窘〕字昭玄李雄字毗卢② 伊娄谦字彦恭宇文皛〔xiao小〕字婆罗门③ 杜正玄字慎微高构字孝基薛道衡字玄卿这里说的“南朝色彩”,并不是说北朝向南朝学的。因为南朝士大夫的名字用彦、士、玄、孝等字的太密集,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倾向,我们才这样说的。其实北朝人也早起用这些字了。中原地区的豪门大族,并未全都南渡,留在黄河流域的还相当多。他们也受东汉尊儒读经的教育,也经历过三国魏晋玄学的熏陶,又同是士族,其好尚自然是一致的。北魏的许多汉族贵官,还有从南朝过来的,有的是出使被扣留的,如著名的文学家庾信就是一个,但更多的是汉晋士大夫的后裔。像卢玄就是晋司空卢谌的曾孙,他的后人有名道将字祖业的,有名道虔字庆祖的,有名道约字季恭的。还有崔挺诸子:孝芬字恭梓,孝[目韦]〔wei伟〕字敬业,孝演字则伯,孝直字叔廉,孝政字季让。这其中的道、祖、虔、恭、敬、孝、玄,都是魏晋六朝人名习惯用字,颇具南朝色彩,只不过不及南朝应用得那么集中罢了。唐取代了隋,建立起空前统一、繁荣、昌明的封建王朝。李渊上代发迹于北周,李渊又是隋朝重臣,可以说唐是渊源于北朝的。但唐人十分倾心南朝灿烂的文化,文人学士尤其如此。反映在命名取字上,唐人名字有北朝的朴实,但无北朝早期的粗俗;有南朝的典雅,但无它的偏狭及用字那么集中。唐代仍然崇佛,但名字在这方面色彩并不像南北朝那么重,以佛为名字的人并不是那么多。唐初的人,是自隋入唐的,像马三宝、郑善果、许力士、沈法兴等,虽入《唐书》,但名字却是早有的。玄宗时的人物如高力士,诗人王维字摩诘,其后有牛僧孺,等等。如果以唐人信佛之炽热程度看,实不亚于南北朝,而士大夫中精通佛典的,亦大有人在,一般信仰者更不可胜数了,但以佛家名物为名字的却远不及南北朝那么普遍。唐帝姓李,为了提高姓氏、宗族地位,有意推崇道家,建国之初,高祖就曾几次下诏,命令修老君殿,为老子立庙,还曾几次临幸终南山,谒老子庙。玄宗则更是不遗余力地提倡:追尊老子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高宗只上尊号为“玄元皇帝”);立玄学馆,置学士;道家的著作升为“经”;亲自注《道德经》,令士庶人家,各户都须置备一本,而且每年进行科考,选拔。由于这样大张旗鼓地倡导,所以唐人以道家语为名字的,反而比以佛家语为名字的多,尽管信仰道教的不及信佛的人多,这大约和魏晋玄学对士大夫阶层早有影响不无关系。如李敬玄,一家人名字皆带道家色彩,弟名元素;两个儿子,一名思冲,一名守一。举几个比较著名的人物如下:崔玄[目韦] 辛玄驭苏味玄 陈玄礼吴通玄 刘知几字子玄李勉字玄卿 窦易直字守玄崔造字玄宰 卢迈字子玄裴守真 贺知章字季真李元素字太朴④ 韦见素⑤吴通微⑥ 王用字师柔⑦刘藏器⑧此外尚有用冲、虚、夷等字的,我们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有唐一代,人名字取之于道家语的多于佛家。有些词虽然魏晋就开始用了,但它出现的背景却不相同。唐代尊儒堪与东汉相比。唐初即组织著名学者,对儒家经典做考订、注疏工作,像颜师古、陆德明、孔颖达和贾公彦等人都有很大成就。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修老君殿的同时,还下诏在国子监为孔子立庙。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奉孔子为先圣。玄宗开元二七年(公元739年)又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唐玄宗还亲自注《孝经》,颁行天下,要家家户户诵读。唐代定三教地位次序是:道第一,儒第二,佛第三。这是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定的。可是在实际作用上,哪一家也超不过儒家。别的方面我们姑且不论,只在人名用字、取义上说,唐代是儒家第一,道家第二,佛家第三。对此,不妨从《唐书》上随便抄些例子。如:李孝友、李孝义、李孝节、李孝恭、窦孝慈、窦孝谌〔chen臣〕、祖孝孙,刘审礼、崔敦礼、王求礼,薛仁贵、李仁实、刘仁贵、赵仁本、杨恭仁,李义府、王义方,魏元忠、萧至忠,元让,卢怀慎……确实多不胜举。唐人不但用儒家的忠、孝、仁、义,礼、让、恭、敬,慈、爱诸字命名,而且还直接用经文或概括经义为名字。其普遍程度,超过前代。举例如下:李敬业《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二年视敬业乐群。”杜如晦,字克明《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晦、明反义相协。韦待价《论语·子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杜求仁《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孙处约《论语·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卢藏用《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席豫,字建侯《易·豫卦》:“豫。利建侯行师。”李叔明,字晋《易·晋卦》:“晋,进也,明出地上。”取经义以为名字,在汉末已出现,历魏晋南北朝,逐渐仿效,到唐代已从量变转到质变。同时,采用历史典故和古圣先贤之名为名字,也成为风气。如李磎〔xi希〕字景望,温岐字飞卿(后改名庭筠),同是取周文王梦非熊非罴之物,出猎时于磻〔pan盘〕磎遇姜尚这一故事为名字。周人昌盛于岐山,得姜尚辅佐,遂建立周王朝,所以温庭筠名岐时字飞卿。飞是由“非”讹变而来。文王见姜尚时,曾惊喜说道:“吾太公望子久矣!”并号为“太公望”,所以李磎字景望。此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它如李孟尝是用战国田文的封爵为名,陆元方字希仲是用后汉末陈元方、陈季方兄弟二人之名为名字。仲为弟,季方是弟,故以“仲”代季方。类似的例子很多,难以备举。总之,唐代命名取字,可以说是文质彬彬,丰富多彩。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前后统治了不过50余年,取名取字没什么特色。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摹仿。就新、旧《五代史》所载人物而论,名字用字以彦、从、重、承、延等使用最为普遍。尤其是“彦”字,密集程度惊人。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劄记》卷二二“五代多以彦为名”条中已指出这一现象。据他统计,竟有145人名字是带“彦”的!这些以“彦”为名的人,很多是行伍出身的武将,其中有北方少数民族,甚至有伶人。如后唐庄宗的伶官就有个叫史彦琼的。他们之所以喜爱以“彦”为名,大约是受士大夫们的熏染。南北朝至唐,许多文人学士都以“彦”为名,时间久了,一般人都知道这是好词,自然就学起来。当然名字不一定是自己起的,很可能是出自略通文墨者之手。各举几例,以见一斑。如:梁王彦章 谢彦章 葛从周 王重师唐霍彦威 杨彦温 李从益 安重诲 李承训 薛延珪晋李彦韬 安彦威 张从训 马重绩 吴承范 景延广汉李彦从 金彦英 杜重威 刘承训 任延皓周史彦超 张彦超 折〔she2蛇〕从远 王重裔 王延另外,还有继、守、审等字也较流行。上述人名用字,直到北宋仍在使用。《宋史》中例子不少,我们不再列举。注释:①罗睺,梵语星名。能遮蔽日月,发生日蚀月蚀。印度传说中称为阿修罗王。字公布,反义相协。周由陈入隋。②毗卢,梵语佛名。是法身佛的通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德号大雄,所以与“雄”相应。③婆罗门,梵语。种姓名,意为洁净。晶,洁白。名与字同义相协。④⑤《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⑥《老子》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⑦《老子》第三十六章:“柔弱者刚强。”又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又:“柔弱者生之徒。”名“用”字“师柔”即取此义。⑧《老子》第三十七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节 宋辽金元明清习俗北宋人的命名取字,虽说承袭了五代的一些风尚,但也增添了一些新的特色,那就是喜欢以老年男性的称谓作名字用字,以叟、翁最为突出。叟,本是对老年男子的敬称。战国的孟轲第一次见到梁惠王的时候,梁惠王就尊称他为“叟”,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汉赵岐注说:“叟,长老之称。”孟子在批评齐国一位说《诗》的高子时,也称他为“高叟”。《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称郦食其〔li yi ji力义机〕为“郦叟”。后来“叟”逐渐发展为老年男子的通称。用“叟”作名字,最早起于什么时候已难以稽考了。我们从《梁书·杜龛〔kan刊〕传》看到,杜有一个从弟叫杜北叟,而《魏书》则有个胡叟字伦许。另外,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弟弟字羲叟。这在当时仅是个别现象,还未形成一种习尚。以“叟”为名字的风气,大约开始于唐末、五代。《新五代史》有个郑遨字云叟,《旧五代史》直接称作郑云叟。他生于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宋史·毕士安传》说毕字“仁叟”。毕生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是由五代入宋,名字当然是五代时候起的了。还有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他从后唐到北宋初,都担任过显赫的职务。《宋史》本传有关于他父亲刘岳给他命名的一段文字: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这段文字向我们透露了五代人喜欢以“叟”为名字的底蕴。原来唐末藩镇割据,战乱不息,进入五代,50年间更是兵连祸接。人民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尝够了“乱世人不如太平犬”的苦头,都企望安居乐业,终其天年,所以才出现以“叟”为名字的思潮。由五代入宋的达官贵人,不少人都以“叟”为名字,自然便给社会以影响,或以“叟”为名,或以“叟”为字,效尤者一多,就形成了风气。我们分别举几个例子如下:以“叟”为名的王岩叟 徐荣叟 徐清叟 刘羲叟 陈尧叟 林尧叟以“叟”为字的范纯礼字彝叟 欧阳通字文叟 杨存字正叟 陈师良字文叟 诸葛说〔yue4月〕字梦叟另外,还有名和字都用“叟”的,如苏叟字皤〔po婆〕叟。以翁为名字的也较普遍。“翁”是西汉时出现的人名用字。西汉的许多著名人物都以“翁”为字。如朱买臣字翁子,金日碑〔mi di密低〕字翁叔,赵充国字翁孙,疏广字仲翁,等等。但到了东汉,这个字就少见了;到了宋代,可能受了“叟”的影响,突然又被起用了。如:魏了翁、南安翁、刘辰翁、文及翁,等等。以“翁”为字的,如:杨炎正字济翁,张岩字肖翁,凌浩字直翁,等等。和叟、翁有关的字有个“老”字,这是宋人名字特色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儿。有用在名中的,有用在字中的。先看几个用于名中的例子:胡唐老 徐莘〔shen深〕老杜莘老 苏元老王老志 孟元老用于字的远比用于名的多。如:钱藻字纯老 孙觉字莘老刘挚字莘老 孙道字纯老孙汝方字宜老 阎师孟字醇老王彭字元老 李邴〔bing丙〕字汉老詹太和字甄老 杨椿字元老王次张字汉老 张康国字宾老李吕字滨老 徐梦莘字商老吴棫〔yu玉〕字才老 杜颍字清老人们不太理解“老”怎么能同叟、翁两个名词一样,成为宋代的人名用字。这和“老”在先秦时代所特有的词义有关。“老”在先秦是对天子的公卿中位最尊者的敬称①,后来也用以尊称大夫的家臣中的首脑人物②;同时还尊称年高德重的男子③。文人喜欢复古,遂因叟、翁而挖掘出了“老”。上面举的例子多是以古圣先贤为名字的。如:莘老、商老是指商代的贤相伊尹,他曾耕于莘;渭老、滨老是指姜太公,他曾垂钓于渭水之滨的磻磎;汉老一是指西汉张良,一是指邴汉或邴丹,也许还指东汉邴原,三人都以节操著称;清老是指在颍水洗耳的许由;岩老是指曾在傅岩作苦役的殷高宗的贤相傅说;醇老是指孟子,他能辟杨墨,弘扬儒家学说,可以算是醇儒。这都是为景仰前贤,才尊之为“老”。这些人当中,除姜太公、孟子外,历史上并不以长寿著称。这个“老”和汉以来的公、卿、君、士,以及先秦传下来的父、子,都是美称。在以前贤为名字的时代,缀上这个“老”,既褒扬了古人,也标榜了自己。上述例子,除我们做了解说的以外,其余都是表示长寿的。尽管王彭字元老,也是以传说活了800岁的彭祖为名字,但因《论语》称他为“老彭”思,所以我们把王彭看作是拆古人名为名字。以“老”的长寿义为名,在《魏书·韩茂传》已有记载说,韩茂“父耆,字黄老”。《诗经·鲁颂·閟〔bi闭〕宫》形容老人有“黄发台背”和“黄发儿齿”,耆、黄、老全与长寿有关。宋以后,叟、翁、老三字,用于名字的仍有,只是少一些罢了,而用于别号的则较多。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